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森

动作片英国2008

主演:汤姆·哈迪,凯莉·亚当斯,Luing Andrews,Katy Barker,戈登·布朗,阿曼达·伯顿,Mark Devenport,保罗·唐奈利,Andrew Forbes,Jon House,马特·金,詹姆斯·兰斯,Holly Lucas,Juliet Oldfield,Jonny Phillips

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播放地址

 剧照

布朗森 剧照 NO.1布朗森 剧照 NO.2布朗森 剧照 NO.3布朗森 剧照 NO.4布朗森 剧照 NO.5布朗森 剧照 NO.6布朗森 剧照 NO.13布朗森 剧照 NO.14布朗森 剧照 NO.15布朗森 剧照 NO.16布朗森 剧照 NO.17布朗森 剧照 NO.18布朗森 剧照 NO.19布朗森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19:24

详细剧情

  查尔斯•布朗森(汤姆•哈迪 Tom Hardy 饰)出身于上层社会家庭,从小就具有不可自抑的暴力倾向,布朗森没能像其他人一样完成学业和工作,在1974年结婚后,布朗森因为携枪抢劫邮局而被判入狱七年,至此,布朗森抛弃了自己的本名迈克尔,成为了臭名昭著的英国监狱恶徒。富有表现欲望的布朗森用暴力作为自己成名的途径,在狱中不屈服于任何管教,同时也得到了犯人们的钦佩和媒体的关注,布朗森自诩为“英国最残暴的犯人”,他的监狱生涯就是不断的单人禁闭、不断的更换监狱……布朗森出狱后投身地下拳击界,但不久又再次入狱,监狱暴徒布朗森的故事还在继续……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长篇影评

 1 ) 比例失调了

这片子明明不是我单子上计划要买的,却莫名其妙的被我买回家了。就如《金瓶梅II爱的奴隶》一样莫名其妙的就进了我的DVD机了。

电影是以半自传半纪实的形式表现这个曾经在英国臭名昭著的囚犯的一些暴力行径。演员演得很真实,真实的让我看得时候时而不寒而栗,时而困惑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而又可怜他...

对于内心有暴力倾向的人(尤指射手),看看此片可能会得到一些安全的发泄效果。恩,肯定会的。

全片有大量的全裸镜头...这让我看得时候不得不专注的盯着男主角因咆哮或是移动身体而造成左右摆动的小弟弟...这个...我一直有男性生殖器憎恶感,相当不能接受...很难形容当时的心情...跟他魁大的身材比起来,好小啊....

 2 ) 剧透

英国最暴力的囚犯
  本片主人公原型迈克尔·皮特森被成称为“英国最暴力的囚犯”,他身上聚集的矛盾、困惑和争议激起了英国民众的好奇心。他已经超越了“社会生活察版”刊登的刑事案件而成为一名特殊的“明星”。
  皮特森1954年生于英国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庭,少年时代结交了些不良的朋友,他曾当过马戏团的表演者和拳击手。19岁时他因为持械抢劫了仅仅26英镑而第一次入狱。与大众相信的说法不同,皮特森从来没有犯下过任何谋杀案件,也就是从来没有杀过人。由于在监狱中的恐怖表现,包括恶意伤人、非法拘禁以及恐吓等罪名,他的刑期不断被延长。从19岁获判7年有期徒刑开始,他一共在被判了34年监禁,这其中有30年都在严格的禁闭室里度过。曾住过120座不同的牢房的皮特森也被公众戏称为“英国监狱之王”。
  1998年监狱方为他和另外两名罪犯特别设立了行动小组。2000年皮特森又由于恶意伤人而被判处无期徒刑。总共这些年中,皮特森被释放过两次,但不在监狱的这120天大多他基本都在酒吧度过,并且最终因为抢劫和蓄意抢劫而再次被抓。
  在监狱的日子里,皮特森据说每天会做2500个俯卧撑,还出版了一本关于如何在极简陋和孤立的环境下健身的书籍。后期他又渐渐研究起诗歌和艺术,已经出版了11本书并获得过柯斯勒奖。他还是一位卡通画家。此外皮特森还参加过阻止青少年犯罪、保护动物的公益活动。据说他曾给一家博物馆写信,里面这样说:“我这样的人生来被该关在笼子里,但请放过那些鸟儿和小动物们。否则小心我把你肩膀上的脑袋揪下来。”皮特森的支持者将他的行为归结于难以控制的脾气和对正常生活的手足无措,称他的本质其实和普通人一样善良温和,“他不是恶魔,而是病人”。
  皮特森曾在17岁结过一次婚。后来一位穆斯林女子在报纸上看到他的照片后和他开始书信来往后。两人结婚前仅仅在监狱里见过三次面。不过离婚后皮特森表示对方只是希望借着自己出名。皮特森在最近八年已经没有使用暴力的纪录,他声称暴力已经不是他生活的部分。他还对本片的拍摄给出了很多建议,与导演和主演进行过几次谈话。他对剧本也感到满意。

 3 ) 導演並沒有放棄跟觀眾溝通,只是溝通得有如智障

片中有一個精神犯,他跟布朗森有幾面之緣。
在監獄中,他只能說片段,晦澀,前後邏輯無關的句子,他跟布朗森的對話在「你好嗎」「想一想」「這不是神學」這種支解的語法中溝通。
最後,暴躁的布朗森隔天痛宰了這家伙一頓。
布朗森不曉得精神犯沒有惡意,但實在沒辦法,當從嘴巴說出來的意義沒辦法讓人聽懂,對方卻還堅持溝通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人會保持距離到逼近反感的程度。

這部電影也很類似如此。

電影改編自英國高爭議性的「監獄藝術家」布朗森,一個在監獄幹架幹到延長五倍刑期,卻在監獄中出書又做動畫的咄咄怪客。但在電影中,想捕捉到這則真人真事如此簡單的信息,卻是耗神耗力。
世界上有一種電影工作者,
這種人擁有全方位的調度才能,其運鏡,口白,節奏,用色....無一不驚艷四方。
你不能想像他走上電影以外的職涯,也不能想像他選擇導演以外的職務。
而,這導演刻意欠缺了唯一一種能力,那便是:如何說好一個故事。
這個人叫Nicolas Winding Refn,本片《布朗森》與《落日車神》的導演。
我們看得出,導演在在一百零七分鐘的觀影時間內,不僅沒有放棄溝通反而很堅持,他用了數倍於其他獨立製片的構圖細膩與旁白,在繽紛的一幕又一幕截圖桌布,比發條橘子還要過量的古典樂疲勞轟炸,以及湯姆哈迪精湛的一人多角旁白,來訴說著布朗森的暴力人生。
然而,吐露於觀眾面前的鏡頭語言,始終有一種難解的語焉不詳。
在電影中的情節,所見皆是片段,晦澀,前後邏輯無關的事件,觀眾跟導演的對話在「布朗森入獄」「布朗森突然開始畫畫」「布朗森又入獄了」這種支解的語法中溝通。

我想,脾氣可能比布朗森溫厚的好觀眾看畢,
首先會讚嘆Nicolas Winding Refn的精湛調度,配服導演能在難聽為空洞好聽是細碎的劇本地基上,疊構出色彩,符號與古典樂交縱的迷宮花園。
然後還會順便稱讚,湯姆哈迪演出布朗森的真是高超精湛。怒喜兼出的表演方式,也難怪他從此在英國戲路大開。
最後才會說說自己從片中看出甚麼,或許看出布朗森的一切暴行皆出於偏執,看出布朗森的獨角大戲表現了現代文明鼓勵犯賤出名的荒謬,總歸是勉勉強強看出點東西不是沒看懂。
至於我,我得坦承,這部片我至少看了兩倍的時間,不停按下暫停,才得以勉強抵達片尾名單的終點線。
導演往後的《落日車神》,《唯神能恕》也都這個調調而且越發不可收拾,我實在受不了整部片連假裝自己要建構懸念都懶了的隨性阿!

 4 ) 我看到的是一个因为想出名而不断伤人的渣渣

(看《B面人生》来的,里面提到了这个犯人及电影就来看了。下面大多是作者戴维·威尔逊写的原文,括号里是我自己补充的。)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又碰上了一个臭名昭著而且热衷自我宣传的暴力罪犯。迈克尔·彼得森生于1952年,父母是很体面的中产阶级。(这点电影里讲述过。)然而,彼得森20岁出头就进了监狱(1974年),罪名是持械抢劫,被判了七年(仅仅26英镑,嗯,他咋想的,他就是想去牢里吧。),后来因为在监狱里攻击工作人员,攻击其他犯人,劫持人质,刑期又延长了。当彼得森终于被释放之后,只做了131天自由人,(百度上写他自由的120天都在酒吧度过,嗯电影里的确出现了酒吧,关于自由天数我更相信作者。)便于1988年和1992年二次、三次入狱。(百度显示:“2000年皮特森又由于恶意伤人而被判处无期徒刑。总共这些年中,皮特森被释放过两次,但不在监狱的这120天大多他基本都在酒吧度过,并且最终因为抢劫和蓄意抢劫而再次被抓。”

这和作者描述的时间冲突了啊。不应该在1988年或者1992年被无期徒刑吗?

我又找到英语网站【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646857.stm】和这个网站【//www.zhz.wiki/blog/de/Charles_Bronson_(H%C3%A4ftling)】讲的【他于1988年10月30日首次获释,并在1989年初因抢劫再次入狱之前作为自由人度过了69天。

从1989年起,他称自己为查尔斯·布朗森。从1992年11月9日起,他获得了53天的自由,直到1993年因强奸和抢劫再次被捕和拘留。萨尔瓦多在1994年总共度过了四个月零九天的缓刑期,然后再次入狱。

总的来说,在屡次犯罪后,他只获得了三个月的自由,并在26年的监禁中度过了22年的单独监禁。1987年获释后,彼得森进入伦敦东区的地下格斗界,他的经纪人参考当时著名的美国动作明星查理士·布朗逊,将他改名为查尔斯·布朗森。随后查尔斯再度因抢劫获罪,于1988年返回监狱,并因袭击狱友、狱卒、挟持人质等行为遭判无期徒刑。他难以预测的暴力行为使狱方伤透脑筋,刑期间多次更换关押地点,也曾被送至精神病院。除了与人斗殴,查尔斯也透过健身、写书与绘画打发牢狱生涯。他曾出版一本教人如何在狭窄空间不借助器材也能健身的教科书《孤独健身》(SolitaryFitness);此外他还是名素人画家,其作品风格独特,颇受好评,卖画的钱全数作为慈善捐款。查尔斯一生伤人无数,却从未致人于死。他曾言:“我骨子里是个好人,但有时会丧失理智,变的人见人厌;我并不坏,只是迷惘。”(好茶哦,借口,洗白)】这个看起来更靠谱。电影里还讲述因为他造成政府损失太大,被女王赦免了。不过,作者说电影里很多虚构,那这件事肯定是假的。)

他的罪名有持械抢劫、严重身体伤害、故意伤人、非法拘禁、威胁杀人,等等,但从未被判处过谋杀罪。(即没杀过人。)

这些罪行有许多都是在监狱里犯下的,所以他有不少时间都在隔离监狱里度过。(百度显示他30年都在禁闭室里度过。)他进过120所不同的看守所或特殊戒备医院。他写了11本书,还画画(某种程度上),还是定时俯卧撑的多项纪录保持者。(百度:“在监狱的日子里,皮特森据说每天会做2500个俯卧撑,还出版了一本关于如何在极简陋和孤立的环境下健身的书籍。后期他又渐渐研究起诗歌和艺术,已经出版了11本书并获得过柯斯勒奖。他还是一位卡通画家。此外皮特森还参加过阻止青少年犯罪、保护动物的公益活动。据说他曾给一家博物馆写信,里面这样说:“我这样的人生来被该关在笼子里,但请放过那些鸟儿和小动物们。否则小心我把你肩膀上的脑袋揪下来。”皮特森的支持者将他的行为归结于难以控制的脾气和对正常生活的手足无措,称他的本质其实和普通人一样善良温和,“他不是恶魔,而是病人”。”电影里没有演他做俯卧撑的事,他这么喜欢宣扬自己,这一点不更应该加入电影么?还要他的粉丝滤镜不能有啊,我觉得他就是为了出名而作恶,他只有通过暴力才能出名,他也只有暴力。不能因为他没杀人就说他和普通人一样吧,太侮辱普通人了。)他还是个劫持人质的大师。

1998年,他在贝尔马什监狱劫持了两名伊拉克的劫机犯。他坚持要他们叫他“将军”,并且威胁如果监狱方面不满足他提出的要求,他就要吃了其中一个人。他的要求包括一架直升机、两台乌兹冲锋枪和一把斧子。他还抓了一名监狱主管、一名美术老师和一名监狱图书馆员作为人质。那名美术老师被绑了起来,迈克尔拽着他在监狱里晃悠了差不多两天。他有不少女性崇拜者,(人格有缺陷的人真多。)

还喜欢经常更改自己的身份。现在他的名字是查尔斯·萨尔瓦多,他是2014年给自己取的这个名字,以纪念他最喜欢的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但在此之前,他给自己取名查尔斯·阿里·艾哈迈德和查尔斯·布朗森。我认识他时,他使用的是最后这个名字,2008年上映了一部根据他的生平改编的电影,用的也是这个名字。在去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已经读了不少影评,也听到很多人在讨论这部电影的优点和缺点。这部电影大肆宣传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但观众们无从得知哪些部分是真实的,哪些部分是虚构的。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个戏剧化的故事,因此有不少关于布朗森的谣言开始甚嚣尘上,他自己也乐于添油加醋,而这一切都使他社会名人的地位得以巩固。我是在米尔顿凯恩斯看的这部电影,电影院离木山监狱只有不到十分钟车程——我正是在木山监狱认识了布朗森,这使得这部电影对我而言多了一层真实感,虽说我在银幕上看到的故事几乎全部是虚构且不客观的。

直到如今,这两个特殊牢房都关着英格兰和威尔士最不安分的囚犯,尽管现在它们的管理方式已经和20世纪90年代时非常不一样了。然而,布朗森从未在米尔顿或者凯恩斯待过,他一直在木山监狱隔离牢房被单独监禁着。我们不断尝试帮助他,跟他合作,希望他有一天能从隔离牢房转到普通牢房去,但果不其然,他一直拒绝配合我们的工作。只有一个人希望布朗森被单独监禁着——查尔斯·布朗森本人。我们没费多少工夫就发现,布朗森不愿意被关在普通牢房里,因为他无法在那里存活。我的意思是,“普通”是布朗森最不希望的。他希望自己能非同凡响。他关注的一直都是如何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而普通的生活只会扼杀这种与众不同。

就像我刚才提到的那部电影的主角在影片开头所说的:“我的名字是查尔斯·布朗森,我这辈子都希望自己能出名。”这两个陈述句中只有一个是真的。理所当然,“出名”和“普通”这两件事无法共存。虽说我的责任主要在监狱的两个特殊牢房,但由于也要负责整个监狱的部分事务,因此我经常在隔离牢房见到布朗森。

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十分草率,我问候了他,并问他需不需要什么书。随着对他了解的深入,我觉得我们可以开始进行一些不那么官方的谈话了,于是我告诉他,他这样被长时间单独关着,我很担心会对他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这番话完全是对牛弹琴。不以监狱主管的身份和犯人对话,而是作为一个人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是我应对暴力罪犯一贯的方法,但这对他完全不起作用。我这么做似乎还损害了他对自己的定位和他想在别人心中树立的形象。我下一次去探望他的时候,他已经在等着我了。在两名工作人员的护送下,我走进隔离牢房区域,沿着走廊走到尽头,就到了布朗森的牢房。第一名工作人员把他的钥匙插进锁里,推开了门。布朗森就站在我们面前,一丝不挂,身上涂满了黑色的鞋油。(电影有这个情节。)

我们愣在那里,看看布朗森,又看看彼此,目瞪口呆。然后布朗森打破了沉默:“我要用我的八字胡捅死你!”——他把自己八字胡的两端弄得很尖,然后他让我和护送我的工作人员“滚蛋”。我们照做了。后来我们还在内部讨论过要不要给布朗森一台收音机,让他在院子里活动,或者允许他去健身房,或者给他更多看书的机会,以换取他的良好表现,也就是不再攻击工作人员。然而,正是在木山监狱,在我们协商结束后,布朗森劫持了去给他送书的图书馆员。(电影有这个情节)又一番协商开始了,这次的协商跟之前的那次性质可是大不一样,也正是这次协商使布朗森离开了这座监狱。对于布朗森,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那个支持释放布朗森的运动呢?布朗森是那种不能被信任的犯人,即使他同意了我们提出的协议,事后也会背信弃义。他宁愿伤害自己,也要按自己的意志来生活——不论这会给他本人和其他人带来多少伤害。这种做法是理智的吗?当然不是。这也不是什么经过仔细思考后选择的立场,跟个人在社会里扮演的角色,或个人与国家权威的对抗毫无关联。布朗森根本不是这样想的。当情感上出现障碍时,他的处理方式就是使用暴力,因为一直以来,每当他需要和他人沟通时,默认选项就是使用暴力。遗憾的是,我百分之百确信,如果有朝一日被释放,他仍会继续用暴力解决问题。电影里花了不少笔墨来讲述我刚刚提到的图书馆员劫持事件。我正是担任人质解救指挥官的监狱主管之一,我真心希望自己并不像电影里呈现的那样,是个精明狡猾的烟鬼,戴着眼镜,头发稀疏,文舀鸟的,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还拒绝收下布朗森的画作。当然了,认为布朗森是才华没有被发掘的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无疑是神化布朗森的众多传说之一,说实话,他的水平还差得远。当然了,也许在布朗森看来我确实精明狡猾,但我没有谢顶,不戴眼镜,也从来不抽烟。(笑死)电影《布朗森》(Bronson)对布朗森其人的刻画有一点倒是特别准确,那就是他这个人的表现特别另类。工作人员中,不止我一个人认为他这样把自己脱光,向我们展示他的肌肉和生殖器,有一些性的意味在里面。布朗森喜欢向我们展示他的身体,我认为他是想给大家留下他是个“真男人”的深刻印象。当然了,布朗森的行为潜藏的同性色情意味并不是媒体想关注的,尤其是他现在已经成了无法被监管的、男子气概过剩的代表人物。电影结尾有一幕,那位精明狡猾、疯狂抽烟、戴着眼镜、头发稀疏、文舀鸟的主管对布朗森说,他替他感到害怕,怕他会死在监狱里。事实上,我的确在一次谈话中对布朗森说了这句话。我仍然认为这极有可能。(看了电影之后我能理解为什么认为他会死在监狱里了,他天天挑衅管理员,想办法让工作者与他对殴,视与他们对打为乐趣。)然而,就跟他之前选择无视我对他长期被单独监禁的担心一样,他看起来也对自己可能死在监狱里这件事毫不在意。也许就像他知道自己在普通监禁下无法存活一样,他也知道自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在外面的世界里,他只是又一个可悲的疯子,谁都不会愿意和他做邻居,或者和他一起工作,一起去酒吧喝一杯,更别提拍一部关于他的电影了。(虽然偏主观,但我认可作者的看法。他与电影里的小丑,差距只在智商。无规矩、桀骜不驯、喧哗取宠、茫途、有点疯狂。但他绝对不值得人崇拜和洗白。)

被注射了药物
被关进神经病医院
这个表情有点可爱
我之前以为这个角色是作者,结果是经纪人
优雅
这个角色才是作者
很自恋啊
现实中的作者

如果我这次发布成功,那这个软件ios端还没有手机好用,之前明明是电脑端更好用。

 5 ) 布朗森——失控的暴力和艺术

      失控的部分成就了传奇的人生。

      越看越觉得布朗森很可爱,但是也确实很暴力。

      汤姆·哈迪的表演着实惊艳,几乎是独角戏,却相当的富有张力。

      电影采用适度的慢镜头和古典乐作为背景音乐,都让这部电影不平凡。最重要的是,电影并非虚构,而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感叹世上还有如此奇特的人,所以说,天才大多是疯子。

 6 ) 肉搏爱好者

这哥们小时候揎桌子砸老师,长大了光着屁股和警察干架,出狱后和人打黑拳打腻了和狗打,到末了成为一个有艺术触觉的涂鸦者。

 短评

半纪录半自传的片子。主角很暴力。但是想不明白他为什么。很多全裸的镜头...小弟弟好小...

5分钟前
  • 偷内衣的八宝斋
  • 还行

舞台风,导演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汤姆·哈迪可以尽情的秀演技。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55555我悲催的叔叔

9分钟前
  • fro🌈t
  • 还行

故事不错,可以拍的更好。

12分钟前
  • 尼克
  • 还行

what the fuck

16分钟前
  • 你好,地球人
  • 较差

很棒的故事

20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把一个囚犯的一生拍得非常行为艺术,暴力男眼中闪烁的是单纯、狂热、躁狂的光芒。。。只可惜在电影本身的内在层次上欠缺了很多东西

2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电影手法值得表扬,电影内容比较单薄,离发条橙还是有漫长的距离的

29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想法不错,可是结构不好。配乐蛮嗲的,尤其是Pet shop boys的那首歌真是用的巧

30分钟前
  • 马自挂
  • 还行

哦,谢特!他爱受伤与咆哮,可惜,这不是行为艺术。他爱暴力与被暴力,可惜,这不是意识流。醒醒吧,只不过是一臭名远昭囚犯的传记罢了!

33分钟前
  • L.L
  • 较差

怪胎,以及实力派汤甜心的小鸟。

3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7/10。很紧凑的传记改编。没有落入童年阴影的庸俗解释,而是直接坦明暴力来自内心无法克制的原欲,运用电影语言去图解:染血乌漆的肉搏肌体与邪红腥臭的地下黑拳。但是作者风格并不是很重,不连贯剪辑做得缺少特色,节奏灵感没找准,雷弗恩尚未处于暴走阶段。

38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就像那段舞台表演一样 完全是Tom Hardy的独角戏~

39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行为艺术

43分钟前
  • 龍舌蘭
  • 还行

很诡异,很戏剧.不知如何评价.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瞎扯.

45分钟前
  • ling
  • 还行

期待高司令跟哈迪为了雷弗恩合体一次

46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3星剧情 再一星给Tom Hardy 的演技。我从他演小喽啰开始看起,匀称型身材看起,到现在这部,他的演技让人惊叹。还有我喜欢这部片的音乐。不是古典的那些,是80年代让人忍不住动起来的new wave舞曲。

48分钟前
  • Jin
  • 推荐

汤老师这个才华横溢的痞子,雷弗恩这个才华横溢的疯子

51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其實我覺得Tom Hardy這造型有夠像Buck Angel的(掩面

53分钟前
  • eatshit
  • 还行

一直觉得这部比Drive来得有想法。 Refn用歌剧/戏剧的手法去描绘Bronson那份展现欲实在贴切,Tom Hardy又恰巧是个半邪性半古典的演员,最后「场下观众」被彻底征服也就不足为奇了。

57分钟前
  • godannar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