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11天

剧情片大陆2012

主演:刘桦,冯远征,黄奕,郭家铭,奚美娟,柳岩,梁丹妮

导演:陈国星,王小列

 剧照

冰雪11天 剧照 NO.1冰雪11天 剧照 NO.2冰雪11天 剧照 NO.3冰雪11天 剧照 NO.4冰雪11天 剧照 NO.5冰雪11天 剧照 NO.6冰雪11天 剧照 NO.13冰雪11天 剧照 NO.14冰雪11天 剧照 NO.15冰雪11天 剧照 NO.16冰雪11天 剧照 NO.17冰雪11天 剧照 NO.18冰雪11天 剧照 NO.19冰雪11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0 04:48

详细剧情

  2008年1月26日到2月5日,突如其来的寒潮,使花城广州呈现一片北国风貌。数十万旅客滞留在广州火车站,故乡在召唤每一个游子的心。  没有人知道,满载团圆之梦的列车什么时候能够到来。这是广州交通史上最难忘的一次春运,无数旅客晕倒、哭泣、呐喊。  危难时分,数万名公安干警以自己的身体组成人墙来维持秩序,保障安全。11个不眠之夜,他们的眼睛充血了,嘴唇干裂了,声音沙哑了。11个不眠之夜让警民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长篇影评

 1 ) 《冰雪11天》:那场讴歌无法修饰的灾难

引:2008年那场雪,我挤在西客站苦等了5小时,归途列车迟迟不见进站,于是果断退票,放弃回家过年。那一年,有多少人放弃回家过年,又有多少人坚守到最后,我不知道,也无法想象,直到看了4年后的《冰雪11天》。

《冰雪11天》,典型的中国式灾难片,没有冰天雪地的胜景,没有山崩地裂的场面,更不会有叹为观止的特技,只有黑压压的中国人。大凡中国人高度聚集的地方,就是灾难,北上广下班高峰期如此,黄金周各大景区如此,每年的春运更是如此。

2008年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公路断网航班取消,铁路也因为供电受损秩序大乱。时值年关春运,4万人容量的广州火车站,滞留百万等候归途列车的打工流民。原本就够灾难深重的春运,终于不堪重负,面临史上最严峻的公共安全危机。这样的题材登陆中国银屏,固然首先是个主旋律的片子。没错,《冰雪11天》企图讴歌我党奋战在广州火车站的公安干警,歌颂他们智勇双全苦熬11天,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确保了思归的百姓回家过年——但它依旧无法掩饰我们内心深痛的灾难。

一面是冯远征和刘桦领衔的干警顶着重压,紧张地维持随时可能崩盘的车站秩序,一边是日晒雨淋挤成一团,数天没吃没喝没厕所可上的乘客。人群中任何一个骚动,都可能引发一场海啸般,干警们的防线随时可能被冲破,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严重的踩踏与伤亡。维持秩序的公安干警如临大敌,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但与干警们的透支的身心压力相比,乘客们承受的显然要大得多,挤压得变型的乘客队伍即是危害的策动者,也是危害的直接受害者。那黑压压的攒动的人潮,那一张张焦虑而无奈的脸,那一个个震撼的资料画面,告诉我们,这显然是只有中国才能发生的灾难。

就影片本身而言,《冰雪11天》大量运用2008年冰雪灾害视频资料,在此基础上搓揉进了电影剧情,近似纪录又非纪录。在大量震撼纪录资料的基础上,编剧为电影设计了三条平行辅线:其一、郭家铭饰演的干警与柳岩饰演的妻子正面临家庭的解体,而他们家的小保姆正挤在拥挤在黑压压的人群;其二、田小洁饰演的小饭馆老板沉溺在年关的躁动中,服务员满红和妻子女儿分别挤进了拥堵的人群;其三、刘桦饰演的夫妻与反逆期的女儿关系微妙,而他又不得不带“痔(严重痔疮)”战斗。这三条纵深线一一与冯远征饰演的公安局长率队奋战主线交汇,构成2008年广州火车站的春运灾难大片。此外,冯远征还时不时与下属刘桦整点眉来眼去的小情愫,尤其是刘桦屁股底下的那抹红以及黄奕饰演的反讽央视风格的女记者,都算是怪诞口感的调味剂。

春运灾难的电影此前多少也有人涉猎,两年前大丰收的《人在囧途》就是其中代表,只不过是用喜剧的手法来实现。两年前还有一部叫《归途列车》的纪录片问世,旅居加拿大的导演范立欣追踪广州打工的张昌华一家三年来春运返家的历程,借此呈现农民工的悲苦、亲情与生计间的矛盾。此片荣获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长片奖,并受到美国《时代》周刊眷顾。因为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2008年的广州春运雪上加霜,这也赋予了《冰雪11天》的更加震撼镜头。可惜《冰雪11天》缺乏《归途列车》的人文情怀,视角过于保守,过多眷顾讴歌干警奋战使得主题扁平。

《冰雪11天》场面震撼有余,甚至可以催人泪下,然而这是一场用讴歌也无法修饰的灾难——这个灾害有来自天象的,也有来自社会深层的,影片其实可以承载更多的时代使命。比如用更加微观的镜头展现乘客经受的灾难,即展示他们来自天象带来的灾难,同时稍加思考一下广州的繁荣与民工流的牺牲,电影将插上人文的翅膀一飞冲天。

【约稿请加QQ38379683 并注明“约稿+媒体名”;读者请加“老曾家”QQ群167743626】

 2 ) 字数超了写不了短评

特警这条线的编剧好会写,所长师傅带出个胜于蓝的局长徒弟,师傅带队在一线站岗,心疼部下,申请轮班,被拒,觉得委屈,两人在对讲机里大吵一架。接下来编剧两头写,一是吵完架以后师傅还帮忙找他丢失的警官证,二是因为站太久,师傅痔疮犯了,擦凳子上的血被徒弟瞄到,这时候他的反应不是上前关心,也不是把师傅换下来,是偷了女同志的卫生巾包在报纸里托小警送过去,师傅打开之后,在公频里骂了一句:“衰仔!你好嘢。”只有正在站岗一动不动的徒弟能听懂。 啊啊啊啊..... 好一招化骨绵掌,月光如水照缁衣。 另外有很多细节都特别好,比方说指挥官的声音到后面越来越哑;两手拿行李的人把票咬在嘴上,检票员剪完票再塞回去;某个等急了的老乡爬上高处唱民歌,一对恋人在火车窗口吻别,被急于从窗口翻进去的乘客挤开...... 一定是调查做得很扎实。

笑点的安排也完全不轻浮,是一个人找他的妻子,结果特警把名字听错了,于是火车站各处都在喊“谁是张曼玉?”有个女孩惊讶道:“张曼玉跟我们同一趟火车!!”同伴说:“飞机飞不了,只剩下火车了,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小女孩的白色小狗进站挤丢了,春运过后广场空荡荡,它从垃圾堆里爬出来,呜呜呜呜呜

因为有这些盘根错节的小根须,集体场面,命题作文式的升华都显得不尴尬,虽然电影质感和美学方面显然基本无追求,但是真的好好呜呜呜呜,写论文的时候连主旋律片都可以这么好看

 3 ) 上了大学才能理解的心情

刚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弹幕里有不少在说:怎么一定要过年回家的啊,不能其它时候回去吗

曾经的我也是这么想,春运与我来讲很遥远,从小都在家附近上的学,也没有离家过,身边亲近的人也是在家乡工作,没有体会过春运。

直到上了大学,要回家的那一晚,有个舍友,为了早点回家,买了早上七点的高铁票,一大早五点多就醒了。我也激动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明明已经买好票,约好车,可是内心还是有难以按捺的激动,在床上翻来覆去,数着手指头到天明......

那个时候离家也才三个月左右,买到票那天起就一直盼着归家,这是以前的我难以感同身受的。我原以为我会很淡定,毕竟也是在省内上的大学,竟也没想到会失眠。

也许同观看影片的人也会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其它时间回家呢。这也是我上了大学之后才能理解的。

首先是没有时间,像我,还只是大学生,平时在上课时间请个假出校门都有些难度,更何况是打工人呢,请个假回家,包括往返时间,少说也得一星期,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容易。再者是钱,偶尔也有放假的时候三四天,是真的想回家,特别是遇上像元宵节清明节这样的时期,但是呢,票太贵了,一张票就是500+,往返一次不包括其它就得1000+,都快抵上一个月生活费了,两天的时间都得在坐车,仔细一打算,其实也没有多少时间在家里。像打工人,更不容易了,金钱时间更得精打细算,回一趟家可能得搭上好一个月的工资。

从08年之后,中国就变成了基建狂魔,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交通出行问题,听说我们家乡也要修直达的高铁了,希望到未来,高铁能普及到各地,让更多回乡人更容易归家。

 4 ) 冰雪天中仍有温暖

故事发生在2008年,那一年中国有着许许多多值得纪念的事情,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也包括了08年春运这样一件被很多人遗忘的故事。影片多用纪实的手法表现,包括春运场景还原,插入当年的影像资料等等。比较真实的还原了该有的故事场景。

电影已经有了快十年,很多人看到镜头里面人山人海,冲刺登上火车,对回家的执着可能会很不可思议,但是当年的事实却是这样的。当年经济危机导致很多民工提前结束了打工,再加上过年这件对于他们来说的头等大事,再加上当年交通公具和通讯工具没有如今那么发达与方便,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说,留在当地也没有太大意义,所以基本上都选择了回家。可能很多人会说为什么不反向回家过年?要记住当年是08年,不能拿现在的思想观念去完全否定过去的,毕竟以前也没有这一概念,而且不回家的话基本上也无处可去。所以看清楚其中的现实原因是极其重要的。那为什么他们不退票?因为票在当时很难买,退了之后很难再买到。

也有很多人会说电影那人海是不是很夸张,拥挤程度是不是太夸张了?对于经历过那几年春运的人来说,不夸张,甚至还要拥挤点。许多没有经历过的人,只会站在上帝视角,一一唏嘘。所以经历过的人是有资格说话的,因为只有他们才会感同身受。

“拥挤成这样不回去会怎么样?” “不明白这些人”.......看到这些弹幕,他们没有看见出现这种现象(春运)的深层原因。

在电影中人民警察,人民武警官兵是片中最大的温暖,很难想象那份责任,那份担子是多么的重多么的幸苦与艰辛。他们所做的一切让焦急在广场上等待的人们感受到了温暖。因为他们守护的是人民是爱是温暖。

 5 ) 有感于《冰雪11天》拍摄现场

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具体的日期了,只知道大概是在2012年的5月或6月,初夏。我在网上找到一个群众演员兼职。群众演员,用港片里的说法就是“跑龙套”。1天50块,预留一天,每多一个钟加10块钱。

我们在拍摄现场领了棉袄和包包,扮演滞留火车站的北上民工。活倒不难,只是自己找个位置保持不动,装出失神落魄的样子,而专业演员则在旁边不断地一遍遍地重复某个镜头。更多时候就在那里干等着,导演一声令下,即刻进行战斗状态。这相当考验一个的人耐力。羊城初夏的晴天是“高温高湿”的代名词,此时让你穿着棉袄坐上一整天,没有休息也没有水,哪怕你竭力保持安静,不久之后脸和耳朵还是会开始发热,进而头晕眼胀,像坐上了长途的拥挤列车。大家一直期盼着拍摄工作的结束,5点、6点、7点、8点,我们总觉得应该会在某个整点结束,但这小小愿景每次都落空。

吃饭了。两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盒饭。每人拿一份菜,一份饭。米饭像高校食堂的一样,保证没有香味。菜有两种:炒青菜基本没油,像水煮的一般,菜脯炒蛋基本没蛋,咸得要命,倒是好下饭。如果一份不够吃,可多拿一份。几百人个个一样。“不患寡而患不均”,孔子这话说得特对,我们吃着一样烂的饭菜,没有嫉妒,没有鄙夷。

导演还没吃,也许这是演艺圈里的优良传统,让群众先吃吧?后来有辆面包车打破了我一厢情愿的猜测。那车来势汹汹,从上面抬下来一块木板,板上盛有酒菜,用薄膜盖着。导演、主演等几个人就坐在我们面前边吃边讨论。丝毫不在意众人贪婪的眼光,似乎早已熟悉这一幕。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预留一天意为从九点半留到这一天结束,而工钱仍旧是五十块。那次我们工作到凌晨一点多,算是加多了一个钟,足有十六个钟头,领了六十块,平均每个钟有三块七毛五。中间没有休息,没有饮水,只有两餐极为简单的饭,还得眼巴巴看着指挥人员在你身边吃香喝辣。有些人自己先撤回了,所以他们没有拿到一分钱。我倒是拿了钱,然后在公交与地铁皆已停开的广州的深夜里,拿这六十块钱打的回学校。

我完全体谅制片方。毕竟钱是通过中介拿到的,吃饭方面则可理解为群众演员太多,交通上也许是制片方不熟悉这城市,不知道深夜里的变化。这一切都不能给我留下一丝半点的阴影。但这次经历的的确确在我心里投下一个阴暗面,制片现场的某些冷酷场面使我打心里发寒。在此之前,我几乎崇敬任何制作电影的人,以为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值得人们竖起大拇指。不过打那一天过后,我觉得他们当中的某些只配得上人们的中指。

陈国星扎了个小辫。在他身边有两个人,一个中年大叔,稍胖,圆头虎脸,还攒了一脸大胡子;一个瘦高文艺青年,似乎是操作器械的。陈国星是不折不扣的导演,那大胡子也被工作人员叫做导演,但《冰雪11天》职员表所列的两个导演都不是他,大概是副导演吧。

大胡子很凶悍。大家对其命令反应稍慢或领悟稍错,动辄破口大骂,直至人格侮辱,好像周边人都欠他的债。开工不久即有人气不过而离开现场。制片方工作组人员也对其畏惧有加,小声劝慰受气的群众演员。一整个上午,我们都处于萧杀的气氛当中,完全不是以前在电视看到的轻松有趣。

为了拍摄一个“孩子哭”的镜头,大胡子不惜使用恐吓与暴力,而且对象还不止一个。我记得那最终上了银屏的小女孩(片中72分11秒处),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是多么令人心酸!小女孩并不知道她在演戏,被大胡子一把抢过,又吼又捻,竟似要杀她一般。她全身颤抖,战栗着、不断地、无助地哭喊“妈妈”,我分明可以感到她是那么的心悸与惶恐。大胡子很满意,对其母亲说:“你孩子将来要当明星。”

大家只是静静地看着,没人上前去劝阻,哪怕几个孩子的妈妈,也未对大胡子加以颜色。从她们礼貌式的笑脸中,无法断定其真正想法。也许她们也心疼自己的孩子吧?只是未在现场所发作罢了。大胡子于是频频得手。

《冰雪11天》讲述了雪灾来临时公安民警、志愿者及社会各界用智慧与毅力保障滞留火车站的民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故事,剧情紧凑,感情丰满,那浓浓的亲情、友情与爱情触手可及,像寒天里的阳光一般温暖人心。《冰雪11天》的拍摄现场冷血而无情,它禁锢了人们心中那片光明的天地。冰雪带给这个世界一场残酷,为了演绎这残酷中的温情,我们又人为制造了另一场残酷。

我记得这样一个故事,美利坚某个小镇,一个银行绑匪被击毙在一个小男孩身边,溅了他一身血。小男孩几乎吓破了胆,号啕大哭。谈判专家尼尔森巧妙地化解了小男孩所处的危局:他说这是一场演习。第二天,媒体集体失声,不报道此事,只为了保护小男孩幼小的心灵。所有人都说:这只是一场演习。他们明白,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必定给小男孩带来阴影,血淋淋的噩梦也许会伴随他一生。

而在华夏大地上,为了体现某些人的伟大,不惜伤害另一些人。鬼才相信大胡子的屁话,如果那小女孩记得这事,那么她这一生也许与电影无缘。甚至再也体会不到看电影的乐趣,她会以为电影里的东西都建立在痛苦与恐惧之上。

无论是真是假,西方故事本身已经体现了美国式价值观,它尊重每个个体的意志,不伤害哪怕一个无辜的人;而东方制片现场却明明白白反映了早已印记在我们每个人脑海中的观念:集体就是一切,为了集体可以牺牲个人。个人意志在集体面前屁都不如。

小女孩哭了,上了镜,她真乖;在她之前那几个哭不出来的孩子太坏了,错失了上镜的大好机会,要打屁股。

 6 ) 《冰雪11天》:郭家铭特警人生的砺练之旅

文 / 赤叶青枫

春运是最受国人关注的一年一度的大事之一,期间发生的故事无不令人感叹唏嘘。而在往年春运中,又以2008年的那次最令人记忆犹新:当春运撞上雪灾,真真是“雪上加霜”。近日,各大院线上映了一部名为《冰雪11天》的电影,它正是以2008年广州站春运为背景,以纪实的拍摄手法再度还原了那令人刻骨铭心的春运记忆。

影片以群戏为主,冯远征、刘桦、郭家铭、黄奕、柳岩、侯勇、奚美娟、巩汉林等新老艺人齐齐上阵,拼尽全力,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银幕形象,其中又以郭家铭饰演的特警阿波最易引人共鸣。

一方面,阿波和妻子出现了严重的情感危机,已然到了准备离婚的地步;另一方面,面对广州火车站的人山人海以及那无数晕倒、哭泣、呐喊的滞留旅客,不眠不休连续工作多日的他不堪重荷,要不是那份高度的责任感支撑着他,怕是早已倒下……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角色与很多正处于事业拼搏期的80后颇是相似,感情/家庭与工作往往两难全。该如何处理好这些棘手问题阿波并无特别好的办法供荧幕下的我们做参考,分身乏术、焦头烂额的他只能且顾眼下。

经过演艺圈的多年打磨,郭家铭渐渐淡化偶像艺人的耀眼光环,积极往实力派转型。《冰雪11天》虽非他独挑大梁之作,但能与冯远征、刘桦等众多老戏骨同台飙戏,较为难得,因此看得出,他很珍惜这次机会。听说为了更好的诠释角色,他还曾真的去广州站广场体验了半个月的基层民警生活,每天都身穿警服和真正的警察一起在广场上巡逻执勤、维持治安。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段特殊的生活体验,所以他洗尽铅华后,演起特警来很是像模像样:对于破坏秩序的少数旅客,他虚张声势,连哄带吓,成功令之前叫嚷不休的那些人噤声,迅速稳定了局面;面对拥挤人群,他不慌不乱,有条不紊,耐心做着各种答疑或安抚工作;当他饥渴难耐时,从地上偷偷捡起一枚乘客遗落的芒果,背过身塞到嘴里一顿狼吞虎咽……那一帧帧、一幕幕,他表现的是那么的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让人会暂时忘记《新永不瞑目》里的肖童抑或《甲午大海战》中的光绪皇帝等他之前塑造的多个角色,从而为眼前这位青年特警的工作的不易与艰辛唏嘘不已。

至于阿波的家庭方面,因影片的重心并不在此,故而并未给郭家铭过多的发挥空间。不过他还是较好地把握住了与之相关几场戏,无论是之前与妻子电话沟通时的隐忍与压抑,还是面对儿子时的激动与疼爱,亦或是和妻子冰释前嫌后的兴奋与甜蜜……他都将一个平凡男人对于家庭问题的无奈与幸福生活的向往展现的淋漓极致。

在郭家铭的诸多作品里,《冰雪11天》或许还算不上他最好的代表作,但阿波一角却是他迄今为止饰演过最贴近普通大众同时也最引人共鸣的成功角色。但愿在未来的日子里,他能多塑造一些更接地气的角色,并不断磨练演技,使演艺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短评

我只看见迫切想回家的百姓和尽职尽责的民警

10分钟前
  • 推荐

雪灾,春运的群像。不仅表现春运的艰难还有群众在春节对家的思念。

13分钟前
  • 斑斑点点
  • 还行

08年的冰灾可能会成为历史记忆 太多事情夹杂在一块导致了这次的事件 群演造型一眼回08年 还蛮形象的 个人觉得展示的还可以 剧情展现的也还不错

14分钟前
  • 嘿嘿嘿
  • 推荐

1、有《泰坦尼克号》的范儿,中国主旋律电影在无意间为中国特色灾难片开辟了远大前程,可喜可贺;2、场面宏大、演员卖力、故事真实感人,算是本年度至今日为止我看过的最有大片气质的中国电影。3、可惜,是个主旋律。

16分钟前
  • 霾桑 等108个人
  • 还行

那段历史,只是女警喂奶那段是不是替身啊

18分钟前
  • 丽地呼声
  • 推荐

载入史册的神片啊!!!主旋律电影的重大突破啊!!!歌颂了国家机器,而构成戏剧性的国家机器对立面是底层人民(保姆、民工、饭馆服务员儿等),我好像从来没在中国电影里看到这种把底层人民不留情面的描述成愚民甚或暴民的电影,很多场面导演基本是拿着拍子弟兵镇压反革命暴乱的劲头拍的

19分钟前
  • 何生生
  • 还行

选材满分 拍摄局限 马上拍武汉60天了。。。

22分钟前
  • 喷火国王小怪兽
  • 推荐

虽然是万圣节,但也没必要这么恐怖的电影来吓我们啊

27分钟前
  • 专门乱吐槽
  • 还行

这声效,没感动到你,或许能吓哭你?

3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比2012还好看

34分钟前
  • 失真猴
  • 很差

关于2008年南方雪灾的回家故事。影片主要以三个警察的视角,描绘了冻灾之下交通阻断的春运群像。一个警察高层的角色方局:他的视角展现了警察所面临的群众大量聚集的安保压力;一个中层领导的角色马所:他的视角体现了警察与群众之间的冲突,对上层部署的不解以及开展工作的困难;还有基层民警阿波的角色,除了直接面对返乡旅客们执勤,也代表警察作为个人背后也有着家庭的牺牲和理解。

37分钟前
  • 梁威是条狗
  • 推荐

凝心聚力谋发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埋头学做雷锋人,喜迎大会笑开颜!

42分钟前
  • 水煮竹林
  • 很差

亲身经历更有感触,下次导演请记得坐火车

44分钟前
  • 等我死了
  • 推荐

主旋律 电影,难得市场认同

48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较差

这玩意能叫灾难片????

49分钟前
  • 妹纸小腿好壮
  • 还行

那个年代没有视频微信,电话都是长途很贵的,过年坐火车回家可能是一年到头唯一一次见家人的机会。

51分钟前
  • 逍遥隐月
  • 推荐

我怀疑打低分的人看都不看直接张嘴就来

54分钟前
  • 司空濬焱
  • 推荐

只有在看到大家都说差的时候拼命说好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独立特性,高贵冷艳,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啊

58分钟前
  • 逛完成人用品店
  • 较差

众公知JY美分一看电影描述二话不说1星献上,讽刺挖苦抨击一拥而上,活生生把我恶心成自干五。5分给你,小白兔。

1小时前
  • 小宇星冰乐
  • 力荐

电影《冰雪11天》由导演陈国星、王小列联合执导,冯远征、刘桦、郭家铭主演,根据2008年南方遭受雨雪冰冻灾害事件改编,在长达11天的时间里,数百万归心似箭的旅客聚集在设计容量最多为5万人的火车站广场上,公安民警成功疏散蜂拥而至的百万春运旅客。

1小时前
  • 329655825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