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诗行

剧情片其它2017

主演:胡安·马加略,托马斯·德尔·伊思塔,曼努埃尔·莫龙,伊西娅尔·艾斯普鲁,胡利奥·晶,安帕罗·诺格拉,贡萨洛·罗伯斯

导演:阿利雷扎·哈塔米

 剧照

遗忘诗行 剧照 NO.1遗忘诗行 剧照 NO.2遗忘诗行 剧照 NO.3遗忘诗行 剧照 NO.4遗忘诗行 剧照 NO.5遗忘诗行 剧照 NO.6遗忘诗行 剧照 NO.13遗忘诗行 剧照 NO.14遗忘诗行 剧照 NO.15遗忘诗行 剧照 NO.16遗忘诗行 剧照 NO.17遗忘诗行 剧照 NO.18遗忘诗行 剧照 NO.19遗忘诗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2 04:56

详细剧情

  The elderly caretaker of a remote morgue possesses an impeccable memory for everything but names. He passes his days showing corpses to those searching for their lost ones and tending to his beloved plants. When protest in a nearby city breaks out and the militia covertly raid the morgue to hide civilian casualties, he discovers the body of an unknown young woman. Evoking memories of personal loss, he embarks on a magical odyssey to give her a proper burial with the help of a mystic gravedigger who collects stories of the dead, an old woman searching for her long-lost daughter, and a hearse driver tormented by his past.

 长篇影评

 1 ) 随笔

对他者死亡的戏谑 对于绝望本身的享受 他者的绝望 一种庆幸 地狱式的黑色幽默

他者的悲哀紧承自然音 寂寞的平静 生活常态的写真

超常的记忆力 却难以记住人名(个体的定义)聚焦于事件发生本身 一种超脱于个体定义的记载者 博尔赫斯小说

“为什么他们要给我减刑” 人对自己丑恶的淡化

墓园是充满遗忘和记忆的地方 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从叠的镜像对于暴力的淡化

巨大的手掌

关注关注以外的关注

活着的人独自为自己的故事寻找结尾 每个故事都需要一个结尾

墓地埋藏各种各样的身份 政治和文化责任

捡拾滚动的水果 有目标和热情的人

南美洲吃尸体的蜜蜂

忘记已经忘记 遗忘中的遗忘 想起忘记 意味着想起没忘

遗忘中的遗忘是真正的遗忘

鲸和十字架 上天堂的鲸

寻找他人的故事 人的探索

遗忘自己是谁的上帝

宣传

摩西分红海

不得不的遗忘 水杯在失衡的边缘

 2 ) 世界会遗忘,可终有人记得世界经过的痕迹

大约在半年前,看到一个电影博主推荐这部电影,评语是什么已经不甚记得了。唯独记得我被一张截图深深吸引住了,那是鲸第一次出现在天空上的镜头,老人背对着镜头,

三次打开过资源,都没有看到鲸出现的部分,昨天终于一口气看完。当看到鲸的出现的一刻,感觉竟和当初看到截图时有相似之处,毫无预兆、震撼、寥寂,加上鲸鸣声声,于是遍地悲伤。 多次打开未能看完,因为开头着实平淡,而且看不懂_(:з」∠)_所以第三次是边注意屏幕边记下里面的线索(虽然很笨拙但无疑让我注意力更集中了)——啊果然还是喜欢充满隐喻的叙事手法。 我喜欢这个故事。 开放而克制的叙事方式,可以容纳更大的解读空间。看了几篇很好的影评,弥补了我在知识背景的漏洞,例如开头的诗歌,结尾的音乐,“遗忘”所指代的历史背景…… 刻意淡化社会背景下营造的超现实视象,让故事变得深刻而动人。宛如发向虚空的一生枪响、遨游于天际的鲸、穿透建筑滴落下的雨点、一次又一次的鲸鸣、不知多大多深的地下档案室、帮助老人撬锁的神秘少年。以及树立起与现实背离的“违和感”,从第三个人物(狱友)出场后,会发现在这个故事中,拥有最清楚且准确记忆的人只有老头,是那种时间概念都精确记忆到了某个具体的数字,249个周日、2679天、第997次挖坟等。再到后来,老人遭遇暴力只能撒谎,以“遗忘”来保护自己;去申请下葬许可,负责人是一个每隔一段时间就设置一个闹钟提醒的但总忘记原来要去做什么事的老人,两个人在狭隘幽暗的空间对话总是伴随滴答的钟表走动的声音。一切都在嘲讽名为“遗忘”的人性特质。 我们记住了什么?我们该记住什么?我们该如何保持记忆? 老人背负过去的记忆,决定为被遗漏的女孩尸体举行葬礼,是挽回,是拯救,也是延续。故事的最后,我想,即便随着老头的寿终正寝,但大海会记得,重生的鲸也会记得,而将来陆地上的人们只能在悲哀空灵的鲸鸣中找过去。 获救的鲸跃出海面的一瞬间,小提琴声——维瓦尔第的《四季-夏》突然响起(去搜才发现大多数人应该在其他场合都听过“春”的那部分),很激烈、急切,甚至有点咄咄逼人,以至于我尚未反应过来这段配乐的意义。

最后有个细节不太明白:老人被暴力对待后徒步回家睡觉,为啥突然起身用枕头套套住自己的脑袋才能入睡?镜头一直停留在他侧卧抓住自己的左臂的画面上。还有两次拍到老人屈身在浴缸里的场景的含义?

 3 ) 鲸鱼叫了

这部电影是B站首页推荐给我的,标题只有以中文和西语写下的它的片名,以及它上映的年份:2017。然而视频的封面吸引了我:老人从一处隘口向外看去,一头鲸鱼飘浮在云端。于是我将它下载下来,并决定在没看过一部电影的其他一切——导演,国家,奖项,剧情简介,影评,评分——的情况下“生吃”这部电影。只有这样,才能延续这次相遇的气氛。

整部影片确实有一种如诗的感觉,节奏舒缓,色彩柔和。在很多时候,导演并不像大多数电影那样,让镜头跟随着主人公,而是把镜头固定起来,任由他走出画面,或者干脆用大特写聚焦在某个细小的物件上。这种克制的叙述方式事实上把观众从快速频繁的镜头切换中解放出来,使人得以有时间思考“主线”之外的东西,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影片中能看到死亡和遗忘这两个主题。然而不同于同年上映的《寻梦环游记》,《遗忘诗行》的主人公——独守入殓房的一位老人——并没有迫切地设法逃避遗忘和死亡。因为他似乎在影片的一开始就是一个被遗忘者。不仅与他共事多年的朋友对他的过去一无所知,连他自己都说不上自己的名字。然而,他却能在访客来扫墓时,清楚地想起对方曾是自己多年前的狱友,并清晰地背诵出自己曾为对方代笔的家书。因此,这种自我遗忘更像是有意为之,而非老弱所致。事实上,这种自我“毁灭”的激情,在全片很早的地方就有闪烁:老人进屋时,背景里的电台播报着鲸鱼自杀的新闻。在那则新闻中,主持人表示,不清楚为何这种地球上最聪明的哺乳动物会选择自杀。而这或许也是本片要探讨的问题。 由于我历史知识的欠缺,以及对影片背景信息的不了解,我在观看时并不知道它描述的时代背景,然而从其中频频出现的游行、竞选等字眼,可以窥知其世并不太平,秘密逮捕与处决或许也并不少见。或许这部分解释了生的欲望为什么遭到压抑。不过,即使除开这一点,也可以从神父的致辞、百姓对死者亲友的慰问中看到影片中的社会文化对此世短暂,来世永恒的信仰。 全片的“片眼”就在第三十九分钟。一阵响亮的鸣叫过后,老人缓缓回头,硕大的鲸鱼从窗外游过。 在我看来,鲸鱼象征着一种彼岸的启示。它是死去的大海上的灵魂,已经脱离痛苦的尘世,进入永恒而自由的死的王国。鲸鱼之死象征的并非美的逝去,而恰是美之永恒的达成。在这一情节之前,老人从被打砸过的房里拾起一枚蓝色鲸鱼耳针,而在看到鲸鱼之后,他开始全力为停尸于此的一位无名年轻女子筹备葬礼。于是,老人从对自己生命的无谓投入到成全他人之永恒上来。 影片结尾,这一工作完成,老人乘车来到海边。在几头鲸鱼的遗体旁伫立。眺望海面。一头鲸鱼从水中漂亮地跃出。全片唯一一处配乐激越地响起。全片终——这部电影本身也把自己的美在结束的时刻彻底绽放出来。 马孔多在下雨。 鲸鱼叫了。

 4 ) 證明什麼

"冷酷與記憶缺失似乎形影不離,但在一段較長的集體歷史的時間範圍內,歷史卻對懷念的價值發出矛盾的信號。太多的懷念(古老的冤屈)令人怨氣難平。和平就是為了忘卻。為了和解,記憶就有必要缺失和受局限。如果目標是為了有一個空間來安度人生,那就必須讓某些不公正的事體溶入更廣闊更普遍的諒解,也即無論哪裡,人們都對彼此干下了傷天害理的事。⋯這類影像邀請我們去注意、去反省、去了解、去檢視掌權者就巨大災難提供的辯解是否合理。誰造成苦况,誰應對此負責,是情有可原的嗎,是不可避免的嗎?我們到目前為止接受的某些事態是否需要受質疑?與此同時,也須明白道德義憤就像同情一樣,是無法強求以行動來處理的。"

以桑塔格在《關於他人的痛苦》中所析的記憶的矛盾與局限試回望片頭引用的策蘭的詩句,世界的離棄是為了前行的沒有道理意義的對記憶的離棄,而"我來背負你",背負的或不是你為不平的呐喊甚而為期承繼的哀榮,如果那樣,成為亂墳崗上的無名英烈更顯你的光華。背負的或僅僅是確認你曾活過的死亡,另一個名字,另一對父母,另一張出生證明,如同證明墳墓的廣廈下還有人間的街巷,證明冷凍尸箱後還有溫暖的子宮,證明山間長過草木,擱淺的鯨群曾在遠洋里唱和。《遺忘詩行》

 5 ) 马小盐:《遗忘诗行》——献给无名反抗者的影像诗句

很多时候,一部人类史,便是一部胜利者的历史。本雅明因此在《历史哲学论纲》里写道:“当下的统治者正从匍匐在他脚下的被征服者身上爬过”“纪念无名者比纪念知名者更为困难。”在本雅明看来,忽视了无名者的历史,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不仅仅是胜利者的历史,历史的缝隙里亦填塞满籍籍无名者因争取自由而被湮灭的血迹。与本雅明所倡导的“历史的构建是献给对无名者的记忆“相呼应,”伊朗籍新锐导演阿列热扎·卡塔米的处女作影片《遗忘诗行》,正是一部试图从电影语言的角度,给人类历史上无名的反抗者打造一座影像丰碑的影片。


一位忘记了自己的名字的年老的入殓房管理员,一位喜好听死者故事的瞎眼掘墓人,一位运尸车司机,一位总在每一个月最后一星期的周末寻找自己因游行而失踪的女儿的母亲,构成了整部影片的无名者星丛。他们活着,却被四处弥漫的黑暗的死亡气息所笼罩。影片开始不久,一个男子来墓地祭奠他的母亲,却在这庞大的国家墓园的死亡迷宫中迷路。他请求入殓房管理员带领他去寻找母亲的墓地,入殓房管理员却认出了他,亦道出了他为了生存,蓄意遗忘的多年前自身所犯的罪孽。祭奠者曾是一位因杀人而入狱的罪犯,最终却成为恶政的帮凶:他因帮助当权者掩盖秘密处死的政治犯的血迹,从而获得早释。这个片段告诉我们,白发皑皑的入殓房老人,虽然是一个遗忘了自己姓名的无名老者,却是记忆的化身,他铭记反抗者的正义,亦铭记威权的血腥与帮凶的平庸之恶。


在年轻人游行抗议的非常时期,老人管理的入殓房因需要存放反抗者的尸体,而被暴力部门入侵,他们殴打、质询、捆绑老人。威权暴政惧怕民众对其所犯罪孽的目击。所有的眼光与看见,都是“违法”之物。在狂乱抛尸的第二日,老人发觉入殓房的冰柜里,留下一具无名女尸。这是“遗忘中的遗忘”,是权力机构疯狂抛尸中被遗忘的一具尸体。年老的入殓房管理员,就此成为《索尔之子》中的男主人公一样的人物:在生命随时都会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索尔执拗的认同一位死于纳粹毒气室的陌生孩子为自己的儿子,入殓房老人同样执拗的认同尸体冷冻室里死于反抗的无名女子为自己的女儿;老人和索尔一样,想给无名死者一个体面合法的葬礼;老人和索尔一样,想要通过死者之死获得意义,并使生者获得救赎。


老人找那位长达五年时间寻找自己失踪女儿的母亲要来出生证明,他给无名女子编写人生经历与死亡档案,他给她举行葬礼,他把自己早已购买而来的墓地作为无名女孩的墓地。就此,这位无名的反抗者,成了老人和老妇人同样死于反抗的孩子。那些被暴力机构像流浪狗一样血腥杀害、胡乱掩埋、没有名字、没有故事的人,在两位老人举办的葬礼之后,由“无名者”转化为“有名者”。


影片里有很多超现实主义镜头:空中飞翔的大鲸、雨水滴露的邮政大厅、深不可测迷宫一般的死亡档案室。海岸边七条大鲸搁浅的消息,遗落在地的鲸鱼耳环,从头到尾鲸的故事与人的故事彼此交织。对人类而言,这种大型哺乳动物屡次在海岸边“集体自杀”的事件,实在让人惊骇无解。科学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之一是:鲸鱼是一种群体性动物,如果其中的一只遭遇危险,会向同类发出求救信号,别的鲸鱼因此会不畏死亡的前去救援。显然,影片的导演,对这一解释颇为痴迷。鲸鱼的救援是向死而生的救援。入殓房老人给无名女孩安排的葬礼,在人类社会的黑暗时期,显然要冒着丧失生命的危险。死亡的无名女孩,与老人、老妇人、运尸司机、掘墓人这些无名者,皆是在危难之时,鲸鱼一样互相施予援手的同类。


整部影片对话寥寥,几乎没有反抗者与暴力机构的血腥的直接冲突,有的仅仅是侧面叙事:老人与掘墓人关于死亡的对话、老人与运尸车司机的对话,老人与寻找失踪女儿的老妇人的对话,老人与官僚上司的对话。老人的时间是最为古老、质朴、直观的时间,它以太阳的升起与落下来衡量,而非钟点、月或者年。时间对老人而言,是《一千零一夜》式的时间,他铭记人类生活的每一天。当身带隐秘罪孽的祭奠者问:“我多少天出狱?”他答:“2679天”。当官僚上司问:“你在这里工作多久了?”他答:“7686天。”由此可见,从影片的开始,导演就试图讲述一个关于人类死与生的1001夜般的循环式故事:老人和掘墓人都在计算着他们所挖掘的墓坑;掘墓人必须在聆听过死者的生存故事之后,才肯给他们挖掘;无名的死于反抗的女孩,占据的是第一千零一个墓坑。至此,一千零一夜式的死亡叙事已经结束,生者的故事就此开启。葬礼之后是婚礼,而婚礼是孕育新生命的起点之一。


影片里也有很多讽喻性镜头:在相对开放期间回国的老父亲,直到临终之际,才能见到与他分别了十八年远在海外的女儿;葬礼邀请函的背面便是总统竞选的四处张贴的小广告——虚假民主的反面,即是被迫害而死者的的隐秘葬礼。老人无字而仅有划痕的书写与无处可寄的笔记本,都是身处压迫的所有无名者对暴政的反抗与铭记。虽然这是一部特意模糊了时间与空间的影片,观众不知道故事发生于何时与何地,但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昆德拉在《笑忘录》里曾借着男主人公米雷克之口言道:“人与权力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所谓的“遗忘诗行”,无非是为了从遗忘中打捞记忆,并铸造记忆。影片看上去与智利有些关系,但我想篡改一下托尔斯泰的名言,我想说:“不幸的国家都是相似的”。人类所有的暴政都是相类的,就若人类所有的苦难都是相似的。在我看来,阿列热扎·卡塔米的之所以拍这部影片,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熟知他的祖国(伊朗)三十多年来渴望自由的民众艰难的反抗史。他想通过这部魔幻与现实互相交融的影片,给世界上所有被损害、被压迫、被侮辱,为了自由而付出生命或勇于付出生命的无名者书写一首影像赞歌。


无名的反抗者被湮灭的历史,需要所有人参与书写。电影导演亦然。正如这部影片开首的题词,那是德国诗人策兰的诗句:“die welt ist fort , ich muss dich tragen”,翻译过来便是:“世界已经离去,我承载你“。对蓄意被湮灭的无名者的历史而言,记忆,所有生者尚存的记忆,是最好的承载体。

 6 ) 创伤与遗忘

这是一部小众而诗化的电影。片中充斥着诗中常见的意象与隐喻,让人难以琢磨。

选择午后来看这样的一部电影,实在是对自己抗睡能力的挑战,哈欠不知打了多少个,爱人在某一两个瞬间也撑不住到太虚幻境逛了一会。

内部观影,也看不了二遍,只好豆瓣上补补课,看了几位豆油的评论,方才知晓影片产生的历史背景来源于70年代的智利,皮诺切特实行的17年的独裁统治,期间3000左右的异见者或者遇害,或者失踪。

而这些异见者们彻底被正统的历史书写所遗忘,变成了无名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可是对个体家庭所带来的这种巨大的创伤,如何可以被残忍的遗忘?

究竟历史应该由谁来书写?权力的拥有者还是历史事件中的个体?当权者选择遗忘,可个体创伤者会选择永远铭记在心,就像片中的主角老人,记得狱友做的恶,记得在监狱的天数,记得每周都在墓地徘徊的妈妈是第249周过来找她的女儿。

当今的世界,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会在个体身上存留下印记,业力使然,有因必有果,轻率的遗忘与掩埋罪恶只能是徒劳无功,有朝一日终究恶臭会从土壤中逸出。

而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善恶标尺。鲸鱼接到同类搁浅的求救信号,尚且奋不顾身前来营救,何况是人类,这便是片中主角老人执着的为无名的女孩举办一场葬礼的缘由所在。

当今的社会,当今的科技文明开放程度,历史究竟会由谁来书写?

或许我们可以从片头策兰的诗中找到答案。

“世界已离去,我承载你……”

 短评

独裁的手掌立在文明荒漠骇惶人间,反抗的尸体滞留历史殓房籍籍无名。掘墓人无眼,葬礼上看得见凶手;守墓人无名,材料里写得出姓氏。鲸鱼翱翔天际,寻找滩涂上搁浅的同类;老头举起明灯,探寻被遗忘苦难的典籍。孤身对抗荒谬系统,迟暮撬动集权大门,滚着轮胎的男孩倏忽长大,男孩唤作信念,浇灌记忆。

3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Venice2017# 本届第二个五星!伊朗导演的处女作竟然是智利题材,有着极其精到的对政治话语的把握,遗忘、记忆、历史与现实的主题在少言寡语的守墓人身上完美统一。处理极为节制而且形式感真是到位(超现实的段落多了点)。导演电影语言意识极强,前途绝对不可限量,好好发展成就不会亚于萨金塞夫!

4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遗忘尸行【中字度 /s/1c2fFJQ4 码 sipt 小娟】

9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可能更多的人会留意到大漠中伫立着的“五指山”劫后余生,呻吟的蓝鲸划过天空,空荡的前挡迎着冷风,此类等等,魔幻现实往往就是将现实的一切罪恶化作触手可及的梦,让观者自己选择沉默抑或觉醒,伊朗导演的殇,穿过智利历史的痛,让世界另一头的我们,看到的可能是镜像,也可能是似曾相识恶的平庸

1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8.0】感觉有点太刻意,不过摄影是真的美,随便截一张图都和油画一样,主角都仿佛油画里的人物一样,真是如诗如画。

14分钟前
  • FrozenElsa
  • 推荐

政治高压的社会环境里,反叛者的故事注定要被掩埋。

15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遗忘里的遗忘,才是真正的遗忘。” 遗忘之尸,遗忘之诗。

17分钟前
  • vivi
  • 推荐

2018电影节@影城,智利乃至拉美残酷历史的悲鸣,淹没在逝去的年代里那些消失的身影,沉默在迷宫般的故纸堆,生如孤独游弋在深海的鲸,沉重悲切的呜咽,带来大洋深处的信息,为逝去的同伴迟迟不愿离去;影片细节讲究,墙上画也是鲸,屋门放的是守护与引导亡灵的阿努比斯之犬,反光镜所见如定格的老照片

18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正直的人会忘记自己的姓名,却不会忘记在这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黑暗者会记得自己的姓名,却会忘记自己曾经做过什么。影片很沉闷,语言很少,却是满满溢出的对暴政的控诉,对虚假民主的控诉。没有一滴血,没有一个直接的暴力场景,鲜血却溢出屏幕。

23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细腻写实的伊朗导演遭遇拉美魔幻土地,混合的气质是另一番新的气象,成熟的影像风格和沉重的叙述完全不似处女作品。通片是超现实以及符号,殡仪馆的故事串联起家国历史,这部作品真需要导演现身解读,到底什么是超现实下的现实。用通俗故事承载碎片化诉求,鲸鱼搁浅的情感力量又将碎片拧成一股线.[B+]

27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伊朗导演Alireza Khatami的处女座。获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费比西奖-最佳处女作奖

28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1.几处魔幻的场景太精彩,伫立沙漠的巨型沙掌和游弋在天空的哀嚎鲸鱼,惊呆我了;2.对于拉美历史的缺失丝毫不影响我对影片的喜爱;3.地下的资料室犹如一个黑洞,想要探知,人就会被吞没消失;4.无论生前如何,死亦永恒;5.结尾搁浅的鲸鱼群,它们寻死。

3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BIFF# 伊朗导演的西班牙语片,生与死、葬礼和婚礼交织,好几个段落有阿巴斯的影子(起初不露脸的掘墓人、滚动的橙子和轮胎)。飞翔的海豚作为唯一的超现实元素感人。『记得忘记不是忘记,忘记忘记才是真正的遗忘。』

31分钟前
  • btr
  • 推荐

7.几乎没有迫害殴打的镜头,却无处在说残暴,有人极力抹去罪行,却抹不去普通人的记忆,而且这种记忆知道什么该遗忘,什么该永远都记得。几处超现实镜头不经意出现,却惊艳。缓慢的人物动作言语让记忆凝固。

34分钟前
  • jude_chen
  • 推荐

B+ / 荒漠中的诗无尽头,海边的鲸鱼马戏团,地下室的幻梦墓园,随风而逝的残影余像。玻璃窗分割复制,低机位掘土镜头,房间与冷柜的双重空间遗忘。一开始觉得堆砌感过甚,之后魔幻现实中的一切在不断呼应连缀中获得了诗意的合法性。80后伊朗导演处女作居然如此克制地拍出了南美奇幻历史气息?

39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却忘记不了每个存在的故事和精确到细微的数字 影像是伊朗风 可是故事却充满了南美的魔幻主义 存在 死亡 政治 和世间的所有纷扰都在一方墓园中暗淡寂静下来 只有时间不会遗忘

42分钟前
  • doherty
  • 推荐

夐绝的诗意!越是非常的时期,越容易看到应景的电影。通片犹如在溺水后海马体缺氧神思混沌,但迷走神经的回路依然本能地向自己暗示着求生的情感信号。前赴后继牺牲身躯护卫巢穴的蜂群、长歌当哭依旧从容搁浅的鲸群……将记忆湮没在无垠宇宙中、蓄意屈服于磅礴暴力的人类,远不如那些向死而生的动物!

43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力荐

3.5;消匿于历史罅隙的微末个体,化身冰冷数字徘徊于尘埃档案,鲸鱼掠过的那抹天空颜色,最终停留于也曾温润鲜活的年轻躯体,符号意象纷繁堆砌;一出民族集体失忆症,如百年孤独中仿若从未发生的屠杀,马孔多四年多的雨意外降临,伊朗导演在南美的文学作品和土地滋养中,也获得神奇的魔力。

4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沙漠盛开的手掌,天空遨游的蓝鲸,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佐杜洛夫斯基,魔幻现实主义后继有人。那些消失在独裁年代的人并没有被遗忘,纵使没有名字,但每个逝者都有一个故事。

4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沙漠盛开的手掌,地上矗立的孤坟,鲸鱼在天空哀鸣,尸体于地下腐烂。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54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