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片大陆1991

主演:古月,苏林,赵恒多,吴志远,孙海英

导演:李俊,杨光远

播放地址

 剧照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剧照 NO.1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剧照 NO.2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剧照 NO.3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剧照 NO.4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剧照 NO.5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剧照 NO.6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剧照 NO.13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剧照 NO.14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剧照 NO.15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剧照 NO.16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剧照 NO.17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剧照 NO.18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剧照 NO.19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4 00:48

详细剧情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华民族在短暂的胜利喜悦过后,即将迎来决定民族命运的重要时刻。随着蒋介石(赵恒多 饰)撕毁停战协定,国共两党内战全面爆发。经过两年的正面对决,国共双方的差距逐渐缩小,战局终于迎来决定性的时刻。1948年初,毛泽东(古月 饰)、周恩来、任弼时等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离开陕北根据地,与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会合。经过一番审慎的考量与讨论,领导人们命令林彪(马绍信 饰)所率领的五十万东北野战军全面发起夺取东北辽沈战役。对东北去留举棋不定的蒋介石被迫应战,中华民族的命运之战拉开序幕……  本片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作品,是大决战三部曲的第一部。

 长篇影评

 1 ) 从辽沈战役想到的

蒋的战略构想是两边对进夹击,结果:1.海上军舰+登陆部队打不过塔山;2.沈阳那边廖兵团第一不想出来,磨磨蹭蹭出来了又在彰武呆着不想打;3.没想到锦州那么快就被攻下来了。这三点已输了战局,结果还有4.廖兵团的撤退不力。先往营口,后转沈阳,大兵团挤在一块。也许是电影刻画,从始至终,没看到廖仔细分析地图和仔细侦查,最后竟心态崩了明文发电文。号称王牌军的两个部队,电影里只让他们在那个小村庄放了几枪,以及最后被包围,强弩之末放了几枪,也是讽刺。 对国军来说,战场指挥官到底是谁,谁在做整个战局把控?原先的战略构想有几个指挥官认?谁能确保为了整体,即使牺牲局部也在所不惜?傅作义不想出力,卫立煌也不想,廖也不想。要蒋亲自过来,并且后面实在推不动,还临阵换将。 国军的山头主义,蒋的人情区分,搞的国军内部各有小算盘。战争瞬息万变,错过就错过了。所以林彪讲四快一慢,起初做决定要慢,但是想明白了就要快速执行。解放军能保障统一指挥,能以歼灭敌人为最大目标,简单清晰。

将帅责任重大,举足轻重。比如说侦查,小事能变大事,好比那个因为一个马蹄铁失了战争的故事:黑山方向仅仅有一些重炮,就以为是主力部队,然后就撤退了。其实廖还是有识之士,觉得不过是个师。奈何下属说的斩钉截铁。再比如淮海战役中的黄百韬浪费两天时间都没架浮桥,还有挺近大别山时期刘伯承亲自侦查才发现河水能过,而不是老乡说的不能过(实际确实大部分时间不能过)。

以往人数论、武器论甚为流行,好像人多、武器好,就无敌了。实际也不是这样。人的激励机制是多么重要!将帅的指挥水平多么重要!昏了头,十万大军也没啥用!

 2 ) “总预备队,不动。”

“以四纵、十一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二三七八九,五个纵队,加六纵十七师,包打锦州。十纵,加一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十二纵加十二个独立师,围困长春。五纵六纵两个师,监视沈阳。一纵做总预备队。” “不会擦皮鞋,拿不到毕业证啊。” “等一等,就这样走了?连个手都不握?” “给程子华发报,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数字,我只要塔山。立即发报,快。” “总预备队,不动。” “你来了,一切都有了。”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再见”

 3 ) 广阔的视角,决胜千里

【4.5星】 1、这种才是真正的战争片,敌我双方都有伤亡,没有哪个是神人,即使是指挥官比如杜聿明、林彪,也都是对结果没那么有把握的,都不是完全的躺赢主角,完全是靠自身实力。 2、蒋介石六十有二,生日那天,他的达令(妻子)飞过来,他与她妻子见面的场景,可见蒋介石也是一个尊敬和爱他妻子的人,这电影没有一味**对手,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抗日神剧**化对手,其实是对自己的贬低:既然对手如此垃圾,为何久攻不胜?岂不是说明己方更垃圾? 3、西柏坡,锦州,葫芦岛,曾经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和平年代的存在感却也比较低啊 4、“共军又怎么知道我的司令部在胡家窝棚呢?”笑死我了,共军因为部队乱了,有一个小纵队误打误撞咬了一下遇到的敌军,结果捅到马蜂窝——敌军司令部了,虽然共军这一纵队都没了,但是却令敌军开始怀疑共军为啥知道自己在这儿 5、这里面的枪炮、子弹的火花看起来非常真实,是真枪真炮? 6、最开始预计需要5年,打完辽沈战役就准确预计到只需要1年左右就行了,毛泽东是真牛 7、蒋这边的氛围看起来就是比较资本主义,下属多半都是蒋的学生,很多裙带关系,而且各怀鬼胎,感觉很多时候都没有完全执行蒋的命令

 4 ) "我不要你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绝对的经典,不亚于任何电影~
看的时候,聚精会神,以免错过任何细节~
历史重现,甚至一些决定性的细节都刻画的淋淋尽致~
人物鲜活,尤喜欢林彪的角色,简直有些传神了呢~

 5 ) 大场面

小时候看战争场面,现在更关注剧情。两边决策层的描写很好看,中央的决心、林彪的犹豫,罗荣桓的协调。蒋介石的犹豫。

以后很难再看到这么大真人实景场面了,怀念!

总觉得罗荣桓的演员看着像坏人,另外刘亚楼拍的跟个二愣子似的,就会说“什么”。其实东北现场没那么严峻,实力绝对占优的。

蒋介石每次都是善变,寄希望于国际形势变化,讲究山头文化。抗日如此,解放战争也如此,导致了败局。蒋终究只是个政客。

 6 ) 高水准大场面

无与伦比没有特效,实景爆破的大场面。参演的得有几万人吧。这么多人的组织,导演功力厉害了。攻打锦州时千炮齐发太震撼!讲方言的毛,周,蒋,朱,,,,,比现在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吃豆的林彪,戒烟的罗荣桓,被吵醒的毛。人物举手投足细节考究,力求还原,又很生动形象。场景道具也全是当时老货。 林彪全面负责运筹帷幄,仔细盘算,下定决心后杀伐果决。罗荣桓相辅相成,工作出色。相反国军,卫立煌,老蒋,廖耀湘谁也不听谁的,廖耀湘反复犹豫,贻误战机 能赢吗?

能看出这是一部仔细把握细节的电影,这是一部有充分准备的电影,这是一部有详实资料支撑的电影,这是一部有充分支持的电影。

比起更戏剧化的建国大业这部影片更厚重,军迷必看。估计再也拍不出来这种电影了。高水准,大场面。

 短评

中国战争电影的最高峰就是大决战系列,客观的展现了国共两个当年,都说集结号如何如何,可是跟这个大决战比还是差远了,大决战的视野大,场面大而不假,各种军事细节都很真实,选取的人物都很具有代表性,配水池墙上还写了凡尔登第二。绝对的战争电影最高峰!现在导演只会搞噱头,看来这种电影是绝响了

6分钟前
  • qwe
  • 力荐

呵呵,就是说林总每个决策都是错的呗,然后得上级引导、下级力劝才能回到正确轨道,说白了林总根本不会打仗,都是别人教的...他就是后来犯了天大的错,彼时的功绩也无法抹杀,不至于这么瞎编排人家吧。历史这个小姑娘都快给打扮成张飞了,就差涂上黑扇面直接写金字了。大场面还不错。

8分钟前
  • JerryLee
  • 还行

八一制片厂的最好水平啊!大场面掌握的很不错。大事件也处理的不错。人物塑造也挺到位。很棒了

10分钟前
  • 黄海
  • 力荐

在今天这个反宏大叙事、刻画小人物或个体英雄泛滥的时代,这三部曲宏大壮阔的气象,反而显得空前绝后的珍贵,看得荡气回肠。何况对双方的刻画今天不过时,相当客观冷静,克制着价值评判,力求真实还原历史。

12分钟前
  • 皓宇
  • 力荐

好像是第一部正面描写林彪的电影

14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在中国电影史上,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全景式的战争巨片,气势之磅礴令其他战争电影都难以望其项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虽为主旋律片,却并没有一味地歌功颂德,而是从宏大历史的视角,抽丝剥茧般去分析国共双方。影片自始至终采用一种对仗的叙述方式,上至双方最高统帅阶层,下至各自阵营里的将领与士兵,做了精雕细琢地刻画,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胜与败,得与失,留有后人评说。

17分钟前
  • 可乐的细碎生活
  • 推荐

震撼的战争片,整个影片的质感就和开篇时的黄河凌汛恢宏的气势一样,影片所展现的是决定了后来中国走向的解放战争,题材就给了影片一种严肃厚重的气质,作为受此历史影响的后人,情感上随着战争的进行不禁掀起了汹涌的波涛,我对解放战争的了解并不多,看了这部影片我对这场战争的兴趣多了很多。

18分钟前
  • Higgs
  • 力荐

林彪:刘亚楼,你记一下,我作如下部署调整。以四纵、十一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二、三、七、八、九,五个纵队,加六纵十七师,包打锦州;十纵加一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带,阻击廖耀湘兵团,十二纵加十二个独立师,围困长春;五纵、六纵两个师监视沈阳;一纵作总预备队。给我复述一遍!(参谋长,电报)刘亚楼:林总,塔山来电。林彪:念。刘亚楼:敌人采用中央突破的战法,整营整连地集团出击,塔山守备团损失过半。林彪:给程子华发报,我不要他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立即发报,快。刘亚楼:林总,部队已经全乱了,纵队找不到师,师找不到团。林彪:这个我不管,能找到廖耀湘就行。罗荣桓演员真是好演员,居然还演过大宅门詹王爷,三国演义刘禅。潜伏吴站长辽沈战役这会已经通共是东野八纵司令段苏权。

23分钟前
  • Howey
  • 力荐

如果能更尊重一点历史,这个系列或许会是一部无法超越的超五星作品,毕竟没有哪家公司承担起这样巨制的费用。但是我还想说但是:就目前来看还仅仅是一部主旋律献礼电影。

27分钟前
  • kis_ing
  • 还行

人物刻画细腻,特别是国军方面,廖耀湘,卫立煌,杜聿明都很出彩。共军方面林的刻画很亮眼,台词少但印象深刻。小人物也不马虎,戴红围巾的小战士,送猪肉粉条的炊事员等等,出场不多但很突出。战争场面精炼,没有过度渲染,也不冗长乏味,国共双方的行军场面都很震撼。台词各具风格,精当传神。

28分钟前
  • 玲珑心
  • 力荐

这片子比现在的主旋律好看多了!政治 军事 经济 人心全有描写,大到军事战略,小到小人物的细节。大敌当前,每个人心里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搞派系搞内斗,这样的政党怎能不亡。不是林彪多厉害,纯属是国民党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30分钟前
  • Alec
  • 推荐

一部电影成为太祖和101的终极迷弟。借这条短评说一件我意难平的事。本科学政治那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很迷燕京的几个中国专家,其中马若德教授前几天刚刚去世。那时我对一个现象非常失望,因为出了哈佛燕京,似乎没有什么政治系的老师对我党这个我自以为很有价值的课题感兴趣。我想在我离开美国回国的时候,我要给一些本科时待我不薄的教授们发一封邮件,真诚地问问他们,他们可能研究了一辈子各种政党,但是在人生中的某个瞬间,是否对一个28年时间从12个党代表发展到统一四万万国民的党产生过兴趣。如果没有,那说明本科时精神上的极度失望,或早或晚,都会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35分钟前
  • VeryBerry
  • 力荐

评论里那个“中国人打中国人,好厉害”的人,真的是脑子有坑。如果拍美国南北战争题材的电影,这种人应该会是第一个鼓掌的人,而且还会歌功颂德把他的美帝爹爹捧到天。真的是非蠢即坏。

36分钟前
  • 逝水无痕
  • 力荐

貌似上中学的时候就看过了,当时的自己就是个“战争狂人“每天梦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领袖在乱石之中敕岔风云,每周新的一期军事期刊发行后就赶紧跑去购买,电视上有战争片上映就看得激情澎湃,更有甚者,自己勾勒出中华帝国的兵力部署阿,战争时的动员阿,组建了“军政党”(模仿希特勒的国家社会党,一度很崇拜希特勒),也许好斗是大多数男孩子童年的特征吧。渐渐的长大,这种破坏欲望渐渐消磨,甚至周边世界发生过什么事也不曾想到要关注,眼光越来越局限在自己身上,自己身边的事情。

41分钟前
  • 多倍体奶牛
  • 推荐

林彪在火车站的一组镜头相当精彩

42分钟前
  • 啸如
  • 推荐

“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趴在椅背上的林彪啊……

43分钟前
  • Kevin
  • 力荐

太棒了,无论是镜头艺术性还是人物刻画场景都十分精妙。林“开完会各自回去,我没有准备午饭”,罗补充:“跑步通知伙房下面,让各位指战员吃了再回去”。警卫员叫毛毛犯起床气不起,周闯进毛房间毛顿时翘起来,然后被林的电报气得扣错扣子。林指示严办失阵地不报的司令,罗亲自前往赦免,临别“就这么走了,手都不握?”逼出对方热泪。md,编剧大手子!!!请今天生硬麦麸的主创们好好学学什么叫见微知著细腻自然地表现互补的性格和默契的情谊!

48分钟前
  • 白藏
  • 力荐

史诗巨片,对细节和史实的还原、对场面的控制、对节奏的把握都很好,基本事实的还原上唯一的模棱两可的就是郑洞国据守长春中央银行大楼是在胁迫下起义的而非主动起义

53分钟前
  • 格瓦拉
  • 力荐

从战争片的角度是完美的电影。特别喜欢那些航拍镜头,气势如虹,现在是拍不出那种东西了

54分钟前
  • 陈鑫THU
  • 力荐

每一次回顾三大战役都血脉贲张,尤其是辽沈战役。战斗之前,林总的“未言胜,先料败”,固然让人感觉精打细算,瞻前顾后,但战争真正开打起来,仔细琢磨那种不拘一格、大开大和和对时机的把握,不愧为军神。

59分钟前
  • 五月花号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