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爱情片英国2002

主演: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Amit Arroz,Mark Long,Alexandra Staden,多米尼克·韦斯特,毕碧安娜·贝格,伊尔姆·赫尔曼,鲁道夫·霍辛斯基,Jean-Luc Nancy,Ana Samardzija,阿莱克斯·德斯卡,丹尼尔·克雷格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克莱尔·德尼,迈克·菲吉斯,让-吕克·戈达尔,伊日·门泽尔,迈克尔·莱德福,沃尔克·施隆多夫,伊斯特凡·萨博

 剧照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2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3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4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5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6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3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4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5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6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7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8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9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21:53

详细剧情

  大师们的命题作文,八位电影大师用各自的手法为我们解读了时间的含义。  贝纳多•贝托鲁奇在印度寓言中寻找答案,10分钟恋爱、结婚、生子,生活如水;迈克尔•菲吉斯将屏幕分成四块,让灵魂回望10分钟,把楼梯作为生死通道;伊利•曼佐的镜头下,老去的电影明星回顾黑白电影的片段,10分钟,已是好几个人生;......最后,让•吕克•戈达尔选择了10个“最后的几分钟”,试图告诉人们时间的真相,也让人思索,时间的几分钟会是什么样子?

 长篇影评

 1 ) 十分鐘後-導演高達段落

高達吸引我的原因,若果是說我像個迷哥迷姐一般崇拜高達也無所謂,當你看到那些好萊屋非好萊屋電影的內容物總千篇一律,或者在講小情小愛,作者的無病呻吟(這我得承認我最會這樣),甚至寄託希望在遙遠未可知的遠古或未來之時,世界上只有少數像高達這樣的人願意以攝影機來紀錄/直視,並且用一把形而上的剪刀來面對這個世界的醜陋。八零後出生的台灣一代包含我在內面對的生活只有如何打扮的漂亮如何讓自己更有競爭力如何讓別人認同我喜歡我跟我交配,卻沒有人真正討論過要為社會不公平事件發聲,而戰爭是一直持續發聲的(雖我們總從電視上看著殘酷/真偽不明的戰爭影像)。我要質疑的是,這個世界很弔詭,大家都愛譴責戰爭,嘴裡說著討厭戰爭種族歧視等世界上不公義的事情,但我們卻繼續製造(或虛擬)出這些影像,繼續放任忽視爾後麻痺自己,然後繼續製造更多這樣的影像。

merde !

那麼,我試著用文字耙梳這十分鐘裡的各篇章

當畫面上的火光映照在老人與女孩身上之時,女孩以稚嫩的聲音質問普羅米修斯(或說是人)點燃火把的意義為何?
老人忽明忽暗的表情述說著「或許是因為世界缺乏光亮,所以才需要火把,好”趨趕走某些東西”,也將某些“遺失的東西帶回來”。特別是面對著群眾的時候,我總認為這很重要…」

1. DE LA LEUNESSE ( of the youth )
關於青春(年輕時代)
高達選用了他早期拍攝的影片一重要母題,六零年代女性自主的甦醒映現。戲裡的女主角/戲外高達的老婆安娜卡列妮那(最後的片段影像the immortal也將出現)選擇了一把殺死男人的槍,並槍擊了尚皮耶雷歐(四百擊男主角安端),造成其死亡(而雷歐在死前居然叫喊著”母親”)

2. DU COURAGE ( of the courage )
關於勇氣
A片裡女人或被迫地面對陽具喝尿,當然表面上很容易詮釋成權力傾圮的性別兩端,但爾後卻又接上畫外音的槍聲,一女人屍體斜躺其上,緊接著又援引紀錄片段森林小徑上被吊死的群眾為拼貼文本,一種由遠古至今女性臣屬男性關係又衍生出更多人與人間複雜的權利鬥爭與壓迫糾葛。此段出現了大量戰爭中槍砲與轟炸聲,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死刑的宣判,令那臣屬一方無力地接受結束。

3. DE LA PENSEE ( of the thought )
關於思想
棄置於垃圾袋的書本,描寫著快樂的某書段落,劇中女人質疑說著「pourquoi(why),我丟棄/背叛了快樂這個想法,於是我再無法擁有快樂”」
高達且回應「好多書都被當成垃圾丟棄,看起來都還很新。很顯然它們或許已全然放棄了自己。一旦你放棄了,它(快樂)將永不復返。垃圾車就是它最後的家。」就像高達一直秉持著的理念,這一百年來累積了如此多的影像,文字創作(化為書本或者其他藝術創作皆然),但我們卻不曾駐足審視或者好好利用這些東西來觀視我們人類,或者觀視自我,而我們也應該要知道影像的創作一直以來都跟人有關,所有的影像也都是在觀者心中被定義著。或許過多的資訊(卻同時地過度一致)雖為我們帶來了更多選擇,卻同時也阻礙人們好好的停下腳步來慢慢地看/聽一些前人或者過去已發生過,不論是好與壞的歷史。


4. DE LA MEMOIRE ( of the memory )
關於記憶
這段我看到第一個畫面眼淚就不自覺煽情地流了出來。就像亞倫雷奈在夜與霧中援引集中營紀錄片影像,高達的<<電影史>>裡也一直援引著被餓死或被殺死的猶太兒童,被丟上火車的情景。諷刺的是,電影第一次在巴黎的大咖啡廳grand café放映時,播放的影像片名也叫做火車進站,卻到了二次大戰,火車這一作為工業革命,世界一度相信會越來越”摩登(modern)。當然我知道高達並非是為了一種自溺的傷感而消費這樣的影像。我們都必須共同面對的(無論是史上有名或者被消滅著的屠殺歷史)這樣慘痛的片段卻與”火車”這樣代表著現代美好物件居然成了一種強烈具諷刺的畫面。於是,高達在該段落尾聲的字幕寫下一語雙關的強烈批判【戰爭將永不終止 / 戰爭使那些受到迫害的人們不再呼吸(it will never expire)】


DE L’AMOUR ( of love )
關於愛
言傳不如自己意會,我只能轉述著高達”筆”下愛情的模樣書寫...一段愛情流行歌曲唱著,「告訴我你不離開我,過去種種將於此時停止」。驟然一段畫外音打斷「那些過去了的與所有的過往,結束吧!! 這是你我樂曲的終章,再見,再見!! 我什麼都沒有,都沒有了。早在你告訴我之前我知道我什麼都沒有,但我希望你別步上後塵,不能這麼做,即使這是命運/終點。」

DU SILENCE (of the silence)
關於緘默
一段新浪潮時期向黑色電影致敬的橋段,那燃燒的手(而手在本片爾後仍會成為一受難的象徵),組合成一組被迫/自願所造成的緘默,鏡頭游移於槍(力量)與上了手銬纖弱的手臂之間,火從一種啟蒙象徵成為令人受苦難的器具,或許那希臘羅馬神話裡為了人們偷取火種,受罰在高加索山上受苦普羅米修斯也會哭泣吧。

DE L’HISTOIRE ( of the history )
關於歷史
中景被夕陽映照的女人,畫外音朗誦著二十世紀重要的女性作家Virginia Wolf的小說< >(註一)的最終章裡Bernard(也是作者自己)所述說的「你是誰?我是誰?我們的大腦和感覺有著隨時出現的靈光一現,我們在對抗什麼?如何與這洪流對抗?什麼可以永恆存在呢?喔!死亡!!」”。浪潮如白晝與夜晚一般起落,一波波似時光流逝般無情,著白衣的女人橫躺於石頭上,鏡頭令人聯想到柏格曼的<<假面>>與<<第七封印>>中的犧牲與苦痛。高達沉重地說著「be gone forever.(永遠消逝吧)」

DE LA PEUR ( of fear )
關於恐懼
滿面是血的兒童與砲兵陣地(塞拉耶佛戰爭?),這樣的一組鏡頭似乎強烈卻又過於簡單的控訴戰爭的非人性,而高達意有所指地提出下列一番話語「殘酷的戰爭。這般如此常見的影像卻深藏著恐怖。cruety, war. But it’s the vision we often see and the horror just lies in it.」。就像蘇珊宋塔在<<觀視他人痛苦>>一書中告誡著,別忘記我們在觀視這些受害者影像的當頭我們觀視的是那些人真正的痛楚,雖然那些恐懼都內隱在我們心中,但我們卻輕易地讓自己在觀看中麻痺了。段落末那橫躺著的身體緊握的雙手又再次形成一受苦難的象徵,那隻緊握的手離我們這麼近,卻那麼輕易的能夠被忽視。他這麼說著「如果我能逃離或拒絕,我寧可相信這是虛假的 if I can escape and reject, if I can...I would rather believe this is just fake.」

DE L’ETERNEL ( of the enternal/forever )
關於永恆
我們跟隨著耶穌的信徒,觀視著耶穌的手活生生地被釘穿在十字架上,我們如此無情的觀視,像極藝術家陳界仁的作品<<凌遲考>>(註二)裡受千刀萬剮的罪人一般。黑白的影像直視著不能被直視的太陽,那死亡淒厲的吶喊我怎麼樣都揮之不去。但高達告訴我們,這是”不朽VIVRE SA VIE ( immortal) ”,值得Anna Karina(註三)為他哭泣。

DU CINEMA ( of the movie )
關於電影
不好意思這邊一上字幕我就哭了,想起高達<<電影史>>裡4B高達自傳的部分。想起他是這麼的鍾愛電影,當它認識,愛上電影,並將電影視之為創作工具,或許也能就畫面上跳動的銀幕畫蛇添足的這麼說吧,只有高達,才能這麼恣意揮灑與捕捉這一張舞台上頑皮的銀幕吧。

DERNIERE VISION ( the last image )
末段落,影像似乎又迴圈到開頭那女孩與老人對話,而火光這次不照射老人與少女改映照著類似洞穴壁畫,老人與少女的對話似仍朗誦著尼采的話語,而話語是這麼說著的…

「SOIR, DIT IL 他闡述, 夜如此地深沉」
「SOIR, DIT ELLE 她闡述 夜如此地深沉」
「SOIR, DISENT ILS 他們說著 夜如此地深沉」

後記 :
這十分鐘的影像對我而言是很驚人也很感動的,但我卻很羞愧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根本不及於心理感受的,更別說是高達創作時所援引而成的更豐富影像。但我嘗試著書寫並刻印”到目前為止我所能體認到”的高達…

註一 : virginia wolf 破報介紹 http://pots.tw/node/596

註二 : 《凌遲考:一張歷史照片的廻音》以一張由法國軍隊於1904年左右(或1905)在中國拍攝的「凌遲」行刑現場的歷史照片為根據,重新詮釋在歷史的過程中,主體與他者相互觀看的權力關係。陳界仁也曾於1996年以電腦數位修相的方式,詮釋過這張凌遲照片(《本生圖》Genealogy of Self)。
本篇引自網站 : http://chenchiehjen.net/projects/post_2.html

註三 : 高達前妻,<<女人就是女人>>的女主角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na_Karina

 2 ) Volker Schlöndorff - The Enlightenment

当哲思用优美语言娓娓道来,这样的美,非亲身经历不能体会。这一刻,就好像憋闷的人觑见广阔的大海;又好像静谧的午后,在树林深处的小溪畔不留神睡过的那一梦;一切重新开始,刹那间,我们寻到了灵魂。

What is time?
Who can actually explain it ?

Who can articulate even a thought about it in any way?

And yet, what is more familiar and ever-present than time? So what then is it?
If no one ask me, I know. If I have to explain it, I could not.

All I affirm to know is that there would be no time past if nothing passed by
And there would be no future if nothing came towards us
And there would be no present if there was not something that existed

How is it then that these two concepts of time exists...
the one past and other future...
since the past is no more and the future is not yet

But if the present was forever present and did not pass
it would not be the present but etern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as never a time when there was notime
But if the present only exists in order to become the past
how can we say that it does exist at all, since its very being is soon lost?

Or should we assert that time only exists because if tends not to exist?

What is clear is that neither the past nor the future exist at all
The past does not exist, because it is no more
and the future does not exist, because it did not yet come to be

Do I therefore have to say, that there is only one time, the present time?
Or could we instead posit that there are three distinct times...
Namely, the present of the past...
the present of the present...
And the present of the future

The only time we can actually experience is the present time
but in our soul we do feel nevertheless three different times...
There is the present of the past, which is remembrance...
There is the present of the present, which is contemplation...
And there is the present of the future, which is expectation

In the course of our life all actions I premeditate for the future
once I have completed them, enter into the past

In the course of time,
the more we live...
the more our experiences become remembrance

All things expected are diminished by entering the present
And this happens in the time of a single day
as it does in that time of our lives

I do confess, oh my lord,
that I don't yet know what time it is...

You, my God, will bring me Enlightenment,
you will be my lantern...
I will come towards your light...

You, my God, will make my darkness bright...
And brighter, and brighter, and bri...

 3 )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文 / 沈嘉柯

 


1/8

——《面对南茜》


我忍不住要想象,如果是两个老人面对而坐,会谈些什么?也许什么都不会谈,因为他们的想法不需要一问一答,甚至一问,持续的如喷泉一样的回答。这样的事情只能够发生在年纪有差距的人之间。这样的事情也最普遍的发生在有差距的人之间。

一个少女和一个老人。一个半带疑惑,但又有些明白。一个明白许多,所以往外倾吐。

如果你专注于听老人说什么,你一定会觉得格外枯燥。其实你只需要听见老人说一句话就够了。他说,这些都是间接经验,更加多的需要自己去体会。需要本身去解决。其它的,比如空间的转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等等,可听可不听。

告诉少女他这样一个老人所说的都是间接经验,这也是一种间接经验。把它当成在讲述发生在世界上,极其普遍的一个现象,那么,你或者可以坐到这样的位置,比如少女,比如老人。都可以想象着去试试。

可是,体验是不可传授的。

可以传授的是经验。我们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暗示,无处不在的暗示。比如你看的这样一个电影,在法国旅行的列车上老少的对话,比如我现在写的关于电影的手记。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分清楚间接和直接。因为那是分不清楚的。我们听着音乐看着书和电影,还过着生活,我们吃东西穿衣服,旅行和对话,都是这样交融的过程。一切都在过程当中,不排斥提醒。旁听许久的一位黑人进来询问时间,并且笑道,你们谈的真是兴致盎然。老人说出符合身份的话,但时间结束一切。

我们遭遇经验,但事实上,一切仍然在体验当中。包括遭遇。

2/8

——《水的故事》


有些人生在后来思索与顿悟。

在前面,需要做如下事情,懵懂的青年偷渡异国。背景也许是芦苇也许是高粱也许是草地。吹笛子的老头口吐警句:我叫布鲁,你会记得我。在那里,语言不通。但这不要紧,生命的旅程照样曲折。意外遇到的女人,闪电般产生的爱情,洗澡的时候暧昧的线索,眨眼之间,一个人的一生走完了大部分的步骤。流落、安定、爱情、结婚、孩子、成功、挫折……总是有意外的事故的,兴高采烈地开车,载着家人邻居,却意外车辆掉进水里。

跟着笛子回到老人身边,回到他的膝盖下。一定要说生命如同流水,那么是什么,让我们觉察到这一点?我想,必定是开过的列车,那代表着时间流转之后的现实。但这不对。一个过程的开始,老头放下的“提示”,一个过程的后来,回到提示那里。

我理解顿悟。

真的理解。但我无法告诉你什么了。我可以说,你去看看这个男人走过的路,以后伏在老头的脚下。仅此而已。


 3/8

——《关于时间2》


小时候,与情人欢度或失败,已经离开而父母仍然在对话。实验电影的好处,往往是成为上帝。直接进入一个人的三个阶段。

一个导演可以参与到一个人的人生最有典型意义的阶段么?当然,理论上成立。十分钟,不同时候,不同的状态,那却是一个人。

我会想,呵呵,我叫着一个人名字,却不可能了解这个人的来与去。除非我参与他或她的人生。多数时候多数人,我不能够亲历和目睹完整的三段论。

就如同孤寂的童年,水来给一个孩子解答与安慰。飞机悬挂,恐惧与担心不可消失,轰炸来临……

就如同青年,“一把楼梯,她停下,转向我,她,身着长裙,举起来,躺下去。”**,却不可继续。不能?为什么不能?但还是有愉悦的片段。她弹着钢琴,两个人亲密地接触。第三个人,是导演?抽走了乐谱。

四个格子,被分解的人生。

我们为什么只能够旁观呢?作为一个旁观着去观看。

我们为什么不能够看见自己,在人生的童年、青年、老去,清楚地看见,我们是怎么样的呆着,呆在这个世界上,所做所为。

如是。


4/8

——《一瞬间》


我抱以深切地关注。

这些属于不同导演的十分钟,按照着某种内在的逻辑顺序安排下来。我刚才,还在感叹着为什么不能够观看着自己的人生。现在,是可以的。即使只是虚拟的一种形式。

比如这样的情况,一个伟大的演员的一生。

演员扮演过我们一生所有可以经历的经历。

那俊美到惊叹的青春和面孔。

那岁月摧残的老年和面孔。

那爱情刚刚开始的接吻,身体必定是暖和的,舌头是甘甜的。微笑是如同一片原野骤然入春。

那跷跷板的一边,如此幸福的表情。一上一下,天空是背景。

捷克伟大的演员鲁道夫·赫鲁辛斯,他的一生,只需要十分钟就可以回顾。

他目送着两个超短裙子的女孩,在单车上远去。她们的屁股,是最青春的果实一样,在活动着。她们说笑着,单车骑的歪扭路线。他看得入神。

阳光虽然好,苹果成熟,红至深刻的程度,然后掉下来。

苹果砸中他的头。

十分钟不过是一瞬间。但一生到最后,回忆的时间又有多少?没有整段的,完全的,只有破碎的,模糊的。

电影,是真正的魔术。

代替一个人,保存记忆,并且成为记忆。

他的手,往额头上抚摩过去。面孔舒展,一个微笑诞生。定格。

时间使人晕眩。

时间使人张大了嘴巴,只是发出一声叹息。这些美好,足够使他闭上眼睛了。

一瞬间,他是苍老的,我们也将苍老。

胶片上,过去的他仍然俊美。

5/8

——《十分钟后》



时间的魅力的是无常。我们无奈的也是无常。

佛教认识,无常有二。

刹那无常。一切有为法,刹那之间,有生、住、异、灭的变化。还有一个是“相续无常”。一切有为法在一期相续之上有生、住、异、灭之四相。一切事物与现象,都是有生有灭。 一切现象没有不是刹那生灭的。

昨日繁华今日灰烬,十分钟前有幸十分钟后不幸。

只是我没有去妄想,一个在结婚纪念日,等待丈夫回家一起庆祝的妻子,去做好无常的心理准备。她不过是习惯与本能的做法。安慰他喝醉的丈夫,希望他睡觉去。但是她就是没有顺他的意思,再喝的更加醉,甚至不醒人事,直到明天清醒过来。她失手拿刀刺中丈夫。然后医生带走她的丈夫,警察来给她录口供。

如果不发生后来的事情,那就不要就此事说了。不存在就是无意义。

而发生了,十分钟一切情况改观。这是最鲜明的对比。喜庆洋洋,转眼悲不可遏。

只来说态度,是否我们抱定了顺应了就无事?显然不可能。那么不顺应?显然是有事发生了。

我是个常常默向“如果”的人。比如刚才我忽然记起我忘记关好水管。我站起来去关的时候,地上充满了水,很滑,我一个趔趄几乎摔倒。所幸没有摔倒。如果摔倒了,什么都可能发生。接下来的一切都将不存在,但对我则无意义。

无可计算与准确预感,就是无常。照片里的平和喜悦,现实的狼藉悲惨。

人最稳妥的渴望,是一切尽在控制之中。

然而就无趣了。

悲欢顺逆,自然是有人心的好恶的。但已经发生的,我们只有接纳,别无办法。


6/8

——《启迪》



哲学家爱好思索的东西,不可绕开时间。

以画面,来注释一段对时间的哲学追索。

“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如果有一个时间,就只有现在的时间,分为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和未来的现在”。

“这一切发生在一天里,却像在我们一生里的事情一样,向上帝坦白,我还不知道时间为何物。渴求上帝给我指引,给我启迪”。

一个家庭正在展开的野外烧烤派对,一群年轻人也过来了。他们喝酒、聊天,吃着各种食物。

触电事故造成了悲剧。这只是意外。

苍蝇也死于触电。因为它靠近光明,最终碰到了死亡。

圣·奥古斯汀若来观看。启迪也将仍然没有答案。时间是什么?时间是存在的过程吗?对人来说,是什么呢。

过去成为记忆,仍然存在于现在,现在理所当然只是现在,而未来从这一刻莅临,是未来的现在。

我们很想知道时间为何,但有必要吗?

无主体的意识,就没有刻度的创造。

7/8


沉溺于星


我会觉得,这个十分钟,是唯一具备打破性质的。

其他所有的导演,都服从于时间。

只有这样一个导演,假设了一个命题。

相对论我不甚了解。至少目前光速不可能超越和达到。爱因斯坦的说法还是一个想象。

就算是父亲没有老去,儿子已经白发。那说明什么呢?

时间仍然存在。一直存在。

唯一要指出的,是没有老去的父亲,只是少了一段记忆,延缓了衰老而已。过程并无增加与减少。

没有变化的是,“爸爸,我爱你”,“我也爱你”。

这是一个误解。

伤感而温情的误解。

爱最需要的东西,是以花时间陪伴。

8/8


在时间的黑暗中



青春、勇气、思想、记忆、爱情、沉默、故事、恐惧、永垂不朽。

这些主题,皆是一切文艺的母题。

我这样定义母题,可以诞生繁衍次主题和子命题。但其实它们也是交叉的。一起构成的,也就是一生了。戈达尔在这最后的总结,采取了最直接的态度。

“为什么要在黑暗中燃烧火把?或许这个世界缺少光明,需要用火把来照明。用来趋走什么,或者带来什么。特别是面对人群的时候,我总觉得有这样的需要。”

我们需要光明,是什么样的光明,我们需要它来做什么呢?

我想,应该是照亮活着的态度。

如同上面的每个片段的命题,都是态度问题。

青春?好,让它截然终止。慢慢死去,还是马上死去?是选择也是态度。死去,带走一切。

勇气,面对的,是残酷的非和平。可以关上眼睛吗?努力去看吧!记得牢固,就是勇气。

思想,连同书本一起抛弃,连同思想的幸福。即使一旦失去再也无法回来。也不更改放弃的选择。好吧,在黑色垃圾袋里,它们终于寂灭。对于主人,意味着丧失。

记忆的最后几分钟,无法忘记的……相信我们都有判断。总归,还是要忘记的。记忆也不是永恒的。对于我们本身而言,仍然是与生而来,与死同去。甚至,人是活生生的,却丧失记忆。感伤,无济于事。

爱情的最后几分钟,结局是离开。一个人在独白:“告诉我,你不会离开我,我们会彼此微笑”“好了,过去的一切,所有的一切,到次为止。这就是我们的结局,再见。我一向就是一无所有,一无所有,当你告诉我之前,我就知道自己一无所有。但我却希望你不是如此,我们做不到,我们注定是这一结局”眼泪,掉下有不掉下,意义何在?我开始不停的追问意义了。

沉默,它的最后几分钟。沉默是多么顽强的抗拒。

故事的最后,内心的想法,以及死亡。

恐惧,那些血肉横飞的战场,濒临死亡前,触目惊心和习以为常的,是同样一件事情。区别是,谁来感受它。

永垂不朽,耶酥本已经死亡,而永垂不朽的是什么?受难的精神?那显然不等于耶酥。

最后几分钟,本来一切都应该归结到死亡。

但是,还有观众,还没有一切灭亡。

我们看了,并且仍然在思索着,那么意义就存在着,那就是被照亮的灵魂,是呵,我们可以选择。而生命虽然短暂,虽然一个接着一个十分钟,不长久而飞快流逝。

他,她,他们,也就是我们。黑暗一直在我们的前后左右与上下。

我们多少曾经忽视过其中的命题。

但免不了,一一面对。

 4 ) 贝托鲁奇《水的寓言》

十五部电影短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贝托鲁奇的《水的寓言》。

拍黑白片的未必都是大师,但是大师似乎都比较钟情于黑白片,《水的寓言》就是一部经典的大师电影。电影一开始,影片的构图、摄影机的运动、画面景别的转换、干净利落的剪辑、演员的表演,马上让人体会到什么才是高水准的大师电影。

《水的寓言》似乎是一部贝托鲁奇版的《南柯太守传》,剧中主人公经历了人生众多况味,最终又回到了原点。贝托鲁奇可能在影片中想表达有关佛教的宗教主题,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类似的思想。佛教典籍《金刚经》中对此有深刻的见解和阐述,《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影片中的男子在人生道路上踟蹰,到最后恍然大悟,他之前经历的一切都只是生活中的幻影。老人平凡的一句话犹如暮鼓晨钟把他从迷途中唤醒,他虔诚地跪在老人的面前。影片到这里,出现了“过去”和“现在”两段时空交织的情况,已经分不清过去和现在,也分不清真实和虚幻,这也正是《金刚经》所阐述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这部电影似乎可以做为上佳的佛教推广影片,但从电影角度来说,影片最大的特点在于影片的剪辑。

在十分钟内试图演绎一个男人的一生,这是一件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是贝托鲁奇做到了。他截取了男人人生中的几个片段:做为偷渡者逃到意大利,遇到老人,为他找水喝——遇到女人,为她修理机车,女人对他产生好感——在女人的店里,吃东西、洗浴——两人结婚,女人面临分娩——儿子长大——出去游玩,发生车祸——遇到老人,老人说等他找水等了很久了。

片段与片段之间时间的跨度很大,有的片段只用两、三个镜头来表现,也可以理解为镜头与镜头之间内容极富跳跃性。

影片两个片段之间大量留白,宛如一幅中国水墨山水画,有水墨的部分笔墨生动,留白的部分更是气韵十足,给人无限的遐想。

侯孝贤的电影也注重“留白”。他的留白,是让观众在银幕上体会到画框外的东西,但是银幕外的内容和情节跟银幕内的画面是在同一的时间和空间。戈达尔的电影经常“跳接”。一是作为“新浪潮”的旗手,在电影手法上标新立异;二是省略时空,加快影片的节奏。但他省略的时空跨度并不大,譬如前一个镜头是人开门,下一个镜头是人在屋子里跟别人说话。

《水的寓言》与前两者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影片镜头间的时空跨度极大,譬如前一个镜头还是男、女主人公两情相悦,下一个镜头就是结婚生子了。在电影史中也有类似的时空跨度颇大的镜头剪辑,但在影片中只是偶尔使用,譬如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中经典镜头——猿人抛向天空的骨棒剪辑为太空中的航天器。像《水的故事》这种通篇采用时空跨度大的镜头剪辑成一部电影,贝托鲁奇虽然谈不上“后无来者”,但应该是“前无古人”。更巧妙的是,影片采用这样“长跳跃式”的剪辑(区别于戈达尔的“跳接”)并没有让观众产生突兀和反感,反而整部影片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这是因为导演对影片有着娴熟的掌控能力。由于“十分钟”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导演对某些镜头的处理似乎有拖沓之嫌——这种“拖沓”并不是真正的繁冗,而是导演刻意控制影片的节奏。由于上、下镜头间的故事内容跳跃性很大,中间又缺乏必要的镜头衔接过渡,影片给人的感觉是跳跃性大,节奏过快。所以导演在处理单个镜头的时候,有意识地拍摄一些长镜头,处理得舒缓悠长,呈现一种记录式的效果。

剪辑的快节奏和悠缓的长镜头一张一弛,构建了整部影片的节奏。

上述作法除了体现导演对影片的掌控能力,也蕴含着导演对影片内容的深刻、独到地理解。

导演撷取男人生活中的吉光片羽,或许不是他人生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但这些都是情节发展的要点,而且这些片段充满了生活的细节和质感。再加上影片中记录式的效果,更增加了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到影片结尾部分,当真实与虚幻相遇,更加强了两者碰撞而激发的力量。

影片的结尾是男人跪在老人面前虔诚地皈依,这个结尾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结尾,前面男人生活的片段就会显得支离破碎,结尾就像一条点石成金的丝线,把影片前面散乱的片段串成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珍珠。

“长跳跃式”剪辑手法是为《水的寓言》量身定做,影片的内容适合采用这种表现形式,“长跳跃式”剪辑更突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受,这简直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影片十分钟的长度限制并没有妨碍影片故事内容地表达,反而促使导演在影片结构和节奏上进行探索,促成了一部杰作的诞生。

 5 ) 《大提琴篇:水的故事》

伊始的谜面:“那就像是群山,穿越几百年,将起伏不定,就像水中的波纹。”

本片名为《水的故事》,因为水始终出现在男主角一生中的所有重要场合。一开始,来自印度的男主角偷渡进入意大利。在队伍前行的途中,他因为口渴离开了同伴。(途中遇到一位在树下吹琴的老人,“布鲁,这是我的名字。你认识我吗?”男主角没理睬,默默地走开了。这点很重要,稍后再说。)来到河边喝水的时候听见了女主角因为摩托车失灵愤怒的怨骂声,借着修车的机会认识了女主角。这是两人的相遇。

之后女主角将男主角带进了自己的酒吧。这里给了一个女孩怀有敌意的眼神的特写镜头,女孩与女主角是母女关系(稍后证明)。男女主角因为语言不通而沟通不畅,女主角露出很失落的眼神。突然她想到了什么,拉走了男主角。此时画面又落在酒吧的一副画上,是一个牛仔打扮的男人横卧在花丛中。这一点证明女主角之前的生活中是有这个男人的。

女主角带着男主角干什么去了呢?洗澡。哗哗的水流象征着男女主角感情的升华,镜头停留在男主角的下半身也有着强烈的性暗示。借着画面一切,男主角和挺着大肚子的女主角在一片悠扬的管弦乐中翩翩起舞。一曲舞毕,男主角又牵着女主角坐下聆听印度婚礼上的传统奏乐。男主陶醉在其中,回头给了爱人一个快乐的眼神;女主角则并不那么开心,回了一个很诡异很勉强的笑容。突然,坐在女主角身后的女孩像是发现了什么,低头向下看;女主角也渐渐意识到了,呼叫坐在前排的男主角:她的羊水破了。这是影片第三次出现了水。这一次,男主角要当父亲了。

一个正在虔诚地念经的小男孩出现在镜头里。另一旁是他作为印度教信徒的父亲在虔诚地拜着梵天。突然这种宁静被一阵尖锐刺耳的汽车鸣笛打断,女孩匆忙地为车加油。加油时,她顺便借着后视镜,摆弄着自己脸部的装饰:耳钉、鼻环和唇环,还有choker和一头的脏辫(这里总结下说女孩和女主角是母女关系的原因。首先是女孩第一次见到男主角时露出的怀有敌意的眼神。这是一种对于长期只有两个人互相依赖生活的稳定关系被第三者介入的不安感,因此排除姐妹关系。其次,女孩参与了这个家庭每一个重要的场合。最后,按照男主角儿子现在的年龄来算,女孩当年不过十四五岁,使用童工是犯法的,故排除雇佣关系。只可能是母女关系)曾经单纯甜美的女孩不见了。酒吧内的母亲正在为客人倒啤酒,镜头特写客人握住了女主角的手,和女主角对此习以为常冷漠麻木的表情。啤酒说明男女主角的婚姻出现了危机,也就是常说的“七年之痒”。

不过还是能有事情使女主角兴奋起来的:家里添了一部新车。欢快的印度乐曲响起,却戛然而止:车落水了。第五次出现水,代表男主角财富的损失。再加上前面妻子的出轨与不忠,男主角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偷渡来此一无所有的状态。突然,男主角发现汽车落水的地方正是当年他来到这里喝水并且邂逅了女主角的地方(导演的安排就是这么巧妙)。在妻子不解的眼神中,他顺着印象中的路,再一次找到了当年在树下吹琴的老人。老人淡淡地说,“我就知道你回来。人生路漫漫,终有不如意的时候。”男主角猛然醒悟,跪倒在老人膝前,久久不曾起身。老人轻抚他的头,此时镜头又给了牛清澈的眼睛一个特写(第一次两人相遇,男主角不屑一顾地离开时,也出现了牛的眼睛)。最后,镜头在一条驶向远方的列车上结束。全剧终。

纵观全片,第一个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人生如水,起伏不定,喜悲无常。第二个层面是导演贝托鲁奇刻意突出的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并且表明了他站在东方文化的立场,反对西方文化的浮躁。比如在那场中西合璧的婚礼上,就着管弦乐跳着交际舞时,女主角是兴奋的、释放自我的;到了传统的印度婚礼上,她则陷入了沉默。一方面也许是她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上一场婚礼的场景,另一方面更多地则是女主角却是对东方婚礼文化没有兴趣。在例如导演对于儿子和继女形象的刻画。儿子受传统的父亲的影响,年纪小小已经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了;另一阵营是追求个性的特立独行的朋克继女和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调情还对此习以为常的母亲。还有一处有趣的细节,酒吧的门帘拉下时,一扇上是一幅大象的图画,另一扇是一幅文艺复兴时期题材的油画。

然而本片最深层次的主题是宗教。照应谜面,只有皈依宗教才可以实现永恒,无论是精神上的生命永恒,还是佛教所宣扬的有轮回的物质上的生命。释加牟尼在一颗菩提树下实现了超我的追求,因此本片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既老人是男人本身,在回忆自己一生的过程中,化出了分身以辅助自我的升华。

 6 ) 陈凯歌:十分钟年华老去

    几年之前,当我还算是一个电影发烧友的时候,淘了两张碟,名为《十分钟年华老去》(Ten minutes older)。相比于英文的名称来说,中文翻译的“十分钟年华老去”似乎更能体现那种时光逝去的留恋和无可奈何。话说这两张碟,是某个电影节找了当下比较出名的导演,每个导演只给十分钟的时间,用这十分钟去展现时光逝去的主题,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一个真正的电影导演,必须要有能力在十分钟的时间里把一个故事讲的完整、生动、精彩而又意味深长。十分钟,考验的是导演对场面、演员、故事等的综合掌控能力。

    只不过是几部长度仅为十分钟的电影,应该说是非常容易看完的,不过,过去了几年的时间再拿出这两张碟竟然还是有的没办法看下去。看的出有的导演非常尽力的希望在十分钟之内展现更多的东西,比如童年、成长、家庭、爱情、背叛、回归、成熟和老去等,但是却使得整部电影变成了一个照片展,用不同的场景切换同一个人的各个时代,这样镜头语言虽然非常丰满,但是却忽略了电影最最重要的东西:故事。当一部电影不再讲故事而是开始放幻灯片的时候,我就不得不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不干脆去看一场摄影展呢?

    第一个导演展现的是一个寓言性的故事:当一群人在沿着河岸向前行进的时候,其中的一个长者却中途偏离了方向,向另外一个方向走去;一个年轻人好奇的跟着长者,想不到却因此而认识了一个女孩儿,从而展开了一段奇妙的生命旅程,经历了激情、欢爱、家庭、儿女,而却又身遭变故。当他在草原上怅然不已的时候,突然发现身处的正是当初跟随老人走上岔路的那个场景,而蓦然回首处,那个老人正在树下含笑望着他,于是年轻人幡然醒悟,拜倒在老人的面前……

    这个故事其实是我们中国神话传说中吕洞宾成仙的故事的国外版本。当年汉钟离发现吕洞宾大有慧根,于是苦劝吕洞宾放弃人世间的一切,去修行成仙之道;想不到吕洞宾贪恋人世间的荣华富贵,竟然断然拒绝了汉钟离,于是钟离就让吕洞宾做了黄梁一梦,在梦中吕洞宾体验了人世间的荣与辱、爱与恨、得与失,梦醒之后终于看破红尘,决定修行成仙之道,最终得成正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导演的故事并不算是多么新颖的故事。

    另外一个美国导演则将这十分钟的故事放到了未来,放到了穿越时空的宇航员的身上:一个跨越了时空的宇航员,在完成了任务之后重新回到了地球,却发现地球上已经是沧海桑田。同行的宇航员建议他不要回家,他却没有听从劝告,回到了家里,见到了一个垂垂老去、满面沧桑、已经在生命末路的老年人,而这个老年人,就是他离开地球之前还稚气未脱的儿子。现在,他依然在壮年,他的儿子却已经老的无法行动了。当他再次到了另外一个新星球的的时候,他把儿子的童年的照片留在了这个星球上……

    这部短片的导演藉藉无名,演员却是刚演了两部007,成功挽回这个冷战特工颓势的当红炸子鸡丹尼尔*克雷格,小克那个时候还算青涩,不过那一脸酷酷的样子倒是依旧。按理说,十分钟的电影应该讲精巧的故事,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使用科幻和特技,似乎是“不太厚道”的做法了,毕竟只有十分钟而已,特价和场面毫无疑问是受限的,而过分强化场景的话,讲故事的时间无疑又会被压缩得更短,所以用科幻来拍这十分钟,很有点“大而不当”的感觉。再说了,时空旅行后重新回来,斯人已去、世事沧桑的电影实在是太多了,这样的手法放到大师合集里面,不得不让人感觉有“滥竽充数”的嫌疑。

    这十二部短片的最后一部是陈凯歌导演的《百花深处》,我不能确定是不是因为陈凯歌是其中的最大牌,所以才压轴,不过我倒是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部《百花深处》,十分钟的影片这么拍才有意思。

    《百花深处》发生在一个日益变化、到处都在建筑的充满活力的都市。乐是一家搬运公司的小头头,有一天有人找到他要搬家,而这个人说他住的地方,是一个名为“百花胡同”的地方,而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这个所谓的“百花胡同”在什么地方。在主人的带领下,搬家公司的车子终于到了城外的一片被拆为废墟正准备重建的荒地上,这个人声称,这里就是“百花胡同”,在废墟上,他指着一片空地,告诉乐,这里就是他的家,这里是门、那里是家具、那里是古董,让乐帮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出去。面对一无所有的空地,乐意识到面前的人是一个精神失常的疯子。而让他无奈的是,偏偏这个疯子有钱,而老板又命令乐既然已经出车,就必须要带钱回来,于是,一堆人在一个疯子的指挥下,在一无所有的空地上开始把各种各样的“家具”和“古董”小心翼翼的“搬”上车,就象是一个现代版的皇帝的新衣一样……

    这个故事非常好,好就好在故事的“留白”,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的发展已经摧毁了一代人的过去和回忆,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已经在迷失……

    这部片子虽然短,演员却非常不错。精神-失常的扮演者是大名鼎鼎的冯远征,当年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冯远征扮演的家暴倾向的凶残丈夫把很多的小姑娘都吓得对男人有了阴影;而演搬运工的则是耿乐,这哥们儿的《北京乐与怒》让我们见识了一个铮铮的摇滚汉子。可惜的是现在似乎已经很少听到耿乐的名字了。

    《百花深处》,这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一部十分钟短片。陈凯歌在这部电影里面游刃有余的展示了他讲故事和节奏把握的能力,整个故事简单却又意味深长,是他在《霸王别姬》前后小小的刀锋一闪而已,尽管很短,却有一种隐藏不住的光芒。遥想凯爷当年,陈红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大奖纷纷落袋,那个时候的陈凯歌,可能是最好的陈凯歌,也可能是陈凯歌自己都无法超越的陈凯歌。现在,陈凯歌在受尽了《无极》所带来的屈辱和世人的白眼之后,终于蓄势而发,携《梅兰芳》王者归来,这次,希望他可以成功——或者,至少不要堕落到《无极》那种低俗的档次。写这篇小文的时候,《梅兰芳》在昨天已经公映了,遥祝 And Good Luck!

 短评

今天看的是《ten minutes older》中“水的故事”和“关于时间2”。第一个嘛,太太太……淡如水了,也许像标题一样,流水般的日子过去,男人又回到原点。没有名字的主角。

3分钟前
  • 大v
  • 力荐

第一部:水的故事。第二部:关于时间 2 。第三部:一瞬间 。第四部:十分钟后 。第五部:面对南茜 。第六部:启迪  。第七部:沉溺于星 。第八部:在时间的黑暗之中

8分钟前
  • 小小
  • 力荐

水的故事、关于时间2、一瞬间、十分钟后都不错。面对Nancy——法国人自爆其短。

13分钟前
  • jagpumpkin
  • 推荐

年华的老去是最无言的一种怅惘。就是十分钟让你老一次,每次都不一样。每个都是你,每个都不完全是你。最喜欢戈达尔

14分钟前
  • Anday
  • 推荐

时光易逝,年华易老。十分钟就把“时间”这个神奇的物件讲述的让人回味无穷,时间的真像,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总是乐此不彼的追问青春,感慨流年。

19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十分钟年华老去》由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斥资上亿元人民币拍摄,邀请了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旨在展示当代世界电影的最高艺术水 准,15位导演各拍10分钟,串成一部150分钟的电影。每位导演在10分钟内所选择的主题和题材不拘一格。这十五部短片分为大提琴篇和小号篇。

21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在永恒的时间面前,我们无法取胜,我们只有用文字和影像铭刻下时光的一点一滴,因为时间就如同奔腾的洪流不可阻挡,一切事物只要进入眼帘就被它冲走成为历史,日晷、水钟、沙漏、香、漏壶、蜡烛、盂漏等等只能够对时间做出表面性记录,而时间究竟是什么?

24分钟前
  • 冉笛
  • 还行

喜欢贝托鲁奇水的故事,生活如水的哲学意义发人深思又让人感动;曼佐对一个男人一生的描述,让人对生命之流逝伤感不已;施隆多夫对时间存在的探讨精彩之极,摄影方式也很特别;雷德福探讨了未来时间,同样满是伤感;戈达尔最后对时间在生命处处影响的总结达成全片完满,也让对时间的探讨达到顶峰。

26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力荐

Cello篇還是木有多大驚喜。有點故弄玄虛。僅有一位女導演法國滴。水的故事還不錯。有些人解讀的很深刻。但偶只看看表面。

29分钟前
  • vivien
  • 还行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水的故事》,在中国这叫南柯一梦。

32分钟前
  • 半袖
  • 还行

看这些导演都在关注什么

33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推荐

没有巴黎我爱你和每个人有自己的电影好看

36分钟前
  • Yolanda
  • 推荐

按顺序评分:三星半,四星,四星,两星半,两星,三星半,三星半,四星。大提琴篇在叙事方面确实弱了很多,大部分都是以独特的镜头语言来表达内心的丰富思考,麦克菲吉斯,伊利曼佐和戈达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施隆多夫的荒诞和思辨结合、贝托鲁奇凝练的剪接,迈克尔莱德福的太空与伦理尚可一看

39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推荐

在时间的黑暗中:我要用它去结束一个人的生命,我不知道 他会喜不喜欢。你想马上死,还是慢慢的死 。马上。。。。妈妈 有思想的我是幸福的,幸福的思想,可是现在我要背离这一幸福。 有很多书还很新,你真的要放弃它们?一旦放弃,就再也回不到你手中。垃圾车是它们的归宿。 我们一无所有,这是我们最终的结局。 有新的欲望在我心中升腾,就象初次上路却骄傲的那匹马。与你做对,我尝到苦果,有所了结。 他说 黑夜 她说 黑夜 他们说 黑夜

41分钟前
  • 4-ever
  • 还行

5 stars to godard who made me cry inside

43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伯纳多·贝托鲁奇意大利末代皇帝水的故事;迈克·菲吉斯英国远离拉斯维加斯关于时间2;伊利·曼佐捷克严密监视的列车一瞬间;伊斯特凡·萨伯匈牙利摩菲斯特十分钟后;克莱尔·丹尼斯法国日烦夜烦面对南希;沃尔克·施隆多夫德国铁皮鼓启迪;迈克尔·雷德福英国邮差沉溺于星;让-吕克·戈达尔法国精疲力尽在时间的黑暗之中;

44分钟前
  • duanjf
  • 推荐

混噩无所清晰中度过了人生。还是回归永恒轮回。虚无与真实无法平衡趋向无望,那浮的在上沉淀的在下。灿若星辰的年华老去,片段的永恒性的瞬间回忆。生命并不为更加漫长。正如车站与站台之间,词汇与词汇之间。我们寻找词汇从这一领域到那一领域。进入现在时一切预想的都变小了正如我们的一生在时间里。

48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6/10。每个导演用十分钟尝试实验性的电影语言,有一镜到底、有实时对话、有广角分屏技术、也有把人一生的影像叠化放映、更有对自己昔日作品的混剪,但以短片的时长所限还想表达生死时间类的命题就太仓促了,整体的每个故事要理解起来都很费劲,大量多维度的场景切换会令人头昏脑胀,总之看得比较沉睡。

53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补签。消化大提琴篇所需的脑力可能是小号篇的两到三倍。最喜欢施隆多夫苍蝇视点的漂浮摄影,以及戈达尔在破坏的同时重构了影像的逻辑关系还有文本的逻辑关系。萨博完全隐遁于冲突的长镜头、迈克·菲吉斯的四个分屏叙事实验性有余而叙事的完成度不足。

55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推荐

《水的故事》8分;《关于时间2》6分;《一瞬间》5分;《十分钟后》7分;《面对南希》3分;《启迪》5分;《沉溺于星》7分;《在时间的黑暗之中》6分。

59分钟前
  • kerrysu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