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2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3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4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5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6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3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4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5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6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7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8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9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18:12

详细剧情

美国公共电视网ABC于日前正式购得,讲述同志权益斗争的八小时迷你剧《当我们崛起》(When We Rise,暂译)。美国大导格斯·范·桑特将执导该剧两小时时长的首播集,《米尔克》编剧达斯汀·兰斯·布莱克则撰写本片剧本,这也是两人时隔8年后的再度合作。该剧目前已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长篇影评

 1 ) 我甚至害怕写这篇文章

当我被自己伴侣刺痛于自己的透明开放,像一只受伤的小狗躺在过去的血泊里疼了很久。我害怕于自己被抓去做电击治疗、害怕于家庭的责骂与矛盾、害怕社会人们的舆论。

当我在高中,我善于表达自己,但可能我运气太差遇不到支持我的朋友。看到许多美国历史LGBTQ而心潮澎湃,然而我在靠近这件事情的同时,发现道路在一步步远离我。我的思想需要更多人去支持。

钱与胆小懦弱无能无力有了太多的联系。我们需要生小孩,我们确实需要,我们的国家正在老龄化,这确实是事实。但是生不生孩子,我想和性取向没有关系,在男女有性生育能力的前提下,在有意愿的前提下,它们可以生它们想要的任何数量,我没有看出来有任何的问题。我们只要能够合法稳定的活着就能够满足,这确实是中庸之道的延伸。可是我们真的能够不被自己的性取向影响,不被自己的种族与宗教影响吗?

我还没有进入职场,不过我已经看到了不少女性所遭受的歧视,我相信公开出柜的LGBTQ所承受的不会更少。你会因为你是一个少数而选择跟随大多数的规则吗?这里似乎活下去的法则就是如此。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生在哪里,但是我们要使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平等,这是必然要经过的道路。

 2 ) 还没看,但看到短评有些感触

想看“当我们崛起时”,想找个好时间,好好的看一看。

看到最热的一条短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某群人就把坚定地反政治正确当成了他们心目中的“政治正确”。仇视女权主义,痛恨LGBTQIA,歧视有色人种,尽管他们自己也是有色人种但在他们眼中自己就是万能精神白人直男,并拒绝接受甚至拒绝了解一丝他们所谓的“政治正确”所追求的平等,平等!!!shame on u,u madafaka!!!”

感触颇深!说的太好了!!!什么时候政治正确变成错的了?谈论女权,平权也变的畏手畏脚的?

某些人本身就是被别人歧视的一环,继续歧视比自己更弱势的人群,倘若这些弱势人群胆敢为自己争取一点应得的权利,便被讥讽为政治正确。

要挣脱出那条歧视链,就得花双倍的力气!发出双倍的声音!就像一颗沿着斜坡轰隆向下滚动的巨石,如果你面对它什么都不做,那么你就会被碾死;如果你只甘于发出一点点微弱的声音,乞求别人对你的一点点的认同,这就相当于螳臂当车,你还是会被碾死;必须花双倍的力气,发出双倍的声音,才能不让巨石滚得越来越快,必须抗争,才能让它减慢,甚至停止。

 3 ) 始于石墙之下的抗争

Gus Van Sant 和 Dustin Lance Black 时隔 8 年之后,根据美国 AIDS 和 LGBT 权益活动家 Cleve Jones 2016 年同名回忆录改编、和 ABC Studio 合作 8 小时迷你剧《当我们崛起时》(分成 7 集播放)。无论是制作班底还是影片格局,都是奥斯卡级别水平,直指艾美奖了。

It wasn't just me who heard the call, it was all of us. 听到召唤的不仅仅只有我,所有人都听到了。

有着《心灵捕手》、《米尔克》和《我自己的爱达荷》多部重量级作品的 Gus Van Sant 执镜,质量和深度绝对是有保证的,更何况还有 Dustin。Gus 显然没有 Dustin 在新世代观众中这么有噱头和高曝光率,后者光是凭英国跳水小“公主” Tom Daley 未婚夫一个头衔就已经在INS上红爆。

但凭借《米尔克》拿下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 Dustin 显然是才华和野心并行,同性恋的身份认同不仅没有对他有任何的消极影响,反而让他在同性题材上显示出超比寻常的制编导才华,不仅包揽了《当》的全部编剧工作,还执导了其中的第6、7集,更别说是他还是本片的制片人了。

不同于一般的同性题材(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Dustin 从不纠结于小打小闹的身份认同、爱情、家庭,而是将格局拉升到政治和历史的层次。《米尔克》如是,《当我们崛起时》比前者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某种程度来说,《当》还是《米尔克》的前传,剧中的主角 Cleve Jones 在学生时代在 Harvey Milk 办公室实习,后成为朋友。 《当》目前所有的宣传点都集中在 LGBT 群体上,这的确是没有错,剧中的三个主角 Cleve, Roma 和 Jones 都是这一群体里的一分子。但较之《米尔克》,《当》要展示的不仅仅是美国 LGBT 权益运动史,还糅合了黑人民权斗争、女性解放、反越南战争运动和 1960 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 影片中所提及到的“我们这一类人”,不仅仅指 LGBT 群体,还代表着黑人、女性等极具身份识别的独立群体。

The arc of history is long, but bends towards justice.历史的反射弧很长,但总会朝着正义的方向走。 一年一度 6 月盛大的“骄傲月”在今日美国看来是一个肉体狂欢的盛宴,但在30-40年前的 6 月,LGBT 群体可就没有那么多东西值得庆祝和狂欢。 《当》的故事开始于 1972 年,这距离美国 LGBT 史上最为轰动的“石墙事件”已经 3 年了。

石墙事件开始于 1969 年 6 月 28 日凌晨格林威治村的石墙旅馆外。事件当晚是朱迪·嘉兰(美国女演员和歌唱家)的葬礼,正当大家情绪高昂之际,一些聚集在石墙的跨性别者和女同性恋者,终于再也忍受不了警察持续了好几个礼拜对格林威治村的临检,对警察大打出手。情况急剧恶化。 石墙事件被认为是美国乃至世界现代同性恋权利运动的起点,它第一次有同性恋拒绝警方的逮捕。

矛盾由来已久。二战之后,美国寻常居民更多的是希望重建战前的社会秩序,对于任何新的变革都带有天然的抵抗情绪。且冷战期间政府的反共情绪非常高涨,已经达到了偏执的程度,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用于搜索无政府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的政策,其中同性恋者因为“性倾向”问题,被认定更易拥有不稳定的心理状态而容易被上述两者要挟从而踏入反政府行列,被政府列入社会潜在危机之一。#我的心里是黑人问题脸????# 旧金山曾经是一个开放繁荣的蓝领城市,但在 60 年代市长决定如果想要吸引游客和企业,就要消除激进分子、嬉皮士和同性恋,一年之内,2800 名同性恋者被捕。

在 1947 年到 1950 年间,就有超过 1700 份政府工作申请被拒绝,4380 人被军队遣散,420 人被政府机构解雇,仅仅是因为被怀疑拥有“同性恋倾向”。 在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石墙事件之前),美国所有公开的同性恋者都会被警察备录在案(包括个人信息、朋友,甚至常出现的地方),邮局都会对任何与同性恋者相关的邮件来往地址加以留意和记录。城市警察不断对有同性恋人群出现的酒吧、公园、街区进行所谓的“扫街”行动,一旦发现立即关闭相关场所并曝光拘留人员。数以千计的同性恋人群被公开侮辱、骚扰、殴打,甚至被关进精神病院。1952 年,美国精神病学会正式将同性恋列入心理疾病的范畴之内。

没有人知道 LGBT 群体为什么会在 6 月 28 日这一天奋起反抗,但 LGBT 平权运动在美国历史上不是独立存在的,石墙事件的发生背后还和黑人民权斗争、女性解放这些运动产生不可分离的影响。这些时代背景都一一被 Gus 和 Dustin 默默地注入《当》之中,甚至可以说,这套剧就是为这些历史而生的。 出生于 Arizona 州凤凰城,早早已经完成同性恋身份认同的 Cleve 在 18 岁之前,一直非常积极地支持反越南战争运动(支持群体多为大学生和母亲)。 End the war, bring them home.

来自 Boston 的 Roma 不仅企图将女同性恋群体和女权组织拉到同一阵线,还希望与男同性恋群体可以求同存异,利用男同性恋群体与黑手党、政府的私下关系拿到公开集会的批准。

Jones 作为美国派向越南的海军一员,在恋人死后被调回旧金山,成为一名负责改变种族歧视的改革官员,黑人、同性恋和军人的三重身份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

【旧金山的 LGBT 文化还是要起源于前面所说的美国政府由二战开始的反同性恋政策,很多从前线被遣散回来的军员害怕回家遭到质问,无处可去就开始滞留在旧金山。慢慢地 LGBT 人群越来越多,相应的服务行业也发展起来了。相当多的 LGBT 主题的影视作品也都是落景于旧金山,包括我至爱的 Looking。】 他们三人在首集最后都去到了 San Francisco 旧金山落地生根,命运将他们带到这个有着悠久 LGBT 文化的同性恋之都,期待后续三人故事线的交叉发展。

 4 ) 吾爱吾国,吾更爱##。

我们这一代为我们所想要的奋斗过什么呢?微博上沸沸扬扬回头看看现实生活还是一片河清海晏,我们想要改变这世界,却不知道怎么去做,但总要有人站出来,我曾犹豫过当有人站出来为正义发声与权力为敌时要不要跟随,现在我希望那个人晚些站出来,我一定会跟随。我们用比美国少几十年的时间达到基本同样的物质生活,在精神领域所用的时间只会多不会少,慢慢来吧,我们应该给这个年轻的国家更多的包容与时间,也希望我的国能看到年轻的我们的声音。

 5 ) One struggle, one fight,one life.

三个主角,one struggle,one fight.

Roma,一开始便投身于女权,却又害怕自己的身份,正如先在警察局大喊我不是dyke,后来马上打脸。正如Jean说的,她不敢放手去做在于不敢真的承认自己。这样终会以自己最在意的方式失去最珍贵的人。之后她放开自己,用于面对,那一刻她的魅力和能力是无限的。尽管可能会失去家人朋友的理解,但她却收获了最真最美的自己,同时也能完全的加入到平权运动中。我很佩服她。

Cleve,从来就知道自己的性向,可也知道父母不会理解。当在学校里被修女发现时,修女说:"你应该自己去和父母说,而不是我。"天啦,简直了。我看到都感动了!!是的,这么重要的事,不应该经由别人之口,这是你自己的事,应当自己去说。当然,当Cleve到了18岁终于鼓起勇气和父亲说I am gay.但身为心理学家的父亲竟然说如果可以,我会给你电击疗法。唉,父母总是以自己认为对你好的方式来伤害你。最后Cleve离开了家,去了加州,也找到了最爱的职业。最后也获得了父母的理解。

Ken,黑人,同性恋,军人,每一种身份都能让人喘不过气。背负着不经意害死了自己的恋人,他回到了加州,成了种族歧视纠正委员,每天都活在痛苦中。直到他见到了gay吧的人们手挽手,去反抗来找碴的警察时,他震惊了,决定投身于平权。勇敢!!

年轻时的三人都让人难忘。同时10年后的三人也让人有了新的理解。

10年后,Roma和Cleve成了平权界的领袖,而Ken,由于失去了恋人,无家可归,流浪街头。

Roma和Cleve让我感觉粗粗地有种疲倦了。但是内心的那种斗志依然没有变,只是他们对于这些这么多年奋斗来的成就不想轻易被推翻。于是,他们谨慎了,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们依然永不放弃,愿意拿起那个当年的喇叭,在路上大喊now!

Ken从一开始的迷惘,到之后渐渐的明白要重新去帮助那些需要被帮助的人,斗士的心永远不变。

本剧很多点都特别感动特别有感触。

记得之前Cleve的朋友要去荷兰,觉得只有离开痛苦的地方,一直去寻找认为是最能理解自己的地方才能获得幸福。很多时候,就是在逃避。但是好的方法牟?我常常也在想,走还是留下。走,是对自己在这里的不自信,也是对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的勇气,但如果不勇于面对自己,在哪都一样。记得在行尸肉心里,男主第一季要离开,第二季却决定不走了。

行尸肉心

在哪都能做自己。

同时,也明白所有的平权其实是联系一起的,不论是女权,Lgbtq,种族,各种平权以及反战都是联系的。因为我们是一个family。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共赢。每个人都是多重身份的。同时也别觉得自己是和这些无关的,你身边的朋友,家人甚至你自己可能都是这些运动的主体,只是你现在没意识到。

One struggle, One fight,One life.永远别想逃,勇敢为了这个世界而大喊而奋斗!

 6 ) 跨度持久的斗争

曾经在朋友的比赛资料上看到“石墙酒吧”的故事,那时候也单单以为这只是个故事,却不曾想拉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那时憧憬着大洋彼岸那个同性可以结婚的国度,好像在那里,所有人都可以卸下面具做自己。

When We Rise阐述了从stonewall开始,各类群体的挣扎,直到2015年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斗争与影响。本来想在这里加上一个词,“结局”,但这场斗争没有结局,它仍在进行,仍然压着许多人活在阴影里。

这部剧的主线聚焦于LGBTQ+群体,同时还有妇女、黑人、黄种人等等在某种权力之下的“少数群体”,他们一度被时代的洪流边缘化,权利无法得以实现,生活也拮据难捱。时至今日这些人的正常生活也时常被抑制,只因他们“born this way”,就要受到不公的对待。

剧中的人物们都是“斗士”,为了自己的权利而斗争,为了能向所爱之人说出那句“I do”而斗争,为了能和所有“正常的”异性恋一样能携手站在蓝天下。

我时常会在观看时想到当下的我,想到我们身处的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少数群体受到偏见和不公的对待?还有多少藏在阴影里的他们不敢接近阳光?而我们却未曾能改变这些事实,因为有些偏见是埋在血脉里的,深藏在传统文化的糟粕,藏在宗教文化的刻板,藏在人心的险恶。我们习惯于从众,以至于难以挺身而出说些不一样的话、做些不一样的事,因为那样你就会被认作异类,受千万人的冷眼相待。

我还记得初中时情窦初开,那时深刻地喜欢上了一个学长,他的白衬衫和他的气味无一不让我心跳加速。后来当我对这段感情感到困惑时,当我告诉母亲时(也即一场不完善的“出柜”),她表示会支持我,而后转头告诉我的父亲,后者以《圣经》的文段告诉我这样的感情是不被上天所认可的。我深感遗憾、难过、不解。还好我未曾受到一些折磨和所谓的“矫正治疗”,我也很庆幸。时至今日当我深刻的认定自己所爱的人将与自己同性时,我的家人仍在旁敲侧击地希望我有个女朋友,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也不可能为了我家人的愿望和默许而葬送无辜的女孩的幸福。我仍不敢想象未来,当我把我的爱人带到他们面前时,他们会是什么反应。愤怒?平静?难过?开心?…

我好想看了一部大洋彼岸人们的斗争史,又好像在看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短评

近6小时看整个LGBT平权,跨度太久,叙事上确实有点弱。从后石墙事件的影响开始,经历米尔克事情,彩虹旗诞生,艾滋发现,还有8号提案,最后落脚美国同性婚姻合法。探讨同性相处模式,深究代孕、领养、婚姻等问题。从老鼠过街的状态,歧视、误解、暗杀,到最后平权(1972—2015)最后震的我无助感爆棚!

6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力荐

准确说是7集,第一集为两集长度。

9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别动不动就拿政治正确说事,有时候,并不是政治而是道德或人性的问题,譬如南北战争。看得心都在颤抖,面对一个指鹿为马的黑话世界,面对那些用无知武装无赖行径的嘴脸,需要多大的勇气,去承受并抗争如此残忍的暴行。

14分钟前
  • bohegao
  • 力荐

全世界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一切来得有多不容易。几十年的同志平权运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男孩们含泪看到他们的爱人死去,女孩们头上青丝变白发,几十年等待合法婚姻。6小时看完感觉自己老了十岁,只因这一切都太不容易。Everyone who cares should rise.

1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女性 黑人 性少数群体 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应该团结起来争取平等的权利 看到那么多前人在发声、探索、抗争,我们又怎么能甘于被不公的现状摆布而不向他们学习,尝试去改变

18分钟前
  • Venellia
  • 力荐

前部偏向浪漫主义,后部偏向写实主义,四五集之间断层严重。更喜欢前部角色的人文气息。看到最后的婚礼哭得最厉害,平等的权利来得多么不容易

21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力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某群人就把坚定地反政治正确当成了他们心目中的“政治正确”。仇视女权主义,痛恨LGBTQIA,歧视有色人种,尽管他们自己也是有色人种但在他们眼中自己就是万能精神白人直男,并拒绝接受甚至拒绝了解一丝他们所谓的“政治正确”所追求的平等,平等!!!shame on u,u madafaka!!!

25分钟前
  • 一只很萌的鸡蛋
  • 力荐

美国的同性平权斗争了几十年,才迎来同性婚姻合法,真不容易,影片结尾很令人激动。虽然前一段时间台湾的同性平权取得了阶段胜利,但我很悲观地认为大陆的同性平权,至少在未来30年内不会有太大进步,原因是极少有公众人物出来发声,每年两会期间总是李银河去提案,好像只有她需要同性婚姻法似的😪

30分钟前
  • 人余🌈
  • 推荐

期待后面。说实话, 一直很反感那些各种讲运动的片子,总是各种慷慨激昂和套路,但是这片子却渐渐的被感染了,他只是自顾自的讲着历史,讲着那时候的gay人群的生活,讲着几个主角如何参与发起运动,很有感染力,突然就对平时缩头缩尾的自己shame on myself.

34分钟前
  • 九号病人
  • 力荐

有人在事业巅峰时期出柜,有人为素不相识的人奔走,有人在严苛的时代直言,有人在硝烟的战场停留。你笑着说这些人好傻啊,可他们难道就不知道代价和后果是什么吗?当你在嘲笑他们的时候,他们在为你战斗。

37分钟前
  • 人五_
  • 力荐

有些人应该滚回小学重学数学和逻辑 整天抱着个负1 周围离平衡状态的0还很远 就天天嚷嚷着讨厌正1 看什么都是过分pc 也是日了狗了 就冲他们这嘴脸 突然很理解各种平权的激进派 你们欺负人几千年 怎么也得让我们欺负欺负你们 完了再达到公平公正大和谐! 站着说话不腰疼 一辈子都不懂同理心和真正的尊重

40分钟前
  • auto2.0
  • 还行

婚姻平权的意义,不仅在于成全了美好,祝福了真爱不再任人宰割,更重要的是对抗了邪恶,保护了弱者不再遭受欺凌。我们历经寒冬,终会见到绝美天空。另外,你们反感的政治正确是多少人付出多少时间与心血涂抹出来的道路,如果明知道正确而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个性而个性,是多么愚蠢至极的态度。

45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这里有我们的敌人,这里也有我们的爱人。The Way They Were,The Way We Are,这就是我们的所在。

50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一直认为每每今天当我们有权妄谈“权益的泛滥”,都要得益于前人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如40年前的那部《根》,勇于扛起大旗的ABC依然在用自己的力量去不断的提醒人们要去回望和审视历史。哪怕是教科书般的展示和情绪高昂的陈词,但这也是广播网特有的力量与令人值得尊敬的责任感的最好体现。

55分钟前
  • 基瑞尔
  • 力荐

只有身在群体之中的人,才会有震撼和共鸣

56分钟前
  • Sparkless
  • 力荐

这几天youtube的广告被这部剧承包了。光看预告片已经泪眼婆娑。希望国内的我们可以勇敢发声,争取权益!当几年前我母亲愤怒鄙夷嘶声力竭对我吼着“我就是不接受我就是不接受你有病我道德沦丧中国不接受你!!” 到如今,我与她关系仍然不好,她还是自欺欺人,我也没有再一次勇敢告诉她

1小时前
  • Rym
  • 力荐

LGBT权利运动推动着现代社会自由与平等的浪潮

1小时前
  • BackForDoctor
  • 力荐

它把那些历史的瞬间串联起来,面对涓流的历史,我们的生命是曾不能以一瞬的,然而正是这碎片一般的历史的微小,却是我们这辈子生命的所有。是无数细小却有血有肉的生命,汇成了世界的磅礴与广阔。这磅礴与广阔不是浩然天成、 让人敬而远之的,它是每个内心中实实在在的感触。

1小时前
  • 河淼
  • 力荐

被铺天盖地所谓“卖腐”文化蒙蔽的我们这一代,很容易便忽略了在少数族群中埋伏着的真正危机。在不同的维度中,你总有机会落入少数派的分类,到时候,你期待谁来为你而战呢?

1小时前
  • dee
  • 力荐

我就一直哭哭哭啊用掉了半包抽纸,有时候眼泪也向内流,流到喉咙里,被呛得咳嗽的时候才感觉到本能与真实。The arc of history is long, but bends towards justice. #Liberation #LoveWins #OneStruggleOneFight

1小时前
  • hellst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