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鹿人英语

战争片美国1978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约翰·凯泽尔,约翰·萨维奇,克里斯托弗·沃肯,梅丽尔·斯特里普,乔治·杜兹达扎,查克·阿斯佩格伦,雪莉·斯托勒,拉特安亚·阿尔达,玛迪·卡普兰,艾米·莱特,理查德·库斯,乔·格里法西,Victoria Karnafel,詹姆斯·卡尔,Michael Santiago

导演:迈克尔·西米诺

播放地址

 剧照

猎鹿人英语 剧照 NO.1猎鹿人英语 剧照 NO.2猎鹿人英语 剧照 NO.3猎鹿人英语 剧照 NO.4猎鹿人英语 剧照 NO.5猎鹿人英语 剧照 NO.6猎鹿人英语 剧照 NO.13猎鹿人英语 剧照 NO.14猎鹿人英语 剧照 NO.15猎鹿人英语 剧照 NO.16猎鹿人英语 剧照 NO.17猎鹿人英语 剧照 NO.18猎鹿人英语 剧照 NO.19猎鹿人英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15:44

详细剧情

  越战期间,美国克莱顿镇5个经常一起打猎野鹿的好朋友中的三人尼克(克里斯托弗•沃肯 Christopher Walken 饰)、史蒂芬(约翰•萨维奇 John Savage 饰)和迈克尔(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饰)即将奔赴前线。离开前夕,史蒂芬和另一个好友兼女友安吉拉结了婚,婚礼就是他们的告别会。  三个年轻人在战场上被越军俘虏了,残忍的越军逼他们玩“俄罗斯轮盘”游戏,迈克尔乘机夺了越军士兵的枪。虽然顺利三个好友逃了出来,但在逃亡过程中他们失散了。迈克尔和史蒂芬最终顺利回到了美国,但史蒂芬终身残废了,住在疗养院不愿回家拖累家人。越战结束前夕,迈克尔从史蒂芬处得知他经常受到从西贡寄来的匿名的汇款,迈克尔断定一定是尼克。为了找回好兄弟,迈克尔决定再次冒险闯荡越南。

 长篇影评

 1 ) 幕间鹿饼干

(翻译源imbd)

1. 麦克尔西米诺导演说服沃肯朝德尼罗脸上吐口水。当沃肯就真这么做的时候,德尼罗瞬间惊呆,暴怒到差点演不下去。这一幕被忠诚的收入在了电影里。之后麦导老夸沃肯,说这小子真有种。(话说当时德尼罗已经开始拳王训练了,沃肯爷爷,真正的勇士)

2. 在越南俄罗斯轮盘赌那场戏中,所有的耳光都是真扇。因为一直被打,演员的焦虑很明显的投射在了电影里,使得那一幕更加真实。

3. 拍摄电影的时候,凯泽尔因为身患骨癌的原因难以投保,工作室因此打算换掉凯泽尔,是德尼罗补上了保险的钱,他才得以继续拍摄。而凯泽尔在电影拍摄完不久就去世了。

4. 电影中有一幕,是Steven浸没在河里大声喊:“Michael, 这里有老鼠,Michael!”这实际上是演员非常害怕河边的老鼠,在朝着麦导喊,希望导演能把他从河里捞出来。而麦导觉得这一幕真是太真实了,于是它出现在了电影里。

5. 凯泽尔在电影开拍的时候已经非常虚弱了,麦导知道他的病情于是先将他的镜头拍摄完成。当工作室因为他的病情想将他换掉的时候,梅丽尔斯特里普表示如果凯泽尔被辞退,她也将辞演。凯泽尔生前没有看到电影全片(QAQ)。

6. 麦导说,在Micheal逼迫Stanley开始即兴俄罗斯轮盘赌的那场戏中,为了增加紧张气氛,德尼罗要求导演真的在左轮手枪里放一颗子弹。凯泽尔同意了,但在每一条拍摄前仔细检查枪膛,确保扣下扳机时子弹不会射出。(德尼罗你能活到76真是个奇迹…)

7. 所有场景都是在当地取景的(不含音轨)。

8. 沃肯为了表演出角色后期孤僻空洞的神情,每日只吃香蕉,米饭和水。

9. 在2003年AFI德尼罗的终生成就颁奖礼上,老罗动容说Micheal(De Niro)第一次去医院看截肢后的Steven(John Savage)那一幕,是他演过最投入,最动感情的一场戏。(我作证,正剧向老罗眼睛一红就是哭唧唧了,那一场基本就从头哭到尾。)

10. 德尼罗和萨维奇跳河都很有自己的风格(跳河风格???托马斯360度转体式条河??)他们在两天内跳了15次河。(苦不苦,想想阿汤拍谍五)

11. 越南那场俄罗斯轮盘赌全部由实景拍摄,现场有许多真老鼠和蚊子,主演也是真的被绑在浸没在桂河里的竹笼里的。

12. 德尼罗为了准备角色,化名Bob认识了一群钢铁工人,一起愉快玩耍了很久,当中没有一个认出他是谁的。(好了,小气鬼又要记一辈子了(你组织他们去看个教父呀)

13. 当本片1979年第一次在柏林电影节上展映的时候,苏联代表团因为不满电影中对越南人民的描写愤而离场。这一举动最后引起了在古巴,东德,布拉格,波兰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大游行,同时有两位评委因此辞去了评审工作。

14. 选角导演难以在当地找到一个能够扮演凶神恶煞轮盘赌操盘手的人。第一个演员完全不能照脸打德尼罗。最后选角导演谢天谢地找到了一个非常憎恨美国人的人来扮演这一角色。德尼罗建议在拍摄过程中沃肯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扇一巴掌,当时沃肯的表情非常真实。(所以人家要超你吐口水呀(男人奇妙的友情,老罗75生日就是跟沃肯过的,还戴了生日帽唱了生日歌)

15. 德尼罗表示这是他一生中拍过最累的一部电影。

16. 在直升机那场戏里,德尼罗和萨维奇必须在直升机升空的时候抓着绳子,让他们非常容易受伤。演员们朝机组人员疯狂大喊做手势,这一幕也被保留在了电影里。(麦导你拍个电影要杀人啊)

17. Linda这个角色本来在剧本里无足轻重,于是麦导就在解释过人设之后建议梅姨自己来写她的台词。

18. 拍摄婚礼场景的时候,麦导让临时演员把这场戏当作一场真正的婚礼,以增加这一段的权重。导演让临时演员从家里带一些包装好的空盒子当作婚礼礼物来装点拍摄现场。临时演员按照要求这么做了,但当导演检查这些“假礼物”的时候,发现这些礼物比空盒子重的多。麦导拆开了一两个盒子的包装纸,发现临时演员们为这场婚礼准备了真正的礼物。

19. 很多评论家非常反对俄罗斯轮盘那一幕,他们认为越战中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行为。然而导演麦克尔西米诺知道这一系列场景会引起争议,坚称没有人能知道这些事情是否发生过(别问,问就开花ˊ_>ˋ)。据报道,德尼罗与西米诺曾因为这些场景的真实性争执。

20. 根据电影摄影,被Michael射杀的鹿是一只经过训练并打了镇定剂的鹿。镇定剂大约半小时才起效,他们用围墙限制了鹿活动的范围,两台摄影机跟拍了这只鹿。

21. 根据报道,至少有28人明确是因为模仿电影中的俄罗斯轮盘游戏而死亡。(“人家叫你跳楼你怎么不去呢?”“嘿,我这就去!”)

22. Chuck Aspegren并不是一个演员。他是德尼罗和西米诺在拍电影之前参观的钢铁厂的领班。他们都对Aspergen印象深刻,于是决定让他来演Axel。他是这部电影除德尼罗外第二个被雇佣的演员。

23. 梅丽尔斯特里普当时与凯泽尔是一对,直到凯泽尔去世。达斯汀霍夫曼因此决定推荐她来演克莱默夫妇,因为她会为角色带来一种处于危机中女人的脆弱感。克莱默夫妻为梅姨带来了她的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女配,这也是她的第二次奥斯卡最佳女配提名。

24. 电影中事件发生在1967,1968,1975。

25. 美国钢铁允许电影在它克利夫兰的钢铁厂内进行拍摄,同时允许演员们在支付了500万美元的保险后,靠近炼钢炉。

26. 婚礼场景在教堂内拍摄了五天,他们雇了一个真正的牧师来扮演牧师。

27. Michael 放走的那只鹿是一只麋鹿。拍摄人员费了很大劲才让这只麋鹿看向他们,因为这只麋鹿显然对于各种噪音非常习惯。最后这只鹿看向了喊叫的人群。麋鹿并不是东岸的原生物种。

28. 德尼罗对于这部电影引起的巨大争议非常紧张,他最后没有参加奥斯卡颁奖礼。他询问工作人员在颁奖礼的时候他能否躲在后台,被拒绝后他就呆在了在纽约的家里。(我的宝贝儿!!!)

29. 电影的制作人Michael Deeley非常喜欢这个剧本,但仍然非常担心电影票房。他认为他们需要一个像罗伯特德尼罗这样的有全球影响力演员,最后证明雇佣德尼罗是非常正确的选角策略:因为他几乎认识纽约全部的演员(罗伯特·交际花·德尼罗)。德尼罗抓来了梅丽尔,梅丽尔又带来了凯泽尔。德尼罗还说服了麦导到钢铁厂取景,并说服导演让演员们进入钢铁厂实习,来互相熟悉。

————也许未完————

一个人为何可以这样天真而世故,沉默而善语,锋利而圆滑,矛盾而统一,凶恶而稚拙,站在那里仿佛一望见底,你仔细看,你永远看不懂他。

 2 ) 猎鹿人

    好久都没有这样耐着性子看完三个小时以上的片子了,尤其是情节发展如此缓慢;然而我却能静下心来一个人把它到最后一行字幕的消失,《猎鹿人》自然也是有它吸引人的地方,并不仅仅是因为该片在1978年囊括了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5项大奖。
    影片的整个故事可谓平淡无奇,描写包括罗伯特德尼罗在内的三名炼钢工人参加越战,被俘,逃脱,回家的故事。虽忝列战争片的经典之作,却几乎没有太多战争场面的铺张,而且整个描写战争的剧情加在一起,也没有占到影片时间的六分之一。然而它所反映的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对生活的破坏,以及影片强烈的反思主题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尤其是影片以越南军人所玩的一个游戏“俄罗斯轮盘赌”作为贯穿整部电影的细节之一,残酷地揭示了战争对人精神上的摧残远甚于肉体上的伤害。所以,尽管我从前也看过很多反战题材的作品,却唯独对冗长的《猎鹿人》感到触目惊心。如果要问我此时最大的感受,那便是一个永远的心愿:天下太平!
    所谓“俄罗斯轮盘赌”,就是越南军人在左轮手枪里只装一颗子弹,然后命令德尼罗他们轮流往自己头上开枪,其残酷性若非亲眼所见,是不可想象的。更要命、也是影片最发人深思的是,三人中的一个后来却被这种游戏所吸引,留在越南以此谋生,就像有了毒瘾一样,无
法自拔,最终泯灭了人性,在这场以生命作注的赌博中,输掉了自己的全部。
    看到最后,我甚至有些觉得导演赋予一个赌博游戏如此沉甸甸的份量,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其实战争原本就是一场游戏?一次赌博?一场可笑的游戏,一次最终都会输掉的赌博。战争之中,似乎永远没有赢家!
    难得的是,如此残酷的电影,却拥有一首舒缓柔曼到美仑美奂的主题音乐,让我在影片结束之后一直陶醉在黑黑的屏幕之前。想来,这应该也是导演追求的一种效果吧,反差,强烈的反差。(强烈推荐这首曲子!)

 3 ) 《猎鹿人》:来,来一盘俄罗斯轮盘赌

猎鹿,在湛蓝的天空与纯净的雪山之间,也许是男人们一生最惬意的生活了。龃龉在此刻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然而五个大男孩之间的友谊却是如此单纯。

其中的一个结婚了,猎鹿成了他结婚前和兄弟们最后一次温和的放纵。婚礼在安宁的小镇上缓缓举行,宁静温馨得一塌糊涂。

其中的三个男孩,结婚的史蒂文、与女友依依不舍的尼克、冷静忧郁的迈克尔,就要离开宾夕法尼亚的家乡小镇奔赴战场了,在遥远的远东,越战的烽火正炽。小镇上的钢铁厂,那远远地矗立着的烟囱,默默无言。

没有任何的铺垫。

一群穷凶极恶、咭咭呱呱的越南兵抓着从水牢里捞出的美国俘虏玩俄罗斯轮盘赌,一颗子弹放在左轮手枪里,一人抵着自己的头开枪,打中丧命,不中就留给对方来自射。命,在这一刻成了轮盘里旋转的概率,即使是你的命运躲得过一次、两次,最终,这颗子弹会射尽一个人的脑袋。

前面的美国俘虏已经爆头身亡,在这场赌局中,输和赢都是庄家的事,赢了钱的越南兵癫狂颤笑、输了钱的只好懊丧地把希望寄托在新的活靶上。这一次,轮到了尼克和迈克尔。

每一次的扳机扣响,都会让一个人的精神完全崩溃,生不如死。尼克已然在极度恐惧中懵懂无觉。没有英雄主义,没有绝地逢生,也没有戏剧性的转折,只有迈克尔用他脆如蝉翼的信念,拯救了自己的兄弟,也拯救了自己。

逃出生天的尼克精神失常,不知去向;脆弱的史蒂文神情崩溃、肉体致残,进了疗养所。只有尚存游魂的迈克尔,回到家乡,在亲友们、兄弟们的欢迎声中怅然若失,无可名状。尼克的女友琳达接纳了他,两个暗恋已久的灵魂走到了一起。

尼克,从战争的毁灭中残喘着活下来的人,早已失去了灵魂的寄托,他留在了西贡,在轮盘赌的搏命游戏中折磨着自己,把赢来的钱寄给史蒂文。迈克尔无法承受自己兄弟的自残,他回到越南,想要找回尼克。然而,尼克已经不再相信生的意义,他只是要用这疯狂的赌局来嘲讽这个可恶和变态的世界,和这场“他妈的”战争。

一心想要拯救尼克的迈克尔被迫走上了轮盘赌的另一端,就是这一次,一直在赌局中运气奇好的尼克开枪自射,子弹轰透了他的头。

战争结束了,宾夕法尼亚的小镇依旧宁静,史蒂文也渐渐平复了自己的绝望,兄弟们又像以前那样温和相处了,前方的钢铁厂的烟囱依旧默然矗立,远方的雪山还是那么纯净湛蓝。然而迈克尔的心已经永远地不一样了,其实,每一个的心都不再一样了。

影片对于战争的反思,在今天看来依然鲜明。它对于人的戕害,决不仅是肉体的摧残和覆灭,更是精神的折磨和扭曲。尼克的自戕也许就是一个人在受尽了灵魂的摧残之后的自我放逐和毁灭。史蒂文的残躯如是,迈克尔的怅然何尝不是。

特别喜欢克里斯托弗•沃肯饰演的尼克,绝望得近乎平静的神情让罗伯特•德尼罗也相形见绌,当年的奥斯卡男配角恰如其分。也喜欢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无声胜有声,欲说无言。原本是冲着德尼罗去看的这片子,却对他的表演有一点点地失望,不如他在别的片子中出彩,这更多是角色本身的虚弱造成的,德尼罗的木滞眼神和欲言又止依然令人迷恋。

一部经典的片子,原本没有我辈罗嗦的必要和资格,然而在看似和平的现世,想像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路上留下这样那样的创伤,来,来一盘俄罗斯轮盘赌,要么爆头,要么残酷地成长。

 4 ) 电影里情绪失控的场面

电影里出现了多处角色情绪失控的场面,容易让人产生不适感的情节:
1、影片第13分钟Linda父亲醉酒掌掴女儿。
2、影片第39分钟Axel在婚礼上扛走一个伴娘非礼。
3、影片第40分钟Stanley击倒被摸屁股的伴娘。
4、影片第50分钟Michael裸奔。
5、影片第73分钟Steven开始在俄罗斯轮盘赌在即时情绪崩溃。
6、影片第135分钟Axel钻进保龄球轨道中。
7、影片第141分钟Michael夺抢向Stanley演示俄罗斯轮盘赌。

 5 ) 飞转的轮盘,这不是个一了百了的世界

       对影帝的了解不够,之前也没做足功课,所以当看过这部1978年的集奥斯卡六大奖项于一身的经典影片后还是结结实实的被震撼到了,不同于儿时第一次看凯奇《空中监狱》那种印象中的好莱坞大片的刺激,完完全全是另一种被吸引:小镇伙伴们打牙磕嘴聊些八卦,自驾于山水之间,举着猎枪在大自然中一显身手,短暂的美好时光。突然很想知道和男一号罗伯特德尼罗相关的更多信息。想知道他的成名作是哪部?又以哪个角色为人津津乐道而常留于心?如果需要做出评价,在已看过的一个巴掌就能数出的老罗出演的电影里,我会把票投给这部的主人公——麦克。
    
    对这样一部早已是功成名就的电影似乎再做任何评价都显得赘疣无益,让人倍感压力,可三小时的观影过程却未让人觉得冗长难捱,在辗转一夜后仍拾起了写下一星半点的念头,到底是什么攫住了我的神经。
   
    在“上帝佑吾美国”的歌声中影片结束,友人举杯悼念忘友也是为了一个新的开始,是想点缀些轻松欢愉的气氛还是着实的一个讽刺,这很难和片头那段五个小伙子一起打闹的真正欢乐相比,观众不会忘记那首经典插曲“Can't Take My Eye Off You”里那悠扬欢快的歌声:“I love you baby,and if it's quite all right, I need you baby to warm the lonely night”长久萦绕于心。然而现实却是青春时光不再,再也不会有欢快的五人行了。是该死的敌人还是可怖的战争或者是无形的政治,随便什么,将他们的肉体连同心灵一并撕碎了。

    从电影海报上绑着扎眼的血红色头带,用枪直指自己太阳穴的老罗到贯穿片中的那个可怖的俄罗斯轮盘游戏,左轮手枪转动着的弹夹里有六分之一的机会,我想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想起了最近听过的一句话“要么去死,要么精彩的活着”可现实果真如此?三个经历越战的朋友,一个失去了双腿,在越南人泡着死老鼠的水牢里受尽虐待,一个逃了出来却因为那疯狂的游戏而彻底迷乱、精神错乱最终自戕,老罗饰演的麦克看似是朋友们中最幸运的那个,凭着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可他难道又能逃出升天?完整的躯体下面到底有多深的创伤。片中几个镜头令我印象深刻:荣归故里时刻意避开了朋友们为他举办的欢迎晚宴,落寞的躲进旅馆之中,深邃的眼神中透出的难以言说的感情让我心生酸楚;被用枪托用耳光反复抽打的头部,使他患上了神经性并发症,总是反复做着一个扶太阳穴的动作,和衣而睡而又总是在深夜醒来,影片没有说明折磨他的是什么,或许梦境中战争的梦魇将会一直这么缠绕于麦克的心中。此刻这个曾经一击即中的好猎手、勇猛的战士在经历了疯狂的轮盘赌后还能那么轻松的扣动扳机吗?所有的所有,或许是那些未能亲历的人永远无法想象和言说的。
   
    有些消沉、有些失落,可这就是我们生存着的世界。对不起,我不能全身而退了。

 6 ) 被摧毁的,不仅仅是生命——[猎鹿人]

    用六分之一的机会,轰掉全部希望。
    一击即中。
                                                   ——题记
    在mike拿枪对着自己脑袋看着nick眼神坚定地说i love u的时候,倒下的并不是他,而是坐在对面,刚刚回忆起共同打猎同上前线,在嘴里喃喃说着“一击即中”的nick。
    鲜血就这样如片里的暴力一样在瞬间迸发。mike冲上去手忙脚乱地试图堵住自nick太阳穴源源不断涌出来的红色液体,当然我相信他和我们一样知道这个人是再也挽回不了了。导演很聪明地在这里没有用任何声乐处理,这样一来,这个场景虽然煽情,却不突兀,不造作,一切都正正好。人的内心在这种时刻往往可以得到最真实的一次释放。
    电影始于盛大的婚礼——热闹,好看。新娘之外还有一大群着粉色纱裙的伴娘,linda是其中之一。那个时候是傻子也看得出来mike凝视着她的眼神带着多少温柔,可惜,那是他最好的朋友nick的未婚妻。在那个婚礼上,linda答应了nick的求婚,但一切又充满了未知,男人们即将前往战场,谁知道谁能活着回来呢。说实话,我实在不喜欢streep的长相,也不认为她有多么了不起的演技。但既然选她演了linda,我们就忍受吧,继续。
    猎鹿的场景只出现两次,但和俄罗斯轮盘赌一样,有呼应,有隐喻,既是电影的中心,又是高潮部分。最初的mike见到丛林中的鹿时可以做到毫不犹豫的射杀,枪法之准,神情之果断,令人侧目;但自从他战场归来后,枪端起几次,却仍选择了放弃。这是导演的妙处。正面描写战争残酷的场景几乎没有,但一前一后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反应,却预留了不少空间。有幸活着且毫发无伤地从战场上归来,对于“生存”这个词当是怀有相当强烈的赞同意识的,那时的mike,已经体验到活的艰难与宝贵,对人对动物其实都是相同的。这种放生的举动,正在于对所有生命的尊重。虽然不落任何评论,但暗中已有了对战争的态度。
    而俄罗斯轮盘赌却是整部电影最惨烈之处,也正是对这种虚构情节的处理,从另一个侧面烘托出战争于人各方面的摧残。第一次赌出现在三个好友被俘后。由steven的茫然失措直接引发了朋友们的恐惧。这种对死亡的害怕同样映射了先前三人在婚礼上的喧闹及对将来的迷惘,这也正是战争在人身上、精神上、灵魂上的投影之一。
    mike显然是三人之中的主心骨。steven依赖他,nick更是全身心无条件地信任他。这种彼此之间亲密的感情在[猎鹿人]一片中是渲染的重点,但在导演的镜头里却又无比真实而流畅,并不曾多添加几分刻意。然而活跃的steven最终却只能在轮椅上过完后半生,nick更是完全失去了自我,沦为彻底的玩物和牺牲品。
    表面看mike的结局是最乐观的,其实并不。战争的创伤要比在mike脸上投下的印痕深得多也重得多,只不过以本性内敛的mike来说并不会过分表达罢了。两个细节颇有玩味之处:其一是mike回家时特地让司机开到旅馆,刻意避开了为他大肆欢庆的朋友,夜晚的灯光打在他脸上,虽然看不清表情,但完全不难想见那种寂寥和苦涩。这是只有亲历过战场的人才能体会的;其二是linda试图留下他,说,难道我们就不能相互安慰?mike暗恋linda是众所周知的事,我想当然也包括linda自己。这里有意思的在于,linda直接说出了“我们可以上床”的请求,但后一句话却是“彼此安慰”,是相当实际、决不遮掩的意图——人内心的空虚在此表露无疑。但mike拒绝了。与其说是他出于对nick的责任而拒绝,不如说战争的洗礼让他整个人生步骤错乱无章,以至于那瞬间他并没有办法确切看清自己需求的究竟是什么。
    而在最后部分,当mike重新见到nick时,后者早已不复当年意气风发、俊朗挺拔的模样。那种空洞的眼神,呆滞的肢体动作,机械一样的表情都可谓是战争遗留下的杰作。他并不记得mike,却仍然会固定给身在远方、已残疾的steven寄钱,那一具行尸走肉般的躯壳在mike的呼唤中刚刚醒来旋即又再度离去。但谁都无法否认,死亡在此处固然是一场触目惊心的爆发,对于nick来说却反而是最好的结局。从此他将不带任何阴霾,再无须为各种折磨而留下累累伤痕。反而,从来不与他人分享内心的mike将注定背上那种沉痛生活一辈子。这并不是爱情或者其他什么感情能为他解决的难题。
    虽然结尾部分被导演处理得很冷静,带着极分明的哀而不伤的氛围,但那种明显的大美国主义人文之气却让我不舒服。越战对于两国人民都可谓是噩梦一场,但最大的受害者毕竟还是越南。但[猎鹿人]对越南人凶狠野蛮一面的处理显然过于一相情愿了,就这点来说,西米诺与库布里克及奥利佛·斯通的差距显而易见。
    另,题外话是,这部片子的音乐相当棒。相信所有看了这个片子的人在听到的一刹那会有“哦,原来就是它啊”的想法。
http://spaces.msn.com/raeadi/blog/cns!76C98477DE2F939E!921.entry

 短评

像《飞跃疯人院》一样,我竟然不愿意再看第二遍。

9分钟前
  • 小易甫
  • 力荐

糟乱、吵杂、冗长…要战争没战争,要越南没多少越南,哪里冒出来的名不见经传的导演,竟然拍出了另一部《好家伙》+《美国往事》!欢乐的极致,痛苦的极致,创伤的极致。战争回来后回避参加欢迎宴、再次猎鹿最佳时机选择空枪、葬礼后魂不守舍的悲伤…等片段堪为永不过时的影史瞬间。3小时前后观感反差最大的一部,结尾难受到瘫在影院座椅,后劲太大。如此难以遏制痛哭的结局,上一次看到还是《断背山》。

14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看的时候很折磨人

19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 背景和铺垫冗长 叙事角度主观片面 切换生硬缺乏技巧 但是意象设置实在牛B 几乎任何一个段落都是大师级水准 两段轮盘戏神作 与猎鹿构成强悍对比呼应 音乐佳表演佳 沃肯之惊艳秒杀老罗和梅姑 和这些令人津津乐道的优点比起来 那些缺点算得了神马呢 只能让他难言完美吧?

23分钟前
  • 周鱼
  • 力荐

层层递进,典型的三段式,战前战中战后分别用大段篇幅叙述,看到结尾再回想起开头几个年轻人在小镇上的美好时光,对比效果分外强烈,战争给每一个平凡人带来的巨大创伤展露无遗。“俄罗斯轮盘”那一段看的好紧张。梅姨年轻时候真美啊,仿佛仙女下凡般。猎鹿人,不知是森林的猎手还是战争的猎物。

28分钟前
  • Odair
  • 推荐

片段式的叙述,截取出战前-战斗-战后每个时期最强力的节点,我们看到战争改变了每个参战的个体,战争改变了小镇这个群体,所以战争改变了整体——美国;那场宏大的婚礼乍看或许只是一场华丽的展示,但看到结尾会发现那其实是一部反色的预言,就如同俄裔大兵死在俄罗斯轮盘赌下一般宿命。

3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开头的婚礼无疑是场面中的经典片段

35分钟前
  • 力荐

我很想知道越南人当时是不是真把那游戏当娱乐了。片子太主观,但不是错。前戏虽然太长,但看20分钟就知道是好片子。克里斯托弗明显演得比德尼罗好,而片子开头把德尼罗的名字放在导演前面,就说明是靠他老人家赚票房的,因此硬汉形象从头撑到尾,审美疲劳。音乐好,但最后GOD BLESS AMERICA太好笑,弄半天是美国人被欺负了啊……

40分钟前
  • 丁丁|刘
  • 推荐

好吧!没想到这也是部战争片。……可惜!最爱的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没能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我想如《巴顿将军》《猎鹿人》这样漫长的战争电影,要在电影院大屏幕看才能让我更有耐心认真看完吧?……原来那首<Can't Take My Eye Off You>不是「Muse」原创的歌曲啊!在影片听到惊喜了一下。

4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战前人猎鹿,美国美如画。战后人如鹿,命如轮盘赌

4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B】还好我是ipad看的,不然肯定又是无数次暂停,铺垫实在是长啊……但后两个小时就很精彩了,俄罗斯轮盘等几场戏特别棒。导演想说的很多又处理的比较隐晦略过很多东西,导致我看不太懂ORZ。本来是想围观年轻的梅姨的,结果被年轻的沃肯大叔惊艳了,翩翩美少年啊

47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看了一晚,碉堡啊。很多场景单独拎出来都是格外震撼(猎鹿、俄罗斯轮盘、最后一场戏,等等)。当然加起来真的是很长。。猎鹿人最后都成了战争的猎物。沃肯大叔年轻时候美少年啊我勒个去,清秀得跟个女孩子似的

5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1.战前、战斗、战后,这才是一场完整的战争;2.狂欢、友谊、未知、期待;恐惧、决断、背叛、绝望;疏离、内疚、畏惧、遗忘。有人因为战争成了英雄,有人渴望战争,但是更多的人厌恶、恐惧战争,更多的人不愿意在战后提起战争,那是一段不堪回首、渴望遗忘的回忆;3.战争,摧毁了人性中最温柔的部分。

5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导演想说的是:你可以远离越南战场,却无法彻底摆脱它。它深刻触及了美国社会的每个角落。此片并未像通常的反战电影那样将立场落足于政治谱系的自由主义那边,而是对于将自家子弟送往战场的保守的美国工人阶级的立场予以了尊重。”……与简方达的恩怨或源于此。“ 方达是荣归的制片人,当时和胡志明拍过片。”西米诺回忆说,“她有较强的反美情结。奥奖当天,她都没正眼瞅过我,因为我早被贴上了极右的标签。我们曾搭乘同一部电梯,我试图向她道贺,可她转身就走开了。就我所知,荣归那片的原始剧本结尾被改动过,方达希望表现出美国的原罪。她有这个权力,她是制片人。……颁奖夜后我们从未说过话。 ”

55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陪上性命不足6/1的生还可能,最后总会遇到那颗逃不掉的子弹

57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美国七八十年代的经典电影全让罗伯特德尼罗给演了

1小时前
  • 我做导演不为艺术只为潜规则
  • 力荐

三人都是战争和国家意志的牺牲品,但是德尼罗会因为其表演风格而显得更像英雄一些,致使批判力度减弱。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作为穿针引线的人物,麦克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并赋予了自己极高的戏剧性。不能满分的问题在于前后不一致的节奏,以及结尾尼基的死。前面节奏较慢,娓娓道来,耐心铺陈,转到越南后却突然加快了,中间还刻意隐去一些链接,反而没了厚重感。尼基的死编排的有些草率,艺术逻辑或叙事逻辑都不够完美。如果安排成他盯着麦克,朝自己连开三四枪死去,我认为会更有力量。结尾唱上帝保佑美国也是败笔。

1小时前
  • 王写写
  • 推荐

8.2/10 69,298 votes Top 250: #138

1小时前
  • Max
  • 还行

又臭又长

1小时前
  • 𝐓
  • 还行

@SIFF2020。片尾德尼罗收获了单独的一次掌声,但其实沃肯演得也很棒。开头接近一个小时的小镇婚礼狂欢更像是绝望来临前最后的欢乐,每个人都极尽所能地放纵着,越南被俘那段濒临死亡边缘的焦虑感非常折磨人。一枪毙命的对照让人心碎,片尾的葬礼反而不是很喜欢,但瑕不掩瑜。猎鹿人无法再扣下扳机,挚友逝去,创伤永存。

1小时前
  • uncannyblu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