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子午线

战争片中国大陆1990

主演:富大龙,沈丹萍,江韵辉,牛萌萌,董扬

导演:冯小宁

播放地址

 剧照

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2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3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4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5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6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3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4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5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6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7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8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9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18:07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1942年11月的严冬,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而抗日战争也进入最为关键同时也是最为艰苦的时期。为了剿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有生力量,日军向华北地区发动51大扫荡。由于缺少医护人员,中共方面募得13名爱国青年前往平西抗日根据地,结果在途中遭到日军战斗机的无情轰炸和扫射,最终只有一名女护士活了下来。大人们倒在了血泊中,伴随着战火出生的孩子们不得不拿起手中的枪。孩子们思念着妈妈的臂弯,祈祷和平的到来。他们用稚嫩无邪的双眼张望着这个血肉横飞的世界,更无奈看着自己的鲜血迸出染红天空。   “沿长城向西”,是孩子们寻找根据地和希望的唯一支柱……

 长篇影评

 1 ) 沿着长城

每年六一,总想起这部片子,每次看完总是哭的一塌糊涂,什么是幸福,什么叫战争,那些成年人都未必能够承受的伤痛,却由纯真的孩子去承担。若他们面对残酷一夜长大,可又在绝望恐惧之时如本性的呼喊着“妈妈”。太多的瞬间让人震撼,太多隐喻的镜头,太多的对比,让人记忆深刻。所以,我在还没有VCD的时代,就用录像机录制下来,想着将来有一天给我爱的人分享。

PS.因为这部电影喜欢上这个导演-冯小宁

 2 ) 被几张图片吸引来的我,心好疼

穿着军装的小女兵,带着一群小孩的大孩子,盲眼的小女孩,老人斑白的头发,手握光荣弹的伤兵

课桌,书声

操场,加油声

妈妈,空荡荡的广场和国徽

兔子......

满天的飞纸,第一个孩子,叫小号

悬崖,第二个孩子,

数星星,第三个孩子,叫草儿

第二位自尽的军人

三个日本小孩

米,第四个小孩,石*

第五个孩子,老兵

第六个孩子,17岁

第七个孩子,17岁

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3 ) 这就是该五星

无可争议的真正的抗战片,真正的好电影,这电影贵在真实,战争中没有奇迹,没有超级英雄,没有救世主。有很多让人渴望发生奇迹的事情,然而都没有发生瞎掉的眼睛不会好,伤员的伤也不会好,吊在悬崖边没人能帮忙。也没有那种神乎其技的抗日手段,甚至有些稚嫩笨拙。比如吹号暴露了目标,踩到了忘记的地雷,逃跑逃到了绝路上,即使强如“老兵”,也会打空枪,也会中弹。 但是他们都勇敢的做了,忠实执行了一条他们压根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的命令。为了这条命令,做到了敢牺牲。贯彻了八路军的纪律,能为大部队牺牲自我,不杀俘虏和孩子,不擅自离队独享粮食。 我想这就是我们的抗日精神,没有奇迹和英雄主义,而是一种纪律性的善良淳朴下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真正的勇气不是不怕死,单纯的不怕死只能叫不知死,比如鬼子的那种。真正的勇气是明明害怕的要命,会一个哭着喊妈妈,但仍然站出来去做了该做的事。

 4 ) 信仰的力量闪耀民族的光芒

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没有什么秘诀,如果说真的有秘诀的话,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是有信仰的,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去欺负其他人,在面对他人的欺侮时,总是会有仁人志士勇敢站出,勇于拼搏,敢于拼命,维护我们民族的尊严。

这部电影能够得到8.8分的认可,不仅是他透出的民族的精神,更可贵的在于它的真实,我想他真真切切的还原了战争是什么样子,战争中的人们是什么样子,相信看过电影的人们都会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和平,也会对我们的先辈的付出感恩,努力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好吧,以繁荣昌盛来回馈绵延不息的信仰。

爱国主义影片有很多,我想我会首推这一步,他真的很真实。

 5 ) 战争与和平

假期要跟弟弟一起完成他的历史作业所以打开了这部电影。弟弟一开始还吐槽能从太空看到地球上的长城是假新闻,吐槽电影里的小姑娘嗓音过于尖细等等一副只是为了完成作业的样子。慢慢的他不再炫耀那些画面里出现的他认识的武器,不再吐槽老电影收音效果差…… 我们开始静静的看着,我在哭,弟弟说看的好心碎啊,那些孩子也太惨了。他们最大的只有16岁,却已经是个当了7年兵的小队长了,大家叫他老兵。他擅长奔跑,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他可能会是个长跑冠军,电影中老兵在操场上长跑假想场景和老兵为了掩护同伴,拖着受伤的双腿,用地雷和一车日本兵同归于尽的真实场景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碎。 特别让我记住的一点是,我由于生气,看到被老兵炸得浑身着火的日本兵说:快炸死他们吧!弟弟却说:他们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看完电影,我们俩都心绪难平,弟弟说,我这回会写读后感了,我们的和平来之不易。

 6 ) 沿长城,向西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部电影应该是在我脑海里留下印象最深的一部了, 从影片出片名的背景,流血的城墙开始...

 短评

我居然忘记了,我以前看过这部电影,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这部电影重新上映。

5分钟前
  • 葛佳亮
  • 力荐

50年后,当护士又站在当年那个长城上,她告诉自己和身边的山峦:“那任务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可他们完成了。我只知道1等于12,一个伤员是用12个孩子的生命换来的。那些孩子什么也没有留下来,甚至是他们的名字。”画外音:“可长城留下来了...”

7分钟前
  • 贺運
  • 力荐

16年3月29标的想看,估计那时候已经看了紫日好几次了,这部电影一直找不到高清资源,还是前段时间无意发现在1905电影网上有,这么久了,前天晚上总算有心境看这部电影,可以说冯小宁之前的战争题材的电影在国产电影里算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他现在尽是烂片,但是历史自会记住那些好的,非常优秀的了。红米note3富达

10分钟前
  • 迎夕
  • 推荐

原来是冯小宁拍的,也只有他了。。。很小的时候觉得战争是件让人兴奋的事,红色题材看多了,难免的。倒是这部电影让我困惑,毕竟那时候太小,因为不明白,所以一直都忘不掉:跑道上的富大龙、瞎眼睛的小姑娘、悬崖边大叫“妈妈”的小女孩……

15分钟前
  • 提奥
  • 力荐

冯小宁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导演,当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这部电影,看过太多遍,但每一次都会泪流满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关于表现战争的题材,我永远不会忘记这部电影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

19分钟前
  • sorceress
  • 力荐

7/10。最能说明结构上的失败是结尾的核心戏码:年老和年轻的护士超越时空的审视与对话,愣是让相隔五十年的两个形象生硬地同台演出,导演意识的介入无处不打断观众思绪,譬如饿死的草儿弥留之至,眼前出现天真的女孩看着她,草儿羞怯地用脚踩住鞋的破洞,再如衣裳破烂的小号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继续吹号,以及文工团的女孩站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上寻找母亲,几百名喊着妈妈的儿童朝台阶奔去,这个明显致敬敖德萨阶梯的段落因为画面缺乏空灵,把超现实的手笔演绎得极为别扭。其它的对比蒙太奇更是粗浅,弹壳上插着一束黄花和自杀的伤员、半块干粮和喝着可乐奔跑的孩子、挖出的地雷变成玩具,对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进行幼稚的点拔,失去了需要含蓄的艺术分寸感。意象倒是充分运用了红叶林、血色晚霞映射下残破的长城,用血红色恐怖联想到战火毁灭的纯真。

24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再次证明了中国不是没有好电影,也不是没有会拍电影的人,我的中国能拿奖的电影都拍在早些年了…扁豆据真实事件改编,一群小孩儿和伤兵组成的八路军,在长城上阻止了日军毒气弹的输送…没想到中国这么早就有了这么燃的混剪,还有孩子做的梦,蒙太奇的使用,魔幻现实主义穿越等,虽然身体中枪,可是依旧用极强的意志前行,不仅是与敌人奋战到底的决心,更是自己对梦想的追求,有点想哭,太帅了!或许有些观众会说,以孩子壮烈牺牲为电影题材过于残酷,但是对于日军的屠戮而言,我简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形容,因为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

28分钟前
  • 斑蓝
  • 力荐

算是新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部战争电影,外战叙事,同时具有相当的反战思想,可能也是儿童片的缘故,表现战争但是并不塑造血腥奇观,过去与现在的一个交织使得影片相当艺术化,特别是母亲和女儿段落,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不是浪漫主义的英雄,而是一个个脆弱的生命,大量空镜头塑情绪,以及群像人物的个性表现都很到位,盲女作为点睛之笔过早牺牲有点遗憾,自杀的战士似乎也可以达到更好的动情效果( 1.飘散的识字卡,课桌上翻书,穿婚纱的母亲和女儿相拥,奔跑获得冠军的孩子2.两个自杀的士兵3.兔子不杀4.面对粮食,很绝望地无法带走时那种孩子的悲怆,只有这个才是孩子的时刻,其余时刻都像伊万一样,过于成年)

32分钟前
  • 豆瓣在逃江湖骗子
  • 力荐

补看。冯小宁非常有想法。完成度还不够。以此跨年。谢谢所有的无名英雄和先烈。在和平的岁月里尽情挥霍。

33分钟前
  • 厄庇墨透斯
  • 力荐

当初吊在那里很长时间松手掉落山崖的女孩子给了我很大的心理折磨。

37分钟前
  • 叶喜宝
  • 还行

尤其 小女孩在悬崖上 哭着喊 妈妈 妈妈 时,真的 揪心 无助想哭,缅怀先烈!

39分钟前
  • 桂花香雨
  • 力荐

导演冯小宁还真是一个奇才。编剧导演作词制片全部包干,还特省钱——据说本片成本只有50万。电影的插曲非常有感染力,可以说催泪至极。这不仅仅是一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电影,在一些细节方面有同类影片少有的,非刻意脸谱化的表现战争的残酷,尤其是展示日军的背后也有“人”的影子,这极为罕见。比如日军驾驶摩托坠入山崖身亡,背景语说的是“お父さん、お帰りなさい”(爸爸,回家了)。一车子藏着都是日军的家属幼子,瑟瑟发抖的拉响了手雷。

44分钟前
  • 一二三四卌
  • 力荐

很震撼我,到目前为止2023年的眼泪分别流给了《高山下的花环》和这部电影,看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战争片还是得看老电影啊,真棒。冯小宁现在在干嘛,怎么不拍电影了呢?他的《红河谷》《黄河绝恋》我都老喜欢了。

48分钟前
  • Augentropfen
  • 力荐

小时候在电影频道上看的,一个个儿童兵先后赴死很惨烈,印象最深的是还有一些现代儿童幸福生活的闪回,形成鲜明对比。那个年代的电影比现在更深刻,少了浮躁的娱乐性。

51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还行

线外的孩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在广阔的草地上奔跑;线内的孩子,在迷蒙的硝烟里匍匐,在冰冷的刀枪下挣扎。

52分钟前
  • 蒹葭
  • 推荐

九十年代初的中国,那时候还在用粮票,电视台还有关于战争的公益广告,即开型的彩票销售每次都能吸引成千上万人参加。当然,那时候房子还没有像现在这么贵。那时候大家一定都在想我们生活得多美好啊,战争离我们太远了……即时我们都在选择性失忆。

53分钟前
  • 听风声音
  • 力荐

在整理中国战争电影时发现这部儿时看过的电影。记得童年每次在电视放映时,总吸引我,但总看得胸闷。20年后,那悬崖上的女孩与古老破旧的长城,苍凉感依旧扑面而来。(22.5.30二刷,实景拍摄真有天高地阔之感,画面中光的变化,充满了美与情感,夜空中星星闪烁的希望,夕阳中山河流血的残酷)

55分钟前
  • 超越
  • 推荐

吊在悬崖上的女孩子让人印象深刻

57分钟前
  • Comel
  • 还行

童年略阴影的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是米袋子打穿了,散了一地的白米,孩子捡着吃……还有就是在悬崖边上体力不支最后掉下去的小女孩…… 。对于当年来说,这已经算很逆流的一部电影了。有的人过的太顺吧。很多事都觉得理所应当,不懂人间疾苦。

58分钟前
  • 栗栗
  • 推荐

冯小宁以前还算正常,《举起手来》之后就放弃治疗了。

5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