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乾隆第一部

台湾剧台湾1991

主演:郑少秋,赵雅芝,江淑娜,周霆坤,张庭 Ting Cheung,黄文豪,李欣,薛汉,于恒,黄冠雄,丁仰国,李海兴,赵子华,刘文斌

导演:范秀明

 剧照

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2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3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4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5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6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3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4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5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6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7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8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9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28 13:24

详细剧情

  三次出行,三段邂逅,三段传奇。以戏说的形式描述了乾隆皇帝(郑少秋 饰)微服出行过程中,遇到的奇景奇事,从诗情画意的江南到神秘的西滇,结识朋友,偶遇佳人,趣事不断。或是纵情山水,或是身处险境,或愉悦或失落。在这过程中,体会皇帝的得意与失意,取与舍。  故事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江南除霸》、《西滇风云》和《宫闱情变》。三段故事的女主角性格各不相同,一个是盐帮帮主程淮秀(赵雅芝 饰);一个是欲向乾隆讨杀父血债的侠女沈芳;还有一个是江南刺绣女金无箴。在河山间,在惊险事件里,穿插着乾隆与这三位女子的感情纠葛。本片自开播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十大经典港台剧之一。

 长篇影评

 1 ) 繁华过后成一梦——四爷

生在80头上的这一代,少年时候就认识了四爷,那时候年纪小,还不能懂男女之间的情情爱爱,所以记忆里最多的是四爷的潇洒、四爷的大气与四爷的江湖气。那时候看的是热闹,从程淮秀到沈芳到金无箴再到续集的邱罔市与姜辛,看到都是打打闹闹的场面,没有认真体会过他们的情感与辛酸。
重温《戏说》,以现在的年纪再看四爷,看到更多的是打打闹闹的繁华过后,他的寂寥与萧瑟。紫禁城皇宫他是万万人敬仰的皇帝,堂下有一干朝臣替他分忧,后宫更有三千佳丽排遣寂寞,甚至他要人生人就生他要人死人就死,何等的风光与尊贵!可也正是这风光与尊贵将他锁在了这豪华的牢笼,他的调皮、他的不羁、他的热情统统被这牢笼锁住,除了给别人看的威仪,再没有其他的光华。
贾六、宝珠、春喜的存在对他或许是个安慰,但不是知音啊!后宫三千佳丽或许会有知音人,但他不放心啊,那一个个女人身后都有着这个族、那个派的牵扯,他生在帝王家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都是提防,所以终是未能全全交付的遗憾。有时候难免感叹活得太累吧!因为对于他,先要做皇帝,然后才能做自己。纵如此,四爷还是让自己过的开心,早上起床逗贾六开心,上朝之前到大臣们聚集的殿堂窗前偷听,面对老臣十年如一日的八股陈凑不耐烦的翻翻白眼,默默随他背诵折折袖子的小可爱,与春喜开个小玩笑……日子似乎还过得去。这是不可多得的生活智慧,如果不能改变便学会享受。
宫里的四爷不是真的四爷,太架势了。出了宫的四爷才是真的四爷,不管是混混也好,马贩子也好,有那么点威仪,有那么点贵气,有些风流,有些才气,有些油嘴滑舌……骨子里的他被解脱出来再带着点习惯成自然的帝王架势,便有了十足的气场。
这样的四爷再加上吃穿不愁的阔绰与事事尽在掌握的气度,很难有女人不爱吧!这样的他遭遇了淮秀,那个无一处不美的女人填补了他心中长久以来的空虚,仿佛干涸之地遇到春雨滋润一般,他兴奋的像个毛头小子,焦急地等她得帖子,等了一天一夜后终于等到的欣喜,为见心上人而特意穿新衣服,为送心上人定情之物而失去冷静与主意,约会对方不到而表现的焦躁、失落……这是我们在什么样的年纪才有的激情?这是我们遇到怎样心仪的人才有的冲动?他不是没有踌躇过他的身份,但两情相悦的喜悦带给他那份想要得到的渴望,让他情难自禁。正是那句歌词“一世的聪明情愿糊涂”。
淮秀之于他是失落在别处的半颗心,如今终于找到了拼成了一个完整他,他如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完整一般珍惜着淮秀。旱湖一夜,淮秀悄然离去使他没有机会对她承诺与交代,于是急急忙忙地选礼物,那是想告诉淮秀他的对她的珍惜,他对她不是游戏,而是想要负责和一定要负责的珍惜。他怀着这样的热情却找不到淮秀,夜闯盐帮也未见芳踪的焦急与难掩的不安,为什么会不安?或许是为对淮秀的不确定。终于觅得芳踪却听得“旱湖一夜万劫不复”的答案,顿时心灰,却依然留下了定情信物。以四爷之精明冷静又岂会不理解淮秀当时“万劫不复”之心,只是当时他已钻进了“一腔热情被辜负”的牛角尖,哪还有冷静的余地去思考?他看到被索拉旺欺负后哭的淮秀,恨不得找人算账的愤恨,“不想说便不说”的包容与怜惜。尘埃落定之后他去看淮秀,开口就说,这两天在盐漕总督衙门忙着公务没有及时来看她。这是在向她解释,并不是以帝王身份对她的冷落,而是太过忙碌。
然而,他这样珍惜着的淮秀却对他说:“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而那萧郎是盐帮。若那萧郎是个活生生的男人,他或许还有带她走的理由,可那却是盐帮,是淮秀发誓要身许的盐帮。他还有什么理由带她走?他怪她太过冷静,她忍不住哭了,他最终还是不忍,不忍辜负淮秀的期望,独自踏上归途。临别他四处搜寻她的踪迹,终是放不下啊。
回京继续在金碧辉煌的牢笼里过以往的快乐生活,才发现一切都变了,他真切的尝到思念之苦,所以淮秀来了,他说他满心感激。感激那个他珍惜的女子给了他同样的珍惜,或者是感激上天终是待他不薄。对于感情,他是这样的知足啊!然而,她还是走了,皇帝留不住她,四爷也留不住她。或许他自始至终都是知道的,只是宁愿糊涂,留一丝幻想罢了。雕栏玉砌的宫廷只他一人的孤寂,京城大街上他唤不回爱人的萧瑟,是最真实的四爷。或许,淮秀还是四爷的淮秀,四爷仍是淮秀的四爷,但隔的何止万水千山啊!所以,四爷提起淮秀,只是“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是“心系但不能相守身许的”遗憾吧!怀着这样的伤到后宫找寻得到安慰吗?知心的钦主儿还要说一句“还有程淮秀”!他唯有苦笑。
他在深宫只知苗族造反,下令去平,平定了,苗族送女子进宫。恕妃,单纯没有心机,实实在在地让他欣喜了一阵子。然而总是这样的单纯的女子在宫中也不能单纯看待,因为即便她不是阴谋,围绕着她的也不乏阴谋。他是失望的吧!失望的逃出宫去。遇到沈芳,本以为是风花雪月的浪漫璇旎,却没想到还是劫难。
他不喜欢赐人自尽,他也不是杀人成瘾,他反而是难得的仁慈,大臣上的折子,动辄斩啊、轧啊的,太过残忍,他挥笔改为自尽,那是不忍之“仁”,好歹保个全尸吧!这样的仁慈却被臆想成“他喜欢赐人自尽”,他听到这话时是否觉得自己可笑?不仅可笑而且可悲。因为善良,他觉得他愧对沈芳,想在身边弥补,却没想到越发的弄巧成拙。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她,她刺他,他不躲。一个帝王能为一个小女人做到这些,已经够了。然而面对一个真心爱着的女人,他本能的是以一个男人的立场在思考,所以他觉得歉疚。那一刻他说他宁愿是个马贩子,那是对一个流泪的女人真心的怜惜,因为只有那样他才有资格安慰她吧!他想起她说“一寸相思一寸灰”,怎能不灰心?他派去平定苗乱的官竟然滥杀投降的苗人挑起争端,他制定的政策不能按照他的想法执行,他让她爱的女人满心伤痕的浪迹江湖,他以为他已是仁慈却没想到还是残忍。那不只是对情的心灰,更是对天下力所不尽之处的心灰。
他是皇帝,是各方面条件都不俗的君子——四爷,他有很多女人,但他想要的却要不到。这是身为帝王的无奈,是四爷更深的无奈。终于,有个金无箴可以做伴,但她还有个可以为她付出生命的岑九,他自卑了,在那个莽汉子无所顾忌的爱情面前,身为风流帝王的他自卑了。因为他不能没规矩,不能像他那般的爱,所以他放了金无箴放了岑九,唯独没有放过自己。他说过:“放了她,放过自己,终生不看她的刺绣。”但他最终没有舍得不看她的刺绣。
春喜说,最苦的是万岁爷。他听了是欣慰的吧,至少还有个小丫头能看到他的苦,他的无奈。他一次次的经历,一次次的渴望,不过是想找一个人,可以向她倾诉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的苦、他的怒、他的喜、他的悲而已,但最终还是枉然。一生的遭遇向谁诉?不是史官笔下僵制的自己,而是自己心中有血有泪的四爷。他一直在寻觅,一直在失望。
他在盐漕会谈的时候拍桌子骂“错在乾隆”;他在见老刺猬的时候恨“乾隆怎么用这样的官!”在康乾盛世的一片颂扬声中,他如此苛责自己。即便天下仍有不治之处,我们又怎能忍心责怪这样一个四爷!
这就是四爷,用嬉笑怒骂,掩盖了最真实的自己,因为那里有寂寥、有灰心、有思念、有血有泪,而这些对于一个帝王而言有损威仪。所以,他将“痴和怨掩埋”,做一个万人期许的皇帝。放眼望去,天下尽属于他的江山,都载不动他的悲哀,有限的岁月中,等不到那个诉说平生的人,“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繁华过后成一梦……”一首《问情》传唱着他的寂寥与萧瑟。
如果可以遇到,我不想遇到这样的四爷,我宁愿遇到少年记忆中意气风发的四爷,哪怕有些花心,哪怕有些风流,哪怕是见一个爱一个的用情不专……
PS:《戏说乾隆》主角们终于写完了,其实四爷我不大想写,因为以一个女人的思维去写男人,怎样客观都难免偏颇。而我也不想善解人意的去理解四爷的苦,享尽齐人之福就要受相应的苦,这是取舍之间的等价交换。我是女权主义吧!一定是的。纵如是说,假如让我在做皇帝和做岑九之间选择,我想我会选做岑九。因为人人只看见做皇帝的好,不会同情做皇帝的苦,反而更能理解做土匪的无奈与苦楚。做为俗人,我需要在世人这样的理解,更需要有一个可以相守一生的人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生活。这么看来“宁做土匪,不做皇帝”不是一句假话。为这句真理向四爷致敬。

 2 ) 伤心桥下秋波绿,曾是惊鸿照芝来

——记那让我哭过,笑过,更无奈过的他们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美丽如此,高贵如斯;优雅如此,出尘如斯。“典雅似芙蓉,高贵如仙芝”,人如其名——赵雅芝。从三岁第一眼看到她的白娘子,便彻底沦陷在她的美目巧笑中。她的眸似磁石,吸走了我心中的所有防备;她的笑如春风,吹皱了我心中的一池清水。从那时起,甚至连她的名字都还不知道,便每日心心念念的只有白娘子的样子,从此心中只驻停她一个人的影子。 就这样过去了十二年,我以为当爱变成一种习惯,便无法改变。谁知让我看到了和她在一起的他。英俊如此,轩昂如斯;儒雅如此,潇洒如斯。那个在舞台上永远都如夏花般绚烂,让人未到天凉便忍不住赞叹:“好个秋!”的男人——郑少秋。 他的出现让我原本坚持了十多年的“芝迷”头衔显得苍白,让我因自己信念的动摇而踌躇不安,让我在众人的群起攻击中孤身抵抗,也让我在彷徨之后做出了无悔的选择。我是秋芝迷了,不是么?曾几何时,我也不想把这些所谓的身份分的那么清楚,可是现实总是让人无奈的,尤其是“信仰”碰撞的时候。 迷上秋芝,可不似对白娘子的一见钟情。对于他们,我可是细水长流的点滴积累,就好像他们两个也应该是一部又一部的戏积累起来的革命感情。不知为何,儿时的我很讨厌看《戏说乾隆》,若不是为了我心心念念的美女,可能我正眼都不会瞄一眼。现在想来,真怪那时的懵懂。若我早些年便有如今的慧根,那该少走多少弯路呢?也不至如今这般,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心境一连飙升几个境界,多大的起伏啊……不过能怪我么?有小孩子听得懂“中体西用”的吗?什么叫“不三宿桑下”,什么是“三千人不如一个人”?至今把《戏说》反反复复看了几十遍,但每一遍仍能有不同的收获。宋项如老先生倾其三十年功力写成的剧本,并不是那么容易参透的。所以,连男女主角的对话都听不懂的幼小的我,又怎可体会个中那“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的无奈、心酸与不舍呢。儿时对这部戏的唯一印象,就是我家的美女外加一个总是色眯眯的看着我家美女的男人。呵呵~其实我的感觉也没有错啊,芝姐不也指着照片说这个男人是“大色狼”嘛!孩子的心总是最单纯的。 《戏说》的三段情,真是无需赘言。单单从那么多朋友写的戏说续,大家对戏说的热情就可见一斑。真的是魂牵梦萦难以忘怀呵~淮秀与四爷,沈芳与马贩子,无箴与皇上。无论是谁和谁,终究是我们的秋官与芝姐。于哪一对,都不可能我心不怜,甚至少许微词,也是我所不忍的,即使我偏爱秀四。忘不了盐帮大堂旁那送别的小屋,淮秀秀眉轻蹙,面带娇羞却目光坚定:“旱湖之约,终生不悔。”忘不了承德塞外那飞扬的尘土,沈芳眉头深锁,梨花带雨得痛彻心扉:“天涯海角,我会记得你。”忘不了皇宫藻云轩那夜凉如水的晚上,无箴眼波流转,温声细语令人心驰荡漾:“皇上,会怀孕吗?”忘不了在京城街市上,四爷那一连九声的“淮秀”,失魂落魄;忘不了在承德的塞外上,四爷那句“如果我是个马贩子那该多好”,无比扼腕;忘不了在皇宫的石阶上,乾隆疼惜的说:“你代岑九一死,天下人必不待我”,无可奈何……最忘不了的是故事的最后,主题曲响起,乾隆一人立于紫禁城的中央,镜头逐渐拉远,往事清晰浮现……纵使帝王又如何?辽阔的背景下,他亦不过是拥有血肉之躯的凡人,且比凡人更无奈。爱情始于最绚烂时,却因宿命无法相伴。然而有心相守,也是另一种天长地久。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情由《戏说》而起,却远远不止于此。自此之后,我便苦苦搜寻他们合作的每一部戏,共同出席的每一次活动,一起登台的表演,即使二人擦肩,那也至少出现在同一场合。若说看《戏说》时曾兴奋于二人缠绵的吻戏,那么其实我后来更偏爱他们点滴的细节,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却更加真实和生活。 七八十年代真是个太美好的年代。于他们,那是青春飞扬,激情挥洒的年纪;于我们,那是从镜头内外都可以看到二人的亲密,毫无顾忌。一部《大亨》,撇开结局,圆了我们所有的梦想。虽然至今不曾有完整版面市,但从各处搜罗的零星片段,阿良和阿芝从相识,相知到相许,整个过程一如我最美好的期许。尤其是身着西服的他在身穿白色婚纱的她的脸颊上印下的深情一吻,美好的似梦幻。不似淮秀与四爷的相许,阿芝可以名正言顺的对阿良说:“我是你太太。”除了《戏说》,最让我不敢触碰的便是《楚留香》。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楚蓉的爱情,本该如同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只因Fans间的冲突被硬生生撕扯成那样,同时撕扯的也是我们的心。对于楚大哥在沈慧珊的墓碑上刻下“爱妻”而蓉蓉没有,我是怨恨的。对于楚大哥因对慧珊的愧疚而对慧琳好而忽略了蓉蓉,我也是怨恨的。可是当他怀抱为爱而死的蓉蓉,眼角流下的比黄金还珍贵的香帅的泪,还有那样风度全无潇洒全无的大吼蓉蓉的名字时,我心中再多的怨恨也没有了。因为,慧珊死后,他可以很快恢复,他可以潇洒一如往昔。然而蓉蓉死后,即使从颓废中醒来,他也只能千山独行,他无法面对朝夕生活的环境与朋友,因为那里处处有蓉蓉的影子。都说秋官和芝姐在戏中的关系是与他们的现实一同成长的。在蓉蓉眼中,楚大哥便是她的大哥,是她的唯一,那样毫无顾忌的依赖,那样无怨无悔的付出,正如当时阿芝是初出茅庐的小妹妹,而秋官已有一定的江湖地位。秋官教芝姐做戏,让芝姐惦念至今。连她也不能否认,今时今日的成功,少不了秋官多年的协助。有秋官在旁的芝姐,无论演戏还是唱歌,总是更加沉稳。她是遇强则强的人,需要有人带一下。提到秋芝合作的八部戏,怎么可能少的了《飞鹰》,这部二人唯一的大团圆。虽然过程也是一如既往的波折,但是看到最后的最后,在山顶上仅仅相拥的二人,看着热泪盈眶的丁岚,听到他在天儿的耳畔说:“你不是倪天儿,你是我丁岚的好老婆。”……以为这样也便是一生一世了。 戏外,有1979的桑巴,有1981年慈善运动会,有1981星光熠熠劲争辉的TITA舞,有1987TVB群星璀璨二十年台庆上二人黑白礼服宛若王子公主般的主持……我喜欢二人合照时,秋官总是很有默契的一揽阿芝纤腰,而芝姐也毫不避讳的“回应”,就像TITA彩排时那样,短裤热衫却分外自然,或者像飞鹰花絮照那样,多么“有爱”的第三只手啊!单看如今的芝姐,真让人不敢相信她也有那样奔放激情的一面。如今期望这样的情景再现,无疑是种奢望。 犹恐相逢是梦中。 2005年5月12—5月14日。三天,三天如梦似幻的瑶池盛宴,至今仍使我百提不厌。为何至今我仍对这场郑少秋家传户晓演唱会念念不忘?是因为他那样深情款款的唱着“在很久以后,会陪着你的人是我”?还是因为他一边弹奏钢琴一边悠扬的唱着“忘不了忘不了”?还是他站在高架台上唱着“爱人结婚了”?还是他为了纪念霑叔唱了《上海滩》?不是,都不是,甚至都不是因为他和她合唱的《明明白白我的心》。真正令我震撼的,是在最后的最后,他牵的,只有她的手。“一王四后”是早打出的噱头,但最后上台谢幕时,他自始至终紧握的,是芝姐的手。是偶然?是习惯?抑或其他,我不想深究,但就那一瞬,我感觉自己心底最深处的柔软角落被狠狠撞击,眼泪就那么不受控制的夺眶。她说他因为排练而瘦了许多,他哭了;她亲在他的额头,他说“在这里盖个印”;《倚天屠龙记》的音乐响起,他说“周芷若在这里”,隔着雯女,牵了她的手过去。从台上到台下,就连庆功宴,在他身侧的,他握着的,都是她的手。我喜欢看他们比肩的样子,好像对着世界宣誓只有他们两个。演唱会的结尾,其他三后都换上了便装,唯有他和她,丽人华服,那样的璀璨夺目,一如当年。 其实从01年起,从新加坡演唱会,到台湾的楚留香宣传,再到《名曲满天星》,他们有很多交集。单独把05演唱会列出,是我心所偏。新加坡演唱会秋芝为时四分钟的经典对话已无需多言;《名曲满天星》里他们“共并肩,心不变”让我也有爱在心内暖的感觉;而在台湾宣传楚留香时接受采访的一小段,让我至今记忆深刻。在谈到台湾有什么美食时,芝姐正在一边思考一边说,而秋官此时很可爱的贴近身来在芝姐耳边悄声说:“WAMISUA”,虽然至今我也不知道说的是何美食,但芝姐随即心领神会的表情,是那样的默契,专属于秋芝的默契。 今夕何夕,不见良人。 孩子的心总是很简单,不明白大人们为何有那么多的不得已。以前总认为俊男靓女就该在一起,曾经那么好的两个人为什么不能任性一次,就像我们希望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老去,而我也在长大。多多少少明白了个中因由,知道人生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所以现今每每想起他们,脑海中第一个跳出的词居然是无奈。真是无奈,世事无常多,奈何缘尽情未了。这恐怕是人世间最令人遗恨的事情了。 他们是知道我们这群人的,所以会有他说的:“告诉她,我想她,你们亲亲她。”会有她说的:“下次见到四爷的时候问问他,四爷还记得淮秀吗?”当我们在为他们的感情扼腕叹息时,殊不知他们也在闲聊时叹息我们是帮傻孩子呢…… 也许童话永远都是童话,它永远不会发生在现实中。可是不是说了,希望在人间么?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我说了 离别不会伤悲 这是我对你唯一的欺骗 因为我最喜欢你的双眼 那么美 不适合掉眼泪 你要好好的去飞 不需要对我想念 我会默默的留下右手边的座位 有一天 当你看过世界 再决定你降落的地点 而我也会继续的 奔驰在这长长的街 左手边是我的心 右手边没有谁 为了你再寂寞我都可以成全 因为我相信 说过了再见 一定会再见

 3 ) 莫道不爱,只是当时太茫然——《戏说乾隆》之李进


李进是个痴汉子,痴的可气、痴的可恨、痴的可怜、痴的让人不能不恨不能不唏嘘!太多的人对李进有太多的鄙夷,爱的太不男人,太上不了台面了!但试问天下情窦初开之人有几人会爱?有几人懂如何去爱?我们对爱情的理解与包容又有几个不是从“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遗憾中成长起来的?所以,看李进不能太过苛责,也不能用圣人的胸怀去看,从草莽痴汉的角度去看,或许对这个男人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观。
盐帮掌堂在今天看来应该是行政中心的功能,内外的应酬与打点、人事的调整调度都由掌堂来负责的,这样的人物即便不是八面玲珑也是需要几把刷子的。而李进也不是无缘无故当上盐帮掌堂的,由此可见抛开盐帮二把手的身份,李进也是个相当了得的人物。这样的人物落得横死的下场,只能说是情字弄人。
李进唯一的错就错在不知道该如何去爱。他在淮秀之前没有爱过,不懂什么是两情相悦的爱,他与淮秀青梅竹马、风里雨里比肩作战,他对淮秀是毫无质疑的爱了,所以他救淮秀,他为淮秀挡刀,他帮淮秀打理盐帮尽心尽力;他以为淮秀不避男女之嫌的照顾他,依托他信任他打理盐帮,便也是爱了。并不需要多做解释与说明。这虽有点一厢情愿,但对于一个从未体会过爱与被爱的莽汉子来说,这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没有四爷出现,他们也许会这样过完一生吧,但四爷来了,而且毫不掩饰对淮秀的欣赏与好感,即油嘴滑舌又附庸风雅还带着痞痞的江湖气,这样的人物即便不是情敌的关系,一个刀光剑影里打滚的莽汉子也不会有什么好感的,顶多是见面客气,留份情面。但不巧的很,这人偏偏是情敌,所以李进在醋海波澜中连这份客气维持的也勉强了。以他的价值观判断,四爷这样的人是靠不住的,而且是配不上淮秀的。我想四爷若能对他经点心,让他心服口服,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但四爷是贵人啊,从来只有别人经心他的份。所以注定的结局无从改写。
而淮秀在他面前也从不掩饰对四爷的好感,这在他看来就已经是背叛了,这种感觉越强烈,嫉妒之心便越明显,淮秀虽有气却只是隐忍,实在忍不住了只让赵管事向李进传达自己的意思。我总在想若这时淮秀肯与李进好好谈谈会不会不一样呢?可感情的事哪有如果呢!哎!淮秀去了旱湖,李进一夜未睡,疯狂练剑,那挥的不是剑而是自己的嫉妒,那满腹的怨气化作了满园的剑气,让人看了胆寒。若此时他肯让自己冷静,而不是放任自己嫉恨,或许也会是一样的结局吧!面对遗憾的结局我总是会想或许,这是不忍啊,不忍看这么个铁汉子就那样死不瞑目啊。
他怨,怨淮秀怨的看似没有道理,但在他的意念里却是满腹委屈的理直气壮。他以为他和淮秀只是从没有明说的爱情关系,虽从没有明确讲过,但两人是心照不宣的。但此番淮秀却似乎是利用了这点,连句解释都没有,直接撇开了她,奔四爷去了。存着这样心思的他又怎能不怨?旱湖一夜,他的心碎成万片,他忍不住质问淮秀的行踪,但这理直气壮的质问更惹的淮秀不快。她对他说“我许了你了吗?我和你睡过了吗?”在淮秀的立场看他这是无理取闹,但在李进看来自己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啊!这样刚硬的汉子,窝着一股子去喝酒,能喝出什么好事?!于是盐漕有了争端,于是江湖有了传言。这样的不争气,另淮秀更恨其不争,他却只道淮秀有了新人开始嫌弃于他!他和淮秀始终缺乏一场心平气和的沟通啊!这是遗憾也是必然,因为他私自压下四爷给淮秀的帖子,并派人刺杀四爷在先,只此一事,以淮秀的性子而言,出了反感也还是反感。
他坐牢,淮秀叫他安稳,他气,而且极端的气,甚至连漕帮帮他越狱他都答应了。那时他已不是原来的他,因为妒火而失去了理智,接近疯狂了。不能怨谁,是他自己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出不来了。这时候若他肯在牢里安静冷静的想一下,即便不能想明白感情,也应该以大局为重才是。只能说嫉妒心害死人啊!而李进偏偏还是个嫉妒心很重的男人!要命!要命!
其实我有时候想,李进真的爱淮秀吗?若真爱他岂会如此不了解淮秀?若不爱又使什么逼的一个尚算优秀的男人死于非命?因为满腹的委屈?混迹江湖若是连这委屈也忍不得,那他如何做得盐帮的掌堂。所以,只能是爱。只不过爱的太过笨拙,就像初识爱情滋味的毛头小子,心里越喜欢便越想表现,但越表现便越惹得姑娘不高兴,最终弄巧成拙。
李进不过是个平凡的莽汉子,他有优秀之处亦有缺点,只是这缺点因被人利用而被无限放大了。想到结局,我总是无限可惜,纵使我不喜欢这样的男人,但也不忍见他就那样送命。或许全下有知,知道那掳掠淮秀身心的四爷是皇帝,会不会有所安慰?
看见这样的李进,我想起年少时的我面对爱情的莽撞,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执拗与疯狂,但幸运的是我们生活的年代有太多的教科书与案例可供参考,我们可以从中寻找自己的出路。但李进呢?赵管事除了赵管事隔靴搔痒的安慰便只有有心人费尽心机的挑拨,让他这初尝爱情滋味却不可得的痴情人如何自处?他寻不到出路,只能做困兽斗,最终赔上了性命。
这样的李进,我只能掬一把同情泪,叹一声情字奈何这般弄人,恨一遍他如此不争。然后写两行文字传达我的惋惜:不是不爱,而是当时太茫然而已!可惜了这样的痴汉子!

PS: 我没想过写李进,只是因为写岑九而临时起意。
没想过写实因为我不喜欢这样的男人,因为不喜欢所以不想多费笔墨。
临时起意写,只是因为想到再不堪的人也有其优秀之处,更何况李进也实在不是太过不堪的人。
想到便动手,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一个半小时,竣工。

 4 )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重新看了一遍戏说乾隆,当初只觉得里面那个“往施”很漂亮 后来才知道是赵雅芝


春喜 贾六 宝柱 是否还记得
主题曲《问情》很喜欢 “山川载不动爱 多悲哀 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春花最爱向风中摇摆 黄沙偏要将痴和怨掩埋……”
有些迷茫,我不喜欢相忘于江湖的这个结局,虽然这个结局看似那么的美好,让观众浮想联翩,但这始终是一个缺憾。
我希望这个结局是美好又圆满的。但这都是个人的情怀,不想让结局就这样结束了,所以我也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圆满结局!想让有情人终成眷属!毕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种遐想!
天宝盐站外那一抹红的出现,让他有了份激动,他去追她,结果就在街上他把她给追丢了,他懊恼,气愤,失望,一遍遍的在大街上呼喊着她的名字。。。。

 5 ) 乾隆的皇后们

小时候看《戏说乾隆》,四爷对沈芳说,我的两个老婆,一个跳河了,一个出家为尼了。当时颇不能理解,何以皇帝的老婆如此命苦。后来明白了,皇帝的老婆命苦并不奇怪,但乾隆的前两位皇后,也并没有跳河和当尼姑,不过是一个死在了船上,另一个死得颇为不甘。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乾隆的原配妻子,新婚时期的她和乾隆感情算是不错,雍正六年到雍正九年的三年间,就生了二女一子三个孩子,到了乾隆十一年,又生了一个儿子,可惜她的四个儿女,有三个都早早夭折,只有大女儿固伦和敬公主活到了六十多岁。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孝纯贤皇后随驾东巡,三月十一日即死于回銮途中的德州舟次,享年三十七岁。这个皇后是怎么死的,据说是因为皇帝和皇后的亲嫂子,傅恒的老婆傅夫人有一腿,皇后一直生气,加上两个儿子皇二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先后夭折,出巡期间拖着病体还要照顾皇太后,身体吃不消,最后在船上郁郁而终。皇后死了,乾隆悲痛不已,不但皇后的葬礼空前隆重,更是要求全国的文武官员摘除冠上红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内,停止音乐嫁娶;一般军民,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亦不嫁娶,不作乐。皇后死后,乾隆一度暴躁不已,倒霉的皇长子永璜因为毫无悲哀之意,而被盛怒的乾隆斥为不孝,连同其师傅、谙达等一同都受罚,也因此永远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一直到乾隆十七年,孝贤纯皇后奉安,乾隆还亲自作了《述悲赋》,据说此文催人泪下,本人未曾拜读此赋,乾隆一向喜欢舞文弄墨,甚至是史上最高产的诗人,然而流传于世的少之又少。人都死了,作什么破赋有啥子用。

    乾隆和傅夫人的风流事还有后续,傅夫人的儿子福康安,有人说其实就是乾隆的种,所以后来福康安才那么受乾隆的重用和宠爱,死后还被封郡王配享太庙。福康安兄弟四人,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尚公主做额驸,也被人用来证明他其实是乾隆的儿子的证据。

    继皇后乌喇那拉氏,也就是《还珠格格》里出现的那位皇后,之所以她没有谥号,是因为她最终是以皇贵妃的丧葬仪式下葬。乾隆还是亲王的时候,乌喇那拉氏为侧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乾隆十年,进娴贵妃。孝贤纯皇后逝世后,进皇贵妃,主持后宫。乾隆十五年,立为皇后,乾隆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女子剪发,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皇帝从此对她失去了一切耐心,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这个可怜的女人就死了。为什么好好的,乌喇那拉氏要剪头发呢?有人说,自从她做了皇后,皇帝对她一直不咸不淡,对她的儿子也没有像对孝纯贤皇后的两个儿子那样,先后被秘密封为储君。南下的路上,乾隆又对地方官员送来的美女来者不拒,不但南下的路上,绕过孝贤纯皇后死的地方,还为孝贤纯皇后赋诗一首“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乌喇那拉氏心理极度不平衡,于是就剪了头发,把自己也逼上了绝路。可怜她一共有两子一女,只有一个儿子永璂活到了25岁,而这个可怜的皇十二子,一出生就被封为贝勒,直到死后也没有再追封,地位,还不如那个不知是不是野儿子的福康安。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这位皇后,就是《还珠格格》里出现的令妃,她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做过皇后,只因为她的儿子做了皇帝,所以死了好多年之后,才被追封为皇后。这位魏佳氏乾隆十年入宫,封为魏贵人,同年十一月十七册封为令嫔,十四年四月初五册封为令妃,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册封为令贵妃,三十年六月十一册封为皇贵妃,晋升的速度并不算快,然而,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七生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二十五年十月初六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一年生皇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十年间,生育了六个子女,足见她有多么得宠。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令懿皇贵妃逝世,享年四十九岁。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颙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其母令懿皇贵妃为皇后。

    孝仪纯皇后比乾隆小16岁,她的小儿子庆僖郡王永璘,也是乾隆最小的儿子,比他更小的,只有那个备受宠爱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了。乾隆65岁那年生了这位小女儿,对自己的生育能力极为得意,于是特别宠爱她,《清史稿公主表》中记载:"主,高宗少女,素所钟爱,未嫁赐金机轿。嘉庆四年,和珅死了,现在的恭王府,也就是当年的和府被一分为二,一半给了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固伦和孝公主,即是的十公主;另一半就给了嘉庆的弟弟庆僖亲王永璘。据说庆僖亲王小时候曾经戏言,自己没什么大志向,将来能得到和珅家的大花园就满足了。于是和珅倒台之后,嘉庆就把和珅的另一半园子给了他。这是另一个故事,不多赘述了。

 6 ) 人间自有情痴,绿林唯有岑九——《戏说乾隆》之岑九

我自认是个附庸风雅的人,若让我在四爷和九爷之间选择,我选的一定是四爷。与身份、才情无关,四爷是个一见面就能让人喜欢的,而九爷的好却需要在点滴的接触中慢慢品味。
岑九是粗人,大字识不了两箩筐,不懂什么大道理,没什么见识,仅有的一点学识,还是从说书的那里和师爷那里听来一些传奇。这样的男人即使不提他抢杀掳掠的绿林职业也很难让人有什么好感。然而这样的岑九却书写了绿林九爷的传奇,也让我体会了男子汉顶天立地的豪迈与伟岸。
初识岑九他就杀了前去招安的京城总捕头,不理会他所谓的单独密探,不屑于他可能给的好处,更无所谓“两军交战不杀来使”的规矩,只是忽然想到了这人的可恨,便效仿其所作所为给他留了一口气,让其会去报信。我觉得原本他是不想杀人的,之所以会杀也是因为那位总捕头的嚣张而临时起意。这就是岑九,视规矩为无物,率性而为。
人人都说他胆大,他却说他胆小,为着山寨的百十口子人他也必须胆小。其实那不是胆小,而是身为领袖必须负起的责任与谨慎,也正因为有着这毋庸置疑的领袖责任,所以太行山的十余股土匪都被灭了,唯独他这一支更成气候。这就是岑九,不是刻意要做什么,而是天生的领袖气质与使命感引导着他去做。
他打家劫舍,自己却穷的一清二白,因为他的钱全都救济了穷人,对他来说这没什么,用他自己的话说反正他是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的孤家寡人,不需要那么多钱。这就是岑九,干着劫人钱财的勾当却视钱财为无物。
他不是纯情少男,他有着成熟男人最基本的需求,但他却从不毁人清白,宁肯花钱去解决。也不是没有对他芳心暗许的姑娘,他大可顺水推舟,然而他却没有,因为享受了多少的便利就要付出相应的责任,这么浅显的道理他懂。这就是岑九,自己心底有着与生俱来的正直善良铸就的道德准则,守着这准则有所为有所不为。
然而这样的岑九并不独特,纵观史上的绿林枭雄,哪一个没有一点长处与侠义?岑九的独特不是因为金无箴,但却因为一个叫金无箴的女人而让我们一点一点的看见,看清。
他在重情守义的外表下有一颗憨厚可爱的心,金无箴送来一件丝质马甲,他不想穿但却想珍惜她得那份情意。百般思考后把真丝的马甲穿在了里面,见了金无箴献宝似的说,你送我的马甲我穿了,说完便拉开衣服给她看。每每想到他那时的憨厚可爱我的心都会泛起柔情。九爷这般的粗人啊,见军机处的大人都不屑穿绫罗绸缎,却因为心爱的女人而破例,而这破例又破的这般可爱。
九爷不穿绫罗绸缎不是因为穿不起,而是他不觉得它好。世人都说绫罗绸缎好,光鲜,体面,他却觉得粗布好,踏实,温暖。这是对主流价值观的挑衅,也是骨子里的自信。他不需要那花里胡哨的衣服来彰显什么,因为他就是岑九,无论他穿什么吃什么,他都还是岑九。当人不慕虚荣,不需要外在的物件来衬托自己,彰显自己的时候,我只能评价这人是骨子里的自信与坦然。这与四爷的自信不同,因为四爷的自信或多或少都有坐拥天下而造就的成分,而九爷却是骨子里的,不需要任何条件的。我尤其喜欢这样的岑九,这才是真正的男人,无装腔作势,无虚荣势利,有的只是坦荡。
然而这样的岑九也有自卑的时候,因为金无箴的才情,他感到自己不识字的粗鄙,他觉得自己配不上他。然而他却不知道在无箴的眼里他不需要读书识字已是上上品的男人。无箴曾对乾隆爷说,委托做马甲的贵妇人她曾经想过或许是宫里的,那么她怎能没想到那是做给皇上穿的?然而她却把那马甲多做了一件送给了岑九,却是为何?那是无箴对岑九的认可,或许再无箴的心中九爷的气度与坐拥天下的帝王是不相上下的吧!
四爷或多或少都还有些痞气,有些赖皮,有些迁怒,但九爷自始至终都是豁达的一言九鼎。他给金无箴送江南精绣,三姑说九爷就是守时,说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不早也不晚,那绝不是随随便便的恭维;皇帝说他放了春喜他便放了金无箴,纵然皇帝只是赖皮的把无箴从天牢搬到了藻云轩,他也还是放了春喜;他曾对无箴说,你嫁人的时候我们都回去,其实他真正的意思是说他会去,于是,当他确定了皇帝对她的心意,他毫无犹豫的去了。他去,不只为对无箴的情,不只让无箴有个尘埃落定的结局,更为了他曾经对她的承诺。
九爷身在绿林,太懂得江湖宵小的伎俩,所以岑九对乾隆爷提的第一个条件是撤掉告示,以免被江湖宵小钻了空子。这个提议或许对他不无好处,但他首先是站在对方立场考虑的,并且把这个条件放在了第一,这是何其坦荡的胸怀!比之四爷对其百般揣度的心态,更是让人倾心。
爱上这样的岑九一点也不难,即使他没有令人倾心的学识,即使他没有令人敬仰的身份地位,即使他没有花前月下的情趣,但随着时间的流转,我还是情不自禁的爱了。就连被他绑架的春喜,对万岁爷衷心崇拜的春喜,也难免对这样的九爷难舍难分。春喜对九爷的情,很难琢磨,却又不难理解,若说四爷对春喜是长辈对晚辈的疼爱,那么岑九对春喜就是男人对女人的尊重与爱护。他阻止下属对她的侵犯,安排她与小瓜一起睡,那不是要看着她,而是让她更有安全感,在土匪窝子里,与大家都当成妹妹的人一起睡比起独自睡更有安全感。刚见面,一片混乱中春喜挥手打了他一个耳光,他没有计较,他是个土匪啊!被人无缘无故打了却从没想过讨回来,何其的难得!做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藏着一份憨厚可爱的情感,有着一颗正直善良的心,有着坦荡的胸怀却无一丝丝暴戾之气,这样的男人即便是土匪,也让人欲罢不能。
四爷是精致的、风雅的,九爷却是粗粝的、率性的;四爷是风流倜傥的佳公子,九爷是坦荡率性的真汉子;四爷是学识丰富、见多识广的贵族,九爷是正直善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草莽;四爷是可以秉烛夜谈、举案齐眉的夫婿;九爷是可以托付终身、执手偕老的良人。
九爷的好需要慢慢去品,不同于四爷油腔滑调的甜言蜜语,他纳于言辞,所有的情谊与心意都用行动表示了。他虽没什么学问,却是个通透的明白人,也正因为此,才会被无箴的言辞打动,与她做了朋友。如若不是,就算金无箴聪慧过人,恐怕也难逃魔掌。他为人处世,不需要太多教条教义,自由浑然天成的智慧,他让小爷告诉三姑“太行山和她有交情”,话不多,分量十足。他与四爷交手,四爷叫我是皇帝,他照打不误,因为他不迂腐,他敬的是道义、是人品,不是一个身份。或许,对于最后成美之美的乾隆爷,他会有几分敬佩吧!毕竟成人之美也是难能的度量与情怀!
说九爷难免与四爷比较,越比较便越觉得九爷更磊落与男人,那是野生的,原汁原味的,未经任何人工雕琢的男子气概,就连萧峰那样的英雄都难免对辽王鞠躬,相较之下岑九便更见可贵。未认得岑九前,我一直认为萧峰的侠骨柔情无人可匹敌,但绿林偏偏出了个岑九,他或许不若萧峰般是个江湖称颂的盖世英雄,但在绿林却是有口皆碑的九爷,对于金无箴的爱更是人间大爱,从始至终他一直尽自己所能的给无箴,从未奢求过回报,从开始劫精绣贡品到夜探天牢,到最后与她一起抚养小永子并视为己出,我看到的是一个比萧峰更懂得爱的磊落汉子。
乾隆爷以四爷的身份书写了帝王传奇,岑九用他的情意书写了绿林传奇。或许,人间自有情痴,但绿林我只见到岑九。

 7 ) 相忘于天涯

《戏说乾隆—西滇风云》

我不得不承认,在戏说乾隆这部戏的女主角里面低估了沈芳,以至于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正式的重温过这个单元。和程淮秀从小在草莽中历练不同,沈芳是一个兼具了小女儿性情和大女主性格的形象,她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江湖儿女,一个被迫闯荡江湖的孤女。

沈芳的性格倔强而刚烈,从小就有反抗精神,圣旨到了她都敢高喊“不服”,在那个女子三从四德的时代,这样的女孩子有多么的难得。家庭的熏陶和文化的修养也让她对男权主义有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三从四德就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她更向往民风自由甚至是男女平等的社会,这个格局就上升的有点高了。她曾提到过她亲眼见到父母的鹣鲽情深,由她对男女地位的观点可以看出,她的父母必定是举案齐眉的,可以想见沈父是一位多么尊重女性的开明父亲,也允许女儿可以通读古今典籍而无所顾虑。片中那段最经典的对白,是四爷问沈芳的婚姻观,沈芳性格中的桀骜不驯在这里展现到了极致,她说“做官的不嫁,皇帝不嫁,商人不嫁,读书的也不嫁”,原因种种。四爷摇头苦笑,不知道世间是否有能驾驭她这样奇女子的男人。

但是沈芳的性格有断层,有割裂,因为她的人生是由两段完全不同的境遇组成的,前一段是书香世家的闺秀,学的是诗书礼义,她的见识她的眼界她的人生观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虽是女子却性格桀骜。后一段则是颠沛流离,苦大仇深,尝尽了人间百苦,这一段更加深了她性格的刚烈,甚至有点偏激了。然而对她影响最深的是父亲因文字狱冤死,她没有逆来顺受,也没有怨恨命运的不公,而是直指最高统治者的昏庸,她聪明而又清醒。

但是换个角度,她倔强刚烈的内心却也是柔弱的,从小被父母家人宠在手心上,没吃过半点苦,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她从云端跌入泥土,刚强的性格纵然支撑她走过了那些至暗时光,可她仍然想到过死,为父报仇成了她心里唯一的念想,这也应该是她能活下来唯一的精神支柱。

片中有一个桥段非常打动我,沈芳在听到热河行宫里那个孩子口中说出的“连累”二字时,猛然醒悟,报仇成了她的执念,自己的命在所不惜,可是和她有关的人呢,于他有恩的人呢,她好像从未想过。于是当晚,借着酒劲,她终于一诉衷肠,下定了决心虽要报仇,也绝不能连累恩人。这让我忽然悲从中来,她到底还是一个人,即使摆脱了曾经的苦难,也再回不到从前,就算是杀了乾隆,父母也不能再生。可是沈芳的确聪明,她在这番领悟之后,放弃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鲁莽想法,而是转而决定去边陲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反清势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管他什么政治立场,利益纠葛,只要和她的目标一致,就是她的朋友。

沈芳的年龄在剧中有一处揣度,可以大致推测,她遭逢家变的时候约莫十五六岁,小小年纪流放边疆,之后被军中小官夫妇收养,她的功夫应该是养父传授无疑了,这也需要几年时间。在热河蒙古包,又提到她这样每年往来热河小住也有个几年了,可以推断,从家变后到故事发生时,应该已经有十多年了,所以剧中沈芳的年龄应该在二十七八岁左右,在清朝绝对算得上是熟女了。这也就不难解释,她和四爷萍水相逢感情发展之快了。另外一点,经历过家变经过过发配流放,也让她的人生观发生了一定改变,毕竟生死一线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看不开呢,况且青春易逝,她最美好的年华都在苦难中消磨了,如今难得能遇到一个入得法眼的男人,怎能不会心动呢?

心动归心动,但她是清醒的,她一直视报仇为活着的唯一使命,于是在和四爷多次聊到男女感情的话题时,她总是显得那么超然洒脱,桀骜不拘,或许这有她从小形成的价值观的影响,也可能因她历尽苦难之后,看待感情不过是沧海一粟。可是,还不完全是这样。四爷在怒江和沈芳谈情缘,可是却谈的极其雅致,在四爷探询沈芳对情缘的看法时,她提到了“罗汉不三宿桑下”这个典故,其实是怕自己陷得太深,她从小目睹父母的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以至最后的生死相随,她渴望这样的感情,可又害怕这样的感情,换句话说吧,她害怕自己真的爱上四爷而无法自拔。同时,她知道自己为了报仇是不惜性命的,可是一旦有了牵挂便不能孤注一掷,如果两人一同赴死,岂不是白白连累了无辜。

关于她的复仇,从一开始她就心心念念,甚至有点剑走偏锋,她一出场,就多次出现沈芳对父亲服毒当日情景和自己被发配时的回忆,竟然有三四次之多。可是剧中呢,无论是恩人、亲人、情人、路人,没有一个支持她赞成她的,从头到尾都想帮她化解,全剧也可以说是沈芳放下仇恨的心路历程。

在云南,四爷得知沈芳身世之后,一方面暗中阻挠她接触当地的反清势力,另一方面,试图唤起她被仇恨盔甲围裹着的内心中最柔软的一丝感情,那便是她对父母爱情的见证和期许。四爷试图让这份仅存的柔软变成燎原之火,一点点吞噬她冰冷的仇恨。所以这里,四爷已经不是单纯和沈芳在做小儿女谈情了,而是推己及人,从古至今,从皇帝到百姓,世人皆有爱与被爱的权力,而其中的“朝朝暮暮情”也都是一样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谓用爱来化解仇恨,四爷他爱沈芳,同时也怜惜她,所以四爷没有放弃,锲而不舍的努力。沈芳也爱四爷,可是这份爱有多深呢,能否深到可以让她放下仇恨呢,四爷不确定,也不敢赌,所以直到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告知身份,应该说是没来得及,让反派抢在了前头。

这个时候就得说说老马了,作为沈芳唯一的亲人,老马的话能有她父母一半的分量,尽管当时不听,可是老马代她父母说出了希望她有个归宿,有家人有后代的想法时,沈芳的心里应该是唏嘘的,她也不小了,也懂得这不过是世间所有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最简单的希冀——像个普通人一样,好好活下去。老马说的都是大实话,大白话,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更没有拿她过世的父母来压她,而是一面视死如归,一面又用世间最朴实的语言在开解她。沈芳无法反驳,也无力反驳。

最后结尾处,沈芳从反派处得知了四爷的身份,仇恨加上欺骗,让她怒不可遏。可是当她看到四爷不顾生死来救她,看到一处接一处的爆炸,她惊呆了,她想起了他们的情,而最后舞着剑奋力一挥,竟被老马的一声跪倒拦了下来,说明此时她内心已经没有了仇恨,再也没有力气去恨了。眼泪恣意,有一点点埋怨自己的无用,但我想,更多的应是对命运的慨叹,刚烈如她,也有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低头无力的时刻,四爷说出了她的心声,“如果我真的是马贩子就好了”。扔下了手里的剑,也扔下了心里的恨,这已经是她能够做到的极致了,她也许设想过很多种和四爷的结局,但是绝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在他们相遇之前,命运就已经让他们成为了永远不可能在一起的人,再多的挣扎也是徒劳。所以沈芳决定远走天涯,此生再也不见,而四爷呢,他懂得沈芳,所以没有去追,甚至没有再多的挽留,因为他知道,他们的相识能有这样的结局,对沈芳来说已是很艰难了。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男女主角的分别竟然是这么的干脆利落,也透着洒脱,四爷纵有抱憾,可是他愿意成全沈芳,成全沈芳的不羁,放下了仇恨,再没有什么能够成为她的束缚了,从此天涯海角,她会是最自由的灵魂。

 短评

经典之作

3分钟前
  • mau
  • 推荐

除了郑少秋和赵雅芝,配角也让人印象深刻,至今还刻那个春喜答应

4分钟前
  • 石头剪刀布0726
  • 推荐

当年看的如痴如醉!郑少秋风流倜傥,赵雅芝温婉美丽!还有,春喜和小六子应该是一对欢喜冤家!

8分钟前
  • yocofcjx28
  • 力荐

儿童剧,记忆模糊焉

12分钟前
  • Lionheart
  • 推荐

小时候最爱看的连续剧,最喜欢看乾隆调戏良家美女了。

14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劇集與主題曲搭配,總能相輔相成,互相輝映;看到劇就能聯想到主題曲也能隨口哼出.答應是個好角色,讓人印象深刻.

15分钟前
  • 小川 靜
  • 还行

经典中的经典,郑少秋风流倜傥、帅得一塌糊涂,赵雅芝温婉中带着韧劲、迷倒一众人啊,而且故事新颖、让人过目不忘!

16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推荐

曾经很痴迷

20分钟前
  • Lena
  • 推荐

当年的郑少秋就去乾隆一样风流倜傥

21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哈哈 经典啊 不过印象中怎么感觉赵雅芝演了好多个角色 每个故事的女主角都是她呢。。。?

22分钟前
  • 阿宅Doooooris
  • 推荐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这个了。

24分钟前
  • 默默仔是呆萌仔
  • 推荐

主角男的帥女的美~歌也好好聽!當年好喜歡

26分钟前
  • 河堤上的貓
  • 力荐

只看了部分

30分钟前
  • 思惟凝胶
  • 推荐

很多年前超火的影片。点评这剧会暴露年龄。。最喜欢第二个故事,赵雅芝是侠女刺客的那个。

34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推荐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 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39分钟前
  • 看似有戏
  • 力荐

风流潇洒的皇帝和英姿飒爽的佳人,古装最帅最美天作之合。而不管三教九流,一开口都听得舒服,有掌故有人情有生气。

43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小时候的最爱

48分钟前
  • 找自己
  • 推荐

当年看戏说乾隆被郑少秋迷得一集不落啊!

50分钟前
  • 3Day
  • 推荐

老妈是秋官的粉丝,想当年她可是攥着遥控器不换台就是因为这部剧集,当年的师奶惹不起。

52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看过那么多人演乾隆,只有郑少秋版的能当起“潇洒”两个字,而他也成为了当时我眼中香港最帅的男人~~

56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