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麦娜丝

剧情片中国台湾2020

主演:施名帅,郑人硕,纳豆,刘冠廷,陈以文

导演:黄信尧

 剧照

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1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2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3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4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5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6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13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14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15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16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17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18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19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9 00:48

详细剧情

四个高中同学毕业后常常聚在泡沫红茶店刁牌、唬烂三小,但聚会后他们还是要继续面对生活的艰难:电风(郑人硕饰)是保险业务员,领着微薄薪水省吃俭用买了新房,因为女友怀孕将步入婚姻的人生阶段;从事纸扎屋行业又有阴阳眼的闭结(刘冠廷饰),因长期照顾卧病在床的阿嬷错过婚姻,想寻求婚姻介绍所找一个好女人结婚;罐头(纳豆饰)在一次吞药自杀后洗心革面,接下了户政所的工作,因此与他心目中的女神校花麦娜丝重逢;添仔(施名帅饰)是怀才不遇的导演,却在机缘下被政客(陈以文饰)相中开始选举之路…

 长篇影评

 1 ) 宝藏导演出新片,可惜只能网盘见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阿飞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年前,导演黄信尧凭借黑白电影《大佛普拉斯》一鸣惊人。

金马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被他收入囊下。

影片中主角的世界是黑白的,但他看到老板的行车记录仪画面却是彩色的。

一句“有钱人的人生,果然是彩色的”道尽了现实的心酸,也埋着人性的讽刺。

三年后,导演阿尧的新片还是一如既往的蔫坏。

只是,没人能料到他在电影里直接出境。

一记横空飞踢,抡拳乱打。 好家伙,全世界第一部导演跑到画面里打人的电影出现了!

>>>>麦娜丝=Minus

《同学麦娜丝》开篇照旧是阿尧的一段碎碎念。

他说,《大佛普拉斯》的成功,让他的人生捎带着Plus(升级,minus对应plus,有“减”的意思)了。

《大佛普拉斯》之后,人们追着问阿尧,什么时候拍下一部电影啊?

阿尧想到头痛,每次头痛,总会想起他四六不着的同学们,和那间人少的可怜的红茶店。

想来想去,便有了第二部电影《同学麦娜丝》。

《同学麦娜丝》画幅比宽了,黑白变彩了,连声音也变得迷人了。

“恶趣味”跟着双倍奉上。

请来了宅男男神加藤鹰。

一句“我从电视里面也常常看到你在外面”,让许多曾在屏幕前“学习”的同学不寒而栗。

电影的第四面墙,被跑进来的导演直接一脚踹倒。

导演还有够自恋,没事就埋个“大佛”梗在电影里cue一下。

《同学麦娜丝》的“恶趣味”就像彩蛋。

一个个密密实实地埋在了电影里。 时不时蹿出来,贱贱地逗你下,然后跑了。

一个演员扮三个角色,美名其曰:演员三合一

《同学麦娜丝》没有一条主要的轴线。

如果一定要说的话,一句话就能讲明白: 四个经常聚在红茶店打牌瞎侃的兄弟,庸碌的日常而已。

这四个人有一个共同点,没什么本事。

添仔是个360线的导演,整天做着电影梦,连睡觉都喊“action”。

电风是个保险员,拿着低薪,整日靠啃上司画的大饼充饥。

罐头是个无业游民,肥宅半生,归来仍是屌丝

闭结是个光棍,老天爷赏给他两个绝活,一个是阴阳眼,一个是结巴。

兄弟四人全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主儿。

忽然之间,四人的命运几乎在同一时间颠了个坎儿。

这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只是呢,最后有人没能扛下去。

为什么呢?

也许因为人生就是一派胡言。

没得解释。

就是荒谬。

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一如既往真诚而丧气的阿尧。

可这次,观众好像不吃这一套了。

有人批评它,没有《大佛普拉斯》那般惊喜锋利,结构松散。

可大家好想忘了,从一开始,阿尧就是如此啊。

就拿《大佛普拉斯》那个穷人黑白,富人彩色的镜头来说,寓意被吹上了天。

可问到了阿尧。

他只是憨笑着解释,全是因为穷。

大佛是FRP材质的,生怕观众看露馅,索性就黑白了。

至于,后面彩色的行车记录仪画面。

是临时凑出来的,也没想太多。

所以,放轻松啊,朋友们。

看阿尧的电影,就是接受它的无常。

带着刻意去看,有时你会失望的。

>>>下文涉及剧透,介意者慎看<<<

>>>>唬烂三小

关于“同学”的故事,阿尧之前也讲过。

是部纪录片。

名字有点儿上不来台面,叫,《唬烂三小》(阿尧口头禅,“吹牛X”的意思)。

这是阿尧拍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同学麦娜丝》的原型。

《唬烂三小》是阿尧的毕业作品。

一出来就拿了奖。

可这奖,阿尧拿得并不舒服。

甚至,不常把这部电影拿出来公开播放。

“很多观众常说《唬烂三小》很精彩,但这片子的精彩,是来自我同学的不堪。”

纪录片记录了阿尧朋友们一些琐碎的日子——当兵回来的玉龙、买房娶妻的家铭、欠债自杀的天尊还有迟迟结不了婚的冠龙……

其实,阿尧最想拍的还是杰仔。

可惜,他走了。

这部花7年记录下的好友日常,就是送给杰仔的。

告诉他: 大家都过得很好,只有一点不好,就是少了你啊。

纪录片真实的锋利,刺伤了阿尧。 他之后的纪录片不再讲人。

虽然,阿尧说《同学麦娜丝》是重新打磨后的故事,跟《唬烂三小》没多大关系。

但你还是捕捉到了一些影子。

比如,用硬币在地砖上敲打。

睡觉前把夜里的烟一块儿抽了。

吃减肥药自杀。

但也不可否认,“不堪”是无法避免的。

于是,阿尧放弃了纪录片,选择用虚构的故事来化解,用真实来调节。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执着地用正反派来为角色分类,用好与坏来揣度用意。

但,人啊,哪有那么简单。

《同学麦娜丝》里,添仔放弃了做电影的梦想,成了政坛老油条,他就是反派吗?

电风终于抬头挺胸,怼了上司,他就是个正派吗?

他们不过是为了生活努力生存的人啊。

添仔一辈子都在做电影梦。

为了梦,寒酸的“大仙虎龙丸”广告要拍,溜须拍马的市政宣传片也要拍。

不管是啥,来者不拒。

没办法,电影梦在心里落了根,能接近一点儿是一点儿吧。

为了竞选,他搞砸了兄弟的婚礼,连兄弟的丧礼也不放过。

人们都说添仔变了。

真的,变了吗?

竞选准备时,添仔为了把宣传词改成“明天会更好”,不惜忤逆靠山高委员。

这样执拗地坚持,只是因为,“明天”和自己名字里的“铭添”对应。

那是他最后残存的理想主义。

可好像有人忘记告诉他,他叫“吴铭添”(无明天)。

添仔搞砸的是电风的婚礼。

阿尧问电风,会不会伤心?(阿尧没事儿就跟演员对话,刷存在感)

电风摇摇头:“大家都是好朋友。”

电风也同样理解他的另一个老同学——自己的上司。

电风整日低头听上司说那些他自己都不信的狗屁话,从来不说一个“不”字。

如此卑微,全是为了保住工作,供那栋新房。

“我们这种人,一辈子能买一间房子就了不起了。”

说这话时,电风是开心的。

但提到房价,他掩不住的苦涩。

首付200万,是自己存了的30万,还有老爹的手尾钱(死后留下的钱)凑出来的。

两代人用命换来了一个房子。

工作、房子、婚姻的事一件件向电风砸来,没有喘息的机会。

直到那次走到公园,电风毫无预兆地跳了湖。

可惜,跳下去,勉强能游个泳,根本淹不死人。

添仔电风他们都在用力地活着,一如《大佛普拉斯》里肚财和菜埔一样。

时间久了,他们好像都忘了真实的活着是什么样子。

这样浮躁的日子,需要一个锚。

《大佛普拉斯》里的锚是释迦,《同学麦娜丝》的锚,就是闭结。

闭结,打小就在纸扎屋长大,又天生一双阴阳眼。

这让他见了太多生死与无奈。

很多人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一间房、一辆车。

而一个纸扎(民间用纸人纸马,金山银山等焚烧祭祀的丧俗)却帮他们完成了生前没法完成的事。

所以,鬼魂提出的要求,闭结从不拒绝。

闭结也给自己扎了个纸房子。

纸扎屋里,他还扎了添仔的剧本,罐头日思夜想的校花。

无论是人还是鬼的要求,闭结都会尽力满足。

他就是如此善良又温暖的人啊。

也正因如此,即使日子难过,闭结还支撑着几人。

直到,善良死了。

阿尧的电影都会提到死亡。

然后,突然的爆发。

《同学麦娜丝》里,闭结的葬礼上,更是可悲,一帮人打成一团。

他们不是因为怨恨彼此。

只是因为心中都有无处发泄的愤怒。

这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啊,可为什么成了这幅模样?

为什么最有梦想的成了最鸡贼的人?

为什么最认真工作的反而无法升职?

为什么最真情的告白没有得到爱情?

为什么,最善良的人要死于非命?

为什么?

“大佛普拉斯”被理解为,了却尘缘的大佛无故被世人披上了诸多欲望。

那“同学麦娜丝”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减少。

再纯真的你我都注定了会离开、分散。

>>>>哎呀,我说命运啊

《大佛普拉斯》里,印象最深的,不是肚财的那个堆满娃娃的飞碟床。

而是他拾垃圾的一次经历。

有天,肚财碰见了一个沉默的男人。

肚财胆怯地在一旁拾垃圾,不敢过问。

临走了,还是不忍,问了句: “哎,兄弟,有困难吗?”

这是句废话。

怎么可能没有难处,肚财看得清楚。

他也知道自己是块儿烂泥,帮不了人家什么。

但,还是想问问。

多问一句,说不定能救回一条命吧。

同样的,《同学麦娜丝》里也有个沉默的男人。

罐头去查户口,进门吓了一跳。

幽暗的蓝光阴森地亮着,映着满墙的毛笔字。

男人只是楞楞地站着,好像没瞧见罐头一般,不发一言。

这两个对世界无话可说的男人是电影中匆匆而过的一团悲剧。

也是最深的一抹颜色。

很多时候,阿尧也是个无话可说的男人。

两部电影看下来,你都能察觉到阿尧的悲观。

不是撕心裂肺的悲戚,是看透沧桑的平淡。

他对命运充满了无奈、无力、无望。

就如他接受采访时说的——命运太强大了。

强大到不可揣度,每一次揣度都是个笑话。

正因如此,所以荒谬,所以搞笑。

但即便悲凉,阿尧总会挣扎地挤出一点温暖。

老朋友“肚财”的扮演者陈竹昇还是了解阿尧的:

“黄信尧对这个世界有很多关怀,就算忿忿不平,他都会用一种温暖且幽默的方式分享给大家。很多事情不用大声疾呼,也不用讲道理,大家都会懂。”

阿尧也不是没有表达。

否则,他不会请来林生祥(前交工乐队灵魂人物)为《大佛普拉斯》作曲。

《同学麦娜丝》的片尾曲直接交给浊水溪公社(台湾最硬乐团)。

但这样的表达,注定了阿尧不可能成为主流导演。

阿尧的纪录片制片曾不无担忧地说过: “不担心阿尧活不下去,担心的是他因活不下去而对创作失望。”

阿尧是个对生活要求很低的人。

不然,也不会为买个摩托车高兴好久。

但创作呢?

如果这个问题给到了阿尧。

估计也能猜到他的答案:

“这就是命运吧。”

文/阿飞

 2 ) 混沌之后,便是宇宙的开始

1.黄的表现手法充满个性 大量的旁白,把画面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东西道出来,遗憾的是并没有最为巧妙,甚至会显得多余和重复。 2.主题: 人生的答案,本身就是一片混沌。 这是电影后半段,电风在公司与经理发泄完后,跳入湖里之后的旁白。 这句话结束之后,闭结开着卡车,远景中他透过车窗,随着背景音乐歌唱着,也许那一刻他以为他终于可以不结巴了,阳光挥舞着,就像梦境一样。当然只有我们知道,这是他死前的“回光返照”… 四个人,四段交错的人生。 有人怀揣着电影梦,却握着一张只差尾号数字“4”的彩票,以四号委员候选人的名分去拼了命地竞选,谁都不知道他每天对着画着马桶的墙壁,到底是不是在苦想剧本。他的未来像名字一样,向着“明天”,殊不知他姓“吴”。

有人爱慕着学生时代的女神,阴差阳错与她在某时某刻相遇,用不一样的眼神望着。却因为女神成了“女郎”而痛苦。昏暗的红光下,他一瞬间消失在镜头中,殊不知他选择离开,花了多久…

电影结尾,电影梦贯穿始终,女神也永远地成了幻想,结巴终究是好了,一直努力,把结婚这件事绝对是做的很完美了。

混沌之后,不就是宇宙的开始吗?

 3 ) 当年的你暗恋的校花校草

最近几年看台湾的新生代佳作,就感觉特别分裂。从“宏观”上,希望“回来”,因为“系统”啊“生态”啊等等敏感词再怎么分道扬镳,毕竟同宗同祖血脉相连。 从“微观”上,则希望坚守相对的自由,毕竟经历过和我们差不多的恐怖时代,但从阴霾中走出后逐渐找到了华人世界的另一片天空,硕果仅存的一方新鲜空气。 从文学、音乐到电影,从三毛、白先勇到林奕含、郭强胜;从邓丽君、罗大佑到周杰伦、五月天;从侯孝贤、杨德昌到钟孟宏、黄信尧…… 想了想东南那块曾经瑰丽明珠的现状……像不像你曾经暗恋的校花校草如电影中的潦倒……

想想贾科长、娄公子的“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看看钟孟宏、黄信尧的“承上启下,蓄势待发”…

 4 ) 人到中年,该不该把麦娜丝拿下神桌?

几年前看过大佛普拉斯,惊叹于片中从镜头画面到旁白配乐、每分每秒都在喷发出的浓烈的创作风格,仿佛以超脱于剧中一切的上帝口吻,谈谈地讲述着荒诞又现实的一切。如今,看到导演的第二部长篇,个人风格更加浓烈,对我而言,叙事连贯性反而感觉比大佛更顺畅,可能是作品由讽刺阶级的鸿沟变为人到中年对生活无奈的种种自嘲,让作者讲述的一切与我的生活更接近,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后劲略大。

感慨当代社会人生节奏的前置,本是将近而立之年、却常有感慨中年危机已至,审视周遭一切,仿佛什么都有了、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仿佛离二十的自己是那么陌生、却又好像离四十的自己是那么熟悉,顿感深深无力。对于每个处于这样年龄段的人,是否都在心中有着这样或那样一位麦娜丝呢?不局限于性懵懂期渴望而未得到的女神,更有青春年少时的梦想,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那种周遭的一切仿佛唾手可得的掌控感。仿佛心中的麦娜丝早就如纳豆的女神一样,变成了祖宗牌位,供奉在了心灵深处。有时候想把神位拿下来好好瞧瞧,却又碍于种种缘由而不敢拿下来,牌位供奉久了,成了冥冥之中的某种信仰,也就彻底跟我们产生了距离感,也就不再是我们的麦娜丝了,时间久了,可能你都会不再记得曾经还供过这么一位。

丧了好久,最后还是鸡血一下吧,男女适用,希望大家不要像纳豆一样,早点下定决心将你的麦娜丝从神桌上果断拿下来,该做就做。(P.S.此处麦娜丝有所指,非物化女性、非出轨,请高抬贵手)

 5 ) 同学减了一个,我们还没来得及关心......

四个同学,人到中年,高低不齐,各有苦衷。说实话,这样的题材真的替黄信尧捏一把汗。同题材电影不能再多,且鲜有杰作。而开始观看之后,我的偏见一而再地浮现脑海,甚至有了烂仔帮喜剧的既视感。当然不能因为《大佛普拉斯》无限拔高评价标准,但正因为他是《大佛普拉斯》的导演,我们才会如此期待。

直到闭结的葬礼,也就是电影尾声。我才明白,我之前的一切判断和偏见,都是扯淡。


电风

电风,无数的你我。四十左右的年纪,没见过大风大浪,但也算平淡幸福。漫画店遇到现在的妻子,倒是很台式浪漫。最大的问题,做了很多,赚得太少。应付不来办公室政治,潇洒离开,肆意一跃,但饭还是要吃,家还是要养,片刻的洒脱之后还是会找一个格子间兢兢业业地过活。这种窝囊,是同学搞坏了婚礼也只能佯装大度,“朋友嘛,没差啦,安啦!”

添仔

添仔,虚伪的文青。李安导演的故事相信深刻影响了很多影迷,只是大多数只知道把软饭吃好,不知道自己的斤两多少。拍广告不忘机位景别,只是不知道光圈大小,还有自己的做作。阴差阳错被选从政,看上去是四人中最聪明的一个,他当然看破了高委员的司马昭之心。那段同委员厕所里正面对抗宣誓主权的戏差点骗过了我,但后面的偷腥狡辩让我明白:他在乎的,只有自己的虚荣心。

罐头

罐头,痴情的胖子。情场流年不利,偶遇昔日校花,才发现对方早已入风尘。意淫纯爱一起来,只是女神坠落,仙女下凡,幻想破灭难表白。

世界有多大,像这样的同学就有多少。导演处理这三个人的故事线可见苦心,尤其是笑料的设计。比如添仔的“内裤风波”,老婆抱怨添仔忙于竞选疲于应付夫妻生活是真,但以此障眼质询添仔是否偷腥也是真;或者是罐头奇遇加藤鹰、电风对谈黄信尧,次元壁大开大合,几次差点捧腹。

但实话说,即使笑料再多,节奏再好,我也很难对他们三位老同学产生共情。不说多少电影拍过如此的中年危机,生活中这样的人甚至同学也一定见过。不是说他们的普通没有被讲述的权利,而是在我看来,他们的危机与刘冠廷演的闭结比起来,太自说自话,太矫揉造作。说白了,他们都是有退路的人......


闭结

闭结,被忽视的人。从小结巴,祖孙同住,扎纸为生。照顾奶奶加上结巴,一直没有结婚,直到遇见一位单亲妈妈。看到奶奶病重多日后下床熬红豆,意外地治好了结巴,意外地惨死加油站……

闭结的死,是导演黄信尧对作为观众的我的一次嘲讽。我,跟片中他的那三个死党,一样的冷漠,一样地漠视,直到他死,我才渐渐回想起那个不起眼但细想不禁落泪的闭结。

我们就从四个人同框的戏开始讲起吧。每次奶茶店打牌,四人中的主角频频交换,但闭结,永远都是配角—因为他说话慢,因为他说的话简单,简单到三人等不及便替他说,所以大多数时间,他只能坐在旁边,安静地听。或者,他的话语权总是掌握在其他三人手里,但这不是不由分说的剥夺,是挚友的心照不宣。归根结底,是不耐烦的。而唯一一场闭结作为主角的四人同框的戏,便是他乔迁新居,四人一起祝贺。一个扎纸匠的温柔,仿佛是菜埔进到逝去的肚材的太空舱,四个人进到闭结的纸质小屋。简陋,但不简单,惦记着添仔的剧本,惦记着罐头的女神,也惦记着为心头那个知情达意的女人留一扇窗,看一眼不可企及的富士山。这座纸扎小屋其实也暗示着闭结的大限将至,浪漫而残酷,浪漫的地方不止以上,残酷的地方在于闭结的“去世”才让他第一次成为四个人会面的焦点,会面的主角……

纸扎小屋象征着闭结即将开始的新生活,也象征着他离死亡越来越近。

四个人里,属闭结最穷,属闭结最苦,但看完全片,闭结是四人中唯一没有抱怨、没有诉苦的人。高委员对添头在宣传图中不采纳他的“倾听”鬼火不及,那是高委员的自负不假,可用不采纳“倾听”以讽刺添头也不假。闭结最多的时候就是侧耳倾听三位挚友的心声,可他恰恰是最缺少他人倾听的那个。单亲妈妈的出现,即使在观看过程中观感不佳的情况下,我也不禁泪目了。那是尝过生活之苦的人之间的心心相通,她一样同三个死党代闭结讲话,可那不是不耐烦,是怕女儿,怕别人不耐烦,怕别人不理解闭结的内心世界。导演旁白讲到她是一个特别单纯的女人,闭结又何尝不是呢?这两个人的相遇与结合,应该是电影里最有温度的一刻。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害人的人,一个结巴治好第一时间想要给添头分享为添头拉票的人,一个马上生活要向好的人,死在了“社会新闻”的荒诞里,死在了没人发现的明灯下。轻飘飘的一句“认错了仇家”,新闻播报便可收尾,继而转向更为重要更为瞩目的吴铭添先生选举实况上。一条鲜活的、无辜的生命结束在冰冷的白夜……

哦对,闭结其实是第二次作为四人会面里的主角了,就在他本人真正的葬礼上,当然前一次是预演排练而已啦。我们亲眼目睹了添仔作为一个政客而不是一个朋友的吊唁,那是带有颜色的吊唁,无论蓝绿;那是没有温度的吊唁,只有拉票。闭结在生命的截点,给予了朋友添仔他所能做的最后一点帮助。最后一镜落在了导演黄信尧的那一脚飞踹,可以说这一脚,挽救了这部电影。因为作者的自觉,因为导演的态度,这一脚,显得力道十足;这一脚,揣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你的身边,有没有闭结这样的同学?如果有,少一些自说自话吧!去倾听他,去理解他,不要等到他死后才想起关注他、关心他……同学麦娜丝,这一次,同学真的减了一个。


旁白依旧是《大佛普拉斯》的延续。黄信尧打趣地说,在钟孟宏钟仔的公司拍片压力很大。私以为,《同学麦娜丝》不弱于《大佛普拉斯》,甚至它正式确立了黄信尧的导演风格,摆脱了钟孟宏的影响。对比钟孟宏的《阳光普照》甚至是同样喜剧类型的《一路顺风》,《同学麦娜丝》少了钟孟宏的语焉不详。《一路顺风》有着跟《同学麦娜丝》一样的优缺点:有超脱于喜剧类型片的生命思考和考究的摄影构图;也有节奏稍显拖沓甚至诡异的毛病。《一路顺风》是典型的钟孟宏作品,那种广告大片式的风光摄影,衔接的永远是不加遮掩的暴力,是他对于死驱力的执著迷恋;而黄信尧总是能够从社会纪实向的纪录片中,提炼出每个人的生活之苦,提炼出不可思议的荒诞,甚至是有夸张露骨、挑衅观众的恶俗趣味。但最后你会发现,导演对于这些社会边缘的畸零人是有态度的,更是有温度的。两者不分高低,但最起码的是,黄信尧之后的作品,可以独当一面了。

而如果对比前作,我同许多抱着再看一部《大佛普拉斯》的人一样,也略感失望,但至少,黄信尧的底色没有变。《大佛普拉斯》因为大部分时间视角在贫富两组人物间转换,这两组人物在电影中是两个次元的,是有冲突的、对立的,所以犀利的讽刺与批判特别出彩;《同学麦娜丝》则是在同学四人间来回穿梭,特别容易造成烂仔帮那种中年男抱团取暖喜剧的观感,相对前作,矛盾并没有非常激烈吸睛。好在最后,我没有大失所望。那还是拍出过《大佛普拉斯》的黄信尧。

 6 ) 失意中青年的人生悲喜剧

作者: 曾英俊

时隔三年,导演黄信尧把他的新片《同学麦娜丝》带到了观众面前。

前作《大佛普拉斯》的惊艳亮相让人记住了台式黑色幽默,第54届金马奖上10提5中的高光时刻仿佛才过去不久,这一次《同学麦娜丝》的故事不只辛辣也更加现实。

在第57届金马影展上,这部新片以9项提名领跑,最终拿下了最佳男配及最佳音效奖。在上线Netflix之后,等待了许久的观众终于可以尝鲜。

丢掉那些由前作所带来的额外期待,你会发现这部关于台湾中青年寻找人生出路的故事片,在抽丝剥茧地展现镜头之外的真实感。

电影的灵感来自于导演黄信尧2005年的纪录片《唬烂三小》,一则关于台客兄弟人生如何成长的故事。搬到长片电影中,扩写成为了4个高中同学人生艰难的现实际遇。

从「普拉斯」到「麦娜丝」,不只是音译上「plus」与「minus」的区别,也是从黑白到彩色的温度,从加法到减法的叙事差异,从残酷底层物语过渡到残酷中年物语的阶级变化。总之,除去黑色幽默还有更丰富的众生百态。

如若列举相同之处,那就是「导演旁白」依旧贯穿影片,从头至尾时不时跳出,甚至与剧中人物对话,开创了一种新式的表现方式。

另外是黄信尧始终关注的多重人物命运,在不起眼的社会小人物身上探究真相,关于世界的真相、人生的真相以及生活本质的真相。

尽管直到落幕都没有给出答案,但不同的回答早已显现在故事之中。

四位主角,四段不同的人生际遇,四个个体命运分隔而又交织,在影片中随着故事走向去摸清每个人物背后的唏嘘惆怅——中年男人是怎样囿于困境之中,又怎样四处寻找出路。

电影试图去解释那种挣扎感,又将这种感觉传递给了看故事的人。

户口普查员罐头在失败的人生中横行许久。他试过不同的方法改变现实,甚至想要结束人生。

来到户政所工作后,罐头继续着无意义的过活。转折点是他在户口普查中遇见了昔日同学麦娜丝。这给他的生活点亮了一丝微光,因为麦娜丝曾是他一直暗恋的对象。

如今女神的职业不算光彩。罐头在麦娜丝快要投入怀抱时选择了戛然而止,一如叩响现实的旁白所说:

「失去了距离,便也失去了幻想的美妙。」

保险业务员电风活得最憋屈。

普通的工作给了他稍显安稳的生活,但他仍因负担不了房贷而居无定所。办公室政治也让他无缘课长职务,无望的前路累积了太多幽怨在心头。

所以在总经理梅益源办公室里,他把积压已久的窝囊气一股脑倾倒。这位所谓的经理同学在规则之内把电风压得死死的,在共体时艰的时候自己偷偷享乐,踢开别人就像踢皮球一般随意。失败的个体始终是孤独无依。

经营着殡葬纸糊店的闭结是一个结巴。他不仅要靠小本生意活着,还要照顾年迈体弱的奶奶。

躺在病榻上的奶奶需要一桩喜事来冲喜,于是闭结走上了相亲之路。幸运之神眷顾了他,他遇到了王小姐

懂自己的人,是不需要开口就可以明白你心思的另一半。结巴的闭结每次只要说几个字王小姐就能立刻明白心意,这何尝不是一种浪漫。

明天和意外哪个来得更快?这是闭结无法预料的。加油站的悲剧或许早就注定,原来小人物的寻常之路都可能只是奢望。

从不入流的导演到竞选立法委员,添仔看似抓到了机遇,但一样在被机遇玩弄。

虽然怀才不遇,但至少他心中有电影梦。老婆一直相信他会成为下一个李安,可近在咫尺的参政机会他无法不抓紧。

虽是资本集团捧出来的参政工具,但添仔至少比以往更有话语权。迷失自己是一条必经之路,政治诉求已经渐渐成为了添仔的人生追求。

吴铭添是添仔的本名,这个充满戏谑味道的名字反倒成了宣传标语——「明天会更好」。这句话是否呼应了添仔的姓名早已不再重要,电影梦已成他的昨天,而明天是未知数,也是陌生一片。

四人的命运以相似的方式开场,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走向落幕。

落寞的仍然落寞不堪,风光的也就风光一时。唏嘘人生早就被写在了剧本里,原本应该搭上台湾经济末班车的那些失意中年,就这样掉了队,再也跟不上时代步伐了。

既然掉队了为何不加快跟上?有时候尽管步伐匆忙,却也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去路。工作毫无前途、感情虚无缥缈、住所居无定处、钱包空空如也,人生愈加凄惨。

黄信尧用四段不同的故事写出了台湾当下中青年群体的焦虑——除了抱团取暖,还能如何挣扎?

《同学麦娜丝》是形式上的减法,也是写意上的减法。

一场喜宴和一场丧礼把颓丧的现实氛围一点点表露,叙事上在穿插交织中排列规整。四个角色之间的差异其实大体上具有统一性,都是某个群体的现实哀歌。

同样是喜剧的外壳,从黑色喜剧到现实喜剧,从拼命自嘲到戏谑自省,「落土八分命」是底层阶级注定了的悲剧,「人生好难呀」是中年群体的内心呼喊。

每个人都有需要面对的生活苦水,镜头对准的是已过四十岁年纪的中青年,而在镜头之外的,更是数不清的群体迷茫。

「明天会更好」不过是政客空泛的宣传口号,而有「更好」,就会有「更差」。那些拥有同样年纪、同样一事无成、同样落寞人生的你我他,在无法跨越的阶级鸿沟中,继续玩命生活,继续屈服现状。

与其说黄信尧是故事的创作者,不如说他是现实的说书人。

如同纪录片《唬烂三小》里的故事,跨越六七年的时间长度,记录了同学的庸庸碌碌与雄心壮志。电影里的桥段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这不再是一出黑色幽默的戏码,而是藏在喜剧背后的悲情,那些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都是大部分人所经历的来时路。

《大佛普拉斯》结尾的意味深长,在《同学麦娜丝》里变得直白。跳出摄影机的导演参与了剧中人的打斗,情绪拉扯之下,这看似荒诞的一幕一点儿也不突兀。

打破了第四面墙之后,设计的巧妙不再服务于合理的剧情。镜头之内的导演代表着看故事的观众,当愤怒难以忍受,那就肆意发泄。

我们的人生一直在寻求答案:罐头在寻求到来的爱情,电风在寻求美好的未来,闭结在寻求安稳的生活,添仔在寻求变化的人生。花了很多时间去做人生的加法,到头来却发觉人生并没有答案,又或者说,答案本就混沌不清。

不要在《同学麦娜丝》中去寻找人生哲理,因为哲理不在电影中,而在你的生活里。

 短评

非常松散,非常清凉,非常无厘头,同样语境,大概就是城乡结合部三无网吧的熬夜大神的爱情,城中村角落捡烟屁股抽的流浪汉的奇遇,被卷入灰色产业的傀儡的闹剧,连天网都拍不到的路人的独唱情歌。那些城市文明遗忘的角落,整个华语电影世界,只有台湾电影人认真而多情地记录着。

9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中年男性的苦闷生活,用幽默又丧的方式呈现出来,但真的没多大意思哈(是说既不那么有趣能使人发笑,文本意涵上也浅薄),尤其是作为苦闷生活呈现中介的女性形象,比如失意导演在其后默默支持面对出轨又歇斯底里的妻子(阿枝)、社会边缘人的解语花女朋友(阿月)、宅男的女神(麦娜斯),实在是太陈旧又刻板了,而“她们”,也在直男男性的意淫中完全失声。

13分钟前
  • 工凡
  • 还行

啊……真覺得很多動人時刻是屬於直男的……

17分钟前
  • 杜鵑
  • 推荐

像送的小菜比正餐更好吃的料理店,导演的旁白和预告片都比正片更有趣。

19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勤勤勉勉被人欺梦中女神去做鸡横死街头背锅技婚礼葬礼找时机

24分钟前
  • Love紫
  • 力荐

我在看《同学麦娜丝》时是在看什么?被大陆电影所遗忘的小镇「中年」群体的生活状态。无论是为照顾阿嫲错过婚姻做纸扎屋的闭结,渴望带领台湾电影走向世界的添仔,自杀未遂后同女神重逢但怯懦的罐头,亦或在台北紧衣缩食地生活,却因女友怀孕而被迫结婚的电风,他们是繁华都市无人注意路人,也是占据最广泛群体的小镇中年模样。电影提供了远离都市普通人生活的智慧和思考方式。罐头妈妈评价添仔,当导演就是没有工作的人;口吃的闭结和相亲对象约会,对方总能猜到他在想什么,唯独听到「承诺」时假装不明白;电风对于结婚很惆怅,被安慰道,两个人认真在一起就会幸福啊。人生就是这样,你不要想太多。喜欢朋友四人在闭结所造的纸房子里聊天,虽然不法到达彼此内心的宇宙,但纸屋像太空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就很可爱的电影啊,看得很开心。

26分钟前
  • 莱克尔博德
  • 推荐

坐进按摩房,神桌再也无人供奉。钻进纸扎屋,结巴开始有人听懂。跳进无名湖,车位似乎不会拥塞。坐进选举车,发票仿佛得以兑现。男人终将亲手掐灭青春的香火,敲碎人生的地砖,梦见索命的巫鬼,在钱包里塞满符纸。曾经逆风尿一丈,以为离成功只差个尾数。后来顺风滴到鞋,在宇宙爆炸里变成沾土的萝卜。

3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如果大佛是plus,這部真的就是minus

36分钟前
  • TR
  • 还行

希望电影在1小时44分结束在闭结的歌声里

40分钟前
  • 千与
  • 力荐

看完這部電影才真的意識到以前看的大部分台灣電影都太外省了

41分钟前
  • Vinta
  • 力荐

与《大佛普拉斯》互文。彻底粉上了导演黄信尧!麦娜丝是minus,是减法,是负值,是不争气的自己以及身边的猪朋狗友。电风手动停车,还要安慰自己捡到了便宜。从事纸扎的闭结为自己打造了一座豪华新居,煞有介事地邀请朋友参观打牌。刚遇到了知心爱人就死于非命。以为生活要好起来了,马上跌落谷底。明天会更好吗?不会的。“我们花很多时间 找寻人生的答案 但说不定 答案的本身就是一片混沌”

44分钟前
  • 力荐

最善良的横死街头,最认真的放弃事业,最有理想的最堕落,最没正经的最纯情、哎呀我说命运啊,你是不是太工整了一点

46分钟前
  • 最可笑的中间派
  • 推荐

鄭人碩在婚宴和阿堯對話那場戲真打到我心砍裡了,我當初也是處於這樣的心境在面對未來, 個人私心希望鄭人碩能夠得獎😬😬😬。 哈哈加藤鷹老師做為彩蛋客串有點意外😂😂😂 還有史上第一位導戲導到一半跑進銀幕裡踹人的導演 都是很有趣的梗.. 因為該片很多故事都和現實情況接軌 這部是我今年最能感同深受也最喜歡的電影.

51分钟前
  • hwf254
  • 力荐

白天写不出的剧本只能在梦境之中喊停,这是属于衰烂导演的日光夜景。活着买不起的房子只能在死去之后买到,这是属于悲哀中年的明天更好。把梦想的光圈缩到最小,却还是不能看清欲望的真相。将女神的光环放到最大,却还是无法接受现实的崩塌。如果一切注定不会改变,我们又为什么拼了命的在混沌里挣扎。钟孟宏有《阳光普照》,黄信尧则是《回光返照》。四个人的人生都遭遇了人生中突如其来的好运,随后又被不同程度上做了减法:无明天被人捧上位,却是个花架子;电风结婚了,随后又失业;罐头遇见女神,可女神是性工作者;闭结不再结巴,却惨死街头。导演在旁白中说:失去了距离,也就失去了幻想的美妙。仿佛一旦幸福来临,又意味着某种不幸的开始。导演的视线从大佛移到了同学身上,向这纸糊的混沌人生,来了一记温吞的扁踹,将所有散装幸福都打回原形。

56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冲进画框的导演和急于解释剧情的旁白一样,均显得过于直白而刻意形式,与影片整体偏荒诞的黑色幽默基调有所游离,四线辐射的中下层社会图景显得松散;多次调侃导演行业以及暗cue前作,其实用多了会流于疲软;其他元素如性、幽灵、政治黑幕,塞得较满,强行联结。印象最深的:1、一场婚礼+一场葬礼,政治选举的渗入覆盖了所谓同学情谊;2、闭结糊了一座鲜妍纸屋,和凄惨现实对应,最热爱生活或人类的那个人却最早遭遇无情,生活哪有道理可言,刘冠廷真太棒了。中年以后更有资格感叹一句“世界混沌”,活着太难。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壮阳药广告视听语言分析;演员三合一省工钱;厕所福地适合思考国家大事;加班失眠漫画屋姻缘;纸糊新家富士山;婚礼麦霸抢选票;想用第一次不结巴的声音为朋友无谓呐喊;我把你当老同学,你把我当消费者;导演分不清现实入画揍演员;人生不过是《唬爛三小》点题致敬……很多地方感觉是闽南乡土狗血剧的新拍法,加藤鹰啊丁字裤早餐啥的,本质内容和快手里的那些差不多,但胜在能将巧思用在更深入一些的社会人性关怀之上,还算真诚可爱

1小时前
  • kylegun
  • 力荐

Minus刚好对应Plus。 人到中年,无奈二三事。黄信尧的电影总有种荒诞感和冷幽默,但他又总能处理得恰到好处。像这部电影,嬉笑怒骂与调侃的同时,却又满含人到中年的无奈。让你笑过之后,又有些唏嘘。好玩的地方太多了,比如,突然不结巴的闭结,对吴铭添说过的话,当然是鬼话啦!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看完了,不大行啊,拍得非常小。黄信尧导演调度长片,感觉远不如短片那么灵光。当然不能和《大佛普拉斯》比,无论是深度还是讲述方式上。原先放在普拉斯里的那些小机灵,放在同学这里就显得特别不搭,油腻生硬得很。

1小时前
  • 和菜头
  • 还行

闭结的纸扎屋就像肚财的太空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浪漫。

1小时前
  • 🥛
  • 推荐

不像前作《大佛普拉斯》那样有若有若无的主线,今次就只是扯屁乱讲,四个同学的生活随便聊聊,导演还会突然旁白、突然乱入,但怎么说类,人生不就是唬烂三小,我还是好喜欢闭结做的超大纸扎屋,好喜欢去查户口的罐头,好喜欢电风在漫画店爱上笑得大声的女孩,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这个讲述人生有点掉漆的故事

1小时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