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

战争片大陆2020

主演: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邓超,欧豪,邱天,周思羽,刘显达,石昊正

导演:管虎,郭帆,路阳

播放地址

 剧照

金刚川 剧照 NO.1金刚川 剧照 NO.2金刚川 剧照 NO.3金刚川 剧照 NO.4金刚川 剧照 NO.5金刚川 剧照 NO.6金刚川 剧照 NO.13金刚川 剧照 NO.14金刚川 剧照 NO.15金刚川 剧照 NO.16金刚川 剧照 NO.17金刚川 剧照 NO.18金刚川 剧照 NO.19金刚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8 00:53

详细剧情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时间到达,向 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 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长篇影评

 1 ) 莫名其妙

金刚川真的是我本年度看过最差的电影,在电影院里就昏昏欲睡,后来单位居然还发了票让我二刷,引起身心强烈不适。这电影的剧情首先就让我莫名其妙,我是有幸采访过几位抗美援朝的老兵的,他们离家参军的时候不过是十几岁的少年,家国情怀都很懵懂的年纪,你完全可以用他们的真实故事,以第一人称视角,去还原一段真实的抗美援朝历史。哪怕这是极其具有个人主义特色的,你也能看到战争年代的英雄们是多么艰辛不易。这个电影,说白了,从头到尾都是莫名其妙。视角零散,一个故事三个视角拍,你真把自己当吕克贝松用了吗?先把故事的结局扔出来,还能保证观影者已经被剧透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紧张感和兴奋感,我只能说他真的是一点没做到。bug到处都是,美国人的视角更是瞎jb搞。看完这个电影的时候去微博搜了一下,有个父亲出电影院的时候问儿子,看完电影有什么感想,孩子回答:是美国人放过了我们。真的想骂人,骂编剧,骂导演,甚至骂广电。这种粗制滥造的战争电影,甚至都不能把最基本的爱国主义情怀传递给观众,那就是一团乐色,没有也罢。

 2 ) 如何建一座打不垮的生命之桥

“我们在这场战斗中没有上刺刀,也没有亲手打死敌人,可是我们知道我们工作的意义: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这是“工兵英雄”张振智曾说的话。作为志愿军工兵第3团3营9连连长,他是当年抢修并保护金刚川岩里桥的实际指挥者。

整个金城战役期间,敌人在金刚川岩里桥附近共投下近千枚航空炸弹,并发射了2500多发榴弹,但这座桥一次次浴火重生,成了打不垮、炸不烂的英雄之桥,电影《金刚川》以此为故事原型,可谓独具慧眼。

在战争电影史上,工程兵题材的影片较罕见。工程兵是“陆军的先锋”,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已将工程兵列为特种兵),但与其他兵种比,工程兵较难用电影呈现,原因有三:

其一,工程兵较少与敌军正面接战,没有对手,观众会觉得“不紧张”“节奏慢”。

其二,工程兵靠集体,个人作用不突出,不易呈现英雄主义,而英雄主义是战争剧最吸引人的地方。

其三,工程完成了,只能被动防守,让一些观众感到“不解气”。

面对种种艰难,《金刚川》却能催人泪下,体现出“战壕真实派”的力量。

图为志愿军工兵部队积极抢修公路,桥梁,保证了汽车运输。..

要司令部真实,还是要战壕真实

战壕真实派”是前苏联的一个文学流派,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为始,中国观众较熟悉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便是“战壕真实派”代表作。

“战壕真实派”是相对于“司令部真实派”而言。

在《一个人的遭遇》前,前苏联军事小说以塑造大英雄为主,他们充满理想、高屋建瓴,通过卓越的指挥,带领战士们取得胜利。比如《铁流》《青年近卫军》等。可在现实社会中,这样智勇双全的大英雄是绝对少数,导致“司令部真实派”塑造的人物彼此雷同,战争片成了英雄片,且这些英雄的区别只在事迹上不同。

《金刚川》则选择了“战壕真实派”的表达路径:表现普通人,只写一次或几次小规模战斗,战斗时间短,战场集中在很小的地域中。

张译在《金刚川》中的表演,确实不错

“聚焦后,更易写出人性厚度——英雄也会恐惧、彷徨、消沉,也有各种弱点,英雄不是先天的,而是成长的结果,这意味着另一场更艰难的战争——战胜自我。“战壕真实派”的魅力,正来自外部战争与心灵战争间的共振。

没想过当英雄的人,却成了英雄

正是沿着“战壕真实派”的理论,《金刚川》的几位主角都是标准的普通人。他们的理想并不宏大,驱动他们作战的主要动力不是当英雄,而是责任感(减少前方牺牲),以及对和平的渴望(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中最后一场战役)。

主角之一关磊(吴京饰)性格豪迈,却有些粗疏,因在战场吸烟,从连长被降为班长。他喜欢逞英雄、耍个性,所以上级对他不放心,战前把他调到隐蔽炮位上,远离一线。关磊好面子、脾气急躁、有时看不起人,这构成了他的性格缺陷,果然因开炮过猛,弹药耗尽而牺牲。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三个连队以钢铁般意志面对严寒,整建制被冻死在阵地上。图为抗美援朝时期国内的游行示威队伍。

另一主角张飞(张译饰)战前处境尴尬——关磊曾是他的上级,又曾是他的高射炮师傅,现在却成了他的下级。张飞管不住关磊,又不能违抗上级命令,只好“和稀泥”。关磊抢了他的炮位,还带走许多炮弹,气得他爆了粗口,却又无可奈何。

关磊与张飞暗示了历史上关羽、张飞的组合,但在《三国演义》中,关处处让着张,在《金刚川》中,恰好相反。关的豪气仍在,张却处处委屈,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充分铺垫。

此外,刘浩(李九霄饰)也是重要角色,他想参与一线作战,赢个勋章告慰逝去的好友,却被派去修桥,为此他不惜和连长高福来(邓超饰)争执,他是被动地进入岗位的。

构成关磊、张飞、刘浩等人最基本烦恼的,不是如何打败对手、如何豪迈一把,而是具体的人间烟火——个性冲突、表述误会、对尊严的不同理解。他们来到金刚川岩里桥,只因为这是最后一战,他们可以从此回归和平生活了。

战壕要真实,离不开细节

“战壕真实论”的道理易懂,操作却难,因为它对细节真实性的要求太高,不能还原战争的具体场面,人物设置再出色,也难吸引观众入戏。

在细节方面,《金刚川》的追求可谓锱铢必较。

比如创作者居然注意到张飞应使用军用哨,它和普通民用双音哨、三音哨不同。最早使用军用哨的是英军,后被各国军队采用,它的音高,易辨识,且有两个孔,能发出不同的频率的音,组合起来,可以传达信息,所以张飞在最后时,才能吹哨告慰关磊。

再比如在没听到敌机声时,张飞会凭感觉发出警报。非老兵指点,普通人很难意识到这一点。人耳的听力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低于此频率和高于此频率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但通过经验积累和天赋,有的人能依稀辨识出临界点的声音,意识到敌机在靠近。

在《金刚川》中,甚至修桥的时间都参考了历史记录。据实际的指挥者张振智回忆:“一孔桥被炸,只要材料齐备,河底不出现问题,一个排兵力半小时可以抢修完毕。一个弹坑,要在50米距离内运土来填,两个班两小时可以填好。”

金刚川岩里桥共7孔,最惨时被炸得只剩两孔,还要填2个500磅炸弹留下的弹坑。此时主力部队急于过桥,上级命令在凌晨6点40之前必须修好,志愿军工兵们最终完成了任务,比上级要求还早了5分钟。

此外,当时高射炮前均设单独测距人员;当时我军采用苏式37毫米高射炮,最大射高仅6000米……种种细节,在《金刚川》中均有真实再现,使观众获得沉浸式的体验。

使用苏制61-K型37毫米防空炮进行夜间防空作战的志愿军高炮部队

写好转变,既要真实也要想象力

从普通人到英雄,需特殊事件激发。

在《金刚川》中,刘浩能成为英雄,因刚开战,连长便牺牲了,这让他意识到,修桥也是战斗。影片里,刘浩独自扛起木头前行,这来自真实的历史记录。据参与金城战役马刚(就是影片背景声的那位见证者)回忆:“敌人依仗自己的空军优势不停地对大桥实施24小时狂轰滥炸,同时,敌炮群也对大桥进行长时间的炮击,平均5分钟要落下3、4发炮弹……战士们有劲大的一人扛一根木头,也有两人抬一根……如此反复进行不间断炸了修,修好了炸。总之,工兵战士誓死保卫大桥。”

而关磊、张飞被激发,则源于和美国飞行员的对决。这一情节虽是创作出来的,但符合历史背景:在朝鲜战场上,敌军共损失3000多架飞机,其中2000多架是被志愿军高射炮打下来的。因志愿军地面炮火表现突出,到1953年时,敌机已不敢低空飞行,并将铁路沿线的志愿军高射炮布防区称为“死亡之谷”,拒绝执行轰炸任务。

被志愿军俘虏的美国兵得到了人道的待遇

在《金刚川》中,志愿军高射炮与美国飞行员的对决,呈现出不同文化特色:

美军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美方飞行员为化解悲痛,不惜违抗上级命令,自行出击,在他看来,亲手毁灭对方才算英雄。

志愿军更重视合作,看重战友情、兄弟情,因关磊牺牲,激起一向冷静的张飞的豪气。为保护大桥,他故意发射曳光弹,点起火焰,将位置暴露给敌方,其背后是“或重于泰山”的个人选择。

通过对决,精描出东西方文化对英雄的不同理解,使《金刚川》的“战壕真实派”更显深刻。

战争片不只是讲故事,还要传承精神

“战壕真实派”诞生后,一直存有争议,很多人批评它可能走向琐碎,只关注具体人的战争经历,忽略了战争反思,无法表现出战争对人的深层影响。

这座桥将永远屹立在后人的心中

这就可以理解,为何在《金刚川》最后部分,加入了战士们肩扛起金刚川岩里桥、保证主力部队通过的片段。其实,志愿军工程兵在金刚川上修了两座桥,一座是浮桥,用来渡人,金刚川岩里桥主要渡装备、弹药等,需保证汽车通过,无法靠人力扛起桥面。但这个细节解决了“战壕真实派”微观过多、缺乏宏观的困境。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异态,无数年轻人在生命刚刚绽放、最美好的阶段,便瞬间凋谢了。所以人类需要反思战争,战争片不是娱乐片,不能靠卖血浆、比惨来吸引眼球,更不能消费战争。人类有人类的尊严,将烈士们的精神传承下去,使其永远活在后人心中,这是战争片天然的责任与义务。

《金刚川》的最后部分,战士们屹立在湍急的江水中,扛起大桥,传达出强烈的象征意味:过去百余年,我们这个民族曾遭遇无数苦难,正是前贤们的奋斗与牺牲,才使我们走到今天。在当下和未来,依然会有激流险滩,作为后人,我们能否像他们一样,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战争时代虽已过去,但“国无大小,忘战必危”,民族竞争将长期存在,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时代需要一代代勇于奉献的中国人承担起历史责任,我们依然需要精神的力量。逝者如星辰,在凝视着后人,则每个人都有必要反躬自问:我是否无愧于他们?

历史不只是过去的事,战争片不只是战争的故事。如“曾经”与“当下”失去联系,“曾经”就会枯萎,就会死去。金刚川岩里桥已是过去时,《金刚川》却在观众的心中又建起一座打不垮的生命之桥,所以难能可贵。

 3 ) 趁此机会本历史盲恶补了知识,惊叹于抗美援朝的牛逼,记录一下

看完了。电影还是很不错的,在国产战争片属于中上。最大特点是用了双线叙事,像敦刻尔克那种。喊口号比较克制。也许是三个月拍摄时间仓促,人物有些疏离感,整个电影因此有意往史诗寓言的感觉营造,氛围很好。

(更新:随手写的,没想到这么多人评论,补充说明,本影评是刚看完电影立刻写的,众所周知刚看完电影时评分都会偏高,实属正常。本来是标记一下看过,顺手写短评,字数超了提示转长评,干脆就转长评发散一下。本文与其说是影评,不如说是最近连看n个纪录片后,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感想。基本上是抓住最印象深刻的部分和“第一印象”写。错漏之处,欢迎提建议,禁止秀优越。)

抗美援朝战役在整个世界上都是最牛逼的战役之一,但是电影不太有拍出最牛之处,没有表达出为什么共产主义战士比世界上其他军队都更牛逼,其实所有战争片几乎都没有拍出,这个话题太深了所以也没期待这个电影讲这方面。总体来说还可以,更期待《长津湖》,他们这会已经在朝鲜拍着了。

当时朝鲜半岛正在打统一战争,金带领军队推过三八线,把南朝鲜军围困在釜山,就要统一朝鲜半岛了。这个时候美帝为了打击共产主义,出兵干涉他国内政,把北朝鲜打了回去,一路过三八线直达鸭绿江,轰炸中国丹东。所以美国是侵略战争,中国是保家卫国。中国当时刚结束解放战争,是真·身经百战,战力惊人。向苏联请求空军支援,苏联不给,说怕变成三战(后期中国大优势了才给,参见米格走廊。)所以战略上,中国步兵很强,但没有空中掩护,这种情况下采取了夜间行动的战略。美国的纪录片中老兵说“晚上我突然醒来,发现营地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好多中国人,我身旁的战友立刻挨了一枪”,这就是不搞远程战,夜间突袭直接近战的战略,发挥了优势。轻步兵硬钢重火力部队,还打赢了,所以中国轻步兵是世界第一,抗美援朝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在这场战役后,中国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症,美国患上了夜袭恐惧症,今天,中国的火箭炮世界第一,美国夜视仪世界第一了。笑。)美军的失败,麦克阿瑟的傲慢也有责任的,美军因为他吃了不少亏,(弱小和无知不是………)最后美国被打到看不见曙光,被迫扭捏谈判,南北朝鲜分界线回到了三八线,中国把朝鲜半岛的状况又恢复了原状。

共产主义战士为什么比世界上其他军队都厉害呢?一方面是保家卫国。另一方面,其他军队最多武装到牙齿,我军则是武装到头脑。美国的战争研究认为一个部队战损率达到30%,战力会大大减弱,战损50%,战力基本归零。但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一个部队战损达到500%仍然能保持战斗力。解放战争中,一个三人小队跟大部队彻底失联,走着走着发现一波敌人,自己观察判断是个首领,就悄悄偷袭了。这就是共产主义解放了思想,解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自内心认为这是我的战争,我在进行解放全人类的事业。上至将军,下至每一个小兵,都能思考怎么把自己的工作发挥到最佳。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是相当惊人的,当然可以逼近人类极限。所以,在新中国刚建成的年代,人们认为,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个人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建设成共同繁荣的共产社会。我们现在觉得不可能啊、没有私有制怎么能努力啊、人只会为自己努力啊…但这在当时完全不是痴人说梦,是有真实依据的,因为他们真的亲眼看见了啊!如果你亲眼看过,你也会相信。

中美建交之后,我们弱化了对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直到最近……又开始了。本历史盲的以上总结可能有些疏漏。这方面,最推荐b站up主的系列视频,搜索第一的就是,其次推荐央视正连载的抗美援朝系列纪录片,和各战役纪录片。美国pbs的长津湖纪录片,可以对照看一下侵略方士兵认为自己在干什么(他们认为“朝鲜在侵略韩国,我们帮忙保卫了韩国”,那你们还差点推平北朝鲜呢怎么讲?这他们就没提。)最近又看了博物馆特展,展设计的得蛮好,也推荐,我自知学习的历史还很不足,就不继续补充啦。

 4 ) 时间紧任务重,完成度算不错了

8月中才开机,10月底就上映了,真的是中国效率了。

考虑到这个时间因素,能拍成这样真的算很厉害了。这制片难度实在太大了。

个人认为,导演还是在八佰的基础上,规避了一些坑,比如明显这部的服化造型比八佰更加细致,比如战士们的指甲里的泥,比如衣服的脏破,尤其是群演们的服化造型细致程度都上来了。

另外某些镜头也看得出来借鉴了一下1917,比如喀秋莎轰炸、张译穿过玉米地,光线忽明忽暗那段,和1917那段经典的非常类似。

张译的表演真的是太棒了。

然后最大的问题或者说遗憾吧,就是大家普遍吐槽的一个故事拍三遍这个问题。不是说多视角叙事不行,但是个人认为,多视角的魅力就在于,每个视角都会给观众新的信息,从而产生各种反转,产生观影的愉悦感。但是金刚川吧,是分了三个视角,倒是并没有重要的新的信息给出,更无反转可言,所以就会让观众觉得,这可真是一个事儿讲三遍啊。

多视角叙事毫无疑问在剧作上就是高难度的。这么短的时间,主创们选择这样一个方式,估计也是周期和所能支配的资源等各个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吧。

总之,这么短的时间,能完成度如此,也是很佩服了。

 5 ) 一星给比较没存在感的江西话

之前有个朋友问我有没有去看金刚川,我说没有,看他说一定要去看一下,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有一些朋友去看看过了,都说很感人,最后十几分钟大家都哭了,那时我就觉得有点不妙,因为我这个朋友啊,就是属于那种看侏罗纪公园都会哭的那种人。 等到12月初,终于网上有了高清资源,而且还是那种17个G的非常清晰的资源哇,我很虔诚地把它下载下来,挑了一个周五的晚上,准备好好的地要进行一次战斗的洗礼。说实话,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有这种历史的资料啊,讲抗美援朝啊,开始打仗啊,毕竟打小看南征北战,上甘岭等打仗片长大,有这个解放军情结,还是有点小激动一下。 第一个片段士兵的角度,当时一看还挺有新意的啊,不是那种平铺直叙,原来是多角度叙事,有点意思。看着看着啊,特别是第二个阶段反方角度看完的时候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很多镜头不是都重复的吗?这这这,毕竟这是一部商业电影啊,不行的话压缩时间不要搞那么长也好么。 对不起啊,从这里开始我就玩起了手机。。。这部电影如果只是蹭抗美援朝的热度,蹭爱国情绪的热度,如果不是这两个的话,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要说最后,我确实眼眶也有一点湿,但是跟这部电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是这三个原因,第一个是我的祖国钢琴曲,第二个是解放军战士的遗骸归国,第三个是片尾曲久违的英雄战歌。 给一星是没有办法,只能打一星,那么我这一星就都给邓超的南昌话吧,毕竟在电影里面很少听到南昌方言,毕竟是江西人,听着亲切。

 6 ) 符合逻辑才能真实,真实才能共情,共情才能感动

对于这种根据抗美援朝历史改编的战争片,如果拍成战狼那种带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超级英雄电影,显然是不合适的。当然这里不是说金刚川全篇充满超级英雄电影的味道,而是其中的高潮情节,太过不符合战争逻辑。

张译饰演的张飞被炸断一手一腿,愣是能用仅剩的两发高射炮弹,凭借一己之类完成锁定瞄准射击的全部步骤,完成之前一群人用39发炮弹都没完成的击落希尔的战机的任务。要知道,从前面的剧情来看,正常操作一架高射炮需要五到六人,前面的剧情里有“五炮手就位,六炮手就位”的台词。其中有人负责拿着类似望远镜的工具搜索战机,报战机位于几点钟方位,有人负责转动炮台调整射击的横坐标,有人在副炮位,有人负责补充弹药,主炮手负责转动转盘调整射击的纵坐标以及脚踩开炮。如此多的工序,满编人员的时候打了39发炮弹也没打下希尔的飞机。张飞只剩一手一脚,无法调整炮台射击的横坐标,只有一只手也无法快速转动转盘调整射击的纵坐标,也就是说,此时的他几乎只能等着希尔钻入此时炮台正在瞄准的位置,然后踩动开炮。这种情况下一发命中的可能性比中双色球还低。但是编剧导演大笔一挥嘴皮一动,张飞就做到了。虽然拍的很壮烈,张译的演技也没的说,但是在我潜意识里就觉得这不符合正常的逻辑,所以大脑会本能的告诉自己这是虚构的,自然就很难代入进去,这里本来应该是催泪的重头戏,但给我的感觉就是导演在我旁边切洋葱,硬邦邦的告诉我:小伙子,这里是高潮,要煽情了,你该哭了。

如果是武侠片,奇幻片什么的,有强烈的主角光环,存在打不死的小强都可以理解,但是根据历史改编的战争片,还是抗美援朝这段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情节还是应该尽量符合逻辑和客观物理规律,否则真的会有点跳戏的感觉。

最后的人桥,很悲壮,但为啥面对比木桥还要容易轰炸的人桥,美军出动了数量更多的五六架轰炸机却没一个炸弹扔到人桥上?最后配上字幕说全员顺利越过金刚川,就让人很莫名其妙,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里并不是带着放大镜硬找茬,而是看完情节之后几乎没经过思考脑袋里就第一时间蹦出来的疑问。这就有点类似于你用很多重型机械都没抬起来的重物,最后用几个人光靠人力就抬起来了,然后你告诉我人定胜天,事在人为,那我只能黑人问号了。

另外不知道有没有人关注片尾的演职人员表。石头,三娃子,蛋炒面,我真不信这世上有这么多巧合。管虎在抗美援朝的献礼片里公然夹带私货,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其心可诛。联系之前美国海军帽子,拜访逃跑将领后人等等一系列举动,这些事情单拎出来可以说是巧合,是无心之举,但所以事情结合起来,全部是巧合的概率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可以看出管虎和方方本质上是同一类人,恳请广电封杀。

 短评

《八佰》是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金刚川》是赵云后面的故事,连角色名字都明示了,张译叫张飞,吴京是关班长,「长坂坡前救赵云,吾辈张飞,莽撞人」,张译死前的这句唱词直接是把管虎的心里话都唱出来了。可不就是为了救《八佰》吗。单说质量,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离《八佰》差很远,重复镜头实在太多,看得人特别累,但是三种视角的形式,真的很聪明。张译那个视角是重点,演得太好了,美军的视角是亮点,这种时局里,把美军也处理的有血肉像个人,很好,很难得。#7分

5分钟前
  • 3号厅检票小哥
  • 还行

就一个主线反反复复的拍几遍,使整部电影离散得没了看下去的欲望,已经赤裸裸的在写诗歌了,其他的点是不是合理已经抛诸脑后,只不停的问,这些我都知道了,后面还有吗?结果后面啥也没有,与其看这个,不如看一部实事求是带解读的纪录片,要精彩得多,年度期待,失望扫兴!5分

6分钟前
  • 九段
  • 还行

众所周知 张译 谁用谁爽 一直用一直爽👌

10分钟前
  • 大力绵绵冰
  • 推荐

晚上带爸爸去看首映,老头儿说挺好,我其实看到了他中途偷偷抹眼泪 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我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大伯。

12分钟前
  • 大金牙呀!
  • 推荐

《八佰》讲赵子龙救存亡精忠护国,《金刚川》讲刘关张扬国威血战到底。主旋律电影和商业战争大片的优质结合品,借鉴《敦刻尔克》《复联》大概是电影人的无奈之举,但这最终结果满意,买账,致敬!

14分钟前
  • 壹安²
  • 推荐

看之前有人说形式像敦刻尔克,看之后表示这玩意和敦刻尔克比简直就是登月碰瓷。

17分钟前
  • 水色深瞳
  • 很差

中国速度横行,终究还是踢到了艺术创作的铁板。不怪管虎和演员。

20分钟前
  • K
  • 较差

中途睡了个午觉醒来,发现啥也没错过。

22分钟前
  • 应似飞鸿踏雪泥
  • 很差

想学诺兰的《敦刻尔克》,但是很明显没有那个能力。

23分钟前
  • 傲天
  • 还行

不信神的工兵在金刚川上演魔法,信神的牛仔在苍穹目睹神迹。这桥是通往安宁的路,纵然断了手臂,也要把当阳桥喝断。纵然败走麦城,也要把荆州守好。因可敬的对手前往地狱是幸福的,却有人从此闻着焦味在人间犹如地狱。想不通木桥为何会复原,断桥为何能撤军,不知这个国家,用血肉筑起过多少前行的桥。

2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1、没有紧张、没有惨烈,剧情拖沓,可以砍掉一半时间;2、太多的镜头重复,为了让张译上位,至少10分钟垃圾时间给了他;3、感觉这是场没有组织的战斗,中美都那么几个人在玩;4、农村戏班子的水平。5、主旋律,给6分,无聊时凑合着看吧。

29分钟前
  • 哈哈哈
  • 还行

即便從開拍到完成只有短短幾個月,已經算是奇蹟,但是終究還是先天不足的殘次品,哪怕對“中國人牛逼,美國人傻逼”這類情緒宣泄式主題容忍,《西游記後傳》般對素材的反復使用,全程用力過猛到只有悲憤的情緒表現,混亂的多重視角和一元的價值表達,都讓人失望。同樣是戰爭題材,同樣是多重視角,明明不是諾吹,也想發自內心地對拍出了《Dunkirk》的諾蘭說一句牛逼,他一個頂四個,不對,他一個比四個加起來強太多太多了!

32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较差

#🍋观影# 管虎拍了一个讲不好的故事。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战争,哪有输赢,哪有正义与邪恶,对于普通人来讲,只有生死,时刻准备牺牲。管虎把这点说清楚了,好评~至于前后抱大腿,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34分钟前
  • Shirleysays
  • 推荐

看完挺失望,像是小学生在做仿句练习,原文是谁应该不难看出吧。不过这个造句可是太失败了,看到第二视角之后都能猜出第三遍演啥,剧情完全没有任何推进!!可怕!!白瞎了几个好导演好演员……

37分钟前
  • 永恒
  • 较差

张译值得一个影帝,我直说了,金鸡。

42分钟前
  • 糕若萸
  • 力荐

3.5。比想象的好点儿,不过也不能说题材好,电影就自动是好电影了。美军视角对于我这种毫无军事常识的人来说还算管用,但就是英语配音太假了,好像是在GTA之类的游戏里听英语听力。看完很想爷爷,人类什么都可以克服,为什么还不能战胜癌症呢。

43分钟前
  • 甄子
  • 推荐

张译生动诠释“如何拯救电影”

46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张译是很不错,可是有必要一个故事讲三遍吗?

48分钟前
  • _风靡万千少女
  • 还行

这个电影可能只拍了一天,从早拍到晚,因为机位多,硬是剪出了两个小时

53分钟前
  • Silentstorm
  • 还行

低配版《敦刻尔克》,有点超出预期,三个导演的风格合成一个,还真看不出那部分是谁拍的。最后说一句,张译是真的牛!!!

58分钟前
  • 守望电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