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综艺大陆2023

主演:余华,苏童,程永新,叶子,莫言,阿来,王尧,陈继明,须一瓜,祝勇,马伯庸,孙频,紫金陈,郑执,叶昕昀,武茳虹,焦典

导演:内详

 剧照

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2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3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4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5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6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3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4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5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6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7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8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9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3 20:48

详细剧情

  本季“岛屿书屋”由余华、苏童、程永新、叶子担任“书屋主理人”,他们将来到珠海东澳岛,相约新友旧识共同品味书中人生。除了四位“书屋主理人”外,莫言、阿来、王尧、陈继明、须一瓜、祝勇、马伯庸、孙频、紫金陈、郑执、叶昕昀、武茳虹、焦典等也将作为飞行嘉宾陪伴大家开启又一程面朝大海的书香之旅。

 长篇影评

 1 ) 《我在岛屿读书2》开播,莫言阿来也来了......

作者 | 鱼眠
编辑 | 江勇
6月14日,由今日头条和江苏卫视联合出品的《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举行线上媒体看片会。放映结束后制片人颜小可就《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的嘉宾阵容、内容创新以及创作感悟进行分享。

《我在岛屿读书》作为一款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第一季邀请文学大家余华、苏童等嘉宾坐镇,围绕为何要读书、怎样读书、该读哪些书等议题展开讨论,或深刻或风趣,播出后收获广泛好评、豆瓣评分9.1分。

节目入选总局评选“2022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和“2022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等多个奖项,并于日前入围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节目”提名。

第二季节目从海南分界洲岛移步至位于“浪漫之城”珠海的东澳岛,书屋选址更加“狂野”,坐落于海岸边的悬崖之上。因书屋依山靠海、众人创作,该书屋被起名为“山海经”。

届时,“书屋主理人”们将围绕“读书的意义”这一主题,在书屋内枕浪听风、品茗开卷。余华老师在片中提及,“演出也好、书也好、作品也好,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释放、让我们短暂地离开一下。”从品味人间烟火、世间百态的书中,找到滋养生命、充盈内心的钥匙,《我在岛屿读书》的意义正在于此。

嘉宾阵容上,本季由作家余华、苏童,以及《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继续坐镇,新朋友是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叶子。此外,还有莫言、阿来、马伯庸以及年轻作家的参与。作家年龄和类型的跨度变大,带来的将是多元思想碰撞的火花。年轻一代的作家们也说,他们更像是来“追星”和受教的。

看片结束,制片人颜小可接受采访谈道,本期节目的创新点在于“熟悉又陌生的人,做真实又有趣的事”——熟悉又陌生的人的熟悉说的是嘉宾的国民度,他们的名字和作品有一定的知名度;陌生说的是观众看这个节目是有期待的,有获得感的。

“做真实又有趣的事不是表演。余华老师、苏童老师,包括莫言老师都一再强调说不要表演,所以他们在节目当中是非常放松、非常真实地去呈现出一种打动人的状态。”

此外,颜小可还提及,观众已经不满足于一些走马观花式的交流。因为文化类节目变多,观众对于它本身的质感、内容质量以及所要表达的文化主题的到位程度、精准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本季在节目内容的驾驭上更加成熟了,整个节目在保持第一季轻松自然的审美风格的情况下,制作剪辑更加流畅,节目品质也有着进一步的提升。

从帆船到风车,从沙滩篝火旁的交流会到草坪上的下午茶;不止是读书,更是一次治愈生命、体悟哲思的探讨。

据悉,《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于6月15日开播,每周四12:00及21:20分别上线今日头条和江苏卫视。

 2 ) 观影笔记

第三卷

阿来:古人讲“眼前有景道不得”,意思是人都是对美有朦胧的感觉,但是无法表达。而美是怎样建构的呢?主要就是靠文学作品。瞬间发现的来自于自然或者人的美,我们需要一个揭示美的词汇系统,这种词汇系统的取得主要靠阅读。而这种系统一旦建立,我们就可以联想到很多关于美的欣赏的记忆,培养审美能力。

 3 ) 我和“买书”的故事

看了第一季第九集几位老师讲他们年轻时候买书需要购书券的故事感触特别深,这一季又讲到他们排队买书、换书看的故事觉得特别有意思,那时候买书不易,我不禁想到了这么多年我“买书”的曲折的故事。

本文原本写于2012年发在人人上,可惜现在都找不到啦,在这里重发一下。

小时候去朋友们的家玩,最爱研究人家的书架,常常发现大多数人是没有自己的书房的。搬过三次家,不管到了哪里,总是不忘整一个书架书桌,这仿佛是我和我爸的共识,一户人家里总得有一间书房,书房里必须得有一个书架。以前到了别人家,看到好看的书总忍不住借来翻阅。那时候深信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

曾几何时,在听到同学骄傲地说自家两大个书架已经放不下书时,也曾目露艳羡的眼光。毕竟在那个年纪,并不是随手就能像现在一样一买一大摞,在小学时的自己看来,每一本书都是精挑细选,思量很久才能打定主意买下来的精神食粮,买书不可谓那个时候的头等大事。每一本书都要翻来覆去看到每个章节都烂熟于心的地步才肯罢休,甚至还得找找名人对这本书的背书(怪不得现在的书越来越多腰封了)。对于书的热爱,甚是疯狂,也曾激励自己抄了两本书,一本叫《即兴说话的艺术》,是班上的同学的。另一本没抄全,是当时小学的语文老师那借来的,整整三大本,是很久很久以前出版的,只要几毛钱。由于装帧松散,甚至还看掉页了,还书的时候也相当之心虚。只是摘抄了《红楼梦》里面所有的诗词判词,每天吃完饭,抄两个小时,也耗去了自己数月的功夫,可惜的是这本笔记本遗失了。直到现在,《红楼梦》还是我最喜欢的书,没有之一。

虽然小学时期还没学会大手大脚地花钱,买书成了自己唯一的癖好。即使省吃俭用,很多书还是太贵买不起,甚至于是自己站在新华书店看完的。除去爸爸妈妈给的零用钱,就是爷爷买的书。爷爷是个知识分子,小时候读过私塾,后来凭着自己自学考上了公务员,最近听说还去考了个老年大学的文凭。小时候关于神话童话传说的故事都是在每个夏天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爷爷给普及的,还记得那些爸爸妈妈上晚班和爷爷一起睡的夜晚,我和堂弟听爷爷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听了很多遍依然觉得很新鲜。也曾听爷爷说起文革的时候很多书都烧了,当时我那个心疼啊。也一直想见识下爷爷的藏书,后来在爷爷床底下翻到了两大箱子书,也不知什么原因,其他的书不知去向,只剩下了一些爷爷工作相关的农业的书,甚为失望,只捡了几本东周列国的连环画和一本《世界并不遥远》的励志书。也因着这个原因,所以每次爷爷来看望我我都会非常的期待,不仅因着可以拿零花钱,还可以去买书了。那时候,硖石街上只有干河街一家新华书店,一般我会和爷爷奶奶先去旁边的五芳斋吃一份水饺或者烧卖,然后去图书馆看书,每次买一本,大概十块钱左右。爷爷每个学期来硖石看我一两次,细细算下来,买了也不下十几本。到了初中以后,有了更好的买书去处,也就很少再去新华书店买书了。

另一个在我买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的人就是我爸爸,《十万个为什么》《世界上下五千年》《百科全书》《中英翻译字典》…… 这些人生中大部头的书都是在我死缠烂打软磨硬泡的情况下爸爸给我买的。现在想想那个时候家里也不是很富裕,我就很清楚地记得《世界上下五千年》两个砖头那么厚一本50元,《百科全书》四大本,很精致的铜版纸,一套400,在那个月工资不超过1000元的年代,我爸却舍得拿出一半给我买书,现在想想都觉得泪目,但是爸爸却不忍在看书上委屈了我,从来没有拒绝过我对书的渴求,想来真的是好幸运。

小学时经几个爱书的同学介绍,知道了百汇书店和老百姓书屋,虽然如今百汇书店已然不在,还是颇为怀念曾经疯狂买书的日子。老百姓书屋倒是还在,不过该书店环境颇为幽暗,书籍看起来陈旧不堪,而且书的质量和数量都没有百汇书屋的好,新书更是寥寥无几跟不上出版的速度,所以去的次数相对较少。百汇书屋有两家,上了初中后才知道中远那边还有家总店,因此每逢周末或者逛街必定要去扫荡一番。为此我妈也甚是无奈,只要看到我去书店就黑脸,在她看来,我买的书都是些“没用”的闲书。初中功课还不紧,有时候甚至趁着放学早,携上“巨款”去买书。进了书店,先看新到的畅销书,然后再慢悠悠开始觅书,找到心仪的书以后再去看那些我买不起的书,有时候磨蹭到晚上9点,看个过瘾才肯回家。一开始是一本一本地买,然后一发不可收拾,非得算计着把零花钱买光才作罢。回顾书架上的书,将近一半是百汇书店买的,也是从那时候涉猎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书,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初中时期应该是我读书最如饥似渴的时候,这样的时光一直持续到百汇工人路的书店转让,中远的百汇总店不断缩小直到关闭,沉寂一段没有书店可逛的时间以后,99邮购订阅的风潮开启了我与书的另一个故事。

初三高中时期,邮购订阅开始盛行,学生中较流行的有贝塔斯曼和99读书人,前者貌似在高三也倒闭了,当时听闻倒闭风声,内心一阵唏嘘:我的又一精神家园被拆了。那时候买书,需要先看邮购目录,填单子,电话订购,去邮局汇款,然后漫长的等待,再去邮局取包裹,其中的故事暂且略去不谈。99的邮购目录是一本作业簿大小的小宣传册,按照推新的力度给予不同的介绍,拿到这个邮购目录我就翻来覆去地研究,凭着一点点简介,揣摩着到底要不要收入囊中真的是很艰难的决定,尤其是特价书,只有名字没有简介,或者是看到心爱的书,因为是新书,打折力度也不高,只能苦苦等待降价也颇为煎熬。为了多买点书省邮费,高三时期,和隔壁班的同学一起买了800多,居然成了终身白金会员,分了三次才全部拿到学校。现在好久没收到99的邮购目录了,高中毕业后就不再从99邮购买书。

大学后买书就全部是网购啦。卓越京东当当中国图书网,虽然方便,总觉得少了点去书店的乐趣。在万达发现了彼岸书店,环境很优雅,有无限网络,书的种类很齐全,新书上架也很快,尤其是国外的畅销书。不过现在已经养成了看中一本书,再去网上买的习惯,甚至于有些闲书看的是电子版。看起来没有纸质的书踏实,看过即忘,有时候无聊的小说一口气可以看三四本,权作消遣。纸质的书若非逼不得已买得越来越少,除非是网上没有的,或者是真心喜爱买来收藏。记得大三大四时期,大概是电商图书疯狂扩张吧,京东狂发300-150的券,为了薅羊毛,就疯狂凑单,结果买了一堆翻译不怎么样的版本。虽然每学期还保持着十几本的购买量,毕竟还是大不如前了,疯狂买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变成了一个节制的、挑剔的买书人,不仅要看出版社、还要看翻译,更要看纸张装帧。

————————————————新增的分割线——————————————————

工作后,在朋友的怂恿下买了看书神器kindle,但是说实话kindle的阅读模式虽然很好,但它龟速的翻页实在不适合我这样的急性子,记得自己就完整看完了《我的天才女友》这套书,然后就一直处于充电-吃灰的循环模式。结果今年kindle也要退出中国了,电子书商店也要关闭了。内心又是一阵唏嘘:留给我们阅读的空间好像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功利了。

如今我又开始重回纸质书,旅游的时候也会去独立书店支持一下,享受书本拿在手上的质感。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故事,我和书的故事还将继续,对于爱书的心仍然不会改变。

2023年,还是想感叹一句:真的很怀念去书店淘书。

 4 ) “读书”启示录

年初才刚一期不落地追完《我在岛屿读书》的第一季,也是没想到第二季居然这么快就上线了😂之前追第一季的时候随手记录下了每期节目哲理性的观点、书单和空镜(详见“当我们谈论阅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这一季也会在这个帖子里继续记录每期节目中我比较喜欢和感兴趣的观点~

EP 01 岛上重逢记

这一季,余华老师和苏童老师依旧是节目的常驻嘉宾,同时上一季作为飞行嘉宾的程永新老师这一季也成为常驻嘉宾啦~值得一提的是,叶子老师作为本季的主持人,不仅仅承担了串场的工作,也真正地加入进了和老师们的对谈之中,在第一期里就给出了很多strong points!

✍🏻 苏童:不同的角度,相同的本质

✍🏻 叶子:如何理解“山海经书屋”

叶子老师的这个解释很妙,从字面意思看到了更深层的寓意

✍🏻 苏童:阅读也是能量积聚的过程

✍🏻 余华:关于“阅读”与“放松”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依旧需要阅读来治愈生活

✍🏻️ 叶子:作家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题外话,好喜欢叶子老师身上那种温柔沉静的书卷气啊~)

✍🏻 几位老师关于“阅读”“生活”“写作”之间关系的不同看法:

苏童:日常生活的丰富滋养着写作
程永新:阅读开阔人的思维,让人们不止囿于自己生活的一方洞穴
余华:阅读是情绪的出口
叶子:文学告诉我们如何去想象、观察、思考生活

✍🏻 叶昕昀:阅读让我们更自洽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很喜欢叶老师的这个观点,如何泰然且自洽地面对我们自己的生活真的是人一生的课题,但还好书籍总能给予我们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发现这道问题的答案。

🌟 用叶子老师的一个观点来结束本期节目:学会享受在生活中把阅读内化的过程。so wise!

📖 第一期书单汇总:

🎥 本期最喜欢的一个空镜~洒脱又睿智的文学家们


EP 02 乘浪前行

本期节目迎来了嘉宾阿来老师~前两年的时候读过阿来老师的《尘埃落定》,也是现当代文学史中的经典书目;不过看了这期节目还蛮惊奇的,阿来老师即便是在相熟的作家朋友们面前也都并不是一个很善言辞交际的人,但我个人也还是比较喜欢老师在输出观点时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 AI会让“文学”产生危机感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未来文学是否会被AI取代”一直是这两年的热门话题,今年年初的时候随着ChatGPT的诞生,这一问题也获得了更加广泛的讨论;很喜欢余华老师在节目里给出的“AI无法表达命运的看法”这个观点,命运过于复杂与不可预测,或许这也是文学始终能充满无限魅力的原因

✍🏻 80年代文学浪潮对作家们的影响

80年代的文坛显然是璀璨而耀眼的,记得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上我开始对那些作家作品感到熟悉和产生强烈的研究兴趣也是在学“80年代文学浪潮”这一部分。正如同叶子老师一直在举的例子电影《午夜巴黎》,作家们势必受到一代又一代名家巨作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都正在经历一个不可多得的时代,在时代的

✍🏻 阿来:文学的双重向度

✍🏻 文学来源于生活,但更是对生活的延伸

从资深的文学编辑的眼中看何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 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就像水和河床的关系一样:

“如果没有河床,文学就会被那些泥土给吸收掉。”——余华

📖 本期书单:

🎞 本期ending~(也是这期的两个主要内容——AI与写作、时代与写作)


EP 03 慢慢走,欣赏啊!

氛围非常chill的一期,对谈+散步赏植物

✍🏻 俄罗斯音乐家与文学家之共性

余华老师对西方古典乐也了解好多啊!

音乐何尝不是一种文学,文学又何尝不能被视为流动的音乐

✍🏻 由苏童老师的《白雪猪头》引申出的一个问题——何谓“美学”。为什么有些东西是丑陋的,但在作家的笔下也充满了美学价值?

余华:美学不是只有一种思考,它其实是一种情感。

✍🏻 交响乐与阅读文学作品的异同之处:

程永新:欣赏交响乐,其实跟阅读文学作品是有相通的地方。你欣赏一个交响乐,它是流动的;那么阅读它也是流动的,文字也是流动的,然后它还有故事。音乐的元素它可能主要是用旋律、用节奏、用音符,它主要是用这些音乐的元素来表现;那么文字的力量,它可能就在于比较更清晰、更准确能够写出一个生活当中的人的一个常态,人的一个日常。所以这两者之间其实是有非常强的那种相似性。

✍🏻 阅读的美好~

叶子:我觉得文学的美好或许是让你遇见一些可爱可亲的人,让你回忆起生活的质地,和那些细小的快乐。但也可能和普通意义上的美好没什么关系。总之,你喜欢一本书,它就是很美妙的;放下这本书可能万事万物都变的更美好了一些。它带给你的可能是纯粹的、情感上的美好;也可能是复杂的、审美上的美好;也可能牵扯到思考,让你有了某种顿悟。这些动容的时刻,就是阅读的美好。

ps. 好喜欢叶子老师的这段话啊!So tender and wise!

TBC.

 5 ) 《我在岛屿读书2》江苏卫视首播,彼岸真实,依旧令观众沉浸其中

6月15日晚间,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的首期,在江苏卫视播出。在这一季当中,余华和苏童两位老师继续坐镇。第一季当中的做客嘉宾程永新老师,则成为节目的常驻嘉宾。西川老师,向第二季当中的“山海经书屋”邮寄自己的作品。南京大学的叶子老师,则成为这一季的常驻女嘉宾。

《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的开局部分,几位作家、学者坐在一起,便聊起了这档节目为什么需要第二季。余华老师认为,更多的观众,希望通过这档节目去治愈自己。苏童老师也认为,在忙碌的生活当中暂时放松下来,是当代观众们真切需要的。实际上,《我在岛屿读书》节目,以作家讲读文学书籍的方式,为观众们提供了一种“生活彼岸的真实”。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是处于真正的此岸的,现实的,柴米油盐的真切的。而在这份真切的此岸对面,其实也有一个理想的、哲学的、文学的等等情态构建出来的彼岸。这个彼岸,也同时对我们生活的此岸进行人文关照。此岸和彼岸,在生活当中,是相互映射的。《我在岛屿读书》这档节目,表面上看提供的是彼岸的哲学、文学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关照的依旧是此岸的生活场景。

从观众的角度上讲,每周四晚间打开江苏卫视,收看《我在岛屿读书》全新一季的节目,其实就是对生活彼岸的一次探访。这次的彼岸探访,可以让观众们更好地满足于精神世界的享受,同时,也能够让观众们回到生活此岸的时候,获得更为坚定的力量感。这是一种文学和哲学共同带来的生活力量。

同时,作家、编辑和批评家们,通过自己在节目当中的所作所为,为观众们提供了一种生活彼岸依旧可以如此真实与充沛的实践可能性。诚如节目内容当中所言,余华、苏童两位文学界的前辈,在节目当中,竟然可以如此洒脱,如此生活化。余华老师第一季当中绚丽夺目的上衣,竟然送给了程永新老师,穿在程老身上,也有那种生活的散淡感。

观众们通过节目,去探究生活的彼岸。当大家到达读书的、文学的、艺术的彼岸的时候,猛然发现,其实彼岸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也不需要故作高深,真正的文化,就是潜移默化,就是生活的普通组成部分罢了。《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节目,把这种文化的生活感,继续保持,并且发挥到了更为精妙的境界当中来。观众们享受于此,并且受益于此,所以节目的观众口碑极高,也是必然了。

这档节目,在传递给观众们很多经典书籍的同时,也为观众们提供了一种平和的生活方式。这种平和感,很多时候是从阅读当中来。人和经典书籍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常有趣的默契关系,人在阅读书籍,书籍也在打造人的性格特征。余华、苏童、程永新和叶子几位作家学者的言谈举止当中,亦透出了一种文化的生活感。这些内容,都直接治愈了观众。诚如余华和苏童两位老师在节目当中所调侃的那样,《我在岛屿读书》为观众们带来了“喜悦的崩溃”和“崩溃的喜悦”。

《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的节目当中,余华、苏童、程永新和叶子四位老师,在“喜悦的崩溃”和“崩溃的喜悦”上,继续为节目升级加码,让节目质量在首季观众评分已经获得9.1分的高分基础上,再次获得了质量提升的机会。第二季的首期节目当中,四位老师解构了阅读本身所谓的庄严与神圣感,并且又重新构建出了阅读带来的寻常感与生活化。这些解构与重建,提供给了观众“崩溃”与“喜悦”之间的沉浸感。

余华和苏童两位文学前辈,以自己的阅读经历,向观众们介绍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文学作品,并且以自己的写作心得,向观众们介绍文学创作的经验。在第二季的内容当中,观众们依旧可以从节目当中轻松获得真正经典的文学作品,并且获得作家视角上的创作解读。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喜悦的事情。同时,余华、苏童两位作家的散淡与闲聊,又是和我们寻常人相同的,它“崩溃”掉了知名作家的身份感,却又呈现了一种文化加持生活的范例,在这个范例当中,观众们获得了喜悦感。

程永新老师则站在文学编辑的视角上,为观众们带来作家之外的解读方式。纵览中国当代文学当中的精品,很多已经知名的作品,其实都离不开幕后编辑们的默默付出。程永新老师和《收获》杂志,更像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活典故”。这一视角上,观众们可以获知很多作家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故事。《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的节目当中,程永新老师和《收获》杂志,便在观众当中引发了不少的追忆。第二季当中,这位当代文学的“活典故”依旧值得期待。

南京大学的叶子老师,则提供的不仅仅是女性视角,更是比较文学的视角,文学批评的视角。叶子老师带来的文学批评的视角,可以从文艺理论的方向上,为观众们带来全新的文学解读方式与内容。

比如,《我在岛屿读书2》的首期内容当中,叶子老师讲《山海经》当中的“山”、“海”和“经”的关系,对于部分观众而言,便是非常新颖有趣且有价值的。再比如,叶子老师对汪曾祺老先生作品的解读,也是颇有节目点睛之笔的意思。其实,首期节目当中,叶子老师提供了非常多的、有价值的解读内容。这些解读,并不故作高深,而是简单干脆,三言两语,便命中根本。因此,这档节目在无形当中,也帮助观众们向更有趣的美学高峰前进了几步。

《我在岛屿读书2》的首期节目当中,便有叶昕昀、武茳虹两位青年作家前来做客。这两位,也是第一季节目当中,余华和苏童两位老师反复提及的学生。稍后,更是有莫言、阿来、王尧、陈继明、须一瓜、祝勇、马伯庸、孙频、紫金陈、郑执、焦典等作家前来做客。

在一个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当中,观众们可以于每周四晚间江苏卫视的《我在岛屿读书2》当中,获得一种生活彼岸的精神享受,同时,又能接触到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及其解读,当我们观看节目完毕,回到生活此岸的时候,亦能获取到更多的文学和哲学的力量了,并且直接影响生活本身。因此,《我在岛屿读书》构建了彼岸和此岸的同步真实。(文/马庆云)

 6 ) 我在岛屿读书2:你最期待的嘉宾是谁,谁没来是你的遗憾

《我在岛屿读书2》已在今日头条上线,本季看来制作方信心十足,第一期就把全季所有的嘉宾介绍了一遍,那么这些作家们你最期待谁呢?有哪些作家是你比较遗憾没有来的呢?让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

1.余华、苏童和上一季一样,这两位是常驻作家。余华的幽默自不必说,苏童的习惯性输出看来也不逊于上一季,两个人互相吹捧或者互掐还是本季比较大的看点。他们对文学的认知,对东西方文学的熟稔,保证了本季节目的质量。

2.程永新上一季已经来过,《收获》杂志的主编。喜欢文学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收获》吧,从巴金到李小林到程永新。居然有读者是看了上一季的节目,知道了程永新才知道《收获》的,令人颇感意外。程永新穿着余华的花T恤也是有意思,虽然话不多,但是输出都值得细品。

3.叶子以前确实不知道,叶子原来是叶兆言的女儿。上一季叶兆言来过,很健谈,去年在《收获》上读了他的《仪凤之门》,说是今年的茅盾文学奖评奖呼声很高,但我感觉一般。很多人都说叶兆言是在吃祖父叶圣陶和父亲叶至诚的老本,那么叶子也是在吃叶兆言的老本了?其实所谓的世家,文学的传承还是在,叶兆言的作品还是在当代文学史有一定地位的,尤其《夜泊秦淮》系列,四个中篇从清末讲到四十年代,南京城内小户人家里的传奇喜剧,士绅门弟后的情色冲突,颇见水平。叶子不了解。

4.叶昕昀、武茳虹余华和苏童的学生,不了解。

5.阿来阿来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2022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读《尘埃落定》觉得阿来是一个浪漫温柔的人,汪兆骞在《我们的80年代》中说阿来很能喝酒,很期待他在电视节目中的表现。

6.祝勇上一季也来过了。祝勇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担任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纪念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我爱你,中国》等总撰稿。最近刚读了他的《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对苏东坡很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7.马伯庸和郑执郑执不认识。马伯庸马亲王应该是本季最受期待和关注的作家了吧,并不是说他写得最好,腕儿最大,而是他现在最火。他的《风起陇西》《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七侯笔录》《古董局中局》《长安的荔枝》《大医》等,几乎是写一部火一部,而且改编成电视剧的作品也是爆火。马伯庸之所以被称为“马亲王”,其实和一个玩笑有关。马伯庸曾经以自己为原型虚构了一则故事。在故事中,马伯庸是一个王国的掌权者,所有接近他的人都会被厄运缠身,想要免灾,就必须说出“祥瑞御免”才行。从那时起,网友们就送了马伯庸“亲王”称号,一直沿用至今。期待马亲王。

8.须一瓜和孙频,陈继明须一瓜最出名的作品应该是《太阳黑子》吧,改编为电影《烈日灼心》,影响非常大。孙频是我近期比较关注的一位作家,在《收获》上的几个中篇写得非常好,《海边魔术师》《海鸥骑士》显示非常深厚的功底,值得期待!陈继明不熟悉。

9.紫金陈这也应该是年轻人比较关注和喜欢的一位作家了。当年天涯的大神,《浙大夜惊魂》《谋杀官员》,天天催更的。记得有一段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无证之罪》《坏小孩》《长夜难明》,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坏小孩》改编的悬疑剧《隐秘的角落》,和《长夜难明》改编的悬疑剧《沉默的真相》在网上爆火。这也是本季比较期待的一位作家了。

10.王尧和焦典焦典不熟悉。王尧是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苏州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现任苏州城市学院当代作家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评论家很多都为人诟病,但是上大学的时候我也是没少读文学评论的,比较喜欢的有两位,一位是谢有顺,一位就是王尧。

11.莫言莫言就不用说了,压轴出场,中国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虽然很对人认为莫言是宣扬中国人的“丑”来赢取外国人的青睐,从而获得诺奖。但我一直都非常喜欢莫言,从《红高粱》《丰乳肥臀》到《檀香刑》《蛙》,每一部都读了很多遍,感叹莫言对中国人的人性认识之深。莫言获得诺奖后似乎比以前谨言慎行了,不知道在这个节目,和这些老朋友会不会敞开心扉。

12.遗憾其实还是有一些遗憾的,我所喜欢的作家里面,有两位是我一直期待却没有来的,一位是刘震云,一位是贾平凹。刘震云在娱乐节目中已经有过经常发挥了,以为这一季回来《岛屿》,没有出现有些可惜。贾平凹不出来是在意料之中的,但还是期待老贾。

 短评

这张海报真的好温馨,我好喜欢这张海报,温暖,安逸……

3分钟前
  • 小雨
  • 力荐

没想到第一期节目里看到可爱的糯糯

6分钟前
  • 提笔忘字
  • 力荐

趋向严肃的座谈会访谈,生活气息减弱,节目组的路似乎越走越窄,还好几位作家的交流和故事有趣。西川不在缺少了一抹孤独的自由的灵魂调色,借用评论区一位豆友的评论,大概就是遗失了“我在”,毕竟不是每一位观众都是文学系,但热爱文学的人应该大都向往自由。

11分钟前
  • 林夭
  • 推荐

国内慢综艺天花板,"你知道他们的阅历和知识都在你之上,但是仍然愿意和你普通老友般平等风趣的交流",余华和苏童真是两个最最可爱的小老头,期待莫言老师的到来

14分钟前
  • 一位胖友
  • 力荐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哇,居然还有第二季!文学爱好者的精神饕餮盛宴又来啦!书屋已变,味道不变,依旧或润物细无声,或醍醐灌顶,令人甘之若饴。糯糯也依旧治愈,抚慰人心。来的嘉宾类型则更多元化,主持人更专业化。最期待压轴“段子手”余华PK“脱口秀大爷”莫言~。。。

19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力荐

1.登陆今日头条手机APP,搜索“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即可观看。2.我严重怀疑《岛读》主创在做第二季的时候,参考了我在豆瓣对第一季的评论,撤换了房琪和西川两名常驻嘉宾,代之以与余华苏童等文学经验和话题场都更加接近、同时也更凸显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程永新叶兆言(叶子代父亮相);但也引进了青年作家甚至研究生“作家”群体。3.第二季总体上制作是没有第一季好的,最突出的表现是第一季是“散文”式展开,第二季是教科书式展开,信息量密度变得更大,但也变得刻意甚至功利。4.所涉及的汪曾祺、卡夫卡、惠特曼、聂鲁达等作家,令我印象深刻。5.《我在岛屿读书》确实可以被作为一个“场”,定期邀请同质性强或异质性强的小说界文学界文化界名人共聚一堂碰撞成诗,比如给东北文艺复兴三杰攒一局,以此类推,多有想象空间的节目!

21分钟前
  • 楚门
  • 推荐

余华太可爱了。苏童阿来。文学偶像齐了

25分钟前
  • pupuxiang
  • 力荐

节目组认真看了上一季观众、网友的评论,并且在第二季中努力做到了有所提升。这档节目能做出来不容易,这些作家嘉宾们能请到不容易,能把他们轻松自然的状态表现出来也不容易。整体来说,更加纯熟了。能有机会在大众媒体上一直坚持做文学、读书相关的节目,并把镜头对准形形色色的作家群体而不是流量、娱乐明星,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

29分钟前
  • My
  • 力荐

没想到这么快出了第二季,太好了!看得出节目组很用心,看了网友的评论,有所改进,同时也承继了第一季好的地方。希望这样用心的高水平的综艺越来越多!

34分钟前
  • 有米最可爱
  • 力荐

确实如开头所说,充满了太多“治愈”的东西,从个人生平,阅读体验,作者背后故事,但抚平式的按摩,就让所谓治愈过犹不及,多了聊天,少了体验,多了谈笑,少了深刻,多了观察,少了慎思,对了描述,少了本质。自然文学小小涉及,还是颇让人惊喜,至于其他,皆为老生常谈,喋喋不休背后遍显狭隘,可以休矣~

36分钟前
  • 駐足凝視
  • 推荐

叶子老师就是我的女神,她是真的集智慧和美貌于一身

37分钟前
  • 逗皇
  • 推荐

刚看完第一集,余华老师提到我了!他说“这个节目之所以会有第二季,是因为还有好多人需要被治愈”,这说的不就是我嘛(皮一下很开心😎)很开心能看到更多的年轻的作家、学者、学生参与到节目中来,也很期待看到叶兆言父女对谈,还有最后一期莫言的加入~这部节目也像一个书摘,让我这种不太有时间静下心阅读书籍的人了解了很多好书

39分钟前
  • Charlotte
  • 力荐

爱死这群有趣的“老头”了!话说西川老师这季不在,我还很是期待着老师继续敲鼓吟诗呢。

41分钟前
  • 狗扯曼德拉草
  • 力荐

👍👍👍

46分钟前
  • Kiko墩墩美少女
  • 力荐

缺少西川和房琪,我以为反倒失去了「我在」岛屿读书的灵魂,没有诗人只有小说和编辑,没有房琪作为普通读者的「我在」,而代之以研究生等学者群体,看似知识密度更大,实则加深了专业隔膜,日常的「光晕」消失了,只剩下复活的文学史「知识」在疯狂打架。在缓慢消耗第一季积攒的流量后,多声部的复调结构还能不能继续,还待观望……看了第一集,刘军是西川老师的原名是不是?哦,哈哈哈哈!

51分钟前
  • 阿俊
  • 力荐

又聊上了!还是余华和阿来的小说好看。叶子老师也好看!

56分钟前
  • 天涯何处呀
  • 还行

这几个在一起简直就是王炸 喜欢舒服自然的氛围

60分钟前
  • 热爱赴山海
  • 推荐

怎么说呢,第二季换了个主持人,这是优点,这个叶子比上一季的网红博主阅读量大一些,但和大作家们对话,还谈不上,对于文学的理解,水平可能也就和我豆瓣友邻的平均值差不多。另外,那两个余华的研究生,有一个写的文章很不错的,我忘了叫什么名字,应该多给她们发言的机会

1小时前
  • keo
  • 推荐

都在推自己的学生。

1小时前
  • Talent
  • 推荐

看了第一期,都在推自己的学生,好生硬,没第一季自然聊天的感觉了……

1小时前
  • 八百个月亮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