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悬疑片内地2016

主演:胡歌,宋佳,林家栋,颜卓灵,

导演:周隼,

播放地址

 剧照

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剧照 NO.1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剧照 NO.2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剧照 NO.3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剧照 NO.4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剧照 NO.5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剧照 NO.6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剧照 NO.13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剧照 NO.14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剧照 NO.15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剧照 NO.16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剧照 NO.17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剧照 NO.18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剧照 NO.19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7 20:54

详细剧情

一天午后,袁氏家族的女主人接到了警方的电话,12年前被绑架撕票的小女儿阿樱,竟然还活着……12年前,年少的阿樱和姐姐争吵后,在洛杉矶的家中意外失踪。报警后不久,便传来阿樱被撕票的噩耗,袁家也决意离开伤心之地,举家搬回香港。阿樱失踪带来的伤痛和自责渐渐被时间抚平,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归于平淡。阿樱的意外获救,让家人惊喜的同时,也让这家人的生活再起波澜。家里接二连三的发生命案,让姐姐渐渐对阿樱产生了怀疑……

 长篇影评

 1 ) 支持胡歌

那年夏天里 胡歌饰演的绑匪 虽然只出现短短几分钟 但他的每一次出场 每一个眼神 他每一句轻飘飘的呢喃 都深深地释放出 绑匪内心的孤独 冷酷 决绝 以及他渴望被爱的讯息 胡歌精准的演绎 这让我既痛恨他的残忍 又同情他的遭遇 所以我要为他打5星

对于那些带着满满的成见 连看都没看就打一分的人 我只想说你开心就好 然而那些带着恶意 出口成脏随意辱骂贬低演员的人 我想说保重身体 恶气伤肝

 2 ) 五分钟的客串能影响电影到什么地步?看评论区吧

看完电影来看评论,惊呆了,一堆打一星的,一看原因,嚯,胡歌毁容脸,胡歌演的太烂,胡歌太尴尬。有意思,再来看看五星的,非常耿直——“五星就给胡歌”。
查了一下,这片子投资1310万,首日票房,在下午的时候便超了1100万,回本绰绰有余。一个悬疑片,宣发不好,排片差,有这个票房我估计片方正在弹冠相庆吧。说句对主演不好听的,估计这票房大半都是冲着胡歌来的。
人红是非多这句话真是没错,真看完电影的,我估计是不会说胡歌演的烂毁容,不是说他演的多好,首先他戏份不多真的看不出来演技咋样啊;当然我觉得他演的还是不错的,毕竟大部分露个背影捅个人就行了台词都没几句能演砸比演好还难。其次,这片里,大多数人的演技,都好烂啊!就说那个爸爸,您到底是哪个年代的棒读啊?您的台词是找讯飞语音有声阅读出来的吗?还有家栋大哥,不是说您演的不好,就是您表达焦急能换一种方式吗?老是撞人让人觉得有点不礼貌啊......此外全片下来就看到两个警察,两个!多请几个也花不了多少钱啦好歹给家栋大哥充充面子好不啦?
这部电影可以吐槽的我能给你吐个船出来,本来以为评论区能开一场愉悦的吐槽大会的,结果全是骂胡歌的,这样想这部片子真的要感谢胡歌,拿着客串的钱,又要艹票房又要被骂,要是我是片方我该爽死了。
这告诉我们,客串也不能随便接,真的,人越红,背的锅越大,蜘蛛侠早就告诉我们了,正经脸。
或许有人觉得我太为胡歌说话,当然了我喜欢他。而且用我活了二十多年学到的逻辑来看,我觉得胡歌被骂得莫名其妙,我一直以为胡歌这种人,大家都喜欢他呢,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黑,果然嫉妒的力量是无穷的。
但说到底,没有胡歌这个片知名度也会少一点,看的人也少一点,对这个片的期待度也不会那么高,甚至有可能延续之前的逃档两年的传统继续逃档,那样大家也就不用看到这个烂片了。
还是希望胡歌以后客串也能遵循高标准要求吧,虽然说这话不太好,但这种片以后就别接了好吗?

 3 ) 电影审查制出台前的国产片对暴力美学的扬弃

电影审查制出台前的国产片对暴力美学的扬弃
 
文/杜边生
            
        国产电影愈发繁荣,这是好的。
        大家目光都集中在国产大片上,这也是正常的。但中低成本影片不应被忽视。

        从总票房上来看,中低成本影片虽也能分得杯羹,但评论声音的缺席,却使得这一领域成了只有观众买单却无评论分析的影评无人区。影评作为观众与片方的沟通渠道之一种,在良好态势下,会促进总体繁荣。而这一无人区的冷清又使得重量级影评人不愿涉足,长此以往,其实并不利于国产影片的发展。笔者不才,作此文抛砖,以期引方家之玉。

        就一部国产中等成本电影而言,本片的节奏把控良好:犯罪暴力刀刀见血;悬疑不落窠臼;主要演员的表演或隐忍或爆发,尤其是颜卓灵的克制和语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导演通过逐步揭露信息,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体会到了破案似的快感。

        犯罪美学由来已久。从源头上追溯,或可至原始人执骨棒击碎敌意部落之颅骨,换取生存权利。原始壁画上表现此类场景,歌颂战功,亦成艺术之滥觞。近年电影大师,诸如昆汀·塔伦迪诺,三池崇史等,更是将此类型推向极致。

        本片导演在电影审查制尚未出台之前,作此尝试,勇气可嘉。其中颜卓灵被割喉一幕,尤为可圈可点,惨烈度如《杀手阿一》一片里,阿一割开自己嘴角直至耳根,但情节之突兀甚有过之。此幕令得观众倒吸冷气,前座数位妇女更是纷作捂眼状,其态可掬,给惨烈画面增添一丝温情。其后导演不惜笔墨的近景特写颜卓灵所饰角色之尸体瞳孔涣散,目光失神,更是让观众心生不忍。此处导演用镜头语言强调了少女生命的消逝,暗示出暴力毁灭美好的残酷。佛家有云,美人当作白骨观,或为导演对暴力美学的扬弃深意。

        在本片前半段,颜卓灵在被绑架十年后,从阴森地牢回到“温暖”家庭的一场戏,可谓下足功夫。一位女童,在最烂漫的年龄被绑匪关至地牢,这十年是怎样渡过,其中辛酸实在无法想象。

        奥斯卡金奖影片《沉默的羔羊》里,导演乔纳森·戴米设置了一幕井底少女的宠物狗狂吠的场景,宠物狗是美好生活的象征,而本片导演设置的是姐姐拔出妹妹亲手所植的郁金香,郁金香在本片里的作用也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对两位女儿是童年回忆,对父亲而言是女儿的遗物,是以数次出现父亲为郁金香浇水的场景。照理说,这样一位坐拥大型家族企业的父亲,佣人花匠都有,本不应自己浇水,但正应矛盾,才体现了父亲对女儿的思念和悔恨。

        女儿被解救后,警方送女儿回家。大门缓缓打开,观众期待看到的是小女儿的面孔,导演却给了一个空镜头,令得观众希望落空,然后充满画幅的是女儿的面部特写,巧妙的利用观众心理期待和落差,用镜头节奏实现了情感冲突。这种面部特写对演员要求无疑很高,此处颜卓灵表现超出我的期待,仇恨,温情,回忆,隐忍种种都在无言中传递出来,十分值得表扬。

        而后半场的数场天台戏,更是致敬了港片的天台传统。年轻的观众可能会从林家栋所饰演的警官的那幕天台沉思想起《无间道》,而再往前看,还有情节上更呼应的《大时代》。其中郑少秋所饰的父亲将其亲生的儿子一个个推下天台,而本片中则是胡歌将生其却未教未养的生身父亲推下天台,一个是父杀子,虎毒尚不食子,丁蟹却杀了好几个;一个是子弑父,因其未尽父亲之责,甚至不惜让儿子去杀人来牟利。

        胡歌在推其下天台前,导演设置了父亲角色的眼镜先行落下的场景,谴责了这位父亲有眼无珠,谋事无算的作风。胡歌的呐喊:“有让亲生儿子去杀人的父亲么!”包含的辛酸和仇恨令人动容。而无论是丁蟹还是本片胡歌角色的父亲,都是因为金钱。财富可以让人生活的更幸福,金钱是为了生活,但生活却不是为了金钱。脱离这个原则,最终令得贪婪的一家人走上了家破人亡的不归路。
   
        本片的细节也有可圈点之处。比如林家栋所饰警官在地下车库追击凶手时,拔枪后用语言提醒路人注意,直接开枪射击,并未依一般港片惯例对天鸣枪示警。

        梁朝伟曾提起他十分喜欢一部美国侦探小说,是劳伦斯·布洛克所著的《八百万种死法》,其中的主角马修·斯卡德以前是一位纽约警探,在一次与匪徒的枪战中,他的子弹击中墙角,弹射杀死一位女童,是以斯卡德引咎辞职,从此一蹶不振,终日以酒消愁。本片里林家栋所饰警官在天花板很低的地下车库里没有犯马修·斯卡德的错误,是因为这个角色的心细如发,如此方能破十年前的陈案。细节把控与人物性格对应,导演功力可见一斑。
   
        就表演而言,胡歌的动作戏爽快,宋佳的泪目尤其打动人,颜卓灵的特色也有得到发挥,几位港片黄金时代的老戏骨甘当绿叶,力捧新人。这部国产暴力悬疑片可谓纷呈有序,值得推荐。

注:感谢ID为阿果的热心读者指正,《杀手阿一》一片里,割开嘴角的应为恒原。

 4 ) 同姝双生,悬疑暴力两不误

“三星半,比想象中的要好”

这部片名很长的电影,《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不由得让人想起了美国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青春恐怖片《我知道去年夏天你做了什么》系列。两部电影名字差不多,一开始以为是翻拍,或者“臭味相投”,离不开当年作死,如今惹祸上身这类噱头,反正都是穿到同一条裤子里的那种类似。

而实际上呢,本片远大于想象,不但能跟那部著名的惊悚片一点关系也没有,故事和题材也是大相径庭。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犯罪悬疑片,并不是惊悚片。但问题又来了,既然跟后者划清界限,但为什么要取一个这样的名字,虽然这个片名很符合本片的内容,但还是免不了让人“惯性”般的往另一部作品上靠拢。只能说,这个片名,不太好,或者俺个人不喜欢。

抛开令人纠结的片名,电影本身,虽然相对平庸一些,却是我喜欢的那种feel。

怎么说呢,就是玩悬疑的时候就是玩悬疑,很讲气氛;杀人的时候干净利落,从不废话。绝对没有粗枝大叶的额外元素。不故弄玄虚,就是在讲故事,所有元素都是为剧情本身服务,可惜故事简单了一点,否则会更好。

一个巨贾之家,可称豪门,小女儿十年前被人绑架索要赎金,因家人报警绑匪察觉,后者撕票,让一个家庭蒙受十年之悲。然而十年之后,在一起破获的案件中,发现一名被囚禁的少女,经过DNA检测正是十年前“死去”的小女儿。电影以这样颇具戏剧性的事件开场,引发了一个最大的悬念,也就是电影的片名——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双线悬疑

物是人非,十年光景,死而复生。同时一股脑抛给观众两个问题:小女儿为什么“死而复生”?这十年间经历了怎样事情?然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对于失而复得家人来说,将会以何种的心态面对这样的事件?本片在表面这个吊人胃口的故事之下,也给提供了如此很具玩味的“双线悬疑”设定。

电影改编自2014年美国一起真实的绑架案,案件的具体情况,咱先留个扣儿,随后再说,先说电影。

本片在悬疑片中,算是非典型性的双线悬疑设定。通常在曾经传统悬疑片中,主线都是单线程,即“追寻线”或者“解迷”线。其中无论情节有多么曲折,大体都是为主线服务的。而随着年代的变化,悬疑电影也与时俱进,进化出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就包括这样的双线悬疑。

举个著名的例子,《消失的爱人》就是代表,妻子失踪的线索,与丈夫究竟是否杀了妻子的线索,两条线索呼应,后期互相补完融为一体。这部《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被撕票”的小女儿10年后回归隐藏了怎样的事件?

★当初她为什么会被绑架?

这两条构成了本片的双线悬疑特征。根据嫌疑电影“见光必须死”定律,10前后的故事,这个表面和谐家庭必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令人意外的是,本片在进行到三分之一的时候,第二条线索就已经浮出水面,绑架案执行者已经露面;胡歌饰演的神秘人也曝光在观众视线之下。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当年的案件似乎也可以结案了。

从片方得宣传来看,似乎并没有回避胡歌就是大反派的身份。比起很多悬疑电影最后一刻揭露真凶,本片似乎有点“太着急”了。

不过电影后半段故事远非因一个大boss提前曝光就变得索然无味。胡歌的提前亮相,是为了另一条悬疑线的推进,而他出现的那一刻,伴随着一场令人触目惊心的杀狗情节,宣告着电影进入到另一种风格的呈现。

双线悬疑的故事,前半段在悬念设置下还是较饱满的。当一条悬疑线宣告水落石出。另一条悬疑线,也因胡歌的出现而逐渐显露出蛛丝马迹,此时缺少一条线索的故事并没有因此显得单薄,填补剧情元素就是因胡歌得出现,而展开赤裸裸的血腥杀戮。

至此,这部电影从悬疑片也过渡到B级片。

香港B级片的余辉

本片的导演周隼名不见经传,但在他的履历上。可以看到他是《七剑》《深海寻人》等片的编剧,不过个人感觉,这位一定是香港当年B级片的粉丝。 您瞅选得这些演员,陈观泰,白彪,都是当年cult片老面孔。

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电影,《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后半段中融合密室杀戮、割喉、坠楼、钝器打击等“偏门”的商业元素,而是都是直观的视频展示,比如用钝器打头那一段,仅有道具隐藏了受害者的头部,却有连续击打头部的镜头特写。用时髦的话来说这叫噱头,电影重口味,却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这些左道旁门的元素,用《香港电影的秘密》一书的作者大卫·波德威尔(David Bordwell)的话形容就是“香港电影娱乐表象化的特征”,诚然很多电影为了吸引观众,都会采用这些噱头进行包装,比如邱礼涛的《人肉叉烧包》,侦破题材故事下,各种色情、血腥、暴力噱头的刻意卖弄,是香港电影的最拿手的地方,同时也是B级片的精髓。

这部电影中的颜卓灵,其实就是当年《孽杀》、《替天行道之杀兄》里的钟淑慧,一场突如其来绑架,幼小的心灵蒙受创伤的同时,也让看目睹了姐妹之间的争风吃醋,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其实无论当年《孽杀》里的钟淑慧,还是本片中的颜卓灵,本身都是非常可悲的角色,无奈在悲惨的经历中,自我封闭也将一条可以通往康庄大道的路,亲手堵上。

而胡歌呢,大致相当于当年吴岱融或吴毅将这类角色,本身也是一个可悲的角色,利用颜卓灵内心的阴暗和复仇心理,来完成自己的计划。一起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让人想起了前不久《凶手还未睡》中的文咏珊和许志安,化身成复仇鸳鸯。

前半段凝重的悬疑色彩,后半段重口味的杀戮特色,本片的构架竟然是这样子,有些奇怪。

同姝双生,替代&闯入

当然,一切始作俑者,还都是不公正的家庭和幼时阴影在作怪。

电影当年的原案件,就是一场复仇的故事。这起案件中,遭到绑架的女孩多年下落不明,其实没有被撕票杀害,而是选择和绑匪生活在一起,多年之后才破案。

电影进行了改编,实际上是“二胎教育手册”。

颜卓灵被姐姐欺负、被绑架后等到逃出时,发现根本无处寻找家的痕迹;胡歌是私生子,自幼被父亲抛弃,两位命运相仿,从而走向了极端。

宋佳与颜卓灵这对姐妹设定,几乎可以看做是惊悚电影中常见“人鬼双胞胎”设定。这类作品有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模式,就是“替代者”的,比如原本孪生的姐妹或兄弟主角替换为对方的人格,或者一个单独的角色被体内的潜意识所占据主导等等,无非是鬼上身或者精分两种噱头。比较著名的便是恐怖大师乔治·罗梅罗的《人鬼双胞胎》,电影让一个小说家笔下人创造的杀人犯形象看似占据了自己的主导人格,但电影的结局却别有洞天。同样的还有三池崇史的《盒葬》、泰国的《连体阴》,日本的《二重身》、香港《怪谈协会》中的小故事《替身》等。

但本片则是将这个“替代者”换成了两个姐妹,不受待见的姐姐,在妹妹被绑架之后,成为主导,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大概可以参照韩国的《蔷花红莲》,该片在惊悚悬疑的氛围下将姐妹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在本片中,失而复得的小女儿以一个“闯入者”的视角,揭秘了一个家庭濒临破碎背后的悚人真相。而且电影的创作者们肯定玩过PSP上那部《寂静岭:破碎的记忆》,因为二者的出发点相同,都是从心理暗示的角度出发构架整个故事。

但电影的故事核心毕竟是那种“同株双生”的模式设定,还是有很多地方会让人想到《蔷花红莲》的,比如整个片子阴郁优雅的氛围,比如阔气古典的老房子,比如那些碎花的漂亮墙纸,比如姐妹之间有过的温馨亲密以及同时出现的忧伤轻快的BGM。

一个因为嫉妒而产生的悲剧,全面二胎政策下,各位家长可长点心吧

 5 ) 绑匪向,细节+剧情分析(严重剧透)

看了题目你可能要问我:主角明明是阿樱和姐姐啊,为什么要以绑匪为中心对剧情进行解读?这是因为绑匪算是全片最神秘的人物了,关于他的戏份很少,又基本都在片子的下半部分露脸,很容易让人忽略前面埋下的伏笔。但他又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最重要一环,故事因他而起,所以,我觉得梳理清楚他的故事线对于理解整个剧情真的很重要。 首先主要人物关系:绑匪是袁家老大(阿樱大伯)的私生子,阿樱和姐姐是袁家老二(袁先生)的女儿。 与剧情有关的次要人物:袁先生的太太,警察邓sir,袁家前佣人(男佣人),袁先生的秘书兼情人。 袁先生事业有成,但他哥哥是个游手好闲的废物,不但在公司不干事还在外面搞了个私生子出来,所以袁家一直不待见他,也不承认他的私生子。阿樱大伯心怀怨恨,对弟弟很不满,所以一直伺机报复。 彼时,弟弟一家因为生意原因移民美国,这对阿樱大伯来说是个机会,因为他的私生子很早就是被送到了美国(后面回忆里绑匪有说过他父亲用一笔臭钱抛弃了他们母子。而且根据后面警察得知通风报信的佣人不会英文因而推断还有一绑匪会中文的情节,也证实了绑匪在美国呆了很久。同样绑匪会和另三个同为孤儿的白人绑匪为伍,应该也是因为母亲死亡后被送到孤儿院才认识的)。他教唆自己儿子,想通过策划绑架案来报复弟弟一家并且搞到赎金(在回忆片段里,他对绑匪说“不是我想抛弃你们母子,是因为我弟弟他们看不起你妈妈和你,我就是个没地位的受气包,我也很委屈没有办法。现在报复他们的机会来了”)。但是他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所以说“钱到放人,我们一人一半,你也能给你妈修一个好墓碑了。” 根据后面绑匪对母亲的另一回忆来看,绑匪母亲是不良女子,死亡时的镜头有暗示女子身上有输液软管类似的东西,地上还有针管,说明应该是吸毒而死。并且,那个代表绑匪的过去和渴望被爱的怀表相框也出现了,里面当时还有他父母的合照(那时父亲的头像还没被抠掉)。被抛弃的母亲因毒品而死,这是绑匪痛恨毒品不和另三个绑匪一起吸毒的原因,也是极度仇恨父亲仇恨袁家的原因之一吧。 前面说到的回忆片段,主要是绑匪父亲和绑匪坐在长椅上谈话的。这个场景绑匪与父亲的对话少的可怜,他唯一的一句就是充满怨恨的“当初是谁丢给了我们一笔臭钱抛弃了我们?”。镜头除了给了他脖颈上肌肉和刺青在咬牙切齿时的颤动和他阴郁的眼神,更多的不可言传的心理状态都体现在他特别的姿势上了。是什么姿势呢?他父亲是正常坐着的姿势,而绑匪的姿势是双手单抱着左脚踝坐在长椅上的。 他这个姿势给我很深的印象,通常我们双手环膝缩在一个地方时会象征脆弱和孤独,但绑匪这特别的姿势给我带来的感觉还有叛逆和不甘。我本来觉得这里有点出戏,因为有点像小孩子在赌气一样,不符合他一开始出场后狠辣变态冷血杀人狂的设定。但是如果和最后他死去时手中相框特写的照应,那么就恍然大悟了:注意一下时间线,回忆是十二年前的,那时他可能更多还是个失去母亲也没有父亲的孩子,虽然偏激但可能还没有变得那么凶残。十二年的时间,他变得极端、凶残,而且精神也出现了问题(后面他吃袁太太的药也能证明这点)。绑匪对生父的怨恨,失去亲人的孤独,对世界长达十几年的恨意,制造了这个变态冷血残忍的他,是这狗屁的命运把他变成黑暗的一部分。 后来阿樱回来了,她大伯出于对事情败露的恐惧可能再次联络了自己的儿子。这里有疑点,绑匪要怎么解释阿樱的回归?不知道绑匪编了什么故事,但反正阿樱大伯产生了杀人灭口的念头(此处根据后来在天台上相见时绑匪说“哪有父亲会让自己儿子去杀小孩!”,小孩指的应该是阿樱,因为十二年前阿樱大伯还没想杀人)。殊不知正合绑匪心意,落入绑匪设好的局中。绑匪的目的就是通过阿樱来向袁家复仇再顺便得到袁家的财产(从他问阿樱“钱呢?”还有最后和阿樱姐姐摊牌时的对话来看,可以看出他不是没有目的的复仇,而是冷静的计划好了接下来的一系列杀人事件来达成目的)。 从后面的商场事件来看,绑匪对受阿樱大伯雇佣的外籍黑道的行动了如指掌,不但通过短信使阿樱避过杀手的袭击,还诱使阿樱大伯来到天台让自己完成了对父亲的复仇(虽然此处时间点有bug,绑匪不可能刚把人从顶楼推下来没多久自己就出现在地面并潇洒离开,除非他会飞……)。而且只有他们父子在香港肯定有联系才能说明为啥绑匪会知道“袁先生和秘书在偷情”这种外人很难知道的秘密,进而才能在后来逼迫秘书录音,把袁先生和秘书的死伪装成意外情杀。 还有绑匪吃的药,为什么他要吃袁太太的药?绑匪和药这个镜头在我记忆里出现了4次:第1次,以阿樱为视角,不知道是幻觉还是真实,绑匪在袁家客厅的黑暗中吃过一次;第2次,绑匪在商场厕所里拿到了阿樱带来的她妈妈的药;第3次,绑匪在俯卧撑结束时,一边回忆自己母亲的死,一边吃药(这里出现了他摩挲那个破旧怀表相框的镜头,只给了相框中他父母合照的一面,并且父亲的头像被抠掉了);第4次,绑匪在和阿樱、阿樱姐姐激烈冲突前由阿樱递给他水,他最后一次吃药(最后一次的药被阿樱下了毒,所以后来突然吐血的这个伏笔很早就埋下了)。 这个药和后来警方在天台找到的治疗燥郁症和精神分裂的胶囊应该就是一个药,至少能说明袁太太精神是有问题的。那绑匪吃这个是为什么呢?他也有病吗?还是纯粹体现他像一个疯子一样无原因的疯狂行为?我猜很可能是他精神方面也有问题,在美国他可能有吃药,但在香港他不能买药,于是就让阿樱偷她妈妈的药来。这给了阿樱下毒的机会,也在最后决战时给了姐姐逃脱的机会。 最后绑匪死去的时候,镜头给了他手上的怀表相框一个特写,这时能看到另一面的照片赫然是阿樱!他们两个被抛弃的人在这十几年里依偎着互相取暖,憎恨着不幸,对他来说,他早已把阿樱当成了亲人。阿樱最后原谅了家人,而他不能,他最恨最恨的就是被抛弃,阿樱最后关头向他出刀对他来说是一种抛弃,所以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乖宝贝”,杀死了这最后一个对他无比重要的人。随着绑匪和阿樱的死亡,一切都结束了。 总之,我认为这个故事讲得还是不错的,细节也是比较注意的。很多剧情并没有详细解释,需要靠自己去发掘细节,并把它们和表现出来的剧情连在一起,才能更好的看懂这个故事。 还有些想说的东西没能写出来,这么晚了写不动了就不强行憋文了。总之,本片不惊悚,悬疑尚可,我对它已经挺满意了。30号看完以后一直在思索着剧情,今天才突然把所有剧情穿到一起并且有心情写下来。希望能一起讨论,感谢能看到这里的你,谢谢。

 6 ) 无题

看了大家的评价,说真的挺震惊的。原本很习惯在看电影前看豆瓣评分才看电影,可是现在觉得豆瓣其实也这么水。。。一部电影,胡歌才演了10分钟,大家的评论点全部在他,难道不应该更关注电影本身么?尝试就一定得做到完美?喜欢胡歌的,都是四星,五星,不喜欢的黑胡歌的,可能也没看过电影,就直接评价一星了。。中国电影普遍是烂片,为什么?我们执着于明星效应,又鄙视明星效应,我们执着于豆瓣的评分,就凭着喜恶随意的打分,随意的谩骂,因为网络自由么?一部电影,是好是坏,请公正的评价!演的不好,就说出具体的理由来,让演员改进,而不是一味的抱怨。豆瓣,所带来的应该是思想的碰撞,思想的火花,如果只是成为粉丝,黑粉操作的工具,那豆瓣的意义在哪里呢?请大家对自己负责,对社会的其他人负责,中国的电影业需要的是正确的价值观!

 短评

宋佳快不要往悬疑路上走啊,这是一条不归路!!!

9分钟前
  • 圆满金秋
  • 较差

可能是跟《少年》的导演关在一个房间里写出来的。

13分钟前
  • 蜉蝣
  • 很差

胡歌的脸在大银幕上简直辣眼睛

16分钟前
  • 承一诺守一生
  • 很差

胡歌演电影,真是露怯

20分钟前
  • 秋天凉
  • 还行

算是踩在合格线上的惊悚悬疑了,胡歌本人魅力很大,他这个角色也是很抢眼,而且他在里面很带感啊,那种精神病变态的感觉有到位,颜卓灵也很灵气,可塑性很强,一起看的朋友完全看不出和寻龙诀的日本小妹是一个人。宋佳,眼神太空洞,有时候像盲人。配乐也不错,希望能再完善点剧情。

22分钟前
  • 西南工藤新一
  • 还行

看了个提前场,只能说没有一个角色表演的有张力,几处特效也很五毛,剧情勉强可以接受,但是整体太无奈了。

25分钟前
  • Howen
  • 较差

胡歌演技不行 但是那个妹子很有灵气啊

29分钟前
  • 大锅
  • 还行

胡歌好帅٩(๑´3`๑)۶,我佳超美,就冲这个任性三星

32分钟前
  • 减肥当紧
  • 还行

剧本跟导演对不起演员。

33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还行

如果你不是胡歌迷妹,就别去了。

37分钟前
  • 申小
  • 较差

作为悬疑电影,剧本是硬伤。悬疑不足,逻辑有漏洞,看了觉着略失望。

38分钟前
  • 米猪头
  • 较差

看了1224圣诞首映场,还以为是小清新,结果被惊悚🙀。大致讲述了有钱人家的小女孩被绑12年后重回家庭复仇引发的一系列血案。悬疑部分略牵强,惊悚部分略无奈。关键是,一言不合就杀人,爱已无法感化恶😳。从未料想还有这样的胡歌,演反派,当变态,至极。

40分钟前
  • xuexue
  • 还行

邓sir去洛杉矶那里,是把邓sir P 上去的吗:)

45分钟前
  • :)
  • 还行

要不是因为胡歌我真不会看这电影,一般般吧,影片给我一种故意制造沉重和恐怖的感觉但我又觉得好像又没那么沉重和恐怖,很平淡,温情部分刻画的也不够深,这电影恐怖的地方还不如我是证人呢,胡歌不适合那个角色,对了,难道没有人觉得他的电影资源很虐吗→_→

47分钟前
  • 八月
  • 较差

逻辑混乱,不知所谓。两星给小宋佳,胡歌你还是回去演电视剧吧...正午阳光更适合你......ps.这电影宣传主打的就是胡歌,怪不得别人说他谢谢,粉丝只见得夸还不许人说真话了?

50分钟前
  • feya
  • 较差

胡歌在电影里的存在感远远低于评论区里的存在感,泪流,另外这电影关霍建华毛事,好好评论电影,别夹带私货好吗

55分钟前
  • 不许笑
  • 还行

故弄玄虚半天连个反转都没有。林家栋难得做主角,后面被露脸的胡歌抢风头,成了个被无视的废角,大老远跑到LA就查到个“老蔡不会讲英文!”你逗我?结局跑回来怒刷存在感,宋佳慌不择路跳楼都能精准落到沙发床上,且刀刀狠毒,用得着你来救吗?颜卓灵演技好,苍蝇落眼睛上我瞬间穿越到《西部世界》。

60分钟前
  • 瓦力
  • 较差

麻烦胡歌粉装路人也装的像一点

1小时前
  • 皮卡皮卡皮卡啾
  • 较差

胡歌在这片评论区的存在感好高,远高过他在电影里的存在感。电影本身不咋样,烂俗套路的悬疑片,跟许多悬疑烂片一样,导演永远沉浸在自己已经唬到大多数观众的良好感觉里,然而观众只觉得这踏马是what?宋佳勉强完成角色。至于胡歌的演技,不好意思,存在感低得看不出有没有演技。

1小时前
  • 我是鬼鬼
  • 较差

个人觉得故事讲的还是很完整的,反正是看懂了!有胡歌加一星,反正喜欢看到他出现!

1小时前
  • 蓝色啄木鸟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