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茉莉

剧情片美国2013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莎莉·霍金斯,亚历克·鲍德温,安德鲁·戴斯·克雷,鲍比·坎纳瓦尔,路易·C·K,彼得·萨斯加德,阿尔登·埃伦瑞奇,迈克尔·斯图巴

导演:伍迪·艾伦

 剧照

蓝色茉莉 剧照 NO.1蓝色茉莉 剧照 NO.2蓝色茉莉 剧照 NO.3蓝色茉莉 剧照 NO.4蓝色茉莉 剧照 NO.5蓝色茉莉 剧照 NO.6蓝色茉莉 剧照 NO.13蓝色茉莉 剧照 NO.14蓝色茉莉 剧照 NO.15蓝色茉莉 剧照 NO.16蓝色茉莉 剧照 NO.17蓝色茉莉 剧照 NO.18蓝色茉莉 剧照 NO.19蓝色茉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4 12:48

详细剧情

  Jasmine(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的丈夫Hal因为商业诈骗罪被捕入狱并在狱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贫如洗的她只能离开纽约来到旧金山投靠她的妹妹Ginger(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从挥金如土的生活瞬间回到普通人的世界,Jasmine精神崩溃了,她经常自言自语,并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中,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她不喜欢Ginger的前夫Aguie,更不喜欢Ginger现在的男朋友Chill。Jasmine在一个牙医诊所找到了份工作,同时回到学校上课,但她的生活仍旧一团糟。直到在一个派对上,她邂逅了一个公务员,他风趣英俊又有钱,很快就赢得了Jasmine的心。Jasmine的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就在他们准备购买结婚戒指的时候,Ginger前夫Augie的出现又让她的世界昏天暗地......

 长篇影评

 1 ) 凤凰一代女

茉莉的全部问题,并不是因为她是个白富美,而恰恰因为她不是白富美。她是个被收养的女孩,在平凡的家境中长大。想飞出大杂院去攀高枝,就得靠自己。

所以,这个女人其实不像大多数豆油说的那样脆弱。而是正相反,她的内心很强大。这也是她某些冷酷和任性表现的来源——即便是寄人篱下,她也毫无顾忌地鄙视周围的底层亲属和他们的生活。这不能全归结为某种精神症状。回头想想看,要是她没有这样“积极向上”的内心,生在这么个人人认为“读书无用”的地方,可能她根本就不会去念什么人类学。这学科虽然是冷门专业,却给了她机缘去认识真正的上层人士,实实在在地攀上了金枝。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就算你貌若天仙,如果一直窝在大杂院里穿棉袄骑自行车,大佬也看不见你。就是这么回事。

因此,伍迪老头三分钟一次的“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纯属打马虎眼呢。茉莉正是因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才在学业和高富帅中间果断抉择,嫁入豪门。从她和继子的相处来看,这个后妈当得也未尝不是做足功课。也正是出于这种跻身上流社会所必需的功课,她才对“穷亲戚”们大皱眉头——你想变成上等人,必然要先接受上等人的价值观。还记得诸如《新结婚时代》中的凤凰男们面对进城老乡时的尴尬么?其实女人在这种事上更敏感、更难堪。至于中国的编剧为什么都喜欢让男方来糟这个心,也许是另有雅趣吧。

这一切当然会激起平民的怒火:势利呀、虚伪呀、钱来得有问题呀。。。可是对不起,开宝马和骑飞鸽,就是不一样的。没有女人会甘心选择一个只知道喝啤酒看拳击的修车工,即使她自己也只是超市的收银员。因为选择了这个人,就意味着永远停留在这个阶层里,从此和保时捷、爱马仕、欧洲游无缘。再说,富人的价值观也不坏:回馈社会,做慈善,绿色生活,用优雅和礼节掩盖起内心的不快。资产阶级有审慎的魅力,布努埃尔看不看得惯是一回事,在现实中,那真的很令人受用。反正什么样的生活都难免长满虱子,何不选择更华丽的那一件?故此,茉莉永远不会选择牙医和工友,正像我们这边的很多“剩女”一样。有些麻烦不是用“降低标准”就能解决的。

经过奋斗而实现的美梦有一种副作用,就是从此相信自己的强大,相信自己能够掌控一切。茉莉心怀着这种成功者的自信,以及由这种自信导致的骄傲,遇到了一个无可奈何的难题——丈夫出轨。他人是否爱你,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无数本关于如何经营婚姻的书籍,没有一本可以提供一个秘方,保证那个跟你完全不同的个体会永远像你所希望的那样生活在你身边。如果茉莉不是被自我冲昏头脑,她完全可以选择更理智的方式,起码可以保存经济上的富有和独立。然而她忍着忍着,还是突然就忍不住了。可见要是伍导不想让你当邓文迪,你还真就当不成。

接下来就是《欲望号街车》的戏码了。落魄之中,她仍然坚持自己的三观,不畏于鹤立鸡群。争取外交官的那一段,再次显示了她的本质——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深通世故,也有步步为营的手腕。可她忘记了,这里不是纽约。一个没人知道你老底的地方,一个陌生人的城市。旧金山,正如中国的无数三四线“故乡”一样,忠实地扮演了她的未庄。在这里,你最好还是坐在公园里当祥林嫂,才最符合现实的爵士调。

















 2 ) 纽约名媛崩溃记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涉及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蓝色茉莉》是部好戏。不过,这并不是说它有多完美,而是说电影的戏很足,有趣、好笑,演员很有味,内容挺出彩。 女王范的凯特·布兰切特演活了一个可笑的名媛——同时也是一个虚假又虚弱、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她陷入人生低谷,严重依赖药物。她跟陌生人倾谈,自说自话。由于实在无处可去,她从高贵的东区纽约来到了接地气的西区旧金山,从高高在上的名流生活掉进了社会底层的普通生活,即便如此,她始终不愿接受人生落差,对妹妹等人冷言冷语,认为周围人的存在都是对她的羞辱。面对人生难得出现的亮色,她又上演了过去的恶习,编织起脆弱可笑的谎言。 自然而然,面对这样一个喜欢撒谎的人物,电影也撒起了谎。对于名媛为何破落,众叛亲离,形单影只。电影一直隐瞒了真正原因,以为她的境况只是人生的恶意玩笑,直到最后皆大欢喜之际,突然来了个致命一击,推翻了之前所有。 伍迪·艾伦把故事编得滴水不漏,一般电影里,经常会出现废的人物,比如妹妹的前夫,这种倒血霉的角色,很多导演只会把他当做真正的倒霉蛋,数落完就遗忘了他的存在。结果,他到最后又跑了出来。还有那个神出鬼没的儿子,看起来好像也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岂不料,电影的最大谜底由他揭开。 与此同时,导演还擅长制造反差,令观众产生错觉。 先是开篇,名媛和老太从飞机上到飞机下,一路侃侃而谈,甚至大谈性爱花样,令人错以为她们是最大年龄差的姐妹淘,结果下一处,老太原来根本不认识她,勾起了观众对名媛的好奇心。然后是一百八十度的反转,原来名媛和老公是闹掰了,无力挽回,根本不是什么意外被抓。就连老公的出轨曝光也非常戏剧,蒙在鼓里的就名媛自己。 名媛与妹妹关系冷淡,即便落了魄,她也不忘用过去的三观来对妹妹进行洗脑,否定她的一切切。当观众以为,通过一次偶然的社交活动,姐妹俩都要找到真爱,人生翻开新篇章,结果,就像《赛末点》的网球,命运的天平突然倾斜向另一边,人生还是没有变化,甚至更见惨淡。最后,连听名媛倾诉的人都没有了。这个时候,《蓝色茉莉》不像伍迪·艾伦风格的爱情喜剧,而是不留情面的嘲弄讽刺。 在故事行进过程中,电影会比较随意地切入到过去的生活当中,有些是充当插叙,有些是记忆闪回,而有些就是借他人之口,将名媛的过去和现在缝合在一起。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名媛之所以会变成这样”的戏肉。近乎意识流跳跃的处理方式,也像极了名媛的精神状况,她无法摆脱过去,不受控制地掉进其中。 布兰切特制造了名媛的两面生活,一度目中无人,嫌弃亲戚,不可一世。知道丈夫出轨后,无能无力地抓狂,浑身抽搐,以至于神经抽风到歇斯底。她确实演得非常卖力跟用力,从头到尾都处在一种可怜但更可恨的状态。这个憎恨过去的女人,她终究还是留恋过去,无法自拔。她所害怕的,只不过是失去那种生活,尤其是失去构建上流生活的关键人物——她丈夫。她越是否定,越是痛恨,愈发暴露自己的苍白,躯壳内一无所有。 在故事以外,《蓝色茉莉》很像伍迪·艾伦电影的名流代表,夸夸其谈,自诩贵族豪门,结果不堪一击。这样一个人,突然掉进了迈克·李的底层人民生活当中,处处不对劲,制造着笑料。莎莉·霍金斯继续出演脱线的小人物,姐姐虐她千百遍,她却一直充当傻呵呵的老好人。 这个故事最可爱的,反而是妹妹一家。她的前夫,没有过激的反应。她的男友,在超市里留下了热泪。她的两个儿子,居然也充当了姑姑的人生听众。与之相反,在名媛的世界里,她自己的冷漠虚伪就不用多说了,老公更是一个自私可笑的人物。至于他儿子,到头来还是摊着手,认为一切都跟自己没关系了。显然,伍迪·艾伦否定了上流社会的光鲜,借男女之事,令他们的丑态现行,丝毫不留情。 一直到最后,名媛还是无法忘怀过去。她试图哼起跟丈夫相识的那首《蓝月亮》,无奈,她好像连歌词都记不起来了。恐怕,没有比这还可悲的事情了。忧郁的蓝色,忧郁的茉莉。【名牌】

 3 ) 《蓝色茉莉》剧作拉片笔记

《蓝色茉莉》是伍迪·艾伦在2013年执导的一部美国电影,主演凯特·布兰切特凭借此片荣获了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那年奥斯卡刚刚过去,当时我并不了解伍迪·艾伦是谁,倒是被凯特·布兰切特精湛的演技所吸引,至此便成了“大魔王的粉丝”。

然而,在如今重看的时候,却发现伍迪·艾伦的剧本如此精妙,Jasmine这个人物像是剥洋葱般一层层褪去优雅华丽,只剩下可笑的虚荣。我很难说伍迪·艾伦对剧本里哪个人物有同情,情节与情节之间严丝合缝,过去同现在平行展开,在遥相呼应中形成了绝佳的讽刺。喜剧中的笑点永远是来自于人物或情节前后的落差,这部电影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凯特·布兰切特 饰 Jasmine

莎莉·霍金斯 饰 Ginger

在这部影片的剧作设计上,近乎每一处都在体现“落差”,这种落差并非直接展现,而是通过片段与片段的拼贴,达到了讽刺的效果。

 4 ) 不是你破框而生就是撞框而疯

金融风暴之后,好莱坞选取不同的角度拍了一批反思电影。优秀者如《Margin Call》,平庸者如《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大多是围绕金融系统去挖掘、展示,期间伴以人性与制度的碰撞,惊喜寥寥。严格意义上《Blue Jasmine》并不属于反思金融风暴的电影,但是似乎Jasmine的悲剧是由金融风暴而来——手法堪称低级的商业诈骗曝光,推倒了苦痛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导致J用数次崩溃来让观者追问:那些道貌岸然的商业骗子是否就是一切悲苦的源头?如果人人都能像Ginger她们那样活的真实,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似乎也能构成对金融风暴的反思。

只是如若这般论断该片,实在失于荒唐,Woody习惯拿某个“阶层”开涮,把悲剧归结为一小撮人不是老爷子的打法。但是如果归因于“上流社会”的虚伪,则更是对不起Cate精彩的演绎。cate的表演冲破了Woody设置的叙事结构,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形成了更为有力的反诘,从而让该片有了流传下去的生命力。

Woody在电影里设置了两个的阶层,一个“上流阶层”一个工薪阶层,J因为揭露丈夫欺诈导致自己破产,被迫由奢入简。这是故事发生的场域。笑点和泪点都是来源于场域冲突引发的尴尬。这也构成了在影片中牢不可破的框框,Jasmine的悲剧就是撞框而来。

生活中,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社会的烙印,这些印记从出生就开始不断的强化。在你无法选择的家庭中,接受它能给你的物质和教育。在成长中接触到与你差不多的人,形成和他们差不多的价值观,走和他们差不多的人生路,然后这么一群人就被称为某个阶层。而这些阶层共同拥有的一些游戏规则就成了你日常生活可依靠的框架,遵循它,你会有安全感,违背它,就会受到强有力的惩罚,带来无穷尽的幻灭。如果无法得到拯救,就会崩溃如潮。

片中的J就是如此。让人唏嘘的是,她的悲剧并不是她做错了什么,或者她身边的人做错了什么,恰恰是他们都在按“正确”的方式行事。全做对了,结果让一女人疯了。

Augie曾经是个商界精英,赚钱的手段是在法律漏洞遮蔽下,用人的贪欲牟利。也许影片展现的极端了些,但是金融的本质不就是相对价值的变现么?不就是人的欲望与信任投射在时空经纬上的“骗术”吗?如金融风暴的产生,又怎么是某些机构某些国家的预谋呢?至少在A的阶层里,这样的行为不能称为“骗”,只能叫“聪明”、“幸运”而已。至于通奸、挥霍、伪善,不过游戏规则而已。大家都这样,都成本能了。已经不存在真实与否的判断。他们这样活着,就是他们的真实。

反观Ginger,她和她身边的人也是按着自属的阶层烙印生活着。有机会投机时一定会投机,否则也不会一直买彩票。有机会虚荣时一定虚荣,否则不会跳舞时还挎着某名牌包。有机会通奸时一定通奸,否则也不会被当成泄欲工具。只是“基因差了点”,性感指数不高,拿不到乱入上流社会的门票。至于被骗20万刀,那是因为想玩大投机可惜没有大投机的本领,学识和心智都不够……G们遵守的是他们的道德观,然后在这个框架里靠本能行事,没有那么多的杠杆、对冲做前戏,粗暴、辛辣。

被这两种“真实”放逐的就是J了。J在过阔日子的时候非常享受它的牢笼,塑性感,勤挥霍,办家宴,捐慈善,做的都对。除了不该妄想着还拥有“爱情”。爱情是两个独立生命之间的碰撞与融合。J已经被物化了,她能提供的一切都能用钱来买到。她口中的爱情,不过是一张饭票,一个通行证。揭穿A的骗局,就亲手毁掉了这个通行证,之后的追思,就只剩不合时宜了。

J一直不同意G的基因决定论调。而是把境遇的变迁归结于不努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J是对的。努力确实可以改变境遇。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靠谱的改变途径:教育。平民子弟通过教育确实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社会阶层。但是J对教育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之前,教育于她只是点缀,读人类学也好,健身也好,只是让她成为了一个聪明性感尤物,一旦被人宠幸,则弃之如草芥。在之后,教育是谋生技能的获得手段,只要发现可以谋生的“理想”捷径,也就不觉得有任何必要了。她从来没有希望通过教育而成为一个有抵抗异化能力的人。或者这是Woody的小狡黠?在 《Annie Hall》之后再次对知识型教育的补刀?

J也不同意G对她道德上的指控。片中有个对白相当精彩:J吊上了“金龟婿”,在家苦等电话不来,G说“也许是他发现你说谎,然后一走了之了呢?”J立马发飙“你能不能别提我撒谎了?!好吧,我确实编造了些事实,省略了些细节,但是总体上,我的情感、想法、我的幽默……这不就是我吗?”是的,这些都是她,也是“上流社会”需要的印记。只要隐藏的好,这能叫欺骗吗?这叫机智啊!是急才啊!只是倒霉的是她碰上了个政客,政客需要的是吉祥物。甩了J并不是因为J的欺骗,实在是因为J连危机公关都不懂,之前的烂账都摆不平,被拆穿了还居然“可耻”的情绪崩溃,就以这素质以后成了国会议员夫人还指不定捅什么篓子呢。所以赶紧以道德卫道士的姿态甩掉J拉倒。

在社会框架里撞的头破血流的J最后把希望放在继子身上,想从人伦处取些温暖,但是怎么可能呢?你只不过是个玩物,你曾给孩子的不过是些游戏币,他都出局了,能给你的也就是最后一击而已——“他让我幻灭,但我更恨你。”可怜的J,到这时候还不懂得继子的恨从何而来,还在哭着说“我很后悔我在那一刻做的”。好像不打举报电话她就不会疯了?唉。唉。唉!

任何社会,都有阶层。只要是人,就时刻处在阶层的桎梏下。但是,人之所以是人,之所以能创造阶层而后又能超脱,是因为生命的完整性与神圣性。阶层提供了某种生活的标准,但标准不是用来框定生活。一个健全的人,是有能力在任何标准下艺术化的生活,而不是只靠本能——何况这是社会强加给你的本能——去生活啊。这种能力,不就是佛家讲的人人皆有佛性吗?

遗憾的是,J成为健全人的可能性一直在被自己、被他人、被社会消磨着,而自己又没有觉悟的能力,终成大祸。至此J冲破了Woody预设的电影框架。感谢cate把J塑造成这样一个血肉丰满的女人,这并不是简单地“装疯扮傻拿影后”可以概括,她让电影再生长了!J的痛苦不再成为一种简单地对某一阶层的嘲讽,她用崩溃让观者去看人不能破框而生之后的悲苦。在影片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成了本能驱动者,设置种种桎梏让彼此成为路人,哦,不,最后连路人也做不成了。

 5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十几年前第一次看亦舒的小说《我的前半生》,讲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嫁给一个医生十几年之后被离婚,然后进入职场,挣扎着学会站立的故事。小说的男女主角叫“涓生”和“子君”,化用了鲁迅最有名的那篇爱情小说《伤逝》里主人公的名字——亦舒大概乐于猜想在现代的香港,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会是什么样子。这个小说最后的结局是,子君幸运地遇到了一个白衣骑士,完成了华丽转身。

《蓝色茉莉》乍一看像是伍迪•艾伦版的《我的前半生》。美丽富有的女主角遭遇婚变和破产,接受职业培训,学着当个小职员,被各种不靠谱男人调戏,遇到高富帅,眼看着就要有幸福生活……然而不是的,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在流行小说的世界里,亦舒是犀利而又残酷的,但是在伍迪•艾伦面前,她简直是梦幻一般的温柔——伍迪•艾伦的讽刺才是不动声色不留情面的,就像他让凯特•布兰切特花掉妆湿着头发在风中颤抖一样,他精确地描绘了一个跻身上流社会的女人从巅峰跌落的全貌。

作为全片的绝对主角,茉莉的主要性格当然首先是一个从普通家庭(被领养的孩子,甚至可以说出身不那么幸运)跻身上流社会的女人的虚荣和势利。从片中的信息来看,她是读书时遇到高富帅的老公,然后退学嫁人从此开始人生的新篇章,也开始她一发不可收拾的高傲与冷漠。她与金洁尔是被领养的姐妹,但是作为一个姐姐,即使不是胞姐,她对妹妹表现出的亲情也实在是有限。在茉莉破产前,看到金洁尔夫妻造访纽约,她表现出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伍迪用一个小桥段让两个姐妹形成鲜明的对比。茉莉一再表情尴尬地推拒妹妹夫妻的饭局邀约,妹妹却单纯地说“下周是你的生日,无论如何得让我们请你吃一顿饭。”而茉莉不得不虚伪地提出了几个餐厅之后,才满面愁容地偷偷向丈夫发牢骚:“天哪,我们不得不请他们参加我的生日派对了!”在妹妹夫妻委托哈尔投资之后,茉莉似乎表现出了一丝亲情,在浴室里娇柔地问哈尔:“你会帮他们赚钱的是吗?”但是下一秒钟她已经开始担心瑜伽、普拉提、筹款午宴……在茉莉的心里,这些都比这对工薪阶层夫妻来得更重要。

破产之后,坐在露天餐厅吃着廉价的蛤蜊,茉莉居然还能不忘提一提“哦,这里多么有欧洲风情,曾经我们去过地中海”;一边面对着跟牙医和护士走得很近只知道伏特加的大老粗,一边她仍然要喝加柠檬的马提尼。(这画面本身就是绝佳的讽刺!)蓝领(工薪阶层),牙医(中产阶级),她都提不起兴趣,一个会谈时尚圈和欧洲旅行的驻外公使才能入她的法眼。能够在交谈时用那种不经意的亲昵提到纽约、派克大街,她就顾盼生辉,旧日生活的光辉又回到了她那几近崩溃的身上。这个早早把自己的名字从俗气的“珍妮特”改成洋气的“茉莉”的女人,她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雅迷人的女子,不是为了平常的主妇生活,而是为上流社会度身定制的。

她并不是天生的贵妇。虽然她向别人炫耀的版本是,为了结婚从学校退学,反正在学校里也是混日子。但是后来她也说,她在学校里还是个优等生。这样矛盾的表述并不是剧本无心的混乱,相反正是伍迪•艾伦的刻画入微:茉莉在撒谎。原因很简单,她想伪装成为一个出身优越、糊里糊涂地在学校混日子然后不经意就嫁了个高富帅的女子,尽管事实上她出身贫微,需要看顾孩子来赚零花钱,在大学里必须努力学习以博取未来。她与哈尔的婚姻彻底改变了她,或者更确切地说,上流社会改变了她,悲剧的是,然后抛弃了她。

不同于选材类似的美剧《破产女孩》,片中对跌落前后周围人的逢迎与冷眼并无关注,伍迪自始至终都把目光对准了茉莉,因为真正毁灭她生活的是茉莉自己对上流社会的执迷。她可以离开金融犯罪的老公,但是她装作不知不闻不问,享受着因此带来的奢侈生活;她可以告诉德维尔真相,但是她不,她编造谎言为了获得大使夫人的身份。她是这样留恋环球旅游装饰豪宅的生活,情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维持这个幻象,情愿在沙滩上建一个城堡也要试着接近它。她的执迷传染到金洁尔,一直简单率性地认为“性感、牢靠”就是上佳人选的金洁尔居然也跟一个音响师上床,然后喷着过浓的法国香水问姐姐“他是不是更上乘一些”。虚荣和欲望犹如跗骨之蛆,啃噬了茉莉的一生,又像藤蔓植物一样长到了妹妹的阳台上,结果却是姐妹俩都重重地摔在了现实这个混凝土路面上。伍迪在这里没有任何慈悲心,然而也正是这种“无情”造就了这部电影优秀的讽刺品质。

说到这就不能不提一条引线,虽然是个小问号,但是贯穿了整部片子——茉莉对她老公哈尔的骗局是否知情?在茉莉搬去金洁尔处合住之初,妹妹就替她说话:“哦,她根本不懂金融。”奥吉则说:“她和哈尔结婚那么多年,一起大搞地产诈骗、金融诈骗,她什么都知道!只是当看到那些钻石和貂皮大衣的时候,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里立刻接进一段回忆,哈尔在搞一些地产公司文件的小动作,茉莉则在朋友们中一脸天真地说:“哦,我从来不关注哈尔的生意,我从来只是签个名。”这一段是对金洁尔夫妻对话的呼应。在后来回答继子的质问时,她又说:“你觉得我要是知情,我还会让他用我的名义去注册公司、开银行账户吗?”这一切似乎都将她的嫌疑洗得一干二净,然而伍迪•艾伦在最后打开了纸团,被背叛的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向FBI告发她的丈夫。原来,she did know it。剧本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这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互相呼应,制造假象,直至猛然反转。

我们以为哈尔是个骗子,原来茉莉是个伪装得更好的骗子。但是,在这部电影里,人人都在互相欺骗:艾尔欺骗了金洁尔,金洁尔欺骗了奇力,哈尔欺骗了茉莉,茉莉欺骗了德维尔……没有无辜的人,没有纯洁的人,在虚荣、失败和欺骗里,所有人都显得卑微得可笑。

一反之前《午夜巴塞罗那》、《午夜巴黎》这样的城市情书和《人人都说我爱你》式的爱情喜剧,伍迪陡然回到了类似于《赛末点》的深刻讽刺路线,就连他经典的话唠都让位于冷静的观察。虽然片子一开头茉莉就滔滔不绝地讲了十分钟,有伍迪•艾伦招牌式的神经质,却不再是他那种知识分子范儿的谈艺术侃历史博典故,而是神经崩溃式的喃喃自语。

从整部片来看,回忆与现实交织,但是剪辑的层次井然;台词繁密,匆匆登场的人物颇多,但是伏笔绝不落空,于细微处处处呼应;全片布满零星散落的线索,几无赘笔,笔力之老辣令人赞叹。这部电影看似平淡无奇,但是伍迪•艾伦用一个精微缜密的剧本显示了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深厚功底,可以算是近年来他最好的一部作品。

 6 ) 无法自立的女人

        英文的“blue”有“蓝色”之意,也有“沮丧”含义,而在伍迪•艾伦的新片《蓝色茉莉》中,看完主人公整部电影的情绪,这“蓝色”倒是更有“沮丧”的情绪。伍迪•艾伦的电影通常充满了黑色幽默的调调,每部影片不同的是在“黑色”与“幽默”的调料中平衡添加,而在2013的大餐中,老头子显然多加了些黑色的调料,通过布兰切特让人看着新鲜的落魄而神经质的表演,他给予了人们生活中的种种虚伪与谎言以辛辣的讽刺。

        伍迪•艾伦的电影叙事关键的无非是线索和台词,而本片的线索上,他玩起了时间上的双线叙事,围绕着主人公茉莉富贵的昔日与落魄的今日生活,交叉表现,给予了强烈的对比,又体现着人们性格和命运绕不过去的宿命。布兰切特扮演的茉莉的性格特点在影片开始不久就快速体现,让观众可以很快为这个角色建立一个素描,她的出身显然不算体面和富裕,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她性格中有一些自卑和敏感,而这样的性格下一旦抓住一次“翻身”的机会,就会让她更加爱慕虚荣。她有了这样的机会,与“富商”结婚,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极力学习和体现自己的品位,而昔日的生活经历,还有那些人和事,她总是试图挣脱,这在她与妹妹的交往中得以充分体现。影片一上来就是她落魄的开始,接着交织她富贵而又有些让观者讨厌的过去,从而一种“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感觉自然的在影片中表现出来。茉莉是一个无法自立的女人,这种“自立”不光是一种经济独立能力,更是一种情感的自立,思考的自立,成熟的自立。所以,落魄的茉莉总是给人一种有些幼稚的感觉,她总是舍不得放下昔日生活的那种“自尊”,很不情愿的给牙医当助理,又艰难的学习着计算机设计课程,而种种细节中,充分体现着她对今日生活的不甘和周遭人的不爽,在这些细节的呈现上,布兰切特献上了非常出彩的表演。

        即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些对某个女人的议论,她如何如何“贱”,但是又如何如何总有男人围绕,一种交织嫉妒和不解的感情总是投射在这样的女人身上。当茉莉艰难的开始适应现实生活时,她却自然的对周围男人依然散发魅力,牙医欲对她动手动脚,妹妹男友的朋友对她颇为倾心,甚至又有一位事业有成的体面男子似乎能让她回到那昔日体面的生活。然而,老头子在这片中显然讽刺的兴趣大于给一个幽默的大团圆的兴趣,茉莉的本质没有改变,她依然无法“自立”的生活,她甚至在落魄后都要虚构一个可以对话依靠的对象来让自己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她情感上永远希望依赖一个男人带给她一切,而为了拥有这一切,为了维系这一切,她甚至可以欺骗自己。前夫事业的猫腻,她不可能没有察觉,但是她怕,她自欺欺人;前夫的风流她潜意识显然也有感觉,但是她怕,她逃避,她对戳破真相的妹妹忿然指责;当新的依靠就在眼前时,她怕失去,她撒谎,她掩饰真相,最终还是又栽了跟头,伍迪•艾伦在这部电影中表现了一种很强的宿命感,你无处可逃,你无所依靠,你就是一个笑话,这一次,老头子确实下手较狠。

        而伍迪•艾伦这一次的“狠”还不光体现在让女主多惨上,更在通过昔日与今日两条线,他让两个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有趣的对比。茉莉和妹妹的命运不同,走向两个阶层,伍迪•艾伦倒是没有刻意的体现上流社会多虚伪,平民阶层多善良洒脱,相反,他的镜头下,倒是这方面的表现更充满了喜感。妹妹的生活是直白的,简单的,又有些混乱和没有方向感的,她常常在姐姐的游说下无所适从,在她眼中,茉莉是见多识广的,生活方式是高尚的。对一个女人来说,或许上流社会有种种虚伪,容易让人丧失自立能力的,但是平民阶层的男人也可能经济有限,酗酒暴躁,言语粗俗,这对姐妹的生活中都遇到了种种奇葩的人和经历,但是妹妹显然更容易满足和调整自己,她始终处于一个自己习惯的位置。而茉莉,她的生活轨迹跌落,眼看要升起,又再度跌落,而其中原因又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冲动,整部影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揭示些茉莉的“自作孽”事迹,让你刚刚感觉她也挺可怜,又马上感觉她又是多么的“活该”,这个节奏上,伍迪•艾伦把握的很有意思,观众对角色感情的投射被他很娴熟的调度。

        伍迪•艾伦的电影中,演员们的表演总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似乎很自如的体现着自己的演技。莎莉•霍金斯演片中这种脑子少根弦的角色已经很自如了,毕竟她常演类似角色,举手投足都一副“土相”。而布兰切特奥斯卡级的表演,给我的更深的感觉已非出色,而是特别,女王落魄讨人恨的模样看着实在让人耳目一新。伍迪•艾伦的电影就是这样,每一部都有让你预期到的节奏和感觉,但是每一部他又进行一些微妙的改变,所以我一直称之伍迪•艾伦的几乎每年一部的电影轨迹叫作“电影连续剧”,下一集的故事,你可以预料它的味道,却无法预料它被演绎的方式。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cca7d9d7fe9369fecb0c39d9

 短评

茉莉的真实与虚伪就像硬币的两面,伍迪用双时空架起这两面并产生因果效应。反射出空虚、善于伪装的贵妇的内心世界,被虚荣心搞的的濒临崩溃,在她所谓的"loser"面前,她自己才是真正的loser。故事碎碎平平淡淡,情感凄凄惨惨戚戚,全仰仗凯特女王的演技,预祝圆满封后。

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非常有趣的一部电影,故事简单但不单调,出色的人物塑造让整片神采飞扬。尤其是Cate塑造的这个可气可恨又可爱的女主人公,尖酸刻薄,无知自大,还自命清高的目空一切,当失去身边所有东西时,她那幅自言自语的惨样子,活脱脱的人间悲剧,可又让人忍不住窃笑--是她自己把自己塑造成这么一个莫大的笑话。

12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08/17/13 Alhambra14:1、请记住铁律:不作死就不会死;2、小老头继续不正经,内心不强大的人看多了会对婚姻失去信心;3、平行闪回叙事貌似成了固定套路?还好片子整体风格比较工整;4、布兰切特这表演冲着今年奥斯卡影后去了啊;5、悲剧的原因不是财富,是性格

13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牙医收入挺高的你再考虑一下。

17分钟前
  • friendbeast
  • 推荐

伍迪·艾伦一刀切开了大苹果的冷酷内核。女主让人联想到《欲望号街车》,只不过挖苦取代了怜悯。布兰切特贡献了神乎其技的表演,虚荣与衰败同时呈现在她七情六欲的脸上,今年的女主单元实在太惨烈!缺点是,剪辑太生硬了...

2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不是每个人从云端跌落,都能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我爱这明晃晃的阳光,这油画般的景色和这神经质的女人。

24分钟前
  • 清久
  • 推荐

伍迪镜头下没有简单的女人,对我们来说这也许只是部“喜剧”,但对某些人来说伍迪又将他们批得血淋淋。故事本身精彩,只是剪得不够妙。不过布兰切特演得非常到位,每条皱纹,每滴汗水都是戏。完整地塑造出了伍迪镜头下的另一个经典女角色。

28分钟前
  • icebloom
  • 推荐

非常纠结,在冷酷与怜悯之间无所适从。Blanchett的表演无懈可击。看一个人在镜头前从内心深处被生活摧毁非常难受,但我还是喜欢老头子的冷与黑。镜头愈发洗练了。

29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一年一度的伍迪艾伦终于上映啦,这次不像前几年连续的喜剧,倒是相当严肃。“茉莉”是一位沦落的阔太,影片用穿插叙述的方法描绘了她前后天上地下的生活片段。笑料十分“纽约”。当然这个角色是可怜又可恨,布兰切特太棒了,走路昂首挺胸的样子惟妙惟肖,生气的时候说话眼神都在发抖。一定会提名

3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尽管布兰切特演得够好,设定又够讽刺,不过剧情铺陈得挺无聊。像茉莉这种故事早已讲过,也没讲出新意,一切太清楚无碍,没有回旋空间。对茉莉,连同情都很难。她的可悲,在于自知却打死不认,只能以碎碎念缓解人生的尴尬。这部如果有中意之处,就是旧金山的散漫,适合无无聊聊过日子。茉莉来错地方了。

36分钟前
  • 时以星
  • 还行

林肯广场电影院不出意料的满场,小老头电影的笑点就是多且秒,眼泪都快笑出来了。同样都是"上流物质女"「虎落平阳」的故事,我们拍出「北京遇见西雅图」不得不说从编剧到导演演员比伍迪艾伦的新片差太多了!ps 凯特布兰切要是不拿奥斯卡真说不过去!!!

39分钟前
  • Macmania
  • 力荐

Woody Allen最好的电影之一,剧情和台词都精打细算恰到好处,Cate的每一个微表情都如此可信,至少拿下一个提名。这一个可怜的可恨的自大的聪明到家的傻女人,却也有可笑的自尊和顽固的底线,这就注定了她无法圆融攀附,终究作茧自缚。

4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就喜欢这种无力抗争的故事。它就像长期盘踞在我心底的难题:为什么我人不坏,从不想害人,却最终无处可逃,成为命运的傀儡?

41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剧本好赞,不用花里胡哨的技法、无需高升立意,也能讲述一个狗血流俗的好看故事,这就是老头的魅力;女王活脱脱一个女版神经老头,每根皱纹都充满演技,虚荣、脆弱、折腾、谎言、自私、势利,如附真身,不要批判她才是真正的loser,她一定会东山再起,野心和品味就是通行证。

4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凯特·布兰切特演了一场“伍迪·艾伦模仿秀”,就像被小老头附体了,感觉这片子应该归类为灵异片,不是谁被小老头附体都可以像杰西·艾森伯格那么自然。剧本的各种对照用的很工整,故事也借鉴了一些经典老片的影子,结局也处理的不落俗套,女王大人的模仿秀也很了得,但相比前作也就及格而已了。★★★

4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其实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虽然偶尔能闪出昔日的阴沉气,更多时候则是伍迪艾伦赋予的神经质,这也是蛮新鲜的体验。倒觉得剪辑很有趣,也很大胆,有一种恶意插入的蔫损坏,打破情绪或是延伸情绪。并形成讽刺。除了对富人的嘲讽,还有就是女人本身,茉莉对哈尔的依赖,三句话不离哈尔。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在《欲望号街车》上,被《万箭穿心》的,不只一朵白兰芝,还有一个李宝莉,如今又多了一支蓝茉莉。

5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伍迪艾伦这一回真是出人意料地杀人不见血,你会宁可看Jasmine哭,也不忍心看她笑。女王这次表演的复杂程度大致相当于《丑闻笔记》加上《天才雷普利》,脑残粉表示,值了!

60分钟前
  • 猪大腿
  • 力荐

I feel awful...really...想起粉红女郎里男人婆对万人迷说的,女人花点心思搞搞经济独立又不会死。成也太聪明败也太聪明,姐妹花两人的表演都超级抢眼(Cate真是用生命在演啊),中间笑点不少,继《赛末点》后终于再次被伍迪艾伦的剧本征服,去年《爱在罗马》我几乎是快进过去的。

1小时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Woody Allen表面沿襲實則顛覆《慾望號街車》,讓角色統統有別過往,使用的最大技巧是“移情”,縱使茉莉虛榮傲慢觀眾仍同情其處境(她老公是騙子),但在最後一刻連這“移情”也被逆轉打破,那種悲劇性比《慾望號街車》更甚。布蘭切特不遜於費雯麗。p.s.:intercut剪輯大膽實則縝密,佩服

1小时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