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雄

剧情片其它2021

主演:阿米尔·扎迪迪,莫森·坦纳班德,弗里施特·萨德尔·奥拉法耶,伊桑·古德尔基,萨日娜·法哈蒂,Sahar Goldust,Maryam Shahdaei,Alireza Jahandideh,Farrokh Nourbakht,Mohammad Aghebati,Saleh Karimaei,Ali Ranjbari,Fatemeh Tavakoli,Amir Amiri,Naghameh Ghavanlou

导演:阿斯哈·法哈蒂

 剧照

一个英雄 剧照 NO.1一个英雄 剧照 NO.2一个英雄 剧照 NO.3一个英雄 剧照 NO.4一个英雄 剧照 NO.5一个英雄 剧照 NO.6一个英雄 剧照 NO.13一个英雄 剧照 NO.14一个英雄 剧照 NO.15
更新时间:2024-05-19 00:48

详细剧情

  拉辛(阿米尔贾迪迪 饰)因为欠债而入狱,在为期两天的假释裡,他的女友意外捡到一个装有17枚金币的手提包。拉辛原本想把这些金币转卖还债,但是可卖出的金额却远远不够还债。因此,拉辛决定转而寻找手提包的主人,希望能藉此获得一些奖金,没想到他的这项“义举”却意外在社群媒体上爆红……

 长篇影评

 1 ) 一个英雄 影评

拉辛因为欠债入狱,而在为期两天的假释里,他的女友意外捡到一个装有17枚金币的手提包。拉辛原本想把这些金币转卖还债,但是可卖出的金额却远远不够还债。因此,拉辛决定转而寻找手提包的主人,希望能借此获得一些奖金,没想到他的这项义举却意外在社交媒体上爆红。。。。纪实的题材,线性的叙事,悬念的氛围都恰到好处。

 2 ) 5

人物划分 故事梗概 场 重头戏 1、主人公一家 男人 女友 姐姐 姐夫 儿子 出租车司机 2、对立者 债权人 债权人女儿 3、第三方 监狱长 公益基金会 银行工作人员 政府科长 4、小反派 女友哥哥 狱友 “失主” 一、卖金子 监狱外,等待假释 出门坐公交 找姐夫,说有钱了 女友高兴地出门 爱人相逢 金店卖金子 出门思考如何应对债主 拜访姐姐 拜访债主 姐夫与男人讨论还债 回家关于支票的小争吵 关于金子的大争吵 二、还金子 去学校看儿子 决定返还金子 去银行留咨 张贴告示 哄女友 做工时来电 接电话 姐姐把金子给“失主” “失主”给儿子钱 三、被表彰 男主被监狱长召见 男主和监狱长说明是女友捡到的金子 男主出门接受采访 大家一起接受采访 有人通知上电视 大家一起看电视 电视画面 和女友打电话被狱友嘲笑 孤独地看球赛 四、良性发展 监狱长调解债权人 高兴地准备接客 儿子送吃的给邻居 姐姐送西服来 姐弟俩去看女友的车上 弟弟送东西给女友 哥哥的态度1 哥哥的态度2 敲鼓唱歌 募捐现场 慈善会调解债权人,一切似乎都在变好 五、因工作而找失主,谣言四起 去找工作被拒 公交车上失落 家里打电话找“失主” 带儿子等待出租车司机 出租车司机回忆 金店看监控 出租车司机建议2 寻找无果 打印照片 电视台取消采访 监狱找电话找“失主” 监狱指责 六、撒下新谎,愤怒打人 家里生气,想出新招 出发去工作地点 女友伪装“失主”,却遇到债权人短信 带女友去找债权人 和债权人打架 女友劝和 七、达摩克里斯之剑:视频 公益基金会来找 公益基金会发起责难 门口姐夫责难 公益基金会拒不给钱 儿子担心父亲再婚 监狱长的责难(摔门) 男人再来找债权人,却不敢进门 八:剑落下 前往公益基金会的路上 等待中遇到另一个女人 决定捐给另外一个人 情侣回家路上,女人回去 女人求公布转赠事件 女人再回去,视频已经公布 女人的哥哥愤怒拆鸳鸯 男人回家路上非常惆怅 九、尊严 男人在家门口遇到监狱长 监狱长拍男孩口吃戏 男人出门和监狱长商量 男人和监狱长大打出手(删除) 男人在家中静坐 十、落幕 男人带孩子来见女友 女友儿子监狱门口送别男人 男人在监狱里发呆 一个男人得到了本可以用于偿还部分债务的金币,他在经历一番挣扎后选择还回去。这一行为得到了监狱方、媒体、公益基金会等各方的高度关注。他得到了应有的嘉奖。慈善会不仅帮他解决了部分债务问题,他还得到了一个新工作。为此他不必再去监狱了。 然而在找工作的时候,验证“失主”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男人找失主找不到,这时候谣言四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男人撒了谎,带女友装作失主希望蒙混过关。但是,债权人的陷害使得他又受阻碍。男人与债权人大打出手,被录了视频。 视频到了公益基金会的手里,还到了政府机关手里。男人工作没了,钱也岌岌可危。现在,视频不能被放出。监狱也责难这个男人。男人想去找债权人求情,终于没拉下脸面。 公益基金会想把这笔钱交给有更强烈需求的人手里。女人想保全男人的名声。基金会同意了,但是此时,视频已经被放了出来。 监狱长提出口吃儿子录视频博同情,男人很痛苦,拒绝了。最后男人仍被关入监狱,名声一片狼藉。 重头戏: 1男人和姐姐争吵决定返还金子 (圆桌吃饭、厨房争执) 2表彰公布的电视画面(采访环节浮光掠影,采访内容通过电视画面展示,镜头推进与拍摄画面融为一体,交叉叙事) 3募捐现场(上台-公布工作-发奖状-男人发表感言-儿子发表感言 机位:单镜头:监狱长走出 观众哭泣 组合镜头:按人物来分,A债权人3角度(1光头2正面近3正面远带父子二人)B父子镜头 C监狱长和姐夫D姐姐E公益会成员F全景) 按位置来分:拍摄次数 4 最少机位3 a全反b全正1全正2 c台上左台上右 台下众人 d台上背(上台前和扫债权人) 4调解债权人(落点是钱,起点也是钱) 7个镜头在门外拍(5+2) (数钱-生气出门-拉回来-争吵1理所应当-争吵2编故事-监狱长拉出去-回来同意) 【数钱】:3组镜头 A从公益会角度拍债权人和父子B从父子角度拍债权人&拍公益会大妈C从债权人角度拍父子&单拍小孩 【生气出门】:一个全景+之前镜头 【过渡】 【拉回来】2个镜头 门外跟债权人 门内跟和事佬 【争吵1理所应当】A组:通过公益会拍父子&通过公益会拍姐夫和债权人B:在父子的位置拍公益会大妈和监狱长C“在监狱长背后拍债权人”&拍一些插入镜头 【争吵2编故事】 同数钱阶段多加了3个债务人镜头,一个大妈镜头,一个父亲近景 【警官拉出来】跟过去-众人观望-对打-从父子两人拍后面的两人-父子-从外面拍里面凝视着的儿子 5女友伪装债主(正反面对打) 6和债权人打架(从三角到对拍) 7公益基金会的责难 8口吃三段(6+10+9+10)(过肩)(对打+孩子镜头)(五遍打架 A出门跟拍B车后偷拍C左右对拍D跳轴另拍E失落回家 &两遍告别 A姐姐和姐夫 B监狱长生气关门)

 3 ) 一个老实的导演和老实的男主角

1 我喜欢一次别离,所以这是我看这部电影的原因。电影和一次别离的风格非常非常像,导演都是在一个故事里面通过一些细节来告诉我们一段生活。

2 其实拍这种伦理片是有一点风险的,因为一不小心就容易拍得催眠。但是这部电影的剧本写得很用心,整体下来叙事性非常不错。我给五分的原因是没有那么多的旁枝末节拖累剧情,能够让我觉得每一分钟都是主线。

3 道德问题这种真的是无解的,它不像复仇片或者是无脑恋爱片,可以从一开始就看到接来下每个人的固定路线。这种伦理剧里几乎每个人内心都是矛盾体,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电影里面每个人的表现很真实。所以我偶尔会看看这种类型的电影调剂一下,如果你也是,我推荐这部。

4 我不是特别喜欢主人公这个性格,太老实了。估计很多人都受不了他的性格,一看就觉得烦。估计很多人想看他是怎么爆发的,不过不会。导演的风格导致他不会这么做。但是这才是真实的,有多少人会随时爆发呢。所以这才是我觉得这部电影值得推荐的地方。但是他有坚定的女友做后盾,这点让人羡慕。口吃的儿子应该也是这部电影里面的亮点。

 4 ) 道德的死结

拉辛从狱中保释回家,女友拿出自己捡到的包告诉他可以用金币换钱还一部分债。但金价贬值和债主的还清要求让他决定寻找失主另辟蹊径。她发表了告示留了监狱电话,也没有意外的找到了失主且出了名。监狱用他来宣传,媒体大肆报道,基金会为他颁奖筹款找工作。新工作的员工要他自证换金币是真的,但拉辛却找不到失主作证,无奈选择了撒谎让女友假扮,但却被一条短信毁了。拉辛再次找到债主,却被监控拍到和女友一起,彻底成了撒谎的人,要回到监狱。二人决心继续求助基金会换取名声,监狱尝试将拉辛语言障碍的儿子推出来换取同情,但拉辛不同意,他还是回到了监狱。

伊朗电影总是用镜头去抓住自身的一些现实问题去呈现,法哈蒂尤其擅长去展示一些关于平民的伦理问题。这一部也同样的向观众提出了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拉辛难道是不该还金币做个好人吗?他到底是哪一步做错了呢?诚然拉辛绝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好人,更有甚者如债主所言“我毕生做守法好公民还花钱替他还债,如今我想把他欠我三年的钱要回来,还成了我错了,他倒是得了奖状?”我看到这部分的瞬间作为旁观者甚至无法给出一个答案。改过自新值得一个奖励,但这个奖励是否对从未犯错的人是个惩罚呢?

道德的标准本就在每个人心中,而人与人之间成长教育环境等所带来的巨大差异使道德的标准变动范围极大。拉辛还了硬币,但因有前科和无法证明最终还是被定性为大骗子,这样的引导下我如何相信他以后还会成为一个好人?而如果对于本该做的事过度表扬,甚至加入了媒体和机构去渲染,是真的会让社会变好,还是寒了更多人的心?后半段的各方辩论简直精彩,大家都各怀鬼胎的遮掩和争论就知道,在利益面前,好像并没有绝对的好人,但大家却又要求做了一件好事的人是个完美的榜样,既可笑又可悲。

该片在我心里敲了一个巨大的警钟,余韵绵长,也始终找不到答案。

 5 ) 善意经过官僚和流言的敲打将变得一无是处

人的善良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在复杂的人性中,善良往往是瞬间的一道光,若不是机缘巧合抓住了它,它就会像精灵一样,闪烁着五颜六色的星光,一闪即逝,剩下的是五颜六色合并成的灰色。

主流媒体对善良的报道,占尽话语权的优势,仿佛巨型的铺天盖地的彩色海报,但如果将彩色海报撕开,背后将是冷峻的灰色的墙壁,这道墙壁是立体多面的,是它们多面角力撑起了海报,也是它们多面角力它们扭曲撕裂了海报,它们异常的坚韧,似乎牢不可破、难以撼动。

自媒体和流言常常另辟蹊径,用放大镜寻找破绽,加入1%的事实依据,加入99%的推理妄言,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后,开始无休止的追问,你也是一个平凡人,你凭什么比我们高尚,你一定有所图谋,然而恶意的猜测往往不幸被支离破碎的伪证所佐证,当善良想证明自己,往往位卑言轻,耗费了大量精力,却效果甚微,善良却被折腾得精疲力竭、心灰意冷。

官僚是善良的又一道桎梏,善良居然需要证明,纷繁复杂的程序,折腾得老百姓疲惫不堪,这样荒诞的行径,在官僚看来,居然还是职责所在、义正辞严、理所当然、不容置疑,善良被逼得心里发毛、变得愤怒,想用的砸门声表示抗议,却在官僚面前,为表敬意,不得不重新轻手轻脚的合上心门,变得一声不吭,不再挣扎,因为越挣扎受伤的越是自己。

唯一可以欣慰的是童心,只有童心义无反顾,无条件的相信善良,被伊斯兰披巾遮盖着的真相支持着善良。

 6 ) 《一个英雄》:法哈蒂的现实主义力作

《一个英雄》是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的新作,本片在2021年入围第74届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最终获得评审团大奖。法哈蒂是如今伊朗电影的中坚力量,凭借《一次别离》和《推销员》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成为当下又一位冉冉升起的电影大师。而他的新作《一个英雄》,依旧保持着一贯的水准,再次剖析伊朗社会,以现实主义的方式关照着当下。

01 “英雄”的无奈

女友法尔洪德在公交车站捡到一个装有17枚金币的包,这件事在女友看来,正是真主帮助他们二人走出困境所伸出的援手,而拉希姆却认为这是对他的考验。于是,拉希姆决定寻找失主,他在公交车站台处到处张贴传单,而失物招领启示上面留下的号码是监狱的联系方式。

不久之后,监狱电话里传来的是自称是失主的女人,她一切的描述让拉希姆确定失主就是她。于是在拉希姆的指示下,失主来到姐姐家取走了金币。拉希姆在失主与姐姐的交谈中得知,这个女人靠编制地毯为生,因为丈夫和儿子平时大手大脚挥霍无度,出于无奈只能将钱藏起来,惶恐不安的女人打算把这些金币存入银行,而就在前往银行的公交车上却将装有金币的包遗失了。

巴赫拉姆一开始就质疑了拉希姆的所言所行,他婚姻失败,撒谎成性,在她看来拉希姆不可能捡到金币后又物归原主,最明显的就是他留下的电话竟然是监狱的号码而不是他姐姐的号码,很明显巴赫拉姆已经看出拉希姆这样做就是为了大肆宣扬自己的善举。

因为拉希姆所做的好事,让他又额外获得了几天的假期,拉希姆很快成为了利他主义的典范,成为了公众英雄。专门帮助囚犯的慈善机构也介入其中,除了给拉希姆颁发奖状外,还给他介绍了一份类似公务员的工作。在慈善宴会上,一众好心人给拉希姆筹款,眼看筹集到的善款可以帮助拉希姆出狱。然而拉希姆这一系列的行为却遭到了人力委员会的职员质疑,拉希姆被要求与失主共同前来核对并签署承诺书。但是那个女人已经联系不到,拉希姆迫切需要这份工作,有了工作他就能出狱。

而现实往往不尽人意,繁琐的入职手续让拉希姆不得不继续踏上寻找失主的旅程,通过来电查询,失主留下的号码竟是出租车司机的,可疑的失主,临时取消的新闻采访,使得无计可施的拉希姆决定让女友假扮失主,因此上演了为了圆一个谎言而编造出数个谎言的经典桥段。就在这时候,职员收到了一则消息,显示在拉希姆捡到金币的前一周对债权人说有一笔金额可以偿还给他。眼看假戏败露之后,拉希姆愤怒地冲进巴赫拉姆的店铺对他进行殴打,无奈这一举动被巴赫拉姆的女儿拍下,并上传到社交平台上,其不受控制的传播使得这一事件愈发难以收场。

02

困境中的普通人

法哈蒂的电影真实而迷人,他将镜头聚焦在被迫陷入困境的普通人身上,这些人物并非善恶分明,而是极度复杂,始终处于一种在道德的天枰之间徘徊的游离状态。对角色进行善恶判断也不是法哈蒂关注的重点,他旨在表现处于复杂状况中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法哈蒂关于众生的描写,银行里那些人在得知拉希姆是个正在服刑的罪犯时,投来异样的目光,而随着拾金不昧的标签降临到他头上时,众人又将拉希姆视为浪子回头的英雄人物,之前避而不见的亲戚在拉希姆成为媒体口中的英雄时也愿意登门拜访,法尔洪德的哥哥原本因为拉希姆还在服刑,离异且带着孩子,自然不同意这门婚事,但当法尔洪德把报纸上的事迹给他看时,哥哥立马变脸下楼与之交谈。女友和哥哥生活在一起,自己的婚姻大事也需要哥哥拍板认可,这里也表现出法哈蒂一贯的对伊朗父权制的批判

当监狱官员得知拉希姆的善举后,迅速联系了媒体,兜售了大众都非常感兴趣的故事:拾金不昧的嫌犯。监狱当局想利用拉希姆的行为来改善公众对监狱的看法(此前一个囚犯自杀给监狱带来污名)。而慈善机构则利用拉希姆作为利他主义的例子来宣传他们的工作,以便吸引更多爱心人士的捐款和信任。

在法哈蒂所有电影中,儿童的视角都非常重要,他们目睹成年人的所有行为,被迫在复杂的成人世界中快速成长,甚至连他口吃的儿子也被卷入其中。监狱长在打架视频流传后,希望儿子出面接受采访,以博得同情。

03 解构英雄

法哈蒂一砖一瓦地精心建构起一个关乎英雄的叙事,然后又系统地将其解构。这部电影中出现的每个角色几乎都经历了观众对其道德上的评判转变,人物在善举与谎言之间徘徊。法哈蒂的角色如同洋葱一般,层层拨开,看似不近人情的巴赫拉姆,最初为了帮拉希姆还债,变卖了妻子的所有首饰,把女儿的嫁妆都拿去抵押还债,反而拉希姆成为了英雄,自己却显得强词夺理。拾金不昧是每个公民因尽的义务,为什么换做是一个服刑的人就会被奉为英雄。

拉希姆贷款与人合作做生意,结果被合伙人欺骗,为拉希姆担保的巴赫拉姆需要为他偿还高利贷,于是巴赫拉姆不得已将拉希姆送入监狱。在慈善机构的谈话中,巴赫拉姆从所谓的“反派人物”中突然获得了观众的一丝同情,毕竟是他当初借钱给拉希姆的,欠债还钱也是天经地义之事。

此外,法哈蒂的角色设计也十分巧妙,拉希姆是因为民事纠纷而非刑事案件入狱,这在很大程度上让观众报以同情,让观众觉得拉希姆是一个不幸之人。拉希姆这个人物是复杂的,他既善良又处心积虑,在得知金币的价格无法偿还巴赫拉姆的欠款,并且巴赫拉姆不愿意撤销申诉之后,他考量再三决定物归原主,这是所谓的英雄行为吗?或者说他是否已经意识到公众投向他的爱戴和善意的价值远大于17枚金币的价格呢?他的这一举动是出于好心归还了金币,还是更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

04 现实主义的关照

法哈蒂在《一个英雄》中引入对社交媒体的讨论,实际上导演本人并没有开通社交账户,却颇有见地地对社交网络的传播趋势进行了准确的分析和讽刺,在快节奏的互联网生活中,似乎实现了安迪·沃霍尔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名言:“未来,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诚然,在互联网中,任何人都可以瞬间成为名人,成为一个可以营造出来的名人和英雄。

法哈蒂这样一个由17枚金币引发的引人入胜的民间道德故事,非常植根于伊朗文化,也极具普世价值。法哈蒂以此质疑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是否真的存在,探讨英雄主义的复杂性,并反思“英雄”这个词背后的涵义。可见,英雄主义的背后是复杂的人性,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所谓的英雄,有的只是水深火热中的无奈之人。

作者|Gertrud

编辑|阿do

扫码关注

迷影交流

投稿/合作|shiqiaojie11@yeah.net

 短评

阿斯哈·法哈蒂的故事俨然已经有了自己的个人标签,也搞不懂这是他的桎梏还是他愿意一以贯之发扬光大的特色;一个英雄在我看来就是讽刺,在我看来只是一个垃圾。在法哈蒂为了经营他的道德困境,需要塑造影片中所呈现的男主角的模样,然而这及其片面,因为只要呈现更全面的男主之后,这个故事就难以成立,这是法哈蒂的诡计,但是这会让观众难以接受这个故事。男主为何离婚?男主负债的具体原因?他的女友为何愿意这样对待男主?哪怕就是法哈蒂呈现的男主,其实也及其矛盾,一下子是个道德洁癖,一下子却出口成谎。一切为了故事能够顺利进行,其实磕磕碰碰,令人厌烦。

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被无奈粉饰的高尚,被无端揣测的善意,依然是法哈蒂式的道德困境,循序渐进的几番波澜将观众拉进源源不断的漩涡。ps:怀念设拉子的风景,好想再去次伊朗。

13分钟前
  • Captain_C
  • 推荐

3.5;剧本是典型的法哈蒂式层层缠绕,承认过于drama之余,也不得不佩服他写故事的能力,将一个涟漪引发另一个涟漪的动荡编织得密密实实,观众能很直接地感受到设计文本的刻意与用心——但这也正是他独有的个人风格吧,且将此矛盾冲突的风格渗透到群体人物的架构中,还是适切的。一个并不完美的小人物如何踏进由私心、公权机关、民众、媒体共筑的光环,最终在谎言的幻景中崩塌,唯一能保住的唯有面对口吃儿子的羞愧——道德再次发生作用,他也将再次踏进新一轮的道德困境。

1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细枝末节的片段里依然能感受到法哈蒂讲故事的张力,人物无意被迫陷入道德困境。但整体下来还是冗长到几度令人昏睡过去。

20分钟前
  • 十二辰子
  • 还行

剧本实在是太精彩了!一个不算谎言的谎言,慢慢的累积,不断用越来越大的谎言取掩盖,直到无法挽回。一个英雄,被不断地裹挟,失去了一切,回到了狱墙之中。无法将错误拉回是多么无力地一件事,果然还是应该足够真诚,因为它无坚不摧。

22分钟前
  • 倚风帘
  • 推荐

比较普通了。

23分钟前
  • 心生
  • 还行

典型的法哈蒂式故事,被环境绑架的老实人甚至没办法证明自己的“善行”,故事中营造的惨和虚伪突出了整个社会情绪,对留言的偏信体现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以及热衷于批评他人道德的现状,同时也是对自媒体的一次批判,小人物没办法决定自己要成为什么,一个英雄、一个工具或一个坏人

27分钟前
  • 理易封
  • 推荐

这不就是很标准的法哈蒂电影嘛,他的电影 纪实的题材,线性的叙事,悬念的氛围肯定是要有的,然后第三者的闯入也是要有的,人物肯定是要说谎的,而且还要为了圆谎编造出另一个谎言。最后人物肯定是要面临两难的道德困境啦,然后在主角依旧处在困境之中,而你看得正起劲的时候电影戛然而止,完美嘿嘿。

31分钟前
  • 花茶
  • 还行

肯定是法哈蒂最好的作品之一。剧作完整无缺、环环紧扣,坍塌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是一出社会剧、道德剧,也是关于伊朗官僚机构、社会信任、信仰分化的全方位展示。于法哈蒂而言,审判者不再是法官、体制甚至真主,而变成了大众。后真相不仅是对观者的考验,也是对经验者的考验,如何在不完美并被无限放大、扭曲的人生中,抵达一种真正的道德,法哈蒂有他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36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tag:伊朗,2021,戛纳。2021戛纳评审团大奖。虽然法哈蒂真心不懂社交媒体(推荐法哈蒂看看《不要抬头》……),不过剧本还是挺扎实的,写得最好的两个点,一是众人“慷他人之慨”式的逼债权人撤诉,二是父子那段致敬《偷自行车的人》。不过剧作上问题也很明显,跟《一次别离》比还是差点意思(不过这次最大的一个进步是,终于没再隐瞒关键信息了)。法哈蒂写得最好的还是中产故事。给评审团大奖就略有点过誉了。

4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不是法哈蒂第一梯队的电影,更像是《推销员》《过往》这个档次的伦理片,主角依然是道德困境中无法自拔的伊朗人。题材不够新但娓娓道来的叙事以及起承转合都十分精准,演员调度也厉害,这片里小男孩又是个大杀器。法哈蒂的《伊朗道德困境百科全书》感觉又因此片多了一卷。

4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脚踏剧本祥云,现实主义一路开挂的法哈蒂不光瞄准身处民法刑法不分、政教合一的伊朗社会底层小人物的道德困境,还把子弹扫向监狱(法制)、电视(传媒)、慈善基金会(公共事业)。这盘野心大棋直冲冲地把粉饰为天堂的伊朗国家行政机器死板教条、明哲保身的弊端射击得千疮百孔。你以为那是展现英雄的尊严,其实只是被贩卖怜悯的道具。洞悉一切的孩童结巴口吃,寓意内心明知所有的民众迫于体制只能难以启齿。

47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法哈蒂的道德困境这次不太灵,起码企图失主能够给予一定报酬的初衷就不太有说服力,而且对法哈蒂来说,当道德困境脱离了宗教就很难做出深度了

48分钟前
  • Mr. Lei
  • 较差

3.5。典型法哈蒂式道德困境,刚看完本来觉得剧本还是很扎实的,但是一想到自己前半个小时几乎完全睡过去直到电视采访那段才清醒,却又好像没有影响对故事整体的理解,这就有问题了

52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2.5 很常规甚至完全套路化的法哈蒂式叙事,几乎是对《一次别离》的一次复制(甚至最后一个固定长镜头的调度设计逻辑都一模一样),流畅的手持调度保证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投入程度(所以是“好看的”),但却又能意识到强烈设计感(工具角色和顺拐情节,回看《一次别离》几乎每个主要角色都是有层次的,到了这一部除了男主全是纸片人),失去了“道德困境”应有的现实重量。当然更重要的是,当一个创作者开始为了电影节和市场而创作时,就真的很难respect了。

5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Too much drama for me. 到了后面,才意识到最开始的才是最单纯的影像,而我们已经无从想起,意识模糊了。多处新媒介的介入。在法哈蒂这里,真相的表达是一种口吃。说点题外话,法哈蒂真的是最可以拍大陆题材的人。

1小时前
  • 吃查3000
  • 还行

当有些品质已经丢失很久的时候,我们看谁都像傻子。

1小时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为市场的作品,设计感太强了,人物面临道德危机可以,但前提是需要观众的共鸣,这部电影只让我看到一个贪便宜懦弱的性格。

1小时前
  • Christian
  • 较差

#cannes第二场# 法哈蒂熟悉的题材,室内+家庭+社会批判+罗生门事件。要表达的线太多反而失去了重点,给人一种非常混乱的感觉。 ps中间儿子哭的时候,枕头上出现金棕榈标志,这渴望赤裸裸…

1小时前
  • Ducournau
  • 还行

稳定发挥的法哈蒂。没有好人坏人,只有陷入道德困境的平凡人。从小小的拾金不昧事件扩散出层层涟漪的戏剧性。接地气的剧本让人感叹:我们每天发生那么多社会新闻,国产编剧却永远只会写鱼子酱法拉利...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