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瞧

剧情片大陆2008

主演:文章,岳红,白静

导演:李大为

 剧照

走着瞧 剧照 NO.1走着瞧 剧照 NO.2走着瞧 剧照 NO.3走着瞧 剧照 NO.4走着瞧 剧照 NO.5走着瞧 剧照 NO.6走着瞧 剧照 NO.13走着瞧 剧照 NO.14走着瞧 剧照 NO.15走着瞧 剧照 NO.16走着瞧 剧照 NO.17走着瞧 剧照 NO.18走着瞧 剧照 NO.19走着瞧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8 12:48

详细剧情

  七十年代,城市知青马杰(文章 饰)来到西北某农村插队,被村里漂亮种驴——黑六的叫声吸引。马杰嫌黑六不让他骑,某次工伤在诊所缝针时偷了麻醉剂打给黑六,队长大莲(岳红 饰)以为黑六生病,心急如焚。马杰奇迹般地“治愈”了黑六,赢得大莲和队里的信任,成为牲口饲养员。马杰一边喂驴,一边偷偷与村里的女青年彩凤(白静 饰)相恋。与此同时,马杰对黑六只配种不干活的特殊待遇愈发不满,并对大莲“驴比人值钱”的论调暗自气愤,发泄中竟打坏了黑六的“命根子”。无法配种也不能干活的黑六被马杰宰杀,却没曾想黑六的弟弟,毛驴黑七,从此与马杰不共戴天。人与驴的斗争愈演愈烈。

 长篇影评

 1 ) 《走着瞧》的双重视界

在近年看到的国产喜剧片、动物题材与知青题材的电影中,改编自王松小说《双驴记》的电影《走着瞧》大概是最好看、高妙的一部。高妙之处首先不在于它的“魔幻”或者“黑色幽默”,而在于它设置的双重视界:人反抗体制,驴反抗人。前者冷酷现实,后者荒诞魔幻;前者是微观的,后者更为微观,并为对前者的仿拟。

对作为类型化人物形象的几个主角(双驴除外),观众能很好地理解、接受并轻易地将之链接到他们所熟悉的知青时代中去,比如女生产队队长大莲是体制的象征,马杰是青春、冲动的个人。双驴也是人格化的,但它们的形象与寓指就有点面目模糊,能为各式理解提供足够的空间。

应该说,在“体制——人”与“人——驴”的双重结构中,人(马杰)是尴尬的。他受控制、压迫、规训,同时控制、压迫、规训他手中的动物,那么此时他是什么?看似自主其实并非如此,仿佛悠然周游在他的时代实则只是悬浮在沧海中的一粟。他本质上是被掏空的,是“体制——人——驴”游戏中的棋子,他怎么做、成为什么不是由他定,而是由与他相连接的另外两端决定。

相比之下,反而是两头毛驴更加像知青时代中的极端个体,黑六被“阉割”、被杀死直接源于它的高傲,黒七反抗、自焚则直接源于它为黑六复仇的心理。它们处在“体制——人——驴”链条的末端,却是真正的行动者。这很有意思。两头毛驴在影片中的表演恰到好处,让观众忍俊不禁。但黑六被杀时的主观镜头,似乎能使观众深入它的内心,却显得格局有些小,难使观众与影片中的角色保持冷眼旁观的距离。黑六、黒七得意嘶鸣时的一些仰拍镜头,则有些把电影的格调降低为纯喜剧片的感觉……。当然,这种处理很喜闻乐见,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也无可厚非。

单独地说女生产队队长大莲、马杰或者黑六黒七是主角都不尽如人意,因为他(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成为主角,缺一方不可。“双驴记”或“走着瞧”,不过是个声东击西的小说/电影名,它的重心即不在于驴,也不在于轻浮的逗笑,而在于一种严肃、高贵的“不合作”精神。看惯了那些千篇一律的知青小说/电影,有点另类的《走着瞧》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它没有按照常规套路来拍知青题材或动物题材,戏谑、轻松却也严肃、带劲。

 2 ) 导演李大为专访

杂志出了,就把稿子发豆瓣了~~
嗯,我腹黑得写了他和蒋勤勤,嗯,希望他别生气,只是想,从各个方面让大家了解李大为导演。。。我知道蒋勤勤结婚了他也结婚了,写这么一笔很不靠谱,但是,请原谅八卦的我~~~~~

诠释理想的艺术家------李大为导演访谈

提到李大为导演,也许大多数人都不了解,但如果一说《金粉世家》、《红粉世家》等电视剧,你肯定会大呼,哦原来是他导的啊。
李大为导演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只有早年和蒋勤勤的恋情一度在圈内传为佳话,之后,世事变迁、物是人非,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李导一直淡出公众视线,勤勤恳恳做幕后英雄,奉献给老百姓一部又一部精彩的电视剧。当李导再次出席各个媒体见面会,就是为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处女作,这部荣获了华表奖最佳处女作奖的电影《走着瞧》同时也有了很多新的头衔,比如:首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Q1当初您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文革背景)拍摄一部电影作为自己的电影处女作?
A1我是在电影学院上的学,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做电影。准备了很多年,也看过很多题材,很多原因,一直没有成形。我一直大量的阅读小说,直到07年的时候,我在《收获》上了看到一篇中篇小说,叫《双驴记》,感到异常兴奋,它的故事和叙事角度非常吸引我,而且很有电影感,是我很想拍的类型,于是很快我就把这个小说交个我的一个朋友,他是做传媒投资的,很巧,我把小说交给他,他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第二天一早给我打电话,说,大为,这个我觉得可以拍。于是很快就成形了。我记得大约是07年的夏天,8月份,我才发现这个小说决定拍,到11月,我们就开机了,于是顺利就开拍了。
Q2这部片子被冠以中国首部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您是怎么看待这个定义的?
A2哈哈,这个其实一个宣传的方式。实际上,任何一部电影都会有它一定的属性。我个人对魔幻比较感兴趣,这个片子的确有很强的寓言性,从动物的角度展示人性,所以有很强的魔幻色彩,当时跟他们宣传部门沟通,基本确定了这么一个口号。应该说,在这个类型里,中国电影不是太多,所以他们也觉得比较合适,于是就定了这个。
Q3这部片子中动物的表演很出彩。大家都知道拍戏中动物是最难控制的,当初拍摄的时候想过用特技来作为展现动物表情的效果吗?
A3我跟很多看过电影的朋友聊,有一点我特别自豪的是,这个电影如果拿给美国人拍,最少要画五六千万美金来做这个电影,因为他们要做大量的特技。我自豪在,这个电影整个下来只有三四个镜头用了特技,而且不是完全出于技术角度,是为了保护动物,就是最后火烧黑七的那场,怕火烧到驴,所以我们采取了特技手法,把火加到它的身上,所以其他的复杂的驴的表情、驴的动作,都是用我们的智慧、电影手段实拍出来的,没有做特技,而且我们的成本控制得非常好,只有五百万人民币把整个电影拍下来了。
Q4最近3D电影非常火,您会用这种手段拍电影吗?
A4电影就是一个靠技术支撑的产业,干这个不能拒绝新的科学技术。当然,不能说为了特技而特技,不能去赶时髦去做这个,我们还是要为了电影本身的需要而去做这个效果。当初从3D来说,这种电影的确给观众了全新的视觉感受,跟传统的平面的电影比,是完全不同的冲击力,是一种超强的震撼力。将来如果有合适的题材的话,我当然会采取这种技术做电影。
Q5这部片子的男女主角都在各大电影节获得了奖项,得到了肯定,那您在选演员方面主要看什么?
A5我选演员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合适。无论这个演员是多么的著名或是多么的没名,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个演员是不是最适合这个人物,其他的……如果将来我要做大规模的商业片的时候,导演不是绝对的控制权的时候,当投资加大的时候,制片方有相当强大的发言权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要跟他们商量或是一种妥协,要保证人家的回收嘛,也可能会启动大的明星。但是,明星也不是唯一的,在明星的圈子里也要找最合适这个人物的,这是不变的原则,这是最重要的。
Q6在这部电影的最后,很多观众都感觉,有一种保护动物的意味,与整部片子的感觉有差异,因为电影的背景的特殊性,让我们感觉结尾处理得有些单薄,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A6其实我觉得,表层的意义是对动物的尊重,对动物的敬畏实际上一种尊重,人也是动物的一分子嘛,在生命状态上应该是平等的,尤其是为你服务的动物,马呀牛呀什么的,你更应该去尊重它们,应该去平等地对待它们。我觉这是电影表层的意义,更深层的,其实这个名字是在引导观众,去感受这个主题,这个尊重的背后是什么,如果你不尊重,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推到后面还是一种非常人文的主题,人在某种时刻,他的智商可能变成驴的智商,你记得有一场,文章和驴的对话,那场,实际上他也变成驴了,而这个驴在某种意义上,它变成人了,实际上,人类是在讲异化的过程,人类的异化是有可能的,虽然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我们本真的一些最基本的人类共性如果失去的话,包括真诚、包括善良,包括一些最真的东西,如果失去的话,人类就有可能会异化,这种异化是毁灭性的。那在个体上是个性的,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东西,如果这种精神形成一个社会,这种社会的倾向,就可能发生战争、人类深度的毁灭,这都有可能,这我觉得是更深层的意义,而不是简单的保护动物。
关于文革的背景吧,这个故事最令我惊喜的是,它有关于人和制度这一层面的思考,对制度啊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和批判,有一层这个一样,但是它又超越了这个意义。之前有一批文革背景的片子包括小说,大部分都是很沉重得在反思在批判在讽刺。这个小说的意义在哪呢,它既是那个时代又不是那个时代,只是在中国那个时代它可能典型化一些。我就跟他们讲过,这个故事很有可能在中世纪,发生在欧洲,某一个乡下,一个贵族到乡下去玩,结果他没见过驴,他们就掐起来了,结果驴就把他折腾成这样,这个故事同样成立。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经典。经典就是,既是那个时代同时又超越那个时代。如果真正一个故事真正意义超越了那个时空的话,它就变成经典了,所有的经典小说经典电影他们的共性都是这样。
Q7对于电影分级的看法。
A7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无论从市场还是从表达创作的角度来说,分级是有一定科学性的,能够更完整得保持作品的原创性,电影会更准确地到达目标观众群,这是一个科学的制度。但目前,中国的情况不同于一般的国家,因为她幅员广阔,那么多民族,那么多人口,要分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不是我们想想的,那个可以通过那个可以通过,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以它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现在就分级的话,肯定会产生电影市场的混乱。
Q8您当初学的是摄影,是什么原因让您半路出家的呢?
A8我是从高一的时候,就准备考导演系的,准备了三年,我觉得当时我的水平考导演系是没什么大问题的,结果到了高三的下学期,突然得到一个消息,因为我学电影肯定考电影学院我不会考其他学院,结果北京电影学院来了一个消息,我们那届不招导演系了,没有招生,当时就很慌乱。我的目标是导演,所以我就在选择离导演最近的专业,其中有两个,一个摄影系一个是文学系,我的性格是比较好动的,不是特别好静的,于是我选择到了摄影系。我之前准备导演系的东西,导演学的东西我都学了,而导演没学的,这么专业摄影的东西我也都学了,所以我掌握了是两把剑,而不是一把剑。
Q9您觉得拍电视剧和拍电影的区别在哪?
A9如果之前没有那么多拍电视剧的积累,我拍电影也没有那么娴熟。我记得《走着瞧》在电影局审查的时候,电影局的局长看完片子以后很激动,然后跟我聊天,说,大为,这你第几部电影啊?我说,第一部电影。他和惊讶,说,不会吧?我就说,这真的是我第一部导演的作品。他说,你这个经验挺丰富啊,根本不像!
我想这就是我之前的大量拍电视剧的积累。因为,电视剧和电影在技术的层面上,实际上除了记录的方式不一样,一个是磁带一个是胶片,实际上手法是非常接近的,只是电影要求的精度要高于电视剧,它作品单位时间里的投资电影要高于电视剧而已,你是可以用电影手法拍电视剧的,只是在选材啊,控制节奏上有一些区别,毕竟电视剧是长篇,它可能要表现更多的过程,电影则更多的表现状态和结果的那个层面,因为它没有那么多的时空给你展开那个过程,所以电影精彩就精彩在这。它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要讲一生,可能是你一生最精华的那些时刻,电视剧呢,可能有三十集五十集,是慢慢地讲你,是怎么吃饭怎么睡觉的。
Q10您是想在电影和电视剧哪个领域重点发展呢?
A10我现在的状态是,在大量地积极地准备,准备好的故事好的剧本,储备量挺充分的,然后就是,随着机缘吧,有合适的,哪个更成熟我就选择拍哪个电影,同时好的电视剧也不放弃。因为很实际的一点是,电影的待遇、电影的收入,要远远地低于我的电视剧收入。我拍一部电视剧等于是拍五部电影的收入。
Q11《走着瞧》的投资收入问题。
A11《走着瞧》目前是,海外卖了一些,收回成本是没问题的,我们现在还在组织一次全线的上映,之前做了一些点映,没有全线上映。之前很多层面的放映,包括国外的,只要看到这个电影的,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五甚至九十九都是特别兴奋的,就是上次的大学生电影节我没想到,因为这个电影毕竟是老一代人的故事,我没想到今天的大学生那么喜欢,当时真的,我特别激动。大学生电影节十个分会场,我们是四个分会场,当时北师大,都是一片欢腾。
说到电影,李导有着一种自信和自己的想法,考虑问题的全面和周到让人叹服,北电毕业的他,电影终究是他的梦,谁都想离梦更近。我不能去简单地评价他这样一个执着多年、脑子里很多想法的艺术家,只是,期待李导的下一部作品,去看一个导演诠释梦的精彩。
----end----

 3 ) 论是写实还是荒诞?

有影评说,这是部荒诞剧,我不敢苟同!艺术来源于生活!除了结尾,有点夸张!我还真信,这个毛驴复仇的段子!小时候,我姥姥家。有过一头拉车的公毛驴!养了很久!非常聪明!脾气不好,爱记仇!放假了,我们就会回去探亲!一帮小孩,特别爱逗姥姥家的驴!一次表哥拿苞米杆子戳了,公驴的菊花和那里(你懂的)!估计是戳疼了!公驴,就记下了,但凡有机会!驴会尥蹶子,踹我表哥!一次踹到了额头!表哥差点就报销了!记得姥姥姥爷真还开了个会!研究驴的去留问题!表哥索性没事!就不了了之了!

 4 ) 《走着瞧》:诙谐、荒诞与尴尬

文/周蓬桦

   李大为导演的电影《走着瞧》,是一部颇具黑色幽默风格的片子,制作并不宏大,但却别具特色。电影根据作家王松的小说《双驴记》改编而成。王松的作品,是后知青的演绎,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众所周知,那是一个如火如荼的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比当下的老板富豪时髦得多,热血得多,主义得多,也钢铁得多。

    青年演员文章扮演的主人公马杰,是知青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他身上集中了那个时代知青的一切特征:散漫中的无奈,抗争中的期待,以及面对巍峨秦岭所表现出的绝望感和虚无感。命运将其置身于一片陌生的天地,青春被抛掷在一场荒诞的游戏之中:背负苍天,日出日落,看不到出口和边界,于是只好自嘲,只好无聊,只好动物。但这只不过是影片的一个载体和一个背景,而不是它所要表达的主旨―――影片的主要讲述是作为饲养员的马杰,他与两头毛驴之间发生的感情纠缠和复杂关系。也就是说,透过荒诞的表层,可以将其解读为一部书写悲悯,演绎生灵的影片。这样一来,众多知青题材的作品,便又在时间的激流中向前走了,告别了毫无意义的揭露与伤痕,被赋予了很强烈的现实说法。

    说影片的风格是荒诞幽默式的,上半部尤其如此,以至于整个影院中不时爆发阵阵笑声。我认为最精彩的一笔是马杰与心爱的姑娘在驴车上发生性爱那一片断:马杰因残杀了种驴黑六,遭到黑六的弟弟黑七的报复,在马杰与村姑发生性爱后两人在驴车上相拥入睡,还做了一个曼妙美梦,但聪明的黑七,却将其拉向村子,致使马杰遭受到人生最为尴尬的一幕。这一笔之所以精彩,在于艺术把人生的尴尬推向前台,许多虚妄随即撕裂得粉身碎骨。这时候,会觉得那句流传民间的歇后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真是妙极。

    这部影片和结构是完全开放和敞开着的,多义性和寓言性质,后现代手法与元素,让整部影片散发出浓浓的韵味和象征寓意。你不但看到对那段生活的完全否定,还会看到与之相关的巨大危险。中国人向来不尊重生灵,杀生处处,鬼哭狼嚎,看了《走着瞧》,该好好反省了。否则,人类的未来会遭遇更多的尴尬。

 5 ) 悲剧的根源

最后那段确实很扯,完全是为了应付审查硬加的
原剧应该和保护动物 善待动物没多大关系
        其实我们这么理解,作者本意是想类比当年那个时代的悲剧:当局制造了很多悲剧,让底下的人们泯灭人性,违背自己的意愿去相互批斗,甚至父子相残师生相斗,当局挑起了仇恨,却像局外人一样置身事外看人和驴斗得死去活来
        里面的最邪恶的就是那个生产队长,悲剧是她制造的,完全没有人性,看黑六没用了就杀了,自己不动手躲在一边让别人去承担杀驴的责任造成一系列的悲剧。作者其实是想审判那个队长所代表的势力。

        马杰的悲剧是当局造成的:马杰其实不想杀驴的,一再替驴求情,但队长(当局)逼他动手。他天天念着保尔柯察金的“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他是想有所作为,却被当局逼进农村蹉跎岁月,落差中迷茫堕落,不得不让《钢铁怎样炼成的》和自己的青春、热情、理想随流水而去。
        黑六的悲剧也是(队长)当局造成的,无利用价值了就被抛弃了。
        黑七和马杰不死不休的斗争也是队长造成的,先前已经说了。
        整个悲剧都指向一个目的地:当局

 6 ) 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和一部干燥的电影

王松的《双驴记》是个非常好看的短篇小说。70年代,北高村的知青马杰当了村饲养员,遇到了两匹“地主驴”的后代:黑六和黑七。作为种驴,黑六不耕地不拉车,吃香喝辣妻妾成群,这让伙食比驴还差的光棍马杰极为不满。不仅如此,黑六这头驴还狡猾得厉害,知道在大队书记大莲面前耍奸扮苦相,间接告马杰的状,让他挨批评。马杰也不是个好惹的主,耍得一手好鞭子的他背着人常用鞭子教训黑六,但没想到一次失了手,打坏了黑六的命根子。养尊处优惯了的黑六一下子失去了配种能力,没法接受从驴大爷到农民工的变化,倒霉得连命也赔上。本分老实的黑七将一切瞧在眼里,从此跟马杰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人跟驴,都被逼到死角,千钧一发。

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两层明显的含义。一是体制对个体的压迫。知青马杰的愤懑主要来自于大莲队长的的训诫:驴比人值钱;个人价值比较集体财产,反而一文不值。二是个体对体制的反抗:马杰反抗集体主义,黑七反抗马杰虐待。其中驴对人的反抗是故事的主体,幽默奇特,又带有一丝神秘色彩,暗中呼应人对体制的隐形反抗。除了这两层含义,我觉得还有一层意思值得琢磨,就是人的降格。马杰作为体制的牺牲品,被迫下乡插队,他不满个人意志在集体生活中被磨灭,但又无力与体制对抗,便把一腔愤懑发泄到与他本无冤无仇的驴身上,强迫种驴黑六拉车,折磨暗中使坏的黑七。在这样的行动中,人从被侮辱被损害的个体降格为侮辱者与损害者,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本来正面的属于人的反抗精神却只能通过驴来表现,何其可悲。

将这样一个具有多重层次的寓言故事改编成电影,尤其要表现近乎神话的驴与人的斗争,增加画面效果的神秘色彩必不可少;否则以写实的角度出发,观众难免质疑驴种种行为的可能,削弱故事原本的说服力,更偏离主旨。

在述平编剧李大为导演的小说改编电影《走着瞧》中,唯一表现出神秘色彩的只有两个细节:一是北高村那颗孤零零的参天大树;二是马杰(文章饰)的梦境。其余的情节几乎完全照搬小说,但没下任何功夫的搁置在了一个极其写实的中国北方农村场景中。影片中几次表现驴的笑容,并没采取小说中“眼边鱼尾纹”的细节刻画法,而是仰角拍摄驴张嘴的镜头,并配以模仿笑声的嘶鸣。

相对于小说的丰满神秘,《走着瞧》则是一部极为干燥的电影作品,没能因为电影这样集视听于一体的综合媒体艺术而对原著有任何的提升,只是干巴巴的把情节翻译到了屏幕上;而相对于原著的短篇小说,电影本来是一种多能发挥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啊!就说“驴笑”这一个细节,稍微运用一下CGI技术,就可以创造出一个诡异而令人战栗的驴脸的细节;如果还能在某些段落略微偏离直板的平铺叙事,采用一定的蒙太奇影像重叠剪接,则又可把“驴笑”的诡异氛围与马杰个性受限情绪翻涌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其实《潘神的迷宫》早已为类似的寓言童话故事提供了一个极优良的范本,导演采取类似手法,把体制的冰冷与人心的躁动用色彩对比和影像交叠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不是多困难的创新。但可惜的是,除了马杰梦境那唯一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细节令人惊喜外,《走着瞧》整体严重缺乏想象力,照本宣科,仅仅达到了电视剧的简单视觉化叙事水准,何其遗憾。

不仅如此,故弄玄虚的电影结尾比较小说的倒叙结构则更突兀,文艺有余,关联不足,与“反抗”的中心更是十万八千,硬生生搞出来一个动物保护的公益分枝!如此缺乏铺垫的生硬过度进一步削弱了故事荒诞外衣下的本该丰盈精进的反抗精神。

 短评

还挺好玩的。就是剪辑欠点儿,故事简单点儿。文章演的真不错。

7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这个小村和知青们的生活被刻画的太和谐了!集体和个人的冲突太弱了,几乎成了一出轻喜剧的背景。这样人和驴的冲突就显得无聊了。环境没成功的表现出神秘的成分,所以驴显得太过神奇,不可信。整个片子有点意思,注意镜头语言。

10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还行

喜欢文章才看的;他跟黄磊果然够像

11分钟前
  • Soda兰
  • 推荐

黑6和黑7,两个同志的各主义精神,需要值得肯定,学习!

12分钟前
  • 神哥
  • 还行

剧本是好剧本,导演和演员都欠些火候

16分钟前
  • zen
  • 还行

故事很有意思,导演还欠火候,剪辑马虎。总体技术没跟上意识。

21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那是一个荒诞的年代,那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原来是根据小说改编,显然导演没有下足功夫。感觉那个年代处处充满悲剧、荒唐。最后的镜头,文章真的很像黄磊。佩服的一点是片尾出现字幕:在本片拍摄过程中,没有任何动物受到伤害。中国导演往往最容易忽视这一点。

22分钟前
  • 第27章
  • 推荐

拍的是挺好,但是主题我觉得并不好。你是想说动物比人还重要?其实错误也不在人啊,这畜生说实话我不给与同情

25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一开始不说荒诞么,那就往荒诞里整啊,力道不够有点慢,看的提不起劲,后半段稍有起色。

26分钟前
  • 糕41
  • 还行

一看就是那种有着深厚文学底子的作家的知青小说改编的,述评的编剧也不错,但是导演在处理上感觉被剧本圈住了,没有发挥应有的节奏变化。使得整个片子略显阴郁!但还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29分钟前
  • mark
  • 推荐

我们都是驴 仅此而已

30分钟前
  • 斯普林
  • 力荐

唉……

34分钟前
  • 天涯·明月·风
  • 推荐

在那个荒诞的年代发生的一个“荒诞”的故事,好的喜剧就应该是这样,笑过之后还能让你思考点什么

35分钟前
  • Mia
  • 力荐

我就说这么写意的东西不能凭空产生,原来是小说改变的啊!

38分钟前
  • Lupin_3rd
  • 推荐

还凑合

41分钟前
  • 老朱無電影不歡
  • 还行

挺逗

45分钟前
  • 暗黑4出了吗
  • 推荐

再拍得黑色点儿会更好啊 有点可惜了这小说 不过文章演得不错 一个人对驴说话那段乐死了

49分钟前
  • 鲍小斯
  • 推荐

很水的影片。

50分钟前
  • 只有霸王
  • 还行

向黑六同志默哀,向黑七同志致敬

52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推荐

述平的剧本非常不错,摄影师是宁浩御用的杜杰,但是导演功力还差一点,其实可以拍得更好

54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