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部队

动作片其它2007

主演:瓦格纳·马拉,卡约·胡恩奎拉,安德烈·拉米罗,玛利亚·瑞贝罗,费尔南达·马查多

导演:何塞·帕迪里亚

 剧照

精英部队 剧照 NO.1精英部队 剧照 NO.2精英部队 剧照 NO.3精英部队 剧照 NO.4精英部队 剧照 NO.5精英部队 剧照 NO.6精英部队 剧照 NO.13精英部队 剧照 NO.14精英部队 剧照 NO.15精英部队 剧照 NO.16精英部队 剧照 NO.17精英部队 剧照 NO.18精英部队 剧照 NO.19精英部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6 16:48

详细剧情

  号称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巴西里约热内卢,警匪枪战时有发生。恶徒肆意横行,死亡如同家常便饭,甚至警匪沆瀣一气,危害城市。但就在这个混乱所在,却有一支刚正严明的部队横空出世。特别警察军事行动部队(Special Police Operation Battalion)凭借其果敢凶狠的办案作风而令匪徒闻风丧胆。  时1997年,教皇即将来此视察,高层要求纳斯西蒙(Wagner Moura 饰)所率领的这支精英部队在最短时间内肃清贫民窟内的毒品链。厌倦刀光血影的纳斯西蒙将心思放在了妻子和尚未出世的婴儿身上,他将任务交给了两个热血且充满理想的年青人——内图(Caio Junqueira 饰)和马提阿斯(André Ramiro 饰)。他们俩都不满警察队伍的腐败,决心在精英部队中大展身手……  本片荣获200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长篇影评

 1 ) 无与伦比的酷

以前总以为这样的电影第二部永远不会超越第一部,看了以后才觉得原来可以拍的更好,贩毒,枪支,罪犯。。。等等,充斥着贫民区的居民,消灭罪恶刻不容缓 毒贩销声匿迹了,黑暗的阴霾却还未散去。以罗卡等人为首的腐败警察势力进入贫民窟,他们欺行霸市,官匪勾结,成为里约州另一个难以祛除的顽疾,为了正义发声,这部电影演出了极致的震撼!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2 ) 巴西没有了的门,在中国还有吗!

 本来以为这部电影只是跟杜琪峰之类的香港导演拍的PTU什么的相类似的警匪片,所以一直未有刻意抽时间观看,当玩游戏和看垃圾电影看的麻木的时候,打开来准备快进以结束战斗,但是,却没有拖一个镜头,从头到尾,先是震惊,然后,是沉默。。。

       从电影本身的角度来讲这部电影,没什么兴趣,只能说是无论从拍摄手法,还是情节,演员等方面来说,都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我好想从中看到了很多影子。第一部是无情的打击毒贩,第二部确实从情节,犯罪动机各个方面,都不拘泥于最低的层面了,而直接拷问这个国家的灵魂了。

       香港的地下社会发展轨迹,由黑帮而警察,然后是廉政公署,然后继续黑帮,然后是漂白,然后是名流,政界明星,商界大佬,看来这个版本也可以作为巴西的缩影了,但是我想巴西警察肯定没有看过《雷洛传》,否则哪用纳西门托去逼,学习一下吕乐,不就结了?在毒贩被驱逐,而警察占据了贫民窟的主导权的时候,确实是跟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情况很像,但是由于利益获得者并没有直达最高层,所以还有ICAC的可能,而现在的香港,我想绝无这种可能性了吧?

       “当你走投无路的时候,你还有最后一条路走,那就是犯罪,永远记住,这并不可耻!”---马雅可夫斯基。

       当在影评中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为之一震,我不知道马雅可夫斯基在什么语境说的这话,记忆中他应该是苏联的正面诗人,但是放在巴西,确实很符合现实情况。虽然说是民主社会(看来民主社会也不怎么样啊。。。),但是一旦利益群体的架构稳定之后,政府的保障机制以及国家机器,都会向他们倾斜,那么在这样的社会,基尼系数只会越来越大,而社会利益分布的极端不平衡,也将各阶层之间的流动之门,给完全堵死,如此,正如上言,犯罪已显正当,而这将是唯一能改变其境遇的途径,南非电影《耶路撒冷》,就非常直白的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而本片则是在怎么去面对这样的问题这个层面上展开讨论的,但是,在现状之下,势必没有结果。

       以前我非常坚定的认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会为这些问题所困扰,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希望,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成我们的梦想,呵呵,美好的幻想,如童话。一个新兴的发展社会中,发展的势头可以掩盖其他许多问题,包括日益增加并几近夸张的贫富差距水平。但是,发展不可能永久存在,正如这几年的现状,实业拉动的社会增长渐渐的迟缓,外贸,内需,节节败退,但是唯一为GDP做出巨大贡献的房地产行业,却近乎疯狂,是长久之计吗?为什么是房地产行业呢?

      如果把通过权钱交易得到的钱成为“劣币”,把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成为“良币”,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逻辑结果:若劣币与良币等值,且现存的体制不能使持劣币的人受到惩罚,人们就会去效仿那些通过权钱交易得到的钱的人,社会就会进入恶性循环。

      很不幸,房地产行业就是劣币与良币等值与否的试金石,房地产的疯狂发展,已经将社会各层次上下通达的大门慢慢的关上了,接下来,我们是否会有通过其他途径来打开这扇大门,我就不得而知了,但却乐得拭目以待。

      不过,巴西人通过电影来正视自己的问题的勇气,却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包括弗拉格,这位“切。格瓦拉”式的英雄,在这个国家里也有生存的空间,可能是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所在吧。不过,如果在中国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之下,期盼一个神明,也是不错的吧。但是问题是,或许我们根本没有问题,我们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和谐!反正,看不见。

 3 ) 莫做护裆小愤青

1
故事情节其实比较简单。为了打击不断滋生的城市犯罪,巴西里约州的宪兵特别警察作战营以超越警察权限的手段,将一个个罪犯据点端掉,毒枭或者被杀或者逃离。BOPE的初衷在于切断腐败的源头——当毒贩不在,当局、议员和警察自然也没了掠取的土壤。
但警察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发现从老百姓手里收取保护费远比毒枭那儿更为便捷、安全和富足。于是他们想方设法利用BOPE毁掉更多的毒窝,然后由警察自己统治那里。纳西门托发现自己非但没有消灭腐败,反而使腐败变得合法而猖獗。
左翼议员弗拉加一直反对对毒枭无节制的镇压,起初是政治倾向的问题,“捍卫人权”。他认为如果不从体制入手,而仅仅依靠打击罪犯,那么“到2081年,超过90%的巴西人将住到监狱里。”
聪明的里约州州长、安全局秘书长瓜拉西、拥有巨大人气的电视主播弗图那议员、警察局队长罗卡,这些人共同构筑了一条罪恶的利益链,搜刮钱财的警察为政客提供竞选资金,政客则为他们提供保护伞及合法理由——打击毒贩既便于敛财,还能增加竞选资本。在“系统”里混了21年的纳西门托最后幡然醒悟,与曾经“信奉”的制度做抗争。议员弗拉加从反对刑法、人权高于一切的左翼知识分子,变身试图依靠CPI亲手将政客们送入监狱的革命者……
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罪恶还是正义,统统都会发生改变——而且都朝着对他们而言,不好的方向改变。这里原本存在一个连环套的生物链系统,你以正义的名目介入,正义就会随之而来吗?影片的最后,“小人物”弗图那锒铛入狱,但州长该连任还是连任;警察队长罗卡被取代他的人枪杀,而枪杀他的人是警察局长法比奥——利益链仍然存在,一环都少不了——只不过换了几个人。
对于这点,我认为,并不值得愤慨。选择了某种体制,就得面对它所带来的种种恶果,要么在有限的范围内逐渐力求情形好转。要么,你就索性革命。
“无论如何,体制化是最最重要的东西。”——《肖申克的救赎》。
从本源来看,巴西的政治腐败和罪恶横行并不是多么大的错。

2
看这部电影之前,如果能够适当了解巴西的历史、政治体制,将很有裨益。作为南美洲最富裕的国家,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进入世界前十。相对比它以葡萄牙殖民地的角色出现,历经并不完整的民主化制度、近20年的军人政权、再到还政于民的再民主化进程,数以万计改革措施和稳定措施不断失败的悲怆窘境,巴西在1994年后至今的不到17年内的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成就似乎更值得人们去关注。
具体到政治体制层面,总统制的权力集中趋势和多党制、联邦制的权利分散趋势必须得到平衡;联邦和各州的权利体系必须得到平衡;自由经济格局发展和人民的民主化需求必须得到平衡……拍一个现实题材的电影容易,把现实问题解决了可难。
没有一种体制是完满无缺的,无法做到彻底的平衡之前,当局应该怎么做?
我认为巴西政府做得已经足够之好了——哪怕发展的前提是腐败横行。在至为重要的“联邦制”之下,巴西各州政客对本州的忠诚往往远大于对其所属政党及其背后意识形态的忠诚——这与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联邦立法机构中,巴西政客们一定更热衷于本地事务,往往只争取对本地有利的项目,而对该党的全国性事物没什么兴趣。一定程度上说,这种制度本身促进了巴西综合国力的迅猛发展,但也由此无法做到“权力分散”体制应有的相互制衡关系,官官相护、腐败、枪支毒品横行自然满目皆阅。
巴西电影很大程度上抨击的正是这样一种体制。从一个维度看,这些巴西电影工作者从小在崇尚自由民主、言论自由的氛围中成长(哪怕在军事独裁政府统治下亦如此),为了更好的保障体制、更稳定安全的社会状态,以及更理想化的民主变革,导演们当然有理由这样做。
但换个维度看,这些庞大的“巴西类电影”的问世,本身就足以证明巴西政治的民主化纯粹,要知道《精英部队2》还是该年巴西全国大院线票房冠军,巴西政客对它褒奖有加。

3
实际的情况是,从1912年巴西电影公司成立以来,政治自由和独立话语就成为巴西电影不可取代的标签,而支撑起这个庞大视角的基因便是充斥于各种影片中的血腥、暴力、枪支、毒品、腐败、镇压、反省和枷锁文化。
仔细回想一下你所熟知的巴西电影,上世纪60年代的《痛苦的大地》《贫瘠的生活》《圣保罗社会变奏曲》;上世纪末尾的《巴西公主》《异国他乡》《九月某四天》;新千年之后的《妖姬沙蒂》《入侵者》《奥尔加》,当然还有更耳熟能详的《卡兰迪鲁》和《上帝之城》……
你告诉我,这些几乎涵盖巴西电影顶级水准的杰作——哪一部能够跳脱出社会、政治、阶层的窠臼?90年代初期的政治灾难、横亘半世纪之久的经济动荡、军事独裁、种族歧视、毒品枪支和帮派混战、永远腐败残忍的议员军警、永远骄奢腐化的上层社会、永远贫困凄迷的底层人群、永远存在并越演越烈的社会矛盾……
但问题是,巴西就一定比别的世界更乱、更乱、更凶险、更恶劣、更令人发指更无法生存吗?巴西电影如此千篇一律的基调和内容,反映的就一定是巴西真实社会的全部风貌吗?
显然不是的。

4
最新出炉的2011年度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政府以88%的信任度排名全球第一,巴西、日本、法国、意大利紧随其后。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工业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只有40%。
也许许多人会对这个所谓的榜单嗤之以鼻,明显更自由、宽容和平等的美国政府得到的支持度只有咱一半?那没有办法,随机性指数抽样能够满足的只是“科学性”,对付不了我们的某些在网络上骂娘在电视镜头前献媚的分裂的同胞。
客观来说,这份榜单仍不失为相对公平的调查:爱德曼位列全球五大公关公司,秉承美国人有一说一的光荣传统,更有“全球最大独立公关公司”的美誉。况且“信任榜”发布在每年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开始前,其独立观点的指导性价值尤大。
姑不论高居首位的中国特色的“信任原因”,或者美国人业已养成习惯的那一套“高标准严要求”的反骨心态。我们只看巴西百姓对政府85%的信任度,就很难与《精英部队2》的剧情画上等号。既然人家是完全的言论自由,政党制度和联邦制度的离心特质和分散行为十分明显,那么这个调查总归是客观的了吧。
“榜单”的另一块商业信任度,巴西高达81%,中国是61%,均远超传统发达国家平均线。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对比尤为显得重要,相比较全球民众对商界正面信任度的56%、非政府组织正面信任度的61%,人们对媒体——总在各种独立电影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正义使者——的信任度,只有区区49%。
怎么回事?和电影中的画面完全大相径庭、南辕北辙啊?
电影中正义的左派议员、独立记者和一群突然杀出的骷髅头战士,只能是艺术加工生产线下的产物。事实应该是,政客、警察、商人、毒枭、杀手他们人人混迹于“系统”——BOPE同样也不可能免俗,凭什么这个组织就可以正直、坚定、出淤泥而不染?
现实中里约州的BOPE确实腐败了,于是之后诞生了战斗力更强的圣保罗州的PMESP,接着再次腐败。
将一部企图直视社会制度问题的影片的冲突点寄望于此,本身就不足以深刻,无非仍然是乌托邦式的隐喻罢了。

5
我想,这可能也是二十一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后的,一个较为明显的全球化意识形态变革特征。在西方国家,争取民主的方式不再仅仅是游行、聚会、斗争和革命,一种更温和而有效的方式越来越被认同——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是大多数西方国家在文学、电影审查制度上如此宽容的原因之一。
由此,《精英部队2》这部杰出的电影,其在现实意义层面的价值并不能和大多数观者的震撼与触动形成正比。人们似乎开始接受,一方面我们必须在枪支、毒品、暴力、腐败和杀戮中生存,但另一方面——假使你只为追求自由自在的灵魂和衣食无忧的简单生活——那些贪污腐败的政客、杀人不眨眼的毒枭,基本上也不会找上你门前。
事实是什么?
事实就是,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度,“审查”未必就一定比“绝对的言论自由”来的蔑视人权;“稳定”也未必一定是个值得抨击的词汇。张口动辄“人权”的国家本身就有黑社会背景,终日不离“人权”的无政府主义者更不值得同情。
选票重于一切——虽然已经被无数的文学作品、电影和各种戏剧反复挖苦——但这确实是一个真实而正确的真理。

6
如果说这部影片存在着对我们的现实意义,我想应该是一个选择题。在政治体制暂时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假如多党联邦带来的是公平公正、开放民主、灵魂自由却毒品泛滥、枪支遍野和罪恶横流,假如一党专制带来的是审查四野、游行受制、人权片面但社会安全、效率突激、生活质量迅猛增长。你咋选?
无论你在内心深处选择哪一项,皆无不可。但最好不要先护起宝贵的裆,再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抨击一切,这是小愤青。
可悲的是,在.CN的广大疆域中,这样的“护裆小愤青”遍地都是。

7
这里还有一个题外话,我发现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包括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大多数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他们喜欢《波士顿法律》中的一大撮右翼人士,艾伦抑或丹尼;同时他们也对一切看似相亲相爱、温柔动情的左派情有独钟,比如我现在正讨论的一大批“巴西电影”、比如柯本的音乐、萧红的小说——可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自身其实并不是什么中间派人士。他们不懂得政治、信仰、自由甚至起码的社会学知识,可他们偏偏喜欢议政论政批政,只要有机会人人愿意参政主政。
如今人人都在网上骂政府骂官员骂制度,其实别的国家的人民也骂。但人家骂是为了获取更具体的民主形态,我们骂纯为个人发泄。鲁迅先生曾数次提及“民族劣根性”,我认为当下倘使有“劣根性”这玩意儿,概莫如是。

 4 ) 以白到黑的演变

  《精英部队2:大敌当前》是一部看完会让黑暗中的观众感受到隐隐绝望的作品。

 

    这种绝望或许来自于两种力量的冲击。一方面是本片主题和内容,尽管发生在遥远的拉美,却无法不让人设身处地联系到现实中的林林总总。巴西里约各处腐败滋生的呈现,至少很容易让人想起老港片里常拍的“廉政公署”成立前那段岁月。远的如《雷洛传》一干枭雄片,近如王晶《金钱帝国》。但本片剧本的视野和野心显然更大,对黑白社会的互相转化的思考与探索,细想来也许只有杜琪峰的《以和为贵》可以相比。

 

    另一方面,是这部电影的总体素质,会让如今在投资不断追加、宣传花样百出而显得“蒸蒸日上”的中国商业电影,露出花团锦簇中最尴尬的一面:无力。是的,经常会有一些电影充当这样的角色。如果是如《阿凡达》《盗梦空间》在好莱坞体系下以成熟工业奇观来夺人眼球的“大片”,还可以抱怨从规模上无法相比。但另一些如《精英部队》这样以中小投资规模,扎实的剧本,出色的表演,干净利落的影像视听切切实实撼动心灵的作品,其实在各方面硬件比较于当下中国电影都没有特别的优势。当然可以抱怨审批与不分级制度阻碍了很多题材的发展,但也许归根结底是我们失去了踏实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的心态。

 

    《精英部队》的摄影多是手摇跟拍,突出某种临场感和即使风格。很多场景内是安排好调度下的一镜到底,完全与“电视剧视觉”里那些“中景切近景,全景切正反”的格式是两回事。由于角色经常处于激动的情绪下,镜头的摇晃会加强那种焦躁不安,但并不代表摄像机会乱晃。在拉西欧监狱暴动之后,人权斗士弗拉加对着镜头咆哮着抨击政府,镜头不动声色地把焦点从他的脸摇到了后面转播车的卫星发射台上,又慢慢摇下来。画面里的潜台词,不言自明。至少这才是电影的腔调。

 

    如果没有看过前作,看这部《精英部队2》也不会有太多的情节障碍,不需要去特意补。第一部是纯粹集合与训练部队,打击贫民窟里的毒贩,第二部把矛头直接对准了那个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系统”。整个故事的主线几乎算是吴思《血酬定律》的最佳注脚,把书中提到的“为了追求血酬的长期最大化,土匪愿意建立保护掠夺对象的秩序。而为了追求短期血酬收入的最大化,合法的暴力集团也可以退化为土匪。”的定律做出了详细呈现。

 

    虽然所有人都演得非常抢眼,但男主角瓦格纳·马拉还是牢牢把电影的气场锁定在自己周围。脱下了军装换上西装的纳西门托,背越来越驼,眼神越来越暗淡。他总是有点歪着头看那些政客表演,面对爱人和朋友却又只能垂下眼皮。政治游戏中转来转去,这个当年的战士发现自己始终是一枚棋子时,纳西门托的背影显得非常孤寂。但当他的底线被压垮,那种从内心中爆发出来的火焰,却依然是惊人的。这种火焰其实始终没熄灭过,它时刻将观众的情感炙烤,让我们为那个基本不曾接触的国度的每一件犯罪而揪心。

 

    如果11月还有什么电影值得去电影院观看,那么只能是这部其实并非同步上映的《精英部队》。

 5 ) 精英部队:上帝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在上帝之城见到里约的一个侧影,枪支,毒品,暴力泛滥的街头和根深蒂固的腐败,想象中的地狱不过如此。但2010年廉洁指数巴西排名69位,中国78位,俄罗斯154位。
可见,地狱的下线是无法用想象触及的。

在第一部里,纳西门托是一个渴望回归平凡生活的警界精英,他所领导的骷髅头部队是里约真正意义上的警察部队,这支特别选拔的精英部队的徽章——利刃刺穿骷髅——极好地诠释了他们的理念:没有腐败,没有畏惧,没有怜悯。
但是,纳西门托用他日渐苍白的脸色告诉我们,骷髅头不是里约需要的答案,以暴制暴的精英主义已不堪重负,陷入绝望的困境。
续集里出现的弗加多是另一类人,电影开始的时候他多少有些让人厌恶,他用人权维护监狱中的毒贩,抨击骷髅头的暴力解决方式。从他身上你很容易联想到“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古训,对惯于采取霹雳手段的精英部队而言,这样的书呆子和他的人权理论是一种制度性的内耗。的确,民主制度和舆论监督,很多时候是决策效率的敌人。
但在最后,却是书呆子的弗加多完成了对警界精英纳西门托的拯救。
因为弗加多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纳西门托的理想在第一部里就已经死了。

摆脱殖民统治后,拉美诸国在独立之初不幸陷入战争泥潭,大半个世纪的彼此征战和内战,使军人在各国都成为一支足以主导政治走向的力量,几乎整个20世纪里,军方始终扮演国家的最后仲裁者的角色,无论独裁还是民主,都服膺其下。而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巴西经济奇迹年代,便是军方依靠技术官僚实施集权统治取得的成就。
但奇迹的背面,是被大幅削减压缩的工资和福利,贫困者在高通胀下丧失一切,在高得惊人的基尼系数和80%左右的城市化率面前,拉美城市纷纷被撕裂,一半富足繁华,另一半是我们在电影里看过的“上帝之城”。
在一座城市的天堂与地狱之间,甚至不到十分钟车程。

发现上帝之城自我生长的秘密,才谈得到改变它。弗加多发现了这个秘密,每一个被骷髅头清除毒贩的贫民窟都被腐败的警察接管了,他们垄断了贫民窟的水电气,网络、电视,甚至选票,从而收获金钱和政客。
骷髅头可以干掉最凶残的毒贩,但革除寄生于体制的腐败与暴虐,需要的却是一场革命。
骷髅头做不到,它的利刃不能挥向体制自身,它的柄操纵在政客的手中。
现在,你可以理解纳西门托的绝望了。

人的体制化是一个难以觉察的过程,你一定记不起第一次在黑与白的选择前沉默是什么时候了——而这只是开始——你还曾指着黑附和白的声音,你的语调一次比一次自然,你不再脸红,内心也不再挣扎。
现在,你不再相信任何理想主义了,即使那些理想主义者和十年前的你一样真诚,你仍然觉得那是多余的矫情,矫情得让人厌恶。你就是这么看弗加多和他口中的人权的,任何人说出正义这个词的时候你的嘴角都会抽动——你变了,之前你只是不相信改变会发生,现在,你仇视任何改变的企图。
是的,你已经习惯把体制的敌人,当做自己的敌人。
这是一种深刻的改变,即使在体制崩溃之后,仍将伴随着你。

体制与人性的互动是一个难以厘清的过程,体制化可以改造人的行为,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也能腐蚀体制本身。巴西逐渐实现政治民主化的二十年里,腐败并没有得到根治,这很象是在说,制度变革的功效也不过如此。
是的,我同意。但我也要说,让获得公正的社会成本降低,便是制度变革的意义所在。因为与人性的恶的斗争永无休止,唯有弗加多在议会发起的革命,才有社会能够承受的低成本。
民主制度不是立竿见影的开始,不是一劳永逸的结束,在这里,获得正义依然要巨大的付出,但它毕竟是一个开始,你看到了,影片的结尾,纳西门托作为证人站到弗加多一边 ,利刃终于刺向腐败的肌体。
尽管腐败依然强大,它用选票,用它能掌控的一切资源来应对弗加多的挑战。它可以让探求真相的女记者失踪,切割腐败的警察与政客。但对纳西门托来说,潘多拉魔盒里最后的礼物已经飞出来了。剩下的,是考验一个理想主义者具备怎样的勇气。

上帝一定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为现实主义者只能改变自己,唯有理想主义者会去创造和改变世界,赋予世界更道德更正义的定义。
你又撇嘴了——去照照镜子吧,理想主义者的“矫情”总会反衬犬儒嘴角的猥琐。

谨以此文向世上所有的理想主义者致意,无论你身在何处,愿你平安,自由。

 6 ) 这是一个糟糕的政治系统 这是一个依然还要希望的社会

有没有人觉得第二部比第一部还要深刻?很少有这种第二部拍的比第一部还要好看还要过瘾的片子,还是个警匪动作片!一边看一边感慨天朝什么时候能拍一部这么深刻好看的哪怕只是一部类似的电影就好了。可我想我们大天朝大约是拍不出来的,首先广电就不可能过立案。
如同第一部一样这部也是通过纳西门托的叙述交代展开并贯穿全篇,用语言来以弥补画面的不足。整部片子的色调都偏灰暗,哪怕是白天的派对都没有强烈的色彩,让观众能够很快速的进入角色和氛围。电影开头就制造了一个悬疑让看客揪心于纳西门托的死活,紧接着却进入倒叙,而且还是从四年前说起。不得不说一开始我都看的莫名其妙,可妙就妙在短暂的蒙圈后你能很快的明白故事的走向和叙述方式,从而安心的看电影而不会分神考虑要不要关掉。
<图片2>
(一直觉得这一幕挺过瘾的,骷髅头VS自卫队。枪战虽然不是大场面的那种激烈,但却振奋人心)

我觉得导演高明之处还在于他没有用镜头语言立刻向观众表明他自己的立场,也没有给机会让观众对片中主要人物妄下断言,到底纳西门托为首的骷髅头是对的,还是弗拉加为首的左翼人权派是对的,至少在我看片时思想天秤是摇摆不定的。他只是一步一步的推进剧情发展,让观众自己去慢慢体会这两人的政治立场的变化,在快要结束时在表示自己的立场,从而达到这部电影本身要探讨问题的深度,就像是观众跟着片中主角一样经历了一次成长,政治的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和上一部一样,这次也经历了一个葬礼,是安德鲁的葬礼。他和他的好朋友,上部死去的内图是真正的为岗位奉献了一切。只是一开始就知道警队腐败知道法比奥是什么样警察的安德鲁最终还是死在了执着、一根筋上。当初朋友的死促使他为骷髅头奉献一切,死在自卫队手上真没有死得其所。但葬礼的安排却有着很大不同。大家应该有比较深的印象是安葬内图时,纳西门托最后给棺木覆盖上了骷髅头的旗帜以正内图的身份,这是一种认可和见证,内图确实也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合格的骷髅头。而安德鲁的葬礼上棺木覆盖的是骷髅头旗帜做底加盖巴西国旗,因为安德鲁是在政府行动中牺牲,而他的牺牲进一步激励了男主揭发腐败事实的决心,他的牺牲让片中所有巴西人都从幻想中醒来让他们看到政府、警局的肮脏交易。
<图片1>

正如片头吐槽的一样,美国大片老套。其实许多讲警察故事的电影很容易就陷入了一种孤胆英雄的光环,最后经常也是大团圆的结局。可本片却实实在在的写实了,用现实打了那些大团圆的脸。虽然纳西门托的证词和那场成功的CIP导致了一场大清洗,许多政客、腐败警察关的关杀的杀。但很快新的上位者也来了,就如杀了自卫队队长夺了游艇的是法比奥,被指名点姓控诉的州长赢了下一个四年任期,许多更大的幕后政客还稳坐高位。导演也接着纳西门托的旁白说出了本片的议题:谁扶持了这一切腐败?为什么支撑着一切不合理的系统还如常运行?难怪还有贫民区难怪巴西利亚有那么多丑闻。
作为观众的我们难道还有隔岸观火的凑热闹心态么?这种现象普遍于世,每个国家都有这种日常。腐败的毒瘤什么时候才能根除?如果这个问题问我的话,大约我会这么回答:只要有人类就会有腐败,因为人类即欲望。正如片中所说改变需要很长时间,如果任由这个糟糕的系统运作下去,还会有更多无辜的人死去。既然欲望是永恒的腐败是必然的,那么应该早点认清这个事实,用各种雷厉风行的手段来制止恶性循环下去。

 短评

是谁扶持了这个腐败的系统?演的很卖力很好看,犯罪以及政治因素都很真实啊,黑暗的政府黑暗的勾结,唯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他们呱呱的说话方式闹心啊。男猪脚很有气质啊

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苦啊,这咋迎奥运啊。这片太猛了。

11分钟前
  • 阿子
  • 力荐

牛逼得无语了,直接5星。本以为第二部会比第一部差点,结果发现第二部给力得更上了一档。最后追问“系统”源头的时候那个从Esplanada穿过国会大厦再穿过国旗塔的航拍镜头帅呆了!气贯长虹的反动豪情啊

15分钟前
  • 胡子(胡续冬)
  • 力荐

比第一部更加震撼,从体制的角度去诠释暴力、政治、民主的多重困境。

16分钟前
  • 范同学
  • 力荐

野心真大。已从第一部的巷战写实上升到政客媒体等当权者的高度,开始跳开暴力寻求真相了。不过这种处理上的改变是不是好事,就见仁见智了。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国内公映版本略作删减,但即使这样,仍然值得在影院看一遍这样的电影!

19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B】比第一部确实是好出不少,整个剧情脉络庞大复杂了许多,政斗武斗都十分精彩。但硬要说这娱乐片多有深度就是扯蛋了,只是点皮毛功夫就让愤青高潮了

22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真敢拍……

26分钟前
  • 白色的蓝
  • 还行

这是巴西影史票房最高的影片,如果我们也敢拍一个这样的片子,我相信绝对会成为世界影史票房最高的影片。

27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远超第一集!

29分钟前
  • 安东
  • 力荐

以后少看这类片子了,血液上涌,整个脑袋和脖子都涨得疼

30分钟前
  • shawnj
  • 力荐

比第一集强出很多,更加赤裸裸的反应了现实社会问题,阴暗面与体制的腐败渗透到各个阶层,力道相当足。这部电影在剧情与娱乐层次上升级到极高的层次,结尾令人意味深长。相当精彩的电影

33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影片的强叙事旁白连起来就是一片论文啊有木有,继续福柯啊。这一次成功接续到意大利政治电影及其后的光荣传统之中,论述条理清晰,论据有力,成功给出一种复杂社会力量博弈的解释。太个人英雄主义。找了半天发现美嘉的是原声版,不过中影公司你敢不为了节省那么二十分钟删戏么?

3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1.这不是电影,而是一场生活,是关于无数人的人生;2无比逼真的枪战戏,你手握着枪支,心里是害怕到绝望还是充满兴奋的快感?3.浮华的政权踩在腥味的血泊上前进。一具具无名的尸体被遗弃、被忽略,他们成就了这个腐败的城市。

3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第一部是泾渭分明的正邪对立,揭开表面的肮脏疮口,第二部则是一团混沌的灰色地带,直击内里的顽固癌症;疮口易于清理,癌症却难以治愈,于是只懂得以暴制暴的BOPE沦为利益集团的棋子,试图从体制内改变体制的人要么被同化要么被毁灭;个人只是体制这部机器的小零件,永远可以被替换,这就是其可怕之处

4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确实比1好看。里约真的处处重武器啊?!还要不要去玩儿啊!

46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倡廉只是表面,反腐才是根本

4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毒贩再狠,狠不过警察,警察再黑,黑不过政客,政客再黑,黑不过……低阶的怪兽总是被高阶的吃掉,在利维坦的大机器上,螺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总是随时可以被替换……

4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到“体制外”去,做“特立独行的一小撮”!——野心与力度均超越第一部。

53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无法理解这电影是怎么被允许在大陆的影院上映的……太过彪悍了……

58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