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国语版

爱情片中国香港,中国大陆1997

主演:黎明,吴倩莲,梅艳芳,黄磊,葛优,吴辰君,王志文,朱曼芳,刘昌伟,陈奇,吴云芳,江俊,张引棣,段炼,朱亚英,吕晶,许榕真

导演:许鞍华

播放地址

 剧照

半生缘国语版 剧照 NO.1半生缘国语版 剧照 NO.2半生缘国语版 剧照 NO.3半生缘国语版 剧照 NO.4半生缘国语版 剧照 NO.5半生缘国语版 剧照 NO.6半生缘国语版 剧照 NO.13半生缘国语版 剧照 NO.14半生缘国语版 剧照 NO.15半生缘国语版 剧照 NO.16半生缘国语版 剧照 NO.17半生缘国语版 剧照 NO.18半生缘国语版 剧照 NO.19半生缘国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18:09

详细剧情

1930年代的上海,在同一间工厂做工的世钧(黎明)和曼桢(吴倩莲)成为恋人。曼桢早年丧父,姐姐曼璐(梅艳芳)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心痛离别恋人去当舞女赚钱,最终嫁给了有妇之夫祝鸿才(葛优)。   世钧收到告急家书回到南京,方知家人召回只为让其成亲。因为性格上的软弱,也因久等不来曼桢的书信,世钧最终迎娶了他并不喜欢的门当户对的翠芝(吴辰君)。上海这边,不能生育的曼璐为保全自已的地位,设计令曼桢怀上了祝鸿才的孩子,葬送了曼桢与世钧的爱情。曼璐死后,曼桢为了孩子委身祝鸿才。两个有缘无分的人就这样错过情缘。

 长篇影评

 1 ) 放下了原来更伤感

   书,十八春,看过好多遍,每次小心翼翼设着防,生怕被张先生拐进她的伤感里,每次还是会长吁短叹,即便当时小小年纪也跟个小怨妇似地咒骂梅艳芳和葛优,满脑子都是如果……要不是……的假设。
    看完碟反而放下。电影里的葛优没有书里那么让人讨厌,看书的时候恨不能掐死他和曼露,恨得咬牙切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大了缘故,电影里这对黑夫妻甚至比世钧、曼桢还要可爱一点,真实一点,人性一点。

    或许是因为电影太过于主干,没有了那些枝枝蔓蔓让人窒息的牵跘。

    小时候的梗在心头的东西突然放下了,觉得还是性格的悲剧。两个人的性格使然,那些强戏剧的百转千回不过多了些凄怆。
    没有葛优、梅艳芳,他们还是不会在一起。
    是他们自己的原因。

    没有了借口抱怨,反而能放下了。仿佛命中注定的不可更改,我们只有顺势接受。

    等我放下了,我才发现,我这才刚刚掉进张先生的陷阱里。
    

     

 2 ) 转叶倾城《做有用女人,别爱无用男人》

做有用女人,别爱无用男人
叶倾城
 
有时会想,曼桢的噩运是注定的吧?她爱上了,世钧这样无用的男人。
慕瑾到顾家做客,曼桢热络地招呼他,发现灯泡不够亮,要换,亲昵地唤世钧:“你帮我抬一抬桌子。”是慕瑾抢着和世钧两人抬桌子,也是慕瑾忙道:“让我来。”还是曼桢爬上去了。
在物业服务不太普遍的时代,说到结婚的好处,其中一项就是:有人给换灯泡和保险丝了。而三十年代的上海,两个大男人在侧,灯泡居然是一个小女子换的。这是她的能干,也是他们的无用。整部《半生缘》里面,这时候,能够屁颠屁颠、一跃而上“我来我来”、拼死拼活爬上桌子换灯炮的,大概也就是祝鸿才吗?他是一个最卑微可耻的人物,可是——至少他有这点儿用处吧。
世钧从来都没用。他们刚认识,曼桢曾经托他找个兼职,世钧向她注视了一会,微笑道:“那样你太累了吧。”到这里为止,“他替她留心了好些时,并没有什么结果。”两个兼职,都是曼桢自己找到的。
到最后,经过这么多年这么多事,他知道她的全部痛楚,大概也只会这样向她注视一会儿,而无能为力吧。他有老婆孩子了,他这一生不曾与命运抗争过,这一次也不会,他是她的爱人,但也的确是一个营营役役的小人物。他成为一部爱情小说的男主人公,实在不因他有何过人之处,只是她青眼相加。她的爱让他的人生不至空乏至芜,而他,接受了这爱,却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成全她。曼桢说:“我们回不去了。”是太了解他于是饶过他了吧?未必真的回不去,如果她遇到的,是另一个男人。
曼桢这样的女子,如此柔弱而强壮,像在风中被吹得低低弯腰却永不断折的芦苇。关于命运,她承接一切,在家庭中,她是好姐妹,在工作中,她是能干的职员,浩劫里她不寻死,只是苦觅一切坚壁上的缝隙,生出根叶。她卑微如尘,强大如宇宙,她就是最寻常也最能干的中国女人。我的母亲,我的姐姐,我的女同事,我的女友们……都是这样。
而世钧呢?套一句赵辛楣说方鸿渐的话:“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百无一用是书生,世钧甚至连书生都不是,进不能打天下,退想不起换灯泡——他不是不会换,他是全无意识。
曼桢不知道他的弱吗?也许更因爱生怜,像家常穿的一件宽身袍子,洗过又染,手肘上破了补过,针脚歪歪斜斜,那一记格外青翠的补丁让人亲近,更记得:这是我的,穷三年破三年都是好的。
破衣烂衫,出不得大场面,仿佛这些无用男人。他愈弱,爱上他的女人只能遇弱则强:他没钱,我帮忙赚;他不擅家务,我学做饭;他在社交场合怯场,让我来当那个八面玲珑的王熙凤……但,生命是,盼望清泉,得到的却是狂潮。在人生的诸般危机时刻,那男人,到底能不能够有担当?
仗义每多屠狗辈,读书人也尽有不负心的,可是无用的人,当滔天浊浪拍来,他目瞪口呆,他反应不过来,他进退两难,他不知道做什么好……大浪卷走一切该卷走的,到最后,做什么都没用了。
该不该说,做有用女人,别爱无用男人?无用不是罪,只是讨人嫌——而女人,往往要在独力承担一切之后,才醒悟。
 

 3 ) 看懂这三顿饭,就能明白《半生缘》的爱情悲剧

冯唐做客《锵锵三人行》,发表观点,“我们把睡和吃解决后,也就没什么大事”。

吃不仅重要,也有大学问。

把吃饭拍好的作品,通常不会太差。

这篇文章就以吃饭的角度谈论电影《半生缘》。

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或许记得,影片的吃饭场景特别多。我认为,最为关键的吃饭场景只有三处。

它们分别是,小脏馆、世钧家宴、告别宴。

先说小脏馆。

世钧曼桢正式相见,正是在这家馆子。

我叫它小脏馆,是因为叔惠世钧来到这家馆子,叔惠看到油腻的餐桌,吐槽它脏。

曼桢为此还用热水烫筷子。

嫌弃饭馆脏,是高级的写法。

为啥这样说?

因为它把人写活了。

我们都知道,曼桢世钧叔惠在同一家工厂,上下班时间是一样的。

曼桢在小脏馆出现的时间明显早于世钧叔惠,说明她更早来到这家餐馆,这在暗示曼桢是这家馆子的常客。

原著里面还有交代,因为是大年初四,世钧他们去吃午餐,发现常去的馆子关门了。

他们无可奈何找到一家半营业状态的饭铺子。

他们厂里只放三天假,他们中午常去吃饭的那个小馆子却要过了年初五才开门。初四那天他们一同缺吃饭,扑了个空,只得又往回走,街上满地都是掼炮的小红纸屑。走过一家饭铺子,倒是开着门,叔惠道:“就在这儿吃了吧”。 一进门的一张桌子,却有一个少女朝外坐着,穿着件淡灰色的旧羊皮大衣…… 《半生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第2、3页

于是,他们在这家馆子见到了等待就餐的曼桢。

叔惠吐槽这家馆子脏,其实也在描写曼桢的生存状态。

她是小馆子常客,因为小脏馆的廉价对她有吸引力。

小脏馆让曼桢世钧相见,也在突出曼桢的生存压力。

同样是一家工厂的同事,叔惠世钧都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曼桢背后有一个需要她省吃俭用的大家庭,突出的是原生家庭对曼桢的影响。

这是她常年在小脏馆吃饭的重要原因。

这顿饭都在突出原生家庭对个体生命的影响。我这样说,或许有人觉得我脑洞太大,想太多了。

第二个关键的吃饭场景——世钧家宴则证明,这确实是创作者的本意。

世钧家宴,叔惠陪世钧回南京老家,宴席上有与世钧家匹配的翠芝。

在餐桌上,素喜侃侃而谈为人机灵的叔惠,非常拘谨不自然。

他夹菜的动作,小心翼翼。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礼貌。

还真不是。

且看世钧家宴的名场面,当老妈子端来羹汤时,叔惠直接站起身来,接住。

这个帮忙是在突出叔惠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吗?

当然不是的。

大家想想啊,叔惠是沈家的客人,客人主动去干活,主人沈家是没有面子的,叔惠的举动很冒昧。

翠芝瞪大双眼,传达了这种惊讶。

叔惠做出这样的举动,和他的苦出身有关。

他没有世钧这种大户子弟的生活经验,不明白下人做的活,客人不需要动手。

同样是帮把手,世钧比叔惠要体面。

后来世钧在曼桢家吃饭,他会主动接下曼桢姥姥端来的饭菜,老太太笑逐颜开说,想必世钧在家很勤快(世钧在叔惠家会帮忙收拾碗筷同理)。

世钧帮把手,是因为世钧是把曼桢姥姥当长辈的。

事实上,世钧会一脸威严相让老妈子盛饭,根本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

世钧家宴让世钧与叔惠形成了对比。

许鞍华似乎担心观众看不到这种对比,还拍了饭后世钧叔惠送翠芝的场景。

临别时,世钧翠芝站在同一阶层,而叔惠在仰视他们俩。

这个镜头语言在给观众传递一个信息:世钧翠芝是同一阶层,他们俩门当户对。

后来的情节证明,世钧翠芝结婚,叔惠翠芝有缘无分。

通过吃饭来暗示原生家庭对个体生命的影响是张爱玲的原意。

《半生缘》中最难吃,最浪费食物的一顿饭,就是告别宴。

大家耳熟能详的《半生缘》名场面,就是曼桢对世钧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同样的话,不同的人拍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林心如版,泪流不止一咏三叹,形成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复读机风格。

而许鞍华版,则用食物加突出这份惘然。

十多年后,世钧曼桢再度重相逢,叫了一桌子菜,他们都食不甘味。

大家注意餐桌上的菜,最靠近他们的一道菜是凉拌黄瓜。

稍微有恋爱经验的人都明白,凉拌黄瓜能让亲吻变成大蒜味的。

这顿饭还和14年前两人一起吃饭形成对比。

恋爱时,他们会吃一个碗里的食物,一起喝热气腾腾的汤。

14年后,他们是食不甘味,满心惆怅的尘世怨偶。

曼桢对世钧说的话,也能看出性格好强的她已然宿命。经历这么多人和事,她终于明白,爱情并不长久,生活由不得人,世钧对他的爱,也并不长久。

“当初她相信世钧确实是爱她的,他那种爱也应当是能够持久的,然而结果并不是”。

告别世钧,也放过自己。

有人问,如果没有曼璐黑化,拉妹妹下水,世钧与曼桢能否修百年之好。

我认为,依旧不可能。

原著有个很精妙的设定,曼桢曼璐高度相似——张爱玲就提出希望影视化,让同一个演员扮演曼桢曼璐。

电影版《半生缘》也用大量细节铺陈了这个设定:张豫瑾来上海出差见到曼桢,以为他是曼璐。祝鸿才看到曼璐以前照片,以为是曼桢。世钧父亲沈啸桐看到曼桢,以为她做过舞女——误认为是曼璐。

这个细节的精彩之处,就是曼璐会不断影响曼桢的人生(依旧是原生家庭对个体生命的影响)。

对于曼璐的存在,世钧说不认这个姐姐。对此,曼桢不乐意。

曼桢承认与曼璐的关系,世钧家不乐意。

双方家庭都无法对曼璐的存在达成共识,最终结果只有分手。

所以,没有祝鸿才那档子事儿,曼桢世钧也很难走在一起。

毕竟世钧没有那种为了爱情抛家舍业的勇气。

遵循家庭意志,世钧和翠芝在一起,然而他们的生活并不幸福。

原著也用一个吃的细节突出他们食不甘味的婚姻,世钧最爱吃火腿,翠芝记得叔惠爱喝洋酒,却总是记不得世钧对火腿的热爱。

爱成为门第的附属物,没有爱只有门第的婚姻,是尴尬的婚姻。

世钧不爱翠芝,翠芝也始终不爱世钧,长期生活并没有让她们成为成为恩爱夫妻。

用钱钟书的话说,

和一个人的长期认识并不会日积月累地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天的气候吧,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的上面,好等明天积成个和暖的春日。

爱,总是世间最难的事。

 4 ) 我有一段情

刚刚把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看完,在感叹他有文化并会讲故事的时候也喜欢上了吴倩莲,于是忍不住把《半生缘》也拿出来看了。
我承认自己是个没有文学造诣的人,最初没有看过张爱玲的《十八春》,连电视里面曾经老在播的林心如版都没有看过,换言之我在完全没料想到剧情发展的情况下看的这部电影。
前半段一直以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口吻在介绍那个时代和那段爱情,小小的细节都被演绎得有汁有味——曼桢说我还没和世钧合照呢……吴倩莲充满阳光的表情和声音,黎明欲言又止的生涩表情,都让早已经没有了年轻时那份忐忑和脸红的我们羡慕不已,至少,我羡慕不已。
竟然还有这样可爱的傻子,悄悄拿着手电筒去树林里面找她掉了的红手套,第一次去她家傻乎乎地喝下一碗超级咸的汤还认真地说好喝,在安祥的冬夜牵着她的手一直不肯放开……
我竟然傻到以为这和《饮食男女》那种不敢怎么样都会有个不太坏的结果的片子一样,等着导演慢慢讲嘛,就一直看下去就好。
好吧我承认自己天真了,其实一切都是有铺垫的我只是主观性地故意去忽略它们——曼桢晾衣服的时候拒绝了世钧的求婚那必然之后就会有差错要出现,祝鸿才从一开头对于妹妹的垂涎以及他和曼璐玩笑式的无耻念头,这些都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曼桢和世钧真能在一起那电影何必费那么多胶片慢慢地来陈铺他们青涩的感情经历。
是我自己侥幸了,以为这次会不一样。
笼子里的鸟惊恐地四处乱窜,我以为那只是他们吵架之后短暂的分开,结果兽欲还是得逞了。我目瞪口呆,脑子轰地一下乱了——这是怎么回事?不可能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曼桢的姐姐难道也是这出阴谋的帮凶或策划者,祝鸿才这猥琐小人还真那么禽兽?曼桢为什么不哭不喊不跑呢?如果这样的话……她以后的人生,要怎么办?要怎么办?世钧怎么办,他们的感情怎么办?这世钧视为珍宝一样爱惜的女子,悄悄地牵她的手的女子,已然被玷污成这个样子……
可是任我怎样捶胸顿足都应该没有用了吧,这出悲剧好像根本不问我同不同意接收的礼物一样硬是塞了过来。
这个形式好像《东京爱情故事》,同意是阴差阳错地分离,和不期然地重逢,但那个,至少是有原因的,在莉香无谓的爱面前完治退缩了。《半生缘》比那个残忍很多倍。
是不是命运就一定要弄地人生离死别鸡犬不宁不得善终才开心,是不是生活中就非得要人去对客观事实妥协和让步。
似乎一直要这样,现在想要的,总是得不到。一定要内心去经历无数的煎熬和难以入眠的夜。无可奈何的放下。这遗憾,是几十年后的重逢都无法改变的……
“原来和一直爱一个人一样,一直恨一个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孩子,曼桢打算回去了。
而和所有需要成家立业的人一样,世钧也娶妻生子,过上了常人看来美满无憾的生活。
那些你曾经写给我的信,没有送出的手套……那些我给过你的承诺,我内心承载的所有关于你的回忆和期盼,真的就只能是一场梦啊……
等到他们再重逢,可是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
世钧轻轻地回忆起当年曼桢被学生欺负受冻的时候,“我当时心里面就暗暗发誓,以后绝对不会再让你受这样的苦。”
我又一次泪流满面——半生缘,已然让我一生怀念
能遇见你,已经很不可思议了……

 5 ) 情浓情淡却半生,缘起缘灭只半生

许鞍华的电影有些闷闷的气息
  
  像是宣纸匀染开来的墨迹
  
  又像是旧时相册的一层砂纸
  
  让一切模糊不真切
  
  
  这是我最不想评判的一部电影
  因为太经典
  
  所有的角色,从葛优梅艳芳到黎明吴倩莲
  都是精挑细选
  
  黎明不太会演戏,但是他很会挑角色,他的所有角色都讷讷的,不善于表达
  俊朗的眉目,就是世均
  
  葛优那时候还不是个谐星,不会正二八经的说出台词造成笑场
  
  梅艳芳演活了姐姐,那种哀怨和不平
  
  吴倩莲和若干年后的林心如天差地别,她不漂亮,却很有淡淡的情愁
  
  林心如活脱脱的把曼桢演成了如萍
  
  把张爱的作品当成了琼瑶出品
  
  许多年后,闹市街头,两人再相逢
  
  故人有云,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可是,那一刻,他们相对默默,也没有泪千行
  
  岁月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
  
  钝化了伤痛和激情
  
  曼桢,幽幽淡淡的说,我们回不去了
  
  ......
  许鞍华的电影有些闷闷的气息
  
  像是宣纸匀染开来的墨迹
  
  又像是旧时相册的一层砂纸
  
  让一切模糊不真切
  
  
  这是我最不想评判的一部电影
  因为太经典
  
  所有的角色,从葛优梅艳芳到黎明吴倩莲
  都是精挑细选
  
  黎明不太会演戏,但是他很会挑角色,他的所有角色都讷讷的,不善于表达
  俊朗的眉目,就是世均
  
  葛优那时候还不是个谐星,不会正二八经的说出台词造成笑场
  
  梅艳芳演活了姐姐,那种哀怨和不平
  
  吴倩莲和若干年后的林心如天差地别,她不漂亮,却很有淡淡的情愁
  
  林心如活脱脱的把曼桢演成了如萍
  
  把张爱的作品当成了琼瑶出品
  
  许多年后,闹市街头,两人再相逢
  
  故人有云,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可是,那一刻,他们相对默默,也没有泪千行
  
  岁月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
  
  钝化了伤痛和激情
  
  曼桢,幽幽淡淡的说,我们回不去了
  
  那个眼神只有吴倩莲才能演绎
  
  其实,曼桢恨谁吗?
  她很妈妈?她抚养她
  她恨姐姐?她明白她无奈
  她恨顾有才?他是她孩子的爸爸
  她恨世均,为何不上楼去追问,为何就这样放弃了努力?
  她恨乱世,个人的悲欢都渺小?
  
  不,她什么都不恨,她明白,无论如何爱恨纠葛,最后都归于平淡
  在岁月中,慢慢消散
  
  她仍然感激这半生的缘分
  
  套用琼瑶阿姨的台词,虽然不能与张爱相提并论
  
  但自然文字本天成,便拿来用用
  
  无独有偶,这是林心如扮演紫薇的时候的台词
  
  等了一辈子,盼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
  仍然感念上苍给予这样一个人可念,可想,可盼,可等
  否则生命有如一口了无生趣的枯井
  
  那些终究在一起的男男女女,不也是靠着最初的激情燃烧以后的平淡岁月?
  相互度日
  
  他们又有多少幸福呢?
  
  曼桢明白,所以她解脱
  
  如果说,张爱和琼瑶人生有如此大的不同的话
  
  琼瑶很庸俗,但是她懂得自我解脱,她是个商人
  
  张爱很脱俗,她只看到华美袍子上面的虱子,她是个女人
  
  如果是你,你会做谁呢?
  
  曼桢可以选择宽恕,随着生活的河流顺流而下
  也可以选择仇恨,逆流而上
  
  哪一种会幸福呢?

 6 ) 别来还无恙那年少轻狂

上一次完整看《半生缘》是好几年前的CCTV-6,记得黎明的片尾歌词:别来还无恙那年少轻狂,却让岁月背叛。流转的时光照一脸苍凉,再也来不及遗忘。两个人闹哄一场,一个人地老天荒。聚少离多的纠缠,迷惘是唯一的答案……。一度认为这是黎明最好的电影,也是最本色的吴倩莲。当然,还有最让人心碎的沈世钧和顾曼桢,甚至这个片子里的每一个配角都是举足轻重的,不仅仅在乎名气、效应,有人为梅艳芳的表演所折服,也有人替葛优津津乐道,而我也非常喜欢黄磊的出演。得心应手的到位不说,整个片子到处是导演许鞍华细腻至极的感触,也许对原著《十八春》改编了很多,但是,我们所熟悉的、绝对也有电影版的《半生缘》。

现场录音的沙沙做响,仿佛真有两个饱经沧桑多年、一朝得已见面的情侣在我们面前低语,带着毫不煽情的真实,“能见面已经很好了,世钧,我们是回不去了”。顾曼桢说道,带着几丝惋惜,沈世钧一脸的木然。外面是一片的觥筹交错,热闹喧哗。再到多年前,冷风里,沈世钧拿着手电筒,回去寻找那只遗失的红手套,那时的他,恐怕有太多美好的期待。而这个拾拣手套的伏笔在先前已经埋下。突然在结局处来一个闪现,着实让人更深的刺痛一层。

两个普通男女,一段平凡的半生缘,即使是从原著纸面浮跃出的人物,即使是几个港台明星的出场,相隔着这么多年的一个旧式爱情,依然可以打动着太多年轻的我们。我们用无数的假设去为他们的错过寻找理由,当然更多的是在惋惜、哀伤。以小见大,细处着笔的每一个场景,都带着一种复苏的迷恋,因为错过而令人难忘。相似的聚散离合也在越来越多的事实面前变得天经地义,没有人会因此难过委屈。

拈朵微笑的花,看一段人世风光。说实话我并太懂张爱玲,也不太体悟得到许鞍华一贯的细细道来,我甚至在寻思这种题材是不是故意去让人陷入一种无奈惋惜,在伤处上面做些大小文章。显然比之于当初还是少年意气风发,为之的隐隐作痛。现在的人情世故早已把《半生缘》带来的无奈惋惜冲刷得一干二净。但是这种细微处作痛的伤口,其实竟可以勾起很多人相同或者相似的事实。并不一定要生离死别,也许只是不经过的错过,再一次的蓦然回首,也许我们也会说,“我想每个人一生总有一些故事可以去回忆,就像我跟曼桢”。只不过不是你不是沉默得一言不发的沈世钧,她也不是幽然典雅的顾曼桢。

叶落可以知秋,而人生未到半坎,尚未读懂人世,又怎么可以轻易去回首《半生缘》。其实本不该在这样的时候看《半生缘》,但既然是有感而发,也无所谓了。即使是因为好几年前的我为之感慨再三,那时侯带着对人情冷暖的一知半解,看完了它,并且胡乱写下了些文字,现在看来多半是在复述剧情,然后提出太多的为什么,并且一再的浮想联翩。

 短评

#重看#3.5;11年后重温降分,本片最大成功之处无疑是无比妥帖的神选角,堪称张爱玲影视化最完美的卡司;原著底子实在是好,即使许鞍华只是将情节流水化地呈现了一遍,即使没有原著中那句“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个人在等着你,总会有这么一个人的。”也足够催泪。六人山中行拍得好,各种欲言又止。十年空白后,你望着那个人仿佛演绎梦境般走下楼,唯有“好久不见,你还好吗?”当中分秒的煎熬、心死的绝望、挣扎的重生,通通隐匿在“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时间残忍而公正的伟大无情力量,更多是由角色本身的悲剧属性固有,而非以影像达成。大量以门缝窥内的镜头,你望见的是一眼也是半生,然后很快一生就过去了,前面也并没有什么路可走。

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我想每个人到老都总会有两三件事情可以拿出来讲的。如果我跟他真的结了婚,生几个孩子,那一定不会是个故事了。」很久以后仍旧是个寒夜,沈世钧才知晓顾曼桢当年的遭难。但又有何用。知道或不知道,重逢或无重逢,终究遍地都是最俗套的,回不去了,四个字。正如小酒馆内人声喧沸。

11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是个伤心故事,但不知为何看到最后都觉得提不起劲,也不知道是因为演员不来电,还是看厌了有钱人家瞎折腾。。黎天王演个温吞的窝囊男人倒像量身定制的似的... 另外,这是个时装大片啊!

1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我们相见是缘,但无份,注定的半生缘

18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推荐

最杀人的不是“世钧,我们回不去了”而是王志文那句“想起以前的那些事,我就觉得幼稚,也很可笑”曼璐一听就彻底黑化,连锁反应毁了一串人生活。爱的往昔,你说不存在就不存在了!只有梅艳芳够张爱玲,长篇小说的脚本拍得太赶

23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还行

“以前我以为我和姐姐不一样,其实我是跟在了她的后面”。真可怕。张爱玲的现实主义作品,电视剧处理成琼瑶味了,电影版许鞍华处理的恰到好处,特别叔惠和翠芝,寥寥几个镜头,却表现出了极汹涌隐忍的感情,有类似体验的人都会懂。黎明版的世钧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

28分钟前
  • 蜉蝣渡海
  • 力荐

目前来说是张爱玲的作品被搬上大荧幕中表现最佳的一部,演员的选择气质非常精准

30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黎明是真帅,沈世钧也是真温吞。他说有人来抢曼桢也不会被抢走的时候,悲剧就已经注定发生了。两个人在一起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事,就算没有祝鸿才,我也并不看好这种不去争取的感情。顾曼桢头也不回地离开医院的时候,我几乎以为她的苦难就此结束了,文学作品热衷描述的无条件的母爱终于不再出现。但她最后还是回去,我感到悲伤。似乎所有人都是造成这个悲剧的推手,但最大的黑手是时代。女人的性命如草芥的时代,她最大的价值是她的身体。她用她的身体去战斗,她因她的身体而坠落。曼桢是,曼璐亦如是。

31分钟前
  • 豆瓣首席江湖骗子
  • 推荐

许鞍华拍张爱玲的东西总有舞台感,看《倾城之恋》也是如此,不知是同期录音还是灰暗的色调,或是压抑的灯光?偏写实的处理让这个故事更生活了。最后一场是神来之笔,再也回不去的感情。

3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37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推荐

怎么可能不遗憾?你没见过他单膝下跪求婚的样子,为你做饭的样子,为你和儿女赚钱养家的样子,老了还爱你的样子……

41分钟前
  • 董小姐
  • 推荐

为选角赞一个,黄磊年轻的时候太帅了,不亚于剧中的黎明,梅艳芳戏路太广了,总觉得演什么都是对的

45分钟前
  • 接十分钟的吻
  • 力荐

选角皆入戏出彩。葛优笑起来像猫,不笑像老鼠。梅艳芳“该死!这肉还带血的怎么吃啊!”。黄磊民国一小生。黎明温吞水脾性。民国暮色黄昏里,浮世的悲欢,南京玄武湖清凉山上,荒烟漫草的年头,梧桐将故事染色,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50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张爱玲的字总是有深深的哀怨…… 深深爱过,重重阻隔,而后终究错过,从此记忆里被痛和酸弥漫。我爱你,无法忘记你,但我们都没有在一起。曼桢说:“人老的时候,总有两三件事情拿出来说的,如果我和世均在一起了,生了孩子,那就没有故事了。”但我们都宁愿我们的爱情中少些故事,也不愿错过你。

54分钟前
  • 莹小慢
  • 推荐

选角非常棒,本以为都不是心中的样子,却在看的时候一刻不能挪开视线。像是读小说时那样想哭,待到结局的时候,还是痛的难以呼吸。半生缘,其实就是一生,改编至此,我无可指摘

55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我发现以前的剧真的都特别的经典,这里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梅艳芳的表演,特别棒,里面对情感的表达都是刚刚好,让人看的特别入迷,挺感动的!

58分钟前
  • 随风的蒲公英
  • 推荐

不如电视剧呢,林心如演的更像曼桢= =

1小时前
  • 小黑屋进行曲
  • 推荐

浩君,我们回不去了。

1小时前
  • 苏比
  • 推荐

多年之后我好像终于知道了从来都讨厌这个故事的原因,一个人可以如此轻易地凭空消失,而周围的至亲甚至都不去深究,只自顾自在脑海中编一个借口,然后继续无事般生活下去。这个版本略去了许多痛苦挣扎的部分因而显得有些轻飘,但光阴流逝的物是人非之感又格外沉重。许多唯有恋人才会注意的细节相当动人,譬如目光悄悄聚焦在手上爬行的小虫。对我而言最好的部分是结尾:咫尺之外,人人都在笑语笙歌,三步之内,你却与他各自落寞。

1小时前
  • Lycidas
  • 推荐

虽然是改编张爱玲原著,但传达的还是许鞍华的寻根动机,属于她口述近代史作品的序列。在作品整体的立意上,许鞍华是较少见的华人眼界,跟王家卫杜琪峰的香港立场还是区别明显的。演员阵容里除了梅艳芳是配音说的都是国语,能想象说戏上做的很细致,黎明和吴倩莲天台晾衣服,黎明不小心弄掉了袜子又捡起来,状态很自然,整个人是在戏里的,全片演技大体都这种。李屏宾的摄影很出色,用镜近似日本电影,不过丰富的老上海物件、布景给这片子一种侯孝贤早期的乡愁感。我们再也回不去了,特殊年代人物命运起伏不定,乍然起落无有规制,但这份经历交错心意割舍的决然,是古今一般同

1小时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