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据点

动作片美国2008

主演:丹尼斯·奎德,马修·福克斯,福里斯特·惠特克,西格妮·韦弗

导演:皮特·特拉维斯

 剧照

刺杀据点 剧照 NO.1刺杀据点 剧照 NO.2刺杀据点 剧照 NO.3刺杀据点 剧照 NO.4刺杀据点 剧照 NO.5刺杀据点 剧照 NO.6刺杀据点 剧照 NO.13刺杀据点 剧照 NO.14刺杀据点 剧照 NO.15刺杀据点 剧照 NO.16刺杀据点 剧照 NO.17刺杀据点 剧照 NO.18刺杀据点 剧照 NO.19刺杀据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3:18

详细剧情

为了应对911之后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美国总统亨利·阿什顿(威廉·赫特 William Hurt 饰)与西方各国以及阿拉伯国家首脑相约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将在此缔结全新的反恐同盟。是日阳光明媚,广场人头攒动,不同社会背景之人齐齐聚集,嘈杂万分。阿什顿总统的车队在一片欢呼和反对声中到来,六个月前为保护总统而遭到枪击的资深探员托马斯·巴恩斯(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饰)冲在最前方,警觉地监视着来自周遭一切可疑之人。谁知,当总统正准备发表演说时,两发子弹击中了他。广场顿时大乱,有人仓皇而逃,有人冲向主席台,有人则趁乱制造祸端。随之而来的爆炸将这美好的一日彻底毁灭。 通过电视台女导播、阿什顿总统、巴恩斯以及几名和此事件有关之人的视角,血腥一日背后的真相逐步得到还原……©豆瓣

 长篇影评

 1 ) 习惯性被“骗”

通常呢,看完这种片子,本能的反应就是“md,又被好莱坞骗了...”我估计大多数电影老鸟看完之后就想骂娘,但回想“嗯,追车那段还靠谱...”无聊的人呢,会从网上down一部高清的版本,一帧一帧地找bug(这种片子很好找的)。我们太不给动作片面子了。

  动作片是不是拍不出花样来了,一定要在剪片子上动脑子?估计几位演员演完之后看demo的时候都一惊一乍的,“喔,这是我拍的么?”也没法怪人家,动作片本来就不讲究编剧的IQ,你看甄大侠的片子哪一个不是大明白剧的,但就是看的tm很爽。像《谍影重重3》这样的巨牛无比的动作片实在是百年难遇,你只有丑化它才能突出自己,片子真的可谓经典之经典。所以我们还得体面一些,没办法要求好莱坞年年都逼着Robert Ludlum写小说。《刺杀据点》已经尽力了。

  但从剪片子的角度来说还是挺好的,各种方位的各种距离的镜头足够多。就像开头坐在移动直播车里的那个傻老娘们操控狂复杂的镜头程序一样,我也有点晕头转向。在ambulance最后冲过去的时候,给了好几组从远处拉近的镜头,挺过瘾的,有点像在玩3D游戏,那种镜头感有种超人飞过来感觉,虽然很俗,但很爽。

   我没想恶心这部片子,只是论不上经典好片,它杂糅了动作元素(飙车)、剧情(Thomas Barnes的往事)、情感(兄弟情、恋人情)、还有超炫的刺杀计划(我要那个手机,md还可以杀人!这么酷的技术突然让我想到地方电视台夜里狂播的香港赌博电影...)还有值得称赞的剪片子师傅。一部能让你很爽的片子,尽管你也编得出来,但请不要说那种残废话。你吃了一碗大杂烩,虽然没有蟹黄汤包美味,但你吃饱了,很饱,饱嗝猛打那种,你有什么资格骂做杂烩的师傅呢?

更多图片,欢迎访问“杨癫峰”
http://yangdianfeng.blogbus.com/logs/18949236.html

 2 ) 《刺杀据点》:一场史上最业余的对决

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1233215/

《刺杀据点》:一场史上最业余的对决
 
    话说某制片人约了某导演和某编剧侃大山。
 
    制片人:“两位老弟好久不见,最近在忙什么呢?”
 
    导演露牙冷笑:“扎纸人咒《谍影重重》的导演。”
 
    编剧咬牙切齿:“给《24》编剧家打骚扰电话。”
 
    制片人叹气:“说到这两部片子,老兄我也气不打一处来。都是拍特工,都是把特工拍得贼专业,结果都贼火。拍特工,拍专业的特工,一直是咱三兄弟的梦想啊!一不留神,被人家给抢了!”
 
    导演:“不打紧,咱也可以拍。不就是特工吗,不就是专业吗?咱这回就要拍个贼特工、贼专业的!《谍影重重》和《24》都有啥,咱都弄过来!我们拍一部最最专业的特工电影!”
 
    制片人:“俺一哥们把《异形》和《铁血战士》弄一块儿搞出了个《AVP》,咱们就来个《BVB》或者《JVJ》,《谍影重重》的Jason Bourne vs.《24》的Jack Bauer,简称《BB》或者《JJ》。”
 
    编剧:“大哥此计甚妙!”
 
    导演:“可是咱请不起马特达蒙啊。人家现在是大腕儿了。”
 
    制片人:“请不起Bourne,还请不起Bourne的对手吗?Bourne的对手哪个最厉害?”
 
    编剧:“当然是第三集里那个先玩追车玩掉Bourne半条命,最后差点就杀了Bourne、不过还是放过他的家伙了。”
 

 
    制片人拍案而起:“就要他了!《谍影重重》里除了特工,还有什么最屌的?”
 
    导演:“追车,追车,追车!!而且,一定要有车被撞扁,而且是车被撞扁了人也死不掉的那种!”
 
    制片人:“很好。所以我们得有一场超热血的追车。《谍影重重》的问题解决了,那《24》那边都有啥?”
 
    导演:“《24》的基弗•萨瑟兰最近混得不太好,这小子进去了,刚被放出来呢,我看咱请得动他!”(注:《24》Jack Bauer的扮演者基弗•萨瑟兰因为酒后驾车蹲了几天大牢。)
 
    编剧:“可咱又慢了一步,这个Jack Bauer被《一级戒备》捷足先登抢去客串过了。”
 
 
 
    制片人:“不怕。正版的被用掉了,咱找个盗版的不就成了?他们电视界除了这个Jack外,哪个Jack最受欢迎?”
 
    编剧:“那当然是《LOST》里的Jack Shephard医生了。”(注:热门美剧《LOST》的主角Jack Shephard,由马修•福克斯扮演)
 

 
    制片人再次拍案而起:“就要这个Jack了!《24》除了Jack,还有什么最屌?”
 
    导演:“总统!美国总统!有性格的美国总统!和特工无比暧昧的有性格的美国总统!没有总统戏,没有总统和特工的暧昧戏,《24》哪拍得了24小时啊,撑死了是《12》!”
 
    制片人:“好!咱也得有总统!美国总统!有性格的美国总统!他也得和特工有暧昧关系!”
 
 
 
    编剧:“别忘了内奸!《24》超屌的一点是:永远都有内奸,而且你永远都猜不到内奸是谁!”
 
    制片人:“我们也要有内奸!我们的内奸也要让观众永远都猜不到。那……,谁当内奸?”
 
    导演:“目前为止,谁最像好人?谁最像好人我们就让谁当内奸!”
 
    编剧:“那当然是马修•福克斯,他在《LOST》里不但是男猪脚,而且是万人迷医生,而且是标准的hero啊。”
 
    制片人:“那咱们就让他当内奸!那……,他到底给谁当内奸?”
 
    导演冷笑:“当然是恐怖分子,还有比把一个万人迷变成恐怖分子的走狗更让人兴奋的吗?”
 
    制片人:“很好!咱们已经有特工、有恐怖分子、有暧昧的总统、有内奸、有能把Bourne干掉的死跑龙套的、有追车!我们已经可以拍一部很专业的特工戏了。三弟,动手写剧本吧。”
 
    编剧:“且慢!我们还少了一个重要元素!——女人!我们还没有女人!”
 
    制片人:“……怎么办?”
 
    导演:“大哥你不是提到你哥们拍《AVP》的事吗?据我所知,《AVP》里居然没有施瓦辛格也没有西格妮•韦弗,结果观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被砸了很多烂番茄。《AVP》里没干成的,咱的《BVB》里可以补上啊,州长大人咱请不动,咱可以请赋闲在家的异形大妈出山!”
 

 
    制片人第三次拍案而起:“妙计!妙计!三弟,动手!”
 
    编剧掐指一算,皱眉道:“可把咱刚才想到的全部都算上,撑死了也只够写出一集电视剧的剧本啊。”
 
    导演冷笑:“三弟一定没有看过你的中国同行Yao Qiong写的剧本。台词不够,就把一句台词拆成八句。一个动作,拍一次不够就拍八次。晕不能直接晕倒,而是要‘开心得晕了,陶醉得晕了,享受得晕了’,‘进了梦园,我晕;我看到了有珠帘的新房,我晕;看到古堡,我晕;看到种熏衣草的花田,我还是晕;看到山城,我更晕;反正,我就是晕’,说完这些并且被男主角恩准之后才准晕,岂有时间不够之理?!”
 
    编剧恍然大悟:“就这么办,一句台词分八次说,一个情节分八次拍,怎么也得撑到一个半小时了。”
 
 
——于是,大家就看到了《刺杀据点》。
 
 
    看完《刺杀据点》前5分钟电视台导播异形大妈娴熟地指挥调度镜头、指挥台前幕后做现场直播的精彩表现后,我惊叹:“专业啊”!但看完5分钟之后的那一个半小时,我又惊叹:“完全被骗了啊”!原来除了开场的“专业秀”之外,不但不专业,简直就是超级业余,从无关紧要的现场记者,到特工,到总统,到恐怖分子,全都非常的业余!
 
    然后我再回想开头5分钟华丽的“专业秀”,以及后面出现的特工、反恐、追车等等元素,忽然意识到本片编导的初衷肯定就是想拍出一部很“专业”的特工动作片,因为片中有太多《24》《谍影重重》的痕迹,有些简直就是十分明显的借用。而《24》和《谍影重重》这两部近几年最火的特工题材作品,它们的共同点,也是它们最成功和最能抓住观众的一点,就是把“特工活”展现得十分专业。所以我很确定《刺杀据点》十分想要拍出一部他们自己的《谍影重重》或《24》,可是效果却适得其反。本想表现特工(以及他们的对手们)的专业水准,结果却让所有角色都表现得十分业余:
 
    记者是业余的,业余到看到总统被刺就完全崩溃到上不了镜头。失败!
 
    特工们是业余的,业余到挨过一次子弹就有了心理阴影,业余到跑步速度不及平民。失败!
 
    总统是业余的,业余到幕僚把他的话当放屁,业余到参谋长都已经把军事行动布置好了才让他知道。失败!
 
    内奸是业余的,业余到连被电视台摄像机拍也没注意到,业余到连最简单的易容术也不会,业余到成了影史最快暴露的内奸。失败!
 
    总统的保安是业余的,业余到总统下榻的宾馆发生爆炸而全无警觉,业余到几十个特勤悄无声息地被一个恐怖分子干掉。失败!
 
    杀死特勤们的恐怖分子也是业余的,业余到拔枪动作慢得不可思议(只不过他对面的那些特勤们慢得更加离谱,简直是被John Woo附体),业余到明明知道总统对“雇主”的重要性而放弃拿总统当人质的机会。失败!
 
    恐怖分子的头头们也是业余的,业余到有胆绑架美国总统却没胆撞死一个小女孩。失败中的失败!
 
 
    ——这场本意是想拍得很专业的特工vs.恐怖分子的戏,就这样就变成了一场史上最业余的对决!于是虚构了开头的那些对话,因为片中一切业余表现的源头,归根到底是编导们自己实在太业余了点啊。
 
疯狂钻石
http://www.mtime.com/my/wzcjojo/
http://wzcjojo.spaces.live.com/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1233215/

 3 ) 最笨的闪回和BT的结尾

这种闪回很呕吐

电影编导这么干也太没技术含量了

能够把多条线索糅合在一起讲清楚才是真功夫

还有就是结局太BT

制造爆炸杀人无数的恐怖分子居然为个小女孩翻车了

 4 ) 看《Vantage Point》

《刺杀据点》应该算近期的北美热点影片,票房和评论都不错。故事的确不错,尽管最后恐怖分子为了一个小女孩而失败看起来有点太搞“人性”那套了,但整体还是非常完善紧凑的,且颇具新意,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也相当真实准确。当然,此片让大家说的最多的还是其类似《罗生门》的叙事结构,从5种角度透视这次看似暗杀总统实则劫持总统的行动。但其实和《罗生门》还是不大一样,《刺杀据点》的多角度叙述是在推进剧情。此片最后的长段追车戏相当精彩,有《谍影重重》的风格,以及让人想起《法国贩毒网》那段超经典追车戏。

 5 ) 《刺杀据点》:以罗生门的名义行反恐24小时

    罗生门式的叙事手法在黑泽明之后不断被借鉴和推陈出新,但无论是同为大师级别的德帕玛的《蛇眼》,还是半军事化的《基地疑云》,在表现效果上都不如这部《刺杀据点》来的新颖强烈。Pete Travis借助具有时尚感和高科技感的镜头语言,对罗生门式的叙事做了一次小小的革新。我们看到的不是各个当事人对全过程大相径庭的公堂辩论,而是你中有我,互为补充细节的掩护战。这也使得戏剧张力陡增。Pete Travis的聪明之处还在于,恰到好处的为每一个当事人的视角设置悬念和包袱,再藉由另一个视角揭开谜底,使得一个被重复了八次的故事峰回路转,毫无冷场。你绝对想象不到真相可以被以一种这样的方式拼接起来,却仍然具有水到渠成的叙事美感和流畅感。

    “实时推进”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约翰尼德普的《千钧一发》和卫斯理斯奈普斯的《90分钟死亡倒数》是类型代表作,但要说到戏剧设置难度还当属热门剧集《24》。《刺杀据点》显然不满足于银幕上与银幕下同时的老套手法,一个几十分钟内的故事被拉成一个半小时,还要保持令人窒息的快速节奏,撇开形式大于内容之嫌,在剧情铺排上已是成功。后半段撇开闪回叙事,完全以平行线的镜头语言来叙述多路人马互相牵制的复杂处境,成功营造了争分夺秒的紧迫感,一个镜头都不嫌多,完全是实时叙事的典范。

    结尾处的黑色幽默令人诧异,颇有盖伊里奇的《两杆大烟枪》中充满巧合的嘲讽。恐怖分子严密至此的计划竟然破灭在一个小小的摄像机上,一个遭人要挟的战斗英雄无奈是悲剧收场,一个心地善良的游客无意中成了英雄,而老特工终于找回了久违的自信。既不缺乏好莱坞一贯大团圆的主旋律,又有反传统的玩闹戏谑的一面。

    压轴的追车十分精彩,快速的剪接和大量的特写使人不由得联想到去年的《伯恩3》。Pete Travis藉由西班牙狭窄的街道和拥挤的车辆人群,创造出和宽阔的纽约街头追车迥然不同的风格,凌厉的影像效果非凡。大量借鉴了《速度和激情》、《石破天惊》等经典追车的珠玉,巧妙加以融合,更是令人在惊心动魄之余会心一笑。

    丹尼斯奎德的表演令人激赏,眼角的皱纹和脸部下垂的赘肉为他这个饱经沧桑的老特工形象带来足够的说服力。好莱坞一向很给老牌演员表现英雄垂暮却又老当益壮的机会,伊斯特伍德就在《火线阻击》里当过挡子弹的总统保镖,最近又有道格拉斯的《一级戒备》,同样是政府秘密特工的角色,丹尼斯奎德同样演绎的令人信服,相比之下不逞多让。撇开角色本身的差异,也让我们对同样由老人挂帅的暑期大片《印第安纳琼斯4》充满了期待。

 6 ) 虚伪的美国人

我开始怀疑当今电影界是不是真的没有牛逼编剧了,黑泽明他老人家的那点压箱底的货一再的被徒子徒孙们拿出来炒冷饭,也不嫌腻的慌。导演说白了就是想玩点花的,屁大点事用N个视角反复讲来讲去。是不是给美国人拍的电影都得弱智点,我看是,在下不才,看到总统视角的时候小惊讶了一下,后面便再无惊喜了,是不是意味着对于观众中的大多数——肯定比我智商高——后半部电影就纯属扯淡了呢?白白糟蹋奥斯卡影帝,惠特克的角色除了煽呼点人性的光辉我还真没看出点别的门道来。

本片主旨之混乱也是一大特点。你要说拍成一部纯无大脑的动作悬疑吧咱也认了,就跟伯恩的身份似的,纯看个爽呗。(咱也是伯恩饭,实事求是,伯恩要说思想内涵啥的确实没有,但是三部都是开创冷峻风格的牛逼动作电影)可导演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偏偏想往人性的光辉这方面扯,安排一个跟主线基本没啥关系的游客角色就罢了——且不论丫刚挨炸就又掂着摄像机一阵疯跑,还说帮助警察,你一个小老百姓拿个摄像机能帮什么忙,真是想不通。要说恐怖分子最后就他妈为了一个小女孩把车搞翻了,整个计划都泡汤了,这他妈也太扯淡了。那老大连杀手无辜的弟弟都不眨眼的毙了,关键时刻一个小女孩他倒手软了,导演你他妈到底在想什么?真把观众当傻子么。

得了,又是一部反恐的电影,又是所谓的正义战胜了邪恶,虽然比不上空军一号那么夸张,总统也算反抗了一把,可惜打的是女人。下次麻烦再拍一部讲述总统先生如何假装被俘深入虎穴最后里应外合一举捣毁恐怖分子老巢的电影,顺便再来点美国平民勇救阿拉伯国家小女孩的小插曲。展现人性光辉嘛。

 短评

剧本想法很好,但是整个电影的完成度很一般。具体说来就是每条线的戏剧张力都不够,部分镜头重复略显冗长。本该是汇合所有线索的结尾高潮又完全是草草了事。

8分钟前
  • SleepyPino
  • 还行

剪辑太牛逼了;特别是最后警车撞到石墙的那个片段,我本能的往后退了一下,好像自己真的要撞过去一样...

10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层层剥笋、愈演愈烈,很好的反恐动作枪战片

14分钟前
  • boks
  • 推荐

多线程发展的情节,如果看的时候不仔细容易错过情节

15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短小精悍

19分钟前
  • 一瞬之梦
  • 推荐

多视角结构和剪辑很有力度,影片目的在此,也就不需要去过多评判其他。

2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看得我都睡了要 完全没有必要的镜头回放 镜头回放的唯一作用就是耗时间

26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较差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222126/

27分钟前
  • 摇滚玄奘
  • 推荐

再好的情节来来回回的重放,也够人烦的了~~

29分钟前
  • 战国客
  • 较差

Vantage.Point.DVDRip.XviD-NeDiVx

31分钟前
  • 金英俊
  • 推荐

影片做的让我觉得很完美

33分钟前
  • 幸运卢克
  • 推荐

x

35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推荐

美国编剧就是能搞敢搞

36分钟前
  • 绿音儿&外星兔
  • 推荐

拍得挺紧张的,但是有些不太有逻辑的地方,而且有些蛇尾

3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很巧妙的编织了故事的情节,赞!

42分钟前
  • Bellbei
  • 推荐

好像看大荧幕版24,蛮有劲,可惜结尾不够味道.

47分钟前
  • bayer04
  • 还行

多段倒回 群像

52分钟前
  • 垣原阵
  • 推荐

i LIKE THE THE WAY DIRECTER SHOW THIS STORY

54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3星半。剧作结构很巧妙,美剧手法。不过这种人物多的故事中,一般都会有人物扁平化的缺陷。胜在节奏紧凑悬疑感强。

55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叙事风格很给力

57分钟前
  • 正义B胜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