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幻影

剧情片法国1974

主演:阿德里娅娜·阿斯蒂,朱利安·贝尔托,让-克洛德·布里亚利,阿道弗·切利,保罗·弗朗克尔,迈克尔·朗斯代尔,皮埃尔·马格隆,弗朗索瓦·麦斯特,埃莱娜·佩德里埃,米歇尔·皮科利,克洛德·皮埃普吕,让·雷谢夫,贝尔纳·维尔莱,米莱娜·伍柯迪克,莫尼卡·维蒂,帕斯卡勒·奥德雷,菲利普·布里戈德,Philippe Brizard,阿涅丝·卡普里,让·尚皮恩,雅克·德巴里,保罗·勒·佩尔松,皮埃尔·拉里,阿里克斯·马赫,Maxence Mailfort,穆尼,贝尔纳·米松,Marc Mazza,马塞尔·佩雷斯,玛丽-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

播放地址

 剧照

自由的幻影 剧照 NO.1自由的幻影 剧照 NO.2自由的幻影 剧照 NO.3自由的幻影 剧照 NO.4自由的幻影 剧照 NO.5自由的幻影 剧照 NO.6自由的幻影 剧照 NO.13自由的幻影 剧照 NO.14自由的幻影 剧照 NO.15自由的幻影 剧照 NO.16自由的幻影 剧照 NO.17自由的幻影 剧照 NO.18自由的幻影 剧照 NO.19自由的幻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5 17:16

详细剧情

  本片由几个超现实的小故事串联而成。公园里,一个神秘男子塞给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孩几张图片,女孩父母对这些帕特农神庙、凯旋门等古建筑的图片大惊失色。丈夫晚上被幻觉困扰求助医生,恰巧女护士请假离去,在回家的路上,女护士偶遇受虐狂帽商、赌博的神父等人。一位教授搭护士的车来到警局授课,却总被打断,他最后讲了一段赴宴的经历,几个朋友在马桶上闲聊,而吃饭却在厕所一样的单间里。一名罹患癌症的男人被告知女儿失踪,虽然女儿就在身边,但一群人仍然四处寻找。一名枪手在高层建筑里随意射杀路人,被判处死刑,但看起来却像是当庭释放。警察局长接到了死去的妹妹电话,他前往墓地查看,却发现自己的位置已经被别人代替……  本片获1975年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兔奖。

 长篇影评

 1 ) 评《自由的幻影》

布努埃尔“法国时期”的佳作。风格节制,没有过度的摄影机运动与蒙太奇运用,仅仅依靠简单的场面调度,长镜头,跟随演员的横摇镜头和适度的变焦,就实现了对整部电影完美的把握。人物如走马灯似的走个过场,但又是紧密相连,推延了电影的发展。电影实际上没有明确的故事,而是由一段段含“超现实”的片段连接起来的。如警校老师所叙述的习俗,排泄与进食的关系被颠倒错置,人们坐在马桶上放松地聊天,却对“食物”避之不谈。饿了只能偷偷去用餐处大快朵颐。还有猎枪,这是贯穿着布努埃尔多部电影的元素。一个刚被警察罚款的男人在现代高楼上对着人群开枪,毫无目的地,也是毫无缘由。如同《黄金时代》里那个枪杀孩童的男人般。布努埃尔运用这种荒诞离奇的表现手法对资产阶级的虚伪价值观进行猛烈的进攻。影片的开头结尾形成完美的闭环,结尾部分的背景音正是开头行刑场面的声音,隐喻当今资产阶级社会一如法国大革命时,暴力无能。“打倒自由”又何不是一种妄想?

 2 ) 做个梦吧

国际喜欢这种调调,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样子,就像在被子里舒服
感觉电影大部分都是针对中产阶级的讽刺
所谓自由应该是讽刺现状,客观上好像已经都自由但是实际上我们却是被各种道德条例约束,自己困住自己,找突破找借口,动物园肯定是社会的象征,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是鸵鸟,大概与导演的国家文化,反正我不知道,反正我做了个极其可爱的梦

 3 ) FIFF25丨DAY6《自由的幻影》:梦想中的自由只不过是封面恶搞的自由女神举着的疲软的火炬

第25届法罗岛电影节第6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自由的幻影》,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们的评价了!

欧.尹

布努埃尔第七部。相当有趣的巧思,但感觉作为一部完整作品少了点什么东西,布努埃尔许多作品都给我这种感觉。

Pincent

涉猎面非常广泛的悲情倒置。(奥斯特伦德真是拙劣的布努埃尔爱好者哇)。人们只是在社会系统里对一些显而易见的荒谬差错视而不见,68后更多的口号也不太会让世界更接近自由。不能说剧本重要就没有调度,故事之间的勾连比较流畅,超现实也体现在氛围和剪辑所导致的陌异感。

小宁波

死去的灵魂依旧束缚着今人的作为,无处不在的性幻想更是压抑的果实,排泄时的聚餐不如私人的大快朵颐,视而不见的天真孩童永远保持微笑,杀人不见血的诗人被判处封笔死刑……自由不过是幻影。

松野空松

行云流水

伊菲吉妮娅

荒诞的讽刺...

Run Erika Run

在经过《泯灭天使》的折磨之后,终于习得了布努埃尔超现实主义的魅力,可能是因为这部片节奏比较轻松、意象显而易见,更容易消化一些。这些故事的荒谬可笑之处在于将人们日常惯有的逻辑彻底颠倒了,影片中人物荒诞的行为和导演营造的严肃正经的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达到反讽的目的,正如片名所说,在看似民主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约定俗成的准则早已禁锢住了人们的行动和思想,梦想中的自由只不过是封面恶搞的自由女神举着的疲软的火炬。

天堂来的夏洛克

叙事形散神聚,在观众的潜意识中打通现实与梦境、真实与虚构的闭环。看完毫无拆解之力的大师之作。

#FIFF25#第6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自由的梦幻》衰老的布努艾尔和裸体炼金术


题记:
从布努艾尔的传记来看,有些是我们加法太多了,电影就是导演和你共谋的梦境,没有对错,只有彩色和黑白之分。
――――卡夫卡·陆(KavkaLu)

[img]http://www.dreammovies.net/affiches1/fantomeliberte.jpg[/img]

丧钟和枪声构筑了一个瞬间,这个代表不屈的瞬间由戈雅完成,《1808年5月3日夜间起义者被枪杀》非常简捷的作品名字,也造就了布努艾尔影片的开始。
在布努艾尔自传《我的最后一口气》P207(广西师大版)里他介绍了这几个死亡者的名单,晚年的他以独特的方式嘲笑了死亡的发生。
看了他的自传,我们会发现众多影评人的能耐,其实,看电影是消遣,读解电影其实非常私人的事情,同一场景因为观看的主体不一样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候,导演对于镜头的处理就是偶然的因素的作用,对于本片的一些细节的来源导演在书中都有一些披露,我们悲哀地发现许多光环般的描绘都是影评人后置的
我们在去年曾经讨论《孔雀》最后动物园孔雀开屏的意义,当我们在《自由的幻想》里思量那走过的鸵鸟的时候,我们会依据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作出回应,阐释让影像长出了稀奇古怪的翅膀。
布努艾尔不会放过对于宗教和存在的调侃,中产阶级故作姿态的样子和他们私下里的轻浮成为对照,他们的体面无非是装腔作势罢了,
跳跃的思维让影片变成了思想的旅程,在电影里那家小旅馆装下了导演对于人类的调侃,神圣的祷告之后却是同流合污的赌局,关闭的神龛里面的耶稣一定憋屈。袍底下有几人能够将信仰作为毕生的信念。 衣冠楚楚贝尔曼教授却是一个受虐狂,而端庄贵妇的却在旅舍和外甥乱伦,他们深情的念白里有着怎样在神的殿堂前勾搭成奸的过程,这些古怪的人组成的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可人,在社会定义之后本能又是什么?当肉欲冲破道义的束缚,人就像走兽一样在电闪雷鸣的风雨之夜无法无天。形象是对方心里的幻觉,真实的事件只有暗处的上帝才能发现。
布努艾尔的有意思在于他跳跃式思维往往让观影者有着许多解读的可能,而实际上情节在他后期的影片里都比较薄弱。
影片里有一个匪夷所思的荒诞情节,小女生在学校失踪了,而当她父母赶到学校时她已经在教室了,她父母却带她到警察局报失踪?这是讽刺资本主义制度的教条吗?我感到奇怪,特别是警察的一句询问让人大跌眼镜,他问那个八岁的小女生:未婚,对吧?!
这个场景讥讽的不仅是资产阶级的刻板,更主要的它的存在告知了观众当代的荒谬性,体制让我们把自己装进了“套子”,我们习惯于制度和规程,人的灵性被完全扼杀了,自由在这里的概念精神层面的
作为一个超现实主义者,他对于情节的设置充满嘲讽,那个被当庭释放的杀人犯段落的非理性以及庭上的戏谑倒有像我们这边的“四位一体”庭外圆桌。
我忘记了哪部影片有这样的一句台词:还有没有王法了?!
更多时候,制度是倾斜于一边的残缺,所有理性的假定在突如其来的偶然里全然无用,运命里,运是他人和你共同造就的,就像那些被杀的和选择杀人的的偶然性。
我们的世界成活于制度,同样也毁于制度,布努艾尔洋洋得意的那头鸵鸟依旧如同幽灵游荡在欧洲,甚至于全世界。导演说过本片片名是向马克思致敬的,那么,我们的人生意义是可以想象的吗,在他的电影里他创造了犹如“自动写作”的玩意,这对于观众而言,思想确实惹人迷惑
我们都是鸵鸟,自以为人模狗样有着想法,可是,只要制度拨弄你一下,权利(即便小警察都可以)揣你一脚就让你找不到北。
当代,我们的身份是可怕的,你甚至无法证明你自己是谁,我们的制度越完善它就注定走向反人性的一面。
在理性的指引下,我们虚无而真实。
还是以导演本人的一个笑话结束本文吧:
我躺在床上已经奄奄一息了,我招来一群朋友,他们和我一样,也是无神论者,我同时也招来一位神甫,为我做临终告解,我的无神论朋友讶异不已,我向神甫忏悔并要求赦免,最后全身涂油,然后我翻一个身,断气了!
格非曾在《布努艾尔与超现实主义运动》谈到了导演的隐喻,其实从布努艾尔的传记来看,有些是我们加法太多了,电影就是导演和你共谋的梦境,没有对错,只有彩色和黑白之分。

【附录:影片资料】
《自由的幻想(Le Fantome de la liberte)》1974法国/意大利
又名:自由的魅影,英语名:The Specter of Freedom
导演:路易斯·布努艾尔 Luis Buñuel
主演:爱德丽娜·阿斯娣Adriana Asti 、朱利恩·伯吉奥Julien Bertheau、让-克劳德·布里亚利Jean-Claude Brialy
片长:104分钟
奖项:1975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最佳外语片导演银丝带奖
个人评价:艺术性5,欣赏性4(导演梦魇,诸位可捧丑脚)

2006年3月24日 星期五 上午03时47分 云间 寒鸦精舍
今日有着纪念意义,西班牙民族分裂组织“埃塔”(ETA)22日宣布,从2006年3月24日起实行永久性停火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5 ) 自杀是为了活着

接力般的人物出场方式耳目一新,别具一格。布努埃尔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简直叹为观止。神秘的照片在夫妻看来是不洁的低俗物件,实则只是风景名胜。这一关于不要与陌生人说话的思维惯性被无限延伸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丈夫做着关于鸡,女巫,邮差,鸵鸟的梦,醒来却发现并不全然是梦,而是真实的存在。牙科护士在旅馆与四位修士打牌,修士一个个抽烟喝酒不知烫没烫头。另一个房间,一个老女人和自己的侄子乱伦。最终,大家都被仪表堂堂的商人邀请到房间作客,却一起见证了一出SM戏码,随后大家鸟飞兽散。一出出闹剧撕开了各阶层人士伪善的面纱。他们在自由之地汇聚并一起释放着本我。教授到富裕的朋友家作客,客厅饭桌变成了厕所马桶,大家坐在马桶上谈天说地,厕所变成了餐厅,仅供一人使用,其他人敲门发现有人不得不乖乖回去排队。这是最有想象力的一段,一切世俗常规都可以被颠覆,一切都是形式主义,一切的意义都可以被重新赋予,存在主义真谛。生患癌症的男人回到家,被学校告知女儿失踪。来到学校,发现女儿好好的在班里坐着。可大家即便都看到了却依旧选择报警,警察甚至根据坐在面前的女儿的脸画了一幅寻人启事的画像。如此毫无逻辑的荒诞行为却再一次影射了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用狙击枪随意射杀路人的杀人犯被判死刑,而死刑的方式是立即释放……所以回归生活,回归自由等于死刑?哈哈,还真是这么个理,自杀是为了活着。警察局长接到死去妹妹的电话,经过回忆,他妹妹曾经光着身子在他面前弹钢琴的画面说明了他们之间曾经存在禁忌的情感。于是局长决定打探个究竟却被当作不法分子抓获。随后又参与到镇压动物园暴乱的行动中,周围不断传来打倒自由的口号。影片最后以一只鸵鸟结束。

什么是打倒自由?你看,这部电影不正是在展示着各种自由吗?各色人物皆是在反规则反理性的无限自由中生活。可同样,他们也在自由的规则里混乱无序的生活。自由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是需要理性框架的。有了规则,有了束缚才会产生自由,否则只会成为自由的幻影。

 6 ) 超现实——有预谋的亵渎

       这是一部少见的超现实主义作品,而在我看来超现实主义是对现实最尖刻的批判。超现实主义有预谋地将现实打乱,呈现给观众以疯狂怪诞的体验。
    本片由几个分立的小故事构成。
    一开头是拿破仑时代戈雅的名画《起义者被枪杀》的再现,被处决者高喊着“自由滚蛋”,匪夷所思。
    接下来,一个公园怪叔叔给两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一些照片,还让她们不要给大人看——你邪恶了,对不对?小女孩点头答应了,但回家转头就给了妈妈,一点迟疑也没。妈妈和爸爸非常惊慌,解雇了让女儿和陌生人说话的女佣,拿着照片一张张的看。但那真的是“漂亮图片”——各地风景的照片,凯旋门,圣母院,家长边看边说“真恶心”“太无耻了”。完全颠倒了,把“本该发生的事”,换成了“可能”但荒谬的事——孩子没有迟疑的背叛(想想大家小时候该是怎样的保密),漂亮图片真的是漂亮的图片,而不是猥亵,母亲依然的担心,却认为这漂亮图片依然是猥亵……反常的行为,似乎揭露了人与人关系冷淡,但还得全局来看。
    第三个故事,上个父亲晚上睡觉,午夜里,妻子熟睡,钟铛铛地敲响,一只公鸡走进卧室;一点,一个神秘的黑衣女子飘进来,手持怀表蜡烛,打开看了一下,吹灭了蜡烛;两点,一个邮递员骑车进来,扔给丈夫一封信;三点,一只鸵鸟穿过卧室。第二天丈夫拿着信去找医生,医生也没办法,但导演没公布信的内容。这一节象征意太强,符号化语言太多,我实在难以理解这几个意象在西方文学中的象征含义。
    第四个故事发生在旅馆,一个护士碰见四个赌博喝酒的修士,受虐狂鞋商,乱伦的侄子——一切都是混乱,而这种混乱又无处不在。
    护士离开旅馆,载一个教授到警察局授课,拉开了第五个故事的帷幕。教授来之前,所有的警察都像小学生一样闹腾,跳舞唱歌,在黑板上写侮辱老师和团长的话——等老师来了,又装模作样地坐回位置。教授来了,大谈法律道德,不断有人来打断课堂,让课无法进行,学生也不停捉弄老师,到最后课堂只剩队长两个人。团长来监督,到了高潮,进入第六个故事。
    教授讲他的一次拜访朋友的经历。一天他和夫人一起去拜访朋友,穿着非常正式,寒暄过后,两家子人一起到餐桌“table"边,然后桌边居然是一大圈马桶……这还不是假马桶,主人和客人居然都脱了裤子,边上厕所边在桌上高谈阔论。按照糗百惯例,这还不是GC,高潮是小女孩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吃饭。“妈妈嗔怒地回道:”在桌上不要说这样的话,没礼貌。“教授起身,很礼貌地问女仆:”请问吃饭间在哪?“然后进到一个独立的像厕所的一个隔间,拿食物自己吃起来。有人来敲门,教授说道:”有人!“敲门的人连忙道歉离开。这个故事太好懂,批评太尖锐——一个讲法律、道德的社会,会客变成一起上厕所,吃饭变成一种私密——把私密公开化就造成了一种荒诞的效果——鞭挞着这个社会颠倒的道德。
    第七个故事里,队长们起身,去执勤,遇到该幕主角,主角开快车去巴黎看病,被确诊有癌症,临走扇了医生一巴掌。到家被告知女儿失踪,和妻子一起去学校找——实际上女儿一直在他们身边——根本没有失踪——而所有人都在找,警察还煞有介事地看着女孩,”白人,蓝色连衣裙,白色鞋子,应该是未婚。“ 这一幕,人的存在的荒诞,搞笑地呈现出来了。
    第八个故事,一个诗人在高楼上随意射杀路人,拉去审判,被判死刑后还高兴地和众人握手,出法庭时,仿佛成了明星。第九个,警察局局长被人抢了位置还和新局长打官腔,最后一起去动物园镇压动物……画面旋转,背景里响着开头处决的声音——打倒自由!~一张迷茫的鸵鸟的脸,影片结束。
    各位一定觉得,这部影片是部闹剧。的确,超现实主义很难被接受,这部影片的目的正是批判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让我们感到不舒服。超现实主义正是对我们思维规律的总结,对日常反复出现的规律、现实进行”非理性的转变“,一切神圣皆化为世俗,一切神灵皆被亵渎。我本人也相当喜欢这种思潮。道德的混乱,存在的缺失,无不是社会尖锐的问题,悬而不决,日日冲击着我们的思维。人格的异化在”自由“的社会里相比影片完全有过之而无不及,让人啼笑皆非之余不免让人深思——而超现实主义艺术,用这种羞辱的方式,揭示被异化的人的形象。
    片中第一幕,死刑犯们死前高喊打倒自由,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猜测,这是对现今自由的一种反面思考,对今天所谓的自由的一种质疑?何为有限度的自由?个体的自由不应该被无限度地夸大,不应该影响到其他个体的自由,不应该低于某一底线——否则就是接下来的混乱。在这所谓的自由中,母亲担心每个和女儿说话的人,陌生的都是怪叔叔,塞给的图片都有用意;在这之中,道德混乱, 客套就像大家一起上厕所一样荒唐,连修士都无所不为,私密的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罪恶之人反倒被人崇拜;在自由的名义下,人们肆意攻击他人,毫无羞恶怜悯之心;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无处不在,而和人打哈哈让人更觉得人的存在的困扰(即何谓存在)不仅仅是劳动的压迫与统治意识形态的折磨,更可以说来自虚假的、颠倒的、神秘化的社会关系,一种生活对人的异化。鸵鸟我认为指代的是鸵鸟思想,即指逃避现实问题,现实是无法逃脱的,鸵鸟只能来了又走;邮差带来的是信息,那究竟是谁带来的信息,什么信息,我们都不知道,所以,信指未知;公鸡走来,却不叫,巫女吹灭蜡烛,世界陷入黑暗,似乎都指没有黎明,看不见希望,随后邮差送来未知,鸵鸟走来又离开即想逃避却不能。丈夫梦境的挣扎似乎是每个人,每个生活在自由中的现代人的痛苦。影片末尾有出现鸵鸟,似乎又在说逃避——鸵鸟式的逃避,而背景中的枪声,”打倒自由“的呼喊,天旋地转的镜头,似乎告诉我们,无处可逃,自由只是人们意淫的幻影。

 短评

世界是这样终结的——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艾略特《空心人》

7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我称之为伦理幻电影,用禁忌挑战被社会规范化的伦理,但不是来自故事,而是倒错的设定,私癖/公演,吃饭/排泄,失踪/视而不见,死刑(名)/释放(实),死/记忆,诸如此类,而荒诞之处,是让两端直接对立,然后产生倒错者对“童言无忌”的规训(你看这就是福柯的魔力),一切都有关真相/谎言,布努埃尔拍的中产生活已经掏空了伦理的道德内涵(比如同情),徒留虚伪而程式化的礼仪,这让他的电影已经成为某种行为艺术(which我不喜欢),甚至让他自己成为戈雅画中的行刑者,仿佛代替西班牙向法国夺回对自由的命名。

12分钟前
  • censored dump
  • 推荐

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

16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每个角色都在前一故事落幕时以配角出现又作为下个故事的临时主角,独特的无中心叙事串联成超现实故事集。晚年的布努埃尔已然将超现实主义呈现在现实当中,依旧是对中产阶级社会绝妙的隐喻与讽刺,将公开与隐秘的事实颠倒制造荒诞效果。尤其以寻找眼前的失踪女孩和在餐厅如厕并在厕所就餐两段最为精彩。

18分钟前
  • 小易甫
  • 力荐

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无意识和自由书写,因此本片中诸多超现实因素本身并无任何象征意义,重要的是观众自己潜意识下迸发的各种联想。本片的主题在于对中产阶级的讽刺,顺带调侃宗教,警察,社会体制,法国的自由精神。接驳式的叙事结构能更好的表现中产阶级的全景概括,但水浒,儒林外史,蜀山等文学作品

21分钟前
  • 醉舟
  • 推荐

布努埃尔倒数第二作,不如[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那般自由灵动,但讽刺力度足够。1.逆转常识、制度与习俗,将颠倒逻辑推演到了极致,一如石像打人,尸身不腐,风光名胜照片被看作淫秽图像,混乱梦境呈现为定时醒来所见的现实场景,集体坐便聚会vs单人厕所用餐,健康=癌症,孩子至终在场却被追查探问失踪案,无差别射杀者得到无罪释放的死刑判决,还有对动物的镇·压行动(坦克搜猎狐狸,动物园枪炮与鸵鸟)。2.旅店乱性&隐秘欲望与裸女妹妹弹琴+墓地探访同质于[白日美人],不断被打断、永远完不成的上课与读信似[泯灭天使][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变奏。3.由每段末尾登场或偶入的次要人物转换视角,引出下一故事,串联接力,结构精妙。4.多次以擦鞋作为转场,既有老布标签式的“恋足”风味,又扣合“肮脏-洁净”的二项对立式。(8.5/10)

2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去中心化,链条式推进的叙事,各种超现实的情节和意象即荒诞又意指丰富,历史、宗教、政治、阶层、两性无所不包,文本性极强。布努埃尔的电影里你甚至很难听到一句粗口,可他的愤世嫉俗却令人惊叹。

29分钟前
  • 应用层协议
  • 力荐

9。布努埃尔最后的3部作品,评论讲的全是废话。此类片,不解释啊。

30分钟前
  • Mannialanck
  • 力荐

虔诚的天主教徒摇身一变成赌徒,烟酒色通通不禁;热情好客的帽商瞬间上演SM戏码;端庄老妇与侄子深夜乱伦;课上频频被打断的教授回忆一场赴宴,大家在马桶上优雅地社交,在厕所般的单间里粗鄙地进食;一个晚期癌症病患的女儿被告知失踪,可她分明就在身边,大家却四处寻找;一名抢手在高楼随意射杀路人,被判死刑后却被释放,大家向其索要签名;警察局长接到死去妹妹电话,前往墓地查看被抓,发现自己位置已被替代。布努埃尔的社会寓言,精准辛辣,有多荒诞,就有多现实。

34分钟前
  • 长别离
  • 力荐

8.0/10。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布努艾尔做不到;幻想空间里一切事物都颠倒是非的意象化(如把黄片化作风景照、警车化作坦克、厕所与餐厅对换等等。);对资产阶级的行径荒诞到不能再捧腹,所以说这其实是一部非常高端的恶搞喜剧。

36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每次看布努埃尔都会在兴奋和怨恨之间摇摆。兴奋是因为,他怎么能这么脑洞无边无际,幽默感顶天立地,把所有的人群都讽刺到无话可说呢?怨恨是因为,每次看他的电影都会觉得自己好笨😔(豆瓣的短评可以写350字了,2018.07.14特此留念,这条就不写满了...)

4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布努埃尔用一贯讽刺喜剧式的白日梦构想剧情,营造了一出对中产阶级、宗教、掌权者、权力机构等的戏讽意味,让被缚的现实蒙上一层骚乱的反动气息。布努埃尔在戏谑资本、权力、性与暴力的同时,也指出了这就是一种所谓“官方自由”的说法其实是一场巨大的骗局,它剔除了主体群众的参与,他们是被欺骗、被强杀的无辜者。当群众的愤怒之火逐渐燃起,布努埃尔用这样的“炮火”结尾呼应1968年的“五月风暴”,预示着自由之火的燎原时刻。

43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开头和结尾的衔接也是画圆并圈住了世界。

46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打倒自由”的呼声在影片的结尾再次响起,当然布努艾尔反对的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匪夷所思的,以自由为名的社会条条框框即另一重自觉的,无意识的专制。仍是大量的荒诞象征展现了世界的扭曲、畸形。而一系列相对独立的人物、情节、动机被完美的通过空间上进行过渡、转场,这手法原本属于希区柯克

51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荒诞主义的集大成者,未知的进程,串联的小故事,奇妙荒诞,无人知晓。各种超现实,毁了原本对一个故事、一部电影的理解。莫名其妙的照片、突兀行走的鸟类、受虐狂、畸恋、赌博的神父、马桶上的闲聊、失踪的女儿、被释放和尊敬的无理由杀人狂、死去妹妹的来电、被取代的局长位置...各种赞!!!

5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评论说了一堆废话,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布努艾尔的荒诞剧很好玩

58分钟前
  • 力荐

在人类文明所开创的疆域里,种种约定俗成的塑形僵化彻底折断了飞翔的翅膀,梦想中的自由早已被维系社会存在的框框异化。我们不过是低飞的公鸡和逃避的鸵鸟,充其量能冒出一两句抱怨:我真的受不了对称了!【9↑】

1小时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结构酷似《儒林外史》,讽刺有过之无不及。布努埃尔堪称吴敬梓的异国晚辈知己。

1小时前
  • 芦哲峰
  • 力荐

关于这种无主角,无主题,随人物移动而变化故事的拍摄手法,首先我在Gus Van Sant那里看到觉得精彩无限,然后发现Richard Linklater在这之前就用过了,赞叹一番后,我现在发现布努埃尔居然在几十年前就用过。这到底是不是这种拍摄手法的原创啊?我要疯了。另外,尤其喜欢找寻小女孩和马桶上吃饭的那两个故事,非常有寓意。

1小时前
  • 思阳
  • 推荐

事实证明看布努埃尔的片子之前读一遍剧情简介是很有帮助的…不然你根本不知道你在看什么。几个小段子依然是布努埃尔式结构叙事,依然黑的高端大气。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说不重要的事、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大费周章、在极端自由上的现象上面做啼笑皆非的怪癖幽默。

1小时前
  • 苍老师井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