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剧情片大陆2015

主演:内详

导演:郭柯

播放地址

 剧照

二十二 剧照 NO.1二十二 剧照 NO.2二十二 剧照 NO.3二十二 剧照 NO.4二十二 剧照 NO.5二十二 剧照 NO.6二十二 剧照 NO.13二十二 剧照 NO.14二十二 剧照 NO.15二十二 剧照 NO.16二十二 剧照 NO.17二十二 剧照 NO.18二十二 剧照 NO.19二十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04:48

详细剧情

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间,至少20万中国妇女被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慰安妇”。在影片2014年开拍之时,中国内地仅剩22位“慰安妇”幸存者。当光阴慢慢划过,时间抚平伤口,这些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的老人们,如今又身在何处,过着怎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悲喜忧乐?

 长篇影评

 1 ) 希望票房能有14亿吧

刚刚看完三十二。明后天会去看二十二。想都不用想,一定是五星。 说句实话,抛开熔炉这部彻底没敢看完的电影,只有素媛让我从片头一直哭到片尾。现在又多了两部,三十二和二十二。或许应该把这个片名换成八——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17年8月10日。 剩下的八位老人,至今也没有得到她们应该获得的关怀和道歉。可能这辈子,她们都不会得到了吧。 历史书上,她们的故事被一笔带过。但过去的事情不应该没有一点痕迹。从二十万到三十二,再到八。那个真正对战争还保留有记忆的时代已经要过去了。不会再有因为逃日本人而夜夜噩梦的奶奶,也不会再有因为战争而伤痕累累的爷爷。 可过去了,不代表就该被忘记。 希望以后的历史书上,不再新添“慰安妇”这样满是伤痕的字句。 希望你我的一生,平平淡淡,不会出现在历史书上。 希望票房能有14亿,至少全中国一人一块钱,就当是人人都看过了知道了。 希望一个时代的痕迹能这样被留下。 希望,世界和平。

 2 ) “不说了,说了我难受”

关于历史,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侵略了哪块土地死了多少人经常被人提起,而这些抗战时期丢失尊严的少女却不经常被人记住或者说一带而过。

皱着眉头看完这个纪录片,心情五味杂陈,当时的她们都还是花季少女,却被肮脏的东西弄脏了她们的身体,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被杀害,老奶奶说“不说了,说了我难受”。七十多年过去了好多人从来都没向别人提起过,饱受屈辱的活着,一些人因此不能生育,还有儿女因身份的原因不能结婚。

见证过历史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不证明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沉重的历史让更多新一代的人知道,勿忘国耻牢记历史。

 3 ) 过去,现在,将来

日头出来点点红, 照进妹房米海空。 米海越空越好耍, 只愁命短不愁穷。 一条江水去悠悠, 一朵莲花水面浮。 何时有意把花起, 你无心无意看花浮。 门口大田四四方, 半边罗豆半边秧。 秧儿得插花生得扯, 我常年丢弃哪一厢。 出门人笑我也笑, 回家人笑我忧愁。 人进大门呵呵笑, 我进大门眼泪流。 你讲你难我没信, 我讲我难才是真。 你难你有平屋住, 我难住在苦瓜棚。——九重山

其实会注意到这部电影是源于这首主题曲《九重天》,已经很久没有因为一首歌而泪流满面了,其实那些歌词并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炫酷的配乐。可是就是特别招眼泪。

电影我也去看了,没有明星光环的加持,没有高大上的宣发,却十分的动人。其实这个电影并没有刻意的渲染沉重,可是看完电影却不得不心情沉重……

看完不想多说什么,只想说历史勿忘,教训勿忘。

 4 ) 那些梦想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为何成了世界的噩梦

今天是815光复日,订了中午的票去看《二十二》。

慰安妇是个非常沉痛的话题,就像奥斯维辛一样,但它却鲜明地在讲述着两个主题:战争的恐怖,人性的欺他。

那些来自日本农村、年纪轻轻就走上了战场的日本兵,在中国人眼里是可怕的,然而,对于这些年轻人的日本人来说,每天面对鲜血与死亡的战争生活,对于他们自己仍旧是可怕的,他们也每日生活在恐惧之中。

前阵子翻看英文小说《通往北方的小路》,作者写那个扣押着盟军战俘,命令他们在缅甸丛林里修铁路的日军军官,每天噩梦连连,他产生幻觉,觉得东南亚丛林里的各种虫子在撕咬他,这就是战争与死亡恐惧,对他的折磨。

在战争中,无论是侵略者还是被侵略者,都在经历着煎熬。

所以曾作为纳粹士兵的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曾在前线上写信给家人,请求寄点麻黄碱来,用药物的刺激来支撑自己,在残酷的战场上活下去。

慰安所的存在,就是日军上层给普通士兵们发放的人肉麻黄碱,抚慰和释放这些年轻人的恐惧,好让他们继续当炮灰,而代价就是中国与朝鲜女人的噩梦人生。

既然彼此都这么煎熬,为什么还要发起战争呢?

要从这场战争的起因说起。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自爆南满铁路奉天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民所为,遂炮轰北大营,第二天占领奉天。这就是918事变,也叫奉天事变,是日军侵华的开始。

但事变发生时,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竟然并不知情(这点有争议),是几位好战的少壮派军官发起了事变,连当时的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都毫不知情,无法劝阻,本庄繁也好,日本军部也好,政府也好,都是事变发生后被动地接受了这个事情,并希望于和平解决,但少壮派不断在关东军、军部、政府中横冲直撞,贼挡杀贼,佛挡杀佛,连财政大臣和首相犬养毅都被军人暗杀。

也就是此时,对华侵略才成为了主流思维,因为好战的少壮派军人用蛮横和暗杀,控制了政府的意见。

而这些少壮派军官,是什么样的人呢?

他们留学欧美多国,会多种语言,有人甚至独自穿行莫斯科到远东,只为了绘制地图,他们一心想要改变中国,改变日本,改变全世界。

中国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退位时,少壮派军官之一的石原莞尔正在朝鲜驻守,他带着手下士兵,跑去首尔附近的山上,放声欢呼,因为他们觉得,落后的封建制度在中国结束了,中国将和日本一起进入新时代了,进入他们所认为的新时代了。

他们对世界有个非常偏执的认识,科学的,现代的,民主的,开放的,强大的,落后的,封建的,腐朽的,劣等的,他们希望依照他们的世界观改造日本,改造中国,乃至全世界,当发现张作霖作为封建军阀代表不接受他们那一套时,他们先是除掉了张,进而发起了奉天事变。

正是这些偏执的、希望以自己的价值观改造世界的少壮派,把日本、中国、朝鲜,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都拖进了恐怖的战争岁月,也就出现了无数个像《二十二》中提及的慰安妇的噩梦人生。然后一旦走在了战争的高速公路上,就没了回头路,只好顶着噩梦,一路走下去,直到失败。

有时候想想,想要改变世界,或许不是一件坏事,但最好是你自己去改变,不要拖上别人,因为即便是改坏了,顶多是你自己倒霉。

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改变世界这种事,必然就是需要世界都参与,最后也就是一起遭殃。

所以如果说《二十二》和战争对我有什么启示,就是要远离那些总憋着一股蛮力要改变世界的人,尤其是那些总想拉着别人参与到他的改造世界宏伟计划中的人,都要敬而远之,因为他们从来都赔付不起他们给这个世界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PS:把慰安妇简单看作中日民族仇恨历史,太狭隘了,因为慰安妇受害者中不只有中国女性,还有日本本国的女性,还有朝鲜女性,东南亚国家女性,这是战争罪恶的历史,是女性被男性践踏的历史,同时,无论是慰安所里的女人,还是走进慰安所的年轻日军士兵战争炮灰,也是每个男人女人作为个体,被国家机器绑架迫害和践踏的历史。

 5 ) 希望更多人关注这个不被日本政府承认的话题!

受题材限制,“慰安妇”记录电影《二十二》在2014年完成制作后,后期发行宣传都因经费问题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后导演受到2016年韩国黑马电影《鬼乡》(与《二十二》为同类题材)运作模式的启发,在网上两次发起众筹,最终筹得经费于7月7、8、9日在全国十几个城市获得提前点映的机会。 电影的名字是以幸存者的人数来命名的,2012年导演曾拍过一部《三十二》,2014年完成《二十二》的拍摄,截至今年电影上映,影片中的幸存人数仅为10人。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催人泪下的配乐,仅仅通过二十几位老人及其身边人讲述她们那段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和生活现状就构成了电影的全部内容。以拍摄手法和表现形式来说,这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这段历史和人群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其实该不该把这样的题材搬上大荧幕,该不该揭开历史的疮疤,一直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争议。我认为『了解才能被正视』,对历史正确的解读和宣扬是应该被接受的。武汉场我们也有幸跟影片中一位湖北孝感的老人的家人一起观看。 影片正式上映时间为2017年8月14日。受商业电影的夹击,电影最终能获得怎样排片也是未知,希望看过影片或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积极在微博、豆瓣、知乎、朋友圈等平台转发宣传。谢谢🙏🏻

 6 ) 请深情凝视这「二十二」道沧桑

我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在电影院里看一部没人聊天、没人看手机、没人吃东西的电影了。

我想很多年后,我还会记得这一场电影,记得那个无声的下午,记得那种浸泡在冷气里的安静,安静到可以听到喘息声、叹气声,可以听到隔壁的《战狼2》,还在连连的炮火声中向新的票房记录冲刺。

这部电影,是《二十二》。

它是一部关于「慰安妇」的纪录片。

为什么叫二十二?

这个数字,不是年龄,而是人命。

在抗日战争期间,至少有20万的中国妇女被日军俘虏,沦为性奴。

到2012年,幸存慰安妇的数量已骤减至32位,同年,导演郭柯拍摄了一部纪录短片《三十二》,首次将镜头对准这个敏感的群体。

到2014年,幸存者继续减少,仅存22位,于是有了郭柯的这部纪录长片《二十二》,这也是首部在国内公映的「慰安妇」题材电影。

而到上映后的今天,你知道幸存者还剩下多少吗?

8位。

是的,只有8位了。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数字不会停下,仍将继续减少。直到某一天,它会停在一个永恒的数字上,不再变化。

那个数字,是:0。

趁着数字还没有归零的时候,记录那些无法用数字衡量的「生命的温度」和「记忆的分量」,就是《二十二》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意义。

话不多说,我们先静静端详这些面孔:

在她们的脸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苦痛?惆怅?抑或天道不仁慈?

很惭愧,我很想一一记下她们的名字,但此刻写下这些文字时,竟还是忘了。

失忆,是罪过。

我只记得那个叫毛银梅的韩裔老人,十几岁时与亲人离散,后被日本人带到中国,谎称是去工厂做工,实际骗到战区,做了慰安妇。

镜头前,她说起那些几十年没有说过的日本话:“欢迎光临!请进!请坐!”这些都是日本人教给她迎客的敬语,这么多年过去,还是记得那样清楚。

战后,她逃到了湖北孝感,再没有回过故乡。可是,她最爱唱的还是故乡的小调《阿里郎》,用她那苍老的声音:“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呦,我的郎君翻山越岭路途遥远。你真无情啊,把我扔下。出了门不到十里路你会想家。”

她还说,这是一首情歌,讲的是爱人要离开了,妻子不愿他走。

我还记得那位叫林爱兰的老人,这么大年纪了,脸上还是写满了倔强。

当年,她被日本军官抓去,逼婚,她佯装同意,却伺机报复,后被送进了慰安所。

做了慰安妇的她,仍没有放下这份倔强。直到受尽折磨,失去生育能力,还被日本人挑断了腿筋,成了残废。那一年,她还不到18岁。

被解救后,她一生未嫁,回到老家,独自住在养老院。因为行动不便,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坐在门口张望,从上午坐到中午,吃午饭,再从午后坐到晚上,吃晚饭,回屋去睡到天亮。

见到电视上播出日本兵的画面,她还是会操着临高话破口大骂;她最珍惜的东西,是一枚抗战胜利60周年的纪念章,为了保护它,老人在床头挂了一把刀,说是“如果小偷进来,我就拿刀砍他。”

倔强的性格,还是没变。

我还记得那个叫李爱连的老人,笑起来特别慈祥,就像是邻居奶奶一样。

17岁那年,她被来村里扫荡的日军抓去,关进了慰安所,受尽屈辱。

如今,她在老家,和儿子儿媳同住。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小孙子一起看电视,看《西游记》,一遍遍地看,还是看不烦;她还收留了很多流浪猫,就放它们在院子里,每天,她还会按时喂食,按儿媳的说法:“她把最好吃的,都给猫了,猫不吃的,才自己吃。

老人也不争辩,指着一只黑黄斑纹的猫,说道:“你看它那肚子,鼓鼓的,准是怀了猫仔儿。”

就是这样,所有伤痛、所有苦难都隐没在日常生活里,不见踪影。

这也是我看这部纪录片时,最深刻的感受。

它本可以把伤口撕开来,供猎奇者赏玩;本可以故意挑起仇恨,为民族主义寻一个爆发的支点;它更可以把那满身血污的往事一一历数,赚尽泪水。

可是,通通没有。

我们在镜头中看到的,更多是沉默、是背影,是时间静静的流逝。

正如海报上的四个字:深情凝视。

或许,这是我们面对一份过于汹涌的悲情时,仅有的一种注视方式。

不施舍,不冒犯,只是温柔地陪伴。

这是作为另一种幸存者的我们,理应保有的一点慈悲。

时间无情地走啊走,走过门前的那棵大树,留下细细碎碎的剪影;走过青烟缭绕的山村,种下青草与荒草;走过看不见的风,走过听得见的雨;走过所有沉默的人,看她们坐在黑暗里,静静耗干残存的年华。

我很庆幸,这部电影在所有该沉默的时候,都坚定地选择了沉默。

比如,在毛银梅老人讲到日本人犯下的罪行,回忆到了深处,她突然摆手说,“不讲了,不想讲了,我身体受不了。”

于是,镜头就随着她一起沉默。

比如,在林爱兰老人,讲到自己是怎样眼睁睁看着母亲被日军绑住手脚,扔进湍急的河流,突然痛哭失声。

没有人再追问,而是和她一起流泪。

还有,当李爱连老人抱怨起其他记者,“每次问那些问题,都当着我的儿媳孙女,我怎么说得出口。”

或是说起,“17岁以后我再没说过这些了”。

那一刻,你就会明白,原来,你所期望的「讲述」,对她们已是「残忍」。

看到很多影评人,都在说这部纪录片素材太少,对人物挖掘不够,或是主题不够深刻…

站在绝对理性的角度,这些问题我都承认。

可是,这一次,我却没办法苟同于理性。因为我觉得这世上还有一种东西,比理性更可贵,那便是懂得在什么时候,暂时放掉理性。

理性,或许可以触及真相,可以追逐真理。但是,理性,也可能咄咄逼人,成为二次伤害的制造者。

过度的理性,就不再是真诚,而是冷漠。

本片的剪辑顾问是廖庆松,他是侯孝贤的御用剪辑,曾经剪过《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悲情城市》《刺客聂隐娘》等影片。

在看过粗剪的影片后,廖庆松不太满意,奉劝导演,“你要改一改,加入一些史料进去,否则很难打动人。”

但郭柯仍然坚持,“廖桑,我就是一个30多岁的新导演,我就想要这样一部影片。你就当年轻人犯错,你帮我‘错’得浪漫一点吧。”

最终,廖庆松妥协了,他选择放下自己的理性,尊重一个年轻导演的选择。

这才有了这样一部特别的纪录片。

而作为一个观众,我也只想静静欣赏这部电影。欣赏那一幅幅沉默的画面,欣赏那一个个欲言又止的时刻。

只见镜头不断地横摇,扫过光影斑驳的墙,最后停在她们的脸上。那些脸孔,已被岁月雕刻得如此趋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时间留下的痕迹,甚至是,时间本来的样子。

难道,你从这些沉默里得到的真相,还不够多吗?

难道,你从这些皱纹堆累的脸上,还没有看到关于「活下去」的永恒真理吗?

在影片的最后,这些老人留下了她们的话。

其中最为动人的一句,是韦绍兰老人说的: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黑底白字,亮堂堂地印在屏幕上。

我盯了许久、许久……直到闭上眼,还能看见它们。

 短评

哭成傻逼 你们来看阿婆 阿婆就很高兴了 突然好希望 人生是有轮回的 突然好希望他们下辈子能像我一样 是被爸爸当公主宠大的 然后旅游路过日本 也能露出愉快的笑容 好心疼那个70岁因为日本身份不能结婚 还被弟弟所讨厌的爷爷 我们总喜欢把自己的无能为力发泄在别人身上 哎

7分钟前
  • SUNTORYYYYYYYY
  • 推荐

那些说导演不行故事没讲好给低分的人是有多懂?这电影不是让你看技术,也不是在给你讲故事,这是赤裸裸的历史。这历史只陈述就足够震撼和深刻,还给你来个铺垫高潮跌宕起伏是怎么着?历史的伤痛和这部电影记录的那群人的伤痛你够什么资格给评分,这时候就别摆什么高姿态了,装给谁看。

8分钟前
  • 在你身体里冲刺
  • 力荐

我们从不缺乏对英雄的崇拜,可很少有人佩服平凡人承受苦难的那种了不起。

11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没资金,采访人数少,资料缺乏,能拍已经是勇气。这种题材,还想组织得多丰富多显眼?打分低的是多专业呀!!!一堆评分低的说些白痴都知道问题。还有一个说没准备好!准备好,老人都走了吧!无论如何,伤疤都在哪里,不是谁去揭不揭的问题。不然老人跟他们说谢谢,不跟你们这帮脑子进过期豆瓣的人说

13分钟前
  • 清鬼吟
  • 力荐

同意“抢救式记录”的说法,初衷值得肯定,但这种题材光以情动人还远远不够。动不动就以各种漂亮(却做作)的空镜串场,开始还是因受触动而落泪,中段起基本都是因为哈欠了。“去苦难”适得其反,内容单薄隔靴搔痒,素材组接无力,没空镜就成了个短片访谈录。“唯美”的制作思路其实更接近剧情片,然而呈现出的效果却更像一场以慰安妇老人为主题的摄影展。同样是拍采访,得学学人家王兵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16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题材很好,但是这部纪录片几乎没有成形的故事,以大量空镜头表现情绪,对内容进行碎片化的罗列,而挖掘不深,镜头语言上的调度目的太过于显著。虽然知道拍摄很难,但是纪录片毕竟不是写调查报告,必须作为一个成熟影像展现给观众。

17分钟前
  • 撒马尔罕守门员
  • 还行

我个人很欣赏导演的镜头语言,不掺杂过多的个人见解,没有试图把国家的灾难强加给个人进行“升华”,也没有过多感情的宣泄,零碎化、生活化的呈现,描述的近乎是二十二个普通老人的晚景。这也就够了。

21分钟前
  • 大脸猫
  • 力荐

关于应不应该拍这个问题,没有记录,最后真的会变成从未发生过。记住并不是为了带着恨,只是有一些东西不应该被遗忘。

24分钟前
  • 尸口
  • 推荐

对她们的正确称呼是<二战期间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

26分钟前
  • DONT_BOTHER
  • 推荐

不论收获的情感类别是感动,悲伤,愤怒或兼而有之,将镜头对着这些从人间地狱中走出、压根不愿再回首残酷往事的性犯罪受害者的身体与面容拍摄,价值与意义是零。那些温情伪诗意日常的下雨镜头真是看了让人想吐。

28分钟前
  • LOOK
  • 很差

存在价值远大于自身内容价值的片子

33分钟前
  • 懒猫戏花枝
  • 推荐

一生的苦难都过来了,到最后也只有一座卑微的坟头。2017观影最佳。

3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今天只剩下8位了。如果说吴京的电影代表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和群体效应的民族主义膨胀感,这部大概是个人和群体的耻辱记忆。如果说吴京宣传他是卖掉房产才拍成电影,这部是靠32099名观众的众筹。这部电影不需要任何煽情,不沉重不悲痛,展现的是老人们最后的生活。她们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小众的人。

40分钟前
  • 千寻|Scorpio
  • 推荐

我不认为影片的哪一帧是浪费的。愤怒是一个点动的情绪,没有人能持续愤怒70年,最终一切的情绪都要归于生活,归于平淡的一分一秒。被迫成为“慰安妇”,愤怒过后沉淀下来的是什么。我很欣赏郭柯的镜头语言,因为那才是生活。太多的事都太难,而她们很美。《阿里郎》很美,知足很美,友好很美。谢谢。

43分钟前
  • 绿子
  • 力荐

她们越笑我越难过 她们不是慰安妇 是被称之为慰安妇的受害者

48分钟前
  • 力荐

但愿至少有一位可以见证到官方的道歉…

52分钟前
  • 回K-pax了!
  • 力荐

可能成为这些老人最后的影像了。不谈技术,这部纪录片本身的意义值得五星。

53分钟前
  • 草乙
  • 力荐

被将近结束时的一段话打中,大意就是,早知帮她们跟日本政府打官司不会有结果,就不去打扰她们了。其实,不管是去打扰她们,还是不去打扰她们,我都能理解。只是记得尊重她们,尊重她们的疼痛。她们不是被八卦的对象,也不是国家间唇枪舌战的武器。

56分钟前
  • 陆壹肆
  • 推荐

这部电影所承载的意义大于电影本身

57分钟前
  • ashen one
  • 力荐

《二十二》比《三十二》更为平淡 但又觉得原本就应该是这样这两部片子的意义在于让人们“不终日怨恨,但一刻不忘”她说:“之前记者来了好几次,都没跟他们说这个”她说:“谢谢你们”这两句就是对郭柯导演团队的认可将她们带进公众视线让人们了解并正视这个群体谢谢你们

1小时前
  • 俟河之清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