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最好的

剧情片英国2016

主演:山姆·克拉弗林,杰玛·阿特登,Nicholas Murchie,理查德·E·格兰特,亨利·古德曼,蕾切尔·斯特灵,杰克·休斯顿,比尔·奈伊,阿曼达·鲁特,帕特里克·吉布森,Darren Clarke,艾德·伯奇,丽莎·伊万斯,Richard Bevan,盖比·奇亚普,阿曼达·费尔班克-海恩斯,莉莉·奈特,弗朗西丝卡·奈特,阿尔菲·斯图尔特,杰伊·辛普森,保罗·里特,埃迪·马森,克劳迪亚·杰西,斯蒂芬妮·海姆,Natalia Ryumina,海伦·麦克洛瑞,丽贝卡·赛尔,杰瑞米·艾恩斯,杰克·莱西,米尔斯·

导演:罗勒·莎菲

 剧照

他们最好的 剧照 NO.1他们最好的 剧照 NO.2他们最好的 剧照 NO.3他们最好的 剧照 NO.4他们最好的 剧照 NO.5他们最好的 剧照 NO.6他们最好的 剧照 NO.13他们最好的 剧照 NO.14他们最好的 剧照 NO.15他们最好的 剧照 NO.16他们最好的 剧照 NO.17他们最好的 剧照 NO.18他们最好的 剧照 NO.19他们最好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20:48

详细剧情

  1940年的英国战争不断,每天都有敌军的空袭轰炸,但比满目疮痍伦敦更残破的是人民绝望的心,面对未知的生命无常,电影成了唯一的心灵慰藉。资讯局电影部想要提升国家士气和民心,开始拍摄政治宣传电影,为了增加电影中的女性观点,原本从事广告文案的凯瑟琳(杰玛·阿特登 饰)被邀请加入编剧小组,和主编巴克利(山姆·克拉弗林 饰)一起编写歌颂英国人在敦刻尔克行动中英勇事迹的剧本。大男人的巴克利遇上温柔的凯瑟琳,挖苦彼此的对白、斗嘴不断,但随着两人一起经历疯狂赶戏和剧本,默契和爱苗都悄悄滋长。然而战事持续恶化,电影拍摄也面临困境,凯瑟琳还要面对自己已婚的事实⋯⋯

 长篇影评

 1 ) 浪费可耻

紧紧握住生活吧,不知道哪一天,我们拥有的一切会毫无征兆戛然而止。

1940年,战争的硝烟弥漫在伦敦上空。卡特琳穿过地铁准备回家,明天就要上战场的小伙子在向一位黄色裙子姑娘调情,他索求的一个吻,或者一个拥抱。卡特琳随在黄色裙子姑娘后,小跑出地铁站。刚跑出来不到三秒钟,飞机滑过上空,炮弹在她身边爆炸。待她从硝烟中镇定下来,她的周遭是零散的残肢,受到惊吓的她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跨过一个有又一个被炸碎的残肢,向前行走,烟雾散去一点点时她才发现,这些残肢是商店里的造型模特,惊魂未定的她开始笑,像是嘲笑自己怎么会被这些假人吓到。再向前走几步,她脸上的笑意一点点回收,废墟里躺着的是几分钟前她看到的黄裙子姑娘,她睁着眼睛,炮弹在她肚子上开了个洞。卡特琳难过,然后开始呕吐。

这一场让我难以忘怀。像是不经意的展示了战争时期的残酷与不确定性,散落的模特肢体与黄色裙子姑娘尸体的结合,对照着「电影产业」与人类经历的真实生活一样。

战争年代,不知何时空袭会发生,不知道何时办公室或者住所会被炮弹轰倒,周遭的朋友一个接着一个被拼凑起来,出现在停尸房,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见到明天的曙光。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中央宣传机构电影部门急迫地需要一个「真实的、乐观的故事」来鼓舞士气,给民众生活下去的力量与希望。简言之,需要一个正能量的电影——这是这部电影的切入点。

彼时彼刻,「正能量」如雪中送炭,每一颗苍夷的心都需要慰藉与治疗。他们决定讲述一个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撤退「敦刻尔克」。(电影中的「片中片」故事很有趣,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对比一下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与它的区别。)

卡特琳被汤姆邀请到这个项目里,用他自负语气说是:「需要女性视角,与女性闲扯般的台词」。面对实际的家庭生活困窘,最初卡特琳不得不接受同工不同酬的状况。

在如此年代,卡特琳代表着冷静与优雅,即使战争的缘由,每晚不得不住在地铁站里,她也是优雅的那一个。如导演传达出来的影片气氛,如英国人骨子里一直都有的DNA。

即使丈夫不认真地听她说话,沉溺在自己的失败与无能之中,她温柔支持;但当创作上与汤姆产生分歧时,她也生气。可是生存的压力并没有让她自怨自艾,社会的性别不公亦未让她牢骚满腹,她认真努力地做自己的工作,在合适的时机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她如任何荒凉时代下的个体:无论世界是在战争,社会持有不公,还是家庭在破裂,她冷静与优雅地处理着自己,处理着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这是一个在战争年代,因要「创造一部与战争相关的电影」而引起了的故事。性别平等、战争、爱情以及电影工业制作都巧妙的融合在电影之中。

如果你是一个性别平等者,在电影里你会看到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平等与偏见。当然,持有如此观点的自负家伙汤姆随着剧情的发展也一直在改变,这是令人欣喜的。

你也会看到与卡特琳的优雅温柔不一样的、走路带风说话犀利的强势女子形象。她像是剧本部门的「无情的监工」,每一次给他们的剧本创作带来「来自国家、来自民众、来自上级」的担忧与指令;她是个「女权主义」的代表,穿着西服在男人的世界打拼,发表着「男性由于害怕女性战后会抢占工作岗位而对女性咄咄逼人」的言论;她也是一个生活的观察者,在卡特琳无法跨越自尊时,这位「警醒者」找到卡特琳聊天:「生命如此无常,浪费真的很可耻」。最后她将一直束起来的头发放下,展示出了她的另一面。

如果你对剧本创作或者电影工业感兴趣,在电影里你会看到剧本的写作过程,头脑风暴、卡片创作法、情节点设置,编剧之间因观点不同的争执,面对困难的合作,因为政治需求不得不做的增加与改变,拍摄过程中的修改直至电影在荧幕上的呈现。

你会看到当时一部电影的制作流程,剧本的成型、演员的敲定、制作过程中的互助、看到戏中戏与戏的联动,相互影响。只是可能这样的电影操作模式在当代没有特别的借鉴意义,更多的是历史的记载。

「人们为什么喜欢看电影?」

这个问题自电影开始存在,应该就有很多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会有无数的回答,不会有标准答案。

作为一名编剧,汤姆的解释是,「故事就是个框架,它们有自己的样子,目的,意义,所有的环节都是设计好了的,它们总是有什么含义的。不像生活。」

这部电影里并没有给汤姆更多的交代,远离了一战回来后酗酒的父亲,阴差阳错地踏入编剧行业。带着一些偏见的个体,把梦全部让剧本呈现。他对卡特琳逐渐产生的爱意,以及他的认识的转变,这些都是电影迷人的地方。

好的影视作品是和谐统一的,无论它有多少标签。这部电影是剧情的、爱情的、战争的、喜剧的。没错,它确实是,且这些标签和谐统一。

有人说这是个爱情片,我不大同意这个说法。爱情的元素确实能强烈地触及到观众的心,可是在我看来,爱情的部分只是被巧妙地安排在剧情之中,它没有刻意彰显与隐匿。它当然巨大且沉重,但它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要去面对,抓住的重要一部分,而不是这部电影和他们的全部。

战争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毁灭性,从来都不是件愉快的事情,如同突如其来的死亡或者意外。而生活在继续,每月要交付的房租,明天早晨的面包,还有心里的梦想,爱,都在继续。

不知哪天,一切就毫无征兆地戛然而止,浪费生命是多么的可耻。

最后: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性别平等需要女性有意识,发起行动,争取权益。同样,这一切并非与男性无关,性别平等需要男性的支持。

哦,还有,编剧应该是地位非常高的工种。哈哈。


说说导演罗勒·莎菲 Lone Scherfig

罗勒·莎菲(Lone Scherfig)是一位丹麦电影女导演与编剧,她曾是激进电影美学运动「道格玛95」的参与者,2001年她依照道格玛95宣言拍出来的《意大利语初级教程》于第51届柏林电影节获得评审团奖与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也就是《大象席地而坐》获得的那个奖项);《成长教育》于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入围3个奖项,包括最佳影片。

在国内,观众更喜欢这位导演的作品是,由安妮海瑟薇主演的《一天》。(虽然国外观众并不买单,烂番茄指数37。)但令人惊奇的是,《Their Finest》也就是本片,烂番茄指数达到了90,广受好评。

说说「道格玛95」(丹麦语:Dogme 95)

道格玛95是1995年由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和汤玛斯·凡提柏格首先发起的一项运动,他们宣扬一种激进的电影创作方式,主张电影回归原始,而非着重在技术性,他们强调电影构成的纯粹性;对于欣赏遵循道格玛95所拍摄的电影的人来说,因为意识到没有过度的人工痕迹而最终更加关心故事本身的情节和发展。

它试图收回导演作为艺术家的权力。 其最高准则是真实,反对一切虚幻的元素,强调回归电影的原始性而非着重于技术。 道格玛95的目标是借由拒绝使用昂贵且壮观的特殊效果、后制,以使电影创作更加纯粹化。

冯·提尔和凡提柏格发展出了十条规则,这些规则被称为纯洁誓言(Vow of Chastity):

  1. 摄影必须在故事的发生地完成。道具和布景不可以是后加的,如果一个特定的道具对故事是必需的,必须选择一个这个道具可以被找到的地点。
  2. 音轨永远不能与图像分开录制,反之亦然。配乐不可以使用,除非音乐是摄制的场景里出现的。
  3. 摄影机必须是手持的。任何晃动或者手持所能达到的稳定程度都是被允许的。电影不能发生在摄影机存在的地方,摄影必需是在电影发生的地方。
  4. 电影必须是彩色的。特殊打光是不可接受的。光线过暗至不足以曝光的场景必需砍掉或者只使用附加到摄像机上的单一光源。
  5. 光学处理和滤镜是被禁止的。
  6. 电影不能包含肤浅、虚假行为。谋杀,武器等不可以出现。
  7. 时空上相距较远是不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说电影必须发生在现在的世界。
  8. 类型片是不可接受的。
  9. 胶片格式必须是35mm的。
  10. 导演是不能署名的。

【完。】

文 丨 岳漟 图 丨 影片截图

本文原载于「添糖电影院」(微信号:BrilliantFilms)公众号,热切地欢迎关注,打开你的电影世界。

 2 ) 比敦克尔克好的电影

奇怪的是,文艺片中涉及敦克尔克的部分,都比敦克尔克拍的更好,比如“赎罪”中的长镜头,比如这部描写拍敦克尔克战时宣传片的电影。

这部电影没啥大场面,估计特效和片中拍电影的戏中戏好不了太多,但从侧面反映了很多敦克尔克的真相。比如一开始电影公司纠结两姐妹的事迹有水分,编剧就嘲讽道:敦克尔克明明是一场大溃败,现在都能宣传成奇迹。为了振奋民心士气,为了动员妇女的力量投入战争,为了拉美国人下水,政府拍宣传电影的种种算计,都让人会心一笑。

电影的意涵非常丰富,每个角色,每个细节,每个情节,都有很多可以让人联想思考的地方。画面也非常的美,女主在废墟下的优雅背影,简直像一幅浓缩了的英国战时女性油画。

这么好的电影,才在今天不经意间看到,之前都没听说过得啥奖的,也是让人叹息呀。

 3 ) 隨感

我猜想李安一定會喜歡《Their Finest》,因為這部戲講的就是他一直執迷的創作之“戲假情真”,真實與虛構的命題——一如《色戒》中的王佳芝沈浸在假的角色中,卻奉獻了最真實的人性與情感。

《Their Finest》的故事建基於虛構,唯有時代背景是真實的,但又如何?電影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假創作人之手討論”真實“與”虛構“,catrin和buckley爭辯電影細節是否真實,而buckley卻堅信電影的重點並非對真實的複製。這番討論對於創作人來說肯定感同身受,尤其是寫劇本做過長篇累牘資料搜集的人更是心有戚戚焉。無論電影細節是否完全真實,創作人在虛構生命時卻投入了完全“真實”的情感,最重要的是看的人(觀眾)沈醉在“虛構”的電影世界中,同樣真情流露,或哭或笑,以此撫慰和釋放他們心中“真實”的傷痛。

除卻對於“真實”與“虛構”的討論,這部戲最有趣的地方其實是戲劇與真實之間的相互映射。戲中設計了相當多「戲」與「戲中戲」的互文。buckley要在劇本中寫一幕士兵去救小狗,這是許多編劇都知道的技巧(就像《繡春刀》中張震家裡的貓),讓英雄也有溫柔一面,令到角色更容易令觀眾共情。而有趣的是戲中的bill nighy身邊就正好有一隻小狗,bill nighy演一個曾經輝煌卻今非昔比的老牌明星,執拗頑固又不失可愛,那隻狗就恰好豐富了他的人設。

bill nighy

如果細看這部戲,bill nighy的角色其實完全是一條多出來的副線,頗有些功能化的意味,但其卻豐富了整部戲的節奏和喜感,以及提供了這部戲所需要的”明星光環“(buckley與catrin兩位雖是主角,卻全然不敵bill nighy的明星光彩)。而看「戲中戲」那位從美國請來的明星大兵carl,被硬生生加插在整部電影中,不就是為了提供“明星光環”,不正與戲外的bill nighy相互呼應麼?carl與bill nighy一樣,同樣是負責“喜感”部分,而戲中最有趣的是讓bill nighy教carl表演,令兩個功能一致的角色在「戲」與「戲中戲」中產生了連結。

bill nighy教carl演戲

互文更明顯之處,當然是主角catrin的成長。「戲中戲」敦克爾刻中的英雄johnnie身負重傷,最後靠他的愛人,雙胞胎之一rose去解救危難,一反buckley口中男性英雄為主的思維,頗帶著一份女性的自覺。而寫出這場戲的catrin在「戲外」的命運同樣如是,所以那場buckley的意外事故雖顯得melodrama,但在這部電影中卻成為了必然,buckley一開始是一個頗為男權的角色,總是鄙夷catrin的女性思維,並覺得「電影」天然是以男性角色為主的,但buckley的離開卻要逼著catrin獨立和強大,無論戲裡戲外,都要去完整真正的“女性”角色。

catrin決定讓rose成為整部戲最後的女英雄

我喜歡這個電影安排buckley的意外發生於片場,令整個愛情故事與“電影”的關係更加緊密,及帶著一種宿命感。說到底,這部戲真正要說的還是「電影」本身。戲中有一段尤為動人,是catrin連夜寫完劇本,又重新虛構了一段她與buckley在海灘的故事。原本那一晚他們吵架散場,但在故事中,catrin卻讓自己回頭,向buckley傾訴了愛意。瞧,一樣是「戲假情真」,故事雖是杜撰,卻顯露了作者最真切的情感和期望,並借「故事」「電影」來自我療癒。

這部電影誠然不是那種art film,而且頗多商業上的計算,一如buckley聊「戲中戲」的劇本一般,要好看,有喜劇,結尾還要悲情、煽情,說起來其實不乏老套。但無論故事如何造作,這部戲中那份對於「電影」的初衷卻是尤為真摯的,就像最後catrin被生活打擊,打算放棄編劇之後,她去影院看了自己寫出來的電影,看到電影觸動了那麼多的觀眾,撫慰了他們在戰爭中受創的心靈,那種情境:感動、震撼、善莫大焉。

哪怕生活中有這樣那樣的苦楚,繼續書寫,雖千萬人吾往矣。用生命影響生命,這不就是「電影」的魅力麼?

 4 ) 电影讲好的那些迷人的道理

追着Sam Claflin来的,咧嘴的时候超级像Hugh Laurie。 女主男主一起写剧本的时候,就把剧本内容呈现给观众,这种边写边拍的画中画,像是这部电影电影写给电影中的电影剧本的信,观众的啜泣是写给电影的信。 电影讲了好多个迷人的道理。 “要怎样好好在一起才不是浪费生命” I've never much seen the point in men. Still, I do hate to see you pining. It seems to me when life is so very precarious, it's an awful shame to waste it. “失去了挚爱怎么活下去” You and me, given opportunities only because young men are gone, or dying. But to turn our back on those opportunities, even when one has suffered such great loss, wouldn't that be giving death dominion over life? “为什么我们都爱电影” -It must make it so much worse that it wasn't for anything. -It's Neve for anything. Why do you think people like films? It's because stories are structure. They're a shape, a purpose, a meaning. And when things turn bad, it's still part of a plan, you know, there's a point to it. Unlike life. ……还有好多。 看出女主在掩饰在撒谎被丈夫背叛而毫不留情的戳穿说女主是Liar时,女主仓皇逃离。 男主为女主逝去嘴边的面包屑crumbs的场景太迷人。

借不相关的场景,说男主是个大男孩。Be careful, big boy.

画中画的电影最后,导演男主女主在拍戏间隙嬉闹,女主把男主的薯片扔下悬崖,男主满脸委屈的镜头作为电影的结尾,女主看到应该恍如隔世吧。 I'd miss you more than I can say. 女主一直记得男主教她的那些关于“写剧本”的事,她带着两人的理想走下去。 居然是说敦刻尔克的,最近要上另一部讲这个历史事件的《敦刻尔克》,也真是好巧。

 5 ) 『Girls like us。』

发生在1940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已经作为一场战争奇迹永远印刻在二战史册中。在短短九天之内,有338226人被从海滩救出。77年前危机四伏的敦刻尔克海岸,这个绝佳的历史时刻也势必会留在影史,在诺兰的「敦刻尔克」未上映之前先看了这样一部戏中戏的「敦刻尔克」,看英国人在德国鬼子的炮火下救出一只德国土狗☞雪纳瑞,看经历战争的人们重逢时的喜悦…

以女性视角看二战,其实,女性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细腻和温柔,也有坚韧和勇敢。而电影是黑暗之光,无论在那个年代还是这个年代,带给我们的感动都不曾改变。

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军官将领,无论是手持武器孔武有力的男人还是柔弱的女子,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冒着德军飞机、大炮、潜艇的威胁,展开了救援行动。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以女主凯瑟琳被邀请参加以这些普通人为主角的主旋律爱国电影的制作的故事。女性视角更容易抓住细腻的事物本质,从而打动观众,虽然一度不被团队里的男人们认可,薪水也不及男性,还被嘲讽比起写作,你不是应该收拾干净这间屋子么?

哪里有质疑声哪里就有消除质疑的实际行动。而好的电影的基础就是有个好的剧本,访问真正经历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姐妹花,收集第一手资料,从而引导剧本中人物的心路历程。 不身处哪个年代你不会懂得这样主旋律电影带给广大民众的鼓舞和振奋。随着战争的恶化,面对生命的无常,电影就是心灵慰藉。看过很多二战题材电影,也不乏经典作品,但最喜欢的两部却是《美丽人生》和《你逃我也逃》,能让你哭是喜剧的最高境界,而作为一个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对刘别谦用喜剧桥段电影戏谑法西斯保全大家也是各种兴奋。电影在那个年代啊,就是用另一种方式在向法西斯宣战,虽然它不尽真实,不尽客观,但它确实是黑暗中的光明存在。

你惧怕黑暗么?不,因为没有黑暗就不会有光明。即便是空袭中整个屋子在震动,但也不能阻挡她的努力,笔耕不辍。那个年代,每一天都会有生离死别,身边的人也许会倒下、会离开你,我们活着的人能做的就是继续努力活下去。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二战中的女性视角和对女性的讴歌。还是电影人写给电影的情书,没有热爱就不会有热情,凯瑟琳在电影院泪流满面,失去爱人的她本来已经心灰意冷不想再继续创作了,但在电影院观影之后,她已经决定继续回归团队继续创作那些鼓舞人心的作品。 他们最好的?其实应该是她们最好的!向战争时期的伦敦人致敬,向战争中的女性致敬,向电影人致敬。 最后,我灰常期待诺兰的《敦刻尔克》~好像北美今日(7月21日)上映,可惜大陆九月才上。

 6 ) The sort of ending.

Make it a happy one.

Have you ever looked at something

and known you want it,

want it more than anything

you've ever wanted in your life before,

and known that it can never be yours?

I have, and I tell you,

it'll either finish you

or put a fire in your belly

that'll keep burning

to the end of your days.

I wasn't the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but you can bet your bottom dollar

I'm not leaving before the end.

Because I know now that it has to be

the right sort of ending.

The sort of ending

that's worth fighting for.

 短评

不错看 幽默风趣的风格在电影节挺讨喜的 bill nighy演喜剧不费吹灰之力

4分钟前
  • Alan
  • 推荐

bjiff。女性视角+元电影要素。最大趣味在于展示了一部电影从构想到成片中如何调节制片方合作方演员导演乃至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甚至各种离奇无理的要求)的。以及影片如何引导观众情感。最后一场戏,片中观众看得又哭又笑,而片外我们也看得又哭又笑。被控制了?但这不正是我们喜爱电影的原因?

9分钟前
  • junf
  • 推荐

润物细无声的女性主义。以女性编剧视角,讲述二战期间英国一部关于敦刻尔克的主旋律电影的诞生。前面挺欢快的,最后一下子戳痛了。Bill Nighy这样的老戏骨真是国宝~

1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細膩真摯的女性電影,向戰時的倫敦人致敬,向戰爭中的女性致敬,向電影人致敬。苦難、戰爭摧毀生命,卻也能賦權於人;愛情、電影讓人沉醉,也能賦權於人。去想像、抗爭、樂觀而能動地去改寫、創造未來。

15分钟前
  • 小能七九西
  • 力荐

二战的阴霾为背景,能拍出火药味这么淡的英伦小清新,看得让人格外舒服。要不是末了那一抹狗血,绝对让人更舒服。

17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好背景设定也有趣,拍得一般,铁叔客串是惊喜。

21分钟前
  • \t^h/
  • 还行

三星半 中规中矩 内容符合英国人的口味 身边的老头看的津津有味 Sam造型颇似法鲨在危险方法里面 还是不错的片子

25分钟前
  • 呆萌喵星人
  • 推荐

又是战争,又是爱情,又是女性,又是元电影的……有些太刻意了

29分钟前
  • 🪨
  • 还行

二战中的女性视角。在「敦刻尔克」未上映之前先看了一部戏中戏的「敦刻尔克」,看英国人在德国鬼子的炮火下救出一只德国土狗☞雪纳瑞,看经历战争的人们重逢时的喜悦…女性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细腻和温柔,也有坚韧和勇敢。电影是黑暗之光,无论在那个年代还是这个年代,带给我们的感动都不曾改变。

34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balmes 有几处转折未免过于狗血,但大家都好可爱!喜欢!bill太棒了实力真男主!那个朝生暮死的年代,电影作为折射现实同时让人逃离现实的途径,带来的希望与慰藉,和如今身处另一种黑暗的我们所感受到的何其相似。(看完dunkirk之后更觉得这里他们拍的片好看多了!

38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這部戲裡滿滿的對於電影的愛,並相信電影最終能夠撫慰傷痕累累的心。感謝在這個時候讓我看到這樣一部電影。

41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其实应该是“她们最好的”,这是一部去回忆和纪念二战中的女性的电影,表现她们在战争面前的勇敢与坚强。情节如Catrin在坐上火车之前,勇敢决绝的向倒垃圾一样丢了戒指、最后坐上编剧室主桌挥洒文彩,都得我频频感动。但还是必须承认Bill Nighy一个人似乎抢走了所有的光芒,哪怕有很多帅哥美女。

46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一部好电影是观众值得拿出生命中的一个半小时

50分钟前
  • 侃侃而谈
  • 力荐

电影永远关于离别与重逢。倘若还有谁单纯地以为电影只是用来消磨时间的娱乐,那么TA或许需要了解那些政治情报(意识形态)都是如何“混”进剧本里的。显而易见,虚实交织的《他们最好的结局》是一部政治讽刺喜剧。罗勒莎菲这部《成长教育》式的女性主义作品除了向《至暗时刻》中的绅士们贯彻“真实性与乐观主义”的大局观之外,核心点则落脚在性别平等的“现实意义”层面。正身处于生死存亡《敦刻尔克》背景下的英国,到处都是男性面向女性发起的歧视与战争。尽管要求思想进步和经济独立的女主不得不“屈从”于男性化的内阁之下,但将真实(过去)搬进银幕(未来)里的她却最终推动和主导了历史意义上的变革。换句话说,只有温润如玉的感性暴力能够摧毁落寞的保守主义。

51分钟前
  • Muto
  • 推荐

虽然又是电影人深情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我非常喜欢这部。它非常英式,敢于用许多轻松和幽默来处理些沉重的地方。另外始终感觉言之有物,讲战争,讲女性,发力点都很巧妙。

52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时代、女权、情怀再加上对于制片过程的展现,很BBC,很温暖又很感人的片子。

56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最喜欢片中关于现实生活和虚构电影中的“意义”的讨论,很巧但又很适合的,电影及其戏中戏刚好解答了最近几部大争议电影战狼2(虚构度最高)敦刻尔克(戏剧化史实)明月几时有(最写实)引发的一些相关问题(关于叙事关于政治宣传)其实以上都是废话,实话是最后我被煽到哭,年度十佳!

60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如此平淡,让我暴躁。

1小时前
  • 小小
  • 还行

Lone Scherfig很擅長以女性視角出發的電影。從戰時拍愛國勵志電影這一個切口,映照出時代劇烈變動的感受。也拍出"電影"的力量。拍得挺整齊流暢,幽默混合著感傷。Gemma Arterton的女主拿捏穩重,Claflin也稱職。還有亮爆鏡的Bill Nighy!

1小时前
  • 裘笛
  • 推荐

排演室飘荡歌声,你红着眼识破了我的托词,一字一顿说我是骗子。摄影棚一片嘈杂,你说想留我几个小时,结果你成了骗子。战争年代的死亡,竟是因电车事故或拍摄意外,你的离去如此荒诞。你曾说生活不是电影,处处都有荒诞,所以当电影里拍下我扔了你的薯条,忽然想起那晚唱百里香的歌声,和你红着的眼。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