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花旦

记录片香港2018

主演:内详

导演:魏时煜

播放地址

 剧照

古巴花旦 剧照 NO.1古巴花旦 剧照 NO.2古巴花旦 剧照 NO.3古巴花旦 剧照 NO.4古巴花旦 剧照 NO.5古巴花旦 剧照 NO.6古巴花旦 剧照 NO.13古巴花旦 剧照 NO.14古巴花旦 剧照 NO.15古巴花旦 剧照 NO.16古巴花旦 剧照 NO.17古巴花旦 剧照 NO.18古巴花旦 剧照 NO.19古巴花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19:39

详细剧情

  在古巴首都夏湾拿(今称哈瓦那)出生、自小学习粤剧的何秋兰和黄美玉,既是独生女儿、又是舞台姐妹。何秋兰的养父方标因爲家人反对他学戏而由广东远走古巴,黄美玉的中国父亲则是华人街有名的裁缝。两人生长在三、四十年代繁荣的夏湾拿,小生黄美玉学习过功夫和舞狮,花旦何秋兰则以俏丽扮相 和婉转歌喉红遍古巴各个华埠。1959年卡斯特罗的一场革命带走了一切繁华,何秋兰做了收银员,黄美玉做了外交官。两人进入花甲之年后,在被时间磨蚀的华人街,试图重新排演粤剧,她们是否还能找到当初少女梦幻的舞台?

 长篇影评

 1 ) Diaspora

电影看完的时候很想写点什么,但却不知从哪里下笔,脑中只有diaspora这个词在清晰地回荡。Diaspora,那些离散的人。

不久前看徐浩峰的《师父》,金士杰演的天津武学老泰斗,在天津待不下去了,带着白俄舞女要离开,一戴帽,一仰头,说,我去南美种甘蔗。一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气派。但他背转身来,一切又哪里是那么简单。永不得回天津是《师父》里陈识的赌约,老泰斗虽没有打这个赌,可他也只能有去无回,离的还是自己的家乡。当他远渡重洋,也不知种不种得成甘蔗,但是没有回头路的他,不也就是千千万万个何秋兰,黄美玉之父。

何秋兰和黄美玉们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他们出生成长在一个家乡,却总有一个从没见过的故乡在遥远的地方。要怎么面对这个故乡呢?他们的父辈,有的如何秋兰的父亲,办剧院,听粤剧,余生沉在最喜爱的也是最亲切的粤剧里;有的如黄美玉的父亲,在古巴成家,故乡变成一个很遥远的词汇,和女儿说不说中文这类的事情,又能怎么样呢?

到现在我记得最清晰的话,是黄美玉讲她搬出中国城后的事。导演问她和中国城后来还有联络吗,她瞪大了眼睛,声音往上提,“没有,我三十年都没有回去了”,说到末的时候眼神又淡下去,声里带着颤。她又说她回古巴后站在中国城街口,说她看到记忆里那么繁华的中国城,都只剩下残垣断壁,她看着看着就抹起了眼泪。人总是回想过去,尤其是自己开始的地方,青年想离家,人老愿还乡。

 2 ) 纪录片《古巴花旦》映后:流散、移民史和广东大戏

20180619上海电影节 《古巴花旦》没有辜负我的预期,没有浪费这么好的题材故事。镜头处理非常感人,叙事也很流畅。作为戏迷当然不会嫌粤剧唱段多,导演用得也很巧妙,都有结合具体情景与情绪。但其实可以少一点,不妨碍电影的表达。 看之前想了很多,包括潮剧、粤剧在越南、泰国的变种成为当地语言演唱的地方戏,这些戏剧史料,我一直极感兴趣。广府是侨乡。海外华人的生活面临的巨大文化氛围的差异和冲击,其实外人还是不能理解和想象。胡马首北丘,越鸟巢南枝。唐山二字之沉重,再热烈的语言去赞美反而显得苍白造作。看电影前,我听过大佬官白驹荣一首南音《竹伯返唐山》,深深感动,下南洋、过番邦的一百余年,亲人骨肉生离死别似是寻常,疼痛却不减一分。美国排华法案之下,纵使名伶小燕飞、张月儿申请入境,也要被关入监牢,受尽刁难。这是不容忘却的伤痛,先人泪水流尽,后人倘无知识,岂不忘记?也要多多地写。 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是基于我们父母的诚实、正直、爱和美丽。何秋兰的养父方标把粤剧移植到古巴,把孙子孙女抚养成人,他的乐观、坚强、责任感、智慧、艺术天赋和对孩子的爱无一不是家族血脉里强有力的刻印。当已成老妪的继女来到墓园,用手指蘸着唇泽,吻着父亲、母亲的墓碑遗照时,我们落着泪,很自然地联想到了Coco 。先人的灵魂在星辰间庇佑我们,太平洋割不断对故乡的认同。人间的永决只是暂时分离,当我们结束自己的一生,将与他们永远团聚。 当秋兰和美玉唱起《百花争春》时,她们最幸福、富足的童年从六十年前被召唤回来了。那是站在台上,看着下面几百双渴盼的眼睛的荣耀,是众星捧月的风光日子,与名伶们过从,为他们配戏。社会主义革命确实改变了很多东西,特别是海外华侨本来是支持推翻满清政权的国民革命的重大力量,不可能凭空转向社会主义认同。旧金山花车上悬挂孙中山的像,但是唐山并没有变,家乡的泥土并没有变,中国GCD说我们是中山先生继承人,也表达了对华侨的支持和重视,不过加勒比海还是太远了,考虑到美苏争霸的敏感,更是难以顾及。 中央政府是谁其实不重要,因为文化的血脉不会变质,更不可以消亡,它牵着万里之外的何秋兰和黄美玉。汉字没了,粤语没了,广东大戏不唱了,中国,对于她们,就没了。中央政府真的能理解这一点吗? (文/慕棻)

 3 ) 对粤剧的执着

#2019艺穗# 百老汇电影中心8号厅。导演魏时煜的作品11年看过《红日风暴》,13年看过《金门银光梦》。从两位老人的生世讲起,其中何秋兰的笔墨最多,也最为传奇,她没有中国人血统,白人的面孔,还是婴儿时,妈妈带着她流浪街头幸得收留,不久那人得重病,她妈妈怕传染,重又流落街头,此时认识了华人方标并组织了家庭。养父方标很疼爱她,虽然方标没生养自己的孩子,但家庭幸福美满。黄美玉皮肤黑,虽然她有一半中国人血统,父亲在家也不讲中文。卡斯特罗的一场革命使生活回到“解放前”,黄美玉见到卡斯特罗本人,似乎也见过切·格瓦拉,述说时满脸的崇拜。她们直到晚年才相逢。Q&&环节监制罗卡、策划汪海珊到场介绍影片情况,我到影院时刚好碰到策展冯宇在电梯厅接他们,离影片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两位老人家从香港过来也辛苦了。对古巴的经济发展没有太大的概念,只是听到如果没有资助她们是不敢想能来中国寻根之旅的,感到有些不可思议,黄美玉好歹做过多年外交官。她们今年还被邀请到香港参加艺术节登台表演。她们去佛山浏览大庙,即兴登台唱剧,在香港与粤剧大老倌对唱,还拍了一套戏服的艺术照,令人感动,如果不是导演、影片制作人及其他热心人士,她们不能梦想成真。

 4 ) 古巴阿婆-中国乡情,粤剧梦

秋兰和美玉这两个名字,像极了传统,朴实,隐忍的中国妇女,明明白白列在家谱上,挂着东方女性温柔的笑。

可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里的秋兰和美玉,却都是拉丁裔的美女。秋兰年轻时候太美,那张少女时代的照片极具梦幻色彩,乍一看仿佛是《洛丽塔》的合适人选。

可顶着这样两张脸的闺蜜两人,却唱粤剧,讲粤语,嬉笑怒骂讲王宝钏,郎情妾意,让观众好奇,新鲜又惊讶。

对她们来说,中国非故乡而胜似故乡,缘分多奇妙!

秋兰的养父方标好粤剧,却因家人反对远走古巴,秋兰小时候变教她唱粤剧。美玉的中国父亲则是华人街裁缝。三、四十年代夏湾拿繁荣昌盛,唐人街欣欣向荣,更让少女时代的秋兰和美玉学以致用,观众票友无数。少女时代总是美好,更何况是那么如梦似幻,光影交错的青春年华。可惜时代的洪流卷走繁华,两人回归普通大众。秋兰去做收银员,美玉去了外交部,和其余民众一样,再平凡老百姓不过。

我喜欢的,是两位古巴阿婆即使高龄80上下,有时候跟导演聊天眼光依然如少女孩童。“卡斯特罗,他又高又帅!我们都很喜欢他!” 更令我惊讶的,老太太远渡重洋来到广东,探望养父的家乡。没有中国血统的秋兰,中国的根却深深扎在心里。

有惊喜,也有伤感。惊喜的是两位老人可以来到中国,切身在这片非故土的故土唱粤剧,唱的时候精神矍铄,双眼有神,观众齐齐喝彩,那场景多年不见,仿佛回到了”梦一般的少女时代“,多感动! 可唱完也伤感,毕竟还得回到古巴,每月拿不到10美金退休金吃老人餐,溜溜达达度过晚年生活,华丽总是一瞬间。秋兰让自己孙子去孔子学院读书,却不想读的都是普通话,和粤语又是两个世界,况且弹吉他总比唱戏能撩妹,代沟无可避免,秋兰眼神里不乏落寞。

庆幸导演发掘了她们的故事,更庆幸能和导演在当代MOMA现场面对面交流。女性的力量无穷,移民故事讲也讲不完,悲欢串联的真实故事最最动人。

 5 ) 《古巴花旦》×《栖地》| 红颜顷刻老,绮罗有迟暮

在2023年上影节的镜头里,绵毛水苏的花期好像比往年的夏季要长一些,以往的夏意短但是浓,被山岚色的浅风吹得久了,手腕上的海藤镯也丝丝凉凉的。数部聚焦桑榆晚景与白首相知的佳片与近日岁月不堪数的心境不谋而合。《栖地》是独居长者细碎日常的影像书写,《梅的白天和黑夜》与《我爱你!》关注到长期被忽视的迟暮之爱,它们不约而同在此相遇。它们拍出空巢老人无枝可依的茫然,黄昏婚恋的羞于启齿,也折射出边缘长者们的倔强独立与无声清雅。

叶落成泥,无枝可依

或许是我“一厢情愿”的私人滤镜凝视,或许是我还没有在《古巴花旦》的空间叙事中跳脱出来,《栖地》的每一帧画面都好像透着似有若无的浓郁秋意。落晖的微光偷偷沿着窗子洒进走廊的地面,两位老人的背影把本来不长的走廊衬得如永生的流年,当定格镜头默默移开,留下了被岁月俘虏的黯然。

主题特征过于鲜明突出的影片往往会冲淡故事的复杂性与角色的多元性,人生经验有限的创作者碍于细节不易把控的记录焦虑,不得不选择主题先行以求影像的稳定表达,弊端自然是使得故事归于单调乏味的机械阐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有技巧,不见情感”的类似评价。而《栖地》所呈现的主题特质并不明显,主创人员将潮水般的情感化作一台摄像机,他们带领观影者一起结伴而行,跟随摄像机的脚步踏上一段寻找的旅程。

在为创作冲动寻找情感寄托的过程中,那些生活中看起来十分常见甚至冗杂的场所,隐于闹市区的文化公园,见证时代气息的老年大学、静谧悠长的老弄堂、被余晖浸染的走廊,它们自动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叙事圆环,携带答案向镜头滚滚奔来。我们在寻找中渐渐发现故事的主题,老龄化社会与快节奏城市的碰撞,垂暮的长者情感需求与冷硬的青年忙碌奔波的矛盾,空巢老人的出现是无奈的,他们需要为儿女的理想与追求做出让步,但这种妥协却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既然是自己选择的便谈不上后悔,更不奢望周遭的怜惜。

当我们看到影片中王乐乐老师的简易三餐,对比她弹奏钢琴的场景未免感到怆然,我们悲观的认定正是因为朝阳攀爬苍山的光芒太过耀眼,所以迟暮之年的寂寥更加令人难以接受,显得格外凄凉。但王奶奶和盛老先生的独居生活里我们并没有看到凄然,他们有条不紊的安排自己的细碎日常,镜头之外的忧伤更多的则来自于他们对于子女亲人的挂念,他们的细碎日常透着难得的敦厚与踏实,这些踏实也许可以向我们传达一种空巢老人群体未来命运走向的几丝希望。

“老无所依”是《栖地》想要呈现的主题之一,叶落成泥依旧是一个略显沉重的话题,独居老人的内心住着无枝可依的恐惧,个体的生活边界感日益强烈已是必然趋势,我们期待的更多的诸如《栖地》等作品的艺术表达流向现实层面的生活观照中来,形成主动性的人性关怀,毕竟当我们无法短时高效地解决横在眼前的复杂问题时,用艺术作品的柔光去照射城市的坚硬亦是好的。

绮罗流香,句句离伤

《栖地》中的王奶奶沉醉于钢琴伴奏的愉悦时,她的背影让我联想到Louisa Wei的《古巴花旦》中两位女主角对镜粉墨的场景,一样的专注,对年少时期便钟爱的一切永保持续性的热情。

当耋耄之年的何秋兰与黄美玉站在三尺戏台上重新拾起青春尽头的记忆,风采卓然,空气里都是俘获众生的律动。她们的唱腔依旧惊艳四座,若是一定要称其台功不减当年也许有过于夸张的成分,因为更多的惊叹是来自年龄与绮罗旧音之间的强烈反差,这种参差对照的戏剧化撞击带来空灵绝艳的审美震撼。原来眼前垂垂老矣的她们曾有如此旖旎婀娜的人生,原来我们可以与遥远的传说如此接近。

赛马会演讲厅的灯光暗了下来,顺着魅丽的曲调好像可以看见这些粤剧金粉的过往。褪色的浓妆在旧世纪的戏台上来来往往,唱罢后的间隙,花旦端着一碗泪珠,隔着鸳鸯纸扇与匿于墙角的书生对望。彼时心上淋了一帘霪雨,纸扇摇晃还是挥烘不去,花旦说粉墨登台时的油彩脂粉涂抹得太厚,落叶寻根的愿望穿也穿不透,戏词里总有千年的情深,一炷香的时间就好像过了三生七世。哀婉的戏词里唱的是鱼玄机的故事,伶人以深情之语,注解无情之人,世人谈知身着戏服女子的情义永远是奢侈而虚妄,而戏台下的人实在冤枉。

默认的误读,夕阳的宿命

他们之间相隔二十余年的光阴,初为人母的女子毫不费力地拨开一层薄薄的雾霭看清幼子的脸,但是当幼子回望母亲的那一刻,他们之间赫然竖起了一堵厚重的城墙。似乎长者的隐秘世界与内心需求被误读已是常态,年轻人不是没有释读他们的能力,而是缺少一种自己都无法解释原因的原始动力。孩童的任性乖张总是那么理直气壮,他们可以将诡异的逻辑刻成精致的词语,明目张胆的堆砌在漫天的自我需求里,可周围的看客从来不会觉得他们的言语行为有何不妥,故事的结尾落得一个可爱为之开脱,仿佛童真的稚拙是最大的底气。

可是同样的行为言语置换到老人身上却无法被宽容谅解,中年人的耐心和容忍的气度不会分给长者,他们以年龄为界限,赋予双重的评价标准。长者被迫成为儿女忙碌生活的赘余符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此时伴随的退行与痴傻更是雪上加霜。期盼朝晖升起的激越与惜别落日的忧伤怎么可能出现在同一间情绪储藏室里,人老了自然是时间的俘虏,不必等待额外的救赎。是建安二十五年的月色,不该有的明亮反而让人阵阵发慌。

人们可以无限制地包容少年心思的无际,天马行空的想象,毫无逻辑的忧伤。年轻果真无限好,即便是满腹的怨气都可以才思纵横,明丽浩荡。

《古巴花旦》与《栖地》的“血缘互通”

《古巴花旦》与《栖地》一头一尾贯穿我的仲夏记忆,完整了我的私人观影记录,但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两部纪录片竟然存在着些许“血缘关系”,当然这并非我自顾自地牵强附会。首先从纪录片集中展示的核心人物上,两部影片不约而同聚焦桑榆晚景,他们游过半生,艾服知非;他们曾拥有惊艳的过往与炽热的理想追求。无论是盛先生与王奶奶,还是秋兰与美玉,即便是迟暮夕颜,却依旧散发着旧式的体面,无声的优雅。耄耋花旦在佛山寻根时用略带颤抖的声音于祖庙戏台上纵情高歌,古稀教师用平生所学于老年大学温情掌故。

其二是两部影片均对方言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尤其是《古巴花旦》中对粤剧魅力的重现有着不容忽视的文化贡献。在《古巴花旦》的影像叙述中,几乎每相隔5-6分钟,就会有粤剧闪现在剧情中,这不仅起到加强故事主角的身份标签的作用,还可以吸引到钟情粤剧的观众,而《栖地》则采用了沪语的全程对白。粤剧与沪语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受众群体与使用群体的单一断层,粤剧簇拥者的年龄层多处于40岁-50岁之间,出现演员与观众的“双重迟暮”。

其三是两部影片都有意无意地表达一种对历史的追溯情结。秋兰美玉的成长背景中夹杂着古巴革命与华人华侨的文化迁徙,社会运动的风起云涌等。《栖地》中的老年大学的出现,上海的公园文化等也有历史特殊产物的痕迹。

其实两者的“血缘互通”之处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细述。当我知道《栖地》的导演曾师承Louisa Wei的时候更加肯定我的猜想,《古巴花旦》于2018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五年后的上影节,Louisa Wei的学生与《古巴花旦》神奇邂逅了。不期而遇的缘分背后是一点一滴的坚持,这种不懈的坚持与和Louisa学习的经历一样令人倾羡。

以情怀落笔,描摹边缘群体的倒影

静谧和煦的子夜,想起读过的《缘起香港:张爱玲的异乡与世界》,副标题取得极好,私以为“异乡与世界”用来形容Louisa Wei也有些贴切。纪录片似乎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她身背摄像机从异乡奔至异乡,挖掘那些被淹没的作家,填补女性导演的历史漏洞,钟情被误读的人物,关注边缘群体的倒影。不同的文化环境在寻找的过程中通过碰撞与融合,不断丰富属于她的影像世界,发现历史的细节,重述被低估的传奇。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女性导演的审美追求与创作理念渐渐得到了重视,“她”的力量不仅仅贡献于倾听与点缀,她们正在通过独特的方式打造属于自己的银光梦,付诸激越的精神,做有温度的记录。

红颜顷刻老,旧念千万重

香江的仲夏似乎是离别的前奏,这是一座令人想念的城市,还未离开就已经开始了昼夜不断的留恋。观看《古巴花旦》的那天下午,我刻意坐在最后一排,有主动隔绝人世的冷僻,心上伴随着跌宕起伏的隐痛,那是后知后觉的感动。影片内外都徒增了几丝不该有的浓郁秋意,彩舟云淡,观影的女子眉间有心事,那一束奢侈的光正恰姗姗来迟。

放映厅内的灯光重新亮起,前排的阿婆说:“我们都会老啊!”,听罢我的心瞬间沉了下去,好像是顷刻间的苍老,是不舍的影像和不舍的人。灌满了旧念的心比来时变得沉重,柯士甸道上的雾霭层叠错落,搭建成虚拟的戏台,相见恨晚的情愫编织成一段段戏词唱了无数场。离别的愁怨浸润几个朝代,游过一片片书海,没有找到相得益彰的词牌。

文/Ruoxuan

(转自《生活日报》原刊于《重庆晨报》)

 6 ) 海外华人的情怀

上海电影节看的第一场电影,哭掉半升眼泪。并不是泪点低,而是,这部纪录片,太让我动容。 一直怀有一颗愿意迎接多样性的心,所以想更多了解古巴,和那里的华人。 影片一开始的浓郁古早味就深深吸引了我,华人父亲把自己的混血女儿培养登台演出,整个戏团全国巡演,名声大噪,一段云上的日子。期间还有美国的华裔演员来交流演出,感觉那时候的哈瓦那宛如民国上海的十里洋场。然而,自1957年以后便再也没有来自国外的演员了。 每一段叙事里都会穿插着老照片和旧时影像,并配上一段粤剧,有的是当年的演奏片段,有的是二位仍然在世的老妇人现场演唱的。二位老人功力了得,八十多岁还能记得那么清晰,唱得那么有力而愉悦,尤其是其中一位都不会说粤语。那种发自内心的对于艺术之喜爱,动容。 看到八十多岁的老人打开梳妆盒,一丝不苟地化妆,穿上戏服,找回当年的样子,好像中间六七十年的岁月完全不存在。以及,在回乡寻根之旅的时候,在广州的戏台上现场即兴表演,简直惊艳。看到她们俩在广东穿上各种精致的戏服拍的那组照片,我也跟她女儿一样发出惊叹,怎么这么年轻啊!那种饱满的状态,是任何岁月都无法击穿的。其中一位认识汉字的老人还在退休之后给古巴华人报纸光华报做过两年排版。打开尘封已久的破旧不堪的印刷室,活字印刷的字模都一一呈现,这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技术,可能只能在海外才能见到了吧。光华报三个字还是请董必武题字,由华人带到了古巴。 美好的梨园岁月,儿时梦一般的生活,在古巴革命之后全都改变了。在采访当今古巴华人社团负责人的时候,对方竟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说,古巴革命对华人其实没什么影响啊。我当时简直想冲他说,放屁! 不过导演处理的方式更为高明。 片中还穿插着对旅居美国经历过那个流光溢彩年代的华裔老人的访谈,以及雷竞璇的《远在古巴》签售会现场的影像。期间提到古巴革命之后的两大优势,一是广泛培养医生和护士,是拉美国家医疗资源的中流砥柱,二是全民受教育,没有文盲。受苦受穷这么多年,好歹也有那么一点点积极的地方。纵观天朝的革命。。。。不说也罢。 片中,老人去墓园给父母扫墓,华人在当地有一块专属墓园,同胞们都葬在一起。大概是既然不能归根,就抱团吧。老人的女儿谈起第一代移民外祖父,戏团的创建者,所有的回忆都充满阳光,她跟着外祖父母生活直到十五岁,外祖父看着她读大学读研究生,她很开心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想到我的外祖父,简直哭得不行,哎。 影片里的采访大多数是用西班牙语,在美国的老人可以讲粤语,在古巴的老人只有极少能说一些了,但是唱起粤剧的时候,字字句句都是跳动的。看着这些年逾古稀甚至耄耋的老人们,想到随着他们被时光带走,那些曾经的传统文化里绚烂的精髓,也随他们而去了。 影片结束后,竟然有见面会,意外惊喜。导演魏时煜女士莅临现场,我泪眼婆娑,一边擦着鼻涕一边听她谈到前前后后准备了六年的时间,真是不容易。 真的是一部特别走心的纪录片,剪切恰到好处,背景音乐特别有融入感。以及,我还想过,如果不是这么有韵味的粤剧而是雄浑的京剧,大概不会如此打动我。除了戏剧本身,海外华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执念,对于传承的热忱,大概都是它的发源地所缺失的。

 短评

银幕上出现何秋兰年轻时代靓照的时候,全场“哇”的一声。没有中国血统的粤剧花旦,八十多岁寻根开平,自谓一生无憾,孙子上孔子学院学了中文,这才叫“梦圆中国”。在影像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导演广泛征用各种图片和声音材料,尽其所能地还原了当年唐人街的盛况和两位花旦在不同制度下的坎坷人生。滞留旧金山的粤剧伶人为躲避兵役多人轧一角,演到自家老豆都不认识那段最好笑。

9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古巴唐人街的衰落是个好故事 也有很多人好奇 但是魏时煜始终还是不会讲故事

11分钟前
  • GA
  • 还行

#BJIFF#【导演剪辑版】加入了2018年展映纪实和2019年再次造访哈瓦那的部分,对于自己来说对粤剧在影视范围的认识停留在《新不了情》中冯宝宝的唱段,很温情很动人,这部片中展现以古巴为社会时代背景的粤剧传承确实让我很惊讶很震撼。涉及的视角有历史和政治层面,对于文化和家族都很注重追根溯源,导演的思考还是很多很深入的。听导演说剪掉的内容也挺精彩的,期待看到两位奶奶在中国的圆梦演出。

12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很好的题材,但学院气略重,直白的历史讲述后退,成为背景,更加聚焦于两姐妹的生命和关联,或许更好

16分钟前
  • 阿吱
  • 还行

9.1/10 做大戲的古巴美少女, 教她的是她的繼/養父, 她媽媽身世飄零, 兩人故事用劇情片拍應叫 亂世佳人.......

19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力荐

叙述和剪辑有点乱,但是扎实的口述历史总是很动人的…其实与其说主角是两位古巴老太太不如说是何秋兰的养父方标了,尾声处两位老太太来到佛山寻根,登上古戏台对着路人唱出70年前学下的大戏,眼底不禁一热

22分钟前
  • willow
  • 推荐

SIFF 第四场# 有种打开新世界的感觉,从来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寻根问祖真的是在中国人血液里的。

27分钟前
  • 眯眯眼的敏敏
  • 推荐

These ladies are touching strangers

28分钟前
  • 没有理想型
  • 推荐

只能说没有超出题材的有趣,作为对粤剧和古巴都一无所知的观众,前半有点难以进入状态,只是看到她们讲到当年的卡斯特罗,那种少女感好好笑哈哈哈。。后面“回乡”的部分能看出她们对粤剧和从没去过的中国“故乡”的真爱,还是挺感人的。。

29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马上就把《金门银光梦》下好了

31分钟前
  • vivi
  • 推荐

#SIFF2018# 我心中的五星纪录片,有亮色的人物主角素材,时代大背景的史实素材,现实生活的素材,清楚的故事线素材,合成了这部古巴华人移民史和粤剧文化海外传播的集大成者!全程观众都极为投入,尤其唱粤剧的桥段,可以肉眼看出的中国人深厚的文化认同啊!

32分钟前
  • 筆刀当炮
  • 力荐

粤剧版乐满哈瓦那,长寿真好啊

37分钟前
  • Rhodesia
  • 推荐

感觉剪切得有点散,前半讲历史的部分看得我有点困,中间讲到革命开始了两个老奶奶回忆说卡斯特罗好啊又高又帅格瓦拉好啊又高又帅我就笑了,后半段奶奶们追梦的部分很动人,“想回到当初梦一般的少女时代”,真好啊

40分钟前
  • JUNWK1334
  • 推荐

ADC牛逼...老了也想捧碗茶听戏文

43分钟前
  • minorones
  • 推荐

Louisa的作品给我感觉就是,细腻但不骄煽、平隽但不陈乏、考究但不絮繁

47分钟前
  • Nomad_RK
  • 力荐

整个故事最被触动到的是何秋兰的养父方标,为学戏远走古巴、在哈瓦那街头收留异族母女、然后一生待无血缘的后人为子嗣,如果“家庭”真的有某种崇高价值的话,那一定首先是亲密关系的实践领域。所以真的不是寻根或离散,而从母国一整套生活方式中剥离出来后,粤剧也被净化为一种家庭情感仪式。(昨晚中大放映会见到卡叔了,真的很有风度!)

49分钟前
  • Octopus
  • 推荐

革命之后没戏唱,两位姑娘青春已逝,但声音依然铿锵有力。魏导演擅长让材料们相互对话,感谢赠票,SIFF第一站!

50分钟前
  • 星三岁
  • 力荐

siff2。不看这个片我可能永远不知道会有这么一群人。片子拍的有些散,也有点闷。

51分钟前
  • 芋头
  • 还行

世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54分钟前
  • 芒星.
  • 力荐

两位古巴阿婆实在太可爱了。监制罗卡、策划汪海珊也都已年过七旬,难得他们到了这个年纪,还那么爱“玩”!如果我老了能活到他们的境界,此生无憾了。

58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