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

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73

主演:谷峰,陈萍,王侠,石坚

导演:何梦华

播放地址

 剧照

黄飞鸿 剧照 NO.1黄飞鸿 剧照 NO.2黄飞鸿 剧照 NO.3黄飞鸿 剧照 NO.4黄飞鸿 剧照 NO.5黄飞鸿 剧照 NO.6黄飞鸿 剧照 NO.13黄飞鸿 剧照 NO.14黄飞鸿 剧照 NO.15黄飞鸿 剧照 NO.16黄飞鸿 剧照 NO.17黄飞鸿 剧照 NO.18黄飞鸿 剧照 NO.19黄飞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18:11

详细剧情

剧情描述,清末民初,洋人高登欲聘一名武功高强的总保镖,公开征求各方武林高手报名比武。黄飞鸿(谷峰 饰)之表亲麦根(简森 饰)力图此职,惟恐黄飞鸿与之争夺,是以借机踢盘滋事,旨使彼在武林中失威。最后总保镖之职竟由土匪头子李天道(王侠 饰)夺得……

 长篇影评

 1 ) 仁者黄飞鸿

何谓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曾借裘千仞之口提出一个问题,是否武功高强,就有权利断人生死。这是每个人心里的武侠情结走到瓶颈时都会发出的疑问,就像今天我们再看电影中用武术痛击外国人场面,会疑问这到底是扬我国威,还是在意淫挫列强威风。
金庸自己用洪七公给出了一个答案,一个嫉恶如仇,从不错杀好人的道德标尺。不过我疑惑如果有天洪七公遇上比他武功更高,道德洁癖更严重的人怎么办。毕竟洪七公自己有盗窃(嘴馋偷御膳)、失职(身为帮主却在帮里内斗的时候离开丐帮)的小毛病,那是否别人也可以因这个理由把他给杀了。

好在,有一天我看到了徐克的黄飞鸿。
黄飞鸿这个人深受儒家思想浸淫,他扬善,却不惩恶,他扶弱,却不锄强,无论是沙河帮头目,还是赵天霸,他只想我抓住你,然后交给衙门处置。他有过人的胸襟和气量,无论是面对官府的猜忌,敌人的挑衅,还是徒弟闯出来的祸,他都一意排解,消除误会。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遇到了层层阻力,他抓到了坏人,乡民却不肯替他作证;他救了无辜被打伤的百姓,官府却把得罪美国人的帐算到他头上;他被官府软禁监视,却还有企图一战成名的武师上门踢馆;好不容易打发走武者,自己的爱徒却因自己的无能为力决意退出。一路看下来,胸口闷得真想帮黄师傅吐口血出来。
但就算在这重重压力下,黄飞鸿的人格魅力却越发鲜明。与严震东在雨里一战是全剧最扣人心弦的一场戏,什么叫先礼后兵,什么叫后发制人,全在黄师傅一招摊手吊马里。李连杰拳脚干净利落,收势停顿之间尽显一代宗师之风。

黄飞鸿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侠客,因为他不在江湖之中,而在民间。在过去的武侠作品中,江湖是一个远离庙堂的存在。黄师傅却一直单方面试图跟官府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最后打败美国人救出被人贩子抓去的妇女之后,也把功劳全归功于提督大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据理力争,什么时候该给官府面子,他是一个通人情的武者。另一方面,官府来抓人的时候他自己没有反抗,却要求徒弟反抗,拖延时间,给十三姨和从人贩子手下逃出来的华工逃跑的机会,他又是一个不拘泥小节的儒士。他知轻重,识大体,具有中华传统的美德,虽然痛恨侵略者,却又有包容并试图了解西方文化的赤子之心。在乱世之中,严震东迷失了自我;在中西文化碰撞之下,牙擦苏迷失了方向,然而黄飞鸿虽有迷茫,却不迷失,执于守旧,却不失变通,好一个黄飞鸿!

影片最后,黄飞鸿和一直与他为敌的提督大人终于并肩站在炮船上看着落日余辉,是非恩怨,一笑随风。“我们拳脚虽利,也敌不过洋枪洋炮”。是啊,古往今来,只有仁者,才能无敌!

 2 ) 我看《黄飞鸿》——时代剪影与民族根性

大概是文化太过早熟的关系,中原华夏五千年历史读下来,令人扼腕叹息处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却委实不多。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像是按照早已写就的剧本,按部就班的走出一条平平无奇的直线。
所以乱世出英豪,只有礼崩乐坏的时代,才能出那么几个不循规蹈矩,却创下不世功业的人。而所谓之“侠”,也常常诞生于这个时代。君不见金庸小说中,无论是郭靖、杨过也好,张无忌、袁承志也罢,无不是是生活在国破之际,存亡之秋。
但中华历史和的儒家伦理惯性之大,偶尔波澜壮阔一番,也很快平息下来,继续死水无波的天地君亲师下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除了留下史书一章“游侠列传”,便也无迹可寻。只有船坚火利的欧洲列强,用大炮轰出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有旧的东西被打碎重新糅合,每个有识之士都在重新定位着自己和这个民族在世界上的位置。工业革命和思想启蒙同时在这片古老大地上龙卷风一般呼啸而过。虽然没能在短期内改变中国被人鱼肉的羸弱,至少孕育出了一整个人才辈出的中国近现代史。
这样的大时代,按理说可以诞生多少文艺作品,用来梳理回顾也好,借鉴学习也罢,都大有文章可做。但限于意识形态之争,这段并不太久远的历史又有了太多不可明说之事,不辨对错之争。所以无论文学创作还是影视改编,都颇有掣肘。《走向共和》的前车之鉴还在,后来者更加谨小慎微,所以到今天,这段历史慢慢竟被文艺主流所遗忘。
其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三地对这个时期的描写,都很是出过一些精品。其中笔者最喜欢的,还是徐克的《黄飞鸿》系列。
在拍摄东西方文化碰撞题材上,香港导演无疑具有独到的优势。百年开埠,华洋混杂,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的拉锯比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强烈得多,也要早得多。
实际上,简单的一句文化碰撞,远远不能概述“黄飞鸿”系列的真髓。就像电影的英文名——“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中国往事。整个黄飞鸿系列,特别是李连杰所主演的前三部之所以经典,在于电影全方位展示了一个支离破碎和万象更新的时代里,各阶层中国人的生活剪影与精神根性。
作为主角的黄飞鸿,虽然是武夫,但却是一代宗师做派,举手投足沉着儒雅,处变不惊,兼之医术精通,允文允武,正是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的代表。巨变到来,他们是最先受到冲击的那群人。数千年的伦理道德在坚船利炮面前化为齑粉,老大帝国的迷梦一朝而碎。但他们却也是最先觉醒的一群。从林则徐到魏源,再到同治中兴一帮重臣,图变之思开始在上层蔓延,直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乃至辛亥革命,虽然他们本身作为一个过时的旧阶级被扫入了历史的故纸堆,但开风气之先、思救国之始的功劳,却是无法磨灭的。
正如那个时代的士大夫阶层一样,电影中的黄飞鸿也经过了思想转化的过程。一开始的他是保守的,甚至不无顽固。但随着叙事的开展,他一方面为留学归来的十三姨所感化,一方面被中国积贫积弱的不争现状所震惊,开始心向变革。这样一来,儒家或者说中国文化身上那种因循守旧、一成不变的盔甲就出现了裂痕——要知道,儒家所推崇的,正是祖宗成法不可易,圣贤之言不可违。
当然,作为传统中国人的黄飞鸿,在大时代中也有着他个人的局限性。对待残破的国家和羸弱的国民,他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却无法寻找到救国救民的法子。医术救不醒国人,拳脚更打不醒国人,他只能众人皆醉我独醒,退到家乡独善其身。
而十三姨和牙擦苏等人,代表的是另一种中国人。他们全盘接受西化,却与这个古老国家显得格格不入,反而自己也成为了某些激进爱国分子的革命对象。他们的那一套不能拯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垂老帝国,只能去证明,所谓华夏礼仪之邦、皇天后土之地,距离世界,已经有了多么令人恐惧和绝望的距离。
剩下诸形诸色的各色人等,无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阶级、阶层代表性。他们之中,既有以反派出场却令人心生同情的,如严振东、纳兰元述,也有道貌岸然却心怀鬼胎的,如一干白莲教与义和团。乱世显乱象,众生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鬼胎。
严振东带有旧秩序的隐喻——拳脚过人、武勇无敌。但在这个变幻的时代,他的那一套已经过时,所以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贫困潦倒英雄末路,要么犬附恶徒助纣为虐。他的死是自作自受,却也是一场命数的悲剧。拳脚永远无法低过枪炮,而他,不过是一个错误的时代中的悲情英雄。
而纳兰元述则更加充满着古希腊式的悲情色彩。他武艺不凡、又学贯东西,原本应该是这场大变革中最精英和最有用的人才。但他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也无法背弃自己所代表的满洲贵族的利益,所以哪怕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无法阻挡历史的潮流,哪怕他对黄飞鸿早有英雄相惜的情分,还是不得束布成棍,以卵击石般的迎来自己宿命般的死亡。
如果说这两种人是因为顽固、守旧而成为变革阻力的话,那么白莲教、义和团一类人,就更加体现出中国人愚昧无知的劣根性来。愚昧的人最容易被煽动,哪管那个在台上慷慨激昂、刀枪不入的教主、坛主或是其他什么人,肚子里抱着什么野心和黑心。一代又一代草民山呼万岁成为炮灰,用鲜血枯骨堆砌出一将功成……
“治人容易,治国却难”,时至今日,中国人尚且民智未开,遑论百年之前。其实不止是白莲教与义和团,一个个见死不救的市侩小民,一堆堆不分黑白的围观群众,一群群点赞叫好的“自干五”……怪不得陆皓东万念俱灰,这百年以来,哪怕有了辛亥炮响,有了天安门城楼的振臂一呼,可事到如今,又何曾变了模样?
更加上不了台面的,便是赵天霸与沙河帮之流。他们一个是地痞土霸,一个是买办汉奸,前者不论谁坐江山、谁得天下,永远是欺行霸市耀武扬威。后者则巴不得内忧外患,才能大发国难之财。但这些人不过跳梁小丑、肌肤之疮,真正让这个国家迷路的,却不可能是他们。
所以黄飞鸿明白,百年来的有识之士也明白,中国首要,在开民智。且看黄飞鸿一番话语:
“李大人,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刚才天炮一响,如果没有天灯挡枪的话,胜负归谁,还没人知道。现在金牌在我黄某的手中,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大显我民神威而举办的这场狮王大赛,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眼里,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更重要的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这才是国富民强之路。 区区一块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这金牌,就留给您做纪念吧,告辞了!”
虽然不无说教,但整个《黄飞鸿》系列之精髓,尽在于此。
看懂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去年新上映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为人诟病,甚至一文不名。
说是少年黄飞鸿,但其实彭于晏的年纪比当年初饰黄飞鸿的李连杰还要大上两岁,但偏偏剧中的他却像个毛头小子,哪有一派宗师的架势?说到底,这不过是“阿飞”为主角的一个三流黑帮故事,虽然最后彭换上了李连杰版黄飞鸿的经典扮相,可如果将故事主角换上另外一个名字,也丝毫不影响叙事的进程。再加上动作既虚华难看,主题亦空洞无趣,唯一剩下的看点只有男明星的卖肉和女明星的秀脸,自会寡然无味。
而回想李连杰,虽然当年还有些青涩,但那份稍带羞涩的表演,正配合了黄飞鸿的宗师风范和君子气度,再加上他不苟言笑中不时爆发的冷幽默和极其华丽的动作风格,让黄飞鸿成为他演艺生涯中最为经典的角色,也让“黄飞鸿”成为中国荧幕上最后一个伟大的传统英雄形象。
徐克抛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却没有给出行之有效的答案。黄飞鸿保住了革命的星火,可革命后的中国依旧乱象丛生,又要何去何从?他提出了开民智的诉求,但统治阶级如何舍得放权,启蒙怎样执行?他打跑了装神弄鬼的邪教,但一代代以爱国为名的愤青们依旧热血上脑,邪端乱教依旧横行,僵局如何破?徐克不管那么多,佛山无影脚下从无三合之敌, 正义者恒胜,不义者必毙,他用这样充满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简单手法,解决了电影中的矛盾与戏剧冲突,却也留下了一个个问题,让人思考,让人深省。
黄飞鸿系列最为精彩的第一到第三部,拍摄于1991年至1993年之间,而那段时间,正是徐克才气最为外露,也是创作欲望和艺术野心最为旺盛的时候,也是大陆和香港刚刚和即将迎来重大事件的时候,徐老怪在电影中加入了多少对现实的隐喻和期许,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说得清楚。当然,我们也无法否认,整个系列都充斥着香港电影的一些通病——对历史和地理细节的不尊重,刻意无厘头情节的喧宾夺主和部分配角的过于扁平化。但那时的香港电影,却比现在的华语大片多了些恣意挥洒的奔放,和不拘一格的气象,孰优孰略,就见仁见智了。
现在徐克醉心于电影技术创新,意图将华语电影特效水平向好莱坞靠拢。这样的徐老怪自然也十分重要和值得敬重,但我们却依然更怀念那个童心未泯、天马行空、妙笔天成的他。
就像,我们更怀念那个白衣胜雪、翩若游龙的黄飞鸿。

 3 ) 坏人都不是被黄飞鸿干掉的。

3月29日中午,打开电视发现北京台正在播《黄飞鸿》这部电影,熟悉的《男儿当自强》曲调,勾起了英难、侠义的回忆,于是从中间开始看起来。

1. 为了塑造一个完美的好人,编剧用了多大的心思。

结局时我们看到,剧中的几个坏人都被顺其自然地料理了生命。但除了美军首领被黄飞鸿手指弹出的子弹射入脑门外,其他人,如沙河帮首领,是被广大受压迫的妇女群众抱着脚撂进了火炉里,严振东,冲出来则被美军乱枪打死,他牛逼的铁布衫面对子弹也没有起到作用。由此看出,编剧为塑造完美的英雄形象,在剧情安排上不肯让他随意地杀死一个敌人,与现在的英雄风格电影大不符。现在的安排大多是让主角最终手刃仇人,观众也觉得过瘾,大快人心。

2. 官与民的平衡,配合中的默契与心照不宣。

结局时提督大人被人二层上扔下,黄等见势赶紧把十三姨拖走,以防被砸,待他刚刚落地,黄便说:“提督大人真是英勇,那么高都敢跳!”提督大人更是毫不含呼:“雕虫小技!”紧接着爬起来就发布官方声明:“黄师父与官兵里应外含,成功破获了一起企图贩卖妇女的国际刑事犯罪事件。”云云…

在群众生存抗争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给官方的面子时候给足面子,该正义喝斥的时候大声喝斥,该呼吁的时候呼吁。现在更有网络平台可用,寻找民意或以网络民意为名的时候更加方便。

 4 ) 黄飞鸿

《黄飞鸿》让很多人关于电影的童年记忆定格在了侠光剑影的热血武侠之中。 而”黄飞鸿“当之无愧是这些武侠片中的佼佼者,新瓶装旧酒的”黄飞鸿“可谓是票房口碑双丰收。在获得市场肯定的同时,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同。虽然到了后几部有狗尾续貂之嫌,但是无可否认整个系列的“黄飞鸿”电影真正意义上为华语电影开启了系列片的模式,虽然而后的追随者寥寥,但是其意义是非凡的。它不仅使一代武学宗师”黄飞鸿“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家喻户晓,更让该系列电影的开创者徐克被冠以”鬼才“之名,从此名震天下。 “黄飞鸿”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让人意犹未尽细腻精致的动作场面,更在于其”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主题。这一如”精武门“陈真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黄飞鸿不仅仅是一位武林高手,更是侠肝义胆的民族英雄。所谓“时势造英雄”,徐克巧妙的将小人物的命运和大时代的背景联系起来,黄飞鸿虽然独臂难支无法改变世界,却仿佛是一剂振奋剂打入了病入膏肓的国家之中,意图使之觉醒。在清朝末年这样一个黑暗混乱的年代,黄飞鸿无疑是国人对于这段黑暗历史所选择的最佳记忆符号,他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侠义之士行侠仗义兼济天下这一精神内核的最好表现。 除了影片本身优秀的剧本及制作,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影片演员的表现,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幕后导演及工作人员的努力,更离不开和观众直接面对面的演员的表演,正是因为有了演员精湛的演技,才使得这部片子能如此深入人心。 在“黄飞鸿”系列电影中,李连杰一共主演了五部,虽然其他人也有演过这一角色,但是要数李连杰版最深入人心,就像观众永远记得皮尔斯 布鲁斯南是詹姆斯邦德一样,曾经李连杰给观众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黄飞鸿黄师傅这一经典形象。作为打星出身的李连杰以其矫健的身手和俊朗的外表完美的诠释了黄飞鸿,虽然后来其所扮演的“方世玉”有点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但是黄飞鸿先入为主的形象却是无法逾越的。虽然在扮相上,李连杰版的黄飞鸿和方世玉并无太大的差别,但是精气神上,显然黄飞鸿更具大师风范,不苟言笑,不解风情,内敛深沉,而方世玉只能算是一个玩世不恭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而已,有些冒失,有些小幽默,这一点上,李连杰的表演却也恰到好处。

 5 ) 男儿当自强

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系列是最经典的,后面换演员后我就看不下去了,总觉得那个有情有义骨子里爱国的大侠就该是李连杰演的那样。那个时候成龙大哥的功夫和李连杰的功夫相比我更喜欢李的,他的功夫看起来干脆利落收放自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现在很少有这样的人了。不过我发现了一个人的武打动作也非常干脆利落非常好看,有点扯远了,拉回正题。这个电影里黄飞鸿和十三姨之间的爱情挺好看的,特别是十三姨教黄飞鸿英文我爱你还骗他说是打招呼的意思,让黄飞鸿一遍一遍的对她说爱老虎油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这个电影的歌听起来真振奋人心,歌词更好男儿就应该自强,国家也只有强大起来别人才不敢随便欺辱。

 6 ) 开幕show

第一部的野心真是很大,

好多线索,

好多意象,

徐克借黄飞鸿去体验各种番物。

传递那种惊奇和戒惧的初touch

又有很多“看客”,

自我批判,

好多矛盾,

好沉重。

黄师傅忍了1个半钟头,

最有爆发力的真的是熊欣欣的代打,

又快又高。

阿苏世荣两个文武丑生来耍宝,

梁宽又要穿针引线,

拉着北气南腿两位师傅,

中美英广佛戏棚六七处势力,

衔接关外安南金山大洋几岸,

难怪两小时也搞不定。

西方是什么?

妖魔还是圣徒?

中国又是什么?

博大还是没落?

严师傅其实最让人难忘。

看字幕,挂的是李连杰和元彪双男主,

所以一结尾的时候

仿佛还不知道十三姨会选谁。

查了一下李连杰的片单

少林寺之后八年

《黄飞鸿》确实是新起点

刚要再开古装大戏就受了伤

还是准备“打”进当时

双周已成的香港电影圈

也是很难了

莽夫容易,少年讨喜

大侠毕竟是要扛大压力

“壮志凌云”不太难

“侠气冲天”🉐️考验

还要有整个极盛期香港工业的

台前幕后一起顶起

铁布衫来,气硬功

那这么说第二部

《男儿当自强》有野起来很多

都忘了高中时候从哪里录了一盘《铁鸡斗蜈蚣》📼📹

后来才发现就这部是王晶轧拍的

就这手气

广州班霸大罗天,真的有

 短评

打洋鬼子,弘扬民族气节的电影实在不能多看,一是容易被绑架情怀,二是大多都是滥竽充数之辈。但又是中国电影偏偏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所有这类电影中,当以黄飞鸿为首。袁家班的武指堪称一绝,今天看来依旧热血沸腾。杰哥功夫皇帝自不必说,梁宽十三姨猪肉荣牙擦苏等配角都各具特色,性格鲜明而不落俗套

3分钟前
  • scofieldd
  • 力荐

多好的电影。多好的思想。不是单单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么简单。中华男儿,顶天立地,当自强不息。在任何年代任何地方。

8分钟前
  • 老鱼呀
  • 还行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11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么?”黄飞鸿答:“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这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呢?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除了好看的武打场面,片中的很多地方值得深思。我始终觉得黄霑的音乐是最符合武侠的,关之琳很美。

12分钟前
  • 唐露
  • 推荐

杀气重重地说一声:中国最好看的电影有两个(系列),一个是黄飞鸿,一个是古惑仔。

16分钟前
  • 刘脏
  • 还行

当年电影制作方临时决定为《将军令》配上歌词,黄霑填好词后,找林子祥来唱。但林子祥当时只有一天时间,他第二天要飞美国,而且当时只有钢琴demo。监制于是告诉他:你唱的时候,就想象千军万马,有鼓,有唢呐、琵琶等传统乐器…………额

17分钟前
  • 我的狗丢了
  • 力荐

现在才算是认认真真地看这部片子,才晓得了徐克作为港片黄金时代的旗手的辉煌。不只是新派武侠的创新,还有对中西碰撞的思考。洋人靠不住,朝廷靠不住,黑社会猖獗,内斗正欢,名不聊生,人民能依靠什么?惟有“自强”。

21分钟前
  • #烧光光#
  • 力荐

1,当年的香港武打片是照着晚清史诗片标准拍的。2,遗憾自己出生太晚,没赶上最水灵的李连杰。3,严镇东这个角色很丰满,他一讲山东话我就想哭,那是孔子的乡音也是义和团的乡音。他就像古雅、保守、认死理、会投机取巧也会阿Q精神,有很多能耐却还是守不住门户保不住尊严的古中国。

23分钟前
  • 棉喵
  • 力荐

1. 故事差强人意,更喜欢欢脱的方世玉,这个时代设定有点窝心。。2. 感觉片头和片尾看过无数遍。3. 梁宽从出场就是一副小人模样,可还知羞耻、知是非。严振东可惜一身好武艺,却甘任人羞辱,和人生地不熟无关。4. 现在再也拍不出这样的武侠片了,美。一代宗师、聂隐娘再怎么好,也没有这样的质感。

25分钟前
  • Grey灰
  • 力荐

中央六一天播7回

2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每次听《男儿当自强》我都热血澎湃,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我都看了,超级喜欢,打戏过瘾

31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力荐

徐克对于外族的态度比20年后单纯宣扬民粹的《叶问》系列要暧昧许多。黄飞鸿的两根手指抵得上一把洋枪,但是最后却也不得不穿上一袭西装。

34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李连杰版的黄师傅虽然年轻,但也不乏坚强的意志。牙擦苏,梁宽,严振东等人演的都非常出彩。前半部分,店里奏的民间小调与外面牧师领着唱诗班之间的声音分庭抗礼很有意思,徐克是非常懂得在细节部分抓住观众的。后面雨夜,竹梯的打斗也很好。

37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么?”黄飞鸿答:“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这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呢?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39分钟前
  • 獨孤求敗
  • 力荐

曾经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男儿当自强》,李连杰的黄飞鸿太经典了!

41分钟前
  • 铃儿响叮当
  • 力荐

徐克镜头下的《黄飞鸿》,将一个清末民不聊生背景下的侠者形象生动立体的展现而出,这不仅在于电影所先天便有之奠基的家国情怀,更源于徐克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透过种种人物细节的塑造,令观众在这一人物上找到了处于变革中的时代缩影,使李连杰所饰演一代宗师的形象真正深入人性。

44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推荐

很大气的功夫片,当《男儿当自强》的歌声响起,真的很让人热血澎湃~~

47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严振东:打通了任督二脉却没打通思维的开化,在内忧外患的时代洪流面前纵有十八般武艺也要为一文钱低头,在强的硬气功在生存面前也没了骨气,一个巨浪就将铁布衫拍成了一粒沙。国人不该为打而打,男儿当自强该知道为何而打。这也是我觉得本片比一般功夫武侠片更好看的原因。

48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一直认为他比成龙的动作大气

5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十三姨好洋气好漂亮,黄飞鸿既武功高超血气方刚又有少年调皮的一面

57分钟前
  • X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