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

动作片中国台湾2023

主演:阮经天,袁富华,陈以文,王净,李李仁,谢琼煖,陈秉佑 ,曾珮瑜,游安顺,刘子铨,吴奕蓉,黄迪扬,曾向镇,沈威年,杨迦恩,曾皓泽,郑永岳,张启乐,苏耀庭

导演:黄精甫

 剧照

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2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3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4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5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6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3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4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5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6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7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8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9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1:41

详细剧情

通缉犯陈桂林(阮经天 饰)生命将尽,却发现自己在通缉榜上只排名第三,他决心查出前两名通缉犯的下落,并将他们一一除掉。陈桂林以为自己已成为当代的周处除三害,却没想到永远参不透的贪嗔痴,才是人生终要面对的罪与罚。   影片引用的“周处除三害”典故,见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据记载,少年周处身形魁梧,武力高强,却横行乡里,为邻人所厌。后周处只身斩杀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浪子回头、改邪归正,至此三害皆除。

 长篇影评

 1 ) 和《鬼家人》一样,只是外壳先锋,内里还是太旧

昨天去看了《周处除三害》,整部电影我总结两个关键词:旧、四不像。

旧的部分:

我发现最近一些台湾的比较爆款的电影,比如这部和《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热度都挺高,但都卡在新旧之间。新的部分尤其新,甚至有些尖锐和先锋,比如《鬼家人》里gay的身份认同、现实处境、还有关于传统冥婚和科学不迷信的讨论。但旧的部分就特别旧,比如对gay的刻画、调侃、父亲的忏悔、大团圆的结局(两岸不同版本的吃饺子结局….)。太过时啦,土土的。

这部《周处除三害》也有同样问题。

新的部分:描述被通缉者恶的狠劲、打斗血腥场面的诚意和尺度、除二害部分故事选题的精彩(灵修这个频繁发生的骗局类型,值得深度讨论)。

旧的部分:

女性角色的单一,还是功能性角色。

传统电影里女性角色分为两种,婊子或圣母。这部里面甭管外壳怎样,反正都是圣母嘛。

王净饰演的大哥的“女人”,其实是为了大哥能照顾监狱里的妈妈,所以一直忍受被强奸。为了妈妈做如此牺牲的圣女,不还是奉献奉献奉献。

阮经天饰演的男主角除掉大哥之余,解救了她,从此她放在心上,最后男主角死刑之前,专门去为他剃胡子。男主角闭着眼睛像见到了妈妈般的婴孩一样哭泣,女孩一直为他抹眼泪。

太假了,太圣母了,太单调了,太男性想象中的女性了。土。

女孩的妈妈也是圣母,被丈夫折磨,大哥把她解救出来,得,要报恩啊。又开始牺牲牺牲牺牲。

报恩大哥,救我于男人,为其顶罪入狱,女儿被其强奸。

合着女性在男的想象中都是傻子呗,动不动就报恩献上整个生命,单调的我难受。土。

另外旧的一点是:对于“恶”的过度思考。

恶就是恶,尤其这个程度的恶,不用分析出整个电影,不用最后上升到那样,感觉多复杂人格似的。

越是恶到这个程度的,越是简单的脑回路。

他就是没什么共情、没什么心。打人杀人,就是不怎么愧疚啊,接近无感。

而且影片前面不也提到了,不就是怕自己被忘记嘛,目的可以说是无比自私。什么正义、什么忏悔,就是以为自己命不久矣之后想刷存在感呗。

最后在过程中就顿悟了?共情别人了?

我觉得导演编剧还是恶人、空心人见的少了,贫民窟出身的我,无法相信。

最重要的,他除多少害,都无法弥补之前犯下的罪。所以最后太柔情化、太神化了。

对于恶的过度分析和共情,是比较旧的价值观。

然后是四不像的方面:

其实就是没有做好平衡。在艺术感与说得通之中,没有平衡好。

你大可以玩符号玩概念、玩舞台剧感艺术感,但要让观众相信。因为里面不论人、还是符号的反应,得是说得通的。

是让观众屏住呼吸、还是翻白眼嗤笑,也就一线之隔。

除二害部分还是有点艺术感的,男主角挨个枪杀、大家魔幻现实、构图、色彩,有想法的,但还是差一点。

因为不能让观众主动夸奖:阮经天信念感好强啊。这时候观众就出戏了,没有被锁住。而是得让观众也有一样的信念感。

导致这些的原因和节奏有关。剧情有张力、才能够吸引住观众,张力需要一张一弛来回变化。而不是在关键时刻拖,拖就是卖弄,前面铺垫的全散了,观众全猜到了,这边还在这里玩光影放bgm呢。

可以减少一些镜头,不要觉得“这个镜头拍的真艺术啊不舍得剪掉”,然后节奏变化再出人意料一些。这部电影剪掉煽情的长镜头和不舍得的“艺术”镜头,能再好看个2分。满分100。

可能跟台湾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有关,封建荼毒更多、文明的风也更多,所以如何能够不仅外壳先锋、内里也先锋,值得思考。

除二害部分,对为什么灵修有那么坚固的受众,刻画不够。那些人如何脆弱?灵修形式如何洗脑?是不是大部分人只是运气好,否则也会上当?

如果要刻画一个从自私只想刷存在感的通缉犯,到在除害的过程中真的反省,是需要更强的动力的。影片中所体现的,不足以感化这个通缉犯,所以很难让观众信服,而只是当个爽片看。

 2 ) 从质疑、理解到成为。阮经天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经历了春节档一系列热闹的合家欢电影后,迎来的这部《周处除三害》直接就上了一剂猛药,久违的暴力美学,尺度之大,让人感叹这才是成年人该看的生猛电影!影片看似讲述的是一个暴力成性、邪性十足的亡命徒大开杀戒的故事,但实际看过之后,才发现阮经天饰演的陈桂林身上有着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陈桂林江湖上被人称为“桂林仔”,无论在哪里他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正常人眼中他是一个不走正路的小混混,然而混迹在黑道人中间,他的喜怒也不同于他人。开场戏份中,在一众马仔之间,他冷酷大胆地将黑老大一枪爆头,之后居然一阵疯笑坦然离开,惹得众人抱头鼠窜,而他还不忘留下一句话,“我有大名叫陈桂林,别叫我桂林仔”——而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让自己在这时间留下姓名。

如此暴戾无常的人,却有着如此单纯的理想,尤其是真正了解他的故事后,更让我感到共情。他混迹黑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钱养自己年迈的阿嫲,这是他世上唯一的亲人了。瞬间,他在我心里的形象就如同一个长不大的赤子一般,从小孤苦无依、不被人所看见和尊重,于是他励志要成为最狠、最厉害的人,被他们知晓和尊重。这多么像生活中的你我,从小都有远大的理想,然而在学业、职场的人山人海中,又是那么容易被淹没,每个阶段都经历着不同的压力和焦虑,令自己渐渐变得不快乐。而陈桂林的做法是,遵从自己的执念和情绪,哪怕不被他人所理解,也要好好干票大的,以杀戮的方式,让世界看见自己的存在。看,这多么励志!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在世间留下姓名,不被他人目光裹挟!

 3 ) 唱唱反调:一部无脑大男主爆米花爽片

太多cliche,都不知从何吐槽起了……现在的评分8.1分绝对虚高了,请有较多观影经验或有自己观影体系的朋友务必降低预期,这部片是一部无脑大男主爆米花爽片。

1. 肺癌确诊报告归属,2023年了,不会有观众在序幕时意识不到报告可能并不属于陈桂林的;

2. 三毒,香港仔是嗔(蛇纹身为证)、林禄和是贪(鸽子的宗教意象可以映照他当下身份)都不提,主角陈桂林的痴是怎么回事?他想出名的执念来自哪里?是什么支撑他经历了这些年还能有这么强的源动力和执行力去执着于”想出名”这个念头?主角这个人物本来非常有可塑性,但他的行动与其说是一个痴人,不如说是个连人物逻辑和行为动机都立不住脚的行为艺术家;

3. 发廊妹这个角色除了增加更多艳俗cliche还有任何存在的必要吗?

4. 陈灰警官这个角色有存在意义吗?

5. 整部片子看下来,若是张医生探视完陈桂林,陈桂林得知肺癌报告真相之后,还能有进一步的黑色幽默反转,那可能会是一部还不错的片子,但没有,走向了奇怪的温情和拖沓的告别,这最终令本片没能成为《冰天雪地八恶人》的模仿作,而是流俗得莫名其妙。

以上。

 4 ) 黄精甫的「伪神」

香港导演黄精甫执导,阮经天、王净、袁富华、陈以文主演的台湾犯罪片《周处除三害》(下称《周处》)已在台湾和香港上映,因为畅快淋漓的暴力美学,以及探讨人性善恶、在地邪教等影片主题,旋即引起广大回响。电影早前更入围第60届金马奖七项提名,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大奖,风头一时无两。

可就在最近,另一位台湾导演钱人豪(《混混天团》《尸城》)却指控《周处除三害》涉嫌抄袭。钱人豪10月13日在脸书发文不点名指责电影与他筹备多年的「无法无天」故事大纲「几乎一模一样」,包括角色金句、故事情节、主角名字都类似,当时他表示会先发函询问对方再决定后续行动。

黄精甫10月15日写下千字文反击,分享创作《周处》的心路历程。他表示从《复仇者之死》以来便有拍摄三部曲的想法,希望深入探讨「善恶」「人性」及「宗教」等主题。《周处》的原初概念始于2011年,黄在与多位电影同业面前提到故事蓝本。2012年在内地拍摄《恶战》,回香港进行后期制作时与一位监制朋友再次提及《周处》的故事。

2019年,黄经林育贤导演介绍,认识了李烈及黄江丰两位监制,于交谈间认为故事可有发展空间。黄精甫随后表示在2020年8月完成《周处》的故事大纲,全篇12页纸,当时的片名沿用了个人喜好的《罪与罚》(《复仇者之死》原名也是「罪与罚」),及后开始筹备的时候改名为《周处除三害》。

黄精甫更强调《周处》的剧情结构、人物、主题风格及宗教命题,与《复仇者之死》一脉相承,《复仇者之死》已经奠定「善、恶」三部曲的基调。而对于沸沸扬扬的抄袭传闻,黄在文中表示无奈,「这种故事每天都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聊到,满街都是,只是『谁先爱上谁』,谁都说不准。」

钱人豪显然并不满意黄精甫的声明,同日稍晚在脸书质疑对方:「请你们只要敢简单说1句『我们保证《周处》是原创。』就好。」更于10月16日在社交媒体分享他与黄精甫的相识过程,并表示黄早在2006年就听他说过「无法无天」的故事构想。

在收到《周处》一方要求三天内道歉,否则要提告的律师函后,得不到对方一句道歉的钱人豪日前也正式提告对方,双方将对簿公堂。他在10月18日发文并提供19张截图证据,强调创作时间绝对早于《周处》。如 1.角色姓名:陈广州(对应男主角「陈桂林」)、陈火(对应警察「陈灰」)、被当成禁脔的按摩店女孩(对应片中王净饰演的在发廊洗头妹「小美」)。

2.一些关键情节雷同:陈广州原打算去警局自首,却发现不但要排队,而且他在通缉犯名单上只排行第二,乏人问津,乃决心死前留名,干掉排行第一的罪犯(片中陈桂林排行第三,要干掉前两位)。

而在「无法无天」另一个版本里,被诊断出脑癌的陈广州要干一票大的,打算趁公祭混乱干掉势力庞大的仇家扬名立万。影片里「公祭」击杀仇家一段被置于开头,彼时陈桂林未知自己身患绝症,只是作为杀手执行老大吩咐的任务。

陈广州趁乱逃离公祭现场,顺手拿起一旁土地公庙的铁制香炉砸向阻拦的年轻警员,由于混有竹刺,警员的右眼被戳瞎,在《周处》开头也同样有类似情节,不过是陈桂林和刑警陈灰的追逐打斗,陈灰的一只眼睛也是被香炉戳盲。

陈广州在寻找排名第一的「毒蛇」期间,在一间按摩院恰好遇见被毒蛇挟持作为「禁脔」(仅独自享有,不容别人染指的东西)按摩店女孩,于是他决定出手相救。《周处》里的「毒蛇」即由袁富华饰演的排行第二的通缉犯「香港仔」,英文片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既有致敬《黄昏三镖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之意,同时亦借鉴了佛教观念中的「贪嗔痴」三毒,其中与「嗔」相对应的动物形象就是毒蛇。香港仔是小美的继父,小美亲生母亲多年前因替丈夫顶罪而身陷囹圄,香港仔以照顾继女的名义,实际上将其视为自己的玩物。

3.台词和对白:影片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陈桂林的「我不是怕死啊,我是怕死了都没人记得」,而在「无法无天」的故事大纲里也有类似对白:「我不怕死,我怕死了都没人知道!」

又如「公祭」一段,「无法无天」是平头男子(即陈广州)与另一名黑帮分子阿明闲聊,阿明讲到一个作恶多端的罪犯时直言「根本就是个肖欸(疯子)」平头男子则笑了笑回道,「有那么嚣张啊,听起来挺猛的!」;在《周处》是陈桂林和金毛(刘子铨 饰)交谈,并由金毛说出意思相近的台词:「虽然他是个疯子,但我觉得他挺猛的」。

此外,根据《周处》一方接受访问时的说法,台湾用以保护知识产权的《著作权法》上并无抄袭说法,只有「重制权」或「改作权」的侵害,当内容「有实质相似」或证明创作时彼此「高度接触」,才能认定抄袭。《著作权法》仅保护「表达」,而不保护「思想」等抽象事物的相似,要认定抄袭的难度颇高,钱人豪必须提出具体证据,包括他曾对外发表过的文字内容或影像纪录等等。不然两个类似的作品就有可能是独立创作(各自拥有著作权),不会构成侵权。

客观地讲,如果从钱人豪导演在脸书提供的图片证据来看,《周处》与「无法无天」在内容上确实有高度雷同之处,但单凭这些是否就能构成电影抄袭的实质证据,仍存不少困难,其中某些情节或台词并不罕见,对方完全可以高度类似但不构成剽窃为理由开脱。能否在法庭之上提供更多更有力的证据,是处于弱势的钱导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

《周处》也有其建基于「经典新诠」之上的一套文本系统,影片后半部着力刻画邪教对信众的身心控制,以及幡然醒悟后的陈桂林以一场恶趣味式屠杀「弑(伪)神」的疯狂行径。考虑到「无法无天」的创作时间约在2006-2018年期间,而台湾邪教是近几年才成为引发社会关注的公共性事件,这部分电影剽窃的可能性不大。

钱人豪在社交媒体坦言,「无法无天」的故事有部分源于1997—2002年当导演前在林森北路街头讨生活的阅历,融入当地有名的黑帮大佬们分享的人生经历,真实的台湾社会秘辛,再加上他自己的想象而写成。

可以肯定的是,「无法无天」和《周处》的主人公都多少参考了台湾犯罪史上知名的重刑犯刘焕荣(陈广州也有台湾另一凶残罪犯,绰号「鬼见愁」林来福的影子),前「十大枪击要犯」。手法冷血残暴,犯下多宗枪击杀人案,由于只针对黑道中人,故被称为「黑帮杀手」。

刘焕荣满手鲜血,但在被捕之后却重改前非,不仅著书作画,还参与「拯救雏妓运动」,向慈善团体捐款助人,而在执行枪决时,更昂首阔步慷慨赴死,这一幕又与戏中陈桂林坦然接受死刑何其相似。

目前,钱人豪对《周处》的抄袭指控已经进入司法程序,无论结果如何,相信都会引起普通观众/读者、学者与评论家们对「何谓原创」「如何定义剽窃」「保护创作者权益」等问题的关注,延伸至台湾相关法律制定的漏洞,并藉此展开新一轮思考和讨论。

撇开这次抄袭风波,《周处除三害》到底表现如何?不妨先从动作戏论之。过去以「警匪」、「犯罪」包装的主流动作片在台湾不怎么受欢迎,单一类型很难吸引观众进场,因此台湾的电影人们通常在一部作品中糅合多类型和主题,提供观众除动作之外的其他感官刺激。内地观众较为熟悉的程伟豪导演在其新作《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中便将同性冥婚、灵异温情与动作元素共冶一炉,加上台湾电影特有的社会关怀,票房成绩自然不俗。

同样地,《周处》不是一部纯以动作场面为主导的作品,合计仅有三场值得留意的动作戏,分别是开场陈桂林与陈灰(李李仁 饰)的追逐打斗、陈桂林追杀香港仔和结尾处血腥骇人的屠杀戏(也包括无武器时被多名教徒压制)。尽管如此,浸淫港产片多年的黄精甫,联手动作指导洪昰颢,利用有限时间和资源,炮制出极具观赏性的动作场面。

像是陈桂林与陈灰的警匪追逐,除了以特写捕捉激烈追逐和打斗时的姿势和动作,还时不时透过高空俯瞰等中远镜头,展示人物所处的具体方位与距离,能让观众对空间产生清楚认知,而不是蒙太奇剪辑的「缺斤少两」,最大限度保证追逐缠斗所产生的感官刺激的连贯性。

另外,无论是陈桂林与陈灰,还是加入了香港仔的三人追逐戏,从中皆可透过动作看出不同人物的形象、行事风格。譬如陈桂林与陈灰的第一场追逐戏,刑警陈灰所展现的搏斗技巧说明他受过专业训练,会用擒拿技、关节技对敌,相较于草莽作风的陈桂林拥有技术层面的优势。

但是,陈桂林既为亡命之徒,陷于困兽之斗时会赌尽身边一切生存机会,善用周围触手可及的物件——陈桂林能成功逃脱,绝非实力高过刑警,而是依靠狭窄空间、带刺香炉刚好在手边等一连串「巧合」。

第二场战斗,前半段延续了首场「专家对莽汉」的差异化风格,后面陈桂林与香港仔两个江湖中人之间的对决,打斗毫无章法,也都有一种拿命去拼的悍劲。

纵观这两场动作戏,不见花哨复杂的武术及格斗设计,而更标榜死缠烂打,以性命为赌注,极其肮脏和无赖的死斗,令人想起郑保瑞的《狗咬狗》。而且搏斗过程对人物被利物刺伤,或摩擦撕裂时的「痛感」的强调和操纵亦让《周处》的动作场面更具真实感,可见现今的台湾动作电影发展已不单纯向港产警匪片取经,而是扩大到近十年发扬光大的东南亚动作电影(托尼·贾、伊科·乌艾斯等武打明星的加入也对港产片影响甚深)。

陈桂林面对邪教教徒的动作戏,虽然没有前两场那么惊心动魄,但也讲究合理性。一开始陈桂林在多名教徒的压制下无法动弹,教会是一片空旷的场地,身边没有任何物品供其利用,又是以寡敌众,落败是必然之事。及后陈桂林持枪大开杀戒,亦没有忘记枪支的物理性质。卡膛(兼具叙事功能)和装弹的动作中断了杀戮过程的流畅性,反而催生出另类的「笨拙」趣味。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彭丽君曾在著作《黄昏未晚 后九七香港电影》以《江湖》和《阿嫂》为例,从「视觉-叙事」出发,对初出茅庐的黄精甫的创作风格进行详细分析。其中,她认为,黄大部分的密集视觉操控,很多都「纯粹是美学性的,没有什么叙事动机,电影中所显示的强烈的作者在场,跟任何类型片标准或观众的欲望都不会妥协。」(<第五章 香港黑帮的边缘:黄精甫及其视觉过剩>,P128)

换言之,在黄精甫的作品里始终存在着一种视觉与叙事的断裂状态,主要体现在人物、叙事内容往往成为视觉形式的附庸。这种视觉上的「过剩」更会反过来破坏故事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周处除三害》也呈现出类似倾向,尽管对古文经典的现代新解、引入佛教观念、社会议题,以及导演最喜欢的对人性善恶、罪与罚的探讨,让电影文本看似丰富起来。然而,当中大部分内容均被导演转化成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符号,由始至终观看到的只是它们的华丽「表面」,内在肌理不是陷入混乱,就是空空如也,什么也「读」不到。

例如,影片以三大通缉犯——尊者、香港仔、陈桂林——分别指代「贪嗔痴」及其动物形象:鸽子、蛇、猪,通过推进三人(追逐绞杀、欺骗与救赎)关系,呈现各自面对的命运。纵然阮经天、袁富华和陈以文这三位好演员力求以动作及表情细节丰富人物厚度,但过分依赖视觉而忽略文本的精雕细琢,结果就是人物与背后的象征意义皆流于表面。不仅缺乏人物心理更深入的探索,而且导演刻意外显的其实是一种单调、猎奇的「癫狂」,如同那些只营造视觉冲击,却毫无意义的杀人场面。

至于陈桂林枪杀教徒的骇人高潮,我们都知道影片的主题是「透过杀戮之旅,替虚无人生寻找意义」,即「周处除三害」的精神内核——主角怀着向善的心除恶(包括身为祸害的自己)。故此,陈桂林干掉死性不改、偷呃拐骗的尊者,既为实现人死留名的愿望,也以幡然顿悟的「反英雄」之姿为社会锄奸。

然而,我最不能理解的是,针对余下教徒的「大屠杀」与个人的「救赎」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两者又是如何形成联系的,不如说,这就是一场纯由视觉(无意义)氛围所推动的戏码。或许不少观众会欣赏暴力画面带来的激爽,可在连最基本的人物动机和叙事逻辑都缺失的情况下,黄精甫又该如何兑现早于创作之初定下的目标和野心呢?

如果说《江湖》和《阿嫂》尚且体现了年轻气盛的黄精甫努力地以视觉过度的美学挑战香港黑帮类型传统的陈旧规条,那么如今的《周处》更像是人到中年的他选择向商业妥协却不得要领的悲凉写照。

电影本身等同于片中的邪教骗局,「生命最大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曾几何时,这恰恰是黄精甫秉持的美学核心,而现在却藉必遭消灭的反派之口说出,可见他急切地想要替主人公(作品)确立意义,也不慎沾染上了尊者的伪善,沉溺于自己捏造的影像谎言之中。

又或者,如影评人汤祯兆指出的,黄精甫的创作「无力平衡叙事性及视觉风格的失衡」,所谓「视觉过剩」只是叙事元素掌控上的「力有不逮」,而非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如何理解「视觉过剩」?以黄精甫为案例分析>,2011)

事实上,彭丽君当初也在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自己的质疑,「这种感官的重新配置,除了彰显『自由』外,有否同时制造『多元』,让我们看到一个新世界的可能?黄精甫的作品,似乎就是缺乏了这方面由美学转换为政治的有意识空间,令电影的层次无法提升。它们拒绝被阅读,也实在没有什么可阅读。」(P129)

成为「新造的人」,是恶人陈桂林的愿望,亦是自《复仇者之死》开始极力平衡视觉与叙事,却屡屡铩羽而归的黄精甫的愿望。陈桂林声称他做到了,死刑即是救赎;而《周处》非但未能实现此一愿望,甚至还强行披上「意义深刻」的伪装。讽刺的是,唯有在那场将生死交予天意的屠杀戏里,黄精甫才得以暂时卸下沉重的伪装,尽情挥洒拒绝意义的恶趣味,将所剩无几的子弹通通射向自己一手制造的「伪神/怪物」。

本文首发于「虹膜」

 5 ) 周處除三害:浪子回頭,人死留名

在進場觀影前這部電影媒體和影評都吹捧得蠻厲害的,尤其是吹捧阮經天的特別多,讓我見識到其公司公關的強大的同時也讓我真的很懷疑: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好?所以一開始就是抱著對標港片的水準去審視。幸好,有一些不足但好在不會覺得失望,台灣的黑道犯罪片不要流於混混打架罵髒話已經算是進步了,起碼這部電影有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不然台灣的黑道犯罪片是停滯不前的,我想可以歸功在用心的劇組還有來自香港的導演身上。

先從電影的概念開始談起:電影的英文名很有意思,The Pig,The Snake,and The Pigeon.一隻豬、一隻蛇、和一隻鴿子,在致敬了《黃金三鏢客》的同時,也分別代表了阮經天、袁富華、陳以文的角色,細節的部分可以看到袁富華的角色香港仔手上有蛇的刺青;而陳以文飾演的林祿和背後則是有鴿子展翅的刺青;阮經天演的陳桂林有奶奶送的小豬手錶還有在行刑前收到程小美贈送的衣服上有豬的記號。三人互相殘殺以達到除害的目的,三種動物也象徵著佛教中所說的貪嗔痴,貪嗔痴的排序也一一對應了三大通緝要犯的排名。貪——是為貪愛五欲,是林祿和的惡,他貪戀著錢財與美色,才會以尊者身分自居,享受著他人的景仰背地裡卻用宗教來斂財以及洗白自己的罪惡;嗔——是為嗔恚無忍,是香港仔的惡,喜怒無常、手段暴力,強勢脅迫他人以達成自己的目的;痴——是為愚痴無明,是陳桂林的惡,他並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不知為何而活,所以才會不斷的犯下一件又一件要案,因為他從殺人裡尋找存在感。

周處除三害預告:以豬、蛇、鴿三種動物為意象,並且三者互咬象徵相互殘殺

我一直覺得這個概念很酷,引用了典故並稍加轉化,編劇在設計概念的部分真的頗用心,雖然是黑幫片,但卻可以看到跟以往台灣的片子不同的地方在哪裡,有一個清晰的引子,帶出想要討論的主題跟故事大綱,讓觀眾在進場前就能對影片有些概念。可以大膽的說這是台灣近幾年做得最好、完成度最高的黑幫犯罪片了。之前在上映前一直有聽說周處的幕後跟劇組很認真,作品是不會騙人的,成品水準果然不俗。

這部電影雖然無法跟香港警匪片相比,但也是不錯了,細節都很完整,武打戲動作也很俐落,尤其是開場時陳桂林與陳灰追逐打鬥的場面,搭配攝影可說是非常有臨場感,場景佈置設計的也好,除了某些部分太唬爛誇張,例如被捅了關進棺材後還能爬出來殺人、最後殺爆一堆人時很多人都逃出去了結果都沒有警察來抓還讓他安然無恙的搭上船返台等等,都有點太開外掛且不合理了,大概只能用爽片不需要道理跟主角光環來解釋,還有陳桂林跟蹤的方式太過粗心大意讓我很出戲,其他都還在能接受的範圍。

劇本其實蠻好的,但第三幕時真的有點水,放太滿沒有取捨就顯得有些拖沓。前期都還是緊張刺激的警匪追逐、幫派火拼武打的戲碼,槍聲流血不斷,節奏非常快,這段在主角的帶領下其實是很爽的;中期畫風突變,節奏變慢,大篇幅描寫陳桂林受到所謂「宗教信仰」心靈感化的過程,雖然我可以感受到導演在嘲諷邪教信仰以及人民迷信,順勢帶出偽善才是最大的惡這樣的主題,但反而有點找不著方向,我一度懷疑「我們還有在抓逃犯嗎?」殺爆其他人的情節也覺得有點太長,好在最後還是成功「除三害」並自首,成功實現浪子回頭,但我認為情節把控上還可以再加油。結尾時我最不解的其實是李李仁演的警察陳灰和程小美那段戲,我覺得很沒必要,雖然在陳桂林心裡陳灰是如果沒有除三害唯一會記住他的人,但電影裡對他們情感羈絆、互為對手的描寫反而是少的,突然表現情感交流真的很奇怪。我覺得這部電影有很多地方可以收尾,但最後選擇煽情一把並結束在行刑我是有些失望的。如果是想表現陳桂林赴死也不畏懼、無心留戀人世的狂,那前一段程小美刮鬍子的戲碼就多餘了,而且完全破壞角色形象,如此狂氣的人,竟然因為曾經救下的女子為他刮鬍子而落淚,我覺得如果笑著以不在乎的方式表達更符合陳桂林的人設。把整個行刑過程演出來我又覺得有點太多,雖然讓我第一次見識了台灣的死刑原來長這樣,但覺得有更好的收尾方式,至少不要那麼直接。

我覺得編劇和導演在探討善惡二元對立這塊很有自己的觀點。何謂善?何謂惡?陳桂林的動機是建立在想要人死留名,但是在旅途中他也漸漸找回真實的自我,雖然曾經被邪教的偽善所迷惑,但他最終還是實現除三害的目標並浪子回頭前去自首,社會上從此少了三個窮凶惡極的罪犯,而他也認清了善的本質,也不枉活了這一輩子。話說真正除三害的周處是誰,我覺得把這個高光角色給了謝瓊煖蠻好的,不然我前期以為她是來打醬油的。一輩子違背了醫生的良心救治這些黑道老大們,讓他們出去殺更多的人,在死前借陳桂林的手除害並某種程度上作為陳桂林的人生導師去指引他,也算是將功贖罪彌補罪惡了。

還有我比較想提出來說的是角色的人設塑造,或許因為是黑幫男人戲,所以女性角色很少,跟男人的聖經《教父》是相似的。程小美——跟在黑道老大身邊十多年的女人只能臣服其下、只能被英雄救美、並傾心於來救她的「王子」,對於展示力量的男性盲目崇拜,這樣的故事為免有點老套,這個人物是沒有主心骨的也確實讓演員難發揮。

演技方面,之前我對阮經天的演技一直接受無能,其實在這次陳桂林這個角色中我還是常常看到阮經天的前一部作品查無此心中林祐生的影子。好的地方是陳桂林本身就是江湖中人,比較陰狠暴戾,而且有一種豪邁的狂氣,所以能接住阮經天偏用力的表演,也讓他比較放得開,在表演比較柔和的情節有自然一點,我想他能提名影帝也是因為這點,就是遇到適合的角色了。

陳以文、袁富華都是演技派沒什麼好說的,兩位為電影增色不少。陳以文反轉整容式的演技蠻厲害的,雖然有猜到他是大boss但露出真面目時確實有驚到一下,本來他已經讓我有些卸下心防了;袁富華在髮廊跟阮經天的對手戲更是讓人印象深刻,有瞬間把緊張氣氛拉起來,而且幾乎都是粵語台詞,真的很有港片的味道。略可惜的是兩人沒有對手戲,無法看到兩位演技派互相飆戲,也少了豬蛇鴿互咬的感覺,也讓後半部分劇情落入平鋪直敘的樣板戲。

比較讓我失望的是王淨,雖然角色人設很差,但全程眼神空洞,完全看不到靈魂,而且一號表情演到底,跟以前的她狀態完全不一樣,只能說不適合程小美這個需要艷、需要媚的角色,她比較沒有那樣的氣質。想到最可惜的是王淨在預告中的畫面被完全剪掉了,不免會好奇減去的戲份會不會讓程小美更完整而不是淪為背景板、會不會讓其更有厚度,想到這裡只有一聲嘆息。

電影裡是沒辦法看到這個畫面的( ・᷄ὢ・᷅ )

總之雖然瑕疵不少,不過瑕不掩瑜,該有的爽感、刺激都沒少,演員演技也大致過關,其中寓意也值得我們思考,是一部可以前去電影院觀賞也不會後悔的電影。如果喜歡武打動作爽片的人我覺得這部電影你會喜歡。

ps:因為抄襲所以改成三星了,本來非常高興這部電影的突破,但抄襲是不可取的行為我也並不鼓勵,所以扣一顆星。

 6 ) 扒一扒陈桂林和香港仔原型,这些细节原来都源自现实。

导演有点东西的,台湾黑帮味儿拍得太正了。看完很难不对这几位大哥产生好奇,原来真的有原型。

阮经天饰演的陈桂林,据传是参考了台湾犯罪史上知名的重刑犯【刘焕荣】为原型。

刘焕荣绰号“冷面杀手”,因为作风凶狠在道上颇有名气,是当时竹联帮的头号杀手。他在1980年代连续犯下多起震惊社会的枪击命案,其中不少犯行还是针对黑道上的大哥级人物,因此被列为十大枪击要犯。

和片头交代的人物前情对上了,陈桂林就是因为枪杀了不少黑道头目才在道上声名大噪。

这两位传奇人物的结局也是一样的——枪决。(btw还是第一次在影院里看到完整的枪决过程大气都没敢喘...

有意思的是,刘焕荣也像陈桂林一样有“悔过”的转折。在被判处死刑后,他在监所囚禁期间悔过向善,还写了书声援拯救雏妓运动,很难不联想到陈桂林拯救了被迫害的少女小美这一情节。

名列第二的“香港仔”似乎也有原型,片中提到过香港仔曾经参与“吴兴街枪战”,而吴兴街枪战也是真实生活中所发生过的案件。

绰号“恶龙”的枪击要犯【陈新发】曾犯下54起刑案,杀害2名警察,一度被警方列为十大枪击要犯之首,当年(1992年)警方掌握恶龙出没在北市吴兴街一处公寓等情资后,派出逾百名全副武装警力进行围捕,双方1小时内交火2千多发子弹,创下全台警匪交火耗费最多子弹的纪录。因久攻不下,警方朝陈新发及同伙躲藏的公寓内投掷震撼弹欲强行攻坚,因意外引爆瓦斯起火,导致陈新发、陈根龙及张耀天3人同时命丧火窟。

这片子真的后劲好大,你们有扒出什么细节吗?欢迎来讨!

 7 ) 2024开局即封神!能过审已是奇迹!

万万没想到能在内地电影院里看到这样的一部电影,电影集合了以往只能在网盘里看见的动作戏、床戏、黑帮戏……单独拿出某一个片段播放都可以在短视频平台赚足百万流量,而就是这样的一部戏,我居然是坐在电影院里看完的?直到看完后我都觉得难以置信,电影片长134分钟,和在台湾上映时长是一样的,所以电影里的内容应该是没有删减的,而且画面也没有用技术手段遮挡,我真的完完整整的看完了整部电影。

电影片名《周处除三害》引用故事典故,蕴含佛理且寓意深刻,而电影的英文片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以及片头三种动物围绕在一起,也紧扣了典故立意,让简单的黑帮动作片变得充满深度,解读的空间也不仅限于对单一剧情的讨论,而是上升到了对于人性的思考,所以,如果单说该片是一部动作爽片其实是低估了它的内核。

电影里所涉及到的对人性的刻画也不仅限于对男主陈桂林,包括医生张贵卿、发廊妹小美,甚至是另外两个通缉犯……他们的身上都展现了人性的不同面,或贪或嗔或痴……

另外要说的是,电影里的动作戏都十分精彩,追逐场面紧张,打斗场面火热,而且每一场戏都非常精彩,真正做到了让观众充满代入感,在看电影的时候你会有一种紧张的感觉伴随着你的,毕竟,电影里那些枪击、爆头什么的真的太真实、太刺激了。

所以说,这个片子能过审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它值得我们坐在电影院里认认真真的看完。

 短评

年度必看华语片,憋笑憋出内伤!从调度到摄影,从打戏到表演,从尺度到笑点,各方面都给人惊喜的片子,无法用一个词准确来形容,和《关于我和鬼家人变成鬼的那件事》一样堪称年度“妖艳贱货”。影片借用“周处除三害”的典故,讲述一个杀手的末路人生,用杀戮去寻找人生存在的价值,最后却发现起点不过是个荒诞的谎言。没想到阮经天如此适合这个疯批角色,演技收放自如,打戏也拳拳到肉非常拼,和片子浑然天成,今年金马吴慷仁最有威胁的对手。

8分钟前
  • 天马星
  • 力荐

贵卿,我愿意称您一声黑道教母,台湾三个大魔头,都是您救回来的

12分钟前
  • FWSWU-LLDAF
  • 还行

跟这比起来,春节档全像小学生的作业😆

14分钟前
  • 一团
  • 力荐

把王净这条线全部删掉,这部电影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19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情緒做得非常飽滿,大爽片,很久沒看到後半段嗑/嗨了的片子,桂林仔幹他丫的!煽情部分我聽到旁邊有觀眾哭耶,但感覺爽度做得比煽情的情緒好!

20分钟前
  • 誒嘿嘿教主
  • 力荐

灵修中心大开杀戒那场戏开年最佳,有刮骨疗毒功效,痛快!以及,这种尺度居然能上内地院线,牛哇。

21分钟前
  • 小烨
  • 推荐

愿祖国早日统一 让宝岛影片共享春节档百亿市场!

24分钟前
  • 阿九冻蒜
  • 力荐

大屠殺我的年度封神場面,完美踩中嗨點。最近在電影院被氣堵的乳腺終於通了,爽到,謝謝

27分钟前
  • 兒子
  • 力荐

原來「周初除三害」是《世說新語》的一個典故,非常準確地用在了陳桂林的故事上。得知自己命不久矣,決定乾掉比自己還惡的人罪後再自首,最後世人所記住的就只有「陳桂林」。陳桂林進入復仇的「遊戲」後,前半部分是黑幫片,偵探般找到香港仔,伏擊、觀察、追逐、廝殺,血漿四射,緊張擔心,動作設計非常棒,爽就完事兒了。後半部分是邪典片,先讓觀眾緩衝一下剛剛結束的血腥暴力,來到一個神秘有聖潔的「殿堂」,原本在詭譎不安之中,漸漸得到舒心,直到剛要擁有安全感的時候,再瞬間撕開這間潔白下的污糟,撕開尊者的偽裝,再用酣暢淋灕又帶有諷刺喜感的瘋殺,結束了這場荒誕之旅。最後回歸本心,一切真相大白,是善意的謊言拯救了惡,還是內心的善不會泯滅,值得去思考,實在尤為深刻,是一部優秀的類型電影,阮經天這次的表演也達到了影帝級別。

30分钟前
  • shuyefilm
  • 推荐

通缉榜榜一大哥果然有点东西 把榜三都给忽悠瘸了

33分钟前
  • 普拉蒂尼啃脆梨
  • 推荐

好久没觉得在电影院观影是件这么幸福的事情了

37分钟前
  • 春风泣血
  • 力荐

那個邪教歌我都要會唱了

41分钟前
  • 布枯岩石
  • 推荐

4.5 视听形式、动作虐杀场面、群戏、社会表达,每一项都极为夺目。阮经天塑造了华语影史都能排上号的魅力连环杀人犯,极端疯狂却又无限纯真,不疯魔不成活。当模糊掉角色的善与恶/罪与罚,杀到血肉横飞之后,仍会让人为他必然到来的结局唏嘘感动,哭到不行。本片是公路类型下血腥猎奇的“台湾奥德赛”,亦是通向内心净化的自我救赎。对精神控制、宗教信仰、死刑正当性等议题的探讨,全都由“贪嗔痴”的“我执”统摄起来,看似零散、实则统一。预订年度华语片TOP3。

46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以暴制暴,详解邪教。这片能过审,是广电局的进步吧,希望再接再厉

50分钟前
  • 小天说他再等等
  • 力荐

结局的子弹应该卡一下呀!再卡一下呀!

54分钟前
  • mi
  • 力荐

4.25關於我和鬼之後最好的台灣類型片,有一半要歸功於香港導演黃精甫,這次的創作先是借用了周處除三害的典故,讓主角自首之前親自剷除其他兩位與他榜上齊名的台灣通緝要犯,再來本片的英文片名致敬了黃昏三鏢客的英文片名,與三鏢客一樣片中皆有三個人,最後只有一人活到最後。不過本片的英文片名設計除了致敬三鏢客外,同時也暗示著佛教代表的三毒,豬代表著愚癡、蛇代表著憎恨、鴿子代表著貪慾,三毒意象各自對應到了阮經天、袁富華、陳以文所代表的角色。剷除神棍的大屠殺場面堪稱年度最佳,爽度堪比今年的捍衛任務4,想起了昆汀的惡棍特工和馬修范恩的金牌特務教堂大屠殺,黑色幽默一絕,同時這場戲也隱含著高級的政治隱喻。阮經天今年大回歸的一年,前有《查無此心》後有這部,台灣類型片未來如能持續朝這方向走,相信能持續拉近觀眾的距離。

56分钟前
  • Puff
  • 推荐

电影7分,感觉上差口气,高潮一直上不去,好不容易上去了又不持久。后面很多对白和场景太多余,临结尾导演一股脑什么都想往里塞。阮经天10分,演技有层次又很放松,今年不拿金马我不服!

58分钟前
  • Axxy
  • 推荐

作为一个厌蠢症患者,我必须给那段屠杀场面封神。单就有这样拍的勇气而言,黄精甫就值得金马最佳导演。

60分钟前
  • 渚薰
  • 推荐

台湾吃太好了……

1小时前
  • 花老娘
  • 力荐

阮经天演技天花板

1小时前
  • 豆友bylWgflJWw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