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

大陆剧大陆2005

主演:陈宝国,焦晃,归亚蕾,陶虹,杨童舒,林静,沈保平,杜淳,宋晓英,马少骅,张世,苏小明,李乐

导演:胡玫

播放地址

 剧照

汉武大帝 剧照 NO.1汉武大帝 剧照 NO.2汉武大帝 剧照 NO.3汉武大帝 剧照 NO.4汉武大帝 剧照 NO.5汉武大帝 剧照 NO.6汉武大帝 剧照 NO.13汉武大帝 剧照 NO.14汉武大帝 剧照 NO.15汉武大帝 剧照 NO.16汉武大帝 剧照 NO.17汉武大帝 剧照 NO.18汉武大帝 剧照 NO.19汉武大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9 20:48

详细剧情

  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景帝(焦晃 饰)着手解决王国问题,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治国有方的汉景帝沿用了黄老的无为而治,然而刚刚稳定的西汉王朝面对强大的匈奴入侵,不得不忍辱负重,通过和亲来维持边境安全。景帝去世后,年少的汉武帝刘彻在其有心计的母后王氏的精心策划和拉拢众人下被推上皇 位。汉武帝一登基就展现出与以往君王不同的气魄和才智,广开言路,寻觅贤臣,实行改革。在其父文景之治奠定的基础下,汉武帝(陈宝国 饰)不断拓展着西汉的基业,在挫折和困难中展现着不断成长的帝王气魄,并且在皇后卫子夫(林静 饰)之弟卫青(陆剑民 饰)的帮助下对匈奴数十年讨伐赶出中原,一扫以往的民族耻辱。在刘彻的铁腕统治下,西汉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长篇影评

 1 ) 一点吐槽

1,第一集冬至节,窦太后提到高祖留下来的紫金醇,似乎珍贵得要命。而最后,猪猪给去病的似乎就是紫金醇。
2,以前一直没注意,原来这剧是从孝景初即位时开始的,猪爸在位比猪猪短的多,那也还有十几年。春公公。。。那时就在宫里了。。。他还真是。。。命又长,又有本事。两朝皇上都那么信任他。
3,平七国之乱时,就有李广露面,装扮要年轻的多,还是看他年老以后的扮相顺眼的多啊,演员年龄应该是已经比较大了。而开篇第一个有名字的角色居然是阿胡儿,一直都只记得他有胡子的时候了。当年没注意还有这一出。
4,这才是美人心计。比现在某些白痴编剧写的宫斗强多了。

 2 ) 历史归根结底是悲剧和无奈

      我一直觉得一部好的历史剧拍摄出来,倒不在于其中的场景、服装、道具、情境多么符合历史真实或接近考古学家研究的结论。比如到底汉代人是说“诺”还是说OK,汉代宫廷女人的发型是不是像如当年引起很大争议的那样好似瀑布一般。也不再于依靠恢弘阔大、千军万马临阵厮杀的战争场景大做文章,来追求史诗般的画面效果,当然所视听感受上来说这点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一点,尤其是艺术感受性上来说:好的历史影视剧应该能够把属于历史最本质的意蕴拍摄出来,即历史归根结底的悲剧无奈感。当现实成为历史,历史幻灭为尘埃后,一切过往无一不渗透着浓重的悲剧性的宿命感受。欢喜团圆只是历史的侧面和背影,而幻灭离散才是历史残忍到最真实的表征。
     从这一点上来说,《汉武大帝》还是将孝景、孝武两代帝王中的悲剧与无奈拍摄了出来。晁错、郅都、刘荣、陈阿娇、窦婴、包括钩弋夫人,他们的毅然赴死、引刀自裁、绝笔自挂、冷落长门、无辜被杀既是帝国前进的车轮无辜碾压下的无奈生命,也是君王贵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历史的狰狞不仅是展示给我们一大批贤良忠贞被无辜地流放冷落或砍头腰斩,而且是明明知道他们的方正刚毅,而汇聚了各方阴暗狡诈、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势力形成的强大的历史合力把人逼至绝境。明明是好人,恰恰是好人才不能够活下去。卫太子仁爱敦厚却被逼至死、李将军忠君骁勇却成了杀敌的诱饵。历史总是要付出代价的,用好人的生命付出代价,这既是历史的残忍与无奈,也是政治的冷酷与现实。把这些感受传达给观众,就能算得上是成功的历史影视剧。
    死,可以带来悲壮。活,也可以演绎沧桑。某种程度上来说,经年度日的活比痛快的死去更能激发起年华老去,万物归土的悲悼。汉武大帝和卫青霍去病的君臣际遇是一段历史佳话,当皓然白首的卫青踉踉跄跄地爬上石阶去参拜同是苍然白须的陛下时;当惺忪弥留之际的刘彻魂归大漠,脑海中闪现出年轻时的卫青霍去病金戈铁马的身影时,观众感受到的是岁月磨研出的沉重的沧桑感。同样,窦太后死前嘱托给刘彻的那番话,武帝死前的托孤,卫青不停地念叨他骑奴的出身。那些稍经人世、多少体味了尘世的酸苦的人们不难从中看到这些历史身影背后折射出来相似的心路,喟然长叹后从历史的悲剧中获得不可名状的精神力量。
    历史的饱满丰富和莫衷一是在于,很少有人是穷凶极恶,罪无可赦的,他们表面的冷酷与残忍,背后也有着慈爱和温存。城府极深的王太后隐匿了刘荣的遗书,害死了郅都和刘荣,但她小心翼翼为了皇子刘彻,低调做人也能博得我们的同情;我们也可能对窦太后的干政忿忿不平,但她死前的一番话也让观众原谅了她的顽固和冥顽。
    所以知史而明智,而看透了历史深邃处的悲怆则更让人明澈生命的价值。任何生命归结到最后都是悲剧性的,是消逝、是无奈、是感伤,但博大和深沉已注定。这不仅仅是汉武大帝,一个帝王的人生,博大和深沉也属于每一个历史个体。
    看《汉武大帝》是为了配合阅读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太史公曰,写道李广“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每次看到这里都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悲哀。电视中的李广虽是一个较为傲慢的将军,但忠君爱国、骁勇坚毅,无奈时运不济、李广难封,汉武大帝对史记李广之死也有了改写。大将军卫青让他只率五千骑兵作为诱饵陷入匈奴阵中,战死得更加悲壮。
    读史可以学习做人,这一点卫青的为人和做事非常值得思考和学习。
   从技术层面来说,音乐、音效的使用也大大浓化了悲剧感受。韩磊的几首插曲浑厚悲壮、撩人悲绪。《心灵睡过的地方》、《千百年后谁又记得谁》等歌曲,尤其是老年卫青和汉武大帝相见那段,也是极具煽情效果的。

 3 ) 经典是实,神作则非,仍有瑕疵

《汉武大帝》的优点不用我多说了,其剧情风格的气势恢宏、整体上对史实的忠实、几位主演精湛的演技、韩磊大叔饱含深情演唱的《最后的倾诉》和《等待》、场景的壮丽和大气、细节的严谨考究(本剧历史顾问是王子今教授,国内研究秦汉史的权威专家)都值得细细回味。在我看来,最值得称道的应该是胡枚导演的高水平发挥。胡枚导演作为一位女性,可以拍出如此大气磅礴的历史正剧( 《雍正王朝》 也是她的作品),确实相当难得。总体上,《汉武大帝》确实可以算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内地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甚至可以不加这个“之一”),其忠实于历史(片头已经明确点出本剧基本上改编自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的创作态度远胜于号称“历史正剧”却在很多地方把历史改得面目全非的《康熙王朝》、《贞观长歌》和《大秦帝国》系列,而其剧情的紧凑、剧情高潮部分的雄浑大气、情节观赏性之强、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又远远胜过了忠实于史实、细节考究认真细致但剧情观赏性弱的《贞观之治》。

不过有些话还是应该说出来。虽然作为一部经典历史电视剧,《汉武大帝》当之无愧;但是,《汉武大帝》仍然有许许多多瑕疵,就算这些瑕疵都是瑕不掩瑜,《汉武大帝》也达不到有些人吹捧的那种高度,更称不上“神作”。

《汉武大帝》的瑕疵大致概括一下,至少我认为有如下这些:

1、《汉武大帝》个别地方对史实有较大偏离,常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情况。虽然平心而论,《汉武大帝》整体上是尊重史实的,对汉代服饰、汉军和匈奴军装备(剧中匈奴骑兵没有南北朝时期才发明出来的马镫,可见考究是认真的)、汉代宫廷礼仪等考据得都比较严谨,在史实考证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除了对汉武帝刘彻过度美化之外其他角色性格都大体上符合《史记》的记载(如窦漪房的专横跋扈和疼爱子孙,王娡的阴险狡诈,田蚡的小人得志,卫子夫的恭谨贤惠,卫青的谨慎谦退,霍去病的个性张扬、锋芒毕露,汲黯的刚正不阿,刘据的善良文弱);但是《汉武大帝》全剧违背史实甚至篡改历史的地方仍然是存在的。其中移花接木的情况比较多,如“细柳营”的故事发生在汉文帝时期而不是剧中所描述的汉景帝时期,电视剧把匈奴冒顿单于弑父(头曼单于)篡位的故事嫁接到百年之后的伊稚斜单于身上,剧中直接把身份背景相似的赵信和卫律[两人原本都是胡人(匈奴人),都曾经降汉,后来又都叛汉投降匈奴,并且都得到过匈奴单于的重用]合并为赵信一个角色(“苏武牧羊”故事中苏武的对立面原本是卫律,剧中改成赵信)。此外在其他方面瑕疵也不少,如受宫刑后的太史公司马迁居然还有胡子。全剧最违背史实的地方就是将李广将军的结局由《史记》、《汉书》明确记载的因迷路误期被逼自杀改成战死沙场。战死沙场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军人的最高荣誉,如果李广真是战死沙场那么对于他来说也算是死得其所,他儿子李敢又何须迁怒于大将军卫青甚至将其刺成重伤?剧末字幕中说刘彻一生抗击的匈奴人最后西迁到了欧洲,这也是沿用了目前已经基本上被证伪的历史假说,事实上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任何史料可以有力地证明Huns(匈人)和匈奴人之间有关系。

2、《汉武大帝》以汉武帝征伐匈奴为主线,对汉武帝平定瓯越国、闽越国、南越国、开辟西南夷地区(今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云南省全境、贵州省西部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市和安顺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百色市一带)的疆土、灭卫氏朝鲜、入侵大宛国(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二郡的历史或一笔带过、或直接忽略。这一方面美化了汉武帝的形象,没有表现出他凶残暴虐、穷兵黩武的一面以及因为他穷兵黩武给汉朝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丑化了汉武帝,抹煞了他开疆拓土、初步奠定传统中原王朝版图的历史功绩。

3、《汉武大帝》对于汉武帝的形象确实有过多的美化。历史上桑弘羊在汉武帝时期和汉昭帝时期发挥过重大作用(尽管他的财政改革堪称祸国殃民),但全剧中他露面的地方很少。电视剧对汉武帝“均输”、“平准”、盐铁官营、颁布“告缗令”和“算缗令”打击民间资本导致汉朝中产以上人家大量破产、大肆任用酷吏并推行严刑峻法残暴屠杀无辜民众、穷奢极欲挥霍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的暴行、暴政、恶政、恶法几乎没怎么涉及,巧妙地掩盖了一代暴君的滔天大罪。现在秦汉史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是西汉时期“溺婴”问题,而西汉“溺婴”与汉武帝苛捐杂税肆意盘剥劳动人民和由国家垄断盐铁生产有关。汉武帝时期的民生状况可以说是无比凄惨,这一点在剧中只有最后一集汉武帝视察民情时有所体现。要知道中国人是最温和、最具忍耐精神的民族,可是汉武帝时期广大关东民众居然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揭竿而起、为生存而抗争,可见汉武帝及其手下酷吏统治的残暴不仁!据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关东民众被逼无奈之下愤而起义,“而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南阳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齐有徐勃,燕赵之间有坚卢、范生之属。大群至数千人,擅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二千石,为檄告县趣具食;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胜数也。”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价是:“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剧中最荒唐的情节莫过于汉武帝和晚年卫青的一段对话,这段对白中汉武帝居然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一位帝国时代的专制暴君,竟然是这么伟大的人民公仆!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一切拜物教中,最可鄙的莫过于权力拜物教,崇拜权力和崇拜有权力的人是滋生暴君和暴民的土壤,也是我中华民族文化中最顽固的毒瘤!美化暴君、歌颂暴君只能带来暴政和虐杀,绝不可能带来真正的民族复兴!

4、这部电视剧在西域部分拍得十分潦草,给人一种敷衍了事的感觉。众所周知,张骞通西域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汉武帝时期,而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初(相当于中国唐代初期)。可剧中西域(中亚)那边的居民,一个个头戴白帽,看上去是一副穆斯林的装束。这一点考证也太不细致了!另外,在张骞通西域相关剧情中,演员念出的台词对西域很多国家国名的读音都是错的。即使抛开剧里把“大月氏”读作“da yue zhi”(此处有争议,但大多数当代历史学家都倾向于应该读成“da ruo zhi”,张大可、邓瑞全主编《中国历史文选》都是这样注音的)不说,剧中把史学界公认的“大宛”(da yuan)读成“da wan”绝对是误读。看过许慎《说文解字》的人都知道,“宛”字在汉代就读成“yuan”或“juan”音,“wan”音至少是魏晋南北朝时代才出现的。

5、这部电视剧整体上台词写得很好,但也有个别台词过于现代化和口语化。最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晚年汉武帝和宦官苏文谈到钩弋夫人为他生的儿子刘弗陵(后来的汉昭帝)时,自称是“他爸爸”。汉代人自称是孩子的“爸爸”?此处改成“他爹”该多好?另外,陈宝国老师的演技的确十分精湛,他演汉武帝演得几乎可以说出神入化。但不可否认,陈宝国先生的北京口音比较重,用带京味的普通话演汉武帝,总有一种强烈的违和感。

当然,除了第3点以外其他缺憾都不算大问题,总的来说《汉武大帝》仍是一部恢弘大气的经典历史剧,这一点是应该承认的。

 4 ) 你是世上的奇男子——霍去病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臂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王维 是的, 今天我要写的是霍去病。 我不知道在多少篇周记、作文里写过他, 有时候想想我都替我老师心累, 估计都要看恶心了。 刚刚我从邮箱里翻出其中的一篇《祁连冢》, 差点没被自己当年的矫情给酸倒了牙。 不过啊, 我是真的好喜欢这位少年将军啊。 他有多厉害多优秀呢? 我爸语: 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打这一仗, 功成而身逝。 豆瓣鹅语: 自带gps, 大汉朝行走的荷尔蒙, 活体杰克苏。 知乎语: 顶级高富帅。 我: 你是世上的奇男子呀, 你让我闻到了刺骨的香味儿! 十八岁那年, 他以羽林郎的身份出征, 领兵八百,斩敌两千余人, 杀死单于祖父, 俘虏单于相国。 武帝刘彻,赞其勇冠三军, 是为“冠军侯”。 封狼居胥,饮马翰海, 西归大河,列郡祁连。 匈奴人哀唱道,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那一年,他未及弱冠。 黄河受降时, 面对着哗变的数万名匈奴士兵, 他竟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 仅以气势便镇住了四万多匈奴人, 诛杀了哗变士兵。 如此战功,可算赫赫? 十八岁的我还在课堂上打盹儿睡觉呢。 此后, 封狼居胥成为古代武将最高的荣耀与追求。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全能词人辛弃疾, 因仰慕霍去病, 所欲管自己叫做弃疾。 善战者名垂千古, 卫国者百世流芳, 能若霍去病开疆扩土者几人? 他曾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可是后来匈奴灭了, 你什么时候回来成家啊? 可惜可叹, 自古美人如名将, 不许人间见白头。 相传,西汉武帝元狩六年深秋, 长安冠军侯府外沿街两侧, 由生活在陇西、北地五郡的匈奴降俘组成了 整齐列阵的玄甲军, 竟从城中冠军侯府一直列阵直指帝陵东北, 绵延几十里,好不壮观。 而帝陵一侧,是一座形如祁连山的墓冢。 墓前,“马踏匈奴”的守墓石依旧英气逼人, 千年如一日地守着昔日的主人。 渭北高原的秋风, 早已吹干了金铜仙人的清泪。 只有古柏葱郁的枝桠间 掩映着巨大的"祁连山形冢"。 “谥之,并武于广地曰景桓侯”, 史书上寥寥数笔, 便是他的结局了。 记得高二那年去西安, 眼睁睁看着大巴车从茂陵路过, 老师不肯让我下车, 学校游学的计划里没有那里, 对此我一直很遗憾。 之后, 我的一个好朋友去西安的时候, 我拜托她去了茂陵, 去了祁连冢, 她说她替我在霍去病墓前说, 她有一个朋友, 很喜欢你。 是啊, 霍去病, 我很喜欢你, 隔着两千多年的时光洪流。 我真是太惨了点, 十次动情, 九次都是瞎动情。 其实想一想也挺好, 不用看到他英雄迟暮的时候, 一想到他, 永远是那个横刀立马剑指凌云的少年模样。 大一那一年, 有一个专业课老师, 说卫霍是汉武帝男宠。 我气得要死去找他理论。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要怪司马迁。 司马迁推崇李广一系, 为了帮李凌说话而遭受宫刑, 他不喜卫霍二人。 要不有人说呢, 千万不能得罪文人。 佞幸列传里洋洋洒洒痛斥了邓通、李延年等人之后, 轻飘飘地来了句: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你说可气不可气。 我很喜欢他, 喜欢那个两千多年前 缓带轻裘纵马引弓的长安少年郎。 所以写出来, 我希望你们也喜欢他。 《汉武大帝》是部很好看的电视剧, 安利。

这里的霍去病是最符合我想象的霍将军。

 5 ) 武帝一朝,含冤受屈的又何止太史公一人?

最近把《汉武大帝》一次性刷完了,看完后,感慨万千。

关于汉武帝,现在依稀记得小学社会课本里用“雄才大略”来形容他;上了中学,历史课本里把他的“雄才大略”做了详细的阐述——对内方针,一改汉朝建国以来的“无为而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推恩令”,减弱藩国势力;外事方面,北击匈奴、出使西域。不仅开创汉室四百年基业,更为以后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看完《汉武大帝》,关于刘彻的“雄才大略”毋庸置疑。“秦皇汉武”,一直以来是历朝历代所传颂的大有为之君主,开疆拓土、君威远播。不过,中国有句话,“一将终成万古枯”,“一将”就已如此,何况千古之帝王呢? 刘彻开创了前无古人的“汉武盛世”,但是有多少人惨死在这一盛世之下,普通老百姓自不必说,汉武帝时期的穷兵黩武,致使民不聊生;还有他一手造成的千古冤案——巫蛊之祸。

“秦皇汉武”,汉武帝之所以能与秦始皇齐名,除了文治昌盛、武功卓绝之外,暴虐也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始皇暴虐,二世而亡;孝武暴虐,民不聊生。刘彻的暴虐除了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之外,对待近臣更是如此,汉武时期,早上位极人臣、呼风唤雨,晚则身首异处、满门抄斩。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那些为“汉武盛世”铺路的忠臣义士们!

1刘荣(景帝废太子)

确切来说,刘荣之死并非刘彻所为,但“你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你而死”,所以,这笔账归根结底还要算在刘彻头上。 废太子刘荣是汉景帝庶出长子,刘彻的兄长,母为栗姬,后因其母不大度牵连被废,降为临江王。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刘荣又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被传到中尉府受审。酷吏郅都责讯甚严,刘荣恐惧,请求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景帝谢罪,郅都不许。窦太后堂侄魏其侯窦婴派人悄悄送给刘荣刀笔,刘荣向景帝写信谢罪后,在中尉府自杀。 刘荣之死,景帝难逃其咎,归其原因,无非是为时任太子刘彻扫平障碍,毕竟自古以来“废太子”大多难得善终。 2周亚夫(景帝时丞相、太尉)

周亚夫,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 周亚夫和废太子刘荣一样,成了景帝为刘彻铺平道路的绊脚石。平定七国之乱后,周亚夫一则大权在握,二则直言敢谏,经常惹得景帝不高兴。有一次,景帝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不乐意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后来,周亚夫因“地下谋反”事件被问罪入狱,最终不堪受辱,闭食抗议,吐血身亡。 3赵绾、王臧(武帝时期大臣)

之所以把这两位放在一起,原因在于两人同为大儒申培的弟子,也是刘彻“建元新政”的舵手。 赵绾,官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王臧为太子太傅。两人在汉武帝前期受重用,推行新政,大兴儒学、设立太学;革除弊政,包括列侯就国、解除关禁、检举宗室;还有诏贤举荐。但这些举措得罪了皇室宗亲以及诸窦子弟,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毁新政日甚”,他们都集聚到太皇太后窦氏周围告状诋毁。 最后,刘彻迫于压力,将二人革职查办,不久死于狱中! 赵绾王臧两人之死,与刘彻并无多少关系,只是充当了刘彻的替死鬼! 4窦婴(景帝、武帝时期丞相)

窦婴西汉大臣,字王孙,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 窦婴虽为窦氏宗亲,但并非与窦太后沆瀣一气。有一次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入朝,汉景帝以兄弟的身份与他一起宴饮,这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兴正浓时,汉景帝随便地说:“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汉景帝,说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陛下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 刘彻继位后,窦婴官拜丞相,但好景不长,建元新政夭折,窦婴受到牵连,被免除丞相职位。 在之后的宦海生涯中,窦婴与皇舅田蚡互生芥蒂、相互争斗。两人因灌父酒闹之事,更是当着武帝的面,唇枪舌战,但由于窦太后去世、刘彻之母王氏的压力,窦婴入狱。不得已,窦婴拿出景帝给他的“诏书”——“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但查无实据,后被处死,全家满门抄斩。 刘彻借田蚡之手除去窦婴以及窦氏宗亲,不可谓不狠也! 5田蚡(武帝时期丞相、太尉,刘彻舅舅)

田蚡,西汉外戚大臣,武帝时期的太尉和丞相,孝景王皇后的同母异父胞弟。 窦婴死后,田蚡已知自己大期将至。次年春天,田蚡病倒,病中喃喃口呼谢罪,家人请来能视阴阳鬼事之人,得知是魏其侯窦婴和灌夫两鬼守住田蚡,鞭笞索命。群医束手,只能眼睁睁看着田蚡不治。田蚡死后,其子田恬继承侯爵才四年,就因罪被废除了爵位。 至此,田氏一族也退出政治舞台。 6主父偃(武帝时期大臣)

主父偃,汉武帝时大臣。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长安。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 主父偃向汉武帝提议实行“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主父偃任中大夫之后,便将矛头转向刘姓诸王。当时,刘姓诸王骄奢淫逸,越轨乱伦者不在少数,主父偃刚正不阿,瞬息之间灭掉燕齐两国,迫使齐王自杀。 其他诸侯王为了自保,便纷纷起来反对主父偃。以赵王为首,上告主父偃罪状两条:一条是受贿,再一条谋害齐王。但是主父偃只承认受贿,不承认谋害齐王,紧这一条就让主父偃进了监狱。 汉武帝并不想立即杀个主父偃,因为主父偃毕竟是个很有才干的人,而就在这个时候,担任御史大夫的公孙弘出面了,御史大夫位列三公,说如果不杀主父偃,你没有办法向天下人交待。最终,主父偃被诛族。 司马迁在史记中《史记》写到: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 其实,主父偃之死完全是刘彻一手操纵的政治悲剧,刘彻借主父偃之手整治诸王,但又怕过激而生变,所以转手又杀掉主父偃。两方互有损失,而刘彻坐收渔利。 7宁成(著名酷吏)

西汉酷吏。南阳穰人。景帝时,先后任济南都尉、中尉。因贪暴残酷,宗室豪杰人人惴恐。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后畏罪解脱归家,在家乡放高利贷,购陂田千余顷,役使贫民数千家,致产数千金,从骑数十。再起为关都尉,出入关者云:“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 宁城之死与主父偃如出一辙,刘彻先用他们对付皇亲贵族,然后等到民怨沸腾时,再出手除掉他们。 8刘据(武帝太子)

前面几位可以说是刘彻为了中央集权,随手摆弄的棋子。但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之死,完全刘彻晚年荒唐无道的冤案。 卫太子刘据,汉武帝刘彻嫡长子,汉昭帝刘弗陵异母兄。母为卫皇后。 刘据生于元朔元年(前128年)春,于元狩元年(前122年)夏立为皇太子。刘据成年后,汉武帝每每巡游天下,便以国事交付太子刘据。太子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 汉武帝晚年,不断对外用兵,精神上又追求得道成仙,而太子一向体察爱民,与汉武帝思想背道而驰。于是两人渐生间隙。 “巫蛊之祸”更是刘彻晚年、乃至整个汉朝史上最大的冤案。太子刘据被迫起兵,但最终兵败,自己本人也自杀成仁。 虽然刘彻在“巫蛊之祸”发生后,为太子平反正名,并且修建思子宫以寄哀思;又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望而思之,期魂来归。但无论如何,这件事对于汉武帝来说,无疑是他一生的污点。 9卫子夫(武帝第二位皇后)

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大将军卫青之胞姐、骠骑将军霍去病之姨母,汉宣帝刘询之曾祖母。 卫子夫与其弟卫青原本是刘彻姐姐平阳公主的下人,刘彻到访后,一眼就相中了卫子夫,并且把她与卫青一并带入宫中。数年之后,刘彻废掉皇后阿娇,立卫子夫为后。 在立为皇后的三十八年中,卫子夫将汉庭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在这三十八年中,史书记载中的汉宫不复有妒妇娇女,更无因妃嫔相嫉引发的恶劣事件。卫子夫的良好品行不仅获得了汉武帝的全面信任,也在《外戚世家》所记载的四朝十余名后妃中,赢得了太史令司马迁唯一的赞美。卫子夫虽无佐君之功,却有内助之贤。 10钩弋夫人(昭帝刘弗陵之生母)

钩弋夫人赵氏,汉武帝刘彻宠妃,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传说赵氏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汉武帝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于是召见她并将其手展开,展开后掌中握有一玉钩,因此被称为拳夫人,又称钩弋夫人,后被封为婕妤。 巫蛊之乱后,太子刘据被杀,刘彻立幼子刘弗陵为储君。刘彻在临死之前,吸取景帝窦太后、其母王太后和窦氏田氏等外戚专权,便将她处死,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立子杀母”!

纵观武帝一朝,位极人臣且又能得其善终的仅卫青一人而已,这与他自身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卫青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卫青官拜大司马,地位在丞相之上,汉武帝希望群臣见大将军行跪拜之礼,汲黯却依然行揖礼,卫青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尊重汲黯,经常向他请教国家和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很多人。一件小事就足以看出卫青为人随和。 梁启超说,誉满天下者,必谤满天下。后世之人赞颂秦皇汉武的功绩,但换位思考一下,你们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

 6 ) 人格魅力就是这样体现的-- 卫青

这是一篇历史巨著, 这里有帝王光鲜的一面,也有他无奈的,阴暗的一面。
让我震撼的是最后,卫青临死前,为了太子的事去见汉武帝的那一集。当卫青的轿子到了皇宫的时候,那些守卫们,分分鞠躬,呼唤着大将军。。。 那场景真让人潸然泪下。这是对一个军人,一个位高者的个人魅力发自内心的认可和尊敬。及时像卫子夫这样的,看惯权力场的人,看到此时的场景也是无比的震撼。当汉武帝,听说卫青来了,也是对宫人说: 我要着正装去见卫青,这是什么样待遇,什么样的人会让汉武帝这样的天之骄子如此重视? 卫青,到台阶下,拒绝抬轿上去,走不了,就爬。这是他对他的伯乐的尊重。 即使想卫青这样位高权重的人,还是那样的谦卑和自知。
这就是人格魅力。对上,让领导者赏识和器重,对下,受到下面的人拜服。
不得不让人学习和尊重。

 短评

良心大制作,陈宝国的汉武帝是经典!

8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力荐

最近又重温了一遍,经典依旧。场面、布景、格局都很不错,演员实力深厚,尤其主要角色的人物性格刻画的淋漓精致。但是诸多的历史细节错乱,诸如汉景帝问周亚夫丞相事、单于弑父妻母等诸多细节,后期制作明显与史料所述大大缩短,非常粗糙。8.3

12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附加分给霍去病!!!!帅哥啊啊

15分钟前
  • 踢泥
  • 力荐

这部剧的重点是,我很花痴卫青将军~~

19分钟前
  • tarepanda
  • 推荐

非常!喜欢!中年的汉武帝!!虽然汉武帝干了很多错事 可是年轻时的他真的是一个有勇有谋 雄涛大略 善于提拔将才的好皇帝!而且他的人生经历真的告诉我们一个非常好的道理 要懂得功成身退 别搞终身世袭制 会出事

20分钟前
  • Qing
  • 力荐

琅琊榜都9.2 汉武大帝才8.9。

23分钟前
  • MADAO
  • 力荐

想起看了这部后为汉史疯狂的日子。。

27分钟前
  • DiDi
  • 还行

小时候跟着父母一起看的,每天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这部电视剧是否还原了历史,众说纷纭,但肯定的一点,剧组非常用心,演员的表演、服饰、道具,都非常精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种历史剧淡出荧屏,被仙侠宫斗等雷剧取代,这是中国电视剧的悲哀。

29分钟前
  • momo
  • 力荐

配乐太差了!!你丫穿越剧吗????!!

33分钟前
  • nain.L
  • 还行

回头想想,印象最深的居然是陶虹的刘陵,真是不可多得的女性角色。

36分钟前
  • nuts
  • 推荐

看了无数遍,无数遍,无数遍。连片尾曲那么动听,我喜欢那些穿着汉服的女人,好美,好有气势。

40分钟前
  • han
  • 力荐

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祁连

42分钟前
  • 空空空空
  • 力荐

陈宝国演出了汉武帝的霸气

45分钟前
  • 楚小白
  • 力荐

卫青好帅!

49分钟前
  • 小黑屋进行曲
  • 推荐

这部剧怂恿了我去学历史 影响了我人生

51分钟前
  • 风行
  • 力荐

文戏不错。武戏除了最后的漠北决战,其他基本都是一带而过,不过瘾。

53分钟前
  • sosovipp
  • 力荐

杜淳的那段少年还是很经典的~

57分钟前
  • Ace_WL
  • 力荐

超级喜欢的,如果宝国兄慢点出场,年轻版武帝再演多几集就更好了。还有,韩嫣最好再美型点。

1小时前
  • 松鼠小姐
  • 力荐

腐到朝廷台极限!(這話是首播時我留的)時隔五年,俺又繞著圈地萌回來了!握拳!呀巴黎祖國好呀!!!

1小时前
  • 夏雪宜
  • 力荐

能舍得再多花点钱就更好了……

1小时前
  • Ai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