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剧情片中国大陆2001

主演:贾宏声,王彤,贾凤森

导演:张杨

播放地址

 剧照

昨天 剧照 NO.1昨天 剧照 NO.2昨天 剧照 NO.3昨天 剧照 NO.4昨天 剧照 NO.5昨天 剧照 NO.6昨天 剧照 NO.13昨天 剧照 NO.14昨天 剧照 NO.15昨天 剧照 NO.16昨天 剧照 NO.17昨天 剧照 NO.18昨天 剧照 NO.19昨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9 21:22

详细剧情

本片是对演员贾宏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整十年不堪回首岁月的真实再现,并由贾宏声本人及其家人回归各自相应身份参与回首。   贾宏声本是年轻有为的优秀演员,从1987年到1993年,他主演了《夏日的期待》、《银蛇谋杀案》、《北京你早》和《周末情人》等将近十部电影,渐渐小有名气。这期间,他接触并疯狂爱上了摇滚乐,视BEATLES乐队的约翰?列侬为精神之父,然而同时,他也接触了并非摇滚精神内核的大麻和软性毒品。自此,他不再接戏,性格变得极端、偏执和歇斯底里,无法再与其他人相处。其远在东北四平的父母为了不让儿子继续沉沦,提前退休把整个家搬到北京,随后的一切,都像一场似乎没有尽头的战争。   贾宏声于2010年7月5日下午坠楼身亡,时年43岁。

 长篇影评

 1 ) Let it Be!

1.

当我发现自己处于烦恼之中 它来到我的身边 为我指引方向 顺其自然
当我身陷黑暗的时空 它站在我的前面 为我指引方向 顺其自然
所有伤心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将会有一个答案 顺其自然
即使他们将要分离 他们仍有机会看到一个答案 顺其自然
阴云密布的夜空 依旧有光明 它照耀我指导明天 顺其自然


记不得《昨天》是什么时候看过的,只记得没有什么让我记得的,那时甚至连这段译词都不知道出自何处。

2.

我的整个身体像件衣服一样的铺到地上
四周的嘈杂声一下子消失了 我脑子里一片空白
当耳机里响起第一个音符的一瞬间
我看见这世界上最蓝的一片天 很纯洁 很残忍
轻轻的一下就让我彻底崩溃了
那一刻我感觉我是列侬的儿子
我好象看见了自己的终点
而他们还在毫无目的的东奔西跑
我感觉他们都是白痴

再一次看过之后才发现自己跟片中的贾一样,敏感、脆弱带着虚荣但做事认真;有些自闭并且极端但向往自由与温暖。
“我渴望温暖,也渴望带给别人温暖。”就象我对你,甚至于很多人一样,太极端,太狂热。
所以他们要么真的留了下来,要么早已消失在欢笑的人群里离我远去,就像片中的贾说的那样。

白痴,他们就是白痴,傻波一,我越来越厌恶这个世界。

在昨夜,忽然间感到自己很无助。
我一直拼命的工作换来的只有徒劳;我一直信赖的朋友可以充分把你利用;还有因为谈起钱而将要失去的朋友。
朋友,这个词让我越来越不敢奢谈,真正的朋友真的少之又少,混入利益的朋友还有什么味道,我甚至在想当我为之两肋插刀之后的悲惨。

太多的太多让我越发不安,我只想在你那得到一个拥抱一丝安慰,却只有敷衍,我没让你看到我的哭泣,身冷心亦寒。
爱人,即是你,一直催我奋进,我一直在努力,努力的幻想你就是我想要的,并竭力去让这一切成为现实。
至少在今天你是知道的,你是知道的。

到今天才知道小雨也离开了灯火,又一部分人离开了。
我也知道这与郑钧是无关的,总有那么一天这一切都会明了。

3.

“演戏太虚伪,音乐才是真的”。

29岁的生日。
酒后。
啪啪两巴掌,那是亲生父亲哪!

你们这代人从来就没活明白过
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活着吗?
你活着有意思吗? 你快乐吗?

父亲放声大哭。
接着是贾的三个响头,满头是血。

26岁的生日,贾过得如此快乐,还有张朋友送的列侬的画像。
我在想,我什么时候能收到这么一张画像,哪怕是Elliott Smith的,抑或是Nick Drake的,还有活着的郑钧的,给我幻想吗?
然后去追随他们的脚步?
快乐?快乐?快乐?

4.

我没有选择 只有死磕 跟所有的人磕

磕,死磕。
又一次辞了工作,让那群白痴继续毫无目的的东奔西跑。
我,只需要召集那么一群人,帮助我,去嘲笑那些白痴。

5.

阴云密布的夜空依旧会有光明,他照耀我直到明天顺其自然。我又一次梦见了那条龙,他盘在屋顶上,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他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贾宏声,他说贾宏声又是谁,我说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个演员,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普兰特,曾经想成为个名伟大的演员,也想组建一支伟大的乐队。他说你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人,你爱吃面条,鸡蛋,爱穿时髦的衣服,可以给影迷签名,可以哭也可以笑,受不了的时候还可以求人。我问他我为什么在这呢,他说这是对你的惩罚,因为你身上恶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把这些恶的东西清理出去,你才能彻底干净。我问他我干净了吗,他没有回答,两只眼睛还是死死的盯着我,然后就飞走了,你就是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

只是一个人罢了,那精神医院让我感觉自己就像生活在现实里面一样:
你得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

真他妈操蛋!

6.

30岁了。
最终还是选择了正面的面对,本该这样。
背着夕阳,骑着单车,张开双臂,拥抱现实。
And be forever with my broken arms around you(Elliott Smith《Angeles》)
[张开双臂去拥抱现实,永远让它的毒手搭在肩膀。]

还有最后音乐前奏中那一阵婴儿的啼哭声。
寓意为爱吧,片中父母妹妹的爱,还有那些现实里鲜为人知的爱,不多言。

汪峰曾在《花火》内页里写:“经过幻想、经过反抗、经过眼泪和欢笑、经过被血覆盖着的永恒,我不再相信过去相信的一切,我只相信爱。”
有些人或许活一辈子也不会懂得真爱,因为他们不曾不顾一切的去坚持,去追寻,去爱。


7.

我还该说些什么的,贴出许久以前的字:

不要来问我过得是否可好
半睡半醒间也只为你游荡
我知道你看得见我的忧伤
我知道你曾有我给的温暖

你不会流泪,我也不会微笑
我依然会张开双臂去拥抱你
永远让你的毒手搭在我肩膀

把青春献给身后那座辉煌的都市
把爱情留给我身边最真心的姑娘
我也永远是你美丽世界里美丽的孤儿

我爱你,生活。只因这不尽人如意的世界
我爱你,生活。只因想要悟开我所爱的爱
我爱你,生活。只因你是命中注定的天使

8.

还有建设中的网站(www.aishuishuiba.cn):

有一种东西我们称作美丽,有一种感觉我们叫做遗憾。
仔细想想,有些时候我们分不清。
其实,美丽也是一种遗憾,遗憾也是一种美丽。
                               
有些东西我们无法弥补,有些东西我们无法重现。
仔细想想,有些时候我们同样无法抉择。
无法弥补的东西我们竭力去重视,无法重视的东西我们竭力去弥补。

幸好这里还有一种声音,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我们的感情。
幸好我们还有一种精神,我们还有一种态度,爱谁谁,不妥协。

这里是纯净的国度,有他们,也有你我的故事,
这里充满着温暖,可以抱头痛哭;
这里充满着呐喊,可以宣泄一切。

仅以此网站献给那些所有热爱着爱的人。

9.

也仅以此献给那些所有热爱着爱的人。

 2 ) 只要有幻想,就能瞒天过海

    RYAN在愚人节的凌晨发消息过来:电影频道在放昨天。我飞速开电视摇到电影频道,看到老贾和他的二八式在人群中飞驰。然后我就笑了,呵呵,RYAN,傻子快乐。
    我想到那些看昨天的日子,那些我们一次又一次打招呼说着“哟,你还作饭呐”的日子,那些流去的日子。

    我看见本世纪最蓝的一片天
    轻轻一下就让我彻底崩溃了

    一说起这个电影就让我没完没了,我又开始唠唠叨叨了,真不象话。

    “他用无言的漠视甚至歇斯底里的狂躁来消解父母给予他的爱的压力; 他用眼睛进死死盯着曾经无话不谈,现已无言以对的朋友,似乎要从这种长久的对视中获得某种力量。旷日持久的较劲折磨着贾宏声因为吸毒变得脆弱而敏感的神经,毒品又成了他暂时飞离痛苦的避难所。他终日沉浸在列侬的音乐里,感觉那些歌已流入血液,刻入骨髓,他认为自己就是这个天才艺术家的儿子。在医院里,贾宏声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能力竟是那么弱小。不论他多么偏执,跟真正的精神病人为伍,他仍是个孤独的清醒者,一个摆不脱世俗生活的普通人——喜欢吃面条,喜欢穿时髦的衣服,向往自由和温暖。”

    可是我还能说什么呢,我看着这个孩子,然后象婴儿一样哭泣的脸,那些冷漠和绝望,当你处于烦恼之中,又会是谁,会是谁来到你的身边呢。

    其实,这个电影有个挺傻的结尾在我看来,或许他真的是从昨天的经历中抽离而去了,可是清醒?

    “疯狂是一种艺术状态,人疯狂起来会更聪明,但清醒更多的指生活状态,在人群中把握自己的能力。现代人特别需要这种把控力,否则就会伤害你周围的人,对自己不负责。”

    我又一次开始搜索:“他在严肃地做着一件荒诞的事情——像一个较劲的哈姆雷特,思考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并且,需要借助大麻和摇滚乐,他才能飞。现在,贾宏声只要一间屋子和一扇打开的窗。他说:“活着最大的快乐就是寻找新鲜的东西,哪怕是呼吸一次新鲜的空气。”因为寻找,所以要拒绝着等待希望,用他的话说——拒绝邪恶,拒绝世故。”
    于是生活回复到本来的面貌,干净,什么都没有的一种状态。

    其实,你就是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不能改变事,但事能改变人。

    我喜欢他走路的姿势,一种什么都不顾的姿态,还有苏州河里狠命吸烟的表情,和谁都不同。

    2000年末,结束电影《昨天》的拍摄,贾宏声一人搬入城郊的一所大屋子,安安静静住了下来。屋里没有电脑,手机,BP机,备用电话也仅限父母和几位朋友知晓。不去酒吧,不喝酒,起居规律。也没有接拍新戏。贾宏声觉得他是为电影而生的,但还没有一部满意的作品,所以等待,等一部好的电影。每月,贾宏声就靠中央实验话剧院给他发的几百元工资过生活。付了房租,剩下的钱抽2元一包的烟,吃面条和烙饼。当问及现实考虑时,贾宏声反问我:“你觉得生活跟钱有那么大的关系吗?”在贾宏声的标准里,有地儿住,有饭吃,就能生活。为了赚钱去拍戏是件特不给劲儿的事,所以他拒绝。

    那个在电影的最后努力完美的伸出双臂飞翔着的老贾,迅速回到一种松弛的状态,一个年轻人痛苦与欢乐交织的人生。

    阴云密布的夜空依旧会有光明,他照耀我直到明天顺其自然。我又一次梦见了那条龙,他盘在屋顶上,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他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贾宏声,他说贾宏声又是谁,我说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个演员,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普兰特,曾经想成为个名伟大的演员,也想组建一支伟大的乐队。他说你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人,你爱吃面条,鸡蛋,爱穿时髦的衣服,可以给影迷签名,可以哭也可以笑,受不了的时候还可以求人。我问他我为什么在这呢,他说这是对你的惩罚,因为你身上恶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把这些恶的东西清理出去,你才能彻底干净。我问他我干净了吗,他没有回答,两只眼睛还是死死的盯着我,然后就飞走了,你就是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
    
    只要有幻想,就能瞒天过海。

 3 ) 窗台的下一站不是地面

窗台的下一站不是地面 ——写在贾宏声自杀一周年 文/碎岁

因为对贾宏声的评价并没有那么高,所以他自杀时我没发言。一年过去,我觉得可以发表下自己的看法了。 贾宏声自杀了。2010年7月5日。对于这样的一个人,他只是应验了大家的预感而已。相信他的父母、朋友,及之前所有看过《昨天》并为之感慨的观众,许多人有过这样的不详感想:贾宏声肯定会自杀! 贾宏声值得尊重,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留下特别值得欣赏的作品。如果有,那只能是《昨天》,那是他与世界最深入的一次沟通,是他生命最勇敢的挑战与最辉煌的释放。但《昨天》的主创,终究是张杨,在演出时,他并未完成对自我的超越。不想说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件作品,他未达到那种高度。 贾宏声之所以值得纪念和考察,是因为他的死凸显了许多理想青年的溃败,而他的弱点也代表了许多人的弱点,他的悲剧不是一个人的悲剧。 首先要认清的是:这是一场悲剧,但祸首绝不是理想,贾宏声是作为社会的牺牲品死掉的,但并不是理想主义的牺牲品。如果没有理想的支撑,那他很可能早早被吸毒废掉。相反,在他践行理想的过程中,他曾尝到了生命的真实果实,理想带给他的豪迈、快乐与光荣。 其次要认清的是:这场的悲剧的双重原因。一是社会原因,一是个人原因。我们应该承认他的人格缺失(先天娇贵,后天娇惯,一方面圈子堕落风气熏染,一方面自我放纵造就的缺失),在他要和世俗死磕之前,他身上已经沾染了太多世俗的思想,太多世俗的劣习(如他养尊处优的姿态,他在失去撒娇资格年纪的强行撒娇,他对农民和底层人的鄙夷等),他的死磕没有从反省自我做起,故不免夹带杂质,而方向也必然有一定盲目性,除了社会原因,这些也同样注定了这次死磕胜算极微。 这样的一个人:纯洁、善良、幽闭、极端、有英俊的脸孔和高傲的眼神,却又透出些冷漠和空洞;愤世嫉俗、固执己见,有可观前景却自我放逐,身陷囹圄反决不妥协;他伤害着自己,不惜透支意志,他给父母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偶尔夹裹着蜜;他被送进精神病院却变得愈加清醒,他冲出精神病院却最终从楼上跃下……他较典型地体现了理想在市侩中的突围失败,由青春热血的驱动和自然精神的召唤,他试图在稀薄的沼泽建筑家园,却因为自身的孱弱被反噬。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很多观众看过《昨天》会有不祥的预感?因为大家所看到的是一个脆弱、狭隘、甚至有点自私的文艺青年、文艺理想主义者,直到最后,贾宏声都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孩子的特征是要,不是给,由于责任感的缺失,他关于摇滚的抱负只助长了他的自傲,却没有使他变得成熟。他的死磕充满了混乱和盲目,他的自身问题几乎不可救药,而社会问题(恶劣环境)更是积重难返,所以结局已定:混乱和盲目必将尖锐集中地爆发——通过毁灭这种不是解决办法的办法。 直到生命的最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严重问题,于是在那篇日记中他写道:我问他我为什么在这呢?他说这是对你的惩罚,因为你身上恶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把这些恶的东西清理出去,你才能彻底干净。我问他我干净了吗?——但青春已经无情地流走了,巨大的挫败感还是将他推到了窗台上。 “你以为年轻是好事吗?青春如同化冻中的沼泽。”——莫里亚克的句子逼着人回首不堪回首,化冻中的沼泽,总会有人沦陷太深。 贾宏声留给了我们什么?坚守理想,否则你将是“毫无目的的奔走的傻屄”;战略反击,像列侬一样,与这个拜金、技术崇拜、违背自然、非正义与奴性互生的社会斗争到底。 此外则是一条教训:死磕世俗,拒绝平庸,就从反省自己开始,铲除自己的魔障,丰满自己的羽翼。——对一个自认理想未泯的青年来说,这条教训更为重要。 不要养成借口依赖症。你是在与现实捉对厮杀,而不是比赛辩论,在你死我活的关口,是没有道理(更不用说借口)可讲的。个人问题是由于社会问题造成的,从发生学找原因确是如此,但过了十八岁,你就再没权利把一切责任推卸给它,让它成为改造自己的挡箭牌,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不仅能发现问题,而且还能解决问题,人是可以自我教育自我升级的。善良和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一个健全、智慧、强大的自我,才能保证死磕不会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在尚未坐果之时望秋先零。 至少,理想不能成为一种对生活的要挟,更不能成为在亲人和朋友面前拥有特权的理由。 最后,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轻生。如果你在生活中无法排解自己的痛苦,最后一种方法,请试着到网上求助,倾诉、控告、发泄、报复,大量地发,四处地发,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窗台的下一站不是地面,请再相信这个世界一次。

 4 ) 这部片很差,但我给了4星

这其实是一部纪录片,杀人的纪录片,只是被杀的人刚刚才死罢了。

如果一起拍片的、教他爬格子的那些人对他宽容点,如果他的家人能明白他究竟怎么回事,如果医生能理解大麻和海洛因的区别,如果这些年有个导演能耐心地把他拖回来、告诉他别紧张、一切都好,如果拍这部烂片的张扬能明白这个人身上有多深重的伤口而列侬的儿子或者罗伯特普兰特只不过是伤口上的药而已

只要有一件事发生了,他就不会死

但所有人都太忙了,像火车司机一样,事业上了轨道,前进,不管铁轨上是不是躺着人

他不是能磕,他只是太脆弱、太缓慢了,他有权利活下去么

我们有权利从那些火车上下来而活下去么

syd barrett吃着LSD活到了60岁,死得很安详,因为剑桥乡下没有火车

 5 ) 不要死 也不要孤独的生活

打开新闻首页,密密麻麻的标题,独唱团大卖了,北京公交自燃了,贾宏声跳楼了。

贾宏声是谁?这名字似乎听过,然而完全没印象了。点开新闻,说是周迅前男友,一博客说他从楼下跳下,砸坏了一辆车,口气好象很心痛那车。另一博客开始呼吁社会关心明星心理健康……

还是不知道贾宏声是谁,也不想知道。每天死的人太多了,我关心不过来。

又在网上乱逛,打开另一个门户,又看到这新闻,看来他终于红了。点开,突然看到了一张照片和一段话。


我又一次梦见了那条龙,他盘在屋顶上,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他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贾宏声,他说贾宏声又是谁?我说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个演员,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普兰特,曾经想成为个名伟大的演员,也想组建一支伟大的乐队。他说你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人,你爱吃面条,鸡蛋,爱穿时髦的衣服,可以哭也可以笑,受不了的时候还可以求人。我问他我为什么在这呢?他说这是对你的惩罚,因为你身上恶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把这些恶的东西清理出去,你才能彻底干净。我问他我干净了吗?他没有回答,两只眼睛还是死死的盯着我,然后就飞走了,你就是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

 

看到这双死死瞪着的眼睛,我突然想起这个人是谁了。

 

很早的时候,听过这段话,是中央六台放的电影《昨天》。那是一个关于……我不知道应该怎么介绍这主题……关于一个精神病人的故事?我只知道那里面贾宏声就叫贾宏声,他电影中的父母也是他真正的父母,他演得是他的昨天,是他自己,是真实的故事。

 

那是一部让人看完心里很难平静的电影,因为这电影和其他电影不一样,完全不娱乐,而且看着很窝心。你看到了某种真实,在荒诞下的真实,一个不正常的人,做着不正常的事,有着完全不正常的心理。他活的与世界格格不入,他想追求一些东西,但他自己也不知道那是什么,结果自己和自己较劲,自己痛苦,而且搞得周围的人都痛苦,越爱他的人越痛苦。

这种人当然不是主流,他们就是典型的极少数一小撮。这种人中有极少数一小撮在死后会被称为伟大的艺术家,作品被无数富商追捧,卖到上千万上亿,被奉为经典。而在他们活着的时候,会被送进精神病院,一部分被改造好后和常人无异,另一部分没有被改造好死在某个角落里。

 

他们走到哪里都是病人。中国容不了他们,世界也容不了。也许他们唯一的价值就是去死,然后让人想起原来还有这么一个人,拍过这么一部电影。

当然,贾宏声还拍过很多正常的片子,比如《银蛇谋杀案》之类,在他还正常的时候,在一部正常的娱乐片中演了一个正常的变态杀手。这是网上能找到的仅有剧照。导演居然是李少红。

 

 

如果后来他没病,也许现在他会很有名,像当年他们那一代影视圈里的人,很多都成名成家了。他会继续演很多正常的片子,然后他再跳楼时,会比现在更惊哗——当然,他也不会再跳楼了。

 

《昨天》是我唯一看过的贾宏声的作品。他还拍过《苏州河》,我也看过,但我不认为那是他的作品。

《昨天》其实是张杨导演的,但我还是坚持认为,那是一部贾宏声的电影。

对张杨来说,那只是部电影,可以冠个《中国病人》的名字拿去参加国际电影节得奖,但对于贾宏声来说,那不是电影,他就是那个病人。有人能给他拍记录片去拿奖,却没有人能治好他。

 

张杨从来不下地狱,他拐个弯就上天堂了,他对我说,你下地狱就够了。

——贾宏声

 

 

贾宏声死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是谁。当天的新闻热点不是它,是韩寒的杂志,被无数人寄与“文学复兴”厚望而畅销的独唱团。看着贾宏声的照片,突然觉得他们其实有点像,同样带着和一切死磕的反社会姿态、同样被不齿者斥为装逼犯,但不同的是一个跳下去了,一个正走向声名与事业的顶峰。

 

韩寒很幸运,早生二十年,以他的叛逆,很可能也被父母强制改造,或因为考不上大学,而沦落在某个角落,到他四十岁的时候,大概也会长成这个样子,无人问津,被当成另类,瞪着双眼,要和这个社会死磕。



但他生活在一个商业的时代,他成为了一群人的代言人,并且这群人愿意为了他的代言而买他的书,让他致富。

 

同一时刻,觉得表演都是骗人的,耻于谈钱,不愿拍商业电影,于是被人遗忘的上一代愤青贾宏声孤独死去,在死后媒体介绍的也不是他的电影,而是和某些女星的绯闻。在网上搜索《昨天》,搜不到这部电影。如果不是他死去,人们也不会再想起这部电影。

 

四十三岁时的韩寒会是什么样,希望他那时不会孤独。

 

《独唱团》上市了,贾宏声死了。将来不会再有人迷恋列农,也很少再有人知道他和列宁的区别。那些迷着摇滚、写着诗歌,喝着啤酒,谈论着后现代主义,活在八十年代的人,有的上了天堂,有的下了地狱,他们的时代,已经消亡。

 6 ) 一场深刻的自我剖析

       在听到看这本电影之前,对贾宏声的印象仅仅是苏州河中那个满脸陨石坑的粗糙的缺少表情的面孔,以及在媒体中乍然一闪随即消失的他的死讯。

       说实话,对于苏州河这本电影,我不算太喜欢,甚至可以说是不大喜欢。矫情,还有贾宏声那张略显土气的粗犷的脸,应该都是我不喜欢它的缘故吧。

       也许上天是公平的抑或是爱开玩笑的,这样一张看似刀枪不入的粗犷的脸下面,是一个脆弱忧伤的灵魂。

       有些人,注定是循着内心的呐喊而活着,注定是要燃烧自己的,其实他们知道,无论是他们做了哪种选择,无论拥有怎样的生活,都不会快乐。他们永远忧伤,永远在寻找,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本电影的确是贾宏声对自己深刻的剖析,甚至有些触目惊心,相信有许多人会觉得不解和鄙夷,也许只有体会过那种无法挣脱的孤独感和对整个世界的绝望感才能了解那种伤痛。

      而这种伤痛是自己给的,骨子里的脆弱纤细使骄傲变成挣扎,变成自我惩罚式的无力感。我也曾有过压抑绝望的日子,眼里的世界都成了灰色,除了控制不住地想痛哭外无法做其他任何事情。也曾一整天坐在墙角重复听一首歌,脑海中各种回忆狂乱翻滚。

      现实的冰冷和内心的炽热之间的排异反应,只能在内心消化,内心世界的强大可以让贾宏声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生存。他是理想化的,他希望世界如他想象般美好,他希望人们能够和他一样细腻敏感,情感丰富。所以当他看见人们面无表情地穿梭,生活,他骂这世界充满了SB,那么多他在乎的美好和感动,阳光,草地,雨水,音乐,却没有人看见,他痛恨这一切,因为这个世界所追求的是他唾弃的,他唾弃的是这个世界所追求的。

      也许人们会不屑一顾,只是无病呻吟而已,甚至我有时也不禁会这么觉得,但是我明白,那种深入骨髓的忧郁是多么痛苦。

      记得影片中,贾宏声趟在草地上,迎着阳光,念着歌词,我想他是真的热爱生命的,至少是那一刻。当他推开窗,告诉自己,贾宏声,坚持住,我是多么希望他没有离去。

     但最终,他还是没有坚持住,或者,这就是他的坚持



                                                                 猪老三

 短评

“昨天才知道。海子的妈妈,还会每天坚持读海子的诗,试着一点点的去理解他。”

6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知道贾宏声的死是必然的。绝对的人格独立造成个性的孤独,从而表现的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有点像黑塞的《荒原狼》。但是导演却没着重描写主角的精神世界。这挺失败的。还有结局也不够好。主角不应该对世界妥协的,他应该死在精神病院里。

10分钟前
  • xiaoV
  • 还行

賈宏聲很做作~是他自己說的~現在發福成那樣~哎~不靈了~人生要把握好自己呀~再看看她的同學鞏俐`再看看她以前的女朋友周迅吧~

14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还行

人言钱难挣屎难吃,可钱再难挣,也是相对最容易得到的,而贾宏声想要的,偏是这世上最难强求的东西:自由、信任、被理解。『昨天』成全了一大批人的审美和思考需求,却毁了贾宏声,这电影撕开的伤口,看电影的人可以躲,贾宏声躲不掉

17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力荐

不要做文艺青年的父母

20分钟前
  • 張不吃
  • 推荐

我又一次梦见了那条龙,他盘在屋顶上,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他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贾宏声,他说贾宏声又是谁?我说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个演员,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普兰特,曾经想成为个名伟大的演员,也想组建一支伟大的乐队。他说你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人,你爱吃面条,鸡蛋,爱

22分钟前
  • 傑尼同學
  • 力荐

1、他没装B也没装酷,他就是个人2、顺其自然3、最后他听到婴儿哭声的笑声有种过来人面对新生生命的悲悯

26分钟前
  • 糖罐子
  • 推荐

这电影一开始看得我很慌,因为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偏执、极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包括和父母的相处也是这样的,虽然当时我很痛苦,但这也不是我如此对待他们的理由。精神病院里的那一段也是戳到我,当初在安定住院的时候也是和这很像,不过条件有好很多,但是远没有这自由。出院后的部分我一直在哭,我也曾无数次充满希望,我的家人也充满希望,重新开始好好生活,但每次都失败了,好在我有在慢慢变好,而贾宏声却永远的离开了。

28分钟前
  • hana
  • 力荐

贾宏声于2010年7月5日下午坠楼身亡,时年43岁。这才是结尾。

29分钟前
  • lo-fi.akai
  • 力荐

电影式话剧,或者话剧式电影,虽然有些矫情,形式还是挺特别的。

3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虽然贾宏声确实让人感觉很装,但可能他本人就那样。这电影还是挺让人心酸的。

37分钟前
  • 被迫改名
  • 推荐

多年前跟大屏幕看了一次 然后就直接去买了碟子看了50多遍 你试试 能行 这不是行了吗

41分钟前
  • 白大官人
  • 力荐

依窝看就是中国式父母和中国式低情商儿子的故事。。每个人都有多多少少的理想情节,但是能整的寸步不让又不会隐藏和回避的人太少了。其实比贾宏声理性化的人多了,但是人家都懂得保护自己以及对别人保有尊重。

44分钟前
  • 球宝宝
  • 力荐

一个有理想没方向,与现实死磕却显得盲目的孩子,他不是装逼耍酷,他只是一个人,一个孩子,精神病院不能磨去他的棱角,不能消磨他的理想,不能解决父子间的冲突和矛盾。电影结尾并不是结局,一出彻底没有出路的悲剧,所以十年后才有了结局,贾宏声是一个令人尊重的理想主义者。

48分钟前
  • 尾生
  • 力荐

确实是张杨最牛逼的片子,伪纪录片、话剧与电影的形式交织,让人物原型触碰不堪回首的曾经,分不清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表演。永远忘不了那场戏:贾宏声叩问生活的意义,然后打了父亲两个耳光——镜头拉远,灯光亮起,舞台出现,人生如戏。这是一个不可思议、剧力万钧的场面调度,成为我私影史的重要时刻。

49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名叫贾宏声的青年想追求一种纯粹的文艺,却在无意义的人生中抑郁低迷了。而我也早已明白生活的快乐是虚伪而短暂的,只是不知如何是好。迷茫也是颓唐而无意义的,真理可能根本不存在,目前还不知何为终极解脱,除去死亡,但若死后仍是虚无又如何。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片中父母亲无力的哀恸令人落泪。

51分钟前
  • 阿依达
  • 力荐

【SAME展映】胶片版。由贾宏声与父母朋友亲自扮演自己,以电影和话剧的形式重现真实的生活,非常先锋。电影布景与话剧舞台的切换,带领观众由影院座椅抽离到剧场坐席。精神病院一段让我想到《囚》。再次思考医生对精神病人的决定权。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是传记音乐片,是先锋实验片,是摆拍纪录片……就绝对不是什么禁毒教育片

52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人一定不能有困惑 不该有困惑 就该浑浑噩噩的 什么都不想的活着 摒除一切困惑 你就能做个正常人。这部片不该有这样给人以希望的结局。我恨这结局

57分钟前
  • 蓝麦田
  • 力荐

不做文艺青年。不嫁文艺青年。不生文艺青年。

1小时前
  • 筷喜旺
  • 推荐

当耳机里响起第一个音符的一瞬间,我看见了世界上最蓝的一片天,很纯洁很残忍,清净的一下子让我崩溃了。那一刻起我感觉我是列侬的儿子。这一段反复看了十多遍

1小时前
  • Cross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