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

爱情片美国2017

主演:克里斯·埃文斯  麦肯娜·格瑞丝  琳赛·邓肯  珍妮·斯蕾特  奥克塔维亚·斯宾瑟  

导演:马克·韦布

播放地址

 剧照

天才少女 剧照 NO.1天才少女 剧照 NO.2天才少女 剧照 NO.3天才少女 剧照 NO.4天才少女 剧照 NO.5天才少女 剧照 NO.6天才少女 剧照 NO.13天才少女 剧照 NO.14天才少女 剧照 NO.15天才少女 剧照 NO.16天才少女 剧照 NO.17天才少女 剧照 NO.18天才少女 剧照 NO.19天才少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1 16:50

详细剧情

弗罗里达中部的一个小镇,七岁的小女孩玛丽和她的舅舅弗兰克生活在一起,弗兰克是一个修船工人,时不时接一些奇奇怪怪的活儿。玛丽身边有很多对她帮助很大、很积极正面的成人模范,包括弗兰克的邻居罗伯塔,还有她的老师邦妮。玛丽也是个数学天才,拥有万里挑一的聪明大脑。弗兰克妈妈伊芙琳相信玛丽属于更适合成人的特殊学校,但弗兰克希望玛丽拥有一个更常规的童年,他相信这么做是尊重他的姐姐,也就是玛丽妈妈的遗愿。这场争论引发了一场关于玛丽未来抚养权问题的法律官司。

 长篇影评

 1 ) 我们都需要看似俗套的剧情来掩饰本就苦得想哭的心

每一个细节设定,都直指 2017 年催泪好片的标签而去,明显如人物角色设定(舅舅与外甥)、演员卡司(Chris Evans 猕猴桃君)、取景、音乐,细节如镜头的运用,在观影期间始终萦绕着想要定格、重看的冲动。尤其是落日余晖 Mary 在 舅舅 Frank 身上攀爬这一段,已经稳进年度十佳镜头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种设置来得过于讨喜、过于明目张胆,但面对如此 Cliche 的剧情,你我又没有办法拒绝,哭是必然的。导演几乎将所有讨喜的角色做了一个拼盘,比如大叔萝莉配、热心的邻居黑人大妈,甚至连橘猫都有了。要知道,在爱猫圈有一种毒,甚至连爱猫之人都不敢碰的,就是橘猫。

橘猫易肥,体之大,需要两个床架。

导演用心之歹毒,不仅不惜用猫咪为电影吸粉,更选中易胖体质、吸粉能力堪比流量大 V 的橘猫,而且还是一只受过伤害、流浪街头的独眼橘猫!

好~~回到正题来·~~

我们的美国队长这次不再拿着盾牌打打杀杀,化身成有着助理教授头衔的 Frank Adler,姐姐自杀后独自抚养小外甥女 Mary。我相信 Chris Evans 是有潜力演好无脑肌肉男之外的其他角色的,而且看得出来他也在极力摆脱目前看似成功的”温柔乡“,2014 年自导自演的《午夜邂逅》里的表演可圈可点,但导演的功力就不敢恭维了。

扮演小外甥 Mary 的 Mckenna Grace 虽然才 11 岁,但作品已经非常多,美剧《指定幸存者》、电影《丘奇先生》、《独立日2》都有出演。机灵不是她的特色,超长待机的睫毛才是纵横片场的独门暗器,而美队也是以超长待机睫毛撩妹的,曾为 Gucci Guilty 香水拍摄的硬广把旁边的妹子都比下去了。

《天才少女》在主题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但导演 Marc Webb 通过精心安排各个互动小细节,同样让电影全程无尿点。充分调动和引发角色之间的化学反应一向是 Marc Webb 的强项,《和莎莫的 500 天》仍然是失恋治愈系作品的无法翻越的一座顶峰。

在《天才少女》里,主角们尤其是美队和小萝莉之间的相处,吵架时、打闹时、无聊时、开怀大笑时……每一分每一秒都把人融进夏日的阳光里,好了现在问题来了,究竟是要摸萝莉呢,还是抱美队?

尤其是美队冲到寄养家庭抢回 Mary,Mary 大发脾气说 you promised you promised 美队哭着说 I'm sorry I'm sorry,本来两人抱在一起哭也算是完成了这一幕的高潮,但导演偏偏不,神来之笔让 Mary 用小手把 Frank 的脸拉一下做微笑状,简直要暖死人。再有之前提及的日落散步,小 Mary 完全把舅舅 Frank 当作参天大树(叔)来爬,这样精心安排的场景,我还能不哭嘛~~Frank 迫不得已将 Mary 送到寄居家庭时,小演员和猕猴桃演技都大爆发,看得人心疼……甚至连出租汽车都萌萌哒。

在 Marc Webb 的镜头下,甚至连我以前最讨厌的喝酒游戏,都突然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觉得 True or Drink 这个喝酒游戏非常无聊,第一这只是一个在酒吧场合用来搪塞尴尬时间的无聊游戏,第二,也是更深层次的,我觉得游戏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对人性的误解,只需要撒个小谎就能避开喝酒,毕竟人生在世全靠演技,谁他妈的会说真话?但这一次在剧中看到,我突然发现游戏的重点不在于通过这些答案来了解不愿意喝酒的对方,而是通过看似滑稽的游戏逻辑,可以借着假装不愿意喝酒,说出自己不敢承认的事实。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倾诉的欲望。

《天才少女》并没有一个非常令人沉思反省的主题,有的只是处处透露着无声陪伴的生活细节。但对于我们常人,陪伴就是一切了吗?

 2 ) 我们到底想以什么方式存在于世界?

电影展现了两个极端
玛丽聪明,睿智,狡黠,继承了她妈妈的基因。和弗兰克在小镇上生活的无忧无虑。但她的聪明,也带来了离别。
外婆希望能培养出一个伟人,流芳百世的人。自己的女儿是天才,让她很骄傲,于是她“剥夺”女儿的所有,没有爱情,没有自由,没有快乐,没有悲伤,仿佛是一台智能计算的机器,要破解世界难题。但外婆说,每一个成功的伟人,都是忍受着寒冷走过来的。
外婆考虑到了数学,考虑到了世界,考虑到了世人,唯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女儿,她不想知道她的想法,只想让她按照自己的想法走。最终,女儿走了,留下了玛丽。
难以想象戴安在自杀时候的心情,看着自己的女儿,却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这是怎样一种绝望。
弗兰克希望玛丽过普通人的生活,有欢笑有泪水,不是只有无尽的演草纸和写不完的数字。弗兰克让玛丽出海,养猫,和朋友玩,上普通学校,尽管玛丽表示不想去,但也强制去,让她过普通人的生活。
这样的弗兰克,是“剥夺”了玛丽的天才基因,千里马也可能因为没有遇见伯乐而日行百里。

最后的结局,综合了以上的两种,可以说是大团圆了。

那我们呢?我们想以什么方式存在于世界?以父母的安排?还有众生的走向?亦或是自己的梦想?普通人还是大多数,没有自己的意见,没有自己的想法,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既然父母安排的路好像不错,那就走吧,反正也没什么想法。
我们这一代,缺少勇气,缺少失败再来的勇气,因为怕失败,那就不要开始了。因噎废食,便会失去这个世界的多彩了,你不去走走闯闯,不会知道世界多大。

 3 ) 如果你有一个天才孩子,该怎么教育?

看到《天才少女》这个片名,我想起了另一部关于“天才少年”的影片《想飞的钢琴少年》。

片中的小男孩维特,是个钢琴神童,从小就被母亲逼着,日复一日地练琴。

这让维特感到十分苦恼,他虽然擅长弹琴,但并不喜欢。在他的心里,只想做一个平凡的孩子。

于是,他借一次“意外”坠楼,装作智力受损。他顺利骗过了所有人,摘下天才的光环,变成了一个平常的孩子。

可意外的是,在做回普通人的过程中,维特却惊喜地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钢琴。不是因为母亲的殷切期望,也不是因为天赋的召唤,而是被音乐本身的魅力所吸引。

终于,在那一刻,天赋和现实第一次有了交集。维特得以看见了生活的意义。

看《天才少女》,我原本抱着相似的观影期待,看过之后,才发现是完全不同的电影。

《想飞的钢琴少年》的主视角是小男孩的,是通过维特的眼睛,来审视身边的世界,审视自己的天赋,并最终为自己的天赋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而《天才少女》的主视角,却是弗兰克的,也就是天才少女玛丽的舅舅。

前者的关注点是“天才少年的自我觉醒”,后者转而去关注家长,并抛出一道难题:假如你有一个天才孩子,该怎么教育他?

这真是一道难题,更何况事情还远比想象的复杂。

影片中的天才少女玛丽,有一位同样是数学天才的母亲黛安。

黛安从小就被她的母亲伊芙琳控制,整日囚禁在数学里,为了全人类都没解出过的难题,消耗着一个少女的全部青春。

黛安并没有像维特那样反抗,而是选择顺从了母亲的意志。直到成年后,再也无法忍受折磨的她,选择了自杀。

在自杀前,她将女儿玛丽托付给了弟弟——弗兰克。

弗兰克的扮演者是“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影片中,他脱去了超级英雄的外衣,卸下盾牌,进入了现实的生活,却依然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

他要保护的,是自己的外甥女玛丽。

在亲眼目睹了姐姐的“天才陨落”之后,弗兰克心灰意冷,带着玛丽离开波士顿,躲进小镇,过上了最平凡不过的生活。

他坚持让玛丽上最普通的学校,和同龄人一起学习、玩乐,并尽一切努力,让玛丽过得像一个普通的孩子。

就在这时,伊芙琳找上门来,企图夺回孙女,好指导她继续完成女儿荒废的事业。

一场关于“天才少女”抚养权的争夺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之后的剧情,乍一看,很像“暖爸战胜恶外婆夺回萝莉”的亲子团圆片。

可是,我们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随着影片的铺陈,我们发现,原来片中的这一家人,无一例外,全都是数学天才。

外婆伊芙琳是,舅舅弗兰克也是。

只不过,伊芙琳在年轻时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的天赋。所以她才将女儿和孙女视为自己的替身,逼她们获得非凡成就,以此来弥补自己的遗憾。

而弗兰克在目睹了姐姐的悲剧后,主动隐藏了天赋。同时,他想用同样的方法来保护玛丽,压抑她的天赋,让她做一个普通的孩子,享受普通的快乐。

因此,与其说这是抚养权的争夺,不如说是两种教育观的对决。

其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正一邪的对立较量,而是两种朝着相反方向的,都略显极端的教育方式,在彼此拉扯的过程中,寻求着最终的平衡。

这很像“奇葩说”的一道辩题,最终胜出的不是正方,也不是反方,而是通过把种种利弊摆在观众面前,启发他们去思考,让他们看到第三种可能。那是游弋在正反之间的一个恰到好处的点,也是一条没那么极端的更适合去走的路。这才是这场较量最大的意义所在。

《天才少女》就像是这样一场辩论。

伊芙琳的教育观是:对于一个天才少女,必须牢牢抓住她的天赋,哪怕丝毫的怠慢和浪费,都是对整个人类的犯罪。

而弗兰克的教育观则是:不管是不是天才,首先她是一个少女。巨大的成就也可能带来同等的痛苦,不如压抑她的天赋,让她尽情享受一个普通孩子的快乐。

这就是影片摆在我们面前的两种观点,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地选择支持哪边,而要试着发现是否有第三种可能。

如果仅仅带着温情的眼光去看,当然会被弗兰克和玛丽之间的“父女情”打动。

影片中最为戳心的一幕,是在落日的余晖中,“父女俩”化成两幅剪影,一个大影子,一个小影子,抱着融进夕阳里。

单从这个角度讲,玛丽最终是要回到弗兰克身边的,这符合所有人的观影期待。

可是,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玛丽是一个自知自觉的天才少女。也就是说,她是天才,并且她自己知道。

面对老师提出的算术问题,玛丽显得极不耐烦,甚至不屑于回答。

她拥有着远远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在看见同学被坏孩子嘲弄时,她狠狠教训了那个孩子,并在事后做了一番冷静的“检查”,既坦诚了打人的不对,又道出了嘲笑者的卑劣,还让那个被欺负的男孩赢回了尊严。

从影片呈现的诸多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玛丽在学校过得并不快乐,弗兰克所谓的“普通生活”,对于她更像一种“低幼的折磨”。

此外,最最重要的是,玛丽由衷地热爱着数学。她在家研读高深的数学经典,也完全是出于自愿,并没有人逼迫。

因此,弗兰克出于保护,而对玛丽采用的“压抑天赋”的教育方式,同样是有问题的。

而外婆的出现,与其说是一场危机,不如看成是一股积极的力量。它迫使弗兰克去反思,相比母亲的高压教育,自己的做法是否也是一种矫枉过正。

于是,我们看到,在整个故事中,获得成长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伊芙琳最终得知,原来女儿早就解出了难题,只是因为憎恨,要求必须等到母亲死后再发表成果。逼死女儿的,竟是自己。

而弗兰克也终于醒悟,自己为了逃离母亲避免重蹈姐姐覆辙的努力,对于玛丽而言,或许已成为一种反向的高压教育。

影片的结尾,在经过两种教育观的拉扯后,弗兰克尝试着一种平衡:送玛丽去高等学校,学习与之智力相称的知识;在课余时间,则让她跟同龄人一起游戏,享受童趣。

这一家人,看过了一次次天才的坠落,终于,找到了一种方式来呵护这个最小的天才。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反对一件事,会不自觉地走向它的反面,却忽视了我们真正想要保护的东西。

遭遇了几次欺骗,就笃定这世上没有人是善良的,从此封闭自己;为了反对一个所谓的辱华事件,就反过来去污辱那个当事人的家人;为了反对异端邪说,就诽谤甚至杀人,最终违背了自己的信仰…

这时候,只需要冷静下来,想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做得过头了,是不是为了反对而成了那个我们极力反对的人。

这样,你就会从反对的边缘走回来,重新回归平衡,看见事情的本质。

回到本片,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四个字:成就个性。

是创造环境,让受教者发现自己的本心,并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所以,一切阻止这种可能性的,都是对孩子的迫害。无论你的出发点是基于攫取还是保护。

这便是《天才少女》,想要告诉我们的事。

 4 ) 《天才少女》有哪些精彩的细节?

我注意到了两处细节非常动人。

一次是当玛丽因得知亲生父亲从未来找过自己而伤心哭泣时,舅舅带她去了医院,让她目睹了新生儿降临到这个世上时全家人都为此欢呼雀跃的温情场景。那是多么令人高兴感动的时刻啊 “That's how it was when you were born.”“This happy?”“This happy.”那一段电影镜头放慢,音乐响起,小女孩懂得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及周围人的爱,于是跑去为那些陌生人祝贺。那一场景真的太温情太动人了。不得不说,舅舅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很有智慧很高明。 另外,当舅舅发现小女孩的独眼猫被卖并且将要被注射药剂以用来做研究时,他及时将它救回来,与此同时,他还带回了另外两只将有同样命运的猫。那一刻,让人感受到了舅舅身上那人性的光辉,觉得特别温暖感动。

 5 ) 孩子不是父母实现梦想的工具,也不是一门要投资的生意

这一次,电影里有超能力的不是克里斯·埃文斯,但他仍然拯救了一个人的人生。这人是个失去双亲、缺三颗门牙的七岁小女孩玛丽,是他的外甥女,一个数学神童。玛丽的母亲黛安自杀身亡后,克里斯饰演的舅舅弗兰克独自抚育玛丽,直到她七岁。七岁第一天上学,玛丽就天生丽质难自弃地展现出惊人的天分,在课上口算出57乘135,顺口把得数还开了个方。他们就这样暴露了。姥姥伊芙琳出现了,跟弗兰克上法庭争夺监护权。

影视剧里关于孩子监护权的故事很多。美国人有严密的法律法规保护未成年人,试图确保孩子在最适宜的环境里成长,最近国人爱说伊坂幸太郎的一句话“为人父母不用考试真可怕”,这种考量监护权的法律堪可看做补考。就像在白纸中间划一条线,把“好”和“坏”分别列出清单,职业,收入,夫妻关系,是否酗酒,是否有不良记录,等等,他们分析出每项的权重和分数,判断抚养能力,像用镊子夹着小砝码,这边加一个,那边减一个。亲缘关系根本不是最重的砝码,甚至连孩子的个人意愿都不能作数。

然而“儿童福利”这道题毕竟不是数学,不是物理。《老友记》里的罗斯与瑞秋分手后,也拿一张白纸试图列出新女友的好处。好处有千千万万条,坏处只有一条:“她不是瑞秋”。爱是这种题目里永远无法精确计算的变量。

因此那些领养故事多数是探讨这种法律可能造成的“罔顾人情”的悲剧。美剧《芝加哥烈焰》和《夜班医生》都有类似支线情节:充满爱与善意的夫妇/夫夫想领养一个孩子,孩子与领养人也已经产生深厚感情,此时亲生父母出现了,声称要打官司抢回孩子。

同性题材影视里关于领养的故事更多。电影《欲盖弄潮》跟《天才少女》一样,结局也是孩子的舅舅把孩子带走、亲自抚养。美剧《同志亦凡人》中,迈克和他的教授爱人想要领养街头少年亨特,从感情层面上三口人天造地设,但必须获得官方机构许可。他们努力想往好里表现,想给来家访的调查员留个好印象,结果迈克的大嗓门妈妈过来,几个人凑巧为琐事吵起来,吵得最凶的时候调查员到了。迈克和丈夫非常沮丧,以为让人家看到这么糟糕的一面,领养的事肯定完蛋了。未料那个女调查员却说:我跟我妈妈也会这么吵,所以我知道我看到的不是吵架,是爱,我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不管父母是同性恋异性恋,小孩子最需要一个充满爱的、稳定的、物质不匮乏的环境。

但“物质”在成长环境中的影响有多大呢?这影响又是一个变量。有时,小孩子最爱的那个人的角色无法替代。在电影《我是山姆》中,达蔻塔·范宁饰演的小女孩露西,被社会机构从智障亲父身边带走,安排进环境优越的有钱养母家庭,而且养母也给予露西极大的爱意和温柔,一切如此完美,仍然留不住露西的心,她每夜冒险爬窗出去,穿着拖鞋走几条街回家,坚持要跟智障父亲睡在一起。

而对《天才少女》中的玛丽来说,情况更坏一点。姥姥伊芙琳要带走玛丽的目的很明确:她来抢的不是外孙女,是一个“天才少女”。

弗兰克没钱,住破房子,没钢琴,靠在码头给人修船维生,收入低,没有医疗保险,。

伊芙琳有钱,住好房子,有钢琴,收入高,有医疗保险。而且她本身是剑桥数学系高材生,有财力、精力和意愿好好栽培玛丽,还得到了亲生父亲的指定官方授权(虽然这一条最没用)。

把以上已知条件代入“谁更适合抚育小孩”的题目里,谁会赢得孩子,是一目了然的事。

可是玛丽说:He wanted me before I'm smart.

(这就像史蒂夫·罗杰斯说:Bucky loves me before I'm strong. “在我一无所有的时候,我还有巴基。”只有巴基爱的不是美国队长,而是那个一米六四的布鲁克林豆芽菜。)

小女孩这句话说得多么透彻!一针见血。谁低估孩子的智慧和判断力,谁就是傻子。瘦田没人耕,耕开有人争。玛丽心里很清楚,姥姥对她的喜爱与势在必得的占有欲是功利的。姥姥看中的是她的天分而不是她。

再往下看,一个巨大、巨大、巨大的陈年悲剧被挖掘出来。那是个人造悲剧。数学天才少女黛安从小被母亲禁锢在家中研究数学,没有娱乐,没有伙伴,没上学,没有体育活动,没去过夏令营,没当过女童军……同龄人所有的一切她都得不到。她十七岁时,初恋对象带她去私奔、滑雪,母亲伊芙琳冷酷地报警称对方绑架。由于自幼零社交,没有辨别能力,后来黛安跟一个不负责的男人胡乱发生关系,怀孕,生下玛丽,最后自杀。

所以黛安并不是自杀,是“慢性他杀”,是几十年来被母亲令人窒息的天才养成计划害死。更可怕的是母亲并不认为自己有错,还想把这个悲剧续写下去,继续戕害外孙女的生命。在法庭上,这位可怕的女人像历史上那些被误解、被庸众审判的先知和殉道者一样,义正言辞地说:黛安跟普通人不一样,她是十亿人里才出一个的天才,所以我对她的责任不止母女(我有责任督导她、鞭策她不辜负、不浪掷自己的天才)。推动人类进步的伟大发现都出自极少数人,没有他们,你们现在还在泥里爬呢!

至于亲手扼杀女儿的恋情、导致她自杀未遂,伊芙琳昂起衰老的脖颈,加重语气,反复强调:这无足挂齿(It was nothing)!接下来她更得意地说:后来黛安感谢了我对这件事的干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后来弗兰克失去了玛丽,她被交给更富有的家庭寄养。他在寄养家庭洁净、华丽(跟他的单身汉狗窝相比)的大宅子里木然走动,看着自己无法给予玛丽的物质生活,听着那对陌生夫妇有点紧张、略带讨好的讲解,指点他们为玛丽做了多少精心准备。凄凉悠扬的歌声唱道:Fly away little pretty bird,我的可爱的小鸟儿要飞走了……此刻弗兰克被说服,认为自己真的不能给玛丽足够好的生活,应该让她从自己手中飞走。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玛丽心爱的独眼猫被寄养人家送到流浪猫中心去了。

独眼猫是一个有趣的象征,它以它的残缺不全,跟自暴自弃(好吧这个可商榷)的弗兰克、无父无母的玛丽相得益彰,宛如同类。天赋是一种异常,独眼也是。梦露说,如果你不能接受我坏的一面,那你也不配得到我好的一面。那些不接受独眼猫的人们,他们心里没有爱,所以他们不配得到玛丽。最后的大结局,弗兰克飞跑去拯救玛丽,打开门,玛丽像个小囚徒一样正被姥姥和数学家们困在中间,苍白的小脸阴沉苦闷。

他像英雄救险一样把她从她的坏命运里救走了。他们拥抱,痛哭,承诺永不分离。

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哭得特别惨,因为我也经历过类似的“天才培养”。我父亲是个普通工人(作为女儿,我不忍心说他一生失败落魄,只说他过得不如意吧),我出生后两年多,他认为他“发现”了我在文学上的天分,于是开始全力培养我,要我整天读书、不许玩。就像片中玛丽的母亲黛安一样,所有孩童的娱乐和游戏在我父亲眼中都是浪费时间。我没有跟任何一个邻居孩子玩耍过。我在屋里读书,时常听她们在窗外唱着口诀跳皮筋,心里感到天堂跟我就隔着这堵墙,这扇窗,那种深重的孤独与沮丧难以磨灭地刻在心头。而且从那时起,我就觉得世上人分两群,一群是正常的她们,另一群是我自己。

我甚至不能在任何一次亲属聚会吃饭中留到终席,我父亲总是远远盯着、监视着我,看我吃完了一放下筷子,就立即命令我:吃完了就别浪费时间了,回你房间去看书吧。在所有亲戚朋友和邻居眼中,我是一个永远在屋里沉默读书的古怪女孩。

父亲要我从三岁开始写日记,直到十几岁,期间不定时抽查,一旦发现我忘记写,非骂即打。他暴怒时向我举过菜刀。我还记得他曾让我做一本超龄的语文题目书,答案部分在他手里,每天有固定题量任务,如果做错得多,我就会被他横眉立目地骂一顿,甚至挨打。每晚他给我对答案的那一小段时间,我瑟缩等待着,感觉被一根头发悬在地狱烈火之上,感觉自己像等待被枪决的囚徒……生不如死,死都比那滋味轻松一点。

幸好我其实没那么高的天分,我不是神童。也幸好世上有“学校”这样东西,而我父亲还不敢托大到不让我上学。如果他像黛安的母亲一样是剑桥毕业,估计我真的就没学上了。

至于伊芙琳得意地说“我女儿感谢了我”,那是肯定的,因为小孩不懂事时只是父母的录音机,他或她在被反复灌输、洗脑后不会抗拒父母的指令。我小时我父亲也常向亲友夸耀他的严厉和高压教育并未令我反感,以及我是多么享受他为我安排的读书学习生活。他甚至当众问我:你说,你是不是自己就喜欢这样?

但人是会长大的。后来我懂事之后,用尽力气自己矫正、治疗我父亲造成的伤害和能力上的缺失,十几年几乎每天都在跟这些事斗争。但有些东西失去就是失去了。裹过的小脚再放开也是半大脚,得在鞋里填棉花。我就是这样垫着棉花、带着只有自己感觉得到的残疾,在人群中佯装正常行走。

至今回忆那些痛苦、试图向我先生讲述时,我都会痛哭失声。所以我心底有一块地方是不原谅我父亲的,也不和解。

由于时代缘故,上一代父母郁郁不得志的居多,再加上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有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成功欲转嫁、发泄到子女身上。例子太多,只举两个:马拉松少女张惠敏,钢琴神童沈文裕。

张惠敏的父亲让女儿从三岁开始每天40公里以上的长跑、1000次击拳、400次跳高和800次踢腿。他说,我对训练、运动医学、营养学都有非常深刻的研究,因为我看了很多书,杂志,运动医疗、《本草纲目》。2008年张父让女儿从三亚到北京“迎奥运”长跑,历时56天,全长3588公里。她父亲还上了央视电视节目跟专家吵架,一时风头出尽。

到今年张惠敏18岁了。新闻里写道:张惠敏升入初中后,张父心灰意冷,重新做起了养殖业生意,不再逼着她跑步。奥运梦破灭,他现在的梦想是做“全球最具特色的热带鱼养殖观赏基地”,需要几十万资金。于是女儿张惠敏半工半读,帮爸爸攒钱。简言之,女儿仍在为父亲的愚蠢输血。

沈文裕的父亲培养天才的方法,跟黛安的母亲一样,“囚禁”——“他学琴以后,我就让他完全地生活在音乐世界里,尽量与外界隔离,因为所有成功人士都要全身心地做一件事情,才能做到出神入化”。

——沈父曾说,我有三十几篇论文,全是国家的大问题,只有国家领导人考虑的问题我才去考虑,我写好了就直接寄给国家领导人。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其认知水平可想而知。

当他发现儿子有希望留在国外发展、跟自己渐行渐远时,他蛮横地要求儿子辍学回国,从此这个神童陷入了父亲的牢牢把持,过上了在地下室弹琴、录视频传到网上的生活。

豆瓣有一篇《S君:被父母毁掉的一生》,里面引用伟大的小提琴家鲁杰罗里奇的一句话:“我们应该把那些神童的父母一次性全部枪杀掉。”

最近的电影《摔跤吧!爸爸》,有些人对其中父亲培养女儿摔跤这件事提出异议,因为那是父亲替女儿做出的强制选择,女儿其实是父亲实现梦想的工具,又有很多人说这种异议太敏感,太上纲上线。我倒觉得在这种批评即使有过度敏感之嫌,也是好事,因为在移风易俗以及观念的大改造上,矫枉过正是必经之路。

我猜那些对这种“望子成龙”模式过度敏感的人,也许都有类似的严厉父母和不快乐的童年。

天才是礼物,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甚至是痛苦,尤其在携带“礼物”者少年时。瑞士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里,六岁的小神童维特显露出钢琴天才后,人们严肃地对他母亲说:你身为母亲责任很重大,你要好好栽培他,这是你对他和音乐届的责任。后来维特日益为天分所苦,对爷爷说,我不想当天才,我想当别人,当普通人。爷爷说,那么你得先舍弃一些东西。于是维特宁愿从楼上跳下、佯装受伤失去天分,也不愿再做神童。他如愿以偿地进入普通学校,交到了普通的朋友。

我多么,多么,多么,多么希望,所有小孩子都能真正地、由衷地做一个小孩子,做他自己,而不是父母长辈实现他们未完成梦想的替代品,也不是任何人营造成就感的工具。

爱孩子,要不为什么去爱。不要把小孩子当做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去投资、经营。这样在孩子日后不如你意的时候,你就不会暴怒着说出这样的话:我辛辛苦苦为你付出了一辈子,所以你必须……

天才就像怀孕,日子久了自然会显现、会诞生美好的结果。但不能强奸它,硬让它发生。

如果小孩子展露出天分,要感谢上天的馈赠,但不宜把天分当做可居的奇货。那礼物是送给孩子的,不是送给父母的,不要把它当成自己的资产。更不要拿它做本钱去赌博,赌孩子的一生。

那要怎么才能不“辜负”天才呢?别的我不知道,我只认为最首要的是让他获得正常人能获得的一切,比如同龄的朋友,以及一切该在这个年龄做的事情、该享受到的快乐。

这样会耽误了天才的发展吗?会让人类文明晚前进若干年吗?不会!莫言从小找不到书读也成了莫言。再说,人类的文明进程真是靠天才在推进?也许某个时间点上某个天才的某项发现确实推了它一把,但“前进”是历史的必然。有你没你,人类最终都会吃上熟食、用上电灯、开上汽车、连上互联网。也许,也许我们会失去一个莫扎特,但那只是“也许”!

比起一个孩子的鲜活生命和无法重来的人生,让飘渺不可捉摸的“天才”和“改变历史”见鬼去吧!

《天才少女》不算是一流的片子,有不少地方差一口气。但我喜欢它。我多希望我有一个弗兰克这样的父亲。我多希望世上所有小孩子都有一个这样的父亲。每当看到有人这样全心全意、巨细靡遗地替孩子考虑,这样不休不倦地探讨怎样正确养育孩子,从各个细节提出疑问,都会觉得又心酸又欣慰。我早已不是小孩,但当年那个没有得到正常童年的孩子始终盘桓在我体内,像在人间有心愿未了的幽魂一样迟迟不肯离去。多年后,虽然这缕阳光没能照到她身上,但当它照亮了其他孩子们的笑脸,她感觉自己失去的快乐在那里获得了重生。

----------------------------------------------------------------------

一些散碎感想:

1. 一个落拓英俊男人身边跟随一个早熟的精灵小女孩,猛虎蔷薇,这种主角设置本身就很讨巧 ,《洛丽塔》、《海扁王》、《我是山姆》都是,扩大范围还有《这个杀手不太冷》(谁敢说让雷诺不英俊就请接住我的手套,允许我跟你决斗)。女孩用细小的手指抚摸长满胡须的脸,无论在怎样平庸的剧情里都是非常动人的情景。

本片最美一幕是一大一小在夕阳下的剪影,玛丽像猫一样踩着弗兰克的腿往上爬,她一伸出双手弗兰克就懂她的意思,默契娴熟地把她举到头顶去。

2. 在所有老照片和老新闻里,黛安都留着男孩似的短发。她的母亲刻意泯灭她的性别特征。而被单身汉舅舅带大的玛丽也一直穿着男孩款式和颜色的衣服,灰T恤,军绿色T恤,咖啡色短裤,灰黄间条polo衫,深蓝短裤……

但那是她自己的选择,是她喜欢的样子——第一天上学时为了仪式感而穿了女孩子气的彼得潘圆领红色连衣裙,她特别不喜欢,抱怨说自己像个迪士尼卡通角色。

她将过上与她母亲完全不同的一生。

3. 弗兰克给玛丽重复了很多遍,“去交些朋友”,“你今天交到的朋友以后余生都能找他们借钱”,“你妈妈会希望你交些朋友的”。

我想,他以旁观者的角度看黛安那悲惨的一生,引发悲剧的一大原因就是孤独。

以一个自幼被关在屋里的“过来孩”的切肤之痛来说,在每个年龄段都交到一些同龄朋友真的,真的,真的太重要了。

4. 在关于天才儿童的电影里,我觉得《少年斯派维的奇幻旅行》是最完美的。他父母家人待他的方式也最好。

5.这个角色为什么要克里斯·埃文斯来演?……

我自己想出的答案是:别的男人穿得那么邋遢,大伙还有兴趣看这片子么?而队长是那种在服化道都帮不上忙反而故意拖后腿的时候,颜值仍能坚挺地在每一帧里闪闪发光的男人。

原因二,有队长,有票房。

原因三,埃文斯已经证明了能自主选片的时候,他钟意那种情感和故事比较传统的片子。

6. 找到一个温柔耐心慈悲的爱人太重要。他会带来土壤与养料,提供第二次自我培育人格的机会。到目前为止,我基本能控制住那些痛苦了,我把它们装在一个铅盒子里,咔哒一声锁住。因此大部分时间,我是个享受生活和爱情的快乐家伙。

7.我的父亲至今仍以他对我的教育自豪,仍会说“看我教育出多么xx的女儿”。

最后,感谢你读到这里,如果你也曾是一个度过痛苦童年的小孩子,衷心祝愿你能慢慢驯服记忆,击退阴影,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

6.26: 感觉有不少人对上文中的这一段理解困难,“电影《摔跤吧!爸爸》,有些人对其中父亲培养女儿摔跤这件事提出异议,因为那是父亲替女儿做出的强制选择,女儿其实是父亲实现梦想的工具,又有很多人说这种异议太敏感,太上纲上线。我倒觉得在这种批评即使有过度敏感之嫌,也是好事,因为在移风易俗以及观念的大改造上,矫枉过正是必经之路。”

请注意句子的主语和最后一句作者的结论!在读明白这段话的意思之前,请不要随意抓取几个关键词就跳出来说“印度国情不同”“一年之约”云云。

 6 ) 从细节中,看《天才少女》的良苦用心

故事很简单,姥姥原本就是天才少女,可惜谈恋爱了、结婚了、生孩子了,事业呢,完了。这还得了,她姥姥的,这辈子觉得自己最蠢的就是去谈恋爱了。于是将自己的女儿——玛丽(本片中的女一,小女孩)的妈妈也是天才少女——从小就禁锢在数学的世界中,尽管17岁的女儿私奔、抑郁然后自杀未遂,不重要,这些事情都不能和伟大的科学成就相提并论,千禧年难题才是最重要的。其实姥姥的儿子也从小是个天才,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大学助理教授,但在妈妈心目中,儿子就是一个废柴,让他自暴自弃算了。

玛丽的妈妈在生下女儿并且独自完成了千禧年难题之后自杀了。临死前将女儿交给了那个废柴弟弟,也就是本片男主——小女孩的舅舅。要求之一是让小女孩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之二就是要等到姥姥死后再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也算是对姥姥最恶意的报复吧)。

天才少女玛丽在舅舅的养育下生活了六年,要上小学了。金子总是要发光的,这个小丫头数学方面的智力已经超过大多数专业数学研究生了,听听电视新闻就知道欧盟经济要崩;而且正义感爆棚、战斗力惊人,7岁女孩完爆12岁坏男孩,如果再算上那迷人的嫣然一笑。天啊,这样的小萝莉,谁会不爱呢。

那个邪恶的外婆又出现了,祸祸完女儿,还要继续祸祸外孙女啊。打官司挣抚养权,不惜一切代价搞臭儿子,花钱收买寄宿家庭,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让外孙女研究数学,尽早破解千禧年难题。

结局当然是好莱坞式的温情,舅舅雄起,解救被禁锢的外甥女。而姥姥面对女儿的论文和遗言,在情绪激动的同时,最终还是放过了外孙女,决定将自己旺盛的精力用于女儿论文的复核审查。

故事温馨,演员演技精湛,剧情紧凑合理,起承转合都很完美,煽情恰到好处,这的确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佳片。但更值得记录的是如下细节:

一、法庭对峙

电影中印象最深的画面来自法庭对峙时双方的态度,一方是令人反感但理直气壮的外婆,一方是令人同情但颇显无奈的舅舅。

作为全能的观众,毫无疑问会认为外婆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外婆的强大之处就在于能够将荒谬绝伦的观点谈出浩然正气的感觉。

黛安跟普通人不一样,她不同寻常。不同寻常的人会遇到奇特的问题和需求。你不知道她的能力有多强,十亿人里才出她这么一个。请你在做决定之前,站在我的角度想想:我对她的责任不止母女这么简单,让人类进步的伟大发现,都出自极少数人。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文明。

而相对而言,舅舅反而陷入了良心的自责:

我是否能提供给玛丽最好的生活环境?

二、舅舅的选择

舅舅曾经目睹过姐姐悲惨的生活,他当然知道将玛丽交给外婆意味着什么,这也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方案,但显然舅舅并没有真正找到外婆的症结所在。换句话说,舅舅尽管对精英主义存在质疑和反思,但并没有从根本上与之决裂。这恰恰是本剧耐人寻味的亮点所在。我们不妨跳出该片,而进入一种理想化的讨论:

1. 人类文明是少数精英创造的吗?

2. 人类的进步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标志吗?

第一个问题或许很多国人还观望犹豫,毕竟我们从小接受的观点是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对于欧美国家的精英而言,他们可没有接受过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同意少数精英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

第二个问题,想来大多数国人也会表示赞同,毕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我们早就耳熟能详。

事实上,舅舅也是接受这一观点的。顺理成章,观众和男主很容易得到如下结论: _*天才儿童错失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就是一种罪过,是一种资源的浪费。*_ 而电影中舅舅的软弱便源自这一结论。

接下来,需要男主和观众们思考的问题是: _*培养天才儿童的最优方案应该是什么样?*_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沿着如下思路进行:

1. 一个天才儿童个人的幸福生活重要,还是他(她)在将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更重要?如果在两者之间,必须牺牲一方,应该牺牲哪个?

2. 什么样的环境有利于天才儿童的智力发育,进而有利于尽早取得突破性成果?

3. 什么样的环境有利于天才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从而在个人幸福和个人成就之间取得平衡?

4. 在天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如何才能尽可能满足其自身的成长需求?

5. 上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形成共识,是否有妥协的方案?

应该说本剧的编剧、导演以及男主,正是沿着这一思路来推进剧情:

1. 小女孩并不喜欢普通学校的学习内容,觉得幼稚、无聊,而在大学研究室中却如鱼得水。舅舅虽然劝说小女孩去普通学校,但毕竟有强迫的意味;

2. 小女孩同样渴望名垂千古,这在外婆带她去大学看千禧问题的时候非常明显;

3. 小女孩很喜欢钢琴,而且钢琴作为一种电影视觉符号多次出现。外婆是认为音乐无意义而剥夺了女儿喜爱钢琴的权利;而舅舅则因为贫穷不能提供小女孩钢琴学习;

舅舅在影片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软弱的,他尽管坚决反对自己的妈妈的做法,但他也时时刻刻陷入自责的窘境,当律师不断追问:你觉得有能力为玛丽提供适合她成长的环境吗?舅舅选择了承认失败。

在这里稍微讨论一下观众中的一个观点:如果舅舅还继续在大学做教授,有社保,上述问题不就可以圆满解决了吗?外婆不就没有借口来争夺抚养权了吗?舅舅为何一定要放弃正式工作,选择躲避到一个偏僻贫困的地区来抚养玛丽?我谈谈自己的想法,欢迎批评:

1. 编剧、导演在塑造人物性格上,颇下了一番功夫。电影中的舅舅是一个睿智的哲学专业人士,但他有其软弱的一面。

2. 舅舅成长于一个高智商、高学历的精英家庭,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母亲并非个案,在一个强调智商高于人格、成就高于幸福的大环境中,自己的意志是极为渺小的。换言之,如果舅舅还在著名大学担任教职,即使没有姥姥的强势介入,小玛丽大概率的可能性还是会走向拔苗助长的轨道。这才是舅舅辞职的真正原因。当然到一个偏远贫困的地区做一名无固定职业的游民,也可以看作是躲避外婆的无奈之举。

3. 尽管他很清楚的知道玛丽的外婆所带来的灾难,但他并没有做好与精英主义决裂的准备。换言之,他无法回答:如果玛丽更渴望研究数学和钢琴,而这些恰恰是他所不能满足玛丽的,何去何从?

4. 舅舅多年未婚,即使在年轻女老师的热情追求下,也表现的瞻前顾后。这个情节设定别有深意:舅舅同样面临情感危机,他在感情面前和姐姐一样茫然,所以他的感情世界一直都是被动和软弱的。通俗地说:舅舅并不认为自己过的日子就是好日子,他也不认为自己能够给爱人(或者是小玛丽)带来美好的生活。当然舅舅是个好人,是个有良心的人,也正是这种复杂矛盾的性格,舅舅作出了让步和妥协。

三、独眼猫

独眼猫是整部片子的文眼,是整部片子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角色。

1. 独眼猫,是玛丽收养的流浪猫,它可以看作玛丽的一种心理原型;

2. 原型理论源自荣格,也可以称作“心灵的投影”。通俗地说,就是自己想成为的样子。玛丽作为一名天才少女,事实上天赋所带来的苦恼远远多于快乐。而真正能够给玛丽带来快乐的是舅舅的爱护和养育。独眼猫和玛丽的关系也就是玛丽和舅舅的关系。

3. 猫作为一种具有神秘气质的生物,特立独行但又乖巧伶俐,这正是玛丽的气质特点。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温顺妩媚,而反之对讨厌的人,则睚眦必报。

4. 独眼猫,天生残疾,而天才儿童何尝不是他人眼中的怪物、怪胎呢?编剧和导演可谓用心良苦。

5. 当独眼猫被寄养家庭和外婆再次遗弃,成为整部影片的转折点。舅舅终于看清了事实的真相。在精英主义冠冕堂皇的理论背后,一旦人类被功利蒙住了双眼,忘记了爱、离开了爱,丧失了发自内心的情感,这就是禽兽,这就是恐怖主义。独眼猫被抛弃、差一点被注射死亡,这只是象征着玛丽被抛弃、一步步走入人生的绝地。舅舅终于清醒了,自己可以给玛丽最好的生活,他也可以给女教师最好的生活,因为舅舅爱玛丽、舅舅爱女教师。片尾舅舅和女教师会心一笑的画面,很温馨。让我们祝贺舅舅,他的心理障碍痊愈了。

 短评

跟Captain Fantastic的故事很像: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已经在上一代人身上酿成悲剧,对下一代人教育方式仍然继续面临艰难的抉择。教育就像悖论,等到当事人明白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的时候,已经在他人安排好的人生路上走得太久,无法回头。

7分钟前
  • 鼠斩车田万齐
  • 推荐

医院那段太催泪,少女演的也太好了!尤其爱夕阳日落在海滩的那段!大人小孩的相处模式让人羡慕。回到现实,很多小孩其实很平庸,父母却给他到处补课,压抑他的童年。片中的小孩却是天才,舅舅却想她拥有普通的快乐的童年。至于外婆和舅舅争夺抚养权的法庭战,也算看点之一,题材挺讨喜!外婆演技太棒了

8分钟前
  • 闪通
  • 力荐

How do you unwrap the gift, parents? It indeed seems no easier than the Navier-Stokes for many supports to raise a talent. Frank prefers protecting the child'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helping her growth in personality with empathy and affectionate environment to fully exploring her potential before finding a better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while Mary's grandma insists that extraordinary people is doom to be away from the ordinary and tries to isolate children from any close relationship, which in her eyes is but distraction from success. Extraordinary doesn't mean abnormal, arrogant or alone, and doesn't necessarily lead to a happy life. A gift is a gift only when it's properly unwrapped.

13分钟前
  • 飞聆墨
  • 力荐

最后把你逼疯的都是那些口口声声为你好的人。

18分钟前
  • Stboo
  • 推荐

“我成了英雄!”,是,你是美队谁不知道?

20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故事前半段生动叙述了真人版灰原哀在帝丹小学的生活……

23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He wanted me before I was smart”。简单却惊喜的一部片,不止故事好,包括小萝莉在内的几位演员都表现抢眼。现实中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成为天才,而美队饰演的舅舅却希望自己的天才外甥女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家长们真应该组团来看这部片啊。另外,美队哪像当过哲学教授的人啊,体育学教授更像吧。

26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这部结尾从一开始就知道的清新小品,如同春日里一道最好的阳光,看得人心里暖暖的。天赋异禀并不应该成为被剥夺快乐的理由,享受童真才是孩子该有的生活模板,每一个中国家长都应该看看“美国队长”是怎么做的。

28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伊芙琳身为剑桥数学系毕业生,那个积分公式有错看不出来就很假了……

29分钟前
  • mafen
  • 推荐

看得出主创试图讲一个动人的故事,但最后整体效果更接近于流水账。另外美队外形的完美在本片里非常明显,他也是一个努力的演员,但恐怕他真的天赋有限,他的表演和电影一样流于表面,缺乏一种直接的情感冲击,让人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的表达,让人有些不舒服。

33分钟前
  • namine
  • 还行

恶魔外婆法庭上那一段如滔滔江水的话,还有在面对女儿遗作手稿时短暂的软弱又重新强硬的两段,真是精彩。

34分钟前
  • 瞎子
  • 推荐

故事虽老套但表演非常细腻。小女孩和美队太有爱,尤其爱夕阳日落在海滩的那段,小姑娘在美队身上爬来爬去的太甜。美队说要少接甚至不接超级英雄角色,因为有碍于他获得别的角色或者投入精力去演好别的角色,真是太对了。美队还是很有潜力去演一些更深刻更细腻的角色的,从午夜邂逅开始就这么认为。

35分钟前
  • 朵朵鸭🦍💨
  • 推荐

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女孩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受爸爸喜爱时,舅舅把女孩带到医院,说你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么高兴的,this happy

37分钟前
  • 咸鱼进入腌制期
  • 力荐

千禧年七大问题!

42分钟前
  • 中文版
  • 力荐

天才少女不应该这么漂亮,这种婊气的漂亮是未来的高中啦啦队队长脸啦

43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Marc Webb温柔起来像个法国导演。围绕争夺天才少女领养权展开,实则讲人生选择。Mckenna Grace演技了得,和美队的互动镜头又美又灵,骗得全场又哭又笑。狗狗眼很怜人,长大后又是个小妖精。特别喜欢三幕戏,一幕是产院,一幕是重逢,及最后一幕的外婆骤雨般的哭泣和自制。

44分钟前
  • 木由
  • 力荐

哲学修船好叔叔vs急功近利坏外婆,我喵故我在。故事一般,但叔侄情表现得真不错

47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请问那个长的像李维嘉的女主,是导演哪里淘来的....戏外竟和美队有一段情?What?为什么不找我来演女主,我可以为艺术献身啊,和美队激情戏完全可以长镜头纪实风啊....越看我桃越好看,快娶我吧....#我老公的电影,无条件五星#

49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力荐

看来美队怎么样都是我的菜啊,即使满脸的络腮胡、布满油污的T恤也遮掩不了他那双眼里的柔情——这小女孩不会是他哪来的私生女演的吧,两人的眼睫毛:一!模!一!样!看完片子后最严肃的思考是:我女儿果然不是天才,不用再骗自己了。

50分钟前
  • simonfaye
  • 还行

我要醉在ce的睫毛,眼睛,胡子,嗓音里,我要承包这个温柔的舅舅桃!

54分钟前
  • 六元的小凶许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