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才

剧情片日本2011

主演:染谷将太,二阶堂富美,渡边哲,吹越满,神乐坂惠,光石研,渡边真起子,黑泽明日香,绪方义博,村上淳,洼冢洋介,吉高由里子,西岛隆弘,铃木杏

导演:园子温

 剧照

庸才 剧照 NO.1庸才 剧照 NO.2庸才 剧照 NO.3庸才 剧照 NO.4庸才 剧照 NO.5庸才 剧照 NO.6庸才 剧照 NO.13庸才 剧照 NO.14庸才 剧照 NO.15庸才 剧照 NO.16庸才 剧照 NO.17庸才 剧照 NO.18庸才 剧照 NO.19庸才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7 08:48

详细剧情

  前所未有的东日本大地震以及随之引发的海啸、核泄漏摧毁了无数人的生活,这其中包括15岁的中学生住田祐一(染谷将太 饰)。灾难过后,他与母亲(渡边真起子 饰)以及夜野(渡边哲 饰)、田村(吹越满 饰)等灾民住在自家的租船场,间或忍受滥赌的父亲(光石研 饰)和讨债的黑社会金子(点点 饰)的骚扰。同班同学中,茶泽景子(二阶堂富美 饰)是唯一欣赏住田的人,她记录住田每一句精彩的语录,自顾自闯入对方的生活。他们心甘情愿做一名毫无成就的普通人,却无法避免残酷的生活对他们无情碾压。在一个血腥的夜晚,住田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由此展开了自毁的人生……  本片根据漫画家古谷实的同名原著改编,并荣获2011年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新人奖(染谷将太 & 二阶堂富美)。

 长篇影评

 1 ) 不道德的秘密

早上上班坐地铁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动动我说:“能不能给让个座”然后指了指身边的一个中年男子和他抱着的孩子。然后我就起身了。他们坐下了。但是我心中却有股莫名的愤怒。我真想冲着他们大吼道:你知道在北京地铁上每天站3个小时是什么感觉吗?但是我知道我一旦这么做我就完了,车上的其他人要么会指责我要么会用异样的阳眼光看我。三站之后他们下车了。一切都没有发生。
道德虽然不是强制,但是你一旦做出任何不合适的行为,道德对你心灵的摧残会比任何恶行都残酷。所以在你想做任何不道德的行为之前评估会不自觉的发生,对我来说大不了就是站几个小时而已,总好过被群众指责所产生的压抑与自我否定。但是道德的代价对所有人并不都是一样的,对于有些人来说,遵守道德所产生的后果并非他们所能承受的,就像片中的男主角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却不可得,最后将虐待他的父亲杀死,道德对他来说太过沉重,恶行反倒是一种解脱,即使付出自我毁灭的代价。

 2 ) 善良的邪恶与光明的黑暗

园子温是日本导演的新希望。如果说我之前还有所怀疑,在《庸才》后,这已毋庸置疑。古谷实的原作避开不谈,在更有原创力的导演面前,原作只是拿来做参考的靶子。电影中,园子温探讨了一个困扰全人类的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应该做些什么。这看似三个问题,实则都是一个“自我认知”的问题。住田君因为荒唐的父亲和母亲,加上地震的背景,开始怀疑生存的意义。他不相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类,他觉得一切都再普通不过。

换言之,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惊喜或希望之类的东西存在。在自认的残酷现实中苟活的住田最终拿起石头杀死了父亲,他杀了人,杀人后的时光对其来说都是上帝附赠的日子。他决定用这附赠的日子去当个“路魔”,但只杀那些危害社会的渣滓。这是无数人都会偶尔犯的一个错误,你期待社会能够和谐友爱,但和谐友爱的对立面是混乱与罪恶。混乱与罪恶反过来催生了和谐友爱,如果混乱与罪恶消失掉,和谐友爱失去参照物,而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而不再是所谓的和谐友爱)。况且混乱和罪恶不可能被消灭掉,一个不足10平米的房间任凭你每时每刻都在打扫,尘土也不会消失,反而它们会因为相对的洁净而更明显更肮脏。

住田君在茶泽的守护下,渐渐明白了这一道理。住在租船社院落中的老人为了住田所做的一切,和茶泽所做的一切都出于一个目的,要让住田的疑惑和彷徨持续下去。他们在电影中并非想要住田获得永恒的宁静,住田自杀是会获得永恒的宁静的。但他最后也放弃了这一行为,因为在地震后的日本(心灵创伤普遍的当今社会),一个总是对现世抱有疑惑的人是绝对的正面力量。他比那些都市中要求让座儿的人们更具有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反之在既定社会规则里行动而津津乐道的人们沦为了行尸走肉。住田当然不平凡,他为此会付出遭受痛苦折磨的代价。他的人生选项里永远存在着“崩溃”、“发疯”、“死”的按钮,但同时他也随时可能大彻大悟,发现真义。更多的时候,他会像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那样,在两极之间摇摆。他一方面想要洗涤自己的丑陋,一方面又乐于在身上扑满污泥……

电影中的配角几乎汇集了园子温的爱将军团,其中既有《爱的曝光》中的男主角(街边卖唱的少年)以及男主角的继母(片中住田君的母亲),也有《冰冷热带鱼》的全体主角,甚至很少再见的洼冢洋介也露了一面。园子温对演员的选择自有一套,这次出演住田和茶泽的两位日本年轻演员实在是良才,尤其是住田君的饰演者。唉,感叹日本年轻导演势头强劲的同时,不禁对天朝年轻一辈导演和演员的提不起气而摇头顿足。

 3 ) 他们并非被判了死刑,而是被判了要生活下去。

————一个不道德的秘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
同年的五月下旬,鬼才诗人导演园子温执导的《庸才》于宫城县石卷市附近受灾地区正式开机。
维庸的诗歌、少女的朗诵合着音乐,由此,故事展开了脉络,伴随着废墟、瓦砾、塌石,默片式的长镜头黑白分明,由远至近。我相信,这些都是日本真正的疮痍。
不容置疑,这是园子温血液浓度最低的一部影片。电影的主要情节,讲述了一个渴望普通平凡却又身处不幸的初中生的故事。父亲酗酒家暴,常年在外亏欠赌债,靠着伸手向家中要钱过活;母亲经营着一家惨淡的租船屋,交往着不入流的情人,对儿子的生活不管不顾。他最大的愿望,便是日后安安稳稳地继承下母亲的船屋,然后过上平凡的一生。然而,在经历了母亲“为爱出走”,父亲欠下巨额高利贷以后,隐忍在父亲拳头下的善良少年,终于歇斯底里地爆发,曾经犹豫过的高举的石头,终于落在父亲的身上。失手杀掉父亲以后,少年住田内心全线崩溃,走上了自毁的道路。
影片中每个人物形象,都可圈可点 。作为主角的住田,向往“像一只鼹鼠一样活着”,在老师一边播报着最新的核辐射数据,一边又极力地煽动着感情,一遍又一遍鼓舞大家“我们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朵花” 时,他可以高喊着“平凡万岁”去反驳老师;冷漠少言,终日处于毫无斗志的无所谓状态,他的最高目标便是经营小船屋,只用维持生计就好。而女主景子,作为唯一欣赏住田的人,她自顾自强行介入住田的生活,记录下住田说的每一句语录,帮助他经营租船的营生。在得知他过失杀人的意外后,也是劝他自首、“帮助他做出正确决定”的关键性人物。同样生活在不正常家庭阴影下的少女和少年,在现实的冰冷无情中紧紧依偎,互相依靠彼此来获取世间最后一点温暖和救赎。以及一位令人心酸的老人,他在地震中失去了一切,是寄居在住田家里灾民,视住田为最重要的朋友,吞忍下黑社会放债者的拳打脚踢,默默在背后替他还下了父亲的高利贷,不惜一切代价,乃至偷窃、杀人。
在住田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以后,导演巧妙地运用涂抹油彩来标志少年自毁道路的开端。伴随着回环往复的旋律响起,脸上,衣服上,甚至是舌头都被住田面无表情涂抹上油彩 ,如同一具丧尸。在录下“从今以后每一天都是我额外获赠的生命,我要用这白得的时间,为社会做些有用的事”后,拎着装有菜刀的纸袋,他游走在街头,打算以杀掉他认为的社会败类来作为自己生命终结的意义。
片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镜头,丧失家园的灾民时常望向河中淹没一半的屋宅而痛哭,因地震而沦落流浪;为女儿制作绞刑架的母亲,以节日彩灯红色油漆来装点刑具;公交车上拒绝让座挥刀刺向孕妇的青年,近乎狂热而偏执的神情令人战栗;故作煽情夸张的老师,被施虐的女人,晃荡于街头的狂暴分子。而令我影响最深的,是影片最后的一个场面。黎明即将到来,住田站在水中,举枪向天数发,执行了对过去的自杀,也可以说是对过去自我的告别,少年完成了生活的灾难以后对自我废墟的重建。他和景子跑向警察局的路上,大声地一遍又一遍喊出“住田加油!”,音乐渐响,隐忍的情感伴随上升的音阶逐渐聚集而喷涌,辗转肆意地绝望以后,结局在弥漫着无限黑暗的压抑里终于透出些许未来的微光。满目疮痍的废墟,终于迎来黎明。
在观看《庸才》时,我总忍不住将染谷将太饰演的主角住田和《人间失格》里的男孩形象重叠在一起,他们同样都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念和热情,以自我放逐和毁灭作为生存的最终价值,他们同样沉默,同样面无表情,他们过早地理解了人生的衰退,徘徊迷失。然而,他们的最终的选择却截然不同,一个是向生而死(大庭叶藏),一次次自杀自我否定自我放逐,在现实的逃避中沉沦最终丧失为人的资格;一个是向死而生(住田祐一),重生之后他选择以面对去完成对自我的赎罪和拯救。就像叔本华说的:“他们并非被判了死刑,而是被判了要生活下去。”活着,永远是个比死亡更加艰难的抉择。
除此以外,配乐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莫扎特的安魂曲—痛苦之日章(如果我没听错的话)贯穿整部电影,低沉地交响共鸣,回环往复的旋律,酝酿着每一次高潮的迭起和情感的喷发,不得不说,相得益彰。安魂曲,是对主角所经历所有不幸的告慰,想必也是怀有寄托了对现实灾难的默哀。
只是想平凡的活下去。

只有卑微渺小的愿望才能深深激起每个人的怜悯,人性的恶才能得到最根本的瓦解与救赎。我们虚构了太多美好飘渺的幻象,空洞温情的爱的面纱,现实的残酷却将它们戳成了一个个刺目的洞,连着沸腾的热泪和荒唐,一锅端入了所谓的天堂。
我从来不相信所谓的心灵鸡汤能够带给人多大的鼓励和告慰。只有不幸,只有不幸才能治愈不幸。所谓的大道理是顺着的人们讲给逆境中的人们听的。那么到底有多少成分,是为了告慰痛苦中挣扎的人们,亦或是抒发作为顺境中的人表达体贴与关心所必须要抒发的情怀?任何人都不能对他人的痛苦做到感同身受,哪怕是我们爱的人或是爱我们的人 ,我们只能体谅,渴望卸下彼此肩上的重担,却无法做到设身处地的理解。因此,痛苦只能靠比较去化解。诚然我们应当去宣扬爱与美好,我们应当执着于去了解生命中的向阳面。但生活又不是终日无雨的阳光灿烂。只是以为被美好事物灌食大的内心是无法强大到去面对生活的一切非难。所有的漂亮话在真正的痛苦面前大抵是毫无作用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在痛苦中寻找共鸣,在恶意中寻找到生命的支点,去酝酿、去平衡、去消化隐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点不甘、那点怨愤、那点阴影。
日本的电影总是将这种含蓄的情感与痛苦表达得特别压抑,无论结局是否光明,每次看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解脱感,我们总是在领教现实的温情与残忍的双面性中得到成长,在他人的不幸中得到启发与告慰。终归是电影,我们看得压抑难过,合上屏幕,我们所处的生活也会陡然觉得好过得多,再怎么也是没有电影里的不幸那么难熬的,不是么?
地震过后,日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而影片中,是在生活的苦难以后,完成对自我的重建。园子温这一手残酷青春物语的牌,打得不错。恰恰是在地震过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恰恰是所有日本灾民,经历最为痛苦历程的时刻。
最后,附上影片开头颇令我觉得惊艳的一首短诗,来自法国吟游诗人弗朗索瓦.维庸
我都知晓,苍蝇掉进牛奶,黑白一目了然;  我也知晓,我都知晓。
  凭借装束便知身份,这点我也知晓;
  天气好坏,我也知晓,我都知晓;
  看到苹果树就能识别苹果,这点我知晓;
  勤者与懒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了然于胸,除了自身以外。
  总而言之,我都知晓。
  健康的脸色和苍白的脸色大有不同,我也知晓;
  死亡会给万物带来终结,任何事情都了然于心,除了自身以外。

 4 ) 成年人与未成年人


幸或不幸,是和大逃杀一起看的,然后得出一个想法:
日本人怎么就老在那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打转转,就绕不出这个圈子么?估计他们是受老美屁护时间长了,有轼父,轼母或者其他什么情结了,哈哈

经历过核爆,经历过大地震,小日本也不容易!够他们反省的,天灾易躲,人祸难防啊!这话搬中国怎么样?
中国人自大惯了,不太可能进行什么反思什么的,那玩艺太玄乎,不如实用点的犬儒,逍遥之类的“和其光,同其尘”的好。
-------------------------
我觉得叫好的是最后一段男女主角两个未成年人的对话,好象成长就意味着要接受那些价值观之类的东西,可你拒绝,那又算什么呢?不过最后男主角还是接受了所谓的成长吧,所谓价值观吧,然后就去自首了。那还加什么油啊,是我病还是你病啊!
或许是看了《菊花与刀》的缘故吧,不自觉会用这种社会学方法来看电影,这也够累的!

政治是肮脏的这一点没什么新鲜的,不过就算如此,还有一句话是没有人能逃离政治。因此,也就是说,必须在肮脏中生活。接受肮脏的价值观,并不一定就能活下来,不过至少免去了自杀的苦恼。
多年在美国庇护下的日本,其国民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就算脱离这个庇护又怎么样呢?面对一个肮脏的世界,你必须要学会生存与战斗。成年人或许对未成年人严厉一些,甚至可以象住田的爸爸一样潇洒地说,我真的不需要你,听到这样的话的孩子有几个没有怨恨之心呢?经历那么多苦难,已经害怕这个世界的残酷与冷漠了吧。
不管是急于成长还是不得不成长的未成年人们,BR法都是强加于你的,没有例外,想要逃脱,你以为凭玩电脑的小聪明与持枪乱扫的狂暴就可以了吗?外表冷酷内心温暖的北野武啊!是厌倦了啊!
既痛恨于不被需要,又害怕失去成年人庇护的世界将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凶残与冷漠,恐怕这才是日本人的情结吧。


 5 ) 那么美好,那么残酷

这部电影堪称园子温所有电影里最光明的一部了。地震和核辐射后的日本,面对一片废墟,被毁的家园,许多人无家可归。然而最萧条的景象并非来自那些临时用于避难的帐篷和破纸箱,也并非那些一无所有失去亲人的灾民,而是在灾难后幸存的家庭中依旧还发生着的溃烂和崩塌。片中90后男主与女主即出自这样压抑的家庭。园子温电影里偶尔出现的诗句念白再次在荒野般的世界里点亮一丝光芒。即便那诗句充满了忧伤和绝望。

“我都知晓,苍蝇掉进牛奶,黑白一目了然;我也知晓,我都知晓。凭借装束便知身份,这点我也知晓;天气好坏,我也知晓,我都知晓;看到苹果树就能识别苹果,这点我知晓;勤者与懒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了然于胸,除了自身以外。总而言之,我都知晓。健康的脸色和苍白的脸色大有不同,我也知晓;死亡会给万物带来终结,任何事情都了然于心,除了自身以外。”

这种诗句念白也同样出现在《恋之罪》 中。不同的是,后者凄美的诗歌与肮脏的画面构成强烈对比,而本片中的诗句却更像在心灵灾难过后的一个释放与自我救赎的出口。很多人问为什么要以福岛核泄漏和大地震为背景,我想,这大概是主角内心所经历的飓风的外化。片中拍摄了主角和几个配角分别独自站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中的场景。每个人都如此孤独又如此迷茫。

当影片播放了几分钟的时候,标题就已经在我的脑海中涌现出来。在废墟之上,目光纯净的少年,泪水晶莹的女孩,那么美好。他们虽承受着这个世界所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公平的虐待,却还没有丢失善良的本性。即便是男主杀死禽兽父亲而精神崩溃之后,也依然保留着一丝善良的本性。他拿起一把刀,想利用”附赠的人生“对社会做点贡献,杀死那些坏人。然而最终他也没有像那些反社会者那样滥杀无辜,一些无辜的人反而因为他的挺身而出获救,而在他想把刀插向那些坏人时,却都以童话般的巧合被拦了下来。这可以看做某种阻止他堕落下去的神秘力量将他最后一丝希望保护起来。

当然,这神秘之手便是导演和编剧之手。我想,此处正是园子温的范儿---一种反逻辑化的体现。而这次,不同于以往的是,通过反逻辑化所呈现出的却是过分的美好。

灾后,男主家的船厂附近出现了一些灾民,这些灾民大多在灾难中失去了亲人,变成了孤家寡人。然而片中所呈现的这些人,清一色的真善美,为保护男主和他心中的希望,甚至不惜以性命铤而走险。印象很深的是男主自首前一天,大家欢聚在屋外,音乐响起,大家拉起手来跳起圆圈舞,难道这种场景不是典型的对童话桥段的置换吗?这些曾饰演过变态杀人狂、禽兽商人、放荡主妇的演员,在这部电影里却摇身一变,成了围着篝火跳舞的小熊和小红帽们。这种根本不存在于现实的美好与单纯的二次元形象,与这个社会的绝望、压抑、罪恶形成鲜明对照。同时也彰显出导演一贯的怪异风格。只是这次的怪异,并没有令人不适或作呕,而是让人觉得悲伤。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流泪,我相信是还有一丝希望尚存之时。眼泪代表的是灵魂的救赎、心灵的解脱、代表内心深处对希望的渴求。片中男主虽几乎精神崩溃,却仍会流泪,这也说明他并非无药可救,而女主,即便经历了那么多黑暗和恐怖的精神折磨,却仍然流出晶莹剔透的泪水,却仍如此单纯地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也是在得知男主犯罪后,规劝其投案自首。这个女孩,你能从她身上看到她曾受过的伤,却看不到一丝变态的恶毒。这几乎又是个童话般的奇迹了。这种奇迹,如前所述,也透露着一种近乎不可能的美好。当我们看童话的时候,我们或可相信童话里所隐喻的那些美好。而当某些遭受过厄运和摧残的事物却依旧保存着净无瑕秽的美好时,这些美好却变成了玫瑰的刺一下,刺入我们的内心,让人疼的想流泪。

即便满眼的废墟,即便伤痕累累,我依然在将要扣动那把出现在洗衣机里的手枪时迟疑了。我完全失去了原则,我的世界观因此必须发生改变,我找各种理由为我活着,我既没有去自首,又没有去死。任何事情我都了然于胸,除了自身之外。而不管怎么样,只要未来还不确定,就有希望。那废墟中淹没在水中的家园,半露在水面上,只要它还没有完全沉没,未来就还有希望。我是如此不确定地、摇摆地、好死不如赖活着地相信着的。

 6 ) 绝望中的希望

前所未有的东日本大地震以及随之引发的海啸、核泄漏摧毁了无数人的生活,这其中包括15岁的中学生住田祐一。灾难过后,他与母亲以及夜野、田村等灾民住在自家的租船场,间或忍受滥赌的父亲和讨债的黑社会金子的骚扰。同班同学中,茶泽景子是唯一欣赏住田的人,她记录住田每一句精彩的语录,自顾自闯入对方的生活。

绝望中的希望,活下去就没有放弃。凡人和伟人看似遥远却又能触手可及,无非就是凡人做了一件伟大的事。烛光旁的女孩儿,废墟中的一把枪,一个是未来一个是终结。加油,跑下去。

看完很容易让人坏掉的电影。刚开始愤懑结局为什么会这样,但细细回想,主题早在前半段就已昭然若揭,只是自己带入了过多的个人情感而进行选择性记忆罢了。

 短评

苍蝇落进牛奶,黑白一目了然。一切我都知晓,除了自身之外。

6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多年过去窪冢洋介还是那么标准的菜。

9分钟前
  • 文文周
  • 推荐

开篇是我的type,为了开篇几乎都要打五星了,中间部分有点“庸才”了。男女主角的气质好像小一号的绫野刚和宫崎葵,表现都超龄的精彩,前途不可限量。

10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园子温的“命题作文”。早期的癔症狂躁,中期的荒诞幽默,现阶段的极端人格与色情暴力。三个时期皆有,借古谷实漫画的壳与东日本大地震之机,回顾反思影像诗的道路。对形式美无抵抗力,步步击碎人心。我们需要童话世界里的粉色城堡,也需要精神病人的冰冷刺骨,园子温帮我们圆梦,望威尼斯柏林好运。

1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庸才》的拍摄,或许称得上是世界上对重大事件反应最迅速的电影生产过程。3月11日,9级大地震沉重打击了日本,随之而来的福岛核电站泄漏威胁让全世界昼夜难眠。也在那时,圆子温刚刚改编完这个剧本,他决定尝试着加上这场特大国难以作为新的故事背景,于是住田佑一和搭建帐篷的邻居被赋予了灾难生还者

16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1、看过最好的一部园子温。2、洼冢洋介还是那么帅。3、二阶堂富美怎么那么像宫崎葵。

21分钟前
  • 小艺
  • 推荐

以为他死了。他却突然走出来说,去警署吧。有女人等的男人不会死。

25分钟前
  • Yolanda
  • 力荐

加入了大地震的背景之后,为影片赋予了新意,为此几个配角也与原作做了修改。不过,新意未必是好的,尤其是结尾的变化,未免有些太应景了。仍延续很多园子温元素,重叠画外音,晃动与不安、家庭关系等。说到遗憾,竟然没有惯用的很黄很暴力。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大地震面前园子温也从善了

32分钟前
  • xxhhcc
  • 推荐

在大地震和孩子面前,就连园子温都变得光明且温情起来,相信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孩子永远都是未来的希望。这个残酷且具象征性的命题,像篇命题作文,结局在道德和价值观上有先入为主的必然,即使边缘、犯罪、绝望和弑父等一贯的情节和一贯的风格细节都在。园子温变了,值得鼓励。★★★☆

3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口味变淡了嘛园子温,我好喜欢两人互扇耳光的桥段。结尾不喜欢,不过也没办法,既然引入了大地震的背景,也只好加入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色彩,园子温也不敢在国民痛苦上表演黄赌毒的重口味戏份。两个小孩都表现不错,看好。

41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从觉得染谷将太根本就是液化版杨臣刚到完全接受他的好看(过)并且会停下来仔细截他睫毛长长的侧脸,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菅田将晖,菅田将晖可能需要十年吧。

44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我都知晓,苍蝇掉进牛奶,黑白一目了然;我也知晓,我都知晓。凭借装束便知身份,这点我也知晓;天气好坏,我也知晓,我都知晓;看到苹果树就能识别苹果,这点我知晓;勤者与懒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了然于胸,除了自身以外。总而言之,我都知晓。

48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你看着这世界满目苍夷满眼绝望,可是你拒绝不了别人爱你,生活未曾绝望。实现一个不平凡的梦想:平凡的活下去

50分钟前
  • prost
  • 力荐

在园子温的电影中真的是很难看到希望的存在。正因为导演是园子温,很难去打五星。原声方面,希区柯克之后有两个人让我拜服,一个是与胖子同源的诺兰,另一个是园子温。这部的原声真是.....!!!!!!!!!!

54分钟前
  • 宅拾叁
  • 推荐

T T

58分钟前
  • 小肚子✨
  • 推荐

凭弑父这一段长镜头,完全可以给四星。奔溃后往脸上涂油彩这一段,会想起戈达尔《狂人皮埃洛》,陈英雄的《三轮车夫》。二阶堂富美这女娃真漂亮,有些宫崎葵的感觉,可以期待。

6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园子温这厮绝对是戈达尔脑残粉

1小时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还是很厉害的,很烂的励志的立意被石头和诗句组织起来,获得了一种形式上的美感。然后这部电影一半的愉悦在于看到所有的老面孔(其实之后一直想起这部片子,终于在161015重看,感觉是スルメ神片,果然老了;杀人变救人是对出租车司机的致敬对吧;后面二阶堂哭着说教的特写用得和爱的曝光的满岛光一样)

1小时前
  • 离净语
  • 推荐

几巴掌打出感情来

1小时前
  • ___amo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