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

剧情片大陆2020

主演:王吉祥  大鹏  刘陆  王庆丽  

导演:大鹏

 剧照

吉祥如意 剧照 NO.1吉祥如意 剧照 NO.2吉祥如意 剧照 NO.3吉祥如意 剧照 NO.4吉祥如意 剧照 NO.5吉祥如意 剧照 NO.6吉祥如意 剧照 NO.13吉祥如意 剧照 NO.14吉祥如意 剧照 NO.15吉祥如意 剧照 NO.16吉祥如意 剧照 NO.17吉祥如意 剧照 NO.18吉祥如意 剧照 NO.19吉祥如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04:48

详细剧情

  大鹏首次执导现实题材文艺片,故事讲述一位喜剧片导演突发奇想,回到东北农村老家,希望将一家人如何过年拍成一部文艺电影,结果遭遇一系列意外。因拍电影而聚齐的家庭成员们,完成了最后的聚会。

 长篇影评

 1 ) 再挑剔的影迷,也给大鹏的新片打出五星

作者: 海宁

有一天早晨,我做了一个噩梦,妈妈生了很重的病,需要赶紧做手术,但我没有足够的钱,医生一催就被吓醒了。

醒来后,久久没能从梦境中走出来,一想到妈妈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就觉得好孤单,一个人在房间里嚎啕大哭。

当时好想打电话给妈妈,说句我爱你,但又怕把她吵醒,就只好发个撒娇的表情,但没想到妈妈很快就回复,问我怎么这么早就醒了。

我把我做的梦讲给她听,妈妈安慰我说,你可能是因为过年没回来,一个人在北京待太久了,想家了,等疫情结束后回家看看。

我说好,但心里也清楚地知道,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那个在大城市里感觉到孤独的自己,不会因为回到小县城,重新投入到父母的怀抱,就忘记了在小县城里格格不入的自己。

我们这一代人,注定在妥协回家、孤独离家之间挣扎,而大鹏导演的《吉祥如意》,便与此有关。

《吉祥如意》由两部分组成,《吉祥》是故事的主体,《如意》是《吉祥》背后的延伸,两者相互呼应,以至于观众看完忍不住感叹,非常神奇,特别不一样。

这部电影,似乎打破了观众以往观影经验的认知。

《吉祥》是关于家长里短的故事,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具象化呈现,更是大多数中国人都可能会遇到的“生活里的难”。

王吉祥年轻时是东北某单位的科长,风光无限,但中年却突然得病,脑子痴呆,妻子和他离婚后,带着女儿王庆丽离开。

在过去的十年里,王庆丽几乎没有回过老家。

春节前期,奶奶打电话给王庆丽,说大鹏要拍一部电影,全家人都到齐了,希望她也能出现。

于是,王庆丽抱着要帮一帮弟弟大鹏的心情回了老家,却不曾想奶奶突然辞世,面对生死离别,以及王吉祥的去留问题,一家人为此争执了起来……

争执,没有结果。

《吉祥》的故事就结束在王吉祥一个人走在大雪中,只有几岁孩童智商的他,面无表情,并不知道自己正在面临着什么,接下来会怎样。

他一步一步往前走,似乎是在走向观众,提醒着每一个在外面漂泊的游子,常回家看看。

或许是被影片中真实的人物环境以及扑面而来的生活质感所触动了,抑或是被人在一团糟的生活面前过于的无力给刺痛了,昏暗的影院内,坐在周围年轻的男孩、女孩都在低声啜泣。

真实的背面是会有些残忍的。

我们在故事里体会着王庆丽面对父亲和家人的不知所措,也在故事之外想起了头发开始花白、眼角皱纹逐渐蔓延的父母,久别的故乡,以及可能再也无法重逢的家人。

漂泊在外的游子,在这一刻沉浸在了故事里,似乎不再是无所依的浮萍,而成了扎下根的水草。

仿佛一闭上眼,故乡的山河,忙碌的父母,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

流浪的孤独、生活的疲惫,现实的无力,统统被压缩成了一滴滴眼泪,在风雪里,在王吉祥「文武香贵」的呼喊里,找到了去处。

我忍着情绪,在电影和自己的真实生活之间来回切换,却还是在《如意》的故事里掉了眼泪。

如果你曾坐在中国电影资料馆里看过短片《吉祥》,那么画面转到《如意》的那个镜头,你一定会觉得叹为观止。

《如意》讲述的是大鹏作为导演,在2017年底想要拍摄姥姥在家过年时候的状态,却不曾想拍摄第一天,姥姥就突然去世,一切计划都被打乱,却也因此使得这个故事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到了观众面前。

对于导演大鹏而言,每一次挑选素材,每一次调整剪辑都是刺痛内心的过程,在大城市努力追求梦想的那个自己,被回到家乡失去亲人的那个自己打败。

既彻底,又无情。

于是,影片中隔着剪辑室传出导演大鹏痛哭声的那个镜头,一次次在我脑海里回荡。

在大城市漂泊过的人,应该都有体会。

更有趣的是电影中饰演王庆丽的演员刘陆,真实地和王庆丽本人坐在了一起。

刘陆问王庆丽,为什么十年都没有回来看看父亲?

长久的沉默,王庆丽没有回答,大鹏没有追问。

至此故事开始与真实的人生混淆不清,演员刘陆退居成为一个旁观者,代替观众向故事的当事人提出质疑。

界限的打破似乎赋予了影片更多的解读空间,同时也将人在家乡和远方之间是否无力做出选择的困境,赤裸裸地摆在了观众面前。

那个在远方自顾不暇的我,如何有勇气去面对焦头烂额的亲人?失眠的夜里,每一个年轻人都为此苦思冥想。

这样看来,如果说《吉祥》是关于回不去的故乡,割舍不下的亲人,那么《如意》是背上行囊远离故乡的游子,透过《吉祥》领会了「子欲养而亲不待」遗憾的成长。

盘亘在两者之间的那道峡谷,是所有在外漂泊的年轻人永远不敢面对的脆弱。

贪恋亲情的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十年不回家?

流浪在远方的人不能想象,十年如一日的人生如何坚持?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没有答案,电影里的故事就这么结束了,而真实的人生依旧还在继续。

姥姥去世后,一家人完成了最后一次的团聚,今后或许再也不可能聚齐了。

老人走了,家也就散了。

想想就觉得令人悲伤,但好在有电影,记录下了这一刻。

更幸运的是在交流会现场,演员刘陆和当事人王庆丽一起分享了对于这部电影的理解。

王庆丽在交流会现场
「我从小到大似乎没有感受过爱,我没有爱的能力,也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
第一次感受到爱是因为这次大鹏要拍电影,我才有机会去直面家人对我的抱怨,试着去把过去的一切重新整理,走出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 所以我坐在了这里,勇敢地接受外界对我的评价。」
演员刘陆

王庆丽说完,刘陆继续补充道:

「有很多话,丽丽只讲给了我听,我听完泪流满面。
我和很多人一样,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也不可能做到感同身受,所以会对未知的事情提出质疑,也因此伤害了别人。
所以,我常常在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试图去理解包容,这也是影片希望大家能够学会爱别人的方式。」

交流会现场,大鹏导演虽然在线上,但很多人还是沉浸在了这一场亦真亦假的幻像里,而这一切的一切,源于大鹏想要拍一部关于姥姥的电影,没有明星,没有大制作,有的只是最简单的爱,心与心的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意外和事故,让拍摄一再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难搞的日子里笑出声来」,也许就是大鹏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的要求。

没有人在困难前败下阵来,电影里的故事没有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却也阴差阳错有了全新的面貌。

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在讲,这真是一部神奇的电影,特别不一样。而这种神奇和不一样,是人为很难料想到的,只有真正爱电影的人,才能获此殊荣。

你看,爱电影真的太好了。

大鹏凭借着这部电影,算是成了。

 2 ) 为什么看《吉祥如意》会引发不适?

大鹏的《吉祥如意》成片方式有些特别,先是有了短片《吉祥》,后续增加了《如意》(即拍摄《吉祥》的幕后)扩展为长片在国内院线大规模上映。《吉祥》采用近些年流行的伪纪录片形式拍摄,且是私人化的家庭影像,是传统意义上的小众电影。作为一部40多分钟的短片,《吉祥》在金马影展和电影资料馆放映过,大鹏顺势把幕后故事经过处理成《如意》作为影片的后半部分,一下子一部两段式的电影就诞生了。但影片上下部分内容的相通性、一定的互文关系,倒是不会显得影片割裂。大鹏很巧妙的用观众的提问连接起了影片的上下部分,过渡顺畅。总体而言,伪纪录的方式、专业演员进入真实环境表演、上下部的“电影”和“幕后”的互文关系都是很好的电影形式,值的肯定,甚至算得上是某种程度的实验或者创新之举。

不管是无心插柳、灵光乍现,还是刻意为之、早有准备,《吉祥》的幕后影像其实素材足够多,剪辑成一部电影绰绰有余,将《吉祥》加长的想法很快就成为了现实,所以说幕后素材还挺重要,发碟可以成为附加花絮,也可以把短片扩展变成长片(没有批评的意思)。然而,在口碑一路走高,且家庭片是我钟爱的电影类型之一,怀着期待之心去观看这部电影反而有些失望。无法与电影中的手足纠葛共情,相反,大鹏导演的创作方式让我感到不适。下文将解释这种不适感产生的原因。

下半部分《如意》中,大鹏解释拍《吉祥》的动机是想拍姥姥过年的日常,却遭遇姥姥去世,所以转而拍摄三舅王吉祥。但是如果只是想拍姥姥的日常,为什么要成立一个庞大的剧组?而显然这是一部周密筹备的安排,还事先请了专业演员加入。如果是私影像,大鹏完全可以自己拿着DV/相机/手机拍摄,非要那么兴师动众吗?庞大的剧组,反而增加了所有人的表演性。片中大鹏妈妈的一句话:“要不是你要拍这部电影,这个大家族也不会聚的这么齐。”揭示了一切。说明大鹏提前知会了亲人都回家团圆过年,顺便拍一部家族电影,这其中就包括一个十年未归乡的王庆丽。

大鹏想拍姥姥日常,也许不是真的,但他的野心却的确是真的。一个大家族,《吉祥》中所有人都是自己,却只有一个人例外,即十年未归的王庆丽。显然,王庆丽归家是电影爆点,一个完美的戏剧冲突,大鹏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早早联系了专业演员刘陆来扮演自己的表妹(姐)王庆丽,且第一个镜头即是王庆丽坐车回家的漫漫雪路,所以说王庆丽才是戏眼。大鹏用专业演员去饰演王庆丽,而真实的王庆丽其实回家了,其中目的昭然若揭,他想拍的不是姥姥日常,而是戏剧冲突。而这就必须要利用到自己的家人,利用自己最亲的人的情感。

下半部分《如意》(即拍摄《吉祥》的幕后)的真实性其实也是要打折扣的,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伪纪录”。一个是镜头下的人的表演性,另外是作为导演对作品呈现的主导性。这种主导性就是常说的“断章取义”,电影的魔力就是通过剪辑可以呈现出创作人想要的效果,这部电影完全由大鹏掌控,电影会按照他的思路,剪辑素材达到完整。当王庆丽看到监视器里自己的扮演者刘陆,感叹和自己长得好像;当刘陆质问王庆丽为什么十年不回家;当屋里五兄弟姊妹发生冲突时,王庆丽在监视器外玩手机,而刘陆却在给王庆武磕头。大鹏把这些镜头都一一剪到了电影里,这就是作为导演的掌控性。而这点我尤其感到不适,他居然对自己的表妹下狠手,让根本不知道她离家出走的真正心路历程的观众,先入为主的确认了她的冷血。所以我觉得这不公平,该骂的不是王庆丽,而是她的表哥(弟)大鹏。若王庆丽遭到网络暴力,那大鹏真的就是真的罪过了。

电影中大鹏的出场时间少,但基本都是亲人逝去后的悲伤表情,或者是家人争吵的无奈表情,但他却是唯一置身事外的人,这一点更加让人难以理解。哭泣并不能说明你在乎,置身事外却是真的冷酷。当然家人争吵掀桌那场戏,他喊了“别拍了”,但这个场景、这句话最终还是被他剪到了电影里,真的是好一双剪辑之手。家人彻底成为了他电影的道具,可想而知,他是真的太想把这部戏弄好了。其实不太知道,大鹏家人在电影院看到自己会是什么感想。是高兴呢?还是痛苦呢?如果他们对电影的呈现不知情的话,我会觉得他们很可怜,被自己亲近的人利用,被家族里混得最好的人利用,成为一部贺岁商业大片里的主角,让全国、全世界的人看到他们的脸孔。大鹏为了自己的创作,一定程度上算是出卖了自己的亲人,赚了钱也赚了名声。而生活在农村的亲人与城市里生活的大鹏,农民与知识分子,这些对比,总觉得是城市在剥削农村,知识分子在剥削农民,不适感更上一层楼。文艺小片摇身变成商业大片,贩卖家人情感赚取利益,恐怕大鹏这次没那么容易解释清楚了。

《吉祥》得到了赞誉,大鹏萌生了对《吉祥》创作缘由的解答,但是他显然没有回答好那位观众的提问,反而为了追求电影的完美和戏剧冲突,背离了自己的初衷,野心和自恋暴露无遗。当然,作为艺术家,野心和自恋是褒义词。于我而言,如果大鹏将电影停留在《吉祥》就好了,至少是一部很实验的短片,不会越描越黑。

若观看电影的观众没有以上困扰的话,那我会觉得是美好的,可以尽情体会影片中手足间情感碰撞与联系。如果真是这样纯粹,那大鹏这部作品就真的挺好的。

 3 ) 愿吉祥,如意

久闻大鹏躬耕五载的新作《吉祥如意》好评如潮,却迟迟未观赏,昨日看罢,确实震撼,后悔没去院线支持,先欠下一张电影票。没有华丽的视听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包装,只有一个演员,片中的其他人都是以自己的身份出镜,或者说,他们才是最纯粹的演员。那份纯粹,对同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的我来说真实得可怕,甚至有些残忍,可以说这部影片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是狠下心来看的。

拍片的起初,大鹏预想搞一个姥姥过年的纪录片,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姥姥》,他无法准确预料会拍到怎样的素材,按他的原话叫看“天意”,并打算让女演员演自己,观察隔辈女性间的对话,也描述一下东北农村的家庭生活。但是,上天给大鹏开了极大的玩笑,姥姥突然病重,不久便驾鹤西去了。面对这个“天意”,大鹏真是欲哭无泪,但是他下定决心继续拍摄,顺从天意,他将视角转向了人生坎坷的三舅,让演员演他的十年未归的女儿丽丽。也许是机缘巧合吧,真丽丽竟在那年也回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实验开始,这部电影几乎没有剧本,所有人物的反应都是不可控的,导演只负责发问和记录,所以它无限地近似真实,即便是与真实间那仅剩的的距离——真假丽丽,也通过镜头的记录和对比更加凸显生活的原本面目。最终《吉祥》斩获金马大奖,升级版《吉祥如意》引起极大轰动,很多人惊讶于大鹏的转型,更有很多人质疑这部电影是蘸人血的馒头,只有大鹏自己明白,他宁愿不要这个奖,宁愿这个片子不存在,他只是想拍姥姥过年啊。那个富态慈祥的姥姥再也回不来了。在采访中,大鹏说起拍摄时强在悲痛中打起精神指挥剧组,剪辑时因反复观看处理姥姥后事的视频而崩溃大哭,可以说片子的每一个镜头都凝聚着导演充沛的私人情感,让电影余韵悠长。这种直面残酷的勇敢和追求艺术的执着成就了大鹏,我以前对他也有偏见,但现在我认为与其说是全新的大鹏,不如说是在某个恰当的时机他的情感载着才思喷薄而出。大鹏,还是那个大鹏,好像也不是那个大鹏了。

就影片内容而言,该片顾名思义,分成两部分:吉祥和如意。前半部分“吉祥”主要讲述演员刘陆饰演的丽丽十年后回家参加姥姥葬礼,听长辈们商议奶奶过世后因病而智力行为异常的父亲下一步的安排;后半部分“如意”主要讲述大鹏的拍摄过程,观察戏里戏外人物的反应,演员和真实人物的对比,每场戏背后的真实情况。吉祥是三舅的名字,“吉祥如意”是姥姥生前最爱的一张桃符,更是对儿子的祝福。纵使家人们为了三舅的归宿争得毫不顾及情分,即使在镜头前也撕破了脸,纵使丽丽和母亲生活十年后才看望生病可怜的父亲,但听到神志失常的三舅反复呢喃的“文武香贵,回家看看,明早见妈”和姥姥门上的那幅“吉祥如意”,你就会感到人间有真情,呼啸的北风中也会有那一丝丝温暖。

诚实地来讲,我写此文倒不是因为影片多么的完美和动人,而是因为它勾起我尘封已久的记忆,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片中的三舅和姥姥让我想起了我已故多年的,亲爱的爷爷。生病前的爷爷,精神矍铄,就和片中的姥姥一样,是整个大家庭的核心,他厨艺精湛,逢年过节,亲朋好友齐聚我爷爷家,依稀记得他(我快写不下去了,双眼不知模糊了几次)穿着白色的围裙,陀螺般忙碌着,只见一道道热气腾腾,金光闪烁的佳肴飞上了桌,他的厨艺,就是被同学尊称为厨神的老爸也远不及他。他在外人眼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倔老头,却(我**实在写不下去了)对他的小孙女百依百顺,买的滑板车,陀螺,积木堆成小山,送我去学滑冰风雨无阻,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牵着带我每天“饭后三百步”,一起嗅路边沁人心脾的丁香,抱着我摘高处的榆树钱,一起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就像所有人知道的残酷的现实,我一天天长大,他一天天变老。只可惜,在爷爷得脑梗的那一天,我才意识到爷爷老了。他不再充满活力,老伴的去世让他郁郁寡欢,他只有半边的躯体能驱动他前进,心理和生理上饱受煎熬。而且,母亲总会因为爷爷的抽烟和看电视等生活上的隔阂与爷爷吵架,父亲也只是关心他饮食起居罢了,我呢,这个傻傻的不争气的我啊,通常就是静静地看着,或者忙着学习或者和朋友出去玩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爷爷就是在他那个小屋里关着灯,一推门,只能看到电视发出的斑驳的光投在他的脸上,愈显的这张脸苍白。渐渐地,我也不怎么去那间屋子了,再见到爷爷,就是他被送到急诊,再接着,就是那张熟悉而陌生的黑白照片了。我虽不是农村的孩子,但和电影里的殡葬场景类似,冰冷的相片旁摆满了花,还有纸扎的小人,牛马,花圈,一排排人嚎哭着,我一时真不知道这么大的阵仗是爷爷的幸福还是悲哀,我记得那些日子我是真的很悲伤,但已经无可挽回了。最大的遗憾,就是听我爸的为了不让爷爷伤心没给爷爷播放他心心念念的,曾经反复念叨想看的孙女上幼儿园时的录像带。我还记得那个录像带有个好听的名字,金色阳光。

就像影片里的这一家,爷爷的后事办完后并没有风平浪静,反倒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影片里是家人们争吵着三舅的照顾问题,我家是财产分配问题,一样的套塑料布的饭桌,一样的高分贝,一样的面红耳赤,让你都震惊他们曾是一奶同胞。依稀记得那天放学回家,门没锁,我悄悄进门,就撞见了这个情景,大人们见我回来,赶快收起怒容,露出笑意,只不过脸还是红的,那场景过了多少年我还记得一清二楚。我不知道他们咋分配的,我只知道性格憨厚善良的老爸真的伤了心,而且是被亲弟弟伤的心。

如今时过境迁,也许紧张的家庭关系会随着时间缓和吧。就像片子中的母亲说的“树倒猢狲散”,我家再也没有那么多亲人在一起团聚了,那个喜庆热闹的年已成为历史,对爷爷的记忆也因每天新鲜的生活封存在脑海深处了。唯一的痕迹,就是大年三十,在热烈的爆竹声中,在皑皑的雪地上放着写着爷爷名字的一沓暗黄的薄纸,我小心翼翼地点燃,点点火星随风飘起,回旋,上升,我总是抬头痴痴地望着,好像火星真地飘到某个神秘的地方,也许吧。不久,在白雪上,除了红红的一片鞭炮渣子,还多了一堆黑乎乎的未燃尽的纸屑。

很感谢大鹏,用影像让我重拾起记忆中隐秘的角落,同样感谢片中所有的人,他们用东北人独有的质朴让镜头下的影像尽可能的真实。看完这部片子,你没办法责怪任何人,二舅二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丽丽童年的伤痕和北漂的不易,就像我也不该要求我的亲人过多,每个人都有其所难,都有其性格,都有其目的。我只能要求我自己多做点,无愧于心。这部电影记录了东北家庭的酸甜苦辣,让我深切感到了众生皆苦。有道是苦尽甘来,可是为什么开始总要苦呢?可能真的只能苦中作乐了吧,好一点的也只能是苦乐交织,这让我不得不对认为此生历劫的佛多了份敬畏。

冷风如刀,将大地作砧板,视众生为鱼肉。即便生活几许失意,也还是要抱有期望,因为风雪中的枯枝还在悄然孕育着新生,那是希望,是人性之光!愿所有“吉祥”,都能如意!

 4 ) 给得太慷慨的天意

0、“你会觉得天意……给了你太多了吗”,我问大鹏。问得委婉,但大鹏瞬间听懂。他说,“听到这个问题,心脏又瞬间觉得肿胀”。 这几年里,大鹏有很多很多这种,“心脏瞬间肿胀”的时刻。 有其他导演对他说,“人一辈子拍出这样一部电影也就值了”。 也有人对他感慨,“姥姥真的太爱你了”——他不过是要拍姥姥过年啊,但姥姥给了他这么——如果这是一部电影——实际上这就是一部电影,有比死亡更加沉重、更加文学的镜头吗? 后来的大鹏,拍过一些戏,导过一些戏,他对自己的产出质量整体满意,也有信心,他说,如果没有碰到这突发一幕,他也有信心拍出高质量的作品。 但没有如果。 大鹏便只好更加无数次问自己,如果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拍这部电影。那么?

1、大鹏最初是想拍的电影叫做《姥姥》。野心不大也不小。一方面是想拍一个东北农村老太太如何过春节,但我猜测,可能是因为“前媒体人”的职业习惯,或者个人性格,他又不想拍成单纯的纪录片,想玩一点形式——所以他找了一个不出名女演员来扮演自己,另外还嵌套了一层,还有几个工作人员负责拍这部“伪记录片”是怎么拍的。

找一个女演员来扮演自己,除了会带来预想中的反转效果,我想也是大鹏作为“前媒体人”或者通常是“交货人”的一种职业考量,因为有职业演员,所以可以设计一部分戏,可以设计一部分提问,可以强制进入某些场景,来确保得到“可用”的素材。

2、“拍天意”。所有媒体在关于这部电影的报道里,都原封不动的用了大鹏的这句话。天意的不可揣摩和天意的不可抗拒,那是撞击所有人的部分。大鹏在拍摄出发前这么交代剧组的,“我们去拍一场天意”,谁会来,会发生什么,都不可知,总之,摄影机不要停下,就这么拍下去。

在大鹏原来的构想里,天意可能是谁来拜年,一家三代女性如何聚集在这么一个狭小的屋子里,她们之间会说什么发生一些什么,或许也会有冲突。农村里一家子过年,谁说得清呢。而这部电影打动制作人的也是这点,她也想拍一个有点温暖的家庭题材的片子。

但事实上,天意是——在大鹏赶回老家前,姥姥摔了一跤,就此陷入昏迷,躺在了病床上,几天后,离开这个世界。

3、姥姥在昏迷中。于是这部伪纪录片的主角临时换成了三舅,女演员也从演大鹏变成了演三舅的女儿——三舅多年前因为脑损伤而无法正常与人交流,我们在电影里所看到的三舅症状基本上和阿尔茨海默症没有区别。他几乎忘了身边所有人,也忘了世界运行的规则,他只有一些记忆的碎片,记忆的浮冰,他生活在那些碎片里,那些浮冰上。

三舅有一个女儿,丽丽。父母离异,她跟了母亲。十年来她没有回老家看过父亲。确定了女演员来演她之后,她倒是突然地回来了,这也出乎大鹏的意料。

4、“我还是想知道你为什么十年没有回来过”,这句话是女演员问真丽丽的。

在问这句话的时候,大鹏正在和真丽丽扯东扯西,抒发一些回乡之情。说真切也真切,说空泛也空泛的回乡之情。你可以判断大鹏和她的关系也并不怎么亲密——于是所有人绕开那个最重要的问题走。

家人之间不问的。女演员问了。镜头停在那里。不知道真丽丽是给了回复,还是没有。

5、三舅的生活自成一个体系。他又懵懂又无知,他既忘了过去,又活在过去的投影里。他和世界隔着既近又远的距离。谁都拿他没办法。又谁都可以抛弃他——又或者是他抛弃了世界。我不知道。

所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病人的家属大概都有那样心灵被磨折的时刻——我有过。他忘了我,忘了世界,他离我这么近又这么远。他是自得其乐的孤儿。他在世界这个大乐园的垃圾站坐下来,玩一架破飞机,且笑嘻嘻。

6、你见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死亡。 你匆匆忙忙赶回家乡参加过一场葬礼。 你参加过的那场葬礼一点都不“文明”,你披麻戴孝,你喊灵,你哭泣,你身边有好多好多陌生人——你好像被切割成三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死者在一起,一部分和当下在一起,还有一部分摇摇晃晃,在远处,看着这一切。 你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了,你每次回老家都会被熟悉感与陌生感向两个方向拉扯。 你已经无法再融入这个“当下”了,但你也不知道哪里能容得下你。 孤独到宁静——你忽然理解一场吵吵闹闹的葬礼的意义,原来不是死者需要这些,是生者需要。 原来是你需要一场做足仪式的告别。

7、在《吉祥如意》里,三舅的病是真的,姥姥的死是真的。很多假的,设计过的——比如女演员在冰上躺下来的镜头,最后都放弃没有用。 还有是真的,是一场吵架。姥姥走后,全家人坐在炕上,喝酒吃菜,谈到三舅——姥姥走后,三舅该怎么“处理”?各有各的立场与看法,带着陈年旧事,谁曾为家庭奉献多,谁又做过什么牺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帐,把帐翻出来,吵起来。 女演员完全无法待下去了——她怦怦怦磕了三个头,哭着跑了。 而真丽丽在一边刷手机。 这场戏并不是“妙手偶得”,而是作为家庭一员,这种关于三舅的争吵时常发生,大鹏司空见惯。如今姥姥刚走,大鹏心知肚明,这顿饭怎么都会到这个话题上——虽然是拍“天意”,但也早就知道这里会有一场重头戏。 而女演员磕头是因为之前她与真丽丽,大鹏三人在一起的时候,讨论过如果发生饭局上这种争吵怎么办。真丽丽说过,“那我能怎么办,我只能给他们磕几个头呗”。 真丽丽刷手机的“冷漠”在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里,成为一个争执点——而大鹏自己,也是在前不久才理解这个镜头的。片子剪出来以后,他约同在北京的真丽丽来看电影。丽丽看得很认真,很投入,但这场争吵的戏一开始,她便与电影里那个自己一摸一样的,开始刷手机。 那个瞬间,大鹏才明白,原来她在逃避。 片子里保留她刷手机的部分——我想,这也是大鹏留给自己的一个问号。一个他未能理解的动作,保留了下来,也留给了观众。 实际上你如何理解这个镜头,某方面是你自己的倒影。

8、《吉祥》完成很久以后,《如意》的部分都还没有动手。大鹏走哪儿都带着这部分素材——素材很多,但迟迟剪不下去。 大鹏不知道如何完成《如意》。 有很多种方案。 一种方案是两个影厅同时播放《吉祥》,一个厅的观众被告知这部电影来自于某著名文艺片导演,另外一个厅的观众被告知这是一个电影学院毕业生的初作品。作为一个实验,对照着两组观众对于片子各有什么评价。事实上,实验做了,关于这个实验的过程也拍了。 “生活在北京的丽丽”也是一个方案。观众看到了丽丽“冷漠地刷手机”,因此而对她做出了各种评价。可是你们知道真实的丽丽的人生吗?“生活在北京的丽丽”或许能让观众警醒,我如何有资格通过一个镜头来判断一个人? 但所有的方案都推翻了。 《如意》老老实实回到了最初的拍摄现场,老家,一个要拍天意的导演,迎接天意给他的一场死亡,一场告别。

 5 ) 生活实苦,还请悲悯

1

这部电影本来值四颗星,符合我心目中7.5分电影的标准。

电影的形式挺特别的,纪录片和故事片结合,普通人和演员结合,真实与幻象结合,以及,整体的摄影、音乐、剪辑、节奏都处理得不错,虽说少数几个片段显得没头没尾,有些不明所以,但整体来说,可以说是一部成熟的比较流畅的电影作品。

让这部电影严重减分的地方,是创作者在无意之中流露出的对主人公真丽丽的价值评判。

好像是最后一个镜头(起码是临近尾声),真假丽丽同框,一个在悲痛,一个在刷手机,之后电影就结束了。

这个结尾,让我心里涌起的情感是:失望和愤怒。

因为这个镜头试图传递的信息是:真丽丽对自己的亲生父亲多么淡漠,远不如假丽丽(一个外人)对老人情感深厚。

而这样的观点,充分说明了,导演对真丽丽的处境缺乏共情,对三舅身处的大家庭,缺乏深入的思考。

从影院出来,为了缓解心理不适,我试图理解导演的创作不易,就跟朋友说:“一个人,能拍自己家里的人,家里的事,也很需要勇气吧”。

朋友立刻接话道:“他不需要勇气。在这个家里,他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他为他舅舅付出了很多,你没听他妈妈说吗?姥姥和舅舅的医药费什么的,都是他妈妈出的,你说,他妈妈的钱是哪儿来的呢?他作为这个家里的正面人物,没啥不好说,不好拍的。”

或许,这就是电影拍得很好,却毁在立意不高的原因所在?

2

三舅是个凤凰男。

当年,姥姥举全家之力,供出了家里唯一一个大学生(贫穷,真的是一种心理创伤)。三舅飞出去之后,肩负起反哺整个家庭的重担。为兄弟姐妹和侄子侄女们做了诸多简直不可能做到的事(八九十年代,在体制内调户口、调工作,绝对超出一个保卫科科长的能力范围),然而,这恰好也是他人生的悲剧,或许也正是他的女儿不爱他的原因。

父亲忙着反哺原生家庭,母亲就是女儿的唯一依靠,那么女儿会选择妈妈,再正常不过。她还未成年,她总要活下去不是吗?

至于三舅的哥哥姐姐们所说的,他还健康时,如何疼爱溺爱他的女儿,在我看来,他们也许只看到了表象。因为,这个父亲有句口头禅是:“庆屁”,看到真女儿,他很高兴,口口声声“庆屁”。于是女儿赶快说:“女儿怎么了,不还是你闺女吗”(大概是这个意思)。

所以很明显,“庆屁”的意思就是:“不过是生了女儿,又不是儿子,庆祝个屁!”。所以,这可能是导致他和妻子离婚的第二个原因——他能如此贬低女儿的价值,意味着他大概率做不到尊重自己的妻子。

3

当导演认为真丽丽“很冷漠”、“很不孝”时,却没有想过,她如何被自己的父亲嫌弃和贬低,以及,三舅生病后追打自己的女儿,让女儿睡觉都不敢脱鞋。

哪怕父亲如此行事是因为生病,那也是很悲哀的事:一是那时女儿还未成年,被父亲追打,会导致身体和心理安全感的损伤——那个原本应该保护她的人,现在变成了会伤害她的人;二是我会忍不住想,这位生病的父亲,会因为生病就打自己的父母,追着打自己的兄弟姐妹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否则他二哥恐怕早就受不了了。我认为,父亲之所以生病后追打自己的女儿,让女儿恐惧得随时要逃命,很可能是因为,他恨这个孩子为何不是男孩——他是城市户口,大学生,他不能生二胎,所以他这辈子都不会有儿子了。

在我看来,被塑造得很冷漠的真丽丽,其实是因为她很少得到父亲的尊重和爱。如果说她有错,恐怕是因为没有人指点她,为了防止别人对她进行道德审判,她应该每年都寄钱回去。

她可以不爱自己的父亲,但不能不尽赡养义务。我们中国人,是有这个孝顺的传统文化的。

4

三舅这个人,真是太苦了。正是因为他的苦,才让他的妻子和孩子也受了苦。

然而,三舅可以不管他的原生家庭吗?不可以。

但或许,他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管,而不是倾尽所有。要在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的基础上去管,而不是被内疚绑架,为了做个孝顺的孩子,就牺牲自己的人生。

生病后,三舅终于可以歇歇了(生病的时间线也很诡异。他似乎是离婚一年之后,突发重病。这让我猜想:离婚,对他一定是个很大的打击)。

三舅的另一个口头禅是:“文武香贵,1245”。这个口头禅里,包含着所有的兄弟姐妹,唯独没有他。那意味着,在他的潜意识里,他自己是不存在的,或者也可以说,他是没有“我”的,他心心念念都是他的兄弟姐妹(不是他的妻子,也不是他的女儿)。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兄弟姐妹来照顾他,也是应该的。因为他真的为自己的兄弟姐妹付出了所有(这可能也是母亲反复叮嘱他,要求他必须要去做的)。

三舅的苦,是贫穷的苦。

他父母当年的选择,也没有错。

生活里,并没有人犯错。

5

朋友说,最后当他看到三舅一个人在雪地里走路,他觉得如果三舅走着走着,忽然泪流满面,因为他终于想起,他还有个女儿,而他没对这个女儿付出过多少东西,没有好好爱过这个女儿,这个电影,就完美了。

我说,导演或许想不到这一层。他是那个家庭的外甥,是有空了去姥姥家里做客的人。他可能没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理解姥姥那一家人的苦。还有可能是他太年轻,太富有,太成功,太被家族里的人认可和称道,这让他没有从人的角度来看待身边的亲人。

这可能也是人们写自己的故事比较难的原因,因为容易带着个人主观的想法和情感,去看待自己创作的人物。

6

作为一部电影作品,另一个可以被忽略的小瑕疵是,演员的情绪状态和三舅家人情绪状态的融合度问题。在电影里,除了假丽丽,其他人在情感上都比较日常。这让我在观影过程中,不得不时常跳出电影的情境,去思考和共情演员刘陆。

能看得出来,刘陆是个认真演戏的好演员。然而她那丰沛的情感,其实是属于电影的,与老百姓现实的日常的家庭,有些格格不入。

当然,也许这恰是导演的创作意图?用假丽丽的多情,来反衬真丽丽的无情?

 6 ) 没有被看到的B面,可能是另一个真相

聚餐的时候,朋友说:“看了《吉祥如意》,大鹏的姐姐可能会去告他。” 为什么告他?出于强烈的好奇,我们去看了这部电影。 讲真,如果是抱着对《煎饼侠》和《缝纫机乐队》那样的喜悦期待来看,可能会以为进错了厅; 但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电影。 电影分两部分:《吉祥》——短片;《如意》——短片幕后的故事。 讲的是大鹏自己的家事,真实故事,以纪录片形式拍摄。 为什么朋友会觉得大鹏姐姐会去告他呢🤔 0⃣️ 因为《吉祥》里的故事讲的是: 大鹏三舅脑子烧糊涂了,在女儿15岁的时候和孩子妈离婚了之后,孤身一人跟着姥姥在二舅家生活。 舅舅糊涂了,只记得家里兄弟几个,一直念叨着:文武香贵(兄弟们的名字),一二四五(排行,除了他自己)。 他不记得女儿,说起女儿的时候就说“庆屁”。 三舅在家人口中,是一个好人,好兄弟。 为了家族,尽心尽力。脑子没坏的时候,当兄弟没人比他更尽心。 三舅只是一个保卫科科长,却把哥哥家的两个孩子户口都弄到了城市; 弟弟被分配到特别远的地方,他想尽办法把弟弟弄回了城里; 大哥去找他的时候,家里的油米面都让大哥整袋整袋的往家里拉,说哥哥家孩子多。 姥姥去世之后,二舅不愿意再照顾三舅了。 二舅妈每天给三舅做包子,任劳任怨做了20年,但确实影响生活,气不顺。和二舅结婚20年,闹了18年离婚。 其他的兄弟,不想把三舅送去精神病院,但也没人接手; 而舅舅唯一的女儿王庆丽,21年就判给了妈妈共同生活,10年都没回来看过他,更不用说接走生病的三舅。 大鹏把这段真实事件,拍进短片《吉祥》里,到最终也没有给出答案。 1⃣️ 《如意》是《吉祥》的幕后,看到真实拍摄时的情形,比《吉祥》更让人觉得无奈和冷。 《吉祥》里,所有的人都是本人出镜,除了饰演三舅女儿王庆丽的演员刘陆。 原本大鹏不知道王庆丽会回来,所以找了演员。 而回来的王庆丽,还是像个局外人。 她十年没有回来,当刘陆都忍不住问她,为什么10年没回来? 她答不出来。 问为什么不接爸爸回去? 她给出的理由是曾经也和她妈商量过,觉得妈妈照顾会更精细一些。 这分明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此看上去是个十足的借口:妈妈都已经和她爸离婚21年了,怎么可能会照顾他?她作为女儿,为什么没有自己照顾爸爸? 更让人齿冷的是: 在舅舅们真实的讨论应该如何安排三舅的时候, 演女儿的刘陆在里面真实地崩溃了,从屋里钻出来,哭了; 而真正的女儿王庆丽,却坐在另一间屋里,事不关己地玩手机。 这一些,足够让她遭到指责。 这,就是朋友觉得姐姐王庆利会去告大鹏的原因。 2⃣️ 看我看电影的时候,和朋友一样带入了整个故事的逻辑,觉得女儿太过冷血,让人齿冷。 而朋友@心理师肖雪萍 却说:这个故事有一些本真没有被还原,有一些角度被忽略了。 2⃣️ 首先:在前妻心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丈夫?带给她的是什么生活? 三舅的前妻是一个医生,穿白大褂的;而三舅是一个保卫科的科长。 他们本可以有很好的生活,可是她的丈夫却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金钱,奉献给了自己的原生家庭。 在那个年代,以他的保卫科科长的能量,想要把兄弟家两个孩子的户口弄到城里,把被分配到边陲的弟弟弄到城里来上班,这需要花费非常多的钱、时间、精力,那么意味着,他花在自己小家庭里的时间和精力会特别少。 如果家里总共就3万块,他给了原生家庭2万8,家里就剩2000,而这2000完全不够生活,妻子该怎么办?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受到严重的剥削和忽略? 而这不是一次两次,这个男人,做了一二三次,只要原生家庭有需要,他还会继续这样做下去。 3⃣️ 其次:在三舅女儿眼里,这是个什么样的父亲? 他生病了之后打女儿,女儿在家连拖鞋都不敢穿,只能穿着鞋子以方便随时可以跑。 父亲,是一个让她感到恐惧的人。 (对此我表示了质疑,我说他兄弟曾经说过,他特别宠女儿。 心理师朋友问我:那既然他兄弟和他都没有和一起生活过,怎么能知道她特别宠爱女儿呢? 同样的一件事情,自己的感受和外人的感受很有可能是两样的。) 4⃣️ 另外,他女儿10年没有回过家。 这很反常。 天下可能会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孩子天然都是会爱父母的。 如果她10年不回家,说明这个父亲没有让她觉得自己被爱。 尤其是一个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精力、金钱都花给自己的原生家庭的人。 他可能是一个好儿子、好弟弟;但他不一定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 是从孝顺这个角度来解读,他的确做到了; 可是从他的小家庭角度来解读呢?他亏欠太多。 5⃣️ 最后:这个男人,自己是怎么看待自己的? 他生病之后,智慧退化,只念叨8个字,文武香贵,一二四五。 他只记得兄弟们的名字和兄弟们的排行,却从不提自己。 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忘了自己的人。 他活着,就是为了反哺原生家庭,是一个付出、牺牲到连自己都会忘记的人; 他拿什么去爱自己的小家庭? 6⃣️ 谈及至此,感觉已经不止是在谈电影。 我反问自己:生活中,有多少时刻,仅仅是听了一件事,看到了这个故事真实的一面,就被带入进去,而完全没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过问题? 一件事,原本就有多个角度。 A面是真实的,不代表B面是虚假的。 如果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试图去看看这个人物反常的地方,或许就能看到另一个解答。

 短评

镜头怼着酒店走廊的墙壁拍,大鹏在房间里嚎啕大哭,这是表演吗,他是难过还是忏悔?大鹏的这个动作就像是整部电影的一个缩影:他把自己藏起来了,又把家人的反应全盘托出来成全他电影的戏剧性。我不认为这种刻意模糊虚实界限的电影值得表彰,电影拍摄过程剥削、消费家人的行为,反而应该引起观众的警惕和思考。

8分钟前
  • yuan
  • 较差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筷子洗洗碗。

13分钟前
  • 册烂污 呲牛逼
  • 力荐

一半吉祥,确认他还活着;一半如意,接受他已死去。智商退回四五岁儿童的老人,要如何捕捉他的内心感受?将他完全放逐。前半段以摄影机在场—不在场—在场的闭环,将对三舅生命的解释权如接力棒一样传递下去,而其本人似乎已不再参与自己的人生,无论是那些漂亮的言辞,或不堪的攻讦。假意温馨的合影是对无疾而终的争吵最好的回应。空镜扫过冷寂的村庄,不是三舅望见了雪,而是这场雪证明了他依然活着。后半段迅速抽离,开启旁观,如站在玻璃罩子之外重新解构这个故事。他在罩子里的活着,恰好映照了罩子外的我们对他死去的默认,从我们的繁华世界将他顺理成章地彻底抹去。大鹏用一双冷眼观察,当他装不下去的时候,便是这部电影甚至这个世界最真实也最残酷的瞬间。

1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假丽丽崩溃地离开现场时真丽丽只是冷漠地刷着手机,大鹏利用蒙太奇创造了一个孝顺的女儿,真假之间遥映着人间百态。前两周奶奶离世,丧宴和各家分钱的场景和王家也没什么两样。太佩服这种剖开生活的勇气了,一团和气下是暗流涌动的算计,看着那些暗戳戳的对话好像自己都窒息起来。

16分钟前
  • Maud
  • 力荐

文武香贵,一二四五,就是没他自己。

18分钟前
  • Mr.NO
  • 力荐

以我肥头大耳、惨不忍睹的亮相,完成了“吉祥”与“如意”的魔幻转场,这事儿本身就很魔幻。

21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之前在金马看过短片版的《吉祥》就很喜欢,如今看了完整版的《吉祥如意》,也看出大鹏对他创作可能的更多尝试,资料馆那部分还是很有意思的。归类的话,这应该叫融入剧情片段的记录片吧。重看还是觉得一家人在饭桌上吵架那场戏厉害,太真实,太熟悉,所以还是生活本身最戏剧性啊。

2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拍的就是我家的那些破事,一样一样的。年夜饭那场戏,二嫂说了句“拍你妈的”愤然离桌,这就是我的观后感,这些破事有啥好拍的。

25分钟前
  • starsfall
  • 较差

批评过大鹏之前的烂俗喜剧,这与我在一些瞬间被《吉祥如意》打动,并没有任何冲突。观众或许应该知道,资料馆那场放映被告知要录影拍摄,否则镜头不会那么准确,跟到导演和主演脸上。返乡的《吉祥》,加上了纪录侧记性质的《如意》,令许多观众可以易换位置,去思考电影与现实,一个身体里住着两个不同人的形影关系。不过,我认为光有《吉祥》《如意》还不够,还要加一部《映后》。当然,拍出了“一个春天(节)”的大鹏,是可以去追求口碑与票房,毕竟,全家人一起演戏,表现都还不错。抛出中国式家庭问题之后,原型不想接,主演不想接,导演也不想接,观众得接。但观众是否一定要接呢?至少走出电影院之际,我并不带着电影回去。

27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如果说大鹏仅仅在叙事结构、拍摄手法上打破国产片的格局,什么第四面墙、层层嵌套、戏中戏中戏之类的,都这不算什么。最主要的,他通过想拍一部关于姥姥的影像,无心插柳完成了一部中国家庭浮世绘全貌,这才是电影如虎添翼的地方。“树倒猢狲散,老人没了,一家人就很难再聚齐了”家人的牵绊、负担和义务,沦为现代人的亲情之殇。“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十年不回来啊”在城市打拼和回到乡里判若两人的我们,又何尝不被刺痛?老人越老越孩子,那句“三哥哭了、三哥哭了”把我的全部防线彻底击溃。大鹏第一次面对自己的柔弱与残忍,刨根刨底地,为我们呈现了他最私人的影像(镜头下都是他最亲的家人)。坐在电影资料馆看这部,当画面逐渐拉伸到资料馆的画面,梦一般从电影穿到现实,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叹为观止!

2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想不到大鹏拍出《吉祥》,更想不到《吉祥》之后,大鹏拿出《吉祥如意》。将短片发展成长片是青年导演的惯用方式,大鹏的不同在于《吉祥如意》直接套用《吉祥》。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将成片与拍摄并列,相当于设局和解谜,至于哪里真实、哪里虚假?你自己去辨别吧。

31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吉祥》很好。可是当导演大鹏出镜,这个东北普通家庭的赡养问题就彻底变成了十亿票房导演家庭的赡养问题,前半部分的情感完全被消解,甚至困难已经不再成立。《如意》那些凌乱的镜头编排掩盖了《吉祥》的核心冲突和结构上的结尾,表姐无法回答的问题直接抛给了观众,但观众只能给予更多的情感投射。我更愿意称之为素材不足时的机智而绝不是新叙事形式的突破。

35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刘陆是假丽丽,但有的时候她比真的丽丽还真。尤其是二大爷有点太咄咄逼人了,以至于她当场给他下跪磕头。看到这一幕,你能说她是假的丽丽吗?这个时候,她就是真丽丽,而且比真丽丽还真。因为此时真丽丽反而不怎么关心这件事,而是在玩手机。刘陆磕完头后走出了片场,来到了隔壁的房间。此时刘陆身边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正是丽丽,而刘陆当时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于是真丽丽和假丽丽就这样同框了。假丽丽此时是五味杂陈,而真丽丽反而成了局外人,好像这件事跟她没关系一样。两个丽丽同框的镜头解读空间太大了。首先是演员入戏太深了,甚至变得比原型人物还更真实。其次是演员和原型人物面对四姊妹为父亲吵架的反应截然不同,这不禁让你想问,到底什么才是真实?更妙的是,这场戏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完全没有事先的编排,没有任何设计。

37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隐形眼镜都给我哭掉了 当生活与电影互文 偶然的温馨成为片名 庸常的遗憾被深解为宿命 电影让每一个人重新审视生活

3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最后的VCR里,王吉祥口齿清楚地说出了“文武香贵”、奶奶精神矍铄地穿着红毛衣,在镜子里看到端着dv机的大鹏,戳中了。奶奶拉来门,说“这个好”,指着门后的“吉祥如意”。

43分钟前
  • ENTERPRISE
  • 力荐

《吉祥》是很像剧情片的纪录片,《如意》是很像纪录片的剧情片,它们是完整的一体。甚至连北影节的放映都参与其中。第二部分跨越时间,很好地解构了前半部分,解答了观众对《吉祥》中真实与虚假的模棱两可,这就是结构发挥作用的地方。虽然是用类型、结构带来新的叙事突破,但它还是从人物、情感出发,步步深入,最终抵达人类情感深层,带来共情,感受普世亲情的价值所在。

4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东北本身就是一种叙事语气。不知道这对于东北人而言是上天的眷顾还是惩罚。大鹏说想拍天意,这确实是天意,只不过天意突然拐了个弯变成了这个样子。08年大鹏还是个小伙子,随便拿DV拍着玩,十几年后一切都变了,时间最沉默也最苍茫。人间本身超越一切虚构,更何况是中国的人间。《四个春天》也好,《吉祥如意》也好,打动人就因为拍摄人间变数和处于变数中不知所措的人,以及不知所措之后还得在一声叹息里收拾收拾继续生活的劲头儿。唯一的外来者演员问十年没回家的女儿,为什么十年没回来。那段沉默就是最好的答案。生活的选择是不可总结成一二三四的,都是偶然和碎片连缀成线然后就度过了十年,外部永远无法明白处于一种生活内部的人为何做出那种抉择,所以外部的人易于下道德判断,而内部的人通常只是沉默和苦笑。大鹏好在不做判断,只轻声叹息。

47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听到生理盐水和呼吸氧包,失去记忆的儿子哭了。看到燃烧纸牛和匍匐孝布,宛若孩童的父亲笑了。年夜饭系上家庭死结,电视机少了温度显影。导航说,请在适当位置掉头,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已拥有另外世界的子女,陷在文武香贵里的吉祥,随齑粉步入轮回的姥姥,原来生活无法掉头,才在门后贴上吉祥如意。

51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刘陆问王庆丽你怎么能十年不回来的场面在我心里必定载入世界电影史。它完成了一个我一直以来大为期待的事——人与平行时空的自己对话,来看看其他的自己会如何选择、如何取舍,只不过我没料到这一幕果然成真时会如此残忍。人物在这部电影里释放的情感,借助戏剧化的呈现,达到了难以超越的“比真更真”,回想自己拍纪录片的历程,实在是叹为观止。

53分钟前
  • 风浪里
  • 力荐

我分不清楚,刘陆的崩溃、痛哭是我们基于表演理解的“真”,在真实的家人眼里是否是“假”?; 王庆丽的“漠然”和“虚伪”是否才透露透露了家庭的本质,不得不拧在一起相互拖累的自我与家庭的现实距离。

58分钟前
  • forfae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