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城

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萨仁高娃,阿尔德那,阿茹娜,余忠,吉日嘎拉,阿丽玛,乌仁朝鲁门,阿柔娜

导演:涂们

 剧照

呼伦贝尔城 剧照 NO.1呼伦贝尔城 剧照 NO.2呼伦贝尔城 剧照 NO.3呼伦贝尔城 剧照 NO.4呼伦贝尔城 剧照 NO.5呼伦贝尔城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4-15 17:23

详细剧情

  电影《呼伦贝尔城》是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中一部反映和描写鄂温克族文化的故事影片。电影讲述了由于大清国西北边塞屡遭匪患挑衅,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派出索伦部将士奔赴陕甘北部补营,彻底消灭匪患,安抚边民。

 长篇影评

 1 ) 来自“老兽”的温情,涂们写给鄂温克的抒情诗

鄂温克人,是音译,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这部《呼伦贝尔城》,就是描述鄂温克人的故事,那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鄂温克族也被称为我国的“战斗民族”。

17世纪中叶,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激起了鄂温克等各族人民的无比愤怒和坚决抵抗。1651年,沙俄匪徒侵占黑龙江上游鄂温克族聚居区,鄂温克族人民奋起英勇反抗,他们用弓箭向火器犀利的沙俄侵略者展开了坚决的斗争。1664年,鄂温克族与当地蒙古族居民围攻了盘踞在尼布楚的沙皇匪徒,沉重地打击了沙俄侵略者。

电影描述的其实就是这段故事中的一个段落,但与想象中得不同,本片并不是什么战争史诗,而是独辟蹊径,从女性的角度,突出在那个极端环境下,女性身上的展现韧性,反思战争,更体现鄂温克族人的血性与文化,强调了史诗般的生机与传承。

电影《呼伦贝尔城》从女性视角中的入手战争环境,鄂温克男儿浴血奋战,青壮男子悉数出征,戍边三年未归;老弱妇孺留守家园,经历生老病死。鄂温克族人口迅速下降的局面,让诰命夫人那丹决定带领育龄妇女们前往军营,女人坚守爱情、勇担民族“亡存绝续”,不畏艰险千里跋涉,与家人团聚“取孩子”,延续民族血脉,于是,鄂温克女人团长途跋涉的求子远征,带着悲怆与诗意在镜头下徐徐展开。

电影的故事题材带有一定的猎奇性,但所呈现的内容则是非常严肃的。电影的叙事非常简单,单线程叙事,前半段的大气磅礴,一望无际的荒芜,被冰雪覆盖的无垠大地时,远处的篝火,近处祈祷长生天赐福的鄂温克人,都拍得很有质感。在简单的叙事过程中,零星的穿插了倒叙和闪回,从萨雷抢亲,到大将军遗孀那丹坚定地带着年轻妇女奔赴前线……这些情节也勾勒出大体角色特征,以及人物关系。

电影前半段以铺垫为主,塑造了很多角色,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条不紊的叙事,对鄂温克人的民族文化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描述,也都能让我们一窥当时鄂温克人别具一格的文化特征,以及对于自由和爱情的向往和热爱。

电影的后半段比前半段精彩,主要戏剧冲突都在“取孩子”这个环节上,在战场上为了守护边疆的誓死奋战,与自己民族的传承,二者的矛盾成为电影的冲突点,从叙事上说,导演没有塑造直接的战场交锋,也没有千军万马的抛头颅洒热血的镜头,有的是广袤的草原上远远跑过来的背着伤病的马驹,有的是伤病挣扎在病床的血肉,模糊,有的是妻子等来丈夫牺牲的绝望眼神……这些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侧面描写更进一步说明了当时抵抗外辱的残酷现实。

而女性视角在这样的环境下,就显得格外突出了。在电影的镜头中,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薄弱的,但她们扎根于这片土地,有着泥土般的韧性,就像电影中萨雷妻子在弥留之际和两个孩子的嬉笑玩耍,这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人们对于和平团圆的向往,对未来希冀的正视。

没错,电影反映的是民族文化的特色和血脉传承的不易,因为本片的导演叫做涂们。

演员涂们,被称为“草原王爷专业户”,在影视片中常常扮演气度不凡、八面威风的“大汗”、“单于”、“王爷”。他因在《老兽》中的精彩演出,获得了金马奖影帝的殊荣,这部《呼伦贝尔城》是他导演处女作。影帝为什么会拍这样一部作品,大概很少有观众了解,涂们是鄂温克族。

经历了300多年的变迁,如今,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让这个曾经的古老部落正在慢慢消失......在鄂温克,许多孩子一生下来,就住在山下了,然后在山下上学、长大,他们当中的很多已经听不懂鄂温克语,更不知道鄂温克的历史故事。鄂温克民族的人数正在不断减少,纯正血统的只剩60多人,从此鄂温克人的精神世界分成了两半。一半随老一辈留在了山上,而另一半则淹没在根河的现代世界里。

这个民族如今的处境,正是这位鄂温克族导演拍摄这部电影的动机,电影中鄂温克族文化以及民族特色。这些属于“战斗民族”鄂温克人的特质,镜头背后那个外形粗犷的汉子涂们,用这种方式不露声色地讲述着他内心深处的细腻,在这样一群战争背后的女人身上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悲悯的故事中,其实充满了希望。

《呼伦贝尔城》是“老兽”写给鄂温克族人的一首抒情的史诗,象征着希望,也用曾经那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来反映对族人血脉传承的希冀,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作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反映和描写鄂温克族文化和特质,也为象征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包容和不屈不挠精神。

 2 ) 一座信仰之城,一次生存之程

观影《呼伦贝尔城》,有两个人,让战台烽倍感惊喜,其一是本片的导演,就是凭借《老兽》获得金马影帝的老戏骨涂们,其二是本片的主演,久违了的著名演员萨仁高娃。

虽然是年近花甲,首执导筒,但对于涂们而言,电影《呼伦贝尔城》却是为祖先立传,意义非常。毕竟,这是一部讲述鄂温克族繁衍生息的影片,而涂们,又是不折不扣的鄂温克族人,能够将族人传颂至今的“诰命夫人”传承生命的故事搬上大银幕,已经不仅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承载了义不容辞的使命,奉上了忠实虔诚的信仰。

由此,整部《呼伦贝尔城》也始终被一种坚毅和感动所包围,令整个观影过程,都满溢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影片开场,因丈夫的牺牲,而被清朝皇帝封为“诰命夫人”的鄂温克妇女那丹,承担起了呼伦贝尔城的安危存亡,男人们被派去守边打仗,女人们在家劳作,但战乱经年,瘟疫不断,令族内人口急剧下降,于是,那丹想出了率领部族的妇女们前往阵地探亲“取种”的计划,带领部族的女人们,长途跋涉去军营探望丈夫。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听起来似乎都有些荒诞,但若真的了解当年的情境,又不得不为那丹的机智与勇敢点赞。战乱年代,生死都在一念间,唯有活下去,才是唯一的生存法则。即便是“探亲团”到达战场,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妻子与丈夫幸福团聚,有的妻子却要面临生离死别之苦。但不得不说,此一程还是取得了累累的硕果,这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方法,真的十分有效的缓解了鄂温克人的生存危机,也守住了古老的呼伦贝尔城的繁荣昌盛。

影片起名为《呼伦贝尔城》,不仅因为这里是故事的诞生地,更是因为其所代表的,正是一名叫“呼伦”的姑娘和一名叫“贝尔”的小伙的爱情结晶。而影片也用更多的笔墨,为观众呈现了众多鄂温克女性的勇敢与隐忍,独立与自主,她们的求生欲,正是鄂温克族人在民族秉性上的继承,在民族文化上的传承。

《呼伦贝尔城》由萨仁高娃、阿尔德那、阿茹娜、余忠、吉日嘎拉等主演,影片的大部分主创,也都是少数民族电影工作者,由此,带来这样一部极具原生态的粗粝风格的影片,广袤的草原,不屈的民族,熊熊的烈火,悠远的号角,能将我们瞬时带入到几百年前的草原边城,同这帮最早被称为战斗民族的鄂温克人一起战斗,生活,跨入历史长河,迈进生命丛林,跪拜于高耸的长生天之前,影片《呼伦贝尔城》成了一座精神坐标,令人感怀。

辽阔的草原,翱翔的雄鹰,彪悍的边境民族,在既往的影视作品中多有呈现,我们或许并不陌生,但是对于鄂温克人,对于这样一个关乎民族延续的故事,却无疑充满了新意,这里是对生命的敬重,对生存的求索,这是人类得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般接续至今的根本。时至今日,我国的鄂温克族有三万余人,而诰命夫人当年的壮举,始终在鄂温克人民心中传颂,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呼伦贝尔城》的故事,有源有据,功在当年,泽被至子孙后代,功在鄂温克,泽被整个中华民族。

 3 ) 《呼伦贝尔城》为了民族存亡,她们开启远行求子的壮举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口从来都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资源。因为其人数多与少,直接关乎民族兴与亡。电影《呼伦贝尔城》所讲的就是有关鄂温克族生存与繁衍的故事。荣膺金马影帝的涂们演而优则导,依据本民族的真实历史,拍摄出一群鄂温克女人为民族子嗣绵延而展开的远行壮举,让影片做到以真取信,以诚感人,因此才在上海电影节获奖多多。

影片开篇,就用文字介绍鄂温克族戍边卫国的光荣历史。状如海棠叶的清朝版图,映衬着索伦部族儿郎骑马征战疆场的骁勇。而呼伦贝尔城外,捐躯将军停靠的棺椁、阵亡勇士们 穿戴的战袍,无言地道出一个民族因抗敌而蒙受的人口损失。一群孩子在草地与河边的嬉戏玩耍,隐含着关于鄂温克人繁衍的故事主题。而将军遗孤萨雷长大成人,说服伙伴来相助,抢亲娶到心上人。还有套马的汉子威武雄壮,摔跤的男人,这些都显露着鄂温克人的民族风俗。

当萨雷刚刚享受到新婚的甜蜜,朝廷的一纸征召,使得他与全族青壮男丁奔赴边疆。父母送儿、夫妻话别的画面,瞧着甚是伤感。男人们在外征,屡有牺牲的噩耗传来,留守家园的老弱妇孺,也不时有人因病而亡。眼见着人口锐减,将军遗属那丹在民族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率领育龄妇女出走,开启了前往军营“取孩子”的远征。而反复出现篝火旁的祈福者跳舞的画面。那时而安恬、时而激越的舞蹈,向我们倾诉着这群女人们是如何不同凡响。

一往一返的行程中,这些鄂温克女性真正体现了女人的名字不是弱者,而是自我独立的强者。而影片镜头凝练,构图优美,节奏舒缓,拍摄主要注重色彩上保持旧油画感,那灰白影调所产生的雕塑般的力度美,映衬鄂温克女人们的无惧无畏。严寒阻挡不了她们的脚步、疾病成为不了她们前进的障碍。在千上万水的长途跋涉,她们靠着信念与勇气,完成了为民族延续香火的重任。那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一段段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其中蕴涵着爱情、友情、亲情,它们掺杂、交织在一起,让人类最美好、最淳朴的情感在残酷与苍凉中凸显出来。

影片没有具体段落来表现战场厮杀。只是借助几个女人同丈夫的阴阳两隔,从一个侧面来诠释战争的残酷。海列尔寻夫不见得死讯,乌丽阿眼瞧老公死于怀中,还有伊兰别忍痛看着箭镞夫婿胸膛拔出,莫不是在显现战场给女人带来的伤害。而在几个年轻女人中,伊兰别戏份最多也最出彩。萨雷送给她的口弦琴是爱情的信物。她身染伤寒不愿拖累大部队,将口弦琴交到自婆婆手里,独自前往军营的一幕令人心生感佩。而在回途中,生下龙凤胎的她不顾身体虚弱,执意要回到故乡。综合来看,片中的女人们有的是情,或是或是炽热如火的爱情,或是真挚温馨的亲情,或是由于情而带来的伤痛。但她们每个人身上都打着坚强的烙印。

诰命夫人那丹无疑是这群女人的领导者。无论是沙场战士,还是育龄妇女,她都视为己出。在身上真正体现了鄂温克女性可歌可泣的奉献和巾帼不让须眉勇敢。片中有着一幕很具象征意义。梦境中的那丹安详地躺着,众多婴孩在其身边玩耍。这正是她梦想外化的体现,那就是渴望鄂温克族人丁兴旺。女性的伟大、母爱的伟大,在这个人物身体均有重要体现。

简洁的剧情,朴实地讲述。你可影片中同时感受到生命消亡的悲凉,生命诞生的喜悦,。而《呼伦贝尔城》如同一部民族志,是在用影像为一个民族保存他最鲜活和生动的记忆,用真实质朴的语言记录鄂温克人对生命的敬畏,对家与和平的呼唤。

 4 ) 看不懂的价值观

看的资料馆点映,电影里各种悲伤,电影外的我不伤悲。

只说三个疑问吧:

1.生双胞胎的那位女子,如果能在驿站活,又为什么非要回呼伦贝尔死?这一点上,不理解导演的价值观。

2.归途中,有的是没怀孕的女子,非得怀孕的去取冰?导致孕妇流产,剧情需要?

3.不能生了孩子再回去,必须得怀孕时回?一年多都过去了,还在乎多半载?

 5 ) “圣母”不该成为贬义词

跟很多人一样,我是从电影《老兽》认识的涂们,当时他还是作为演员,在周子阳的故事里面临最悲摧的环境,老兽面上是在“作恶”,实际却已经滑向无尽深渊。这种复杂、粗粝的演绎,让涂们成为影帝。所以当看到《呼伦贝尔城》这样的片子,我还是略微有些惊讶,一个看起来颇为大直男气场的电影人,轮到自己来捯饬片子的时候,却选了这样一个“圣母”题材,且能把它做到极致,确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呼伦贝尔城》的题材与背景,注定它与普通的女性电影不同,可以说几乎无法复制。作为最早被称为“战斗民族”的索伦鄂温克族,男性的骁勇善战自不必赘述,被留在后方生活相对安稳的女性,则往往属于史料中被简略的那部分。但是这个片子却重点将其提拎出来,讲的是匪患成风的清国时代,一群索伦部将士被派往陕甘北部补营,努力捍卫家园的安定;这使得整个呼伦贝尔城没有了壮年男子,也就意味着延续后代成了问题。于是,丈夫战死沙场的诰命夫人那丹,带着育龄的妇女,主动奔赴军营,要完成延续鄂温克族未来的使命。

如果说鄂温克的男子是抱着“赴死”的决心驻扎军营,那么以那丹为首的鄂温克女性,却是为着“求生”而战。女性水样的柔情,已在气候恶劣的征途上结成了坚韧的冰,这是真正的“圣母”该有的样子,在家人面前温柔似水,在险境之中固若岩石。所以那丹她们一路携着整个民族的希望前行,这过程中经历的疾病酷寒、生离死别,较之男性战士的付出,也许具备更为深远的意义。

犹记片中,那丹将满满一车包裹运往营地,那是战士家人委托她转交的思念与关爱,然而她终究无法圆满任务,因为战死的将士是无法接过这份亲情的。那丹抚摸着“无人认领”的包裹,泪语:“打仗到底有什么好的?!”

这也许正是“圣母们”要不远千里来到营地“取孩子”,努力为鄂温克族繁衍后代的意义所在。既然战争注定要收割鲜活的生命,那么就得有人坚持播种善果,对抗灭族的危机。这既是女性的天然优势所致,亦是民族性使然。有人制造死亡的灾难,就得有更多的人为生存硬刚到底。

与此同时,也很高兴的在这样一部没有网红脸,不走所谓“大战争场面”的史诗片中,见到了久违的萨仁高娃,二十年前她在《公关小姐》中艳光四射、强悍聪慧;二十年后又凭忠肝热血守护了一座《呼伦贝尔城》。如此“圣母”,与现下一众讥讽相形成鲜明对比,绝对是彰显了这个呼谓硬核的本质。真正的神圣,是无法被抹黑的,所以才会有涂们作品里那些被诚实还原的美丽女性,她们没有蛇精一般的尖下巴和被手术刀割过的大双眼皮,具备的是鄂温克族人不惧风雪的绝色。

《呼伦贝尔城》中这段壮阔而痴情的历史,果然是勾勒出了“圣母”真正的智勇与风骨。

 6 ) 专访涂们:当媳妇儿,婆婆还不能挑几句?

(原载于《电影》杂志与“电影杂志 MOVIE”公众号)

采访间人很多。悠然坐在主位的涂们言笑晏晏,烟不离手。云雾影影绰绰间,每个人的愉悦心情都透着亮。

仿佛走进一个好客的蒙古包,或者闯入草原上的篝火聚会。

所谓采访,不过是百无禁忌的谈天说地。有人要离场,主人会放下闲谈,打个招呼送客。

断断续续的采访,又不恼人。时间失去了焦虑的属性,在最散乱的一次访谈里,最能感受涂们的随和、亲切以及幽默。

等到“流水宴席”走向尾声,动身离场,突然看到涂们站起身,“哎,这东西扔出去吧?”作势就要往窗边走。

哎,亏得录音笔忘带走,不然哪有机会再听一遍他的玩笑?

混蛋

涂们这几年最火的作品是《老兽》(2017)。他在里头演老杨,一个混蛋。

妻子(郝巧玲饰)瘫痪,无所事事的他疏于照看。见到老友卢布森(阿拉腾乌拉饰)后,他执意要请对方喝酒吃饭,还要去洗浴中心享受,一夜未归。

那晚妻子独自在家出了事,给他打电话,拒接,很晚才被送进医院。子女们焦急筹钱给她动手术,结果失联的老杨一回来,就把救命钱给偷了,气得几个后生要把这“惯犯”五花大绑。

确实混蛋。

被制片人打趣“本色出演”的涂们,在电影里窝着一团心火。

老杨破产多年,过往辉煌像是个戳心的尖刺。他在赌桌上消磨时光,还在洗浴中心“包”了一位小姐莉莉(王子子饰)。这是他在无趣人间尚且能找到的一些刺激事体,治标不治本也无所谓,反正自己好歹吊了几分血色。

捉襟见肘了,也不好找各自陷在家庭困境中的孩子要钱,但碰上处境不佳的卢布森,大头还是要充。把电动车押在洗浴中心的他若无其事,“谁知道那个地方不能刷卡?”

自此,拆东墙补西墙的伎俩开始搬演。卢布森要他看管的骆驼,先牵到孙子面前溜一圈,转手卖了。赎回电动车,给孙子买了变形金刚,他又拎着大衣、牛肉去见莉莉。卢布森要回来了,他就用偷来的手术钱,买上一头人家本来希望用骆驼去换的奶牛。

面对感恩戴德的卢布森,老杨说,当年儿子结婚,没钱,也是你卖了两匹马才凑够了彩礼。他拍着奶牛的背脊,“这些年我一直记着,今天也算给你报恩了。”

从这一刻起,看似与家庭情感淡薄的混蛋有了极为深情的牵连。

英雄行为未必总有人珍视与正视。在一个不好谈对等交易的家庭里,儿子怪怨父亲不公、寡情,父亲则一声不吭地替他还那古旧的人情债,用当下力所能及的权宜手法。

涂们演得沉重,甚至致郁。而在被唾骂与被叹息之间,老杨这个角色破开了北方男人某类群像下的忠义与倔强,孤独与悲哀。

这次能在《老兽》中挑大梁,恰巧因为导演周子阳看了他主演的《告别》(2015),尔后才被制片人赵晏明与导演德格娜牵了线。

那年,塞夫与麦丽丝之女德格娜执导《告别》,主角以父亲为原型,找来的演员正是塞夫生前的好友涂们。在故事一开始,这个同样处不好家庭关系的男人就时不时地犯浑。

一如老杨,深情下沉,疏离浮起,宁肯被指指点点也不要流露几分温存。

至于涂们,被挖出了多面演艺生涯的另一种可能。原来一些展现出更多污点的角色,未必没有正面人物对心底的那种冲击力。

混蛋也演得极好的涂们,得到了金马影展的提名。

导演

成为金马影帝那一晚,涂们是真累,在颁奖礼上直接睡过去了。

这会儿涂们笑着指了指制片人那边,“那都是跟他们通话通的,我说回来第二天一定要拍。”因为第二天会有全年唯一一场暴风雪,不拍的话就错过了。鼓风机可没这么好的效果。

那时要拍的正是《呼伦贝尔城》,一部展现鄂温克族“亡存绝续”的电影。头一回当导演的涂们,要拍这个从小就听老人家讲述的本族故事。

索伦部鄂温克人英勇善战,早被称为“战斗民族”,但到了清朝末年,壮年男子快打没了,只剩下老人、小孩和妇女。当种族延续成为摆在眼前的重大问题,一群妇女毅然决定前往战区,史料上记载为“取孩子”。

“谁干过这种事儿?一堆妇女过去,走个小半年儿,再一路生着孩子回来。没人干过。这是一个壮举,一个人类的、一个女性的壮举。”

这个壮举居然成了。“不仅自己生,一路上还带回来战争孤儿。”《呼伦贝尔城》里就有一个被唤作“蓝眼珠子”的小孩,被大家毫无芥蒂地领了回去。

涂们说,“我们鄂温克人当中,现在都有一些眼睛蓝的、头发卷的,还有黄毛……这就是民族融合嘛。而且从鄂温克人的胸怀来说,战争孤儿肯定不杀,跟孩子没有敌我关系。”

虽然史料上只有寥寥几字,但在民间,这段传奇有过几个丰富的版本。

搬上大银幕是第一次。“这个故事我得讲,对吧?”

既然要拍,那也没有什么需要瞻前顾后的。制片人赵晏明评论涂们“是一个非常放松的人”。“我觉得他那一代的电影人,可能对电影都有一种游刃有余的态度在里面,无论是表演还是做导演。”

涂们说,“为什么演员在做导演的时候就成了隔行如隔山了呢?这座山是同一座山呢,怎么会是隔行了呢?”

而且,“合作过的导演,都是你的良师益友。”吴子牛、塞夫、麦丽丝、冯小宁等等名字被他一念,与第五代导演相关的许多往事就烟一样腾出来。

当导演的念头一旦扎根,事情就如水入渠般推下去。2016年完成剧本,筹备资金,还找来十几年没接戏的萨仁高娃出山助阵。2017年电影开拍,在等一场雪来的时候,涂们到台湾捧了个金马影帝的荣耀,归来后,雪下得正好。

2018年制作完成,曾在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亮相的《呼伦贝尔城》也公映了。

拿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奖的涂们,在完成这个掺杂了自己“民族使命感”的作品后,即将要去拍摄一部商业类型片《极恶不赦》。

不用问他是否担心出现什么问题,不然他只会横眉一竖,“没有问题,那还叫拍电影?!”

英雄

要是问涂们,身为鄂温克人最自豪的是什么,他会豪气万丈地说,“‘战斗民族’啊,四个字儿不就完了吗?”

涂们从小就听说“我们都是英雄后代”,那时会觉得“老爷子们痴人说梦”,可从此,“幼小的心灵就埋下了一颗好奇、探究的种子”。

长大了他才知道索伦部鄂温克人的了不起。1734年,雍正年间,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呼伦贝尔城建立,守卫《尼布楚条约》划定的北部边疆。

自此以来,“索伦部鄂温克人从呼伦贝尔城出征61次,青海湖畔,天山脚下,日喀则,西藏,然后是云南……我们有个大英雄(海兰察),乾隆朝被称为‘武臣之冠’。”

身为“英雄之后”的涂们说,“男孩子都应该崇尚英雄。”

在第一部电影《成吉思汗》(1985)里,他就演了一位将军。

之后,他成了《阴阳界》(1988)的飞虎队队长许大头,《朱元璋》(2004)的猛将脱脱帖木儿,《贞观长歌》(2005)的颉利可汗,《王昭君》(2007)的呼韩邪大单于,《兵圣》(2008)的吴王阖闾……

一步步的“加官进爵”,让涂们驾驭得了越来越有权重的英雄角色。光是成吉思汗,就演了两次,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998)到《止杀令》(2013)。

而在武侠江湖里,他是《笑傲江湖》(2001)里的嵩山派掌门左冷禅,是《倚天屠龙记》(2009)里的汝阳王,同样有盖世的气度。

做惯英雄了,演一些存在争议的人物,也自带霸气。《嘎达梅林》(2002)里的王爷,《大唐游侠传》里的安禄山等等角色,便是如此。

英雄当配骏马。展现过各种马上英姿的涂们,在《呼伦贝尔城》里又有跟马群相处的机会,“拍马对我不是什么事儿,反正就是跟你和自行车差不多。”

颇有“马背上的情结”的涂们,被人传说6岁就开始骑马。

大呼“非常冤枉”的他解释,“邻居大哥把我放上马背,他牵着走,我在上面啊啊啊啊……”优哉游哉地哼起歌来,哪管别人东西南北地乱吹。

什么时候开始骑马,确切的记忆寻不到了,只记得“小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游戏,就追着牛犊去骑它。那你要是在牛犊背上能坚持一分钟,骑马不是问题。牛多难骑呀,平平的,那马还有个腰。”

即便有腰,从马上摔下来也是家常便饭。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拍《悲情布鲁克》(1995)时。涂们从沙发上起身,弯腰,头一埋,示范着说,“骑马奔跑过来,过河,‘轰’,扎进去,马失前蹄,我搂着马脖子,屁股在外面,它一起来,我随势起来,屁股是干的,头湿,腿也湿。”

一屋子的人都听乐了。

突然想起《告别》,涂们饰演的老先生在年少时,谁都不敢骑的牛犊,就他敢骑。母亲(乌吉穆饰)说起几十年前的往事,一脸骄傲,“那么小的个娃娃,谁都知道,可出名了。”

又一幕,老先生睡下了,转辗反侧地坐起来,开了台灯,在桌子上摸索一个马的玩具,把玩片刻,怅然放下。

英雄无泪,但又哪里需要泪呢?

宅男

回想这些年拍戏的经历,涂们说,“以前所有的王公贵族都来找你,你演了《告别》之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来找你,你演了《老兽》,所有的老混蛋都来找你……”

说到底,有影响力的作品一出,就会有人往同一个方向去找。“这省事儿啊,电影圈嘛,就给你贴上标签。”

但即便有标签,也没有要撕掉的必要。“让它去存在吧。演某种类型又有什么不好?每个演员都希望戏路会宽广一些,但现实是每一个人戏路的宽窄都不同嘛。”

演员挑戏要看四要素,“本子,票子,班子,日子”,即剧本,资金,班底,周期。有能打动自己的角色,自然有出演的可能性,对此,涂们还非常俏皮地补充说,“太离谱了人家不会找你,比如说小鲜肉不会找你是吧?”

采访中途有记者要跟他合照,说要开美颜相机,他立马开起玩笑,“别,人家以为我是小鲜肉呢。我是一个糙男嘛,油腻男。”

自嘲起来的涂们,挡也挡不住。看着谈起跳舞的女记者腿长,他会说,“那也太高了,谁给你配舞啊?舞伴呢?都我这么高。”“唬”得人家也笑着回应,“所以失业了。”

到底是个随和的人,随和到自己身上,多多少少也会对外界的负面情绪免疫。

做演员本就难免碰上评点,首次当导演恐怕也少不了议论。涂们通透得很,“当媳妇儿嘛,那婆婆还不能挑你几句?”

以前涂们说过,哪一天不拍戏了,那就“悠哉去”。这会儿他朗然补充道,“我最高理想就是吃喝玩乐。你别误读啊,吃要吃得健康,玩要玩得开心,开怀大乐。”

一旁的萨仁高娃忍不住打岔:“他是个宅男!”

被“治住”的涂们嘟哝:“对。我想一下总还可以吧?”又补上一嘴,“我们俩要去日本。”

萨仁高娃乐了,“他准备骑着马带我到草原深处。”

涂们就坐在那里笑。

 短评

虽然我挺喜欢涂们这个人的,但这部电影引起生理不适。

2分钟前
  • 哈哈哈哈哈哈
  • 较差

可以看得出诚意,但看不到灵气。节奏挺糟糕,没有明确的高潮低谷;台词时不时有点尬,欠些雕琢;煽情不成功,功力欠火候之余OST也得背锅;剪辑没有灵魂,平平无奇匠气十足。演员们的演技倒还不错,阿姨有点端着,伊兰别很出彩。没有大战场面,寡淡的就像情景剧。最值得看无疑就是草原风光了,好莱坞有西部大漠,我们也有茫茫草原。这类片子应该再多些,再好看些。类型加一星@大影节

7分钟前
  • MShelter
  • 较差

有关鄂温克族“亡存绝续”的传奇故事,城里妇女千里赴战营,以传续香火。堪称鄂温克族版的“杨门女将”。虽非上一线战场厮杀,一路上也是艰险重重。歌颂了该民族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敢,也有对生命的礼赞。影像质朴泛黄,有油画质感。不过,整体拍的还是较为四平八稳,更像一段历史文献。另外,或许限于制作成本较低,全片没有正面展现战争的大场面。。。

12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还行

呼伦贝尔城:喜欢这个“圣母们”要不远千里来到营地“取孩子”的故事,处处彰显水之柔、冰之坚,“老兽”涂们,居然整了部女性史诗,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存史,我是又意外又惊喜。

15分钟前
  • 暗地妖娆
  • 推荐

无论电影技法怎么样,我都被感动了。第一次看到低成本国产电影塑造出了历史照片般真实的场景。无论妆容服装,包括日常生活动作,真实得好像是回到清朝拍的纪录片。就连群演的表情也自然得舒服。北风般坚韧的女性。肃然起敬。

16分钟前
  • 夜风伴春草
  • 推荐

《呼伦贝尔城》的着眼点却不在战场,反而放在战争中部落女人的身上。用战争背后的角度去展现战争的残酷,女人们长途跋涉奔赴战场,为的是生命的延续。将惯常的男人们浴血沙场,变成了女人为延续血脉所做的牺牲。这在关于战争的古老叙事里,增添了一丝现代的意味。

17分钟前
  • Sunny
  • 推荐

苦死人

19分钟前
  • st.moto
  • 较差

616 SIFF

23分钟前
  • luv
  • 较差

没拍出来的都是精华,拍出来的都是糟粕。除了草原,可看性太差,爽点更是没有。

28分钟前
  • 欧润之
  • 力荐

适合在cctv8放

29分钟前
  • 郭连凯
  • 较差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31分钟前
  • 舒农
  • 还行

剧情没有办法把人代入进来

33分钟前
  • 萨若勒
  • 还行

2.5我理解女人和男人互相奔赴是一种本能,生孩子是一种本能,回家是一种本能,都是感人的本能。但是导演太新了,新到还没有掌握描绘生活细节的能力,将这个广泛共鸣的故事架空,反而把本能变得不对劲。导演不是有名气、有投资、有导筒就能当的,故事需要细节,人物需要描绘,这是最基本的,在做导演之前就需要掌握的技法。

37分钟前
  • 你这样无意义哦
  • 还行

我知道龙标要九十分钟,但你的本子最多也就三十分钟,涂们好名了。其他更多的问题我看也不必说了。

39分钟前
  • 非灰
  • 很差

3

44分钟前
  • 欧阳
  • 还行

叙事节奏有点差劲啊电影的调色也很,黢黑…………

48分钟前
  • 王兆鑫
  • 较差

只想到我们鄂温克族伟大的诗人、画家维嘉说的那句教导:我们鄂温克族尊重女性。一个好的演员不是就说明能当个好导演,老爷子心意是好的,就是有点太仓促了吧。一星献给草原一星献给这份家乡情意。

51分钟前
  • 蜉蝣
  • 较差

涂们第一次当导演,全片真实到仿佛在看纪录片,而说是像纪录片,是因为里面人和人之间的冲突实在太少了,几乎所有矛盾都来自于人与自然——和长途跋涉的旅途、天灾、疾病与恶劣环境之间的对抗。以及这个“取孩子”的题材,在当下的大环境下我有一点点点担心。

52分钟前
  • 甄子
  • 较差

3.5星,蛮有趣的角度,诰命夫人气场强大,演员选的好,看到最后想起《敖鲁古雅》中维加说的“我们鄂温克族是尊重女性的”,确实。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伊兰别分娩时旁边人让她咬的是风干牛肉(大部分类似情节中都是咬的木棍或者粗布条),非常符合草原民族的情境了(虽然对她为什么非要跟大部队回去不肯留在驿站休养不是很理解)。总的来说高于预期,歌曲很好听。

54分钟前
  • 阿布
  • 还行

像是念台词 女主角像极我初中英语班主任 慈祥伟光正

59分钟前
  • Jiaxxx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