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乍泄

爱情片香港1997

主演:张国荣,梁朝伟,张震

导演:王家卫

播放地址

 剧照

春光乍泄 剧照 NO.1春光乍泄 剧照 NO.2春光乍泄 剧照 NO.3春光乍泄 剧照 NO.4春光乍泄 剧照 NO.5春光乍泄 剧照 NO.6春光乍泄 剧照 NO.13春光乍泄 剧照 NO.14春光乍泄 剧照 NO.15春光乍泄 剧照 NO.16春光乍泄 剧照 NO.17春光乍泄 剧照 NO.18春光乍泄 剧照 NO.19春光乍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20:14

详细剧情

黎耀辉(梁朝伟)与何宝荣(张国荣)是一对同性恋人,为了有新的开始,他们怀着美丽的梦想(去看南美洲大瀑布)离开香港来到阿根廷,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迷了路。黎耀辉想安下心来过日子,无奈何宝荣于夜夜笙歌中放纵着自己的生命,以期找寻更多的刺激,只当黎耀辉是他受伤后的港湾,两人分歧 、争吵越来越多,心的距离越来越远。 黎耀辉明白过去的日子不可能再复返时,决定离开何宝荣,而正是在他离开后,绝望的意味(对黎耀辉的爱)才在何宝荣的脑海中完整地浮现。©豆瓣

 长篇影评

 1 ) 电影美学的极致

如果说文学语言的特性体现在文字上,舞蹈语言的特性体现在身体造型上,那么,,影视语言特性则体现在画面、声音及声画合一的蒙太奇中。香港导演王家卫1997年的作品《春光乍泄》既是电影语言表达到一个极至的代表。这部曾在法国嘎那电影节上惊艳于世界的影片,算得上在叙事、剪接、光影、音乐上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和谐,有着极度统一而绵长的气韵。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南美洲,布宜诺斯艾利斯,相对于香港,是地球的另一面,一对同性恋人,黎耀辉与何宝荣,在异国他乡分分合合的故事。总有人说,王家卫的作品至始至终讲述的都是一个故事,关于拒绝和逃避,关于自由与寻找,《春光乍泄》也是不例外的。“要想不被别人拒绝,就要先拒绝别人”在同为王家卫作品的《东邪西毒》中,同为张国荣扮演的欧阳锋如是说,在《春光乍泄》中,张国荣扮演的何宝荣化身为一个美丽而缺少归属感的影子,重复着拒绝和寻找的故事。
从人物本身来看,他们是漂泊的,甚至可以说,是边缘的,从香港到南美洲,他们有着厚重的无根感和疏离感,还是《东邪西毒》,有句对白是这样的:
“那沙漠后面会是什么呢”
“还不是另一个沙漠”
即使南美已经是世界的尽头,然而最难跳脱的还是心灵的桎梏。所以说,王家卫是绝望的,黎耀辉是绝望的,而何宝荣,他不会绝望,因为他并没有寻找到自己的心。
从画面色调上来看,影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前24分钟,两人烦躁地分手,黎耀辉一个人去酒吧当侍者赚钱,何宝荣则到处浪荡,画面是黑白处理的,24分钟以后,两人复合,至此画面有了颜色,一如黎耀辉的心情,主色调是黄、橙、绿,温暖而慵懒,二人再度分开,影片也进入了第三部分,人声嘈杂时,画面依然以橙为主,但当黎耀辉独自出现在镜头时,蓝色便开始渲染落寞。这些色彩的过渡,十分符合人们审美经验中对颜色的理解,可以说,王家卫在颜色上的运用总是直接而充满情感的。
影片的摄影和剪接也是常令专业人士称道的,有评论说,《春光》是王家卫在技术上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不可否认的是,“艺术技巧是将想像力创造的意象最终固定并赋予塔物态和形式的能力”。然而,当情感跳出技巧的框架后,技巧便成为了不落痕迹的浑然天成。《春光》中出色的蒙太奇的运用是值得让人一再回味的。
例如影片十三分半时的一个片段:
黎推开门进入洗手间—— 镜子黎映出何的人影 —— 门关上黑场—— 门打开了何出去 —— 黎靠着墙沉思后推门出去 —— 何推开酒吧的大门走向汽车……
这个蒙太奇联接十分简洁而入神地刻画出两人擦肩而过但无缘相见的情景,或者理解为,黎耀辉特地避免于何宝荣相见的无奈,何在举手投足间释放着诱惑,却是黎心底最深沉的伤。
而在影片中亦反复出现对比蒙太奇与平行蒙太奇,如影片11分钟时的情节,何离开黎做工的酒吧,黎手提酒瓶走到路中间目送何的车离去,下一个镜头是何点上烟回望身影渐小的黎然后转回头朝前,眼神漠然。还有影片87分钟时,黎独自一人来到瀑布,飞溅的水珠混合着眼泪,而同时的何独自回到两人曾共同生活的小屋一人抱着被子哭泣。都是十分有冲击力的。
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王家卫也是犹为纯熟的。《阿飞正传》中的“无脚鸟”,象征了没有根基,在漂浮中寻找的灵魂,用不断出现的钟,表,来象征时间的茫然记忆的丢失;《东邪西毒》中的沙漠象征着现代人的情感荒漠,无尽头的绝望。而在《春光》中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象征意象。
“有日何宝荣买了一台灯,我觉得好靓,两人好想寻找灯上的瀑布”黎耀辉这样独白到,于是灯与瀑布便贯穿了整个影片。灯是两人感情的见证,经过分分合合,何宝荣问黎耀辉“这个灯还在,我以为早被你抛了”,在黎耀辉离开后,何宝荣独自一个人调试着灯,又复点亮,然后独自哭泣,表现出他的追悔莫及。而瀑布,则直接象征着两人的所追寻的目标,暗喻着感情的归宿,然而最终还是失落了。片中反复出现瀑布的长镜头,一分半钟的上空附拍,慢慢流转,用以提升观者的想像空间与情绪的氤氲。王家卫本人曾被问及瀑布一景的象征作用,他的答案是“代表这个城市的sexual energy”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音乐,从艺术审美上来看,音乐对于物质材料的依赖程度最低,于是,它用以来表达情感才变得更纯粹,与影像的联结才更直接。而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便对情绪的表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探戈乐音在小酒馆里荡漾,昏黄的灯光,喧闹的人群,舞者狂野,而人心的疏离若隐若现。探戈初生时是俚俗的,因为它诞生在一些底层的娱乐场所,影片中的探戈乐是新探戈(Tango Nuevo),阿根廷已故国宝级大师Astor Piazzolla将古典与爵士的元素溶于传统探戈走向世界的新探戈,充满生命力与丰富的感情。
片中表现黎耀辉独自一人泛舟水上时,用了Piazzolla的《prologue》,哀伤而厚重的音符,配合黎耀辉昏暗而悲伤的脸,悉数收走观者的心,泪水随乐音浮沉,与镜头的慢移,流向无尽的情绪空间。
一曲《Cucurrucucu Paloma》被低声吟唱,这是一首关于鸽子的歌,“他们发誓说,当听见他的恸哭,天空开始剧烈地撼动,他到底承受了多少伤痛?……他们发誓,那只鸽子的灵魂,一直在等待爱人归来,……石头永远是石头,鸽子阿,你能指望他们了解爱吗?咕咕咕咕咕,鸽子阿,不要再为他哭泣。……”灰蓝色的画面,人声低吟,于是思绪满溢得令人不能承载。
诸如此类,影片中音乐与画面全部惊人的契合,往往令情感得到带着揉和旋转感的升腾。
音乐,画面,光影,众多元素的完美结合便是电影语言的终极体现,是电影之所以称作艺术的必要保证。而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有力量让人反复体悟,在不同的审美体验中得到领悟的升华。《春光乍泄》便是如此,这是一部令人一看再看的电影,它的魅力来自其光影中的温暖,整体元素的和谐,来自于不断超脱的挖掘。观一部好的电影,得到不同寻常的审美愉悦,便是抓住了一次时间的脚步。

 2 ) 时隔多年,我好像终于看懂了

这是一个寓言,讲述的是一个人,从发梦、追梦、到梦醒的过程。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曾有过一个叫何宝荣的男人。

他美不胜收,却又捉摸不定,喜怒无常。
他象征了我们每个人心底的梦,求之不得,弃之,却又不舍。

我们都是黎耀辉。

勇气和青春一样,是有保质期的。
等到有一天,我们彻底成长为大人,一定会放开何宝荣的手,收拾起行囊,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放手的过程是一种煎熬,这是对青春的告别,更是对梦想的背叛。
所以,黎耀辉们对着瀑布泣不成声。

王家卫果然是个悲观的现实主义者。

台北的夜市热闹非凡,黎耀辉身处其间,恍若隔世。
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一切都仿佛在朝他含笑示意:
欢迎回来,黎耀辉。

 3 ) 后来我们不哭了。

1

多年以后,我还是不够清楚小张到底是不是。
假如没有小张,是否黎耀辉就能戒得了何宝荣?
还是,在他们倾城倾国的传奇里,小张由此至终,只是一个增加片长的超级配角而已。
是手握录音机周游世界的流浪少年,却被剧情强硬安排,闯入他和他支离破碎的地图,然后抽身离开,却要背负他和他分离的理由。

在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前,黎耀辉要小张闭上两眼,说他像盲侠。他曾在那一角患过眼疾,听觉异常敏锐。
盲侠。那是「东邪西毒」里梁朝伟扮演的角色,也是黎耀辉的前生。
他在小张身上看到的,也许是更年轻的何宝荣。
而后来王家卫在「摄氏零度·春光再现」里却只是语焉不详地说,天涯海角可以是小张的故事,他的完结点,但那又是另一段景致。

2

我一直无法释怀,一直怀抱私心,一直近乎偏执而病态地认为,黎耀辉最后给小张的那个拥抱也是包含有爱的。
拥抱的时候,黎耀辉内心独白说,跟他接近得多了,我什么也听不到,只听见自己的心在跳,不知他可有听到?
如果小张不是,黎耀辉与何宝荣会不会接着跳两个人的探戈,看两个人的瀑布?
如果他是,当他如愿来到世界尽头最后那座气吞云梦的灯塔,把黎耀辉的不开心留在那里之后,又怎么埋葬掉自己的不开心?
我不知道。只是后来,拥抱开始对我具有最致命的杀伤力。

在异国居所的天台上,黎耀辉埋头修整房顶,何宝荣抬头仰望蓝天。
就像在阿根廷与台北与香港,他与他都是无脚的飞鸟。
自我放逐,漂泊无着,靠近取暖,相互刺伤,艰难地寻找一张双人床,轻易离弃,又再怀念。

小张之于黎耀辉,或许就是,警察之于苏丽珍,在某段时期出现并包裹后者的伤口,然后戏份殆尽功成身退识趣退隐下落不明。
小张取代不了他心里的何宝荣,就像警察取代不了她心里的那个流氓阿飞。即使黎耀辉说,这个夏天过得很快。

在美洲大陆最南端,小张终于听到了海的蓝色。还好,他没有被刻入他和他——那两个落魄人的感情脉络。
既然足够清醒,明白黎耀辉和何宝荣最爱的终究还是彼此,那么,不如在拥抱过后干净明朗地转身,至少还可以留下最后那一格,孤傲却潇洒的背影。

那年第一次看,不能原谅黎耀辉结局时绝情的离开。
他回到台湾,回到香港,那何宝荣呢,他被丢在阿根廷怎么办?
后来才听说这是政治的寓义,是九七的隐喻,说小张是王家卫安排用来点醒黎耀辉,让他清醒、决定给父亲写信、然后回到香港的一剂清醒药,假以揭示回归的主题。

3

只是我还在执念的,只是风月。我还在纠结的,只是小张的心事。
Happy Together。最后快乐的,不是他与他或他,在一起的,也不是他与他或他与他。

黎耀辉最抵抗不了的是何宝荣说,不如我们重新开始。
后来有一个人纠正我说,粤语不是不如我们重新开始,是不如我哋由头来过。
再后来我看「半生缘」,很多年后的小酒馆里,顾蔓桢对沈世钧说,我们回不去了。
像是遥遥呼应,道破人世间这样那般,终将殊途同归于一地斑驳灰烬的爱情。

不如我哋由头来过。这样的句式实在太美,美得逃不开它的诱惑,美得太无望。
方文山写在纸上的句子,我剖开横切面的青春,开始寻找与你相遇的年份,在最最最外圈的年轮,看到紧紧相依的你们,原来在这一生,我只能是你其中一圈的认真。

梁朝伟。张国荣。张震。
再后来,我们都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一个娶妻,一个飞天,一个还在演文艺片。后来,他们再也无故事无交集。
影片又回到黑白色。在更多年以后,或许我,或许你,终能不再执着于领悟小张到底是不是。

4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拥有一出「春光乍泄」,自己会是黎耀辉或者何宝荣,在署名自己的那段感情章段里沉湎膨胀,假想它多么铭心刻骨回肠荡气天下无双,好留给后来人去歌颂去膜拜去敬仰。直到最后才发现我们穷其一生,原来只是小张。

后来,我们再也不哭了,不痛了,不恨了,不爱了,终于统统都忘了。


 4 ) 相聚离开都有时候,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今天四月一号。离哥哥走的那日,已经十三年。想起了他的脸,想起某年金像奖,黄凯芹唱起《追》这首歌时镜头落在梁朝伟脸上时,我恍惚间看到那一闪而过的忧伤深情……写此文聊以排遣心中的酸楚。 关于这部戏,我给自己这一天时间,令到的臆想中的伟仔是黎耀辉,哥哥是何宝荣。他们在故事中生活过一段日子,一段充满着王家卫电影光影的日子。那种内心满是炽烈又克制的爱情的日子…… 有一个电视文学集萃,我年少时整日追看。如今只记得有个作者写过“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跟同一个女孩。我们之间常常只隔着一个手臂的距离。我仿佛伸手就能够得着她。然而这一臂之遥却足以穿过岁月的冷漠。”后来两人分开,再也没见。这是怎样的青春萌动,又是怎样的伤感遗憾啊。 对于何宝荣,黎耀辉曾有过肌肤之亲,不会有上文中那一臂之遥的遗憾。然而,有过切切实实的爱恋缠绵却无法摸到对方的心,没能抓住对方的魂。这样的一对最后分开,心中的遗憾又怎会少?这样分裂产生的距离带来的寂寞又岂是一臂之遥可以比拟。如果早知如此,是否还要相遇?可我作为一个看着他们走过那一段路的观者,却希望有如果——如果可以重来,他们能对彼此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他们过的那段日子那也是香港电影再难回到的时代的一个缩影吧,那么多好的演员,那么蓬勃的创作激情,那么眼光独到的王家卫,他选了这两个男人。他们不同风范,却同样会演细腻的戏,黎耀辉的聚精会神、深情款款;何宝荣的优雅偏执、跳脱飞扬;导演选的是他们自己,也是在选他们的戏。他们在演的是他们的戏,也有那经典的一问一点头让我知道“黎耀辉”是记得“何宝荣”的。可我却希望若一切可以重来,他们不曾忘了他们自己。那样观者也会少一点伤心,少一点唏嘘…… 对于哥哥的离开,多年前有人谈论过说莫要看那些美化自杀的言辞。我当即回答:“以百年论,不可再有类似此事的事情发生;以今日论,望哥哥的爱慕者们的忧伤能渐渐平息。他走之前我不了解他,他走之后我才开始看他的戏、听他的歌、知道他的好。慢慢地我不想再过愚人节。”

 5 ) 莫负春光——也谈《春光乍泄》

看《春光乍泄》,我的想法跟你不同。 《春光》讲的不是一部反复相聚的故事,它讲的是告别,是真正的分离。真正的。 我不知那句久负盛名的台词是怎样给人误导,甚至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多次看过这个片子,却始终不懂。 不懂何宝荣为何要闹,不懂黎耀辉为何要走。不懂两个人为何不能在一起,更不懂为何一定要分离。我不懂为何要讲小张与黎耀辉在夏日里踢球,不懂那录在录音机里的哭声。我不懂黎耀辉为何要藏起来passport,不懂何宝荣为何不稍微珍惜这个明明相爱的人。我不懂黎耀辉为何去了小张的家乡却不留下联络方式,不懂何宝荣为何不回香港去找黎耀辉,不懂黎耀辉为何要把何宝荣一个人留在那样的异国他乡。我甚至不懂两个人为何不痛痛快快地去大瀑布,不懂最后为何天各一方,又都不快乐。 我不懂这部片子里的分离,所以,我像很多人一样,认为这是一部讲“分不开”的故事。 直到很多很多很多年之后。 我看到了《一代宗师》。 我像很多人一样,经历过对王家卫评价的变化,“简直太文艺——就是装逼——决不能再提到自己曾经喜欢过他——王郎才尽“,以及最后坐在影院里被《一代宗师》深深折服。 一代宗师里的台词我倒背如流,一如当年的《重庆森林》与《东邪西毒》。我又开始喜欢王家卫,开始坦然承认自己对他的尊重,以及他在我的人生中不能忽视的影响力。这个时候《春光乍泄》我也渐渐懂了。 王家卫从《阿飞正传》开始,就不停讨论的一个关键词,是”告别“。 《重庆森林》如是,《东邪西毒》亦如是。《花样年华》如是,《2046》亦如是。 告别,要怎样才能忍住心中痛,告别。要怎么才能在肉身告别之后,在漫长的岁月之中,精神也可以真正的告别。 我不知道,王家卫的人生中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值得他如此不舍。又逼迫他不得不告别。 《一代宗师》让我找到了这个关键词,”告别“。在这部片子里,王家卫终于完成了他的“告别”。 如果说以前的电影里,还只是一个人向另外一个人,向一段过往告别,到了《一代宗师》那简直是告别的最高级别,向一个时代告别。 告别,该如何告别。告别究竟是一个动作,还是一个场面?告别, 是潇洒转身,还是泪流满面?告别,是心怀不舍,还是不再遗憾? 在以往的种种片子里,尽管讨论了种种可能性,尽管动用了种种意象(各式各样的世界尽头与秘密藏身处),尽管采取了各式各样的结局方式,可王家卫的告别仪式似乎始终没有完成。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在作品里讨论,该怎样告别,告别之后又会怎样,或者说,人,真的可以告别吗? 我想,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个告别的答案。 所以,他在影像里反复的实验,反复地找,反复验证又一一推翻。 所以才有了王家卫式的后现代,什么是可信的,什么又不可信?是不是当记忆也变得不可靠时,一个人就完成了告别? 我想,得出这个结论的王家卫,还不是真的懂了。 所以我们看到那么多开放式的结局,那么多的可能性。 他不停地寻找,我们不停地等待。 后来,在2013年头那个寒冷的冬天,也是新年附近,《一代宗师》横空出世了。 说实在,起初我对《一代宗师》没有那么多期待,对电影的关注还多不过谈论张震得八极拳冠军这样的花边新闻。我不信已经开始炒冷饭的王家卫还能做回王家卫,我不信香港电影还能找回情怀。 可《一代宗师》到底是震撼了我,打动了我,让我说不清也说不尽。我不停跟人讨论,想知道到底是影片中的什么让我如此动容,是章子怡的美貌惊为天人,还是徐浩峰的语言所向披靡,是那可入教科书的经典摄影与布光,还是文艺又奇谲的天才剪辑? 到底是什么,让我坐在影院里如痴如迷? 直到很偶然的情况下,我又看了《春光乍泄》,惊奇于它与记忆里的那部影片竟然如此不同。我一下子读懂了王家卫,就像生平第一次认清了自己的一位老友——原来你讲了这么久,是在讲这个啊! 那个答案终于有了,终于那么鲜明。 告别,人只有脚下路没有身后身。 一个人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过一生。 这么说来,到了最后,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一代宗师。 告别了自我的悲喜,不去问得失,到了成就毕生所愿。 最后,人会如同影片最后的佛像一样,脸上看不出悲喜。喜与悲,欢乐与痛苦,生与死,得到与得不到,爱与憎,求得与求不得其实并无差别。 聚也罢,散也罢,也终究并无差别。记住记不住,谁还会纠结。 那一刻,终究是完成了告别。 然而,《春光》距《一代宗师》还太遥远。那是一个不敢说告别,只说是重聚的王家卫时代。这个时代里王家卫关于告别的答案,相当无奈。 《春光》的英文名是Happy together,A Story About Reunion。 Reunion,重聚,团圆之意。 这样的故事,也好叫重聚,也敢叫团圆? 抱着这样想法去看电影的人,能不失望,能不困惑吗? 我以为你讲的重聚之欢,到了你原来是在讲别离之苦。 终于明白了离别意,也终于知道了为何一个讲告别的片子会起名happy together。 黎耀辉与何宝荣在一起时,真的happy吗?真的这花花世界携手畅游过吗? 也许真的有,但可惜影片惜字如金,不让我们看到这样的happy。这是才明了,原来happy together描述的不是过去的状态,而是时光境迁之后对往事的总结。 在一起时,就莫负春光,不再一起时,要各自好活。 这样才完成了离别的决心。 只可惜拍《春光》时的王家卫,自己也一样迷茫。所以我们只看到了情感上被留在世界尽头的眼泪,看不到精神上真正不计得失乃至成长与度过万千劫的宗师之心。 那个时候的黎耀辉也不过是个失去爱的普通人。所以他得到的是眼泪。黎耀辉不自由,走到哪里都欠何宝荣一个passport。 而最后,叶问失去整个人生也得到了全部的自我。叶问是自由的,他终归谁也不欠,更不会对不起自己。 也许人生的最后,我们都不再是独自上路的黎耀辉了,也不是徘徊不去犹豫的周慕云。我们就是叶问。可以淡淡说出,“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你与我之间没有什么恩怨,有的,只是一段缘分。” 如此,也便成为了宗师。

--------------------------------------------------------------------------------------------------------------

此文写于2014年,4年后(2018年)有了新的认识,地址如下:

//www.douban.com/note/690442341/

再谈谈《春光乍泄》与《一代宗师》

 6 ) 论春光的隐藏HE结局

初次看完春光结局,对这个结局是非常想不通的。完全没看懂王家卫要表达什么,原来的悲剧结尾也被换成这样一个喜不喜,悲不悲的结局,感觉并没有带给我深刻的触动而是对下文的迷茫。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是能略微的感觉到黎耀辉心底不再那么压抑。那么这是他忘记了何宝荣么?对我来说是很难以接受的。
直到看了第二遍,第三遍,我才感觉到不同的东西,并且注意到了更多细节。现在我认为,就像那首happy together唱的,他们最后的结局是喜剧。
还记得小张那句话,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其实我们只是全都顺着黎耀辉的眼光去看,所以看到的只是一半的真相。
我一开始也以为,两个人的分手是因为宝宝何宝荣的不安定造成的,但是重新看了几遍之后,我的看法开始改变。下面着重说几个问题。


一,每一次分手和重新开始的循环是怎样造成的
(1)何宝荣离开的性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开头所说的,两个人在香港没办法再继续才去的阿根廷,那么这个是为什么呢?看到后来,阿辉给父亲写信“越写越长,写了很多他父亲想问而又不敢问的事情……”可以推测这件事情就是阿辉的性取向这方面的事,也就是他之前并没有出柜。可想而知,两人的交往在之前阿辉方面就有着种种的压力。
在看片子里演的两人的第一次分手,以阿辉的口吻说“何宝荣有一天说感觉很闷,不如大家分开重新来过。”如果不加以详细分析,很容易把错推到何宝荣“喜新厌旧”上面去,可是这里面大有文章。首先,为什么何宝荣会感到“很闷”?俗话说,有情饮水饱,按理说,两个人开着车在异国他乡旅游,是一件很浪漫,很惬意的事情,为什么他会觉得闷?前面的一些镜头刚好交代了他闷的理由。阿辉总是板着个脸,一脸怨气的样子,就算何宝荣说着好话安慰他都没有用。大家想一想,和心爱的人一起出去旅游,对方一直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还整天埋怨“你把钱都花没了”,而且一点情趣都没有,还想着要几十个人一起挤公车,根本没有想到两个人一起开车时候的两人世界的温馨,换做你你会不会生气?
更重要的,是阿辉从头到尾都口是心非,不给爱人一点“我很爱你”的表示,把他对何宝荣的在乎掩饰的死死的,总是一副皱着眉头的样子,不断拒绝拒绝,虽然对何宝荣照顾的无微不至,将爱化在这些具体的行动中,问题是他们是在恋爱,恋爱中的人是看不清的,十分患得患失的,看到爱人面对着自己总是不开心,难道不会觉得“他其实不怎么乐意跟我在一起”么?后面的何宝荣和阿辉在宾馆里吵架的时候,问他“是不是后悔了”,可见他也不知道阿辉是不是爱他,是不是因为跟他离开香港而后悔。
再来分析何宝荣是不是“喜新厌旧”的浪子。如果他是那样一个人,那么他会把黎耀辉当做一个自己累了时候的港湾,也就是说,只有在外面玩的累了,受委屈了,应该才会想到黎耀辉,而自己玩的时候根本不在意黎耀辉。
可是他的表现并不是这样的,他在离开黎耀辉的日子可以说是过得十分“风光”,却执意将自己弄得惨兮兮再回到黎耀辉的身边,为什么呢?从中间他给黎耀辉打许多电话,探听他住址可以看得出来他对黎耀辉十分上心。如果黎耀辉只是他的一个备胎,也太过用心了吧?而且为什么一次次非要重新就回到这一个人身边呢?
看到他们在宾馆里会面,这个疑点就解开了,他每次回到黎耀辉身边,是因为他很想念他,想念到无可奈何,所以才会只想把他叫到宾馆,只希望他陪伴一下,不是没有人陪,而是他只有他在身边才不是寂寞的。而那个人却比他更倔更决,一个劲儿只想攒钱自己回香港,一点没有回头妥协的意思。他如果不回头,他们两个可能真的就这样完了,所以先提出分手的何宝荣,只好放下自尊,想尽一切办法再回到黎耀辉身边。
而作为一个浪子,一个将黎耀辉当做备胎的人,为什么对小张那个声音那么敏感?如果他一直把自己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遇到这种情况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勃然大怒,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因为他只有占有欲而没有爱,另一种就是不在乎,反正我也可以出去找。可是何宝荣不是,他是小心翼翼开玩笑般试探,眼神中不时的闪过黯淡,“那以后我不问你,你也别问我啊”,不甘示弱的背后是无可奈何的落寞,只有深爱对方,很害怕失去,并且不知道自己在对方心中究竟是什么位置的人,才会这样敏感和脆弱。他知道自己从来没有爱过别的人,可是黎耀辉呢,他不敢保证也不敢想。可以看出,他爱得很深也很认真。
没有人跟自己过不去,一次次离开,再一次次回来,这般折腾是何宝荣想要的吗,他自己也很痛苦。既然他一心只爱黎耀辉,为什么还要这么绕圈子?
答案就是,他没办法。
而且,他的离开并不是“贪新鲜”,更多可能只是一时生气,对着闷闷的“木头”再也看不下去。看他“感觉很闷”就提出分手,怎么烂的理由,怎么可能是认真的?甚至只要黎耀辉劝劝他,哄哄他,他也就回心转意了。可是“木头”只是闷闷的一副深受打击的样子,一个字都不说。就更让人生气了,他的离开,全都是赌气式的。
可想而知,之前黎耀辉所控诉的“每一次分手”,其实都只是宝宝生气时摆的架子而已,“没有你我也能过得很好”,是每一个恋爱中赌气的人都想证明的,可是赌完气了还是忍不住再低姿态地回到他身边。黎耀辉就没有想过宝宝再一次次放弃自尊的时候心里难道不难受么。
(2)黎耀辉的不安全感和王家卫的星座
从前面说过,黎耀辉没有出柜,并且偷了父亲朋友公司的钱来阿根廷,从他种种的表现看来,他身上充满了不安全感,用他的话来说“倒着的香港”会是怎么样。一开始我实在不明白这段话和那段让人眩晕的城市的倒转是什么意思。直到我看到了王家卫星座——和梁朝伟一样的巨蟹,不由得恍然大悟。
就我的研究,巨蟹是一个很深情很温柔的星座,同时也很自私,为什么呢?巨蟹就像是一个外表坚硬,内心柔软的寄居蟹,对他来说,安全感是第一要位的。而且内心对家的眷恋是其他星座所不能比的。当他害怕失去什么的时候,就会用大钳子紧紧的抓住对方。
他不会喜欢出去逛,不会喜欢陌生的城市,最喜欢的事就是大家都呆在一个小屋子,最好连吃饭也不要出去。不愿意去新鲜的地方,永远呆在自己觉得最安全的地方才是最好的,最舒服的。旅游这种事情在巨蟹眼里就是乱哄哄而且很烦。
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眼里都会流露出一种不知所措的不安,而且常常没事就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老是心事沉沉,谁也不知道他在郁闷什么。
这样的人,如果遇到一个爱热闹有精力的火像星座的宝宝,那真是对宝宝的一种摧残啊~就看何宝荣蹦蹦跳跳出去转的样子,他真是闷了好久。
想象一下,那一个小屋子,那么一台小电视,何宝荣整天一个人呆着,不会无聊么?他想出去转转不是理所当然么?但是对巨蟹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小屋子,完美的壳,不用管外面世界的风雨,最好是两个人永远就这么待下去,就是完美的人生了。所以他说“希望何宝荣的伤不要好。”这就是巨蟹的自私性了。这也是巨蟹闷闷的世界,也只有同样是巨蟹的梁朝伟能把这种感觉和闷骚诠释得那么到位了。
而何宝荣“出去转转”的两次,一次是买烟,一次是买宵夜,在黎耀辉眼里就是“他果然又离去了”,这种悲观与对自己的自卑是何宝荣无法拯救的,他出去也完全不是想找别的人,而是正常的出去解闷,却被黎耀辉一次次介意和控诉,他有错么?
在最后他自己买了好多烟放在那个小屋子里,好像象征着心甘情愿地被黎耀辉这温柔的壳束缚,放弃自己的自由一般,看着好心酸,谁说他的爱比黎耀辉浅?
看看蓝斯诺对月亮巨蟹的分析,很多地方就霍然开朗:
“这个行為是月巨蟹的一种习惯 因為月巨蟹是把这种以往过去不公平的能量 跟现在当下的不满结合在一起 也因此 如果你是一个 被月巨蟹挑毛病的人的话 你所感受到的能量 不会是只有当下这一次的事件能量 而是过去的加上现在的一次的爆发”
 所以说,黎耀辉的怨气是很难一时之间治好的,我们看到一个细节就是何宝荣在天台上深情的逗黎耀辉,后者却砰的摔下手上的工具,看得人胆战心惊,就算是脾气再好的人,也无法一直忍耐下去时时刻刻攒着一肚子气要挑毛病的对方吧。因为黎耀辉每一次虽然答应从头开始,但是在心中积攒的怨气却越来越浓烈,他不懂得宣泄也不懂得原谅,只在一次次冷漠中沉默着对抗,而何宝荣完全不是他的对手。
“第三个会造成的问题 就是主权宣示的问题 平常的状况这一点到是还好 但是一旦对应到感情上的时候 月巨蟹的这种主权宣示 将会扩散到一些不应当的地方 比方说月巨蟹的人 不认為已经分手的情人 可以快乐的跟下一个情人在一起”
这点在片中也有体现“我一直以为我跟何宝荣不一样……”那一端balabala就是在说,其实他每次都难以原谅何宝荣在离开他以后过得那么风光那么没有忧伤的和别人在一起。这就是一个表达方式的问题,也许他分手了会因那份强烈的痛苦而郁郁寡欢,但是何宝荣却是将内心的悲伤隐藏在欢笑和霓虹中。有意思的是最后一次分手,何宝荣开始像黎耀辉那样,抱着酒瓶一个人痛苦的堕落,睡倒在黎耀辉曾经悲伤的地方,黎耀辉开始像何宝荣那样,在夜色里寻欢作乐,用不羁掩饰悲伤。也许这就是爱情,让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身上越来越烙上对方的影子。
总之,我们分析一下,对于一个恋家的巨蟹,要自己瞒着父亲偷了钱和同性恋人远离家乡到地球的另一端,最后没钱没房没依靠,是多么大的疯狂。所以,在心理的压力和不安下,他已经完全处在了一个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下,就像是世界都倒过来一样,唯一可以抓住的只有何宝荣,所以何宝荣完全是他不安的出口。说何宝荣离开他,倒不如说是“他相信何宝荣会离开他”,惶恐和不安令得他在种种无意有意的行动中使“何宝荣离开”终于成为现实。
这个时候他反而慢慢平静下来,终于学会反思,才会有给父亲打电话,写贺卡,坦白自己是gay的事实。这部电影,说是两个人的戏,倒不如是黎耀辉的内心转变过程。
二,关于小张和结局的种种端倪
剧里的小张更像是一个旁观者,一个点醒梦中人的人,一个在何宝荣不在的时候通过观察将黎耀辉的内心继续演下去的道具。
小张的离家出走令黎耀辉不解,直到他后来明白他是因为心中有家,才会开开心心行走。小张的“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也在提醒着观众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小张说“遇到喜欢的女孩会听到心跳的声音”而后来黎耀辉把小张当做何宝荣拥抱时候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注意这个时候黎耀辉说“终于可以和他接近一些了”,应该是说何宝荣,因为他之前的每天都在小张的陪伴下,却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而且如果想接近应该有很多的机会,为什么要在“你知不知道你很像一个人”之后为接近小张而心跳呢?)“耳朵听到的才是真的”,所以黎耀辉依然爱着何宝荣。而他和何宝荣在厕所里遇见,他与当初一模一样的反应也证明了这点。他不愿还给何宝荣证件,嘴上说的是害怕何宝荣那句话,可是心里难道不是因为一旦还回去了,两人的联系就彻底断了,所以要留着这么一个东西么。
到后来他回到台湾,很明显心情变得开朗了,也就是说他终于走出了自己的心魔,这个时候的黎耀辉,和何宝荣在一起是不会再有障碍了,他坦白了心迹,还了钱,内心不再有阴影不再不安全。
这时候再回到那张贺卡“不知不觉写了很长很长,在结尾这样写道:我希望和他作朋友,我们从头开始”。首先这个“他”肯定不是小张,因为不是从头开始,我一开始以为是他父亲,后来才觉得怪怪的,就算是和父亲从新开始,也是做好父子,说不上要做朋友吧。
所以说,这里已经点出来了,阿辉是希望自己回到家以后还清钱再来找何宝荣,哈哈
而且结尾那首歌和阿辉“不知道见到父亲会怎样,到时候再说”之后露出的笑容,都证明了一切。就算是去见父亲,求的原谅,也只能是如释重负,而不会是像阿辉那样,在低头看了什么想到什么时候突然露出掩饰不住的笑容吧。这种更像是“带着情人去见父母”的时候才有的微微幸福感。
Imagine me and you, I do 想像我和你, 真的
I think about you day and night, it's only right 我日夜都想你
To think about the girl you love and hold her tight 要想所爱的女孩, 抱紧她, 这样才对
So happy together 在一起多快乐
If I should call you up, invest a dime 如果我該打电话给你, 就投个铜板
And you say you belong to me and ease my mind 你说你属於我, 叫我安心
Imagine how the world could be, so very fine 这世界会有多美好
So happy together 在一起多快乐
I can see me lovin' nobody but you 除你之外, 我这辈子都不会爱任何人
For all my life
When you're with me, baby the skies'll be blue 宝贝, 你在我身边时
For all my life, 我一生都是晴天
Me and you and you and me 我和你, 你和我
No matter how they toss the dice, it has to be 不管命运怎麼安排
The only one for me is you, and you for me 一定是我配你, 你配我
So happy together 在一起多快乐
再看这个歌词,首先肯定是代表着黎耀辉只爱着何宝荣,并且会一直爱着“除你之外, 我这辈子都不会爱任何人”,另外再看“你说你属于我,叫我安心”(黎耀辉的不安全感最终被治愈)“不管命运怎么安排,一定是我配你,你配我”(不管是你来说由头来过还是我来说,最终我们还是要在一起)“你在我身边时我一生都是晴天”(有你在的时候世界是彩色的,而没有你世界就变成了灰色) “如果我該打电话给你, 就投个铜板”(结尾的时候黎耀辉打了个电话,不是小张,是谁呢?别忘了他肯定知道自己住址的电话,难道不会打回去偷偷问一下何宝荣有没有回去找他?)在这之后他就开始有了第一个笑容。
注意到每次和何宝荣复合后及何宝荣独自时才有彩色,为什么这次何宝荣离开后黎耀辉的世界也是彩色的?这证明了他开始反思,而且躲着不见何宝荣也并不是要跟他分手(他并不是真的怕何宝荣那句话的杀伤力,只有他爱着时候,那句话才是杀伤性武器,对于一个不爱的人,就算一哭二闹三上吊恐怕都不行)。他想的是回家将自己逃避的问题解决,他和何宝荣才能有一个真正的好的结局。
不得不说,墨镜其实是爱张国荣的T T,他本来是要借这部电影来抒发巨蟹男的深情,不安,自怜自伤,所以安排黎耀辉死去,最后却还是忍不住偷偷摸摸给了他们一个光明的结局。他也舍不得何宝荣一个人在角落里孤孤单单哭泣吧。哈哈,大家不要再被他骗眼泪了~~~O(∩_∩)O~
另外,从情节的高明上来说,把一个震撼的悲剧改掉,怎么换也不能说换成这样一个不高不低的结局,唯一的可能就是,这是一个隐藏的喜剧结局,结果却让大多数人以为是悲剧,明显棋高一着,我要是王家卫我也得意洋洋。就这么定啦~~

 短评

一直以为我跟何宝荣不一样,原来寂寞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一样。当我站在瀑布前,觉得非常的难过,我总觉得,应该是两个人站在这里。试问谁不想从头来过,但世间又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呢? 时光如同白马过隙,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既然回不去,我们又如何从头来过?

10分钟前
  • 幸运遇见你
  • 推荐

何宝荣。黎耀辉。如果你对一个人有特别的感情,你会更喜欢叫他的全名。

1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张国荣抱着毯子哭的那段太揪心了。

14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推荐

我敲诈你,人质是我自己

19分钟前
  • 小红帽
  • 力荐

张国荣转过身抽烟的样子看的我酥掉了=。=

21分钟前
  • 刘大顺!
  • 还行

最记得厨房中那一支探戈。

23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爱到极至,就是两个人的互相折磨。

25分钟前
  • littletwo
  • 力荐

影片两个男主人公的名字竟然就是两个摄影助手的名字,感叹于王家卫随性而行的个性。

29分钟前
  • Se7en丶小七
  • 推荐

爱一个男的还是爱一个女的尤其的不重要,只是爱一个爱上了的人……这个世界就完了

33分钟前
  • 隆咚锵
  • 力荐

张国荣死后,有一个女荣迷,在网上发了一片贴子,说到自己看到梁朝伟的情形,有一次梁朝伟到内地来演出,等演出完毕后她守在他出门的必经之路,等看到他和一群人走来,她便大声的哭喊道:“黎耀辉,你还记不记得何宝荣?”梁朝伟听到她的喊叫,停下来,朝她这个方向看来,然后点了点头,急匆匆地走了

38分钟前
  • LisaLeung
  • 力荐

中间两个人在屋内调情、嬉笑怒骂那段居然那么有趣。“我终于来到伊瓜苏,觉得好难过,因为我始终觉得,站在瀑布下面的,应该是两个人。”

4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开心的在外面走来走去,因为起码有个地方可以回来。

46分钟前
  • 自在
  • 推荐

梁朝伟加张国荣,简直是挡不住的诱惑.

47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感情说穿了 一人挣脱的 一人去捡

51分钟前
  • .
  • 推荐

没有张国荣就没了魂,绝非夸夸其谈

54分钟前
  • 力荐

王家卫跟星海诚有个最大的共同点:作品都要靠观众自己意淫。

59分钟前
  • 饱肚师叔
  • 还行

光棍节给自己准备的电影《春光乍泄》,根本就是找虐。。。。黎耀辉简直是八心八箭4个9的纯GAY,极品中的极品,GAY中的爱马仕,GAY中的劳力士,GAY中的劳斯莱斯,上下5000年不可多得的尤物!!!我想变男人要这样的男朋友啊啊啊啊

1小时前
  • 色狼猫
  • 推荐

Love is the best ,the world is the rest .

1小时前
  • shu
  • 力荐

总是觉得,站在瀑布下的应该是两个人。

1小时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第一次看王家卫导演的《春光乍泄》还是十年前,那会儿以为这就是一个同志爱情故事。北影节最后那天,在电影资料馆又看了一遍,到了这个年纪,有了一定的阅片量之后,总算是有点看懂了这部电影的好。才发现它讲的根本不是爱情,而是寂寞,讲了那个时代背景下,内心失去了归属感的香港人。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