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花

剧情片中国香港1998

主演:刘青云,梁朝伟,邵美琪,王天林,卢海鹏

导演:游达志

 剧照

暗花 剧照 NO.1暗花 剧照 NO.2暗花 剧照 NO.3暗花 剧照 NO.4暗花 剧照 NO.5暗花 剧照 NO.6暗花 剧照 NO.13暗花 剧照 NO.14暗花 剧照 NO.15暗花 剧照 NO.16暗花 剧照 NO.17暗花 剧照 NO.18暗花 剧照 NO.19暗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6 00:48

详细剧情

澳门两大黑帮洪兴帮和义英帮为争夺赌场利益火并数月后决定言和,不想这时江湖上传出洪兴帮老大崩牙华已出五百万高价聘请外来杀手,准备不日刺杀义英帮大哥高佬忠。为保证高佬忠的安全以免天下再次大乱,崩牙华派出手下得力干将也是腐败警察的阿琛(梁朝伟)去阻止事情发生。

 长篇影评

 1 ) 镜花

    今年是银河映像(香港)有限公司(下简称“银河”)成立20周年,作为97回归之后香港最重要的电影制作公司,银河恰恰在97回归之前成立。彼时,正是香港最重要的一批电影制作者流向好莱坞和大陆寻找“出路”,香港电影慢慢没落的时节。而就像当时的香港电影界集体的失落感一样,银河在成立伊始,就很失落。我不是说它不挣钱,也不是说它门庭凋敝,我是说它的作品。成立之初,银河拍摄的几部作品都有极为强烈的失落情绪。以其当时最为重要的“黑色三部曲”(《两个只能活一个》(1997)、《暗花》(1997)、《非常突然》(1998))为例,三部作品虽然影像风格差异很大,编剧的方式和影片气质也有不同,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强烈的失落感却在每一部作品中都呼之欲出。

一、澳门

    《暗花》是这三部作品中唯一一部没有拍香港的,也是银河为数不多的,没有以香港为事件的主要发生地的电影之一。《暗花》拍的是澳门,而且,生怕人家不知道似得,全片的第一句话就是,“澳门,一个龙蛇混杂的地方……”。这句话天然就是招人反问的——靠,难道你们香港不是么?大嘴一张就可以这样说澳门么?——其实不用反问,因为就是。
    如同在这电影的结尾出现的无数的镜子映射着恍如镜像的阿琛和耀东两个人一样。在这电影的开始,澳门就以这样的方式倒映着整个香港。那是在1997年,如果那一年有人想要用澳门来映射香港的话,那一定颇有意味……
    而且,澳门还有一个奇妙之处。读者一定进入过国内许多大楼,也一定在楼梯或楼道里见到过泛着绿光的“安全出口”。而澳门的有趣之处是,澳门的指示灯从来不写什么“安全”,它只写两个字:出路。
    对于中文而言,“出口”这两个字可以是中性的,没有什么含义,但是“出路”却显然的和生存、未来等概念息息相关。而《暗花》正是一部关于“出路”的电影。
    对我来说,这电影花了近90分钟时间,其实就说了四个字:没有出路。而出现在影片里纷杂的澳门街巷、旅馆、饭店、出租屋、码头等等,主人公所到之处,远远的后景里,泛着绿光的“出路”如影随行。
    天生切题。这是澳门的妙处。

二、狠酷

    在影片一开始,《暗花》就体现出和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截然不同的影调气质,如果说《两个只能活一个》所体现出的是色彩浓郁的、夹杂着浪漫气氛的荒诞感,而《非常突然》体现出的是一种同样略显浪漫但有着极为明显的市民生活气息的生活质感的话,那么,《暗花》则是三部作品中最不浪漫,最严苛乃至冷酷的。影片伊始,阿琛驾车到郊外去见基哥,彻底的黑暗里,车灯带来了极为刺眼的光反差。从这时开始,这种反差就贯穿了整个电影。影片的光影一直都很硬,这影调就如同片中的酷刑、暴力和死亡一样,血腥残忍,冷酷简洁,线条凌厉。
    我并且得说,《暗花》里的残酷,已经不仅仅是形容其中例如拔指甲、砍头、碾尸这些事件的一个形容词了,而是贯穿于这电影的一种生活质感。也就是说,在这里,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极度残酷的,而在这残酷之中想要找到出路,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比比谁更残酷,通俗的说,就是比狠。
    我有高中好友给我讲过一个俗到爆,但因其亲历而令他印象极深的故事,说有个小伙儿在他家所在的那条街开饭店。因为没有和当地的地头蛇打招呼,被人家挑了不是。该地头蛇带了一众小弟到店里来吃饭,当然边吃边挑衅。上到最后一道菜,小伙儿给店伙计(这位就是讲故事的人的堂兄)说,这道菜他自己端过去。一个大盘子上盖着一块白布,小伙儿自己端到饭桌上,然后掀开白布,下面是一把菜刀。小伙儿说,这是今天的最后一道菜了,随后,拿起菜刀,切了自己的左手小指。从此,地头蛇再也没有找过他的事儿。彼时,上高中我傻乎乎的问说,切自己手指,又不是砍别人,为什么能顶用呢?作为讲述者的好友用一种极为嫌弃的眼神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这么狠,那你想如果你惹了他,会怎么样?
    所以伤害的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够不够狠。
    阿琛够狠。一开始就用酒瓶把一个枪手的手一锤一锤的打到稀烂,紧接着又用改锥尖挑了一个人的指甲。对应的,耀东也够狠,在被警员强制送往码头的路上,他把车速飙到140,然后用头撞碎车前玻璃,再撒开方向盘任其在澳门的大街上乱撞,最后把吓傻的警员暴打甩出车窗。后来,我们看到在压力下他们都变得越来越狠。尤其是最后,阿琛在和耀东决斗前,先用枪打残阿凤的腿,再用手铐把她吊着用汽车拖行,最后用车轮碾压杀死她的方式。其冷酷残忍,确实令像我这样没见识的观者动容。
    当然,对于这电影来说,越狠就越是可以看到它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无论你多么狠,多么聪明能干,你就是没有出路。这样的主题,在《暗花》里通过精妙的编剧方式,环环相扣的情节逻辑以及由此获得的宿命般的绝望感而表现的非常成功。
    但是对我来说,《暗花》还不止这些。

三、死法

    《暗花》的残酷,并不仅仅是宿命的无力感和无路的绝望感这么简单。《暗花》是一个有倒影的电影,它自己有自己的镜子。最简单的,它是个关乎两个人的故事。如同它的前作名为《两个只能活一个》一样,《暗花》应该可以改名叫:《两个都不能活》。
    死亡本身,才是《暗花》最有趣的无力和绝望。
    香港电影历来不吝于拍摄死亡,就像香港电影总是被质疑弹夹里面怎么会有那么多子弹一样。我这里借鉴香港电影史上可以称得上最重要的两部警匪电影作为参照。一个是1986年的《英雄本色》。一个是2003年的《无间道》。这两部电影在香港电影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并不要深入的探讨他们的主题和情节,我只是非常关心他们的主人公,怎么个死法?
    看过《英雄本色》的人,应该不会忘记小马哥的死。而记得小马哥的死,就一定对于什么叫做被打成筛子有深刻的理解。小马哥在头部中枪之后,毅然的站起。随后,来自反派的机枪对着他的身体进行扫射。慢动作中,小马中弹无数,身体在中弹的动力中晃动犹如舞蹈,半晌之后,才重重的倒地。这是1986年小马哥的死法。如果要找一个形容词来形容,我得说,够壮烈。从文化的意义上讲,可以借鉴一下这个电影的英文名:A Better Tomorrow。一个美好的明天。小马哥的死,是有重大的意义的。他死了,宋子豪和杰仔就终于冰释前嫌,兄弟情义从此恢复如初。死亡可以换得美好的明天,这句话可以换成例如:拼搏是有意义的、努力是可以换来东西的、付出是有所得的,凡此种种……
    那是1986年。
    十年后的1997年,《暗花》里的阿琛和耀东都是怎么死的呢?他们基本上是没有挣扎余地的,或者说,他们基本上只完成了小马哥中的第一枪,就结束了。在《暗花》里,有那么多的人头——汽车的后备箱里是阿荣的人头,码头的存储柜里是基哥的人头,被石棉瓦切掉的是耀东的人头,被一枪打烂的是阿琛的人头。切头,相比打成筛子要简洁多了。直接切掉的人头,应该对应什么样的形容词呢?惨厉?恐怖?大约如此吧,但至少它绝不壮烈。已经没有壮烈了,因为同样可以看一下《暗花》的英文名:The Longest Nite。最长的一夜。一方面《暗花》全片事件的发生,确实集中在一个夜晚,另一方面,曾经在80年代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明天,没有了,剩下的只有漫漫长夜。而无论怎么死,都再无所得。所有的付出都是白瞎。生命除了死前的挣扎,别无任何意义……
    这是1997年。
    6年之后的《无间道》系列里,死法更加简洁明了。第一集里陈永仁的死,第二集里倪永孝的死,第三集里杨锦荣的死,全都一模一样,一发子弹,正中眉心。与此相比,无论是打成筛子还是割下头,都未免太费事了。你不就是个死吗?何须费那么大的劲儿?这么多年来的香港,死作为一个结果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伤口越来越小,流血越来越少。要找形容词来形容的话,我不得不说,这太宿命了。然后,继续看一下这电影的英文名:Infernal Affairs。地狱里的事。所以,这里不再是有没有明天,或夜晚究竟多长是问题了,这是人间与否的问题。不是努力有无所得的问题,也不是挣扎的意义问题,而是即便活着,究竟是活在哪里呢?
    就到了2003年。
    所以,不用看剧情,也不用分析人物关系,只是一个死的动作,香港人已经那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处境。

四、镜花

    其实单是死亡也罢了。可是对于《暗花》而言,其实死,还不是最惨的。
    前文所写的什么宿命的无力感、无路的绝望感,也都不是最惨的。
    这就好比说,我无力控制我的命运,我去死总可以了吧?
    ——所以你是幸福的,因为你还可以亲自死。
    《暗花》里最令我感触的台词是这样几句。先是阿琛在码头被爆头,爆头之后,一个人检查尸体,说了一句,他穿了避弹衣的……这一句,把阿琛所有的挣扎和努力讽刺的透透彻彻。紧接着,镜头切到林雪扮演的小弟,他挂了电话,说,艇王打来的,已经搞定阿东了。这句话,我以为是全片最惨。因为它明白的意味着,连死,阿琛都没有能力亲自死,他的尸体,最终被所有人当做耀东分尸。
    所以其实,你也可以说,在此之前,当阿琛扔了随身的白毛巾,理了光头,纹了脖子上的那朵花的时候,他根本就已经自杀过了。
    多年前,我听一个朋友说起,去横店拍戏,遇到当时在那里拍摄《大唐双龙传》的游达志,问起了《暗花》里的决斗戏。游导说,当时整个剧组没钱了,在烂尾楼里放镜子的决斗场景,其实是韦家辉的主意,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省钱。因为是听说,我不知道此言的真实程度如何,但是镜子的主意来自鬼马的韦家辉,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毕竟同样的镜子、反射、镜像感在例如《再生号》、《大只佬》、《神探》等韦家辉后来的作品中分明愈演愈烈。
    所以,自杀了之后的阿琛,进入了一个镜像为主的空间里和作为他身份反射的耀东进行了一场决斗。在刚开始,两人还在寻找着对方的踪迹开枪,但随着枪战的升级,镜子出现了,两人也就不再向对方开枪。他们转而向镜子里的自己开枪,每一枪,在打碎一个镜子的同时,也打碎了一个自我,而破碎的镜子后面是强烈刺眼的光,仿佛被打碎的是一扇门一样。他们不断的打碎镜子,不断的打碎在镜像里的自我。而当所有的镜子都破碎之后,烂尾楼竟然就没有了支撑,它竟然塌了(难道这楼是用镜子盖的么?)。因为害怕被倒塌的楼体砸死,两个人开始出逃,一边逃还在一边互相开枪,直到他们逃出了烂尾楼,倒塌的石棉瓦随着屋檐滑下,恰好切掉了耀东的头……
    无论如何,这都应该是香港电影枪战段落中最为奇特的一个桥段。因为它的重点完全不在枪战的空间、技巧、机智、戏剧性、破坏性等方面,它倒是很有画面感,但那画面感主要来自于破碎的镜子和镜子后藏着的冷色调的聚光灯。
    香港大学常年进行一个问卷调查项目,名为“香港人的身份与国家认同”。有兴趣的读者完全可以网查统计数据,我这里只借用其调查结论简述一下,其实在97前后,最大量的香港居民认为自己是“香港人”,这个身份认同,意味着他们既不认为自己是英国人,也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他们只认为自己是“香港人”。但有意思的是,在官方的、行政的意义层面上,既可以有英国人,也可以有中国人,但唯独就是没有“香港人”。
    如此,我这样推想着《暗花》里这一段无比抽象和莫名其妙的决斗:
    在这样一个镜像为主的空间里,已经基本自杀的阿琛,可以说是牺牲自我以求生存的。对着镜子里的自我开枪,正好似对那些官方给定的身份进行否定一样。你说我是英国人,英国人是自我的一个镜像身份,我不认同它,所以我开枪将其打碎,打碎了之后,强光刺眼,恍如出路一般;你又说我是中国人,同样,我不认同这样的镜像身份,我继续开枪把它打碎……但是,麻烦在于,香港本身正是一座无我的浮城,支撑这座城的,反倒恰好是这些镜子。正是这些镜像身份使香港在政治意义上得以以或者殖民地或者特区的形象存在,当你不断的开枪打碎镜子,否定身份之后,独立的香港反而是没有支撑的。所以那个烂尾楼就因为打碎的镜子太多,倒塌了,于是你们就逃,就寻找“出路”。而两人又都因为身份含混不明,导致甚至不能亲自去死……
    这是什么样的人间?什么样的暗夜?什么样的1997?
    为了成为耀东,阿琛在脖子上纹了和耀东一模一样的花。在这层意义上,这朵花本来就是一个映射身份的伪证,而后,这朵花还要再投映在镜子里,这是一种怎样的无我和虚假?
    而香港,何曾不就如同这一朵映射在镜中的假花呢?

    以此文纪念银河映像20年,感谢在他们的镜子里,后来有了更多的花。

 2 ) 手绢、罗宋汤、弹球、洪先生和暗花。


1.手绢。
阿深经常流汗,喜欢用手绢擦脸。他也最喜欢拿别人的手来做逼供。不擦脸的时候,就把手绢别在腰间,或者拿在手里。那个手绢就是他的标示,手绢是他,他是手绢。被陷害以后,他去找耀东报仇,把手绢扔出车窗外,他也扔掉了自己。于是我们就会在经典的镜面枪战中,看到光头阿深,剃掉头发,扔掉自己,扮作光头耀东,想要在洪先生的迷局里瞒天过海。“你扮我?” “不扮你,我怎么走。”

2.罗宋汤。
沙利文餐厅,沙利文大餐加罗宋汤。十月革命的时候,不少俄国佬流落到上海,他们给上海人留下了一道汤羹,上海人就把“Russia”的同音给这汤羹命名。俄国人吃面包搭配这汤羹的时候,会把碗里残留的汤汁用面包擦得干干净净,不留痕迹。耀东做事,就像俄国人吃面包喝罗宋汤,干干净净,不声不响,不留痕迹,手抄在口袋里都能当枪使,“刀不在露,还在藏”。而阿深,一个澳门的黑警察,目中无人,狂妄不羁,动辄掏出警官证和手枪。沙利文餐 厅,他第一次对耀东说 “我不喜欢你的模样,尽快离开澳门”。还有一语成谶的那句话,“一个十几年没回过澳门的老东西,能恶出什么样来,如果他真的了不起,我也想见一见他”。

3.弹球。
和阿深不同,耀东经常拿在手里的不是手绢,是弹球。“弹到哪里,什么时候停,都身不由己”。电影的英文名叫The Longest Night。从下午三点到了凌晨四点,这10多个小时,阿深一直都像一个弹球一样,十分被动,四面楚歌中被弹来弹去。后来,他一直在做的,就是弄清楚他到底是谁手里的那颗弹球。

4.洪先生。
洪先生就是一个穿着干净长马褂、拄着拐杖、清瘦但挺拔的老头,一个几十年前澳门的黑帮老大,一个不出门知江湖事的老家伙,一个轻狂的阿深敢不放眼里的老东西,一个杀人于无形的耀东都不敢背叛的洪先生。电影里洪先生没有台词,但一切都是他的暗地操作。耀东跟阿深摊牌时说,“我和你都像一个弹球”,谁手里的弹球,洪先生的。洪先生就是命,是命力,无法反抗,无法争辩,看不见也摸不到,但是“你不知道身边还有谁是洪先生的人”,他的人也许无处不在,当你想见识一下他的时候,他就会给你重重的一击,即使你能自作聪明,穿起防弹衣,也无济于事,“管他穿什么,一样干掉他”。恩,“洪先生都几十岁了,还那么狠”。
命力就是那么狠,“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明天晚上解决,还用得着怕洪先生吗?” 阿深用手绢擦汗,最慌张的一次,是知道幕后洪先生之后的警局会议。“有什么事撑下去啊”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事。但是即使他最后看透了整个迷局,扔掉自己,扮作他人,也无法遁出命力的安排。就连聪明绝顶、行事低调、不敢违叛的耀东,最后也被洪先生设计干掉。你我众生,不过是命力手里的一颗“弹球”。

5.暗花。
Hidden Reward。电影里的一切劫难皆由“暗花”起。耀东拿了洪先生一笔钱作杀手劳务,阿深走投无路干脆想卷着“暗花”跑路。洪先生的“暗花”,其实虚假、浮华、飘渺、不真实、不成活。在命力面前,“聪明不要过了头”。最后,命力的那颗子弹,还是会打在了那颗自作聪明扮成的光头上。

 3 ) 既是弹球,何来命运

“想走出你控制的领域,却走进你安排的残局,我没有坚强的防备,也没有后路可退;想逃离你布下的陷井,却陷入了另一种困境,我没有决定输赢的勇气,也没有逃脱的幸运。”——王菲《棋子》

本片在未看之前吸引我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主演,而影片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角色性格鲜明,在剧情的安排下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回味无穷,颇有看头,而意外有二,一是无论身份是在黑道还是白道,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二是片中的人物关系竟然没有一丝丝谈到爱情、亲情或友情。

首先是梁朝伟。这是我看过他所演的角色中最特别的一个,颠覆了一切关于他的印象,完全不同于韦小宝的嬉皮搞笑、周先生的含蓄忧郁、陈永仁的理性机智,这次扮演的阿琛心狠手辣却内心复杂,他的命运由始至终牵动着观众的心。那块标志性的白手巾,每次梁朝伟拿出来就表现了当时的焦燥烦乱,即使是在用令人发指的手段对付看不顺的人和“反骨仔”(即叛徒、奸细)的时候,仍然如此。游移不定的眼神,略带神经质的举止,游走于黑白两道的阿琛整日处于惶惶不安中,而他那些血腥暴力的行径,只是他借此发泄恐惧情绪的途径。终于,阿琛眼看着快艇离开,洞悉一切的绝望过后恍然大悟,一夜之间他变得一无所有,一夜之间他从在生活中挣扎到为捍卫生命、扭转命运而战,在杀了阿凤之后丢掉了陪伴多年的白手巾,彻底变成一个无情的杀手,梁朝伟那冷漠中透露着决绝与悲凉的神情如此到位,不愧为影帝。当然还要佩服化妆和服装,改装后的阿琛一脸尖嘴猴腮相,再加上两撇胡子、光脑门上的刺青,活脱脱一个奸角,这也是我所见过最猥琐的梁朝伟,只有最后的那个点头微笑依稀有着曾演过的其它角色的痕迹。

相比之下,刘青云就要逊色一些。大光头,后脑勺和头颈上的刺青,破旧的牛仔服,手中的影片关键性的道具弹球,仅有的表情就是没有表情,内心的刻画与他的台词一样少,而更多的却是在摆酷,也许这是角色需要,因为正是这种沉着与漠然让阿琛隐隐感到深藏不露的可怕,遂逼他离开澳门。纵观刘青云在全片的表演,从一开始的无所谓,到残暴,杀人不眨眼,能挖掘的也不少,但不得不承认角色的安排还是阻碍了刘青云演技的发挥,相对于梁朝伟的出色,我只能放弃用“对决”或“飙戏”来形容他们的表现。牢房中的那出戏是引出影片高潮的铺垫,随着二人的层层问答,阿琛愈来愈强烈的意外和恐惧,而耀东意味深长的回答让人看到他内心深处埋藏着的暗涌,更有摆酷之外的无奈,身不由己的无奈,想必他也做好了随时受死的准备吧,虽然最后竟是以那样的方式瞬间赴死。

邵美琪是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戏份不多但相当出彩。邵美琪一出场就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从《第三类法庭》到《刑事侦缉档案4》,她在tvb电视剧中出演过太多类似的角色,太多类似的表演,目光或空洞呆滞或闪烁不定,带有神经质的歇斯底里,邵美琪表现得游刃有余、无懈可击,只是千篇一律的角色设计难免让人审美疲劳,看到她总不免摇头叹息一番可惜了这样一个演员。我甚至还不屑一顾的猜测,这个可怜的女人和耀东会上演一出没有结果的爱情悲剧,或者是让耀东这个冷面杀手动了怜悯之心最后走上不归路之类的俗套剧情。后来才发觉,我真是太小看这两个角色了,原来阿凤根本不是省油的灯,而是一个职业的杀手、一个出色的演员,原来阿凤的呕吐、耀东面无表情的打量以及他们的对视只不过是他们接头的方式。再后来,我终于承认其实是我太小看编剧了,由始至终他都没有给我嗤之以鼻的机会。

演员出色,导演和编剧(监制:杜琪峰;编剧:游乃海、司徒锦源;导演:游达志...天啊,都是牛人,果然那么容易就能联想到《暗战》)更是功不可没,整部影片布局精巧,节奏明快,一环扣一环,压抑的令人窒息,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感叹个中人物遭受的命运嘲弄。整部片子几乎没有白天的戏分,即使在白天,也是在昏暗潮湿的小屋子里,充满汗臭味和血腥味(当然还有祥叔的叉烧味和鸡腿味-,-),因此显得尤其沉重和压迫。而剧情却在最后一小时达到了高潮,将一切疑问瞬间揭开,但当你还来不及将其一一咀嚼回味时,又出现了让你瞠目结舌的结局。随着一声突如其来的枪响,所有的猜测、怀疑、想象破碎了,幻灭了,付之一炬,这是何等的惊心动魄、何等的残酷!此时的脑中一片空白,直至重新回到片头的那一段洪先生仅有的出场——“一个十几年没回澳门的老家伙有什么可怕的,如果他真得那么有能耐,我倒想见识见识。”我们不得不信服、不得不感叹果然见识了,阿琛输得心服口服,只是这付出的代价太大,开场的轻蔑与傲慢,最后只剩下怅惶与无奈。

“这小子的确有点本事,可惜啊,做人麽,聪明就不要过了头。”阿琛和耀东注定要死的,洪先生出了暗花,谁也无法逃出生天,可是谁又会料想到找寻出暗花的人、一心取暗花的人,本身也是暗花呢?是啊,在这个白非白、黑吃黑的背景下,阿琛、耀东、阿凤、佐治、基哥、荣少爷、大声公等等...都是身不由己的活着,没有人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即便聪明如耀东,死地后生如阿琛。所有的人只不过是利用的棋子和工具,一步步朝洪先生的计划,永远都有悬念也永远以为有无限可能,直到两人最后的突然死亡,意料之外的形式,却是情理之中的结局。想到这儿,再回头看看那场玻璃房中激烈的枪战,阿琛得以逃脱的幸运是多么讽刺、多么可笑。“你和我就好像是个弹球,弹到哪里,什么时候停,都不是自己说了算。”耀东的话,在他们自己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真是佩服那些把这片子与澳门回归搭上关系的人,什么洪先生影射“红”即中国,佐治为外文名影射葡萄牙等等,虽然乍看觉得他们想象力过于丰富,细想之下却似乎恰好解释了对于为什么把故事背景放在澳门而不是香港的疑问,只是,我情愿相信这不过是隐喻的玩笑,编剧的小把戏而已,因为一旦扯上了政治,关于电影的种种便不是我原来所想得那样了。

不管怎样,很久很久没有一部港产黑帮片(其实也大可以称之为黑帮悬疑片)能给我这样多的观感,甚至更胜《暗战》,我想把它奉为经典实在不为过。

 4 ) 暗花,十分黑暗,十分残酷,没有一丝光明

    “澳门,控制所有非法活动的,分别有基哥和佐治两大帮派。两帮人大小冲突,火拼了8个月,令所有生意一落千丈。幕后老板洪先生甚为光火,有消息传出,要两人离开澳门。为怕洪先生清场,基哥和佐治分别匿藏起来 还相约讲好,两帮联盟,使洪先生没借口铲除他们。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传出基哥五百万暗花杀佐治的消息。”旁白结束,故事开始。
    梁朝伟饰演的警察琛哥是个收黑钱的坏警察,同时也是基哥的头号手下。基哥找到琛哥,告诉他暗花很可能是洪先生所为,让他保证回澳门的佐治的安全,同时看管好基哥的儿子别惹出意外。“有什么事情明天晚上都可以解决,还用得着怕洪先生什么?一个十几年都没回过澳门的老家伙,能狠到哪儿去啊?如果他真这么厉害,我倒很想见见他。”琛哥这样想着,带着警察弟兄寻找为暗花而来的各路杀手,打残他们握枪的手,把他们赶出澳门,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只是自己家里出现了具无头尸体,手心里写着“107”。佐治的手下大声公被枪杀,醉鸡阿凤(邵美琪饰演)指认是基哥的儿子阿荣所为。琛哥为了避免两帮交火在警局拿着铅笔威胁要插阿凤眼睛,逼她改口说杀大声公的是光头佬。之后同事告诉琛哥,大声公手下知道不是阿荣所为,并提供了阿荣不在场证明。琛哥想,为什么那个醉鸡阿凤杀大声公嫁祸给阿荣呢?琛哥去阿凤家里搜查,拿走了阿凤的手机。基哥帮里的祥叔抓到一个叛徒,祥叔说是他放风声出去说是基哥出的暗花,被拷打至死前叛徒供出叫他到处放风声的是琛哥,暗花就跟琛哥拿。琛哥打电话给基哥,却无人接听。琛哥想,为什么那个“反骨仔”诬陷我出暗花?琛哥在警局自己的办公室里发现了一个女装包,里面塞满了钱(我觉得应该是阿凤偷偷去琛哥办公室放的,以栽赃他真有五百万的暗花钱,之前有阿凤自己打车去警局的镜头)。之后祥叔带人来琛哥办公室搜查,称基哥和阿荣都不见了,只有琛哥能联络到基哥,最后联络阿荣的也是琛哥,指责是琛哥提供暗花陷害基哥。琛哥把包压在手下躲过了搜查。(祥叔一个手下没搜到说了句:“钱不见了”,我感觉是有意提醒琛哥他们是在陷害他)琛哥拨通了阿凤最后拨打的电话号码,是出自沙利文餐厅,而当时在餐厅他看到了光头佬接电话,他知道这个阿凤肯定和光头佬一伙的,于是提着铁棍去牢房找光头佬。
    刘青云饰演的光头佬耀东来到澳门,找了家旅店住下,他打电话给艇王让其准备好船。他来到沙利文餐厅打电话给阿荣,约晚上见面。他打电话给阿凤,在阿凤的回电中他说一切都办妥了。他遇到了来餐厅对付其他杀手的琛哥,琛哥让其赶快离开澳门,理由是不喜欢他的样子。耀东与阿荣见面的地方是佐治手下大声公的场子。耀东问阿荣要暗花,阿荣大怒拔枪,大声公出面让其别砸场子。阿荣、耀东分别离开。阿凤怕阿荣回来报复她,于是大声公送她回家,两人走在巷子里传来一声枪响。耀东在路边被开车经过的琛哥及其手下发现。琛哥手下把耀东押上出租车,拿枪逼着他开车去码头上船离开澳门。耀东越开越快,并用头撞碎了车前窗玻璃。然后双脱手让警察开枪,在警察呆住的一刹那猛揍警察,再一个急刹车把警察甩出了车前窗,自己扬长而去。(飙车这段刘青云超有型!)耀东把自己的皮包放进了储物柜后被警察逮捕。在警局琛哥让阿凤指认耀东是杀大声公的凶手,耀东被收押。
    在牢房里,耀东告诉琛哥是洪先生选择了琛哥。因为阿基的头号手下当众打死了佐治,洪先生有理由清场。琛哥:“我为什么杀佐治?基哥和阿荣在哪里?阿凤和我家的尸体呢?”耀东:“一个小时以后你就会知道。”琛哥举枪对准了耀东,没想到琛哥的手下竟举枪对准了琛哥。
    办公室里,警长在部署如何在关闸保证佐治的安全,想到帮里的弟兄和身边的同事竟然都是洪先生的人,自己那句话不知道会招致什么后果,琛哥直冒冷汗。拿着塞满钱的皮包,琛哥准备逃走。他开车来到港澳码头,进入大厅后他停在外面的车被车撞了,后备箱盖子弹开,路过的人发现里面是具尸体,大批警察赶来,封锁了港口,所有人不得上船。琛哥也看到了这一幕,发现那是阿荣的尸体。在大厅里通过警用对讲机他听说有人指认他带着女用黑白皮包,琛哥来到储物柜前放包,发现了编号107的柜子没有上锁,他打开柜子发现里面有个皮包,包里正是基哥的头颅。琛哥一惊,掉落了女包,转过身来看到了阿凤,阿凤告诉他洪先生放他一条生路,到H出口,那里有艘快艇等着他。说完阿凤立即喊叫招来警察,在一阵对射后,琛哥只能走H出口,在走道里琛哥看到了快艇,同时迎面遇到了佐治一众人(佐治自以为聪明,旁边手下还曾恭维“佐治哥,所有人以为你会走关闸,没人想到你会坐船”,只可惜骗过了警察,却在洪先生预算之中),手里拿着枪的他杀死了佐治一众,快艇开走了,他因为身穿防弹衣逃过一劫。琛哥找到了阿凤,从阿凤口中知道了耀东出走路线后干掉了阿凤。琛哥找到了耀东,两人在仓库对决,跳出窗外时耀东被飞过的挡板砸死。琛哥扮成耀东的纹身光头模样从艇王那登船,被艇王手下枪杀。原来耀东知道洪先生会杀人灭口,所以一开始就联络艇王,准备自己坐船而不是乘洪先生安排的飞机。不过艇王和祥叔是一伙的,帮祥叔摆平了耀东,其实是干掉了琛哥。
    之后,三个汽车司机和一个摩托车手,把黑袋子装进车后扬长而去。(黑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个人觉得是祥叔和他手下(林雪饰演)。因为他们也是洪先生的棋子,参与的人都被处理掉,洪先生才能高枕无忧。而且之前祥叔说了句:“做人呢, 有些事情是你想都想不到的。”之后他的死也是他想都想不到的,很呼应。)
    暗花,十分黑暗,十分残酷,没有一丝光明。
    洪先生布了一个完美的局,做掉两个帮派老大的同时也干掉了一个对自己不敬的坏警察,连带着把与这起事件有干系的人等一并歼灭。在外人看来,完全是琛哥这个警察干掉了两个帮派老大。老姜,真辣!
    “你和我都好像弹珠一样,会滚到哪里,何时停止,都是身不由己。”警察琛哥和光头佬耀东都足够聪明,但作为洪先生的棋子,谁都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谁都在劫难逃。
    梁朝伟和刘青云的演技都相当棒,难得见到他们演那么心狠手辣的角色,有点血腥味。邵美琪的阿凤形象也很到位。林雪的戏份没啥发挥的余地,看来当时还是个小演员呢。
    影片导演是游达志,但杜琪峰、韦家辉监制的字幕却是紧挨着片名出现,由此推测影片应该是杜、韦、游共同的作品。
    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暗花》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最佳剪辑等提名,最终却空手而归。《野兽刑警》获得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等多项大奖。

 5 ) 暗花

刚开始看《暗花》的时候,实在觉得这部片子会很乏味。老套的黑帮情节,只不过这次故事发生地是澳门而不是香港,也能算是一个看点?直到剧情慢慢展开后,才发现片子的精彩。两个似乎是一场惊天大事变里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因为一场阴谋,命运变得如此的曲折有趣惊险。命题中的那朵暗花,本是黑帮在警队卧底阿琛(梁朝伟)追查的杀手暗花,最后的一系列事情却证明了暗花不是别人,是他自己。明明是一场阴谋,他却不能不往里面走。因为就像阿东(刘青云)所说,“我们就像是弹球,弹来弹去,由不得我们自己。” 在阿东与阿琛的对抗中似乎阿琛胜了,因为他的小心和机智。其实阿东才算的上是胜利者。或许你觉得当时他可以逃走,但他逃得掉吗?逃得过阿琛,他就真的逃得掉操控一切,始终没有出现的洪先生吗?其实阿东是看得最清楚的一个,不然他怎么会在和阿琛决斗时,把逃生地点告诉他呢?只是他太软弱,太看重命运,没有阿琛知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而阿东呢?太过于自信和聪明,最后还是逃不出被人算计的下场。暗花虽美,究竟黑暗晦涩,在黑暗里行走的物件,终究还是要被黑暗吞噬,暗花同样凋谢。最后的最后,只留下绝望。

 6 ) 命与力

——有什么事情明天晚上都可以解决,还用得着怕洪先生什么?一个十几年都没回过澳门的老家伙,能狠到哪儿去啊?如果他真这麽厉害,我倒很想见见他。

 《暗花》这样的片子做出来毕竟是要卖座的,因此不能要求它没有一点噱头。而一旦有了与作品本身无关的东西,无论有多么出彩,对作品本身来说都是一种损害,因此《暗花》当然还算不得完美。但是这是香港新一代影人的作品,无论是杜琪峰、司徒锦源、游乃海还是游达志,他们都很有一些想法。
 香港影片的情节化是由来已久的,只是这个“情节”一直都在默默地变化。原来情节一词所指代的东西就是故事,故事编得好影片就好,于是大家都在挖空心思想出与以往版本不同的地方来。后来情节的内涵不断拓宽,从人物性格到场景氛围,甚至仅仅是一个片断或者一个概念。这是小制作模式的无奈,但也是幸运的地方,看惯了好莱坞的大片,有时候觉得还是小制作的东西更有想法。
 
 还有一个不甚明朗的趋势,就是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的交互渗透。的确,游杜新派开始反传统,不再搞英雄美女式的大团圆,而是开始做一些类似悲剧的东西。说到悲剧,古典美学所讲的命运悲剧乃是指外在的不可抗力决定人物的走向,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俄狄浦斯王》,从一出生开始,主人公的结局就是注定的,这个走向末路的过程并不牵涉多少主人公自己的选择在里面。而性格悲剧则是说主人公的性格决定了其结局,换言之,他最后有什么样的结果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并没有谁在逼迫他。
 但是要注意:这个区分是在古典美学的前提之下的,而一旦告别了宏大叙事时代,一旦我们平常人的生活不再如此明显地受制于某个可以名状的宏大主题,这个区分也就有了不同。有人要说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也有其精神么?即便是归于物质或者市场,也是有无形的手来操控我们的人生的。那么我要说的是,宏大主题多少还是指某种理想主义,比如无论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理念还是共产主义理想,人类以往都是带着某种理想跨越世纪之交的,但是如今跨入二十一世纪之时,人类却两手空空。市场的原则是将一切均质化,变得可以度量可以批量制造,因而也就可以彼此替代。当一切夷平之后,剩下的就只有虚无。那里没有任何可以建构的宏大主题,人类也不再需要那样的主题。这不是本文要强调的,且按下不表。这里要说的是,在如今时代之下,所谓个性是唯一的保留,交往普遍化而差异绝对化之后,性格就已经等同于命运,而施受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

 梁朝伟所饰演的警察之所以走向末路是因为洪先生法力无边么?也对,也不尽然。作为一个虚化的人物,作为一只看不见的幕后黑手,洪先生当然令人敬畏,但是这是剧情设定,现实中的确有一个人无法控制的力量,但是那通常不会是一个个人,也不是源自个人的超强能力。
 但这不是关键。
 关键是尽管梁是一个如此厉害的警察,在他所辖的范围内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其结局却毫无差别。其原因到底是什么?

 梁在囚室里百思不得其解地问:“为什么是我?我不是个好警察,只要给钱就行。”这的确是梁这类人的问题。
 相信自身才能的人也许有时也并不认为自己才能就无人可及,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他们都认为自己多少可以决定一些事情,如果有人能决定更多的事情或者甚至能决定他们的命运,那是因为那样的人能力更强的缘故。所以蠢人是不知道轻重的,也不会明白规则,不会懂得要服谁,而我们通常看到的是一个能人很容易同其他什么能人惺惺相惜,或者干脆五体投地。如果你认为洪先生能力超强,那么归根到底,你还是和梁一类人。于是,当梁意识到洪先生的厉害之后就觉得匪夷所思:为什么洪先生要把一件本可以很容易搞定的事情弄得那么复杂呢?事实上,梁并不是彻底服了洪先生,他仍然只是信奉着自己内心的所谓规则(能力更强者决定更多事情),他仍然不明白是他自己的性格左右着他的命运,至于洪先生,到哪里总会有那么一个洪先生的,这根本不是问题。
 再看刘青云的回答:谁让你那么自以为了不起?不相信人家洪先生的能力呢?——不必多说了,刘看上去甘心做了洪先生的棋子,但是他并没有给出更高明的回答,所以他的命运也是一样的。
 很明显,能人通常更相信自由意志,更不信命,这很容易理解。他们即便到了穷途末路,还是会归咎于自身不够强大,他们不明白面对虚无任何东西都不值一提。他们还是会问:“为什么是我?”仿佛自我陶醉地说:即便是在一个悲剧中我总还是个主角吧?事实上,不是“我”又如何?虚无已经将一切夷平,一个棋子的意义不在于它自身的大小,而在于身处规则之中变得没有质的差别。换言之,洪先生完全可以不这么做,但是结局不会有所改变。即便结局是你得意,得意也没什么不一样:既然失意的时候你不能归咎于自己的能力,你得意的时候也不必为自己自豪。

 由此来看一个亮点和一个败笔。亮点就是在囚室中梁逼迫刘提前告诉自己故事的结局(真可笑不是么?刘怎么能知道),当刘拒绝(这个拒绝也如此自命不凡),梁以枪指刘。此时他已经决定杀刘,他想必这样想:“你得意个屁啊?就算你算计了我,现在可不是要死在我前面了么?”很明显,他还是在和其他棋子“比大小”,其实关刘什么事呢。就在梁决定动手之时,旁边梁的随从却忽然拔枪指梁。这个从来都是处在梁的光环之下不被注意的小巴拉子,却忽然被追光灯所照耀,在这一幕中成了主角。他要是对梁早已不满(因为遭受漠视),此刻就该得意了,反之也可能内疚,剧情里有那么点意思,但是无论得意还是内疚,这个“子力”原本还不如梁的家伙是不会比梁更明白的。
 梁在明白自己的确不如对方,连投降的机会也没有的时候,就开始博命。他的死是一个偶然(他穿着防弹衣,却被击中了头部),这个偶然很妙,似乎出乎剧中的洪先生的能力之外,但是正因为如此,却正在那个无所不在的洪先生的掌控之中。这个高潮真真切切地告诉你结局不是能力决定的,如果看到这个时候还在感叹洪先生神机妙算就未免好笑了。这是亮点。
 对比下来,败笔就明显了:最后那个胖老头竟然似乎早已知道结局似的和刘交谈。这个有必要么?如果说那个梁的跟班的发亮让人觉得洪先生无所不在,那么毕竟那是个跟班,最多是个无关紧要的角色(NPC),他的发亮不发亮其实是不改变结局的。但是这个胖老头的发亮就多余了,那似乎将人拖回了规则之中,让人觉得洪先生不过是在那里自娱自乐,被玩的就是主角而已,其他人都是洪先生一党。这不仅显得有悖于逻辑,也弱化了主题,实在是画蛇添足之举。
 片中梁的演技是登峰造极的,一个酷字远远不够,甚至是一种贬低。但是他的演技已经凌驾于导演之上了,他太少自我牺牲精神,在生活中他对自己能力的日益觉悟只能使得他在今后的影片中更加难以被使用,除非影片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他几乎做不了配角。他总使得演对手戏的人黯然失色,从《辣手神探》开始就是如此。这也不是他的错,如果有更强的导演和剧本,那么可能也不是问题。只是演戏代替不了他生活和做人,但是这和本文无关。
 细节,也仍然是这部影片的重中之重,很多地方的处理都值得玩味。再有就是音乐,我同意说“最好的电影音乐就是没有音乐”,意思是音乐和剧情一体,你不觉得是在听音乐。如此说来《无间道》的音乐就显得太过出彩,喧宾夺主,而《暗花》,我则是在看过很多遍以后有意去听才开始意识到音乐。
 《暗花》的成就高于《暗战》,也高于《无间道》,是这类影片中的极品,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短评

不如枪火好看。本片最大看点是剧情,梁朝伟始终逃不脱洪先生的五指山。似乎洪先生成神了,可越是这样越让人感觉假,他再神也是编剧编的。他怎么知道梁朝伟会陷害刘青云?他怎么知道梁朝伟会注意107号?他怎么知道梁朝伟能干掉佐治?其实答案很简单,都是编剧为了表现他英明,编剧站在外面设套,我们站在里面走迷宫,这么看多不对等啊,我们为什么不出来呢?出来后就剩下不屑了。

8分钟前
  • yadiel
  • 还行

两个影帝之间碰出的火花,扣人心弦!

10分钟前
  • 爱情海
  • 推荐

没觉出好在哪,看得有点莫名其妙~~

11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刘青云 第18 届(1999)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13分钟前
  • Song³
  • 推荐

片名不如改为“猫鼠游戏之洪老板料事如神” 游达志大概想玩味出教父味道 却无奈变成了神神叨叨 片子本身情节 悬疑 人物等方面,本来耍的就是个虚虚实实,不必深究。倒是无限子弹的、在废弃工厂里枪战的那一幕,灯光、镜头和剪辑颇佳 但相比字头诞生里黑白两帮黑暗中的枪火 也还略逊一筹 澳门是一座孤岛

14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梁朝伟真是好演员。在王家卫手里就暧昧、羸弱、忧郁,在李安手里就狠又变态,而在银河创作组手里呢,就人狠话不多,像一个妥帖的容器,盛放不同导演的人格。也逐渐get到刘青云的好,确实是有魅力的好演员,看得多了连他的长相也越发顺眼起来,颇有古风。但是回归到电影本身,游达志和杜琪峰还是有差距,讲故事的节奏很成问题,全靠几个关键的戏在支撑,整个flow非常奇怪,枪战戏拍的也让人跑神。

18分钟前
  • 曼仔
  • 还行

港式黑片至高经典!!!

21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请听歌曲对唱《最长的一夜》,演唱者:梁朝伟、刘青云。灯光师请把光线调暗,黑白光影重叠,歌词:想走出你控制的领域,却走进你安排的战局,我没有坚强防备,也没有后路可以退。想逃离你布下的陷阱,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我没有决定输蠃的勇气,也没有逃脱的幸运。我像是一颗棋,进退任由你决定,我…

23分钟前
  • danyboy
  • 推荐

智慧是最高暴力

27分钟前
  • 狮子人
  • 力荐

银河映像的里程碑式作品,得知剧本不全的信息后,便对这股喷涌的才气更感惊讶。基调上算是银河中最冷最血腥的一部,这点直到《以和为贵》后才被打破。故事精炼,节奏紧凑,不到最后都不知结局。人物于命运中挣扎,犹如漫天飘零的渺小灰尘,任人摆布;镜头语言的精致调用,更是把宿命感放大至极,好像无论如何挣脱抵抗,都摆脱不了束缚与枷锁,就像没有手拿暗花的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暗花

29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力荐

“你和我就好像弹珠一样,会滚到哪里,何时停止都是身不由己。”情节步步紧逼,环环相扣,悬念迭起,镜头也是干净利落,看两位影帝飙戏更是种享受。这一夜实在太过漫长,过了这一夜,什么都好了。★★★★

32分钟前
  • Q。
  • 推荐

看梁朝伟擦汗的毛巾透露出丝丝缕缕的演技

37分钟前
  • 犀牛
  • 力荐

“我和你就像弹球,弹到哪,何时停,都身不由己” 干净利落,银河一向的独有风格,也为81分钟良心电影点赞。“做人嘛,聪明不要过了头”

39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做人一定不要聪明过了头!标准的银河映像,剧本结构精巧,短小精悍,剧情峰回路转,节奏明快,环环相扣,如同过山车般的观影体验。没一个好人的修罗场,姜还是老的辣,你我只是这场大局的棋子,无论如何摆弄,注定会走向宿命般的既定结局,不过如同蝼蚁般渺小,不值一提的小喽啰罢了。最后的镜面双雄枪战戏都快玩烂了吧,有设计感却了无新意。

40分钟前
  • 发条橙
  • 推荐

两大影帝对飙爽到hi,运镜摆拍两个影帝就帅的很(镜子林立追捕那段)。镜头干净利落,叙事上扣人心悬,剧情跌宕起伏。银河印象的荒诞宿命感,这里是慌慌张张,不知所措,随波逐流,又是听天由命、身不由己,就像人在玩弄蚂蚁一样。8.4

41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梁朝伟很好,非常好,但我站刘青云。刘青云于早期银河而言简直就是必需品一样的存在,既好用且坚实可靠,更重要的是戏风内敛而克制,肯为戏考虑和牺牲,如果不是导演明确给足自由发挥空间,他绝不会挣脱出故事框架极力博彩头。刘青云是能够同时托底杜sir早期电影氛围和具体情节走向的演员,而我们很难想象梁朝伟是杜sir电影的必需品,这就是两人的不同之处。

43分钟前
  • 一只咖色猁
  • 推荐

亮点在于全片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正派人物的氛围。但悬念设置得满低级的,无非就是搞好一堆乱七八糟的巧合,然后再去解释,这种手法本人高中写侦探小说就会用了,但这片子还直接懒得去解释,直接给你个标准答案,让人看了憋屈不已。

46分钟前
  • Comel
  • 推荐

绝对值得被计入香港影史的一部片子,编剧精良,演技超群。很少看到银幕上如此硬冷的梁朝伟,也很少看到如此寡言的刘青云,伯仲难分。必须一看再看!

4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最文藝腔的鏡像加最濫俗的打光,一面要有想法一面兼顧媚俗,雙人對決那場戯幾乎就明示了在瞬變的世道力求自保的香港(影)人的小聰明..

51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不大明白如斯大費周章惡整一個小警官的必要在哪。敵人通天到都能買通整間警局出入自如,還把對手黑幫的首腦二代殺好玩了,懲治一個官位小又可買通的黑警的效益,連殺雞儆猴都談不上,何況手法還如此迂迴。唯一的解釋是私怨使然,然而全片下來也未見痕跡。果然是懸念先行了麽?

54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