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

动作片大陆2015

主演:冯小刚,许晴,张涵予,刘桦,李易峰,吴亦凡,梁静,白举纲,于和伟,连奕名,尚语贤,鲁诺,管宗祥,尹力,余皑磊,宁浩,江珊,张译,郭京飞,张鲁一,赵毅,梁天,张一山,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巴图

导演:管虎

播放地址

 剧照

老炮儿 剧照 NO.1老炮儿 剧照 NO.2老炮儿 剧照 NO.3老炮儿 剧照 NO.4老炮儿 剧照 NO.5老炮儿 剧照 NO.6老炮儿 剧照 NO.13老炮儿 剧照 NO.14老炮儿 剧照 NO.15老炮儿 剧照 NO.16老炮儿 剧照 NO.17老炮儿 剧照 NO.18老炮儿 剧照 NO.19老炮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5 00:48

详细剧情

老炮儿在北京话中,专指提笼遛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儿。  六爷(冯小刚 饰)就曾是“横行”老北京的老炮儿之一,如今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却不想自己的儿子晓波(李易峰 饰)被卷入了与“小爷”小飞(吴亦凡 饰)的纠纷中。六爷试图出面摆平这起纠纷,并找来了昔日老友闷三儿(张涵予 饰 )、话匣子(许晴 饰)、灯罩儿(刘桦 饰)帮忙,却发现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一群新的“话事人”,自己这个顽主的江湖地位已经动摇,并且以往固守的生活方式已经渐渐被时代所抛弃,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长篇影评

 1 ) 《老炮儿》:一片赞誉中的平庸本质

《老炮儿》这部电影找著名导演冯小刚和炙手可热的小鲜肉李易峰和吴亦凡来演,就可以看出未开拍就策划好的宣传文案。想想前面徐浩峰《师父》在高口碑中票房持续疲软的惨象,顿时觉得《老炮儿》投资方真鸡贼。平心而论,《老炮儿》这部电影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一向气急败坏的冯小刚诠释了另一幅克制生硬的面相,浓浓的老北京的密集意象的到位铺陈,人物之间比较流畅精准的台词对位……拜管虎导演深厚的电影功底所致,整部影片处理得的确像是一部电影,尤其是当我们看到周身连拍MV的水准都不到的阿猫阿狗大干齐上地拍电影,居然随便就是几个亿几个亿的票房,这种对电影这门艺术的敬畏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中国电影门槛真是低的让人汗颜。从这一点来说,《老炮儿》无疑在给那些前赴后继的著名作家、演员、主持人、偶像上一堂关于电影语言的课:我们为什么从三年级才开始写作文,就是因为前三年先把字认完。不要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儿子,在纸上随便涂鸦几下,得到一群达官贵人的起哄,就真的觉得自己是块料儿了。 回到《老炮儿》这部电影。我之所以说电影平庸,是因为这部电影除了人物形象一定程度上塑造较为成功,场景、台词铺垫比较够味外,就真的乏善可陈了。 首先,说一下冯小刚的六爷。毫无疑问,这是本片最亮的一个点。影片通过冯小刚训斥小偷、教训不太懂礼貌的青年、用自己方式让嚣张城管讪讪离去、毒舌围观别人跳楼的好事者、给乞讨者200块钱等情节,渲染出一个惩恶扬善的侠客形象,这是通过不厌其烦的外界补白来达到目的。至于达到六爷的内心部分,则通过他和老相好话匣子、铁哥们三儿、儿子张晓波,以及不知不觉沦陷的“脑残粉”谭小飞,在这些人眼里,除了与他最亲近的儿子外,其他人都像神一样敬着端着他,这和前面刻意的行侠仗义一样,都是为塑造一个脸谱化的人物形象服务的,这种平铺直叙的渲染给人一种虚假的造作之感,不但六爷不真实,这些陪跑的人同样沦为没特色的木偶(看看最后导演卖力地在结冰的湖上通过各种俯拍、仰拍、侧拍、远景、特写全方位展现冯小刚那种侠义风范,包括湖对面等着接战的武侠小说爱好者谭小飞奇怪的泪点,就可看出在塑造上的黔驴技穷,刘桦扮演的灯罩儿恰恰因为其忍辱负重、逆来顺受让人觉得极为生动形象)。而六爷这个角色真正让我们感到可触可感之时,恰恰是在他与儿子的对垒之时想极力维持尊严时的外强中干,以及他面对生理(心脏病)和心理(修理厂面对人多势众的谭小飞一伙)危机时那种满不在乎的劲儿,在这一点上六爷表现出一位倔强者迟暮的悲壮感。这应该是冯小刚能打动金马评委的重要砝码。但是我们从影片其它人物透露的信息以及常识判断,六爷的前身应该是一个比较有逼格的小混混,比一般的无赖讲些规矩,但再怎么讲规矩也和行侠仗义的大侠差得太远了吧,由此可见导演在处理人物形象时态度是暧昧的,只是有限度地get到了人物深层内核点。 其次,讲讲最重要的故事结构。《老炮儿》这部影片元素的混杂即可说明导演在处理主题时注定做不到鞭辟入里。说是父子情从紧张到缓和(我更觉得是为了照顾年轻偶像的粉丝群而刻意设计的戏,包括六爷和谭小飞室内对坐的戏份),我觉得影片远远不够;说是古惑仔重拾往日雄风,热血感又迟迟找不到激发点,这在剧本结构上是硬伤;包括最后颇诡异的主旋律走向——向中纪委举报,用谭小飞的话说就是“导演,你是猴子请来逗逼的吗”?总之,影片给人的感觉是各个点难能可贵地戳到了,但是太轻。因此,那些迫不及待地打五星的观众,可能确实在冯小刚略显悲壮地对李易峰说要不给你磕一个时动容了,要么是被冯小刚在与鸵鸟陪跑时唐吉坷德式的荒诞戳到了。要知道在当下烂片横行的年代,找到一部能戳中我们泪点的影片还没有段子手来得靠谱,观众的整体预期已经被严重拉低的时候,《老炮儿》居然有几个那么精彩的桥段做到了!就我个人而言,有这种油然而生的飘飘然是在《大圣归来》时大圣莫名其妙地满血复活的时候——六爷和大圣在精神内核上取得了诡异的无缝衔接,曾经都牛叉轰轰过,后来都没落,导演在暗中提醒我们,这是时代的错——暗影中99.9999%无幸生成谭小飞们的卢瑟儿,都能顺理成章地找到这个廉价的共鸣点。 如果从一个耐得住推敲的故事层面来推敲的话,《老炮儿》的骨架其实脆弱得一触就破。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觉得徐浩峰的《师父》就来得“硬派”的多!《师父》的主题是赤裸裸的解构,道义和规矩在权力和利益面前屁都不是,所以影片多米诺骨牌般的情节推延来得通贯流畅。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个标签式营销的时代,发行方和那些把个人最强感受点误认为真理的观众,一起合谋向那些在电影院前台徘徊的人们传递出“口碑爆棚”“当红偶像走心作”“冯小刚一个大写的影帝”等讯息就可以了(我上一次这么被忽悠进去是《夏洛特烦恼》)。像我开头讲的,不否认这部影片的影像呈现和场景设计难能可贵地尊重了电影这门手艺,但影片真实的水准真的有待细分缕析。就像我昨晚看过后,没有忙着去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账号发一些感受性的评价,是因为我知道,不管是我们口中百年难遇的烂片还是佳片,都难以凭着急躁的主观感受获得公允的对待。 ————————————————分割线———————————————— 以下内容为二刷新增: 首先谢谢大家阅读影评,这篇影评是无聊没事做时草草写成的,不免有些急躁,很多具体观点有待商榷。尤其是看到身边有几位朋友看完《老炮儿》后给予了不遗余力的好评,加上有些评论对我的质疑,玻璃心的我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观了,于是昨天晚上决定二刷。再次看电影,我尽量做到客观,抛却一刷的前见(虽然很难),另外,我一般评论一部电影,侧重点在剧本的精巧、完整度以及剧情逻辑能否自圆其说。二刷后我对《老炮儿》的评论仍是:平庸。我再强调一下自己感触深的两点意见。 1.《老炮儿》剧情太温吞,前后关联度疏松不紧凑。前一个小时,冯小刚简直化身民生类新闻记者,胡同里教训小偷、大街上斗城管、骂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人们、给乞讨者200块钱,单枪匹马与谭小飞一伙第一回合较量后找朋友凑钱的经历:有吃低保吃得低声下气的、有被儿女抛弃艰难度日的、有开公交经济不自主的、有在超市打工女儿考学的、有貌似在学校或机关上班的,还有的一个混得好的但不够仗义的,总之,这些情节硬生生充斥了一个小时!我承认这极易引起市民阶层的共鸣,但它们对于推动情节的作用呢?说得难听些,随便摘掉其中一两个对情节推动不太重要的重复桥段或次生片段,对故事的架构并没有任何影响,我现在想想都替编剧捏一把汗(比如开头那个小偷骑着摩托晃晃悠悠的场景,我以为那个小偷出场多重要呢,结果就是被冯小刚骂一顿;再比如冯小刚筹钱的经过,真没必要这么把苦情戏码重复上演)。如果找共鸣的话,随便一个二三线的民生频道都能满足我们。何必花那么多钱找专业演员造作出来这些场景呢。 2.《老炮儿》的情节流动性主要体现在后半部分,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会得出一个很明显的结论:雷。冯小刚筹到10万块钱,和闷三儿抵达修车场,灯罩儿已经在修理那辆被划的车了(包括后面谭小飞女朋友把张晓波带出来,真心觉得谭小飞该请个保安了,花不了几个钱儿),当我担心这可怎么收场时,灯罩儿一句按照我们北京的规矩来,谭小飞他们居然答应了(好吧,就当小飞图新鲜好玩,过过武侠瘾);当我满心期待一场大厮杀迎面而来时,霞姨接到一个电话(不开玩笑,我真以为她找了个有本事的相好),没想到是我们心心念念的晓波被送回来了,还买一送一(十万块钱拿回来了,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姑娘还附送几封信,看清了,是几封,不是一封,后面谭小飞家长打电话说了,其中一封要求送回来,这姑娘估计以为张晓波他爸送钱时顺带写了热情洋溢的致歉信,当然谭小飞家长说了这孩子由于太紧张,算是理由吧),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张晓波和他爹居然傻呵呵地以为事情算是了了(你儿子可是被偷偷送回来的呀,谭小飞他们难道会瞬间失忆?);当我为这两位粗心大意的父子俩操心时,果然谭小飞一伙找上门了,虽然觉得找来也是理所应当,但人多势众的他们把我们晓波打了一闷棍子,还是气得我牙痒痒,当傻傻的我还惦记着那十万块钱和被灯罩儿喷漆把事端扩大化的那辆法拉利,担心这对儿子不幸脑残高龄老父无处筹措医药费且深陷巨债危机的父子之时,冯小刚手里莫名其妙有了谭小飞的把柄,冯小刚做梦也想不到,被霞姨随手丢掉的一个纸团,彻底扭转了自己在这场拉锯战中的不利地位——你打了我儿子,你他妈又有把柄在我手里,我不牛叉谁牛叉;然后就是冯小刚到谭小飞处,居高临下地上一堂名正言顺的政治课,当二人终于握手言和时我居然差点感动到cry,人与人之间还是有温情的,最后冯小刚在结冰湖面上用生命来一场舞蹈show的时候,不但爱看武侠小说也爱看舞蹈的小飞感动地哭了(这个傻孩子,这一刻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一家受贿巨款暴露后的灭顶之灾,他老爹莫非也爱读武侠小说,由着他胡闹,如果这点城府的话,怎么做到南方某省一把手的呢?估计在最后蹲号子时小飞一定在骂冯小刚,当你们说按照你们规矩来的时候,我答应了,当我要求按照规矩再来一次的时候,你也和我握手答应了,但你却骗了我,武侠小说都是骗人的骗人的)。 PS:最开始点映前,吸引我跑十几里地去看点映场的重要原因就是豆瓣几乎清一色的好评和8.1的高分,第二天就飙升到8.3,我隐隐觉得不安,再后来像崩盘前的中国股市一样:8.7,我觉得那些年我吝啬给出四颗星的好电影受了太多委屈,现在已经降到8.5了,我决定尽些自己的绵薄之力,改为两颗星了。拍出平庸的电影侮辱的是导演和编剧的智商,而给出名不副实的高分,嘲笑的是我们大众的审美。

 2 ) “我是你爸爸”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搁在香港,如果说的粤语,《老炮儿》可能就是一部三级片。 三级不是来自暴力。军刀仍有杀气,锋刃冷酷,提出来公共场所瞎逛,肯定也属于管制刀具,当场被人民警察擒下。不过呢,这部电影的暴力模样。充其量就是掰掰手指,加一记闷棍,架都没有打起来。 军刀的功能,只是用来煽情。 三级更加不可能是来自情色。虽然早被剧透——冯小刚暴起后入许晴。想这俩人,年纪加起来都超过一百岁了。大白天还整这出,光靠想象,好像都挺刺激撩人的。 但情色,只是率先通知这名老炮儿:他已经不行啦。

三级的真正原因,必然是来自粗口。现实中,不少人未必喜欢粗口,但在电影里,它往往代表了某种真实可信,与人物性格一脉相连。 粗口这桩事,面对电影审查、道德风化以及教坏小朋友等难关,走得也算坎坷。在个人看来,《老炮儿》的火力全开,未必是来自导演的抗争,而是资本力量的运作。粗口的松动,从允许粗口脏话出现在电影人物的口中,但在字幕上必须模糊处理。再到如今不能模糊处理的,就直接省略。骂人你听到了,但是你没有看到。“X你妈”三个字,出现在今天的主流院线电影,好像是个新鲜事。但在《老炮儿》以外,独立电影或二十年前的中国电影,其实有过很多。 粗口的背后,从片名到台词,《老炮儿》充斥了密集的、黑帮暗语式的北京土著方言。为了保留原汁原味,中文字幕还括弧自带翻译。 这又是一个怪现象了。 众所周知,从香港电影通用的粤语,到有意识地压制的地方小语种,方言电影在中国一直是比较弱势的存在。《老炮儿》公然做大做满,听着还酣畅,顺口,爽。想想《烈日灼心》里头,邓超不停地用普通话念“我干你母”,你说它有多奇怪,我听着就有多别扭。 如果说,粗口更多代表了语言暴力。那不带翻译的方言,大有陌生、隔阂和排斥的意味。最简单的一层,你不是自己人,你不是这一代人,甚至于,你是闯入的外地人。《老炮儿》在言语上的打探和冲突,始于路人问路,中有老朋友打招呼,最后是父子的相持不下。 老炮儿是一群人,冯小刚是一个人。这个以喜欢炮轰闻名,自我感觉极好的中国导演,自谓苍孙,弄不明白屌丝,还痛斥影评人大尾巴狼。把他当做老炮儿的代表人物,丢在中国电影的染缸里头,简直是天造地设。

金马颁奖,冯小刚通过手机感言,调侃自己是新演员。实际上,他演出经验不少。但大多是轻浮夸张的丑角,充当了摆盘装饰。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功夫》的“还有谁”,《让子弹飞》的“送别”。冯小刚上一次充当主角演出经验的,是王朔的《我是你爸爸》。没错,还是北京,还是演一个爸爸,还是老子跟儿子无法沟通。所以,他一直被人挤兑,吃王朔的老本,吃出了一片天地。正如同到了《老炮儿》,有人要说,崔健唱着歌老去,这代人也跟着老去了。 《老炮儿》把人物的出场亮相搞得挺神秘,一直在藏。六爷的头一回亮相,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然后借近邻寒暄,带出了没有露面的儿子。藏到最后的,是六爷的昔日丰采。最终,六爷一脸凝重地翻箱倒柜,打开了妻子遗像,也找出了一身装备。剃个头,批个大衣,背个军刀,再现了昔日风采,视死如归。

站在教化观众的角度上,《老炮儿》当然是对“父子之间相互否定”的一种否定。无论跟晓波还是小飞,从骑车到握手,六爷都与他们有象征性的和解举动。管虎保留了影像上的生活特质和强大煽动力,更在老少两拨人的对立和代沟上,暗置了截然不同的男性审美。多数人必然认为,跟丢在病房里头,穿得像马赛克玩偶的TFBOYS一样,找吴亦凡、李易峰是走捷径的吸粉行为。但是,从冯小刚的糙到张涵予的硬,不难发现,这种基于男性角度的外形比对是如此鲜明。 管虎的煽动影像,以接连不断的特写冲击,冰湖上的疲惫不堪和剧烈喘息为最。 “想起那天冰湖上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有人这么造句说。

踏上湖面的那一刻,许多人都想到了冰裂和塌陷,预示凶险之余,它更像是内在心脏的外化表现,放乱的裂纹,正如错乱的血管。这些特写镜头,用在黄晓明或杨幂身上必然是噩梦。但贴在冯小刚的松弛老脸上,居然令他的本色演出,宛如黄渤在《斗牛》中的飙戏感,体验派演技丝丝入扣。 无论是公众形象还是现实存在,冯小刚都以倚老卖老、又老又硬的老派面目出现,争议极大。《老炮儿》抓住了他脸孔到形体上的衰老和压力,言语到内里的坚硬和恐惧。尤其是病症不断侵蚀着身体的垂危感,贴合得人戏合一。 强硬的老炮儿,在暮色中故作凛然,面对衰老心有不甘。结果,他们还是败下阵来,脸上滑下了豆大的泪水。 管虎个人化的过火影像以外,《老炮儿》的缺陷依然不少。自晓波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回归,把电影导向政治正确的反腐举报。再到老炮儿吐露“我是一个小老百姓”之类的自我认知,都令这部电影掺入了奇怪的东西。哪怕在年轻人以外,把矛头对准坏人、外地人或者背黑锅的南方人,即便争议更大,但在剧作上它都会更完整。由这条线所引出的“还东西”,却意外破坏了电影搭好的生活空间,也让飙车所产生的故事出现了失控迹象——例如被感动得流泪的小飞。而戛然而止的影像(不看字幕后的彩蛋),倒是留住了想象的空间,比如那封信,可能并没有投出去。 但《老炮儿》还有一个难能可贵之处,也是个人认为最难的地方。它拍出了时过境迁,也探到了冷暖自知。在我看来,这比煽得猛烈和老泪纵横更具现实意义。正如一句话都没有的二爷,《老炮儿》没有回避那些土著老北京的穷酸落魄,摆摊的,低保的,独居的,让提刀相见的约架仪式更见讽刺和力量。而在六爷出发去野湖的大清早,画面上居然还故意出现了一个监控镜头。 这个社会确实很和谐。 大概是在北京生活了有些年头,《老炮儿》吸引我的,还有来自于北京这座城市的空间布局。就像跟朋友交流的,来了北京以后,像《十七岁的单车》、《蓝宇》等电影都适合重看。因为它们有意无意,记录下了昔日的北京风貌。 六爷生活在银锭桥周围,围绕鸦儿胡同到后海地安门这一片。他也去酒吧,不过是白天。他也上冰场,不过是一个人。南到埋鸟的景山公园,北到还钱的鼓楼,这片地方是土著、游客和外地人都熟知的北京心脏地带。过去,站银锭桥上往西远望,后海尽头便可看到西山,名为“银锭观山”。往西山的方向,还有后来约架的颐和园野湖。 当然,以如今北京的空气质量,别说西山,后海经常都看不到头。

今天的北京不断外延,出现在电影里的地方,还包括看病的北医三院,借钱经过的三里屯京客隆,赎人的南三环汽车改造厂。电影还出现了更大的地铁环线,十号线,开往草桥站。但这个北京,显然是六爷所不熟悉的北京。老北京的北京,被封印在四九城里头,是他们压根都没有亲眼见过的消失了的城墙。及至新世纪,奥运前后的城市扩张速度,那更像飙车族的玩命之旅。至于老炮儿,只有乖乖下车,扶栏呕吐,明白时代和玩法都不同了,是导演所设定的时间落差。 六爷发自内心把自己当做一号人物(二十年前可能是),爱管闲事认规矩。实际上,不用出后海地安门,离开那几道胡同,他就是个谁都敢甩他脸色的小老头。但儿子的事情,还非他来管不可,一切就因那几个字:我是你爸爸。 老了,被打了,起不来了,我都是你爸爸。 这个故事,未必是要关乎一代人,也可以只是一个人。这种老来伤感,在中国电影的影像里头,总会变成稀罕存在。不是恶俗的鸡汤,就是正能量的自我感动。还有说,这都四百亿的时代了,哪还有空伤感惆怅。一秒钟几十万上下,叹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那,谁还在意,你叹的是不是最后一口气。 但伤感或者悲伤,它们也应当是一种力量——至少在这个关于老去和父子冲突的永恒故事里头。

摘抄一段话进入结尾。 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者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地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但死去的,倒下的,还有回不去的,又何止是这群老炮儿。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庆祝着票房数字,庆祝着和谐社会,就连老炮儿的悲哀,恐怕也要带上庆祝的意味。 【影咖独家供稿。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3 ) 塞了煤灰的炮仗

无论本色出演的成分有多大,冯小刚在《老炮儿》中的表演都堪称完美,不管是举手投足的尿性,还是每个“他妈”、“你丫”、“孙子(zei)”的语气都妙到毫厘。整部电影的前半部分也在这个出色的人物形象的支撑之下显得非常好看,如果说开头第一场劝诫小偷寄身份证的戏还显得舞台感太强,那么处理城管扣车的第二场戏就活脱脱把一个道行精深、处事公道的老炮儿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

六爷这个形象,讲所谓逝去的江湖道义自然是最鲜明的特点,而仗着年轻时的偶像光环勾搭半老徐娘的猥琐劲儿,又力不从心硬不起来这样的老年悲剧自不用提,难得就难得在人物真实的矛盾性上:你觉得他挺明白的吧,去见洋火时那个以阶级地位论人品的混劲儿又让人觉得他特矫情;在动辄提起“家里大人没教过“和对儿子的粗暴管教上,体现着强烈的父权意识,但作为年轻时打茬架的混混,又正是那个年代反抗父权的先锋。而六爷一心维护的民间道义秩序,却又与现代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的社会秩序格格不入,六爷是有秩序的反秩序者。这样的矛盾或者说变化,一方面是人物自身复杂性的体现,变化的本身也有一番苍凉的况味;同时又引出了重建秩序的时代变迁主题。而剧情的冲突点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在了前资本主义”纯真年代“的江湖道义,与现今权贵资本主义”礼崩乐坏“的不讲规矩之上。
这样的设定,摆明了就是一个老无所依的主题,背景又是在文化政治中心的帝都,也就巧妙地对时代变迁这一导演关注的主题做了很好的应答。当前半部分的戏份集中在老炮儿、话匣子、闷三爷、灯罩这样被时代抛弃的人身上时,戏剧张力充足加上细节用心,就显得非常好看。那个”三环十三郎“的贫嘴,真是水到渠成意味悠远的点睛之笔。

如果那场茬架按照最初的设想打下去,潦倒小混混和被资本糖衣包裹的富二代流氓之间,如果真的来一场广场舞式的冰上群架,不失为一种魔幻主义的荒诞情感宣泄,那个一出场就摆明了要在结尾上马路的鸵鸟用起来也更顺溜。可剧本在晓波回家之后不幸陷入了”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给自己下套的境地,随着小飞家庭背景的清晰,剧本又很不明智地用一些非常刻意的巧合把这一背景当做剧情的重要推动力,银行对账单作为”天降神兵“式的道具,一旦出现,剧情就怎么写也逃不出”雷“了,广电总局就算忍得了那么多脏话,也绝对不敢让形象清晰的大老虎逍遥法外,那封寄给中纪委的信,再怎么用贫嘴消解,也还是让这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六爷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剧本到了这里,就已经算得上破罐子破摔了,各种不合理的剧情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地硬上:那妞儿能把这么重要的东西混到钱里就是匪夷所思,而大老虎哪有那个闲情逸致陪老炮儿们玩啊,搞清楚还没泄露直接搞个车祸不留loose end,哪可能搞那么多小混混在京城制造响动,这智商一准儿混不到老虎,苍蝇时就被打了。
人物方面也一样,好像是拍到一半突然被要求整点票房号召力,小鲜肉们就像蛋糕上的奶油一样被拼命腻歪地挤了出来。如果说李易峰那场父子和解戏虽然太刻意,但勉强还算用心,那吴亦凡跟六爷的惺惺相惜,最后一个韩国欧巴MV式的感动就不光是雷了,由于互动太多,还连带着把前半部分精心build up的老炮儿形象也毁了。
所以到了最后的情感高潮,由于被消耗殆尽的六爷形象,那些个充满仪式感的出征镜头,”孙子别让他们丫逮着“的鸵鸟出逃,以及冗长的冰上行走,都变得空洞刻意得难以忍受。最后一场戏是现实到主旋律背景之下的超现实,在这样令人费解的气氛之下,人物动机变得难以理解,冯小刚再卖力地演,也还是显得刻意和雷,情感高潮居然显得空洞乏味,真是十足可惜。就好像你韭菜花芝麻酱都调得好好的,涮的羊肉居然是鸭肉加添加剂做的不伦不类的假肉;又或者选了最好的肚仁,结果炒的火候一塌糊涂;总之浪费了好材料,着实可惜。
六爷有句话,说自己是塞了煤的炮仗,怎么都响不了。在我看来,这电影也有点这意思。一方面借角色之口教育现在孩子怎么只看着钱,又生生地把片子往贺岁片方向掰扯,主旋律、小鲜肉什么手段都上了。前半部分点着了引线,火树银花的张力十足,结果烧到后面才发现,炮仗里边塞满了煤灰,那就怎么也响不了了,化成了软绵绵的一个闷屁。不断重复的《花房姑娘》、最后出现的丁武敢情也就是点缀一下,跟剧情根本没有有机联系,原来主要还是想搞演唱会再捞一把。
这事说白了吧,忒不仗义。

 4 ) 失败直男癌的意淫

因为有兑换券,电影院在放的电影又都不想看,所以就看了这个,2D不用加钱嘛。通篇无法入戏,看到最后所谓的茬架那一段有一种无法继续看下去的感觉,嗯,就是那种,你一旦说不好看就会人教育你这是一种情怀的类型片。
从城管那出戏开始,心里就一直有一个小人在说,这人是神经病啊。城管打人虽然不对,(其实也是被那个三儿捏住了脸气不过才扇的),那么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就好啦,以暴制暴难道就是所谓的情怀?去别人家,主人还没请进呢,二话不说闷头就往里闯,还骂人打人,这个叫私闯民宅,竟然还说别人不讲礼貌,这个也叫情怀?去找朋友借钱,那些一看就知道没钱的,他都能张的了口,结果终于去了个有钱的朋友家了,人家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又扭扭捏捏说没有,在那里装,主动给钱还生气,好像是小情侣在斗气猜心思,这个也叫情怀?别人旁观跳楼,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就劈头盖脸把人家骂一顿,这个也叫情怀?要说是江湖义气,为什么答应了别人不报警又去中纪委举报,还耍小聪明说这个不算报警,正常人都知道这两者在当下社会没实质区别后者更直接,要想当好公民那就直接去举报不要浪费人家感情了,约架其实是想把弄坏车的赔偿一笔勾销吧。说到赔偿也真是有趣,一开始能赔的起,也不提约架,能忍得很(记得耳光是那时候被扇的吧),后来发现损失扩大了,赔不起了,就开始装老江湖了,要约架了,呵呵。还有最后那个军绿色大衣日本军刀的造型,我老觉得他是失败的日本将领要去破腹自杀的——不过据说破腹其实好像是用短刀的。
表达江湖情怀,个人英雄主义,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作为一部在尚未实行分级制度的情况下需要公映的电影,得有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公然宣扬以暴制暴,丑化政府执法人员,把进看守所当成光荣,这些都不是表达情怀的必须,不过是讨好观众的戏码罢了。没错,这其实是一部很讨巧的电影,打城管、绕开警察私力救济、在富有的朋友面前装的有骨气,这些都迎合了很多观众的喜好;一文不值既不能满足女人的物质需求也不能满足生理需求却还是有妩媚的女老板娘倒贴,这满足了直男癌们的幻想;那个举报的信封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粗口和前面的色情镜头都可以通过片审,乞讨的女孩后来当真回信还钱和感谢,这个完全是春晚式用来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生硬插入(正能量需要弘扬,但是这样生硬的说教,只会让人反感)。
打打杀杀的江湖恩仇并不是不可以拍,放在古装情景里,因为与现实的距离太远,自然就弱化了,但是用这样写实的情境来描绘,真的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社会引导。港式警匪片里的警察也常常很没用,总是迟来一步,但是最后坏人还是要交给司法机构依法处置的,这是底线。
电影本身也可以打2星的,但是这种电影大行其道实在看不惯。

 5 ) 你敢砍谁呀?

很多朋友看了《老炮儿》都感慨:马小军老了,就变成了张学军(所谓的六爷)。

但仔细一想,不是那么回事儿。首先马小军和张学军年龄不同。《阳光灿烂的日子》发生在文革前期,马小军那时十五岁上下,大约生在1955年。《老炮儿》发生在现在,张学军说他不喜欢“年过半百的老人”这种说法,可见他才五十来岁,大约生在1965年前后。这俩人差着十岁。

更大的差别在于,马小军和张学军出身不同。马小军是大院出身,张学军是胡同出身。几十年前一起打架是他们最后的交集。几十年后张学军走出胡同,还以为能和马小军掰腕子呢,结果连马小军的毛都摸不着。马小军们的儿子们,——小飞和他那帮朋友,——上来就给他一个下马威。



其实照理说,张学军应该连马小军们的儿子都摸不着的。但电影总得给张学军设置一位对头,这个角色就被硬插到小飞身上:他一开始侮辱张学军,到后来服了张学军,最后甚至和张学军有了几分惺惺相惜。他表面上看是和张学军做对,其实是张学军最得力的捧哏。张学军逗得不到位的地方,得靠小飞卖力捧,这老炮儿的包袱才抖得响。

张学军真正的对头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中国共产党以依法治国为纲领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治中国。闷三儿拘留了好几天,出来还嘴硬:“里面舒服着呢!”真舒服别让张学军借钱捞你出来呀?张学军口口声声自己年轻时打架闹事如何英勇,真英勇95年别扔下老婆孩子出去躲事儿呀?整部电影里,每当“老炮儿”们有了想打的冲动,马上就会冒出一个念头摁住自己:“那帮生瓜蛋子没轻没重。”到最后真约了架,私下商量时也只是说“到时候去盘盘道……”合着根本没打算打呀。

说到底,还是怕嘛。

怕就对了,说明心里不傻。



张学军当然不傻了,他嘴上全是规矩,心里全是小算盘。同样是欠小飞的钱,欠十万人民币的时候,他算盘一打:还得起,于是“三天内还钱”符合他的规矩。三天后欠的钱从十万人民币变成了半辆法拉利,他算盘一打:还不起了,于是摇身一变,“打架赢了就不用还钱”符合他的规矩。

请问张学军:到底哪个才是你的规矩?能有个准吗?你那规矩能不这么鸡贼吗?

那姑娘偷偷放了张晓波,还回了十万块钱。张学军勃然大怒:这钱不是还回来的,是偷回来的!

嘴上这么一说,说完就算了。他半点把钱还回去的意思都没有。嘻嘻。

也就是小飞太年轻(或者说导演安排捧哏太刻意),被张学军一唬,激发了少年人逞勇斗狠的意气,居然答应了约架。否则凭什么和你约架呀?咬死了让张学军赔半辆法拉利,张学军能咋?

是不是只能乖乖去报警了。(放心吧,以张学军的鸡贼他一定会把报警纳入到他的规矩范畴内的。)

据说在SM关系里,表面上看S是主导,但其实主动权完全在M手里。因为如果M不愿再扮演受虐角色,那么S也就没办法施虐了。张学军和小飞的关系也是一样:张学军那套有理有面儿有规矩貌似唬人,但如果小飞不尿他,就一文不值。他费尽心机,终于让小飞答应按他的规矩玩儿,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才不是什么“老炮儿”的人格魅力,而是导演安排的一张对账单。

你把对账单拿在手里,让小飞吃屎他都会吃的。这能说明“老炮儿”牛逼吗?

对账单在手,张学军做梦都想不到自己窝囊了几十年之后还能玩这么一票大的。给个许晴都硬不起来的他,此刻突然整个人都充血了。五十多岁的人了,还得靠打架找存在感,他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往日的荣光又浮现在他脑海里:我真的砍过人吗?一定是砍过的对吧?十人斩?百人斩?千人斩?不对不对,一定是万人斩。他剃光头,披上大氅,抽出雪亮的军刀,嗷儿嗷儿的冲上了冰面。

笔者不由想到了自己某次打架的情景:当时我正与一位老兄捉对厮杀。他的朋友在旁边大声叱责我,拿起一把刀作势要来砍。

可他那鸟样子一看就知道根本不敢动手。我又好气又好笑,只是没空理会他。于是我故意转过身,把整个后背露给他:你敢砍吗?

直到我把和我单挑的老兄打翻在地,我的后背也没遭受任何攻击。

如今看到张学军在冰面上挥刀狂奔,我不禁又感到一阵好笑:你敢砍谁呀?

那一大段镜头长得令人发指,一会儿是张学军扭曲的面部特写,一会儿是雪亮的军刀特写;他一会儿捂着心蹲地上,一会儿拄着刀站起来;那把军刀一会儿在天上挥,一会儿在冰上拖……就看他一个人演了。

小飞和他的朋友们真应该转过身去,把后背留给张学军。但他们是演员,他们不能这样做。可怜吴亦凡如此一个年轻漂亮的偶像,演艺生涯刚刚起步,演技就遭遇如此艰巨的考验,只能努力做出各种感动、震撼的表情。场面十分尴尬。

<图片2>

“导演!我们能做的戏都做完了!拖不下去了!到底砍谁你想好了吗?”

到最后管虎也没想好。一代老炮儿张学军挥刀做戏做了半天,最后谁也没敢砍,自己嗷儿的一声晕古七了。



好在这部电影总算没有一味为“老炮儿”们唱赞歌。尤其在电影的结尾:那个服务生小孩儿模仿老炮儿腔调,对问路的路人充大爷。而张晓波马上制止了他,转而客客气气给路人指了路。这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老炮儿”了,他们那套所谓的规矩也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这样结尾挺好的,只是还不够简洁有力。这一点就不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了。所以还是借古伦木那斩钉截铁的两个字送给所有的老炮儿们吧:



(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卢十四 luuu14 )

 6 ) 六爷倒下前的7个惊心细节

这是《老炮儿》的影评

这篇影评包含些许剧透

同时是一篇健康教育文

信守道义、一身傲骨的六爷死了,以一种诗意、悲情的姿态倒在了冰面上,然而背后一个不那么热血的事实却是,他是以不到60岁的年纪死于心血管意外,而这很可能与他不那么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包括不健康的饮食、吸烟和缺乏运动。

说六爷缺乏运动他肯定觉得冤。对于这个年纪的患者,我们一般建议进行足够的中等强度锻炼,每天至少消耗200kcal(相当于中速步行1小时)。六爷不但平时喜欢在胡同转悠,更是有在什刹海冰面滑冰的习惯,要说一个年过半百的“长者”喜欢滑冰,那说明腿部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都不错。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在影片的结尾,六爷天刚蒙蒙亮便从位于后海的家骑自行车出发,需要在早上8点前赶到颐和园后边儿的野湖茬架。要知道,这可是十几公里啊,北京的冬季天亮得晚(今天的升旗时间是7点35分),再考虑红绿灯多等因素,六爷的二八单车最高时速起码得有30公里每小时,难怪能跟得上逃跑的鸵鸟(鸵鸟最高速度可达到65公里每小时)。

不过话说回来,影片中六爷多次在雾霾中活动却从没有佩戴过口罩,雾霾是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的。

除此之外的7个细节也让人不禁替他揪心:

1.不遵医嘱
北医三院多难进啊,六爷居然还不遵医嘱到处乱跑。像这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光饮食上的要求就有一大堆。1~3天一般应该低脂流质饮食,根据病情还需控制摄入的液体量,经口的饮食热量应限制在500kcal-800kcal,随着病情好转改为低脂半流食,热量可增加至1000kcal-1500kcal,更禁止任何过度刺激的食物。每天5-6餐,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患者恢复活动后可逐渐增加食物,不过仍然应当按照低脂、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原则。

2.过度吸烟
影片中六爷有数不清的吸烟镜头。吸烟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阻塞血管,诱发全身循环问题。顺便提一下,这个全身循环系统障碍也包括勃起功能障碍,有研究显示每天吸烟超过20支,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不吸烟的人高60%。影片中六爷和话匣子短暂的激情戏或许也与过度吸烟有关。

3.过量饮酒
不可否认的是,六爷是个爱喝酒的人。一般认为心脏病患者可以在征得医生同意的前提下适量饮酒,但是男性每日酒精量不应超过25克,也就是大约一两白酒,250ml葡萄酒、750毫升啤酒,女性应当减半。六爷那一盅又一盅,早已过量,难怪会出现酒精中毒。

4.北京糕点
六爷去看儿子的时候拎了盒糕点。作为北京人,我也很喜欢看望亲友时拎盒糕点表示心意,这个月还买过十几斤…… 然而说实话,京味糕点的酥皮往往依赖饱和脂肪的塑型,美味的口感是来自其中令人心惊的糖,无论是糕点、糖果、含糖饮料甚至是精米白面,对于一个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都是应限量的,它们不但会迅速升高血糖,更是容易升高血甘油三酯水平。

5.早餐吃油条
影片中哥几个在路边儿吃着早餐商量如何面对难关,大伙儿吃的早餐以油条为主。众所周知,油炸油煎食物应少吃,油条不但除了补充能量几乎不含什么维生素矿物质,所用油品更是难以保证,倒是灯罩儿媳妇最后给他了一罐酸奶还不错。

6.涮羊肉
闷三儿从拘留所出来,大家畅快地吃着涮羊肉,我不禁开始盘算那一盘肉有多少,是推荐量的几倍…… 其实不但量有问题,肥瘦相间的羊肉片上面白花花的可都是动物脂肪。哪怕是瘦的畜肉摄入都应限量,可选禽肉,增加鱼类。

7.重油盐的夜宵
六爷一个人在小饭馆里喝闷酒,从他点的下酒菜不难看出都是些油多、盐多的菜肴。本来一个心脏病患者就应当早点休息,避免进食过饱和浓茶。除非应用大量利尿剂,否则必须限制钠的摄入。普通人每日盐都不应超过6克,还应该多吃各种新鲜蔬菜,而不是什么腌黄瓜条。有色蔬菜、小米等食物中的钾、镁对于心脏也很有好处。

六爷的死,不是死在道义上,反倒是因为那些他并不在意的生活习惯;六爷悲剧的一面在于,不仅是他对旧时代的不舍,更是没有迎接新时代的准备。倒在冰面上的六爷,为老炮儿的时代写下一个感叹号,宣告了这余晖般灿烂的终结,就我个人而言,也希望这是一个警醒,希望多年后的我们,不是以这样的方式为自己画上句号。


本文可以在不改动内容的前提下自由转载,转载请在文末标明如下信息
作者:营养师顾中一 (微博微信账号名)
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
毕业于川大华西临床医学院 医学营养专业
清华大学医学院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
著有 《顾中一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

 短评

老炮儿说白了就是一群老男人想要在世俗里坚守江湖道义。新旧冲突是最大看点然而最后举报小飞画蛇添足。过多渲染父子,只看见冯小刚情深,李易峰口音台词出戏,内心演技被吊打。抛开这两点值得一看。张涵予一身腱子肉太酷,吴亦凡冰湖对决0台词闭眼流泪迎来本片高潮,让我改观。

5分钟前
  • 开大Radio声音
  • 推荐

如果说我对阿刚的演技还有点期待的话,演他儿子的把我这点期待都抹去了,预告片剪辑师都粉饰不了他的渣演技。

9分钟前
  • fulai
  • 还行

整部电影看下来,结局很主旋律但是个遗憾。冯小刚的角色完成度很好,影帝实至名归,但我个人最喜欢张涵予的表演,虽短但精,而且句句台词入味。吴亦凡是很大的一个亮点,这次表现的确让我刮目相看,给了我意犹未尽的感觉,许晴是个会演戏的女人,有味入味。电影里的老戏骨撑着底盘,整体就精彩很多。

12分钟前
  • 沐七七七七
  • 还行

剧情拖沓,台词刻意,用力过猛的社会现象桥段,给小姑娘钱,起哄跳楼,最后的举报反腐!涵予哥被剪坏了,还有吴亦凡的,这两位哭戏的部分有点突兀!父子情深,兄弟义气,江湖道义,导演想要的太多了,凌乱了观众!三星,一颗敬钢炮影帝,一颗给涵予哥一身腱子肉,一颗给凭声音进阶电影卦的吴亦凡。

14分钟前
  • 离岛瓜农
  • 还行

中国版【龙七和他的七个小伙伴】,收尾的时候很可惜,好好的片子拍到最后又干瘪又尴尬。

1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一个没有江湖的新时代,规矩道义被钱权碾压,老炮威风不再令人唏嘘。电影的好在于始终憋着一股劲不放,冯小刚也赋予六爷这一角色极强气场。

18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这角色也就冯小刚适合,但是我真的无法理解举报这个事,还有所谓的规矩,这边说着要茬架,转脸就给人举报了,这就是所谓的规矩?张涵予确实用演技撑起来这个角色,至于两个鲜肉,李易峰完全没有京片子,每次看我都出戏,吴亦凡演技有很大进步,但是台词方面还需要再努力

19分钟前
  • 有笋煎煎
  • 还行

冯小刚和一群老戏骨演技真的点赞,把老北京的韵味表演出来了,里面吴亦凡的表现也很亮眼,让人过目难忘,现在还能想起最后留下的眼泪。

24分钟前
  • panda
  • 推荐

最想吐槽的地方大概就是六爷到修车厂和小飞对戏的时候了 不是我埋汰吴亦凡 你能演得再烂一点吗 台词能说得再含混一点吗 肢体和表情还能再僵硬一点吗 特写镜头还能再多一点吗 每次一出现他我都好想说对不起你挡我六爷镜头了 滚远点谢谢

29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还行

六爷这个反英雄塑造的有血有肉。江湖犹在规矩不在,六爷已不再顺应时代。在道上、儿子和自身面前,都形成了新旧对峙的局面。虽一直在用规矩反抗,却在新时代和社会变革下无能为力。圈养的鸵鸟逃进城市,获得片刻自由,但这里终究不是它的归宿,也对应着胡同里的老炮儿在新旧交替下的迷茫。

3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1.张涵予演的最好2.最后是高潮,冯小刚带感。3.配乐好。4.吴亦凡出乎意料,最后镜头100分。5.许晴不愧是一姐!1.tfboys乱入是什么鬼?2.故事太拖沓,有凑时间的感觉。3.李易峰真心不会演戏。最大的败笔!

35分钟前
  • coco0609-85
  • 还行

头刷的时候注意到冯小刚听的评书是袁阔成三国。二刷的时候多听了一耳朵,两段评书都是赶着冯小刚为儿子焦心的时候,说阿斗投降那段:付不起的阿斗。

36分钟前
  • 张佳玮
  • 推荐

这是一部值得反反复复观看、品味很久的好电影!故事所体现的兄弟、父子情被冯小刚和众演员们演绎得无比震撼人心,颇具感染力。如一壶烈酒亦如一杯浓茶,令人回味无穷。值得一提的是,我被李易峰惊喜到了,他好像与张晓波完全融合在了一起,细节都拿捏得不错。

39分钟前
  • 草莓熊猫
  • 推荐

我觉得...有点...矫情。姿态大于内容。90后完全被代表。

40分钟前
  • A。
  • 还行

三星半,虽然最后的处理总有点别扭,却仍是近期最值得看的华语片。冯小刚出演的六爷太过耀眼,会让你忘记他的导演身份,以为他就是这样一个老炮儿。影片实际上融合了西部片的英雄与中国的大侠,这老炮也并非真正意义的混混了,而变成了一个有规矩、有原则、讲义气的老派英雄,或者古典流氓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事情图个在理儿”从开头张译的城管戏就直奔佳境,到许晴的巨波,三环十二少,张一山宁浩轮番登场,消失的宣武区,奔跑的鸵鸟,颐和园冰面决战…惊喜连连,热泪盈眶!京腔京调的冯小刚浑身都是戏,管虎导演神发挥,2015华语最佳。“打架斗殴都是江湖”,血气刚阳又浪漫又理想!

46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居然还挺不错。管虎保留了影像上的生活特质和强大煽动力,更在老少两拨人的对立和代沟上,暗置了截然不同的男性审美。接连不断的特写冲击,令本色的冯小刚,找到了黄渤在《斗牛》中的飙戏感。最难的是拍出了冷暖自知,结尾也会燃到许多人。不足是煽得太猛,老泪纵横当然可以有,但多了点。

48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我遛鸟、茬架、抽烟、喝酒、说脏话,但我知道我是个好父亲。

53分钟前
  • Obtson
  • 还行

Ostrich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很快的鸟,遇到危险埋头逃避现实,如若觉醒奔跑则是最好的武器。电影如握在手中的钢刀般锋利有分量,导演将生活摆在我们面前,能读懂什么拿走什么是你的能力;冯导从未直视屏幕而面对儿子与兄弟时却充满了疼爱与温暖,李易峰自然诚恳的表演方式很契合这部电影。

55分钟前
  • 寻隐山
  • 推荐

“你丫孙子,快跑啊”配乐太赞,六爷有劲,牛逼,配角里非常喜欢刘桦演的灯罩儿,是一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小人物的义气。

58分钟前
  • bless_me_today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