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八百年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4

主演:内详

导演:张晓敏

 剧照

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2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3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4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5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6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3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4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5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6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7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8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9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8 20:52

详细剧情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曾经居住在中原地区的火神祝融之后遭到商王朝的驱逐,于是举族南迁,历经千辛万苦,总算在南方潮湿腥热的蛮夷地带落下脚跟。他们给自己命名为“楚人”,虽然身在边陲,却始终怀有重返中原的念头。楚人首领鬻熊协助周王朝推翻商纣的统治,然而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分封,周昭王的南巡更令他们对天子的期望彻底破灭。以熊渠、熊通、楚庄王等有为帝王为代表,楚人开始尝试向中原扩张。侵随战争、齐桓公来伐、城濮之战、吴楚之战。数百年的残酷战争锻炼着楚人铁一般的意志,八百年的基业逐渐走向繁荣,也走向了衰落和灭亡。

 长篇影评

 1 ) 大家都有落魄与通达的时候

历史本身很有趣,因为在不同时空的人,和我们很遥远,可是看着这些王侯与百姓,和我们一样在生命中落魄和腾达,会觉得很有共鸣。

史学家总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好像我们讲“人会出生,然后死亡。”这是一样一样的,大道至简,就是因为傻子也知道,我现在活着,但是可能闭上眼睛就不会再活着了。

聪明人和傻子有区别,我觉得重点是细化的能力,说天下也好,说生死也好,都不接地气,不接地气就对生活没有指导意义。傻子们欺上媚下,鄙视链大行其道,“你可别弄脏了我的地毯”,聪明人会简单的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群之间,只是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就像聪明人和傻子这两个名词一样,我的定义就是理解上的差异,无高低贵贱,可事实上,褒义词与贬义词已经带有感情色彩,除开了爱人间的调笑,傻瓜谁都不爱听。

说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在生活中我分别从白领,大老板,小老板,还有农村的打工仔的嘴中听说过,我觉得这些人的想法是可持续的,从资本角度上讲,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未来也许哥们儿还有利用价值;从我的臆想中,这句话的内核含有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一样会生存与毁灭,会困厄与通达,会喜怒与哀乐,这便是天地不仁的平等。楚国八百年,辉煌时问鼎中原,一度拥有最繁盛的文明,最尚武的将军,最时尚的匠人,与最多的藏书,后来为秦所灭。

《楚国八百年》,被评价为优秀的纪录片,我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是真好,就想些评价说点什么,反复观看后,《楚国八百年》里值得商榷的地方还有很多,他只是讲了一个七分真三分假的故事。这三分假如果没注意,那么拥有很好的教化意义,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建设美丽新中国;如果注意了,那么或许会有点生气——这个历史人物功盖千秋,如今竟被这么低级的构陷。

以吴起其人为例,纪录片将其刻画为一个“精密计算的机器”,一切以个人功名为上。可是他这么聪明,最后殉葬楚王得到了功名了嘛?连生命都丢了。吴起杀妻,是为了求功名杀之,还是若不亲手杀妻,则有人杀其妻呢?又或者若不杀妻,则二人皆死呢?一个人的伟大,往往是因为其经得起推敲。

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我充分认知到了八百年的时空广度,这让我有点无从下笔,我这也想要写,那也想要写,可是八百年的时空那么长,怎么可能都写啊?

 2 ) 其兴也不勃,其亡也不忽——楚国风云

我轻轻地叹息一声,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余秋雨

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西周分封,本来并没有楚国,纵然楚国的先人们曾为武王伐纣立下过功勋,但对一个被视作边远的蛮夷民族来说,这点功勋无法帮他们摆脱蛮夷的地位,他们到底不是华夏。

周人可以无视楚人,中国可以拒绝楚国,但楚国的先人们不会放弃自己。于是,随着西周的衰落,王室东迁,东周渐渐丧失了对各诸侯国的控制力,楚人终于抓住了历史的机遇,以蛮夷的姿态兼并周边各个周朝的封国。

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

西周和春秋时期,国家间的战争必须要有正当的理由,当一国的国君犯了错,讨伐是最高的刑罚。而当楚国攻打随国,喊出了一句“我蛮夷也”作为理由,其中不仅有对周王室的愤恨,对华夏诸国长期视自己为蛮夷的发泄。楚国的先人们终于放弃了对周王室的幻想,他们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获得自己的地位,楚国悍勇的将士们用鲜血昭告天下,蛮夷的利剑可以刺透中原的文明。

春秋时期的中原,战争通常规模较小,分出胜负后,通常以失败的一方承认错误为止,很少有灭国战争。而楚国以蛮夷的旗号,完全无视中原的战争规则,在礼乐还有一定残存的春秋时代,就大肆吞并周边国家。终于有一天,当他们在南方的土地上眺望中原的时候,他们已经成为了天下最大的国家。

二、挺进中原,晋楚争霸

强大的武力和巨大的国土并没有换来华夏诸国的认同,楚人收获的只有小国的恐惧和大国的兵锋。

纵然周王室已是风烛残年,历史依旧没有选择楚国。

齐桓公首先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大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要遵的王当然是周天子,要攘的夷,一个是北狄,一个是楚。当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驻扎在楚国边境的时候,楚人不仅看到了自己与中原大国的实力差距,他们骄傲的内心再一次被深深的刺痛。纵然自己的国土幅员辽阔,纵然他们一次次用血与火向中原宣示着自己的存在,甚至,他们早已和周一样称了王,纵然一切的一切,他们依旧是不被华夏文明承认的野蛮人。

其实,楚人原来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先人们数百年的奋斗依然无法为他们争得一张文明人的身份证。

周氏衰微了,现在的霸主又能坚持多久,他们终于等到了齐桓公的去世。

当楚人打败了抱着仁义幻想的宋襄公,再次准备跃跃欲试的时候,他们却迎来了又一个中原大国的阻击,这一次,是晋国。晋国是比齐国更加强大的国家,晋文公更是比齐桓公更加务实的君主。城濮之战,楚人大败,称霸中原的梦想对于楚人来说,再次变得遥遥无期。

但是,楚人不是孤独的。秦人,他们直到东周才立国,他们和楚国一样被封为几乎为最低等的子爵,比他们还低的只有被封为男爵的许国和骊戎。

秦人崛起的道路和楚人何其相似,不被中原文明所接受,自然也没有中原大国的保护,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开拓领土以获取更多的生存的空间。秦和楚,一个在西方,一个在南方,长期和边疆少数民族的战争使得他们的血液中早已融合了少数民族的彪悍和尚武精神,他们又努力学习中原文化,他们是华夏和蛮夷的综合体。

这时,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向中原的霸主晋国发起挑战。终于,楚国和秦国分别在邲之战和王官之战中战胜了晋国,楚庄王和秦穆公也昂首走进了“春秋五霸”的行列,和中原姬姓的晋国平分天下。

三、吾修文物,不异中华

楚人的剑刺向中原人的咽喉,楚人的心却渴望继承中原人的文明。

在一次次同中原国家的战争中,在吞灭了一个个中国小国后,楚国人终究成为了中原人。表面上看,他们依靠武力在邲之战中战胜了晋国,从而与晋国共霸中原,而实际上,楚国的各种礼仪典制早已和华夏诸国无异。

先进的中原文明的传入大大发展了楚国的生产力,帮助楚国迅速积累起了可以和晋国、齐国比肩的财富。但是,中原文明是一把双刃剑,他们也给原本桀骜不驯的楚人套上了礼的枷锁,温柔的歌舞,富贵的集市,渐渐消磨了楚人的尚武精神。

楚国原本是最爱灭别人国家的,他们首先在中国的土地上设置县,县不分封给王族或者功臣,而由国王直接控制。但是,随着楚庄王的称霸,楚人也开始变得文质彬彬,他们不再通过消灭别国来强健自己的肌肉,他们学起了中原的国家,迫使小国臣服即可,他们自身的肌体不再长大,他们的身后多了一群小兄弟。

楚国的贵族也开始和中原的贵族一样,在这纷乱的大争之世过起了穷奢极侈的逍遥生活。楚灵王耗尽楚国的财力和民力修建的章华台更是将这种奢侈发挥到极致。贵族们不再像创业时那样团结一心,那时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就是获得中原的承认。如今,没有了共同的目标,相比于国家的利益他们更倾向于顾及自身的利益。他们也许想不到,当楚灵王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之后不久,他留下的富丽辉煌的章华台也将很快成为历史上的一粒尘埃,在华夏大地上随风飘逝。

楚国的地域广大,使得楚王在分封的时候总是那么豪爽。过多的封君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造成了国家的政令不畅,使得楚国庞大的身躯成为了臃肿的负担,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也许是因为长期和晋国竞争,使得楚国和三晋之中的魏国一样,成为了人才流失严重的国家。楚国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春秋和战国时代大方的成为了人才的输出国,最令他们痛心的也许就是伍子胥带吴兵入郢,那一次,几乎葬送了楚国数百年的基业。

四、大争之世,变法图强

随着田氏代姜和三家分晋,历史从春秋走到战国,战争的激烈程度大大增加。战争不再只是贵族间的游戏,战争成为了国家实力之间的全面较量,攻城杀将,杀人如麻。

旧的礼乐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战国时期的战争对生产力的要求,变法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首先成功的是魏国的李悝变法。这让魏国在二百多年的战国历史上称霸了一百多年。

其他国家自然是纷纷相仿,赵国前期的公仲连变法和后期的胡服骑射、韩国的申不害变法,齐国设置稷下学宫,燕王筑黄金台,秦国的商鞅变法。当然,楚国也有吴起变法和之后屈原的改革。

这各国的变法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成功的通常是变革的较为彻底,或是变革的举措能够深入人心,不致造成人亡政息的遗憾。如赵国的胡服骑射和秦国的商鞅变法。

失败总是占据多数的,他们如同昙花一现,气势汹汹地来到,却总是寥寥草草地收场。变法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统治者缺乏彻底革新的勇气,面对阻力时候产生了退缩;有的是既得利益集团强大的阻击,他们为了保有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而迫使变法流产;更多的,可能是因为长期浸润在礼乐文明之中的中原各国人民难以适应突然来到的法家变革者带来的严酷而冰冷的法家思想和法家方案。

五、繁华落尽,大厦倾颓

楚国的强大需要几代乃至十几代先人不懈的奋斗和努力,楚国的衰颓也不是一朝一夕所成,也经历了上百年的时光消磨。但灭亡总是那么迅速,只需要一瞬间的功夫。

纷纷扰扰的战国拥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始皇只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就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将六国全部吞灭。

赵国和楚国是秦国灭六国过程中所遇到过的最大的阻力。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再加上名将辈出,他们艰难的延续着赵国的国祚。而秦人对不服者从来不会手下留情,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写就了三代以来中华战争史最黑暗的一页。

楚国与赵国不同,赵国抗秦凭的是筋骨,楚国则靠的是庞大的身躯。楚国太大,军队太多,秦国纵然强大,秦军纵然有虎狼之名,灭楚总是他们一刻不敢大意的,因为他们知道,任何一个疏忽,只要让庞大的楚国略微翻转一下身躯,就会让无数秦军士兵的尸骨留在荆楚大地上。

秦国倾尽全国之力攻楚,经过几场大战和无数场小站,才不过打下了半个楚国。楚国在秦国的兵威下将国都不断的东迁。但是,再大的领土也经不住不断的蚕食,纵然是数度迁都,最终也是迁无可迁。

光芒散去,繁华落尽。庞大的楚国如早已行动不便的巨人轰然倒下,激起了满地的尘埃。随着秦兵毁灭了繁华的郢都,也就浇灭了楚国东山再起的最后希望。江东子弟纵然再多的才俊,也没有了卷土重来的资本。

六、楚人亡秦,回光返照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亡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刚刚从几百年春秋战国中走来的秦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他们没有可以遵循的先例,迷信着让他们在战国乱世中最终走到最后的血与火的威力和法家严酷的治国理念。但他们不知道,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残暴的秦制最终没能在六国的土地上开出和谐的花朵,正如六国的变革者们也曾多次尝试过法家的变法也都落得人亡政息。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推翻暴秦的战争中,楚人占据着最耀眼的几颗明星。

楚人陈胜、吴广首举义旗;楚人项羽称西楚霸王,分封天下;楚人刘邦攻破秦都咸阳,又战胜项羽,创立大汉王朝……

楚国人才济济,楚地星光闪耀。但可惜的是,这看似凤凰涅槃般火烈的运动,最终不是楚国的浴火重生,而只是一次旧时代的回光返照。

秦虽然亡了,但最终,汉承秦制。

楚汉相争,哪里只是简单的谁做皇帝的选择?历史走到这个十字路口,它要选择一种更加合理的制度,一种更加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制度。

项羽称西楚霸王,依然沿袭着夏商周三代分封的旧制度,做着天下共主的美梦。而刘邦,受项羽分封而自己不分封,消灭项羽后更是大肆清除遗留下来的异姓王,在分封制和郡县制面前,汉毫无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战争的压力下不断推进着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兼有秦朝统一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驰道等重大工程的完成,君主相对于夏商周三代,他的权力所能触及到的边界被大大向外延展。而此时,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毫无疑问的更加有利于帝国建立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防卫,在效率上,郡县制比分封制具有了巨大的优势。

周人曾是那么的看不起楚人,但当秦灭了周,确是楚人项羽做着恢复周朝制度的最后一次尝试;楚人灭了秦,却不能恢复楚的制度,秦人亡了国,却让楚人沿袭着自己开创的新制度。历史为何如此的讽刺?

七、结语

世事纷乱,却总是辩证发展的。我们常常善于站在胜利者的一边劝说“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但对于一个还在向着胜利奋战的一方来说,更标准的答案或许应该变成了“马上不能治天下,但只有马上才能得天下”。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正是对这一辩证的精辟总结。

更进一步说,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总是不自觉的喜欢偏向一边,因为这是对人来说是最省心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马上得了天下,真的就能下马了吗?契丹人离开了马背最终被女真人取代,女真人离开了马背又被蒙古人驱逐。带着蛮夷之气的楚人在彻底的中原化后沉溺于中原的温柔富贵乡,最终被保留着彪悍性格的秦人所灭亡。

历史是一个老人,他总是耐心的一遍一遍讲解着同一个道理。但是,人总是健忘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有道是: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无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马背上的民族在下马后不能丢却的是马上人的性格,马背下的文质彬彬人们更是要随时保持着上马的警觉,这能培养出马背上人的豪情与傲骨。

国如是,人亦如是。

 3 ) 一部野心太大的作品

话分两头的。首先,我个人觉得,我能看到底的片子就算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这真是一部好作品,巧妙地转换语境,强调着楚国兴亡的故事。
这也真是一部野心大过实力的片子。楚国的历史,大概即使再花个8集都未必一定能说明白。视角选的如此之大,前期没什么,后期就开始暴露出短板来。
说这是一部很巧妙的片子,是因为它有着明确的主题与价值观。楚国作为一个从底层屌丝努力奋斗过来出任CEO当上总经理赢取白富美最后死得飘然的家国体系,一定留给你许多喟叹吧?
可是楚国是不是只有这些?黑暗后面隐藏的暗黑版楚国片子不知道为什么刻意省略掉了。整个战国时期楚国做过的坑爹事总之也是一笔带过。前5集大量重复的镜头,看起来颇随意的动画场景,的确是个聪明的拍摄手段。美中不足的是,复原不到位,问题不够一阵见血,导致整部片子看完了很多问题还是一头雾水。所以这可能是个好故事,但算不上一部顶级纪录片。后三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开始发力,赶忙赶慌讲完故事的需求导致了大量楚国末期精彩的历史成了遗珠之憾。如果题目只是叫《楚国800年的政治凝聚力》那么这就没啥好说了。问题你既然是说楚国,就要讲全面一点啊。楚国的巫文化不提。屈原的离骚带过。神女大概是因为怀王过于苦逼以及牵涉到宋玉的关系压根没提。

因为这个片子给了人很高的期待,最后反而有点小失望。希望我在看一部纪录片的时候能够从尽量客观公正的视角对待历史,而不是出于某种倾向的删改。楚人的斗争的确叫人动容,楚国的崛起也让人热血沸腾,但是……这浓浓的政治即视感实在叫人觉得别扭。下次可以把题目改小一点,改专一点,要不,再拍个第二季把没讲清楚的内容都讲一讲。

 4 ) 几点总结和思考

很喜欢这样的历史纪录片,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增加了几点思考。

一是强人政治,楚武王,楚文王,楚庄王等等这些贤明的君主共同努力造就了楚国广阔的疆土,富足的经济基础,强大的国力。然而一代雄主过世,所有这些繁荣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衰落。除了地利之便,物产资源之富,从意识层面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完善才更能确保国家长盛不衰。

二是对于周礼和礼乐文化的理解。之前课本上总说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但是对于这个礼到底代表了什么确是毫无认知的。宋襄公的行为令今人耻笑,但这种行为背后的骑士一样的贵族精神却令人不屑一顾。历史永远是胜利者书写的,尊重规则,遵循周礼,因为失败,而被看成是不懂变通,如果宋楚之战宋国获胜,那可能又是另一种描写方式了。相较而言,秦国最终崛起所倚靠的一种功利主义文化,纵横诡辩这些,才是今人更加熟悉以及认同的东西。对于我而言,看到周礼之中没有不宣而战,讲究诚信,以及郑国在晋楚之间被攻打一百多次都没有被灭国这些事实感到震惊。然而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这些美好的品质或是文化最终都会被精致的功利主义所取代。

三是对于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之的理解。建立一个国家,开疆拓土,需要尚武精神,但是若需要治理一个国家,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往往是被中原文化同化之后失去了血性,贵族阶级耽于享乐,比如北魏,比如金,比如西夏。但是若是不被同化,缺乏文化根基,比如元朝,则根本不能进行长久的统治。尚武野蛮的民族经常能够征服正统的中原政权,最后却往往容易被中原文明征服,即低端文明被高端文明同化。

四是对历史人物的新理解。在我印象中,楚怀王是一个听信谗言,不辨忠奸的昏庸君主。但同时,他在被秦拘留咸阳的三年中,始终没有向秦国屈服,割让楚国的土地。这个事实,一下子让这个历史人物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我们看到的历史史实,始终是冰山一角,对于普通人,无暇也没有必要去了解全部的情况,往往造成很多的误解。

似乎还有一些感想未写尽。饿了,吃晚饭去了。

 5 ) 不服周

楚国八百年,不过三个字。
不服周。

人恒自辱而后人辱之。
国也是。

楚三户,亡秦必楚。
自尊,才有一天受人尊重。

礼仪道德,
是有门槛的,
在周,是血缘,
在今天,是文明。

西方文明说想再统治世界500年,
视中国为蛮夷之地,
TPP都是绕着中国走的。
中国的答案,
依旧是骨子里的不服周,
一带一路,
自强不息。

法家一统天下,
儒家治世万年,
不服周已然化成所有冠冕堂皇下去洞察人性本质的金钥匙,
未来已经昭然若揭。
在中国,什么东西都要和世界第一比比,
骨子里就这样。
亡美者,
不是项羽,也是刘邦。

不服周,
天佑中华。

 6 ) 良政和劣政

楚国留给后代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屈原和楚辞吧。楚辞之美,堪比诗经。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秦国和楚国是不一样的国度。最近看张维迎的演讲,说中国人要有自信,西方的话语体系中的民主和专制是粗暴的划分,真正的政治是良政和劣政的划分。楚国是美,楚文化是美,但是在战国那种已经到不是你灭国,就是我灭国的大争之世,秦国的军国主义更加是能图存扩展的良政。但是这种良政在秦统一之后,本应该是需要革新的,需要再来一场顺应时代的商鞅变法,可惜秦人不甚怜之,最后落得暴秦骂名,最后完成这次变法是汉武帝。
这部纪录片角度立意很好,可惜论证角度粗糙,只有华美的画面感和配乐。结论是谈不上怎么深刻,可惜了好题材。
最近火热是《大秦帝国》其实很不错,可惜我觉得还是没有逃脱大一统的思维,希望二十年后,可以看到一部《春秋大传》或者《战国时代》这样的片子,既能反应秦国的勃勃生机,又能看出楚国的精致华美,又有齐国稷下学宫的思维漰湃,又有纵横家的文韬武略,法学的谋略诡计,儒家的恪守周礼,宋国的承袭商制。
PS:本人申包胥之后,虽然自幼长在吴越之地,但是楚国算是祖先之居吧~

 短评

作为荆楚大地长大的人,这部片子告诉了我很多我以前完全不知道的楚国历史,尤其是楚国前期的历史。整部纪录片感觉拍得挺好的。

7分钟前
  • 非凡小河
  • 力荐

了解下也好

9分钟前
  • 拣尽寒枝
  • 推荐

这样的纪录片要多拍

11分钟前
  • 晓东
  • 力荐

惟楚有才

12分钟前
  • 獨孤求敗
  • 力荐

南京出差,丹凤街汉庭看。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楚国八百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6分钟前
  • 不散的宴席
  • 力荐

筚路褴褛,以启山林。看着楚国八百年从子男五十里到第一霸主,熊绎“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开始,楚武王、楚成王爷孙的野蛮,楚庄王的大气,楚文化的瑰丽浪漫豪放形成,再到楚灵王等骄奢,楚悼王和吴起的改革失利,楚怀王被囚,屈原投江。楚国终为野蛮国秦灭,一如当初楚成王教训宋襄公。哀哉

21分钟前
  • 蔼蔼浮浮
  • 推荐

因为有老庄、屈原、项羽这些人的存在,楚国总是令人偏爱,可惜八百年历史最后只剩一声叹息……

23分钟前
  • 天天向上
  • 力荐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楚人就是有血性和你周公室分庭抗礼,成就自己的气象。楚地学者n、l不分的口音萌萌哒。但是导演你不要在最后一集乱黑我政哥,强行嫁接楚汉,乱开地图炮好不好?来人啊,上朕的《史记》。

24分钟前
  • 蛋挞圆溜溜
  • 推荐

最後一集哭得嘩啦啦,煽情紀錄片最好看耶!>ω<

26分钟前
  • 沉淪。與涅槃
  • 推荐

看到最后一集结束时眼眶都热了。。。

28分钟前
  • 相声爱好者
  • 力荐

煽情过度的历史纪录片,由于是地方台和央视合拍的,所以难免有侧重于讲某地过多的情况而且剧情略有重复,若是精简些更好。但是其中出现的漫画场景、戏剧场面、BGM大赞,很有煽动力。

32分钟前
  • 犬系少女刘七七
  • 推荐

政论片。帝高阳之苗裔兮,以浪漫的笔法讲述那个浪漫的文明。绵延八百年,风雨辉煌,让人扼腕。但它的精神风骨与文化融合,延续至今。读史以明鉴,过往让我们在螺旋上升的历史轮回中保持清醒。

35分钟前
  • Μουσαι
  • 推荐

兴于文明 亡于文明 被打了一百次的郑人看完了……最后一集有点崩

39分钟前
  • 韵外之致
  • 推荐

好故事

44分钟前
  • 推荐

据专门研究楚国法制史的同学说,这里面的砖家都还是比较靠谱的,可以成为国产历史纪录片的新标杆。

46分钟前
  • 王富贵
  • 推荐

秦国如火,楚国如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47分钟前
  • 第22条军规
  • 推荐

差点又泪了,好看。楚与秦一样从边缘小国历数百年辛酸血泪史终于崛起战国称雄。民族的坚韧非数十载可以促就。楚人尚武,才学志士众多,矿产资源丰富冶炼技术先进,经济政治文化软实力逐渐强大,可惜过于倚靠当政楚王的个人能力与德行。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气煞屈原。楚庄王厉害,绝世之才天生王者。

48分钟前
  • OLEO
  • 推荐

虽然每个论点都可以摆开场子撸起袖子打一场 但是依然是好片子 非虚构也要有情节的典范

52分钟前
  • 北溟鱼
  • 推荐

除却一集言楚复中原梦有些矫揉造作之外(整个确实也多少有点),你可以通过它了解中国黄金时代你需要了解的全部。老子、屈原、庄王各路玩家,各路艺术、美术,屈原从这里要走,楚国要亡,死乃是自然的。此马之玄黄。我认为这个黄金时代要好过希腊的黄金时代,甚至要好过任何存在过的黄金时代。看看那个器物,活在这种器物之间的人,什么样的精神和浪漫主义。而且是中国书法之前的一个成熟的书法体系。不过那个时候楚文化也走到头了,如果不因为别的,也是因为——在它的风格里,它的浪漫主义已尝试过所有选择。

53分钟前
  • NVHZ
  • 力荐

很不错的纪录片,三观正得叫人感动啊

57分钟前
  • 九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