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大战

战争片日本2019

主演:菅田将晖,馆博,滨边美波,柄本佑,小林克也,小日向文世,国村隼,桥爪功,田中泯

导演:山崎贵

 剧照

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1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2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3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4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5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6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13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14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15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16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17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18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19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21:55

详细剧情

  三田纪房人气漫画<阿基米德大战>将拍摄真人电影,山崎贵导演,菅田将晖主演。  故事舞台设定在二战对美开战前,为了设计大和号战舰,山本五十六找到了被称为“阿基米德再生”的天才数学家櫂直。然而,随着计划的深入,櫂直发现了军部不可告人的阴谋。  影片将于明年暑假公映,东宝2019年度大作。

 长篇影评

 1 ) 权力争斗

电影的最后让人感受到了一个相当日式的畸形美学或者说是逻辑:期冀让战舰大和成为日本帝国的象征,之后在对美战争中悲壮地沉没来唤醒日本国民,防止日本这个国家的破灭。但是正如片中的一句台词“日本人不懂得如何去认输”,所以大和在坊之岬海战中沉没后,等待日本帝国的仍是铁之雨的冲绳战,是悲惨的两次原爆。

既然自身的破灭无法拯救日本,那大和最初的存在意义又是什么呢?影片的最后苏打含泪看着的不是新服役的大和,而是可以预想到的化为焦土的日本吧。

一部98%都在讲文戏的战争片,一个想阻止建造超强军舰、看到大和号远航就已预见国家战败那一天的数学天才,还有各怀鬼胎想用军舰实现各自抱负的军人。

有些台词真的有意思,“军队干的事一点都不美”,“巨大而美丽的军舰对国家来说就是诅咒”,“日本人是一个不懂得如何去输的民族,所以到死为止都只会一股脑地战斗”,“大和号就是日本的缩影”······山本五十六兴致勃勃地在那边策划偷袭夏威夷,而平山忠道知道日本必败的根据是和美国因为国力悬殊。

所以,如果国力相当他们是不是就觉得可以打别人了?我真的好奇当年大和号沉没的时候日本人在想什么,是觉得强国之梦幻灭了吗?部分日本人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反思二战反思的不是“为什么要打输”而应该是“为什么要干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要侵略别人”?

关注点不同的人可以找出不同的亮点的片子。个人而言比较感兴趣的是讽刺官僚主义的部分,当权力掌握在手握兵器的人手里的时候这个世界怎么会和平呢。

之前和社会学教授闲聊,他说二战到后面日本看似是要征服其他国家,实质上已经变成海军与陆军之间、各个派系之间的权力争斗(你占领了这里,好那我要占领那里)。

这一点在片子里也有很好的揭露出来。山本五十六表明自己野心的时候他的上级说:“我都忘了你也是个军人呐。”军人这个词在日本和在中国带给人的情感完全不同,军人、军队在日本是不被允许的存在,是令老百姓厌恶和抵触的存在(右翼除外),是不愿被讨论和提起的。二战的日本侵略战争,包括它给后来的日本人带来的种种影响,真的没有我们想的(或者说被告知的)和看到的那么简单。

 2 ) 历史片拍成了偶像剧 日式胡诌下的畸形美学

诚然,这部作品作为一个官斗电影叙事作品可谓上乘之作,紧凑的节奏,层次起伏的铺垫和不断递进展开的节奏反转。当红炸鸡的演员也吸引了一批年轻观众。但是,挂上历史题材,注定了三观不正的畸形电影就是烂片。说难听点就是用一些看似浪漫主义的色彩美化自己的恶臭行径。

大和号,作为一个兵器,她宏伟,她壮观她惊世骇俗。然而她被制造的意义从来不是什么为了警醒日本人,也不是为了让日本人认识到战争的错误。制造她的意义就是战争,兵器本身是没有对错的,是人类赋予了兵器以使用的意义,可惜的是这条伟大的战舰落在了昭和鬼的手里,其意义自然不言而喻。如今你再企图赋予她别的意义这样的行径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

再谈昭和鬼,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派系的陆海相争,皇道派和统治派的血腥政变,昭和养鬼自然不是一句虚言,这些鬼从来不是站在以国家角度为出发点,以天皇角度为出发点行动。故今天你站在这里谈什么崇高的国家英雄主义?这样的历史人物是完全脱离现实,且不说主人公就是个虚构的历史人物,其他的人物更像是套上历史姓名的别人,甲级战犯永野修身变成了追求和平的和事佬,追求私利日本自己人评价极差的平贺让变成了为了国民未来的伟大设计师,这哪里是什么历史剧?活生生的一部偶像剧。

最后,日本人看待历史的角度确实独特,他们仿佛非常现实的认为:错的不是发动战争而是错在打输了战争。因为打败了苦楚的给自己笼罩上一层浪漫的悲壮情怀。这是什么道理?因为私欲野心的膨胀而给世界和本国家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被渲染成了浪漫主义的悲壮?这种畸形的美学真是日本独一份了。

总结来说就是:追星追偶像可以,分清饰演历史人物的真实往事。舔船追设计可以,弄明白她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地位。看悲壮的故事也可以,记得正是哪些野心家造成了这些悲剧。

 3 ) 出乎意料的好

阿基米德大战 出乎意料的好,可能是之前的预期太低。毕竟拍二战的太平洋战争,以今时的日本,能拍出什么样很令人怀疑。好莱坞全球发行,花一亿美元制作成本总有收回的预期。或者流浪地球,仅凭大陆一地的票房也能收回成本,也就有像阿修罗这样的骗子项目在前几年做成金融产品去募资。但真不看好现在的日本电影凭借本土票房拍二战的太平洋战争。 果然,第一场海战就在CG上露怯了,无他,飞机和战舰太新。反光度明显只做了一道大平光,没有更细致的做旧。甚至日军的群演都有笑场,表情更是如抗日神剧般狰狞而不是恐慌或者大无畏。至于最后那个模型工厂用的是 摄影机不要停 的工厂场景都是后话。 好在这些技术炫耀并不是电影想表现的东西。漫改,自然是青春片,菅田将晖那淡淡的眼线如果在40年代,估计要砍死。还是靠情节取胜,加上日剧常规的在某个小点上的突破。瞄准了电影学院文学系不学高数的短板,用微积分彻底打破中国电影人抄文本的幻想。 谈不上反战,现在的小鬼子活的好好的,谁没事跑去打仗。就如我们,键盘侠当的有模有样,真侵犯了自身利益,照样在2000万在线观众面前直播工地打架。成熟社会正常状态而已。苍井空林志玲都嫁人了,踏平哪里活捉人妻还有意义嘛。

 4 ) 原来日本大和战舰是这么诞生的,哈哈

2019日本战争片《阿基米德大战》,根据同名动漫改编,豆瓣评分7.4。

一部很新奇、很离奇、很新颖的伪历史剧情片,以二战前夕的日本为大背景,引入了山本五十六等历史人物,片中的各色战舰均以真名出现,将日本偷袭珍珠港与造船阴谋联系在了一起。

影片的故事、剧情的发展,有浓浓的日漫味道,男主在没有核心机密资料的前提下精准算出战舰造价,这是完全戏剧化的故事,可以说没有任何可信度。如果本片不是同名动漫的真人版,这狗血的剧情肯定会被喷惨,但以动漫的视角来看待的话,就可以接受了,因为日漫的构思是非常天马行空的。

以我个人的观感,本片最为精彩的倒还不是跌宕起伏的核算造船预算剧情,而是揭示造船真相后的多次精彩反转,结局构思不落俗套,令人赞叹。如果没有精彩的反转结局,本片的豆瓣评分不至于7.4这么高。反转结局可谓画龙点睛。

本片的归类虽是战争片,其实只有开头一段空海大战的战争戏,影片的主体是围绕着男主如何运用数学天赋来参与海军造船计划的剧情片。开篇的空海大战非常精彩,颇有好莱坞大片的阵势,特效逼真,场面宏大,紧张激烈,波澜壮阔,让我想到了好莱坞的《决战中途岛》《珍珠港》。

以时间线来说,本片是倒叙,先是大和战舰被击沉,然后讲述大和战舰的诞生过程,结尾时大和战舰出海,和片头大和战舰被击沉遥相呼应。

 5 ) 阿基米德,你到底还要被人骗多少次?

一个国家需要天才,但是,天才并不能挽救一个国家。

根据三田纪房同名漫画改编成《阿基米德大战》的电影,其中人物的塑造。从人设、对白、细节、情节的处理还保留了二次元色彩,电影描述的是日本在1933年,日本海军内部到底是造舰还是造航母争论不休。一位叫棹直的数学天才,是财阀家的家教,因数学好被送到大学深造成,又因为与财阀女儿来往而被勒令退学。失意在酒馆,被山本五十六相中并任命为审计,在海军内部决定会议前期,致力要揭露以平和中将为首的“大和舰”低报预算、勾结财阀暗中腐败交易的行动。棹直以为凭一已之力挽救国家的命运,避免战争爆发,哪料后来事情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

棹直只是一位没有毕业的数学系天才。因为财阀讨厌他跟自己的女儿来往,才迫使他退学。在与艺妓狂欢的小店中与山本五十偶遇,经过调查后山本觉得他是个人才,可以为他所用。遂说服棹直为他工作,山本坦诚直言,战争即将爆发,建造一艘中看不中用的战舰,将来必是一败涂地。

棹直开始进行他的测量计算工作。谁知,山本请他来计算的原因,只不过是想弹劾掉以平和为首的战舰派而拿到预算,用于建造自己认可的航母,以便构建自己的航母战斗群,在以后的太平洋战争上,抢到亚洲的霸权,拿到谈判的砝码,抗衡生产力大于日本50倍的美国。

结果也如他所愿,在第2次谈判中,棹直及时用自己独门公式准确计算出大和舰的建造预算,揭露了平和将军的预算比实际少了一倍,平和将军却一口道出了自己虚报预算的原因,是为了迷惑美国情报部门,保护日本,防备美国为了战胜大和战舰,而选择建造更大的战舰以及超级武器来对付日本,打的是情报牌!这一下,与会人员都傻眼了,会议决定使用平和的战舰计划。

然而很快,棹直又发现了漏洞,平和设计的战舰,出现了明显的设计缺陷,棹直再一次推翻了平和将军的的狡辩。

时间推到了一个月之后,平和将军将棹直请到府中。棹直进屋后立时惊呆了!平和将军已经将大和战舰,做出了一个1:20的超大模型,这个美丽的巨无霸,象征着日本精神和武士精神,平和将军还说,给这个舰起了一个完全符合日本灵魂的名字就是“大和”。

他说你作为一个设计师,这个战舰已经在你手里活过一次了,如今我想请你说出万能计算公式,使大和战舰再一次活过来吧,我知道,日本战败是必然的,但是建造一艘代表日本灵魂的战舰,一旦日本民众看到被美军击沉,巨大的幻灭和绝望就会击碎人心,让狂热的好战份子冷静下来,悬崖勒马,是不是就不会导致日本的毁灭呢?这就是这艘巨大美丽战舰的最终使命,你的能力没准儿能挽救这个国家,国家与民族大义的棒子再一次被高高举起,大和第二次被意淫。

棹直被感动了,深深地为大和的名字、眼前美丽模型、以及民族大义震憾。珍珠港两个月之后,大河战舰投入了战场正式服役。山本五十六,坦然接管了大河战舰,这时他已是日本太平洋战争的最高指挥官。

望着美丽的大和战舰渐渐远去,棹直流下热泪,他是为这艘战舰最终的命运留下了热泪吗?其实,日本是不愿意也不可能承认自己失败的,他们会战斗到一兵一卒,最后一支枪一发子弹。所以,不管大和战舰是否入列日本太平洋舰队,当时的民族性、侵略性是不会改变的,平和将军让战舰代替日本去死的说辞也是自欺欺人的。

只要侵略战争还在继续,与美国的太平洋霸权争夺还要继续,日本必将走向失败,这是他们的命运。一个小人物,即使如天才棹直,在国家机器面前、在军阀统治的昭和时代,武力象征着一切,海洋岛国向外扩张,是他们多年的夙愿;地处小岛,渴望大陆、渴望对一望无际的海洋都归他们所有。因为他们看见了,通过侵略会得到最高的利益,美国的土地与财富是抢来的,英国的土地跟财富也是抢来的,荷兰、葡萄牙都是因为海洋霸权取得了大量的财富,所以有这么多靠战争起家致富的楷模,日本能不效仿学习吗?

本片的一开头就是1945年坊之甲海战中,经过美国战机、轰炸机、攻击机、鱼雷等多次蜂群进攻,大和战舰被击沉的精彩画面,大和被击沉的后黑色的浓烟200公里之外都能看见。战舰沉没,也带走了3000日本人的生命,不可谓不悲壮。虽然本片中有很多逻辑不严谨、自话自说自话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讲这部片子还是近几年来,日本片里头比较积极的一种拍摄手法了,摆脱了一贯的小清新路线。与棹直搭档的本份木讷少尉是绝配,一个聪明,一个耿直,一个义无反顾,一个刻板守礼,相互映衬地很妙,而山本五十六的凶狠老辣,也可窥见一二,他心中的那盘棋是硕大的,而且目及多年之后的战场形势。平和将军则要逊色很多,他只看到了军舰的命运,却没有从根本上,对自己的民族有清醒的认识,反而是纵容了大和的生建造,耗损民脂国力,说到底也为了满足了自己的一点私欲,满足了一个设计师希望自己设计的模型被生产出来的强烈渴望。

棹直开始先被山本骗来计算大和预算,去用来弹劾平和将军,后又被平和说动交出公式,生产出大和,一再天真上当。试想一个刚出头的20多岁的风华正茂的少年,胸中笔墨万点,但是,他的人生阅历与抱负都是肤浅的,一个小孩子怎么敢参与到成人的战争游戏中来呢,大人们不骗你,骗谁呢?

 6 ) 反战派为何建造大和号?

1941年10月20日,大和号战列舰海试:

作为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长263米、宽38.9米,满载排水量72810吨,配备9门460毫米主炮,一发炮弹1.5吨,成为军国日本的精神图腾:埃及有金字塔,中国有长城,日本有大和号。

然而,这个号称无敌战舰的钢铁巨兽,在太平洋战争中几乎没发生什么作用就被美军击沉:

大和号爆炸沉没产生的巨大烟云,200公里之外都能看到,似在宣告军国主义的覆灭: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

从《战舰大和》(1953)到《男人们的大和》(2005),日本描述大和号的影片数不胜数,根据三田纪房同名漫画改编的战争大片《阿基米德大战》脑洞大开,从全新的角度演绎大和号的前世今生。

片头再现1945年4月7日大和号的死亡之旅:坊之岬海战。

美军战斗机、轰炸机、鱼雷攻击机蜂拥而至,冒着铺天炮火拼命攻击。

剧组显然考证过战斗细节:美军汲取了击沉武藏号耗时太长的教训,先消灭大和号左舷的防空火力,再用鱼雷攻击左舷,使其横倾——

影片忠实地还原了这一细节:

制作精良,连水线以下附着在舰体上的贝类、海藻、浮游生物都没放过,真的很可以:

一名美军飞行员跳伞落海,马上被卡特琳水上飞机救走,日军看得目瞪口呆:

这个镜头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日美综合国力和战争理念上的巨大差距。

时间回到1933年,日本陆海军争风吃醋由来已久,海军内部的航母派与舰队派就海军未来的战略和造舰计划,也存在激烈的争论。

曾在美国留学的山本五十六,深知海战的未来是航母时代,对巨舰大炮主义嗤之以鼻。

舰队派岛田繁太郎认为:“从空中攻击是小人行为,不是我们高贵的帝国海军的做法,舰队决战才是海军的本职!”

数学天才棹直非常厌恶不顾民生、穷兵黩武的日本军阀,山本五十六请他出任审计,找出舰队派造舰预算的漏洞,以便将有限的资金用来建造航母。

最终决定会议,棹直拿出独创的一套公式,根据吨位就能推算出军舰造价。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公式,忽悠,您接着忽悠——舰队派:妙高号巡洋舰9700吨。棹直很快算了出来:2816万元。

根据棹直的计算,舰队派造舰预算8900万的数据有误,实际上高达1.7564亿日元。航母派要求舰队派解释为何要谎报军舰造价,后者索性承认预算造假:为了保卫日本,钱算什么?虚报预算是为了麻痹敌人。

片尾再次出现超级大逆转,反战派棹直居然被说服,帮助建造大和号!

谁也不傻,舰队派中坚平山(平贺让)中将,对日美国力的巨大差距有着清醒的认识:日美开战,日本必败!

日本人死不认输,怎样才能让他们悬崖勒马?

平山认为,建造一艘代表日本灵魂的巨无霸,一旦被美军击沉,巨大的幻灭、绝望,很可能会让狂热的日本民众恢复理智。要让所有人都相信这艘美丽的巨舰永不沉没,令人们期待,令人们狂热,最后被击沉,这就是它的使命。

这艘战舰将作为日本的象征,代替日本去死,因此,命名为:大和。

1942年,棹直望着大和号流下了热泪。

你怎么哭了?
在我眼中,这艘战舰就好像是日本。

日本海军不乏山本五十六、山口多闻这样优秀的反对侵华战争的战略、战术大师,但日本国民日穿钢板外加天花板的民族主义、爱国激情驱使陆军暴走,海军精英再多也只是增添精致的炮灰。

山本五十六曾经在一封信里写道:

试图挽救海军的努力是徒劳的,或许唯一的办法就是自暴自弃,再重新开始。

《山本五十六》(1968)三船敏郎对山本坠机前精神状态的演绎动人心魄:

战后日本海军不服气,复盘太平洋战争,结果是就算中途岛日军大获全胜,也只能推迟投降,战败无可避免。

二战美国一共造了各式航母155艘,支撑这种巨大的军工生产能力的文化、教育、科研等综合国力,日本望尘莫及。

日本黄金一代之后,左翼电影青黄不接,《阿基米德大战》算是近年来日本最优秀的战争片:

脑洞清奇,回味无穷:大和号的出生,就是为了以死亡警醒国民。

 短评

抱着必败之心、必沉之念建造一艘日本的象征,太悲壮了

6分钟前
  • 爱乐
  • 推荐

制作很精细,片尾连众军官从大和号上岸后的摆渡船都想到了,问题是,历史题材里,一路都是这种热血少年漫的逻辑太坑了。

10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还行

电影的最后让人感受到了一个相当日式的畸形美学或者说是逻辑:期冀让战舰大和成为日本帝国的象征,之后在对美战争中悲壮地沉没来唤醒日本国民,防止日本这个国家的破灭。但是正如片中的一句台词“日本人不懂得如何去认输”,所以大和在坊之岬海战中沉没后,等待日本帝国的仍是铁之雨的冲绳战,是悲惨的两次原爆。既然自身的破灭无法拯救日本,那大和最初的存在意义又是什么呢?影片的最后苏打含泪看着的不是新服役的大和,而是可以预想到的化为焦土的日本吧。

14分钟前
  • 困扁头
  • 推荐

聪明的民族但凡极度追求一种目的往往会产生畸形美学,日本就有非常明显的表象。对立的双方往往尖锐到无法自控到过于美丽而说服了自己的对立阵营。这是一部一开始看是数学后来变成战争再变成政治最后变成哲学的电影。(心态上来讲是值得我强国借鉴和反思的故事,毕竟我们正在处于一个假繁荣的世界)

18分钟前
  • 趙小島
  • 力荐

20190728@shibuya谢谢好友步子请客来看!苏打演的非常非常精彩。电影镜头处理的很流畅。一开始的战争场面更烘托出了结尾。最后苏打望着开始服役的大和战舰留下热泪那里真的呼应的非常好……能感受到老百姓的那种无力和悲愤。还想起他第一次坐艇去看战舰在闪着阳光的海里出发的样子。整个故事对“美”的定义的贯彻,对当时所谓“大和”的战争观的批判表达的很完整。得亏我不是日本人。

23分钟前
  • 推荐

前半太拖,最后三分之一才好看起来。本以为是统计学家的胜利,最后突然变成加速主义者的揽炒……另外这函数过拟合了吧怎么可能error这么小?!我觉得既然船的不同类别差别很大那得用random slope去做。

28分钟前
  • 小油飞
  • 还行

关注点不同的人可以找出不同的亮点的片子。个人而言比较感兴趣的是讽刺官僚主义的部分,当权力掌握在手握兵器的人手里的时候这个世界怎么会和平呢。之前和社会学教授闲聊,他说二战到后面日本看似是要征服其他国家,实质上已经变成海军与陆军之间、各个派系之间的权力争斗(你占领了这里,好那我要占领那里)。这一点在片子里也有很好的揭露出来。山本五十六表明自己野心的时候他的上级说:“我都忘了你也是个军人呐。”军人这个词在日本和在中国带给人的情感完全不同,军人、军队在日本是不被允许的存在,是令老百姓厌恶和抵触的存在(右翼除外),是不愿被讨论和提起的。二战的日本侵略战争,包括它给后来的日本人带来的种种影响,真的没有我们想的(或者说被告知的)和看到的那么简单。最后表白苏打。

32分钟前
  • 艾茨米
  • 推荐

服化道还是挺有二战烟火气的,可一惊一乍的电视剧演法太雷人,苏打说实话驾驭不了历史人物,一干老戏骨倒是都很养眼。最后的包袱有点雷人,把战争行为艺术化了。看完感叹,玩政治固然是各国通病,可这种尊重数据和资料的作风,大概才是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差距所在。

35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都是人祸,强行洗白?

36分钟前
  • 二饼
  • 还行

困扁头:【电影的最后让人感受到了一个相当日式的畸形美学或者说是逻辑:期冀让战舰大和成为日本帝国的象征,之后在对美战争中悲壮地沉没来唤醒日本国民,防止日本这个国家的破灭。但是正如片中的一句台词“日本人不懂得如何去认输”,所以大和在坊之岬海战中沉没后,等待日本帝国的仍是铁之雨的冲绳战,是悲惨的两次原爆。既然自身的破灭无法拯救日本,那大和最初的存在意义又是什么呢?影片的最后苏打含泪看着的不是新服役的大和,而是可以预想到的化为焦土的日本吧。】犀利。

38分钟前
  • 库库尔坎
  • 还行

从一开始就是畸形的日本历史观 不过建一艘注定会沉的船来警醒注定会战斗的最后的日本人不注定还是失败了吗 就除去苏打整个剧情让我想骂人

39分钟前
  • Mitsu
  • 推荐

不敢说最好,但一定是近年来日本拍的最有趣的商业战争片,即使是枯燥的数学题材并且满篇文戏,都能拍的惊险刺激。山崎贵依然是亚洲现役最会拍特效商业大片的导演。传达出的“宁为玉碎”的价值观非常让三观很“正”的中华民族惊愕,却非常大和民族,也让人惊讶于日本人在自我反思时到底开了多少脑洞。永远的零里缺少的反思它点到为止,起风了里宫崎骏另外没有深入的它也表达了出来,而又同时拥有前者的技术流与悲怆和后者的人物刻画与人文关怀。民族性,这个非常局限于他们日本人本身的词,是对这部电影的最大褒奖。当年认识苏打的时候他还是初出茅庐的假面骑士和各种小制作的咆哮派小配角,现在看到他能以这么好的表演状态主演这么好的大制作电影,百感交集。

44分钟前
  • 银河美少年老杨
  • 推荐

确实是某种意义上的“反战”,而非“反战败”,这一点真是难得。苏打稳,柄本佑更稳,至于美波,负责可爱就好了。

45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Interesting premise, 能把数学拍得这么有意思。剧情反转也恰当。强行洗白max,说是人民意愿什么的也是能装

50分钟前
  • Mateus
  • 推荐

如果不能阻止它睡着,至少让它赶快醒过来…吗???

55分钟前
  • bigfeby
  • 推荐

描述了一位想改变世界的数学天才的故事。喜欢这类故事的人可以一看。

56分钟前
  • 石板栽花
  • 推荐

超棒,即保留着漫画的热血感,又有着正剧的严肃感,通过一个计算战舰造价的故事诠释着山本五十六和平贺让的军事理念之争,数学家以为数字中隐藏着世间的真相与正义,却在最终成为了军国主义的棋子,以保家卫国名义建造的巨大武器事实上才是促成战争的“元凶”,代表着日本帝国的大和号建造的意义就是最终被摧毁,战争这场游戏,没有输赢,只有代价。

60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二战日本海军大舰巨炮想法根深蒂固,我并不认为战舰大和的意义如本片所示是为了让日本人从盲目的军国主义狂热中清醒过来。最后,数学真的可以证明一切!

1小时前
  • Ishi.WB
  • 推荐

还是那句话,做科学的为什么要懂政治?为了不被人当子弹使

1小时前
  • 蓝领工人
  • 力荐

有些台词真的有意思,“军队干的事一点都不美”,“巨大而美丽的军舰对国家来说就是诅咒”,“日本人是一个不懂得如何去输的民族,所以到死为止都只会一股脑地战斗”,“大和号就是日本的缩影”……山本五十六兴致勃勃地在那边策划偷袭夏威夷,而平山忠道认为日本必败的原因是“和美国国力悬殊”。所以,如果国力相当他们是不是就觉得可以打别人了?我真好奇当年大和号沉没时日本人在想什么,是觉得强国之梦幻灭了吗?部分日本人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反思二战反思的不是“为什么要打输”而应该是“为什么要干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要侵略别人”?

1小时前
  • 蓝色波丽露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