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

爱情片大陆2012

主演:万茜,秦汉,冯绍峰,凌峰,铁政

导演:吴琦,高峰

播放地址

 剧照

柳如是 剧照 NO.1柳如是 剧照 NO.2柳如是 剧照 NO.3柳如是 剧照 NO.4柳如是 剧照 NO.5柳如是 剧照 NO.6柳如是 剧照 NO.13柳如是 剧照 NO.14柳如是 剧照 NO.15柳如是 剧照 NO.16柳如是 剧照 NO.17柳如是 剧照 NO.18柳如是 剧照 NO.19柳如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9 12:50

详细剧情

  才女柳如是与文人钱谦益的爱情传奇流传了几百年。  柳如是(万茜 饰)是青楼的头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主张男女平等,关心家国大事。而在政治风波中历尽尔虞我诈的钱谦益(秦汉 饰),身心疲惫,纵情诗酒却又心怀社稷。机缘凑巧,他们以诗为媒,惺惺相惜,因为互相欣赏走到了 一起。然 而,山雨欲来风满楼,巨大的变故随之而来,一个朝代眼看就要沦亡。面临改朝换代,因观察历史的角度不同,钱、柳两人对时局的看法发生分歧,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一个远去北上做了清廷的官员,一个南下去追寻抗清的南明军队。繁华过尽,他们又破镜重圆,在红豆山庄过着普通平淡的田园生活。

 长篇影评

 1 ) 不仅仅是穿越那么简单~

    影片的开头,一副泛黄的挂画上,一个女人冷眼睥睨着这个世界,她的衣服上的装饰隐隐泛光,但衣服和脸庞却是遥远的。一个女人从这幅画面开始了她一生的诉说。
    故事的明线是秦淮名妓柳如是一生的情感波折,在情感故事背后,还有关于中国传统文人的诗酒风流,乱世文人的两难抉择,历史宿命下的个人的无能为力,这些主题在此起彼伏的昆曲中交叠,欲说还休,使电影又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
    电影的结尾处咋看来很突兀的“穿越”,使一部本来一本正经的古装片瞬间集体穿越,场景转换到一个现代的展厅里,可能是一个关于名妓柳如是的主题展,在柳如是画像的注视下的展厅里集中了影片中出场的主要人物,他们若有所思又无从起。我不认为电影结尾的这个现代场景是像《步步惊心》里关于前世今生、客观的历史夹缝中关于个人的某种可能的印证。我以为,结合电影的开端,这个结尾有着更为深远的意蕴,是一个经历过由色到空的轮回的女人(墙上挂着的柳如是),对那些穿着现代服装依旧在红尘中辗转的人的注视,墙上的女人也如这群现代人一样,有过生动的人生,但最后,也只成为墙上的一副挂画,冷眼看世间。那么这群现代人呢?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呢?其实结局已然明了。“此去柳花入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自从赤条条地被抛入红尘,经历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那么多岔路口,那么多无奈,我才明白,我们永远无法明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事,原来,我用尽一生的时间,只为擦净六根所沾染的尘灰,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这是柳如是最后的旁白,其意境与《红楼梦》里的“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入空”的色空轮回类似。柳如是一生辗转红尘,那么多的情,那么多的色,最终都随风而去,只留下一副泛黄画卷,情情色色最终都成空。
    如果没有结尾的现代场景,可能电影就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着中国古代最常见的才子佳人、乱世文人元素,但如果加上最后一个场景,那就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而已,故事之外还有深意,是一种由色入空的虚无观,一种在时间流逝中个人的无所去从之感。若按照穿越来理解的话,最后一个场景和整个影片的气质是格格不入的,我不相信导演或是编剧会这般脑残地自我摧残。
    相比那些大片的喧嚣,《柳如是》显得低调而平静。万茜饰演的柳如是作为秦淮名妓初看的确不够妖艳,但从整个影片来看,作为一个才艺双全、柔中带刚的角色,万茜的那份清丽和淡然确实很符合这个角色。秦汉演的钱牧斋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基本符合我心目中的钱谦益的形象,唯一倒胃口的是只顾着念台词的冯绍峰,出场不到两分钟,陈子龙的形象瞬间被毁╮(╯▽╰)╭。影片也不乏美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柳如是和钱牧斋的洞房之夜,比较含蓄的香艳,洞房的画面之后接着便是对一朵盛开的洁白的荷花的特写,让人浮想联翩,还有竞选花榜时寇白门随风飘摇的玫红色的纱裙,柳如是夜下清唱的画面,曲美,人更美。
    给五星,力荐。

 2 ) 关于演技,关于历史

        在网上下载的电影,很抱歉由于对国产电影的失望,轻易不进电影院观看了,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觉得折腾很远看了一场特郁闷的电影实在不值得,但《柳如是》除外,影片还好,可能是被前一段时间的类似历史题材的《战国》还有《杨门女将军令如山》等给刺激的,对国产古装片更是绝望,但这部电影与之相比真是精彩,至少能看到电影对于人文精神的那种敬意。
     对于演员的表演没有太多发言权,万茜我本觉得她长的一般,不难看,但也没有惊艳的感觉,然而她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没有通常青年演员的那种浮躁以及模式化,看的出还是非常用心的去演,气质每个人都不同,也不可能要求现今时代能塑造出古代才女那种气质,但心思是在的,这一点足够了。秦汉,岁月让他沉淀了不少,比当年琼瑶小生的时候沉静许多,外在的帅气已经内化,除去有点别扭的台式普通话,整体的气质还是很好的,特别是后半部,非常入戏;冯绍峰,我一直不认为他有演技,抱歉,可能会招致很多粉丝的恶评,大概十年前看过他演的一个电视剧《爱情密码》,那个时候他还叫冯威,后来看他的《宫》居然感觉和以前是一样的,当然,他长的很帅,毋庸置疑,这部电影里面比那些电视剧还是有很大的进步,至少能感觉到用心,可能是整个电影的氛围的影响,里面大多数演员都很用心,这在现在的国产电影中相当难得。
    吐槽一点激情戏,不知道这个时代的问题还是跟风,《色戒》一出,之后所有的电影都往这上面靠,也不管是不是为情节服务的,这部电影我觉得完全可以像以前那种拍一个模糊的帐子的飘动就可以交代了,非有万茜和冯绍峰的裸露戏,有点不爽,正担心秦汉是不是要晚节不保,还好,没有小冯露的多,只一点点就带过了,不过这个尺度在整个大环境中,已经是相当好的了,也松了一口气。
    说说内容,以前对于钱谦益一直看法很矛盾,虽然他学问很赞,藏书丰富,而且学生都很牛,但总是被人诟病少了一些气节,他自己恐怕也是很矛盾,电影里对他的处理相比之于主流历史柔和了许多,批判少了很多,加了更多的苦衷与无奈,也反映了电影对于忠义的思考,一定要像史可法那样英勇抗击,失败后连累百姓惨遭屠城,还是忍辱投降,保得百姓平安?哪个是忠义,争议不断。相比之于现在沸沸扬扬的各种穿越小说对于历史的另类解读,这部电影还算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太大的篡改。然而我在想,现在满族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且基本被汉人同化,对于清灭大明,我们没有那种太多对外族侵略的痛恨,特别是最近很火的清穿,康熙啊众多阿哥党,似乎已将八旗入关变成一件天大的好事。然而再想远一点,改编桐华的《大漠谣》遭到很多争议,在于把匈奴与汉朝的战争写成匈奴的自卫,抱歉没看过,大概是这样,引起广大网友的不满,桐华的态度很明确,借用大仲马的话,历史不过是挂其小说的钉子。然而历史真的是任人涂抹的小姑娘么?当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因为感情或者某个女子或者某个现代网络小说写的故事才发生的,甚至因为穿越的主人公才发生的,这样的历史,还能称得上历史么?话语权一直是历史问题上不可绕开的问题,当话语权在匈奴或者在金国,那么,霍去病、岳飞等成了人家眼中破坏和平的挑战者,我们又当如何自处呢?
    扯的有点远了,电影是好电影,虽然在节奏感以及语言上还有待加强,比如牧斋说,你就听风看云晒太阳。唔,总觉得晒太阳跟前面有点不搭,也许是我孤陋寡闻。
   总之,在现今对艺术缺乏敬意的中国电影中,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为了里面那诚挚的向文人精神致敬的态度。

 3 ) 从《柳如是》看文人题材影视创作之难

    我向来喜欢阅读传统文化名人的故事,面对着成天充斥荧屏的各种蛋碎穿越宫斗古装剧,就总在想我们有这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供取材,为什么编剧导演们对这些兼具思想性和观赏性的宝库矿藏弃之不顾呢?后来每当我再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我都会及时打住,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我这样无比纠结的心态:一方面既希望那些故纸堆里的美谈佳话落实到真真切切的镜头画面,另一方面又担心凿得太实破坏了文字带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或是白白毁了历史人物的传奇性又令自己大失所望加痛心疾首。我看过的影视剧不多,但就我知道的以文人为题材创作的剧观之,基本上大部分都给白瞎掉了。于是我们的心灵就受到了创伤:与其让那些令人神往的背影被白瞎掉,还不如让他永远留在纸面上。
    所以过去我总在心里吐槽这些电影的主创人员为什么不能拿出足够的诚意、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严谨的考据精神来对待这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以为只要能稍稍摒弃一点以商业利润为旨归的功利目的和以搏出位夺眼球为手段的庸俗趣味,就应该能够创作出雅俗共赏的、有内涵有精神有美感的文人题材影视之佳作。但后来我在慢慢思考过后,发觉这个问题可能远没这么简单。且不考虑现实政策、市场、拍摄条件等种种因素(作为一介业外人士的我也不懂),仅从文人故事这个题材本身的特质来说,如果要改编成影视剧,就可能有许多局限处让创作者们觉得掣肘,以至于棘手。也先不考虑能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那些大文豪气韵神似的演员(而且就算找得到,似乎每个观众对人物的理解也会不同),就说说这文人故事本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它在被改编为影视剧时会有诸多为难处。
    我们先得知道古代文人生平研究的成果是怎么得来的。同样作为一介业外人士,我就来妄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我觉得文人生平研究有点像画画,先勾好轮廓,再逐步上色,但与画画不同的是,这色彩能不能上得完全就不好说了。比如说某文人在二十四史里有传,那么就可以依据该传记为他的人生勾出一点大致的轮廓,但是因为这些传记都过于简洁,只能勾出生平中的一些重要节点,而更多的细节,也就相当于画的上色,就要靠各代的笔记杂闻和对他本人的作品研究来补充。而要更好地理解这些人物的事迹和思想,从他本人的文学创作来入手是非常之重要的,这大概就是陈寅恪先生在为柳如是作传时所采用的“诗史互证”的方式。但是这对拍电影就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这些文学作品在电影里要怎么表现?它们对人物心态、思想和处境的理解非常重要,有些经典佳话甚至就是直接建立在作品之上的,可这些作品又往往是很有技术壁垒的诗词歌赋,于是怎么办呢?把它们念出来吗?好像很多影视剧都是这样来处理的,但是这也要以诗词比较易懂且与具体故事情节联系得十分紧密为前提,还要在电影里穿插得恰到好处,要不电影就给整成诗词朗诵会了。如果是那些具有意象化抽象化特点、抒情意味浓厚又没有具体本事的诗词,比如柳如是在与陈子龙恋爱时写的那些传达她幽微心曲的小令,那真是不好表达,如果再加上点令今人头疼的典故啥的,那就是念出来都没法了啊。但是这些东西对深层次地理解文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况味那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在书本上了解他们时就是通过这些作品建构起了脑海中的观感,但是电影似乎只能把这类诗词抽象地融会在自己的影像风格上,不过这对于没读过作品的观众实在有点流于虚幻啊。
    第二个就是文人生平故事的连贯性可能不是很强,我们看到的只有他们人生中一些最精彩的片段,比如那些耳熟能详的掌故美谈,如果真拍成电影我想任何一个编剧都不会放过,但这些掌故就是他们人生中一些散落的节点,也许掌故与掌故之间还缺乏内在的很直接的联系,不像侦探故事那样每个情节环环相扣,观众看起来就会觉得缺乏一以贯之的快感,从而觉得情节破碎,矛盾推动力不强。我想导演也不可能把这些掌故分别拍了然后就简单粗暴地拼接成一部片子,毕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啊,那这中间的时间空白点总该适当地补充补充,交代交代吧。于是这又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交待这前因后果不能篇幅太长喧宾夺主,只能点到即止(尤其对于电影来说),但是具体情事的脉络又相当复杂,要交待得比较靠谱就要多方顾及,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些朋友所说的《柳如是》情节切换频繁、生硬又比较破碎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觉得《柳如是》的信息量是相当大的,里面其实涉及了晚明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但他们大多数在电影里都只出现一两次,对于我这种有人脸识别障碍的人来说,往往还没分清楚他们谁是谁这个片段就过去了。就算我自以为还是读过些柳如是故事的人在观影时都觉得会有一时反应不过来的地方,更何况那些对柳如是了解不多或是完全不了解的朋友,看起来真有点云里雾里的。不过我倒是比较理解导演的难处,或许对于真正的天才来说这不会成为障碍,但就我个人看来,这确实是个难点啊。你说这些情节不交代吧,本来电影就已经把故事简单化线条化了,再这么弄文化意蕴肯定得大打折扣。讲吧又讲不深入,观众又觉得条理很混乱。就算是这样,不了解柳如是故事和那段历史的人可能还是不能真正理解片子中的一些情节,比如柳如是与陈子龙分手、又主动上门拜访钱谦益的深层原因,比如如是目送小宛婚轿远去那意味深长的眼神,再比如绛云楼大火对中华文化意味着什么,个中深意可能真得对晚明才姝和明末清初史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体会得到。二是这填补空白的许多具体细节和对话之类的又要靠编剧自己来推想来创作,于是大家又可能觉得YY成分过多,台词不对味。
    人们常常说电影就是叙事的艺术,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情节脉络安排得井井有条又让人觉得意蕴无穷,可能真的取决于创作团队的功力吧。不过,我觉得所有这些“问题”或许正是导演将本片定位为“文人电影”的原因所在,也许我们并不能用惯常剧情片的思维来理解这种电影,它或许就像吴文英的词一样,意象化抽象化跳跃化,虽被人斥为“七宝楼台”,但七宝楼台也有自己的绚丽夺目之处,那就是有更多的空白可以留给我们自己去涵咏去体味。
    其实我觉得像这种以传统文化为基的电影,只要对传播人文精神能起一点正面的作用,哪怕只是唤起了我们心中对美感的一点向往,即使不算成功,也应该超过及格线了,不必过于苛求。《柳如是》里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园林、服饰、诗词、昆曲、古籍之类的东西还是比较好地传达出了那个时代的韵味,就冲这点来说,我觉得就是值得肯定的。
    一点浅见,还啰里啰嗦的,各位轻拍~

 4 ) 海內如今,當時天下



今天下午,在時差懵懂之中飛上塵網,終於看了電影《柳如是》得償宿願。看到一半,略知其大意,惟已不敵睡兵,遂先入夢鄉,拋下錢柳等人繼續在遺民與貳臣的俇攘中掙扎。醒來時,恰與他們共赴老境。

試問枕邊人,這十幾年中發生了什麼大事?卻道,原來是一個當壚野老,以一番 朝代更迭不過一場大夢的閒話,遂教河東君幡然改轍,沒跟著鄭成功去了臺島云云。真沒想到與我午睡同時,錢柳諸人也還卻了一場槐夢啊。但又不禁莞爾。怎麼當年我的夢裡就沒有一個當壚嬌娘,用幾句鶯聲燕語,勾轉了我去遠離臺灣呢。歷史與人生,當真可以這樣偶然作戲嗎?

真可歎,什麼是亡天下、為什麼明末人對天下之亡如此恐懼憤恨,此片畢竟夢寐。

或許,那是因為我們的天下,早已亡之又亡,再三再四。我們的世界連同我們自己,早面目全非。我們都是貳臣、参臣、肆臣乃至伍臣的後人。甚至於,天下之亡,還多的是我們的先人搞出來的。

不說這些了。當今之世,此片已屬難能可貴,我就不再求全責備了。但唯有一點還是得說。我們既不談國家大事,只談風月詩詞,那麼詩詞念誦就該特別講究。且說河東君虜獲錢謙益芳心的那句詩「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女主角讀不出入聲字,這可以諒解,但是西泠二字,可不該讀成西leng3。

更惹人興歎的是,河東君詠岳武穆「海內如今傳戰斗,田橫墓下亦堪愁」這兩句詩固然膾炙於劇中人口,每逢國難當頭就要拿來吟誦一次,但戰斗二字竟都讀成「戰鬥dou4」。我記得,從前讀《柳如是別傳》,見引的是「戰斗dou3」,蓋指刁斗而言。傳戰斗,猶似傳刁斗,當是變化唐詩「寒風一夜傳刁斗」而來。換字原因,或許為調和平仄,或許是因為河東君一向作異好奇。總之簡字天下裡,斗鬥已然混一,無所區別。

但此片所演的,畢竟是古人之天下。

 5 ) 江南遍地风流之《柳如是》

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

 如果把秦淮八艳拍成一个系列,平日里埋头在书桌上的文人们大约会进一趟电影院。

 

找茬也好,找共鸣也好,总归是知识分子熟悉的题材,能听到案头上常出现的词儿曲儿,见到竖版繁体文里的老相识们。早先有1991年版的江苏台电视剧《秦淮八艳》,也有根据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白门柳》,但在大银幕上,也只有最近上映的这部《柳如是》。

柳如是,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嫁给钱谦益(晚明礼部侍郎,文坛领袖,降清后仍任礼部侍郎)。学者陈寅恪费墨80万写成《柳如是别传》,从晚明到清初,将与她结交的文人雅士一一列出,旁征博引,以诗证史。

这部《柳如是》,你可以当它是一部平常的电影,也可以看作是吸引你关注晚明文人生活方式的一个楔子。

晚明文人生活志

用上好的锦笺和方家顶烟旧墨画没骨牡丹;由蓝颜知己广发英雄帖挑选才子;文坛翘楚与名妓同游,春日选花魁,清明办“寒食文宴”,芒种祭花神……电影从创作之初就没想“戏说”,而是用记载在册的细节拼贴出江南文人的生活图景。此外,也将个人和国家命运出现转折时士大夫们的选择,以及这选择对身边女性的影响置入其中。

这电影,给文人看,可以玩一场“大家来找茬”的游戏;给非文人看,是普及一下古人的生活方式。

片段一:生意人索某才疏学浅,玩行酒令抽词牌时,遇一生僻字,登时语塞。柳如是瞥了一眼,淡然道:“頮,念hui(四声,音同‘惠’),以水頮面,是洗脸的意思。”索某遂汗颜,不再言语。

瞧,生意人可不像现在这么好混。同志们,顺道怀念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吧。

片段二:考取功名上京赴任的陈子龙与柳如是划清界限,但仍心有牵挂,赠她礼物。陈道:“知道你不喜俗物,这本《戊寅草》我特地请了徽州最好的雕版师傅,足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刊印出来。”

《戊寅草》是柳如是的诗集,陈子龙作序且有批注。这是为才女专属定制的礼物了,跟现在款儿们送出的高级定制服、定制珠宝相比,实在是有情趣得多。

片段三:董小宛出嫁。和寇白门、柳如是喝了离别酒。入夜,冒辟疆才在后门带一小花轿接她。柳如是拿出烟火为他们庆祝,冒辟疆婉拒,急匆匆消失在巷子口。

人说名妓“谋爱亦是谋生”。此话不假。柳如是嫁给钱谦益时,是青天白日,明媒正娶。这是她在亲见董小宛之境况后下的决心。钱面对友人提出的“国破时还与河东君谈情,是读书人失德”,仍坚持与柳结合。虽然后来因钱谦益向清兵投降,柳如是作为钱夫人一起饱受世人诟病,但从归宿看,柳如是比董小宛要好多了。电影仁慈,没有表现钱谦益死后她被争家产的乡邻逼至悬梁自尽的惨状。柳葬于虞山下一孤坟,钱谦益与发妻合葬。所以,董小宛与柳如是,在大婚当日有不同际遇,然在生命终结前夕,殊途同归。

片段四:钱谦益与说客并排而坐。半晌,钱只说:“请带话,一、不能伤害无辜百姓,涂炭生灵;二、尽快恢复科举取士,让文脉延续。”

史可法殉国,钱谦益投诚,历史对二人早有高下之判。但在本片顾问、作家阿城的眼里,“自古父母官在平安时享百姓的福,在战乱时就要替百姓受辱。”史可法留得英雄名,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百姓受苦。钱谦益跪地献城,一人挨尽天下骂名,却保一城百姓无虞。在阿城的建议下,导演将这种观点放在戏里。柳如是有更加大义的观念,即献城后自尽,“你殉国,我殉夫”,被钱谦益拒绝,他认为“草木一生,枯荣自有天定,何必要去死。”钱柳二人之高下,电影倒与相关记载是相符的。

纪录片与故事片

导演吴琦,原是央视的口碑栏目《人物》的主编,后来被新影厂厂长高峰招去做纪录片。高峰从央视里圈走了好些钻研业务、文人气比较重的导演,除了吴琦,还有《故宫》的导演周兵和频频在国际上收获纪录片大奖的梁碧波。

有一场钱、柳宴请阮大铖的戏,想加一幕柳如是唱阮大铖写的戏曲,吴琦像回到做纪录片时期一样去寻找资料,最后在中央戏曲学院一位老教授家里,找到了《春灯谜》、《燕子笺》的民国影印本,带着词去苏州昆剧院找人谱曲,便有了那场戏。

好在有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打底,为吴琦省去了查阅史料的时间,却也因为先生详细的考据,让他不得不选取柳一生中与几位重要的名士交往的段落。“我们必须舍弃许多好故事。因为时长有限,资金也有限。”

本片肯定不是纪录片。但在视听语言与结构上还是甩不掉纪录片的痕迹,对高潮段落人物情绪的把握也欠妥(钱柳在投河殉国上的分歧)。你可以把对电影本身的点评暂置一旁,毕竟在文人电影缺失的当下,难得有一个大银幕作品愿意带你回顾中国文人最后的好时光。

最不像宣传片的宣传片

看完此片,谁会想到这是常熟市和中央新影合资拍摄的地方文化宣传片?

常熟的文化部门与广电局非常开明,从最开始立项就没把主题局限在诸如“改革开放”等套路上,只求做出“江南气”。

他们原本想将常熟人钱谦益作为主角,但在主创的建议下,改为浙江嘉兴人柳如是。在创作上没有像多数地方官员一样乱弹琴,给予了创作者最大的自由。若说有任何的意见,那只是在钱谦益的选角上,领导们不太认识原先导演推荐的台湾话剧演员金世杰,而改用台湾老牌偶像、息影多年的秦汉。

南征北战的吴琦和他的朋友们总结道,在江南做事容易些,是因为文化长官们大多有文化。《柳如是》里出现的匾额出自常熟一位官员之手;博物馆里几十万一把的老椅子,搬到片场当道具;要寻找剧中女主角的书法手替,一招呼便来了20多个能写“柳体”的女孩子……总之,江南遍地风流,此话不假。

 6 ) 哀明

     整个影片细节做得到位,而且也有江南那细雨绵绵,靡靡之音的感觉。 可能和大环境有关,对于满清入关的描写有些刻意的回避,并有意把这件事情归结为改朝换代,自然更迭。更是让一个群众演员来打圆场说“我们老百姓不管谁当皇帝,看明朝和清朝斗像看戏一样。”
     确实,中国人不在意皇帝是谁,可并不代表他们就一点立场和信仰都没有,中国人信家族,信祖先。明亡亡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在异族的铁蹄下,这个曾经华美儒雅的民族遭受了千年未有的变革,甚至于面目全非。
     诚然,很多江南的地区或明朝的大臣因为希望苟生,或者存有保全家人朋友性命的欲望而投降清朝。阴险的满洲八旗利用者汉人的孱弱,妄图彻底击碎因华夷之辨而根植于汉人心目中的优越感。他们用剃发易服这种野蛮的强制手段彻底改变了华夏族延续几千年的外型特征。最为注重文化传承的华夏族瞬间般丧失了与祖先的相似性,华夏的根基从视觉角度发生了严重的动摇。再次,清王朝的文字狱更是切断了华夏族的气节和已然顺应时代而进步的汉文化及其诉求。他们再次把华夏拉回了等级森严的框架中,并且这一次,加上了前所未有的奴性气质。
     终清一朝,多少见风使舵和善用手腕的小人,软骨头,汉奸当道,真正有正义感和人文主义关怀的士大夫多归隐山林。无数起义都破天荒地打着恢复前朝的口号,无论明朝有多么腐朽。这样的满清还能祈望他有所作为吗?中国近代的积贫积弱到底是“几千年封建没落的制度”还是因为满清的特殊性,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历史烟云散去,即便是主旋律的笼罩下,我也不认为应该将历史模糊地甚至歪曲地处理。 华夏族需要文艺复兴,需要找寻根基和凝聚力。这并不影响它在现今的社会与其他族群的求同存异。
    历史一直都在,任何为了满足当前利益而对历史做出的篡改只会在千年后,被后人当做又一段贻笑大方的历史。
     

 短评

在当今的国产片里,能有一部认认真真讲故事的电影极为难得。虽然俗套无比的海报、略为出戏的对白、糊里糊涂的剪辑和不知所云的结尾几乎毁了这个片子,但古朴典雅的布景、演员庄重出色的表演和制作班底认真拍电影的态度使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看!女主角万茜酷似章子怡,却更加稳重大方。这个演员值得关注

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优点:万茜很有气质。难得拍的很正经很用心,没讲民族和谐。缺点:不够精致,配角多带猥琐气,柳隐穿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7分钟前
  • 微神
  • 还行

中文系女文青先与同学始乱终弃,然后考上研究生跟导师搞在一起

10分钟前
  • 情天情海幻情深
  • 还行

三星给万茜,一星给还原。太美,一步一摇都像是明代仕女图里抠下来的影像,万茜的脸型,身段,眉眼,烟媚的笑容和克制的泪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流水账一样的剧情也阻止不了我想在这部电影里天长地久的愿望。

14分钟前
  • 沉木
  • 推荐

多亏了柳如是的名头,得以拍一部回顾明末士大夫生活和亡国惨祸冲击的正剧。但编导水平不高,有很多配不上钱谦益柳如是的低水平场景和台词。我看到不少短评说秦汉演技不行,但本片已算是他相对杰出的表现了,至少看到钱谦益投降、剃发的场景都让我揪心。

19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秦汉的普通话和剪辑的顺序有些违和。万茜的气质很舒服,蛮有味道。昆曲片段听出惊梦,寻梦,拾画。还有一句春来何事最关情,查了一下是阮大铖的燕子笺。,身段表情过得去。妆容服饰比较考究,明代气息浓厚。画面的季节感和光影很出彩,相濡以沫的爱情。不过柳如是的结局隐去了。结尾有匠心。

20分钟前
  • 曼殊
  • 推荐

拍的太轻了。不过类似的电影要多拍。

22分钟前
  • 菲利普
  • 推荐

画面还是挺美的,可再美也是塑料花,塑料花不是花,是塑料。

27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每个电影都是一个世界,每首歌曲都是一段恋情。我可以看取千部电影听取万首歌,却只有一段生命供取自由挥霍。

31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一位多次出入红灯区的朋友告诉我“现在的妓女越来越不懂风情”。往日青楼中的性情女子便成了他到不了的过去,现在红灯区只有性而无情,风骚难解,柔情全无。

36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你不怕,我出身青楼,辱没门楣;你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你不怕,世道险恶,人言可畏?钱死之后的故事可能实在文艺不起来吧,终究还是消遣的小片子。这穿越,我尼玛。

41分钟前
  • 青丝
  • 推荐

清新之风,如今还有这种很认真拍历史传记的真是太难了。

4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清新,朴实,有真情,值得一看,如果大陆的剧都能把明清风物拍到这个水准,我也就知足了。

47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对比那些华丽的巨制,本片在某些方面值得肯定。

52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没有双龙戏凤,没有狗血剧情。正经,太正经了!!!像纪录片一样靠谱的片子,除了台词稍微有点违和之外,无可挑剔!这样的片竟然有人打一分,那《金陵十三钗》你打多少分啊?

54分钟前
  • Wittgaard
  • 力荐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明末孤岛,乱世选择,尾声处理,很像《廉吏于成龙》的抽回现实 ps.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的片头丑爆了!

55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故事家喻户晓,主角英才美貌。

57分钟前
  • 狄恭至
  • 力荐

哪有评论的那么差劲.

1小时前
  • 今天吃什么
  • 力荐

竟然有很世俗的一部分,和文人电影那块,融合得很好。

1小时前
  • bloom
  • 推荐

摄影很美, 江南才子佳人,附庸风雅,万茜的表演恰如其分,好.

1小时前
  • 南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