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爱

记录片大陆2021

主演:李桃,董家琪,红梅,月儿,谈婧

导演:董雪莹

播放地址

 剧照

“炼”爱 剧照 NO.1“炼”爱 剧照 NO.2“炼”爱 剧照 NO.3“炼”爱 剧照 NO.4“炼”爱 剧照 NO.5“炼”爱 剧照 NO.6“炼”爱 剧照 NO.13“炼”爱 剧照 NO.14“炼”爱 剧照 NO.15“炼”爱 剧照 NO.16“炼”爱 剧照 NO.17“炼”爱 剧照 NO.18“炼”爱 剧照 NO.19“炼”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16:32

详细剧情

  本片真实的记录了生活在都市的五位单身女性:有人想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有人 则相信冻卵才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有人在家人催促中往返于各个婚恋活动,有人则 是把希望寄托在社交软件, 还有人肩负起单亲妈妈的重任……不同的成长背景、迥异的价值 体系,但她们正在面对人生中同样的 情感命题———在城市化,网络化的多元时代里,我 们面对情感失去了什么?抛弃了什么?忽视了什么?

 长篇影评

 1 ) 与其“关心”她们,不如心疼她们

差不多十六年前,我开始“求偶”的时候,“剩女”的这个概念也开始走入公众视野。十年前我结婚的时候,“剩女”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议题,至今如是。

在我看来,“剩女”的出现,是女性解放与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所谓“剩女”,其实是有能力(经济独立)、有个性的优质女生或独立女性。由于“剩女”是一个富有歧视性的词汇,下文将不再“引用”。

《“炼”爱》中的五位女生,都是能够在阶段性的人生中“自洽”的女生。她们努力寻找真爱或可靠的伴侣,期待进入另一个阶段的人生,这无可厚非。但是,“值得的”爱情与婚姻,很大程度上是可遇不可求的,她们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邂逅”到,也可能终身与之无缘。就算是后面的结果,我相信她们也可以优雅地度过一生——爱情与婚姻并不是定义一个人的一生是否幸福的必备指标。

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影片中的五位女生在生活中没少得到长辈乃至同辈的“关心”。这些“关心”大部分是善意的,但大部分的“关心”除了徒增她们的压力与焦虑外,恐怕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而一些来自社会的“关心”,实际上是在伤害她们。比如,有人把她们归类为某个边缘群体,并以歧视性的词汇命名之。又比如,一些键盘侠在网络上见缝插针、借题发挥地往她们身上泼污水。在生育率日渐走低的今天,还有所谓的专家提出以征收“单身税”或“不生育税”来刺激她们的结婚意愿和生育意愿。这样的“损招”除了进一步打击年轻一代的结婚意愿和生育意愿外,更是赤裸裸的歧视与剥削。

红梅,积极、上进、至真至纯的女生。她的爱情观、婚姻观有点理想主义,她在等一个懂她、珍惜她的男生。看她在火车上读那本鸡汤书,我觉得她在“求知”上有点用力过猛了,与其纸上谈兵,不如勇于实践。

谈婧,商业精英,一个没有为男人哭过,却为工作哭过N次的“大女生”。据说和她约会的男生,不少被她“镇”住了,恭恭敬敬地叫她“谈老师”。也许,她并不需要一个霸道总裁来与之携手共创辉煌,一个愿意做她背后的男人的男生,一个在她需要的时候献上胸膛与肩膀的男生足矣。

李桃,坚强、独立的单亲妈妈。她是到目前为止五个女生中唯一一位已经“脱单”的——她和一位小她十五岁的男生结婚了。真是一个勇敢的女生,我希望这样的勇敢,可以成为更多优秀女生的常态。但愿她已经可以坦然和女儿谈论“爸爸”。

Kitty,可爱的北京女孩,一直没有放弃公主梦的女孩。也许你会觉得她的公主梦有点太虚无缥缈了,但看了她姥姥、姥爷相濡以沫的日常,你会了解到她的公主梦是有现实的土壤的,只是,这样的土壤在今天已经成为“稀土”。

月儿,极具文艺范的能玩、会玩的女生。她的姨妈说,年龄不是问题,她六十多了,在美国照样有年轻的小伙子向她求爱。年龄不是问题,能玩到一块就行。

影片中的五位女生可以说是当代都市女性的优秀代表,她们因为个人的际遇与运气错过了“求偶”的最佳时期,她们身边的人应该更加心疼她们,而不是以“关心”的名义抱怨或谴责她们。给她们时间,帮她们创造机遇,让她们去经历爱情之“炼”,等待她们的成长,也许有一天,她们会带来皆大欢喜的“HAPPY ENDING”——在“HAPPY ENDING”到来之前,她们都是值得你们去心疼的。

同样地,社会也应该“心疼”她们,立法保护她们在职场上获得公平对待的权利;在生育问题上,对高龄产妇给予更多的支持,这样才能够真正刺激她们的生育意愿;社会保障方面,应该根据她们对社会的贡献来赋予相应的权利,而不是以是否生育来区别对待,这才能够让她们更无后顾之忧,勇敢追求可期待的婚姻。

当一个社会不再污名化她们,不再歧视她们,接纳女性的多元化,这个社会才是一个更文明、更健康的社会。

 2 ) 只有女性导演才能呈现出的细腻

作为纪录片,选择主角(样本)至关重要,既要有特点、又要有代表性、还不能小众。这部影片的选角就比较成功:5位不同家庭不同生活状态的都市大龄单身女性: 1. 山东农村出身,考到北京的大学的北漂白领,在老家文化和自身认知中对择偶标准的冲突。 2. 上海人,清华本科国外硕士,Uber创始人之一,非常国际化的顶尖的高知精英,但对于爱情过分理智,并对感性的事物不太感兴趣,最感兴趣的是探寻人类前行的方向和人类的边界,去美国冻卵,希望用科技手段将爱情延长付诸于未来。 3. 西安摇滚文艺女青年,追寻毫无保留的爱情所以总是被伤害,个性原因总使自己身陷囹圄,在自由与归属之间挣扎。 4. 北京本地人,加拿大留学生,高知高官世家,乖乖女,有资本不降低择偶标准。 5. 小演员、网红,北漂,单身母亲,经历了失败的婚姻,还背了前夫的巨债,一边养孩子一边挣钱还债,独自面对搬家、孩子生病等生活琐事。

这部纪录片就是在探讨这样一个社会议题。单身浪潮的现象,其实西方已经经历过了,这几年在中国大城市也显现了出来。中国大城市的女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声量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个时代,婚恋的规则、脚本也已经有了变化,不同知识差级带来的差异性也伴随着传统与现代的交锋,变得尖锐和沉重。

 3 ) 《“炼”爱》:一部让人意犹未尽的纪录片

作为一部观察式的纪录片,《“炼”爱》里的拍摄对象与观众之间基本没有距离——被拍摄者好似就坐在观众的对面,向观众讲述她们的情感困惑。这种效果,得益于尽量不显露摄影机在场痕迹的拍摄手法,以及自然流畅的剪辑节奏。观众在黑暗的影院里,与陌生人坐一起,欢快又放肆地笑出声,已经说明了此点:观众觉得银幕上的人很亲近。某处高潮段落,现场甚至有女孩激动地喊出“男的不行”,她怕是已经完全入戏。“入戏”正是董雪莹上部作品的主题(也是标题),记录一群青年演员在文革表演培训期间集体入戏的现象。这一次,施展“摄魂”之术的人换成了董雪莹,她将观众拖进大龄剩女的情感世界。

《“炼”爱》记录了五位有着不同家室背景、不同社会身份、不同年龄与性格的女性,她们有着相似的苦恼:想结婚(或恋爱),却找不到对象。在当代中国,剩女已非像过去那般是一种罕见而难以启齿的现象,如今已是常态。如何将这种大众熟知的社会现状拍出新意,打破固化的思维观念?是摆在导演面前的难题。董雪莹做得很好,她选择了五位有话题性的人物,不同人物有各自的故事,而且都具有代表性。

于是我们看到,把Uber中国做大做强的事业型女性,面对年龄越来越大的困扰,也得选择到美国提前冻卵;从山东农村来到首都工作的基督徒女孩,努力上进,对感情怀着纯真向往,时常被相亲对象的言辞激怒;被骗生娃的前五线女演员,靠着直播风口努力还债,她也想找个新对象,填补孩子缺失的父爱;自认开放的朋克女孩,在交友网站上认识了心仪的男性,也不得不为对方的花心吃醋;还有那位喜欢Hello Kitty的大龄剩女,更像被宠爱长大的公主,单纯率直。五位女性无一例外展现出纯真的一面,对爱情与婚姻怀保持美好的想象,这也许是导演为影片注入的私心。

回到那个关键问题,为什么优秀的女性找不到对象呢?这或许并非导演想回答的问题,但我们着实可以根据纪录片提供的素材尝试回答一下。男性的问题,还是女性自己的缘由?仅从纪录片里五位女性条件来看,都不差,有几个甚至称得上优越,找一位恋爱对象或结婚对象其实不难。那么她们甘愿单着更多是出于自身的考虑吧,比如对爱情还有美好的向往,要求高,不愿将就。正像那句老话说的,“围城里的人想出来,围城外的人想进去。”她们就是那群徘徊在城外的人,一面望着城里的美好,一面又怀疑这种好只是幻觉。

纪录片总要给观众带去新的东西,不然我们就不需要这种类型的影像作品了。《“炼”爱》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女性情感上的困惑,它不是以一种博人眼球的犀利视角批判当今社会婚姻商品化的现象,它以更加温和的方式把单身女性介绍给我们,让我们知道她们的真实想法,以及她们在感情生活中面临的真实困境。这就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本该具有的样子了,导演虽然没有在作品里表达任何观点,但对于女性,我们有了更多深入的理解。站在她们的立场和角度,我们有一种切身的感同身受之感。

你会觉得,五位拍摄对象如此让人感到亲近,甚至忘记了我们认识她们才刚不久。仅仅花了九十分钟(而且是在一种舒服、愉悦的状态下),我们对她们已经有了足够了解,足够到好像已经算得上朋友。倘使在大街上偶然碰见,我想打招呼或上前攀谈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这说明了什么?观众真正走进了她们的世界,就像那位激动喊出“男人不行”的女孩那样,我们也想大声跟她们说一句;你们很优秀,是男人不行,宁缺毋滥。

我还想说的是,《“炼”爱》也是一部侯麦式的电影。侯麦电影的鲜明特征在于,角色坦诚表达自己的观点,毫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这尤其发生在对话时,观念的碰撞、思想的辩论发生了。《“炼”爱》同样如此,几位拍摄对象能毫不遮掩地表露自己的爱情观,或许在观众看来,她们的想法是单纯的、带着幻想色彩,但对她们自己来说,她们绝对真诚。往往在与他人对话时,双方就某个话题交锋,金句迭出,趣味盎然,让人开怀一笑。这是我们喜欢她们的原因。

 4 ) 那些都市单身女性,都在找寻什么?| 北影节高赞纪录片《“炼”爱》导演专访

采访:张劳动 | 编辑:禾

特别鸣谢:董雪莹 徐筱

“真实”、“可爱”、“超出预期”,这些词语属于一部刚刚在北影节进行首场放映的纪录片《“炼”爱》的观众短评。

图源:晓璋

这是继上影节展映之后,《“炼”爱》第二次接受观众的检验,而作为新人导演的董雪莹收获的不仅仅是掌声、笑声,还有很多观众的共鸣。

本片真实地记录了生活在都市的五位单身女性,她们面临着各自不同的感情问题,导演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小小切面,并把它们串联起来,镜头没有攻击性,耐心的观察,让你觉得拍摄对象就是你身边的朋友,是一部对现实生活关注的诚意之作。

凹凸镜DOC采访了《“炼”爱》的导演董雪莹,听她讲述了创作这部纪录片的缘起,以及影片背后想要传递的思考。《“炼”爱》最早的计划是拍摄一部在大城市中男女生活的故事,但在正式拍摄以后,她并不想做成群像,有男有女,那要表现的太多了。所以,导演希望这部纪录片聚焦女性,但她并不想标榜女性主义,不希望和其他同类型的片子一样,而是更多地讲一个社会现象,更关注单身浪潮的社会性。

在影片中,能看到导演和每一个拍摄对象互相的真诚对待,而与拍摄对象的关系也是董雪莹最看重的。影片拍摄结束后,导演依然相信爱情。

图源:豆瓣

凹凸镜DOC:从主题方面上说,我觉得说的是相亲,但又不是相亲,而是一代人的困境。您怎么看待这种困境呢?

董雪莹:这个问题太大了,相亲,包括谈恋爱没什么好聊的。谈恋爱,我觉得那是玄学。但不同时代的亲密情感的变化,为什么变成这样了,是我想探讨的。

有个社会学家对亲密关系有过一个总结:在封建时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是从一而终的;后来转为浪漫爱,第一是相爱,第二是永远,就像我们父母那一辈。而到了今天,中国飞速发展的这些年,大幅度的城市化,女性独立、数字时代、社会加速等等,我们的婚恋形式也随之变得更多元化。

尤其一线城市,一切变得加速,仿佛爱情也在加速,像是快餐,很难听到那种痴情的爱情故事,每个人都用数理化公式去衡量得失,都害怕陷入爱情,我觉得特别没意思,但还蛮普遍的;其次女性的独立,也可以让自己的单身生活丰富多彩,男生更不用说了,就是结婚的理由变得弱了,结婚的成本越来越高了;

第三,年轻人越来越个性,包容就变得很难,导致分手离婚率高;有人归结于独生子女政策,确实有这个因素,但也有一个疑问是:是不是独生子女的包容性也很差呀?

第四,在城市里,优秀的女性太多啦。同圈层的女多男少,这个造成了结构性的失业;当然还有一些传统文化的束缚,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话题,一部电影不可能全部概括,也给不了答案,但尽量把问题拿出来。

凹凸镜DOC:能讲下您自己的相亲经历吗?您也在调研时参加过一些单身聚会,婚恋市场对女性年龄歧视是很露骨的吗?还是有一些遮掩?

董雪莹:我是一个骨子里挺浪漫的人,我不觉得我的另一半会是相亲相出来的。首先我比较理想主义,见完面能有进一步了解的人就少之又少。有极个别的男生,感觉还不错,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发现很不对,甚至有人打着谈恋爱的口号有别的目的。次数多了,也就觉得很失落。

关于女性年龄,相亲市场里有赤裸裸的歧视,不管婚恋网站,还是线下单身聚会,对大龄女生都很不友好。我真的觉得从业者的价值观落后两代,眼界太窄了,法国女人40岁时是最好的年龄,怎么在国内过了30就被歧视了呢?但欣慰的是,你看到的姐弟恋也越来越多,男生也很优秀,很多有海外留学或者工作的背景。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好的地方就是能打破一些传统,同时也冲击着其他文明,只是有些是需要我们守护的。

凹凸镜DOC:《“炼”爱》的 “炼”字,有试炼,考验锻炼的意思,是不是也有浴火重生的意思呢?

董雪莹:有浴火重生的意思,因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管是在恋爱中,还是在生活甚至职场中,都会多少受到挫折,甚至伤害。这些经历会让人不再相信我们的初心,把自己躲在自己塑形的一个坚硬的壳里,不敢再去爱,而有的人可以浴火重生,继续相信爱,相信爱情。

凹凸镜DOC:你怎么理解原生家庭对拍摄对象的影响呢?

董雪莹:其实挺大的。kitty就是典型的独生子女政策的代表,她其实很小就被送到加拿大读中学,那时候她很独立,后来回国反而很依赖父母,她想躲开但同时内心依赖。

Maggie也是独生子女、书香门第,但跟kitty截然不同,她家的家教很严,从小是学霸,而且有偶像包袱,或者说好学生综合症。她很理性,把自己包裹得很严,但她内心其实还挺文艺的。

红梅的家庭很接地气,父母和哥哥都很直率,喜怒哀乐都不避讳镜头。

我不太好具体评价原生家庭对我们拍摄对象的影响,但我觉得人走出来之后,随着自己视野的开阔,阅历的丰富,原生家庭或者地域文化的影响会变弱。

凹凸镜DOC:虽然在《“炼”爱》里,拍摄对象的困境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但我从片中感到导演对她们的理解和镜头的温暖,私下你会跟派对对象经常聊哪些话题呢?你们的关系如何?

董雪莹:聊得挺多的,但主要还是婚恋的方向多一些,她们也比较信任我。除了Maggie,其他四位拍摄对象她们告诉了我很多她们最秘密的情感故事,我很感谢她们,包括Maggie,对于一个有偶像包袱的人她能让我拍一些隐私的事。当然我也会跟其他女生聊一些我的情感生活,她们才愿意讲出自己的,跟拍摄对象的这种信任是需要建立的。

我们私下基本没有闹过矛盾,纪录片导演跟拍摄对象闹矛盾那是多傻的一件事,哈哈。更多的是感谢她们跟我一起呈现一部电影。

凹凸镜DOC:很多影视作品都在讲述这个社会现象,您觉得纪录片的优势在哪里?能否给观众一些更多的想象呢?

董雪莹:虚构类的描写大龄单身的影视作品,其实也有不错的,比如最近比较火的《我在他乡挺好的》,我就觉得对大龄单身的描写挺真实的。但这样作品比较少,更多的是《剩者为王》那种童话故事,很难让人产生共鸣。所以我们上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三场放映就证明,这类题材的纪录片更让观众有共鸣。当然想象也会有,但更多的是共鸣吧。

除此之外,《“炼”爱》作为纪录片的优势我总结了几点:

第一、《“炼”爱》虽然是女性题材,但我不标榜女性主义,更不标榜“剩”,我们更强调爱。现在女性题材价值观相对单一,过于强调女性独立和话语权,而忽视了对女性内心情感的关注,忽略了我们内心的柔软,或者说心底里珍藏的那个美好的童话。

第二、《“炼”爱》不仅仅是一个性别视角,反而更关注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的社会问题,比如网络时代,高科技,城市化等这些对婚恋的影响。

第三、《“炼”爱》把这个严肃的话题用很轻松,很自然的方式让观众看到,所以上影节观众有差不多20次大笑,观影期间还有观众鼓掌。现实中,尤其一线城市,大家压力已经很大了,能带给观众笑声是很欣慰的事。

第四、独立纪录片一般都关注相对边缘的群体,而《“炼”爱》是一个很接地气的题材,是一个人人都在讨论的,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今年上影节不仅很多女性观众,也有不少男性观众表示很喜欢,男生们表示看了更理解女性了,还有一些叔叔阿姨他们看完更了解我们这一代为什么找不到对象了。这就构成了男女之间、代际之间的对话,甚至说是沟通,而不是对立。

凹凸镜DOC:从2018年12月开始拍摄,什么时候觉得拍得差不多了呢?给自己定过一个时间或者节点吗?

董雪莹:有拍摄计划,也有节点,虽然纪录片的节点很难控制,因为不一定能按预期拍到你要的东西。但《“炼”爱》这个题材是正在发生并且会持续很久的社会现象,我再拍几年也不会有太多变化,单身浪潮的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像欧美,尤其是日韩。但我们不想像日本,所以要有人把这事拿出来说一说。

拿人物为例,直到今年六月份,五位女生只有一位告别单身,也就是说我拍两年变化不会太大。这个不是一部拍成长的纪录片,需要一拍就是几年,这就是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拍摄素材里李桃的事件最多,Maggie也有中心事件,红梅也比较出彩,但其实中间确实有想放弃两个拍摄对象,一直拍不到故事,但后来我觉得运气还不错,拍到了小月的一次约会,拍到了kitty的姥姥姥爷。

当每个人物都拍到了跟主题相关的事情的时候,我觉得就差不多了,在粗剪的时候如果觉得有特别缺的地方,其实也可以补拍。

凹凸镜DOC:当下,男女对立问题还挺严重的。上影节时,您有观察过,男性观众的反应和女性反应一样吗?超过你的预期了么?

董雪莹:是很不一样,我没敢看豆瓣评论,我怕看自己电影的评论。我只能说小范围试映的时候,和我听到的反应。有的男生觉得这帮女生活该单身,有的男生觉得我更理解女性了,女生的话我听到的共鸣比较多吧。比如:红梅跟我一个姐妹一模一样,我有个姐妹跟Maggie状态很像。

超出预期,现场反应还是比较强烈的,多次笑声,还有观影中的掌声,我没有想到观众会这么喜欢。放映之前我觉得观众应该能看的下去这部纪录片,因为节奏比较快,也贴近生活,之前内部放映反馈都不错。

凹凸镜DOC:现实主义题材纪录片好像在市场上并不多见,但这样有社会话题性的纪录片理应得到关注,您是怎样说服投资方进行支持的呢?

董雪莹:《“炼”爱》其实有点尴尬,首先这个题材不在独立纪录片界讨论范围,大家觉得是一个过于习以为常的题材,面太广,太接底气。商业层面,大家又觉得纪录片太小众,对纪录片有固定的思维。但我觉得也不一定是坏事。

当时我是在FIRST青年电影展的产业场,我给来洽谈的人看《“炼”爱》调研期的片花,很多人都说感兴趣,表示回北京再约着聊,但只有聚合影联开发部负责人景鹏宇真的联系了我,我被鹏宇叫过去,见了影联的掌门人讲武生老师和斯童总,我们聊的比较愉快,后来就合作了。敢投资纪录片这是很罕见的!需要魄力!

凹凸镜DOC:这部片子也入围了很多提案大会,特别是IDF(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在还未拍就给了一个奖,有没有一些纪录片提案会的心得分享呢?

董雪莹:其实也没入多少,我的片子不符合独立纪录片的口味,能入IDF是幸运。想清楚自己的主题,哪怕你当时不确定,大概率会被台下的老师问到。我人生中第一次提案,也是《入戏》的提案,就被问傻了,但《“炼”爱》提案我比较自信了,表现的也很好。但是国内的纪录片提案竞争很激烈,几率很小,还是要有plan B,不能指望提案。

凹凸镜DOC:《“炼”爱》的上映,相信引发了大家的共鸣,而且有很好的宣发团队,您对上映期待吗?

董雪莹:我们出品方就是院线发行公司,有过不少成功的院线发行案例。

会期待,也会紧张,毕竟是我第一部院线作品,今年11月就要上映了。我作为导演的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我也希望能有好的市场回馈和好的口碑,所以我也会尽力配合好宣发的工作。

图源:北京国际电影节

图源:董雪莹、晓璋、北京国际电影节、豆瓣

 5 ) 《“炼”爱》女主现状

纪录片的拍摄对象是没有任何片酬的,最起码《“炼”爱》是这样。因为纪录片圈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就是作者跟拍摄对象不能产生雇佣关系,否则会产生关于真实的伦理争议。我作为导演,非常感谢我的每一位拍摄对象,我想为她们做点什么。

曾经答应过剧中的红梅,纪录片上映后帮她征婚,就此文来做这事吧。顺便介绍下五位女主的现状。

还是先给红梅和kitty两位征婚吧。

影片制作结束后,红梅离开北京,在烟台跟自己的亲戚一起创业。以下是她转发给我的征婚信息。

姓名:周姑娘

年龄:1990年10月

身高:161.5cm

体重:43公斤

喜好:喜欢漫无目的的旅行,爬爬山,看看书,发发呆。

简单介绍:上学/毕业/工作一直在北京了。毕业后在当代节能置业房地产工作,负责运营,同时负责礼仪培训。后在北大经济学院EMBA当了3年班主任。在汽车金融公司待了4年,负责华北区公司及海关关税项目。2021年初回山东帮哥哥打理公司负责公司的整体运营+共同创业。

信仰:基督教

性格:有慵懒,有努力。

另一半期待:有信仰,低调,谦逊,有耐心。175以上,瘦一些。眼睛好看

婚姻观:我觉得婚姻是一种盟约,在我选择你(当然你选择我)的那一刻,红本本一领,就是一辈子,中途没有转站,也不能上下车。婚姻不是因为美好我才选择她,而是因为,通过我们的努力,见证一种美好。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It always protects, always trusts, always hopes, always perseveres. Love never fails.~

红梅联系邮箱:631671402@qq.com

红梅《“炼”爱》首映礼照片

我在这多说一句,镜头会让人胖10斤,加上纪录片没有化妆师,女主们经常蓬头垢面,拍了半年多,她们完全忽略了镜头,不顾自己形象。其实生活中她们比《“炼”爱》镜头里要漂亮的多,都是高颜值。

Kitty现在从北京望京的父母家里,搬出来自己住了,也在继续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爱情。但很悲伤的是她的姥姥已经去世,姥爷很伤心,也在病危中,这也是让我心痛的消息。姥姥,姥爷真的给我了太多感动,这种感动不仅是来自他们有情有义的爱情,还有老人对陌生人的温度。kitty现在的心愿也是找到另一半,影片中她清晰的描述了自己理想中另一半的样子,符合她剧中要求的男生,

请给她写信吧:724607258@qq.com,

kitty叮嘱说:写信的朋友请附上个人信息和照片。

Kitty《“炼”爱》首映礼照片

小月拍摄后从北京回到了西安,目前是做音乐,影视等相关工作,享受着自己潇洒的文艺生活,至今单身,暂无征婚需求。

月儿生活照

Maggie参加完电影首映礼后,回到了她片尾最后一个镜头的场景:斯坦福大学,现在硅谷创业,做人工智能。在美国,创业是Maggie的重心,但也会抽空享受自己丰富多元的单身生活。创业的同时,Maggie做了一个跟女性相关的公众号“THE Woice”,我吃饭时会听,很有营养,帮我们开阔全球视野,打破终极认知。

Maggie《“炼”爱》首映礼照片

纪录片18年开始拍摄,三年过去了,李桃是唯一一位告别单身的女主,她在去年6月份领证,今年举行的婚礼。她和老公还在做抖音直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抖音搜索: litao77777777。李桃以自己女儿名字创办的脂流茶真的很好喝,也很健康。

李桃和老公结婚照

至于她老公比自己小15岁这个事,我拿出来说,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些质疑的评论,请问一个男士找比自己小15岁的老婆,你会质疑吗?质疑来自于传统观念对男性,女性固有的认知和束缚,杜拉斯的时代你质疑一下就算了,现在的时代还拿出来恶语评论,别说认知水准了,连“善良”都够不上吧。《“炼”爱》里,Maggie作为精英女性的理智,kitty对男性外形的择偶标准,李桃作为单亲妈妈的强大,小月网络追求真爱,红梅反驳母亲催婚“不让人养”的态度……都是在打破传统对两性的束缚,什么“男性看女性颜值,女性看男生经济实力”,这些观念在都市里已逐渐被瓦解。这种瓦解归功于走在现代化前沿的女性们,也感谢那些跟的上这种剧烈转型的男性们。

抱歉,我跑题了,今天的重点是给Kitty和红梅找对象。谢谢各位!再次附上两位的征婚邮箱。

红梅:631671402@qq.com

Kitty:724607258@qq.com

最后,请抛开你的性别,作为一个人,愿你,被爱包围❤️

《“炼”爱》首映礼后红梅,制片人Ruby,导演,Maggie,kitty

 6 ) 写于电影《“炼”爱》上映之际

各位豆瓣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纪录电影《“炼”爱》的导演董雪莹,很高兴能通过豆瓣跟大家沟通交流。

今天是3月18日,在经历了上影节、北影节和大大小小近百场点映后,《“炼”爱》终于在国内院线跟大家见面了。

在映前的点映和首映礼上,现场观众的反应远超我的预期。一次次的笑声和掌声,让我确信我拍了一部可以走进公众视野、能让普通大众喜欢的纪录片。但我也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残酷,疫情之下,接近一半的电影院暂时关闭,《“炼”爱》的首日排片只有可怜的1%,我只得感慨纪录片在院线市场的弱势,但同时也无比感谢所有为这部片子呼喊的亲朋好友和所有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片子的可爱的观众朋友们。 不管这部电影最终票房如何,我都愿意跟大家分享陪这部电影走过的这3年多中的一些点点滴滴。

这部影片的缘起,是我自己匪夷所思的相亲经历。这个经历让我思考,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城市单身女性,作为这个庞大群体的一员,我相信大家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情感困惑和问题。所以,我举起了摄影机,决定以一部电影的方式,来记录这一无法也不应回避的社会现象,也记录一些女性的情感变化。

我很清楚拍女性题材,不管拍成什么样,一定会众说纷纭。展映过程中,我就听到了正反两面的不同声音——

有人说,

没想到纪录片能这么好看!

作为男性我有了更多反思,看到了当代都市单身女性的挣扎和坚强。

不强加作者观点冷静的去展现多元婚恋观。

作为父辈,看完更了解孩子们这一代为什么找不到对象了。

也有人说,

主演活该单身!

导演畸形婚恋观!

为什么还这么幼稚的去相信童话?

其实看到这些评论,我是开心的。让本片激起大家的讨论和沟通,本身就是片子的初衷之一,不过在此我还是想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首先,有关“女性主义”。

我不赞同男女对立,也希望这部影片给男女之间提供一个对话的机会。我看重的是女性为什么变得独立,而不只是标榜“我要话语权,我要独立。”

我想传达的是“女性主义”“我是女生,我很强大,但我内心仍然有柔软的地方,仍然珍藏着童话。”就像片中的寓言“我像龙一样强大,但我内心也住着一只兔子”,这则寓言故事就是《“炼”爱》的精神内核。

其次,有关我的婚恋观。

我本人渴望一生一世的爱情和婚姻,我也一直在追求长久真挚的爱情,但《“炼”爱》里没有植入我个人的爱情观,我也没有做婚恋观的价值定义者。影片中有人向往爱情,有人看重事业,有人坚信从一而终,但要抛开片子问我自己,我依然认为相信爱情不是传统老套,而是在当今多元婚恋观中的一种坚守,一种理想主义!

对于我个人而言,作为一个30多岁,经历过情感和生活的锤炼之后的女人,我认为被现实教训之后随波逐流、圆滑世故,看似老成、实则麻木,把所有的事都放在横轴竖轴上归于算法,是一种妥协和苟且。与其如此,我情愿做一个幼稚的人,去勇敢地相信童话。

再次,这部电影是脱单宝典嘛?

肯定不是,从决定做这部电影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想过教大家怎样去“谈”恋爱,也没这个资格。我记录的中国都市里光怪陆离的婚恋现象,我想探究的,是单身背后的社会成因,我想呈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彷徨。

现代化的进程谁也无法阻挡,我们未来会更加富足,交通更便捷,我们会更方便地结识更多的人……但是,为什么单身男女仍然感叹真爱难寻?为什么“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可以打动这么多人?

物质的富足,沟通的便捷,并不意味着人世间不再有真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真正要关注的,应该是我们自身。我们是否还相信真爱,我们是否还向往真爱,我们的内心是否已经迷失?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又失去了什么?

作为纪录片导演,我的本份是记录,真实的记录。忠于生活并且客观呈现,是我的天职。对我所记录到的人物、拍摄到的故事,不做任何价值评判,这件事情,我更愿意交给观众,交给所有对它们感兴趣的人们。如果我的作品可以获得大家的共鸣,引起深层次的思考,或者是争议,我也是乐意见之。因为自由的讨论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就像纪伯伦所说“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的捷径。”

最后,感谢。

感谢我可爱善良的拍摄对象,你们无私的展现自己最隐私最真挚的情感和故事,这真的需要勇气;

感谢影片相关的所有公司和主创和同事朋友们;

感谢参与讨论和观影的观众朋友,谢谢大家对这个社会问题的关注。

今天影片公映, 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支持独立纪录片,支持理想主义在这个多元纷杂的时代永不妥协,永不随波逐流。愿每个人理想不灭,真挚如初!

我也会在评论区跟大家互动,谢谢!

电影《“炼”爱》剧照 kitty姥爷&姥姥

董雪莹

2022年3月18日

 短评

群像做到这个程度已经蛮不错了,不评判是最基本的要求,将不同阶级、不同性格的未婚女性并置,天然就形成了观点的碰撞。抓到了几处男女争辩的妙笔,后半段还有一些顺滑的过渡,借议题或是画面完成人物的切换,看得出打捞素材下了功夫。不过看CNEX的片子从来不能期待太多,他们永远不乏议题,但追求情节化的剪辑思路、面向大众的制作诉求,似乎都在阻止电影向更深处挖掘。婚恋问题自然是无解的,可片子最后松散的收尾,进而造成情绪的悬置,更像是创作层面的捉襟见肘。

7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纪录片本身可能并无意去划分阶层代表,但单身浪潮的核心可能并不是两性的信任问题,而是对于这个日益固化体系的自然反应。因为太过恐惧因婚跌落,反倒不如自己待着安全,而试图以此跃升的机会也同时消失殆尽,还是因为上蹿下跳成本太过高昂啊。里面的单身母亲则不巧成为这个悖论的佐证。

10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最搞笑的就是放映结束后一个当猎头的大哥爹味十足的指点每个女性的未来。戏里戏外完美的契合,电影里已经有爹妈了,外边就别再当爹了。

12分钟前
  • 苏西克
  • 推荐

对婚育率逐年递减问题的五份样本观察。其实我看到的更多是阶层问题,五个看似都是大城市里30岁左右的独立女性,但导致她们始终不恋爱、不结婚的原因却并不相同。有的是快乐富婆,有的是北京土著,有的是文艺玩咖,有的是经历过、破灭过的单身靓妈。最值得玩味的是那个山东农村出来到北京工作的姑娘,对另一半的物质、精神要求都非常高(要求男方物质条件要比自己强,片中未表现她要找同一信仰的人)纪录片选题很有社交话题度,贴合当下,但素材比较偏跟拍采访,被拍摄者配合感较强。作者意图是有的,几处镜头衔接有小设计,但最后草草收尾,看不出作者本人的态度倾向。

1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IDF的确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啊,状况不断简直到了习以为常的地步,片子放到一半才发现没有字幕,接着换了有字幕的版本。当然最精彩的还是映后了,导演直接对一个观众发飙了,那个观众只是觉得片子没有触动他罢了,也并没有言辞激烈地批评电影不够好,导演居然说在这个场合不想听到任何负面的评价,更夸张的是,后来导演竟然问那个观众哪儿的,叫什么名字,难不成还要约架?导演让那个观众离开,人家离开了又要让人家回来接着跟她怼,可以看出导演心态彻底崩了,最后竟小声说了一句傻b。客观来说,电影拍得蛮有趣,但是有一两个人物看过之后就没什么印象了,而且有些段落也过于日常化了。

19分钟前
  • 炎冬
  • 还行

11届北影节 三里屯美嘉 922 一男性一边心虚的咳嗽一边在给小姐姐洗脑说让女人对男人出轨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后排有人喊了一句“男人不行!”全场鼓掌,今日最佳~

20分钟前
  • kanu
  • 力荐

从零关注到超出预期,一部纪录片居然能让全场爆笑不下10次。符合当下女性语境,展开社会多方视角,5个主角都性格鲜明有记忆点,她们的情感和故事就是你我的生活和经历,女人就应该很绽放。“我自己一个人已经很有趣了,没必要再多一人” 英文片名Hard Love耐人寻味。24th SIFF第一部。

2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7分不能再多,怎么说呢,期待满满,失望而归,每条线都浅浅,隔靴搔痒,表达散漫、拖拉,失焦,优点也就剩下贵在真实了——然而这是个纪录片。都不如伪纪录片风格的《珍珠》,承认焦虑但不着眼于焦虑,生活于世俗但不屈服于世俗。20220319北京槐房万达影城

26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还行

这种多主角交叉剪辑式的人物纪录片,也许都需要“人生七年”级别的持续捕捉才会爆发真实能量,林鑫导演近乎同题材的《单身女人》集中在单个城市去研究此话题,威力更大一些。

29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大概看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以上帝视角在看这几位女性的生活挣扎,觉得有些不可理喻,但也许这是大多数中国女性所经历的,我们个别解放了,也许很多人并没有,只是没被我们看到。溢满屏幕的焦虑。

31分钟前
  • 是 Moon呀!
  • 还行

红梅爸爸:“两个失败的人还吵吵啥啊”电影院爆发出了最大的笑声。

36分钟前
  • 包包儿
  • 推荐

相亲角90%都是女性在征婚,可见年龄带来的婚嫁焦虑首先是女性。长辈们说现在的男孩子都不追女孩了,也没有长情了,不像以前爱的死去活来非她不娶了。有个被采访者的阿姨说在美国我都快六十岁了也有年轻小伙子上来跟我搭讪表白,中国人就是对年龄观念特别重,阶层观念也特别重,家长们东奔西走操碎心,但子女也没有心仪之人。哎,作为一个不婚不育的人,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对异性动过心了,我觉得生命中有太多比爱情和婚姻重要的东西,但是生在了这个国度,永远无法度过这一劫。【bilibili】

40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关注点没问题,但是表达都挺浅的,算是个完整的产品,在纪录片宇宙里,只能是个合格的专题片。

42分钟前
  • 白T自己洗
  • 还行

很适合情侣去看,看完可以从很多方面吵很多场架

44分钟前
  • 馆馆
  • 还行

样本还是集中在上层女性,底层女性的故事是难以采访是吗?遗憾。

46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大齡女青年們的相親故事紀實,題材乍一看挺沈重,卻被拍得相當輕盈,記不清多少次笑出聲來。電影輕盈又不停止思考,說的是相親又不只是相親,更是對世界的認知方式,有人感性,有人理性,有人現實,有人理想,世界上值得開心煩惱的事情那麼多,婚姻算老幾呢?女人們,開心點,男人不值得。#SIFF2021#

50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SIFF03# 非常非常真实,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这就是当代男性女性真实写照。红梅和他哥的battle太精彩了,台词绝对写不出来的程度,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再加上红梅她爸的点睛一句,一发入魂!!

52分钟前
  • 小仙猪猪子
  • 推荐

#siff2021# 沉重的题材处理得轻盈灵动,虽然有一些让人拳头听硬的观念,但至少所有的人物都是鲜活的真实的,也因此是会让人共情的,即便你可能根本不赞同她们/他们的观点。而且女性导演的那种对于人物的关怀,是能从镜头里感觉到的,不至于冷冰冰。就我看来,问题可能在于,五个对象或许是有点多了,时长还是有点没撑起来,导致所有的记录都是很碎片式的情节,缺了点流畅的连贯感,但还是挺有可看性的,三星半。

57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1.山东女生身上集中了传统和现代、村镇和都市、理想和现实的碰撞。所以在山东老家,她是新潮和现实物质的化身,回到北京,她又变成了保守理想的符号。2.不管这些女性对婚姻是不是还存在渴求,很开心的体验是她们没有停止自己给自己提供乐趣,自己为向上在探索。3.冻卵也好痛苦,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生育方式和过程,生育相关环节都避免不了痛苦。4.女导演镜头下的女性力量还是不一样的、动人的。单身妈妈有一种破土而出的生命力,会很容易联想到见过的一些女性。不存在为母则刚,她们不管看起来是菟丝花、牡丹或藤草,当生活推到某个不幸的境地,她们实际上拥有藤草一样的生命力和韧性,去撑起自己或者家庭向前走。莫名其妙想到阿莫多瓦电影里的女人。5.观影体验是非贬义的,男人一说话,观众就发笑。

60分钟前
  • Edi🐈
  • 推荐

女人多可爱啊 被伤害过的 被宠爱着的 被质疑的 被敷衍的 都在奋斗 都在成长 都心怀梦想 憧憬着美好的爱情与未来 现在的男人看不到她们 听不懂她们 更配不上她们 对不起 男的不行 是我吼的

1小时前
  • t0psh1t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