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访客

剧情片大陆2021

主演:郭富城,段奕宏,张子枫,许玮甯,荣梓杉,王圣迪,吕聿来,张柏嘉,孔雁

导演:陈正道

 剧照

秘密访客 剧照 NO.1秘密访客 剧照 NO.2秘密访客 剧照 NO.3秘密访客 剧照 NO.4秘密访客 剧照 NO.5秘密访客 剧照 NO.6秘密访客 剧照 NO.13秘密访客 剧照 NO.14秘密访客 剧照 NO.15秘密访客 剧照 NO.16秘密访客 剧照 NO.17秘密访客 剧照 NO.18秘密访客 剧照 NO.19秘密访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4 16:48

详细剧情

  校车司机于困樵(段奕宏 饰)因失职酿成了一起重大的校车车祸,困樵拼死救出了似与车祸背后真相息息相关的汪楚祺(荣梓杉 饰),校车上的其他学生无人生还。  得知此事家境显赫的汪父(郭富城 饰)为了隐藏这个秘密,不得不把困樵藏在自己家的地下室里长达三年,却处处暗示困樵何时自首。随着访客的到来,这个原本温馨和睦的四口之家变得越来越诡异,母亲(许玮甯 饰)整日惴惴不安,姐姐(张子枫 饰)举止一反常态,家人个个心怀鬼胎,怪事频出,这个家背后不可告人的秘密似乎即将浮出水面……

 长篇影评

 1 ) 我好像被这个”秘密”“侮辱了”……

优点: 前期惊悚感渲染得不错,这得益于静中突然出现的渗人音乐和郭天王、张子枫、荣梓杉一个个充满内容和气场的眼神和表演(话说这两个孩子真适合演恐怖片,只是可惜中国的恐怖片限制太多……)。 缺点: 这部电影前期惊悚感越成功,当谜底揭晓时你就越感觉像个傻子,智商仿佛狠狠被侮辱了一番。 这么大一个局,这样一个拼凑起来的家庭居然只是为了让本来就没有任何责任的校车司机去自首认罪。 汪先生当然是个心理极度扭曲的人,自己被父母逼着只能放弃同性恋人回去继承家产,却找上一个无辜女人,还骗着女人生下自己恋人的孩子,以至于这个女人发现被骗后自杀。 但是这样一个心理扭曲的人,把他认为应该为他儿子的死承担责任的司机关在自家地下室以后,却完全没有做任何出格的报复的举动,而是好好养着这个司机,这实在难以理解。 ”母亲”以前就是个看重钱的小三,这次答应再次为了钱扮演一个妻子和母亲,也可以理解。 可女儿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 看她与司机的相处模式像是对待一个老师或者朋友,甚至带有一点暧昧的意味,还提出两个人一起离开那个”家”。 可是她却会梦游后仿佛被已死去的弟弟附身般要求司机为她系鞋带,这说不通的情节感觉就像编剧为了吓人而刻意制造的。 弟弟的存在就更像是汪先生变态心理众想维持”家”完整的执念体现,对故事本身反倒有种不和谐感,既然被小孩叫下车的司机要对停着的校车被卡车撞到承担罪责,那叫司机下去的孩子是不是更是罪魁祸首,把这样的孩子当成自己死去儿子的替代品,整天在眼前晃,是觉得自己心里不够堵吗? 总之前期各种铺垫让人猜疑可能出现的各种恐怖事件和吓人原因都在解谜的一刻变成了一种被侮辱的羞耻感。编剧给出这样一个故事,是把所有人都当傻子耍吗? 这也让前面所有的优点都变成了笑话,因为一部电影的故事核心都是不能逻辑自洽的,那这部电影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2 ) 陈正道:这次我不会跟观众解释、争论《秘密访客》

我是一个“小心眼”的导演

映前的采访,问了下电影的灵感和核心、视听设计、几个演员、悬念设计、拍《缉魂》的程伟豪(陈正道说看程伟豪的电影会胃痛)、他的推荐片单。

陈正道说自己是个“小心眼”的导演,悬疑推理最重逻辑,但放飞的《顶楼》给了他全新的感觉,他想拍喜剧悬疑惊悚片,笑着笑着观众就害怕了。

我会用一个很恐怖的方式来讲家庭

Ifeng电影:通过预告,其实不太确定《秘密访客》到底讲什么,电影的灵感和核心概念是什么?

陈正道:首先我想做一部有点惊悚风格的悬疑推理片。接着,华人世界的家庭,是常常我在思考的。因为我们家庭关系更复杂,家带给我们很多包容跟爱,但是也带来很多束缚、困境

如果我们没有接受自己,我们会把家庭里面得到的束缚、压迫延续下去,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加害者。

但不要拿家庭当理由,不要被家庭所束缚,而是做自己觉得对的决定,然后去倾听下一代的声音,也许延续会变成包容或爱。核心是讲这个,当然我会用一个很恐怖的方式来讲。

Ifeng电影:谈到家庭电影,尤其是台湾地区的家庭片,大家可能想到《饮食男女》《父后七日》《血观音》,在情感和表达上,《秘密访客》和它们有什么相似吗?

陈正道:比较没有,因为《秘密访客》像一个寓言,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甚至不像是华人社会的地方。它是比较极致的,更风格化的。情感更接近一些比较古典的惊悚片或者悬疑推理片。

Ifeng电影:空间主要是集中在家庭内部?

陈正道:对,一个房子里面。

Ifeng电影:时间背景和地点背景是虚化的吗?

陈正道:对。

Ifeng电影:相对于《催眠大师》和《记忆大师》,《秘密访客》的视听和完成度怎么样?

陈正道:完成度是我目前片子里最好的,但在剧情上,比另外两部更有风险。因为两部“大师”是比较追求爽感跟反转的,《秘密访客》追求探索内心恐惧。

视听的话,这一次我自己想要试试看,到底能不能做得这么细,在一个这么狭小的空间中做出许多的符号。美学上也是,我想在留白的情况下,又做出密集的视觉。

然后在音效上,应该会给观众一个全新的观影体验,因为非常压迫,会把你内心恐惧的声音做出来。

Ifeng电影:看预告的时候印象特别深,许玮甯转盘子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紧张的、好像在转一个巨大柱子的声音。整个后期做了多久?

陈正道:蛮久的,你看我们拍完都三年了。你像大片的音效,什么直升机、火车、山崩,这个片我们用差不多的技法来做家里面的开门、转盘子。

我们音效跟很多镜头是有关的,比如母亲为什么要转那个盘子?不是为了吓人,是需要完成编剧老师的意图,鱼头要向着男主人,先告诉观众,男主人是这个家庭里最有权力的。

张子枫进入表演永远是第一人称,荣梓杉可能没听懂剧情

Ifeng电影:段奕宏被称作“戏疯子”,在《秘密访客》的片场,他的状态是怎样的?

陈正道:这部戏状态很奇特,上一次合作,段老师在现场是非常激烈的,很投入,想要把很多东西给你。但这部片因为配合电影的气质,他很收敛、很细微地去做,我们有非常多的沟通。因为是第二次合作,我们已经磨合很好了。

Ifeng电影:你和张子枫在这之后还合作了《盛夏未来》,你觉得她的优势还有特别的地方是什么?

陈正道:她演戏很真。一般演员跟你说角色拎不拎得住,我要怎么把持、捋顺,张子枫不会。

她永远跟我讲说,导演我觉得我在这个阶段,如果我是她,我说不出口,如果我是她,我觉得我会跑出去。

她讲出来的话永远都是第一人称,她是真正把角色真实状态放进去的人。我跟她合作两个不同的类型,她都是这个样子。

她的优势,她是被大银幕挑中的脸,我拍了她两部,一部是女主,一部是群戏,但也接近女主戏份。就是在镜头中,你很愿意看着她。

在《秘密访客》里,她永远都是阴沉、恐怖的。然后在《盛夏未来》中,永远都是笑嘻嘻的、青春洋溢的。当她在前一个状态的时候,她会让你感到恐惧,另外一个状态会让你露出笑容。我觉得她的感染力,是她最大的优势。

Ifeng电影:荣梓杉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有12岁,他自己明白整个剧情到底是什么吗?

陈正道:荣梓杉是海选出来的,到中间我们才开始讲给他听,其实有一些东西是不需要去跟他讲的,因为有一点太晦暗。

但荣梓杉希望把角色做得更好,我就问他母亲说,可以把所有内容讲给他听吗?他妈妈说可以。在我们片中,他其实跟他后来的荧屏形象有点不一样,他当时还是比较懵懵懂懂,特别阳光的一个少年。

讲给他听的时候,我是分不清楚他是被故事震撼了,还是很困惑。

《秘密访客》不怕剧透,也不会再向观众补充解释

Ifeng电影:《秘密访客》是一个怕剧透的电影吗?

陈正道:其实没有。它不是最后要一个反转,它有点像寻宝片,观众像在玩剧本杀,表面的故事讲的是这个,但你能不能把每个人的故事线自己拼凑起来。

Ifeng电影:看完之后还要思考很久、回味很久?

陈正道:对一部分观众是,应该也有一部分观众是我放弃这道题。

Ifeng电影:《记忆大师》上映后,你给观众做了很多的解释,这部电影还需要吗?

陈正道:《记忆大师》跟《催眠大师》一样,就是它在解释跟解答。有时候创作者和观众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我向观众学习,我是不是哪里讲得不够清楚?哪里讲得太清楚?因为它毕竟是追求反转的悬疑推理,我觉得就是我有没有做好。

但是《秘密访客》是我想跟观众做比较多的交流,这一次很多拍摄是开放式的,有多层隐喻的。我比较想知道,观众在这个状态中看到了什么。

在试片之中,有朋友喜欢,有朋友不喜欢。但讨论的时候,我们发现,每个人在回答他的理解的时候,同时会反应出自己家庭的困境、纠结。

我觉得这个比较好玩,所以这一次我不会给观众解释、解答或是争论。

看程伟豪的电影我会胃痛,我是一个“小心眼”的导演

Ifeng电影:华语悬疑片产量和质量以前都不太高,拍这一类的创作者也不太多,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现状的成因?

陈正道:实话实说,我们的电影有时候需要追求合家观赏,需要各个年龄层都能看。这对剧作、文本下手的力量有很大的压力。

应该是全世界来讲,这个类型的产量都不是大多数。然后我觉得我们每个类型的质量,都在上升中。这一点已经是创作者的勇气,跟观众的包容度一起努力的结果了。

可能你觉得是故事满足度不够,一方面我觉得创作者还要努力,另一方面就回到我第一个讲的理由,有的时候悬疑片更需要创作空间跟没有限制。

Ifeng电影:如果只看台湾地区的话,我觉得你和程伟豪导演,应该是现在备受瞩目的两个悬疑片导演。你怎么看他的作品?

陈正道:程伟豪有些作品我在电影院看得会胃痛,有一种他比我小,拍得比我好的感觉。胃痛就是,我要小心,要更努力了。

伟豪的片中我最喜欢的是《目击者》,情感我最喜欢的是《缉魂》。我特别喜欢跟他聊天,有一个比较一样的地方,是我觉得他每一部都不同类型,《红衣小女孩》到《目击者》到《缉魂》,完全是三种类型,这一点我觉得是知音吧,也算是一起为这个类型努力的同伴。

Ifeng电影:他有没有跟你交流过,他看你的电影是什么感受?

陈正道:哈哈没有,我怕我经不起批评,我是一个很“小心眼”的导演。

Ifeng电影:尤其在华语影迷圈里,一个悬疑片上映之后,大家特别热衷于解答里面的所有问题,发现里面的所有细节。你自己也是这样的观众吗?

陈正道:我喜欢,我喜欢过度解读!我朋友特别讨厌跟我看悬疑片,因为我喜欢立flag,就是看到某一条的时候,我说她肯定是他姐姐,后面被说中就很得意。然后朋友就会说,陈正道你可能会觉得很得意,但我这部电影看得很难受。

Ifeng电影:你最近有没有比较喜欢的悬疑片、惊悚片可以推荐给大家?

陈正道:《遗传厄运》,我觉得特别新!最近还喜欢一个剧,大卫·芬奇的《心灵猎人》,非常深刻地在讲杀人犯,非常学术性,但又很好看。

另外,《顶楼》给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就是如果你忽略逻辑跟狗血,你还蛮享受它第二季整个谋杀跟反转的过程,对我来讲已经到一种新的风格。

我看到一半,会想这个是不是不合逻辑?但天哪,我怎么可以想这个?我要摆正心态来看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很好玩的片子。

Ifeng电影:你前两年也拍了剧《摩天大楼》,口碑和点击都非常好。剧的体量会不会更利于你去塑造一个大的悬疑世界?

陈正道:我这次发现剧跟电影完全是不同的说故事方式。电影,有时候是一百分钟坐在电影院,专注地跟观众博弈。

但剧需要我东讲一点,让你觉得有趣味要听,西讲一点,你也觉得有趣。我要在最后一集把它收起,让观众觉得原来你前面讲的那些都没有白费。我最喜欢的当然是瑞恩·墨菲,他也是用《美国恐怖故事》这样讲。

再者,剧在小荧屏,手机或者平板上面看,不能像电影那么细节地去展现。在这个规律下,从创作上来讲,我觉得《摩天大楼》70%做的不错,30%是有遗憾。

电影的话,华人观众是不习惯中间出去的。所以我最终还是讲到了一个情感,或者一个核心就行了。但是剧不太一样,我随时都要面临观众弃剧。所以这是不同观众预期下的一个创作。

Ifeng电影:你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悬疑的概念是什么?一些设计?

陈正道:每部不一样,但下一部我想尝试悬疑推理跟喜剧结合。想让观众笑着笑着就反转了,笑着笑着就怕了。

Ifeng电影:大师系列还会继续吗?

陈正道:《秘密访客》的票房,会决定悬疑推理我还能不能继续。

本文首发于Ifeng电影公号

希望以后所有导演都能接受映后采访,没看片没有谈话基础

 3 ) 我们不该对此感到舒适

写这篇影评的过程里,《秘密访客》的豆瓣评分一直在往下掉,从开分的6.0分已跌至5.7分。

这一结果还是挺出乎我意料的。我原本以为这部电影怎么也能到7分左右,但没想到,最后连及格分都没拿到。

冷静下来想想,也能理解。这部电影在剧作层面确实存在硬伤,导致整部影片呈现一种“造作”的观感。但与此同时,我也能从只言片语中看到导演试图完成的表达。他实际想讲的是一个极其暗黑的故事,但因不可抗力的存在,只能把它引向虚假的光明。

这篇文章我就想和你聊聊这部电影隐藏的表达是什么,以及它所代表的一类电影,为何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略显畸形的样态。

01

我对《秘密访客》的情感很复杂。

一方面,不可否认,它存在明显的缺陷。尤其在剧作层面,无论人物动机还是情节安排,都充满了各种闭门创作的“想当然”。特别是人物动机上,几乎每个人物都禁不起仔细推敲;个别情节也十分突兀,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另一方面,我又能明白导演的难处。在当下的创作环境里,不可抗力以“技术原因”之名每每成为左右创作的决定性力量,使得所有电影分别向两个方向靠拢:一是主动放弃个人表达,猛打安全牌,如这个五一档的另一部电影——张艺谋的《悬崖之上》;一是不舍放弃个人表达,但又碍于审查,只好把部分表达藏进暗语里,如《秘密访客》。

最终结果是,前者故事完整,观感流畅,却又相当无趣;而后者则像是发育不全的“畸形儿”,一半明文,一半密码,语焉不详,话里有话。

联想起前几天,当某个导演的获奖电影成为全网敏感词之后,网友们各显神通,将名字改头换面,佯装成各种诡异的代号。这还只是个别名字不让提,就已如此大费周折,试想如果一部电影的表达本身具有某种冒犯性,会牵扯出多少不便明说、只得暗表的细节。

也正因如此,我会对《秘密访客》更加宽容。

在它自我阉割乃至支离破碎的躯体上,我还是看到了导演陈正道努力想要完成的尖锐表达。尽管这种表达显得有心无力,但总好过“连心都没有”。

——下文涉及剧透,建议观影后阅读——

02

那么,被导演陈正道藏进暗语里的表达究竟是什么?

其中不难推测的是一些表面情节。比如片中的汪先生(郭富城饰)实际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和同性恋人Roy都酷爱摄影,两人甚至约好一起去美国创业。后因家庭反对,汪先生被迫与Roy分手,多年过去,仍然难以释怀。于是他在家中贴满Roy拍摄的照片,他的密室也摆满了各种相机,有如一间灵堂,陈列着这段爱情的遗物。

再比如片中汪楚瞳(张子枫饰)梦游的情节,以及她设计陷害于困樵(段奕宏饰),还有汪太太最后“发疯”的段落,实际都可理解为“亡灵附体”。前者被“汪楚淇”附体,后者被“张晓雪”附体,而最终,正是由这两个亡魂牵扯出一段隐秘的前史,并导致了这个家庭走向解体。

但无论是“同性恋”还是“鬼附身”,都属于禁忌题材,于是导演只能把它们处理得非常模糊,这也造成了影片在理解上的诸多困难。

其中影响最大的一处,就是汪先生为什么要组建这样一个“非血缘家庭”。这是拆解这部电影的关键,而要理解它,就必须回到“同性”主题。

其实,汪先生之所以组建这个家庭,表面看是为了囚禁于困樵,逼他忏悔,从而替死去的儿子复仇。但细想想就会知道,这个解释未免太过牵强。

在我看来,汪先生的所作所为,实际不光只为复仇,更是为满足自己一种极端变态的心理欲求。

他是一个被父权压抑多年,内心极度扭曲的男人。

当初因为父亲反对,他被迫与Roy分手。此后他苦寻恋人多年未果,于是选择和张晓雪形婚,并借腹生下Roy的儿子汪楚褀。幸运的是,汪楚褀和Roy一样,也拥有一双感光敏锐的“灰色瞳孔”,于是汪楚褀对汪先生来说,就不仅意味着爱人的重生,也是摄影梦想的延续。

就在这时,一场校车事故意外夺走了汪楚褀的生命。可以想象,此时的汪先生是何等痛苦,他无处申诉,只得迁怒于被判无罪的校车司机于困樵。而他采用的报复方式,不是肉体消灭,而是精神摧残,他想要于困樵也经受同样的痛苦——失去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因于困樵是个孤儿,于是汪先生设计组建了这个家,让于困樵先感受到“家”的温暖,然后再狠狠剥夺。因为在汪先生看来,这是比死亡更残酷的惩罚。

还不止如此,再往下想,汪先生为于困樵设下的困局还有另一层深意。

当初汪先生本可以不顾家人反对,与爱人私奔,但因为一时懦弱,他最终放弃了爱人,也失去了自由;而如今,他为于困樵设下相似的困局,而这个困局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如果于困樵勇敢地走出这个家,就能获得自由;但如果他没这个胆量,他只想躲在汪家,那这份懦弱反倒会使他失去真正的自由。

这一困局几乎复制了汪先生当年的遭遇,而他之所这么做,就是想眼睁睁看着于困樵陷入昔日的噩梦。这当然是一种很变态的心理,但如果追溯这种心理的成因,就会发现悬在汪先生头顶之上的那团“父权的阴影”。

而这也是《秘密访客》最核心的表达,它向我们揭露了父权意志对个体造成的绵延的伤害。而这种伤害最极端的表现就是:汪先生这个父权意志的牺牲品,竟在自以为反抗父权的过程中,一步步黑化,最终成为“父权”本身。

为了让同性恋人“重生”,他哄骗一位女性成为代孕工具;为泄私愤,他不惜将一个无辜的底层人囚禁;他甚至编造出一个虚假的“家”,并成为名义上的“父”……

这一切,正如屠龙者终成恶龙。受害者转眼间已黄袍加身,成为了下一个施害者。

03

沿着这一思路,我们再看片中的“重组家庭”,更能明白导演的深意。

首先,这个重组家庭的各成员之间,其实没有任何血缘关系,那么与其说它是一个“家”,不如说它更像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而影片想要着重探讨的,正是在这个想象的共同体下,权力与个人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更具体说,影片通过这个特殊家庭的建构过程,实际为我们展现了“权力的运作逻辑”。而这套逻辑的关键在于两点:收买与控制

首先,体制如何收买个体?

很简单,制造诱惑。

具体到影片中,就体现在汪先生是如何说服每个人加入大家庭的。

对于刚刚失去女儿的汪太太,他提供的说法是“加入这个家,你能再次体验做母亲的感觉”;对于在车祸中落下终生残疾的陈小齐,他掏钱为其治病;而对于失忆的于困樵,他则不断渲染外面多危险,这里最安全……

汪先生看准每个人最迫切的心理需求,并提供即时满足,诱使他们自愿进入这个“家”。而这一过程往往假以种种美好的名义,如“这里温情脉脉”,“这里物质丰沛”,“这里比外面更安全”……但当你真的投入这个“想象的共同体”,并在满足的幻觉里度过一段时间,才会慢慢发现,某种“隐性代价”早已在暗中支付。

可这时,一切都太晚了。因为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既得利益者,也成为这套体制的一部分。

正如影片中,准备离家的汪太太,因为无法割舍与汪楚褀的“母女情”而打消了离开的念头;而陈小齐在这里享受到了比原生家庭更好的生活,他从没想过出走……而这也正是最恐怖的地方,从头到尾,他们的身体其实都是“自由”的,这个家的门始终敞开,他们也随时都可以离开,但最终,他们却都留了下来,继续维护这个巨大的谎言。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权力的意志才得以彰显。它并非依靠强力,而是以一种软性的精神控制,令人尝到甜头,害怕失去,进而献上“自由之灵魂”,自愿画地为牢。

而这一“奴化”过程最明显的示例,发生在于困樵身上。

影片结尾,当真相被揭露,于困樵重获自由后,他做的最后一个动作不是奔向自由,而是奔向了那个囚禁他的“家”。这一处理很容易被做鸡汤化的解读,以为是家的温暖感化了这个孤独的人。但实际上,它在向我们展示一个体制洗脑的成功案例:起初,你只是被它蒙骗;进而,你被它控制;然后,你对它深信不疑;最终,你离不开它。

而更令人感到绝望的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权力意识”一旦生根,就不会磨灭,它还会沿着血脉继续传递给下一代。

正如影片中,养子陈小齐恐吓姐姐的那句:“你要敢背叛这个家,你就等着。”那一幕,简直如汪先生附体。

还有,如果回到悲剧的开始,不要忘了,那起校车事故正是因为汪楚褀霸凌同学导致的。而霸凌又是另一种以强欺弱的体现。

于是一个有关权力的怪圈就此形成,这团父权的阴影由汪父传递给汪先生,又由汪先生传递给汪楚褀、陈小齐……遗传厄运,生生不息。

该如何终止?

影片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作为这套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同时也是受害者,女儿汪楚瞳见证了屈死的母亲附在汪太太身上,那一幕,仿佛历史的冤魂重现,揭开过去的伤疤。也正是那一刻,汪楚瞳终于觉醒,她举起刀,以“少女哪吒”的姿态刺向父亲,戳破了由谎言编织的泡沫。

唯有觉醒,才能跳脱历史的循环,逃出“权力”的牢笼。

04

我知道,这样解读《秘密访客》,一定会有很多人不认同。

但我想在下面的这张海报里,我们或许可以读出导演的心思。

请注意,海报中的一家人通通被一串犹如缝线的“红色字母”封住了嘴,而那串字母所写的是一句极具反讽意味的话,也是影片的英文名:HOME,SWEET HOME。

正是这句话,构建起这个家的共同体幻觉,但同时也成为一道禁令,使得所有人沦为失语者,不敢戳破谎言,道出真相。

原来导演早已在海报上埋下了影片的第一句暗语。

也许你会问:一部电影能不能先把故事讲好,再说表达?

这个质疑无疑是正确的。在一个正常的环境里,也理应如此。但与此同时,不妨思考一下,如果表达空间太过局促,创作者想要有所突破只能依赖暗语,而这势必会对叙事的流畅性造成损害,这又该如何评价呢?

说实话,我也拿不准这其中的轻重。

我只记得看完《秘密访客》的那天深夜,我独自回家,走在夜色笼罩的路上,想起泰国导演阿彼察邦说过的话:“面对****,你最终会自我审查,或者你太依赖隐喻了。”

紧接着他说:“我认为人不应该对隐喻感到舒适,当它变成了一个公式,你就不再需要思考了。”

是的,我们不该对隐喻感到舒适。

同样,我们也不该对限制、删减、技术原因感到舒适。

就像《秘密访客》所揭露的那样:权力总试图营造一种表面舒适的幻觉。

而我们不该对此感到舒适。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子戈说电影

只写不一样的深度影评。

 4 ) 《秘密访客》中隐藏的细节,细思极恐!!!

新五口之家

一、故事情节梳理:

1. 深柜骗婚:汪先生和好基友Roy本是一对恋人,迫于家庭压力,选择回国继承家业,与好友晓雪形婚,结果汪先生瞒着晓雪让她代孕了Roy的孩子楚棋,晓雪得知真相后,接受不了,选择自杀。

2. 车祸事故:一个因“给你一百块,帮我系鞋带”引发的惨案,汪楚祺给陈小齐100块钱,强迫陈小齐欺负于困樵,于困樵为了帮陈小齐解围,下车系鞋带,抽烟,发生车祸…... 事故中,楚棋和其他孩子都去世了,只有陈小齐幸存,但一只脚落下了终生残疾;于困樵晕倒昏迷,在医院接受治疗。学生家长试图判于困樵重刑,但一审二审均判他无责任。

给你100块,帮我系鞋带

3. 组建新家:受不了的汪先生,于是设局组建了一个新家,和骗抚养费的路路妈假扮夫妻,收养了车祸中幸存的陈小齐,加上前妻晓雪的孩子楚瞳,将校车司机于困樵囚禁在地下室,一方面是让他自首接受惩罚,另一方面也是让他填补Roy在这个家的缺失。

老五口之家:汪先生、Roy(隐藏的爱人)、晓雪(明面的爱人)、汪楚瞳、汪楚祺;
新五口之家:汪先生、于困樵(隐藏的爱人)、路路妈(明面的爱人)、汪楚瞳、假楚祺(陈小齐);

各怀心思的五个人中,恰恰是三位最无所归的成员对这个畸形的家庭产生了依赖,

保家派:汪先生、弟弟陈小齐、于困谯;
拆家派:路路妈、姐姐汪楚瞳;

4. 汪楚瞳、汪太太设计“拆家”汪楚瞳:为何要一直捣乱这个家?其实她还是一个渴望逃离、又渴望被爱的孩子,心里是矛盾的。

汪太太:为什么一心要离婚呢?她渴望有爱,她渴望新生儿带来希望,因为唯有爱与希望,才能打破内心禁锢。

为了拆散这个新家,于是她们开始装神弄鬼:

1)收集网球制造声响、半夜三更假装梦游、让于困樵看到米老鼠那副画,以及“从来不做噩梦吗“,刺激于困樵回忆起车祸,离开家去自首。
2)汪楚瞳的性暗示:穿着睡衣光着脚丫子躺在于困樵的床上;把两人的“暧昧”通过汪楚祺传达给汪先生。
3)故意拿馄炖给于困樵刺激他,(于困樵在地下室醒来第一顿吃的馄炖吐了)。
4)烫伤自己诬陷于困樵,想让汪先生终止这种计划。
5)把书房密码给汪太太,引导汪太太去刺激于困樵、汪先生。
6)汪楚瞳的刀:电影中汪楚瞳多次“持刀”,餐刀威胁弟弟、美工刀削画笔、最后刺伤父亲,暗指她将会是“刺破”这个家虚伪局面的人。
7)汪太的性暗示:给于困樵送晚餐,坐在于困樵的床上暧昧地注视着他。
8)汪太的两次装神弄鬼:第一次是把鸭血泼自己一身,假装受害者,嫁祸于困樵;第二次书房摔相机,为了撕破脸,直接跟汪先生正面刚。
9)重现系鞋带的场景,刺激于困樵,希望他对校车事件作出反应,不再逃避。

5. 汪先生、弟弟、于困樵一心“保家”汪先生:深柜者,不被原生家庭理解,失去爱人、形婚,溺爱假楚祺,囚禁校车司机,相处四年对这个新家产生了依赖感;

弟弟陈小齐:原生家庭不幸福,父亲再婚,母亲去世,在学校长期受霸凌,为什么他一心想拥护这个家?因为他渴望家的温暖,一边警告姐姐不能背叛(维护家庭),一边黏着姐姐(促进感情);他是“影子”,爸爸的一切念想都在那双瞳孔里,这个家,眼睛是藏不住秘密的地方。

司机于困樵:孤儿出身,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最后为何他又回到了那样一个家?他很渴望和珍惜汪先生给予他“家”的幸福错觉。虚假的温情,好过真实的孤独。人,都需要一个家的。

各怀心思的五个人中,妻子和女儿受不了这个假象,而丈夫、弟弟、司机,恰恰是三位最无所归的成员对这个畸形的家庭产生了依赖。

二、一些细节的梳理

1. 电影名字的双重含义

a. 主线:汪先生将秘密访客于困樵囚禁在这个新家;
b. 暗线:汪先生和Roy的感情这个秘密被深藏在书房中,而于困樵正好是Roy的替代者。

2. 海报的细节

a. 爸爸坐在正中及正上方,说明了他在家庭里“父权至上”的地位。裂痕是在他下方裂开延伸的,说明家庭的裂痕是他造成的。

b. 妈妈与姐姐、爸爸与弟弟衣服颜色一致,说明了家庭的两个阵营,一方想破坏,一方想维护。

c. 妈妈与姐姐姿势倾向、靠近对方,说明她们的羁绊及相互依靠。

d. 司机背向爸爸,并且离爸爸比较近,说明对他的信任及比较特殊的关系。

3. 角色名字的隐喻

a. 于困樵:即“鱼困桥”,一条被桥困住的鱼。也暗示了他将自己永远困在那天事故发生的那座桥上,他心甘情愿地去步入汪先生的局,并融入了这个家庭。
b. 楚瞳+楚祺=同妻:暗示了晓雪作为同妻的悲剧命运,也隐晦地暗示了汪先生是男同的人设。
c. 晓雪的扮演者张柏嘉:在《缉魂》中也是饰演同妻。
《缉魂》中的张柏嘉

4. 汪先生是gay

细节1:墙上Roy的摄影作品落款都是1999年,而书房密码是由1和9组成。
细节2:汪先生在汪楚祺死后,哭着说:“我失去了最爱我的(指晓雪)、跟我最爱的人(Roy),都离我而去”
细节3:婚礼誓词晓雪说:“相机是第一名,而我希望能成为你的第二名”,暗指Roy才是汪先生的第一名。
细节4:和妻子无亲密举动,妻子出轨怀孕了都面不改色,还有带妻子去医院看病居然开两辆车。
婚礼中的晓雪

5. 汪楚祺是Roy的孩子

细节1:Roy是外国人,张晓雪说“老外很难理解华人的家庭”。
细节2:纽约的医生对汪先生说“这次就你一个人吗”,说明他和Roy之前一起来保存过精子,医院墙上的贴画是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婴儿。
细节3:汪楚祺的眼睛是灰色的。
细节4:汪楚祺有一定的摄影天赋,而Roy也爱摄影。
细节5:晓雪遗物里有亲子鉴定报告,真楚祺跟汪先生没有血缘关系,证实是Roy的孩子。

6. 于困樵也是gay

a. 姐姐和妈妈的两次性暗示,他都无动于衷。
b. 于困樵和汪先生有一腿,里面多次出现他看汪先生的眼神特写,相当特别(导演采访里get到的)。

7. 姐姐暗恋于困樵(导演采访里get到的)

8. 悬空双脚的照片,暗指晓雪是上吊自杀的

9. 三道菜的寓意

第一餐:清蒸鹰鲳鱼

爸爸给妈妈分鱼,对妈妈说:“这个鹰鲳冷了就腥味了”,而妈妈的回复:“我现在就觉得很腥”,鲳鱼的腥,刺激得汪太太孕吐。暗示着妈妈在外偷腥出轨。

第二餐:八宝鸭

a. 八宝鸭是将完整的鸭子拆卸开,往里填充其他食材,寓意着这个家每个人都心怀鬼胎

b. 而将八宝鸭切开,也意味着各自的秘密即将“露馅”

最后一餐:牛肉

汪先生唯一一次主厨,亲自给家人分切牛肉,象征他试图宣布自己在这个家的主导地位

 5 ) 扑街的秘密,都藏在导演自己的话里

信息过载时代的特点就是:当我们还对一部正在上映的影片似懂非懂、若有所思的时候,就发现它的评论早已铺天盖地。

相信您点开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关《秘密访客》的解析文章已经看过不少。很多影评就角色关系、人物动机、剧情梳理、主题呈现乃至美学风格方面对影片做了条分缕析的解读——但此类的“解秘文”却不能回答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既然影片的线索是精微的、内涵是丰富的、表演是精湛的、服化道是考究的......那它的总体评分怎么跟广阔的解读空间不匹配?为什么还有相当一部分观众会表示对影片的“猜谜活动”接受无能?真是“这届观众不行”么?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

影片的构图布光和室内设计相当讲究

面对“解密与谩骂齐飞,褒奖共嘲讽一色”的网络奇观,我们有必要弄清影片口碑两极分化的真正原因。对于《秘密访客》当中的“深刻思想”,普罗大众为什么不买账?在我看来,答案就藏在陈正道自己说过的两句话里:

我希望观众走近每一个角色身边,细细地观察,他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真正的恐惧与秘密。——陈正道

陈正道的这句“希望”,恰恰暴露了影片在角色方面的最大问题:“走近每个角色”不是电影塑造人物的方式——起码一部时长有限的商业类型片不具备这样的空间。那些寻常电影中的角色,总有主角、配角和工具人之分,我们真正能“走近”并“细细观察”的只能是主角。可《秘密访客》的“一家五口”,你能确定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吗?他们的戏份权重几乎持平,而复杂纠葛的内心活动同样隐蔽,除非对那些记忆力、理解力超群的人士,“走近每个角色细细观察”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就像上面这幅海报,在我看来是个毫无重点的失败设计(因为都是重点)。它集中体现了陈正道对观众理解片中人物的“希望”——但仅仅是这张海报透露的繁复信息和混乱的人物关系就已经让人望而生畏了。你让观众往哪看呢?而影片前80分钟如坠雾中的观感,恰如这张海报:怎一个“乱”字了得。

这种云遮雾罩的“乱”随着汪先生在“最后的晚餐”上回忆起前妻张晓雪、忍无可忍的楚瞳“弑父”后崩溃大哭,才出现云消雾散的迹象。直至影片结尾,借助警察之口,我们终于捋顺这一类似“小偷家族”的临时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正关系:

楚瞳是汪先生前妻张晓雪的女儿,过继成为汪先生的继女;陈子齐是校车事故中被霸凌却幸存的孩子,因原生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被汪先生收养,并沿用了“楚祺”的名字;而真正的楚祺早已经在车祸中丧生了,他是那个长着灰眼睛的混血孩子,表面上是汪先生与晓雪人工受孕的产物,实际上却是汪先生的同性爱人Roy的孩子;至于汪太太,她的真实身份是同在车祸中丧生的班长路路的母亲,因为在失去女儿的同时也失去了作为“小三”的抚养费,在手头拮据和再为人母的强烈心理驱使下,半推半就与汪先生演起了半路夫妻。

相信这组人物关系在看过诸多答疑解惑的文章后,如今的你已经了然于胸。我看到不少观众认为:影片半遮半掩的情节和欲语还休的台词是因为“剪辑稀碎”和审查删改所致。仔细考虑这样的说法,我们会发现它难以成立。影片之所以呈现出如今支离破碎的面貌并不是因为剪辑“稀碎”,而删减对它的影响其实也不大——请大家回想上段中的人物关系:除了Roy是汪先生同性情人这点没有明说外,还有哪处情节是电影没有交代、没拍清楚的?你会发现:最后的“警察询问+记忆闪回”已将所有的事都挑明了。至于汪先生的同性恋身份,足够敏感的观众也能猜到。所以,删减对影片的最终成效不是致命因素。

所以“剪辑稀碎”的真正原因是:架构决定。回顾全片,我们发现影片采取的是“猜谜——解谜”的嵌套结构。前80分钟都是谜面和伏笔,为后30分钟的解谜和真相服务。而这些“角色之谜”、“情节之谜”不是抽丝剥茧、循序渐进地逐个拆开的,而是放到最后、集中统一破解的......如果影片采纳了这样的结构,那么先前各个角色各不相同的背景、经历、心路就必然得是“兜住”的——只能通过隐晦的台词跟细节,在人物的身上虚晃一枪,提醒观众注意而无法交代清楚。

就像其中有场戏是这样的:楚瞳将冰淇淋递给汪太太,结果她的手一松,勺子掉地上。只有当我们看过全片后去回忆,才能知道这一幕是什么意思——哦!原来是怀孕的汪太太早就有逃离之心,楚瞳以掉落的勺子来暗喻她: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再回来......可问题是:当这幕发生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汪太太的孩子压根就不是汪先生的,所以就想不通汪太太为什么泪眼婆娑地想要离开。我们至多能感受到这个家庭氛围古怪、家庭成员貌合神离,可我们对楚瞳与汪太太的真实身份和因为都想逃离所以心照不宣的默契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就不知道这是在拍什么。

以上仅为一例,在漫长的前80分钟里,我们同样不知道弟弟几次三番想要给姐姐吹小号,姐姐就是不听是什么意思(原因是被父母抛弃的陈子奇在汪先生家中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他想赢得“姐姐”的关爱);我们也不清楚楚瞳为什么要三番五次跑进地下室跟“杀人犯”敞开心扉,甚至有次还施了淡妆、穿着内衣(原因是汪先生不仅拿楚瞳生母当传宗接代的工具,也视继女楚瞳为无物,从来不关注她的兴趣爱好和所思所想。常年都很缺爱的楚瞳产生了某种“恋父情节”,对欣赏自己画作的于困樵有了好感跟依赖)。

类似的情节和细节还有很多,大家可自行回想。整整80分钟内,影片都由这样一个个谜语、符号和隐喻组成,为的全都是那个惊爆内幕的结局。可是,80分钟的谜面未免太长了......

片中三道菜各有隐喻,在此不赘述

谜面太长导致影片大部分时间的观感是这样的:我知道这家庭的故事大有文章,但我就是猜不透这个故事,甚至看不清它的走向;我也知道每个演员都很努力地在演,他们传递出了很微妙、很复杂的情绪,可我就是看不出这些情绪的指向......

而影片最终对观众提出的要求又是这样:你们一定要把前80分钟那些不知所云、莫名其妙的细节全记住,这样等到真相大白的时候,你们再去回忆先前的伏笔、品咂演员的神情便会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希望总归是好的,可多数观众毕竟不是“记忆大师”,不可能在仅仅一刷之下就把所有看不懂的细节都记住。而真实发生的情况是:到了谜题揭晓的那一刻——由于要同时交代七个人的前尘往事、展现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于困樵除外,七个人分别是:汪先生、汪太太、楚瞳、楚祺、陈子齐、张晓雪以及隐藏的Roy),观众能瞬间捋清乱糟糟的人物关系就不错了,哪有时间再去回想之前的情节和演员的表演?

就像先前说的,这不是陈正道没拍清楚,而是他选择把所有谜底集中一次性释放所致。而释放信息的密集程度,很可能对理顺人物关系都造成了干扰:比如说引诱于困樵上钩的“同学家长”到结尾揭示他们其实是汪先生请来的“剧场演员”时,相信有些观众都已忘了影片开场走过场的这俩人了。我们再举个例子:说汪太太其实是潘晓路母亲的时候,由于“潘晓路”这个全名仅在全片这里唯一一次出现,相信亦有不少观众看到这时心里会“咯噔”一下,而当他们回想起家长会上一闪而过的汪太太和“班长路路”这个名字的时候,势必又会错失下一个谜题的揭晓。兴许几句台词没听清,稍后的情节就“看不懂”了。

在漫长的时间内都是无效的信息,在最后的时间又来了场信息的轰炸。这真不能赖“这届观众不行”——如果是不能从《指环王》中一窥真实的欧洲史,嫌长嫌闷说这是一星烂片,的确是观众不行;但如果是在一个很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信息让人应接不暇,那纯粹是大脑反应不过来。

不知先前的论述是否让你想到哪部影片曾这么做过。没错,就是大卫·林奇的那部《穆赫兰道》——请您回想下初看《穆赫兰道》之时的感受:从堕入迷宫般的一脸懵圈,到最后的恍然大悟,跟这片儿像不像。或许,这就是陈正道导演所谓的“心理惊悚”:“一部分观众看完后会思考很久,另一部分观众会直接放弃这道题。”

2001《穆赫兰道》

看来陈正道对自己作品的可能结局心知肚明。豆瓣上的评分已然证明:更多的观众是放弃了这道题。当然题怎么出是导演的事,爱答不答是观众的事,这里没有谁对谁错。但更关键的地方是:电影该是一道“题”么?即便是《穆赫兰道》:它是一部集合了商业明星的悬疑片么?它有几个主角?——即便先锋如斯、实验如斯,它也只试图呈现娜奥米·沃茨一个人的“惊悚心路”而不是同时描绘五六个人迥然不同的复杂心理并在其中灌输大量很难get到的宏大主题。

所以就算你洞悉了所有角色的真实身份,内心的尴尬依然难以消除:为什么我明明看懂了这个故事,还是觉得整部片子会如此“不清不楚”呢?这是因为比《秘密访客》的人物关系更加复杂的,是它的主题。

我想家应该是一个最好的舞台,用最少的人,讲述最多的主题。——陈正道

这句话很是关键,它似乎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家”只是故事的发生地和背景板,而影片的主题更多、更宏大。虽然“家的正面意义”也是《秘密访客》的主题之一,但这一片尾硬拔的主题——楚瞳聆听楚祺拉小号时的潸然泪下与先前的影像表达和情绪积累是矛盾的、断裂的。

陈正道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家的本质,是学会原谅彼此,包容彼此。我们如何不要把家变成一个牢笼,而是把家变成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我觉得,这句阐释的古怪之处在于:影片先前塑造的明明是个典型的父权制家庭。处于核心地位的汪先生以近乎PUA的洗脑话术监视着每个成员的一举一动,包括能让寄人篱下的于困樵俯首称臣。再考虑到汪先生本是权力与资本的牺牲品:他因为家人的不支持被迫与同性爱人分离才导致后来丧妻、丧子的一系列悲剧,可到头来他却依靠特权和金钱成为“老大哥”式的大家长,自己决定“临时家庭”何时解散或干脆永不解散......

影片多次以镜头语言强化汪先生处于父权制家长的核心地位

所以我们理所当然会认为影片的主旨是“反家庭”、反权威、反邪教控制的。本来渐露锋芒的社会批判临近末尾突然化作温情脉脉的心灵鸡汤,这是怎么一回事?——这绝不是“删改”的原因,因为“家是避风港”这句话可是导演自己说的。“系鞋带”以及“吹小号”的场景也是导演原本的设计。

对造成如此混乱、自相矛盾的表达的原因,我们只能这么理解:就是陈正道真的想用“最少的人”,表达“最多的主题”。他既想说“家是牢笼”、“自由有限”——这体现在汪先生的人物经历和心理动机上,也表现在楚祺和于困樵对汪先生的言听计从和对虚幻之家的迷恋归附之上;但与此同时,也想说“家是港湾”、“彼此包容”——这又体现在汪太太与楚瞳的同病相怜以及姐弟从针锋相对到最终和解......

陈正道没想清楚将截然相反的思路置于同部影片且表达侧重还有不同的话,会给观众带来怎样困惑的心理感受。而在“反抗家庭”和“回归家庭”之外,“家”的主题甚至隐隐延伸出了第三层的表达空间。在此我只能含蓄地指出两点:一是于困樵这个角色明明与“家”无关,他本是被裹挟进“家人”身份的底层弱势群体,最后却因寻求庇护和安全感的需要,在对外界一无所知的恐惧心理下自甘成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这是为什么?二是《秘密访客》集中了陆港台三地的演员,角色设定是许玮甯想要逃离、张子枫一刀刺向郭富城最终导致这个家如镜花水月般分崩离析,为何如此设计?

矛盾的除了“家”,还有人。影片既然是反父权压迫的,那按理说该是歌颂女性的吧。陈正道自己也说:“剧中两个女性角色有对对方的羁绊,最大的原因是她们的包容。”但具体考虑到片中女性的形象,你甚至怀疑这里面有厌女的倾向:楚瞳有某种恋父情节,因为渴望爱而不得最终绝望地走向弑父——但既非亲生,又凭什么希望汪先生能像对待楚祺那样视自己为己出呢?汪太太是傍富豪、靠女儿赚抚养费的“小三”,并在成为汪先生妻子后,再次与新情人出轨并怀孕,延续了其“找下家”的作风;而张晓雪也是个被男人玩弄于鼓掌之上的“傻白甜”,源于交换目的的婚姻却妄想能“当相机之后的第二名”。当知道自己被愚弄、被算计后置女儿于不顾自寻短见......我不知道导演对女性到底持何种态度。

当然最变态的还属郭富城饰演的汪先生:他从被压迫的性少数群体和权贵之家的受害者摇身一变成了执掌所有人命运的“上帝”。他的变态心理除爱人失踪和痛失爱子的外部刺激外,显然还有来自骨子里的自私跟怯懦——他就从来不去想想:明明是自己迫于家庭的压力放弃了挚爱,也是自己对楚祺的溺爱导致他成了校园霸凌者,间接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但汪先生只会一味地委罪于人——而且他的归罪对象也很谜:按说于困樵已被法院判定无辜,醉驾的货车司机责任更大。若真想报复且手眼通天的话,汪先生该设局禁锢的是货车司机才对。这我不知道是该说汪先生“真变态”还是导演自己没想清楚。

不如我们复盘一下影片将这群变态凑在一起究竟想表达多少主题:罪与罚;自由与臣服;家作为“牢笼”与“避风港”的一体两面;反抗威权和谎言维系下的暴政;受虐与施虐的相互依存及转化;执念引发的虚幻、虚幻导致的疯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与恋父情节......这些主题涉及政治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乃至文化层面......

此道具寓意“罪”,是照搬《七宗罪》

主题太多让影片在思想呈现上失重失焦、散乱无序。且很多表达和象征出现了左支右绌、浅尝辄止的局面。譬如先前所提到“最后的晚餐”和汪先生的“上帝身份”,你会发现陈正道真的在拿第三场饭局和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相比:

但我们发现类似“灵光一现”的表达都经不起推敲:哦,原来导演是想比喻在最后一场饭局上,楚瞳会背叛汪先生。但请先等等:汪先生和耶稣、楚瞳和犹大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思考上的不清不楚具体表现在操作上就是:那场被宣发炒作很久的“12小时哭戏”最终在大银幕上只有几秒钟——首先逼演员连续哭上12时,乃至张子枫拍完这场戏直接崩溃只能证明导演的无能,更显糊涂的是成片中又把最关键的台词给删了。(张子枫对郭富城说:“为什么你从来就没有想过,你不是什么都没有,你还有我。”)或许,陈正道后来觉得父女的情感铺垫不足、留着不合适。但删了这句话,女儿突然捅父亲一刀的动机不就更弱了么......如果不客气地讲:从这场“敬业戏”上,我只能感受到主创的思维混乱和对新人演员们的摧残(虽然这并不是有意的)。

太多的主题让情感无所适从,太多的表达让思想无处安放。在此可举一个反例,那就是春节期间上映的《刺杀小说家》:该片同样角色繁多且各有漫长的心理前史,更兼情节繁复且在两个世界来回跳跃,豆瓣评分同样不高。但至少影片的核心主旨:凭“只要相信,就能实现”的文学力量反抗暴政、改变现实的表达是很清晰、很直白的。单凭这点,我依然愿说《刺杀小说家》是部意涵丰富的好作品。与《秘密访客》贪多求全的角色关系图比起来,《刺杀小说家》的人物海报是这样做的:

虽然我们能看出《秘密访客》制作上的用心良苦和陈正道的作者表达,但“走近每个角色”和“讲述最多主题”的野心注定将遭遇失败。俗话说得好:贪多嚼不烂。难以取舍就会顾此失彼。

或许这也是急于提升自己、拓宽类型领域的年轻导演要走的必经之路。陈正道没有在驾轻就熟的“大师”路上裹足不前,他放弃了一贯擅长的以高概念包装叙事诡计的讨巧做法,毅然向从未涉足的“心理惊悚”领域发起挑战。这样的“试错”和“失败”我们欢迎。陈正道还年轻,我们理应对他的未来怀有更多期待。

陈正道赖以成名的“大师”系列

电影《秘密访客》的口碑滑铁卢并不冤枉,但对它也应该保持宽容。理性分析则可,嘲讽谩骂大可不必。

作者| 纪扬;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6 ) 年度最期待,变成了年度最失望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不知不觉间,五一假期已经过半,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这个五一假期,我哪也没去,光顾着刷院线电影了。

有惊喜,也有失望。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就是我原本最期待的一部——

秘密访客

期待的原因很简单——悬疑片,陈正道,华丽阵容。

大家都知道,本阿拉斯加最爱的就是悬疑片,这一点不用多说。

而陈正道则是拍悬疑片的一把好手,从《催眠大师》到《记忆大师》,再到去年热播的电视剧《摩天大楼》,每一部都是口碑良好的悬疑佳作。

再加上一众主演都是我们熟悉的实力派演员,让人不把期待值拉满都不行。

尤其是,每一位主演,都有那么一两部悬疑代表作。

郭富城有《无双》《踏血寻梅》;

段奕宏有《暴雪将至》《烈日灼心》;

许玮甯有《目击者之追凶》《谁是被害者》;

张子枫就更不用多说了,当年《唐人街探案》里的那一笑,吓坏了多少人。

再加上新晋“坏小孩”荣梓杉和王圣迪……

套用一句网友的话来说,这阵容,很难不令人窒息。

然而,我看完《秘密访客》的最大感受却是失望。

至于为什么,照例,讲完剧情咱再掰扯。

*以下内容涉及大量剧透,请小伙伴们看完电影再来阅读。

故事围绕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展开。

继承了家族事业的汪先生(郭富城 饰)家境显赫。

他的妻子汪太太(许玮甯 饰)温柔贤惠,大女儿汪楚瞳(张子枫 饰)有很高的绘画天赋,小儿子汪楚祺(荣梓杉 饰)则是品学兼优的尖子生。

一家四口一起住在一个高级别墅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乍一看,汪家似乎是人人羡慕的一家。

但旁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汪家的地下室里,还住着一个男人于困樵(段奕宏 饰)。

三年前,给贵族学校开校车的司机于困樵因失职,酿成一起严重车祸,全车的学生仅汪楚祺一人生还。

汪先生明白,之所以会发生车祸,汪楚祺也脱不开关系。

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他干脆把于困樵藏在了自家地下室,使得其他学生家长无法弄清车祸真相。

而于困樵为了不被那些富家子弟的父母报复,也从未产生要离开汪家的想法。

渐渐地,从小无父无母的于困樵把汪家当成了自己的家,汪先生却时不时暗示他去自首……

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不合理之处——汪先生如果真想保护儿子,干嘛还要劝于困樵自首?这明明是自相矛盾嘛。

所以,我们都明白,这看似温馨和睦的一家人,一定隐藏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看过陈正道此前所有悬疑作品的我,一直期待着《秘密访客》能像《催眠大师》一样,在揭开真相时有一个惊天大反转。

但看到结局,我却只想说:就这?

原来,汪家这一家四口,根本就不是一家人。

汪先生真正的儿子汪楚祺,早在那场车祸中罹难。而现在的“汪楚祺”,则是汪楚祺的同班同学陈小齐。

陈小齐生还之后落下残疾,在其父的请求下,汪先生收养了陈小齐,将其改名为汪楚祺。

汪楚瞳也不是汪先生的亲生女儿,她是汪先生去世的妻子张晓雪与前夫所生的女儿。

后来张晓雪嫁给汪先生,就把女儿也一同过继给了汪家。

而汪太太,则是汪楚祺的另一个同学路路(王圣迪 饰)的母亲。

她与某已婚大老板私通生下路路,一直靠女儿的抚养费度日。

后来女儿在校车车祸中去世,汪太太没了生财之道,只好把目光转向了同样失去了儿子的汪先生。

而汪先生之所以将包括自己在内的四人凑成一个家庭,其实是为了向于困樵复仇。

当时校车上只有陈小齐生还,于困樵发现之后,立刻将其背到医院诊治,自己却晕倒在医院门口。

汪先生便将其带回自家地下室,囚禁起来。于困樵昏迷一年有余,这期间他被法院判为无罪。

失去了心爱的儿子的汪先生不愿就这么放过于困樵,便组建起一个四口之家。

又找人扮演汪楚祺同学的父母上门质问,让醒来的于困樵以为,造成校车车祸的罪魁祸首是他自己,他一直在被富家子弟的父母调查追杀。

于是,于困樵主动哀求汪先生,让他在地下室躲避一段时间。

将一个大活人囚禁在地下室,让他一辈子都不能重见天日,他却还对自己感激涕零,这算不算是最狠的报复?

汪先生剥夺了于困樵正常生活的权力,就是想让于困樵始终怀着罪恶感,在昏暗不见天日的地下室中苟活余生。

他希望,于困樵在受不了这种失去自由的日子后,能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罪恶,主动站出来自首。

看到这里我只想说,汪先生你兜这么大一个圈子不累吗?

你既然都能把人无声无息地藏起来,直接杀掉不是更好吗,为啥还要好吃好喝的养着他?钱多捐一所希望小学不好吗?

而且,于困樵似乎并没有如你所愿整天担惊受怕,反而很享受在这个家里生活呢!

一部悬疑片的谜底如果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可称为精彩;如果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外,那就只能说是故弄玄虚了。

我想,《秘密访客》如果能早点上映,那它也许会影史留名,因为它精准地成为了那两年的金棕榈风向标。

此外,《秘密访客》中还有一条隐晦的暗线,与年初上映的悬疑片《缉魂》有异曲同工之妙。

汪先生早年爱好摄影,他在国外结识了同性恋人Roy,梦想着能和Roy一起当个摄影师。

后来在家族的施压下,汪先生放弃了梦想与恋人,回国继承了家业,变成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富二代。

但他仍对Roy存有很深的情感,不仅在家里挂满Roy的摄影作品,还利用试管婴儿技术,让妻子张晓雪生下了Roy的孩子。

也就是说,真正的汪楚祺其实是个有着灰色眼睛的混血儿。

张晓雪一见到这个孩子,就知道自己只是被汪先生利用代孕而已,接受不了上吊自杀了。

汪家客厅挂着一幅诡异的摄影作品,画面中的人全部双脚腾空,便是在暗示这一点。

另外,《秘密访客》中还有许多值得深挖的细节和彩蛋,比如于困樵和汪楚瞳、甚至他和汪先生之间,都有着隐晦的情感暗线。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影院刷一刷。

有的小伙伴可能就要问了,片片你刚吐槽完它,怎么转头又要让我们去看?

其实我刚才说的,只是《秘密访客》的大概故事。

但《秘密访客》是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电影,想要真正弄懂这部电影,非得多刷几遍原片不可。

而且,《秘密访客》其实是一部很适合在大银幕上观看的电影。

《秘密访客》的英文名是“Home sweet home”,直译过来其实是“甜蜜之家”的意思。

之所以改成“秘密访客”,除了加深影片的悬念,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所谓“秘密访客”,指的并不仅仅是于困樵,更是坐在银幕前窥视这个家庭一举一动的我们。

据陈正道所说,他拍《秘密访客》,其实是想挑战一下华语电影市场中的一个少见的类型——心理惊悚。

从心理惊悚电影的角度来看,《秘密访客》无疑是成功的——

阴冷的色调,瘆人的音效,每个人脸上古怪的表情,和他们深不见底的眼神,无不让观众不寒而栗。

为了能让观众有更强的临场感,陈正道还特意使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让我们直面角色富有故事感的眼神,视线不由自主地追随着他们。

在银幕前的我,确实被影片调动起了不安的情绪,观影时一直坐立难安(并没有真的立)。

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观影体验。

所以直观上来说,《秘密访客》是好看的。

精致的服化道、富有美感的镜头语言、以及演员们精彩的表演,你的视线很难从银幕上移开。

然而从剧情上来说,《秘密访客》又不那么好看。

故事拧巴,逻辑牵强,全片都充斥着一种故弄玄虚之感。

这才是导致《秘密访客》口碑扑街的原因。

原本,《秘密访客》集齐深柜、形婚、代孕、中邪、校园霸凌、阶级歧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恋父情结等话题,其实是很有可能成为现象级的爆款电影的。

只是,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时长又要控制在两小时以内,难免顾此失彼。

就像一个新手厨师,想方设法使菜肴更加美味,便在菜肴里加入了各种佐料,不管合不合适,先一股脑全放进去再说。

不难想象,这么烹饪出来的味道,肯定是难以下咽的。

我想,陈正道如果专攻于其中一到两个元素,其他的全都舍弃不要,成片的效果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费尽心思地铺垫、塞细节,最后却只落得某瓣5.8的评分,冤枉吗?

不冤枉。

因为大部分观众的需求很简单,只是想看到一个能打动人心的好故事罢了。

除开故事,一切隐喻、内涵、彩蛋,都只是附加而已。

希望全世界所有的导演和编剧,都能牢记这一点。

看在五一假期本阿拉斯加还在更新的份上,你们真的不点个赞再走吗?大家的赞,就是我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优质内容的动力!

今天就到这里,咱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阿鸩

 短评

前面进入的方式是寄生虫(反向)式的,后面破梗的方式是小偷家族式的。然而本片在拍摄的时候这两部电影都还没有问世,所以它唯一的影史地位是预测了2018-2019年的金棕榈走向

6分钟前
  • 撞针
  • 较差

希望段奕宏守点男德 他每个镜头都好像要勾引我

7分钟前
  • Near
  • 推荐

就只好奇郭富城和Roy是什么关系? Roy他俩会不会是同性恋,之后借前妻晓雪的肚子生了儿子???有人站队吗?

11分钟前
  • Allen艾伦艾伦
  • 还行

不如更大胆一点,直接放弃逻辑拍成鬼片,也许还能多一星。

14分钟前
  • 松子
  • 还行

剧透:眼睛里是唯一藏不住秘密的地方

18分钟前
  • 章子怡
  • 力荐

《缉魂》和《秘密访客》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姐妹篇,同样地涉及到深柜、形婚、代孕、阶级、霸凌等议题,只不过前者聚焦于爱,后者着眼于家庭,即家庭是港湾也是牢笼。这个故事的恐怖不在于拍摄手法,而在于汪先生本来是牢笼般家庭的受害者,却因对港湾式家庭的执念,选择去囚困比他更加弱势的女性和小人物,这恰恰是这个社会最黑暗的真相,只是影片格局处理得非常小,用艺术片的节奏拍商业片,结果就是两头不靠,浪费了这么好的音效,这么好的美术,这么好的演员。

23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以为是《寄生虫》看完才发现是《小偷家族》

26分钟前
  • 水草素
  • 还行

一星半。影片全程在韩国取景,拍摄方式、豪宅空间、人物设置比较容易想到《寄生虫》,但故事议题则和《缉魂》是一个路子。陈正道铺了这么大一张网,效果却非常干瘪。一方面源自敏感角色被抹去或模糊化处理,而这些角色又对故事成立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情感共鸣难以建立;另一方面则是想要拍摄恐怖片的想法,大过了实际执行力,费了半天劲做的局,怕观众看不懂最后解析了一遍,观众倒是懂了前因后果,但更不能理解人物为什么要大费周章撺这个局。

27分钟前
  • HarperDie
  • 较差

恶童大集合???期待了

30分钟前
  • 白痴美人福西西
  • 还行

有好多坑没有填啊。为什么要捡高尔夫球?为什么自己要把自己烫伤?为什么要假装梦游?女主和路路说了什么?

35分钟前
  • 恋丶你灬
  • 推荐

台湾导演怎么回事,怎么可以让同一个人连着两次出演同妻啊!!!

40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男朋友说:所有人演技都很好,但不知道他们在演什么。

41分钟前
  • Témérairement
  • 较差

3.5 创作方向至少是值得肯定的,视听上惊悚基调的营造也是国产少有。然而结尾惯常性泄气,人物动机无法细想,全员恶人的配置非得搞个温暖向结局也大可不必。

44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就,挺稀碎的。您升华前,能不能先把故事讲好了?

49分钟前
  • 殒灭
  • 较差

期待越高越打脸,完完全全崩坏,这么架空的一个故事,结尾简直无语,以为多大点事呢,全片给人一种“我要告诉你个惊天大秘密哦”然后看完“🙄🙄🙄啥?就这??”而且做这个大局毫无意义,不合逻辑之处比比皆是,退票

53分钟前
  • 沙坪坝金毛强
  • 很差

gay被爸妈逼回国结婚生子,跟自己女闺蜜形婚,女闺蜜喜欢他,要求跟他生个孩子,结果他用自己过世男友的冷冻精子跟他生了个孩子,女闺蜜发现生出了混血儿就自杀了,他把这个孩子视若珍宝,结果因为意外死去,他为了逼司机道歉,找了一群人扮演家家酒。

56分钟前
  • 花轮同学
  • 还行

这家人是不是都有点大病……

60分钟前
  • 入江
  • 还行

浪费了这样的卡司和题材,原本期待是中国版的寄生虫呢,前半段一惊一乍的,还以为憋多大的招,憋到最后警察揭开郭富城组的这个局,电影院有个观众说了一句:吃饱了撑的。

1小时前
  • 江湖高人
  • 还行

这剧本…你甚至能想象到在剧本讨论会上一帮人是怎么讨论的,可怕。

1小时前
  • 鬼腳七
  • 还行

埋了很多暗线,需要观众带着结局再去思考全片,至少得想明白郭富城到底爱的是谁,灰眼睛小婴儿到底是谁的孩子。很喜欢影片的反父权主题,越琢磨越有滋味,没想到这类以观影娱乐体验为主的悬疑片,也能拍出现实性和导演自我表达。

1小时前
  • 韦斯安徒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