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

恐怖片韩国2014

主演:李民基,金高银,金宝罗

导演:黄仁浩

 剧照

怪物 剧照 NO.1怪物 剧照 NO.2怪物 剧照 NO.3怪物 剧照 NO.4怪物 剧照 NO.5怪物 剧照 NO.6怪物 剧照 NO.13怪物 剧照 NO.14怪物 剧照 NO.15怪物 剧照 NO.16怪物 剧照 NO.17怪物 剧照 NO.18怪物 剧照 NO.19怪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0 16:53

详细剧情

  经营地摊的福顺(金高恩饰)和唯一的妹妹相依为命,虽然有点不足但福顺是出了名的“疯女子”,只要一得罪她便等于惹了大祸。某一天在福顺面前出现了一个冷血杀人魔泰秀(李民基饰),为了隐瞒自己的秘密泰秀还加害于她的妹妹,为了替妹妹报仇,毫不犹豫拿起刀的福顺,而泰秀省得麻烦,也打算干脆把福顺也杀死。  杀人魔独白:  曾经有人和我说过,不畏惧任何东西的人才是最可怕的,我杀了好多人,毫不犹豫的,谁答应我帮忙的请求,我会连那个人也杀掉。但在今天,我却碰到了个奇怪的女人,一个行尸走肉活着的疯女人,好像挺有意思的。  福顺的独白:  虽然我比不起其他人的生活和能力,但我是个很守约定的人,我曾经对奶奶发誓,我绝不会让任何人伤害妹妹一条头发,今天,我却遇上了一个没血没肉的冷血杀手,我一定会追杀到底。他,真的杀了我妹妹?

 长篇影评

 1 ) 突破金棕榈的瓶颈有多难,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两年,是枝裕和导演非常高产。继去年凭借《掮客》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并为宋康昊摘得戛纳影帝后,这次他又带着在本土创作的影片《怪物》重返戛纳。

电影《怪物》剧组在戛纳

目前,这部新作在银幕场刊上的评分为2.3,暂列第二。这个成绩对于是枝裕和这样已经拿到过金棕榈的热门导演来说,确实算不上太过理想。相较于《小偷家族》场刊3.2的高分,更是有着明显的差距。

银幕场刊评分

影片《怪物》的编剧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坂元裕二,他的代表作有《东京爱情故事》《四重奏》等。而此次《怪物》的故事则通过一桩悬疑事件切入:

平静的湖畔小镇,安藤樱饰演的单亲妈妈早织、永山瑛太饰演的老师保利,以及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原本过着安稳的生活,却偶然因为一次校园冲突,渐渐酵酿成轩然大波,引起社会与媒体的关注。当整个事态越来越严重,竟在一个暴风雨的清晨,两个男孩双双失去了踪影……

电影《怪物》将于6月2日在日本公映

这次,是枝裕和再度引入最擅长的儿童视角,只是故事结构采取的三段式,从三个不同角色的感受出发来看待同一件事情。这样的结构并不新鲜,但对于是枝裕和来说,这尚属首次尝试。

当然,也正因为感受的差异,故事的悬念感便由此而生。尤其是安藤樱饰演的母亲,作为影片第一段落的主视角,她的孩子以及所遇到的人,个个都散发着古怪气息。而当观众准备随母亲视角慢慢解开谜团时,是枝裕和却笔锋一转,又把焦点放到风暴中心的老师身上。可以说,这是一个节奏感比较强的悬疑故事。

影片名为“怪物”,不仅仅是因为影片中出现了有关“怪物”的意象,更在于故事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古怪的一面,而这些古怪或多或少都来源于一些悲伤的记忆,或者周遭身处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怪物》的本质,还是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以及跟自己的相处,只不过因为孩童视角比较突出,所以打上了鲜明的是枝裕和烙印。

谈到创作初衷,是枝裕和做出了这样的阐述:“我是第一次和坂元裕二合作,他是我最尊敬的活跃的编剧。我比他大一点,但我们生活在同样的时代,在昏暗的天空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我们写了关于忽视、刑事罪犯和伪家族的故事,这些故事甚至有相似的主题。尽管我们是在不同时间点写的。然而,我们采取了各自独特的展现方式。这就像吸入相同的空气,呼出的却不同。我在2019年加入剧本的开发,那时疫情让世界天翻地覆,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故事反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裂痕。这次能够与我想合作的制片人、编剧、包括坂本龙一合作,我感到非常自豪。”

由于《怪物》属于不便过度剧透的影片,关于各个角色的命运和选择,我们在此不过多讨论,为更多影迷留下观影时的快感。

回望是枝裕和的导演履历,我们不难发现,他称得上是与戛纳电影节关系最为紧密的亚洲导演(甚至没有之一)。从2001年的第三部剧情长片《距离》开始,是枝裕和便踏上了这条长长的戛纳红毯。直到2018年《小偷家族》摘得金棕榈时,他入围过戛纳电影节的作品数量已达到七部之多。

2001《距离》
2018《小偷家族》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空气人偶》和《比海更深》这两部作品并没有进驻主竞赛,而是入围的一种关注单元。尤其是2016年的《比海更深》,考虑到前一年的《海街日记》还处于主竞赛梯队,这待遇显然是属于被降级。

这也从侧面说明,哪怕戛纳存在着所谓嫡系,对明星影人有着种种优待,可一旦发现创作者存在着自我重复的势头,戛纳也会亮明态度,不留情面地将之遏止。

2009《空气人偶》
2016《比海更深》

近年来,是枝裕和确实身处于自我重复的漩涡里。

纵观是枝裕和的绝大多数作品,往往都是脱胎于社会新闻、漫画、小说等先于电影而存在的叙事载体,而非原创故事。这样的创作手法,对于切入点的选择和深挖内核的决心有着较高的考验。而他赖以成名的杀手锏恰恰正在于此——绵里藏针的口吻和笔触。尽管以家庭题材为主,他也绝不满足于表面上的温吞和柔情,而是直面伤疤所在。

是枝裕和

正如《无人知晓》里随夏天一同腐坏的廉价出租屋,这些孩子难道生而有罪,否则为何遭此惩处?正如在《距离》里,浅野忠信饰演的投毒小组第五位成员,兼具施害人与受害人的双重身份,他的在场便是一根情感的搅动棒,质询观众,原谅要从何而起?正如《小偷家族》里不被社会接纳的重组之家,他们要的只是一份彼此陪伴,为什么会难如登天?

2004《无人知晓》

观看是枝裕和造诣最高的几部电影时,我们面对温馨甜蜜的影像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将平等地诘责所有人,类似社会事件的发生是否与我们的冷漠息息相关。观影结束后,我们或许会萌发出强烈的动机想要改变什么,或许人格产生些微的升华,由此增加一个认知世界的角度。无论如何,他都能成功唤起一些潜藏在利己主义下的良知。

2008《步履不停》

然而,是枝裕和新近几部作品均不在此列。如果说《真相》《掮客》的隔靴搔痒是因为采用外语创作的水土不服,那么回归日本本土的《怪物》,其多线索的情节结构则会让我们想到《第三度嫌疑人》里的发挥。

甚至影片中男孩之间的那份复杂情愫,也会让影迷们不自觉地拿它跟去年荣获戛纳评审团大奖的那部《亲密》相比较。倘若是枝裕和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仍然独立,那么他的思维方式便多少有些滞后,或者说呈现出一种疲态。

是枝裕和《怪物》
卢卡斯·德霍特《亲密》

打破自我重复的魔咒,对任何一位创作者而言都绝非易事,特别是在某一领域取得过杰出成绩的顶尖高手。在摘得世界最高电影荣誉后,或许没有人比是枝裕和能更清醒地意识到瓶颈的到来。

为求新求变,他选择的方法是出国拍摄,采用不同的语种丰富形式。但创作外化的扩张与攫取,所导致的却是内在意志与专注的流失。无论《真相》还是《掮客》,都难免流露出一股疏离感,而这份疏离则终将成为他持续钻研的阻碍。

是枝裕和年逾耳顺不久,放在大师的维度里讨论,还有着诸多可能性。身为影迷,如果能见到是枝裕和挣脱漩涡,再度推陈出新,那才是幸事一件。因为就现状来看,失去了锐利锋芒的生活流电源,终究太容易沦为一碗寡淡的白开水。

作者| 岛主+队长;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2 ) 怪物在人们心里

电影放映结束,出来的路上,一位工作人员询问电影怎么样,我们都说很好,也都很喜欢。以为对话到这里就结束了,工作人员却接着说,他觉得怪物这个名字很可怕,不太敢去看。这可能就是许多人对这部电影最初的印象。

当然了,这部影片中并没有什么真的怪物,又不是《哥斯拉》。怪物只是一个象征,一个隐喻。那么,怪物在这部影片中到底指代了什么?

怀疑自己孩子在学校遭受了不公平对待而反应过激的单亲妈妈,为了保护学校声誉而默默承担一切从而遭受非议的小学老师,因为同学异样的眼光而不敢和自己的朋友有任何亲密举动的小朋友,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全部,伴随着每个人物的视角,故事徐徐展开。

单亲妈妈通常被认为会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过度保护。安藤樱饰演的单亲妈妈最近注意到了自己儿子的异常举动,门口只剩下一只的sneaker,房间莫名出现的打火机,包裹着伤口的耳朵,以及儿子询问,自己是猪脑吗?种种迹象表明,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遭受了不公平对待,因此多次来到学校询问事情缘由,并要求校方能够道歉和辞退自己孩子班上的老师,否则会以转学为由相要挟。要辞退班上的老师,并非无脑之举,因为她还听说这位老师曾经出现在风月场所酒吧,这样的人怎么能做老师呢?即使校方多次避重就轻,尝试减轻事件的恶劣程度,但最后还是召开了发布会公开道歉,并停止了涉事老师的一切工作。看起来,自己争取的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

有道德瑕疵的人不配做老师,哪怕只是一个传言。永山瑛太饰演的小学老师最近正在与一位曾经在酒吧工作的女孩子约会,生活有滋有味,甚至偶尔想和女朋友零接触。但是最近班上一位学生的古怪行径引起了自己的注意。他看到一位学生被反锁在厕所里面,而这起恶作剧好像和一位沉默寡言的学生有关,而且这位学生还莫名在课室肆意扔其他人的物品,甚至据有同学反应,这位古怪行径的同学被人看到虐待流浪猫尸体。在一次班级冲突中,这位沉默寡言的同学和另一位同学扭打了在一起,老师在试图把两人拉扯开时,却不小心误伤到问题同学的鼻子,流了鼻血。但是事情的发生却出乎了老师的意料,他被告知,有位单亲妈妈认为老师殴打了自己的孩子,需要向这位学生和家长道歉,并暂时接受停止工作。老师试图解释这一切,但校方认为他们有处理单亲妈妈的经验。遂老师接受了提议,道歉并离开了学校。事情的发展再一次超乎意料,周围人都认为自己是个问题老师,女友甚至离开了自己,绝望之际,老师想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

所有人都在远离的人,我也要保持距离,哪怕他是自己最好的朋友。黑川想矢饰演的小学生在城北小学就读,他早早没有了父亲,但是和母亲的关系看起来很好,不过他最近也有一些烦恼,但是却不能和妈妈分享。班上有一位同学遭受了其他同学的针对,并传言这位被针对的同学身体很脏,是人身猪脑。可是他却并不这么认为,他想要和这位同学说话,分享食物,看到这位同学没有了鞋子,甚至把自己的sneaker脱下来,一人一只。两人私下里,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一起来到一处废弃的火车,玩 “who is the monster” 的游戏,亲密无间。但是, 在其他同学面前,两人形同陌路,从没有交际,他不会阻止其他人对自己好朋友的恶作剧,甚至有时会加入其中。他很痛苦,却无法告诉自己的妈妈,只是曾经问过妈妈,自己是人身猪脑吗?他想要告诉自己已去世的爸爸,却也难以开口。他想到也许可以请求自己老师的帮助,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老师是一位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所以他和好朋友一起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诉说了自己痛苦。

三段故事展现了三个视角,这三段视角的汇集点,在一段铜管乐。单亲妈妈去医院看望自己的孩子,发现病房的窗口是打开的,妈妈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轻生跳楼,当走进后发现是虚惊一场。此时背景隐约响起了一段嘈杂的铜管乐。小学老师在忍受周围的非议,女友离开之后,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来到学校的楼顶上,万念俱灰下准备跳下结束这一切,远处的琴房响起了一段铜管乐,像是在呐喊,像是在诉说,而老师仿佛从中听懂了什么。学生来到琴房,想要找人诉说自己烦恼,他碰到了正在琴房的教导主任,学生说自己撒了谎,却不知如何面对。教导主任递给他一把长号,并告诉他,那就把一切都吹出来吧。就这样,两人在琴房吹起了此起彼伏的号声。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一场暴风雨之后结束了,因为两个小朋友认为他们在暴风雨之后就会获得重生,不用再遭受身边人的议论。暴风雨过后,是一个晴朗的午后,他们一起奔跑在草地上,即使他们还是现在的模样。

影片中没有出现哥斯拉式的怪物,而人们的偏见和隔阂却比怪物还要凶猛,它使人们变得冷漠,变得遥远,可以吞噬掉一个人的良知,毁掉一个人的生命。怪物在人们心里,不在路上。

 3 ) 人们总是相信他们看到的就是事实

三个人的视角,同一件事,却是三个完全不同版本的故事。

妈妈视角:孩子被霸凌,学校不作为,老师有暴力倾向。

老师视角:一个小孩在霸凌另一个小孩,明明自己是真心对待孩子们,却被说成是不合格的教师,最后被学校辞退,女朋友也跑路了。(真的惨)

男孩子们的视角:是少年时期懵懂青涩的相互喜欢。是不能顺着爸爸的遗愿长大成人的痛苦纠结。是发现和对方距离拉近之后身体产生了迷之反应的慌乱。是无法言说的少年心事。

电影快结束时大片的绿色和两个孩子的笑容干净美好又治愈。是他们接受了喜欢对方的事实么,还是他们冲破了栏杆转生到了另一个世界呢。

转生之后会变成什么呢?(两只鸽子!跳戏)

一直被父亲虐待的yori当着父亲的面推开自己家门对湊说「ごめん、嘘!」的时候一定用了好大的勇气吧。

PS:对于失去了孙子的校长的感情描写也真的很细腻了。在妈妈眼里是在超市里会绊倒陌生小孩的坏婆婆。是出了事情只想草草了事不关心学生的坏校长。感觉她知道火是yori放的也不想yori被抓到。也是在她在音乐教室告诉minato把说不出来的都发泄在长号上。

细腻。窒息。是我看是枝裕和的感受。

还记得看完《无人知晓》难以描述的心情。

趁着上班之前,看到109新宿有一场合适的就买了票。坂本龍一さん监修了音响设备的电影院真的很高级。虽然票好贵。

日语水平有限,也许我看懂了吧。

「誰かじゃないとつかめないものではなく、誰にでもつかめるものが幸せ」

 4 ) 一部令人细思极恐、值得回味的好电影(香港观影有感)

是枝裕和的作品总能让观众感到惊艳,这是一部令人细思极恐、值得回味的好电影,每个人物都有一定的分量,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影片分别从麦野凑的母亲、学校保利老师以及麦野凑与好朋友星川依里三组视角分别进行呈现和描述,他们都有一个固定的开头,一切都得从少女酒吧失火开始说起。安藤樱饰演麦野凑的母亲,虽然是单亲家庭,丈夫离世,但是她将自己全部的爱、全部的温柔都给了儿子,听闻儿子在学校遭到保利老师的欺负,母亲只身前往学校讨要说法,让欺负自己孩子的老师赔礼道歉,我想这就是一个母亲所作出的最应激的反应,但事实远不止我们想象那么简单。 正因为事情远不止想象那么简单,就有了电影中的第二个视角,永山瑛太饰演的保利老师,从起初麦野凑的母亲镜头揭示时,观众会认为他是一个虐待学生的坏老师。其实不然,有时亲眼所见并非真实,刚来学校没多久的他,是一个非常爱护自己学生,让学生不受欺凌的好老师,但是没成想,面对流言蜚语,面对舆论的压力,却被诬陷成坏老师,造成很多误会,学生不信任他,家长讨厌他,甚至连少女酒吧的女友都对他不认可,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无情,也感受到了舆论的可怕。但是老师体现好的方面更多,片中出现这样的一个片段,在一个大雨天,他祈求得到麦野凑母亲的谅解,随后前往一处残骸寻找自己的学生麦野凑和星川依里,细节很打动人,原来老师对自己的学生非常负责,一下子这个人物就立住了。 电影从第三处视角,麦野凑与好朋友星川依里展开呈现,小编认为这部分是最精彩的,也是十分需要的。前面两处视角都是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第三处是从两个孩子的视角出发,看到了整个事件的不同。 给我最大的感触,让小编最心疼的是星川依里,给我的第一印象,这孩子太懂事了,但是又非常可怜,和麦野凑一样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但两个家庭又不相同,星川依里家里经常遭受父亲的虐待,有一处细节我记得十分清楚,孩子想自杀,多亏了好友麦野凑将他从浴缸中拉起来,背后满是被父亲打过的伤痕,从小经历这么大的痛苦,加上学校里,被班上的同学说是“猪脑子”,遭受无止境的欺凌与霸凌,麦野凑虽说是他在学校里交到的唯一一个朋友,但是在星川依里遭受同学欺负,麦野凑只能在一旁畏畏缩缩,看的心里全然不是滋味,感觉星川依里好可怜好无助。但是之后两个孩子去到了一个只有他们两个知道的秘密世界,才让我有了心灵上的慰藉,得到了些许安慰。结尾部分,他们俩打开了一扇窗,仿佛整个世界又为他们重生了,虽然这是是枝裕和为电影留下的冰山一角,但是说真的,是实打实的感动。 片中还有一个人物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人就是校长,戏份相对来说其实很少,面对自己的亲孙女被车轧死,自己不得已的内疚;为了保护学生、保护老师,面对家长使她不得不妥协;与麦野凑之间的对话,把心中的那份愧疚吹出来,学会释放自己,将悲痛化为力量,感触颇多。 总的来说,故事的衔接度是十分完整的,但是节奏的把控显得有些缓慢,不仅仅是整部电影拥有一个好的剧本,就像开头所说那样,每个人物都有一定的分量,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满分10分,我会给8.5分,值得深思、回味无穷的好作品。

 5 ) 真相不只有一个

真相被谣言掩盖

谎言引出真理

人之初也许可以性本恶

冷漠也是仁慈

恨就是爱

死亡带来重生--拨开泥土后再重新奔向阳光明媚的日子

ps:看了六本木首映礼,坂元裕二/是枝裕和/瑛太/安藤樱和两个小男孩的登台。

大家讲了戛纳趣事,坂元是在走红毯第二天拉肚子,导演是跟北野武合影--奇跡のツーショット,瑛太是因为记者/闪光灯太多而激动的会双手跟大家致谢结果看起来像宇宙人。

 6 ) 怪物:誰是怪物?每個人都是也都不是

觀影提醒:這部電影不要觀看任何解說、簡介、影評進去會得到最完整的感受!

我敢打包票說這是我有史以來最認真觀影的一次,我覺得我是全身心投入在電影裡面,用心去感受音樂、畫面還有劇情,而且是自然而然的便會想努力將五感都專注在其上,我覺得導演的功力真的很棒。我覺得我得到的感覺是很私人的、很難以形容的,很難去用文字描述,或許我用文字寫下的感受於我而言也不是那麼準確,所以需要自己去觀影而不是看別人解說才能理解其中奧妙。

坂本龍一的配樂真的很美,不是我要誇張,但是真的有放大人的五感的作用,而且跟劇情很適配也不突兀。再來說是枝裕和和坂元裕二,運用三個不同視角達到了懸疑片的效果,當你敏銳的感知到線索的串連及呼應,驚喜感是直接在腦中迸開的。台詞也是非常美,富含哲理,由最純真的孩子口中說出某種程度上也讓我們了解他們的早熟。攝影部分我很喜歡一些關於景色的空鏡,那個山湖景對我來說就像一個信號般告訴我故事又將從這裡開始。剪輯也有很多地方可講,有點諾蘭玩弄時間的味道,時間線一開始像一綑毛球全部纏繞在一起,但是觀影同時慢慢梳理後時間線其實非常清晰,慢慢拼湊出所謂的真相以及關於主角們背景的整個脈絡,完全沒有因為剪輯手法損壞故事的完整性。

演員的部分必須要提到的絕對是安藤櫻,演技實在太好了,光是從面部的表情跟細微的抽搐就可以感受到她傳遞的情緒,肢體動作的爆發力也很強,從她的表演中我可以看到一個擁有很多面情感、很立體的母親。

我很喜歡這個主題,儘管我在觀影前完全無法參透是枝裕和到底想說什麼,但是看完之後我是深深折服。前期我沈迷於線索的尋找及感官的享受,到了湊去依里家的那段我才猛然意識到這是一部關於性少數群體的電影。

劇情不斷抽絲剝繭,逐漸接近核心,也讓我跟著導演的腳步探索故事全貌,這樣的手法也讓我能面面俱到,不錯過每個人的想法,我也非常享受被引領的過程。

我想導演是想從家庭、學校、人際關係等等不同面向,以及世人普遍對於同性戀的開放程度,來探討這樣壓抑的環境下,覺醒不同自我的孩子的成長以及其過程。

片名取為怪物,我想是在指代那些因為自己跟別人不同,而以為自己是怪物的他們;以及那些因為其他人不理解,而被稱為怪物的他們。在觀影的同時,我會疑惑誰才是怪物?誰更應該被稱為怪物?

依里因為自己不一樣的取向以及父親的責罵及矯正,才以為自己生病、是豬腦、是怪物。而湊因為懵懂之中意識到自己的情感,才會出現反抗心理,想保護喜歡的人但又想隱藏自己的喜歡,所以不惜用偏激的方法,做出一些外人無法理解的舉動,成為老師口中霸凌別人的孩子,也因為發現自己對同性有模糊的好感,過於害怕與抗拒而以為自己是怪物。他們有心魔的主因是本我,而外人言語上的加成促使他們為自己設下保護傘,將心底最真實的聲音用其他方式呈現,成為了怪物。

而母親和教師的角力則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主題。在老師眼裡暴走的家長是怪物;反之在家長眼裡,施暴的老師才是怪物。但漸漸拼湊出全貌之後才發現她只是護子心切的母親、為了兒子付出了一切,因為兒子是她僅存的依靠;他只是充滿熱忱的新進教師,因為謊言抹黑失去工作抬不起頭。

所以誰是怪物,只能說每個人都是也都不是。

導演運用三條線給了我一個理念:凡事不要先入為主。在看第一幕母親視角時我會覺得這個老師真壞;在看第二幕老師視角我又覺得這小孩真可惡;在看最後湊及依里的視角我才真正聚焦到他們純粹的感情上,所以沒有壞人,有的只是角度不同造成的解讀事情上的差異。

在我未知事件全貌時我會期待、想挖掘誰是壞人,但導演選擇打破既有框架,每個人都可以是壞人也可以不是,甚至以愛去化解後每個人都是善良的本意,母親和老師兩個對立的人物共同去深山中尋找孩子;而抗拒自己情感的孩子們則接納本我並與自我和解。

還有一條線是校長的線,我想有點對比的味道,校長跟頂罪的丈夫對比湊和依里。所以當他們共同吹起樂器時,還有校長在雨中淋雨時,我覺得我是在釋然的過程,誰錯誰對並不是那麼重要,我並不是想要知道每個人的惡,我是在發掘他們的愛來包容可能的惡。

有一幕我特別喜歡:母親和保利老師在努力撥開窗戶上的塵土時,不管如何努力光線依然被擋在外頭。但當風雨過去,湊和依里重生,從世界的另一頭走出來,重新在草地上奔跑,他們將奔向哪裡我們並不知道,但這時畫面霎時變白,我想他們將奔向光明的未來,願他們在包容的世界一起奔跑。

 短评

从知道是枝裕和这次要拍的核心内容后,就在猜测他会用怎样激进的方式突破自我。直到看完全片,你才明白他还是那个他,在表达方式上甚至有些执拗的他。一个人对于一些人而言,永远都有可能是那个“怪物”,可这就不能拥有自我了吗?而真正能够和你感情交融的,正是那些你的“同类”。是枝裕和用细密的勾连,让你的对面不再是落空的座椅,是抚摸你发梢的指尖。安藤樱和黑川想矢的极佳表演让一切几近完美。

5分钟前
  • HarperDie
  • 力荐

#Cannes76 三个视角和他们的三个故事 层层剥开的真相和情感 只是我更希望他们是友情的救赎

6分钟前
  • 子怡
  • 推荐

日本版亲密with a happier ending,三个不同的视角有意思但没必要

8分钟前
  • upstream
  • 推荐

3.5,被彼此困住的是枝裕和与坂元裕二。一个崇尚把一切不好的都抹去、全员善人于是一切都是好事,一个崇尚把事情最坏的一面写出来、全员善人但都像怪物。水清无鱼和四处留情共存能不能繁荣不知道,他们俩的结合似乎没有,the story is just too sophisticated to be true. 还是坂本龙一的绝响更动人,音乐响起,boy's love在终结后永生。

11分钟前
  • 蓝詹
  • 还行

同性、家庭、校園暴力、後311創傷…看得出來很想拿獎。儘管他自有風格、穩定發揮又切題,但他最終是一則死板的命題作文。音樂啊,為阪本龍一淚目。

12分钟前
  • 白石春子
  • 还行

#76戛纳主竞赛# 未能为挚友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而追悔半生,亦或共同面对艰难人生甚至粉身碎骨,我坚定不移的选择后者

16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力荐

很遗憾,是枝裕和在成为一名悬念大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同一段故事以不同视角重述,的确让电影更加“好看”,却也造就了一部但凡被剧透便再也不值得看的快消电影。我们不禁怀念起从前是枝裕和电影中作者与人物之间亲密又疏远的关系,怀有无尽的好奇,并发出真诚的关切,而这一切在《怪物》中仅剩下对热点议题的拼贴,以及演员在极端情境下完成的应激反应,以考察观众的同理心。一种制作规格升级后的再次迷茫。

1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最值得关注的两个表演镜头:1. 安藤樱抓住儿子肩膀长长定定地注视着他等待他的回答;2. 钢琴曲的尾声中校长在雨中身体佝偻承受风雨的模样。每个人都在他处有自己的生活。【看安藤樱表演最感慨的是,想起第一次被她惊艳到的小偷家族里的样子,怪物中的安藤樱完美地呈现了全然不同的模样。看着怪物里的她,我甚至会怀疑是不是自己记错了,小偷家族的演员另有其人。给演员一点时间与空间,让她消失,让她REBORN 】

22分钟前
  • 列张
  • 推荐

对我来说是一部足够打动我的片子,坐在我旁边的姑娘们一直流眼泪,说“这个片子好东亚啊”

25分钟前
  • Olivia🌿
  • 推荐

B+. 确实是绝不可以被剧透的电影。视角切换的三段式结构给人近乎悬疑片的快感,每处“闲笔”或反常都在后续的“反转”中得到验证,甚至变成情感上的重击;而这种叙事上的”骗术”和故事的核心也是一脉相承的:是枝裕和讲述的是谎言的伤害,而有时我们欺骗的不止别人,更是自己。(还是要感慨,我,尤其是我,怎么会这么晚才意识到“怪物”是什么?)2023.5.17 Debussy

28分钟前
  • 双晚
  • 推荐

文本技巧(坂元裕二式?)和表演控制上真的把这个故事的悬疑性和戏剧性拉满了,但相比于前两条线如此郑重其事声讨无人承担罪责的日本成人世界,即那个真正的国族“怪物”。由这两个小男孩共同建立的“真相”,则显得有些轻巧和虚假,失去了是枝裕和惯常对孩童忠实的跟随和捕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概念先行,不断为故事的可信性做补充的刻意感,乃至议题感。同样情感,在去年戛纳的《亲密》中以更现实主义的作法获得了确认。

32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It's beautiful. 宇宙膨胀到最后,时间会倒流。我们,火车,猫猫都会回到一切的起点,人类会变成猿猴,恐龙会统治地球,一定要早早做好准备呀。敏感细腻的少年心事像清脆嫩绿的初夏的森林,不知不觉生长得葱葱郁郁。于暴风骤雨中勇敢地往前奔跑,秘密都随着管乐低沉的声音消散在宇宙,最后河流依旧,我们柳暗花明。是枝欲合展开故事的方式像片中的通往秘密基地的甬道,经过狭小而深邃的暗角,到达锈迹斑驳的旧车厢,一片充满想象的灵动的天地。在我作为孩子的依稀记忆中,我确信那是属于他们的华丽飞船,定会载他们到达想去的世界。

33分钟前
  • 许多熊
  • 力荐

学生和校长在教室里吹圆号,我在影院哭的好大声

34分钟前
  • 祝大葱
  • 力荐

还得是是枝裕和啊,悬疑中见温情三重叙事线令人印象深刻,这个玩法虽然已经老套但依旧能拍出新意,三条线的代入感都很强,但有些故事弧感觉有些牵强…全程在思考为什么大家都不跑路,这样的学校还有什么可待的啊……两个小男孩都太漂亮太可爱了!

37分钟前
  • 球球球
  • 推荐

见证是枝裕和用尽全力把掮客背刺观众的给还回来多视角塑造的悬疑氛围质量远超预期,以紧凑的情节和谜题吸引观众,最后再落到对无人担责的成人社会的议论(全片最大怨种当属全程misunderstand和被misunderstand的Hiro sensei😢真的太冤了🆘

39分钟前
  • DA_JR11
  • 推荐

#Cannes2023-6 是枝裕和和初次合作的编剧坂元裕二以三段式的结构讲述了一个带有单亲家庭、校园霸凌、师生关系等社会热门话题要素的故事,三次视角的转换却剥茧抽丝地呈现了“真相”的更多维度。少年之间至纯至善的情谊赋予了影片汹涌澎湃的情感内核。“怪物”究竟是没有共情力的成年人、无意识地党同伐异的同学,还是无法面对自我边缘身份的少年,这是影片让人回味无穷之处。

42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影片分三段,各以安藤樱饰演的单身母亲、瑛太饰演的老师和男孩自己作为视角,讲一对男孩失踪始末,是枝裕和的叙事保持水准,让我始终好奇怪物究竟指代什么。我常用细雨来形容是枝裕和的短镜头,让他更善于编织绵密的情感,谁能想到他也拍了boy‘s love,德霍特《亲密》东亚姊妹篇(二者故事其实很不同)。但坂元裕二的编剧总是着迷于结构,情节一清二楚、一目了然,第三段依然没有逃脱出日本商业片的温情套路,单身家庭、校园霸凌等议题点到为止,不了了之。坂元裕二和是枝裕和显得并不调和。导演还是自己写剧本吧。2.5

45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哭了

49分钟前
  • 十二
  • 推荐

3.5真的太喜欢了 所以这个光明的结尾是导演改了的吗😭😭😭所有人看似是怪物 所有人也都不是怪物 一会复盘呜呜呜…

50分钟前
  • JC
  • 推荐

和《亲密》有那么一点撞题,又很有是枝裕和之风,前期沉稳地叙述,揭示不同人物看到的表象和自身出发点带来的后果,积累到最后揭开真相,蓄积了情感,爆发巨大的能量。不过这个结构还是有待商榷。两个孩子缘何被推向边缘,进入自己的小世界,不为人言说又彼此心知肚明的情感,尽收眼底。成人始终只见其表象。暴风骤雨之际,也只有无畏无惧的孩子才可以抵达彼岸。

53分钟前
  • 秦婉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