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故事:Yoshiki

记录片美国2023

主演:内详

导演:未知

播放地址

 剧照

更新时间:2023-09-04 19:40

详细剧情

我的音乐故事:Yoshiki

 长篇影评

 1 ) 音乐的故事第二集 创造时代

《音乐的故事》第二集——创造时代讲述的是公元1650年到1750年,音乐的发明与创造。这个时代见证了纯器乐的逐步崛起和管弦乐团的起源,音乐从小众娱乐走向大众盛事。创造时代里最为奇特的一点是科学的进步,这总能迅速应用于音乐的试验与革新。此阶段有着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例如和弦的规律,可供使用的和弦以及演奏和弦的乐器全部到位了,就像凑齐了一台精妙仪器的零件。这与钟表业飞速发展有这巨大的关系。创造时代的人们痴迷于齿轮和轮子间的互动,运动与重力以及对时间本身的理解,因此这一时期的音乐仿佛可以听到钟表指针的滴答声以及完美校准的齿轮在转动。

在这100年里,音乐经历了一次重大升级,依纪录片里讲述的,包括小提琴的崛起,现代管弦乐团的起源,交响曲的演变,协奏曲出现等,片中还强调了巴赫、亨德尔等优秀作曲家以及他们的音乐作品,其中巴赫的贡献更加突出。另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讲解人提到钢琴的部分内容。据片中描述1700年发明了钢琴这种乐器,有了强弱音的对比,但片中并未对钢琴的前身——古钢琴进行介绍。这一时代讲述公元1650年到1750年的音乐事迹,因此只讲述钢琴的发声原理以及发明家是理所当然的。但笔者建议,讲解人应在上个纪录片中讲述一下16世纪产生的古钢琴,这样可以与此部影片中的钢琴内容衔接起来,也能让听众更好的感受钢琴这个伟大乐器的发明,也不容易使两者相互混淆。

与上部记录片的风格相同,讲解人依旧运用了古典乐与流行乐相结合的叙述手段。在影片开头,讲解人就引用Somewhere Only We Know(2004)这首深入人心的曲子进行说明,这首歌登上过英国金榜Top 3,是笔者至今仍旧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从开头便引起了听众的听觉和视觉兴趣,这样讲解音乐知识的方式可以持续运用下去。

 2 ) 《音乐的故事》第六集

《音乐的故事》第六集《流行时代(The Popular Of Age)》,这是一个由广播开启的音乐时代,也是一个能让人们免费收听音乐的时代,音乐的价值、风格在这个时代被改变。20世纪,收音机和留声机为音乐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新录音技术也被发明,最重要的是,流行音乐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20世纪晚期,新创作的古典型歌剧就像鲟鱼子酱,师一种用濒危物种制成的昂贵产品,只是少数特权阶层的享受,大众根本无缘一见。”主持人这句话生动且恰当,20世纪初,为了古典音乐在流行音乐逐渐强势的时代能获得一席之位,先锋派古典音乐为了顺应时代变革将古典音乐进行改革,使前沿古典音乐变得粗糙和不协调,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阿尔班·贝尔格和安东·韦伯恩等人开始放弃西方音乐固有创作技法,发明了一套新的作曲系统——“无调性”,也叫“12音”或“系列主义”。“序列主义”追求平等使用西式音阶中的每个音,任何音符都不能被视为曲子的重心。除了这一举动,古典音乐还进行了别的尝试,如放弃任何实际含义,追求“超现实主义”;与流行音乐合作,使自身的风格与商业潮流携手并进,代表作品20年代末的《三分钱歌剧》。 20世纪20年代是对于古典乐较为特别的年代,作曲家们将一些经典的音乐找出再用其它时期的创作风格进行模仿和恶搞,戏剧之王斯特拉文斯基在此期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突破了荒诞的超自然主义和守旧模仿之风,为古典音乐找到了发展的新方向。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时,共产主义作曲家、犹太作曲家等作曲家的作品在第三帝国被称打上“堕落音乐”的标签而禁止传播,对这种纳粹文化政策,一些古典作曲家幸运的逃走了,少数人留下选择挑战。30年代,匈牙利现代主义艺术家贝拉·巴托克是古典音乐界最有名的持有不同政见的人,巴托克主动要求加入纳粹“坠落音乐家”名单,作为一种公开的嘲弄和羞辱。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斯大林突然选择与作曲家们联合,这时音乐的创作风向转为爱国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肖斯塔科维奇1942年三月首演的《列宁格勒交响曲》,献给正在遭受战争的家乡和人民。在美国,爱国主义音乐的形式与苏联的截然不同,为战争服务的不止流行音乐,如芭蕾舞曲《阿巴拉契亚之春》,它深受观众的喜爱,通过赞颂早期农业社区真诚、朴实的价值观,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渴望。 进入50年代,新派音乐又选择了更奇怪的方向,比如以“发现声音”的名义创作整首曲子,以及靠丢硬币和看心情决定音乐走向,代表作品是约翰·凯奇1952年创作的的《4分33秒》。这一时期的美国音乐开始关注战后美国的社会现实,音乐剧《西区故事》由伦纳德·伯恩斯坦创作,斯蒂芬·桑德海姆作词,深受观众喜爱,在它诞生后的50年中,对作曲家影响颇深,填补了自1630年以来歌剧因为放弃通俗流行路线,而导致的的市场空白。接着电影院的出现,阻止了使即将要消亡的古典音乐。1938年,古典名家与电影天才出现第一次合作,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中由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震撼配乐。 纪录片的题目虽为“流行时代”,但古典音乐在整部纪录片中占据了较大的时长,似乎也可称之为“古典音乐20世纪夹缝求存”的励志故事,纪录片中主持人用了许多幽默又恰当的比喻,来阐述作曲家们对古典音乐的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3 ) 《音乐的故事》第一集“The Age of Discovery”

作为一名音乐生,我们平时不仅要听音乐,而且要多看音乐纪录片,我认为这可以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而《音乐的故事》这部纪录片是非常值得推荐的,这部纪录片由英国音乐家霍华德·古道尔(Howard Goodall)讲解,他的讲解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性,不仅满足音乐学者们还可以满足广大音乐爱好者们对于西方音乐史的学习需求。

笔者对于《音乐的故事》第一集“The Age of Discovery”推荐理由如下:

1.按照时间发展历程

第一集总时长将近一个小时,整集基本按照时间顺序对西方音乐史进行讲解。霍华德·古道尔先从史前32000多年法国南部的肖维岩洞壁画开始讲述,后历经了6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9世纪的奥尔加农、12世纪的世俗音乐和15世纪的三度和弦等,直至16世纪的歌剧。而按照时间顺序讲解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脉络。

2.本集讲述了早期西方音乐史中较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1)记谱法的诞生(15:55):在公元800年之前,僧侣或修女在唱单声圣歌时,他们必须背下所有的歌曲的旋律。在3世纪左右,人们开始尝试在歌词上方记录曲调,直到几百年后,纽姆谱出现了。而纽姆谱不能标出某个音符具体的音高,有一定的局限性,之后11世纪法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圭多发明了四线谱。四线谱的诞生为之后五线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和声的发展(21:23):12世纪法国作曲家佩罗坦对和声有大胆的尝试,但当时的和声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14世纪之前作曲家在创作和声时(26:34),通常只会选择的“纯洁”的八度、纯四度以及纯五度。而在14世纪之后作曲家们开始采用三度,为其后和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歌剧的发展(49:55):1600年歌剧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诞生,在此之后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将这一体裁发展至新的高度,其代表作有《奥菲欧》《波佩亚的加冕》等。

3.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

这集霍华德·古道尔在讲述古典音乐的同时,还融入了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流行歌,这一做法也彰显了霍华德·古道尔独特的讲述风格。笔者认为采用当代流行歌作为例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并且以流行歌作为例子,更易于听众理解,激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1) 00:23 美国流行女歌手Lady Gaga-poker face。

(2)19:44 霍华德·古道尔在讲述圭多的四线谱时,以美国流行男歌手Bruno Mars-Just The Way You Are 为例。

(3) 30:52 霍华德·古道尔在讲述三和弦时,以英国民谣歌手Cat Stevens-Morning Has Broken为例。

4.素材充实、语言通俗易懂

霍华德·古道尔以自身独特的风格讲述西方音乐史,如自己弹唱音乐史中有关的音乐片段(51:03)、邀请合唱队演唱有关的音乐片段(13:58)、丰富的图片素材(16:42)等等。这些都使得这部纪录片更加生动、有趣。

总而言之,我认为《音乐的故事》第一集“The Age of Discovery”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 文中(15:55)(21:23)(26:34)等代表视频中的时长。

视频连接: //m.bilibili.com/video/BV16b411e761?p=1

 4 ) 《音乐的故事》——1“The Age of Discovery”观后感

《音乐的故事》——1“The Age of Discovery”将西方音乐的历史定格在古老的石器时代到巴洛克时期歌剧的诞生,重点讲述了这一段历史时期中有关音乐的重要“发现”事件。正如第一集的标题“The Age of Discovery”所示,这一集音乐的讲述围绕着“发现”一词展开,向我们展现了音乐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的过程。这是一个发现的时代,是西方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产生的时代,是作曲家们对和声不断进行探索和发现的时代,是记谱法诞生的时代,是乐器被不断创造与改良的时代,也是各种音乐体裁诞生的时代。

这部纪录片有意地避免了专业术语化的语言,运用古典乐与流行乐相结合的新颖叙述方式,由英国作曲家、音乐史学家、电台解说Howard Goodall主持讲解,在他风趣幽默讲述的过程中,观众的直观感受更像是在听故事,而非学习教科书式的音乐史。让我惊喜的是,纪录片从一开始就以弦乐版本的Lady Gaga <poker face>引出。

Howard Goodall的讲述从公元前32000年的法国肖维岩洞中的石器壁画开始,骨哨、骨笛以及丹麦出土的卢尔号证明了音乐早在旧石器时代和部落文明的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此之后,古希腊与古罗马的音乐活动为西方音乐文明打下了基础,虽然那个时期的音乐大多已无法重现,但在历史长河中,它们仍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格里高利圣咏的出现将我们的视线拉向了漫长中世纪的宗教音乐,Howard Goodall通过生动的语言分析了格里高利圣咏是如何从简单的单声音乐一步步发展成为多声部的奥尔加农。首先,公元8世纪时人们在合唱队里加入一些小男孩,男孩们的歌声比成年男性高一个八度,由此发明了八度音阶。八度和声的唱法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创意,他们在演唱中加入非八度的音响,与原乐段的音高对应,从而产生了平行奥尔加农。此后,奥尔加农继续丰富发展出各式各样的变体,并产生了持续低音,复调音乐就是在人们天才般的想法中所诞生。公元9世纪时,一批大胆的音乐家把平行奥尔加农和持续奥尔加农搭配,由此发明了和声。

与此同时,记谱法在大约10世纪的诞生也彻底改变了早期音乐无法记录保存、只能靠记忆口传心授的状况。该纪录片介绍了纽姆谱、圭多的四线谱以及加入节奏的有量记谱法,详细说明了记谱法的诞生过程。Howard Goodall用巧克力豆模仿音符,并亲自示范了记谱过程,这对于观众来说是一个既有趣又易懂的视听体验。在此之后,法国作曲家佩罗坦在12世纪发明了四部和声与和弦,并首次记录了音乐节奏,发明了附点音符。

宗教音乐发展至此,世俗音乐也逐渐登上历史舞台。12世纪左右开创了游吟诗人的潮流,他们进行即兴弹唱的乐器很多在后来成为了世俗乐器的核心。

最早的八度音阶在中世纪时发展成纯四度和纯五度两种“纯洁音符”,14世纪末,和声取得了重大飞跃,约翰·邓斯泰布尔引入了三度音程,由此产生了整个西方音乐的“支柱”——三和弦。Howard Goodall将联系紧密的三和弦比作混合光谱中相近的颜色,并以著名灵歌<Amazing Grace>为例,向观众介绍了终止式,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观众和弦功能是一定的规律所运用的。自此,三和弦便统治了音乐世界。

随着纪录片的讲述,音乐历史的发展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小提琴问世,键盘技术也迅速发展。与纯器乐一同兴盛起来的是大批流行歌曲,教堂音乐中也开始加入世俗音乐元素,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逐渐融合。

若斯坎是历史上第一个赋予歌词无上地位的作曲家,他认为音乐要为发掘和表达歌词含义服务,纪录片以其创作的一首经文歌<Miserere Mei>为例,说明若斯坎在音乐创作中的突出贡献。

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音乐文化内容之一,之后的欧洲是超过百年的宗教独裁和政治恐怖,16世纪临近时,宗教音乐渐渐失去在西方音乐历史中的统治地位,世俗音乐开始占据主流,作曲家们不再只局限于宗教题材的创作,而开始关注人与人的情感。

纪录片最后介绍的“发现”则是歌剧的诞生,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形式已经涵盖了神圣与世俗、器乐与声乐的不同风格,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歌剧这一体裁的出现。Howard Goodall重点介绍了蒙特威尔第在和声运用和复调合唱方面的创新与突破,以其第一部高质量歌剧《奥菲欧》作为结尾,在尼禄和波佩阿的二重唱<Pur Ti Miro,Pur Ti Godo>中结束了第一集的讲述。

在这部纪录片中,Howard Goodall讲述的不仅仅单纯的音乐,自音乐诞生以来,便一直与社会文化、政治、宗教等息息相关,从遥远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到漫长的中世纪,从追求人性解放的“新艺术”、文艺复兴时期到复调音乐高度发展的巴洛克时期,音乐历史上的每一次巨大变革与创新都能折射出其所处时代背后所产生的种种社会思想与内涵,我们学习音乐史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音乐角度了解整个西方社会文化的过程。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我也相信“发现的时代”永远不止于此。

 5 ) 音乐的故事

如果你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并对音乐创造发展的过程存在好奇之心,那么《音乐的故事》--发现时代(The age of discovery)这部纪录片是你追溯音乐从无到有的旅程的最好选择,讲解人是音乐家霍德华·戈达尔。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既不用花哨的专业性的术语,也不贴误导人的标签,所讲述的内容可以被任何没有音乐基础的观众轻松接受,但也蕴含了稳固的音乐知识根基。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新鲜又准确的音乐知识。大家一定不知道,对于人类的祖先,音乐曾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这在公元前32000年法国肖维岩洞壁画中可以找到足迹。画下那些壁画的人,可能曾经把歌声作为救命的导航系统,就像蝙蝠利用回声定位一样,协助他们在洞穴迷宫中找到方向。该片便从此时为起点,以历史时间为脉络讲述了音乐发展的过程。片中依次介绍了早期较为先进的铜管乐器卢尔号、格里高利圣咏、奥尔加农、和声和记谱法的发明与发展、世俗音乐、三度和声以及歌剧的诞生。知识的摄入往往会给人乏味的体验,但在这部纪录片中,讲解人却完全避免了这样的情况。如在讲授格里高利圣咏到奥尔加农的发展过程中,每次发展都带有音频的导入,使听众逐渐感受到由单声旋律到多声部音乐的饱满。在讲述记谱法的发展时,戈达尔用巧克力豆代表音符,既生动又详细地演示了记谱的过程。片中多次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引用现代流行歌,在引起听众兴趣的同时,还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

影片不谈流派,不谈概念,从音乐本身出发,非常不错的串联起了整个音乐的发展脉络,虽然只有58分钟,却涵盖着丰富的音乐信息。如果你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史,那你一定会从这部影片中探寻出更有趣的音乐知识。如果你对音乐史一知半解,那么看了这部影片,你会对西方音乐史有一个新的定义且由此爱上这门有趣的学问。

 6 ) 《音乐的故事》第四集

纪录片《音乐的故事》第四集的主题为“悲剧时代(The Age of Tragedy)”,讲述了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欧洲音乐的变迁。这一时期的音乐追求超自然爱情、宿命、死亡等主题,作曲家们迷恋于悲剧性爱情、命运等题材,这股风气最早要追溯到1829年,法国作曲家埃克托·柏辽兹创作的《幻想交响曲》,《幻想交响曲》的灵感来自《浮士德》的传说,作品具有自传性,极富戏剧性,使得大批19世纪的作曲家为之吸引。 歌剧作为当时大众性的娱乐,却并没有受到这股风气的影响,意大利歌剧中的悲剧,并不源于和魔鬼的交易,而是来自人类(男性)的恶行。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歌剧的领头人物是朱塞佩·威尔第,一生创作了28部歌剧,并成功的将复杂情感和情节用动听、易学的意大利歌曲表现出来。于1853年首演的《茶花女》,即使放到现在也是十分受欢迎的,威尔第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是在当下流行的悲剧、命运题材中,又加入了性的元素,讲述了交际花维奥丽塔的悲剧爱情故事。威尔第为意大利歌剧创造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并影响了后世一大批的作曲家,如莱翁卡瓦洛、马斯卡尼、普契尼等。 但在意大利以外,弗朗兹·李斯特统治了19世纪下半叶的音乐界,纪录片中一共讲述了他的七大创新:一、快节奏恐怖音乐风格。为了充分的表现死亡和命运主题,他用和声创造出令人不安的情绪,如作品《死亡之舞》,引发了惊悚的、万圣节式音乐的热潮;二、“集会狂欢”。李斯特利用钢琴弹奏出各种出其不意的音效,如作品《大加洛普舞曲》中的轻快讨喜风格。由于对钢琴的各种花式“敲击”,迫使当时的钢琴商将钢琴的木质结构换成了铁质结构;三、“第一印象”。李斯特创造出一种明亮闪耀的风格,使声音和谐的融合在一起,代表作品《喷泉》;四、交响诗。李斯特发明和命名了交响诗这一体裁,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是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李斯特共写下13首交响诗作品,音乐重点描绘某种具体事物。五、“惊悚音列”。在其作品《浮士德交响曲》中,开篇主旋律的12个音是用来西式音乐里的全部音符,且不重复,听起来并不悦耳,却是后世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提出的“十二音体系”的导火索,并且这一应用还牵扯出“民族主义音乐”;六、“我命由我”。李斯特在其故乡匈牙利爆发革命起义被镇压时,创作了钢琴组曲《匈牙利狂想曲》,引发了“音乐民族主义”运动,推动了19世纪许多经典音乐作品的诞生;七、理查德·瓦格纳。瓦格纳是受李斯特影响最大的作曲家,也是李斯特的女婿,他是19世纪晚期的音乐巨匠,虽然在作品中借用了许多李斯特的技法,但瓦格纳音乐中的旋律远胜于李斯特。 本集纪录片除了带领观众探究了这一时期音乐风格的发展,还加入了同时期丰富的音频、视频资料,以及大量的美术作品,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身临其境,观感极佳!

 短评

各种艺术的共通点是什么?乐由心生,人变了,音乐才会变

4分钟前
  • 下河迷人羊果朗
  • 推荐

牛逼

6分钟前
  • 眺尾花花
  • 力荐

这人家得学一年的西方音乐史

9分钟前
  • 悲情胡三万
  • 力荐

力薦!對古典樂小白來説,樂理知識的講述非常直觀清晰,大叔對諸位音樂大師的吐槽也相當精準到位,哈哈哈哈哈~

10分钟前
  • 力荐

信息密度高,一集看下来都有点消化不良。每隔两年应该重新复习一遍

11分钟前
  • 请勿打扰
  • 力荐

一鼓作气啃完了

15分钟前
  • 小林竹道
  • 力荐

Howard Goodall的思路很清晰,有讲乐理有讲时代政治,措辞和运用的比喻都很贴切,相当不错的普及,而且不失幽默感。

18分钟前
  • 埃尔贝瑞苏
  • 力荐

音乐,好难。。

20分钟前
  • 可以证明
  • 力荐

比起过去的世代,我们更容易识别巴赫的要求。我们只要按下“播放”键,就能出现无数的风格、声音与听觉色彩,那些回音和声响仿佛透过一扇开启的窗户迎面扑来。我们就好像拥有千百种游戏的孩童一样。终于,我们抵达了一个目的地,在那里没有人会告诉你应该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音乐——只有一个令人雀跃的简单规则:“播放”(play)。

21分钟前
  • 悠然下午茶
  • 力荐

自学过几本乐理以后,总是对其中的各种和弦以及各种变来变去的头大,所以一直想了解音乐的历史,买了几本厚厚的音乐史书,倒也没有合适的心情读下去,今天刚好看完这个音乐的故事,也算是简单的梳理了一下音乐的出现、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以及各种音乐技巧、标准、风格等等融合交叉,稍微平复了我之前的很多困惑,又可以开开心心的玩音乐了。。但愿我的原创歌曲早点出来----慢慢来吧

26分钟前
  • 恰若初见
  • 力荐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QNuUaKJvEpoP4OTYb2NQ8lihO--M1J99

28分钟前
  • Février
  • 推荐

几乎超越了市面上的音乐史著作,不从风格和流派角度梳理音乐思潮,而是紧扣音乐本身,抓住那些为音乐史贡献了新因素的作曲家,并考究这些新因素中真正的原创成分和因袭关系,不发空谈,不谈主义,非常耐看。

33分钟前
  • 小田切梨
  • 力荐

2020-12-4 拖了很久才看完,反正即使有字幕也看不太懂那么多乐理知识了

38分钟前
  • xixi嘻嘻
  • 力荐

第一二集涉及古乐,虽然基本都是些入门级的作品和作曲家,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还算不错

40分钟前
  • classical.lm
  • 还行

「沿袭」和「回溯」的游戏。

42分钟前
  • rockyao1986
  • 推荐

Howard Goodall也太全能了,弹琴唱歌样样能来,脚本也写得很好,种草了好多没接触过的音乐类型(但是一说乐理我就犯困啊啊啊)。《布兰诗歌》的创作背景竟然还跟纳粹有关,虽然一说出来也变得很合理了……

45分钟前
  • Go East
  • 力荐

前面就挨个膜拜古典大师,兜兜转转到最后一集,我还是不得不对着虫大喊出一句:fuck it!pop music rules the world!!!!💥

48分钟前
  • 力荐

开场曲Poker Face。(1)发现篇:纯四五、大小三。(2)创造篇:和声进行,重力效应。(3)优雅与感性篇:一四五和弦,红白蓝三色。(4)悲剧篇:博斯《人间乐园》。(5)反叛篇:蓝色狂想曲,交响情人梦。(6)流行篇:披头士,极简风。

53分钟前
  • 希声
  • 力荐

主持人较为偏重李斯特、瓦格纳~本Bach迷有点不爽~当然,他还是相当开放、包容,不会搞鄙视链那套。这片有个特点,每个阶段的音乐,比如巴洛克、古典主义时期……会配以相应时期的绘画作品,不仅能更好理解那个时代音乐、绘画的整体艺术风格,也能帮助记忆,比如看到绘画会联想到对应时代的音乐,反之亦然。后面对现代流行音乐,尤其是美国黑人音乐的分析,提到了华工的影响,是多种文化交流后的产物,蛮有意思。以前看的,补记,忘了不少。当然,这种纪录片不可能只看一遍,没事拿出来温习。

58分钟前
  • nani❗💛💙
  • 力荐

讲解很专业又不失幽默感 音乐小白也能跟上

1小时前
  • 豆芽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