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泰国剧泰国2021

主演:克里特·安努艾德奇康,普提蓬·阿萨拉塔纳功,纳特·奇查理,帕兰达·缇塔瓦西娜,朋抔·潘亚密特,提塔特·苏克因,克里斯蒂安·波斯,吉拉宇·考拜迈

导演:托萨风·利安堂

 剧照

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剧照 NO.1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剧照 NO.2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剧照 NO.3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剧照 NO.4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剧照 NO.5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剧照 NO.6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剧照 NO.13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剧照 NO.14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剧照 NO.15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剧照 NO.16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剧照 NO.17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剧照 NO.18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剧照 NO.19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5 17:26

详细剧情

继续Teh和Oh-aew的故事,他们会发生什么故事?他们对彼此会有什么感觉?

 长篇影评

 1 ) ……

看完第三集之后过于愤怒,短评写不下了,所以来写写剧评。


EP 01:

说实话,第一集有点失望……😞

可能是因为太爱第一部了。第一部是白月光,续作不论拍成什么样,都会觉得它不够好的。

果然不应该带着第一部的滤镜来看第二部吧。

第一部的普吉岛是世外桃源。第二部的曼谷才是现实的都市生活。

既然是生活,就会有矛盾,有争吵,有鸡零狗碎和满地鸡毛。

其实吧,冷静下来想想,如果德欧的故事就终结在第一部末尾的海滩拥抱,也挺好的。就像《Call Me By Your Name》终结在那个意大利小镇的夏天一样(没错我就是在diss《Find Me》……


EP 02:

看完第二集,心碎了。谁来心疼欧儿。

PP把欧儿的楚楚可怜演得太好了。

欧儿看起来柔弱,但其实,他一直比德勇敢。

-

剧情再怎么虐都无所谓,BKPP好好的就可以了!


EP 03:

捏妈,第一季第三集直接封神,第二季第三集是什么sb玩意儿?????导演喂屎还不够,还非要把第一季里的美好全都毁掉吗???为什么要让德穿着月亮T和柴接吻???为什么要用这么多次第一部里碰腿的梗?为什么几乎一整集都在说德和柴???我们对柴真的没有任何兴趣,我们只想看德欧啊……

第二季和第一季真的没有任何关系,众所周知《以爱》只有第一季和番外。

为了BKPP,剧我还是会追完的。打三星是我最后的温柔。

P'Boss,大家都好想你。

-

睡了一觉,稍微冷静了一点。昨晚很气愤,现在是难过大于气愤。

上周末在家又重温起了《以爱1》,依然震惊于它的细腻和美。重温的时候注意到了更多第一遍看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和隐喻,于是更加感动于导演构思的精巧。

随手一拈就是各种意象和隐喻:椰子,扶桑花,红色和蓝色……

还有高级的画面和色调,恰到好处的配乐——我现在都还记得,第一次看第二集结尾的船戏时,字幕组很贴心地翻译了歌词,我当时一边看歌词一边想:卧槽,这就是为这个场景量身定做的歌吧???剧中人物没能说出口的话、没能意识到的心境,都通过歌表现出来了。

中文的运用也很妙,比如一开始德想着欧儿,在本子上写满了“敌人”,而德欧和好之后,本子翻过“敌人”,变成了“亲密”;欧儿想在桌子下碰德的腿,最终还是缩回,继而在本子上写满了“秘密”;还有第三集的名场面,“两个男主角可以吗?”

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我写这么多就是想说,第一部里细腻的情感和精巧的隐喻无处不在,我随口一说就能列出来这么多;为什么在第二部里,所有的精巧感都消失了呢?剧情开始平铺直叙,甚至开始狗血,开始烂俗。BGM也没有第一部里的精巧感了,很多地方都让我觉得很突兀。

德的人设崩得一塌糊涂(看了其他人的影评,发觉欧儿的人设其实也崩了),这真的还是我们在第一部里爱的少年们吗?

最让我不能忍的是,第二部自己烂也就算了,为什么非要拖着第一部,把第一部里的美好也都全部毁掉,这是连一丁点美好的念想都不能留给我们吗……

《以爱1》之于我而言真的是一部非常非常重要的剧。在这之前我是从来不看LGBT作品的,我觉得我接受不了,也没兴趣。但是《以爱1》实在太美了,它让我知道,原来真的有跨越性别的爱,原来我是可以接受同性恋的,原来两个男孩子之间的爱可以这么美。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以爱1》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念都不为过,好的作品就是拥有这样强大的力量。

我太爱《以爱1》了,所以我不希望它的美好被第二部亵渎。

很难受。回想起当初知道《以爱2》定档5.27的时候,心心念念在手机里定了提醒日程,从五月初就开始每天掰着手指盼着5.27到来。现在看来,一个月前的我自己真傻,《以爱2》拍成这个样子真的对不起我的期待。

德欧的故事,就终结在普吉岛的夏天吧。他们永远都没有去曼谷,他们永远都是普吉岛上肆意奔跑的少年。

-

EP 04: 看完第四集,心情居然稍微好一点儿了。心态放平,不把它当做是《以爱》的续集,就当看个狗血爱情故事。只是想到第一部被毁成这个样子,还是免不了心痛惋惜……

一脚踹开渣男的欧儿好样的!👍🏻

德不会永远爱欧儿,但是Billkin会永远爱PP~🥰

-

看完《以爱2》花絮第五集,好甜呀,情感浓度太高了。被德欧狠狠伤到的心,现在被BKPP治愈啦~

是拍完悲伤戏份,导演喊“咔”之后立刻就要拥抱的BKPP呀。

下辈子好想活成PP的样子呐。

-

EP 05:

第五集真是狗血又无聊。上一集欧儿还坚定地一脚踢开渣男,一年后怎么就又突然心软了?

就,情感转折得一点铺垫都没有,为了HE而HE。

只能想到一句歌词来形容这最后一集:“大团圆的烂结局。”

题外话:林PP的演技真的肉眼可见地突飞猛进!👍🏻

 2 ) 不写出来睡不着的续篇:Part Two的剑走偏锋与两败俱伤(含S2E03 PTSD自愈记录)

我终于看完了第三集。也许是我的心理建设做得太到位,也许是情绪已经消化完,也许是我强迫自己站在编剧视角,看下来竟然没有我以为的那么难受。当然,E03之前还抱有的期待也消失殆尽,毕竟剧已过半、无力回天了。

实在太可惜。可惜到不分析为什么可惜我会一直睡不着的地步。所以这也是一篇必须完成的分析。也许论文式长篇大论,但治好了我自己的S2E03 PTSD。准备许久,那么来吧。

先放一个目录,如果太长就拉到自己感兴趣得部分看吧:

(一)上篇回顾:以爱到底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冷酷分析:德的「出轨」剧情攻击性强,但没有OOC

(三)剑走偏锋:观众愤怒、恶心、无法接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差在哪里:与Part One技、艺、人的全面差距

(一)上篇回顾:以爱到底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E02 之后的上篇分析,主要目的是抽出Part One 故事梗概,并且说明从剧作角度而言,Part Two并没有剧情脱线、人物崩塌。这个观点在我被剧透E03 出轨情节之后有过剧烈摇摆,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我还是回归到了之前的结论。

为什么竟然接受了这种情节后文再说,先回顾一下前面的结论,因为也是今天分析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六点:

1. 剧本故事本身的写法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即之前写过的:

首先,故事需要一个人物,人物会有一个欲望,这个欲望与他的身份有关,实现这个欲望他需要解决一些问题,他会做出一些动作、也遇到一些阻碍,然后他会去想办法克服困难,但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他被某些关键事件影响,至于他最后有没有实现他的欲望这个结果可能不那么重要,但他一定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与故事最初的他有不同了,这个不同的部分,也就是故事想要传达给观众或者读者的主题。

2. Part One的故事梗概总结下来就是:

一位高考前夕遇到已经决裂少年好友的高三生如何决定放弃理想大学提前录取资格的故事,故事最大的悬念和看点就是他与那位对未来没有想法的富家独生子好友之间的关系发展及其如何影响对主线,结局就是他虽然没考上理想大学但是得到了成长和爱情。

3. 剧本结构是属于单线叙事,剧情聚焦于核心问题的解决,阻碍主要发生在两人之间,而非环境或他人。除两人关系的变化以外其它的剧情,对于核心问题的解决其实没有太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甚至放弃了出柜这种金手指剧情的原因——本来出柜在多数LGBTQ剧里都是可以化解两人之间任何矛盾的利器。

4. 德的欲望是「成为演员」,欧儿的欲望是「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这一点仍然是贯穿Part One和Part Two没变的,也是剧情发展依托的主线。

5. 两人关系的变化仍然是最大的悬念,Part One的关键在于「德是否能接受自己喜欢上欧儿」,而Part Two的关键在于「爱是否能一直不变」

6. 以爱的内核和主题在两部也是统一的,是成长、是对自我认知的明确、是人生更自由,而德和欧儿,是这个内核发展出来的一体两面:对人生目标一直明确、感情上呆头呆脑的德来说,成长是「本来就是你喜欢谁都行的啊」;对感情一直明确、人生目标虚无缥缈的欧儿来说,成长是「 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幸福就好」。(如果这一点没分析错的话,这个目标Part One已经满分完成,希望Part Two至少能完成六成,PMeen有点良心吧,别虐完欧儿啥也不给他)

详见之前的分析「以爱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Part Two 真的人设崩塌、故事脱线吗?

而故事方面出乎之前分析预料或者我还在等待解释的部分主要是以下两点:

1. 主视角/核心主角问题。Part One是明确的德主视角、获得成长的也是他,而欧儿的成长比较不明显,之前认为Part Two一定是欧儿视角展开、欧儿会是主要事件的推动者,但E03 为止,事件主要还是围绕德在展开的,欧儿单独的成长线铺得都很弱。倒是OST数量目前明显偏向欧儿/PP,在剧外给了欧儿更多的情绪释放。(顺便说一下Hold me tight这首真的太适合PP了,用Billkin的话说就是被PP诠释得非常sexy;而Fake news有种「歌词伤心欲绝、曲子快来跳舞」的跳脱感,不知道是否有其它寓意。)

但如果从获得观众共情的角度而言,欧儿是Part Two的主导还是比较明确的。回想Part One我们大多数时间是陪德一起经历因为欧儿而导致的情绪的跌宕起伏,而这一季,两人关系带来的情绪变化大多是由欧儿带领我们体验的,我们会不自觉代入欧儿的视角

2. 基于上面的第3点和第5点,两季都不会安排「实质第三者」,这里指的是(大写加粗)主动破坏两人感情的第三方。Part One的「虚假第三者」包括丹、柏石甚至是德妈,但两人关系的关键其实只在于德的想法。我现在仍倾向于这种观点,柴也并不是「实质第三者」,但是PTSD了我话先不说那么满。

(二)冷酷分析:德的「出轨」剧情攻击性强,但没有OOC

天啊我竟然要分析这个。先声明一下,情感上我非常抗拒这个剧情,不仅因为非常喜欢 剧本、表演、画面、BGM无一不优秀的Part One,也因为德欧已经成为永远热恋的少年留在我心中,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突如其来的改变。并且与剧有关也无关,我也内心大喊过无数次BKPPSZD,虽然只磕人间真情不磕xql,但这种冲击性的剧情发生在由二人发展而来的角色上,确实令人窒息。

人剧分离、再抽离观众视角之后我在想,这个剧情真的脱离了德的最基本设定了吗?德的「出轨」是必要的吗?

刚刚回顾过,「德」这个人物的「欲望」一直都是「成为演员」,他明确、坚定甚至执拗,而且非常努力。

到什么程度?Part One里他为了「 考入最好的表演系」而「一页一页抄写单词加深记忆」「做了一箱单词卡便于随时抽背」「 吃药比吃饭多」「 成绩已经非常好但为准备高考还是去参加补习」,同时 「 参加各种比赛、准备面试、争取提前录取资格」。连欧儿也说看到他背后下的功夫才知道,他看起来的毫不费力只是因为非常努力。

来到大学,他为了「学习演技」刚入学就「摸到戏剧社去自荐」「即便不能上台也要当场务」「每天排戏」,「不断试镜」又不断失败,身边的同路人一个一个离开但他还是坚持。

与欧儿总是允许也能够给自己多种选择不同,德就是这样一条道走到黑的性格,用百分之百的付出去达到目标,一旦集中过头就会忽视其它的一切,甚至包括之前他所珍视的。

所以当欧儿成为他心中最重要的事的时候,他「花自己复习的时间去帮助欧儿」「把词卡和所有复习资料都给了欧儿」「剪了自己的辅导书给欧儿做成语册」,以至于「放弃已经触手可及的提前录取资格」,可以说他已经给出了他能给的一切、什么也不剩了。

德与欧儿的关系稳定下来之后,他的「Super Objective」(S2E02关键词,即戏剧中角色贯穿始终的「终极需求」或者说是「欲望」)在他心中的位置又逐渐占了上风。与第一季的中文学习不同,学习表演这条路他走得并那么顺利,克服重重阻碍的过程耗费了他太多心力,导致他在不知不觉中无法对欧儿那么在意了。

这也是S2E01-E03的主故事线,不仅体现在剧情中,E02和E03除德欧以外集中的角色也都是德的表演朋友圈中的,甚至每一集使用的关键词都与表演相关——除了E02的「Super Objective」,E01是「Ice Breaking」(破冰),即演员之间消除陌生感的过程,E03是「Memory Recall」(记忆唤起),演员调动自己记忆来相信自己处于角色中场景的方法。

表演学习很难靠自己完成,必须依靠他人,而且练习的方式对一般人而言也具有一定的侵略性,需要一定程度上克服本能。而E03就是集中体现了这种侵略性对于德的影响。

本来是比较抗拒非亲密关系下的肢体接触的,要知道是他教欧儿「两个人手肘或膝盖碰在一起而没有躲开就说明他们互相喜欢」的,也就是他知道这个界限。所以刚开始他无法完成「允许接触练习」。但要「成为演员」,他必须克服。所以以他的性格,他一定会想办法做到。

焦躁之时,柴告诉他「Memory Recall」(记忆唤起)这种方法,从自我出发去找到类似的体验,观察生活、再把生活中的一切感觉都当作表演的养料。甚至包括初ye体验。这点本来德也觉得有点抗拒,但柴德吃饭之时德感受到方法的神奇之处,也给德打开了新的大门。他相信了这个方法,为了达成目标,他也一定要学会。

然后他上头了。这还是与他本身的性格有关。

德走的应该是「体验派」的方法,除了「Memory Recall」还有写角色日记。这个方法要求演员“从自我出发成为角色”,需要演员本人放大自己与角色的交集,哪怕只有一点,再把这一点在表演中下意识表现出来。就拿直男演同性恋举例,他要做的不是把自己伪装成同性恋,而是将自己内心中对于男人的好感挖掘出来,成为角色,用自己同性恋的那一面来示人,才会在表演中不着痕迹。(参考:周申答“表演艺术中的「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分别指的是什么?”

柴希望自己和德做到的也是这样。但德因为急切地想解决无法入戏的问题,投入过度了、没有顾及到其它。他原本就因为柴是他唯一仅剩的同路人、指导者而对柴抱有极大的信赖,又发现生活中两人也有相似之处如都是重口味,在他独自坚持梦想的路上又得到了这位懂得其中艰辛的前辈的鼓励,再经过练习中的放大,这种仰慕就逐渐开始变得跟喜欢更像,他自己也发现了。

相较而言,欧儿目前为止在人格上比德更加成熟,对于感情的坚定与意志与德对于目标的坚定一样,他善于捕捉自己和其他人感情上的变化,处理上也都比较及时果断,会直接表达、当面询问,不会拖着,有对象了就干脆利落拒绝其他可能,而且知道自己的极限、也比较喜欢在舒服的状态下努力,不会把自己逼到某种程度。

而德的性格中不仅完美主义、目标至上,而且一直都有冲动的成分,行动比脑子快,第一季中他亲丹、亲欧儿,都是在对自己心意并不明确的情况下的冲动之举。他也一贯有点幼稚又别扭,会逃避问题不去解决,明明发现与欧儿的沟通变少、欧儿的变化他内心也还没接受、知道自己对柴产生了好感,但他什么也没做,任其发展。德还爱欧儿吗?应该还爱。但他在E03时爱柴学长吗?可能也爱。非常伤人,但是这也确实是他的性格弱点。他也只有在遭遇重大打击的时候,他才知道除了梦想之外,他真正还在乎什么。

所以德亲柴的情节是OOC吗?我觉得不是。这是德过度集中于他当下的目标、试图解决达到目标中途中遇到的阻碍、过度投入导致的,对象是他尚未明确自身感情属于哪一种的前辈、又看到过这位前辈与其他人不因爱而接吻,他冲动的性格、不坚定的感情,也成为催化剂。这确实是德可能做出的无数选择当中的一种。

但这个情节是必要的吗?我也觉得不是。人是复杂的、角色的选择是可能有很多的,而最终选择哪一种行动取决于导演和编剧的取舍。这个情节只是没有OOC,但绝对不是好的选择,不如说很烂吧。因为德亲柴这个剧情的攻击性过强,不仅攻击主角本身、也攻击主角的人物关系,甚至攻击到了观众。接着分析。

(三)剑走偏锋:观众愤怒、恶心、无法接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首先明确一点,以爱的观众绝对不是抱着来看无脑小甜剧的期待来看第二季的,既然主题是Coming of Age,那一定是会面对很多变化和问题。而且Time changes everthing, 荷尔蒙减退之后的感情经过三年之后很难如初,可能有现实原因、可能感情变淡、可能分手决裂,观众都已经做好准备接受变化。

然后第一季也不是纯纯的柏拉图爱情,虽然表现得比较含蓄,但也是有情欲成分在的,甚至可以说是第一季最为出彩的部分。因情而动,也并非是不可接受的。

再然后,剧本角度来说,剧情发展到中点,确实需要一个有烈度的冲突事件产生看点,调动起观众的强烈情绪,如生气、难过,再想办法去安抚、舔舐观众的伤口,最后反转让观众满足结束。

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德的「出轨」情节仍然引起观众暴怒呢?是因为第二季导演忽视对于烈度的掌握,明显想要剑走偏锋,来一次毁灭性攻击之后再绝地求生,让剧的主题得到最大化的表达。也不管多少观众已经被毁灭了,还有没有机会求生。

而他这个剧情让人无法接受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在于功利性过强、观众失去共情。

一是德的行为变得功利。德的性格弱点在第一季就已经非常明显了,那为什么当时虽然大家都骂德「渣」开玩笑说他「真德不行」,却没有真正怪他呢?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真诚的。

德因为说了重话去给欧道歉,他只是想道歉。

做成语册子给他,他只是想帮他。

把名额让给欧儿,只是因为想给他。

哪怕是亲欧儿,也只是很想亲他。

没有其它目的。

而第二季,德隐藏着想要「把体验拿出来用」的目的去跟欧儿睡觉,直觉上无法接受。过程越美好,越感到恶心。

不仅如此,他还在明知自己已经动心的情况下「把体验拿出来用」在柴身上。德确实「不干净」了。

这是剧情对于主角的攻击。

二是导演本身的功利性。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执导、又是编剧出身,第二季导演的自我意识非常强,他追求剧情的烈度、追求自我表达,更在乎是否表达出来他想表达的,角色是他的工具,他只想利用他们而不在乎他们。

说到底成人的世界里有功利性也并非不可,爱情不会一直那么纯粹,但是观众需要被说服这种改变是必要的,才能够继续与主角产生共情、愿意随着他继续经历故事的发展。但导演完全不想说明,那让观众如何去接受,曾经用满满炽热真诚建立起来的感情一下子变得功利了呢?同样的剧情换一种表达方式,比如坦诚告诉欧儿他的目的,比如在亲柴之前强调德对于解决问题的焦躁,可能效果会完全不同。

这毫无疑问是导演对于观众的攻击。

所以这个情节不是必须有、即便要有也可以有更好的叙事方式。现在的设计让观众对于主角失去共情,对任何一个故事而言都可谓是灭顶之灾了。剑走偏锋需要高超技艺,不然就是两败俱伤。

(四)差在哪里:与Part One技、艺、人的全面差距

平心而论,如果脱离第一季,第二季没有那么差。德妈知道德欧在一起给两个孩子护身符、海洋馆的众目睽睽下亲吻、欧儿数到十睁眼发现没有德、德欧吵架之后泼过来的一盆水,就这几场戏让我一直对S2抱有期待。

只是与第一季一对比,还是显出各种差距。怀着第二季为什么不直接换个名字另起炉灶的愤慨,虽然已经花了端午两天的假期写了这么长了,我也就是想把这种差距明明白白摆出来(如果端午多放两天我甚至都想再另开一篇长文分析贴)。

一是技不如人。这里主要指讲好一个故事的技巧。

第二季想用冷冽现实劈开第一季的炙热美好,可以明显感知到这种意图,但是导演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没有掌握好叙事节奏。每一集一个困难,节奏这么统一又来得突然走得急促,又不是打怪升级类剧情每集一个boss打完就完事。第一集欧儿的思乡病好了第二集你倒是交待一句啊?第二集德遭遇打击之后是怎么坚定信心越挫越勇的你也倒是说一句啊?不用台词,镜头语言也行啊,观众不傻能看懂。比如第一季,欧儿决定自己参加高考之后他做了什么?只要给一个几百张词卡都已经从「不会」那一筐到「会」那一筐的镜头就够了,就很明了欧儿绝对是在认真备考了并且效果不错。甚至于还细心呼应了之前总错的词,“伤心”(不知道记错没),他也会了。

而又是另一个问题引发的,就是一集一年这个非常死板的节奏。所以每一个剧情都必须在一个规定的、不变的时间内完成,造成有些剧情的未能完整展开、有些剧情显得多余。前者比如欧儿转专业之后两人的变化以及欧儿为什么突然变成红发,后者比如E03德跟柴的相处刻画过多导致喧宾夺主,其实即便要交代德为什么会亲柴,只要意图明确一两场戏完成足矣。而最为关键的德欧两人关系的变化反而缺少中间步骤的呈现、也缺少大量充实的细节、甚至没有交代清楚动机。

剧情详略和节奏的失控,也导致观众无法适应每当新的一集出来时剧中其实已经过去一年了,这一年里剧中人物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才每集都有OOC的讨论出现。

二是艺不如人。这里主要指对故事的艺术表达。

第一季经得起360各种维度分析和解读的原因是,它确实以不同方式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细节,隐藏在剧情中。你可以从画面、颜色、BGM、道具等一切你想得到的角度切入,然后都会发现它们经过精心设计,都有其意义,也服务于剧情。

比如如何表达喜欢一个人还不明确?PBoss并不直接说,他选择先让角色迷恋上对方身上的气味来传递。但是气味如何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呢?通过触觉。而椰肉看起来、摸起来都很像肌肤,所以欧儿就变成了椰子味儿的。(其实也是PBoss自己喜欢椰子味)

这种「以物叙事」的手法在另一个情节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就是德放弃提前录取资格决定重新复习参加高考、翻开他剪掉的词语书的时候。书已经被剪得全是坑洞无法复原,就像他对欧儿的感情也无法回头了,因为他已经付出了所有;这本书是之前两人补习时用的,也代表了两人共处的时光,也同样一去不回头;而书中美好的词都已经给了欧儿,剩下的所有词都消极而灰暗,跟当时德的心情也呼应起来。不用其它渲染手法,只是这个表达能力,我就已经要跟德一样嚎啕大哭了。

第一季中这种近乎Magic的表达太多了,知道剧情也每一次都会被打动。而这种艺术表达手法在第二季近乎全无。第二季基本上所有剧情都非常直白,也挖掘不出什么东西。

此外,第二季导演对于镜头调动、人物走位、动作设计等表达的运用能力也远远不足。比如抓背这个设计,第一季中既是两人之间的秘密,也是情欲的信号,同时也体现了两人的成长——小时候的抓背长大之后再做,意义就不同了。类似的设计在第二部不仅一个没有,而且除了海洋馆用了海面之下的亲吻,其他第一部已经铺陈好的那么多设计全都没了。好像德与欧儿和观众一起在普吉岛发生的一切、以及观众通过第一季知道的两人之间的秘密,都消失在海里了。第一季沦为第二季背景板,就起到了介绍人设的作用。

三是人不如人。这里是指人对于作品的追求。

与第二季导演不同,PBoss对于剧的抓马程度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而是要求扎实程度。他做第一季的时候的标准是「十年之后再来看也不会后悔」,他对自己作品的定位是「我拍的是电影,只是用电视剧的方式播出来」,他顺便想达到的目的是「希望看过剧之后大家都想去普吉岛玩」,他思考的是「我们要向社会传达什么、剧会引导什么方向、考虑每句话会不会让人想到什么、延伸出什么别的含义、会不会有负面影响」。

他对于如何写出让人高度入戏的剧本是这么说的:「理解人类是最基本的,理解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是什么,能够理解那种状态。即使没有相关经验也可以,我们可以感知,通过采访和探索自身。只是要首先理解人类。」

他对于自己笔下或者镜头里的角色,是有爱的,就是有缺点的德、不完美的欧儿,获得了观众共情和喜爱。他甚至也说过,对于德他的想法是,「如果未来这个孩子长大了,他可能遇到其他男生、也可能喜欢其他女生。没必要被定义,顺其自然。」我很想看看如果是PBoss,会如何讲述德变心的故事。

而第二季导演,我只想用Fake News的一句歌词,「既然不爱又为何要假装告诉我」。你都不爱你的角色,还指望观众会爱他们吗?而且这不是你创造出来的角色,不属于你,不要把他们仅仅当作导演的工具人。

(五)结语

7500字,从天黑写到天亮,又从天亮写到天黑,确实是一篇论文的数字,还是查重率应该都0%的全手打(如果万一真的有在校生拿去交课程论文,起码点个有用再关注下我吧,其它地方使用的话麻烦发个私信问一下,不要学之前人人视频拿了就用还备注错名字)。我都怀疑会不会有人看完。但是我写完了,真开心。至此我自己的E03 PTSD已经痊愈,希望之后的E04和E05不要又给我整懵了让我缓这么久。没时间再写这么长了。

 3 ) 分析下德为什么会出轨以及第二季导演编剧存在的问题

1.在我的认为里德是肉体出轨,精神上是并未出轨的,甚至于是深爱着欧儿的,从未改变过的,至于为什么会在第二季第三集会和柴学长搞在一起只是对现实和理想状态的混乱,改变与成长的挣扎罢了[其实编剧和导演问题更大些,太超脱现实(也是为什么好多人说三观不正的原因)而注重艺术表达了(但其实导演还是编剧对于第一部过于完美的压力和自身能力问题导致了艺术表达上也并没有第一季来的那么的好,细节、剧情各个方面都不够好,要说导演和编剧没看过第一季那是不太现实的,其实本身的矛盾点是没什么问题的德就是需要突破的一个点,但表现方式真的太令人作呕了,以至于刀到了很多人,刀的我一晚上没睡好),再是现实有这种情况就该浸猪笼吧,不守男德……]

2.对德这个人物分析下就知道,他成长在一个很传统保守的家庭,在第一季中就能知道,德是很重视“理想”的,(演员),但为了欧儿放弃了保送心仪学校的名额(在追求理想上最好的路线),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德对欧儿的偏爱,甚至于超越了自己对于理想的追求。

相对于德,欧儿在第一季时那种青涩、阳光、干净的少年气息以及对于德全心全意的爱(但欧儿在爱情中把自己放在了太低的位置了,太心疼欧儿了)成为了蛊惑德的一种香水,使德无法自拔的爱上了那个充满着普吉岛夏天味道的少年。 3.表面上德是一个知道自己所求是什么的人,欧儿是一个对什么都三分钟热度的人,但实际在感情上欧儿才是那个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欧儿从始至终都是为了德,看见德想要当演员便也想要当演员,只为了更靠近一点自己仰慕喜欢的人,后又在清晰了自己对德的心意后便拒绝了一切外来者(剧中体现的包括柏石和大学时的那个追求者),在大学时其实只是几节课的功夫后,便让欧儿产生放弃了演员这个专业转向更感兴趣和天赋的广告专业,但为了怕德接受不了也是拖了一段时间才告诉德的。

相比欧在感情上的细腻,德在感情上需要做出的突破要更多:首先,在这么个传统的家庭中,男孩喜欢女孩已经成了必然了,所以有了第一季中德对于丹与欧儿的矛盾点,德喜欢的是欧儿,对丹只是一种自我理想的追求与传统思想的禁锢罢了,(第一季中丹对于自己理想怎么追求努力的观众都看在眼里),而在第二季中这个导演还是编剧其实是想借第一季类似的矛盾关系制造剧情(但根本驾驭不了剧情走向,导致观众不买账了)。

剧方其实在第二季的第二集就重点描述了德对于改变的接受不能(对于欧儿纹身,欧儿放弃自己理想中的演员专业,对于学姐放弃演员转职成空姐)这些都是德在他认为的成长道路上的疏离与背叛,德目前在成长道路上的位置只允许他爱的是那个充满普吉岛夏天椰子气息的欧儿,是那个与他秘密约会在只有他们两个的沙滩上的欧儿,是那个一脸青涩悄悄试探着把腿靠向自己的欧儿,是那个与他一起翻越祠堂,打破禁忌的欧儿...其实人都会成长都会改变的,谁都不可能保持一成不变,但就是有这么些人不想改变,讨厌改变,德就是这种在成长道路上置停的人。相对于欧儿的成长速度,德仿佛已经要跟不上了,德就仿佛是定格在了普吉岛的那个夏天。

欧儿,将头发染成红色,代表着欧儿有着更坚定的自我信念,他飞快成长着,改变着与德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欧儿以一个更倾向于成年人的思维爱着德(这也是为什么欧儿给人的感觉会有变化的原因,他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在这里吹一下bkpp的演技真的是泰兰德之光啊),使得德再望向欧儿时只能看见那模糊的背影。

4.这个时候柴学长带着他的《梅子酒》过来了,这其实也间接造成了德的混乱,(个人觉得柴学长其实只是想通过这个方法让德更好代入角色,前面有些铺垫,像梅老师与柴学长在楼梯道里的剧情),德在持续的表演练习中迷失了自己,德记不清与欧儿的初次情动,他只记得普吉岛的欧儿模糊的背影,这个时候的德碰到了那么一个有着普吉岛欧儿背影的人(柴学长,因为德投入在《梅子酒》这个真实故事改编剧本中,为了投入,把自己代入进角色)而又是这么个学长带着他做了与普吉岛的欧儿一样的事,带着他单独去只有他们的地方剧院(对照的是普吉岛的沙滩),在戏剧结束时的大腿的贴近(对照的是欧儿与德的贴近),翻过栅栏去寺庙(对照的是德欧遛进祠堂,打破禁忌的情景),随着柴学长告诉德梅子酒的故事,也算是给德一个警醒吧(梅子酒前6个月是一种味道,再过6个月又是另一种味道),再结合第二天的德喝了梅子酒觉得不错(注:这酒是前6个月的,其实也是象征着普吉岛德欧的爱情,其实想想再给现在阶段的德喝再过6个月的梅子酒是不是就会是苦涩刺喉的呢?)再结合德听从柴学长的意见,回到欧儿的公寓前独自潜入泳池中,之后与欧儿发生关系的剧情不仅仅是为了找到梅子酒剧本中初次情动的感觉更是为了追回曾经的普吉岛夏天的美好回忆。

结合第一集欧儿离开舍不得普吉岛前往曼谷,与德对欧儿的宽慰[到低是谁更加离不开普吉岛呢?]欧儿就像是太阳一样永远的热烈,将一切都表达出来,浓烈而自然,不舍就是不舍,我就是要以最炙热的感情表达出来[所以就有了欧儿对于新生活的不适与爆发性的哭泣]但我不会就此桎梏,我会努力向前,纵使欧儿对普吉岛的德欧也有不舍,但他却能迅速成长到接受与适应,因为太阳知道自己该怎么走,欧儿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其实现阶段的德真的是配不上欧儿的,两人相差太远了]对比于欧,德其实更像是月亮看似冷静皎洁却藏有凹陷的内在,德才是那个更舍不得过去,更被禁锢在普吉岛的那一个,他劝慰着欧儿的同时也借助着欧儿的光芒劝慰着自己,一边接受着欧儿,一边又开导不了自己,导致于与欧儿发生关系后自认为找到了当初的那种感觉,[以至于第二天穿着那件代表着德初次情动时月亮字样的衣服,与柴学长(普吉岛欧儿)接吻???这之前剧情其实已经崩坏了,这里这部剧已经是玩完了,我这个气啊……]但却也与欧儿距离更远了。如果德继续局限于此,他终将与欧儿走上两条不同道路而渐行渐远。

月亮需要太阳,德需要欧儿,其实剧组也留下了很多伏笔暗示了结局是好的,其一就是柴学长获奖出国留学这个关键词,剧中提过不止一次,大概率上凭借德现阶段的表演是能够脱颖而出的,柴学长的离去或许就代表着德能挣脱出普吉岛的囚笼追上欧儿的步伐,从青涩的少年恋情走向成熟的成人爱情。

5.其实在第二部中艺术化处理痕迹来的有点太重了[太超脱现实了,该说导演编剧能力不足却野心不小],现实中谁也接受不了这样的出轨吧,但其实抛开现实从艺术表达语言上来说,现阶段的德把柴学长当做了普吉岛分欧通过某些特写镜头可知[pp为什么说是电影脸,因为眼睛和嘴唇,太鲜明了,只要是特写绝对是重点突出啊]欧儿也是通过眼睛和嘴的特别表现出第一季那种性张力[当然不仅仅局限于这两个地方],再给到柴学长脸部的特写镜头时也是侧重于这两个地方,最突出的就是德与柴学长接吻[???写一次气一次]时,特写镜头只给到柴学长的眼睛与嘴巴这里。

和德偷翻过寺庙时躲起来怕被发现时的特写
重点其实是眼睛
EP3接吻时唯二两个特写中的一个
EP3接吻时的另一个特写

6.献给那些被EP3伤到的朋友,看开点,EP4应该就是矛盾高潮了,怕受不了的可以等EP5出来再看,或者直接弃剧洗脑也行[建议弃剧洗脑忘记EP3],毕竟bkppszd,德和欧不代表演员,第二季没有第一季的感觉也正常,第一季是第一季,第二季也仅仅是第二季(可以说是叫着以爱二的名字拍的却不是德和欧的故事),第二季侧重点不一样,但其实相比起第一季前四集的制作确实比较拉跨了(细节、剧情、节奏各个方面比起第一季都差了很多),但总的在配乐,背景,色彩等风格方面还算是精良,在演技上bkpp的演技也有很大的进步。

剧情上无话可说了[(这就是导演编剧对bkpp的不信任导致的如此畸形的剧情了吧,导演不信任bkpp间的化学反应,不信任德欧的爱情)(一个愿意为了你打破禁忌,把自己最美好的词汇赠予你,把所有负面的词汇留给自己的人)会仅仅因为自己内心的困惑与外界的诱惑而出轨伤害你?]可以认为是一部新剧与德无关,与欧无关,与bkpp更无关,千万不要把第一部的期望和第二部联系起来,也不要上升到演员,(第二季的主题立意很深刻,确实是需要探讨德和欧的成长与蜕变,有重拍还是可以借助这个主题立意,请p'boss回来拍吧)

第二季导演和编剧水平不够,驾驭不了,但不妨碍以爱对泰剧的启示作用,让泰腐思考一下,腐剧真的就只是两个男的或两个女的谈恋爱吗?我一直认为好的影视作品或是能带给人力量,或是能带给人反思,通过影视作品跟随着角色的视角,或喜或悲,能在生活中得到些启示,能够提升自己,而不是仅仅被喂了工业糖精,(没说工业糖精不好,偶尔食用下工业糖精能得到短暂的快乐)但好的影视作品的魅力就是不管过了多久,都能够存在于一代人的心里,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支持。

补充: 7.很多人想问编剧和导演怎么想的会拍出这种剧情,这其实就只有编剧和导演自己清楚了。但不难知道的是第二部的拍摄本来就是顶着巨大的压力(5集的剧情却要拍摄过长的时间线,顶着第一季的完美光芒,第二季拍的保守了,就会被批不如第一季好),再加上第二季导演和编剧其实是很有野心的,有想要超越第一季的想法,想要通过炸裂的矛盾关系来烘托主题(想要炫技但考虑不周到,既然是记录片不是纯艺术片,就该考虑下现实问题,平衡好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第一季就凭这一点上就足够甩开第二季几条街了),其实对于第二季导演和编剧我没什么特别想说的,相比于第一季导演,他们真的不懂德和欧,在他们的视角来看柴学长只是一个德成长路上必需跨过的障碍,德永远爱着欧儿。

但对于观众来说,德和欧的爱情就是他们心中爱情的模样,是我们心中的白月光,爱情带给人的成长是相互的啊!虽然德有很多缺点,但这些残缺并不会影响到德对于欧儿的爱,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德与欧渐渐磨平了往日的激情,但却不可能会因为外界干扰而做出对对方不利的事。德可能因为追不上欧儿的脚步而深感迷惑与不解,但月亮反射的是太阳的光,德的困惑与不解最终会是通过欧儿而烟消云散,但在第二季中编剧与导演对欧儿几乎没有这相关的描写,真正能长久的爱情是相互的啊!而不是等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再后悔啊!

再劝一下那些骂编剧导演的,难受伤心睡不着觉的,这部剧确实剧情拉跨了,但换个角度,其实也就没有那么生气了,把第一季的欧儿和第二季的柴学长互换一下再看第二季或许就没有那么生气了吧。其实第二季立意是很深刻的,我也时常觉得很惋惜,很希望能够重拍第二季,但现在只能是通过自己的想象续写德和欧的故事了。

 4 ) 社会的进步,不是以腐,而是以爱,

我感觉以爱2才是生活,不是腐剧,这是一种进步,

一直以来拍腐剧都是因为拍摄而拍摄,为了收视率而腐,但不是因为爱情,

也许我们不懂夫夫之间的爱,当然也因为收视率,所以很多导演都是以腐出发点而拍,

就这3集的以爱,至少我感觉到了进步,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这个时代进步

也许这才是导演的初心----是真正的以爱,而不是腐

他以夫夫之间的生活学业,为切入点,展开的夫夫之间的摩擦,

裂痕,成长....这才是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尊重现实生活中夫夫,

夫夫群体始终是网络,在抖音,在腐剧,在电视剧中,而没有真是的落实到生活中

我们大众的很多观点也许有爱,但更多因为不了解,而夫夫的生活却没有导演去拍,因为资本,因为收视率,因为诸多原因,但是以爱2展开到面前,以生活、以爱情、以理想、层层递进,

这才是尊重现实中夫夫,尊重不同群体表达爱的方式,我不是夫夫,我总是在想,夫夫

在看到导演拍的很多腐剧,会不会亲切的问候导演的十八代,总以腐为卖点,你觉得现实中夫夫不会友好的问候导演吗

夫夫的取向很多是天生的,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希望社会更多的接纳,包容,理解,

甚至是法律的承认保护,而我们现实中的夫夫,对腐剧更多的问候和问号,难道夫夫没有真正的爱吗

夫夫生活天天都是腐吗,以爱2的切入点是夫夫的生活,也许会让生活中的夫夫欣慰一点,现实不能实现的,至少在影视剧中有导演以爱的切入点去展开夫夫之间的生活,在才是现实中的夫夫的生活,在才是人现实中的生活。

 5 ) Ep3震惊但能接受

我无法接受BKPP分手,但这就是现实啊,无论初恋多么刻骨铭心,做过多少承诺,唯一不变的是变啊,这世界,是个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两人兴趣爱好在分岔路口走散,没有精神共鸣的恋人难以长久,就是可惜了PP,从第一季到第二季,受伤的都是更爱的PP。

两人做A那段,明明不是同志的我看得心跳加速,拍摄镜头依然可圈可点。BK想做究竟是因为听学长的话还是因为他想跟PP做而做,那场性爱,PP是真幸福,BK又是为了什么呢。爱更多的PP注定受伤更多。

换一个剧本,两人疯狂撒糖,最后结婚,领养小孩,第三季是婚后生活,反而俗套玛丽苏了。

不管第4第5集是不是happy ending,精神肉体出轨、谎言、分手,都是曾海誓山盟的恋爱们之掺杂的也可能发生的,不是对爱持消极态度,只是客观面对现实生活问题,爱得再深,没有缘分,还是要分开。

仍免不了失落,我要回去五刷第一季了。(哭)

 6 ) 2.0版的德与欧:梦想之下的追逐在生活中试炼(仅讨论前两集,第三集被气得不行)

这篇不会再更,第三集断崖式下跌,已不想跟在这篇后面写,已经单独开了一篇来吐槽:)

//movie.douban.com/review/13604802/

PS:发现多篇影评不能打不同的分数,其实前两集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改不了分数。。。

==================================================================

在进如第一部之前,先来回顾下第一部的故事。以爱1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德与欧的感情,同性之爱的萌发以及这个过程里的种种纠结和最终的正视自我,这是以爱1最为打动人的部分。

而上述这些大背景正是至于高考前,补习是德与欧感情升温的契机,他们当下面临的问题是一致的,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相对单一的——那就是考上目标的学校。而对于这个目标,德与欧已经展露出了不一致的态度。

对于未来,德的目标感更坚定,行动力也非常强,他从没有对于未来的选择有过迟疑,是理想至上的人;而欧则在做演员和继承家族产业学工商管理中有些徘徊,虽然是IG达人,但欧的性格里有着细腻的、且不自信的一面,而不自信和他是网红这点并不冲突。

第一部的最后一幕,成为大学生的德与欧来到了曼谷。就像是游戏关卡的下一篇章预告,在上一关卡里两人双双打败了大BOSS(高考),也结成了partner,要一起开启接下来的闯关。

新的篇章,故事和大BOSS自然不会雷同,场景切换,画风变化,自然会有人“水土不服”。实话实话,在第二部播出之前,我并没有抱着多大的期待,怕期待落空。实际播出后,反而超出一开始的预期,看完目前出的前两集,有好几段细腻的情绪捕捉很戳中我,代入德或者欧,也很能让人共情。新导演因为自身有从外省去到曼谷的经历,捕捉和还原了一些很细小却也很重要的情绪波动。比如第一集欧融入新环境的迟缓,比如第二集里对于自己喜好的重新定义等。

也有一些我自己站在上帝视角,觉得可以拍得更好的地方。比如我觉得妈妈的理解和接纳可以穿插在故事里展现过程,或者以番外篇的形式展现,会让妈妈在第一集录音的那段话更有力量;第二季时间跨度太大也是不少人有微词的地方。时间流逝的展现形式都通过打字幕的形式展现,确实有些单一,衔接上稍显有点生硬。从矛盾展现上,一集一年,我倒是能理解这个安排,很多矛盾也确实是在时间的流逝中积累和爆发的。挑刺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从两集的故事里,我仍旧觉得瑕不掩瑜,是个好故事。

以爱2的重心并不在拍德和欧成为情侣后的甜蜜大学生活,它有更大的企图心。之前看一本讲编剧的书籍《救猫咪》,里面把故事类型归结为了十种。其中一种叫做“变迁仪式”型(rites of passage)——所有关于生活变迁的,都属于这类,以爱2就属于这种。

“变迁仪式”型是关于痛苦和折磨的故事,而通常都因为“生活”这个外部力量而产生。这个类型跟我们所做的选择相关,但攻击我们的“鬼怪”通常是无形的、模糊的、无法轻易处理的,因为我们无法形容它。

第一部的心动、暧昧和感情里令人着迷的推拉,亦或是纠结与痛苦,带来这种情绪的是自己。而第二部的很多困境来自于外力,明明依然喜欢对方,明明对方也没有做错什么,但确还是觉得寂寞、无助和无力呢。

书本里给出了故事的走向:

在优秀的“变迁仪式”故事中,只有经历能够带来解决方案。

在急着下结论说这不是我认识的德和欧之前,在先入为主地带着审判的情绪去评判之前,不如先沉浸在故事里,和德欧一起经历他们的大学生活,看看经历这些后的,成为2.0后的德与欧。

==========================我是进入正题的分割线===============================

先从5.20发布的番外篇开始说起。

在承上启下的番外篇里,高考完的暑假也即将结束。德和欧儿故地重游,想把普吉岛属于二人的秘密花园印在脑里。然而曾经的补习班变成了私宅、无人海滩也熙熙攘攘,一切都在变化,就像是那句签语所言:所爱之物,皆有散时。这让即将启程去曼谷的欧儿不免感伤……

新旧交接的时刻,变化让人神往也让人感伤

第二部就在这个铺垫下开启。

看完第二部第一集,再回来看这个番外,更觉得这个番外的必要性以及感叹Nadao宣传的用心,番外就像是黄昏时刻的界限,普吉岛是阳光普照的热烈与单纯,而曼谷是容纳更多复杂与不确定的深邃。一脉相承却也充满变化,甚至是困境。从第二部第一集的走向来看,第二部的故事就是要解决这些“困境”——有关德与欧自身成长的困境,也更有作为恋人相处的两人要去斩除的荆棘。

====================下面从以下几点来说说看完第一集的感受=======================

1.母亲的认可,人前的爱意表达

第二部还没播之前,在猜想后续剧时,会想妈妈这方面对于两人关系的阻力会不会是德与欧要面临的大难题。然后第一集播出的前15分钟里,这个“难题”就被化解了。而解开这个结的人就是妈妈本人。

这么快速的解决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在于,一开始设想应该会有妈妈发现德欧关系的一个契机,再结合前面两人相处的铺垫,再借由哥哥中间的协助,最后拨云见日。而这里省略了这些过程。(个人意见如果能有个番外篇作为补充可能更能强化妈妈后面说的话的力量)

从小就很在意妈妈肯定和表扬的德,在他和欧儿的关系上居然得到了妈妈的肯定,这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于是也就顺理成章的有了第一集的华点之一,海洋馆那段人前的KISS。

这段非常动容

看到欧儿有些惊讶地说这么多人呢,而德抛下以往的害羞和顾虑,说着那又怎么,这段屏幕前的我不由自主得跟着感动。从第一部看过来,人前的爱意表达,是经历了这么多才得来的。如今的两人已无需在无人的海里,可以像普通情侣一样,在陆地之上,在人群中,牵起所爱之人的手。

基于这个篇幅的取舍,第二部的重心也从第一部聚焦在同性感情的认知上转移到作为恋人的两人相处的问题上。而比起“在一起”要经历的磨难,“在一起后”的生活所要面临的问题也并不会变少,甚至更多

2.【逐梦】的德

有了母亲的祝福,有体贴的欧儿相伴,来到曼谷的德,目标直指一个:做演员。

面对改变,一个是往前看,一个是往回看

这是德从小的梦想, 从在电视上见到永健那刻起,就从未停止过。而德又是努力家,认定的事情就会全力以赴去做,不管是之前学习中文,还是进入大学后第一天就去戏剧社报道。相比于欧儿,对于曼谷,德反而更适应,也更早地融入到了新的环境里。德比欧对于上大学更期待,某种程度上也更有方向感,曼谷代表着更大的舞台,而这舞台充满着未知让他去探究和学习。

这个阶段的德,可能最大的困扰就是陪伴欧的时间少了,对于这个他也是充满内疚的,就像是舞台剧结束,他本以为可以回归常规的生活,这种有倒计时的忙碌他也是以此为目标而努力的,而当后续被告知还要继续为此奔忙时,他也是优先在梦想和欧儿中选择的欧儿。

3.【思乡】的欧

欧儿这边的“困境”对比德更为多些,也让人不经回忆起离开家乡奔赴陌生城市学习的自己。开篇里,欧儿为要离开普吉岛而不安,普吉岛有父母,有熟悉的伙伴,有与他同名的当地小吃,有他从小看到大已经是“知己”的大海。来到曼谷的欧儿并没有那么顺利的融入环境,周围的同学很多都是曼谷本地人,早已有了熟识的伙伴;普吉岛的小伙伴也在忙着融入新环境;也并非没有努力去结实,只是结果并非如人意。

而体贴的欧儿,看到德已经被社团的活动折腾的筋疲力尽,也不愿去把自己的思乡情绪和他说,让他还要再为此分心。虽然很心疼德,不让他再为了陪自己绕远路上学,但回到公寓,看到空空的房子,还是免不了有些心绪翻腾。

欧儿的这段,看得人心有戚戚焉,是我个人觉得第一集的一个小惊喜。可以这么细腻的还原离开家乡,努力融入新环境的这个不令人舒适、甚至是困难的过程,有点没令人想到会去捕捉且还原这个情绪。这里有两个对比:

一个是坐在阳台的欧儿看着曼谷的夜晚,脑内却闪过普吉岛太阳下的海;另一个对比则是本级的另外一个华点,闭眼倒数十秒在睁眼,一次是看到德在和他挥手,另一次睁开眼时已空无一人,随后而来的是Q。同一个动作,却是两种不同的心境,这段不经想到《人来人往》的歌词:

闭上双眼我最挂念谁,眼睛睁开身边竟是谁
PP这段情绪传达得很好

PS:看到第一集不少人讨论的点聚集在欧儿的人设上,觉得欧儿“崩人设”,太过恋爱脑。我不这么认为,思念家乡和寂寞的情绪交织,这种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和心思的细腻不正是第一部欧儿性格的延伸么?

关于做演员的梦想,比起德,欧儿更显得不确定一点,从第一部其实也能看出。看到德如此坚定梦想为此努力,欧为其高兴,也不由地会反问自己,进而迷茫。

而欧儿的寂寞,更是人之常情,谁又不想和所爱之人天天在一起呢?如果不感到寂寞,一切如常,反而不贴合那个年龄段刚步入恋爱的人。而剧里的设定,德这种忙碌状态已经持续了1个月,可不是2、3天,两人都以这1个月为目标在努力着,克制着。终于以为要刑满释放,又被临时宣告还得继续。这种感受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其中的苦涩和失落不可概述,而欧还是好脾气的、体谅的。就这样还要被扣上“恋爱脑”,真·恋爱脑的人都要控诉降低这个词的标准。我们不能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欧儿,他已经做得很好。

疯狂心动的一段

第一集已埋下了矛盾的雷,第一部明朗了关系,第二部则要稳固这段关系。而稳固的路上,还需要经历很多试炼。看完第一集,一开始有些紧张和不确定的心反而安稳了下来,该铺垫的情节和人物出场后,故事节奏也张弛有度了起来,那么下一个试炼又会是什么呢?

==============================我是第二集的分割线=============================

如果说第一集的主旨是讲述对于新环境两人步调的不一致。那第二集就开始就是直指梦想本身,本集讨论的重点有两个。以下从这两个点来说。

1.曾经为之奋斗的梦,长大后还能继续么?

这集的主视角从第一集的欧又切回到了德身上。步入大二的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表演,德完全沉浸其中,支持德一往无前的,除了自身对于表演的爱,他还有两个精神上的寄托在支撑。一个是欧,欧是恋人也是前进路上的伙伴,德的梦想和期盼的将来里,欧都是他一起;而另一个支撑,则是偶像的力量。德的社团朋友里,试镜屡战屡败,但依然不断传递热情和力量给学弟学妹的金学姐,德将其视作偶像。这里我认为,金学姐除了是德的偶像,某种程度上,德也觉得自己和金学姐是一路人。

而这集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摧毁德的精神寄托。

首先是欧儿这边。欧说自己要转系,对于德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浴室那场戏,BK那种震惊、愠怒,但理性又觉得欧没错的情绪,传达的非常好。小时候的德与欧,因为欧演了永健,而产生了隔阂;而这个隔阂又因为高考两人上补习班而解除。德知道欧对于将来有选择有不确定,但还是一直鼓励他,到欧自己考上大学,站在德的视角里,他可能已经觉得欧很坚定了才对。

而金学姐那边,毕业的金学姐选择了做空姐。那个在德眼里非常坚定的、热爱表演的金学姐居然放弃”了表演,在德看来,这是一种“背叛”。

德的两盏指路灯一盏接一盏地暗了,一直往前冲的那条路突然黑了,此刻的德有点不知往哪去。

后面天台那段是本集我最喜欢的地方。看有人在吐槽说天台那段两人发型很丑,也被拍得很丑。是没错,但我反而觉得这种狼狈感很贴合当下的情绪。这里也点题了第二部的名字。

2.如果我不再是原来的我,你还会爱我么?

欧这边,在德可能没有留意的地方里,欧也在经历着自己的成长。前面说到欧并非是一个有自信的人,这里主要指在学业和专业上。第一部里欧爸曾经说过“像你这样的人,怎么能考上传媒。”欧爸出现的次数不多,而这一句也能窥看到欧爸对于欧的教育风格。

不自信的人,如果遭受到别人言语的打压,受到的伤害是更大的。第二集无论是欧上表演课还是去试镜,都能感觉到不轻松的氛围。欧在这个氛围里是紧绷的、不快乐的。试镜那段,被人质疑你可以更男子气概一点么?第一部里已经展露过欧对于性别的认知、对于性向的挣扎。但接纳自己到完全接纳自己不被别人的话干扰,需要时间。被这么说的欧赶到难过,屏幕前的我也跟着难过起来。

这集矛盾的激化在欧和德及德社团的朋友吃饭那场。情绪的铺垫到德的爆发,我都能理解,但站在欧的角度,他又何尝做错了什么。两人的吵架,又让人梦回第一部。情绪上头的德依旧容易口不择言,而欧又是那个打破局面的人。

下一集的预告,比起“如果我不再是原来的我,你还会爱我么?”,似乎又往前迈了一步“我们还能保持当初的爱么”,大概又是下一轮的腥风血雨。


 7 ) 我遗憾你的变化,但是我欣然接受。因为这才是人生

一部剧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这部剧中让人看到的不能只有情爱。我有在这部剧看到我所想看到的挣扎,放弃,坚持。上一部让我觉得它能成为经典的电视剧是陈情令,可惜了真人cp毁了一部剧。这个剧我希望能跳脱出情爱。让以后想起来可以说我在剧中感受到什么,而不是只有bkpp是真的,太狭隘。

第一集我们到了新的城市,这个城市没有熟悉的海边,没有熟悉的朋友,没有甚至和你名字一样熟悉的普吉小吃,但是有我和你。

第二集我们有了不同的目标,在你放弃表演的那一刻我好像被抛弃一样,我曾为你放弃提前录取的名额,客是你觉得你自己并不适合,让我一时之间怀疑了自己,也气你的不坚持。 第三集,当我们背道而驰越走越远的时候,旅途中你遇到的意外,你如何能避免? 如果是我,我应该不会避免,我坦然接受我在与你渐行渐远中被其他事物吸引。 人是会变得,人也永远会被那些看似美好且朦胧的人和事物吸引。 在我爱你的那些年,谁能保证没有对任何其他事物动心? 我们没有败给世俗,没有败给亲情,我们失败在人原来是会变的。 无论开始有多么美好,过程中有多么动心。结果依旧可以那么惨烈。

我喜欢柴这样的人,生动,有趣,善于发现。生活中这样的人本身就是致命吸引。我理解你的不能自控,也遗憾你的不能自控。

第四集我们分开了,我不能自欺欺人的说你还爱我。这一集在整季中并不是很出彩。没有太大的感触。

第五集的最开始欧儿和朋友泳池边的对白让我觉得就到这里吧。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你会为了他的成就而开心,也放过了自己,这好像是我能想象的到的最好的结局了。

但后来你们又相遇了,再次遇见我依旧对你怦然心动,我觉得也好,因为无论怎样的重逢,怎样的结局我都能坦然接受。

我爱过你,喜欢过别人,最后发现我依旧爱你如初。

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海边,尽管过程不尽如人意,但结局自己满意就好。

再见少年

 短评

失去了第一季最吸引我的特质 变得普普通通

6分钟前
  • 站在楼顶吃西瓜
  • 还行

第一季的藤井树气质消失了 像一切暧昧终结之后的索然无味

7分钟前
  • kdh7¥4’jd
  • 还行

这一季终于搞完了,真的好雷。能批评都地方太多了,导致已经无力吐槽了。

12分钟前
  • 穆阳
  • 还行

如果结局是BE就回来改成两分。

17分钟前
  • momo
  • 很差

我已累计刷了第一季7、8次,从台词、配乐到构图……实在有太多太多喜欢的地方,德与欧儿的故事已经很完整了,真得不需要有第二季。如果一定要有,那么请换个名字。叫《长大成人》或者《曼谷大学生》,与爱无关,更别说“诠释”了,一点心动的感觉都没有,何来“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19分钟前
  • 喵星人001
  • 很差

勇健说:“背叛者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第二季不是德欧,为了欧放弃考试名额、费尽千辛万苦想要和欧在一起的才是德。

21分钟前
  • 路之遥
  • 很差

什么狗屁玩意儿,一个镜头能无限掺水加长,换了个什么狗屁导演真是的

26分钟前
  • 寝ても覚めても
  • 很差

掉分掉的这么严重,是因为大家只想看耽美偶像剧,而导演想讲一个更真实的同性故事。(当然导演水准的确有点点下降,但为了这份“想说现实故事”的心,我觉得值得奖励四星

28分钟前
  • xxmgzfjAmgkg
  • 推荐

背叛者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

30分钟前
  • 是博博博博呀
  • 很差

为虐而虐,狗尾续貂。别和我说什么现实向,人设都崩了。5分,平庸的续作。和第一季差太多。

32分钟前
  • 亂臣賊子👅
  • 较差

和第一季比差太多了吧,现在看起来就和普通泰腐剧没啥差别了

33分钟前
  • 💊
  • 还行

评价一律如此走低,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看神剧走下神坛。然而事实上没有人能永远生活在像是世外桃源的普吉岛,也没有人会一成不变不会长大,不会变得复杂,同样没有人能爱一个人一直等在原地。现实和理想本就存在太大的鸿沟,有裂缝再正常不过。但人们不愿意看见,也不愿意去承认,这种裂缝存在于每一段关系里,只要有光照进来就能看见。可看到裂缝了,分开了彼此,却还是想要厮守的两个人,可能才是现实中大部分爱情的模样。如果这样来看,并不是编剧太烂,而是人们讨厌有裂缝的感情。可现实不是童话,爱情就是不完美的,哪里又有完美的爱情呢?

34分钟前
  • ileana
  • 推荐

好真实的男通讯录故事,曾经挣扎出柜的老公如今背着自己在外面做0,被伤害是不是每个太烂德磕药鸡的宿命

35分钟前
  • Mountebank
  • 很差

剧情照进现实,互相爱着对方的BKPP。

39分钟前
  • 在鲸鱼肚子里
  • 力荐

冲着今天这一集 它的总评分就不配评分上9分了 对我来说 第二季到这一集就已经结束了 看的时候我已经把这辈子会的脏话全说了 如果不是不能发出来 我可以不重复的骂十分钟🙃我可以理解导演想表达一些感情里会遇到的状况 但那么相爱的两个人 为了对方可以放弃梦想可以对抗世俗的两个人 你让他出轨?!脑子里进屎了吧🤬我真的 为我今天看了这一集而给自己道歉 脏了我的眼睛🙃

43分钟前
  • 好好晒太阳
  • 很差

剧情就…没啥意思,越来越像个唯美MV。

46分钟前
  • Syfannn
  • 还行

从海报释出的那一刻就笃信不会压错宝,大概十年之内这都会是我的泰剧天花板了。——————————————————————(编导真的毁灭吧,这辈子跟你们不共戴天)被第三集打脸,我可以接受他们之间在学业、梦想、交际圈、生活方式等一切问题上有分歧,只要这是在合理的人设框架和情节基础之上,但绝不接受他们对彼此的感情不忠诚。德为了欧甚至能够放弃宝贵的大学名额,编剧笔下却变得如此自私和不懂珍惜,这已经是对观众、对这个项目、对BKPP最大的不尊重。我的五星只给留在普吉的两个少年。

51分钟前
  • free最好的时光
  • 力荐

有惊喜。 欧儿数 “1 2 3 4……”然后睁开眼这两段太好了,pp表现很棒,BGM应景,就氛围感拉满!预告完全骗人…不是妈妈的阻拦,不是社会的恶意,不是小三的烂桥段…唯一有关的是时间让彼此“成长”,“陪伴”显得尤为重要,这恰恰是BKPP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标签(告诉我这不是纪录片是什么!!!)。昨天直播的时候billkin透露,5集会拍完5年的故事,时间跨度大,人物环境各方面都在变化,不能以看part1的心态直接延续来看part2。其实我觉得这一部导演更内敛,很会拍内心戏啊~人物塑造很棒啊~pp眼神绝了!billkin吻戏绝了!有几个场景绝对是本色出演啊啊啊啊

56分钟前
  • 雷闪闪
  • 力荐

20201121:第二季不结婚很难收场;20210610:第二季不be很难收场。

58分钟前
  • 一只蕃麦
  • 很差

第二集把德写的像个精神病 写不出好的剧情就别拍 宁愿德欧永远停留在普吉岛

1小时前
  • kk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