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

喜剧片大陆2021

主演:贾玲,张小斐,沈腾,陈赫,刘佳,丁嘉丽,王琳,杜源,何翯,何欢,韩云云,包文婧,葛珊珊,史策,黄小猫,许君聪,卜钰,刘宏禄,魏翔,孙集斌,张泰维,郭宇鹏,朱天福,王宇,冯巩,乔杉,王小利,宋晓峰,董若溪,曹贺军,赵婷婷,姬晴,郭祥鹏,李一峰,潘斌龙

导演:贾玲

 剧照

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2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3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4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5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6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3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4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5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6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7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8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9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9 08:48

详细剧情

  2001年的某一天,刚刚考上大学的贾晓玲(贾玲 饰)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起大落。一心想要成为母亲骄傲的她却因母亲突遭严重意外,而悲痛万分。在贾晓玲情绪崩溃的状态下,竟意外的回到了1981年,并与年轻的母亲李焕英(张小斐 饰)相遇,二人形影不离,宛如闺蜜。与此同时,也结识了一群天真善良的好朋友。晓玲以为来到了这片“广阔天地”,她可以凭借自己超前的思维,让母亲“大有作为”,但结果却让晓玲感到意外......

 长篇影评

 1 ) 不喜欢《你好,李焕英》之自我检讨

春节档硝烟尚未弥漫之前,《你好,李焕英》是我最期待的电影,超过《唐探3》。

这份期待源自于同名小品,我太喜欢那个作品了,不时重温也该有五六回。

于情于理,《你好,李焕英》成了我首看的春节档电影,在大年初一早上。

十分遗憾,我不喜欢这部电影,这是其一。

其二,怀着该死的早鸟优越感,在看完电影的第一时间,我在朋友圈点评到:“春节档排雷之《你好,李焕英》,它既不能让人笑,也不能让哭”

结果没料想到,下午某瓣评分出炉,8.1分。

是的,脸蛋有些许灼热,没想到牛年第一记打脸来的那么快。

但仍怀有一丝不服和倔强,猜测可能是水军,或者《王牌》综艺粉先行灌溉的结果,先让子弹飞一会。

没飞多久,评分迅速升至8.3,并坚挺至今。

要说网络真假难辨,使人迷惑,那么身边熟悉朋友褒奖推荐的多了,这时我才愿意承认,原来大家是真的喜欢这部电影

大家喜欢是事实,我不喜欢也是事实,不因大家喜欢而喜欢。

这不值得骄傲,之所以要兜兜转转来强调“我不喜欢”,是要提前堵塞杠精之嘴。

第一,我不是要故事正话反说,为黑而黑来蹭热点,更不是要来彰显所谓与众不同的品位。

第二,我也不是《唐探3》派来的黑子,毕竟昨天我刚“黑”完《唐探3》,细数了陈思诚的傲慢与偏见。

一道美食。

A说好好吃啊,B说太难吃了吧,无疑B很令人讨厌。

我不想做B,所以我本来是打算放弃写《你好,李焕英》的了,直到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

叫“旺仔小歌”的网友她说:“真的很奇怪”。

奇怪,是很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

细思极恐的是,作为一枚影评人,如果我的鉴赏审美跟大众不在一个条线上的话,它意味着我从来没有写出跟大众有真正共鸣的内容来,这很要命。

于是,我便开始思考这个“很奇怪”的问题,what‘s the problem with me?

是道德沦丧?还是人性扭曲?

还好,两个都不是。

对于认为《你好,李焕英》既不好笑,也不好哭的观众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出在,我们没有看进去。

电影都是假的,但在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它能够让我们暂时信以为真,跟随角色同喜同悲,这就是电影的神奇之处。

所以很关键的前提条件出现了,那就是“暂时信以为真”。

要不怎么说电影是一场造梦活动,它需要的是故事自洽(剧本)、角色演绎(选角)、环境塑造(服化道)、氛围塑造(配音+特效)等天衣无缝的配合。

但遗憾的是,我们一直没能成功进入贾玲编织的梦里,始终游离在大屏幕之外。

就跟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一样,我们游离在大屏幕之外的人,眼中看到的,也是电影的种种问题。

也许,你们会觉得这是鸡蛋里挑骨头,但是就是吧。

第一选角上。

要最大化保留原型的真实性,所以不找年轻演员来饰演相关角色,如果这点还算情有可原的话,那么电影中贾晓玲的定妆照跟平日综艺节目上的贾玲一样,短发,胖妞(19岁的贾玲可瘦得很),在妆容上也没有做年轻化处理。

那我很难相信贾玲是在饰演一个高中生,她还是贾玲自己,82年生的贾玲,所以你说贾玲拍这部电影真有多大诚意的话,我是不信的。

沈腾饰演厂长的儿子同理,我们看到的还是一个演员沈腾,他正在扮演一个化工厂厂长的儿子。

好演员是有重塑性的,他能让人忘记他本人,暂时相信他就是电影中的那个人物,这就是选角导演存在的必要。

但贾玲和沈腾演员本人盖过电影中的人物角色,这是我们无法陷入电影世界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细节上。

电影是连贯的一场梦,它不能让观众察觉到不真实,不合理的地方,俗称“跳戏”。

为什么穿过走廊贾玲就会从天上掉下来?为什么李焕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为什么掉下来还砸中了一个人,两个人都可以毛发无伤?

这么一个大活人从天上掉下来,张江等整个化工厂的人不需要对这个来历不明,从天而降的女人保持好奇和警惕吗?贾玲对她的突然出现不需要一个合理解释吗?

另外,贾玲和李焕英对她们穿越后的既定事实,接受的未免太快和太容易,具体可以参照对比《夏洛特烦恼》里面的夏洛穿越,它需要经过一个不信、混沌、再到接受的过程。

还有冷特三兄弟的倒戈,剧情推动太顺利等,都存在许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

如果是事后推敲发现倒还好,毕竟电影已经看完了,但这些问题是那么显而易见,无法不让人频频跳戏,这是我们无法陷入电影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电影的核心是故事。

喜剧效果也好,催泪效果也好,这都是基于故事之上自然而然催生出来的生理反应。

但在上述的描述中,由于不相信人物,太多细节经不起推敲,让我们始终无法陷入电影世界里面去,所以我们对整个故事是不相信的。

相信,是所有效果的基础,不相信,看什么都是在尬演。

沈腾被扒拉裤子出糗了,不好笑,硬演。

沈腾吃坏肚子憋不住了,不好笑,硬演。

贾玲跟妈妈喝酒聊聊心里话,不好哭,强行煽情。

贾玲发现妈妈的秘密,眼泪飞奔,不好哭,强行煽情。

这就是根本问题所在。

由于不相信,我们跟电影《你好,李焕英》没有产生任何化学反应。

自然我们的观感,就是既不好笑,也不好哭咯。

对于喜欢《你好,李焕英》的人来说。

毫无疑问,你们肯定陷进电影故事里面去了,同喜同悲。

我羡慕你们,你们心底的设防比较低,轻易地让电影进入你们的世界,你们也轻易把自己交付给电影世界,完完全全被电影带着走,也不细究想一些有的没的,你们更容易情绪同频和获得满足。

所以我羡慕你们,至少比我们,更容易值回票价吧。

更多春节档影评,陆续更新中...

《唐探3》:陈思诚的傲慢与偏见 2021春节档避雷指南之《新神榜:哪吒重生》

 2 ) 观众看不到的,是诚意背后的一声叹息(剧透警告)

小丑的悲伤,只有面具才懂。

《你好,李焕英》选择在大年初一上映,不仅仅是从商业价值角度考虑,另一方面也是贾玲对自己喜剧生涯的自我审视,以及对亲情的重新思考。

当我们在评价一部电影“是否具有作者性”的时候,我们通常是指代影片是否承袭了导演本人的一贯拍摄,调度风格和手法,却常常忽略了,来自于导演自身的生命经历,情感体认的影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作者性。《李焕英》在大年初一这个节点上映,排片已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是本片口碑一路走高,其背后的原因当然有很多。

第一,亲情题材,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喜剧形式,符合大多数观众在这个节日点上的情感诉求。光有亲情远远不够,把亲情拍得不痛不痒的影片大有人在,就比方说前一阵上映的抗癌“神片”,成功收获了开年第一波尴尬。《李焕英》是真事改编,其原作同名小品大家肯定也不陌生,把小品与电影做对比,可以发现编剧,导演几处用心的改动。开头,贾玲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从来没有让妈妈高兴过”的孩子,在妈妈临终的时候陪在病床前。但是现实其实更加残酷,贾玲考入中戏相声专业,却有一天猝不及防接到了母亲的死讯,最终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眼。另外,本片最大的亮点就在,年轻的李焕英给贾晓玲缝裤子,贾晓玲猛然发现,原来母亲也穿越回到了1981年,变成了年轻的李焕英,这一桥段在现场赚足了眼泪。此处可见编剧的精到之处。

合作久了的演员会生成一种奇妙的和谐

第二,本片的独特就在于它虽然粗糙,但是真诚。人之大悲在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很显然,贾玲在年轻时已经体验过这一痛苦,《李焕英》是一部标准的商业作品,但是它也是贾玲挖出心中最隐秘的痛处给观众看。“喜剧都有一个悲剧的内核”,这个喜剧所以真实,所以能让人会心一笑,还是归功于它背后切实的情感所支撑。用票买电视,排球比赛,介绍相亲,文艺汇演,每一段单独拿出来都会是一个优秀的小品,让观众笑很简单,但是,让观众笑过之后思考很难。一个从小总是惹祸,成绩又不好的女孩只想要做几件让妈妈高兴的事,这个愿望朴实到几乎没有几个编剧会想到。有人说穿越那一段让人很跳戏,太假。我倒觉得,场景,特效再怎么精致都只是假象,人物情感再怎么朴实那也叫真实。

时代气息,时代符号

第三,有人说作者矫情,一部给贾玲母亲立传的片子怎么能有这么高票房。但是,作为智力正常的观众,我们再怎么沉迷于电影情节也明白电影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充满了铜臭味的,电影本身也是资本的运作,影院里的一把把泪水,打湿的纸巾背后,是一叠叠白花花的钞票。从这一点上看,可能本片也不值得什么褒扬了,但是,到头来,观众还不是兴致冲冲地捏着电影票挤进影院,在现在的特殊环境下,与其说是资本需要我们,不如说是我们更需要一份经过精心打磨的精神产品。贾玲也过过几块钱的盒饭分三顿吃完,住着几平米地下室的日子,她非常懂得她作为一名喜剧演员,所能提供给大家的,是怎样一份文艺作品,我们需要一个地方洗净积攒了一年的泪水,然后在镜子前重新认识一下自己的母亲,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贾玲,喜剧界多么奇特的存在

第四,贾玲已经有了较为成熟而且固定的演员班底,至于制作团队,制作体系,尚无从得知。但是如果能够借此机会,打造一个较为稳定的班底,未来极有可能与开心麻花比肩而立。从剧作上,经过《夏洛特烦恼》一片,开心麻花达到了制作水准的高峰,但是也不可避免地显出疲软之态,《西虹市首富》就是实例,但是《李焕英》让观众看到了喜剧的另一种可能。它可以说是《夏洛特烦恼》的另一面,从“爱情诉求”,变为“亲情诉求”,夏洛所做的一切是为了逃避马冬梅,贾晓玲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母亲拥有更好的未来。从这个人物动机上看,主角又多了一个“自我牺牲”的行动线,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黑白区分现实和过去,这种手法已经不罕见

《李焕英》放在影院里,可能只是几滴泪水,放在一个人的肩上,却可能是生命无法承受的重量。希望每一片创作的真心都不会被辜负,希望每一份真诚都得到应有的回馈,也希望每一个观众,都能听到银幕背后创作者的那一声长久的叹息。

 3 ) 二刷归来,说几个自己体味到的小细节

1.医院里认亲时包玉梅风风火火闯进来,李焕英的眼神和刚见到张江时是一样的;

2.包玉梅提到电视的时候,李焕英和晓玲眼里同时闪过疑惑,被包玉梅半推半就去赶巴士的时候眼神里还明显带着懵懂跟回忆;

3.抢电视机排队的时候,开始李焕英是退让的(这也是现实时空里为什么会被王琴抢到全厂第一台电视机的原因),但是看到女儿在旁边加油打气,稍一迟疑果断切换成“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模式,以“48岁的灵魂”过了一把“人不轻狂枉少年”的瘾;

4.全厂围着电视准备看球赛前,晓玲抢了车间主任的发言,焕英看着女儿眼里满满都是宠溺——这一点在后面的闪回里其实也有表现,但是一刷的时候很容易错过正叙时的这个细节——张小斐当时的那个眼神真的很传神;

5.玉梅和焕英前后两次出马邀其他队员出山失败后吃西瓜闲聊的那场戏,陈赫演的冷特带着他的小弟第一次出现,由此激发了焕英争强好胜的性格决定参赛,但说到怎么解决队员各自家庭问题的时候眼神飘向远方,心不在焉的说了句“玲儿能解决”之后就丢下包玉梅和晓玲匆匆离开,私以为这段留白是整部电影编剧最出彩的地方:李焕英应该是第一次在自己弥留之际的梦里见到了当年还未结婚领证的爱人——贾文田——这样就很好解释了为何整部戏她所有的视角不论在正叙或是后半段煽情闪回过程中都在关注自己的女儿,这里却能果断抛下女儿和闺蜜独自离开,因为她见到了她人生中除了女儿以外另一个至关重要的人——她的丈夫;然后在这之后,她肯定不止一次的和贾文田私下悄悄约过会,这也符合领证之后晓玲在第一次见到自己父亲时候他叙述的“俩人车间隔得远不常见又瞒着大伙”的情况;

6.冷特应该是弥留之际的焕英在自己的梦里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一方面他是女儿精神世界的象征,借由冷特之口说出了很多晓玲的心声;一方面他又是母亲想要留给女儿陪她走完今后人生之旅的另一半的寄托,以至于在撮合沈光林和母亲的过程中,李焕英对晓玲的所作所为完全不感冒,反而每次都先反问她和冷特的进展情况,文艺汇演结束后的把酒谈心过程中,晓玲直言和冷特没可能,她也能迅速释怀并宽慰女儿:会有更好的在等着她;

7.看电影的过程中,沈光林患得患失全程注意力都在李焕英身上,而焕英却是真的津津有味在重温和回味当年的老电影《庐山恋》,哪怕自己一个人坐着也看的十分投入,尤其是到了男女主角吻戏的时候,全场哗然,她却微笑中透露着十分淡定,这里也属于是暗示之一;

8.文艺汇演现场座无虚席,唯独李焕英是被晓玲硬拉着去的,这段应该是第二次编剧留白,焕英原本的计划应该是趁着大家都去看文艺汇演的时候偷偷去和贾文田约会,结果因为女儿一句:演出节目由她出谋划策,对女儿的宠溺盖过了对约会的渴望,这也符合48岁母亲的灵魂的正常反应;

9.闪回的开始,李焕英灵魂出窍走入了电视机里,其实是以《盗梦空间》里的方式作为造梦者制造了一个梦境,晓玲在哭累了睡梦里进入了弥留之际母亲的梦境,甚至在梦里再次做梦梦到和母亲遭遇车祸的瞬间惊醒过来,可以看成是梦中梦,被撞醒来也符合“kick或死亡后回到现实/上层梦境”的原理,切换成李焕英视角在她完成了梦境里想要实现的愿望,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也行将耗尽,梦境坍缩,晓玲回到现实;

10.二刷完回家路上,车里正好随到Eason的《好久不见》,每一句歌词感觉完美契合,希望网络有资源以后有心人能做一个《好久不见》的bgm混剪,感谢;

我来到 你的城市

走过你来时的路

想象着 没我的日子

你是怎样的孤独

拿着你 给的照片

熟悉的那一条街

只是没了你的画面

我们回不到那天

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

在街角的咖啡店

我会带着笑脸 挥手寒暄

和你 坐着聊聊天

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

看看你最近改变

不再去说从前 只是寒暄

对你说一句

只是说一句

好久不见

 4 ) 《你好,李焕英》:假如李焕英选择了沈光林

请鼓励我们的母亲“自私”一点

《你好,李焕英》(下文简称《李焕英》》是贾玲纪念亡母的作品。2001年,19岁的贾玲到北京求学,却收到母亲因为意外的车祸去世的噩耗。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成了贾玲内心中永远的痛。尤其是这些年来,贾玲成为全国老百姓喜爱的喜剧演员,事业上取得很大的成就,贾玲的这种愧疚感就越深——她渴盼与母亲分享这一切,母亲却永远不在了。

《你好,李焕英》海报

2016年,贾玲曾在某综艺节目中自编自导自演小品《你好,李焕英》,用来寄托她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与爱。这个小品看哭了无数观众。当贾玲要将小品搬上大银幕的消息传来后,观众期待的同时不免有些担忧。毕竟小品与喜剧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此前一些喜剧演员跨界当导演,效果也不是太乐观。

但贾玲扛住了。《李焕英》成为这个春节档口碑最好的作品,豆瓣评分超过8分;它也成为春节档最好哭的作品,很多观众笑着进去,笑着看完前半段,中后程就开始止不住流泪。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令母亲李焕英(刘佳 饰)生命垂危。病房中的女儿贾晓玲(贾玲 饰)悲痛至极,从2001年穿越到了1981年。

贾晓玲(贾玲 饰)

1981年,贾晓玲还未出生,她的母亲李焕英(张小斐 饰)还是一位青春少女。联想到自己的不争气,为了让母亲李焕英“开心”,贾晓玲痛定思痛、决定扭转母亲的命运,帮她换个老公、换个女儿、换个活法。

李焕英(张小斐 饰)

作为新人导演,贾玲的执导技巧还是比较稚嫩,《李焕英》也带有小品电影/段子电影的一些特点。但技术上的稚嫩观众也能忍受,这是因为电影笑料足,包袱也不算陈旧,喜剧节奏把控得当,每个喜剧演员的角色与表演都恰如其分、很是讨喜。

厂长的儿子沈光林(沈腾 饰)

贾晓玲穿越设定的亲情电影不少,《李焕英》成为其中极特别的一部,因为它在穿越设定上做出了创新——原来,不仅仅是贾晓玲穿越了,李焕英也穿越了。

观众是从这里开始泪奔的。贾晓玲费尽心思想帮李焕英改变命运,想让李焕英更开心;但李焕英因为有了贾晓玲就开心了,她从未后悔过她的人生选择,无论贾晓玲去哪儿,李焕英都以贾晓玲也许察觉不到的形式陪伴着贾晓玲。贾晓玲是李焕英永恒的“我宝”。

贾晓玲与年轻时的母亲

电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无私、豁达、开明、包容的母亲。我们都会被这样的母亲形象击中。我们原本以为贾晓玲愿意为了李焕英牺牲自己,她已经很爱很爱她妈妈了;但我们一开始不知道的是,妈妈永远爱你比你爱她的多了太多太多。

《李焕英》胜在真。贾玲对李焕英的感情是真,李焕英伟大的母爱是真,贾玲和张小斐的表演是真。这种掏出真心的创作,才可能打动观众的真心。

作为一名观众,我在电影院流下泪水,我也完全理解贾玲对母亲的感情,理解贾玲创作的初衷。但作为一位母亲的儿子,我其实并不喜欢电影里的价值观,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不希望伟大的母亲,只能是李焕英这样的。

观众可以扪心自问的是:假若李焕英选择了沈光林,我们还会被她打动吗?我们还会认为她是伟大的母亲吗?

《李焕英》的价值观其实是非常保守和传统的,也是非常主流的。伟大的母亲,就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孩子牺牲自我;哪怕有一次重来的机会,她们对人生曾有过多种不满,但为了孩子,她们还是愿意选择重复原来的人生。

《李焕英》结束时的字幕写道,“在我的印象里,我的妈妈一直是一个中年妇女,我常常忘记了,她也曾经是个小姑娘。”这指向的是,很多女性在成为母亲后,常常忘却了自己,而我们也习惯了母亲的这种忘我,一再歌颂这种忘我,以至于一个母亲不把母亲的身份放在第一位,她就不配伟大似的。

事情不该是这样的。每一个女性成为母亲后,她仍然可以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她仍然可以最爱自己,这一切都不影响一个母亲履行她的义务,不影响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

电影通过造梦的形式,让李焕英有更多选择。李焕英也可以当个“小姑娘”,而不只是“中年妇女”的妈妈。

李焕英也可以有这样的“美”,可惜这个造型并未出现在电影中

但反转之后我们发现,李焕英在成为母亲后,她就只是母亲了。电影的文本,恰恰只给了李焕英一种选择——成为贾晓玲的母亲。电影的情感爆发力也来自于此。

它在无形中,强化的是我们对母亲的刻板印象,给母亲这个身份施加了某种道德压力。同时,也给子女施加了道德压力——是否为了爱我们父母,就必须无条件听从他们?

我知道读者会提出异议:人家贾玲的母亲就是这样的,这世界上有很多母亲就是这样的。

事实上,笔者的母亲也是这样的。但正是因为我爱我的母亲,我常常会希望我的母亲更“自私”一点,希望她对自己的关注更多一点。她的人生不必只为老公孩子而转,她的人生可以有更多丰富的选择和可能。我不是因为她的“无私”才爱她,正如我不会因为她爱自己更多而不爱她——没有谁规定母亲只能“无私”。

但我劝不动我的母亲。因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男权社会里,她脑子里的“女德”思想根深蒂固,她认为她应该为夫家付出一切。所以,如果也能够像电影中的贾晓玲那样,穿越到母亲年轻时,我很想改变母亲成长里的男权环境,我想让母亲更“自私”一点,让她更多爱自己一点。

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在电影院大哭,但回到家还是跟她妈妈因为琐事大吵一顿。这是不少观众的遭遇:他们爱自己的妈妈,妈妈也爱他们,但二者的关系非常紧张。不是天底下的母亲都像李焕英那样开明,很多母亲无私地爱着孩子,但在孩子成年后,也不自知地对孩子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掌控欲。

所以鼓励母亲“自私”一点,让她们有自己的生活,也是为很多生活在父母控制欲下的孩子解套。

《李焕英》是贾玲真诚的表达,是一部好的商业电影,也是一部价值观很保守的电影。我期待这样的结局:贾晓玲发现李焕英也穿越回去了,并且李焕英选择了沈光林——或者不是贾晓玲父亲的其他人,或者李焕英选择不婚,李焕英活出属于李焕英自己的人生。李焕英不必通过她依然选择成为贾晓玲的母亲,来证明母爱的伟大。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5 ) 如果我妈生的不是我,是不是会过得更幸福?

《你好,李焕英》:如果我妈生的不是我,是不是会过得更幸福?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假如有一个按钮,按下它之后,你就会从此消失,而你的母亲会过上富裕的生活,还会有一个高学历、高收入的女儿,你会按下它吗?

这就是《李焕英》中提出的问题。

《李焕英》豆瓣开分8.1分,目前已经涨到8.3分了。

说实话,《李焕英》8.3分的评分是有一点虚高的。

它的确有很多缺点,比如它像一个小品,比如有些笑点还是处理得不够好,再比如有些角色不够立体,像是工具人。

但它扎实的剧本,以及创作者的一片真诚足以弥补这些缺点,让它成为今年春节档最好的一部。

除此之外,最后的一个大反转也是加分项,让整部电影上升了好几个档次。

电影开始是贾晓玲前20年的经历的回顾,贾晓玲这20年是碌碌无为,而王琴阿姨的女儿沈婷婷却在美国学导演,月薪八万,所以贾晓玲最大的愿望就是为母亲李焕英争一口气。

然而这一天还没到来,李焕英就遭遇车祸去世了。

与此同时,贾晓玲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1981年,也就是她出生的前一年,见到了年轻时的李焕英。

随后,贾晓玲遇到了冷特。

冷特和贾晓玲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从没让母亲省心过一次,从没做过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所以他说:如果我妈生的不是我,一定会过得比现在幸福吧。

电影的第一幕像是《夏洛特烦恼》或者《回到未来》,是喜剧片。

从这个时候剧情就朝着《蝴蝶效应》发展了,表面上仍然是喜剧片,但内核是很丧的。

看过《蝴蝶效应》的都知道,男主角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个错误,所以他穿越到了自己还是胎儿的时候,然后用脐带勒死了自己。

《李焕英》也差不多。

贾晓玲一直不知道老天爷让她穿越的意义是什么,正是因为遇到冷特,她终于明白,她穿越的意义就是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为什么王琴混得那么好,因为当年她嫁给了厂长的儿子沈光林。

所以贾晓玲决定撮合李焕英和沈光林,一旦他们结婚了,李焕英以后就会成为一个富婆,还会有一个像沈婷婷一样的女儿。

但这么做的代价是,贾晓玲自己就会消失。

因为贾晓玲的父亲是贾文田,既然李焕英没有和贾文田结婚,那么贾晓玲也会不复存在。

贾晓玲自认为从未为母亲争过一口气,所以她决定牺牲自己,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贾晓玲撮合李焕英和沈光林这段有很多笑点,但如果你能透过这些笑点看到它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它是很扎心的。

因为它体现了贾晓玲的自卑和丧,她觉得自己活着什么用都没有,她凭借自己无法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她才想出这个办法来帮助母亲改变命运。

像沈婷婷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像贾晓玲这样的普通人。

所以贾晓玲撮合李焕英和沈光林的决定让无数网友都感慨万千。

以至于看了《李焕英》后,很多网友都说:如果母亲生的不是我,她是不是会过得更幸福。

所以这就回到了本文开头的问题:

假如有一个按钮,按下它之后,你就会从此消失,但你的母亲会过上富裕的生活,还会有一个高学历、高收入的女儿,你会按下它吗?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按钮,我很有可能会按下它。

但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并不是如果你妈生的不是你,她就会过得更幸福。

而是,你的母亲觉得有你这样的儿女,就已经很幸福了。

当这个按钮真正出现后,贾晓玲也想按下它,但她却发现按不动,仿佛按钮的另一端有一股阻力阻止她按下按钮,后来她才发现,这股阻力正是来自李焕英。

这一切并没有按照贾晓玲的计划进行,李焕英并没有和沈光林在一起,而是和相爱了三年的贾文田领了证。

贾晓玲不理解为什么母亲不和厂长的儿子在一起,而是选择了一个烧锅炉的工人。

这时,她才意外发现,不仅仅是她穿越到了1981年,李焕英也穿越到了1981年。

贾晓玲知道,假如李焕英嫁给沈光林,以后会过得很好,至少物质上更好,这就是她撮合李焕英和沈光林的原因。

其实李焕英也知道这点,但她还是选择了贾文田,因为她真正爱的是贾文田。

更重要的是,假如她嫁给了沈光林,贾晓玲就不复存在了。

就算将来她会享尽荣华富贵,就算将来她会有一个月薪八万的女儿,那个人也不是贾晓玲了。

李焕英的选择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假如老天爷给我们的母亲第二次机会,她们可以嫁给富二代,不过代价是她们会失去我们,她们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电影一开头就说王琴很爱炫耀,炫耀自己多么有钱,炫耀女儿多么有能力。

再加上这又是穿越片,本以为这是讲述贾晓玲利用“超前思维”帮助母亲发家致富的故事,结局是李焕英成了富婆,贾晓玲也成了有为青年。

但事实是相反的,最后李焕英还是选择了贾文田,还是生下了贾晓玲,最后还是遭遇车祸去世……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唯一的改变是当年厂里第一个买电视机的人从王琴变为了李焕英。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电影并不是想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可以穿越,我们就可以改变命运,就可以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电影想表达的是,其实我们已经很幸福了,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

贾晓玲也是在这时才明白,老天给她穿越的机会,并不是要她改变什么,而是让她利用这个机会再陪陪母亲。

以前贾晓玲以为和母亲相处的时间还有很多,有的是时间,但当她回过神来,母亲已经离开了。

我们又何尝不是第二个贾晓玲,我们总是忙于工作,总是想先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后再去陪伴母亲,总是觉得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就算现在不陪伴她们,以后还有机会。

但我们错了,母亲根本不需要我们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她们更需要的是我们不要让工作占据所有的时间,而是抽出哪怕一天两天的时间陪伴她们。

还记得贾晓玲和李焕英在饭店的对话吗,贾晓玲说她会看相,她看到李焕英未来的女儿会出国留学,而且收入很高。

而李焕英说,我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其实天下母亲都是如此。

如果我们能功成名就当然更好,但功成名就是可遇不可求的。

如果我们没有功成名就,难道她们就会觉得我们不配做她们的儿女吗?

事实是无论我们贫穷还是富贵,成功还是平凡,她们都会以我们为傲。

因为重要的不是我们做出多大的成就,重要的是“我们”。

你说李焕英羡慕王琴吗,那肯定是羡慕的。

但如果你问她愿不愿意成为王琴,成为沈婷婷的母亲,她肯定就不愿意了,因为沈婷婷再有出息也是“别人家的孩子”,而贾晓玲才是她亲生的。

有人说《李焕英》是女版《夏洛特烦恼》,但两部电影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夏洛特烦恼》中,夏洛利用超前思维成为了歌星,从而发家致富。

不仅仅是《夏洛特烦恼》,大部分穿越片都是如此,主角已经提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就可以改变命运。

而《李焕英》却反其道而行之。

李焕英明明知道嫁给沈光林会过得更好,但她还是选择了走老路。

贾晓玲自认为从来没有为母亲争过一口气,但李焕英不是这么想的,她觉得现在已经很幸福了。

她不需要有一个富二代老公,她也不需要“别人家的孩子”,她觉得有贾文田和贾晓玲就足够了。

或许贾晓玲没有“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但她才是李焕英的亲生女儿,她是不可替代的,正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

贾晓玲和母亲一起生活了二十年,她自以为很了解母亲,但其实她和母亲的三观是有很大区别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穿越,她才终于明白,以前的她根本不懂母亲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看《李焕英》看哭了,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一定要考上清华北大、毕业后进入腾讯阿里才算是为母亲争气。

而她们想的却是,只要我们健康快乐,她们就心满意足了。

 6 ) 贾玲的缺憾与真心

好久没有看到一部电影,想要去写一篇长评了。电影看完后,我发微信给在老家的哥哥,“你带妈去看看这个电影吧。”哥哥问:“贾玲不是演小品的吗,她还拍电影?”我回:“是啊……你就带妈看看,就知道了。”之所以如此坚持,一个缘由是因为母亲很喜欢贾玲。往年在家过年,我都会陪母亲看电视,只要是出现贾玲,她就咯咯咯笑,有时候我并没有觉得有多好笑,她还是笑个不停。我问她原因,她说:“这个女伢儿几喜庆!圆圆脸,胖胖身,笑起来叫人高兴,脾气性格应该也不错。反正她一出来,我就想笑。”

另外一个缘故也跟母亲喜欢的有关。2016年我跟母亲看一档喜剧综艺节目,记得是郭德纲主持,贾玲也参加了。有一期,贾玲参演了一个小品叫《你好,李焕英》。我当时心想李焕英是谁,看节目才知道是贾玲的母亲。这个小品一开始,是年迈的李焕英追着贾玲跑,忽然间传来刺耳的车祸撞击声——李焕英被撞死了。现实中的贾玲妈妈是意外去世的,去世时只有48岁,还没有到老年。而贾玲这个小品,却幻想着年迈的李焕英该是怎么样的,也幻想着年轻时的李焕英追逐爱情是怎么样的……我没想到在一个喜剧舞台上,看到这么一个悲伤的作品。回头看母亲时,她在偷偷地抹眼泪。

我不敢去想失去母亲是怎样的情形。小品里,李焕英喊着贾玲小名,而我母亲喊我吃饭时是这样的,“庆儿哎——”我有时候为了多听几声,没有回应,她会继续喊,“庆儿哎——下来吃饭啦!”我下楼时,她听不到,又喊,“弟儿哎——下来啦——”此时我会突然心里隐隐作痛,这样的喊声我不知道还能听多久。我想录下来,可我知道如果失去了她,我没有勇气去听。一面我在乎跟她相处的每一刻,一面总有一天她会离开我,这些记忆会沉重无比。我想起在贾玲的声音记忆中,一定会有她母亲一声又一声叫她小名的呼唤声。但母亲不在了,这一声声呼唤有多深情,心中就会有多痛。

拍一部关于母亲的电影,对于贾玲来说就是一种弥补缺憾的方式。这部电影从小品生发而来,重回过去,回到母亲李焕英结婚之前的岁月。小品因为条件有限,所以难免仓促,而电影可以做得更为立体丰富,也能更好地让演员表演,影片之所以能打动我,是因为演员们的“真”。 我非常喜欢演员张小斐,她笑起来非常有魅力,对人物情绪的拿捏也相当不错。而贾玲的“真”,不在于表演,而是真实的情感流露。她对着张小斐饰演的李焕英说的那些话,其实是对真实的李焕英所说。这些话李焕英再也听不到了,心里因而永远空了一大块,所以要在电影里填补起来。

看这部电影,可以这样说:前面笑得有多开心,后面哭得就有多惨。这是贾玲的处女作,却并不幼稚。她在剧中精心设计的喜剧包袱和桥段,真的是能逗笑全校。我在看电影时,跟着全场人一起哈哈大笑。而到了后面的翻转,情感冲击力是非常巨大的。贾玲一边往回跑,一边回放着之前种种画面,全场又随之唏嘘不已。能做到笑泪交织、笑中带泪,泪中含笑,是很不容易的。我觉得贾玲是做到了。我那时候在想,要是母亲能坐在我身边一起看这部电影该多好。她一定也会跟我一样又笑又哭的吧。

我记得之前又一次采访,贾玲说自从有了那个小品之后,她觉得可以去直面妈妈离世的事情了,心里松快了很多。我想这次的电影,算是一次了结。虽然人已经永远不在了,遗憾也会永远会有,但心可以不用那么作痛了。毕竟,眼泪都留在了电影里,生活还会继续下去。

 短评

贾玲:我给你们讲个笑话,你们别哭。

7分钟前
  • Augenstern
  • 力荐

贾玲昨晚的喜剧已经尴尬到我了… 这个导演的电影真的更加尴尬… 还是好好当个综艺咖吧!电影就算了…别伤害影迷的眼睛了…

11分钟前
  • 看个电影不容易
  • 很差

贾晓玲从天上掉下来李焕英“我的宝啊”小小瘦瘦的冲过去一下子戳到我了

12分钟前
  • Susie
  • 推荐

跟唐人街探案三的分数相比,很明显观众们评判电影的标准不仅在于你拍的好坏,而更在于你拍的态度是否真诚

13分钟前
  • 停止狡辩
  • 推荐

你以为你已经很爱很爱妈妈了,但妈妈远比你想象中更爱更爱更爱你

14分钟前
  • 想睡觉
  • 推荐

以为穿越是为了改变她的人生轨迹,竟然只是了却自己的遗憾。原来从天而降的大胖妞无论有多重,她都会毫不犹豫接住她的宝儿。裤子无论多破,她都会缝成小狗。今生母女一场,只能化作目送。以为她希望我有出息,原来她只需要我平安。以为她想换个女儿,原来她从没后悔。以为多了解她,原来还是误会了她。

1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有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余光中《今生今世》

20分钟前
  • 昨天作废.
  • 推荐

这扑面而来的复古系笑感啊哈哈哈哈哈,感觉是属于母上大人的时代精彩~~片子笑点暖点可可爱爱,冷不丁就还让人会鼻头一酸。不得不讲啊,old school还是很触动我的。这亲情治愈系的喜剧是妥妥符合春节档可以约上爸妈一起看电影的了,毕竟给爸妈安利贾玲&沈腾真的毫不费力哈哈哈~~然后更重要的是,贾玲镜头下的张小斐,灰常美啊,不单是女儿滤镜,这个女性视角下的女性,让人觉得是这般温暖且充满力量呢

22分钟前
  • 惊蛰小白
  • 推荐

我以为是我在为你圆梦,其实还是你陪着我做了一场好梦。

26分钟前
  • 时亮九段
  • 推荐

笑后有泪,温暖感动却不过分煽情,它正是这个春节最需要的电影。期待贾玲和沈腾这两位喜剧界扛把子的合作已经很久了,这部终于让愿望达成,两位除了保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外,还催出了不一样的化学效应。尤其是沈腾,这次塑造的角色非常另类。最难得的是,本片还塑造了一个独立而自强的母亲形象,也在提醒我们:她是母亲,但她更是自己,身为儿女一定不要忘记这一点,在她们对我们有求必应的同时,我们更要尊重她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而对于今年过年不能回家的我来说,看完后更加想念母亲了,她也是从片中那个时代的国营单位走出来的,想要回家陪她再看一次,她一定会觉得像回到自己的年轻时代,希望还能赶得上!

29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贾玲水平有限,奈何感情无比真挚。虽然结尾让我哭的稀里哗啦,但也没能改变前半段就是个低配版夏洛特烦恼的状况。

31分钟前
  • 韦斯安徒生
  • 还行

贾玲哭的时候很明显没有在演戏,这是最让人伤心的。

32分钟前
  • #Lanius
  • 推荐

把二十多分钟的小品拉长到两个小时,没有好导演和好剧本还是省省吧。

35分钟前
  • 北投少年他
  • 较差

有笑有泪的,不明白陈赫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完全多余

38分钟前
  • 稻草上的小僵尸
  • 推荐

我要强烈批评影片最后刻画母亲买票又退票在大雪天中一个人走回去的镜头,我不接受,母爱不是因为牺牲才伟大,爱与关怀本身就是伟大。

42分钟前
  • 八喜吃多了
  • 推荐

真情动人

43分钟前
  • 李梦
  • 推荐

多一星给最后的反转

47分钟前
  • 岳岳(已出家
  • 推荐

这个底太好了,比起以往穿越片的个人救赎迈的更深了一步。本以为影片会如同以往的俗套一般会终结在「希望孩子健康快乐」上,没想到结尾以针线为引,将「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找到你并且保护你」的母爱穿进了观众的心里,以个人故事为本,动了真情的贾玲担得起导演的称呼。在喜剧元素上,影片也做的十分自然,不刻意不尴尬,更是在演员的选角上玩出了花,乔杉和贾玲的父女堪比去年黄渤和彭昱畅。

48分钟前
  • 花渡
  • 推荐

如果你要陪长辈看电影的话,那就看这部吧。基本上就是贾玲版的《夏洛特烦恼》,完成度很好,笑点和泪点都到位,感觉会是春节档期大众口碑最坚挺的一部电影。一开始你以为这是一个熟悉的穿越设定,最后一反转,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次穿越,而穿越的背后正应了母女情的主题。完了结尾的字幕又补了一刀,原来这是贾玲自己的经历,用这样一部电影去追忆母亲年轻时的样子。穿越回八十年代,从工厂记忆,女排比赛,黑白电视到祖父悖论,都是能引发几代人共鸣的设计,以前都是看贾玲笑,这次是看贾玲哭,很多人却是跟着她笑着哭。

4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这次感受注定是感性压倒理性的,所以就不打分了。贾玲还是适合做小品,她的表演方式、她的叙事能力都更适合能和观众互动的、短小精炼的舞台而不是要被观众一帧一帧检视的电影。更何况她非科班出身,参与电影项目也不多,要执导筒讲故事就更是自曝其短。这是一部非常开心麻花式的片子,如果你喜欢《夏洛特烦恼》那么可以去看看,如果是抱着宁浩电影的期待那就赶紧睡个回笼觉,或者喝杯咖啡把瞌睡醒醒。但说一千道一万,《你好李焕英》只能是贾玲来演、贾玲来导,它是贾玲自己的情感寄托和内心牵挂。哪怕在我觉得很尬的场景里,她对母亲的爱意和思念都饱满到要冲出屏幕来逼我落泪。我也确实掉了眼泪,在大年初一这天。这种情绪不是浓汤宝能兑出来的煽情,哪怕我和她的人生轨迹并不相同,但我也在电影院里体会了一把贾玲的过往青春。

51分钟前
  • 大隐隐于没注销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