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号

喜剧片台湾2008

主演:范逸臣,田中千绘,中孝介,林宗仁,马念先,民雄,安乙荞,林晓培,马如龙,梁文音,应蔚民,张心妍,李佩甄,沛小岚,丹耐夫正若,郭逸轩,李浤嘉,黄西田,张魁,赵舜,郑志伟,魏隽展,杨淳翔,杨淳言,杨淳至,吴朋奉,祝福,张琼雯,陈慕义,常陆师父,姚思微,黄兴全,卢怡榕,连馨,刘雨柔,林宜均,杨欣佩,王婷仪,谭淑婷,陈妍汝,叶雅馨,朱丁顺,林聪辉,曾吾吉,林宏道,陈源平,许胜雄,詹佑颋,王荣良,陈顗亘,魏庭芳,李瑞珠,许仁豪,姚怡安,何季珊,林明远,曾柏允,陈致臻,吴秋莲,何冠谊,高坤成,北村丰晴,关根直树,高嶋

导演:魏德圣

播放地址

 剧照

海角七号 剧照 NO.1海角七号 剧照 NO.2海角七号 剧照 NO.3海角七号 剧照 NO.4海角七号 剧照 NO.5海角七号 剧照 NO.6海角七号 剧照 NO.13海角七号 剧照 NO.14海角七号 剧照 NO.15海角七号 剧照 NO.16海角七号 剧照 NO.17海角七号 剧照 NO.18海角七号 剧照 NO.19海角七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21:53

详细剧情

  依傍大海的美丽小镇恒春上,音乐梦想在台北遭受打击的年轻人阿嘉(范逸臣)冷眼旁观着一切。虽在民代主席后父的帮忙下成了代班邮差,信件和邮包却被他乱堆在房间,而对一个寄自日本的无法送至的邮包,他也没按老邮差茂伯(林宗仁)的吩咐将之退回,而是私自拆阅查看:里面除一张泛黄的少女照片,是几封写于60年前的信件。其时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在台日籍教师(中孝介)随日军撤退时遗弃了相约私奔的女友,归日途中,他将爱意和悔意化为文字,但信件直到去世才被其女儿代为寄出。  在台湾留学、工作的日本女孩友子(田中千绘)有心成为模特,却被认为形象过时只能做负责日本超级“疗伤歌手”中孝介(中孝介)在恒春的演出事宜的公关。按惯例,中孝介演出之前会有乐团暖场,友子原本联络了日本某乐团,但民代坚持用本地乐团,友子无奈与包括阿嘉在内的几个年龄、工作、个性都有较大差异的当地音乐爱好者——因意外事件失掉幸福生活的交警(民雄)、暗恋老板娘的小店伙计水蛙(夹子小应)、早熟的小女生大大(麦子)等——成了工作搭档。由于阿嘉之外的几人全无舞台表演经验,临时组建的乐团时有矛盾发生,友子常被气得火冒三丈,最有经验的阿嘉气她最甚。  屡有调整的乐团成员——茂伯、兜售客家小米酒的马拉桑(马念先)先后取代贝斯手加入乐团,一直不顺的排练,中孝介来台的日子越来越近,对阿嘉彻底失望的友子决定放弃在台的工作回日本,但两人已在摩擦中生出感情。不久友子在阿嘉房间看到那些60年前的信件,完全被美丽的爱情故事打动,叮嘱阿嘉一定要将信件送至当事人手中。双方虽没开口表白,但爱情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阿嘉因为友子重新拥有了追求音乐梦想的勇气。中孝介演出即将开始之时,信件主人的地址被找到,阿嘉也被友子告知她已接到日本唱片公司的工作邀约。

 长篇影评

 1 ) 海角七号换个男1就好了

一直都不看特别热的片子,担心炒作的成分太多,往往浪费了时间却看了大烂片,被欺骗的心情犹如明明约定去吃大餐却最后只喝到了小米粥,身心都悲愤的空虚不已。
《海角七号》也是一样,台湾上映不久通过口碑进入内地后就一直安静的躺在移动硬盘里面,久久没有被宠信。今儿假期无事,四处寻花问柳的我在硬盘深宫里点兵时,她离我的鼠标只有0.01cm,但是129分钟后,我爱上了这部电影。

众生相
政治手段彪悍又有柔情一面的代表主席,青春叛逆期的钢琴少女(口水一下),失去人生道路和爱人的不得志小警察,勤奋隐忍的业务员……地方虽小,却个个都有自己的辛酸和坚强,让人不得不爱的起来,哦,当然不能忘记那些穿bikini的美大妞(做ws大叔状)以及激萌的三胞胎(做ws阿姨状),还有长腿一直奔跑的元气台妹前台(又咽了一口水)

音乐
如果没听错,那7封情书的CV就是中孝介,初听便十分入耳,那首《各自远扬》唱起来才恍然,原来是他啊。前段时间看《夏目友人帐》便被ED那奇特又清新的唱腔给震撼过。
一边写文,一边放着吕圣斐的《海角七号 钢琴情诗》,又开始嗷嗷了:老娘要学钢琴啊学钢琴。

男主角
范逸臣转型的太多了,一开始在主演名单看到他的名字,直到电影结束也没找到“应该是那个样子的人”,以为只是特别感谢型NPC一枚,最后出staff,嘎?哦买糕,男主角就是他,我的印象还停留在之前翻唱I BLIEVE的花样小受的阶段呢。
可惜身材不够好,肉肉的太厉害了,但这不重要,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把那股愤世嫉俗的劲儿演的扭曲了,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虽然本来电影也就是表达这个意思,或者说编剧不够好吧,或者他的身材不够好吧,总之这愤世嫉俗的感觉表达的不够平民化,蛮生硬跟脸谱的。丫跟友子的爱情也蛮生硬的,这肯定不是身材问题,是编剧问题,咱失望归失望,不能是非不分的。
也算是电影上小小的遗憾吧。
以上小节的牢骚只是因为太喜欢这部电影,才会如此的吹毛求疵啊。
毕竟,刚看完一遍相隔一分钟后便立刻决定又看了第二遍的情况足够让人害羞很久了。-v-

 2 ) 文青&摇滚范儿&萝莉&小三&制服诱惑&女优的抗日摇滚趴

  豆瓣上什么评论能火?首当其冲是文青相关,亘古不变的话题,要是文艺女青年,那么+1;其次是言辞奔放,个人比较欣赏的是胡子和丁小云,话糙理不糙,句句切中G点;再次是黄色话题,赤果果的讲男女,自从有了豆瓣,我再也不上黄网了;然后是愤青,永远不缺乏市场,恶心组可见一斑。这么看来融合了这几大元素的《海角七号》在豆瓣想不火也不行,所以我预感弄了这么个标题党,这篇评论也能火。

  文青:阿嘉,典型的文青。暴躁而又抑郁,恃才傲物而又自暴自弃。家庭环境也是典型的文青的温床,父母离异,穷爸爸没交代,富爸爸有权有势。是不是每个文青都要走两个极端?要么就是理想主义如王彩玲,郁郁一生。要么就是悲观厌世却又人品巨好如阿嘉,不务正业,天天宅着偷拆别人信看,2年憋出一首歌来,还有女优送上门来睡,不睡还不行,睡门口水泥路等着。真是礼轻情意重,千里送B草啊。末了居然还跟中孝介同台表演,后话不用交代观众也知道肯定咸鱼大翻身,新人新井新钻头,越钻越深越出油。

  摇滚范儿:茂伯,这老爷子太可爱了。目中无人的那么可爱,与年轻人打成一片的那么可爱,坚持自我的那么可爱。和阿嘉的忘年交肯定借鉴过何勇,1994年12月17日,红磡体育场的舞台上,父子同台,当着近万名沸腾的香港乐迷,何勇说:“三弦演奏,何玉生,我的父亲。”老爷子简直是国宝级的摇滚范儿。摇滚乐队一定要有这种气质的人作为精神领袖,哪怕是在台上摇摇手铃。1994年,The Eagles 的传世经典《Hotel California》现场,那段长达两分半史称最经典的华彩之后,Don Henley 献声,而手里只拿了两个沙锤。……摇滚范儿是到底是什么范儿?以前跟曼曼争论过,她说摇滚不一定非要吸毒,滥交,不一定非要举起拳头颠覆这个世界的。我说,玩摇滚吸毒,滥交是为了保持精神的高度亢奋状态,不是要颠覆谁,但是一定要振聋发聩,摇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愤怒的。中国摇滚为什么从“魔岩三杰”之后就死得这么彻底?听听尚有一丝生气的夜叉乐队的《中国摇滚》就知道了:你说摇滚是艺术,我说摇滚是武器/你说摇滚会害人民,我说摇滚会救苍生/你说摇滚是资本主义的阴谋,我说摇滚是社会主义的帮手/你说摇滚是政治家的眼中钉,我说摇滚是这国家最尴尬的丑星/再来五十年也不会有改变/人们不需要摇滚乐,因为他们很快乐/再来五十年,也不会有改变/人们不需要摇滚乐,因为他们很自由 /你很快乐是吗? 你很自由是吗?

  萝莉:生理不成熟,心理成熟的萝莉实在是太有诱惑性了,比如大大。可以跟小正太排排坐看夕阳,也可以轻吻额头抚慰酒醉的蜀黍,这次第,怎一个推字了得?

  小三:女小三多了,男小三不多见。男人的独占欲和嫉妒心是最强的。水蛭念叨的那段青蛙交配理论,与其是说给自己当小三找借口,不如说是掩饰自己的懦弱。老板娘万种风情,也算是对水蛭的默许。水蛭的命运明显暗合那个日本老师,也不算悲剧吧。其实“长得像昆虫”的水蛭蛮有杀伤力的,按照经验来看,如果霸王硬上弓的话,效果反倒不好,女人主动投怀送抱是什么心态?你日了我一次,然后悔不该当初,又痛哭流涕又下跪发誓负责一辈子的,你真TM禽兽,以后连笑脸我都不给你;你搂着我睡了一夜,居然没日我,那你真TM禽兽不如,不过以后我们就没什么心理隔阂了,都是动物了。

  制服诱惑:警察叔叔算是个理想化的形象吧,专一,有责任感,有血性。一直没露面的鲁凯公主想必是驯夫有道。都说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女人斗争了这么多年,总结出来对策就是:要抓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男人的胃。控制住上半身,放任你下半身,总有回归那一天。

  女优:友子真是继承了倭国的优良传统,尤其是酒醉阿嘉床上那一颦一笑,颔首皱眉。真让人有鬼畜的冲动,上半身,下半身全被你统一了。

  抗日:中孝介的长音真有日本能戏古风的味道。

  最后说一说大陆政治解读《海角七号》的殖民地情结吧,貌似大陆对台湾的亲日态度还能柔和些,不至于像对东北伪满政府那么愤恨。可能真是拿我们东北当自己家孩子,台湾是抱养出去的?当面教子,背后骂妻?抛开民主主义,爱国情绪,有个理论我觉得可以让我们拿来当借口: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3 ) 怕老去只为怕失去

话说我这人向来不爱看当季电影的,因为总是会被影片宣传和豆瓣评论搞的无所适从,所以就总是先淡定着,一直到快淡忘了才看。海角七号真是红了。先是去台湾大学交流的师妹在日志里隆重推荐,然后是左派机场流人士友情推荐,再接着上海一周整版轰炸推荐,我就没忍住把它给看了。

再话说我这人向来一写评论就跑题的。这次我已经预见到跑到何种程度了。

先是友子被迫留在岛上,接经纪人的电话时气愤地说,我已经老了。我不知为什么就突然想起一朋友言曰,二十岁空谈理想和四十岁空谈理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可为什么不一样?
著名中年双鱼男,以缺德服人作家石康有段话大意是,一想到某一天当他已经老了,满街的小姑娘还是那么水嫩而他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对她们施展当年的雄风,他就会感到十分的悲伤(我觉得他预言的这个时期已经正式到来了,他现在拼命写剧本就是因为一没什么精神头儿泡妞了,二要挣大钱升级软件以弥补雄风不再的硬件缺陷——虽然我也没机会知道他当年究竟雄风几何)。
但我非常之喜欢这段话。虽然我也可以直接效仿说,一想到某天我已经老了,满街的小正太还是那么鲜嫩而我却只能谨守妇道远观而不能亵玩焉,我就会感到十分的悲伤——但是近期好像出了女写手们声称要与余秋雨一夜情给韩寒当情人等网络宣言事件,舆论反应给女青年的教训是,女人的性幻想,哪怕再限制级的性幻想,只要不说出来就不会被人认为龌龊——所以我只能假借石康这段话表明态度,我们怕老,仅仅是因为怕失去我们作为年轻人的优势——健康漂亮,敢爱敢恨,痴言妄语,无所事事。
我可以把琴狠狠摔掉大骂脏话,我可以就这么耗着等别人践踏我的理想,我可以拆开无处投递的邮包,我可以对一个不回来的人尽情思念,我可以暗恋老板还没死的丰腴老板娘,我还可以塞着耳机大声唱“爱你爱到不怕死”。

当我们老了,我们能做什么呢?
苦口婆心告诉年轻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要做,全然已经忘记我们年轻的时候最讨厌这些东西;我们要安于现状,晒晒太阳钓钓鱼,只在重大场合如结婚生子作为历史见证者受邀出席,而正在发生的历史已经与我们无关。最重要的,我们会渐渐忘记曾经为之疯狂的事情以及当年我们是如何的为之疯狂。

我不要暮年的夕阳中读到你的信听你如何诉说你当年不是抛弃我而是舍不得我。我要的只有现在。全部的现在。
情可以书,思可以念,语言的力量如此强大。
可终不能替让他们残缺的一生变得稍稍完美一点。
但是一个拥抱过后的“留下来”或“跟你走”,就变得那么不一样。

留住Ta在你的海角七号吧。我怕老去。更怕失去。

 4 ) 等候雨停,不如期待彩虹

文/杰夫

古龙说,一个男人若是知道有个女人在等着他,那种感觉绝不是任何事所能代替的。

可是,知道了这种感觉以后,男人却无法跑去和那个女人相见,只能在心里默默思念,那种感觉是不是最令人煎熬的。

那么,一个女人等候了一个男人60年,那个男人知道后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并且即使这样,他们依旧无法相见,那对他又会是什么感觉。

我不知道。

因为我在这个世界活了60年的一半都不到,更不用说去遐想是不是有个女孩等我等了60年了。

《海角七号》里有,可是,它没有说。

但我从《海角七号》里看到了“等待”。

片子里的每个人都在等待:老邮递员等待着自己能够在正式演出中,弹奏一次“国宝”月琴;机车行的打工仔,则默默地等待着自己能够给喜欢的老板娘幸福;米酒推销员马拉桑则在等待着自己事业的成功,顺便等候一场爱情的降临。可是,我们看到,如所有的人都一样,他们的等候,并不是很顺利,甚至可以说他们在等候中逐渐老去,却依旧没有看到一点希望。

所以,阿嘉要说,十五年了,我也努力过,可是现在还是这样失败。

这么看来,等待,真的是一个让人焦急而又郁闷的过程。就好像连绵的细雨,令困在屋子里的我们感到禁锢而不安。我们不知这场雨要下到什么时候,我们不知道阳光要什么时候才会穿云而出。

为何,人生总是那样阴雨连绵。

可是,中孝介却说了,我们为什么不在下雨的时候,等待彩虹呢。

是啊,为什么不期待彩虹,却只是傻傻地担心,这场雨会那样的一直下下去呢。

如果,有了这种期待,我们的内心恐怕就不会再那样忧郁,而会是光芒照进黑夜前,那种等候的宁静吧。

于是,中孝介说那句话的时候,我就懂了。尽管,在片子里,那位等候了60年的女人连脸孔都没有露一下,可是我真的懂了,那个女子心里有了对“彩虹”的信心,自然就摆脱了阴雨的束缚,内心自然就会绽放出一种期许。

对于我们的的思想来说,这种期许叫做“信仰”;而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这种期许就是“幸福”。

影片的最后,看到那位女子安静地打开装着男子在60年前写就的信件的盒子时,那轻松随意的动作,我就知道,这60年里,她一直在持守着那份信仰,并拥有着这份幸福。而这个盒子,却好似只是人生给她出具的一个证据,证实了她信仰的正确,幸福的实在。

所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幸福,只要你拥有对“雨后彩虹”的信仰,即使你一直在等待。

 5 ) 让别人去故事吧,我只想简单若白纸


这是又一篇与电影无关的评论。这里将要说到的是故事。我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天晚上,我收到一条手机短息。完全陌生的号码,屏幕上出现离奇的字:

“老公你知道我昨天为什么没打你嘴吗?因为打在你脸上疼在我心里,你明白吗?我是永远爱你的!你吃饭了吗!那老娘们又打电话了吗?”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走错路的短信。我反复看着这条短信,觉得这真是有意思。这里面有故事。故事的背后还有更多故事。这么一条不算长的短信,却完全可以衍变成一部小说。这需要理解能力、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当然,更需要吃饱撑了后的闲情。

我就是典型的易吃撑型,所以我对这条短信展开了无尽的遐想。大概人都有偷窥的天性,喜欢觊觎别人的故事。发错的短信、寄错的信、错拍的照片、错录的视频,都可能成为偷窥的窗口。而电影,其实就是一种最大的窗口。电影就是一种别人的故事。而有一些电影,比如《放大》,比如《海角7号》,就是别人故事里的别人的故事。

看别人的故事一般有两种目的。一个是从别人的故事里找自己的影子,一个是拽着别人这根绳子从自己的故事中跳离。这两种情况对于我都或多或少有一点儿,后者可能更多。别人的故事能够成为一种麻药,让你忘记自己的故事,或者短暂性失明。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希望,自己能发生很多故事,后来年纪大了,就渐渐明白,故事还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好。

我现在特别怕别人说:你是个有故事的人。这简直就是一条凶猛的诅咒。有一种说法是:没有故事的人是幸福的。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正确。我的理解是,那些能在心里积淀下来的,形成故事的记忆,总是黯然神伤。就像眼泪的连绵总比笑容的绽放更长久,快乐是轻逸的,便容易飘走,而悲伤是沉甸甸的,是向下的。因为沉重,所以积淀。

所以没有故事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大的动荡,没有起起落落,没有脚下的石头和头破血流。像偏安的南晋,顶难过的时候也不至撕心裂肺,顶快乐的时候不会肆意疯狂。平平淡淡,却塞满小乐趣和小幸福。虽然少了谈资,却也少了泪水,少了累累的伤口和坏天气时候的复发。所以有时候祝福一个人生活多姿多彩,倒不如祝福她淡如止水。

遗憾的是,幸福的人总是比较少。好像每一个人都有故事。而且,很多故事往往都无法说出,或者成为许多年后的一声叹息。我时常想,有多少故事会悄然地发生又悄然地消逝,埋葬在《花样年华》里的树洞里,埋葬在深不可测的人心里?人心浩渺,这大概是穷尽地球上所有的电脑都无法计算出的谜。如果未来真有乌托邦的存在,那应该是一个消灭了一切故事的世界。

但至少,在目前这个并不乌托邦的世界,我们离不了故事,我们都需要故事。豆瓣内外的文艺青年们都需要故事。艺术家们更需要故事。故事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尤其是那些发生在艺术家自身生命里的故事。他们拥有这些故事,有点儿牺牲了自己成全别人的意味。而向艺术家靠拢的文艺青年,则是处境危险的准雷锋。

所以说,文艺青年是一种前景并不乐观的职业。那意味着生命中将可能充满故事。所以我痛恨别人说我是文青。我不愿做别人的手纸,沾满眼泪、鼻涕、血迹和屎。貌似丰富多彩,却残破不堪。我宁愿自毁容颜,做个毫无内涵的白纸,做一个低俗的粗人,做一个附庸风雅的文盲,做一个没有故事却快乐的伪文青。永远保持在无限靠拢的行进状态,并永远都不掉进文艺的无底深渊。





 6 ) anti台北的海角七号

海角七号终于上映了。

因为早就看过DVD版本的缘故,所以并未去电影院看。听了一些身边朋友的观感,也看到一些媒体报道,似乎这部片子在大陆热度有限,远远无法与在台湾的火爆相提并论。

对于这样的境况,不觉得奇怪。《海角七号》,是一部很台湾,而非很台北的电影。你不理解当下的那个台湾,尤其是台湾南部以台客文化为主的本土文化,那么对这部《海角七号》就很难产生亲切感,产生认同感。曾经两次去过台湾考察,加起来的时间超过半个月。走访了很多标志性的地方,比如诚品书店、渔人码头、凯达格兰大道,再加上考察期间台湾当地教授连续填鸭式的授课,对于台湾很多方面的现状大体还是了解的。不过,严格来说,对台湾的直观了解和亲近,更多是对台北的了解,对浊水溪以北的了解。而对于南部台湾,那个只听得到闽南话的真正台湾,其实有的二手的观感——毕竟半个多月台湾的考察,在南部加起来的时间不超过5天,而真正见过聊过的依然是那些操着台湾国语,并不能真正代表台湾尤其南台湾文化的“非典型台湾人”。也正因此,对于这部《海角七号》,我可以从理论上去理解它在台湾走红的原因,但无法投入其中,去喜欢上它——毕竟个人喜欢的,依旧是那个大体上还算国际化但又有台湾特色的大城市台北,而非那些真正台湾的中小城市,乃至乡镇。

《海角七号》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影?我知道很多身边的朋友是带着看爱情剧的预期走入电影的——若有这样的预期,自然是会大失所望。的确,剧中有两段爱情戏,一段是呼应剧名那段由七封迟到情书叙述的六十年前的中日之恋;另一段则是主人公阿嘉与在台湾的日本人友子的恋情。不过,这绝不是这部电影的主线,甚至在我看来即使全部删去,也不会影响这部电影在台湾的受欢迎程度——爱情戏,充其量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归根到底,《海角七号》是一部很台湾本土化的励志电影,一部讲述几个普通人成功组织一支乐队并成功演出的台湾版“阿甘正传”。而这部剧集之所以能够在台湾火爆,也就在与这几个人和其它一些配角都是很典型的台湾人,能够让大多数台湾人有所代入,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

范逸臣扮演的主角阿嘉,一个在台北呆不下去,被迫回到老家的失意青年,一个七年级生(相当于我们说的80后),电影开首的那句““操你妈的台北 ””,已经道出了这部电影的主旨——这是一部无关台北的真正台湾电影。阿嘉的怀才不遇,其实反映了许多台湾当代年轻人的困扰,那种只能挣扎在自己乡土之上,无法融入台北大城市或者说台湾上层社会的那种怀才不遇;至于说永远操着闽南话的茂伯,则代表着老一辈的失落。虽然是国宝级的月琴大师,但是因为与乐队要求(可以将其视为现代社会的隐喻),而只能沦落至打打沙球,这个心路历程到之后的接受,无疑代表着老一辈对自己的重新定位,而最后的重操月琴的情节则是一种二次成功的希望;至于那个卖酒的马拉桑、唱着《爱你爱到不怕死》的八年级生,火爆脾气的交通警、修车行伙计,情节女工,无疑也是台湾市井阶层各类形象的代表。

当然,在这部电影中真正代表着那种非台北化台湾形象的,是马如龙饰演的洪国荣,“我要把恒春镇放火烧掉,然后把所有年轻人叫回来重建恒春”,“要自己回来当老板,不要当人家的伙计”,这两句话充分反映了台北以外尤其是台湾普通乡镇对于城市化的那种反感乃至厌恶。

就是这样与台北无关,台北无法容纳,甚至anti台北的真正典型台湾人,用自己的努力,最后真正的成功演出了——这样的努力并成功的励志情节,对于经济日益衰落,昔日四小龙意气风发不再的当下的台湾人,无疑是一帖自我勉励的良药。

是的,与我看来,《海角七号》的成功,是一种反映着台湾本土anti台北文化与励志故事交叉后的产物。并非所有的励志故事都能做到普世的,至少《海角七号》不能。不明白电影中人们对于台北的那种心态,不能理解台北以外台湾人的生存状态,对《海角七号》恐怕是很难会喜欢。

毕竟,《海角七号》是一部无关台北的台湾电影。
PS:《海角七号》要表达的,其实和昔年罗大佑的那首《鹿港小镇》很是类似。这里顺便再引一遍歌词,大家可以对照着看。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
    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爱人
    想当年我离家时她已十八
    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卷长发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
    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
    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告诉我的爹娘
    台北不是我想象的黄金天堂
    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
    在梦里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镇
    庙里膜拜的人们依然虔诚
    岁月掩不住爹娘淳朴的笑容
    梦中的姑娘依然长发盈空
    再度我唱起这首歌
    我的歌中和有风雨声
    归不到的家园鹿港的小镇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繁荣的都市过渡的小镇
    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
    哦—-
    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
    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
    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
    啊,鹿港的小镇

 短评

如果不是音乐。

6分钟前
  • 言由
  • 还行

今天才看了这电影,也是好电影.然后又略纠结了

10分钟前
  • uffy
  • 力荐

温暖。不管《海角七号》现象的出现是出于偶然还是必然,台湾电影都需要如此一剂强心剂,重新振奋。魏德圣正是以他的草根身份写出了这部伟大的平民史诗。

1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我就是喜欢海角七号和不能说的秘密。(好像没多大关系)

17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每个人都很平凡,每个人都很有魅力。

22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电影粗糙。风光真美。

27分钟前
  • 水木丁
  • 还行

故事太弱

32分钟前
  • 即兴表演艺术家
  • 较差

老头儿超搞笑

35分钟前
  • 悟怡
  • 力荐

除了那几封信,其余不足观。怎么就那么火了?弄得我都要怀疑是不是趁我不注意的时候世界的评价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8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或许女生会更喜欢一些,因为不大真实,只好用梦境来形容吧。。。。好像所有人都不在状态,不对弦。但台湾本土人认为这就是他们的现实。。。。

42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电影很童话,但是依然很喜欢

44分钟前
  • yuanmufaye
  • 力荐

一个煽情故事,几封日本信写得酸不拉叽的。没有台湾本土经历的感同身受,所以完全没有被打动。

46分钟前
  • 任晓雯
  • 还行

不错。故事讲得挺舒服,小人物都很真实也可爱。两段爱情线,显然尘封在信盒里的那段更动人。那场一夜情而来的爱情,我觉得也不是全然杜撰,人在脆弱的时候会对温柔格外敏感,只是后面渲染的有点过。给老太太送信一段没有过分煽情,这一点基本满意

49分钟前
  • 🌞娘卷卷🌙
  • 推荐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

50分钟前
  • 美神经
  • 推荐

难看

52分钟前
  • Charlie
  • 较差

给未来的情书

5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这漂洋过海却依旧不淡不忘的爱情实在太迷人,深深泪下。最喜欢这种又感人又好笑的电影了。

5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老阿公你好有才呀

1小时前
  • Miss Lucky
  • 还行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台湾片还是走文艺路线比较舒服,觉得比不能说的秘密成功,虽然都是音乐+爱情。很喜欢那个弹键盘的小姑娘!遗憾也有,节奏开始太慢了。。。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有些桥段真是忍受不了

1小时前
  • 胡子大王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