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2015

记录片英国2015

主演:艾米·怀恩豪斯,茅斯·达夫,马克·容森,托尼·本内特,皮特·多赫提,拉塞尔·布兰德,娜塔莉·科尔,弗农·凯伊,艾丽西亚·凯斯,杰·雷诺,大卫·莱特曼,格拉汉姆·诺顿,苏菲·拉沃斯,乔纳森·罗斯,杰斯

导演:阿斯弗·卡帕迪尔

播放地址

 剧照

艾米2015 剧照 NO.1艾米2015 剧照 NO.2艾米2015 剧照 NO.3艾米2015 剧照 NO.4艾米2015 剧照 NO.5艾米2015 剧照 NO.6艾米2015 剧照 NO.13艾米2015 剧照 NO.14艾米2015 剧照 NO.15艾米2015 剧照 NO.16艾米2015 剧照 NO.17艾米2015 剧照 NO.18艾米2015 剧照 NO.19艾米201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15:56

详细剧情

  曾获得7座格莱美奖杯的艾米·怀恩豪斯,于2011年7月23日,因饮酒中毒而去世,享年27岁。此纪录片公开了一些艾米生前的私人影像,并且希望从艾米本人的角度来揭开这场悲剧的背后真相。制片人James Gay-Rees表示:“这样一部拥有当代性的影片,能够抓住时代精神,以其 他电影无法达到的方式来解读我们所处的世界。”  艾米·怀恩豪斯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爵士女歌手之一,除了慵懒沙哑的嗓音,她总是顶着高耸蓬乱的蜂巢头,化着极致夸张的烟熏妆,穿着凌乱暴露的衣衫,让所有人的视线都被她吸引。她的歌曲仿佛来自深不可测的心底,有一种蛊惑的魔力。然而可悲的是,艾米却成为了自己的成功、媒体、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囚徒。这个社会中,人们一方面赞赏她的才华,在另一方面也毫不留情地在伤害和消费着她。

 长篇影评

 1 ) I lava you

貌似之前看到介绍说这部动画有些精神分析(简称:精分),倒是很感兴趣它是怎么精分的。

它的引入和转折都安排的简洁精妙,它没有陷在“瞧我编出了个多牛逼的故事”的自恋的泥沼中。人格的不同面,快乐、忧桑、愤路、害PIA,还有讨厌了啦。它们自始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小脑壳中。当我们睁眼,他们也开始工作。人格的人物化是太可爱的设置,它比教科书里那么多要用来背的人格理论有趣得多。每个小人物的出现那么理所当然。

会说这部电影精分,可能是出于这样的几点:
1、 不同人格的形象化;
2、 被关在无意识里面的那个世界(小丑呆在那里);
3、 记忆的保存形式,普通记忆、核心记忆、不要了的记忆、无意识的记忆……

可这几点都没那么精分,第一点是人格和情绪认知的领域,记得第一年无聊试水的时候我报的就是这个方向。第三个是专门研究记忆的人在研究的。第二个看似很精分,但它只是好简单地讲了个我们把深层的东西放去的地方。

这部电影真正精分的地方在于那无意识的公园之外,在于我们不接受自己的悲伤与懦弱,但我们又正是在其中成长。在于要变成的不是那个想象中完美的人,而是对不圆满的欣然接受。

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很不争气地在Riley课堂落泪时有那么稍许的嗤之以鼻,哭什么哭吗。但我哼那么一声,并不是因为Riley的懦弱,而是因为不允许自己在这样情况下做出这样的行为。当我们把自己困在想象的那个完美的形象之中时,失望的就只会有自己咯。

不觉得它在简单地讲一个一体两面的故事,金球翻转过来会是蓝球。更像是某个哲学学派说的,我们有着某个核心的东西,我们不同的个性特点像是光线照向它后反射出的不一样的光。好比说,我们的优点与缺点是来自于同一个东西。

也许在Riley那里,第一个出现的是快乐,但在别的人那里,主导的确实忧桑啊还有讨厌了啦其他人。如何接受那个我们不喜欢的自己,俗一点说,是成长的功课,成为全部的自己。

BTW, Bing Bong, I lava you.

皮克斯很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为了煽情而剧情,相较去年一部好火的特意煽你的动画。它完整、精巧地讲出意图的故事,让观众对剧情做出本该有的反应。于是看的时候,上一分钟忍不住流下眼泪,下一分钟却又大笑起来。你甚至能真切地感觉到他们对这个故事、这个世界的热爱。

起于情浓时美好,止于碧波暖阳芬芳。
        

 2 ) 几个催泪点

我一直觉得我泪点还蛮高的,小时候看了这么多电视剧也就败在了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师傅赶走那一幕上。
但不知这部动画怎么这么催泪,随便总结了几条。

1、主角离家出走回来后
回家后父母第一反应不是愤怒和责骂,而是关心你好不好。
于是一下子变得特别委屈。
就像有时候气急了还使劲憋泪,有人突然在耳边说“不要哭”,就会忍不住落泪。

2、Joy感悟出来的那句,当你悲伤时,所有人都会聚集过来帮助你。
无论是强颜欢笑还是愤怒恐惧,最终不过是想有人来安慰你。
竖了无数刺戴上无数面具,其实只想获得他人的理解。
这才是悲伤存在的意义吧,是一种示弱,一种发泄,更重要的是撕掉伪装,卸下防备,能被人安慰,拉近距离,告诉你,我需要你。

3、Bing Bong的衰弱和消失
直到冰棒自我介绍,我才猛然想起,似乎童年我也曾想象过有个虚拟的玩伴。但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玩伴的设定。
他真的被我丢进深渊了。
或许他也曾经和我在家里玩闹嬉戏,或许也曾想要带我飞到另一个星球。
但是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4、搞怪岛的崩塌
虽然电影里是像闹剧一样的把核心球弄散了导致搞怪岛的崩塌。但是看到小女孩在面对楼梯滑竿时开始犹豫是正常走下去还是滑下去时,我们就猜到这座岛迟早是要崩塌的。
就像小时候总是不肯好好走路,东晃一脚,西踩一步。会注意水泥地分割线,会观察地面的花纹,会数楼梯是单数层还是双数层。但是长大后只是匆匆踏过路面,甚至连地上铺的砖是什么样子都不再记得。
结局不能说是HE,更像是一场蜕变。该遗忘的就遗忘,塌掉的岛屿会被更多取代。
然而却不会再重生。


其实除了这几个情节,好多地方都很让人难过。
新环境的格格不入,做恶梦都担心在新同学面前出丑,以前最好的朋友交上了比自己更优秀的朋友……
还有Sadness,自卑又充满负能量,虽然在面子上被同事接受安慰,却从来没有得到过认可。

电影里小女孩的情绪受脑袋里的总部管控,虽然看起来乱糟糟,但是却一点也不觉得突兀。面对生活不如意,有人会委屈得哭,有人会暴
躁得发火,有人会胆小退缩,有人会冷漠厌恶,有人也会强颜欢笑。

也没什么不好嘛。
想到如果有一堆人在我的脑子里,为我每天的喜怒哀乐而绞尽脑汁,我就觉得全世界都是我的,苏得不得了。

更何况还有成打的男朋友呢。

 3 ) 谁能估算朋友圈的欢乐背后承载了多少悲伤

必须承认,绝大部分人,是没有一夜长大的机会的。我们可能为一件事顿悟,明白一个道理,但这个道理要在漫长的时间中不断被印证,才能最终化为成长的一部分。所以心灵鸡汤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就是它跨越了打磨的过程,直接扔给我们一个所谓“普世”的道理,但那个道理,并不能成就“我”。有些道理有些成长,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明白。

这个自我的成长,一直是皮克斯动画的主线。

当然,这种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皮克斯的动画家族中有那么多的“总动员”。它们总是借由一件需要去探险的事情,慢慢的深入内心,然后让故事的主人公自然而然的感悟,原来人生应该是这么一个样子。

就《头脑特工队》这部动画来说,套用鸡汤点的话,就是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接受完整的自己。

这应该是件很古怪的事。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曾经被教育,应当做个活泼热情,开朗大方的人,仿佛只有这样才是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而小孩子的人生是多么需要倚仗“正确”活着。正确的习题答案、正确的言谈举止、正确的表达方式……因此,活泼开朗就变成了性格上的“道德正确”。

所以在《头脑特工队》的一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快乐”。她努力消化着每一个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用各种各样积极的例子,让莱莉在遇到挫折时往好的方面着想,这是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令人愉悦的;而悲伤,却似乎一直在犯错,她染指了快乐的回忆,他让莱莉变得抑郁。在看电影的时候,我身边的朋友都忍不住吐槽——这个“悲伤”真的很讨厌。

是的呢,“悲伤”的自己真的很令人讨厌,我们多少都会抵触这种负面的情绪,就连许愿的时候,都要许下“永远快乐”的梦想。仿佛“悲伤”、“忧郁”这样的情绪,天生就是软弱、错误的代名词。

但实际上呢,人是不只有快乐的,就好像“外向”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属性一样。忧郁、愤怒、挑剔、怯懦,这些算不得正面的情绪凑在一起,才使我们变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特别是忧郁……忧郁、悲伤……要不是看了十一长假看了《头脑特工队》,刷爆朋友圈的我,会以为人都是没有这种情绪的。

如果没有悲伤,快乐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与快乐不同,悲伤是种很隐秘的情感,它通常是对内的,是内心最柔软的伤痛,是我们面具上一道细碎的裂缝。人是不会轻易在公共场合袒露悲伤的,一旦这样做了,又会被冠以矫情、软弱的头衔。所以进入社会后,那些“悲伤”都被隐藏了起来。所有的人都是欢歌笑语,所有的青春都是正能量,翻翻发在朋友圈上的状态,十个里有八个都是欢乐,我们本能的,下意识的,抗拒着悲伤这件事。

但是当然,悲伤是有它的意义的。正因为它是隐蔽的感情,当我们袒露它时,往往会触发人心底的共鸣,让亲人、朋友之间联系的更加紧密。在一群队友面前,莱莉不会表现出对自己表现失误的难过,而只有在父母面前,她才会袒露心声。

更重要的是,悲伤是负面情绪的宣泄。人生总是如此艰难,我们的痛苦,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会悲伤,正是因为正视了这一点。

正视自己的情绪,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但要做到这件事,却足以引起一场“头脑风暴”。我的身边有个看上去一直很活泼的朋友,如果在KTV唱伤感的歌,都会被朋友切掉说“一点都不像他”;也有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地女生,用无数得不在乎堆砌自己的堡垒。而我,也是花了很久很久,才敢对外承认,我其实就是个内向的人。

虽然说完了偶尔还是会被嘲笑。

所以《头脑特工队》还是个童话,快乐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后,肯定了忧郁的价值,帮助她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从此之后,每段记忆都不再是单一的颜色,而变成了一颗颗“彩虹”;从此以后,莱莉的人生有了完整地情绪;从此以后,童年的虚拟伙伴就这样消失了,记忆深处的广告歌却时不时的出来凑热闹。


这也是成长。


Ps.颅内小剧场这件事,几年前我就看过一个短篇,不过和《头脑特工队》比,这个“啪啪啪”显然是限制级的,大家可以看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60anODXAKc/

 4 ) 有一种眼泪叫做成长

一部带有酸酸甜甜味道的皮克斯电影。充满想象力的设定和空间构造,打动人心的共鸣点,并且不失去幽默,让人看得笑泪交织,感动不已。

一场五味俱全的情感风暴从我们脑袋里五个情绪化的小人开始,他们站在操纵台面前主导着我们的情绪,把点点回忆汇融相聚。记忆是一个个玻璃球,染上了这个记忆所附带的情绪的颜色。 而那些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则会被摆在最高位置,映射出一个个个性的岛屿。人的性格是童年塑成的,它的基石便是童年记忆,它可以是家庭的温馨,友谊的暖意,爱好的热情,品质的纯洁,也可能是与之相反的可怕东西。这些岛屿便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它们有可能崩塌,有可能更强大,也有可能被其他岛屿所代替。这崩塌与重塑的过程,我们叫它“成长”。

关于记忆深渊,电影里有个悲伤的支线故事,主角不是我们的头脑特工,而是binbang,一个莱莉幻想出来的玩伴。不知道你们幼年时,是否也像莱莉一样,幻想出一个伙伴陪着我们,一起淘气,一起快乐,就像binbang那样,一起欢笑,一起坐着那辆小四轮玩具车,幻想着它像火箭一样,能带着我们冲向天空。当我们长大后,我们到了新环境,交了新朋友,渐渐的,我们已经不需要这个想象的“朋友”像以前那样陪着我们一整天了。就像bingbang刚碰到乐乐时的抱怨一样:莱莉已经很少来找我玩了。就算被莱莉遗忘后bingbang也不抱怨,他在记忆球迷宫里,等着哪天能被莱莉想起。bingbang的大背包里装满了记忆球,都是关于他和莱莉的美好回忆,他偷偷的将这些记忆球藏起来,只是不想因为他们褪色后被记忆清洁工发现扔进记忆深渊,这些记忆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但当他看到乐乐需要帮助时,他毅然的把包里的记忆球都扔了,用来放莱莉的核心记忆球,他知道,相较莱莉的核心记忆球来说,那些记忆球是无足轻重的。虽然bingbang在前半部分里是欢乐搞笑的,但是当他和乐乐一起跌入记忆深渊时,悲伤情绪就已经开始蔓延了,在小车没办法承载他和乐乐的重量一起冲向天空时,bingbang把自己永远的留在了记忆深渊里。

在记忆的深渊里,不管是美好的还是难过的,都会随着时间慢慢的消失。 就像我们的成长,总会要做出选择,总会舍弃些东西,而那些舍弃的美好会化为我们成长的一部分。

 5 ) 成长与失去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头脑特工队》( Inside Out )挺感人的,尤其适合情感丰富、心思细腻的观众。 我完全理解有的人会从头到尾一直在哭。他可能是在电影院里突然觉得孤单,因为发现了自己成长的事实。家庭与朋友的欢乐,好像都变成了过去式时间。在那一刻,他想念着他们。他可能是突然发现了身上的责任,于正在成长的孩子,对为人父母的身份。 《头脑特工队》在本质上,还是跟《玩具总动员3》( Toy Story 3 )的成长与失去一道理,不同玩具,变成了颜色不同、 Home Video 性质的记忆球。快乐,忧伤,恐惧,愤怒,厌恶,它们变成了拟人化的情绪操盘手。 这部电影其实真的没什么大事,无非一个搬家、转校,一个阳光少女突然觉得被整个世界抛弃了。或许,这连中二的忧伤都还算不上。可是孩子天性纯真,他真的会以为那一刻,世界真的抛弃了他。正如伊朗电影里,不交一个作业本,明天就会是世界末日,要被老师追杀。 许多人被那只想象的乒乓还是冰棒之类的粉红大象整哭了。它的感人之处是失去的深渊,那就是遗忘,被一个人彻底的遗忘。 那些欢乐记忆球,谁不喜欢人生金光闪闪呢。但人生并不是单纯的 Joy Story ,混合球才是成长标志物。正如一滴泪可以当它微不足道,但如果你记得那滴泪,它就会变得很重很重。 这些道理,大家听起来好像都懂,但皮克斯就是用花花绿绿的糖果色,包装出一套青少年版的盗梦空间,心灵大风暴。我敬佩的并不是皮克斯讲述了什么人生大道理,比如自由啊叛逆啊抗争啊,它只是讲述童年的欢喜和忧伤,玩具或者记忆球,它未必有没有电影里说的那么重要,但它们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想起了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的《童年之歌》(Lied Vom Kindsein): 当孩童仍是孩童, 爱在走路时摆动双臂, 幻想着小溪就是河流, 河流就是大川, 而水坑就是大海。 当孩童仍是孩童, 不知自己还只是孩童。 以为万物皆有灵魂, 所有灵魂都是同一的,没有高低上下之分的。 当孩童仍是孩童, 尚未有成见, 没有养成习惯; 爱在座椅上交叉双腿, 想到什么就突然跑出去, 头发打着卷儿, 照相时从不特意摆表情。 当孩童仍是孩童, 爱提这些问题: 为什么我是我,不是你? 为什么我在这儿,不在那儿? 时间从何时开始?空间在何处终结? 阳光下的生命,不是一场幻梦吗? 我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 不是面前这个世界的幻象吗? 鉴于恶与人的事实, 真有恶这回事吗? 为什么,我这个人, 在来到人世前并不存在? 为什么,我这个人, 总有一天不再是我? 当孩童仍是孩童, 嘴里塞满菠菜、青豆、米饼, 还有蒸菜花,难以下咽。 现在,也吃这些,却不再是因为被迫所以去吃。 当孩童仍是孩童, 睡在陌生的床上,也许偶尔会醒来一次; 现在,只会彻夜难眠。 那时,许多人看上去都很美; 现在,美丽的只是少数,全凭运气。 曾经能清晰地看见天堂的样子; 现在,至多只能猜测。 曾经无法想象虚无为何物; 现在,空虚让他害怕。 当孩童仍是孩童, 在玩耍时积极热情。 现在,仍然积极热情, 却是在攸关饭碗时才如此。 当孩童仍是孩童, 对他来说,苹果、面包,就能吃饱。 甚至现在,也是这样。 当孩童仍是孩童, 手里抓满了浆果,并且满足于满手的浆果, 现在,依然如故。 生核桃会把舌头涩痛, 现在,涩痛如故。 站在每一座峰顶, 向往更高的山峰; 置身每一个城市, 向往更大的城市; 现在,向往如故。 够到最高枝条上的树果,兴奋异常; 现在,兴奋如故。 面对生人,羞赧怯懦; 现在,羞怯如故。 一直期待第一场雪, 现在,期待如故。 当孩童仍是孩童, 把大树当作敌人,拿木棍当标枪,投向大树。 现在,它还插在那里,振颤不已。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6 ) 具有非凡想象力, 再现了迪斯尼的经典动画的辉煌

头脑特工队号称重新展示了迪斯尼动画的质量,重现了那些伴随了成千上万儿童成长的迪斯尼经典的辉煌岁月。

我开始当然是持怀疑态度的。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不是看迪士尼的经典电影长大的,还因为最近的迪士尼电影不是太吸引人。

头脑特工队这部电影是基于一个假设每个人的头脑里住着五个情绪的化身小人,快乐,悲伤,恐惧,愤怒,和厌恶。通过一个巨大的显示器,这些情绪化身小人观察着外面的世界,控制你对所遇到的所有问题的反应。这部电影的主要讲了一个叫RILEY的一个小女孩的成长生活。电影利用一系列的记忆蒙太奇和配音,通过RILEY的成长介绍了人的记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情绪是如何控制人的行为的。

RILEY出生在明尼苏达州。在她心目中的总部,有五个情绪小人: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这些情绪通过一个控制台影响着RILEY的心情和行为。莱利的记忆被存在各个有色球体中,每个夜晚它通过一个很长的“记忆管”把记忆球发送到长期记忆的地方保存起来。RILEY的最重要的记忆,被称为“核心的回忆”,被存在总部和与它相连的五个权力“孤岛”上,每个小岛反映了RILEY的不同性格。快乐小人总是试图让RILEY高兴,她和其他的情绪小人一起尽量的避免悲伤小人使用控制台。

然而,当RILEY全家搬到旧金山,这一切都变了。她到了一个新的并且不是完全理想的环境,装满所有财物的移动面包车丢了,悲伤开始影响RILEY,把她的美好的回忆变成蓝色的伤感回忆。一系列不幸的事件降临到RILEY头上,尽管快乐情绪小人很努力,但是一个悲伤的记忆核心开始形成。快乐小人很难过,她拼命的阻止这些悲伤的记忆被送到长期存贮区域因而影响到RILEY的性格。结果快乐和悲伤情绪小人以及相关的核心记忆被吸入管子并且发送出控制塔。控制台前只剩下愤怒,恐惧,和厌恶情绪小人。显而易见,剩下的三个情绪小人不可能制造美好的回忆,他们只能制造造各自相关的情绪记忆。这导致RILEY的情感开始崩溃。与此同时,快乐和悲伤小人都在争取尽快的回到控制塔内。

电影通过RILEY所经历的一切,让观众看到了大脑的各个功能,从思维到潜意识到梦的形成,电影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释了大脑的作用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最后,这部电影把观众引入了高潮,愤怒,恐惧,厌恶情绪小人让RILEY有了离开旧金山的想法。他们惊恐地看着自己的控制台再也无法影响RILEY了,因为RILEY已经变得没有感觉。这时候,快乐和悲伤及时回到控制塔里。快乐认识到,RILEY不可能永远快乐,她也需要悲伤来保持平衡。悲伤情绪小人终于得到了一次使用控制台的权力,让RILEY恢复了感觉。这是一个真正令人心碎的时刻,RILEY告诉父母她搬家后事多么的难过,然后全家拥抱在一起。

最后,控制台更新了,出了五个情绪,RILEY可以感觉到更复杂的情绪,慢慢的有形成了影响RILEY性格的新的小岛。

完全出乎意料,我很喜欢这个电影。动画很美,故事编的很好,特别赞的是电影用简单形象的方式让孩子们甚至成人观众了解了大脑的功能和以及各种情绪的对人的影响。所有年龄阶段的观众都会喜欢这个电影的。全家一起去看更好。

无疑,这个电影再现了迪斯尼的经典动画的辉煌。

 短评

皮克斯第一部没有反派的动画也是其最大胆的作品。整部影片在给孩子看的低龄冒险故事之下,满是只有成年人才能体会到的源自生活的非凡想像力和创造力,核心记忆,个性小岛,抽象空间,造梦制片厂,潜意识监狱,遗忘深渊... 而一如既往的欢笑与感动更使之成功挤进皮克斯TOP之列。

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转校故事多。本质上还是跟玩具总动员3讲的成长与失去一个道理,不同的玩具变成了颜色不同、Home Video性质的记忆球。人生当然不是单纯的Joy Story,混合球才是成长的标志物。要讲的事情其实很琐细,正如一滴泪你也可以当它微不足道。但是,如果你记得那滴泪,它就会变得很重很重。

7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以具象实体表现意识流动和脑海风暴,创意十足,泪点萌点;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平凡的自己,身体里大脑内记忆中有成千上万帮助我们渡过一个个难关的小人人;我们都以为欢乐是追求目标,其实悲伤才是获得成长的契机;我们都以为有些人有些事永远记得,其实很多时候都没有机会说声再见。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愿我们都不用长大 每一座城堡都能永远存在

10分钟前
  • 跳核桃!
  • 力荐

不止是卖萌的画面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看完电影后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情绪,记忆,甚至梦境。BingBong消失的时候我哭得和Toy story3结尾时一样……

11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简直不得不佩服这把各种情绪拟人化的想象力,超乎想象的完美诠释!各种情节人物关系的转变,到成长后懂得的复合情感,简直连最后猫狗的头脑都描绘得太形象,那个曾经第一的Pixar终于回来了。

15分钟前
  • É
  • 力荐

3.5,使得影片这个脑洞成立的科学基础是某种意义的“心理主义”;但正如心理主义广受诟病把人的复杂情绪概念化、简单化一样。抛开这个设置,影片两条线索都很弱。一边是芝麻大且断裂成长小事;另一边则是模式化诸“性格”俗套历险记。胜在俏皮的台词和略鸡汤growth pain.

19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身为专业人士,我只能说本片是一部很好的心理学科普作品。但问题恰恰在于,由于它太过拘泥于科学上的正确,其实已经没有给想象力留出太多余地。至于非专业人士普遍给出想象力天马行空这样的赞美,恰恰说明了科学发现之旅本身就是人世间最瑰丽的创造,而艺术需要做的,是比科学走得更远。

21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果然想象力爆棚!最惊喜的倒不是五种情绪的互相作用,而是对影响性格与情感的个性之岛、核心记忆、抽象思维、造梦工厂影像化的呈现。记忆废墟的设定太催泪了,那些被遗忘的曾经和所有崩坏的岛屿,就是我们成长的代价。

25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那时你第一次明白人生不只由欢乐主导,第一次了解万物皆有反面,第一次忘却曾经觉得重要的记忆,第一次在无知无觉中送走曾经无比重要的成长点滴。第一次接受残缺,第一次懂得如何抱着怎么都会有的不完美继续小心翼翼走下去。令人赞叹的主题,毫不拖沓的情节推进,永不让人失望的皮克斯。

27分钟前
  • 凌麦儿
  • 力荐

当有天我们会为快乐的回忆流下眼泪,那种笑中有泪的感觉就是长大啊。本质上只是一个儿童故事,但皮克斯的想象力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构造出一个妙趣横生而又严谨有序的脑洞世界,看完后好想扒看每个人的脑内呀!!!

3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一个类似《玩具总动员》的故事,哭着和过去挥手告别。

3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这几年看的最悲伤的一个动画,皮克斯回归神作,#戛纳电影节#放映时掌声雷动,一开始最讨厌sadness,看到最后却最明白她,原声Bundle of Joy太好听了,bingbang那一幕让我和隔壁的美国妹子哭成狗,悲伤是觉得如果我脑里也有数个小岛,有些岛应该早已毁掉也不会再修复。结尾小彩蛋太棒。

39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好看,想不到一个动画片竟然看得我老泪纵横,从头到尾多处泪点。并不是说有多悲,而是从心底的感动。它会唤起你诸多的回忆,那些亲情与爱,难忘(或已经忘记的)回忆瞬间,一切都是这么真实又细腻,又是在这么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基础上呈现。最终仍是成长与告别。真是服气。

4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昨晚去刷午夜场,只有国配,没想到同样很棒,不同的情绪对应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大脑区域有着的建筑,每个建筑又对着不同的色彩,这个故事在色彩、潜意识和心理学的层面上非常出彩,这些看似玄乎的东西最终都成了叙事的手段,化繁为简讲了一个全家欢的动人故事,色彩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本能。★★★★

4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皮克斯疲软数年后的爆发,很成功的作品。剧作的精妙之处在于天马行空的同时又有心理学的现实基础,奇妙并严谨地影像化了情感,个性,记忆以及认知。金句无数,越想越有意思。这才是皮克斯应有的水准。

47分钟前
  • icebloom
  • 力荐

不怕货比货,就怕片比片。皮克斯再一次证明了动画片是可以给所有年龄段看的。以为皮克斯被迪斯尼收购后,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再也回不去了,看来这次我被狠狠的打了一记耳光。脑洞无限大,有创意有逻辑,有欢笑有温情,所有都拿捏的恰到好处,被这样的动画片感动到流泪,一点都不丢脸。👼🏻

48分钟前
  • 光影迷失
  • 力荐

全片我大概50多次情不自禁的 “哇”, 甚至看到热泪盈眶。皮克斯的人都是从另一个世界里走出来的,太有创意了。结尾彩蛋,终于知道喵星人为什么都是蛇精病了,哈哈

51分钟前
  • 永恒的光
  • 力荐

为嘛我觉得不怎么好看,有点无聊

54分钟前
  • 鼓鼓
  • 还行

十分动人,各种情绪的互动和小女孩的行为关联都解释地异常清晰,这其中勇气、关爱、自我牺牲这些Pixar一贯的主题风格再次得到了统一发挥,温馨感人。唯一的批评在于在情绪拟人化的过程中每种情绪又再有情绪,像分子原子的关系似的,没有被特别解说清晰。

5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