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诺之旅

动漫日本2003

主演:前田爱 / 入江崇史 / 大塚芳忠 / 能登麻美子 / 渡边明乃 / 井上和彦

导演:中村隆太郎 / 远藤彻哉 / 江岛泰男 / 小林孝嗣 / 平田丰

 剧照

奇诺之旅 剧照 NO.1奇诺之旅 剧照 NO.2奇诺之旅 剧照 NO.3奇诺之旅 剧照 NO.4奇诺之旅 剧照 NO.5奇诺之旅 剧照 NO.6奇诺之旅 剧照 NO.13奇诺之旅 剧照 NO.14奇诺之旅 剧照 NO.15奇诺之旅 剧照 NO.16奇诺之旅 剧照 NO.17奇诺之旅 剧照 NO.18奇诺之旅 剧照 NO.19奇诺之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5 17:31

详细剧情

  奇诺(前田爱 配音)是个周游列国的旅行者,她的伙伴叫“艾鲁梅斯”,是一辆会说话的摩托车。奇诺和艾鲁梅斯到各个国家旅行,每次都只在该国家待上三天,了解该国的风土人情,三天之后她便离开前往另一个地方。奇诺原本是“大人之国”一个名字不详的少女,该国规定小孩12岁要接受手术成为 “大人”。因为受到旅行者奇诺的影响,她不想变成“大人”,于是骑着艾鲁梅斯逃离了自己国家,从此以奇诺之名开始周游列国……                                       本作是另类的奇幻寓言题材,以单元剧的形式,讲述了奇诺的旅行故事。观众随着奇诺游历各种形形色色的国家,每个国家看似荒诞的风俗背后,是作者对自身世界的思考和追问。本动画改编自时雨泽惠一的轻小说《奇诺之旅》。

 长篇影评

 1 ) 奇诺之旅:Wherever I go, there I am

我周游各国所学到的东西之一就是:在事情确认之前,要保留自己的意见。

这是奇诺旅途中的态度,对于每一个经过的国家,不会多加干涉,一般也不会停留超过三天。对于一路发生的事不发表意见,不会随意作出评价,而是把观点留给观众自己。

了解他人痛苦之国

如果你能看穿他人的想法,你最希望看到什么呢,快乐、悲伤还是不为人知的秘密?相反,如果你能被人看穿,你又希望别人看不到你哪种情绪呢?

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所有的工作都由机器人完成,人们不断进行科学探索,对人脑未曾使用过的地方进行开发,研发出一种喝下去就可以相互直接传递思维的药。他们以为能理解他人的痛苦就能关爱他人,彼此也能更好的传达沟通,于是全体国民都喝了下去。

然而不久后人们意识到了解他人想法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开始相互远离,由于靠机器人也能生活,于是所有人开始过起了独居生活,不再与任何人有联系。这个国家也由于人与人的疏离不再有新生儿出生,可能不久的将来会面临灭亡。

I see you,我能看透你或者我能理解你,通常我们希望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被人看透。因为人性存在阴暗面,了解别人的痛苦同样要承受别人的痛苦,当人们聚集在一起,痛苦将会以无数倍传染放大,没有人愿意承受这种痛苦,也没有人能承受别人赤裸裸阴暗的一面。

显然,这项发明并不适用于人类。我倒是私心希望发明那种能把脑子里想法直接整理成文字的机器,就不会让偶尔迸发出的脑洞白白溜走。不过,霍金已经实现了,一直好奇那究竟是什么原理。

铁轨上的三个男人

奇诺在一条荒废的铁轨上遇到了三个人。

第一个人被任命去打磨这条铁路,一直做了50年。

第二个人被上头命令拆除这条线路,也做了50年。

第三个人,原来拆掉的铁路也许还要重新使用,被委派来修理,同样是做了50年。

一个打磨旧铁路,一个拆旧铁路,一个修新铁路。实际上这条线路根本就没有火车运行,铁路公司委派着毫无意义的工作,三个人花了50年碌碌一生都在做着无用功,最可悲的是他们自己也并不知情。

有时候我想,旅途中我们看到的别人,有时候会不会也是我们自己?

如果人生是一条铁轨,我们是在哪个阶段呢,我们所做的努力或者荒废的时间是有意义的吗,或者根本毫无意义?

多数表决之国

这个国家只有一个人,准确的说,只剩一个人。

过去人们推翻了恐怖的暴政,打倒了国王。国家开始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宗旨运营,征税、国防、教育法律全都以这种方式决定。然而,依然有人在反对新制定的制度,有时候连和大家一样有积极想法的人也开始反对,当大多数人开始变成少数人,他们全都被不留情面的多数人表决处死。

渐渐,这个国家的人慢慢变少,只剩下三个人,其中一个想离开,被剩下两个认为是舍弃国家被表决处死。而最后这个人的妻子也因为生病无法得到医治而去世。

这个国家推翻了个人的暴政却建立起多数人的暴政,最终走向灭亡。不用认为这是在影射现实的哪个国家,因为一个国家的建设涉及到现实利益更为复杂,不可能这么简单儿戏,故事的核心应该也不在政治方面。

我们通常听到“少数应服从多数”“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上”。那么,究竟是该听少数人还是多数人呢?真理究竟掌握在谁手上?怎么选择才是正确的呢?

奇诺离开时面临一条分叉路,不知道该往左还是往右,最后还是随意选择了一条路。

与其浪费时间纠结左边右边,不如先走一走试试,也许一路上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如果走错了,大不了再回头重新来过。

真理是什么,一开始我们是无法得知的,无论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专断总会扼杀掉另一种可能,凡事总要试一试,实践着说不定就出真知了呢。

正如本番中的一句话,世界并不完美,却也因此而完美。

温柔之国

一个在他人眼中不友善糟糕的国家,实际上却非常友善亲切,奇诺在这里遇到了热情的小樱一家,这是奇诺第一个产生停留想法的国家。

当奇诺离开时所有人都露出微笑来送行。然而没想到的是,在奇诺离开的那个晚上这个国家被火山尘暴吞噬了。

奇诺打开小樱一家留的信,才知道原来这个国家早就知道会有大规模火山碎屑将会侵袭这个国家。然而他们还是选择留下,决定毫无牵挂地努力渡过剩余的日子。不诅咒命运,不怨恨、不悲伤,每天过着充实的生活,改变旅人对于这个从前糟糕国家的坏印象。

或许会有人觉得这种誓死守卫家园的做法很伟大,我却无法对他们持保留意见。

比迂腐的死守更伟大的难道不是重新建立家园么?国家领地是死的人是活的,为什么不能迁徙到别处,仅仅因为害怕没有生存技能,因为与国同生死的信念?人死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人活着却可以创造无数种可能。

试想如果地球上每爆发的一次自然灾难就会有一个村落或者国家愿意覆亡,那么人类可能也早就灭亡了,正因为人类为了生存不断迁徙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家国观念也没有在迁徙过程中减掉一分。

唉,这并不是所谓的温柔,倒是有点悲哀。

信里还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正犹豫该不该写出来,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够知道。知道这个真相的,只有十二岁以上具备公民权的国民而已。而火山爆发的隔天,对你来说就是今天刚好是小樱的十二岁生日。奇诺,当我看到你跟我女儿感情那么好的时候,我们曾打算硬把她托付给你照顾。但是昨天她跟我们说想继承家业,当这个国家的向导。如果那真是我女儿的梦想——或许你会怪我们太自私——不过这孩子,我们还是带她一起走好了。”

艾路梅斯听完后说道:“自私……他们太自私了。”

从这里看得出来这个温柔之国以前很有可能也是大人之国,两个女孩的选择不同,人生的际遇也大不相同。无法说清谁对谁错,因为这只是她们自己的选择。

大人之国

奇诺的旅行始于大人之国,那时候她才刚满十二岁,是这个国家的一员。那时候奇诺还不叫奇诺(根据温柔之国中的一个细节猜测,奇诺那时候可能也叫樱),那时候奇诺这个名字属于一个高瘦的旅人。

在大人之国,从12岁往上就是成人,以下是孩子。在一个人12岁的时候,大人们会给他们做手术。把他们的头颅打开,把孩子的部分取出来。手术后,他们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完全成为大人了,从今以后无论多厌烦的事他们都能好好地完成了。

“你们这些孩子,随便你们怎么任性,怎么做都行,但成了大人之后就绝不允许再这样。因为你们要工作,工作是为了生活必需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只要是工作,即便是不想做的事也好,错误的事也好,都必须要去做。这一点很重要。”

大人们总是对孩子们这么说着,这些我们听过无数遍似曾相识的话。

曾经,奇诺也理所当然认为自己也会如此。

没想到旅人的到来给奇诺的世界带来了新奇,让她对从小被灌输的大人观念产生了疑惑,也因此遭来杀身之祸。旅人用生命换取了奇诺的自由,她勇敢的骑上了摩托,一往无前冲破一切束缚,获得了新生。

躺在在满是红色花朵的草原中央,奇诺哼起了旅人教给她的歌。从这里开始,她继承了奇诺的名字,也继续着奇诺未完成的旅程。

 2 ) 世界并不美丽,然而因此而美丽着

多年前Blog里留下来的……= =
随手一扔。

---------------------------------------------------


世界并不美丽,然而因此而美丽着
--《奇诺之旅》回顾

【序】
看似没有什么关系的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的《奇诺之旅》。没有太多的角色,没有华丽的声优阵容,唯一可以炫耀的不过是黑星红白的设定,却凭借这清淡的近乎无味的剧情,使得观者为之动容。奇诺与她那辆会说话的摩托车艾鲁梅斯一起走过的,我们沿着这条跳跃的路再走一遍。用心领悟。



00话 『塔之国』
14分钟的序章。悄然把人带进了奇诺之旅的意境中。一种模糊的,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的意境。


全国上下的整个生命跟全部精力都在建造一座塔,然而建造了230年的塔,一夜之间倒塌。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造塔,说是工作,任务,还不如说是本能。有人疑惑过,然而最终仍然在造塔中寻找着其他的乐趣。
塔倒了,终于倒了,终于可以造一座新的塔了。


「君をつれていくことは できない。」

也许这可以称之为一种事业。前赴后继,毫无怨言,然而却没有理由。也许在建国之初,是有为着什么而造塔的原因的。却在时间流逝多年之后,原因已经失去了意义。反复的做着同样的事情,祖祖辈辈。但在这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仍然会有人因为有着自己的想法,而为其添加新的元素。即使不过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想法。
毕业之后是毕业。下班之后是上班。在无止境的为生活而劳碌的时候,比起逃避,比起逃离,我们应该还有更多的可以做的事情吧: )忽然觉得感受比起以前积极了。人生如果怀抱希望,生活会快乐很多。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所有的事都并不是无谓的循环呢。

01话 『了解他人痛苦之国-I see you-』

「世界はうつくしくなんがない、そして、美しい。」

“没有人”的国家。只有高度发达的机器在运转。真的没有人吗?人都躲起来了。因为我听得见你心里的声音。尽管听得见你的心意你的感情,同样也听得见你的不安你的痛苦你的憎恨妒嫉……谁说了解他人的痛苦能更好的给别人幸福?我们害怕了,那只能让我们都不幸。在郊外独居的每一个人,带着对别人的忌惮,以及对交流的渴望,怀着孤独与怀念,继续独居着。

已经不能回到靠眼神交流的最初了。人与人之间,但是靠语言,靠眼神,的确是可能会有偏差,无法把思想完全表达的。但是正因为这样,才有了相互交流的意义。了解别人的痛苦真的能让人更加体贴更加幸福么?有时候只会变得无法面对了。有距离,才有交流的价值。太过于了解,会给两人的关系造成负担吧。如果你愿意分享,我愿意去聆听你的心声;如果你不愿意分享,我希望我能给你带来快乐。痛苦的时候,必须面对自然要勇于面对,然而能逃避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逃避呢?双方意见不一样,可以互相包容,可以吵架,可以……许多的方式,总之,并非要完全明白对方的每一个想法,只是要努力的去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体谅对方。如此而已。

以心传心。应该是像现在这样,我用我笨拙的语言,让你们了解奇诺的意味。
一对夫妻,男的喜欢音乐,女的喜欢花艺。尽管对对方的爱好并不感兴趣,但是如果没有那种奇怪的传达思想的药的话,并不妨碍他们相亲相爱的。如今,只有男的忙于种花,女的轻轻的哼着经常一起听的曲子,在遥远的距离中相互想念了。

02话 『吃人的故事-I want to Live-』

「雪か降る 色んな物 覆い隠す。」

漫天风雪中被困的卡车上,奄奄一息的三人。为了救这三个素不相识的人,一只兔子死去了。尽管觉得不忍,奇诺还是坚持着直到三人能够活下来才离开。第二天,又一只兔子。救人救到底。并不是因为同样是人类,只不过是希望在自己遇难的时候也会有路过的人搭救而已。第三天。
传说中的“生还祭”,一面快乐的谈论着亲人,却一面做着以“人”为交易的买卖。甚至不惜以搭救他们的奇诺为目标。同样身为人类,难道真的就没有区别?也许是没有的。为了生存,而剥夺其他生命这一点上。枪声起。货车上,残留着作为“商品”而被遇难的三人吃掉的残骸。奇诺把其中一人送给他的戒指扔回,对着三具尸体说:对不起,还是没能救活你们。

老实说,因为“我们是人类”这种说法我还是不太赞同的。有不择手段的人,同样也会有纯真正直的人的。因为我们是人类,会思考,有欲望,才会导致更千差万别的个体吧。到底人与人个体之间是不是平等的话题,即使再问千百次,也不会有人可以给你真正的答复。明明坚信人人平等,却一心以高人一等为目标。人就是这样矛盾着。

艾鲁梅斯问:奇诺,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还会这样做吗?
曾经回答“会”的奇诺沉默了。

就像我们问,路边有个可怜的乞丐,你会给他钱吗?曾经上过当,不像再次受到欺骗,如此而已。
并不是我狠心。

03话 『预言之国-We NO the Future-』

「在第十九次冷越划过天空之夜,世界将伴随日出而终。」

世界会灭亡?嗬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说世界会灭亡。预言之国的预言说后天要灭亡了。“你要在这个国家迎接世界末日么?”“免费的。世界都要灭亡了,还要什么钱呢?”大家相信着世界后天就要灭亡,穿着丧服,面向大海,等待着。然而朝阳再次升起,一切安然无恙。南北塔祭司继续慌乱的对遥远国家传来的预言进行解读……

欢迎来到有传统的我国: )为了纪念有着猫耳的义贼而戴起猫耳的传统,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让旅行者认同而已。想要一种伟大的传统,也许在别人看来是相当无谓的,却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了,只不过他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在第十九次冷越划过天空之夜,世界将伴随日出而终。
除了打破绿色的碟子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悲伤之国。传承着悲伤的悲伤之国。少女悲伤的诗颂,祭奠着因为写不出悲伤的诗句而死去的父母。国王要快乐幸福的诗人写出悲伤的诗句。约定的第十九个夜晚,妻子为了告知不知哀伤为何物的丈夫什么是真正的悲伤,把匕首刺进了自己的胸膛。诗人颂出了震人心肺的诗句,王宫之内,王宫之外,诗人的悲伤一直一直地在国内围绕。十年之后,诗人死去,诗人的女儿继续着悲伤的诗句……为了不忘悲伤,每十年国人选取声音最好的诗句持续着诗颂。

“旅行者你知道吗?听说诗人的诗句传到了遥远的国家,被当成是预言书而备受推崇呢!”
“我们的祭司解读出明天就是世界末日,而唯一的拯救方法就是攻打这个悲伤之国!”
“诶,奇诺,到底是哪一个呢?预言是说中了还是没有说中呢?”

三个看似没有关系的国家,却微妙的联系着。比起拘泥于悲伤的回忆,比起执著于预言的解读,即使时刻改变着自己的传统而快乐着的国家也许更为可爱吧。不能变更会使人落进无底的深渊呢。传统固然重要,然而只着眼于传统的国家,没有未来可言。
明明不过是一首诗,预言之国非要认为是预言,而因此攻打悲伤之国,打破“绿色之碟”之时,预言之国的人一定会认为是拯救了世界而欢腾吧。也许很可笑,但是,悲伤之国说不定因此而从悲伤的诗句中解放出来,却陷入真正的悲伤之中。诗人的愤怒呢?是不是可以减轻一点了呢?

04话 『大人之国-Natural right-』

「この場所を知らず 夢の地を目指し
夢の地を着いて この場所を知らず
-Where I go,there I am-」

当我开始用奇诺这个名字旅行的时候,我还是十一岁的时候。那时候我叫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
少女注视着那个叫做奇诺的旅行者,看着他修理摩托车,看着他唱歌……然而再过几天她就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因为她要成为“大人”。高度发达的医学让这个国家的人成为即使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能微笑着的“大人”。父亲不顾少女的意愿,拿起了匕首。鲜血从奇诺的身上流出,父亲的匕首再次举起,少女忍着悲伤骑上了摩托车,离开了家离开了国家,开始了她作为奇诺的旅行者之路。

小孩子总是不想长大,却又疑惑到底什么是大人,想变得像大人一样。《大逃杀》围绕青少年跟大人的话题到底得出来什么结论其实不得而知。只是“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大人”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成为什么样的大人呢?像奇诺那样,还是父母那样?因为不是父母那样的“大人”,少女所以才会质疑,所以才会离开那个不合理的国度。因为有奇诺的指引,少女才会在不管什么样的国度都保持着自己的立场跟前进的方向吧。
我不知道我现在是不是一个大人。也许会有人喊我阿姨,也许还是有很多人认为我是个小孩子。大人还是孩子,并不重要。我也不过是沿着自己的方向前进而已。而不管在这条路上的任何阶段,我不曾改变过自己对动漫的热爱。也许,永远就是这么一个“孩子”了吧: )

05话 『铁道上的三名男子-On the Rails-』

沿着铁路前进的奇诺,遇到三个男人。
第一个负责清理铁路,把铁轨清理的闪闪发亮。五十年来因为公司没有叫他停止而一直重复着工作。
第二个负责拆掉铁路,把铁轨拆掉然后分类摆放好。五十年来因为公司没有叫他停止而一直重复着工作。
第三个负责铺起铁路,把拆掉的铁轨重新组装起来。五十年来因为公司没有叫他停止而一直重复着工作。
为了养活家里人。没有回过家,永远不会相遇的三人。在同一条铁轨上生活着。

不需要工作的国家。
高度发达的国家,所有工作都是机器来完成,人们根本不用干活。然而人们每天都聚集到一个地方,开始为完成某样“工作”而努力着。“为了获得压力”而做着根本没有意义的清算工作。机器负责承担工作,而人类负责承担压力。如果没有事情可以做,人类会变得懒惰而人生会变得没有意义。于是每天重复着没有意义的工作。

「旅人さんは どこに行かれるのかな?」

永远重复着没有意义的工作。铁道上的三名男子其实跟不需要工作的国家的人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不需要工作国家的人自己知道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而三名男子根本不知道。对他们来说,奇诺的旅行,同样是毫无意义的吧。但是什么是有意义呢?三名男子认为自己的工作能给家里人温饱的保障,这就有了他们的意义;奇诺的旅行本身就是奇诺自身的意义所在。谁都没有资格说他们的工作毫无意义吧。
一如塔之国的人,造塔有什么意义?但那是整个国家的所有人的生命所在。

多数人决定的国家。
十年前开始实行多数人决定的制度。98%的票率决定了处决前任凶残的国王之后,国内出现了其他的声音,认为多数决定太浪费时间。然后多数决定把有这种想法的危险分子处决了……所有反对者都被处决。直到剩下夫妻俩人。半年后妻子因为感冒而死去。丈夫要求奇诺留下来做这个国家的居民,奇诺跟艾鲁梅斯都反对。多数决定,奇诺离开了这个国家。

为了粉碎专制而执行多数决定制度,结果却陷入了另外一个专制的圈圈里。不允许有其他的声音,最后一无所有。最后枪声响起,国家就在多数决定下灭亡了。

06/07话 『角斗场-Avengers-』

传说中非常美好的国家。然而刚进去的旅行者马上被关起来了。
这个国家只有一级市民才可以生活在地面上。其他人只能在地下的洞穴生活,或者成为奴隶。
旅行者被迫参加角斗场的比试,取胜可以成为一级市民,不然就要成为永远的奴隶。
曾经有一对旅行者夫妇,第一场比赛就抽到了对方,于是妻子很幸运的认输离开,而丈夫却在之后的比试中死去。然而,妻子为何要告诉奇诺,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国家呢?

七年前,勤政爱民的国王被他严厉教育的王子所杀,继承王位的王子第一次展现出笑容。王妃担心他会杀害自己的儿子,把两个小王子秘密的送走了。而王妃因此被杀。七年后,小王子回来要为国家除去荒淫无道的父亲而参加角斗场的比赛。

奇诺的子弹穿透了国王的胸膛,留下了一条新的规则:以一等公民的比赛决定新的国王,最后留下来的胜者就成为新的国王。出逃的人剥夺其公民权,危害努力和地下公民的也失去资格。

想起来希腊神话。宙斯轼父而夺位。这是克诺斯的因果报应吧,因为他也是轼父夺位的。唯一一个长达两话的故事,却耐人寻味。旅行者妻子的微笑到底意味着什么?辛酸?还是一种重蹈覆辙的残酷?听说前国王也是杀了父王才坐上王位的,所以才对自己的儿子如此的严厉。害怕吗?不单纯是历史的重复,而是一种因果报应。而风水轮流转,奇诺留下的法则,让一等市民终于一尝角斗场的残酷。
只可惜这都不过是故事。现实中真的有因果报应么?


08话 『魔法使之国-Potentials of Magic-』

我在梦里总是在天空中飞翔。

「空を飛ぶ鳥が 自由だとは 限らないのに」

我住的房子原来住了一位留学过的老人,由于所学不受国人认同而郁郁而终。父母去世后我被伯母夺取了一切财产,住到了这位“魔法使”的家,发现了他留下的有关于制作飞机的书。
我叫妮妙,目标是要让魔法使的飞机飞起来。尽管国人跟未婚夫都不理解。旅行者奇诺的到来,给了我帮助和勇气,飞机终于飞了起来,国人惶恐的称我为“魔法使”。

难得轻松的一话,并且是以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可能是为了下面晦涩的几话作铺垫吧。
在天空飞翔的梦想实现了。很简单的一个故事。简单的。

09话 『书本之国-Nothing is Written!-』

旅行者和摩托车遇到了一辆战车,战车在寻找一辆“黑色的,炮塔右侧有三条红色纵线,左侧画着貘的战车”,那是主人临死前交待要消灭的目标。而它要找的战车就是它自己。

奇诺合上书。前往书本之国。
途中搭救的一个旅行者为了报答奇诺,给了她一本书。旅行者逃离书本之国,因为国内收集全世界的书却禁止写书。他说:现在开始我自己写。

书本之国的图书馆内只有所谓“完全有益”的书。全世界的书被送到“城堡”被批评家们检查然后分为有害跟无害,只有“开卷有益的书”才会被放到图书馆。

「对世界报有疑问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所谓正确的世界中,隐藏了一位“作家”。反抗城堡组织的精神领袖。为了搭救被关进城堡的伙伴,他们要进入城堡,希望奇诺能够协助。
“我写下了包含世间一切的书”然后就消失了的作家对奇诺说:其实这个就是书里的世界,你跟摩托车都不过是书中登场的人物,你只不过是在读书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了是书中的旅行者而已。

父亲为病重的少女制作了自动读书系统,“那样你就能在进入书中的世界而忘记这样的现实了,奇诺”。

奇诺用钥匙打开了门,走进了城堡,看着一本一本书被传输,所谓的批评家不过就是被认为是有病的分不清现实与虚构的病患。
读书公证大臣解释说,作家本来是这里逃出去的一个病患,钥匙是为了抓住他而设的陷阱,他自以为写了一本包含世界一切的书,而所有人都不过是他笔下的角色。
灯倒了,书烧了起来,读书公证大臣疯一般扑向了火堆,作家狂笑着。大家都是书的亡者。

奇诺合上所谓“包含世界一切的书”,里面全是白纸。忽然,风起。
前面驶来一辆战车,战车在寻找一辆“黑色的,炮塔右侧有三条红色纵线,左侧画着貘的战车”,那是主人临死前交待要消灭的目标。而它要找的战车就是它自己。

「物語る事を、止められる?Can you end telling a story?」

事实上不知道该怎么用文字来描述这一话。一环套一环的情节,分不清书里书外,没有人知道他们是真的能分清楚现实与虚构,他们都是书的亡者。有一刹那的想法,说不定,这一切真的只是奇诺在看书而已。
什么是“真实”?这看似是一个很可笑的问题。却每每让人发指,当你意识到真实是什么的时候。真实并非一定就是你所能看到的所能听到的。自己为自己设置的陷阱圈套,走进去就很难走出来,即使真实就在你的眼前,也看不见。
唬弄人的,往往是人的主观,人的感情,然而没有主观感情就不能称之为人了,所以,人往往里真实很远。也很近。

10话 『机器人偶的故事-One-way Mission-』

森林中的一家人。所谓主人家三人完全没有生气,总是把饭菜倒掉,附近明明没有国家,却每天去着事实上不存在的城市上班上学。自称是机器人偶佣人的老婆婆一天病倒就再也没有起来了。

被淹没的城市旁边,三人把老婆婆埋葬了。事实上三人才是机器人,老婆婆是制造出他们的科学家。总是忙于工作的科学家一天终于作出完美的机器人偶,而就在当天科学家亲眼目睹了丈夫和孩子死于恐怖袭击的爆炸中。从瓦砾里被救起的科学家醒后,就把角色完全调转了。她的国家最终因为武力冲突而灭亡,三个机器人偶为了扮演科学家理想中的家人而在森林里建起了一个家。老人死去,机器人偶一起坠入了已经沉入湖底的国家中。

继续现实与虚构的话题。老婆婆在虚构中得到了幸福。
谁说逃避就一定会不幸呢?让人不禁这样的想。一定是老婆婆不愿意想起伤心的往事,才封闭了自己的记忆吧。
最后机器人偶得知自己对奇诺来说是“无用”的时候选择了毁灭。这种到底是人的感情呢还是只是机器的本能?对于一个人来说,自己到底是不是有用,这样的界定在人的内心深处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呢。然而,有用无用,不是对物品的评价吗?

11话 『她的旅行-Love and Bullets-』

犯了杀人罪的男人为了赎罪,决定陪伴被杀者的未婚妻去旅行。男人把这当成了他的人生之旅。然而枪声响起,女人把男人射杀了。“这男人真的变成好人了,这是我最无法忍受的!”
--旅行时需要注意的事情是什么?
--小心别丢了性命。

为了告诉人们使用武器互相残杀是无庸而特意不带武器旅行的两人旅行了多年。女人说因为我的未婚夫是被枪杀的,为此我会坚持我的使命;男人说为了她,即使与全世界为敌我都在所不惜。口袋里的枪轻轻的响了一下。

少女奇诺在森林里遇到了后来被称为师傅的女人,这又是个故事了。

旅行中青好好的保护自己。不要天真的以为真的只要贯彻自己的想法就能走下去。
对女人来说,一生下来就好像要跟时间赛跑一样,因为跟男人不同,女人总是先于年华而老去。旅行也好,人生之路上也好,也许有自己恨不得杀掉的男人,也许有保护自己而默不作声的男人……形形色色的,不管是什么人,要学会保护自己。奇诺的师傅一定是这样教导她的。那个好像很厉害的老女人。她也一定经历过许多,而奇诺所走的路,说不定只不过是她所走过的再现……

『贤者的故事』

被称为贤者的老人无欲无求,与世无争。但是那并非大彻大悟,是因为他心里没有欲望的种子。
他的国家为了试验出没有欲望的人而对他进行了改造,消除了自我意识。然而在他身上失败了。他们想要的是即使没有自我意识还积极工作的人。作为失败品,他被流放了。
路过的催眠师对他说了一句话,当他再度想起的时候他就会变回原样。那句“世界唯一真实的话”。

--你见过真正的蓝天吗?
--没有那样的东西。

对的,那句话就是“没有那样的东西”。
醒悟的老人的感情一涌而出。

有些东西根本不存在,例如包含世界的书,例如真正的蓝天,例如世界唯一真实的话……
那句话到底真实还是不真实呢?老人恢复了感情恢复了欲望,他自己是不是能理解当中的讽刺意味呢?一面喊着“他骗了我”一面泪如泉下。
追求不存在的事物的心情,我想很多人都体会过。明知道不可能却无法抑制自己去继续追寻,然而一旦真正失去希望的那一刻,也许反而会更加轻松吧。
面对现实,有时非到绝望而做不到呢。

12话 『和平之国-Mother’s Love-』

「キノはどうして旅を続けるの?こんな事に出会うのに…」

所谓的和平。武器被摆放在路边陈列,却为了平息跟邻国的战争而对附近的部落塔塔达族人进行灭族般的杀戮。相互仇视的两国的战争在不分胜负的周而复始。15年前制定了新的战争规则,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杀死的塔塔达族人的数量来决一胜负,于是国境上满是尸体。
历史博物馆的馆长为了死于战争的丈夫与四个儿子拼命地想有什么方法可以阻止战争,于是新的战争规则诞生,塔塔达人成为了牺牲品。
--和平是需要牺牲的,而牺牲的决不能使我们的孩子,等你有孩子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了。

塔塔达人围住了旅行者,为了复仇,他们不能对抗那个国家的人,只能杀死旅行者来满足自己的复仇心。

和平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尤其是想到以巴的时候,或者想到GUNDAM的时候……
话说回来。GUNDAM寻找和平那么多年,日本人真的了解了和平的含义了么?
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却践踏其他孩子的生命,这样自私到极点的爱与和平,能称之为真正的和平么?这个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数,但是若是被问到:你有其他解决方法么?使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完全不同却又几百年来互相仇视的国家平息战争?
我很想知道答案。
然而弱肉强食的规则下,弱者却不敢反抗而是欺负更弱者,这就是人么?

13话 『亲切之国-Tomorrow Never Comes-』

旅行者中风评很差的国家,却意外地受到了异常的欢迎。
家里经营hotel的少女樱,是不是让奇诺想起了原来的自己呢。受到非常亲切的接待,使得奇诺甚至想打破每个地方只留三天的规矩,多留一天。然而就在这个想法出现的时候,事情发生了。所有人的态度登时变得相当奇怪,为奇诺准备好了行李以及旅行的用品,却不肯让她再呆一天。

事实上这个国家以往的确是待旅行者很差的,然而就在他们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是火山即将喷发的时候,他们后悔着从前没有好好的对待旅行者使得风评很差,却没有人愿意离开自己的国家。
“请不要忘记我们。樱”

一个国家被火石流埋葬,留下的只有在奇诺心中的记忆以及身后的“看林人”。

「僕は 旅を 止めない」

最前的故事。却在最后为奇诺之旅划上句号。明白了“曾经有一个国家想逗留三天以上,却……”的含义,明白了“看林人”的来历。
非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没有做,什么才是珍贵,哎……
我以为能跟奇诺一样冷静地看着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却在最后一话奇诺流露出感情的同时流出了眼泪。想说监督实在是太狡猾了,但想想看,这才是人嘛。赫赫。


【完】
最后,真的会有人看完吗?我是说文章。
文字不看不要紧,看片子吧。

 3 ) 《奇诺之旅》丨都是一群乌合之众

旅行者奇诺骑着会说话的摩托车艾尔梅斯到各个国家(其实每个国家就只是我们理解的一个城镇那么大)旅行,她(别争了,奇诺是男……不,女孩子)在每个国家奇诺都只停留三天,在她体会了该国的文化、风俗后,便离开并前往另一个国家。她对在旅途中所看见的情景也不多加评判与干涉,只是静静地观察并接受,而在旅途中与所遇见的人们间的互动更是接近于冷漠……
如果觉得以上简介有些眼熟的话,那么请你别怀疑,因为我就是照抄网上的……

在《奇诺之旅》这部番中,让人最觉得不可思议的,应该是那长歪了的科技树。明明存在高度发达的机械文明,甚至出现磁悬浮交通工具,但是飞行器的制造却成了魔法师的跨时代发明,莱特兄弟都想哭了。明明是没有魔法的世界,但是却能出现一颗+12的子弹一枪打爆钢化玻璃还能将玻璃后的国王大人一枪爆头,可以说是非常6了。
无论是小说还是动漫,都没有奇诺所在的世界进行世界观的解释和说明,所以我们只能自行脑补。
个人认为,《奇诺之旅》的世界观本来就是乱七八糟的,除了一些万有引力之类的物理规则之外,其他的都是作者自己想怎么搞就怎么乱搞。在需要的时候,我相信作者会毫不犹豫地将魔法也搬出来。因为每一个国家的世界观,都是为了在这个国家里发生的故事剧情而设定。
而在每个国家里发生的故事,主要是展现这个国家的国民群体。所以说,每个国家的世界观,是根据展现的不同群体而发生变化。
个人认为《奇诺之旅》是有故事主线的——奇诺作为独行的旅行者与群居的各国国民之间的矛盾一直贯穿整部动画,成为动画的主线。

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有几段是这样写的: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在群体之中,绝对不存在理性的人。因为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群体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独立的思考能力。事实上,早在他们的独立意识丧失之前,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就已被群体所同化。”
“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所以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
《奇诺之旅》的动画里,通篇都充斥着这样的观点。比如在第四集,萝莉奇诺因为对“成为大人”的手术表示怀疑并拒绝接受这样的手术,于是遭到了整个国家(包括她的父母)的强烈反对,并且要将萝莉奇诺杀死。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在第四集中,出现了一个督查官一样的人物角色。萝莉奇诺的爸爸错手杀死大叔奇诺之后,一度表现出茫然的神色,他惯性地向这位督查官询问该如何处理,并且将这位督查官的话当成是真理一样理所应当地接受了。
不仅仅是在第四集,几乎所有的国家,明明是不合常理的规则,这个国家的国民却以一种奇怪的理所应当的心态去接受,并严格遵守。他们不会,也不允许任何人提出疑义。比如第3集的预言之书,那个不能忘记的国家,第6、7集的竞技场的故事,第12集和平的国家。
这些国家的国民已经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并将思考的权力让给了某些信仰和权威。在勒庞的《乌合之众》里,他认为民众是缺乏理性,依赖于信仰与权威的引导,用想象来判断,模仿他人行为,简而言之,民众是盲从的。民众为了追求幸福,会愿意牺牲自由,追随强力领袖,赋予他绝对权力,并为他所宣扬的理想牺牲一切。“在改善或恶化群众的头脑方面,教育至少能发挥一部分作用。因而有必要说明,这种头脑是如何有当前的制度培养出来的,冷漠而中立的群众是如何变成了一支心怀不满的大军,随时打算听从一切乌托邦分子和能言善辩者的暗示。”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在竞技场之国的时候,奇诺与西兹都选择降而不杀的原则。但是每一次决斗的最后,他们都会听到观众席传来的震耳发聭的“杀了他”的起哄声。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里,人们仅仅通过投票将他人杀死。国民们一个个死去,直至只剩两个人。和平的国家里,人们为了不让自己感到痛苦,就用高科技去屠杀临近弱小国家的国民。而这些弱小的国民,却通过屠杀比他们更弱小的旅行者来发泄自己的愤怒。
《奇诺之旅》里出现的所有国家的国民,都是非理性的,而且只愿也只会相信那些他们愿意相信的,不管那是不是事实的真相。所以说,这些人追求的不是什么真理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他们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如果大家认真看《奇诺之旅》的话,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动画中,几乎所有国家现在所处的状况,形成时间并不长,最多也就十年。甚至短的也就那么几天。
比如第1集,能知道他人痛苦的国家。动画里没有明确提出是多少年,但是从故事里可以推测,时间才过了数年左右。竞技场那一集,新国王是在七年前还是十年前的时候杀了老国王,然后才上位,导致整个国家变了样。第2集出现的那个多数投票的国家,也是在十年前以多数投票的方式干掉最后一个国王之后形成的群体氛围。再比如画第12集和平之国,也是东西两个国家的首脑在15年前达成的协议,才形成现在所谓的和平现状。
“乌合之众”心理学否定群体理性的原因,是因为群体的力量。当个人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人类的机体的确能够产生大量狂热的激情,因此可以说,愿望受阻的群体所形成的正常状态,也就是这种激愤状态。
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因为有这种强大的力量,群体无论是形成某种状态又或者破坏某种状态都十分简单。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那个带着猫耳朵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可以在瞬间便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新的风俗,又可以在转眼间破坏掉整个国家的风俗。而在竞技场的国家里,奇诺仅凭短短的几句话,便毁掉了一个国家。
因为这些国民当他们聚集在一起时,是没有理性的,他们也不会思考,他们只有最极端的感性思维。不可否认,当这些民众聚集在一起共同赞同或者反对某样事物,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的意愿。
也正因为群体有着这样的特点,所以奇诺从来都是孤身一人。

动画里奇诺一直想不起来自己原来的名字是什么,同时也不知道旅行的目的地是哪里,这个细节同样贯穿了整个故事。
在动画的第四集,交代了奇诺为什么要离开家乡开始旅行。当奇诺跨上艾尔梅斯,加速撞开成人之国的城门,将家乡远远抛在身后时,就代表着奇诺作为一个个体与群体的决裂。
有一个很直接的方法能让个人在群体中保持理性,并追求真理,让自己始终中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而不是成为群体的附庸。
这个方法狠简单粗暴,那就是离开群体。
孤立的个体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因为他没有这么强大的力量,而且他所做的所有行为,都不会有人为他分担责任。也就是,当一个人是一个个体而不是群体的一员时,他面临着自己杀死自己的危险。
动画的第2集,讲述的就是《农夫与蛇》的故事。奇诺救下了人贩子,被救下的人贩子却想用暴力的方式威胁奇诺成为他们的“商品”。当然,结果是奇诺将这些人贩子全杀了。但是,在冰天雪地亮得发白的世界里,杀了人的奇诺双手抱住肩膀,浑身止不住的颤抖,说道:“我很害怕……”
因为害怕和恐惧,奇诺作为一个孤单的个体不得不时刻保持冷静,对所有遇到的事物都抱有怀疑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往深一处走,会养成一种对世事的观望态度;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冷漠的气质。
这种冷漠的气质最终表现在奇诺旅行的一个原则上: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不会逗留超过三天。也是这种冷漠的气质,使得奇诺在面对群体的时候,能够保持人格的独立。

然而个体没有人数的优势而导致期弱小的力量,注定时刻被群体所诱惑。奇诺也是如此,几乎每经过一个国家,奇诺都会被这个国家的国民邀请定居于此,成为国家的一员。
独立的个体时刻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要智商还是力量。放弃智商,可以成为群体的一员,获得群体人数上赋予的力量。但很显然,奇诺并不愿意放弃智商。
那么奇诺旅行的目的地最终会是哪里?答案不可能是永远在旅行的路上。人有生老病死,奇诺也一样,她不可能永远旅行。她的师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可否认,奇诺的师父是个很厉害的旅行者。从小说里师父的各种横行霸道就知道,她是个比奇诺还要吊炸天的人物。但最终,她还是因为年迈而定居在森林里。
奇诺在旅行中,是有过加入某个群体,成为其中一员的想法的。在动画第13集,友善之国,奇诺就产生过在此久居的想法。这是动画里交代的,唯一一个让奇诺产生过这样想法的国家。
但是如果奇诺事先知道这个国家在三天后就会被埋葬在火山灰下,我想奇诺绝对不会生出在此地逗留的想法。在奇诺看来,虽然她不发表任何看法,但并不代表她认同这种旅行中的所见所闻。
“我活着,就是为了活下去。”奇诺在与艾尔梅斯的交谈中曾经这样说过。也就是她绝对不会认同明知屠刀就要落下,却还是乖乖把脖子洗干净的做法。
结合小说和动画,师父的归宿,很可能就是奇诺的归宿。动画中没有太多篇幅去交代师父的状况,但是在小说里,通过奇诺和师父在一起生活的片段,我们可以知道师父晚年定居在一座森林里。这座森林附近就有一个国家,而师父与这个国家的人仍保持着一种特殊的交易,并以此与这个国家的国民进行交流。
师父的这种选择,是与群体保持相对的距离,但并没有完全脱离群体,成为孤立的存在。
在动画的第11集,讲述贤者的故事时,也留下一定的线索,暗示奇诺的最终归宿。
第一个被称为贤者的老头,其实是内心除了生存以外,毫无欲望的人。这种人与其说是一个个体,还不如说是行尸走肉。但是,接下来的那个本来要杀死老头的萝莉却很有意思。她的内心虽然已经失去了众多欲望,但她似乎仍保留着一定的喜怒哀乐。而且在最后,她以自己独立思考的方式,放弃了任务,决定不亲手杀死老头,而是让老头自然死亡。
这一点很有意思,在远离群体的未知,这个萝莉开始了独立思考。
随后,她想奇诺说道:“或许,我会在这里成为下一个贤者。”
而这位贤者,其实跟师父一样,都选择了与群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又没有完全孤立。
说到这里,再回头想想奇诺。或许在故事的一开始,奇诺跨上艾尔梅斯,冲破成人之国的国门,除了代表奇诺作为一个个体与群体的决裂以外,还代表着奇诺作为个体对群体的变相妥协。
既然我无法改变你,那我就在可能的范围内远离你。

最后提一句,在今年的十月,《奇诺之旅》动画出了新作。
新作在画风、音乐、剧情上与旧作差别很大,本来是想看蒂的出场故事的,但看到第3集就因为无法适应而弃番。
新作在故事剧情和节奏控制上远不如旧作,新作可以说是十分忠于小说剧情。看过小说的都知道,新作《奇诺之旅》根本不需要编剧,毕竟小说和动画的剧情简直一毛一样。
小说与动画本就是两个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手法,小说中能用到的故事进展方式,在动画里是不是合适,仍需要进一步考量。
旧作中的奇诺明显比新作的更加冷漠,也更加沉默寡言。但是配合故事的节奏和氛围,这种冷漠和沉默寡言却恰到好处地让故事的发展更具节奏感。比如说在旧作中奇诺与国民的对话,总是在一个关键的点,突然出现一个十分空灵的音响,然后对话戛然而止,场景瞬间转换。
而新作中的奇诺,话说得太多,没有了以往的干净利落,显得有些啰嗦,节奏很拖沓,而且故事转折方面也没有太大的冲击,按着小说的剧情发展。
很多话其实不需要说出来,留给观众更多的脑补空间,整个故事的节奏才会显得更加明快。而在画面的烘托下,故事特有的氛围也就萦绕心头。
在剧情安排和节奏控制上,新作可以说真的很失败。
还有就是新作的配乐也是很失败,时常让我有种尴尬的感觉。再加上明亮的画风,让人第一眼看去还以为是《血战学园》之类的后宫向校园青春轻小说风格动画片,却配上文艺到不得了的剧情,拜托,我真的接受不了。
旧作在剧情、音乐、节奏控制等方面都把握得很好,所以我没有在这方面多费口舌,而是选择说说自己对《奇诺之旅》所包含的内涵的解读。而新作,我可以就剧情、音乐、节奏等方面,说个几千字的长文。

说真的,上一次给我这种突兀感觉的动画片,是在两年前看《神枪少女》的时候。《神枪少女》的第一季,刚开始的确有些不适应,但不得不说随着故事的发展,被它独特的气息给吸引住了。然后看到第二季,我只坚持到第四集。
在往上一次,就是《最终流放》。第一季跟第二季,完全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使我不得不将第二季当成是第一季的同人作品,然后再看到第3集就放弃了。
说到这里,突然有些庆幸《狼与香辛料》那还远在天国的第3季,真是既期待又恐惧。而《魔卡少女樱》在下个月就要出新作了,此刻我内心很是忐忑。

 4 ) 旅行者的寓言

旅行者的寓言
                               ——简析《奇诺之旅》的寓言化特点
对于本雅明来说,寓言代表的是“非总体化的死亡与衰败的世界。”而《奇诺之旅》通过行者的目光,将这样一个充满死亡和衰败的世界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不是一个让我们一笑而过的充满讽刺的故事,也不是一个架空的无关紧要的世界,这是我们的世界,真实残酷却又美好。
《奇诺之旅》是日本轻小说作家时雨泽惠一的代表作,现有小说11本,还在连载中。由MEDIAWORKS电击文库出版。作品在2003年被改编为13话的TV动画和1话的OVA,并在2005年推出了第一部剧场版,第二部在2007年4月21日在日本上映。在电击文小说中受到了读者的强烈好评。值得关注的是《奇诺之旅》似乎不同于一些的以情节或华丽人物取胜的轻小说。书中的故事更像是一个个的寓言,用一个个残破的世界和旅行着作为说故事的人的独特视角让读者思考了一个个关于人的存在与异化的问题。
  故事叙述了一个旅行者穿梭于各个奇特国家中发生的故事,故事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镜头,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人物冲突的波澜起伏,其实在每个故事的一开头我们就看到破灭,一个注定被抛弃,被讽刺,被破灭的世界。旅行者为了实现自己周游世界的梦想踏上了旅途,陪伴她的是一辆会说话的摩托车艾尔梅斯,他们途径了各种各样的国家,见到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现象,“少数服从多数之国”“心痛之国”“和平之国”“可以不工作之国”,没有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悲剧,一个个人性扭曲世界的破灭。奇诺在每个国家都只呆三天,无论是表面上多么美丽富饶的国家,她都会离开,“因为我是个旅行者。”对她来说,旅行就是生活。当然,她也总是能看到离开的那个国家成为废墟或陷入癫狂的悲剧。
《奇诺之旅》的世界观是架空的。作为一部单元剧,它成功摆脱了单调重复的模式,自然如潺潺流水般讲述着人心最隐蔽的痛楚。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段引人思索的标题,似乎要像我们传达某种经验之谈,比如“the world is not beautiful, therefore, its beautiful.”传到了一种对世界真实的思考,而“what is right ?”质疑了我们所认定的善恶的界限。我们可以将着些,看做一个充满复杂内涵的谚语,而后面的故事也就向我们展示了这个“谚语”。本雅明认为,小说不是为了告诉我们某个道理或经验之谈的,它代表的世界的多样性,展现了世界多种可能的横向扩展,而故事“都会包含某种有用的东西,这里有三种情况:第一有用的可能是一种伦理观念,第二可能是寓于某种实用性的建议,第三,可能寓于一条言语或警句.”
在这里,很明显的作者用谚语作为了一个个故事的主旨,所以这样的作品是不能被称为真正的小说的,它更像是一个个的寓言,不同于《伊索寓言》的故事,作者并没有在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他只是像我们展现一系列的破灭的景象,扭曲的人痛苦,从这些痛苦中我们甚至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一个个道貌岸然的正义或正确,这也许就是本雅明所认为的“对于事物易逝性的欣赏,和对它们救赎到永恒的关怀,乃是寓言的最强烈的动力。“美丽的国家破灭了,而我们的心灵却得到了救赎。
辛娣在《本雅明寓言理论研究》中将本雅明寓言的解释为“寓言是一种绝对的,普遍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有机模式,它用反讽和隐喻表现抽象概念,指向历史固有的真实,忧郁的表现世界的黑暗,自然的颓废与人性的堕落,”在奇诺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充满了隐喻和反讽的世界,还有无论在那个国家都能体会到的对于世界和人性黑暗的忧郁。
《奇诺之旅》并不是单一的以道德训诫为隐喻的故事,它至始至终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或者谁错在了那里,我们看到的只是现象,比如“少数服从多数之国”里,推翻了封建统治的人们为了防止独裁的出现制定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国策,国内所有的一切采取公民投票的方法,表面上看来这个民主的,也许甚至成为了某些热理想的世界,但故事的叙述者最后告诉我们:这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的。第一批人由于认为一切都要直接投票太单个功夫了,希望然公民投票选出一个领袖,个这个人以权限,将国家的运营交给那个人几年。结果这个人的决定被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所否决了,接着有民众觉得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一定是危险人物,建议将这些人送上法庭,于是这些人被少数如从多数的原则送上了断头台,于是接二连三的,提出意见而被否决的人一批有一批的被送上断头台。最终这个国家就剩下了三个人,其中一个人要求离开这个,结果被否决,再一次被送上断头台,而剩下的两人中的一人也应病去世了。故事的结尾是基诺离开了那个国家,在选择自己道路的三叉道上询问了摩托车的意见,最后决定向左面继续旅行,但发动了车后却有选择了右边,摩托车抱怨道:你骗我,而奇诺的回答是:“要尝试的话,走哪边不都一样吗,我说错了吗?”看似荒谬的世界里,我们又何尝不能看到了历史的真实呢,文革时疯狂的乌合之众不也代表了愚昧的多数么,理性有的时候真的是由大多数人能代表的吗?意识形态的世界里,要求人们的统一,但由于人性的黑暗面。强势的大多数和弱势的少数之间总便会造成一些超乎想象的悲剧。故事的结尾从来没有儿童童话式的单一或者天真,奇诺在穿梭于各个国家时,永远只作为一个旁观者,用她的视角想我们展现世界的讽刺,她并不希望教会我们什么,但从她代表的自由和国家所代表的人的扭曲残缺中,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的向往和被限制的期待。与其说她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不如说我们看到了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在“没有歧视之国”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废墟后的真实。奇诺由于问及某种职业的人,而代表这类人的名字的词语本身具有歧视性而被赶出了这个国家。国家里的人由于奇诺提及的词语而耿耿于怀(文章并没有说明这个词究竟是什么),开始发表议论,指责入境审查官讲这样的人放进了自己的国家,接着就说出了:“他们(审查官)天生就是野蛮吧,野蛮人是不适合住在森林和荒野里的。”接着对以审查官的中伤愈演愈烈,语句中充满了的是歧视和冷漠。“没有歧视之国”的反讽便开始了,基诺出境后,遇见了所谓”变态野蛮人“的审查官,实际上这个国家里的人生存在一个肮脏的废墟之中,并用圆顶将国家给笼罩起来,国家中人的寿命不会超过40岁,而只有生活在国家指外的入境审查官才能看到真正的蓝天,过健康人的生活。于是歧视他人的人自己才成为了最大的悲剧,嘲笑一年四季戴着口罩的审查官的国民,其实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肮脏污染的环境中,这个类似与井底之蛙的寓言在我们的世界中也想幽灵一般的存在着,人总是希望找到自己的优越之处,而找到弱者变使这一点显得更为真实实在。但这种歧视常常是隐藏着的,隐藏在我们的优越感之下,世俗的世界中,也许有人会高举着牌子去反对歧视,但在不经意间,我们很有可能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这种反讽和隐喻的交替使用,是本雅明寓言理论中提到的寓言的重要特点。
  本雅明寓言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结构的破碎性,这一点我们在《奇诺之旅》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到,故事的形式是破裂的,一个个故事之间没有连续的练习,故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残破的,小说的主人公虽然在各个世界中穿行但却不与任何世界产生练习,基诺在任何国家都只呆三天,三天之后无论国家中的发生任何事情她都不会过问。而同一个国家中的人和人之间也常常的破裂的,即使有智者看穿了国家中的荒谬之处也不会去进行说服或说出真相,因为根据其中人性的设定,这是不可实现的。另外就是事件的破裂,故事的结尾都展示了某种破败或扭曲,《铁轨上的三个人》展现了一种异化劳动的无意义性,人的工作成为某种机械的重复,而《不用工作的国家》中更是讲这种异化展现到了极致,虽然是物产富足高科技发达的国家,完全不用进行劳动生产,但为了进行合理的物质分配,让人得到一种高于他人的优越感,要就人们到工厂中就行毫无意义的复杂运算,通过此法来衡量谁将得到更多的财富。这个寓言有着复杂的多义性,我们似乎会去反思平等分配后的真正幸福,因为人是不会满足与平等的,优越感的追求无论是在何种社会体制下都会存在,那如果不用工作了,我们又如何找到自己的意义呢。这里又引出了对人性的思考,而最终的那种极致化的机械劳动,仿佛有现实出了人的残缺性,异化到了最后,商品和财富反而变成了衡量一个人存在价值的砝码。在这个国家里,唯一得到救赎的是艺术家们,这里也让我们想到了马克思完整的人的理论,只有艺术才能让我们从这种异化中解脱。作者不经意的将这样的寓意传达给了我们。《画》展现了一个艺术家被商品化传媒化社会最终蚕食了自己艺术理想的故事。一个有一个事件的残破,我们从残破的碎片中看见了真实,着也是就是寓言对我们的救赎吧。
  故事中联系这写残破世界的人物就只有穿梭各地的旅行者们,各个世界的人物常常会希望和旅行者建立这样那样的联系,(留下她或杀害她)讲她留在那个世界,但都失败了。旅行者在这里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或是听故事的人,从来也没有真正进入故事之中。而讲她和故事练习在一起的,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对世界的忧郁。“和平之国“中讲述了两个曾经为宿敌的国家如今变成了和平之国的故事,但它们之间的仇恨并没有解开,它们还在继续着资源的争夺,为了找到能都化解的办法,它们订立了条约,不伤害对方国家的人,而是通过一种“比赛”,残杀一个弱小的民族,通过比谁杀害的人更过来觉得资源的分派。看似的和平实际上是建立在血腥的杀戮中。寓言到这里是单义的《伊索寓言》式的寓言,但结尾,当基诺要离开这个国家时,却被那些弱小民族的人拦住了去路,他们要杀死作为弱者的旅行者来发泄自己无法排解的愤怒:“因为我们要复仇,为了满足我们的复仇心理,哪怕能满足一点也好。”
同样的复仇我们在鲁迅笔下的阿Q对小D身上也看到了,这是弱者的悲哀,也是人性的悲哀。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的忧郁是无法排解的忧郁,表面的和平也好,表面的弱者也好,其之下都蔓延着忧郁的人的影子,旅行者离开了这里,她无法帮助任何人,弱者也好,强者也好,但故事还在继续,寓言还在继续。
  《奇诺之旅》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叙述手法在日本轻小说界刮起了一股忧郁而清冷的风。网上读者评价其为黑色的成人童话。但实际上它不是所谓的童话,故事中从来没有善恶的界限,没有美丽与丑陋,也没有所谓的真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幻想的破灭,一个个人的弱点的击溃。但寓言却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看到了救赎罪恶的自私的我们—所有人的路。正如文中所说的“世界并不美丽,但也因此如此美丽。”

                                          

 5 ) 我们能走到哪里?

    这是我一边看奇诺之旅一边老在想的问题。她在路上走,骑着她的摩托车。别人问,她能走到哪里的时候,她没有回答。而事实是,她自己也不知道。而在路上,看到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她置身事外地看着。她不带立场,凭理性做事。这是不是一个作家写在一本书里的故事,是不是一个包含了世间万物的故事呢?她是否真实,我们是否真实?

 6 ) 飞鸟之心

无论是谁,看到天空里自由翱翔的飞鸟,或许都会想踏上旅途吧。

说起来,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一直以来的理想,我的回答倒是很简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当然,人偶尔都有会热血的想法,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样的冲动,也曾经多次出现过在我的想象里,所幸,或者说不幸,这样的想法是情绪而非理智。虽然我的理智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显得不太够用,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情绪来决定我的行为。

去到未知的国度,尝试了解那里的人是如何生活如何思想。我想很多人都会有着和我相同的想法。虽然把梦想一直坚持着,既不去努力实行,又不甘心放弃的这种行为很幼稚又很无奈。

倘若定居下来,就不是旅行者了。

我想这样的说法也未必正确,定居是分情况的。倘若是因为厌倦了旅行的漂泊而选择安稳的定居,那自然不再是旅行者。可是还有另外的可能啊,奇诺在某个地方只待三天,她是旅行者,呆上三个礼拜三个月三年呢?呆上三十年呢?庄周梦蝶的说法固然太过玄妙,可谁又能说定居和旅行就一定是对立的呢?

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错失一秒就可能完全不同,静静的呆在某个地方同样能够体验世界。艾尔梅斯的话响起,我不知道作者是想通过它来表达什么,同情?嘲讽?感叹?应该会有很多心灵上的旅行者在这句话上得到慰藉,可是我做不到,大概是因为类似的安慰听到的太多了。DND里最喜欢的职业是吟游诗人,五音不全的我倘若去吟唱恐怕是没多少听众的,那些随着年龄增长而日趋破裂的思绪也失去了汇编成诗的价值,倘若再失去了旅行……

旅行是旅行者的天分。奇诺这样回应,这样的解释如果作为辩论赛上的回答是很容易被驳倒的。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回应是正确且靠谱的。

知晓他人痛苦之国。如果是在我大喊理解万岁的中学时候看到这集,反应一定会很有趣的。理解自然是好事,但倘使没有相互包容的心,只是智力上的相互理解,只会让人变的更狭隘和封闭。我想宽容不应该是理解的结果或前提,而是独立意义上胜过理解的存在。这样的佐证有很多,比如那句著名到滥俗的民主宣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讲话的权力。

“即便同样作为人类,也没有互相救助的必要。”不知道被这样的动画片毒害的日本孩子会怎样扭曲的成长,不知道那些从小就学相互图谋和倾轧的孩子又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的,不知道逛店总局和焚化部今年春节还喝不喝三鹿……

“若自己沦落到同样处境时,也希望路过的人会救自己这种天真的想法,或许我也有吧。”天真么,大概是吧。就像旅行和定居一样,天真和成熟也一定不是对立的。如果可以,如果必须成熟,能一面成长一面守护住自己的天真,我想应该是件很值得快乐的事,不过这样的人大概是不缺快乐的。

铁轨上的三名男子,这是我很喜欢的章节。宿命般的无奈,西绪弗斯般的徒劳,以及奇诺在其中扮演的让人既困惑又尴尬还有些不忍的角色都让我沉迷。当然,上面的那些感觉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奇诺在这集里更像一个类似先知的角色。说起来,先知,主教,祭祀和牧师这些神职人员,是我在DND里第二喜欢的职业,也是在很多MMORPG里的第一选择。比如山口山……

三名男子,五十年来一直在一段铁路上从事不同的工作,一位修铁路,一位拆铁路,一位建铁路。三人互不相识互不了解,只是一心想把各自的工作做好。于是前人刚修整好的铁路被拆掉,后人又用拆掉之后放置好的材料沿着同样的线建造同样的路,继续被修理,继续被拆掉。说到这里,我想这应该是条环线才对,但是动画里没有说明。不过奇诺是一直沿着铁路走的……不清楚是不是另有深意。

如果让其他人看到的话,大概会对这些毫无意义的工作嗤之以鼻吧。只是,倘若宇宙里有比人类更高级却又具有相同水平的情商的生物,看到我们的行为,会不会有同样的反应?

奇诺并没有劝告和阻止他们这样在普世价值观看来毫无意义的劳作,这让我欣慰又不安。冒昧的揣测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奇诺旅行者的身份,只旁观,不亲历,只发问,不作答。另一方面,或者奇诺也认为,让他们如此继续下去才是最好的办法吧。至少他们看上去都比较快乐,至少他们,没怀疑过自己行为的价值。

果然是纠结别人更纠结自己的天秤。从未有什么事情的正当性和确定性能让我深信不疑。困惑,纠结,反省,在永不消歇的苍茫中用蹒跚而踟蹰的脚步缓慢移动,既不沉重也不坚定,甚至连面朝的方向是哪里都不确定。

多数表决之国,这也是个蛮沉重的章节,不过主题倒并非晦涩。民主作为一种政体来说,相对于优劣与否这样的问题,适用性才是更值得考虑的。少数服从多数固然是民主原则的一种,但如何保护少数人却更为重要。这点应该是能获得普遍认同的。相对于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暴政,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侵害无疑更难以防范,更具迷惑性,所以更值得警惕。不过像郎古说的:政治本质就是少数对多数的统治。倒也并非没有道理。

和平之国。另外一个让人不愉快的章节。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通过竞争杀戮第三国人的方式来进行。看过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对这种丑恶事情的抵制,以及对奇诺一贯不表态的方式不解。可是现在回忆起来,却是感觉到深深的无力以及无奈。博物馆馆长的遭遇固然是让人同情,试图把生命量化来证明自己所作所为的正确性也让我有些不满。可是她那句:和平是需要牺牲的。却让我心有戚戚焉。以前遇到无法抉择的问题,我尝试去站在更高的立场上去判断,就像杨威利经常会考虑到后世历史学家的评判那样。可面对这集的问题,这个办法却显得很无力,因为原本考虑就是立场的问题。“牺牲的人,绝不可以是我们的孩子。”这句话不符合任何义理和道德,可是却深深的镌刻在所有人心中的奥林匹亚山上。

我想馆长也知道这种行为并不高尚,以我的中式思维模式来看,恐怕她也是一直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所以才试图取得奇诺的理解,以及到了分别的时候抛弃了一直以来显得有些冷酷的理性面具,而尝试去用感情方面的语言说服奇诺。我并不是在为她辩解。不过放弃狭隘的复仇心而另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倒也不能说是错误的吧。

我想:如果把对第三国国民的杀戮换成对野兽的狩猎,那么在多数人的道德观上应该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在最后,奇诺在离开这个国家的时候,遭遇到了第三国国民的伏击,理由是为了泄愤。

想建立一个普适的道德观还真是难,一般来说,大概只有为了生存而杀戮才算可以接受。可馆长就是这样,而且是很高尚的同时保全了本国和敌国民众的生存。但很显然,馆长也并不被接受。问题是,如果没有普适的标准,又该依据什么样的规则来评判呢?而且道德,也仅仅是规则的一种而已。

这太纠结了,其实并不用这样复杂的。各事各论就好,就像在很多问题上一直以来采取的方式一样。比如那些著名的逻辑悖论,比如三位一体。我啰嗦了这么多,其实并无意义,也不期望能够得到答案。事实上,在某些问题上,我甚至畏惧标准答案的存在。如果真的有普适的标准,我会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么?如果存在唯一正确的幸福之路,我会确定不疑的沿着这条路前进么?或者让我纠结的,正是纠结本身。

又扯到自己身上了,虽然豆瓣大部分的评论都是如此。电影,音乐,书籍只不过是牵连话题的东西,大家要表达的都是自己的想法。可还是想写看上去比较靠谱的评论。我喜欢的评论,应该是把牛奶加入到咖啡里那样,所评论的东西,和写评论的人水乳交融,而且形成了新的更吸引人的味道。可我自己所写的评论,就像是在静室里沉淀了半个月的黄河水,沙泥和水分的清清楚楚。

值得庆幸的大概只有这么一点,我是抱着愉快的心情来写的,虽然很多时候写的都不是愉快的内容。不过看到自己的纠结从脑子里抽象的形象变成具体的文字,也是很开心的事。

书之国也是很让人纠结的一章,有些matrix的感觉。随手挑出一些句子都能让人纠结的头皮发麻:虚构和现实之间的差别,正是人类制造而出的“虚构”。人生是在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后开始的,从那时起,人们就会将这个世界当做自己这一主角书写故事的舞台。所有的人类都活在将自己当成主角的“虚构”中。但是世界却完全不把自己当成主角。

作家提供的办法是让自己成为作家,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这个世界总是不符合我的理想,所以就创建一个自己的世界。绘画,音乐,文学,我想很多人之所以爱好这些从事这些,应该都是出于这个目的。或者不用通过艺术的也可以达到吧,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属于自己的故事。有的精彩,有的平淡,有的华丽,有的纠结。

人类不是要和某人一起生活,或是要替某人活下去,否则不是会很痛苦吗?

奇诺的回答是因人而异,应该是这样才对。地球上最高级别的智慧生物,倘若没有几个异类,被几句话就完全的概括了,也未免太无趣了。

说起来,即使看完了所有的动画,对于小说也多少有些了解,可是对于奇诺这个人,还是觉得很神秘,也很向往。在古怪的国度产生,有些悲惨的童年,被陌生人从不自觉的悲哀里拯救出来,神秘的老师,那些不知从何而来,却又让人感触的想法和语言,对很多东西保持着特有的,温情的冷漠,对另外一些东西却抱持同样独特的冷漠的温情,帅气的拔枪动作,大字型的躺在花丛中,和我一样喜欢问一些既没有答案又没有人作答的问题,仰望星空,钓鱼,对美食和床有偏爱却从不留恋,最常说的话是原来如此,不和人争辩,干脆的拒绝……

如果这样的女孩子出现在我的身边该有多好,唔,我想我们一定会是好朋友的,虽然会很久不联系,虽然在她有一搭没一搭的讲述旅行故事的时候我除了羡慕之外完全答不上话,虽然我并不能给她提供什么帮助,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不过我觉得,她肯定不是为了寻求帮助才会去交朋友的人。

我想,每个人的世界里都会有星星的。有的暗淡有的灿烂,有的让人终夜仰望,有的则荒废在视野里。而奇诺的名字,大概会作为我的夜晚里最明亮的存在之一吧。

 短评

不美之美。

5分钟前
  • K L E O
  • 还行

等到看了《奇诺之旅》我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三类风格动漫已经齐了,其它俩类分别是《灌篮高手》、《蜂蜜与四叶草》,而优秀的动画实在太多,《夏娃的时间》、《虫师》等可归为"奇诺类",《棋魂》、《食梦者》可归为"灌篮类",《白兔糖》、《秒速5》可大约归为"Honey And Clover"类。

8分钟前
  • 小小
  • 力荐

。。。

9分钟前
  • Lena.Y
  • 力荐

十分清新淡雅的旅行故事小品,感觉整部动画的氛围营造最好,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不悲伤,不煽情,不矫揉造作。每个故事独立成篇,比较喜欢传统,铁道上的三名男子和友善的国家,还有《红色大海的正中央》和《战车的故事》等场景恩~

11分钟前
  • Suito
  • 推荐

冷峻,深沉,安静地刺入内心

12分钟前
  • kiddgo
  • 力荐

清新的画面,可爱的人物,特别喜欢

17分钟前
  • Nelson Adonis
  • 力荐

淡淡的,多美~女孩与摩托车~

19分钟前
  • junepig
  • 力荐

开挂淡定的哲学萝莉,在科技树极不均匀的各种可能世界里漫游,每地只留三天。像少女/少年(误)视角的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也有飞氘<去死的漫漫旅途>的气质,以虚构国家及市民的形态来构造文明和生存的寓言。从抽象到抽象,诗意到诗意。其传统可以追溯到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吧。

24分钟前
  • Saloptus
  • 力荐

进阶版《小王子》式寓言体,又名旅行的意义或禅与摩托车对话艺术。玄奥冷淡的叙述风格,不愧和《玲音》同一监督(提句字幕和过曝处理也很玲音,或者干脆可以说奇诺人设颇像蒸汽时代版非神玲音?)喜欢的几集:“铁轨上的三个男人”用戏中戏套层,探讨工作的意义何在(旅人啊你又将去往哪里);“预言之国”的蝴蝶效应,充满对命运的喟叹和迷信的讽刺;“书之国”对虚构与现实的问话和自指;“大人之国”“贤者故事”的洗脑恐怖,尤其后者用了发条橙的梗(小中千昭:中村隆太郎好科幻那口,但时不时会上恐怖的贼船)。在一众弥漫死亡气息的故事里,也有“魔法使”“机器人”这种温柔治愈系,尤为难得的最终话更是在往昔即视感中玩高虐,连刷两遍谁看谁哭。官方吐槽超可爱,奇诺性别梗绕不过去了,艾尔梅斯也卖得好萌。“世界并不美丽,却又因此而美丽。”

27分钟前
  • 穿山
  • 力荐

冷无缺故事PASS

31分钟前
  • gouwang
  • 还行

日本版魔方大厦

33分钟前
  • 伞保护协会
  • 力荐

淡淡的故事。

34分钟前
  • 啥米东东
  • 力荐

这是一部关于旅行者的寓言故事,其中充满黑暗与教诲;光明与希望。这是我难得会要拜读原作的动画,有太多的不解和疑惑等待自己给出答案。这是一场思想的较量,对于自己、社会、人类。

36分钟前
  • 天下無雙
  • 力荐

高中时买动漫杂志,附送的碟里面有这一套动画,本来不怎么感兴趣,没想到看下来居然很喜欢

39分钟前
  • 甜滋味
  • 力荐

一般被认为是灰暗治愈系的代表,主要是剧情涉及到人性的阴暗面,其实这部作品和《虫师》一样,更多的是突显旅行的“平淡”及其悲喜交加的一面,片中的喜剧不会让人兴奋不已,悲剧也不会让人太过悲伤,总之就是将平静进行到底,让人产生一股旁观者的心态,笔者很喜欢这部作品,已看过十几遍,很喜欢奇诺

40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原本打算一口气看完的,但是真正接触了后发现连着4话就是我的极限了,断断续续花了1个星期才看完,不是因为片子差,而是我在害怕自己被这部片子支配情绪,这种恐惧是我从未有过也不知从何而来的。偏激、麻木、扭曲、残忍、歇斯底里,整部片都透露着一种死气沉沉的灰色基调,真的是神奇地让人毛骨悚然

41分钟前
  • 汝就做吾的犬吧
  • 推荐

信息量

46分钟前
  • burning
  • 力荐

可能是最好的日本TV动画,中村隆太郎厉害在他不仅能够驾驭《玲音》那种实验的东西,还能够完美驾驭《奇诺》这样纯叙事的作品,并且完美地去除了一般日本动画的各种过度煽情过度直白等一大堆问题的同时还彻底带动起观众情绪 9.8分★★★★★

49分钟前
  • qw0aszx
  • 力荐

所谓少年梦嘛

52分钟前
  • 抖啊抖
  • 力荐

为着她买下了所有的奇诺的小说版故事很美 the beatiful world

53分钟前
  • 微阳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