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夫人

欧美剧美国2020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罗丝·伯恩,莎拉·保罗森,玛格·马丁戴尔,乌佐·阿杜巴,伊丽莎白·班克斯,崔茜·尤玛,约翰·斯拉特里,詹姆斯·麦斯登,艾莉·葛瑞那,亚当·布罗迪,凯莉·卡特,格雷森·戴利,卡莉·斯泽恩,杰·埃利斯,梅兰妮·林斯基,珍妮·特里普里霍恩,南希·纳什,特蕾莎·帕夫林克,利亚姆·麦克唐纳,安德里亚·纳维多,丹妮埃拉·伯尔冈,诺维·爱德华兹,马西娅·贝内特,安娜·道格拉斯,罗伯塔·科林德雷斯,塔拉·尼科迪莫

导演:安娜·波顿,瑞安·弗雷克,阿马·阿桑特,劳瑞·德·克莱蒙特-托奈尔,加妮克扎·布拉沃

 剧照

美国夫人 剧照 NO.1美国夫人 剧照 NO.2美国夫人 剧照 NO.3美国夫人 剧照 NO.4美国夫人 剧照 NO.5美国夫人 剧照 NO.6美国夫人 剧照 NO.13美国夫人 剧照 NO.14美国夫人 剧照 NO.15美国夫人 剧照 NO.16美国夫人 剧照 NO.17美国夫人 剧照 NO.18美国夫人 剧照 NO.19美国夫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20:14

详细剧情

  20世纪70年代,保守派活动人士菲莉丝·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凯特·布兰切特 饰)领导了一场出人意料的反对“平等权利宪法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ERA)”运动。让我们通过她与一众第二波女性主义者——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m,罗丝·伯恩 饰)、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特蕾西·奥尔曼 饰)、雪莉·奇瑟姆(Shirley Chisholm,乌佐·阿杜巴 饰)、贝拉·艾布扎格(Bella Abzug,玛戈·马丁戴尔 饰)和吉尔·拉克尔斯豪斯(Jill Ruckelshaus,伊丽莎白·班克斯 饰)——重新见证70年代文化战争中最重要的一场攻坚战是如何永远地改变了美国当代政治版图。

 长篇影评

 1 ) 《美国夫人》演员和真实人物对比

《美国夫人》在每集剧情开始之前,即以黑底白字提示:本剧基于针对《平等权利修正案》(ERA)展开的政治斗争和争论期间发生的真实事件,出于创作和剧情需要,剧中部分角色、场景和对话均为虚构。剧情先不论,这部剧的演员对真实人物形象尽量还原,基本上做到了形似神也似。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部迷你剧中演员造型与他们的真实人物形象的对比。

原文链接参考,加上 维基百科

//www.eonline.com/photos/30738/mrs-america-cast-who-s-playing-who

//www.townandcountrymag.com/leisure/arts-and-culture/g31982629/mrs-america-cast-comparison-real-life-photos/

1、 Cate Blanchett 饰演 Phyllis Schlafly

两届奥斯卡奖得主Cate Blanchett,她还担任了该剧的执行制片人。

Phyllis Schlafly,生于1924,被称为“击败ERA的女性”。作为保守的伊利诺伊州的家庭主妇,她几乎以一己之力,挫败了“全国妇女组织”(NOW)中各位神通广大的女权主义者对ERA的推进,导致了ERA的失败,该失败被视为如火如荼的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准。Phyllis的反ERA运动直接改变了共和党在女性问题上的立场。美国现如今的保守主义思潮,也能溯源到Phyllis的那个时代。

Cate Blanchett 饰演 Phyllis Schlafly

2、 Rose Byrne 饰演 Gloria Steinem

Gloria Steinem,生于1934。是一位偶像级的女权主义者、记者和活动家,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的创始人之一,合作创办了《纽约》和《女士》(Ms.)杂志。

Rose Byrne 饰演Gloria Steinem

3、 Tracey Ullman 饰演 Betty Friedan

Betty Friedan,生于1921,被称为美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之母”。 1963年她出版《女性的奥秘》一书,揭开了第二波女权运动的新篇章。Betty在女同性恋和其他问题上的看法跟女权主义盟友们多有不同。但是,她是一位先驱者,共同创立了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并帮助创建了NOW。

Tracey Ullman 饰演 Betty Friedan

4、 Margo Martindale 饰演 Bella Abzug

Bella Abzug,生于1920,绰号“Battling Bella”,是来自纽约市的律师、众议员和妇女运动领袖,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的创办人之一。她精通政治谋略,主持了1977年的休斯敦全国妇女大会,并领导了卡特总统的全国妇女咨询委员会。

Margo Martindale 饰演 Bella Abzug

5、 Uzo Aduba 饰演 Shirley Chisholm

Shirley Chisholm,生于1937。1968年成为第一位当选为国会议员的黑人女性。1972年,她发起了一场开创性的民主党总统竞选,成为第一位黑人和第一位竞选大党提名的女性。

Uzo Aduba 饰演 Shirley Chisholm

6、 Elizabeth Banks 饰演 Jill Ruckelshaus

Jill Ruckelshaus,生于1937。是一位进步主义的共和党人,曾担任尼克松总统的女性权利顾问,同时也是美国民权委员会和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的成员。

Elizabeth Banks 饰演 Jill Ruckelshaus

7、 Ari Graynor 饰演 Brenda Feigen-Fasteau

Brenda Feigen,生于1944。一位女权主义律师和活动家。Brenda与Gloria共同创立了妇女行动联盟,还帮助创办了Ms.杂志。1972年,Feigen与Ruth Bader Ginsburg(如今的最高法院大法官RBG)共同领导新成立的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的妇女权利项目(WRP)。在WRP工作期间,Brenda为建立《平等保护法》中对性别分类的强化审查做出了贡献。 2018年的纪录片《RBG》中收录了对Feigen的采访,介绍了她的这一工作。

Ari Graynor 饰演 Brenda Feigen-Fasteau

8、 John Slattery 饰演 Fred Schlafly

Fred Schlafly是Phyllis的老公,一位比她大15岁的富有律师。在公开讲话时,Phyllis经常会感谢Fred让她这么做——她说这是为了激怒她的女权主义反对者而设计的噱头。

John Slattery 饰演 Fred Schlafly

9、 James Marsden 饰演 Phil Crane

Phil Crane是伊利诺伊州共和党人,他从1969年到2005年在国会任职,1980年参加共和党总统竞选,失败告终。他是Phyllis的一位强大的盟友。

James Marsden 饰演 Phil Crane

10、 Tara Nicodemo 饰演 Ruth Bader Ginsburg

Ruth Bader Ginsburg,生于1933。当今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臭名昭著”RBG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注定会成为客串之一。

Tara Nicodemo 饰演 Ruth Bader Ginsburg

11、 Sarah Paulson 饰演 Alice Macray

Alice是Phyllis的亲密盟友,是反对女权主义者的家庭妇女之一,是“爱丽丝梦游休斯顿”集的中心人物,常规角色中唯一的虚构人物。

Sarah Paulson 饰演 Alice Macray

 2 ) 《美国夫人》:从高歌猛进到折戟的10年,女权的至暗时刻

完整影评 👉 佛4 -《美国夫人 I》:女性平权激进吗?

欢迎大家在荔枝/podcasts/小宇宙app上搜索、订阅、评论我们! 请搜索【佛4】


2016年美国大选,希拉里惜败特朗普,这从根本上说,是她所代表和宣扬的民主党自由派价值,向基层人民普及的失败——明明多次民调都显示希拉里支持率更高,网络上、报纸上无数名人为希拉里背书站台,最后却惜败特朗普——这剧情,简直就和《美国夫人》一毛一样啊!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本土的女权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涌现出了各种女权活动家,平权运动气氛高涨,《平权修正案》一路凯歌;而正是这时,横空杀出了保守派活动人士Phyllis Schlafly,她创办了《菲利斯·施拉夫利小报》,并通过其强大的人脉关系动员各州的白人家庭妇女反对ERA和自由派的女权运动。Phyllis带领美国的家庭主妇异军突起,成为了一股让人始料不及、并且难以招架的反ERA力量,以一敌众,让本来胜券在握的ERA运动最终破产。

真实的历史故事

《平等权利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简称ERA),意在保障公民无论性别均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旨在改善薪酬平等,家庭暴力,孕妇歧视等。20世纪60年代第二波女权主义的兴起,ERA得到艾森豪威尔,尼克松,肯尼迪等总统的支持。

1972年 国会参众两院表决通过,需四分之三的州批准才能生效,即50个州里需38个

1973年美国已有 30 个州批准,民意测验也屡次表明大多数美国人都支持ERA

1973年Phyllis Schlafly带领保守派重回政治舞台,ERA在余下各州的批准突然变得困难重重

1974年缅因州、蒙大拿州、俄亥俄州批准

1975年北达科他州批准

1977年印第安纳州批准——至此共有35个州批准了ERA

1978年卡特总统签署联合决议声明,批准期限延长至1982年6月30日

1982年延长后的期限到期,ERA最终以三州之差宣告失败

1980年开始,共和党采取反堕胎的立场,撤回了对ERA的支持并致力于反对修正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Phyllis所领导的这次反ERA运动,彻底改变了70年代女权运动的走向,标志着上世纪6、70年代女权运动由盛转衰。至此,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走向没落,保守派重振政坛,传统家庭价值观重新回潮,美国由此进入了保守主义的黄金年代——里根时代。

美国夫人 vs 美国女性

尽管剧名叫《美国夫人》,海报上也将Schlafly置于胜利灯光下,但《美国夫人》其实是展现女性群像的作品,剧情跨越整个70年代,以Schlafly为主线承担主时间轴,呈现ERA运动的重要节点;同时采用多POV叙事,每一集引出她的对立阵营——女权阵营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视角,带出一些不同的问题点、政治处理方式等,由此整体形成一幅6、70年女权运动的全景。

历史上的ERA运动核心(相信我不需要标注她们谁是谁)

格洛丽亚(Gloria Steinem)

Gloria是一位光芒四射的、留着长发、带着标志性的眼镜的女权主义记者,巨大的人格魅力为她聚集了大量女性粉丝,是ERA运动中自由派的“门面”。但与此同时,她的美貌也是她的”负担“,因为大家都觉得因为Gloria有“pretty face”,所以才会有人听她说话。

这一点其实还挺讽刺的,因为“花瓶”这个词,本身就是男权用来物化女性的;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一书中提到“美丽”完全是一种“男性赋予女性的价值”,而现实中的女性反而是用这个标准来更加苛刻地要求其他女性,甚至还有很多人抨击黑寡妇的形象太美(向男权献媚),所以拒绝承认她是女权icon……

可是同样的问题反过来,男人会因为自己帅而在表现自己才能的时候感到羞耻吗?各大公司在夸耀着自己的“最帅CTO”们时,有哪一个CTO(全部是男性)会因此感到uncomfortable吗?

Gloria的主要诉求是堕胎权,也就是生育自由。在阐述她的主张时,Gloria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台词:

不是堕胎合法化了,堕胎才开始发生;关于合法化的选择不是堕胎和不堕胎,而是合法的堕胎和非法的堕胎。

看到这一段时,我不禁想为Gloria起立拍手叫好,但几乎同时,我又想到了另外两个最近在中国颇有争议的议题:卖淫合法化和代孕合法化。

同样的道理,卖淫是从合法化之时才开始发生的吗?代孕是从代孕合法化之时才开始发生的吗?身为女权主义者,我主张、并拥护女性自由且负责的处理自己的身体,不管是使用还是交易,不管是我的头脑、手脚、子宫、还是阴道。然而,现在的女权主流支持堕胎合法,却反对卖淫合法和代孕合法的——每当这种时候来临我又觉得自己非常割裂。

堕胎在中国是合法的,中国女人不用冠夫姓,很多人由此得出“中国已经做到了男女平等”这一荒谬的结论。演员陈冲曾经做过一次采访,提到在她刚长大的那个时间段的中国,其实男女真的是相当平等的,是“女性撑起半边天”的时代——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那个时候的“平等”实际上处于生产力需要而简单粗暴地抹去了男女之间的差别。就像我们的媒体鼓吹的那样:女性在疫情中是英雄,和男性一样勇敢、强大,而当疫情告一段落,女性就要回到“妻子”、“女儿”、”妈妈“这样的支持性社会角色中去。

贝拉(Bella Abzug)

Bella戴着眼镜、身材微胖,穿着嬉皮,但从外形上看甚至有点滑稽。她是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的创办人之一,早在60年代就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反战人士,精通政治谋略,可以说是非常懂得这个建立在男权核心之上的政治机器运转的方式。但在妥协和谈判中为女性争取权利的同时,Bella也在长期的政治博弈中变得“圆滑”,于是遭遇了一些对于她“不够激进”的批判。

我本人是经常被评价为“激进分子”的一类,所以渐渐地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你激不激进,其实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取决于谁在评价你。

在你20岁时决定要和真爱结婚,这不激进;但等你30岁的时候还因为没有遇到那个人而不结婚,就变成了激进;大家都生一胎时,你主张生二胎的权力,你是激进;而当大家都生二胎,你坚持不生,或者只生一个,也会变成激进——坚持日心说的哥白尼,在当时也是一个被烧死的“激进派”。如果说激进确有一个定义,那也是一个流动的定义,它不是是一个我们可以用来判断的条件,更不是一个我们可以用来批判的规则,批判别人激进的同时,你只不过在证明自己有多保守、多落后。

雪莉(Shirley Chisholm)

Shirley是美国第一位国会黑人女性议员和黑人女性总统候选人,她在女权主义者里的特殊身份让她成为了为贫穷的底层女性和非裔女性的代言人,她也是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的创办人之一。

Shirley的核心诉求就是她想成为一个黑人女性总统,所以她的阻力不仅来自于男性,还来自于女性。她在组织内部的争论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以上关于“激进”的观点:对Gloria来说,Bella是保守的;但对Shirley来说,Gloria也很保守,因为她认为“一个黑人女总统”太激进了,不应该成为她们现阶段争取的目标。但当Gloria说服Shirley将自己的一部分选票置换给白人男性议员,换取他对ERA的支持后,这个白人男议员又狠狠地摆了她们一道,拿着Shirley的选票投了否定票。

贝蒂(Betty Friedan)

Betty被称为“现代妇女解放运动之母”,著有《女性的奥秘》一书,主张“解放所有家庭主妇”,被认为是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的导火索。Betty的主张直接和Phyllis Schlafly针锋相对,《女性的奥秘》也被Schlafly在她创立的“美国革命女儿会”上点名批评。

Betty的丈夫为了更年轻的女人而抛弃了Betty,这就成了Betty的弱点:这个事实令她感到羞耻,而她作为一个4、50岁的中年妇女,对恋爱的渴望也更加让她难堪。Betty尝试约会,但约会的男人只对Gloria感兴趣;当Betty和Schlafly在大学辩论时,Betty在更衣室外面试图和Phyllis的老公Fred的调情,更是被无情羞辱。

Phyllis攻击她是一个弃妇后,Betty恼羞成怒、失去控制,当场反击Schlafly是一个女巫,自己恨不得把她绑起来烧死——“烧死女巫”一直以来都是男权迫害女性的举动的一种代表意向,所以当Betty说出这句话之后,现场一片哗然,之后的辩论环节兵败如山倒。

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一书中说:女权主义者就是在和自己体内厌女的部分作斗争的人——Betty正是如此,她深知道她那个喜欢年轻女人的前夫是厌女的、她深知道Schlafly攻击她是弃妇是厌女的,她也更加深刻地知道为此感到羞耻的自己也是厌女,但她却没办法战胜、也无法接受这部分“厌女的自己”。

这一点我真的非常能relate!就像我深知道对女性的体型攻击(body shaming)是厌女的,我深知道用外表去评价一个女性的价值是厌女的,我也更加知道我因为超重而自我厌恶是厌女的——但仍然,我没办法说服自己不去自我厌恶,甚至无法战胜体内的“厌女基因”也成了我自我厌恶的源头。

吉尔(Jill Ruckelshaus)

Jill是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中唯一的共和党人,她是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支持者,同时也是积极推动女性堕胎权的社会活动家。她是偏保守的共和党内的女权主义者,穿着打扮更像Phyllis Schlafly,而不是自由派;就连她与Phyllis之间的辩论,也是私下进行的,更偏向于是党内之争。

但是,恰恰是因为Jill作为一个常年活动在政治舞台上的工作女性,她真实地看到工作中女性的处境,才让她觉得女性应当在家庭以外的场合也展现出自己的力量,并且获得法律的保护,这使她成为了一个女权主义者。

Jill也许不尖锐,而是更多地依靠人脉、政治手段和温和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她的共和党身份也给了观众另一个看待平权运动的角度:同是共和党出身,Jill是“饱经男权制度洗刷”的工作女性,而Schlafly是在无关紧要的基金会“工作”的家庭妇女,她们之间观点的对立,来自于她们不同的经历和生活环境。当Schlafly对Jill说“淑女是不会受到性骚扰”时,Jill愤怒地反击:

They could be you. They could be me.

而事实上,Phyllis“从政”的第一天就遭遇了男政客的性骚扰:男政客对Phyllis粉色的裙子不加掩饰的赞美、揉肩抓胳膊等过度肢体接触、甚至暗示Phyllis在会议结束后去他的酒店。而在那个议员办公室里,当Schlafly被要求做会议笔记时,她抬头去看其他男人的表情,镜头一个一个扫过去,没人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女人无法身居高位,最多是个“秘书”。于是Schlafly假笑,站起身去拿笔,这时她回过头来看那些忽略自己、已经开始侃侃而谈的男政客们……男人们讨论的声音模糊下去,和窗外清晰的“ERA”的口号交织在一起,那一刻Phyllis的表情是复杂的,因为她知道自己正在遭遇性别歧视,但她却不能愤怒。

Phyllis Schlafly迷人的、标志性假笑

《美国夫人》中的不同女权运动代表都有各自的诉求,也有自己的政治处理方式,我们惊讶于女权主义内部竟如此分裂的同时,也惊讶于她们竟也可以如此团结。作为观众,以及另一个镜像世界的参与者,每当我看完一集《美国夫人》,我就会感到更加不孤单。我很难去完全讨厌其中一个角色,也无法完全赞同任何一个,我从每个人身上都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我的同伴。

世界从不分为彼此,你我永不孤身一人。Devided we fall; united we stand.


佛4 完整影评 👉 《美国夫人 I》:女性平权激进吗?

 3 ) 并非人人都能认识到自己的幸运(《美国夫人》分集剧评更新至EP08)

EP01

1968年,纽约激进女性(NYRW)成员在新泽西抗议当年的美国小姐选举。她们在场外将口红、高跟鞋、内衣、花花公子杂志扔进自由垃圾桶(Freedom Trash Can),反抗男权制社会用「美」的标准给女性套上枷锁。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这一标志性事件也直接导致许多人对女权主义者下这样的定义:丑陋、孤独、可悲的老处女。

女主Phyllis表示自己从未感觉受到歧视,将她人的不满与失败归因于她们个人的不努力。而她自己过着怎样的生活?她有姣好的面容(与主流审美一致),完美的身材,漂亮的学历,聪明的头脑,她有能为她进入政坛拓展人脉、提供资金的丈夫,家里有足够经济条件请保姆照顾孩子帮她减轻家务劳动的负累。在既存的社会构造中,她吃尽了性别红利的甜头,若想继续取胜,只能更加紧密地攀附、依靠、赞美男权,并帮助稳固这样的制度,使之屹立不倒。

而Phyllis面向家庭主妇的演说则直指她们内心的恐惧。她们不似Phyllis有学历有资源,若现有的male breadwinner模式被摧毁,她们甚至没有足够能力获得经济来源。她们没有role model,变革带来的未知令人不安,女性进入劳动市场并非仅凭勇气与热情。而这一点恰好被激进女权主义者忽视——在今天不也是依然如此吗,想结婚?你是男权制的帮凶。想生育?你是子宫的奴隶。

《美国夫人》讲述的是自女性主义运动开展以来一直持续至今的论争:自由派和保守派互相觉得对方可悲。一场婚姻,几个孩子,男权制就是这样将女性的姐妹情谊割裂。

EP02

第二集,聚焦女权先锋Gloria Steinem.

Gloria曾在傲骨贤妻第六季客串,出演她自己。当Alicia犹豫是否要竞选州检察官时,Gloria在一次演讲的后台鼓励了她,是相当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桥段。

读过Gloria的回忆录《在路上》。Gloria说,之所以选择“旅途”作为本书的主题,是因为“到现在为止,旅途都是压倒性的男性气质的地盘。男性代表了冒险,而女性代表了炉灶和家。”她写自己在印度的见闻,女性主义运动的实践,并从女性主义视角记述了她遇到的故事。一位爱尔兰司机曾经在等红绿灯时回头对Gloria和她的朋友说:“亲爱的,如果男人能怀孕的话,流产简直会被看作是圣礼!(Honey, if men could get pregnant, abortion would be a sacrament)”后来成为了一句运动中的口号。剧中也提到了这句话。

第二集所展现的,不仅是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割裂,还有同一阵营内的分歧。在自由派内部,有人认为应该团结家庭主妇力量,而有人认为应该立场鲜明地反对她们。这一点依然在强调intersectionality feminism的重要性——在同一集团内部,大家的诉求也各有不同。

最后一点是社会运动应该采取的姿态,包括如今正在行进中的女性主义运动,要有烤面包和打电话的耐心。

EP03

🔺聚焦Shirley Chisholm,第一位进入国会(1968)、第一位尝试赢得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1972)的黑人女性。

她的自传标题是Unbossed and Unbought,不被领导,不被收买。Shirley的这一人生信条也在EP03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女性必须代表自己发声,不能寄希望于男性政治家施舍的小恩小惠,不能满足于温和的交易。

她在大学时的辩论赛中就已崭露头角,教授建议她进入政坛,她说自己面临着“double handicap”,即身为黑人与身为女性的双重障碍——她在教育界工作十几年后才正式走进政治的战场。当女权主义者振臂高呼sisterhood时,少数族裔女性的声音沉潜海底。

🔺1989年,法学教授Kimberlé Crenshaw提出了“intersectionality(交叉理论)”,并在书中提出“黑人女性主义”。主张黑人女性的权利无法仅从“黑人”或仅从“女性”的角度来讨论,性别和种族的双重歧视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复合作用。当白人女性提出应统一战线时,黑人女性的遭遇则被定义为次级议题。

黑人女性作家Alice Walker在书信体小说《紫色姐妹花(The Color Purple)》中提到,如若有女性将自己在黑人群体中受到的性别歧视公之于众,会被认为是“阶级的背叛者”。在她的另一本讲述非洲女性割礼的小说《拥有快乐的秘密(Possessing the Secret of Joy)》中提到,发达国家女性对本国的阶级问题十分敏感,放眼国际社会的南北差异时却略显迟钝,这正是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主导女权运动的局限性。

🔺EP3中其他值得注目的问题包括

斗争应彻底还是迂回?应与男性合作还是决裂?适当的妥协应被鼓励还是唾弃?

投票权的重要性。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上街游行喊几个漂亮口号。EP03继续展现了保守派的团结一致与聪明出击。

EP04

🔺聚焦Betty Friedan,《女性的奥秘(The Feminine Mystique,也被译为女性的神话)》一书作者,NOW(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美国全国女性组织)创始人之一及首任主席。

《女性的奥秘》是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作品之一。书中论述20世纪50年代,战后的美国主妇尽管物质充裕,家庭主妇,却倍感压抑孤独。她们求助于心理医生,却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情绪,这一现象被称为“无名的问题(malaise)”。Friedan从二战后的历史背景、消费主义的兴起、教育和媒体的助推几个角度解释了该问题的成因,并阐述了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提出女性走出困境的唯一方式是寻求一种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职业。

如今看来这些论述在gender理论中并不算新鲜,但正如EP04里NOW其他成员对Friedan的评价:“我们被困在荒野中四十年,是她点燃了火柴”。

但Friedan同样存在她的局限性。EP04中她禁止女儿穿低胸装这一情节也可以看出,她在性议题上采取相当保守的态度。她在《女性的奥秘》中写道,女性奥秘的普及会使女性性欲“贪婪、耸人听闻、无节制”地加剧,色情文学变得日益露骨低俗。此外,Friedan因激进反对同性恋者而备受诟病,她将女同性恋者日益扩大的趋势称为“紫色威胁(Lavender Menace)”,并于1969年开除一位同性恋编辑(LGBT运动史标志性事件“石墙运动”就发生在1969年。),1970年曾尝试组织NOW成员公开同性恋身份,认为这将对女性主义运动的推进有负面影响。

🔺EP04中其他值得注目的问题包括

女权运动与Les运动关系之间的复杂性(在如今关于代孕的讨论中依然可以体会到)。一部分女权主义者为了对抗社会中“女权主义者都是同性恋”这一论述而刻意与女同性恋群体疏远。一些女同性恋者对于男性气质的戏仿与追求,使得一些女权主义者指责女同性恋文化强调本质主义与二元对立。

女权运动去中心化的重要性。之前也写过我之所以不喜欢果子狸和鳄鱼毛毛就是因为她们给女权诸多议题下了唯一定义。在美国夫人中,可以明显看出自由派和保守派两方组织的特征,自由派虽然也有焦点人物,但拥有话语权的人显然更多,讨论也显得更平等。而保守派这边基本是Phyllis独裁,也假意给她人机会,但这些所谓的合作都基于她个人对于权力的渴望。

EP05

Phyllis的自相矛盾。她反对ERA的行动是建立在维护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制度基础之上,然而她踏入政坛、闻名媒体、控制丈夫和孩子时又难掩野心。这也是为什么在两对夫妻辩论中她漏洞百出的原因。二元的传统价值观经不起推敲。

至于对面那对小夫妻,Marc Fasteau简直是女权主义者心中的完美男友吧!!好的关系是不被定义的、开放平等的。

然而他们1987年离婚了。。2000年Brenda写了一本自传叫Not One of the Boys: Living Life as a Radical Feminist(正如图3台词中那样,Marc说的,过一种激进的生活),2008年Brenda和她的同性伴侣Joanne Parrent结婚。(70年代初作为NOW成员如果被发现是同性恋身份会对女性主义运动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当初的Brenda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为集体理想做出了个人牺牲。)

这集还有个彩蛋,还未成为大法官的金斯伯格说“我不喜欢出风头”,有笑到!

EP06

聚焦Jill Ruckelshaus,温和派共和党人,曾在党内积极推进女权运动。当共和党不再支持ERA之后,Jill也曾奋力反击。1980年7月,在底特律举行的共和党全国大会上,Jill带领四千多名ERA支持者现场抗议。

正如剧中展示的那样,Jill擅长游说与演讲,1991年在全美女性政治联盟(NWPC)20周年纪念大会上,她回顾了女性运动的历史。“We’ve shown people what the power of women, united over one transcendent idea, can be. That yes, we can put aside partisan differences. We can put aside the things that would divide a political party into a thousand different factions.”是的,我们可以放下党派之争。我们已经向人们证明了女性的力量。

第六集中依然在探讨是否要为了“更大的目标”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白宫女秘书指控上司的性骚扰,但女权主义者们又确实需要那些民主党人的选票来推进ERA前进,以便从制度层面更好地改善女性群体的处境。今日种种来之不易,有太多女性为之做出个人牺牲。(包括Jill说她需要多次忍受其他政客的咸猪手。)

EP07

聚焦Bella Abzug,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之一,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她在年少时就曾在地铁站里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讲,此后一生都是一位积极的政治活动家。华丽衣着和色彩鲜艳的宽檐帽是她的标志,而这不仅仅是出于时尚的追求。Bella曾经说,“When I was a young lawyer, I would go to people’s offices and they would always say: ‘Sit here. We’ll wait for the lawyer.’ Working women wore hats. It was the only way they would take you seriously…After a while, I started liking them. When I got to Congress, they made a big thing of it. So I was watching. Did they want me to wear it or not? They didn’t want me to wear it, so I did.”戴上帽子,他们才会认真对待你。

EP07中通过Bella和Lily的一段争吵,再次展现同性恋议题在女权运动中的尴尬地位。Bella多次提出要为了长远目标而做出妥协,而这也让女同性恋群体觉得受到背叛。直到今天,在互联网上关于代孕的讨论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激进女权和女同性恋群体之间的对峙。

EP08

非常有趣的一集,一直作为Phyllis手中提线木偶般存在的Macray成为主角,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拥有这样一个夜晚——和对方阵营的女性一起喝酒,和一群lesbian一起唱歌,听女权主义者们讨论议题。她尖叫,她受洗,放弃日常的优雅姿态,忘掉厨房里的精确菜谱,摆脱Phyllis的控制与压迫。EP08中为我们展现的正是探索的乐趣,对岸风景并非真的如同想象中那样糟糕。

结尾处,大会上的众人一起高唱,我们终将战胜这一切,我们无所畏惧,我们不会再被离间,再被打败。令人动容。

 4 ) 选择裤装的她:争取的不仅仅是多一件单品的自由

当女性平权落到穿裤子合适与否这件事上,在现代生活里看起来是魔幻的,但在半个世纪以前,却是一个严肃的站队问题。

美国60-70年代,裤装被传统家庭主妇认为是不可接受的,甚至裙裤也不可以。

与此同时,东西两岸的自由派女性服装却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某种程度上来说,能不能按自己意愿在任何场合自由地穿上裤装,成为了那个年代的女性是否取得自由的一个标准。

当女性平权落到能不能穿裤子这件事上,在现代生活里看起来是魔幻的,但在半个世纪以前,却是一个严肃的站队问题。

从无到有的女性裤装史

直到27年前(1993年),美国政坛女性还会因为拒绝穿裙装而被禁止进入国会,半个世纪(准确来说是48年)以前,女学生在公立学校的着装标准仅限于裙子。

女性穿裤子的历史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久远,今日爱穿啥穿啥的自由来得并不容易也不是,它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的前卫和勇敢女性用一生为我们争取过来的。

贝蒂•弗里丹是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之母

20世纪20年代之前,女性裤装还普遍不被社会所接受。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部分青壮年男性被征召入伍,大量女性被逼走出家庭承担起那些原来由男性担当的工作,成为社会劳动力群体的主力军。

比裙子活动范围更大的裤装自然也成为工作女性的日常穿着选择,但也仅仅在工作岗位中。 在社交生活中,裤装仍然是被认为是不得体的,女性本身也并没有强烈意愿要去穿裤子。

裤装“推广大使”:Coco Chanel

虽然非其本意,但当年在法国多维尔度假区为了避免过分裸露而穿上帆船裤的Coco Chanel,无意间进一步鼓舞了全世界的女性群体穿起了裤子。

作为时尚icon的她的日常穿衣选择,对女性群体产生非常广泛且深刻的影响,也为裤子这个单品埋下了时装的概念,而不仅仅是出于战时的实用性考量。 当年她所穿的帆船裤(yachting pants),和我们现在日常常见的裤子样式其实还有相当大的差别。

宽松得看起来和裙子非常相像,更因为轻薄的材质而看上去有一点睡衣的感觉。

刚开始是作为女性在沙滩或者乘帆船出海时套在泳衣裤外面之用,这也是为什么它被称之为帆船裤的原因。

Coco Chanel后来曾经说过,后悔当年这样的随意地穿着裤子在公众场合露面,导致了后来很多女性穿着裤子在出席晚宴。 但这是后话了。

惊世骇俗的YSL Le Smoking无尾燕尾服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男性重新回归家庭,50-60年代和平时期女性的妻子和母亲角色再度被强化,裙装再次垄断女性衣橱。

以60年代作为时代背景《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穿得最多裤装的是“男人婆”苏西,甚至在酒会等正式场合也以裤装出席,这被视为是不得体和过于乖张的。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3季

而米琪则只有在非常休闲的情况下才会穿裤装,比如度假或者夜间朋友聚会喝酒的时候,在表演、晚宴和其他正式场合都是各种裙子配大衣外套。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3季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3季

但正如已经离开乔的米琪在自己的单口喜剧事业上混得风生水起,要求已经冲破家庭局限、在社会上创造过更多价值的女性重新回归家庭,必然会带来很多的不满情绪。

传统家庭职责(妻子、母亲)已经无法满足年轻女性,她们想要寻找除家庭外的更多的人生价值,这为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运动埋下了伏笔。

顺应时代的发展,Yves Saint Laurent在1966年推出的Le Smoking无尾燕尾服, 现在可能会被形容为“A爆”“御姐范”,但在当时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甚至很多酒店和饭馆都禁止接待穿这套无尾礼服的女士。

YSL Le Smoking Tuxedo

70年代变得激进的穿衣风格

相比起未来80-90年代的审美单一化,70年代女性服装风格呈现一种大爆炸状态。

款式、花纹及颜色之多让人眼花缭乱,没有一个占据大主流的风向,各种单品任意混搭,不同风格(奢侈、朋克、牛仔风、嬉皮士、东方异域风情)不断得到融合和再分解,是一个真正充满活力的年代。

这又与当时少数群体崛起的时代背景一致,黑人平权、LGBT性少数、女性平等,不同的阶层、种族,甚至地域(东岸、西岸和中部地区)都出现差异较大的穿衣风格,嬉皮士对东方(主要是印度)文化的过分热衷又增加可供利用的无限元素和主题。

较为年长的女性钟情于40-50年代的复古风,青年女性则始终对抗60年代过分浓重的嬉皮风,但无论是哪个年龄段,舒适和休闲几乎成为这个年代女性服装风格的一个核心基石。

相对于以往的定制概念,chic这个代表着放松和好看的潮流语开始盛行,隐含着平民化和普遍化(你不会用chic来形容高订服装和品牌对吧)。

1.Blue jeans丹宁十年

如果要在70年代选出一个单品成为集女性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百搭之王,牛仔裤必然在首选清单上。

直筒、喇叭、高腰、连身裤各种剪裁式样层出不穷,用色之多也达到了几乎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其中又以传统的丹宁蓝色牛仔裤最受欢迎。

1972年Levi's的杂志广告

《美国夫人》施拉夫利在华盛顿街头走向众议院的40秒时间里(第一集),游走在她身边的那些支持ERA的年轻一代中,身穿牛仔裤的女性占据了绝大多数(注意背后行人的裤子和颜色)。

第3集中在准备游街物料的自由派可以给到一个更为清晰的展示,肉眼可数的就已经有8个女生穿着蓝色牛仔裤。

各大服装品牌每季新出的单品不仅没有成功把牛仔裤挤下单品之王的宝座,反而积极围绕着它进行新品设计。女性消费者不仅购入更多的牛仔裤,也将原来就有牛仔裤搭配出新风格。

70年代之前,牛仔裤还只是仅仅作为一个功能性单品在工作场合使用,不会出现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

但得益于60-70年代揉合着朋克文化和嬉皮士文化的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兴起和蓬勃发展,牛仔裤受到大量年轻人的追捧,同时也引导着包括Levi’s、Lee在内的一大批原来主打功能性的牛仔裤品牌转变成为引领时尚的领军者。

牛仔裤成为自由派作为坚持个性、自我身份认同的一种潮流选择,70年代也被称之为丹宁十年。

任何一次的自由女性阵营聚集,身穿牛仔裤的女性总是随处可见。相反,以家庭主妇为主的保守阵营,几乎都是清一式的裙装(第2集)。

在这个时期,女性在各种场合穿裤子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尤其是东西两岸地区)。 迫于压力,美国政府于1972年通过了《教育修正案第九章》(Title IX of the education amendment),允许公立学校女学生穿裤装上学。

2.Jumpsuit连衫裤

在工作场合转成成日常穿着的单品不仅仅是牛仔裤,原先仅限男性的工装服也被华丽改造成红极一时的女性专属连衫裤。当时常见的连衫裤上身带有纽扣和大开领,下身有常规裤子的口袋,制作材质广泛,包括涤纶、棉和丹宁在内。

《美国夫人》第4集非裔女性群体在家中聚会中,身穿红色连衫裤的女生显得非常出挑。

连衫裤不仅作为日常搭配单品被广大自由女性所喜爱,也慢慢成为晚装的一种,但相对于日常穿着的款式,晚装连衫裤在材质和样式上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更修身,材质更为闪亮,且多为无袖。

3.Unisex大行其道的中性风

此处强行插入《老友记》硬广

70年代涌入职业大军的女性更多(1970年达到了43.4%),也有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进入高级管理层,职业套装也成为她们彰显权力和力量的一个手段。

早在1932年的时候,法国设计师Marcel Rochas就已经推出女裤职业套装(Pantsuits),将女性想要穿裤装和职业西装的两个需求做了完美结合。

和30年代偏向勾勒女性线条的pantsuit不同,70年代的套装设计不仅仅借取男性职业套装的外形,更吸收了他们大开大合的风格(宽松、oversize),“女强人”这个被男性特质所包围的职业刻板形象在这个阶段开始成形。

千禧年极简主义

今天离《美国夫人》所在的70年代,已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女性平权运动也已经到了以METOO为标志的第四次。

经过70-80年代过于浮夸的风格大杂烩之后,从90年代起极简主义在现代职业女装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千禧年更成为时尚界的主流。

《傲骨之战》第2季第2集玛雅所穿的Armani Collezioni职场裤装

这和近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职场天花板不断打破和传统的性别意识日渐模糊的时代发展背景是紧密相联的,整个商业环境慢慢偏向不再过于强调性别分工,而是更看重个人能力和商业价值。

2015年,纽约市委员会人权部宣布:

禁止企业对员工作出基于性别不同的着装及妆容要求,即是说,企业不能强制女员工必须穿高跟鞋,除非要求所有男员工也穿高跟鞋,或者除非所有女性员工都必须戴领带,否则企业不能强制要求男员工必须戴领带。

近现代的极简主义和70年代盛行的中性风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一种跳脱性别二元、以个人为核心、根植于现代快节奏高强度生活的一种反文化运动。

在这种生活哲学之下,现代女性的初装剪裁重新回归到舒适和功能性上,用色也慢慢精简到黑白灰米四色,样式简单之余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甚至以往被认为“不够专业”的牛仔裤也慢慢浸透到大部分工种上。

结语:无形的绳索

在一个假想世界里,如果有女权主义者建议把全世界的裙子都烧掉(甚至秉持着有杀错不放过的原则,不管苏格兰男士们的苦苦哀求,连kilt都不放过),我应该能理解这种极端的想法(虽然不支持)。

如果“我穿上丈夫那样的裤子(当作一个玩笑),会怎么样”这个念头不曾出现在女性脑海里,她们应该不会知道自己穿了一辈子的裙装,那些被社会交口称赞、带来丈夫甚至陌生男子赞许表情、甚至同性嫉妒眼光的或短或长的长裙短裙晚礼服,她们的整个衣橱,就是自己一打打造的黄金监狱,一个无法打破的无形魔咒。

正如《美国夫人》里那位美国历史第一位竞选总统的非裔女性雪莉•奇泽姆所说的:

被人操纵了太久,以致你们都感受不到身上的绳索了。

你要摆脱绳索,就必须先能感知绳索的存在。


首发:卷宗 Wallpaper

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5 ) 政治游戏和弱势群体利益

本来想从多方面来写自己看剧的感受的,结果写了“政治游戏和群体利益”这个小标题就码了这么多字。其他的等看完第九集再来回味吧!


政治游戏和弱势群体利益

菲利斯和Jill在酒店吧台线下对线的时候把真话摆到了台面上:it's never about equlity. It's always about parties.

在国内网络上常常看到有人这么抨击西方的LGBT议题(还有环保、保护动物等等):那些都是西方统治者为了转移大众注意力,转移国家矛盾而而故意设置的议题。虽然这番话紧接着的就是“因此我们不能被他们欺骗,不能把焦点放在这种'无关紧要'的议题上”这种结论,但不得不承认前半段话有一定的正确性。对于西方(常常指代的,其实也就是美国吧)政党来说,无论是LGBT群体还是有色人种,归根结底都不过是想要争取的选票对象;当他们提出这个议题,那么一定是想要获得这些群体的选票。剧里相应的一幕场景就是:自认最能play the politcal game的贝拉,当发现公开提及同性权益很有可能会阻碍继续推进ERA运动的时候,其实是主张撤下这个原本要提出的议题的。因此我说那句话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它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它忽略了这是个双方博弈的过程。无论是ERA还是Gay Rights,这种诉求不是凭空而生的,并不是忽然有一天政客发现了有那么一批人可以拉票,于是有预谋地组织了这种运动;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些群体早已长期存在,并且在如同贝蒂这样具有洞察力的先驱人物的启示之下,选择主动发声,才有机会博得关注,进而在艰难的政治博弈中去争取权益,实现从0到1。

前些天才看到了国内人大关于同性婚姻的声明,大概意思是说,来信内容大多都是一样的,都是复制粘贴,背后都是有组织的,(因此)不予考虑。我无法理解这个声明。其实对于一些持反对意见(反对同性婚姻)的观点,有一些理由我倒也认为有一定道理,比如说通讯录在中国与国外的处境有很大不同,西方国家由于宗教等原因有不少人对通讯录存在较强的抵触心理甚至迫害行为,比如剧中一个ERA女成员要求提出同性议题时的说辞就是“I want this (agenda) to happen so I wont be scared of being beaten to death evrytime I walk on street holding hands with my girlfriend ”(大概这个意思,渣渣转述);而中国没有这种十分恶劣的环境。但是类似“这些议题都是西方统治者为了转移大众注意力和社会主要矛盾”这样的话,我觉得他们同样只说对了一半。剧中第八集,在最后的选票大会上ERA提出的议题内容是:forbiding discrimination from sex orientation(渣渣转述x2)。在国内,也不是没看到过教师因为是通讯录而被辞退的新闻(2018年),而且有意思的是,想到这里我特地去翻了几页百度新闻(跟百度搜索一样,是聚合类的搜索结果),发现几乎都是百家号的野鸡自媒体在“报道”这件事,主流媒体中只有一家被网友认为是“歪屁股”的新京报有报道过。

差不多的案件,国内外的新闻 //new.qq.com/omn/20190115/20190115A11S1Y.html //3g.163.com/news/article_cambrian/F6FTATKD0535ATX0.html?from=history-back-list

然后我用通讯录作为关键词搜,再筛掉了垃圾百家号,发现搜索结果给的正儿八经的媒体门户网站只有7页。真有意思。通讯录群体里经常看到有人调侃:众所周知,中国没有通讯录。偏好娱乐和用户群体年轻化的社交媒体总给人一种社会对通讯录已经十分友善的假象,然后就会有人“理性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不支持也不反对;会这么说的我猜想还会包含着这样的前提:只要你不出现在我身边;只要我的儿子女儿不是;只要我儿子女儿的老师不是······再加上与LBGT利益诉求毫不相干的腐女文化、粉丝经济下的男男CP文化不时出现在大众面前,且微博这样的平台总会被沉默的螺旋裹挟,会进一步地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幻象。而且总会有人说,通讯录这个群体还想要什么?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好吗,又没有人上门来歧视你,还要得寸进尺?indeed, they are all very greedy people and they want more. They want to hold lovers' hands in public without fearing to be seen as aliens; they want introuduce their lovers to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 and recevie blessings; they want being known and treated as normal people by the young and the elder.

说回那条人大的新闻,其实我相信没有任何人对通过同性婚姻的提议抱有任何希望,只是这个回应看着实在是没头没脑。不过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这些复制粘贴的来信肯定都是别有用心。毕竟众所周知,我国没有通讯录,自然也就没有人歧视通讯录,更不存在什么通讯录的生存发展难题。退一步说,就算真有这样的群体,那他们的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比起来也不值一提了。套用菲利斯反对ERA的话术:不要把个人的不幸福归咎于社会问题;你是个通讯录而且受到了他人的不公正对待?那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毕竟我们这儿没人歧视通讯录,而且你干嘛非要告诉别人你是通讯录怪物?

 6 ) Gloria Steinam谴责本剧完全错误:Schlafly根本没有停止ERA,这样的错误伤害女权

//news.yahoo.com/steinem-smeal-why-mrs-america-130001154.html

Two years ago, I, Gloria, was sent two sample scripts for “Mrs. America,” a television series about the struggle to pass the Equal Rights Amendment. Its coproducers, Stacey Sher and Coco Francini, said the project was already green-lighted by FX, and asked if I was interested in being involved.

I read the scripts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whole premise was very wrong. Phyllis Schlafly and her followers were credited with stopping the ERA, rather tha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and other economic interests that stood to lose billions if the ERA passed. So I wrote back: “I respectfully decline. Yes, it’s good about Schlafly and her interest in military policy, but it comes off as a catfight among women rather than a battle between the ERA and economic interests.” I also sent these coproducers to Ellie Smeal, who, as 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 during six years of struggle in state legislatures, had learned firsthand that Schlafly was only window dressing. The anti-ERA fix was already in.

Two years ago, I, Ellie, became alarmed by the false premise of the sample "Mrs. America" scripts, and asked my colleague, Kathy Spillar, to reach out to the producers about our concerns. Public opinion polls had always proved that a big majority of American women supported the ERA, yet state legislators also knew it was opposed by the insurance industry, chambers of commerce,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 and other corporate lobbyists. Health insurance interests alone stood to lose billions if the ERA forced it to stop charging women more for less coverage, and since that industry was largely state-regulated, it had lobbyists in every state capital. Phyllis Schlafly and her antifeminist homemakers had been brought in to cover for legislators who were voting against the ERA anyway.

Of course, Hollywood can tell any story, regardless of history, but this one is being presented as fact, and has arrived in a perfect storm of circumstance. Months of COVID-19 lockdown have given the nine episodes of “Mrs. America” a captive-at-home audience, and reviews have focused on women’s hairstyles and individual rivalries, not the real reason state legislators voted against the ERA. And while “Mrs. America” depicts pro-ERA forces as slightly more diverse than Schlafly’s lily-white followers, and does introduce viewers to such black feminists as Shirley Chisholm, Florynce Kennedy, Audrey Rowe Colom and Margaret Sloan, it ignores a bigger reality. In the 1972 first-ever national poll about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67% of black women approved of it, and only 35% of white women did.

 短评

女权不是平权,有些权利本来就平不了,有些东西就不必对男人低声下气的说我们是平权了。^^

5分钟前
  • sweet 幻想...
  • 力荐

靠这剧做女权启蒙,效果不会乐观,否则你看短评区点赞最多的热门,“女权不是平权”?什么玩意?这是给女权主义者的进阶版教材。凯特的原型人物,一句话概括:用她所有的聪明才智、实干与野心,在她个人的狭隘局限里打转。作为野心勃勃,甚至可谓有长远抱负的高知女性,长期被丈夫忽略轻视怠慢,她的一切能量都在伺机爆发,而最终找到了一个荒谬出口:心机算尽、调动一切资源,反对一个能让她自身的性别与能力获得公平公正生存生长空间的《性别平等法案》。斯坦纳姆、弗里丹、谢丽几位女权领袖的画像也很360度,你不断看到她们的彷徨和盲点。谢丽选举中,女权内部的龃龉和倒戈也给我们教训:不要与虎谋皮,跟权势男性谈团结、合作、让步与折中。谢丽说的对:权力不对任何事让步,如果不追求真正的平等,就要永远乞求男人,拾其牙慧。我对谢丽肃然起敬。

8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改借那句耳熟能详的台词:女人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让这个世界回到该有的样子。

1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让她们去工作,让她们做不好主妇,也做不好外面的工作,哪里都失去存在意义。其实所谓女性解放,不过是为了经济价值,但最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这个举措后,都发生了什么鬼事。你歌颂一般的叫好,不过是自欺欺人。可不解放呢?去nmd吧,怎么可能不解放。

15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对于女性,究竟女权主义可以只是一个政治选择吗?

19分钟前
  • Eeeeeeeecho
  • 力荐

Phyllis Schlafly参政多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国防安全及美苏关系等问题上始终被当作花瓶,只有在投机的反平权事业上,才刷到难得的存在感;然而即便在此问题上身先士卒功勋卓著,她也从未进入共和党的权力核心、得到男性同僚的尊重,只能屈身餐桌底下分食boss们掉下的面包屑,一生得到的最高评价不过是“里根革命中的一个步兵”~这才是全面展现女性的困境,清晰描绘男权体系中女性面临的种种桎梏和天花板。

23分钟前
  • Nau
  • 力荐

全职家庭主妇请明白几个重点:1.女权争取的是群体利益,包括家庭主妇,2.女权希望更多人走出家门,但绝不是逼着你离开家庭,3.如果你感觉到了某种歧视,那是这个社会的挤压,是社会环境不重视家庭主妇的付出,不是女权主义造成的,请别他妈的随便甩锅,4.请永远不要忘记,你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是无数女权主义者用血汗牺牲换来的,不是你老公施舍的,所以,当她们战斗的时候,可以沉默,但请别哔哔赖赖的添恶心添堵。

27分钟前
  • 碎碎念
  • 推荐

几乎看不出时代背景,是不是意味着社会进步不大?

29分钟前
  • п,已限流
  • 力荐

男性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让女性内部分裂。女权运动最大的阻碍来源于女性内部,已婚女性和未婚女性的割裂,工作族和家庭妇女的对立。好讽刺,这正是我们在经历的现实

31分钟前
  • 哈哈哈
  • 力荐

1) 争取堕胎合法实质是在争取女性掌控自己身体的权利; 如果男人也会怀孕那么堕胎就是圣礼, 同理如果男人也会来月经卫生巾就会免费; 2)我尊重一位女性成为家庭主妇的选择, 但我更希望越来越少女性选择把自己束缚在家庭之中. Revolution is messy. People get left behind. 大魔王的角色极富有人格魅力, from breadmakers to breadwinners这句标语真聪明, 但也证明要争取男人真心加入女权运动中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们是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既得利益者。ep4双方正面交锋,Phyllis真是聪明,立即从丈夫那里获取了扰乱对方情绪的能力。格洛丽亚作为较温和的女权主义者屡屡受挫令人深思。女权团体内部的分歧和斗争也很有趣。

32分钟前
  • Oswin
  • 力荐

仔细听女主的演讲,很多观点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女权引起女性内部争议的地方。我们声称女权是使女性拥有可以选择的机会,你可以外出工作也可以当全职主妇,可又有人指责你甘愿囿于厨房与家庭是被男权奴役使然,同理也可以女性爱美(身材样貌化妆品)为例。作为一个边走边学的女权主义者,很多方面我立场坚定,但很多问题我也在摸索,在男权话语背景下真的有不被影响的自由意志吗?反女权的女性是在捍卫自己的权利还是捍卫自己作为男性附庸的权利?喜欢这部剧和几位卓然演技带给我的思考,点名表扬Cate,一个毫无疑问的女权主义者,在平权成为大势所趋的当下,选择出演一个这样反女权的角色。

36分钟前
  • Lanita
  • 推荐

真的好。另外我一开始看的时候以为ERA早就通过了,毕竟也不是啥激进的法案,现在gay都能结婚了。结果我前女友说她专门查了一下,ERA时至今日都没有通过,还在扯皮。我就觉得好绝望,Gloria Steinem都是上一辈女权主义者了,感觉说起来都是历史,yet we are still fighting the same fight and not winning。今天也是有点想吐呢。

41分钟前
  • 濛大板儿
  • 力荐

“精灵不会再回到瓶中。”

46分钟前
  • 千鶴子
  • 力荐

大魔王也要横扫电视圈啦哈哈哈哈哈哈,香蕉姐金牌辅助。还有罗斯拜恩…!姬爆了姬爆了。

49分钟前
  • 野生动物
  • 力荐

Schlafly的言论姿态就是今天反对派的照妖镜:身边即世界,看不到更广阔的社会还有被歧视的女性就以为社会歧视不存在;无根据揣测污蔑女权寻求的不是平权是特权;希望把女性束缚在家,美其名曰保护。他们有的也在现实生活中郁郁不得志,只有通过污名化女权博得同流者关注;本来温和的谈话因他们一再挑衅变得激化,正好扣上女拳的帽子。但他们的论据又是如此偏激而可笑:他们认为女权发展产生了一些矛盾,所以女性的争取不具正当性;他们指责女性压榨了男性的资源,可他们的策略不是帮男性争取资源,而是炮轰女性的争取;或者指望女权主义把无论男性女性的问题全都解决,在一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然后坐享其成。反女权主义并不是一种主义,它不成系统,只驳论不立论,只质疑不建设,作用仅仅是指出女性主义理论现有缺陷并帮助其不断完善发展而已。

53分钟前
  • 法外之徒
  • 力荐

同意Gloria Steinem本人对该剧的评价。总有一些势力做出一些表面上你想看到的东西,让你去忽视你真正需要的东西、忘记你为之抗争的东西,这些势力才是最可怕的敌人。

54分钟前
  • The 星星
  • 还行

这部剧目前(第三集)为止,最让我起鸡皮疙瘩的一幕就是,支持ERA(平等权利修正案)的女性(多是年轻未婚女性)队伍 和 反对ERA的家庭主妇队伍 在相反的楼梯上互相回头凝视对方,那一刻不得不思考是什么把拥有共同命运的她们分裂到如此地步呢。不过转念一想,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她们都共同意识到了女性需要站出来为自己的利益呼声呐喊,意识到了女性参与政治的必要性,意识到了权力的重要,哪怕是不同方向的楼梯,只要向上走,尽头到达的也是同一个地方 The fight is not about Equality. It’s about Power

59分钟前
  • 🌟
  • 力荐

我说。这部剧不是在讲反女权。而是说如果一个女权主义者不女拳或者反女拳,反对和男性斗争的话,自己争取女权的路会变得多么崎岖。

1小时前
  • 棕毛巨贵二大爷
  • 力荐

本季最佳,看哭好几次。一个人不可能通过背叛自己的性别取得真正的成功。

1小时前
  • 荞麦
  • 力荐

Too good to be true

1小时前
  • kerenfang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