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宴

剧情片美国1976

主演:艾琳·布伦南,杜鲁门·卡波特,詹姆斯·可可,彼得·法尔克,亚历克·吉尼斯,爱尔莎·兰切斯特,大卫·尼文,彼得·塞勒斯,玛吉·史密斯,詹姆斯·克伦威尔

导演:罗伯特·穆尔

播放地址

 剧照

怪宴 剧照 NO.1怪宴 剧照 NO.2怪宴 剧照 NO.3怪宴 剧照 NO.4怪宴 剧照 NO.5怪宴 剧照 NO.6怪宴 剧照 NO.13怪宴 剧照 NO.14怪宴 剧照 NO.15怪宴 剧照 NO.16怪宴 剧照 NO.17怪宴 剧照 NO.18怪宴 剧照 NO.19怪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20:46

详细剧情

神秘宅邸的主人莱昂内尔·吐温(杜鲁门·卡波特 Truman Capote饰)邀请五位世界著名的侦探来到古堡出席一场神秘的晚宴。他们分别是纽约业余侦探迪克·查尔斯顿(大卫·尼文 David Niven饰),比利时侦探米洛·比埃尔(詹姆斯·可可 James Coco饰),上海检查员西德尼·王(彼得·塞勒斯 Peter Sellers饰),英国人杰西卡·马波尔(爱尔莎·兰切斯特 Elsa Lanchester饰)小姐和来自旧金山的萨姆·戴蒙德(彼得·法尔克 Peter Falk饰)。没人知道这次凶险异常的邀约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杀机,但这五位侦探们还是各自带上一位亲属或朋友来到了这座神秘的宅邸。然而莱昂内尔并没有现身,等待他们的是一连串被精心设计过的谋杀事件。

 长篇影评

 1 ) 偏執与較真,思索与再次推斷

  这不是影评,姑且算是是长篇的讨论。目前在下的想法大概定位于“这乃是纯粹的反侦探喜剧,无需较真”这样的想法,因为难以得出百分之一百能够说服瑞哲 · 雷恩先生的观点。所以接下来的推论基本不能达到最严谨,因为如果将“假扮”和“侦探是帮凶”等因素考虑在内的话,将会变得过于复杂。

  1、假设的前提是案件存在,案件的凶手也存在,则凶手必须在双先生、管家、女厨、双先生的女儿之中,这4个人中有1人是凶手。
    1.1这四个人中有一个人是凶手,并不代表这四个人必须是独立的四个人不同的人,根据结局,其中某位可能和另外一位甚至多位是同一个人。

  2、必须找出这四个人中哪些是同一个人,哪些是独立的人,甚至完全独立或者四个人完全是同一个人。
    2.1开头之时,双先生要求管家帮其寄信,管家走进来取走了信件,这个场景中管家和双先生同时存在,所以双先生和管家必然不是同一个人。
      2.1.1这个场景,五位侦探均未在场,无需作假。
      2.1.2管家没有将邮票贴到信笺上,而信却寄到了侦探的手中,再次证明了这不过是个反侦探喜剧罢了,不必较真逻辑。
      2.1.3管家没有将邮票贴到信笺上,双先生没有提醒管家,这也证明了这只是喜剧。
        2.1.3.1管家没有将邮票贴到信笺上,出去寄信,可能双先生再尾随管家将邮票贴上。这是到2.1.3为止否定非喜剧的唯一办法,但在后面的论证中会显得弱小。
    2.2管家和双先生不是共犯,或者是共犯。
      2.2.1管家和双先生是共犯,管家不是盲人,则他和双先生独处的时候没有必要装作盲人。所以这是不能被假设的。
      2.2.2管家和双先生是共犯,但管家心中仍有秘密想法,他虽然帮助双先生犯下多起案件,但同时伪装成盲人欺骗双先生多年,是可以被假设的。
      2.2.3管家和双先生不是共犯,管家被双先生蒙骗。 管家没有将邮票贴到信笺上,出去寄信,可能双先生再尾随管家将邮票贴上。这是可以被假设的。
      2.2.4管家和双先生是共犯或非共犯的假设都是勉强成立的。
    2.3管家曾经和女厨见面,这个场景同管家和女厨两个人同时存在。管家和女厨必须不是同一个人。
      2.3.1女厨和管家见面之时,侦探均不在场,无需作假。所以这个场景为事实,无须假设。
    2.4双先生的女儿从未出面,她可能是独立的人,也可能是和某一个人是同一个人。最终的长发女人,虽暗示是双先生的女儿,但她并没有承认“我是双先生的女儿”,亦没有旁白说明她是双先生的女儿。
      2.4.1姑且认为最后那个人是双先生的女儿,或者只能认为她是女厨了。若有其余情况存在,则过于繁琐,暂且不论。
      2.4.2翻看电影,女厨和双先生的女儿有些许相似,但由于女厨始终带有头巾,双的女儿则为长发,无法确认是否为同一个人。
      2.4.3可能外表完全不同,但却是同一个人,这是可以假设的。
      2.4.4可能外表相同,但管家未曾见过双先生的女儿,所以认不出来,这是可以假设的。

  3、由上述可知,管家和厨娘必不是同一个人,管家和双先生必不是同一个人。
    3.1双先生的女儿最终只出场一次,暂不讨论她和谁是同一个人。
    3.2双先生、管家、女厨的关系。
      3.2.1双先生和管家必不是同一个人,这是事实,已经论证。
      3.2.2女厨和管家必不是同一个人,这是事实,已经论证。
      3.2.3双先生和女厨从未见面,双先生和女厨可能是同一个人,可能不是。

  4、管家的讨论。
    4.1管家和双先生无论是不是共犯,都已经在2.2中讨论。
    4.2如果管家不是坏人,是可能假设的。
      4.2.1因为管家除了最后揭幕时出现,其余情形下皆未作出什么事件。
      4.2.2如果管家被杀害,则最后的管家是假扮的。这完全是可以假设的。
         4.2.2.1管家被杀害,但他是好人,是可以假设的,也是正规推断。
         4.2.2.2管家虽被杀害,但他依然是坏人。
            4.2.2.2.1管家和双先生是共犯,但管家有自己的秘密,被双先生发现而杀害。这是可以假设的。见2.2.2
            4.2.2.2.2管家和双先生不是共犯,存在他自己单独犯案,已经双先生也单独在犯案的可能,这是不能假设的,原因见4.2.3.2.2。
      4.2.3如果管家没有被杀害。
         4.2.3.1管家可能不是坏人,只不过最后未曾出场罢了。最后的可视管家是假扮的。
         4.2.3.2管家可能是坏人。(暂不讨论双先生和女厨的关系)
            4.2.3.2.1管家和双先生都是坏人,这在前面已经讨论。
            4.2.3.2.2管家单独是坏人,这是不能被假设的,因为管家领着侦探上楼的时候,画像“狗”将它的舌头吐出画像之外,这证明了管家之外另有坏人。
    4.3管家的结论是
       4.3.1这是纯粹的反侦探喜剧,无需讨论。
       4.3.2管家可能是好人。
       4.3.3管家如果是坏人,必不是单独的坏人。
    4.4管家的可能性将暂时不再被讨论。

  5、女厨的讨论。
    5.1女厨必须是坏人。
      5.1.1女厨刚刚见到管家之时,声称:“我不识字,这些纸条是别人帮我写的。”
      5.1.2女厨和写纸条的人不能预言管家的死亡。
      5.1.3管家被杀,女厨从外冲入大厅,写着纸条“管家出事了”云云。
      5.1.4所以纸条自然是刚刚写成的,女厨撒谎。女厨是坏人。
   5.2女厨是好人的可能性是可以被假设的。
      5.2.1纸条是双先生前不久帮女厨写的,告知“出了事情,求救时用这张纸条”。
      5.2.2管家出事,这张纸条第一次派上用场,女厨以为上面写的只是“出事了”或者“help!”之类。
      5.2.3以上的推断是勉强的,电影而言,一般的电影而言,无需5.2。但如果成立,双先生乃是高深莫测。
    5.3女厨和双先生可以是同一个人,也可以是独立的人。
      5.3.1女厨和双是同一个人,是可以被假设的。
      5.3.2女厨和双不是同一个人。
         5.3.2.1女厨和双都是坏人,双先生不能是单独的坏人。
         5.3.2.2伪造了她的“文盲”形象,她可以写字。但她不是坏人,她仅仅开了这一个玩笑罢了。但这是勉强的,对电影而言,是不能被假设的。
    5.4女厨的结论是:
      5.4.1这是纯粹的反侦探喜剧,无需讨论。
      5.4.2女仆是坏人。她和双先生必须都是坏人。
         5.4.2.1女仆和双先生是互相独立的坏人。双宴请了侦探,但只打算挑战侦探,并不打算杀人,而女仆却真的杀人。
         5.4.2.2女仆和双先生是同一个人。
    5.5女厨的可能性将暂时不再被讨论。

  6、双先生的讨论。
     6.1双先生必须是坏人。
       6.1.1双先生叫管家宴请侦探,开始的场景侦探并不在场,无需作假。故6.1是事实,无需讨论。
       6.1.2双先生是坏人,但他没打算犯案,只打算设局挑战侦探。存在其它坏人,这在上述已经讨论。
     6.2开始的那个戴黑手套的人不是双先生,那是双先生的女儿或者女厨假扮的,蒙骗管家去寄信。
       6.2.1这涉及到了案件的基础设定以及“一部分人是假的”,将不被讨论,否则将会有大量可能性。
       6.2.2以上对于电影而言,将暂时不被认为是事实,且暂不被讨论。
     6.3双先生和谁同一个人。
       6.3.1双先生和女厨是同一个人,这是可以被假设的。
       6.3.2双先生和他女儿是同一个人,这是可以被假设的。双先生和她女儿多年来一人饰二角,犯下多起难以破获的案件。
     6.4双先生的结论。
       6.4.1这是纯粹的反侦探喜剧,无需讨论。
       6.4.2双先生只能是坏人,这是事实,无需讨论。
       6.4.3双先生可能和女仆或者其女儿是同一个人,也可能是独立的人,但他必须是坏人。他被利用或假扮的可能性存在,但不被讨论。
       6.4.4双先生这个人物不存在,这将不被讨论。
     6.5双先生的可能性将暂时不再被讨论。

  7、双先生的女儿的讨论。
     7.1对于电影,最后长发女性的形象是事实,不仅仅是现象,这无需讨论。
     7.2双先生的女儿存在,这根据侦探们的说法是可以被假设的。
       7.2.1双先生的女儿如果存在,她的本尊只在最后出现过一次。如果最后的长发女性不是双先生的女儿,那么她就不被讨论。
       7.2.2她可以和双先生或者女厨是同一个人,但这无关痛痒。因为她只出现过一次,在全片中没有戏份。如果她是凶手,只需将上面的结论“人名(比如双先生)”换成“双先生的女儿”即可。
       7.2.3双先生的女儿如果存在,她必须是坏人。因为她只出现了一次,由于她笑到最后,所以她不仅仅.是坏人,她也是是犯人。见7.1.1
     7.3双先生的女儿只被提到,在全片中没有出现。
       7.3.1那么最后那个长发女性是女厨。女厨是最后的犯人。
     7.4双先生的女儿的结论。
       7.4.1这是纯粹的反侦探喜剧,无需讨论。
       7.4.2双先生的女儿如果存在,那么她是最后的犯人。
       7.4.3双先生的女儿如果不存在,那么女厨是最后的犯人。
     7.5引出更深层次的推断。
       7.5.1【双先生的女儿】和【女厨】之间必须有一个是最后真正的坏人!或者是同一个人。
       7.5.2双先生的女儿和女厨不能各自是坏人。
       7.5.3双先生的女儿和女厨不是同一个人,那么女厨最终未出场或被杀,或她是坏人但只能为次犯人。这将引出过多结论,过于繁琐,将不再被讨论。

  8、案件是否存在,以及最终的可能性。
     8.1案件不存在,这是喜剧。
     8.2案件存在,但没有人被杀。这是可以不能被假设的。
       8.2.1双先生确实死了,因为他插着一把刀倒在地上,被侦探近距离所检验!
       8.2.2除非这是纯粹的喜剧,否则双先生真的被谋杀。
     8.3女厨可能被谋杀,也可能没有。
       8.3.1女厨被谋杀,且她和双先生不是同一个人,是可以被假设的。最终她没有出场。
       8.3.2女厨被谋杀,且她和双先生是同一个人,是可以被假设的,因为双先生死后她便不再出现。
       8.3.3女厨没有被谋杀,且她和双先生不是同一个人,是勉强的,但可以被假设的。
       8.3.4女厨没有被谋杀,且她和双先生是同一个人,是不能被假设的。
          8.3.4.1因为此段的讨论建立在“案件存在”之上。如果案件存在,则双先生必须死,女厨如果被假设为和双先生是同一个人,那么女厨必须死。
     8.4管是否被谋杀。
       8.4.1管家被谋杀,是合理的,但涉及到最后的管家只能被认为是假扮。
       8.4.2管家没有被谋杀,最终没有出场罢了。
          8.4.2.1由于此段讨论建立在案件存在的前提下,所以如果管家没有被谋杀,那么死者只有双先生一人。

  9、本文的观点。
     9.1全拼皆为反侦探喜剧,有多处不合逻辑之处,不必深究,只需当做普通喜剧,轻松地看完。这是目前最佳解释。
     9.2如果不是单纯的喜剧,则存在数个可以被采纳的结论,上述已经提出,在此不再列举。
     
 最后的强调:在9.1已经提出,在此不再讨论。

 2 ) 喜剧和悬疑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我也和许多人一样笑得不行。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很棒的喜剧片。但笑完之后,仔细想想,又觉得这部电影绝不只是一部喜剧,它有很大的悬疑成分。尤其是管家、双和厨娘三者的身份以及各种“假人”令我很困惑,所以一直想给这部电影找一个自己能满意的解释。今天找机会重新完整的看了一遍,又参看了许多豆友的评论和讨论,我就结合豆友的分析,在这里就讲讲自己的想法和分析。

      首先我分析的前提是:这部电影中,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出现在同一场景中,即视为他们可以互相证明其所作所为为真以及此场景为真。因为如果缺少了这个前提,几乎所有推理都无法进行下去。我们需要根据电影本身告诉我们的东西来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电影的描写可以推断:整栋楼内有机关,所以人在楼内有可能实现快速移动;易容技术很成熟,所以易容不会被发现;换装可以很快得以实现(管家和皮埃尔那段)。
      接下来一个很关键的点是厨娘。晚宴开始后,厨娘惊恐的跑了出来,还拿出一张写了管家死了的字条。但之前已经交代这个厨娘不会读写。因此,我认为编剧在这里就暗示了我们厨娘是有问题的。
      据此,我提出一种假设。整个局是最后露脸的厨娘一手谋划的,她早就杀了双先生以及影片末尾所提及的那一串人,她之所以请这些侦探来,一方面是为了愚弄一下他们,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掩盖这些人死亡的事实。
      整个故事就可以是这样的:厨娘杀死双及相关人员后(除管家外),假扮成双对侦探们进行邀请,之后对房间进行布置。在侦探们陆续来到后,恢复厨娘的样子进入厨房见到管家。(但实际她在厨房什么也没做,所以也有时间进行其它计划)晚宴开始后,她假扮双出现在众人面前,讲了一番话后退出大厅。之后,她到厨房杀了管家,并恢复厨娘的样子出现在大家面前告知大家管家死了。接下来就是转换大厅的把戏。在转移了大家注意力后,厨娘溜出大厅(也没说她是怎么溜的。。反正没人注意她)来到厨房把管家的尸体易容成双先生,在尸体背后插了刀后,让尸体在十二点准时出现在大家面前。
     最后就是那个人人都来公布自己答案的场景了。厨娘双重易容后坐在房间等待侦探们的到来。只要让那些侦探在认识到“双先生”把他们给被耍了之后灰溜溜的离开,她的计划就最终达成了。可以说是骗中骗。
     另外,那个山姆戴蒙德肯定与他所认为的“双先生”有过交易,不然他没必要假装成那个啥JJ鲁米斯。应该是“双先生”之前对他说我想耍一耍其它那四个侦探,我给你一笔钱你来帮我吧之类的。他自认为参加了“双先生”的耍侦探计划,结果他自己还是被耍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案件的解读。而这也只是一种可以说得过去的解读(如果有哪里不合情理欢迎指出),我相信还有其他合情合理的解读。对于这种侦探悬疑类作品,真相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有一套可以合乎情理而又能说服自己的解释就够了。

 3 ) 关于《怪宴》中五位侦探的原型考证(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在我看来,电影中的五位侦探应该都有原型,个人以为是由几位著名人物“恶搞”而来。说是“恶搞”,因为在我看来,胖胖的皮埃尔显然是恶搞自大侦探波洛,那一小撮迷人的山羊须,在别人将其误认为法国佬后务必纠正的怪癖,都和波洛如出一辙,至于他那贪吃的德性和不及司机的洞察能力(他竟然搞笑地没看出管家是个“瞎子”),显然是大英帝国那种特有的对自己人(阿婆)创造的经典人物的调侃;马布尔小姐和她的老侍女则是马尔普小姐的原型,只是电影别出心裁地将马尔普小姐的脑袋和身体拆成两个人,马布尔小姐拥有的是马尔普小姐聪明的头脑,而老侍女则是夸张地继承了似乎是一切老女人(包括马尔普小姐)都有的怪癖,在这里仍然是一种戏谑的调侃;片中的那位王先生,似乎就是大名鼎鼎的傅满洲先生了,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创造的这个人物,在《福尔摩斯遭遇傅满洲博士》一书中首次出现,号称世上最邪恶的角色。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傅满洲是一个瘦高秃头,倒竖两条长眉,面目阴险。百度百科了一下,那张图片似乎还真是照着王先生的脸画出来的,至于片中双先生经常调侃王先生的英语发音,似乎又是影片的“反其道而行之”了,因为萨克斯•罗默描写的傅满洲是一个语言天才,他“能够流利地使用所有文明语言和绝大多数野蛮民族的语言……面对中国佬,他讲汉语,面对印度佬,他讲印度语,见了埃及人,他马上换成了阿拉伯语。”电影反将其设计成一个吐词不清的人,幽默调侃又一次出现了。至于戴蒙德先生,我一开始摸不着头脑,但是看着那个扮相,稍显凌乱的头发,总是歪着头抽烟,以及那硬汉般感情毫不外露的口音,再顺着导演调侃的氛围,这不是一个活脱脱的亨弗莱•鲍嘉的《马耳他之鹰》的侦探“Sam Spider”和《卡萨布兰卡》的“Rick”的山寨联合版吗?至于片中那个丑女人一遍遍深情又有韵味地叫着Sam、Sam的时候,Oh,My lady Gaga,这不是我们的褒曼小姐在对着黑人钢琴师深情地说:“Sam,play,play “how times flies!”想要回忆起和Rick当初的海誓山盟时的深情的呼唤吗?不过,导演对这个角色仍是正经不起来,因为影片结束时还是在汽车里将其开刷了。
唯一摸不着头脑的是还是大卫尼文扮演的查尔斯顿,或许因为这是个还比较绅士的正面角色(尽管内心其实有点“伪绅士”),还望达人解惑。
当然,电影本身也不错,整体就像是奥斯卡王尔德精心烹制出来的那种太显聪明的辛辣词句,那些不时抖出的小幽默和冷包袱则仿佛是奶油蛋糕上零星点缀的水果甜点。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影片的结尾,因为,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但是和后来的韩国电影《杀人回忆》又不一样,因为,这里有谋杀吗,这里有凶手吗?

 4 ) ——

兴奋点记录:

仿女人尖叫声的门铃
从里向外看才下雨的房子
发出狗叫声的猫
盲人管家
油画里斜视的婴儿
在睡梦中谋杀自己的夫人
布满蛛网的卧室
推轮椅的病人以及坐在上面的护士
会惨叫的面具
转动眼睛的标本
对识毒的人下毒
用鼻子嗅出国家
尖叫的哑女
会变矮的屋顶

 5 ) 或许根本无解

收藏了很久的电影,终于在今天晚上看完了,刚开始觉得电影内容情节十分搞笑,但是看到最后,先是震惊,然后就是好几个问题在心中挥之不去。来回翻看了好几次,到最后想破脑袋也没想出一个能说服自己的回答,或许本来这个片子就是想传达这样一个思想,很多侦探小说,就是作者随便想怎么解释都可以,很多地方根本是无解的吧。

首先我们从结尾开始看,就连结尾的推理都是常用的桥段,先误认一个凶手,你会觉得这侦探说的没错,然后伴随着更多的内幕,凶手会不停地变换,然后在你看来每一个都很有道理,也正是因为这样,每一个人推理过后,始作俑者都会表示赞同然后作出想要给奖金的姿态。

1层:结论【管家是凶手】推理人【中国王侦探】推理理由【一贯套路管家是凶手】

2层:结论【律师是凶手】推理人【不是马普尔小姐的马布尔小姐】推理理由【在律师的房子里早就 发现了Twine的尸体】

3层:结论【会计是凶手】推理人【迪迪】推理理由【管家死的时候手里还捏着账单,这里的一切都是外包的,只有会计才会这样做】

4层:结论【女儿是凶手】推理人【不讲理版波洛】推理理由【吃饭的时候我闻到你身上香奈儿五号的味道了】(搞得我以为整部片子都是香奈儿广告)

5层:结论【侦探之一是凶手】推理人【贼喊捉贼的美国gay侦探】推理理由【想卖队友没想到被反杀】

对此,始作俑者的评价是“你们要不就写一些虽然出人意料、但完全讲不通的推理;要不就是书都快写完了才引进一个新的角色,告诉我们这就是凶手;而你呢,把所有有效线索都藏着掖着,根本不给读者看。”

所以事实是怎么样的呢,我认为那些侦探的推理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他们收集到的信息都是真的。所以Twine先生早在几年前就死了,而这个局是他的女儿,也就是假扮厨娘的这个女人设下的。开头写信的是她,因为开头写信的时候,手指甲很精致,而且写信的人有小指,声音也是女人,而管家没有任何疑问就照办,说明管家是知情的,而只有他们两个的时候,管家没有必要装瞎,所以管家也是真瞎。后来在大家面前出现的Twine先生也是她假扮的,当别人问她怎么能看起来如此年轻的时候,她说了早睡吃素化妆品,而且姿态神情也十分妩媚。剧情推进,当厨娘进入到饭厅通知管家死了之后,在之后出现的镜头里,厨娘一直在,包括“Twine先生”通过墙上的鹿头和侦探们对话的时候,所以我们的大boss应该还有其他帮手。管家没有死,因为王后来说管家的尸体是塑料的,而且他们一开始检查尸体的时候还一直隔着手帕。而预订死者Twine也是一个多年前就死了的人,所以我觉得整个事件里也没有人真的被杀,只是为了调戏这些侦探的一个局,所以后来等侦探们各自回房后面对的陷阱看起来如此危险,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真的受伤害。

 6 ) 侦探们的较量

        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是在想,片中那些大侦探有他们的原型吗?既然是恶搞片总得有被恶搞的原型吧。我所熟知的两位阿加莎笔下的侦探马普尔小姐和波罗的形象都和剧中两位侦探非常类似,剩下的几位我并没有想到可能有联系的人物,但是看到最终部分的一个场景再结合片头收信的那些地址我觉得我的想法可能是对的(不过并不确定)。搞笑手法大概分三种,第一种用幽默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达到效果;第二种用调侃讽刺的语言来达到效果(经常是调侃某些众人皆知的段子);第三种大概只能靠挠痒痒式的表演。我为什么觉得这部片子是部非常非常棒的电影呢?因为本片里面你可以随处找到前两种方法,但是绝对找不到最后一种呢。

 短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分钟前
  • 李和百万幽魂
  • 力荐

穿中国马褂儿的王侦探。。。好村儿

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这个恶搞可是高段位的,国内那老几位看完直接去死吧

10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虽说不是侦探推理小说迷,但还是可以看出一些揶揄侦探小说的段落。但也终归不是侦探小说迷,所以对本片的反侦探推理意兴阑珊。

1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吐槽了许多侦探小说

20分钟前
  • NullPointer
  • 还行

美式脱力系!!超喜欢!!笑点很奇怪!!看得好欢快!!

2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脑洞好大,音乐年代感太强。台词里觉得波罗的bun和bum最好笑,其次就是Wing的pronoun和“园丁是凶手”哈哈哈哈哈逗。表演设计的小梗太多了。看到Capote就很想念霍夫曼了QAQ。结尾这样我觉得还好,毕竟反转还是不反转,转几个转都不会出乎意料的咯。

28分钟前
  • 花岛仙藏
  • 力荐

杜鲁门·卡波特凭借本片荣获1977年第34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新男演员提名

33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推理控吐槽大会:贱包袱+骚造型+逗台词+强反转!名侦探原型:陈查理(谚语狂)、波洛(山羊胡)、马普尔小姐(脑身分离)、尼克(与妻子诺拉出自哈米特《瘦子》)、萨姆•斯佩德(钱德勒黑色电影,北非谍影白西装);贵族气与硬汉范、性感Maggie、卡波特酱油、中国人锣声、英语分口音。

38分钟前
  • 穿山
  • 推荐

很有意思的恶搞片,讽刺了很多推理小说中的名侦探与怪现状,不过结尾有点失望。说明:确实有谋杀发生,而真凶就是Twain的女儿,她假扮厨娘杀害了Twain和管家,并且最后成功把五位大侦探给糊弄过去了,而提示就是之前自称不会写字的厨娘后来却用文字告知了侦探管家被杀一事。

39分钟前
  • Columbo
  • 推荐

一场神秘的晚宴,一次有意思的推理较量。

41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侦探推理类小说迷的大吐槽,恶搞喜剧。彼得·塞勒斯也有加盟。推理爱好者必看。啊,还有卡波特的客串

4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古怪又有趣得要人命~我最喜欢Mr王啦~

45分钟前
  • 小岩菽
  • 推荐

很悬疑挺好看的

50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很黑色+粉幽默+n多老戏骨,甚至还有卡波特.杜鲁门本尊。对5位文学史著名侦探和他们固定的破案模式作了一番搞笑的挖苦讽刺。

52分钟前
  • danzhu
  • 推荐

完全就是对侦探推理小说的吐槽,突然换上管家衣服与瞬间改变的房间,完全没有解释。中国的王侦探则神似傅满洲。长久以来你们一直是那么聪明,你们都忘记了低调谦虚。多年来,你们花样百出地捉弄读者。为了出人意料,你们尽搞些没有道理的结局。而你甚至在书都最后五页,还让从未露头的新角色上场。至于你,总是藏起线索隐瞒信息,让我们根本无法猜出凶手。现在好了,时局反过来了,数百万读者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56分钟前
  • 爱笑男孩杰乌索
  • 还行

有趣的片子,恶搞了很多侦探小说的主人公,王稽查是华人侦探陈查理,迪克和朵拉夫妇指的是电影《瘦子》里的尼克和诺拉夫妇,皮埃尔恶搞的是阿婆笔下的波洛,山姆·戴蒙德暗指硬汉派侦探山姆·斯派德,马布尔小姐恶搞的是阿婆笔下的马普尔小姐,还有很多有趣的小细节和致敬桥段待慢慢玩味,后半段稍弱~

58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无厘头脱力系,吐槽推理还有理有据,侦探大杂烩:马尔普,陈查理+傅满洲+杜索探长,Sam Spade+哥伦布+Rick Blaine,波洛,Nick&Nora。侦探们吵架就像涮羊肉汤——煮成一锅粥。卡波特本人真是萌哒哒。

1小时前
  • 力荐

恶趣味。冷幽默笑料百出。步步惊悚悬疑。片头纸人构想让人眼前一亮,尖叫门铃和会移动的房间都无限有爱。谋杀线索错综复杂,结局出人意料。混搭元素,欢乐大趴。

1小时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五位世界顶级侦探受邀来到一座古堡出席神秘宴会,主人未出现,却发生了一连串神秘谋杀事件。影片恶搞了五位文学史名探:阿加莎笔下的波洛和马普尔、另一位英国侦探小说女皇多萝西·塞耶斯笔下的温西勋爵、雷蒙·钱德勒笔下的马洛,及美国作家比格斯笔下的陈查理,把侦探小说模式戏谑了一番。

1小时前
  • stknight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