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情片美国2020

主演:埃迪·雷德梅恩,艾利克斯·夏普,萨莎·拜伦·科恩,杰瑞米·斯特朗,约翰·卡洛·林奇,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马克·里朗斯,约瑟夫·高登-莱维特,本·申克曼,J.C.麦肯泽,弗兰克·兰格拉,丹尼尔·弗莱厄蒂,诺亚·罗宾斯,约翰·道曼,迈克尔·基顿,小凯文·哈里森,凯特琳·菲茨杰拉德,茱丽叶·安吉洛,布伦丹·伯克,凯文·奥多奈尔,爱丽丝·克雷梅尔堡,拉里·米切尔,韦恩·杜瓦尔,迈克尔·布鲁里布,达米安·杨,米歇尔·赫斯特,马修·勒弗沃,克里斯蒂安·利特克,马克斯·阿德勒,肖恩·帕森,爱德华德·弗莱彻,C·J·

导演:艾伦·索金

 剧照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2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3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4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5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6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3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4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5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6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7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8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9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00:48

详细剧情

  1968 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和平抗议演变成了与警察和国民警卫队的暴力冲突。抗议活动的组织者包括艾比·霍夫曼、杰里·鲁宾、汤姆·海登和鲍勃·席勒,他们被指控阴谋煽动暴乱,随之而来的审判是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几场审判之一。

 长篇影评

 1 )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世界向右,索金向左

微信公众号:Anttitune


在2020年这场世界瞩目的美国大选中,川普不负众望地败选了——但其实这么说不太合适,因为作为败选总统,川普的得票数仍高居史上参选人第二,甚至比第一次当选得票数还高;当我们满心欢喜地以为这是“大多数人的胜利”时,其实对同样多的人口来说,川普的下台也是“民主的失败”。

如果说给拜登投票的人的心态有很多都是“谁都行,只要不是Trump”,那么使川普成为得票率第二的总统候选人的,却是实打实地想让他领导美国的人,这个事实更让人觉得surreal——而这种荒谬感,事实上近几年来一直弥漫在全球上空,正如《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中那场荒诞的庭审:

大家都想象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没有感情、也没有偏颇地立在天平的正中间,然而当它真的吱呀吱呀地开始运转了,我们才发现,原来陪审团成员可以“被自愿退出”,关键证人可以不被允许出现在陪审团面前,合理申诉可以不断被“动议-驳回”……

这和川普带给我们所有“正常人”的冲击感大同小异:原来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可以直接退出《巴黎协定》、一个总统候选人可以大剌剌地称呼另一个候选人“骗子”、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可以公然对另一个国家进行未经事实检查的批判……

只能说索金这回的选题真的是太精准了,将近几年来、尤其是川普上台以来更加割裂、矛盾激化的世界全都浓缩在一个历史故事里,让观众好像又重新快速活了一遍这十几年一样。

既是十几年政治日历的缩影,《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就不得不“面面俱到”,但索金绝就绝在在“面面俱到”的同时,又能让众多议题都井然有序地呈现在一部129分钟的电影里,同时还相得益彰——开篇1分钟,几句关键台词剪辑、快速的镜头切换、历史和伪纪录片镜头交替,一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图鉴立即跃然荧幕,观众瞬间就进入了“芝加哥七君子审判”的年代。

和今年一样,当时适逢美国总统换届选举,民主党在芝加哥召开代表大会,于是这个大会就成了各种社会运动的峰点和汇集点,一时间嬉皮士运动、新左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和摇滚乐队等怀着不同诉求的活动家都聚集在一起,为左右选举结果在希尔顿酒店附近聚集;而这场十万人的集会最终也毫无悬念地演变成了抗议人群与警方的暴力冲突。

此一年后,新上台的保守政府对7个民权运动领导者(实际上是8个,但是黑人运动领袖Bobby Seale并没有被纳入白人话语体系中)的进行政治审判,审判的核心问题自然就是那个千古不变的衡量标准:先撩者贱

但是与此同时,这样一个大型的群体聚会,有个人喊了一句“冲啊”,最后演变成群体冲突,这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就好比两军对垒,正是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战士的枪不小心走火了,于是两军正式开始交火,难道我们能说是这个战士引发了战争吗?

将重点放在“who started it”的讨论上本身就很荒谬;可以说整个庭审,从庭审本身、到庭审过程,到庭审争论的焦点,其实也都是不成立的,它的本质就是一场杀鸡儆猴的政治表演,从庭审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起,“芝加哥七君子”就已经被判定有罪了。

影片一开头索金也已经交代了:时任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新官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给“七君子”定罪,而且不是“擅闯公共场所”、也不是“扰乱治安”,他非常明确地对囧瑟夫扮演的公诉人理查德提出:让他们因“密谋颠覆国家罪”而坐上10年牢。

为了达到给“他们”——也就是要给想要革命的所有人定罪,“芝加哥七君子”的这7个人也是精心挑选的:首先影片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Abbie Hoffman和Jerry Rubin代表的Yippies,他们是全片搞笑担当,贡献了无数辛辣又风趣的讽刺金句,让我在观影过程中经常拍掌大笑。

Yippe不是一个组织的名称,而是嬉皮士Hippy的昵称异变,而且他们所代表的“国际青年党”也并不是一个党派,这个称谓是Abbie Hoffman乱扯的。Hoffman和Rubin原先都是SDS(Student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学生寻求民主社团)的干部,两人相识后一拍即合脱离出来并命名自身为Yippe。

Abbie Hoffman非常擅长利用媒体制造噱头,因此被记录下来的事件和照片非常多,包括广为流传的雏菊插在枪管上的照片,就出自于他带领嬉皮士围住五角大楼,并声称要给五角大楼驱邪的事件。Yippies们种种跳脱的夸张表演让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不太积极,包括SDS的另一个领导者,也就是小雀斑饰演的Tom Hayden,都认为Yippie们的行为消解了革命的严肃性,他们只不过是在利用“所谓的cultural revolution”为自己博得关注。

当然影片看到最后,索金其实还是给yippies们正名了,这群看似不靠谱的“顽主”们,其实比所有人都更早看穿了这场庭审的荒谬和国家机器的虚伪,所以他们决定:如果我的国家蔑视我,那么我也要蔑视它。但当有记者向Hoffman提出“你愿意以什么代价取消这次抗议活动”这类严肃问题的时候,他也会以同样严肃的姿态回答他:我的生命

不得不说,Sacha Baron Cohen真的是个喜剧天才,把Abbie Hoffman这个角色身上的滑稽和严肃拿捏地非常准确,可以说搞笑和严肃的balance掌握的非常好,在讽刺法官时,Hoffman的语气和肢体动作都是三分搞笑七分讽刺;而当他面对Tom Hardy质问时,反击里又是一半愤怒、三分调侃、再加两分辛辣,让人大笑的同时又有些心酸——

可以说Sacha精准的表演无疑给这个本就十分精彩的角色增添了更多魅力,而这无疑归功于Sacha本人对这个角色非常用心和重视:当电影几经波折,斯皮尔伯格最后还是将电影交还给索金时,Sacha还专门打电话给索金确认自己还可以继续出演Hoffman这个角色。

被审判的另外两人,SDS的领袖Tom Hayden,Rennie Davis虽然没有Yippies们吸引眼球,但却是影片的核心。庭审的一开始,低调的Rennie Davis就直指事件中心:他每天手抄越战死亡将士名单,Tom Hayden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为了不忘初心。

芝加哥七君子最开始反对的对象是战争、是暴力,在无数次集会和压制中很容易变成政府,而漫长的庭审也很容易让他们关注的重点转移到法律和舆论上——Tom Hayden正是如此:为了不被定罪,他上庭前会做头发,只为了给陪审团留下一个好印象;责怪Hoffman和Rubin的跳脱行为会让他们形象更差,在法官作出了明显种族歧视的决定之后仍然起(gui)立(tian)——他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脱罪罚,殊不知这一切早就是“欲加之罪”。

庭审的最后,法官将Tom Hayden视为唯一一个可被规训的对象,让他代表发言;然而在目睹了这个荒谬的庭审、尤其是前司法部长被拒绝在陪审团面前作证之后,Tom Hayden终于认清了这场政治审判的本质。当法官满心以为他会向法庭求饶时,Tom Hayden拿起Rennie Davis手抄的阵亡将士名单,念出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名字,全场沸腾,就连原告代理律师也站起来致意——这一刻,斗争回到原点,所有人都向人性致意。

当然,影片最后的字幕解说,Tom Hayden后来还是成了州议员,他对手段正义的revolution仍然存有幻想,事实上他也确实有从政天赋。Tom Harden原本就是记者,擅长写作文,尤其非常擅长使用模糊的言辞煽动读者的情绪——而讽刺的是,芝加哥流血冲突也是因他的一句“如果鲜血要流,就让它流满芝加哥”的模糊表达而开始失控的。

这里我要再表扬一下Abbie Hoffman。本来Tom Hayden是瞧不起yippies的,他们之间也有很多主张冲突、言语争执,但最后当Tom Hayden因为参与了暴力而无法出庭作证时,还是Hoffman替他澄清了口中“我们的鲜血”是指抗议者的鲜血,是一种“请自嗣同始”的自我牺牲,并不是在鼓动抗议者去打警察。

David Dellinger来自全国动员结束越南战争委员会(the Mobe),一个由反战积极分子组成的联盟,倾向于大规模示威游行,主张非暴力的抗议方式。片中不断塑造、烘托他成熟而克制的父亲形象,但在庭审的后面阶段,面对不公的审判,他也终于暴起,当庭袭警。

冲动之后,就连Dellinger自己也很难相信,明明自己一贯提倡、也深信非暴力的方式,却最终还是投向了暴力,所以他喃喃自语:“我打人了,我居然打人了。”然后跟警察道歉;镜头一转,他的儿子和老婆的表情非常复杂——

我认为这里是加入了索金对于非暴力抗议的疑问的,七君子加八君子Seal在整体上大致的行动纲领,即“和平但有效地、沉静但震撼地、非暴力但有力度地去结束这样该死的战争”。但很显然效果不好——本来平民对抗政府就是鸡蛋对石头,如果再采用平柔、温和的运动方式和政策主张,根本就是以卵击石、蚍蜉撼树。

去年的BLM运动正是如此:当制度被证明不正义的时候,通过制度外、也就是非法的手段去夺取正义,这究竟是不是正义的?我觉得这正是当下的美国liberals所困惑的:暴力是一切不公平的答案吗?我不知道,但是忍耐和顺从一定不是。

以上5个,再加上被拉来的gigbag, John Froines和Lee Weiner,就是芝加哥七君子的阵容。他们俩完全就是来陪跑的,就连他们自己都困惑:我们做了什么?——事实正是如此,一切都并不关于他们究竟“做了什么”,Hoffman一语点破:“We are not arrested. We are chosen.”

是的,芝加哥七君子的构成是被精心挑选的:打压2个声量最大的,惩罚2个最直击核心的,轻捏1个没毛病但是道德有瑕疵的(Dellinger曾经逃过兵役)——这5个人是要定罪的,再加2个可以让陪审团判无罪的“路人”,这庭审在外人看来完全没毛病!

七君子里是没有黑豹党代表Bobby Seale的,法庭外的抗议人群高喊的“free chicago 7”里没有Bobby Seale,他们举的牌子也有一个特写:白人的言论自由——这正是电影的另一议题:种族歧视,是的,就连政治审判都不带黑人玩——我不是要损害你的权利,我是根本看不到你的权利

我觉得《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中最妙的恰恰是,索金并没有过于刻意的强调种族歧视这个议题,相反他把种族歧视融入了政治审判中,让观众非常清晰的认识到,左派运动也好、黑人运动也好,甚至女权运动也好,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它们之间并没有那么清晰的分界线——因为这些运动的本质都是被不公平对待的人民,奋起反抗,对抗加诸他们身上的制度压迫而已。

当然不刻意强调种族歧视,并不代表索金没有充分的展现,事实上索金还是给了很多篇幅的,Seale的律师手术期间开庭,多次阻止Seale的抗议、当警察虐杀了一直在向法制妥协的黑豹党骨干Fred之后,Seale当庭抗议,却被法官判藐视法庭,示意法警把Seale带下庭去殴打,还要说“让庭审记录证明我已经努力公平了、我不是种族歧视者。”——虚伪!

最讽刺的是,新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示意囧瑟夫扮演的公诉律师起诉“八君子”时,罪名是违反《瑞普布朗法》,涉嫌跨越州界密谋煽动暴乱。而这个历史悠久的《瑞普布朗法》是由当年国会中的南方白人阶级制定的,目的是为了限制黑入活动人士的言论自由——只要是欲加之罪,你是白人还是黑人,都没有区别。

影片看完之后,我看到一个豆瓣影评,他问:索金更左了吗?

确实,《芝加哥七君子审判》非常左,这部影片也确实因此而饱受诟病,认为政治倾向拉垮了索金的编剧才能。但我觉得——是的,相比起《新闻编辑室》、或者《点球成金》、甚至《茉莉棋局》时的索金,他好像确实是更左了;但在世界不断割裂的现在,我们确实是需要一些左的东西。或者说,不是我们越来越左了,而是世界越来越右了。

THE WHOLE WORLD'S WATCHING


微信公众号:Anttitune

公众号回复电影名,查看其他影评

 2 )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纵观影史,令人印象深刻的庭审戏可谓数不胜数。《控方证人》里于法庭中浮出水面的真相,《熔炉》里聋哑儿童用手语对院长罪行的倾诉,以及《光荣之路》里法官为了讨好上司而不择手段的恶行......而《芝加哥七君子的审判》中,庭审戏则是占据了大部分篇幅,内阁的黑暗,社会的丑恶与人民的反抗,皆在这短短两小时中呈现在我们眼前。

电影开篇,几幕交织的场景一一呈现在银幕上。“七君子”身份各异,有学生,有嬉皮士,亦有宗教人士。而他们被捕的原因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因反对越南战争而游行示威。与其说他们是君子,不如说他们是千千万万君子的代表,只不过,在游行中有人丧命,有人重伤,而他们只是站到了最后一刻。

内阁的黑幕,也自电影开头便逐一呈现:对于控方律师威逼利诱,命令其不择一切手段拿下此案;面对辩方主力律师的缺席,非但未延迟开庭,更是屡次驳回被告的请求。更加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对于陪审团中倾向于被告者,法院更是伪造黑手党的信件予以威胁,使其被迫退出庭审,进而加大控方的胜算。正如被告人之一所说,“这是政治审判,而我们注定是会失败的。”

审判开始,法官判决的倾向性便原形毕露。面对控方律师的言语,法官点头哈腰,丑态尽显。而对于辩方任何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的言论,法官逐一将其喝止,必要时刻还将发言者加以“不尊重法庭的罪名”。发表演讲的黑人抗议者更是处处得到“照顾”,最后甚至被警员将嘴堵住,使人啼笑皆非。每当控方处于劣势,法官便会以各种无中生有的方式结束庭审,辩方却只能敢怒不敢言。

休庭期间,银幕上呈现的是七君子被捕前的往事。数以万计的游行队伍在街头游行,囊括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无不高举反对战争的牌子,队伍中更是有勇者高举美国国旗,声势浩浩荡荡,响彻芝加哥。此情此景之下,他们迎来的并不是谈判亦或改正,而是催泪瓦斯与枪林弹雨。大兵与警察不管三七二十一,见人便打,甚至对于救人的群众也拳脚相加。正义的血液,于芝加哥街头飞溅,而地球的另一端,美国,朝鲜与中国的军人也正在因美国政府错误的决定而流淌着血液。而这七君子,有些是组织团队的一员,有些只是从混乱中杀出血路的反抗者。

这场审判的风波,很快在芝加哥扩散开来。法官丑恶的嘴脸,被告人无尽的冤屈,引发了轩然大波。越来越多的公民聚集于法庭之前,高喊出"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响彻云霄;先前的政府高官,也再看不下去这样的罪恶,顶着压力乃至威胁,赫然出现在证人席位上,与法官针尖对麦芒。甚至控方的律师,也再无法无视正义,对于法官的行为提出了质疑......这次“七君子审判”,无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光阴似箭,随着时间的流逝,庭审已足足进行了151天。随着背后的黑幕逐一暴露,控方的压力也日渐增长,法官也被迫委曲求全,企图让七君子认罪,并许诺从宽处置。当所有人都以为高潮已经退去时,七君子派出的代表汤姆海登却将整个事件推向了最高潮。他手持朝鲜战争中牺牲战士的名单,响亮地将他们一一读出,振聋发聩。而评审团与双方律师,亦起立以示尊敬,全场一片哗然。法官的整顿效果已捉襟见肘,此刻,所有人心中的正义都已被唤醒。千千万万的名字,充斥整个芝加哥,为人们所铭记,哀悼:他们只是普通的美国公民,却要为政府错误的决定买单,令人悲恨交加。

THE WORLD IS WATCHING.世界在看的,是美国内阁的恶行,是法庭上的丑态,是七君子的正义。这次审判,如果说最开始是臭名昭著的,结局则是引人深思的。这场“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于半个世纪后终以电影的形式为世界所有人所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3 ) 美国左翼运动的挽歌,1968年与2020年何其相似

2020年美国大选的前20天,上映了一部直指当下的影片——《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影片讲述了1969年美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场审判。本片由知名好莱坞编剧艾伦·索金自编自导,刚刚拿下金球奖最大编剧,并成为奥斯卡夺冠的大热门。

1. 真实比电影更戏剧

1968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和平抗议演变成了与警察和国民警卫队的暴力冲突。七名抗议活动的组织者,以及一名黑人领袖被法庭以阴谋煽动暴乱而起诉。

艾伦·索金

历史上真实的七君子

这场审判对美国的历史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当时的很多关键瞬间都成为当下美国不断被反复提及的流行符号。

片中的主角之一,波叔扮演的艾比·霍夫曼是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革命的先锋人物,以及反战和反主流文化中的象征和代表。影片之外,他传奇性的人生也令人不甚唏嘘。

左为电影中艾比·霍夫曼的扮演者萨莎·拜伦·科恩,右为艾比·霍夫曼本人

艾比·霍夫曼虽然看上去玩世不恭,总是以戏谑玩笑的方式来进行社会革命,但事实上,他对待社会革命的态度相当认真和严谨。在1968年的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他认为叫停革命值得付出多少,他思考片刻后回答:我的生命。

影片忠实还原了这个历史上的著名镜头

这句话,可以很好地概括艾比·霍夫曼的一生,他的确用他一生的努力去推动和支持革命。

霍夫曼曾获得布兰迪斯大学的心理学学士学位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硕士学位,在攻读硕士期间,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激进主义政治。此后他便一直活跃在美国民权活动中。

他组织创立了国际青年党,其追随者被称为Yippies异皮士。青年国际党是一个反独裁和无政府主义的一个青年组织,常常用荒诞幽默的恶作剧方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以达到宣扬他们反战和反主流文化的目的。比如1968年,他们挑选了一只猪去参加总统选举。1967年8月,霍夫曼和十几名同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洒满美元,扰乱交易所的正常运行。

在1968年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异皮士游行他们的总统候选猪

霍夫曼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洒钱

10月,他又号召五万多名越战抗议者对五角大楼进行“驱魔仪式”。他声称越战是恶魔创造的,而恶魔就在五角大楼中。抗议者们试图让五角大楼悬浮起来,驱逐住在里面的魔鬼。著名的摄影图片《花朵的力量》就源自这一事件。1967年10月21日,一名叫做乔治·哈里斯的反越战者将一枝康乃馨放入一名士兵手持的M14步枪的枪管中,表示以和平方式来反对战争。这张照片成为60年代反越战运动的象征。

《花朵的力量》

芝加哥七人案的代理律师威廉·孔斯特勒这样评价艾比·霍夫曼:“他是一个天才,在正确的时间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以提出他的政治观点。”

在1987年面对纽约时报的一次采访中,他说:“你面对的是一个左翼分子,我相信世界的权利与财富需要再次分配。我相信应该有为所有人服务的医疗制度。我相信作为世界最富有的国家,我们不应该有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我相信我们不应该有CIA满世界追杀政治领袖,为世界上的寡头政治服务,来保护我们自己国家的寡头政治。”

老年艾比·霍夫曼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美国的政治局势开始逐渐右转,洋溢着理想主义,轰轰烈烈的左翼运动落下帷幕。

1989年,这位宣称要用一生推动自己理想的异皮士,服用超过150片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与激进的艾比·霍夫曼不同,影片中的另一个主角——小雀斑扮演的汤姆·海登最后则走向了体制内,从一个美国民权和反战运动的激进领袖到跻身政坛,成为了美国政坛“新左派”的支持者。

左为电影中汤姆·海登的扮演者埃迪·雷德梅尼,右为汤姆·海登本人

除此之外,和好莱坞知名女星简·方达高调的婚姻,似乎让大众对于他私生活的关注超过了他在政治上的表达。

汤姆·海登与妻子简·方达

海登是民主社会学生会SDS的创办者之一。1962年,他起草了著名的《休伦港宣言》,设想建立一个由大学生组成的联盟,通过进行和平运动,来对抗专制政府和种族主义,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多种族、平等的社会。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参与了一系列新左派学生运动,被当局视为“眼中钉”。

1968年8月,汤姆·海登在芝加哥林肯公园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

战争结束后,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也随之结束,理想主义消退,海登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他于1982年当选加利福尼亚州议员并连任六次,希望通过进入体制做出渐进式改变。

虽然汤姆·海登最后走上了从政的道路,但他依然被看作是美国新左派的坚定支持者。退休后,他还组织领导了一个反对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和平与正义资源中心,继续自己的反战工作。

老年汤姆·海登

1968年的审判,是海登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是他和其他左翼同僚分道扬镳的分水岭。2016年,汤姆·海登去世。他在人生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中讲到:“如果马丁·路德·金和肯尼迪没有被暗杀,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可能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会团结起来,我们可能会结束一场战争,但现在我们却只能想象可能会发生什么。”

未能与同僚团结抗争到最后,也许是海登至死都摆脱不掉的心结。

该片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黑豹党领袖鲍比· 西尔。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社会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现象依然十分严重。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而鲍比· 西尔在电影中的第一次亮相就亲口交代了马丁·路德·金的死亡。作为同时代的黑人领袖,与马丁·路德·金的和平抗争路线不同,西尔创立的黑豹党奉行“武装斗争”的策略。他说他们全都用和平的方式努力过,“现在我们得尝试别的方式 ”。

左为电影中鲍比· 西尔的扮演者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右为鲍比· 西尔本人

作为一名辩护律师并不在场,也没有与芝加哥抗议有任何关联的人,西尔却被当做共同被告遭到起诉,成为七君子之外的另一人。

电影中最具象征性的一幕,是他被法警五花大绑,封住嘴巴。残酷的是,在这里电影并没有用夸张的手法。真正的西尔,在庭审上遭到的对待可能更加残酷。

电影中鲍比·西尔被粗暴对待

电影中所没有提到的是,真实历史上的鲍比·西尔深受当时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为了反抗白人对于黑人的压迫,他学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并创立了黑豹党。

黑豹党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为少数民族和工人阶级解放战斗的组织之一。他们反对美国政府的全球霸权与帝国主义,同情并支持包括越南人民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认为改变世界必须透过对民众的长期组织和动员。他们试着从大众组织和社区节目规划来造就革命性的社会主义,在黑人社区提供穷人小孩免费早餐、给予社区民众政治教育,希望一点一滴地改变人民的想法,并赋予他们力量。

黑豹党

黑豹党多数领导人都十分崇拜毛泽东,加州的一些黑豹党党员,开着汽车从旧金山的中国书店里一捆捆地买《毛泽东思想》,再开过金门大桥,在伯克莱的加州大学校园里,流水一样地卖给进步学生。

纽约市哈林区黑豹党办事处里的毛主席画像

1970年,黑豹党的另一名创始人修伊·牛顿曾到访中国,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他后来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毛主席说过“人固有一死,为反革命而死则轻于鸿毛,为革命而死则重于泰山”。人们会用“社会主义”的标签来镇压我们,但后来我知道了,如果这是社会主义,那就是的正确道路。

休伊·牛顿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2. 冰山之下的时代洪流

就像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一样,七君子审判这一发生于1968年的著名庭审,作为一个历史的注脚,就像冰山上的一角,隐藏着巨大的时代洪流。因此,要认识这场审判本身,就离不开当时的时代大背景。

1968年,是美国越南战争的转折点。年初,北越发动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经历了十多年美军的狂轰滥炸,越南人民军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越打越勇,与越共游击队一起进行全方位的反击作战。越共游击队甚至夜袭了美国驻西贡大使馆。

受到袭击后的美国驻西贡大使馆

这场对双方都造成惨烈伤亡的大战,在美国公众中造成震惊,国内反战浪潮日益高涨。北越军事上的失败,却同时是精神上以及宣传上的大捷,美国政府高层内部因为春节攻势而失去战意。

这时,美国记者艾迪·亚当斯捕捉到的一个镜头引起人们极大的震撼。时任南越国家警察总监阮玉鸾平静地走向站在西贡一条街道上的一名俘虏,对准他的头部开了一枪。这张随后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照片,让美国人对越南战争的残酷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并推动了公共舆论的决定性转变。

西贡处决

亚当斯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在这张照片中,有两个人死了,一位是被子弹打中的人,另一位是阮玉鸾将军”,“将军杀死了越共,我用相机杀死了将军”。

加剧民众对战争残酷性认识的,还有1968年发生的另一件重大惨案:美莱村大屠杀。也就是这一年,一小队美军官兵在一个叫美莱村的地方,残忍杀害包括男女老幼在内的近600人,引发国际社会哗然。

这张照片拍摄完之后,照片中的妇孺立刻死于枪口下

战场上的焦灼,战争画面的残忍,让美国民众加大了对战争正义性的质疑。推动整个1968年成为反战浪潮的最高峰。发生于1968年的另一件大震荡,还有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 金的死。

4月4日,马丁·路德·金前往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支持黑人罢工活动,因为当时孟菲斯黑人的工资明显低于白人。黄昏时分,他正和助手们在一家汽车旅馆的二层阳台上谈话,被住在对面公寓的詹姆斯·厄尔·雷用步枪射杀。

马丁·路德·金遇刺前

马丁·路德·金遇刺现场

法医在尸检时发现,39岁的他因为常年为民权运动奔波,心脏像是60岁。在他遇刺后,美国各地出现暴动。被刺杀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在一场演讲中第一个告知了民众马丁·路德·金的死讯。

然而,八个星期后,罗伯特·肯尼迪同样遭遇刺杀,当时他刚刚赢得加利福亚州和南达科他州的初选, 而有望获得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

美国民权运动最具标志性的两位人物先后遭到刺杀,成为整个美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注脚。

罗伯特·肯尼迪被刺杀

第三个重要的背景,则是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左翼思潮。1968年5月,法国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热烈的社会运动——“五月风暴”。 电视机刚刚流行起来,人们看着世界上最强大国家对于东南亚一个落后的农耕国家的轰炸。震撼残忍的画面,给新一代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年轻人们产生了极大的道德刺激。西方世界的年轻人们走上街头,表达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不满,对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平等支持。1967年,由两位当时欧洲最伟大的两位哲学家,来自英国的罗素和来自法国的萨特,组织了一场审判,从道义和国家法层面上对美军的暴行进行审判,这就是著名的罗素法庭。

3. 历史与现实的平行线

影片通过「芝加哥七君子审判」这个冰山上的一角,向我们展示出了1968年风起云涌的时代洪流。再深一层的解剖,则是导演艾伦·索金通过历史这一面镜子,映射出了2020年的美国。

同样处于历史的转折点,2020年的美国,与1968年的美国有着惊人相似。国内有持续一年的政党恶斗、族群冲突、对主流价值观的反叛与解构。而在对外战场上,美国大兵在1968年越南战场上输得狼狈,2020年更在一条看不见敌人的战线上惨败。

美国警察与抗议者发生冲突

不知是导演有意还是无意,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与现在的美国社会相呼应。

从电影开场,芝加哥市长戴利电视讲话,下达警察“格杀勿论”令开始,整部影片对美国警察暴力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50多年后,电影中的一幕幕依然在现实不断上演。

特别是电影中的两个细节让人顿生今夕何夕的感慨。一是在庭审中,黑豹党领袖鲍比·西尔被司法警察五花大绑封住嘴巴,辩护律师威廉·昆斯特勒担忧地问他“你能正常呼吸吗”。2020年,另一位名叫乔治·弗洛伊德的黑人,在绝望高喊“我不能呼吸”的过程中,在警察的膝下被活活压死。

“你能呼吸吗?”

美国黑人弗洛伊德遭跪压致死

二是在片中,海登突然回忆起来,在冲突中,芝加哥警方及国民警卫队成员故意摘下警徽,冲入人群。

影片中警方摘下警徽

而在2020年因“黑人的命也是命”引发的全美多地大规模骚乱中,多家美国媒体曾爆出被部署到俄勒冈州波特兰的联邦特工多次故意假扮成平民混入示威人群,升级冲突。

纵观全片,表面上是如实地再现了当年充满戏剧性的庭审,深挖一层,实际上是反抗权威、追求进步的时代精神,与似乎已经扭曲、腐朽的体系进行对抗。然而时过境迁,那一场场半世纪前的抗争,那一个惊心动魄的时代,究竟给历史留下了什么呢?

特朗普支持者攻占美国国会大厦

电影中,七君子首次走入象征权威的芝加哥地区法庭,周围的民众高喊1968年流传至今的著名抗议口号“全世界都在看着”。52年后,却是一群极右翼抗议者冲进美国国会,但这次,他们的口号变成了“美国第一”。

而影片的主题海报,与现今美国的状况遥相呼应,成为历史开的一个讽刺性玩笑。

整个影片的大背景,源于美军在遥远异国战场上的惨败,让美国社会内部多种问题集中爆发。

电影结尾,导演似乎有意安排了一场戏,代表民众的陪审团起立念遇难者的名字,代表权威的法官不断敲锤子让大家安静。

电影结尾汤姆·海登念战争遇难者名字

这是一个富有意味的象征。既是念给50年前的死难者,也是念给今天的死难者。

【B站/视频号/知乎搜“脑飞Mindflix”,了解屏幕背后的精彩现实】

深度解析《芝加哥七君子审判》:美国左翼运动的挽歌【银幕究极考据vol.1】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欢迎大家来玩~

 4 ) 来自好莱坞的警告

反战、平权、自由派、左派、政治倾轧、60年代民权运动...指桑骂槐、借古讽今...大抵来看,这些元素都已极高的浓度被安排在了这部电影中。

同样,粗看本片,观众也会很快获得“经典美式律政”、“犀利庭审辩论”’、“人性光辉”、“正义最终获胜”等感受。

然而细想起来,当我们不去探讨导演编剧的理想,演员人物的刻画,奥斯卡的获奖前景...笔者认为整部影片对普通美国民众来说,根本上是一份来自好莱坞的警告。

对西方世界来讲,“自由”、“民主”、“人权”大抵是非常普遍的真理。但是这些高高在上的概念必须要通过一些途径让民众切身的体会到。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西方世界民众大概能说出的切身例子不外乎于“选举权”、“权利保障”、“司法公正”等。特别对于美国人来讲,对法律和司法体系的信任、尊重和敬畏是甚至早于美国独立便存在并流传至今的传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精彩的美式律政电视、电影作品的原因。

然而在本片从一开始就在告诉观众,对不起,你将看到的法庭既不是《波士顿律政》中的法庭,也不会是《法律与秩序》中的法庭。在这部电影中,上到华府的司法部,下到芝城的联邦法庭都在不遗余力地为行政系统服务;三权分立原则之下的司法独立已经荡然无存。怎么样,是不是与今时今日有些相似?那好,当美国的司法系统彻底沦为行政系统鹰犬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1. 你的陪审团是与世隔绝的。也就是说,他们的信息来源是被限定在法庭之内,可以被“引导”的。好,你可能会想,或许总会有一两位”良心发现“倾向于被告的吧,对不起,片中控方(美国检察系统)可以直接设法把他们踢出陪审团。

2. 审判完全可以在你的律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开始。片中在此方面使用了黑人被告作为例子,但是不需要什么大智慧,你也会想到,遭到如此不公待遇的人不一定就是因为肤色,也可能在新时代因为任何其他原因(信仰、观点...)。

3. 就算你有了律师,无论他们如何技艺高超,你能抵抗过来自控方和法官不间断的”抗议——抗议有效“吗?

4. 你认为你找到了关键证人,可这个证人就能出庭吗?片中此处使用的例子是前任的总检察长。现司法部抗议的理由自然是前政府官员作证有泄密危险。怎么样,和去年年底的大戏异曲同工吧。本片借辩方律师之口直接告诉你:如果此论成立,任何美国政府人员均可以此拒绝出庭作证。同样不需要什么大智慧,那么你会不会产生这样一种担忧,先是不出庭作证,下一步是不是就算连被起诉也不可能了呢?

5. 好,你的证人最终被允许出庭作证了,没问题,我可以让陪审团暂时回避...

总而言之,片中的这场审判是一场不折不扣的Show,审判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是杀鸡儆猴,所有的客观条件都是要让被告被判有罪。在司法界被作为最根本原则的”无罪推定“原则被直接扔进垃圾桶。

从这些方面来看,本片选题的深层含义是极具杀伤力的。Netflix不再去机械地宣传自由派观点或是平权/民权议题,而是选择了司法体系,这个至少目前在美国还是跨派别、跨党派观点一致的点去发出警示,告诫美国民众,如果你不想让这个根本”信仰“,这个真的可以用”灯塔“来做比喻的美国之光被毁于一旦,那么两周之后你要如何去做便显而易见了。

笔者认为,Netflix拍摄本片的立意角度、放出的时间点对美国观众造成的心理冲击要远胜过其他的好莱坞”自由派“电影。

回到电影本身,笔者认为其他不论,饰演法官的弗兰克·兰格拉绝对应该奥斯卡最佳男配预定。通常来讲,在好莱坞镜头之下的美国法庭,律师的精巧构思与唇枪舌战都是毫无疑义的重点。对于法官的描绘往往是程式化和脸谱化的。然而在本片里,对法官的描写绝对加强了对本片深层立意的阐释。他从一开始就以绝对蔑视的心态认定被告有罪(特别强调与被告之一虽然同姓但无亲属关系),毫不掩饰地偏向控方(多数情况下都同意控方要求,技术性打断辩方辩护、对更换陪审员毫无异议、要求陪审团回避当辩方关键证人出场。。。),歧视心态严重(将黑人被告捆绑堵嘴于被告席,已至控方主控都无法容忍),厚颜无耻(面对质问大言其人从未被认为过有歧视问题),业务能力堪忧(作为联邦法官居然认为总统与总检察长是客户关系),毫不掩饰个人好恶对判决的影响(在被告代表最终陈述前试图以从轻发落来诱使其深刻忏悔)。弗兰克·兰格拉完美地演绎了该角色,使一个偏执法官的形象深入人心,无疑极大得增强了观众对司法不公的担忧。

 5 ) 论电影对真实审判的还原程度

自从看完了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就一直在搜这段历史的相关资料,看到一篇影评文章说电影还原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最大的虚构在于对JGL演的控方律师Richard Schultz ,这个角色的历史原型并没有像电影里是个有同情心的人物,而是这次审判里非常厉害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凶狠得如同政府的斗牛犬(government's pit bull)。

以及勾引Rubin的女FBI探员角色应该也是虚构的。

除此之外,影片里的绝大多数事件都是真实的,很多对话都直接摘自庭审记录。事实上,Bobby Seale甚至被强制束缚和塞口长达几天之久(bounded and gaged for several days)。七君子之一的Rennie Davis在一次卫报采访中提到,庭审过程中的某一次他们的确念出了所有在越战中丧生的人名,虽然不是在结案陈词的时候。

来源

//decider.com/2020/10/16/trial-of-chicago-7-true-story-abbie-hoffman-death/

 6 ) 芝加哥七君子有八个人

(主要资料取自维基百科,如与事实有出入,概不负责)

芝加哥七君子有八个人

这些人分为这么几群:海登/小雀斑为代表的校园白左精英,他们其实和DA囧瑟夫是一路人:内心认同进步理念的体制内精英。电影里小雀斑是唯一一个起立向法官表示敬意的人,法官也说了你将来在体制内前途无量啊。后来果然海登6次当选加州众议员并娶了包括好莱坞明星简方达的三任妻子成为体制内精英。

阿比霍夫曼/波拉特为代表的嬉皮士,他们特里独行,公然嘲笑体制,以哗众取众来吸引眼球以推进进步理念。他们在法庭上cosplay法官和芝加哥警察,嘲笑法官(因为法官跟霍夫曼同姓干脆直接叫爸爸),愤世嫉俗,视世俗成功为粪土。最后霍夫曼死于服用过量苯巴比妥(警方以自杀结案),他的好基友杰瑞鲁宾在过马路的时候被车撞死,求仁得仁。

以秃头David Dellinger为代表的坚定反战的宗教人士,他们反对一切暴力战争,连二战都反,他们是理念上纯粹,行动上务实的一帮人。因为Dellinger和Dillinger(芝加哥银行劫匪,电影《头号公敌》的主角)相似电影里还搞了谐音梗。

还有两个打酱油的阿卡林人士,被拉来纯粹是为了凑数,难道是因为七君子比五仁好吃?

最后还有黑豹党主席希尔,靠从中国城倒卖红宝书到伯克利拉起一直武装,追求种族平权的的黑人运动家。神奇的是黑豹党虽然式微但是主席本人却全须全尾的活到了今日。

这帮看起来互不相干的人,为了反越战的共同目标,在芝加哥民主党大会期间走到了一起,于是被控同谋暴动。

1968年,正如2甲子之前的1848年一样,全球风起云涌,法国有5月风暴,美国有反战运动,社会主义阵营这边有布拉格之春,所以:

1968年总统大选

共和党这边,初选票数最多的其实是现在被当成圣人的里根,但是他出了加州影响有限所以最后还是尼克松赢得了提名。参加初选的还有米蓉泥的爸爸。

民主党这边,乱成一团,先是LBJ因为太不受欢迎宣布不参加竞选。然后麦卡锡和波比肯尼迪战成一团,因为肯尼迪家族跟芝加哥市长戴家关系不错,很多人认为乔定戴家之后波比会赢得初选,然而六月份波比被暗杀,最后弄了个汉弗莱出来,输掉了大选。

当年还有第三方势力,阿拉巴马州的华莱士(在塞尔玛挡马丁路德金的那个,不是谈笑风生那个)赢得了南方好几个州,所以最后战了个势均力敌。

共和党险胜加州和伊利诺伊州,民主党险胜德州,跟现在完全相反。

电影里说芝加哥市长和芝加哥警方蓄意挑起流血冲突,可是这么做对民主党大佬戴市长有啥好处?

审判过程

电影里拍得比较乏味,据说辩方传召了大量文艺界人士上庭作证,有歌星献歌,金斯堡诗朗诵,热闹无比,电影里都没有表现。

黑豹党主席被捂嘴持续数日而不是电影里拍的那样只有一天。

影片刻画最成功的是象征体制的霍夫曼法官,集僵硬,愚昧,傲慢,偏见与无知于一身。

判决

除了两个拉来陪绑的阿卡林都被判入狱五年,但是上诉庭推翻原判后检方放弃。

辩护律师和被告被判藐视法庭入狱四年,但是经过上诉虽然被认定藐视法庭但无人被判入狱或罚款。

上诉过程在电影里都没有表现。

尾声

时隔28年之后,DNC再度在芝加哥召开,David Dellinger和霍夫曼的儿子再度去现场,再度被芝加哥警方逮捕,时任芝加哥市长是老戴的儿子小戴。

附录

纽约时报上David Dellinger的讣告

 短评

“Do you have contempt for your government? (你是否蔑视你的政府)” - "It's nothing compared to the contempt my government has for me.(与我的政府对我的蔑视相比, 我的蔑视不值一提)”

8分钟前
  • 水包酱
  • 推荐

真·以电影为檄文

13分钟前
  • 路伽维加
  • 力荐

here are their names. 所有政权都怕名单

17分钟前
  • soyoungsogone
  • 力荐

索金的电影应该叫speech film:完全靠对话驱动、用对话衔接镜头、以对话为主要甚至唯一动作的电影。本片尤其明显的是一个场景常剪在人物一句话说到半截再由下个场景中的人物完成这个句子,用言语的对比、延伸和重复制造speech montage,而其余音效(杯子响、掌声、法槌、摔门声)都是不间断的台词间为数不多的标点。配乐则无足轻重,本片中只有类似警民冲突这种不以可辨识对话为核心的短暂场景中作为不易察觉的低音和声存在(《社交网络》就不会这样)。好在speech正是法庭的特征和公民不服从的内核,话语权的争夺成为影片最直观(闻)的戏剧冲突,所有情感调动也皆由与话语和话语权相关的剧情点燃起。缺点是本片成了大型mansplain六十年代精神现场,这种对speech的迷恋和索金所代表的白男局限进步政治简直一体两面。

21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近年来左派电影的高峰,犀利、高密度、痛快。左派的理想情怀再显得何不食肉糜,至少也有其可爱之处。对Abbie这位言必称Cultural Revolutuon的哥们很感兴趣,在一个不可说的年份自杀了。唯一不美的是,最后对那句以血还血类似的话做了“非暴力”的解读,过于牵强,还是往后缩了。这里得引用教员名言:XX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XX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25分钟前
  • Kengeiek
  • 推荐

当警察微笑摘下警徽,我觉得这比任何恐怖片的镜头更加让人毛骨悚然

26分钟前
  • 红茶尼禄
  • 推荐

抛开其他的想法,看完让我产生思考的是到底存在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和平游行与和平抗议?世界各地各种组织所组织的各种游行与抗议,我相信里面很多都仅仅只是为了发声,可最后却往往都走向了与政府的对抗,从而产生暴力流血事件! 很多国家地区还往往都有着可以自由游行自由集会的权利且该权利受法律保护,但对待抗议游行的态度从本片中美国政府的处理就可以管中窥豹,可以说是军警宪特随时待命,不仅不批准场地,明面上有军警周围监控,暗地里还有fbi与警察派人卧底其中,利用民间组织的松散性质和无纪律性质通过情报制定计划产生冲突,从而站在合法的角度上将组织头目一网打尽,最后操控司法机关大搞所谓的“程序正义”审判,这一套流程看的真的让人触目惊心!

29分钟前
  • 影愈者
  • 推荐

当懂王把今年夏天发生的一切称之为左翼暴乱、拒绝承认美国存在广泛的警暴和种族问题时,艾伦·索金用一部取材于真实历史的法庭片做出了最热血的左派还击,借古与讽今结合得有穿越之嫌。工整、沉稳的剧本揭露了美国不只有民事审判和刑事审判,还有杀鸡儆猴式的政治审判。而在国家机器碾压式的霸凌面前,从被告到律师甚至到检察官都做出了最理想主义的回应。——问题是,我们知道这一切不只是理想主义,而是真实发生过的美国现代史。没有无因的反叛,只有舍身的信念。为什么高举拳头?因为全世界在看。

3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对白如子弹,剪辑如利刃,索金不给与观众任何喘息的机会,切莫松懈与退缩。电影收纳这场过去的伟大战斗,又在今天将其精神重释于世间,这是带有革命诉求的左翼运动纽带。举起坚定的拳头,无论那时还是此刻,我们都格外需要和迫切。“全世界都在看”,牺牲不会白费,敌人不会长久,请坚信。

37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总觉得,这个条目,某天,就,会消失。

40分钟前
  • 璀璨俗世
  • 力荐

朋友,给我一点时间吧,这是我的思想,第一次接受审判。

44分钟前
  • 珍珠小馒头🍪
  • 力荐

一部分人看来这部电影揭露了美国之耻,但这部电影也同时揭示了美国何以为美国,美国何以伟大—蓬勃有力的公民社会,不同意见交锋牵扯,公民享有意见表达渠道,关键时刻可以仰赖的普通人的良知和正义。

45分钟前
  • 摩诃衍那提婆
  • 力荐

太民主太理想太灯塔了

50分钟前
  • 鶩習
  • 推荐

經歷過去兩年,戲中太多事彷如親眼見證,歷史如斯重演。「我從來沒有因為思想受過審判」,誠哉斯言

52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通篇就讲了一件事儿————拿人当人。

56分钟前
  • Hornykid
  • 力荐

人家的主旋律电影……结尾交待,霍夫曼法官在年度评级中,被78%的芝加哥庭审律师评为“不合格”!

58分钟前
  • 淡清的水桶
  • 力荐

Sorkin太匠氣.....編排得太精緻,blur掉了歷史的真實感.....而且我不喜歡把三觀糊在每個角落的電影

1小时前
  • 豆丁
  • 还行

本索金舔狗一心只想活在索金的剧本世界里

1小时前
  • 哒哒
  • 力荐

索金大师不愧是大师,在两个小时的时长内讲述了美国六十年代民运错综复杂的权利与社会关系,通俗易懂丝毫不显臃肿,人物也富有个性,法庭戏也不枯燥,如果要挑缺点那就是这片太匠气了,太靠剧本了,少了些灵气。演员都是拿奖的种子选手,最后对暴乱的直面展现也是颇有趣味。这个片子很适合和今年维吉尼亚金拍的迈亚密一夜一起看,各个民运派系观点的冲撞以及民运所附带的责任,这两部片讲的都很有意思。

1小时前
  • 吃货F
  • 力荐

情绪饱满的最后宣判一幕与《辩护人》遥相呼应,我深呼吸好几口气才把眼泪压下去。并不巧合的是,两片讲的都是政府蓄意给普通公民思想定罪的故事。精致的剧本是本片最大看点。面对一场长达五个月、复杂且琐碎的庭审,要在俩小时里编织成一个戏剧实在不易,但索金完全做到了,把庭审、庭外和前情三条线做了不落窠臼的精妙穿插,好几场平行剪辑戏的台词写得漂亮极了!编剧还有意弱化了最容易调动观众情绪的暴动戏,有意略去了当年请金斯伯格等名人出庭作证的噱头。可惜索金的导演功力还是欠火候,否则这片就是又一部精彩绝伦的《社交网络》!几位主演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开场几分钟就构建好了被主审的五位的人物弧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里朗斯扮演的辩护律师,预定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最后,与其拿本片反思遥远美国的当下,不妨反思邻近香港的当下。

1小时前
  • 私享史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